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生理学第八章肾脏的排泄功能练习题及答案

人体生理学第八章肾脏的排泄功能练习题及答案
人体生理学第八章肾脏的排泄功能练习题及答案

《人体生理学》第八章肾脏的排泄功能练习题及答案

第八章肾脏的排泄功能

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肾小球滤过率

2.肾小球有效滤过压

3.肾糖阈

@

4.渗透性利尿

5.球-管平衡

二、填空题

1.肾单位由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两部分组成。

2.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较___________,有利于_______________;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血压较__________,有利于_______________。

3.尿生成的基本过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静脉注射甘露醇后尿量将_______,这种利尿方式称为_______________。

5.促进ADH合成和释放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

6.醛固酮的主要作用是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_______________的重吸收和对_______________的分泌。

三、选择题

1.完成尿生成的结构是()

A.肾单位

B.肾小体和肾小管

C.肾小体、肾小管和集合管

D.肾单位、集合管和输尿管

E.近曲小管、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

2.关于致密斑的描述,正确的是()

A.位于近球小管起始部

B.是钠离子含量的感受器

C.可释放肾素

D.可调节抗利尿激素的释放

E.是晶体渗透压感受器

3.肾不球滤过率基本保持不变的现象发生在下列哪种情况时()A.囊内压升高

|

B.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C.血压降至90毫米汞柱

D.滤过膜通透性增大

E.有效滤过面积减少

4.下述哪种情况会导致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A.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

B.血浆晶体渗透压上升

C.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

D.血浆胶体渗透压上升

E.血浆蛋白质浓度降低

5.在肾脏病理情况下,出现蛋白质的原因是()

A.血浆蛋白含量增多

B.肾小球滤过率升高

C.滤过膜上的唾液蛋白减少

D.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升高

E.肾小管对蛋白质重吸收减少

6.关于葡萄糖重吸收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只有近球小管可以重吸收

B.与钠离子的重吸收相耦联

C.正常情况下,近球小管不能将肾小球的糖全部重吸收D.是一种继发主动转运过程

E.近球小管重吸收葡萄糖的能力有一定的限度

7.下列引起ADH释放的有效刺激是()

A.严重饥饿

:

B.大量出汗

C.饮大量清水

D.静脉注射5%葡萄糖溶液

E.静脉注射%的氯化钠溶液

8.大量饮清水后,尿量增多的主要是由于()

A.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升高

B.醛固酮分泌减少

C.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

}

D.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E.肾小球滤过率增加

9.高位截瘫病人排尿障碍表现为()

A.尿崩症

B.尿潴留

C.无尿

D.少尿

E.尿失禁

:

10.关于尿液的描述,正确的是()

A.正常人每昼夜尿量为1500-3000ml

B.任何情况下尿液渗透压均较血浆高

C.尿液的pH 值与摄食情况无关

D.正常人尿液不能检测出蛋白质和红细胞

E.正常人尿液可检测出少量葡萄糖

四、问答题

1.简述影响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因素。

%

2.静脉快速输入大量生理盐水或大量饮用清水,尿量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3.大量出汗或大量失血,尿量会发生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肾小球滤过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每分钟)两侧肾脏所生成的原尿量。

2.肾小球有效滤过压是肾小球毛细血管血浆滤过的动力。肾小球有效滤过压等于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减去肾小囊内压与血浆胶体渗透压之和。

3.肾糖阈是指尿中不出现葡萄糖时的最高血糖浓度。

4.渗透性利尿是指通过增加小管液中溶质浓度和渗透压而使尿量增多的方式。

[

5.不论肾小球滤过率发生怎样的变化,近球小管对钠、水的重吸收率总是稳定在肾小球滤过率的65%-70%,这种现象称为球-管平衡。

二、填空题

1.肾小体肾小管

2.高肾小球的滤过低肾小管的重吸收

3.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

4.增加渗透性利尿

5.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循环血量减少

6.Na-K-

!

三、选择题

1.C. 2.B. 3.C. 4.D. 5.C.

6.C. 7.B. 8.C. 9.E.10.D.

四、问答题

1.答:影响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

(1)肾小球滤过膜的面积和通透性。当滤过膜面积减少时,滤过率将降低而发生少尿;而滤过膜通透性增加则会出现蛋白尿和血尿。

(2)有效滤过压。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有效滤过压等于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减去肾小囊内压与血浆胶体渗透压之和。这三个

因素任何一个发生变化都会影响肾小球的滤过。

(3)肾血浆流量。肾血流量的多少会以影响血浆胶体渗透压在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时升高的速度,血浆流量越大,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的速度越慢,使有效滤过面积增加,滤过率增加。

2.答:静脉快速输入大量生理盐水或大量饮用清水时,尿量都会发生增多的现象,但增多的原因却不同。

静脉快速输入大量生理盐水时,尿量增多的原因有三:一是血浆胶体渗透压由于血浆浓度的下降而降低,使有效滤过压增高,肾小球滤过率增高;二是肾血浆流量增加,也可使肾小球滤过率增高;三是血容量增加,可使ADH分泌减少,水的重吸收减少。

大量饮清水后,尿量增加的原因是: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对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减弱,使下丘脑视上核、室旁核神经元合成抗利尿激素减少,神经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减少,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通透性减低,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多。

3.答:大量出汗或大量失血,都会引起尿量减少。

因为大量出汗时,水的丢失多于电解质的丢失,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使下丘脑视上核、室旁核神经元合成抗利尿激素增多,神经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通透性增加,水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

循环血量减少时,对容量感受器(位于大静脉和左心房)的刺激减弱,感受器沿迷走神经传入冲动减少,对视上核、室旁核的抑制减弱,使神经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增加,水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

(完整版)生理学试题及答案第八章-肾的排泄功能

第八章肾的排泄功能 一、名词解释 1、肾小球滤过率 2、滤过分数 3、肾糖阈 4、球管平衡 5、渗透性利尿 6、水利尿 7、血浆清除率 二、填空题 1、肾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为,由和两部分组成。 2、球旁器主要分布在皮质肾单位,由、和组成。 3、肾血流量主要靠,适应机体的紧急情况则主要靠和。 4、全身动脉血压变动在范围内时,肾血流量保持相对稳定,这是通过的结果。 5、肾小球滤过膜由、、三层结构组成。 6、肾小球滤过的结构基础是;而滤过的动力为。 7、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 +肾小囊内压)。 8、尿生成的基本过程是,生成原尿,及,最后生成终尿。 9、肾小球滤过率与肾血浆流量的比值称为。 10、影响肾小球滤过率的因素有:、、。 11、葡萄糖可被肾小管全部重吸收,其部位发生在。 12、在肾小管液中的HCO3-是以的形式被重吸收的。 13、在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氨基酸的重吸收需要伴随的重吸收才能进行。 14、NH3的分泌不仅促进的分泌,而且增进的重吸收。 15、酸中毒时,肾小管分泌H+增多,H+-Na+交换,K+-Na+交换,因而血钾升高。 16、肾髓质组织间液中主要的渗透物质是和。 17、肾小管中滤液的重吸收始终占肾小球滤过率的,这种定比重吸收现象称为

______________。 18、水在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主要受和的调节。 19、刺激抗利尿激素分泌的最重要因素是________的升高和________减少。 20、醛固酮的主要作用是,其分泌受和的调节。 三、选择题 1、人体最主要的排泄器官是( D ) A、肠道 B、泪腺 C、肺 D、肾 E、皮肤 2、肾的功能最重要的是( D ) A、排出代谢终产物 B、排出多余或无用物质 C、分泌肾素 D、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 E、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 3、肾脏的基本功能单位是 E A、肾小球 B、肾小体 C、肾小管 D、集合管 E、肾单位 4、可分泌肾素的结构是肾脏的 D A、致密斑 B、系膜细胞 C、间质细胞 D、颗粒细胞 E、感受器细胞 5、肾脏致密斑的分泌是直接感受 D A、肾血管血压变化 B、肾血流NaCl 含量变化 C、肾小管内压变化 D、肾小管液NaCl 含量变化 E、入球小动脉牵张刺激 6、有关肾素的叙述,正确的是(D) A、它是由近端小管细胞分泌的 B、肾素分泌可导致血钠和水丢失 C、肾素分泌是由平均肾动脉压升高引起的 D、它使血管紧张素原转变为血管紧张素Ⅰ E、它使血管紧张素Ⅰ转变为血管紧张素Ⅱ 7、肾脏血液供应的特点是 D A、血流量小 B、血流分布均匀 C、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内血压高 D、肾小球毛细血管内血压高 E、肾血流量易随全身血压波动而变化 8、肾血流量与全身血液循环相配合主要靠下列哪项来调节 A A、自身调节 B、神经体液调节 C、负反馈调节 D、正反馈调节 E、前馈调节 9、当动脉血压( A ),肾血流量可保持不变。 A、80~180mmHg B、60~180mmHg C、80~120mmHg

人体生理学第八章肾脏的排泄功能练习题及答案

《人体生理学》第八章肾脏的排泄功能练习题及答案 第八章肾脏的排泄功能 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肾小球滤过率 2.肾小球有效滤过压 3.肾糖阈 @ 4.渗透性利尿 5.球-管平衡 二、填空题 1.肾单位由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两部分组成。 2.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较___________,有利于_______________;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血压较__________,有利于_______________。 3.尿生成的基本过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静脉注射甘露醇后尿量将_______,这种利尿方式称为_______________。 5.促进ADH合成和释放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 6.醛固酮的主要作用是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_______________的重吸收和对_______________的分泌。 三、选择题 1.完成尿生成的结构是() A.肾单位 B.肾小体和肾小管 C.肾小体、肾小管和集合管

D.肾单位、集合管和输尿管 E.近曲小管、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 2.关于致密斑的描述,正确的是() A.位于近球小管起始部 B.是钠离子含量的感受器 C.可释放肾素 D.可调节抗利尿激素的释放 E.是晶体渗透压感受器 3.肾不球滤过率基本保持不变的现象发生在下列哪种情况时()A.囊内压升高 | B.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C.血压降至90毫米汞柱 D.滤过膜通透性增大 E.有效滤过面积减少 4.下述哪种情况会导致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A.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 B.血浆晶体渗透压上升 C.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 D.血浆胶体渗透压上升 E.血浆蛋白质浓度降低

肾脏的排泄功能测试试题及答案

肾脏的排泄功能测试试题及答案 人体最主要的排泄器官是() A. 肠道 B. 肾脏 ( 正确答案 ) C. 肺脏 D. 皮肤 正常成人每天的尿量为() A.1000~2000mL ( 正确答案 ) B.1000~2500mL C.100~500mL D.500~1000mL 无尿是指每天的尿量在() A.1000~2000mL B.200~600mL C.100~500mL D. 少于 100mL ( 正确答案 ) 促进肾小球滤过的动力是() A. 血浆晶体滲透压 B. 血浆胶体滲透压 C. 肾小球有效滤过压 ( 正确答案 )

D. 囊内压 可导致肾小球滤过率增高的是() A. 肾交感神经兴奋 B. 快速静脉滴注生理盐水 ( 正确答案 ) C. 静脉注射高滲葡萄糖液 D. 注射抗利尿激素 肾小球滤过率是指() A. 每分钟一侧肾脏生成的原尿量 B. 每分钟两侧肾脏生成的原尿量 ( 正确答案 ) C. 每分钟一侧肾脏生成的终尿量 D. 每分钟两侧肾脏生成的终尿量 下列滤过分数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不能衡量肾小球滤过功能的好坏 B. 滤过分数约为 29 % C. 每分钟两肾生成的原尿量与每分钟肾血浆流量的比值 ( 正确答案 ) D. 每分钟两肾生成的终尿量与每分钟肾血浆流量的比值 某患者因外伤急性大出血,血压降至 60/30mmHg ,尿量明显减少,其尿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 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降低 ( 正确答案 ) B. 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 C. 肾小球滤过面积减小

D. 肾小囊内压升高 肾炎患者出现蛋白尿是由于() A. 肾小球滤过率增高 B. 肾小球滤过膜面积增大 C. 血浆蛋白浓度增高 D. 滤过膜上带负电荷的蛋白质减少或消失 ( 正确答案 ) 可主动重吸收 CI 的部位是() A. 远端小管 B. 髓袢升支粗段 ( 正确答案 ) C. 近端小管 D. 髓袢降支粗段 原尿成分与血浆相比不同的是() A. 葡萄糖含量 B. 尿素含量 C. 蛋白质含量 ( 正确答案 ) D. 肌酐含量 肾小球有效滤过压等于() A. 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 + 血浆胶体滲透压 + 囊内压 B. 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 - 血浆胶体渗透压 - 囊内压 ( 正确答案 ) C. 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 + 血浆胶体渗透压 - 囊内压 D. 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 - 血浆胶体渗透压 + 囊内压

生理学06肾脏的排泄功能

肾脏的排泄功能 考纲要求 1.肾脏泌尿在机体排泄功能中的重要性,同排泄功能相关的肾脏结构和血液循环特点。 2.肾小球的滤过功能:滤过膜及其通透性,有效滤过压及影响肾小球的滤过因素。 3.肾小管和集合管的机能:重吸收的方式,几种物质重吸收的过程和特点。H+,NH3,K+及其它物质的分泌。影响肾小管和集合管机能的因素。 4.尿液的浓缩和机制:肾髓质渗透压梯度及其与尿液浓缩和稀释的关系。 5.肾脏泌尿功能的调节:抗利尿激素与醛固酮的作用。 6.肾清除率的概念及意义。 7.排尿反射。 考纲精要 一、肾脏的功能 1.排泄代谢产物:肾脏是体内最重要的排泄器官,在维持内环境稳定中发挥重要作用。就内环境稳定而言,每天排尿量不应小于500ml,否则将有部分代谢终产物在体内积聚,因此,每昼夜尿量在100~500ml之间,称为少尿,而少于100ml称为无尿。 2.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肾脏对水的调节依赖于抗利尿激素,而调节血Na+,血K+的水平则受醛固酮的影响。 3.内分泌功能:肾脏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主要有:肾素、促红细胞生成素、羟化的维生素D3和前列腺素、激肽、血管舒张素等,而抗利尿激素不在肾脏产生。 记忆方法: ①肾素即肾脏的激素,必然在肾脏产生; ②由于肾脏是调节体液平衡最重要的器官,因此,血液容量主要由肾脏调控,那么,占血液近一半容积的红细胞数量也应由肾脏控制,所以调节红细胞数量最重要的激素——促红细胞生成素也该在肾脏内产生; ③前列腺素、激肽等为局部体液因子,全身大多数组织都必然合成供“自身”利用,因此,肾脏内也需要产生这类局部活性物质; ④肾脏的作用是形成尿液即“利尿”作用,因此,对抗“利尿”的抗利尿激素绝不可能在肾脏产生,只能在脑内产生,因为只有脑具有“抗利尿”的思维。 二、肾脏血液循环特征 1.肾脏血液供应的特点: (1)两侧肾血流量十分丰富,占心输出量的1/5~1/4,其中90%以上分布在皮质,5%~6%分布在外髓,不足1%分布在内髓,这与肾小球(主要分布在皮质)滤过血液的机能相适应。(2)肾脏血液经两次毛细血管分支后才汇合成静脉,其中肾小球毛细血管是滤过血液的重要结构,而球后毛细血管内血压较低,有利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2.肾脏血流的调节 (1)自身调节:动脉血压在80~180mmHg范围内变化时,肾脏血流量维持不变。 (2)神经和体液调节:当全身机能状况发生变化时,肾脏血流主要受神经、体液调节,使肾血流量与全身血液分配的需要相适应。 总之,在通常情况下,在一般的血压变动范围内,肾主要依靠自身调节来保持血流量的相对稳定,在紧急状况下,全身血液将重新分配,通过交感神经及肾上腺素的作用来减少肾血流量,使血液分配到脑、心脏等重要器官。 三、近球小体 由入球小动脉的近球细胞、间质细胞、远曲小管(或髓袢升支粗段)的致密斑组成,近球细

第八章 肾脏的排泄功能

第八章肾脏的排泄功能 第一节肾脏结构和血液循环的特点 肾脏功能: (一)泌尿: ①排除代谢终产物、过剩的电解质及进入体内的异物; ②调节细胞外液量和血液的渗透压; ③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二)内分泌: ①对血容量和血压起调节作用的肾素; ②刺激骨髓造血的促红细胞生成素; ③具有强烈舒血管作用的前列腺素等。 排泄:由排泄器官将体内一些物质经血液循环排出体外的过程。━━━━━━━━━━━━━━━━━━━━━━━ 排泄器官排泄物 ─────────────────────── 肾脏水、尿素、肌酐、盐类、 药物、毒物、色素等 肺脏 CO 2、水、挥发性药物等 皮肤及汗腺水、盐类、少量尿素等 消化道钙、镁、铁、磷等无机盐, 胆色素,毒物等 唾液腺重金属、狂犬病毒等肾脏的结构特点 (一)肾单位和集合管 肾单位是肾脏基本功能单位,它与集合管共同完成泌尿功 能。肾脏不能再生新的肾单位,随着肾衰、疾病或老化, 肾单位的数目越来越少。40岁后,功能肾单位的数目通常 每10年减少10%,这样到了80岁,与40岁时相比,肾 单位的数目减少40%,但并不是对生命构成威胁。 (二)皮质肾单位和近髓肾单位 比较两类肾单位的不同点 比较项皮质肾单位近髓肾单位 肾单位数量多(约占85%~90%)少(约占10%~15%)肾小球分布皮质外 1/3~2/3 皮质内1/3

肾小球体积小大 血管口径入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入球小动脉≤出球小动 脉 出球小动脉为一支,分布于近段和远段 肾小管周围分两支,一支分布于近段和远段肾小管周围,另一支是U形直小血管 髓襻长度短(到或不到外髓)长(达内髓) 近球小体有无 含肾素颗粒多几乎不含 交感神经支 配 主要分布于入球小动脉主要分布于出球小动脉血流量多(>90%)少(<10%) 功能特点主要与尿生成和肾素分泌有 关主要与尿的浓缩、稀释有关 (三)球旁器 球旁器主要分布在皮质肾单位,由球旁细胞、间质细胞和致密斑三种特殊细胞群组成。 球旁细胞受交感神经支配,交感神经兴奋促进肾素分泌;致密斑可感受小管液流量及其中氯化钠含量的变化。 二、肾脏血液循环的特点及其调节 (一) 血液供应的特点 血液供应的特点与尿生成的关系 肾血流非常丰富是尿生成的物质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