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沥青混凝土路面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的研究

旧沥青混凝土路面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的研究
旧沥青混凝土路面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的研究

旧沥青混凝土路面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的研究

摘要:道路旧沥青混凝土路面改造中,正确选用旧沥青混凝土路面冷再生技术,根据实地原材料,取不同水泥剂量的冷再生混合料,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确定施工配合比,按照严格的施工工艺,达到设计要求。关键词:冷再生;技术;设计

abstract: the road of old asphalt concrete pavement reconstruction, the correct selection of old asphalt concrete pavement cold regeneration technology, according to the field of raw materials, cold recycling mixture with different cement dosage, unconfined compressive strength test, determine the construction mix proportion, in strict accordance with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to meet the design requirements.

key words: cold recycling technology; design;

引言:道路在旧路改造中,因旧路整体强度不能满足行车要求,一般采用两种方案:一是加铺补强层,二是彻底翻修路面结构层。彻底翻修路面结构层的改造方案:一是对路面剩余强度整体否认,造成工程投资成本的提高;二是旧路结构层需挖除外运,工程所需黄土购入,既浪费土地资源又污染环境,三是施工周期长。长时间给当地居民带来生活和工作的不便。旧沥青混凝土路面就地冷再生技术,既补强了路面强度,又节约了工程投资,施工周期提前70%,废物利用100%,因此,旧沥青混凝土路面冷再生技术在道路改建中

水泥就地冷再生基层在养护维修工程中的应用

水泥就地冷再生基层在养护维修工程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9-08-26T11:24:49.93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0期作者:王毓明 [导读] 本文就从试验检测、配比设计、施工详细地介绍了冷再生技术,对今后同类环境下的公路养护维修工程有一定借鉴作用。 甘肃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甘肃兰州 730030 摘要:道路就地冷再生属于道路维修、改造的范畴,它主要解决沥青路面上基层破损的问题。具体讲,道路冷再生是指充分利用现有沥青道路旧铺层材料(面层与基层)必要时加入部分新骨料,并按比例加入一定量的添加剂(水泥、泡沫沥青、乳化沥青、石灰、粉煤灰等)在自然环境温度下就地连续地完成材料的铣刨、破碎、拌和、摊铺及压实成型,从而修筑出具有所需性能质量的新基层的作业过程。本文就从试验检测、配比设计、施工详细地介绍了冷再生技术,对今后同类环境下的公路养护维修工程有一定借鉴作用。 1、背景 从1998年公路大建设开始,甘肃省几乎所有的高等级公路路面结构均为沥青混凝土或沥青混合料,经过多年的营运,特别是高等级路面已经或即将进入维修或改建期,大量翻挖、铣刨的沥青混合料被废弃,一方面造成环境污染,另一方面对于我国这种优质沥青极为匮乏的国家来说是一种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就地冷再生技术就应运而生了。根据添加剂的不同,可以分为水泥冷再生、泡沫沥青冷再生、乳化沥青冷再生、石灰冷再生、粉煤灰冷再生等。 2、路况技术状况评定 2.1、对旧路面进行路况技术状况评定,详细记录路面损坏情况、旧路面各结构层厚度、油层以下坏毁深度、基层以下粒料含水量等。 2.2、对沿线不同病害路段铣刨面层和基层进行取样,把铣刨的旧料分别进行筛分,了解基层和面层铣刨后旧料中骨料的含量,一般大于5mm的骨料含量应在40-75%之间,否则应采取增加新骨料的措施。 2.3、再生施工前一定要把局部路段的点病害彻底处理。比如路基沉降需要砂砾换填;路面面层和基层出现网裂需要挖开重新采用二灰碎石或者水泥稳定碎石填补至再生层底面等。 3、材料 3.1一般规定:原道路为沥青混合料、级配碎石、未筛分碎石、砂砾、碎石土、砂砾土、煤矸石和各种粒状矿渣均适宜用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 3.2、旧沥青路面铣刨料:对级配不良的铣刨旧料,应通过掺加部分新料以改善其级配,对新加料应取所定料场中有代表性的样品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规程进行颗粒分析、细集料液限和塑性指数、相对密度、碎石或砾石的压碎值、有机质含量(必要时做)、硫酸盐含量(必要时做)等试验。 4、室内再生试验设计 4.1、试验条件 本次试验按照《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J051-2015)中有关规定进行,采用重型击实标准(3×98)确定混合料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试件均按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以试件容量控制,采用静力压实法制备。在养生室标准温湿度养生6d(饱水24h)。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采用φ15×h15cm试件。将饱水24h后的试件放到路面材料强度试验仪的升降台上,使试件的形变以约1mm/min的等速率增加进行抗压强度试验。 4.2、旧料情况 根据现场铣刨面层旧混合料和基层旧混合料的情况,以某段冷再生底基层试验为实例,在室内首先进行筛分并合成级配,发现现场直接铣刨的混合料级配偏粗,进而确定水泥现场冷再生时需要添加一部分细集料来改善级配还需要加一部分骨料来提高其强度。故决定添加的一定比例的天然砂砾(0-37.5mm)和砂进行试验。 4.3、铣刨料+天然砂砾+砂 根据铣刨料级配情况,考虑添加一定比例的天然砂砾和砂来改善级配后进行试验,以此对比一下对强度的影响,通过并根据室内确定的最大干容重和最佳含水量静压成型试件,测定其7d无侧限抗压强度,结果如下: 7d无侧限抗压强度 将测得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平均值与其相应的灰剂含量进行线行回归,可得室内配合比设计水泥剂量为3.4%,规范规定,工地采用集中厂拌法施工时,应比室内确定的水泥剂量多0.5%,故最后确定,该水泥稳定砂砾的施工水泥剂量为3.9%。 5、施工过程中重点控制和检验 5.1、水泥的质量符合要求。重点检测其初凝时间、终凝时间、强度及安定性。 5.2、水泥用量准确,撒布均匀。 5.3、材料应满足混合料组成设计中相关要求。 5.4、冷再生机的行走速度要严格控制,以确保混合料拌合均匀,避免出现夹层;确保拌合深度达到设计厚度;碾压达到要求的压实度。 5.5、强度符合设计要求;强度包括两方面的测定:一是再生过程中取再生混合料在室内进行试验测定,另一方面是7d后在现场取芯样进行测定(参考值)。 5.6、养生:施工结束后,至少养生7天,采用覆盖薄膜或土工布覆盖养生,防止水稳层的表面失水干燥,同时在养生期内应尽量避免重

沥青混合料冷再生施工工法

乳化沥青处理沥青混合料厂拌冷再生施工工法 安徽开源路桥有限责任公司 1、前言 近年来,我国公路建设迅速发展,随着通车里程的逐年递增,许多高等级公路已进入大面积改造维护期,而路面的大修、重建等常规改造维修方法,耗用大量砂石及沥青等限量资源,占用大量的资金,已逐渐影响到我国高等级公路的建设进程及现代化公路交通网的规划与完善。 沥青属于高分子聚合物范畴,具有溶解、沉淀等热力学可逆过程的性质,而且研究表明,由于旧沥青已经受过氧化作用,性能趋于稳定,再生利用后不会迅速变质,再生路面不易硬化而出现裂缝,能够保持持久的柔韧性,使用寿命长。这决定了旧沥青混合料是一种可再生利用的材料资源。 因此,进行沥青混合料的再生,蕴含巨大的经济效益,顺应交通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同时更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安徽开源路桥有限责任公司在合徐高速公路南段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养护施工中,采用了沥青混合料的冷再生技术,在该项施工中,我公司在华南理工大学的研究和指导下,已掌握该施工工法,具备了成功经验,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2、工法特点 沥青混合料冷再生施工工法具备以下特点: 1、对原路面铣刨的沥青混合料,可全部回收利用,既降低了公路维修成本,又不至于对环境造成污染; 2、用改性乳化沥青和水泥作为再生剂,对废旧沥青混合料的再生,无需加热,施工简便,易于控制; 3、对原有拌和设备的改造简单,不需要太大的投入; 4、施工工艺易于控制,能够保证工程质量; 5、对路面的维修周期大大降低,确保车辆的通行; 6、大大改善了施工条件,延长了可施工季节。 3、适用范围

本施工工法目前可适用于沥青混合料经再生后,用于高速公路的中下面层、基层或低一级的沥青混凝土路面的面层。 4、工艺原理 乳化沥青处理沥青混合料冷再生工法原理是用铣刨后的废旧沥青混合料,按照一定的级配,用改性乳化沥青作为再生剂,重新拌和,再使用到路面的基层或面层中,对铣刨后的旧沥青混合料进行再生利用。 5、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本工法主要阐述沥青混合料冷再生后用于高速公路基层的施工工艺。

旧沥青混凝土路面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的研究

旧沥青混凝土路面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的研究 摘要:道路旧沥青混凝土路面改造中,正确选用旧沥青混凝土路面冷再生技术,根据实地原材料,取不同水泥剂量的冷再生混合料,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确定施工配合比,按照严格的施工工艺,达到设计要求。关键词:冷再生;技术;设计 abstract: the road of old asphalt concrete pavement reconstruction, the correct selection of old asphalt concrete pavement cold regeneration technology, according to the field of raw materials, cold recycling mixture with different cement dosage, unconfined compressive strength test, determine the construction mix proportion, in strict accordance with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to meet the design requirements. key words: cold recycling technology; design; 引言:道路在旧路改造中,因旧路整体强度不能满足行车要求,一般采用两种方案:一是加铺补强层,二是彻底翻修路面结构层。彻底翻修路面结构层的改造方案:一是对路面剩余强度整体否认,造成工程投资成本的提高;二是旧路结构层需挖除外运,工程所需黄土购入,既浪费土地资源又污染环境,三是施工周期长。长时间给当地居民带来生活和工作的不便。旧沥青混凝土路面就地冷再生技术,既补强了路面强度,又节约了工程投资,施工周期提前70%,废物利用100%,因此,旧沥青混凝土路面冷再生技术在道路改建中

沥青混合料厂拌冷再生技术的应用

第二批节能减排示范项目推广材料之十一——沥青混合料厂拌冷再生技术在昌九高速公路技术改造项目中的应用 项目实施单位江西赣粤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综合点评 目前,传统的基于“强基薄面”设计理念的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是我国高速公路路面的主要结构形式,这种路面虽然减少了初期投资,但是由此也带来了早期损坏严重的弊端。因此,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全国有越来越多的高速公路面临大修或改建工程,一方面需要大量的新基层和面层材料,另一方面还有因翻新而废弃的渣料需要环保处理,公路运营养护面临重大技术难题。 江西赣粤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经营管理江西省的高速公路达558公里,且均系国家及省内高速公路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公司结合昌九高速公路技术改造项目,使用经过自主改造的国产水泥稳定拌合设备,利用厂拌冷再生技术实现了对原半刚性基层的柔性化转换,将厂拌冷再生层作为高速公路的上基层,实践了“长寿命沥青路面”的设计理念,经过2年多的特重交通考验证明,不但使用效果良好,而且还表现出优异的环保性能。 厂拌冷再生沥青混合料与传统的热拌沥青碎石(ATB-25)混合料相比,在不影响路面使用性能的前提下,可节省50%以上加热能源,减少的C02排放量也大于50%。昌九高速公路利用厂拌冷再生技术进行技改的路段90公里,与热拌沥青碎石(ATB-25)混合料相比可节省沥青7845吨、柴油418.4万升、电59.622万度,CO2排放减少4707吨。此外,还减少了路面翻修过程中废弃渣料的排放,取得了明显的节能减排效果。公司在厂拌冷再生上基层技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法,可操作性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前景。 “沥青混合料厂拌冷再生技术在昌九高速公路技术改造项目中的应用”推广材料 ——交通部节能减排专家工作组 一、概况 昌九高速公路是江西省首条高速公路,是国家干线公路网规划福银(福州至银川)高速公路在江西境内的重要组成部分,双向4车道,设计行车速度100km/h,全长约133.4km。一期1993年建成通车,二期1994年通车,三期1996年建成通车。实施技改时,已运营10~13年。 尽管养护成本在逐年增加(1998年为1252万,2004年已达7700万),但是随着经济发展,交通量增大(见表1),路面损坏却日益严重、性能每况愈下,主要病害是网裂水损害和车辙。现有的以挖补、罩面为主的养护方式,费用高且治标不治本,已难见成效。这一方面说明昌九高速公路原路面结构已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另一方面,从使用年限看,昌九高速公路原路面结构也已接近使用寿命,急需改建。 表1 昌九高速公路交通量调查 年份 一期 (蛟桥至十里铺) 二期 (南端连接线) 三期 (北端连接线)自然车辆 (辆/日) 累计轴载 次数(次) 自然车辆 (辆/日) 累计轴载 次数(次) 自然车辆 (辆/日) 累计轴载 次数(次)

水泥混凝土路面再生利用技术

水泥混凝土路面再生利用技术 碎石化 徐州联众道路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2004年05月

目录 一、前言——————————————————————————1 二、旧路面常用的处理方法———————————————————2 三、碎石化再生利用技术的应用目的及范围、意义—————————4 四、路面破碎及再生利用技术方案————————————————4 ㈠锤式破碎法——————————————————————4 ㈡板式破碎法——————————————————————7 五、碎石化再生利用技术的效益对比———————————————9 六、碎石化再生利用技术的应用实例———————————————10 附:324国道南宁至百色段改造工程检测报告———————————12

一、前言 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强度高、刚度大、荷载扩散能力强、稳定性好等特点,与沥青路面相比,其施工简单、取材方便、性价比高。因此,在我国高等级公路、干线公路,尤其是地方道路得到广泛应用,但其致命弱点是损坏后修复困难。由于路基、路面受力体系的特殊性,传统的修补方法或加铺技术已不能很好的解决旧路面面临的复杂结构问题。在路面维修处理中,往往是投入大、成效小,存在环境影响、交通干扰、工效低、经济性差和社会影响大等严重问题。 本资料提供的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破碎和再生利用技术汇集了交通部重点科研项目《水泥混凝土路面再生利用关键技术研究》的最新研究成果,成为解决水泥混凝土路面复杂的结构和受力问题的最有效的技术手段。 路面破损后的影响 ①路面平整度降低,影响行车舒适性; ②削弱公路整体强度,诱发其他病害; ③面板渗水,导致路基毁损,缩短公路使用寿命; ④路面坑洼不平,影响车辆操纵性和行车安全; 二、旧路面常用的处理方法 与沥青路面相比,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修复比较困难,常用的方法包括“路面快

《旧沥青路面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基层施工技术规范》编制 …

ICS XXX X XX DB 61 陕西省地方标准 DB61/×××—2015 振动压实试验法沥青混合料 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Specifications for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Asphalt Mixture based on Vertical Vibrocompression Testing Method (编制说明) 2015—××—××发布 2015—××—××实施 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振动压实试验法沥青混合料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编制说明 1 工作简况 1.1 项目来源 自20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应用马歇尔设计方法。然而,随着交通和施工工艺的发展,马歇尔法已落后于生产实际,主要表现在:(1)马歇尔击实标准明显滞后于交通现状;(2)马歇尔试件与现场性能相关性差。马歇尔设计方法对于中、轻交通条件下的低等级公路不失为一种较好设计方法,但已经跟不上当前重交通发展和高等级公路建设的需要。为此,本技术规范是在编制单位承担的交通运输行业联合科技攻关项目(2010353361300)《沥青混合料VTM设计方法研究与工程应用》的成果基础上,借鉴国内外相关技术标准与工程经验,对沥青混合料振动压实试验方法、基于振动压实试验方法沥青混合料设计与施工技术提出具体规定。 本标准由陕西省交通厅基本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提出和申报,陕西省交通厅基本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作为标准第一起草单位,长安大学、铜川市交通运输局作为主要起草单位。各主要参加单位及工作组成员所做工作见表1。 1.2 编制过程 2015年1月,陕西省交通建设集团公司、长安大学和陕西省交通厅基本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积极组织,成立标准编写小组,明确标准编写任务。编制组在对国内外相关技术标准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开始起草标准,并结合编制组于2013年12月完成的交通运输行业联合科技攻关项目

水泥就地冷再生工艺流程 (1)

就地冷再生工艺流程 水泥就地冷再生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路况调查与分析 1)了解原路面结构:通过钻芯,铣刨机铣刨等方式获得。 2)路面病害调查:路面或基层病害情况,据此确定再生方案 3)路面养护历史调查:对道路的建设资料,养护修补情况,地下管道铺设情况进行调查。 4)附属设施调查:对井盖位置、井深、井周围材料等进行摸底调查,路缘石高度、路边绿化情况调查。 5)测试原路面弯沉值,从中得知路面损坏程度以及强度状况。 2、交通量调查与分析 了解所再生路段的交通量大小,重载车辆比例,远景发展规划、近期有无其他维修工程与再生工程冲突等信息,为再生提供依据。 3、再生方案确定 根据贵处给予我方阐述了道路的基本情况,我方特咨询有关研发团队,给予贵处施工方案建议如下: 1.对原路面上的水泥进行铲除。 2.在铲除完的路面通过平地机和装载机平整的撒放天然碎石。 3.在撒放的碎石上通过水泥撒布车按规定撒布水泥。 4.就地冷再生开始对路面进行再生。 5.单钢轮压路机对再生路面进行碾压。 6.平地机对再生路面进行整平。 7.单钢轮对平整过的路面进行反复碾压,直至达到规格压实度。 8.最后胶轮压路机对对路面进行收面再次加大压实度。 9.洒水车对路面进行为期7天的养生。 4、目标配合比设计 1)取代表性样品,进行室内筛分试验; 2)根据筛分结果确定再生材料及新料用量,从而确定混合料级配; 3)选择不同的水泥剂量、不同水量,进行击实试验,确定最佳含水量以及最大干密度; 4)制作不同水泥剂量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试件; 5)对养生好的圆柱体试件进行强度试验,最终确定最佳水泥用量。 5、施工前的准备工序 1)如果有井盖,则降低再生路段的井盖标高到合适位置; 2)如果需要局部处理深层病害,则事先处理; 3)如果是人工撒布水泥,则事先计算水泥用量,然后打方格撒布。 4)确定起始点,并划导向线,以便于再生机行走。

公路沥青路面水泥就地冷再生施工技术规范

ICS 备案号:DB 江西省地方标准 DB XX/ XXXXX—XXXX 公路沥青路面水泥就地冷再生 施工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of construction for Cold In-place Recycling with cement on Highway Asphalt Pavement (送审稿) 201X-XX-XX发布201X-XX-XX实施

目次 前言................................................................................ II 引言............................................................................... I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材料要求 (2) 4.1 回收沥青路面材料 (2) 4.2 水泥 (2) 4.3 新掺集料 (2) 4.4 水 (2) 5 施工工艺 (3) 5.1 施工流程 (3) 5.2 一般规定 (3) 5.3 施工前准备 (3) 5.4 试验段施工 (4) 5.5 铣刨拌和 (5) 5.6 碾压整形 (5) 5.7 接缝处理 (6) 5.8 养生 (6) 5.9 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6) 6 施工质量管理 (7) 附录A(规范性附录)水泥冷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9) 附件《公路沥青路面水泥就地冷再生施工技术规范》(DBXX/XXXX-XXXX)条文说明 (12)

沥青路面冷再生技术浅析

沥青路面冷再生技术浅析 摘要:沥青路面再生技术对重复利用废旧沥青混合料方面发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国家的公路建设具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旧沥青路面回收材料的性质比较了采用不同稳定剂的冷再生技术的优缺点,分析了沥青路面冷再生技术应用的要点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沥青路面;冷再生;稳定剂;泡沫沥青 1.引言 目前我国公路建设发展迅速,交通量的不断增长,致使车辆大型化及重载超载车的比例不断提高,使沥青路面受到明显的提前损坏。按照沥青路面的设计寿命(10-15年)和实际使用情况,从现在起,每年约有12%的沥青路面需要翻修,旧沥青混合料废弃量将达到220万吨之多,如能对其加以合理利用,每年可节省材料费3亿元以上。因此,运用沥青路面冷再生技术,使得废弃沥青混合料变废为宝,就成为近年来道路工程技术人员研究的重要课题。 2.沥青路面冷再生技术概述 沥青路面再生技术按施工温度和施工工艺可分为四大类:厂拌热再生、现场热再生和厂拌冷再生、现场冷再生。其中冷再生技术就是对旧沥青砼路面材料进行破碎加工,需要时加入部分新骨料或细集料、乳化沥青(泡沫沥青)、适量的水及一定添加剂(水泥或石灰),在自然环境温度下连续完成材料铣刨、破碎、添加、拌和、摊铺及成型,并重新形成结构层的一种工艺方法。经过再生后的旧沥青混合料,再根据公路等级的不同,用作路面的基层或底基层或其他半刚性基层材料。由于旧沥青混合料是用作基层材料,所以只要具有一定的强度、刚度和水稳性就基本可满足要求。而且冷再生技术往往不涉及旧沥青材料本身性能的恢复。 3.采用不同稳定剂的沥青路面冷再生技术 目前,沥青路面冷再生最常用的稳定剂为水泥、乳化沥青,泡沫沥青也逐渐成为研究热点。这三种稳定剂的不同特性决定了冷再生过程中各自独特的设计方法、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标准等。表1对以上三种不同冷再生稳定剂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 表1三种常用冷再生稳定剂的优缺点比较 3.1以水泥为稳定剂的沥青路面冷再生

【已改】水泥混凝土路面破碎再生利用施工中的分析

水泥混凝土路面破碎再生利用施工 水泥混凝土改为沥青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把原有路面进行碎石化处理的工艺,混凝土路面改造施工水平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它不但节约了大量的工程费用,还降低了排废量,减少对环境的损坏,而且还能够大大加快工程进度。 在交通便捷化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的今天,道路工程的重要性不厌而喻,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优点也逐渐被路桥施工界所认可,较其他路面而言其承载力强、抗弯性能好、使用时间及耐久性好、材料易保存且取材便利、养护难度低且经济,在低等级公路和农村道路建设中得到广泛使用,然而由于高等级道路的普及,对路面质量和要求的提高,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优势不复存在,缺点逐渐暴露,水泥混凝土路面由于抗拉能力较弱,对重载超载的高度敏感,使得投入使用后几年便毛病不断,养护费用激增,给使用和管理带来很大负担。 而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严重时,普通常规的养护方法已经不能满足要求,必须将原有路面破碎处理后重新浇筑才能不影响路面的正常使用。破碎处理有两种后期处理方法,原位移除和原位利用。移除比较麻烦,利用率低,费用高代价大,比较费事,同时可能对周边环境有不利影响,而且移除后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尺寸各异,后期修补处理均比较麻烦,原位利用则可很好的避免这一问题,使得成本大大降低,而且避免了移除处理的很多麻烦,是理想的方法之一。同时,后期的加铺可以有效避免路面沉降差异、新老接头裂缝等等. 1 工程概况 为了跟上发展和人们出行需求,便利交通,确保路面的畅通,需要对原有影响使用的混凝土路面进行处理.现有工程路面24cm水泥

混凝土;20cm水泥稳定碎石.路基完好,可以继续使用,路面损坏严重,需要立即进行相关改造修复,路面板断裂、错台、坑陷等等,影响了路面的继续使用和交通安全。 因此,在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综合改造中,对原旧水泥混凝土路面进行破碎做路面基层,需要用水泥稳定碎石作补强层;下面层为6cm厚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上面层为4cm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如此改造,对提高道路改建工程施工质量,增强道路使用性能,降低工程建设投资及后期维修养护费用,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施工工艺 2。1 水泥混凝土路面破碎再生利用施工工艺 本路段改造采用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推广的水泥混凝土路面破碎及再生利用新工艺:即采用锤式破碎法将水泥混凝土面板打碎或打裂,采用压路机压稳,使之形成平整稳固的基层结构.应该注意的是,必须避免将碎石化后的颗粒压入土基。这样,碎石化层便形成了坚硬的粒料基层.进行碎石化的根本目的在于消除反射裂缝产生的可能性。然后洒铺透层油,铺筑沥青混凝土. 美国的国家规范既允许使用多头破碎机,也允许使用共振破碎机,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本路段采用多锤头碎石化技术。在大面积施工前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试验段,其长度为200m。在试验段破碎过程中,安排不同落锤高度、频率和行车速度的不同区间完成设备调试,确定适合该路段的施工参数(如落锤高度、刀具等),以指导后续工程正常施工。多锤头破碎机将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破碎后,经过Z型压路机碾压1—3遍,再采用钢轮振动压路机碾压1-3遍后, 喷洒乳化

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工艺在公路养护中的实践研究

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工艺在公路养护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本文是笔者结合实际工程,通过介绍就地冷再生工艺技术及应用检测结果,阐明了就地冷再生具体施工工艺的应用情况,并指出冷再生技术的优点:可充分利用原路铣刨的废弃料,同时又节约了大量建筑材料;避免废弃料占地,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既节约了资源,又减少了投资,降低了成本,符合持续发展的要求;在公路养护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基层;工艺应用 1 前言 国家实施通县油路、县际油路、通乡油路以及西部大开发、扩大需等政策后,加大了基础设施的投入资金,公路管养事业迅猛发展,同时原有道路路面的大中修及改建工程比例不断扩大。沥青混凝土路面一般根据设计年限每隔10~15年,就需要翻修一次,如今,早期修建的高等级路面已经或即将进入维修或改建期,大量翻挖、铣刨的沥青混合料被废弃,一方面造成环境污染,另一方面是资源的极大浪费。 目前,沥青路面基层结构基本上都是采用水泥稳定集料等半刚性基层,在重载作用下基层很多已出现开裂、破碎等破坏,在路面维修、改造时需要一并予以处理。沥青路面改造或养护如继续采用传统方式,不仅增加了重修路面所需的沥青和砂石材料,易造成环境污染,而且随着基层的加铺,不断提高的路面标高使路面宽度变得越来越窄,周边与之搭接的道路高度也随之提高,使得沿线村庄排水问题难于解决。如果采用冷再生技术,将沥青面层和基层旧料加以再生利用,不仅可以节约大量的筑路材料,充分利用旧路材料,恢复和提高旧路强度,还有利于节约能源,避免环境污染,降低工程造价。 因此,旧沥青路面材料的再生利用就成为构建节约型社会、环保社会、绿色社会的重要课题。笔者根据宜良至狗街公路路面大修工程实施的“就地冷再生基层科技示路”试验段施工检测资料及从事设计工作所得经验,简单阐明沥青路面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工艺技术的应用知识。 2 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概念 2.1 就地冷再生定义 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就是在经再生机(或铣刨机)按规定的深度、行进速度和转子速度进行铣刨后得到的具有一定级配的水稳混合料(必要时加入一定比例的新料)中,加入一定剂量的水泥,在最佳含水量状态下拌和形成再生混合料,通过整形、碾压、养生形成符合设计要求的道路基层或底基层的工艺技术。就该技术材料形成的工艺要求来讲,与其他传统再生技术过程是近似的,都需要经过回收、破碎,要有一定的级配,并加入适量的稳定剂(水泥、沥青等),在常温情况下重新拌和,形成具有一定路用性能的再生混合料。但在施工工艺方面却有较大的区别,就地冷再生是基于特别的施工机械及组合,在旧路再生现场集铣刨、破碎、掺配、拌和、摊铺、整平、压实等工序于一体的工艺方式,整个过程一气呵成,工序上节约了时间,提高了再生效益。 2.2 施工工艺 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的工艺流程:施工放样→原道路特殊处治→准备新加石料(若需要)→再生机组就位→摆放及撒布水泥→冷再生机铣刨及拌合→碾压整形→接缝及掉头处的处理→养生。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的施工工艺流程宜按上述

沥青路面冷再生资料

一、厂拌冷再生概念沥青路面厂拌冷再生是将旧沥青路面铣刨后运到拌合厂,通过破 掺碎、筛分,并根据旧料中沥青含量、沥青老化度、集料级配等指标, 、入一定数量的新集料、再生结合料(泡沫沥青或乳化沥青、矿粉)水泥、进行常温拌和,按常温沥青混凝土的施工工艺重新铺筑,形成路面半柔性、柔性基层或者下面层的一种技术。二、厂拌冷再生应用方式厂拌再生按再生形式分:油层再生、基层再生、复合式再生;按再 生稳定剂分:泡沫沥青再生、乳化沥青再生、水稳再生。基层材料、其用于沥青路面裂缝、坑槽、唧浆等结构性损坏的修复,可用于高等级公路和其他等级用做基层或下面层。面层材料循环利用,道路维修,以及道路升级和改扩建。以目前的施工试验数据看,油层料泡沫沥青再生或乳化沥青再生, 基层料的泡沫沥青再生或乳化沥青再生能满足可以用在基层和下面层。基层的使用要求。二级以下公路可以把应用层面提高一个层次。三、厂拌冷再生设备研发由于发泡技术的因素,目前国内乳化沥青冷再生应用较多,泡沫沥 由于设备价格和生产能力等因素的影青冷再生设备主要是维特根提供,月研响,泡沫沥青冷再生应用较少。我们用了半年时间,于2010年2操控性与发泡质量均优于进口机,填补了制了一台试验用沥青发泡机,月份制造了一套沥青发去年沥青发泡设备的国家空白。在此基

础上,6泡系统,配合发泡技术的特点,对拌和站进行了必要的改造。同时制作 通过施工使用,了一套乳化沥青喷洒计量系统,加装在同一套拌和站上。泡沫、乳化两套系统工作稳定,计量准确,拌合均匀。本套厂拌再生设备的特点:特点一,生产能力大、效率高。本套再 ,大大加快施工进度,缩短工期方面优势/h左右生设备生产能力600t 个料仓可同时添明显;特点二,拌合质量好,多级筛分,级配细化,6加新料和旧料。对铣刨回收的旧料进行筛分,旧料经筛网过筛后分成种规格的料,分开堆放存储。设备配有六个冷料仓,根据生产配比3-4细分添加新料和旧料,保证了再生混合料级配,提高了再生混合料质量及路用性能;特点三,配备水泥、矿粉两套系统,两个过渡仓。配有一个矿粉罐和一个水泥罐,能同时添加水泥、矿粉。粉料计量采用溢流绞刀稳定输送,计量绞刀连续动态计量。采用两个过渡仓,降低粉料压力差,计量更精确。提高了再生料质量和性能。四、施工工艺、旧路面铣刨:路面铣刨根据再生方案采用传统铣刨方式进行,1用水要均匀。铣刨料分类运输至拌合站统铣刨时严格控制铣刨用水量,一存放。种规 2、旧料筛分、存放:对铣刨回收的旧料进行筛分,分成3-4 格,分开堆放存储,根据生产配比利用旧料,生产前测其含水量。、新料、旧料同时添加:设备配用六个冷料仓,根据生产配比细 3 分添加,确保混合料级配良好。、水泥、矿粉添加:同时添加水泥和矿粉,保证混合料早期及后4 期强度和胶结料的形成。.

厂拌冷再生施工工艺处理

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施工工艺 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是铣刨原沥青路面面层后,将铣刨料运至拌合站后进行破碎和筛分,并掺入适当比例的新集料、再生结合料、再生剂、活性填料(水泥、石灰等)及水等材料后经过常温拌和、摊铺、碾压等工序,实现旧沥青路面再利用的技术,适用于高等级沥青路面的下面层及基层、底基层。它的技术特点是:铣刨的旧沥青混合料可以全部回收利用,降低了原材料成本,减少环境污染。用乳化沥青作为有机再生结合料以及水泥或石灰作为无机再生结合料,形成一种复合有机水硬性材料,提供足够的承载力。因乳化沥青具有无毒、无臭、不易燃烧、生产工艺简单、价格低廉等特点,保证了储存稳定性、拌合稳定性,改善了施工条件,延长了可施工季节。与就地冷再生相比,对混合料配合比控制更为准确,提高路面平整度,保证路面性能。 1、沥青路面材料的回收 1.1不同的沥青路面材料应分别回收,分开堆放、不得混杂。回收沥青路面材料可选用冷铣刨、机械开挖等方式,应减少材料变异。 1.2回收沥青路面材料在回收和存放时不得混入基层废料、水泥混凝土废料、杂物、土等杂质。 2、回收沥青路面材料的预处理与堆放 2.1使用推土机、装载机等机具将回收的沥青路面材料充分混合,然后用破碎机或其他方式进行破碎,应使回收沥青路面材料最大粒径小于再生沥青混合料最大公称粒径,不应有超粒径材料。不允许直接

使用未经预处理的回收沥青路面材料。 2.2根据再生混合料的最大公称粒径合理选择筛孔尺寸,将处理后的回收沥青路面材料筛分成不小于两档的材料。 2.3经过预处理的回收沥青路面材料,可用装载机等将其转运到堆料场均匀堆放,转运和堆放过程中应避免回收沥青路面材料离析。 2.4回收沥青路面材料应避免长时间的堆放,料仓中的回收沥青路面材料应及时使用。 3、混合料拌制 3.1对拌和设备的要求:厂拌冷再生宜采用专用拌和设备,也可采用普通拌合设备加装乳化沥青计量及喷洒装置。 3.2拌和设备的生产能力应与摊铺设备生产能力匹配。 3.3拌和时间应适宜,拌和后的冷再生混合料应均匀一致,无花白料、无液体流淌、无结团成块现象,和易性良好。 4、施工准备 4.1 下承层的准备 下承层应密实平整,强度符合设计要求。在摊铺冷再生层混合料之前宜在下承层表面喷洒乳化沥青,喷洒量为纯沥青用量0.2~ 0.3kg/m2。 4.2铺筑试验路段 试验路段长度不宜小于200m。从施工工艺、工程质量、施工管理、施工安全等方面验证施工配合比及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的可行性,并为正常施工提供技术依据,确定松铺系数和松铺厚度。

水泥就地冷再生施工工艺和质量管理

水泥就地冷再生施工工艺和施工质量管理 1. 施工工艺流程 1.1 水泥就地冷再生施工工艺流程按照图1进行 图1. 水泥就地冷再生工艺流程图 1.2 施工前准备: 1)根据旧沥青路面实测弯沉值结果,对于弯沉值的突变点、可疑点,应到现场做进一步核实。查看道路的病害情况:根据道路病害的大小、严重程度,分段、分幅进行归类划分,若坑槽较深、路面沉陷、弹簧、翻浆等病害严重,需对路面下基层进行挖除处理,然后上基层进行冷再生处理;对于高出原路面设计标高5cm以上的拥包、波浪、车辙等部位要进行铣刨或挖除;低于原路设计标高的路段可用铣刨料或加新骨料进行修整,使原路面基本平整; 2)清扫处理原路面,施工前需将原路面清扫干净,避免有杂质混入混合料中,影响冷再生混合料路面底基层质量; 3)在再生施工之前,应在道路的两侧放置一系列的标桩(杆)作为基线,用来恢复道路的中心线。 1.3 撒布水泥 1)一个冷再生施工段长度宜为150~250m(半幅); 2)采用人工摆放和撒布需要添加的水泥,根据再生深度、宽度、配合比设计提供的水泥剂量和再生混合料的干密度等,计算摆放的纵横间距和摆放的包数。3)为了保证水泥撒布的均匀性,撒布前用石灰划出方格,尺寸根据计算出来的纵横间距,撒布时将水泥拆放在事先划好的方格里,然后人工用刮板把水泥均匀撒摊开,并注意使每袋水泥的撒布面积相等。水泥撒布完后,表面应没有空白位置,也没有过分集中。 1.4 冷再生机施工 1)维特根冷再生机推动水罐车沿再生路段前进,冷再生机行进速度应根据路面损坏状况和再生深度进行调整,一般为6m/min~8m/min,使得铣刨后料的级配波动范围不大。网裂严重地段应降低再生机组行进速度。

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施工工艺(终审稿)

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施 工工艺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施工工艺 一、施工机械 冷再生技术是由一系列机械组成的机组来完成的,机组中最重要的就是再生机械的选择。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的机械选择主要受工程规模和类型的影响决定。冷再生机械及配套设备的最低要求是有足够的生产能力并且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1.就地再生机 就地再生机的一般工作宽度为2438~3048mm,工作深度为500mm。 2. 罐车 罐车是再生机的配套设备,用来供水或液体稳定剂。罐车的容量要与工程规模和道路的几何形状匹配。在水泥就地冷再生施工过程中,要求至少有一台水罐车给再生机提供施工用水。 3. 压实设备 重型压路机对新再生层底部达到要求的压实度有重要作用,因而其选择非常关键。在应用WR2500S就地冷再生机施工过程中需要单钢轮压路机进行压实,数量1~2台。水泥稳定再生结构层应采用16t以上的单钢轮振动压路机结合胶轮压路机碾压,单钢轮振动压路机可以进行强弱振选择。使用的单钢轮振动压路机静重取决于再生层的厚度,可参照表2-10选择。 单钢轮振动压路机静重选择表2-10

4. 平地机 WR2500S是轮胎式就地再生机,在施工过程中为了达到控制平整度和标高的要求,需要配备1台平地机。 5. 洒水车 水泥就地冷再生施工完成后,需要对再生基层进行7d的养护,需要根据天气的变化进行洒水,需要配备洒水车1台。 6. 准备工作 在就地冷再生施工前应做以下准备工作: (1)对再生施工中所需要的所有机械设备进行全面检查; (2)检查各罐车、再生机内所装水和\或稳定剂是否能满足再生路段施工的需要; (3)在第一个作业面,采用推杆将再生机组排成一线; (4)连接所有与再生机相连的管路,排出系统中的所有空气并确保所有阀门均处于全开度位置; (5)检查再生机操作人员是否将与稳定剂添加量有关的数据输入计算机。再生路段是否有明确的导向标志,所有开始程序是否均已清楚。 这些基础的准备工快速而简单,应成为每次施工开始前的例行工作。除再生机外,建议对所有辅助设备机械及设备的操作人员进行检查,以确定是否已经掌握工艺流程及注意事项。 二、施工前的准备 1 施工计划

沥青混凝土路面冷再生施工技术要求

沥青混凝土路面冷再生施工技术要求 一、冷再生机施工工艺流程 二、施工要点 1、施工准备 ⑴旧路结构状况调查 沥青混凝土旧路路面冷再生是利用旧路沥青混凝土及上基层(石灰土)经破碎加入水泥均匀拌和,在最佳含水量条件下碾压获得的半刚性结构。 1)对旧路进行弯沉检测,每车道每公里40~50个点,详细了解旧路承载能力。2)对旧路结构材料进行现场冷再生机破碎取样,确定旧路沥青层的厚度、基层材料及基层厚度等,掌握结构强度;在实验室做级配和配合比试验并确定不同配合比的最大干密度(重型击实)和最佳含水量,取点频率每1000米取三点。 3)对旧路结构材料进行土质分析后,确定添加剂为强度等级为32.5级路用普通硅酸盐水泥。 ⑵机具准备 工程开工前,应保证设备机具完好并满足施工需要 1)冷再生机;2)平地机;3)洒水车;4)运送水泥汽车; 6)振动压路机、胶轮压路机、三轮压路机;7)推土机; ⑶材料要求 1)经破碎旧路面沥混凝土面层及上基层获得的混合料作为冷再生结构的骨料及填充料,大于5mm的骨料含量应在40~75%之间,否则应采取增加骨料或

填充料的措施。 2)水泥:采用强度等级32.5级的路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初凝时间4小时以上和终凝时间较长(宜在6小时以上)的水泥,建议采用缓凝“海工牌”。 3)水:采用不含有害物质或饮用水。 ⑷级配和配合比 1)对取好的混合料由实验人员编号后筛分,确认混合料的实际级配,参考试验级配如下表: 2)抗压强度:根据级配对每一编号试块在实验室按含水泥量5%、6%、7%(重量比)试配获取三种水泥含量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并在规定温度下,试件保湿养生6天,浸水24小时后,按《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获取7天标准抗压强度,根据试验结果最终确定设计添加水泥量。 2、施工程序 ⑴路面清理 冷再生施工前应对旧路路面实施清理,清除路面垃圾、拆除旧路侧石,由测量人员根据设计要求进行高程测量标线,确保规定铣刨宽度及深度。 ⑵人工摊铺水泥 按设计含灰量计算每平方米应摊铺水泥用量。现场应采取打格计量卸水泥,人工均匀摊铺。 ⑶冷再生机破碎与速度的控制 1)冷再生机铣刨使旧路路面及基层破碎后混合料均匀。速度应根据旧路结构状况及混合料破碎后配合比确定,建议速度为6~8米/分钟。

水泥混凝土再生集料在路面基层中的应用研究

水泥混凝土再生集料在路面基层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通过对S340丹阳皇塘段路面改造工程实例中老路水泥混凝土板块破碎,生产再生集料应用于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研究,达到工程经济、环保的效果。 关键词:水泥混凝土,再生集料,路面基层,应用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强度高、刚度大、扩散荷载能力强和稳定性好的特点,与沥青混凝土路面相比,施工简单、取材方便,性能价格比好。因此水泥混凝土路面在我国的干线公路、部分高等级公路,特别是地方道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水泥混凝土路面修筑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水泥混凝土路面里程的不断延长,路面的养护管理工作也日益繁重。一方面早期修建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大多已接近使用年限,随着累计交通量增加、环境因素的影响,水泥路面将会出现破碎、下沉、错台、板角断裂等病害,并且随着使用年限的递增,破损面积将逐年成上升趋势。另一方面部分近期修建的水泥混凝土路面,由于超限运输、设计、施工及保养等诸多原因,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早期破损坏。为保证道路的安全畅通,破损的路面需要翻修。 对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翻修,现有的一般做法是挖除并废弃旧的水泥混凝土面层,修补基层后,铺筑新的路面结构。破除的旧混凝土作为废料被丢弃,这就引发了许多问题:一是废料丢弃的污染问题。旧水泥板作为废料丢弃,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由于混凝土材料属于无机材料、

耐久性较好,这种垃圾不会像有机物一样自然分解,因此这种污染将是永久性的。二是能源的浪费。新建道路所需集料的开采,一般是挖除山体表层风化的岩石,通过爆破和机械破碎把原状岩石加工成集料。这样导致大面积的山体被挖,大面积植被被破坏,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破坏。三是废弃物堆放。废弃物堆放必然涉及占地的问题,在我国土地资源紧缺的今天,将产生永久资源的浪费。四是废料处理和新料的采集带来巨大的经济浪费。随着环境保护要求标准的提高,特别是城市处理这些废料成了十分棘手、而又耗费资金的问题。有限的资源的开采成本以及资源的浪费,导致总体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下降。 总之,传统的水泥混凝土道路改建、修复方式导致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下降以及社会资源的浪费,需要新的技术进行整体改进。在采用修复技术来延长现有路面的使用寿命并不经济时,回收水泥混凝土路面就将成为一种可供选择的方案。由于我国各方面资源相对比较紧缺,环境保护的任务很重,因此,旧水泥混凝土的再生利用在我国更具有紧迫性和必要性。使现有已损坏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得到快速有效的改造,并在进行技术处理后能保持其合理的结构形式,满足使用功能要求并达到设计使用寿命,使现有公路网保持良好的营运质量和服务水平,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综合效益,这是公路管理部门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也是影响公路事业健康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本课题旨在通过对S340丹阳皇塘段路面改造工程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再生集料在半刚性基层中的应用研究,总结出各阶段切实可行的工艺方法,从而解决旧水泥板再生以及再生集料的应用,减少旧水泥板废弃产生的污染问题,节省工程造价。

41旧沥青路面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基层施工工法(合)

旧沥青路面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基层施工工法 GGG(中企)B1041-2008 朱传敬岳志宏库崇锋韩小平刘太钧 孟福胜赵建军沙永达李友林郭艳平 (长庆石油勘探局筑路工程总公司沧州路桥工程公司) 1.前言 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技术,最早是1915年在美国开始的,但由于以后大规模的公路建设而忽视了对该技术的研究。1973年石油危机爆发后美国对该技术才引起了重视,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广泛研究,到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再生沥青混合料的用量几乎为全部路用沥青混合料的一半,并且在再生剂开发、再生混合料的设计、施工设备等方面的研究也日趋深入。近年来我国开始从国外引进冷再生施工机械和技术,开始沥青路面再生技术研究应用。2005~2007年,长庆筑路工程总公司、沧州路桥工程公司、沧州市市政工程公司先后依托山西忻洲~静乐公路改建工程、沧州市渤海路翻修工程开展了旧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技术研究,经实践证明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工法即根据工程的施工实践,经整理归纳提炼而成。 2.工法特点 2.1节约投资:与传统的施工方法相比,总投资可节约40%左右。 2.2工期短、效率高:在自然条件下除了对原路面坑槽、翻浆和偏拱路段需要预先处理外,其余路基、路面均不需要任何处理,加之就地集中连续施工的特点,使再生设备能够满负荷连续的作业,因此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2.3提高道路等级:由于该工法强化了基础的承载能力,从根本上保证了道路等级的提高,这一优点对于二级及二级以下道路改造尤为重要。 2.4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因为旧料得以全部就地利用,避免了旧料的挖除、运输和废弃问题,从根本上减少了施工过程中产生的“三废”污染和基层集料开采对资源的消耗以及对环境的破坏,因此,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方面意义非常重大,被誉为“绿色”施工技术。 3.适用范围 该工法适用于基层总厚度不小于20cm,实际弯沉值在50~120(0.01mm)之间的旧沥青路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