一、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意义、概念、特点)

一、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意义、概念、特点)
一、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意义、概念、特点)

一、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意义、概念、特点)

1、意义:①开展学前教育科研,为深化学前教育改革提供科学依据。

②探索学前教育规律,为学前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③丰富学前教育研究成果,促进学前教育科学发展。

④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师科研能力。

2、概念:

①科学研究的概念。

科学研究是一种认识过程,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采用科学的方法认识自然和社会现象,探索客观真理,并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它是探求知识,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活动。

科学研究的目的不在一成不变地记录或收集事实资料,而是要经由概括、演绎与实证的方法,建构出一套科学的理论,用一组精要的理论性架构来描述、解释及预测复杂的事实。

②科学研究的特点。

客观性:资料来源于客观。研究过程客观。研究结果客观。

创造性:

继承性:

系统性:

控制性:

③学前科学研究的概念。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是一种认识过程,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采用科学的方法,研究学前教育科学的知识体系,认识学前教育现象,探索与发现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与社会进步的客观规律,深化学前教育改革,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创造性活动。

④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特点。科学研究的一般特点:客观性、创造性、继承性、系统性、控制性。

自己的特殊性:多因素、实践性、持久性、有条件的控制。

二、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一) 生态化、现场化与跨文化

①生态化:就是强调在真实的自然与社会的生态环境中研究教育规律,提高教育的外部效度,提高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实际应用价值。

②现场化:是指在学前教育的现实环境中研究教育与人的发展的规律。

现象研究、现场观察———自然观察法。

现场实验:在自然的真实的环境中尽可能地控制无关变量,操纵自变量来观察因变量的变化,以揭示变量间的因果关系的方法。

③跨文化:

将同一课题应用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以此作为研究的对象,探讨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共同规律,或从不同文化背景的学前教育差异中,研究不同的社会生活条件对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影响的一种方法。(即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文化背景中个体或群体的比较研究。)

(二)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综合化、现代化与数学化。

①综合化:

是指强调采用多种方法和从多学科角度去探讨学前教育现象及其规律。

学前教育科学综合化表现、学前教育科学跨学科的研究。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

②现代化:

主要是指研究技术设备和手段的现代化。

③数学化: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越来越注重于以数学、数学方法作为研究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工。(计算机专用统计软件包:SPSS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

三、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

1、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的涵义。

是指关于学前教育科学一般研究方法的理论,是人们认识学前教育现象、研究学前教育规律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唯物辩证法和系统论都是学前教育科学的方法论。唯物辩证法是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哲学方法论,系统论是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科学方法论。

2、学前教育科学研究论体系

哲学方法论———唯物辩证法

一般科学方法论———系统方法论

具体研究方法:观察法、访谈法、实验法、临床法、问卷法

社会测量法、经验总结法、历史法、文献法、行动研究法、统计分析法

3、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唯物辩证法哲学方法论的基本观点。

①实践反映论

表现方面:1) 理论产生于实践,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强调教育实践反映的辩证决定性。

2) 学前教育研究的对象是人,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强调学前教育实践反映的社会性。

3) 学前教育改革都要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要重视学前教育实践反映的物质性。

4) 强调幼儿在学前教育实践活动中的主体性。

5) 物质在不断运动发展,强调学前教育的发展性。

6) 强调幼儿在学前教育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

7) 强调学前教育实践活动的系统性。

②普遍联系论③运动发展论④对立统一论⑤质量互变论

4、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科学方法论

①系统方法论的涵义:

所谓系统方法论就是指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和耗散结构论、协同学论、突变论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是探讨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及其变化发展的理论。

其核心思想认为,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部分的子系统,以及不同层次、不同水平和不同序列的亚系统,高层的系统整合着子系统,却有不同于子系统的特点。

②系统方法论对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指导作用。

1)把学前教育现象作为整体的系统来进行研究。

2)把学前教育现象作为不断发展的信息控制的自组织系统进行研究。

四、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是指实事求是地根据客观事实的本来面貌加以考察,根据受教育者的社会生活条件,以及受教育者身心的发展进行研究。

①必须从客观事实出手,详细占有材料。

②必须坚持严格的客观态度。

③必须全面地搜集资料,详细认真地研究问题。

2)发展性原则

①教育发展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②教育发展是主客体矛盾对立统一的过程。

3)教育性原则4)系统性原则

5)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章:设计研究方案

一、课题选择的原则

1)进取性原则2)需要性原则3)意义性原则4)创造性原则5)前沿性原则6)可行性原则

二、课题选择的程序1)初选2)初探3)具体化4)撰写选题报告5)修改确定

三、课题的来源:1)理论2)实践3)规划

四、学前教育科学假设的概念、作用、特点。

概念:在学前教育科学研究过程中,提出课程之后,人们依据已知的事实和教育科学理论与知识,对所要研究的学前教育现象和规律提出初步的假定,这些初步的假定就是学前教育科学假设。

特点:①推测性②根据性③不矛盾性④解释性⑤接轨性

作用:①提出新的实验,形成新理论的桥梁。

②确定具体研究目标,形成具体设计方案。

五、查阅文献资料

1、目的:①了解该课题研究领域的全貌。

②明确研究课题的依据。

③明确研究课题的核心概念。

④明确研究课题的理论建构。

2、资料来源:①生活资料。②成文资料.③电子资料。

3、方法:①查找文献资料。

②写文献综述

综述要严格按照原作者原意写,要客观;同时,又要以自己主观想法统领资料,这就要对资料进行评价。

六、研究类型

1、纵向研究是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对一个儿童或一些儿童的心理发展,或教育规律进行有系统的定期研究。

优点:能较细致地反映出被试在发展过程中对不同条件的具体变化和规律。

缺点:是时间长,环境和被试个体复杂,多样的变化将会影响儿童心理的发展。

2、横向研究是在同一时间内对某个年龄或某几个年龄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或教育规律进行测查并加以比较。

优点:简便,短时间就能见成效,样本大,便于统计处理,代表性强,比较切实可行。

缺点:难以控制被试的具体变化,较难把握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些细节特征,显得粗糙。

3、个案研究是把个人或一个团体作为一个研究单位,在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中,个案研究主要是搜集一定个人的家庭情况、

教育影响、心理发展等历史资料,从而加以分析,探究其心理发展或教育特点与规律。

4、成组研究为对一群体进行研究。

5、常规研究:指的是采取一般研究技术,如观察、谈话、问卷、调查访问、测验、作业方式实验等进行研究。

6、现代化手段研究

指的是采用现代化的技术装备,如录音、录像、电子计算机、现代化的有单向玻璃的儿童观察室、实验室等进行研究。

七、如何科学地抽取样本

1、抽取样本的概念

是从一个总体中选出一部分被试作为研究对象,抽取出来的这部分被试叫做样本。

2、抽取样本的原则

①总体限定明确。

②样本具有代表性。

抽样五个方面的问题:年龄、性别、职业、文化背景、被试自身的素质

③样本容量要适当。

3、抽取样本的方法①简单随机取样②等距随机取样

N

R=—— R间隔距离 N群体总个数 n样本数

N

③分层随机取样

N i

ni=n ——

N

1、确定具体研究方法的原则

从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任务与对象出手,确定最合适的研究方法。

2、具体研究方法的类型

①收集资料类(观察法、实验法、临床法、问卷法)

②定性分析类(经验总结法、历史法、文献法)

③定量分析法、统计分析法。

1、研究材料标准化的原则

①熟悉,研究者与被试熟悉。

②同质性,被试水平要一致。

③依据理论建构。

2、如何编制标准化的研究材料

①依据:编制材料要依据研究课题的概念和理论建构。

②预测:去掉不理想的题目,最后编制成正式测试材料。

③标准化:要达到标准化,要解决四方面问题。

1) 解决难度问题

R

P=——×100 %

N

2) 解决区分度问题

中等难度项目的区分度最高。

3)解决信度问题

估计信度的方法:再测信度、分半信度、评分者信度。

4)解决效度问题

估计效度的方法:内容效度、效标效度。

十、变量的类别

1、自变量

由实验者主动加以控制的实验条件,并呈现给被试的刺激物,它不依赖被试的心理行为而独立变化,实验就是为了考察由于它的改变引起的被试反应的变化,又叫刺激变量。

2、因变量

它是由刺激变量引起或改变的被试的反应,它是随实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又叫反应变量。

3、无关变量

它是在实施中除自变量以外,其他一切可能对因变量发生影响,对实验有干扰的变量。

十一、变量的控制

控制变量有最大、最小控制原则。

1、控制自变量

在设计自变量时要科学,要严格地按着材料标准化来设计,控制自变量使其有系统的前后变化,由它引起被试反应,显出最大差异,体现最大的控制原则。

2、控制无关变量

在实验中,要控制无关变量使其保持最小影响。

3、控制测试工具

有助于使误差达最小限度。

十二、填空

统计分析一般有描述性统计分析和推论性统计分析。

十三、研究方案模式

课程名称(作者、单位)

①研究目的②研究方法③预期研究结果④参考文献

一、执行研究方案的任务

定义:按照已经拟定好的研究方案,对被试进行观察、施测,运用教育因子进行培养,以收集研究课题所需要的事实材料或数据,这就是执行研究阶段的任务。

二、执行研究方案的要求

1、严格按要求选被试

①样本要具有代表性2样本年龄要准确3选取样本要具有随机性

2、严格执行指导语

①指导语要准确2被试严格按照指导语做

3、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1材料制作要规范2记时要准确3研究步骤不能颠倒4收集资料尽量做到情境自然、5培训施测人员

4、严格有目的记录

1按记录表格详细记录2观察记录的训练3当天记录当天整理4尽量用现代化手段记录5严格依据评分标准记分

三、执行研究方案可能遇到的困难与解决方法

1、不合作

1)被试不合作

·被试的情绪不好,或身体不适。

·被试与研究者不熟悉,被试惧怕研究者,或者不愿意与陌生人交往。

·被试的自我中心影响。

方法:在研究过程中,要依据被试的心理特点,否则将会事倍功半。

2)家长的不合作

方法:当对幼儿进行研究时,一定要向家长讲明搞研究的重要性和可能性,取得幼儿家长的支持与合作。

3)教师的不合作

方法:应让每一个教师明确在本研究中的角色,取得合作。

2、社会系统误差

在研究的过程中,由于社会态度、社会规范的影响,导致测定值成倾向性的偏大或偏小,这类误差即是社会系统误差。

方法:①为了避免社会系统误差,研究者应该向被试讲清研究的意义,在调查的问卷中不记名字,以打消被试的顾虑。

②在有可能的情况下,采用双盲法,即主试和被试都不了解研究的目的。

3、被试流失

研究的周期往往较长,其中部分被试可能转学,或生病等。

方法:在选择被试数量时,最好放宽一点。

4、环境干扰

方法:寻找一个适合的环境。

一、整理资料的目的

1、保证研究主导方向资料系统化

2、保证材料的可靠性

4、保证形成典型性资料,初步发现规律,为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

二、整理资料的步骤

1、资料审核

定义:资料审核就是对收集的原始资料进行检查,核实其真伪,将不合格的资料删除,有缺漏的资料补填清楚,然后清点全部资料总数,若有不足,需收集资料,给以补充,以保证研究结果的质量。

计量审核核查资料是否符合计量关系。

种类

逻辑审核核查资料是否符合逻辑关系。

2、资料评定

是指根据标准答案对合格的原始资料逐一进行判分或评定等级,评分标准要具体,要有明确的操作定义,最好运用评分者信度来说明评分的可靠性。

3、资料分类、汇总、列表按类登记

三、分析结果

1、定量统计分析

定义:以统计方法为工具,从复杂繁多的数据中抽出规律性的结论。

步骤:①数据处理②绘制图表③差异显著性检验

2、定性分析

定义:运用哲学分析法和逻辑的分析方法,对研究所收集的资料进行质的分析,从而揭示教育本质与规律,为研究结果的解释和理论的构建提供依据。

步骤:①根据研究目的确定定性分析的目标。

②根据目标整理收集到的原始资料。

③用逻辑的比较与分类、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分析已整理后的资料,探索变量之间的关系,

揭示其规律和特点。

四、撰写论文

意义:①呈现新成果②促进交流与合作③有利于研究成果的转化

程序:①确定类型②草拟提纲③写作初稿④修改定稿

格式:①一般格式

②调查研究论文的格式

注意的文题:

①观点和材料要相结合,通俗性和科学性要相结合

②要重视研究方法和结果的阐述

③分析讨论时要用辩证的观点

④材料收集后不要急于动笔,要深思熟虑。

填空:学前教育观察研究是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是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搜集资料的基本途径,是其他研究方法的基础。

一、学前教育观察研究概述

1、定义:学前教育观察研究是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客观对象,收集、分析事物感性资料的一种科学研究

方法。

2、作用:①观察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前提。

②观察是产生理论假设、验证理论的手段。

③观察是提供学前教育现象真实过程的手段。

④观察是帮助研究者了解被测试个体差异的手段。

⑤观察是解答各种特殊问题的手段。

⑥观察是教育评价的手段。

3、观察应注意的问题

①要有明确的观察目的。

②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

③要善于记录,便于整理。

·正确无误,如实记录。

·周密完整,全盘记录。

·详细有序,有条不紊

·可以辅以观察设备

④要有确定的范围,明确的指标。

⑤选择适合的观察方法。

二、学前教育观察研究的种类

1、描述记叙法

定义:描述记叙法是指记录被试在自然状态下所发生的行为和所处的情境,然后,对所收集的原始资料进行分类,并加以分析的方法。

分类:日记描述法、系列记录法轶、事记录法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11 第一章名词解释 1.学前教育科学研究: 探究学前教育科学的认识过程,目的是通过揭示和发现学前教育领域内各种现象的客观规律,丰富完善科学教育知识体系,有效指导教育实践。 2.学前教育科学研方法: 是按照某种途径,有组织、有计划,系统地进行学前教育研究和构建学前教育理论的方式,以学前教育现象为对象,以科学方法为手段,遵循一定的程序,以获得规律性知识为目标的系统研究过程。 3.纵向研究: 在较长一段时间里对某一现象问题进行系统地定期研究,也叫追踪研究。 4.横向研究: 对某一现象或问题在同一时间内对某一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行为进行考察和比较研究,也叫横断研究。 简答 1.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 0-6 岁儿童 2.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特点?继承性,创新性,规范性,系统性 3.教育科学研究的特殊性?多因素性,实践性、迟效性、难控性 4.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①有利于提高学前教育质量 ②丰富完善学前教育科学体系③促进学前教育工作者科研意识和科

研水平④有利于更好地推动学前教育改革的全面深入。 5.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主要内容?①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活动的性质、特点、类型和原则等基本原理。 ②课题的选择,文献查阅、研究计划的制定、教育观察法、教育调查法、教育实践法、教育测验法、作品分析法、个案法、行动研究、质的研究等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活动的主要方式、方法及各种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③不同形式的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表述和对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评价。 6.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学科性质和特点: 是学前教育科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学前教育的一个分支学科。 7.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①按适用范围和概括程度分类: 方法论、具体方法、辅助方法②按研究过程的阶段分类: 准备阶段的方法: 确定课题的方法,查阅文件的方法,研究设计的方法。 实施阶段的方法: 形成事实,形成理论的方法。 总结评价阶段的方法: 撰写报告的方法,成果评定的方法和推广运用的方法。 ③按问题性质分类:

教育科学研究常用方法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研究教育现象及其规律所采用的方法。中国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采取多种方法,以探求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和其他事物之间的关系,以及教育的质与量之间的变化和规律。 古代的中国和西方,都有总结教育经验的记载,所用方法有的是有关事实的记录,也有初步的经验概括,但都没有形成一套科学的研究方法。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教育事业的兴起,社会科学研究的调查法、文献法、历史研究法,以及自然科学研究的归纳法、实验法、统计法等,都先后进入教育科学研究领域。特别是K.马克思、F.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教育科学研究奠定了科学的方法论基础,使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使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教育科学研究常用的方法如下: 观察法。教育科学研究广泛使用的一种方法。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在自然条件下,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的连续的观察,并作出准确、具体和详尽的记录,以便全面而正确地掌握所要研究的情况。观察法不限于肉眼观察、耳听手记,还可以利用视听工具,如录音机、录像机、电影机等作为手段。观察法的步骤是:①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制订观察计划。先对观察的现象作一般的了解,然后根据研究的任务和研究对象的特点,确定观察的目的、内容和重点。如果情况复杂或内容多,可采取小组分工观察。最后制定整个观察计划,确定进行观察全过程所需的次数、时间、记录用纸、表格,以及所采用的仪器等;并考虑如何保持被观察对象的常态等等。②按计划进行实际观察。在进行过程中,既要严格按照计划进行,必要时也可随机应变。要选择最适宜的观察位置,集中注意力,记下重点,不为无关现象扰乱,观察时可借助仪器及时作记录,不要事后回忆。③及时整理材料,对大量分散材料利用统计技术进行汇总加工,删去一切错误材料,然后对典型材料进行分析。如有遗漏,及时纠正,对反映特殊情况的材料另作处理。 文献法。通过阅读有关图书、资料和文件来全面地正确地掌握所要研究的情况。查阅的文件最好是第一手材料。如果是第二手材料,必须鉴别其真伪后才可选用。文献法的步骤是:①搜集与研究问题有关的文献,如图书、资料、文件和原始记录等。然后从中选择重要的和确实可用的材料分别按照适当顺序阅读。②详细阅读有关文献,边读、边摘录、边立大纲。 ③根据大纲,将所摘录材料分条组织进去。④分析研究材料写成报告。使用这一方法须注意:查阅文献之前,要有与研究问题有关的知识准备,否则难于从材料的分析中作出正确的结论。调查法研究者有计划地通过亲身接触和广泛了解(包括口头或书面的,直接或间接的),比较充分地掌握有关教育实际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并在大量掌握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找出科学的结论,以指导以后的教育实践活动。 调查法。一般的是在自然的过程中进行的,通过访问、发问卷、开调查会、测验等方式去搜集反映研究现象的材料。在调查的过程中,经常利用观察法作为调查和核对材料的手段。调查法必要时可同历史研究法、实验法等配合使用。调查法的步骤是:①准备。选定调查对象,确定调查范围,了解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研究有关理论和资料,拟定调查计划、表格、问卷、谈话提纲等,规划调查的程序和方法,以及各种必要的安排。②按计划进行调查活动,通过各种手段搜集材料。必要时可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对计划作相应的调整,以保证调查工作的正常开展。③整理材料。包括分类、统计、分析、综合,写出调查研究报告。 统计法。通过观察、测验、调查、实验,把得到的大量数据材料进行统计分类,以求得对研究的教育现象作出数量分析的结果。这是数理统计方法在教育方面的应用。统计法可用于对教育行政效率的检验,对教育经费的合理分配,对课程分量规定的测定,对学生的成绩的科学比较等等。在教育实际工作中,经常使用描述统计研究情况,如整理实验或调查来的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

第二章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 科研的整个过程包括六个环节,其顺序依次为:①选题→②查阅文献→③制定计划→④收集资料→⑤整理分析资料→⑥表述研究结果 ①选题 一、选题的意义 (一)选题的含义 选题,顾名思义,指经过选择来确定所要研究的问题,包括提出问题和确定问题。从广义上讲,选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确定科学研究的方向(个体或群体);二是确定要研究的具体问题。 ①选题 (二)正确选题的意义 1.选题是科学研究的基础 发现并提出有意义的问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对研究者而言,能否正确提出问题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关键,它决定着研究价值的大小,决定着研究成功与否。实践也证明,选题不当是导致研究失败的最常见原因。 2.选题决定了研究的范围、方向 在人力、物力和时间都有限的情况下,首先应该选择那些带有全局意义的、具有时效性和创造性,并且力所能及的问题作为我们的研究对象。 3.正确选题是衡量研究者研究水平的重要标志 二、选题的来源 (一)从理论研究中寻找课题 1.在理论学习中选题 理论学习可以提高理论水平,也可刺激科研。通过理论学习不仅可以揭示已有理论同经验事实的矛盾,而且可以揭示理论内部的逻辑矛盾,从而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2.从研究文献中选题 (1)经常浏览学术期刊。 (2)阅读研究报告。 (3)查阅课题申报与批准的材料和具体情况。 二、选题的来源 3.利用学科交叉或移植邻近学科的研究成果选题 当代社会、各学科相互交叉、综合、渗透的趋势日益凸显。大量事实表明,利用、引进或移植邻近学科的内容、研究方法与技术,乃至实验程序是开展新研究的重要途径。 4.在已有课题的基础上进行升华、扩展研究 二、选题的来源 (二)从教育实践中寻找课题 1.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选题 这主要是当前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 2.通过及早发现热点问题和冷门问题选题 要求研究者密切关注学术动态,具有对问题的高度敏感性。善于从冷门中预见热点,从热点中发现冷门。 3.从教育教学实践中选题 即根据自己的工作需要及观察到的现象和遇到的问题提出有价值的选题。 三、选题的条件与原则 (一)选题的条件 1.广博的知识

学前教育评价的概念

1.评价(教育评价学前教育评价) 《辞海》中是这样解释评价的:评价是“泛指衡量人物或事物的价值。”就是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与其交往过程中会接收到大量的信息,对这些信息加工整理、分析后,就会形成一些认识,从而对其作出“是好是坏”的判断,这往往就被称作评价。所以,评,判断;价,即价值。评价就是价值判断。(本质) 在英语中,评价是evaluate,它由词头“e-”、词干“value”和动词词缀“-ate”组成。词头有“out”的含义,表示引出;词干是“价值”。可见,评价就是引出和阐发价值或进行价值判断。 既然“评价”的本质是用“价值”来解释的,那么什么是“价值”。我认为通俗点来讲,“价值”就是“有用没用”,这其中包含两个含义。首先,“有用没用”说明它是一种与客观事实有差别的概念,它有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因时而异的特点;其次,“有用没用”说明它必须依赖主客体存在。这两点可以看做是价值的特点。 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创造了价值,但是他所创造的价值状况如何,这要靠人们去判断,也就是评价。而且创造价值并不是最终目的,最终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那么创造的价值到底能不能满足人的需要,这也需要我们进行评价。 所以,所谓评价,就是主体对客体对于人的意义的一种观念性的把握,是主体对于客体有无价值以及价值大小所作的判断。而又什么样的价值现象,就有什么样的评价方式。 我国历史上的科举制度,是以成绩测验的办法选拔人才的制度,是被世界公认的最早的比较系统的评价活动。 教育评价是1929年由美国教育家泰勒首次提出的概念,它的理论和基本思想就是注意教育效果的价值判断,强调必须分析教育应达到的目标,并根据这个教育目标来评价教育效果。但由于人们看问题的角度、方法都不同,对教育评价至今还没有形成一个确切的、严谨的、被一致接受的科学定义。 通过对几种有代表性的教育评价概念提法的研究可以看出,人们对教育评价的特点还是有着一致的认识: (1)教育评价是一个活动的过程。 (2)教育评价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过程。 (3)教育评价活动中的评价者与被评价者是同意的。 我们可以认为,教育评价就是对教育的社会价值(政治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作出判断,并以此促进教育的发展。 我们常常会把教育评价与教育测量、教育评定、教育评估的意义混淆,借此对这几个概念进行区分。教育测量就是给那些教育所关注的某些属性如智力水平等分配数值的过程。它是查明事实的真相,而评价是对事实进行价值判断。教育评定的目的也在于说明真相,不同的是它的对象更多的是人或人群较为系统全面的情况。教育评估和教育评价从根本上讲是共同的,只不过教育评估更多地注意了判断对象的复杂性,带有“估计”和“推测”的性质。 明确了教育评价的实质,我们就可以总结出,学前教育评价就是对学前教育的社会性质作出判断的过程。它的特点主要有: (1)学前教育评价是一个变化着的概念,是一个不断充实、完善和丰富着的概念。 (2)学前教育评价是一个系统地搜集资料的过程。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的基本内容

裴娣娜 育研究的基本概念、意义、种类、功用;教育研究的方法论;教育研究的设计等。) * 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个案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等)* 教育研究结果的统计分析(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教育研究论文和报告的撰写第一章教育科学研究概述第一节教育科学研究的概念、对象与特性一、科学研究(一)科学对科学的理解主要有三种:其一,将科学与技术联系起来,认为科学就是尖端技术;其二,将科学定义为“一切系统的、有组织的、正确的知识体系”;其三,认为科学就是数学、化学、物理学等现有的学科。科学是从确定研究对象的性质和规律这一目的出发,通过观察、调查和实验而得到的系统的知识。(二)科学研究科学研究是一种认识过程,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采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自然和社会现象,探索客观真理,并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二、教育科学研究教育科学研究是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教育领域的各种关系、现象和问题进行研究,从而揭示教育现象本质和客观规律的创造性实践活动。三,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和特性(一)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其一、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是人;其二、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是教育现象及其规律;其三、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是教育存在。所谓教育存在包括两个方面的存在,一是实践形态的存在,一是理论形态的存在;其四、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是教育研究者所意识到或预见到了的教育问题。叶澜教授在《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一书中对于教育研究对象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认为“教育存在”具有三种形态:教育活动型存在、教育观念型存在、教育反思型存在。(二)教育科学研究对象的特性叶澜在她的《教育研究及其方法》一书中将教育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概括为六点:1、教育系统的人为性;2、教育系统的实践性;3、教育系统中主客体的复合性;4、教育系统结构的层次性;5、教育系统的自控性和它控性;6、教育系统效果的滞后性和隐蔽性。杨小微主编的《教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一书中将教育研究对象界定为教育问题教育问题的基本特征概括为四点:1、教育问题的复杂性;2、教育问题的整合性;3、教育问题的二难性;4、教育问题的开放性。四、教育科学研究的特性1、复杂性2、实践性3、准控性第二节教育科学研究的种类与功能一、教育科学研究的种类(一)以教育实践活动的范围和层次来分类,可分为宏观研究,中观研究和微观研究。1、宏观研究(macroscopic research)2、中观研究3、微观研究(microcosmic research)(二)以教育研究的目的来分类,可分为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1、理论研究(Theoretical Research) 2、应用研究(Applied Research)。(三)以时间为标准分类,可分为历史研究、现状研究和预测研究1、历史研究(Historical Research) 2、现状研究3、预测研究(Prediction Research) (四)依据研究资料的性质分类,可分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 1、定性研究(Qualitative Research) (1)定性研究主要是描述性的说明。(2)定性研究倾向于对资料进行归纳分析。 看法和体验,而不注重对象的操作行为和反应。(4)定性研究强调分析研究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2、定量研究(Quantitative Research) (1)定量研究基本上是采用逻辑实证主义的看法(2)定量研究旨在探讨影响受试者行为与有关变量间必然性的因果关系或固定性的相关关系。(3)定量研究一般采用假设演绎方式,(4)定量研究所得的结果,企图对同类问题作广泛推论。二、教育科学研究的功能1、教育科学研究是促进教育改革的动力;2、教育科学研究是发展和完善教育科学理论的基础;3、教育科学研究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途经。第三节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一、客观性原则二、发展性原则三、教育性原则四、系统性原则五、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第二章教育研究方法论本章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试题2答案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试题2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教育科学研究的组成要素。教育科学研究由现象与客观事实、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三个基本要素组成。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定量研究的特点。D项是定性研究的特点。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文献综述报告的主要内容。文献综述报告主要内容一般包括问题的提出、研究方法、正文和主要文献目录四个方面。 【解析l此题主要考查整群随机取样。整群取样所获得的样本,由于样本分布不均匀,在统计推论上存在一定缺陷。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历史分析法的特点。历史分析方法的特点是丰富性、直观性和具体性。本质性是逻辑的分析方法的特点。 6.★B【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教育观察研究的类型。A项是根据观察的情境条件来分的,C项是根据观察者是否直接参与被观察者所从事的活动来分的,D项是按观察实施的方法来分的。【解析】此题主要考查行为核对表,其只判断行为出现与否,而不提供行为性质的材料。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教育调查研究的发展。历史上最早的进行专门的教育调查是美国学者赖斯于1897年所作的学校拼写练习。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测量工具的要求。一般测验题目难度应控制在之间,测验平均难度应接近为好。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教育实验研究的历史发展。实验教育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德国的心理学家梅伊曼和拉伊。1901年梅依曼首次提出“实验教育学”的名称。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教育科学理论研究的主要特点。在研究目的上,教育科学的理论研究以形成抽象化、概括化、普遍化程度较高的教育理论为主要目的。教育科学的实证研究是形成科学事实的方法。 12.★D【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定性分析研究程序的特点。A、B和C三项是定量分析的研究程序的特点。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信度判定公式。r为一致同意率,c为赞同人数,n为参加研究的总人数。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定量分析。定量分析的主要手段是统计分析,定性分析的主要手段是(归纳的)逻辑分析。 15.★A【解析】此题主要考查统计假设检验的类型。考生需要识记四种检验的常用范围。t检验主要用于平均数差异显着性检验,C项用于方差的差异显着性检验和方差分析,D项主要用于适合性检验和独立性检验。 二、名词解释题 16.方法是指为了获得科学知识应该遵循的程序以及依据的手段、工具和方式。本文来源:考试大网 17.外部评论主要确定资料的真伪或真实性,即“辨伪”和“证真”。涉及文献的形式和外表,内容包括:确定作者、成书年代、地点、背景及版本等是否可靠。 18.★教育观察研究是教育研究人员通过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辅助仪器,在一定时间内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进行感知、考察并收集资料的一种科学研究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与论文写作填空题

、填空题 1?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体系包括三个方面:哲学方法论、一般科学方法论和具体的研究方法。2?课题的来源主要有:理论、实践和一规划_。 3.—般而言,研究中的变量可分为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 4?问卷回答方式有选择式、排序式、量表式、_是否式_、填空式、自由回答式。 5?学前教育行动研究的原则是_行动_、—合作一、弹性和不断考核或检讨。 6?定量统计分析的基本步骤包括—数据处理_、_绘制图表_和差异显着性检验。 7?标准分数是__离差—和__标准差_的比值。 8?根据实验场地的不同,可以把实验分为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 1?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体系包括三个方面:哲学方法论、____ 一般科学方法论和具体的研究方法2学前教育实验包括实验室实验 ___________________ 和现场试验 _________ 。 3?文献资料分为三种,生活资料、成文资料_______________ 和电子资料。 4?执行研究方案可能碰到的困难有不合作、社会系统误差、—被试流失和环境干扰。5?资料审核的种类包括计量审核和—逻辑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 。 7 ?标准分数是________ 离差_________ 禾廿 _______________ 的比值。 8?一般而言,研究中的变量可分为________ 自变量____ 、因变量和—无关变量 ________ 。 9?问卷回答方式有选择式、_排序式_________ 、量表式、____ 是否式______ 、填空式、自由回答式。

10?学前教育行动研究的原则是—行动_____________ 、 ____ 合作 ____ 、弹性和不断考核或检讨。 11?定量统计分析的基本步骤包括________ 数据处理______ 、—绘制一图表 ____ 和差异显着性检验。 12?在一项实验中,必有三种变量:自变量、—因变量 ________ 和无关变量。 13.获得问卷的理论建构的三种方式是:理论推导方式、因素分析方式和—实证标准方式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1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31.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体系包括_哲学方法论_、一般的科学方法论与_具体的研究方法_。 32?学前教育科学假设的特点具有推测性、根据性、__不矛盾性_____ 、―解释性一和接轨性。 33?学前教育实验研究是在合理的控制条件下,有计划地逐步操纵—实验变量__,观测与这些实验变量相伴随的__现象―的变化,探究实验因子与反应现象之间关系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34.勒温认为行动研究是一个包括计划行动考察反思的循环圈。 35.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在-1.00 至__+100 ________ 之间,常用小数形式表示。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1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31 ?现场研究一般分为现场观察和实验室观察两种。 35.取样观察法包括 _____ _时间取样观察法和事件取样观察法。 36.在一项实验中,必有三种变量: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 38?鉴别文献的方法可分为“ —外审”和“内审”两类。 39.从参与研究的成员成分不同来分,教育行动研究分为合作模式、__支持模式_和独立模式。 40.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中的统计分析可分为__描述统计、推论统计和实验设计三个主要部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3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场研究一般分为一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两种。 3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按访谈结构划分,访谈可以分为结构性访谈、—非结构性访谈和半结构性访谈三种类型。 37.在一项实验中,必有三种变量: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 39.基本的文献查阅方法有检索工具查找法亠参考文献杳找法和综合查找法等。 40.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中的统计分析可分为描述统计、亠推论统计__和实验设计三个主要部分。

一、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意义、概念、特点)

一、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意义、概念、特点) 1、意义:①开展学前教育科研,为深化学前教育改革提供科学依据。 ②探索学前教育规律,为学前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③丰富学前教育研究成果,促进学前教育科学发展。 ④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师科研能力。 2、概念: ①科学研究的概念。 科学研究是一种认识过程,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采用科学的方法认识自然和社会现象,探索客观真理,并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它是探求知识,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活动。 科学研究的目的不在一成不变地记录或收集事实资料,而是要经由概括、演绎与实证的方法,建构出一套科学的理论,用一组精要的理论性架构来描述、解释及预测复杂的事实。 ②科学研究的特点。 客观性:资料来源于客观。研究过程客观。研究结果客观。 创造性: 继承性: 系统性: 控制性: ③学前科学研究的概念。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是一种认识过程,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采用科学的方法,研究学前教育科学的知识体系,认识学前教育现象,探索与发现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与社会进步的客观规律,深化学前教育改革,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创造性活动。 ④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特点。科学研究的一般特点:客观性、创造性、继承性、系统性、控制性。 自己的特殊性:多因素、实践性、持久性、有条件的控制。 二、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一) 生态化、现场化与跨文化 ①生态化:就是强调在真实的自然与社会的生态环境中研究教育规律,提高教育的外部效度,提高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实际应用价值。 ②现场化:是指在学前教育的现实环境中研究教育与人的发展的规律。 现象研究、现场观察———自然观察法。 现场实验:在自然的真实的环境中尽可能地控制无关变量,操纵自变量来观察因变量的变化,以揭示变量间的因果关系的方法。 ③跨文化: 将同一课题应用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以此作为研究的对象,探讨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共同规律,或从不同文化背景的学前教育差异中,研究不同的社会生活条件对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影响的一种方法。(即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文化背景中个体或群体的比较研究。) (二)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综合化、现代化与数学化。 ①综合化: 是指强调采用多种方法和从多学科角度去探讨学前教育现象及其规律。 学前教育科学综合化表现、学前教育科学跨学科的研究。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 ②现代化: 主要是指研究技术设备和手段的现代化。 ③数学化: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越来越注重于以数学、数学方法作为研究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工。(计算机专用统计软件包:SPSS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 三、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 1、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的涵义。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与论文写作 笔记整理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与论文写作 第一章:总论 一、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意义、概念、特点) 1、意义:(背) ①开展学前教育科研,为深化学前教育改革提供科学依据。 ②探索学前教育规律,为学前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③丰富学前教育研究成果,促进学前教育科学发展。 ④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师科研能力。 2、概念: ①科学研究的概念。 (背) 科学研究是一种认识过程,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采用科学的方法认识自然和社会现象,探索客观真理,并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它是探求知识,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活动。 (理解) 科学研究的目的不在一成不变地记录或收集事实资料,而是要经由概括、演绎与实证的方法,建构出一套科学的理论,用一组精要的理论性架构来描述、解释及预测复杂的事实。 ②科学研究的特点。(背) 客观性:资料来源于客观。 研究过程客观。 研究结果客观。 创造性: 继承性: 系统性: 控制性: ③学前科学研究的概念。(背)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是一种认识过程,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采用科学的方法,研究学前教育科学的知识体系,认识学前教育现象,探索与发现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与社会进步的客观规律,深化学前教育改革,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创造性活动。 ④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特点。(背) 科学研究的一般特点:客观性、创造性、继承性、系统性、控制性。 自己的特殊性:多因素、实践性、持久性、有条件的控制。 二、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发展趋势(背) (一) 生态化、现场化与跨文化 ①生态化: 就是强调在真实的自然与社会的生态环境中研究教育规律,提高教育的外部效度,提高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实际应用价值。 ②现场化: 是指在学前教育的现实环境中研究教育与人的发展的规律。 现场观察———自然观察法。 现象研究 现场实验:在自然的真实的环境中尽可能地控制无关变量,操纵自变量来 观察因变量的变化,以揭示变量间的因果关系的方法。 ③跨文化: 将同一课题应用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以此作为研究的对象,探讨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共同规律,或从不同文化背景的学前教育差异中,研究不同的社会生活条件对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影响的一种方法。(即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文化背景中个体或群体的比较研究。)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卷名:教育) research methods Of educational science 研究教育现象及其规律所采用的方法。中国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采取多种方法,以探求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和其他事物之间的关系,以及教育的质与量之间的变化和规律。 古代的中国和西方,都有总结教育经验的记载,所用方法有的是有关事实的记录,也有初步的经验概括,但都没有形成一套科学的研究方法。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教育事业的兴起,社会科学研究的调查法、文献法、历史研究法,以及自然科学研究的归纳法、实验法、统计法等,都先后进入教育科学研究领域。特别是K. 马克思、F. 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教育科学研究奠定了科学的方法论基础,使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使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教育科学研究常用的方法如下: 观察法教育科学研究广泛使用的一种方法。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在自然条件下,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的连续的观察,并作出准确、具体和详尽的记录,以便全面而正确地掌握所要研究的情况。观察法不限于肉眼观察、耳听手记,还可以利用视听工具,如录音机、录像机、电影机等作为手段。观察法的步骤是:①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制订观察计划。先对观察的现象作一般的了解,然后根据研究的任务和研究对象的特点,确定观察的目的、内容和重点。如果情况复杂或内容多,可采取小组分工观察。最后制定整个观察计划,确定进行观察全过程所需的次数、时间、记录用纸、表格,以及所采用的仪器等:并考虑如何保持被观察对象的常态等等。②按计划进行实际观察。在进行过程中,既要严格按照计划进行,必要时也可随机应变。要选择最适宜的观察位置,集中注意力,记下重点,不为无关现象扰乱,观察时可借助仪器及时作记录,不要事后回忆。③及时整理材料,对大量分散材料利用统计技术进行汇总加工,删去一切错误材料,然后对典型材料进行分析。如有遗漏。及时纠正,对反映特殊情况的材料另作处理, 文献法通过阅读有关图书、资料和文件来全面地正确地掌握所要研究的情况。查阅的文件最好是第一手材料。如果是第二手材料,必须鉴别其真伪后才可选用,文献法的步骤是:①搜集与研究问题有关的文献,如图书、资料、文件和原始记录等。然后从中选择重要的和确实可用的材料分别按照适当顺序阅读。②详细阅读有关文献,边读、边摘录、边立大纲。③根据大纲,将所摘录材料分条组织进去。④分析研究材料写成报告。使用这一方法须注意:查阅文献之前,要有与研充问题有关的知识准备,否则难于从材料的分析中作出正确的结论。 调查法研究者有计划地通过亲身接触和广泛了解(包括口头或书面的,直接或间接的),比较充分地掌握有关教育实际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并在大量掌握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找出科学的结论,以指导以后的教育实践活动。调查法一般的是在自然的过程中进行的,通过访问、发问卷、开调查会、测验等方式去搜集反映研究现象的材料。在调查的过程中,经常利用观察法作为调查和校对材料的手段。调查法必要时可同历史研究法、实验法等配合使用。调查法的步骤是:①准备。选定调查对象,确定调查范围,了解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研究有关理论和资料,拟定调查计划、表格、问卷、谈话提纲等,规划调查的程序和方法,以及各种必要的安排。②按计划进行调查活动,通过各种手段搜集材料。必要时可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对计划作相应的调整,以保证调查工作的正常开展。 ③整理材料。包括分类、统计、分析、综台,写出调查研究报告。 统计法通过观察、测验、调查、实验,把得到的大量数据材料进行统计分类,以求得对研究的教育现象作出数量分析的结果。这是数理统计方法在教育方面的应用。统计法可用于对教育行政效率的检验,对教育经费的合理分配,对课程分量规定的测定,对学生的成绩的科学比较等等。在教育实际工作中,经常使用描述统计研究情况,如整理实验或调查来的大量数据,找出这些数据分布的特征,计算集中趋势、离中趋势或相关系数等,将大量数据简缩,找出其中所传递的信息。还可进一步使用推断统计法,即利用描述统计取得的信息,通过局部去推断全局的情况。近几十年来随着统计学的发展,提出了实验设计,要求在较严谨的实验研究中检验设计中所列的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统计法一般分为两大步骤:④统计分类。整理数据,列成系统,分类统计,制统计表或统计图。②数量分析。通过数据进行计算,找出集中趋势、离中趋势或相关系数等,从中找出改进工作的措施。掌握统计法,必须学会科学的推理方法和掌握统计计算的技术。 行为研究法一种综合的研宄方法。主要用于观察和访问,了解儿童的行为,进行分析研究,探求关于儿童行为的规律,从而采取具体措施,帮助儿童修改他的行为,故也称为行为修改法。现代行为修改派的主要代表是美国心理学家B.F.斯金纳,他主张控制情境,采用褒奖和强化的方法,来修改儿童的行为。这种方法进行的步骤如下:①把儿童行为的表现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与论文写作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学前教育科学假设:在学前教育科学研究过程中,提出课题之后,人们依据已知的事实和教育科学理论与知识,对所要研究的学前教育现象和规律提出初步的假定,这些初步的假定就是学前教育科学假设. 学前教育观察研究:是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客观对象,收集,分析事物感性资料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学前教育观察研究:就是要研究人类知识与价值观念传递过程中的学前教育现象探讨学前教育的本质,揭示学前教育的客观规律和特点,这就为深化学前教育改革提供了科学依据.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就是要研究人类知识与价值观念传递过程中的学前教育现象探讨学前教育的本质,揭示学前教育的客观规律和特点,这就为深化学前教育改革提供了科学依据. 教育科学研究。它是一种认识过程,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采用科学工科学的方法,研究学前教育科学的知识体系,认识学前教育现象,探索与发现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与社会进步的客观规律,深化学前教育改革,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创造性活动。 学前教育实验研究:在合理的控制条件下,有计划地逐步操纵实验变量,观测与这些实验变量相伴随的现象的变化,探究实验因子与反应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P189 学前教育文献研究: 是指搜集、鉴别、整理有关的学前教育文献资料,摘取与学前教育研究课题有关的容和信息,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学前教育事实规律的科学认识的一种方法。 个案研究:个案研究是把个人或一个团体作为一个研究单位,在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中,个案研究主要是搜集一定个人的家庭情况,教育影响,心理发展等历史资料,从而加以分析,探究其心理发展或教育特点与规律. 学前教育行动研究:是指情境参与者(如教师)以学前教育情境中实际问题为研究主题,与专家学者或其它相关人员协作,在这一情境中边研究边反思,以解决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 学前教育访谈研究:是研究者(访谈者)通过与被研究对象(受访者)进行口头谈话的方式来从访谈对象那里收集有关其心理特征和行为表现的第一手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P160 .统计分析研究:是依据统计原理对观察,调查,测验和实验等研究方法所收集到的学前教育数据资料进行整理,计算分析解决和统计检验的方法. . ?学前教师、家长评定问卷研究:是研究者把要研究的主题分为详细的纲目,拟成简明易答的问题,编制成标准化的问卷,然后由熟悉幼儿的教师或幼儿家长针对问卷中的题目逐一对幼儿展开评定,从而获得有关幼儿心理与教育的信息,然后再由研究者根据收回的答案,进行统计分析,验证理论和得出结论的一种研究方 法.P213 .横向研究:是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或某几个年龄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或教育规律进行测查并加以比较. .纵向研究:是在比较长的时间,对一个儿童或一些儿童的心理发展,或教育规律进 行有系统的定期研究; 描述记叙法是指记录被在自然状态下所发生的行为和所处的情境,然后,对所收 集的原始资料进行分类,并加以分析的方法。 事件取样观察法:是从被试多种多样的行为中选出一种有代表性的行为进行观察 在自然的情境中,等待所要观察行为出现,然后记录这一行为的全貌;P145 活动产品分析法:就是对儿童活动产品或劳动成果进行观察分析,从而探究教育与人的发展规律。P151 封闭式问卷

小学科学课的实验探究步骤和方法

小学科学课的实验探究步骤和方法 科学性原则: 必须是科学的,符合科学教育的规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主体性原则: 必须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活动性原则 必须有利于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必须有利于学生各种探究活动的开展 过程性原则 必须有利于学生亲身经历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获得过程的体验创新性原则应当在吸收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立足创新,重视创造出一些与传统教学方法不同的教学方法。 探究发现法 在教师指导下,向科学家那样通过自己的探究和学习,发现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和内在联系,找出变化规律的方法,在经历探究和发现的过程中,学到科学知识和学习科学的方法。在科学课中,运用此方法的只要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会发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自学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小组讨论法: 是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围绕教师提出的有关问题,在小组的群体中交流个人看法,相互学习,从中获得对该问题的深入认识或进一步了解的方法。角色扮演法: 是运用模拟、小品等形式进行活动的一种方法。在角色扮演中,首先要创设一种情境,有一部分学生担任角色并进行表演,另一部分学生观看,认真注意与活动 目的有关的具体行为。表演结束后,讨论在表演中的体验和表现出的行为。这种活

动形式把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活动过程艺术化、生活化,使学生在角色扮演和角色交往中,获得对过程的体验。 作品制作法: 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使用工具、设备,通过模仿或重新设计,加工制作作品,进行实践活动的方法。由于制作活动符合儿童喜欢动手、爱玩的天性,具有玩玩做做的特点。 信息搜集法: 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对某个方面的有关信息进行搜集、整理、比较、分析、综合,从而认识事物的活动方法。通过信息搜集,使学生初步了解信息搜集法的基本过程,从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搜集、处理、交流、应用、评价信息的能力。 信息搜集法的运用不仅在于让学生通过信息搜集获得新知,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参与搜集、整理、分析、交流信息的过程,学习运用搜集信息开展研究的方法,提高他们的信息意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我对小学科学课自主探究学习的认识 自贡市大安区大安小学: 李华 小学科学课是一门开设不久的课程,它包含着科学概念,科学理论,科学知识的方法和技能等丰富的内容,在这门学科的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对科学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我们要对小学科学课进行综合性学习和研讨,从现象和事实出发,帮助学生进行概括总结,得出结论,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谈谈几点肤浅的认识 首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总结

1、四个水平:直觉观察水平探究原因水平迁移推广水平理论研究水平2目前教育科学研究选题存在的问题: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一般与重点;借鉴与创新关系 确定研究课题基本要求标准问有价有理和事实依据具体明确独创性可行性(主客时机)4、选题的含义:经选择未确定所要研究的问题,包括提出问题和确定问题。 5、选题的过程:逻辑过程。理论本身,理论与实际之间,理论与社会发展需要之间的种种矛盾分析中,发展和形成一个有意义,有创建的课题。 6、选题的途径与方法(A课题产生途径:社会发展;学科建设;教育实践;日常观察;国内外信息分析;国家领导机构指南、B分解、C提法、D进行课题论证避免选题盲目性) 7、文献检索基本方法:顺查法、逆查法、引文查找法、综合查找法 8、检索文献遵循要求:检阅要全面全面性;准确性;勤于积累;善于思索 9、文献综述报告主要内容:问题提出、研究方法、正文部分、主要文献目录(专著和论文) 10、理论构思:指以一定的科学理论为指导,在已有的客观事实材料和理论研究成果基础上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对所要研究问题的现象过程本质或原因的一种理论解释。 11、理论构思的基本内容:准确表述研究问题;界定研究课题的核心概念;形成初步研思路 12、理论构思在教育研究中作用:方向明确主体思想目标;提高研究者科学水平;评界 少年儿童主体发展:一是阐明研究目标和具体问题;下定义界定核心概念;提出理论观点(实践是人特有的存在方式、学生主体性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个性差异、教育改革关键是教师) 13、好的理论构思主要标准:历史和现实材料全面充分客观;具指实践现实性可行性;着眼点正确性;具体新的研究思路、视角和方法;概念和理论体系结构合理性 14、建立和检验理论构思的基本方法:理论探讨;建立指标(理论引导方法、统计学方法)理论构思具体化得到初步论证;调查、实验方法获得事实依据;借鉴国内外已有成果,吸合 15、教育研究设计:确定研究方法、选择研究对象 16、选样本基本要求:明确规定总体、取样的随机性、代表性、合理的样本容量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练习题库及答案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练习测试题库及答案本科 一. 单选题 1.科学研究的根本特征是___。 A客观;B准确;C创造;D学术价值 2.大样本是指按随机原则选取的被试数量在___以上的样本。 A15;B30;C40;D50 3.学前儿童是指___儿童。 A0-6;7周岁;B0-6岁;C0-3岁;D0-5岁 4.基础研究又被称为___,它是以建立和发展某门学科的理论体系为目的的研究。 A定性研究;B定量研究;C基本理论研究;D应用研究 5.着重运用描述性分析来试图理解某种现象或问题的性质或意义的研究是___。 A应用研究;B定量研究;C基础研究;D定性研究 6.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多样化时期是___。 A 20世纪初—20世纪50年代; B 20世纪30年代; C 20世纪初; D 20世纪50年代 7.抽样偏差小,则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___。 A不好;B好 8.学前教育科研方法是___ 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A学前教育;B教育科学;C科学;D学前教育科学 9.保证观察活动具有统一性和客观性的基本条件是___。 A制定计划;B确定观察对象;C观察报告撰写;D执行计划 10.在现场观察过程中出现的预料之外的对观察活动产生不利影响的事件叫___。 A突发事件;B不利事件;C典型事;D意外事件 11.科学表现为___。 A系统化的知识体系;B系统化的结论;C一般性知识;D一般性结论 12.在课题适用的时空范围内研究对象的全体叫___。 A个体;B总体;C样本;D大样本 13.研究者选取研究对象的方法和程序叫___。 A随机抽样;B抽查;C抽样;D选择 世纪末以前是学前教育研究的___时期。 A萌芽时期;B迅速发展时期;C多样化时期;D以自然观察和经验总结为主 15.对比组时间系列设计是___的延伸。 A单组时间系列设计;B不等控制组前后测设计;C固定组比较设计;D单组前后测设计 是主要运用数据和量度来描述研究内容的特征或变化的研究。 A定量研究;B定性研究;C基础研究;D理论研究 17.学前教育科研方法是___的一个分支学科。 A学前教育科学;B学前教育;C科学;D教育科学 18.科研工作者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___。 A可行性原则;B价值性原则;C系统性原则;D客观性原则 19.封闭性问卷也叫___。 A结构型问卷;B无结构性问卷;C送发问卷;D邮寄问卷 20.论文的主体部分是___。 A摘要;B正文;C标题;D引文注释 21.使用标准化的测量工具进行的测验是___。 A操作测验;B目标参照测验;C标准化测验;D常模参照测验 22.从总体中抽取的、对总体具有一定代表性的部分个体叫___ A样本;B随机样本;C大样本;D小样本 23.行动研究法最早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___于1946年提出的。 A裴斯泰洛齐;B库尔特勒温;C卢梭;D福碌贝尔 24. _____是指以设计和开发方便适用的教育产品为目的的研究。 A基础研究;B应用研究;C现场研究;D开发研究 25.科研活动的主题是___。A科研课题;B问题;C研究目的;D研究内容 26.学前教育个案研究中最常用的收集资料的手段是___。 A测验;B调查;C观察;D访谈 27.文字资料的一个显著特点是___。 A客观;B准确;C庞杂;D“去伪存真” 28.主要运用数据和量度来描述研究内容的特征或变化的研究是___。 A定性;B开发研究;C定量研究;D综合研究 29.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综合化和系统化时期在___。 A20世纪初;B20世纪60年代;C20世纪50年代以后;D20世纪30年代 30.标志两列变量相互关系的量数称为___。 A相关系数;B方差;C标准差;D中数 答案: 单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