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名著

会计名著
会计名著

会计名著导读之四A·C·利特尔顿的《1900年前会计的演进》

一、作者简介

阿纳尼亚斯·查尔斯·利特尔顿(Ananias Charles Littleton)教授是我国会计学界熟知的美国著名会计学家,也是世界上最杰出的当代会计学家之一。他于1886年12月4日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的卢明顿市,1905年从布卢明顿中学毕业。在中学毕业到1905年被伊利诺伊大学录取他入学之间,他曾是芝加哥奥尔顿铁路公司的电报操作员。1912年,利特尔顿毕业于伊利诺伊大学铁路管理专业。大学时代,他就立志成为一名注册会计师,大学毕业后,他先后就职于德勒、普伦德、格里菲思等会计公司。1915年,利特尔顿受邀回母校任教,讲授会计学课程,1918年和1931年,利特尔顿又先后在伊利诺伊大学获经济学硕士学位和经济学博士学位。1919年获得伊利诺伊州第229号注册会计师执照。他在1915年进入伊利诺伊大学后,先后任讲师(1915—1918)、助理教授(1920—1924)、副教授(1925—1930)和教授(1931—1952)。利特尔顿于1974年逝世,享年88岁。利特尔顿是伊利诺伊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第一任院长助理(1920—1922),并担任商业研究所的所长助理达20年之久,他对会计学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奠基性的贡献。 由于系主任H·T·斯科维尔教授的支持,他在伊利诺伊大学拟定起草了第一个会计硕士课程教学计划,就会计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和课时安排进行了合理的规划,并于1921年秋被首次使用,1922年该校授予了第一个会计学硕士学位。

在利特尔顿的领导下,伊利诺伊大学于1937年开始执行会计学博士学位的教育计划,并于1939年授予了美国第一个会计学博士学位。

作为一名才华横溢的教师,他还负责伊利诺伊大学不同层次的会计学专业学生毕业论文指导工作。据统计,在1915年至1952年的37年的教师生涯中,经他指导的硕士论文占论文总数225篇的34%,经由他指导的博士论文占论文总数26篇的92%,这些论文充分反映了利特尔顿富有创建性的努力、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以及对会计研究生教育的深远影响。

利特尔顿和斯科维尔教授于1919年在伊利诺伊大学创立了贝塔·阿尔法·普赛(Bete Alpha Psi)奖,并于1927年至1929年出任该奖项的主席。利特尔顿于1952年载誉退休后,他还在丹佛大学、密执安州立大学、科罗拉多大学和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做兼职教授工作。作为闻名世界的美国当代会计学家之一,他先后担任过美国会计学会会长、美国会计程序委员会成员等职务。1934年,他因对会计文化发展的杰出贡献而被授予贝塔·阿尔法·普赛(Bete Alpha Psi)奖。他一生对大学会计教育、会计理论的发展与注册会计师职业做出了杰出贡献,为此俄亥俄州立大学会计名人堂于1956年将其遴选为会计名人。1967年,在他退休15年之后,伊利诺伊大学授予其法律学荣誉博士学位。1968年至1969年,母校再一次授予他第一位韦尔顿·鲍威尔纪念教授荣誉,以表彰他对大学会计教育、会计思想、注册会计师职业所做出的杰出贡献。1987年,在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成立100周年时,斯蒂芬·A·泽夫教授将利特尔顿教授列为注册会计师职业14位杰出领导人之一。利特尔顿在专业学术领域里非常活跃,先后在美国会计学会(AAA)担任副会长(1936)、研究部主任(1940-1942)和会长(1943),并于1943年至1947年间,担任《会计评论》的主编。与此同时,他还在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担任了会计程序委员会成员(1939-1941)和会计史专业委员会成员(1946-1947)等相应的职务。

利特尔顿教授是一位极富洞察力且博学多才的会计学家,从1919年至1966年,他先后发表了200多篇专业论文,此外,他还独著或者与他人合著了多部有重大影响的会计理论专著,主要包括:《基础会计绪论》(1919)、《1900年以前的会计发展》(1933)、与威廉·A·佩顿合著的《公司会计准则绪论》(1940)、《会计理论结构》(1953)、与B·S·耶梅合作主编的《会计史论文集》(1956)和《会计学论文集》(1961)、

与V·K·齐默尔曼合著《会计理论:连续性和变革》(1962)、与M·穆里茨合编的《会计学优秀论文集》(1965)等。特别是《公司会计准则绪论》在1940出版后的四分之一个世纪里,平均每年出售2,000册以上。利特尔顿在退休以后还一直坚持写作,其最一篇文章写于1970年6月,当时他已84岁。上述专著和论文均为重要的会计文献,在世界各国会计学界广为流传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利特尔顿的主要观点】

利特尔顿对会计思想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他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于基础性课题,其主要观点有:

(1)历史是支持现时理论和实务的源泉;

(2)会计是一门反映时代变化和需要的科学,时代变化是其持久的因素;

(3)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是相互联系和不可分割的;

(4)收入确定是会计的中心目的,通过成本与收益的配比过程可以将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做出恰当的比较。

【学术地位】

利特尔顿对会计历史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于1933年出版的《1900年以前的会计发展》一书,是在其博士论文基础上不断充实和修改而成的,该书充分体现了他特别擅长运用历史发展的观点来研究会计问题的特点。

利特尔顿教授按照一个历史学家的客观态度去对待学问,他的研究充分显示了逻辑性思维和分析性思维的特征,他同20世纪初的时代主流相一致,认为会计实务先于会计理论,对经验的理性分析产生逻辑性解释。他一直强调会计思想的逻辑性和一致性。 诺顿·M·贝德福隆和理查德·E·齐格勒在纪念利特尔顿任教伊利诺伊大学37周年时写道:“他让学生和他的同事相信,会计实务有其理论基础,……他让实业者确信,

会计原则和准则是会计实务的指南。”

利特尔顿以1800年前后为界将1900年以前的会计思想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并在这部著作中分别作为两个部分进行阐述。

第一阶段大约发端于1300年,在这一阶段由于商人们迫切需要了解“人欠和欠人”的情况,促进了复式簿记方法的产生与不断完善,这一重要的历史过程在该书的第一部分分为十章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该书的第二部分则提供了大量的关于账户、分类账、账簿等史料,展现了第二阶段会计技术和程序的演变,论证了正是由于工业发展和公司制企业的出现,导致了企业需要信息来控制组织的内部活动,因此“簿记”(bookkeeping)在19世纪开始向“会计”(accounting)转变。

诚如利特尔顿教授在前言中所说,这部书不仅是簿记或会计的发展史,而且再现了作为表示和计量工具的簿记艰难的设计和完善的进化过程,并勾勒了由简单的记录或簿记扩展为会计的环境要素变化。基于此,郭道扬教授曾于1999年所撰《二十世纪会计史研究和会计史学的创立》中指出,该书的总体贡献在四个方面:一是系统阐述了复式簿记的发展史,并揭示其历史运行规律;二是立足于对历史环境的分析,阐明了由簿记阶段向会计发展阶段转变的根本原因;三是研究了审计发展史,并揭示其历史运行规律;四是阐明了成本会计的起源与初步发展的原因。

二、著作章节内容(目录)

第一编复式簿记的演进

第一章、簿记的地位

第二章、复式簿记产生的前提条件

第三章、复式簿记的特征

第四章、业务分析

第五章、成型的结构—帕乔利

第六章、古代簿记与现代簿记的比较

第七章、分类账分录类型的演变

第八章、日记账分录的演进

第九章、财务报表的发展

第十章、所有权簿记

第二编由簿记向会计扩展

第十一章、会计中的业主权理论

第十二章、会计中的实体理论

第十三章、公司的影响

第十四章、折旧

第十五章、有限责任

第十六章、英国审计的背景

第十七章、会计师事业的发展

第十八章、英国法定审计

第十九章、审计程序

第二十章、成本会计的起源

第二十一章、19世纪晚期成本会计的发展

第二十二章、会计的演进

三、主要内容

1.复式簿记的产生与发展及其特征

复式簿记诞生于中世纪的意大利并不是一种偶然的现象,而是明确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需要——发达的商业和金融业管理的需要,正是社会的发展为复式簿记的诞生创造了必需的条件。

复式簿记产生的七大前提条件,即私有财产、信用、商业、资本、书写艺术、货币和算术。

复式簿记的本质特征是所有权,即“对所处置货物的直接的所有关系,以及对所产生收益的直接主张权”。这是因为,直至企业主出现,才开始要求簿记发挥其完全效用,完善簿记的形式是源自早期记录事例的二重性和平衡性,其实质则是冒险资本所获得收益(或损失)的所有权计算。从这个意义上说,现代簿记是“所有者簿记”。

2.簿记向会计的演变

阐述了“个体说”和“业主权说”及其对簿记截然不同的影响。认为两种观点的根本区别在于对簿记、资本和收入的概念理解不同。根据第一种理论的资本概念,得出资产负债表的方程式是“资产=投资”,根据第二种理论的资本概念,得出资产负债表的方程式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两种观点对簿记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但是却难分仲伯。不管怎样,二者体现了自帕乔利时代以来簿记发展方面取得的重大理论进步,是“簿记向会计拓展的基础因素”。导致簿记向会计演变的直接因素是公司的影响,特别是股份有限公司的影响尤为突出。公司对资本的大量需求导致了区分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

成为必须;组建公司的行为致使持续经营的观念深入人心;所有者与管理者日趋分化使得股东对“数据”产生强烈需求,受托责任也就日益突出起来;公司的冒险行为导致稳健原则也引起人们的关注。此外,随着社会投资的加大,债权人对企业也日益关心;同时管理水平的提高,管理层对数据的需求也水涨船高。这一切都无疑推动着簿记向会计发展。因此,利特尔顿教授认为,“要完整地展现促使簿记向会计转变的各种因素,绝对不能少了公司的影响。”

3.审计的诞生和发展

基于英国审计产生的背景,阐述了会计专业人士的成长历程,并对英国法定审计及1900年以前的审计程序作了深刻的分析。他认为,经济的繁荣、危机和萧条,经营失败和破产法规的发展,以及由于公共建设工程投资增长与公司法规的制定所导致的社会控制加强,是审计诞生的历史背景。

审计诞生是会计区别于簿记的重要基础之一。就环境条件来看,“审计职业化是最自然不过的发展结果”。“人类的本质需要这种独立的检查或控制(监督或审计)”。这些环境条件主要是复式簿记的发展、商业的扩展、16世纪庄园审计、18世纪股票投机、金融危机,以及政府对破产的监管等。总之,英国审计制度萌芽于16世纪英国庄园和城市财政收支中对掌管会计事项者诚实性的检查,进入19世纪以后,又经英国社会急速工业化和当时议会一再立法的培育而得到显著发展,最终作为职业会计师制度而开花结果。

4.成本会计的起源与发展

成本会计远没有簿记的历史悠久,它产生于19世纪,而在20世纪才得到发展完善。但是,成本会计的产生对于簿记发展的意义却极为重大,它是“从15世纪复式簿记出现到20世纪引进财务预算之间所显现的簿记方面唯一的具有重大意义的新特征”。为什么成本会计起源于19世纪,而没有更早一些诞生?利特尔顿认为,“成本会计的出现是企业工业化发展需要的一个回应”。在“工厂制”取代“家庭制”之前,生产者“根本没兴趣考虑自己物品的细分成本”。但是,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工厂制度的诞生,产生了新的簿记问题,例如由于设备投资加大所带来的折旧问题、动力费等间接费用的比例加大。与此同时,竞争的加剧引发了新的会计责任,管理者对费用分析的兴趣不断提高,以达到减少浪费和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这里最关键的问题即在于费用的分类与分配,以及收入与成本的配比。显而易见,这些问题的解决必须依赖于成本会计。成本会计所代表的是工业革命对复式簿记的影响;它是簿记(一种记录)向会计(一项精密的管理工具)扩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第一编复式簿记的演进

第一章簿记的地位

我们最好还是看看这门学科在古代与自然科学相比如何显得更加重要。我们无需追溯到这门学科的萌芽时期,只需看一看簿记在其初创时期的地位即可。

它首先是由中世纪的大学教授进行体系化的,自然科学的体系化则是由哈佛学院的一位早期成员所完成。这一比较使我们更加确信,簿记的内容比自然科学更为丰实。仅仅两百年前,在一流的美国大学中,所谓科学还只不过是各种谬误和奇谈的集合。而在四百多年前最早出版的第一部簿记著作中,簿记学的内容却已经得到及其规范的反映,而且其大部分内容迄今依然流行。它以数学为摇篮,与代数学同源,它又是在一所著名学府的支持下所建立的,所有这些,皆证明簿记有着极为荣耀的学术渊源。1514年,罗马教皇Leo十世任命帕乔利为“基督教世界最高学府”罗马大学的数学教授。

浪漫主义作家斯科特Scott曾宣称:会计是一个令人尊敬的职业作为通才的歌德Goethe 认为:簿记是人类思想中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当之无愧的科学家凯莱Cayley更庄严地宣称:簿记是两门最完美的科学之一经济学家松巴特Sombart说:创造复试簿记的精神,也就是创造伽利略和牛顿系统的精神。

第二章复式簿记产生的前提条件

书写艺术,簿记首先是一种记录。算术,簿记就其技术层面而言乃是由一系列简单的计算所构成私有财产,簿记所关心的只是有关财产及产权的各种事实货币(或货币经济),在将所有有关财产及产权交易按这一相同度量因素予以简化前,簿记是不必要的信用,如果所有交易均在同一时点完成,其对记录的推动作用将是微乎其微的。商业,只有本地交易尚不足以产生足够压力(交易量),使人们将各种不同的概念融合为一个系统资本,若没有资本,商品交易就只能是小买卖,信用交易也将无从产生。

第三章复式簿记的特征

……“借贷账户”、“复式账簿”、“复式簿记”、“复式账户”、“复式分录”等词

语反映二重性概念的用语,表达了三种形式的二重性:账簿的二重性,如分类账和日记账;账户格式的二重性,即借方与贷方相对。分录的二重性及分录过账的二重性。

由此看来,在完善的复式簿记成为可能之前,必须在平衡与二重性之间加入其他特征。这一新增要素无疑应该是所有权。没有该要素,簿记将仅仅是对某一责任细节的扼要阐述因此,复式簿记的根本特征,正如我们今天对该词的理解一样,是商业所有权,尤其是那些被称为“名义账户”或“经济账户”的要素。

第四章业务分析

早期簿记作者主要致力于指导簿记实务,很少关注理论建设问题。即便在业务分析方面,也只是从实务的角度对其内含理论进行解释。这些作者并不对如何就业务展开思考作任何解释,也不讲为什么要那样做,而是仅限于详细地告诉人们该怎样做。

因此,要想了解通过业务分析确定应借应贷的过程中所涉及的早期推理,必须从所使用的措词中去推想,从有关业务说明的字里行间去揣摩。

第五章成型的结构---帕乔利

为了勾画出业已成型的复式簿记程序,本章将描述第一部印刷版簿记著作的主要内容。该书为圣方济会修士卢卡.帕乔利所著,1494年出版于威尼斯,乃一部大部头数学论著之一篇。

第六章古代簿记与现代簿记的比较

现代人更注重定义的精炼,并对账簿进行广泛的细分。区分长期资产和短期资产是为了适应现代融资的需要;划分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则是为了更精确地确定净利润。未分配利润的出现乃是在谨慎性原则成为公司财务中所恪守的基本准则之后。这些东西与帕乔利及其同时代人毫无瓜葛,当时根本没有这方面的需求。

新时代创造了新环境,新环境带来了新变化。我们可以注意到现代会计与15世纪的簿记究竟有何不同,注意到现代会计的领域是如何广阔,其定义和概念有了怎样的发展。但我们很难看到除了增加一定的理论成分之外,对其结构我们究竟有过多大增益。除审计技术、成本核算和预算外,现代人在实务方面贡献甚微。

第七章分类账分录帐的演变

在所有要素中,分类账记录已经从早期对交易详细的叙述式记录发展为现在的对所涉及金额在高度简化的列表中进行反映。分类账的变化包括记录形式和分录措词的变

化。总地来讲,这两项要素之间的联系是十分紧密的,只是在早期实例中措词显得更重要一些,在现代实务中形式更为重要。

20世纪似乎更关注实质而非形式。现代会计不像早期簿记那么正式,但却更具技术性。 因此,簿记不再以债权债务关系的分类为目的,而是侧重于以统计数表的形式反映大量财务要素的变化,以反映财务状况及经济进程。如果没有簿记形式化和记账规则链条上的这种松动,很难说一两代之前的簿记是否会有足够的灵活性有效适应现代环境条件的变化,为成本核算、预算控制等管理手段的发展提供便利和支持。

第八章日记账分录的演进

日记账分录在现代实务中的重要性似乎有所降低,至少在美国是如此。

没有人知道随着簿记的演进,日记账分录最终是否会完全消失。但我们可以说,因为它并非必须的程序,因此极有可能从簿记实务中消失。

正因为如此,现代簿记员承担了一项其前辈们从来未曾面对过的任务,并且要付出比前人更大的努力去学习簿记。

簿记已成为一项真正的技术,而不再是简单的事务性工作。

第九章财务报表的发展

最早出现的报表可能是受托财产经管及支出账(表)。

现代报表中获得较大发展的第三项要素是计价。事实上,近年来,这好像成了财务报表最主要的问题。

在本世纪前,计价问题虽然存在但却并不十分突出。当时固定资产很少,有关折旧问题的讨论并不常见,但该问题斌没有被忽略。

之所以出现独立财务报表,主要动因在于获得与资本相关的信息,这是合伙人、股东、债权人利益的焦点,也是早期财产税计算的基础。

第十章所有权簿记

在中世纪初的商业中,会计记录并未脱离“代理人簿记”的窠臼,它只不过是代理人或某一具体冒险活动的合伙人对自身业务活动进行报告所必需的记录。

这些情况与银行家处理业务所必需的会计一起,促成了人名(债务人)账户的广泛使用。

也许,正是因为代理人簿记对会计记录做了很大程度上的系统化,才出现了非人名(商品)账户和“业主账户”。

第二编由簿记向会计扩展

第十一章会计中的业主权理论

自产业革命以来,私营公司获得了积极增长,在随后1个世纪中,商业、工业、金融和法律诸方面皆获得了长足进步。也正是在这样一个时期中,受环境条件变化影响,系统的交易记录方法开始转换为企业管理中对各种事务实施有效控制的一种手段。也即是说,在19世纪,我们看到的是由簿记向会计的扩展。

通过对19世纪环境的考查,可以进一步说明,业主权是复式簿记中一项至关重要的元素。

第十二章会计中的实体理论

“实体理论”,正如其名称所暗示的那样,强调的是区别“企业”与业主。

按照这种观点,账簿主要关心的是向将财产委托给“企业”的“外部人”提供会计资料,关注其目的。

这一点与业主权理论截然相反,在业主权理论下,簿记被视为业主对其自有财产进行的会计活动,目的在于了解其财产的详细及总体情况。

第十三章公司的影响

一项显见的事实是,公司的发展会改变环境,尽管公司自身也因客观环境中经济情况的演进而发生改变。簿记也属受公司发展影响的环境要素之一。

这种影响是难以避免的,致使公司在执行商务方面具有超卓地位的各种因素同时也给记录企业业务怎家了额外负担。

公司数量和规模就成了促进经济及相关事务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其必然结果之一就是许多人与一个特定的企业相关联:他们中大部分人不会像合伙制下那样亲自参与企业经营活动。他们必须依靠数据和报告来了解公司经营的详细情况。

股东无法直接参与经营活动进而意味着代理管理,这又意味着需要一种从外部进行控制的手段。

这是公司影响会计的又一领域,即作为“外部控制”的独立审计。

第十四章折旧

对早期折旧问题的考查表明,人们曾用两种不同的方式看待该问题。

其一是在单一所有权的情况下对未曾售出的商品作为财产进行折旧;其二则是将折旧与公司长期资产的维持相联系。

尽管从20世纪的观点来看,其不完善性是显而易见的,然而,与之前的各个世纪相比,折旧在19世纪的进步依然是十分巨大的。

第十五章有限责任

股东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是公司制企业的另一重要特征。

它对会计具有重要影响,是因为公司需要承担为发放股利可能引起的实收资本减少提留准备的法定责任。

进行长期资本投资所带来的经济压力,也要求仔细区分资本和经济上所必需的收益。 公司所具有的有限责任特征,使得这一区分成为一项法定要求。

第十六章英国审计的背景

审计是会计明确区别于簿记的要素之一。

复式簿记应用伊始,即有教科书指导人们如何去查找数据记录错误,而且,这方面最初的一些建议在随后的发展中依然适用。

我们必须注意英国,是因为审计最早出现在英国,而且在英国,会计师业务大约在19世纪中叶就开始成为具有专业地位的商业活动并发展至今。

总地来看,当时的审计是为了确证财务人员的诚实性而非管理人员责任所设计。政府官员的地位于此显得十分突出。

事实表明,直至19世纪初,在英格兰尚不存在会计师职业,也没用精通业务的技术专家以公开身份向公众提供会计服务。

第十七章会计师事业的发展

现在我们有必要来看一下19世纪经济的潮起潮落:接踵而至的繁荣、危机和萧条;细察企业破产法及有关当时经营失败的统计数据;观察通过对公共工作和联股公司总体上的法律制度规范而实施的社会控制不断增长的情况。

之所以要对这些事务进行观察,是因为会计师工作范围的扩展,实质上是以这些条件为基础。这一时期特定活动的兴起,渐次催生了一个会计专家阶层。

当这些专家有组织地开展针对自身及后人的教育,以便在与会计相关的事务方面更好地服务普通公众之时,现代执业会计应运而生。

第十八章英国法定审计

英国股份公司发展的过往并不十分令人愉快。

18世纪初股票投机中的深度欺诈,招致了公司设立遭禁百年的严重后果。19世纪上半叶,联股公司的优势才又开始慢慢影响议会,在经过了1825年和1837年的预备性立法之后,一项新法案终于在1844年获得通过。该法案特别注重建立一种保护机制,以便对公司发起人和董事的行为实施控制。或许是为了对董事进行审查和控制,该法某些条款要求董事保管账务资料,并由董事以外的人员对账务资料进行审查。

该法还要求董事在股东大会召开10天前将资产负债表和所附审计报告打印件送交股东,同时送交股份公司注册机构。

第十九章审计程序

就我们所知,关于审计程序,从帕乔利时代直至此刻始终未有太大变化,不过是反复查对原始分录簿与分类账记录而已。

这并非审计,充其量不过是一种为了从算术的角度进行试算平衡而设计的簿记方法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已。

在19世纪后半期人们就开始认为考查交易中的存货计价是否正确也是审计人员的分内之事。

以上介绍虽然简单,但足以证明,在19世纪最后一季中,审计程序已经安排得井井有条。

上述框架中所包含的大部分内容在今天的实务中依然属于很好的做法,尽管现代环境要求审计人员必须提供各种服务来扩大其检查范围,或者如业务委托书中可能要求的那样减少详细检查的数量。

第二十章成本会计的起源

成本会计的产生实际上只是最近之事,而不像复式记账法所代表的商人簿记那样有长达几个世纪的历史。从根本上来说,它是19世纪的产物,并在20世纪获得了很大发展。 成本会计是产业革命的众多成果之一。

作为转型期的一项重要成分,工厂制度带来了新的簿记问题,也带来了与机器和动力使用相伴随的其他许多问题。

厂场方面资本投资的增加要求额外关注适当的工厂费用分析,随着生产的部门化及一体化程度加深,出现了许多费用,包括维修费、照明、取暖、动力等运营费,以及多种监督管理费用。总而言之,“制造费用”产生了。

第二十一章19世纪晚期成本会计的发展

在19世纪大部分时间里,制造业本身尚处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之中,因此,该世纪前30年中的簿记教材大多未能提出适当的工厂记账方法,也就不足为奇。

从已有的各种著述中可以看到,在19世纪最后10年,制造业会计已经得到很好的组织和阐述,尽管其完善性依然无法与20世纪相比。

诺顿对成本会计方法的解释集中在交易账户和制造账户上。对前者,他是用表格形式对其内容做了仔细分类;对后者,则是以大部分得自账簿以外的积累数据为基础编制了一张报表。

总的来说,由于成本会计的出现,19世纪对会计学的贡献还是很值得注意的。

同时它也是一个重要的基础,因为自那以后再无很大作为,人们所做的不过是根据具体的环境变化对已有程序进行调整,并将成本分配细化到不同的产品单位上去。

成本会计是因工业化的需要应运而生的。它的使命在于为经理人员提供详细的人工及材料成本信息,使其能够将自己的生产成本与同类产品的外部价格进行比较,或以过去记录作为基础,估计他所能承受的特定产品的合同价格。

第二十二章会计的演进

会计是具有相关性和进展性的。

影响会计的环境不断改变,老方法在变化了的环境下不再有效,以前的观念也变得不再与新问题相关。变化了的环境产生新的概念,促使天才们提出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倘若这些观念和方法获得成功,又会反过来影响环境。其结果我们称之为进步。

有关会计演进部分历史的故事至此已经讲完。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份有关商业扩张和经济环境变化对会计之影响的现实画卷。

其重点之一为15世纪,当时,由于商业和贸易快速增长的压力,人们将账务记录扩展为复式簿记;

重点之二为19世纪,类似压力导致人们将复式簿记扩展为会计。

此乃永无止息的历史长河的又一个横断面,其中“…。所有事件、条件、制度、个性。皆直接源自先前的事件、条件、制度、个性”。

会计名人简介

S8-201 1. 爱德华·布洛克(EdwardJ·Blocher) 北卡罗来纳大学Kenan-Flagler商学院会计学教授,从Rice大学取得经济学学士学位,在Tulane大学取得MBA学位,在奥斯汀-得克萨斯大学取得博士学位,从1976年开始在北卡罗来纳大学任教,现在还是西北大学的教授。其著作有关于分析程序的(PrenticeHall 出版),有关于管理者欺诈研究的(注册会计师协会出版),除此之外,布洛克教授的论文(含与他人合作)还发表在各种杂志上,如《会计评论》、《管理会计》、《成本会计杂志》、《会计学杂志》、《会计与商业研究》、《会计、组织与社会》及《审计:实践与理论杂志》。 2. 斯蒂芬A·罗斯(StephenA·Ross) MIT斯隆管理学院教授,曾任美国财务学会主席。是世界闻名的财务管理学家和金融学家,以套利定价理论闻名于世。 3. 夏恩·桑德(ShyamSunder) 著名美籍印裔会计学者,曾任美国CarnegieMellon大学工业管理研究生院管理学与经济学教授,现任耶鲁大学商学院教授。他早年毕业于印度的一所工程学院,并担任工程师。1970年考入CarnegieMellon大学,1972年、1974年分别获得硕士、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曾任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明尼苏达大学、西北大学和日本神户大学访问学者和

客座教授;曾获美国会计学会1982年度和1998年度接触会计文献奖;目前兼任财务经理协会(匹兹堡)理事,《会计研究杂志》、《会计地平线》、《成本与质量管理》、《印度会计评论》等多家学术杂志的编委。桑德教授以把经济分析、组织理论和企业模型引入会计研究而见长。 S8-202 1. 阎达五 我国会计管理学派的创始人之一。阎达五出生于1929年1月,山西省祁县人,1947年考入私立北平华北文法学院的法律系和经济系,1949年初进入华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前身),中国人民大学正式成立后,阎教授作为该校会计专业的创始人之一,一直从事会计教学和科研工作。1960-1963年,他作为中国会计专家赴越南讲学,评价甚高;1986年11月,他应邀参加了在东京召开的日本国际会计研究会议,并作了学术报告,同时到早稻田大学、亚细亚大学作了专题报告。1980年,他与杨纪琬教授合作,在中国会计学会成立大会上发表了题为《开展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几点意见--兼论会计学的科学属性》的学术论文,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会计管理的概念。之后,他们又连续发表论文和专著,进一步阐述和论证会计管理理论,在我国会计学界和会计实际工作者中产生了重大影响,并引起国外会计学者浓厚的兴趣。

第一章管理会计概论练习

第一章管理会计概论 一、单项选择题 1.传统的对外提供财务报表的会计称作财务会计,而主要用于企业内部管理的会计叫作()。 A.预算会计 B.管理会计 C.成本会计 D.微观会计 2.管理会计工作()。 A.具有统一性和规范性 B.必须按企业会计准则操作 C.无固定程序 D.主要反映过去 3.管理会计的服务侧重于()。 A.股东 B.外部集团 C.债权人 D.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 4. 能够作为管理会计原始雏形的标志之一,并于20世纪初在美国出现的是()。 A. 责任会计 B. 预测决策会计 C. 科学管理理论 D. 标准成本计算制度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管理会计是经营管理型会计,财务会计是报账型会计 B. 管理会计是报账型会计,财务会计是经营管理型会计 C. 管理会计为对外报告会计 D. 财务会计为对内报告会计 6. 管理会计提供信息的质量特征中,()是指管理会计所提供的信息应该具有对决策有影响或对预期产生结果有用的特征。 A. 相关性 B. 客观性 C. 灵活性 D. 及时性 7.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灵活的信息分类能更好地适应不同的管理要求,增加管理所需的信息数量 B. 及时的信息,有利于正确的决策 C. 过时的信息,会导致决策失误 D. 简明性需求不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应简单明确,易于理解

8.不属于管理会计职能的有()。 A.预测当月可能的销售水平 B.确定成本定额标准 C.填制记账凭证 D.分析本月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 二、多项选择题 1.狭义管理会计的核心内容为()。 A.以企业为主体活动 B.为企业管理当局的目标服务 C.是一个信息系统 D.为股东、债权人、制度制定机构及税务等非管理机构服务 E. 以市场为主体活动 2.广义管理会计的核心内容为()。 A.以企业为主体展开活动 B.为企业管理当局的目标服务,同时也为股东、债权人、制度制定机构及税务等非管理机构服务 C.是一个信息系统,包括用来解释实际计划所必须的货币性和非货币性信息 D.内容上,既包括财务会计,又包括成本会计和财务管理 E. 以市场为主体活动 3.在以成本控制为基本特征的管理会计阶段,管理会计的主要内容包括()。 A.标准成本 B.预算控制 C.预算 D.决策 E.差异分析 4.在以预测、决策为基本特征的管理会计阶段,管理会计的主要内容包括()。 A.预算 B.控制 C.预测 D.考核和评价 E.决策 5.下列事项体现管理会计职能的有()。 A.预测资金需要量 B.以各种指标评价投资方案 C.制订成本定额,控制成本支出 D.制订现金收支预算

中文图书著录规则

中文文献CN-MARC著录规则 中文图书依据国家标准《中国文献编目规则》、《中国机读目录格式》进行著录。 一、题名项: 1.题名项包括书名,副题名及说明名文字。 2.交替题名依次著录两个,其余著录于附注项内,中间用":2"连接。 3.合订题名的著录:属于同一类责任的合订题名,有两个题名则依次著录; 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取第一个题名,其余在附注项里注明。不属于同一类责任者的合订题名,分别著录,合订中的其他题名则在附注项里加以说明。 4.题名有标点符号或空格,一般按书名页的题名著录,如标点符号和标识符 号相同,应改换其他符号著录。 5.题名中汉语拼音文字、外文字、阿拉伯数字,按原书著录。 6.题名为中外文对照,按中文题名著录。 7.说明题名文字的著录与副题名的著录相同。 8.被著录的新版本图书,其题名经过更改时,需将原书著录于附注项内。 9.题名在封面、书背、题名页、版权页有差异或另有别名,依题名著录,其 他题名在附注项注明。 10.教学参考书、教学大纲,复习指导,不论题名与解释题名如何排列均为全 题名著录。 二、责任者项: 1.责任项包括责任者,责任者的国别,时代及著者方式。 2.三个或三个以上责任者,只著录第一责任者,后面加"等"。 3.经过注释、改编的著作,先著录原著者,再著录注释者,改编者。 4.一般翻译著作,先著录原著,后著录译者。无从查考原著者,以译者为第 一责任者。

5.凡外国个人责任者,依原题如实著录。若载明国别,可著录于汉译名前, 并用圆括号括起来,若译名不同,则在附注项加以说明。 6.外国人姓名表达方式为名在前、姓在后(匈牙利除外),若书名页载有另 一种姓名,可著录于汉译姓名后,其前用等号标识;非题名页所载姓名,可著录于汉译姓名后圆括号内。 7.丛书或多卷书有整套主编,又有名分卷(册)的责任者,如按丛书(或多 卷书)分,则先著录丛书(或多卷)主编,在附注项中再著录该卷(册)的责任者,如不按丛书(或多卷书)分,则只著录该卷(册)的责任者。 8.责任者姓名前后记载有出身、籍贯、单位、职位、学位、头衔等,均不著 录。 9.有集体创作者,又有主编,则以主编为责任者著录。 10.凡著作集、专题汇编,应先著录原责任者名称,再著录编者。 三、版本项: 1.除初版(第一版)外的各个版次照录,可有略"第"字,简称"x"。若新一 版、修订版等,则按原题著录。 2.凡说明著作内容特点的文字,如"通俗本"、"节本"“改写本”、“普及本”、“全 本”、“缩写本等,一律著录于版本项。 四、出版发行项: 1.出版发行项包括出版社、出版地、出版时间。 2.不论有几个出版社,只著录前二个出版社,中间用"·"连接。 3.出版发行年月均按文献原题纪年如实著录,"年"、"月"可省略。 4.如果是重印本,应在出版年后著录重印时间,并用"()"括起来;如果 是影印本,也应著录上影印时间,并用"()"括起来。 五、载体形态项: 1.载体形态项包括页数(或卷、册),图、开本(尺寸)、附件。 2.页数一般包括正文页数与正文前后其他页数,著录时,除著录正文页数外, 把正文前后的页数(连同插图、照片的页数)相加后著录,若录在正文页数之后,中间用"+"与正文页数相连。 3.若图书页数不连贯或为全订本的,应实际数后再相加,进行著录;如果为

六大名著导读

笔记一 明末清初的四大奇书和开国后的四大名著整合而成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儒林外史红楼梦 根据:代表了中国小说的最重要的最有含量的作品 导读:即帮助大家更深入地理解作品因为大家或多或少地都接触过这六本小说导读即三方面的工作:一、活的文学作品鉴赏指要 研究文学史、艺术史、不同于研究其他部类的历史、 比如研究政治史、那些东西已经过去了、通过文献来看 文学史有双重属性、一方面它属于过去的时代像化石一样, 但是另一方面它又是活的、我们今天还可以来阅读它 二、文学史、文化传统之发微 这是互动的 一方面我们会适当地介绍一些跟作品有关的文学史 和文化传统的知识 另一方面我们又通过作品来认识文学史和文化传统 里某些相关的内容 有些甚至是独特的只有从种文学作品里才能认识到的 三、进一步研究的门径 三国演义(民众眼中的政治军事史) 《三国演义》和《三国志》最大的区别在于是谁眼中看出来的 有些事迹可能《三国志》讲的更为可信一些但是老百姓更乐意 听到一个在道义上站得住的感人的故事 特点:在被接受的过程中评价迥异 胡适:通学教育史上不得了但是却认为不是文学 进行文学研究不能不关注文体不能不关注文类 演义类对历史的演义对于历史进行通俗的解读进行一种文学或者 类文学的书写 从文化传统看三国 使官文化传统及其‘辐射’ 历代都很重视“史”的编写 “辐射”即野史的繁荣 对小说的影响:一、重视历史的题材 二、提供了大量的材料 三、从写法上、体例叙事都作为一种样板对中国 小说产生了影响 笔记二

水浒传(正义与野蛮的交响乐) 对此持有批判态度的较多中国人的地狱、精神的地狱 野蛮的地方较多 正面的价值 很大程度上是处在无告的弱者地位的民众、对于正义的一种向往、渴望、里面有大量的伸张正义的笔墨 把这两部分交织在一起、在一个艺术化了的通体结构里复杂的作品 水浒传可能是明中叶的产物 理解纷纭:(明清)忠义、海盗、怨毒骂世与逞露才华 (五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农民起义的颂歌、叛徒的赞歌、叛徒的阴谋之书 (八十年代以后新观点)太行(群盗)自传、为市井细民写心、武侠文学滥觞、绿林与侠盗、流民与流氓 三个方面的内容既有所区别又有所交集行侠、打劫、起义 交集部分:武力实现体制外的“正义”也是它长时间地传播不衰的原因 好汉们形象不可避免的“道德裂痕” 水浒的魅力对于这种平等、正义的渴求之外 好汉们共同的行为特色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锄强扶弱、扶危济困 不计利害、敢于担当 仗义疏财、朋友义气 类似刚刚所讲的血腥的场面、那种拿今天人来看无原则的快意恩仇、这些东西可能对社会心理产生负面的导向、是否需要灭活、没有结论。 感想:第一点,也是最引人入胜的一点,就是书中那一百单八将.人物虽称不上个个性格鲜明,但也每人都有自己的拿手绝活,例如浪里白条张顺水性奇佳,玉臂匠金大坚石刻技术拔群,还有入云龙公孙胜令人闻风丧胆的魔法,哪一个不是人中奇才有人说《水浒传》里108将是勉强凑齐的,就是为了凑传说中的108星.我也不否认这点,可如果要是真的有多少些写多少,那么不仅少了一份奇幻色彩,也丢失了一百单八将从天而降的意义,水浒传在人物塑造方面可谓是极品. 第二点就是《水浒传》中对剧情的刻画描述.《水浒传》从九纹龙大闹史家村到一百单八将聚一堂,从宋江大破连环马到宋公明全夥受招安,中间事情的繁琐,人物的众多,令人望而生畏.可作者却用自己优秀的文笔将如此长的故事娓娓道来却丝毫没有拖沓之感,而且一环套一环,使读者不由得继续往下看,仿佛自己到了真实的故事中去了一般,真是让人叹服. 笔记三

会计的名人

一、 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和会计学家葛家澍教授,1945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商学院会计系并留校任教,至今已逾55年。1978年晋升为教授。他先后被聘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经济学科)评议组第一届和第二届(现届)成员,并成为全国首批经济学(会计学)博士研究生导师。现在,他还是中国会计学会副会长。 葛家澍教授1921年3月出生于江苏省兴化县,早年在江苏省立镇江中学读书时,就已有聪颖过人之表现。1941年夏,就读于江苏学院经济系。当时,江苏学院因抗战而内迁武夷山区,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他仍刻苦学习,并以优异成绩直接转入厦门大学商学院学习,主修会计学。当时的厦大,由于抗战内迁长汀,教学、生活各方面都很艰苦.他并没有因之而旷废学业,反而更加勉力攻读.在四年大学期间,他除了遍涉经济学的各相关学科以及历史、文学外,还专心于会计学的学习与研究,并读完了当时图书馆几乎能找到的所有会计书籍。1945年夏天,他以优异成绩完成学业并留校任教。 留校后,葛家澍教授更着力于科研与教学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他就在当时的校长、著名经济学家王亚南教授的倡导与支持下,与几位年轻教师成立读书研究小组,经常聚集在一起,交流学习体会,探讨新会计的有关问题,以此增强自己的学识。同时,他还以一些有独立见地的学术论文,受到同行的瞩目。比如,在当时学术界唯苏联学术观是瞻的情况下,他针对苏联大纲中关于会计对象是"……以货币表现的……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过程和社会主义财产"的观点,于1956年发表了" 试论会计核算这门科学的对象和方法" ,首次提出了会计是"……反映社会主义资金再生产。" 并明确了"会计核算的对象是社会主义社会产品再生产……过程和……要素……的量的方面……。" 他在这一观点的基础上,继续研究、探讨,从而在六十年代初形成了系统、严密的"资金运动"理论。已故著名经济学家、会计学家顾准同志赞之为"资金运动学派"。 十年动乱,葛家澍教授被批为反动学术权威,各项学术研究被迫中止。即便在这种非常时期,他仍未放弃学术研究。动乱刚一结束,他就全身心地投入学术研究中去。在当时整个学术界思想尚未解放,"两个凡是"的紧箍咒仍坚束住人们头脑的情况下,他在1977年撰写了"必须替借贷记账法恢复名誉"一文。该文在1978年《中国经济问题》第1期刊登后,立即引起会计界的强烈反响。各界纷纷来函

管 理 会 计 Management Accounting第一章 管理会计概论

主讲:李相志 ?本科教育中的《管理会计》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如下内容: 成本概念及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 经营预测的基本方法 短期和长期决策的基本方法 预算编制的基本方法 成本差异分析和业绩考核的基本方法 学习内容 ?第一章管理会计概论 ?第二章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 ?第三章成本分配和作业成本计算 ?第四章成本性态和两种类型的损益表 ?第五章本量利分析 ?第六章经营决策分析 ?第七章长期投资决策分析 ?第八章全面预算与预算控制 ?第九章标准成本和差异分析 ?第十章分权管理与责任会计 第一章管理会计概论 第一节管理会计的形成与发展 会计的定义 ?我国: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通过收集、加工和利用以一定的货币单位作为计量标准的经济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组织、控制、协调和指导的一种管理活动。 ?西方: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是为了使信息使用者能够作出有根据的判断和决策而认定、计量和传递经济信息的程序会计的目的 ?所有会计信息都是为了帮助有关人员作出经济决策 ?会计信息的特征 ?对决策的相关性和有用性 会计信息的使用者 ?利用信息作出短期计划和控制日常经营的内部管理人员 ?利用信息作出非日常性决策和制定全面政策与长期计划的内部管理人员 ?利用信息作出有关决策的外部各方,如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当局等。 会计的两大分支 ?财务会计(Financial accounting)是为企业外部使用者提供财务信息的会计。它主要通过提供定期的财务报表,为企业外部同企业有经济利益关系的各种社会集团服务,发挥会计信息的外部社会职能。 ?管理会计(Management accounting)是为企业内部使用者提供管理信息的会计。它通过对信息进行确认、计量、收集、分析、整理、解释和汇报以帮助企业内部管理人员正确进行经营决策和改善经营管理,发挥会计信息的内部管理职能。管理会计的形成与发展 (一)执行性管理会计阶段(20世纪初到50年代) ?成本计算得到扩充 ?标准成本制度(standard cost system)与预算控制(budget control)的确立,差异分析、业绩报告的使用。 ?1922年提出“管理的会计”(Managerial accounting) 管理会计的形成与发展 (二)决策性管理会计阶段(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 ?决策分析、责任会计等的建立、“本量利分析”和“成本—效益分析”的应用 ?数量经济分析、风险分析、数理统计、运筹学、决策论、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行为科学等的应用 ?1952年,世界会计学会正式通过“管理会计”(Management accounting)一词 (三)管理会计发展的新领域

教材编写体例及要求

教材编写体例及注意事项(仅供参考) 一、封面 二、扉页 包括:书名,作者姓名,著作方式(著、编著、编、主编、译等) 三、内容简介 一般按照内容分成两段: (1)简要介绍本书的内容和特点; (2)针对读者对象,力求文字简练、准确、精彩。 四、序:教材会有一个总序 五、前言 简明扼要、重点突出,一般在1000字以内。主要介绍本书的写作背景、本书的特点、本书的编写分工及致谢等。 六、目录 一般只标出两级标题,序号与文字间空一格。 一级标题(如:章):黑体,5号,顶格; 二级标题(如:节):宋体,5号,缩2格; 七、正文 均用五号宋体,1.5倍行距,英文用Times New Roman,段落首行缩进2个字符。标题设置如下: (1) 每章的章标题:黑体,居中,字号:小三,1.5倍行距。每章另起一页。

(2) 每节的节标题:黑体,居左,字号:四号,1.5倍行距。 (3) 节中的一级标题:黑体,居左,字号:小四,1.5倍行距。 八、插图 (1)插图要有图号、图名,并在文中相应位置标注,如“如图*-*所示”。 (2)图号、图名小五宋居中,放在图片的下方,图注要在Word 中用文本框来标注,不要直接嵌入图中。 (3)图、表的序号用×-×表示,用半字线连接。 (4)图、表的序号与名称之间空一字空。 (5)图的大小一般为原图大小的50%左右(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九、表格 书稿中的图号和表号分章为讫(如图3-1,表5-4等),图号和图题写在图的下方,表号和表题写在表的上方 十、公式与方程式 (1)公式缩进2个汉字。 (2)公式序号应按章编号,公式编号在行末列出,如(1.1)、(1.2)。 (3)引出公式、方程式的上文,如“为、是、得、如下等”,后面不加冒号;每行以代表物理量的字母对齐。内容较长须转行时,回行从双连号后开始。 十一、附录(根据需要) 十二、参考文献 (1)专著

中国古代审计史上的几位著名人物

中国古代审计史上的几位著名人物 纵观悠久而浩瀚的中国审计史,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审计不仅经历了官计审计、上计审计、比部审计、三司与审计司(院)审计和科道审计等5个阶段,以及考、会稽、受计、比、钩(勾)、覆、勘、磨、照、审等审计名称的演变,而且涌现出了无数著名的审计历史人物。他们有的博学多才、发明创新,有的呕心沥血、为国理财,有的历经磨砺、自强不息,有的兴利革弊、关注民生,体现了生生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可以说,我国古代的审计监督活动,对关防天下钱粮,稳固财政经济发展,维护中央集权的政治统治,促进吏治清明和中华民族的生息繁衍、繁荣昌盛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同时,也创造出了璀璨的值得传承弘扬的审计文化,使我们至今仍能触摸到其审计思想跳动的脉搏。 大禹,创立官员审计的先驱。大禹治水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是妇孺皆知的故事。由于大禹成功治理水患,使中华儿女在神州大地上繁衍生存,被百姓拥戴为王。他遍走全国勘察山川地貌,将中国分为九州,“神州”中华由此发端。大禹一生为民谋福祉,顾念百姓、公而忘私的精神,如日月经天,在神州大地永恒。 大禹为公益事业最早建立了国家税赋制度,始创了会计、审计工作,即“会稽”工作。据司马迁《史记?夏本纪》记载:“自虞、夏时,贡赋备矣。或言禹会诸侯江南,计功而崩,因葬焉,命曰会稽。会稽者,会计也。”《国语?鲁语》也记载:“昔禹致群神于会稽之山,防风氏后至,禹杀而戮之”。这就是中国会计、审计史上著名的大禹对诸候进行考功的会稽活动并痛斩防风的典故。 事情追溯到公元前的2023年,全国首次贡赋审计会议在浙江绍兴柯桥镇附近的茅山山麓拉开帷幕。会议重点考核、稽验诸候治水功绩和交纳贡赋的情况。结果,浙江德清的防风氏部落没有完成任务,且自恃治理水患中有贡献,居功自傲,谎称当地受灾严重,拖欠向中央政府足额交纳税款,并且连这么重要的会议都姗姗来迟。大禹深刻认识到捍卫国家权威和保障政令畅通的极端重要性,为了避免中央财政收入被地方部落侵蚀,决定惩前毖后,杀一儆百,以破坏贡赋制度罪名判处防风氏死刑,随即令卫士将防风氏绑赴刑场用石刀斩杀。后来,大禹在与其他各诸候狩猎时,不幸在茅山病逝。为纪念大禹和这次史无前例的会议,遂将“茅山”改名为“会稽山”,以大禹“会稽山”杀防风为标志的官员审计制度的发韧,是中华文

管理会计第一章绪论

管理会计(一)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管理会计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管理会计的程序、特点及内容 本章主要解决问题有三个: 1、管理会计的基本概念 2、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 3、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1.1 管理会计的形成与发展 一、含义管理会计是会计与管理相结合的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通过会计、统计、数学等方法对财务会计、会计统计及其他有关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分析、比较,从而对未来的经营活动做出预测和决策,编制预算,并在实施过程中加以严密控制与认真考核,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基本概念的三个核心定义) ①职能论:七大职能。 a、事前:预测(多个)——决策(仅一个) b、事中:核算和控制 c、事后:分析和考核 ②目标论:按目标管理(又分为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按例外管理 ③领导论:如何让别人帮你做事。管理会计的两大支柱: a、运筹学。用定量的方法研究经济现象 b、行为科学。行为取决于动机,动机取决于需求 二、会计管理活动反映、监督(财务会计)、预测、决策、计划、控制、考核(管理会计) 三、管理会计产生的原因 1、决策的需要——决策会计 2、控制考核的需要——执行会计 3、计算技术的需要 四、发展 1)应用的行业越来越广泛 2)日趋制度化

3)主题在转变 4)产生了很多分支学科 五、现在存在的问题 1、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2、规范化问题 3、专业人才紧缺 4、引进借鉴与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的问题 1.2 管理会计的程序、特点及内容 二、特点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 区别 财务会计 管理会计 1、服务对象 经济利害关系人(对外报 账性会计) 企业内部管理人员(对内 经营性会计) 2、核算重点 反映过去 控制现在、规划未来 3、核算依据 会计准则、制度 服从管理人员需要及内 部控制制度、成本效益等 4、核算对象 整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 全过程 责任单位特定的经营活 动 5、核算方法 简单的算术方法 数学、统计等方法 6、核算程序 程式化、固定;凭证 不固定,报表格式自行设 计 7、核算要求 力求准确 不要求绝对精确 8、编报时间 定期编报 可根据需要随时编报 9、信息特征 提供系统的、连续的、综 合的财务成本信息,具有 法律责任 提供有选择的,部分的, 特定的管理信息,不对外 公开,不具有法律责任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 (1) 在核算对象方面。 总体上一致——能反映和控制的经济活动及其发出的信 息;两者的分工不同——在时间、空间上各有侧重 2) 在应用资料方面,具有互补性。来源相同。 1) 经营决策 (1) 参与决策编制程序 2) 合理组织 (2) 建立责任会计制度 3) 实际执行 (3) 内部控制 4) 检查监督 (4) 业绩考核 5) 总结与提出新规划 (5) 分析预测效果 、程序(实质上是会计与管理的直接结合) 企业管理程序: 管理会计程序

薛涛海会计风云人物

薛涛海会计风云人物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移动”)作为国内六大电信基础运营商之一,财务管理方面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绩。中国移动已经成为国有特大型企业海外成功实施整体上市的旗舰企业。近年来,从中国移动公开披露的年报和在其海外资本市场的出色表现可以看出,国有特大型企业完全可以在世界一流企业的第一阵营中占据一席之地。 仔细回顾中国移动的发展历程,从业界财经专业人士津津乐道的客观评价可以看出,通过短短几年的努力,中国移动目前已经是世界上第二大市值的电信上市公司,并超出NTT Docomo成为亚洲最大市值的电信上市公司。通过上市,中国移动得以在同一个平台上与世界其他一流通信企业进行比较。 与此同时,中国移动为探索国有企业通过海外上市转换经营机制,提供了创新的思维模式;其理财的理念和对国有特大型企业财务管理所进行的卓有成效的思考和实践,结出累累硕果,成绩催人奋进,运作方式让人耳目一新。 近日,为了探寻中国移动成为世界一流通信企业的成功秘诀,深入了解该企业的财务管理经验,本刊记者对中国移动副总裁、总会计师薛涛海(以下简称“薛总”)进行了专访。 打造旗舰企业,争做世界一流 薛总告诉记者,中国移动作为国内唯一专注移动通信发展的通信运营公司,在我国移动通信大发展的进程中,始终发挥着主导作用,并在国际移动通信领域占有重要地位。公司成立五年来,网络规模和客户规模位列全球第一,已建成一个覆盖范围广、通信质量高、业务品种丰富、服务水平一流的综合通信网络。中国移动作为中国内地最大的移动通信服务供应商,拥有全球最大的移动通信用户基础和全球最大的一体化连续覆盖全数字网路,截至二零零五年十一月底,中国移动的移动电话用户已经达到2.43亿户。二零零四年,中国移动再次被国际著名商业杂志《福布斯》选入其“全球400 家A 级最佳大公司”榜,成为唯一的连续三年榜上有名的中国公司,与此同时在《亚洲货币》杂志的评比中,中国移动连续两年获得了“最佳财务管理公司中国公司第一名”的殊荣;尤其是在债信评级方面,公司财务管理的稳健和诚信得到了穆迪和标普的高度评价,树立了市场对公司的信心。目前中国移动是唯一获得穆迪和标普等同国家主权评级的中国公司(标普A-/正面前景,穆迪A2/稳定前景)。 薛总自豪地说,中国移动在全体员工的辛勤努力下,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优良的公司发展业绩和财务部门的贡献是分不开的,自己有幸成为其中一分子,亲自投身于中国移动搭建的这个广阔的舞台。在公司实现价值的同时,财务人员的价值同时也完全体现出来。 把玩资本魔方,提升企业价值 薛总表示,中国移动通过探索资本市场运作方式,完成整体改制上市。按照国家“整体上市、分步实施”的战略部署,在国资委、财政部、监事会、证监会等国家相关部门的直接领导和大力支持下,中国移动在2004年顺利地完成了整体改制上市工作,成为国内第一家整体海外上市的国有大型企业。企业自1997年IPO以来,公司成功地采取了多种具有开创性质的融资方式,其中很多方式,如美元全球债券、美元可转换债券以及在人民币债券的发行、上市等方面在国企公司当中都是具有开创性,这些方式的成功尝试无疑为国企公司确立了良好的市场杠杆和基准。公司已累计在国内外资本市场融资195.75亿美元和255亿元人民币。截至2005年12月31日,中国移动市值已经达到约7280亿港币,P/E倍数达到17.9倍。中国移动利用筹集的资金,对上市剥离的负债进行了清还,对当时尚未上市的省公司实施了注资减债,降低了公司的资产负债率,提高了公司的资产质量,大大改善了公司的财务状况,为企业持续长远发展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和条件。

第三章 古典文献的体式

第三章古典文献的体式 第一节作者 古代文献,在汉代以前,一般不题撰人,要查考其作者,颇为艰难。如《诗经》的作者似可从《诗序》中考知,然而对于《诗序》的作者,历来就众说纷纭,或孔子、或子夏、或卫宏、或国史等,其本身都很难确信,以此为凭,更难考知。历代以来,诗篇中已考知作者的,也只有《节南山》、《巷伯》、《丞民》、《崧高》、《载驰》、《鸱鸮》、《无衣》、《常棣》、《抑》、《时迈》等若干篇而已。迄今绝大多数诗篇的作者,仍然无法考知。 先秦诸子,题为某子,也所不是他本人亲手所著,实为其后人、弟子、宾客所撰定。至于辑集成书,题为某子,更是后来的事。通常是后人将某一学派著作汇集成书,取其代表人物的姓,冠以某子之称。 《史记·韩非传》说:?人或传其书至秦,秦王见《孤愤》、《五蠹》之书曰:‘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李斯曰:‘此韩非之所著书也。’?《史记·司马相如传》也说:?蜀人杨得意为狗监侍上,上(指汉武帝)读《子虚赋》而善之曰:‘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得意曰:‘臣邑人司马相如自言为此赋。’上惊,乃召问相如,相如曰:‘有是’。?由此可见,战国时韩非、汉初时司马相如都未在作品上标着自己的名字。 汉魏文人著作,也不自题姓名。如著名的《古诗十九首》就未标注姓名,作者是谁,历来说法不一。南北朝梁代文学理论批评家刘勰在《文心雕龙·明诗》中说:“又《古诗》佳丽,或称枚叔(即西汉辞赋家枚乘之字),其《孤竹》一篇,则傅毅(东汉文学家)之词。以采推之,两汉之作乎。”他认为可能是枚乘的作品,其中《孤竹》篇是傅毅之作,不过也不敢断定,所以只能比较其文采,推断为两汉人所作。南朝陈徐陵编《玉台新咏》,选录了《古诗十九首》中的作品,把《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等八首题为枚乘所作。而南北朝梁代另一文学理论批评家钟嵘在《诗品》中,又把《去者日以疏》、《客从远方来》二首剔除出来,疑是曹植作品。唐李善注《文选》,在篇题下加注说:?并云古诗,盖不知作者。

最新人教版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整理大全

七年级: 一、《繁星》《春水》(《繁星?春水》)母爱?童真?自然 1、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 2、体裁:诗歌(“小诗”) 3、成因:受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影响写成。 4、内容: (1)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冰心一步入文坛,便以宣扬“爱的哲学”而著称。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她认为,母爱是孕育万物的源泉,是推动世界走向光明的根本动力。(2)对大自然的崇拜与赞颂。在冰心看来,人类来自自然,归于自然,人与自然应该是和谐一致的,冰心还将母爱、童真、自然融为一体。(3)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5、诗歌特点:(1)艺术上,兼采中国古典诗词和泰戈尔哲理小诗之长,善于捕捉瞬间的灵感,以三言两语抒写内心的感受与思考。(2)形式短小而意味深长。(3)语言清新淡雅而又晶莹明丽,明白晓畅而又情韵悠长。(4)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生动形象,有韵味。(5)这类小诗常用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表现手法。 6、“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这一哲理性名句出自冰心的作品《繁星》。冰心还“为诗人歌德九十年纪念”作了一首诗是《向往》。 二、《伊索寓言》生活的智慧和想象的魅力 1、作者:伊索,相传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善于讲故事。 2、文学价值:《伊索寓言》是世界文学史上流传最广的寓言故事集之一,两千多年来以独特的人生智慧和艺术魅力受到各国人民,尤其是青少年的喜爱。 3、内容提要:内容十分丰富,影射社会现实;批评为富不仁;表现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对恶人不能心慈手软;要尊重自然规律,讽刺好逸恶劳等。 4、艺术特色:篇幅短小,寓意深刻;采用拟人化手法,形象鲜明。 5、精彩情节:《龟兔赛跑》《狼来了》《农夫和蛇》《赫剌克勒斯和财神》《蚊子和狮子》《鼹鼠》等。《农夫和蛇》的故事就告诫人们对恶人千万不能心慈手软。《狼和小羊》、《猫和鸡》就以绝妙的讽刺笔法,揭露了统治者的残暴和蛮横。《乌龟和老鹰》通过乌龟非要学飞翔不可,结果摔死的悲剧,说明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规律性,不可违背规律。 6、流传谚语:“狼来了”“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 三、《童年》在苦难中长大 1、作者:高尔基(苏联),是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主要作品有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2、体裁:长篇小说。 3、内容:小说讲述阿廖沙(作者原名的昵称)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小说从“我”随母亲去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生动地表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4、人物形象: (1)阿廖沙坚强、勇敢、正直、充满爱心 (2)外祖母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拥有宽大的胸怀。 (3)外祖父吝啬、贪婪、专横、残暴 5、文学价值:小说的基调是严肃,低沉的。但又有天真烂漫的色彩。读起来令人悲哀但又不过于沉重,使人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邪恶中看到善良,在冷酷无情中看到人性的光芒,在悲剧的氛围中感受到人们战胜悲剧命运的巨大力量。

中外会计名人

中外会计名人 廖文嘉,江西人,复旦大学毕业,曾经帮助别人考了七所大学,在上学的时候每天要走几公里路,而且,要寄宿亲戚的家中靠抄报纸来维持生活最后又凭借自己的努力学会英,日,德,法,俄五种语言,在抗战时期,曾经是德国一位将军的同声翻译。新中国成立之后来到四川温江当注册会计师,文革时期,遭到了批判。在九几年的时候,因肝癌而不幸离世—享年七十六岁。 卢卡。帕乔利。1445年出生于意大利托斯卡地区的一座名叫博尔戈。圣塞波尔罗的小镇,26岁时,他离家远游,并在威尼斯找到一份家庭教师的职业,一住就是6年。在此期间,他接触并了解了威尼斯簿记,并逐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他后来在会计学上的杰出贡献打下了基础。 威廉·A.佩顿(美国)1889年7月9日日出生于美国密执安,分别于1915年、1916年、1917年在密执安大学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1922年,佩顿出版了经典名著《会计理论》,是早期倡导会计主体观的代表作。1940年,佩顿与利特尔顿合作出版了《公司会计准则绪论》,该书被认为是经典的、具有开创性的会计理论著作。 A.C.利特尔顿(美国)利特尔顿1886年出生于美国的伊利诺州,大学里学习的是管理专业,一个偶然的机会改变了他的一生,利特尔顿开始关注注册会计师行业。1940年他与佩顿合著《公司会计准则绪论》,并于1953年出版在会计理论研究方面极具影响力的《会计理论结构》一书。他与佩顿一起,被认为是会计学界优秀学者的代表。 爱德华·布洛克。北卡罗来纳大学商学院会计学教授,从大学取得经济学学士学位,大学取得学位,在奥斯汀得克萨斯大学取得博士学位,从1976年开始在北卡罗来纳大学任教,现在还是西北大学的教授。 杨纪琬中国著名会计学家。上海松江人,1917年11月出生,卒于1999年2月6日夏育成杨纪琬教授是新中国会计制度的奠基人之一,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岁月里,他在会计法制、会计制度建设、会计改革以及中外会计交流和会计教育等诸多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是我国会计界的一代伟人。他去世后仍为中、外会计界人士所敬仰和怀念。 谢霖(字霖甫)教授,江苏武进人,男。我国会计界先驱,知名会计学者,我国会计师制度的创始人,会计改革实干家和会计教育家,中国的第一位注册会计师,第一个会计师事务所的创办者,中国会计改革的先驱中国会计师制度的拓荒者。 李天民,我国著名会计学家,中央财经大学退休教师,祖籍四川华阳,13岁就从军,随后前往日本留学,获得早稻田大学经济学学位。先后在南京“中国日报”任总编辑,国民党“中央军校成都分校”任教。1949年,李天民随溃败的国民政府到台湾。后曾任台湾政大历史系教授,对国学颇有研究。 潘序伦因兄弟辈中排行第四,故又名秩五,宜兴丁蜀镇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是国内外颇负盛名的会计学家和教育家,被国外会计界誉为中国会计之父。

成本与管理会计解析(总7页)

成本与管理会计解析(总7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第一章总论 1.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 1.两者的最终目标一致。最终目标都是为了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两者的资料来源基本相同 3.两者的主要指标相互渗透 4.两者在方法上相互补充 5.两者提供的信息具有共同的特征,可靠性。 财务会计最强调净利润。 管理会计最强调企业价值创造用ROE衡量 2.成本的概念和分类 成本是指经济活动中为实现一定的目标或进行某种活动所投入或耗费的资源的货币表现。 从四方面目的分类: 1.编制财务报告(Financial reporting) 制造成本和非制造成本 2.成本性态(Predicting cost behavior) 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

3.分配成本到成本对象(Assigning costs to cost objects) 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4.经营决策(Decision making) 差量成本、机会成本、沉没成本 差量成本是指两个方案的预计成本差异。 沉没成本:是指由于过去的决策已经发生了的,而不能由现在或将来的任何决策改变的成本。(打翻的牛奶) 机会成本:是指在面临多方案择一决策时,被舍弃的选项中的最高价值者是本次决策的机会成本。 第二章产品成本核算方法 1.产品成本计算概述 2.成本的归集与分配 生产成本通过“生产成本”账户进行归集, 该账户应设置“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两个二级账户。 “基本生产成本”核算企业为完成主要生产目的而进行的产品生产所发生的费用; “辅助生产成本”核算企业为基本生产服务而进行的产品生产和劳务供应所发生的费用。

参考文献格式

参考文献著录问题释疑 陈浩元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100875,北京 1引文文献必须著录引文页码 引文文献是著者在撰写或编辑论著的过程中,为正文中的直接引语或间接引语而提供的有关文献信息资源。为便于读者快捷、准确地查找到所引用的信息,GB/T 7714—2005规定,专著的“引文页码”是必备的著录要素。 然而,由于标准没有明确说明文后参考文献的分类,给出的20个示例中又仅有2个标注了引文页码,给人造成了引文页码可标可不标的印象,以及作者、编辑的文献意识、读者意识不强,因此,在著录实践中经常可见专著作为引文型文献引用时其引文页码缺失的情况。如引用了专著中的一段文字,不标出引文所在页码,给读者查找带来麻烦。 要解决好引文页码著录缺失的问题,除

标准修订时应进一步完善相关内容外,需要编辑和著者共同努力加强文献意识和读者意识,为了更好地与读者达到文献信息资源共享,重视对引文文献的引文页码的准确标注。 2合理放置正文中的文献序号 按标准给出的著录示例,序号在正文中有以下几种标注方法: 1) 置于主要责任者姓名的上角标处。例如:裴伟[570,83]提出……。 2) 引用用引号括起的一段完整的文字时,置于引号的上角标处。例如:“自然科学学术期刊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贯彻为国民经济发展服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4] 3) 置于点号前引用信息的上角标处。例如:理性的成熟与热点的凝聚[3],表明其读者群的文化的品位的高层次……“方针”指“引导事业前进的方向和目标”[2]354。 4) 在有些情况下,序号也可以作为行文语句的组成部分。例如:……式(5)的具体

人教版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整理大全

七年级: 一、《繁星》《春水》母爱?童真?自然 1、作者:冰心 2、体裁:诗歌(“小诗”) 3、成因:受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影响写成。 4、内容: (1)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2)对大自然的崇拜与赞颂。(3)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5、艺术特色:兼采中国古典诗词和泰戈尔哲理小诗之长,善于捕捉瞬间的灵感,以三言两语抒写内心的感受与思考,形式短小而意味深长。语言上,清新淡雅而又晶莹明丽,明白晓畅而又情韵悠长。 6、相关练习: ①“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这一哲理性名句出自冰心的作品《繁星》。冰心还“为诗人歌德九十年纪念”作了一首诗是《向往》 ②总的说来,《繁星》、《春水》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三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③、《繁星》、《春水》诗集表现了:母爱、童真、自然三大主题,这三大主题构筑了冰心思想内核“爱的哲学”。 ④《成功的花》: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⑤冰心原名谢婉莹,诗集《繁星》、《春水》是人们公认的小诗最高成就,被茅盾称为“繁星格”、“春水体”。 ⑥“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他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这诗句出自福建长乐(籍贯)的冰心(作家)写的《繁星》(篇名) 二、《伊索寓言》 1、作者:伊索,相传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善于讲故事。 2、文学价值:《伊索寓言》是世界文学史上流传最广的寓言故事集之一,两千多年来以独特的人生智慧和艺术魅力受到各国人民,尤其是青少年的喜爱。 3、内容提要:内容十分丰富,影射社会现实;批评为富不仁;表现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对恶人不能心慈手软;要尊重自然规律,讽刺好逸恶劳等。 4、艺术特色:篇幅短小,寓意深刻;采用拟人化手法,形象鲜明。 5、精彩情节:《龟兔赛跑》《狼来了》《农夫和蛇》《赫剌克勒斯和财神》《蚊子和狮子》《鼹鼠》等。《农夫和蛇》的故事就告诫人们对恶人千万不能心慈手软。《狼和小羊》、《猫和鸡》就以绝妙的讽刺笔法,揭露了统治者的残暴和蛮横。 6、流传谚语:“狼来了”“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的”。 三、《童年》在苦难中长大 1、作者:高尔基(苏联),是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主要作品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2、体裁:长篇小说。 3、内容:小说讲述阿廖沙(作者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小说从“我”随母去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生动地表现了俄罗斯19世纪七八十年代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4、人物形象: (1)阿廖沙坚强、勇敢、正直、充满爱心 (2)外祖母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 (3)外祖父吝啬、贪婪、专横、残暴 5、文学价值:小说的基调是严肃,低沉的。读起来令人悲哀但又不过于沉重,使人在黑暗中看

会计名著

会计名著导读之四A·C·利特尔顿的《1900年前会计的演进》 一、作者简介 阿纳尼亚斯·查尔斯·利特尔顿(Ananias Charles Littleton)教授是我国会计学界熟知的美国著名会计学家,也是世界上最杰出的当代会计学家之一。他于1886年12月4日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的卢明顿市,1905年从布卢明顿中学毕业。在中学毕业到1905年被伊利诺伊大学录取他入学之间,他曾是芝加哥奥尔顿铁路公司的电报操作员。1912年,利特尔顿毕业于伊利诺伊大学铁路管理专业。大学时代,他就立志成为一名注册会计师,大学毕业后,他先后就职于德勒、普伦德、格里菲思等会计公司。1915年,利特尔顿受邀回母校任教,讲授会计学课程,1918年和1931年,利特尔顿又先后在伊利诺伊大学获经济学硕士学位和经济学博士学位。1919年获得伊利诺伊州第229号注册会计师执照。他在1915年进入伊利诺伊大学后,先后任讲师(1915—1918)、助理教授(1920—1924)、副教授(1925—1930)和教授(1931—1952)。利特尔顿于1974年逝世,享年88岁。利特尔顿是伊利诺伊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第一任院长助理(1920—1922),并担任商业研究所的所长助理达20年之久,他对会计学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奠基性的贡献。 由于系主任H·T·斯科维尔教授的支持,他在伊利诺伊大学拟定起草了第一个会计硕士课程教学计划,就会计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和课时安排进行了合理的规划,并于1921年秋被首次使用,1922年该校授予了第一个会计学硕士学位。 在利特尔顿的领导下,伊利诺伊大学于1937年开始执行会计学博士学位的教育计划,并于1939年授予了美国第一个会计学博士学位。 作为一名才华横溢的教师,他还负责伊利诺伊大学不同层次的会计学专业学生毕业论文指导工作。据统计,在1915年至1952年的37年的教师生涯中,经他指导的硕士论文占论文总数225篇的34%,经由他指导的博士论文占论文总数26篇的92%,这些论文充分反映了利特尔顿富有创建性的努力、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以及对会计研究生教育的深远影响。 利特尔顿和斯科维尔教授于1919年在伊利诺伊大学创立了贝塔·阿尔法·普赛(Bete Alpha Psi)奖,并于1927年至1929年出任该奖项的主席。利特尔顿于1952年载誉退休后,他还在丹佛大学、密执安州立大学、科罗拉多大学和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做兼职教授工作。作为闻名世界的美国当代会计学家之一,他先后担任过美国会计学会会长、美国会计程序委员会成员等职务。1934年,他因对会计文化发展的杰出贡献而被授予贝塔·阿尔法·普赛(Bete Alpha Psi)奖。他一生对大学会计教育、会计理论的发展与注册会计师职业做出了杰出贡献,为此俄亥俄州立大学会计名人堂于1956年将其遴选为会计名人。1967年,在他退休15年之后,伊利诺伊大学授予其法律学荣誉博士学位。1968年至1969年,母校再一次授予他第一位韦尔顿·鲍威尔纪念教授荣誉,以表彰他对大学会计教育、会计思想、注册会计师职业所做出的杰出贡献。1987年,在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成立100周年时,斯蒂芬·A·泽夫教授将利特尔顿教授列为注册会计师职业14位杰出领导人之一。利特尔顿在专业学术领域里非常活跃,先后在美国会计学会(AAA)担任副会长(1936)、研究部主任(1940-1942)和会长(1943),并于1943年至1947年间,担任《会计评论》的主编。与此同时,他还在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担任了会计程序委员会成员(1939-1941)和会计史专业委员会成员(1946-1947)等相应的职务。 利特尔顿教授是一位极富洞察力且博学多才的会计学家,从1919年至1966年,他先后发表了200多篇专业论文,此外,他还独著或者与他人合著了多部有重大影响的会计理论专著,主要包括:《基础会计绪论》(1919)、《1900年以前的会计发展》(1933)、与威廉·A·佩顿合著的《公司会计准则绪论》(1940)、《会计理论结构》(1953)、与B·S·耶梅合作主编的《会计史论文集》(1956)和《会计学论文集》(196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