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试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试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试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试题-公务员考试

试题1:我国要建立的宏观调控模式应该是:()。

A: 直接的调控模式 B: 直接与间接调控平行结合的模式

C: 以间接调控为主的调控模式 D: 以直接调控为主的调控模式

答案: C

试题2:公司是()。

A: 法人企业 B: 个人业主企业

C: 合伙企业 D: 独资企业

答案: A

试题3: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 实行价格体制改革 B: 国有企业改革

C: 进一步完善市场体系 D: 加强宏观经济调控

答案: B

试题4: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手段是()。

A: 计划手段 B: 行政手段

C: 法律手段 D: 经济手段

答案: D

试题5:当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时,一般不宜采取()。

A: 均衡的货币政策 B: 紧的货币政策

C: 松的货币政策 D: 松紧搭配的货币政策

答案: C

试题6:社会主义社会保持总需求与总供给之间的大体平衡是指()。

A: 消费资料的总供给与劳动者对消费资料的总需求之间的平衡 B: 生产资料的总供给与生产单位对生产资料的总需求之间的平衡

C: 社会总产品的价值量和实物量之间的平衡 D: 社会可供购买的商品总量与社会有支付能力购买的商品总量之间的平衡

答案: D

试题7: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

A: 建立能够综合协调宏观经济政策和正确运用经济杠杆的机制 B: 保持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引导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C: 保障劳动者的充分就业,实现劳动力资源的合理利用 D: 组织公共部门和基础设施的建设,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条件

答案: B

试题8:市场体系的三大支柱是()。

A: 商品市场、技术和信息市场、房地产市场 B: 商品市场、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

C: 资本市场、技术和信息市场、劳动力市场 D: 生产资料市场、期货市场、技术和信息市场

答案: B

试题9: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

A: 对生产资料的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B: 对消费资料的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C: 对社会资源的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D: 对生产力的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答案: D

试题10:市场机制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的前提是()。

A: 政府放弃宏观控制 B: 政府加强宏观调控

C: 完备、统一的市场体系 D: 计划与市场相结合

答案: C

试题1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价格形成机制应是()。

A: 国家有计划制定价格 B: 计划定价为主,市场自由价格为辅

C: 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 D: 以企业自由定价为主

试题1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最基本的主体是()。

A: 国家 B: 管理者

C: 企业 D: 生产者

答案: C

试题13: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什么样的目标,其核心是正确选择()。

A: 资源的配置方式 B: 所有制形式

C: 经济决策体系 D: 利益和动力调节体系

答案: A

试题14:保持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是指()。

A: 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基本平衡 B: 社会生产两大部类的基本平衡

C: 积累基金与消费基金的基本平衡 D: 进出口贸易额基本平衡

答案: A

试题15:社会主义国家对国民经济实行直接调控和间接调控的主要区别在于()。A: 是否通过市场中介进行调控 B: 是否通过企业进行调控

C: 是否实行政企分开 D: 企业是否有自主经营权

答案: A

试题16:实现调控的主体是()。

A: 企业 B: 市场

C: 行业组织 D: 政府

答案: D

试题17: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目标是()。

A: 保持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平衡 B: 保持物价稳定,抑制通货膨胀

C: 实现充分就业 D: 实现公正的收入分配

答案: A

试题18:我国原有的经济体制是属于()。

A: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B: 有市场调节的计划经济体制

C: 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 D: 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经济体制

答案: A

试题19: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主要是使市场()。

A: 在流通领域中发挥自发的调节作用 B: 自发调节生产,达到生产与需求的平衡

C: 对资源配置起重要作用 D: 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答案: D

试题20: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是指()。

A: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总和 B: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本规定性

C: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所采取的具体形式 D: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总和

答案: C

试题21:社会主义商品价格的基础是()。

A: 供求关系 B: 购置者的承受能力

C: 商品价值 D: 企业的盈利目标

答案: C

试题22:市场信号主要是指()。

A: 竞争信号 B: 价格信号

C: 供给信号 D: 需求信号

答案: B

试题23:计划和市场是()。

A: 划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标志 B: 存在于不同的社会制度中

答案: D

试题24: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A: 计划与市场内在结合的经济体制 B: 计划调节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体制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完全由市场调节的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 C

试题25:有限责任公司是()。

A: 发行股票的公司 B: 不发行股票的公司

C: 发行少量股票的公司 D: 股票不可以上市的公司

答案: B

试题26:市场上商品与货币的交换体现着()。

A: 生产资料与货币的交换关系 B: 生活资料与货币的交换关系

C: 物与物的交换关系 D: 交换双方当事人的经济利益关系

答案: D

试题27: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应以()为中心环节。

A: 现代企业制度 B: 收入分配制度

C: 宏观调控体系 D: 市场体系

答案: A

试题28: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企业拥有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投资形成资产的()。

A: 出资者所有权 B: 全部法人财产权

C: 国有资产所有权 D: 部分法人财产权

答案: B

试题29:()被称为社会经济活动的“内在稳定器”。

A: 货币政策 B: 财政政策

C: 产业政策 D: 投资政策

答案: B

试题30:()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A: 集体经济 B: 私营经济

C: 劳动者个体经济 D: 三资企业经济

答案: A

试题31:一般说来,在总需求过度膨胀并导致通货膨胀时,为了保持物价和经济的稳定,应当实行()。

A: 平衡性财政政策 B: 盈余性财政政策

C: 赤字财政政策 D: 平衡为主、略有赤字的财政政策

答案: B

试题3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区别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之点在于()。

A: 竞争方法不同 B: 政府控制手段不同

C: 所有制基础不同 D: 政治体制不同

答案: C

试题3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的市场经济。

A: 自由放任 B: 政策微观调控

C: 国家宏观调控的现代 D: 同西方市场经济有根本区别

答案: C

试题34:社会主义经济在资源的配置方面,最为有效的体制是()。

A: 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 B: 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体制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计划为主市场为辅的经济体制

答案: C

试题35:在市场经济发展中,既有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又有国家的宏观调控,这是由()决定的。

C: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固有的特点 D: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产生的特点

答案: A

试题36:中共十五大报告指出,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这是为了()。

A: 把国有经济组织成大公司和大企业集团,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 B: 大公司和大企业集团归中央掌握,小企业归地方管理,有利于加强国家对国有经济的领导

C: 提高国有资产的整体质量,增强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的控制力和市场竞争力 D: 推行国家行政机构改革,实现政企分开,搞好国有企业

答案: C

试题3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是()。

A: 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 B: 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C: 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 D: 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调度和社会保障制度

答案: C

试题38: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公有制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国有经济处于主导地位,绝不是人为的,而是由()决定的。

A: 社会主义制度 B: 经济规模和经济结构

C: 国有经济本身的性质 D: 共产党的领导

答案: C

试题39: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正确理解是()。

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区别在于是否有国家的宏观调控 B: 市场调节完全受价值规律的支配,国家宏观调控则主要是行政手段

C: 在资源配置中市场的基础性作用与国家的宏观调控是内在统一的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说明市场经济本身就有一个姓“资”姓“社”的问题

答案: C

试题40:政府运用货币政策的目的,在于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息率,以保障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和()。

A: 稳定的物价 B: 充分的就业

C: 经济的稳定增长 D: 平衡国际收支

答案: C

试题41:政府宏观调控的保障职能的根本作用是()。

A: 运用市场机制 B: 间接的资源配置

C: 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经济与社会环境 D: 参数调节

答案: C

试题42:信贷监督、结算监督和现金管理监督都属于()。

A: 财政监督 B: 银行监督

C: 审计监督 D: 社会监督

答案: B

试题43:竞争会导致垄断,垄断又阻碍竞争,这是指市场功能的()缺陷。

A: 市场功能的缺陷 B: 市场在公正的收入分配方面的缺陷

C: 市场竞争机制的缺陷 D: 市场调节的缺陷

答案: C

试题44: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通常是()。

A: 通货膨胀率较高的时期 B: 通货膨胀率超过15%的时期

C: 总需求不足的经济衰退时期 D: 经济高涨时期

答案: C

试题45:()是国家为实现产业结构合理化、高度化而制定的调整产业之间资源配置的一种政策。

A: 产业结构政策 B: 产业组织政策

答案: A

试题46:我国的金融机构体系是以()为核心。

A: 国有商业银行 B: 中国人民银行

C: 政策性银行 D: 股份制商业银行

答案: B

试题47: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金的最低限额为()。

A: 10万元 B: 50万元

C: 100万元 D: 2000万元

答案: D

试题48:当股份有限公司破产时,公司债权人()。

A: 不能对公司的资产提出还债要求 B: 只能向股东讨债

C: 只能对公司的资产提出还债要求 D: 既可以对公司的资产提出还债要求,又可以向股东讨债

答案: C

试题49:我国商业银行的基本业务活动,除了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之外,还有()。

A: 转账结算 B: 买卖股票

C: 管理企业 D: 发行货币

答案: A

试题50:在我国的银行体制中,中央银行是指()。

A: 中国银行 B: 中国人民银行

C: 中国工商银行 D: 中国农业银行

答案: B

试题51:货币市场是交易期限在()以内的金融交易市场。

A: 半年 B: 1年

C: 2年 D: 3年

答案: B

试题52:按金融市场的组织方式分类的是()。

A: 现货市场 B: 期货市场

C: 拍卖市场 D: 股票市场

答案: C

试题53:仅采用无限责任原则的企业形式有()。

A: 两合公司 B: 股份两合公司

C: 股份有限公司 D: 个人业主制企业

答案: D

试题54:现代企业制度的主体是()。

A: 个人业主制 B: 合伙制

C: 公司制 D: 股份制

答案: C

试题5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是()。

A: 企业 B: 政府

C: 个人 D: 集体

答案: A

试题56: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的关键条件是市场的主体企业的()。

A: 竞争性 B: 独立性

C: 垄断性 D: 控制性

答案: B

试题57: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C: 政企分开、宏观管理、微观放开 D: 面向市场、自由经营、自由发展

答案: B

试题58:在市场各主体组成的统一体中()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

A: 政府 B: 居民

C: 企业 D: 学校

答案: C

试题59: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金融机构组成的是()。

A: 银行、保险公司、农村信用合作社、股票交易所 B: 国家财政部门、银行、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

C: 银行、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农村信用合作社 D: 银行、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国家外汇管理部门

答案: C

试题60: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区别在于()。

A: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不同 B: 国家对经济运行宏观调控的方式不同

C: 社会基本经济制度不同 D: 国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同

答案: C

试题61: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形态下,选择什么样的所有制结构,从根本上说是取决于()。

A: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B: 社会人口的状况

C: 国家的大小 D: 国家的经济体制

答案: A

试题62:在现代经济中,资源的分配首先表现为()。

A: 生产资料的分配 B: 产品的分配

C: 生产要素的分配 D: 资金的分配

答案: D

试题63:在企业管理中,计划是控制的前提与依据,控制是保证实现计划的()。

A: 目标 B: 手段

C: 原因 D: 标准

答案: B

试题64:在期货市场上,在期货合同到期之前,履行买卖义务的形式大部分是()。

A: 与原来持有的合同相反的买卖对冲 B: 商品实体的交换

C: 买或卖实物商品 D: 实物交割

答案: A

试题65:在交易所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其股票()。

A: 可以自由转让 B: 可以随时退股

C: 可以定期从银行取得利息 D: 不可以在市场上公开发行

答案: A

试题66:在保证直线指挥的前提下,为了充分发挥专业职能机构的作用,直线领导授予某些职能机构一定程度的职权。这种企业组织管理机构属于()。

A: 直线制结构 B: 直线职能制结构

C: 直线职能参谋制结构 D: 直线参谋制结构

答案: C

试题67: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对公司负有限责任,是指()。

A: 股东以购买的股票为限 B: 股东以其财产额为限

C: 股东以出资额的收益为限 D: 股东以出资额为限

答案: D

试题68:一般期限在一年以内的短期资本市场即()。

A: 债券市场 B: 外汇市场

C: 货币市场 D: 股票市场

试题69:相互联系的各类市场的有机统一体,即()。

A: 市场经济 B: 市场经济体制

C: 市场体系 D: 市场分类

答案: C

试题70:我国企业改革的目标是()。

A: 转换企业经营机制 B: 企业实现自负盈亏

C: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D: 政企职责分开

答案: C

试题71:我国国有企业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的有益探索和改革方向是实行()。

A: 公司制 B: 承包制

C: 租赁制 D: 合作制

答案: A

试题72:通过必要的信息交流,将全社会各个部门,各个企业联系在一起,是技术信息市场的()。A: 价格实现功能 B: 服务转移功能

C: 横向联系的功能 D: 加快转化的功能

答案: C

试题73:市场主体是()。

A: 在市场上交换的商品 B: 介入市场运行的有关当事人或实体

C: 在市场上充当交换媒介的货币 D: 市场上实现交换的物质条件

答案: B

试题74:实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规范的公司机构()。

A: 由公司总经理和工会组成 B: 由地方行政长官和公司董事长组成

C: 由部门、行业、企业三方组成 D: 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等机构组成

试题75:商品市场的主体是()。

A: 参与商品交换的卖者和买者 B: 市场上流通的各类商品

C: 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 D: 各类工业企业与农业企业

答案: A

试题76:没有完善的价格机制,就不可能有高效畅通的商品流通。这句话指的是价格机制的()。A: 动力作用 B: 信息作用

C: 流通作用 D: 平衡作用

答案: C

试题77:劳动力市场是劳动力资源的()。

A: 交易和分配的场所 B: 交易和销售和场所

C: 交易和消费和场所 D: 分配和消费的场所

答案: A

试题78:较为复杂的企业管理组织结构的主要特征是()。

A: 集权式 B: 分权式

C: 自然型 D: 社会型

答案: B

试题79:价格机制的运行具有综合反映性,这是由()决定的。

A: 价格形成受多种因素影响 B: 社会再生产过程和社会经济各部门之间的统一性

C: 价格具有分配的作用 D: 价格机制具有平衡的作用

答案: A

试题80:合伙制企业的合伙人对企业盈亏负完全责任,是指()。

A: 以合伙人的全部投资作为企业担保 B: 以合伙人的全部固定资产作为企业担保

C: 以合伙人的全部财产作为企业担保 D: 合伙人对企业所欠的债务负完全等同数额的责任

试题81:股份公司股东的身份是()。

A: 自然人 B: 法人

C: 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 D: 是一国范围内的法人

答案: C

试题82:对企业规定注册资本数量,这是属于市场规则中的()。

A: 市场进入规则 B: 市场上公平买卖规则

C: 市场竞争规则 D: 市场交易规则

答案: A

试题83:把企业分为若干个“组织单位”,实行模拟独立经营、单独核算的企业管理组织结构称作()。A: 模拟性分散管理结构 B: 模拟性统一管理结构

C: 模拟性连续管理结构 D: 模拟性分权管理结构

答案: A

试题84:按交易方式不同,外汇市场可分为()。

A: 合法的市场和非法的市场 B: 规范的市场和自发的市场

C: 一般的有形市场和特殊的有形市场 D: 固定的有形市场和开放的无形市场

答案: D

试题85:在完全的市场竞争中,价格按照和需求()的方向变动。

A: 相同 B: 相反

C: 一致 D: 同比例

试题86: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价格的形成是以()为基础。

A: 产品供求关系 B: 价值

C: 货币发行量 D: 竞争

试题87:商品等价交换是指()。

A: 价格相等 B: 价值相等

C: 生产商品的时间相等 D: 耗费的生产资料相等

答案: B

试题88:价格和价值的关系是()。

A: 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B: 价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格上下波动

C: 价格就是价值 D: 无必然联系

答案: A

试题89:市场经济产生于()。

A: 原始社会 B: 封建社会

C: 资本主义社会 D: 社会主义社会

答案: C

试题90:市场经济的基本作用是()。

A: 优化资源配置 B: 改进生产技术

C: 进行商品交换 D: 物价调控

答案: A

试题91:市场交换的主要内容是()。

A: 商品交换 B: 产品交换

C: 货币交换 D: 物物交换

答案: A

试题92:在市场机制体系中()是核心。

A: 价格机制 B: 竞争机制

C: 供求机制 D: 风险机制

答案: A

A: 一种基本经济制度 B: 一种经济运行方式

C: 一种资本组织形式 D: 一种生产经营方式

答案: B

试题94:市场波动的基本特点是()。

A: 不可预测性 B: 周期性

C: 非周期性 D: 非破坏性

试题95:依靠技术进步,改善生产要素的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原有的生产规模得以扩大的生产,是()。

A: 简单再生产 B: 扩大再生产

C: 内涵的扩大再生产 D: 外延的扩大再生产

试题96:商品是()。

A: 劳动产品 B: 具有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

C: 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D: 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

试题97:价格机制的核心内容是()。

A: 价格形成机制 B: 价格运行机制

C: 价格调节机制 D: 价格动力机制

答案: A

试题98: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是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

A: 成反比 B: 成正比

C: 无关 D: 有时成正比,有时成反比

试题99:产业资本在循环中顺次经过的三个阶段是()。

A: 购买、销售、生产 B: 生产、购买、销售

C: 购买、生产、消费 D: 购买、生产、销售

试题100:()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来生产剩余价值的一种方法。

A: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B: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C: 超额剩余价值的生产 D: 超额利润的生产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历程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历程 12通信技术:李壮壮建国之初,百废待兴。我国生产力水平低,人民生活水平低下问题尤其突出。在我国确 立社会主义制度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成为共产党执政后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在党的领导下,我们经过60年的不断摸索,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向着小康社会迈进。 在这60年间,我们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确立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共存的分配制度。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即使在当今的次贷金融危机下也能稳步前进。 虽说现在的结果是十分美满的,但这60年间我们走过的道路却是十分崎岖的。 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改革 建国之前,我国绝大部分生产资料掌握在少部分的军阀手中,广大普通群众生活潦倒,生产水平极其低下。建国后,在党的领导下,我们实行社会主义大改造,废除私有制,实行公有制。在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下,人们吃大锅饭,是情有可原。但与此同时,这种经济制度确实没有调动起人们的积极性。于是,在党的领导下,我们逐步确立起以公有制为基础,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表明,一是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不可动摇,二是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不可或缺,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两方面内容缺一不可。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第二,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第三,根据"三个有利于"的原则,一切符合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应当大胆地为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所用。 这是在我们当今生产力水平下的必然趋势。等我们实现了理想中的共产主义,生产力水平高度发达,实行公有制,生产资料全社会占有,达到对资源的充分利用以及人力物力的合 理分配,社会欣欣向荣,人们和谐相处。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建国之初,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以及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全面展开,我国逐步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当初选择这样的经济体制有它的主客观条件。主观上,当时我们理论上都普遍把计划经济看做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重要特征。客观上,当时我国生产力水平低下,国民经济实力薄弱,现代工业少。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工业化建设,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有利于迅速有效的集中全国经济力量,为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创造各种条件。而且当时苏联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主义取得的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对我国经济体制的选择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当时计划经济体制,的确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比较迅速的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初步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运行中暴露出了不少问题。特别是政企职责不分,国家对企业管的过死,权利过于集中,分配中平均主义过重,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主动性。同时它也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以至于在

2012届高三政治新课标第一轮精品复习讲义:第9课_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人教必修1)

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明确考纲(1)市场经济基本原理 市场与计划 市场调节及弊端 市场配置资源 市场秩序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宏观调控 课程标准阐释市场是配置资源的基础;分析用法律和道德规范市场秩序的重要性;理解市场调节的作用及局限性;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说明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来源:学科网] 备考指要综观2011年全国及各省市新课程高考试题,市场调节的优势、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及其具体运用是考查的重点;以2011年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为背景材料,考查我国宏观调控的原因、目标、措施、意义。 【考点精讲精析】 考点1 市场经济基本原理 一、知识梳理 1.合理配置资源的必要性:人类的需要具有多样性,而资源是有限的,这就要求必须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 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市场的不足,在收 3.市场经济的含义: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4.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主要通过价格、供求、竞争来进行资源配置。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实际上就是价值规律在起作用。市场经济的三个要素:价格、供求、竞争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市场机制在其中发挥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通过竞争,价格在供求的影响下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引导社会资源向效益高、急需发展的产业和企业流动。 5.市场调节的弊端 (1)①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②仅由市场调节,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社会经济不稳定、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 缺陷原因结果 自发性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在价值规律的自 发调节下谋求自身的眼前利益或者不 正当利益 出现不利于经济和社会健康发 展的现象 盲目性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不可能完全掌握 市场各方面的信息,也无法控制经济 变化的趋势 造成经济波动和资源浪费 滞后性市场调节是一种事后调节,从价格形 成、价格信号传递到商品生产的调整 有一定的时间差 导致经济波动和资源浪费,特 别是在农林及大型项目的建设 上影响更明显 【温馨提示】[来源:学科网ZXXK] (1)只要有市场竞争,就可以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竞争虽然能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的实现,但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竞争也有一定的负面效应,盲目的竞争可能会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竞争会导致垄断,从而不利于市场经济有效运行。[来源:学|科|网] (2)公共物品指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非排他性的物品。 【方法技巧】 市场调节的弊端化繁为简、编顺口溜理解记忆:自发性“为了挣钱,不择手段”;盲目性“信息不灵、多赔少赚”;滞后性“事后调节,浪费时间”。 6. 市场秩序与市场规则的重要性 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有利于市场合理配置资源,有利于市场规则的正常运行,而市场规则的正常运行又有利于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市场规则的含义与主要内容 (1)市场规则是以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市场道德规范等形式,对市场运行方方面面作出具体的规定。 (2)市场规则主要包括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和市场交易规则。市场准入规则规定哪些企业、商品可以进入市场,市场竞争规则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市场交易规则主要对市场交易方式和行为作出规定。

高中政治教案:第九课 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二框《社会主义市场

高中政治教案: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二框《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 一、教材分析 《市场配置资源》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4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9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2节的教学内容,从理论上说,我国改革开放后确立的市场经济,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进行的,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存在根本区别,为此必须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从内容上说,学生在前面已经学过了消费、生产、分配,我国的任何经济生活都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进行的,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方式,具有缺陷和不足,需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并为我的小康社会的建设提供体制保障:从现实情况看,2008年下半年以来,由于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经济面临严峻形势,为此国家出台了庞大的经济刺激政策,如四万亿投资、扩大内需、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家电下乡等,对于学生而言这些举措,多少都会有感受,通过本课的学习,既让他们更深入、准确的理解宏观调控政策,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时培养其观察生活、理解和把握社会现象的能力与创造精神,提高政治课的信度。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说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目标; (2)记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3)能够针对宏观经济运行问题,提出合理的对策,从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角度证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经济生活的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感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的信念;通过学习国家的宏观调控,感悟社会主义能够实施强有力的宏观调控,认同国家宏观调控的重大举措。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难点:在具体运用中国家宏观调控三种手段的区别。 四、学情分析 学生平时对这一框题的内容有所接触,但知之不深,因此会感兴趣,会产生一种深入求知的欲望,通过对前几课知识的学习,又为本框题的学习打下了基础.高一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不断增强,开始留意的关心身边的社会生活.因此要充分调动学生这种分析问题的主动性,积极性,逐渐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 情景讨论法、小组探究法、分析讲授法、活动启发法。 六、课前准备 1、热点材料搜集与整理 2、导学案的印制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如何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关于如何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体现了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与特殊性的统一。具体地说,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为补充,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不同经济成分还可以自愿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经营。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其他企业都进入市场,通过平等竞争发挥国有企业的主导作用。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兼顾效率与公平,运用包括市场在内的各种调节手段,既鼓励先进,促进效率,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防止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在宏观调控上,我们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良种手段的长处。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框架的确立,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思路,体现了市场经济这种双重性的要求。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因而需要先构建其基本的框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完善这一新体制,根据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已有的实践经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基本框架包括一下方面的内容。 1、构建现代企业制度;一是产权清晰,明确界定所有者的有限责任和企业法人的民事责任。二是政企分开,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不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其作用在于监督资产的运营和变动。三是权责明确,各部门各企业分工要明确。四是管理科学,对企业来说,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必须建立科学的内部管理体制。

2、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为了避免市场自身的负效应,按照价值规律,健全价格的监控机制也是必需的。发达的技术信息市场,有利于把科技成果通过中介组织,转变为现实力。同时还需要解决好市场交易的规则,管理制度和有关法规的建设,使市场能够有序地运行。 3、建立健全宏观经济调控体系;一是要正确处理计划,财政,金融三个主要宏观调控手段之间的关系。二是相应地进行计划投资,财政税收和金融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利率,税率和汇率杠杆的作用。三是必须加强转变政府管理的职能,积极进行政府机构改革。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就是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4、建立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劳动分配制度,应该体现三个原则:一是效率优先的原则。二是竞争的原则。三是公平原则。 5、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企业间的竞争以至破产,以及职工的养老退休、医疗等等,都需要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以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社会的稳定,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重点是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障,以及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等。要逐步发展到全社会统一管理、统一支配。 另外市场经济也有盲目性和不足,要克服市场经济的不足,要引导激烈的市场竞争有序和健康的发展,除了政府的有效宏观调空,更重要的要靠完备的法律体系的建立和运用。需要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农村经济体制社会主义统一市场的形成,有赖于农业全部进

9.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优质公开课教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识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宏观调控的含义; 2.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宏观调控手段的运用; 3.能够针对经济运行问题,提出合理的对策; 4.从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角度说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5.形成观察经济生活的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感受课堂参与与共享收获的乐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感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的信念; 2.通过学习国家的宏观调控,感悟社会主义能够实施科学的宏观调控,理解国家宏观调控的重大举措。 3.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把市场调节和国家宏观调控相结合,处理好市场和政府的关系。 【教学重点】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2.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宏观调控三种手段的区别。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利用课间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引出两个问题: 1.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位老人是谁?主要圈的是哪个地方? 2.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这位老人是谁?他写下了怎么的诗篇? 引导学会感性体会深圳实行市场经济的重大变化,议一议:市场经济到底姓社还是姓资?还是既不姓社也不姓资? 达成共识:“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二)教学过程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 引导学生解读概念: ①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 ②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 ③市场调节离不开国家宏观调控。

高中历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知识能力 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主要内容;理解其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 搜集丰富的历史和现实生活资料,讨论计划经济、市场经济的利弊得失,探究市场经济与现代化的关系,培养学生查找资料、分析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明白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理论与实践上都取得了丰硕成果,从而更坚决地跟党走,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 教学重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教学难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故事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有一年腊月,春节快到了,家家户户忙着预备各种年货,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年味儿。一天,大队小卖部(当时应该叫代销店)到了一批有红色碎花儿的棉布,很是好看,惹得许多姐妹们争相购买。我的一位堂姐也很想买到几尺这样的棉布,做个袄褂儿穿上,算作节日的盛装。可是婶娘却犯愁了,因为家里没有布票,无法买布。那时买东西都要有个票证的,如买粮吃饭要粮票,买猪肉要肉票,买油要油票等。我的小堂姐(当时大约十二三岁)二话没说,在那天下午走到离家20多里的姑姑家借布票去了。可姑姑家布票也有限,只剩下一尺布票都给了堂姐,可怜的堂姐当晚摸黑带着这一尺布票匆忙赶回了家。看着女儿这个样子,第二天,婶娘在村里、邻村挨家挨户借布票。大家都很热心,凡有剩下的,几乎都借给了婶娘,东家一寸票,西家两寸票的,等到第二天中午,婶娘终于凑齐了做一件袄褂所需的布票。堂姐高兴极了,马上带着这堆鸡零狗碎的布票赶到了代销店,但营业员告诉她,那种碎花儿的棉布上午就卖完了。堂姐一下子呆了,泪水无声地在脸上流淌。此后(包括春节)有很长时间没见堂姐出过门,据说人瘦得不成样子。同学们,当时在我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今天为什么已没有这样类似的故事发生呢?这节课的学习将告诉我们其中的道理。 (多媒体课件出示课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推进新课]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历程及经验总结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历程及经验总结 2014-03-21 10:12:00 来源:新华网[打印][关闭] 1.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历程 1978年,国务院研究加快中国四个现代化的问题,包括经济管理体制改革问题。当时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提法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 中共十二大 1982年9月中共十二大会议上,又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 1984年10月,进一步明确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从此,确立了中国经济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观点。 中共十三大 1987年10月,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新体制概括为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新体制,明确提出要运用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两种手段,逐步建立“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机制。 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 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后,提出建立适应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 1990年底 邓小平明确指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是计划、市场这样的内容。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调节,资本主义也有计划控制。不要以为搞点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道路,没那回事。” 1992年初

邓小平南巡时更加明确地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从而从理论上冲破多年来市场经济的束缚,为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创造了理论基础。 中共十四大 1992年10月,明确指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1993年,《宪法》第十五条修改为“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一次写进中国的宪法。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1993年11月,正式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把中共十四大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原则具体化、系统化,勾画了新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对有关的重大问题,都做出了明确的原则性规定,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和实践大大推进了一步。 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 1995年9月,明确了到2010年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任务,为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出了重大的战略部署:到20世纪末,经过三个阶段,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 2003年10月,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全会强调,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是: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完善宏观调控体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复习要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复习纲要 题型: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4题,共40分。 二、辨析题,每题10分,共4题,共40分。 三、论述题,3道题选答2题,共70分。 注意:授课教师没有明确提出具体的简答题,我根据听课的内容和重点整理以下问题,如有不全面,望谅解。打星号的题重点把握。 一、简答题。 1、资源、资源配置和资源合理配置的含义。P221 资源和经济资源是指人们在经济活动中可以掌握、支配和利用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包括劳动、资本、土地、企业家才能等。资源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为自然资源,一类为社会资源。 资源配置就是采用一定的调节机制,在不同用途和不同使用者之间分配各种经济资源。 合理配置资源就是以一定的资源消耗来尽可能充分满足各种社会需要,使资源配置的效能达到最大化。 2、资源稀缺性的含义。P221 社会对资源的无限需要和资源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总是存在。资源的稀缺性反映了这样一个基本事实:相对于人类的需求而言,人类可以利用的各种资源在数量上总是有限的。因此任何社会都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 3、★经济体制与经济制度关系。P221 一、经济体制是组织和管理经济的一整套具体制度和形式,是基本经济制度的表现形式,不具有独立的社会属性或制度属性,却和社会经济制度有紧密的联系。 二、在社会化大生产的条件下,一方面,一定社会经济制度决定着经济体制的

根本性质和主要特点,影响着经济体制运行效率的高低。另一方面,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由经济体制来实现的。 三、经济体制是较为灵活的,因此同一社会经济制度及其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可以实行不同的经济体制,不同社会经济制度的国家也可以选择同样的经济体制。 4、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P222 商品经理产生和存在的一个重要条件是社会分工,决定性条件是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5、市场经济基本含义。P222、 市场经济是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包括两层意思:一是市场经济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调节社会经济活动的经济形式;二是市场经济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配置经济资源的一种方式。 6、市场机制的含义、内容。P224 市场机制是市场经济最基本的运行机制,它是市场经济运行中各构成要素之间相互影响和制约的有机联系及作用形式,其基本功能是调节市场经济运行,是经济运行趋近均衡状态。 市场机制主要包括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其中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最基本运行机制。 7、价格机制是最基本的运行机制的理由。P224 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最基本运行机制,价格机制是市场价格与供求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有机联系机制。一方面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会引起市场价格的变动;另一方面市场价格的变动会引起市场供求的变化。正是在这种联系和波动中,供求趋向平衡,价格与价值趋向一致,从而使价值规律的要求与作用才得以实现。 所谓经济泡沫指的是由于局部的投机需求(虚假需求)使资产的市场价格脱离资产内在价值的部分。它实质是与经济基础条件相背离的资产价格膨胀。 泡沫经济,指资产价值超越实体经济,极易丧失持续发展能力的宏观经济状态。泡沫经济经常由大量投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学设计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学设计(课堂实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学设计 第一部分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2)理解我国宏观调控的含义、目标和手段。 (3)理解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辨证的、全面的认识问题的能力,针对事实说明问题的能力,正确分析、观察社会经济现象的能力和调查研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宏观调控的优势等方面感悟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二、教学重、难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宏观调控手段之间的区别。 三、教学方法:讲授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紧扣学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四、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学案。 第二部分教学过程 一、导入 展示图片:百货大楼。 很多同学都去过,买衣服或者其他东西。除此之外,我们还以到金鹰、金地、朝阳、玄武等地方去,很方便,品种很多。但是对于我们的父辈来说,他们小的时候是怎么买衣服的? (布票,凭票购买) 展示图片:布票 说明那时候实行的是——计划经济,我们现在买东西很方便,实行的是——市场经济。计划和市场是发展经济、配置资源的两种手段,什么是市场经济? (理论支撑: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其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我们国家的市场经济和其他国家一样吗? (不一样) 我们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二、自学预习(5分钟) 投影:自学指导要求: ①对应学案上列出的学习目标,阅读教材P82——P84,在教材上作出相应的标记。 ②完成学案上的三道判断题。 ③认真思考,将自己的疑问写在纸条上,以四人小组形式汇总交上来 检查、反馈、明确疑问,以小组形式汇总问题并上交。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历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历程 李刚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极具创新意义的理论成果。在这一理论建立过程中,党逐步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对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进行了史无前例探索。 建国以后,中国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照搬苏联模式,实行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在推动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随着外部条件的变化以及中国的经济规模不断扩大,计划经济体制的种种弊端日益暴露出来,最终导致国民经济发展遇阻停滞不前。 一直以来,不论是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学者还是马克思主义者,都认为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与是根本对立的,从而否定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存在与发展的可能性。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选择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对这一传统观念的突破,使中国的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1978年到1984年,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1984年到1988年,确立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合法地位。第三个阶段从1989年到1992年,正式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面将这三个阶段分别进行论述。 第一个阶段,突破了完全排斥市场调节的大一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市场崭露头角。在改革开放30年前后,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国内外的专家对我国的经济发展给予了高度评价。有国外专家说,中国走出“文革”非常轻松,好象是一场愉快的郊游。相比之下,东欧国家为摆脱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就像经历了一场漫长而暴力的长征。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20世纪50年代的时候,我国采取了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逐渐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从客观上说,这种体制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但是其弊端也一目了然。 第一,以单一公有制为主体,片面追求“一大二公”。公有制的纯度越高越好,当年,人民群众多养几只鸡或者几只鸭都不行,片面追求纯而又纯的公有制,影响了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积极性。第二,经济决策权集中于政府,企业自主权非常有限。有文章提出,我国大部分企业买个桌椅板凳,安装个电话都需要层层上报,经由行政机关审批才能落实。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也要由行政部门来决定。第三个弊端就是资源配置无视市场的作用。对这些弊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逐渐显露,这个时候,党中央领导人就已经意识到市场的重要性。在中共八大上,陈云同志也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主要的意思是说,不要搞纯而又纯的计划经济,给市场、给个人一点自由度。 在“文革”结束之后,大家对这种计划经济体制进行了深刻反思。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主题报告当中,谈经济方面问题时说到,要靠供求法则来解决问题,要扩大企业的自主权,显然已认识到市场的作用。1980年初,国务院成立了一个体制改革办公室形成了一份关于经济体制改革如何改的意见,即《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初步意见》,里面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之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当时提商品经济的比较活跃。 第二个阶段,明确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个阶段已经明确承认了市场经济的合法地位,时间大致是从1984年到1988年。1984年中国共产党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若干决定》,这个文件能过顺利通过,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生产方式转变后的发展必然。第一是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的生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复习要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复习要点 一、简答题 (一)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和缺陷。 积极: 1 以市场价格信号为调节器,使经济自动协调发展。 2 自动按照市场需求调节资源流量和流向,实现产需衔接。 3 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创新,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4 发展竞争的优胜劣汰功能,刺激经济效率的提高。 缺陷: 1 市场调节的事后性和价格信号的滞后性会不可避免的造成一定程度的浪费。 2 市场配置资源的过程中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竞争法则,会导致严重的收入不均和两极分化现象。 3 许多社会消费的公共产品和劳务难以通过正常的市场价格机制来加以分配。 4 市场配置资源会带来内部经济利益和外部不经济的矛盾。 5 市场配置资源不能自动的导向整个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 6 市场调节有利于竞争,而竞争的结果必然导向垄断,从而损害社会经济效率。 7 市场调节难以抑制经济泡沫的形成或破灭。 (二)价值、竞争规律的作用? 价值: 1 自发的调节商品生产和交换,实现资源合理配置。 2 促进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和提 高劳动生产率。 3 自发的调节个人收入和社会财富分配。 竞争: 1 使价值规律的作用得以贯彻。 2 促进社会生产的不断发展。 3 促进社会分工的不断 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变化。 (三)如何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制。 1 商品市场以及劳动力、金融、房地产、技术、信息市场等要素和各类市场在内的完整的市场

体系,并且打破旧体制下条块分割,形成城乡市场紧密结合、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互相衔接的全国统一的大流通、大市场格局。 2 逐步形成社会化的市场体系、市场服务体系和市场调节体系,促进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四)产权的特征。 1 排他性,同一产权在同一时间内只可能由某一经济主体单独享有。 2 产权不同于所有权,所有权是完备的产权,是产权的特殊表现形式。 3 产权应具有确定的界限和范围。 4 产权可以转让或者授权其他人行使。 5 产权是社会工具,作用在于帮助从事经济活动的主体形成合理把握的预期。 (五)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通畅的现代产权制度的意义 1 有利于维护公有财产权,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2 有利于保护私有财产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3 有利于各类资本的流动和重组,推动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 4 有利于增强企业和公众创业创新的动力,形成良好的信用基础和市场秩序。 (六)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1 产权关系明晰,企业中国有资产所有权属于国家、企业拥有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产权,成为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实体。 2 企业以其全部法人财产,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照章纳税。 3 出资者按投入企业的资本享有所有者的权益,资产收益、重大决策和悬着管理者。 4 企业按市场要求组织生产经营,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为目的,政府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5 建立科学的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制度,调节所有者、经营者和职工之间的关系,形成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经营机制。 (七)如何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教案

2.2.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重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难点:社会主义国家能够对市场的运行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素质要求: 1、知识方面: 识记: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理解:从所有制、分配方式和国家宏观调控三个方面来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运用:结合我国经济建设的伟大成就,说明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能把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从而证实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能力方面: 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原理或观点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透过事物的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 3、思想觉悟方面: 坚定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路的信念,更加热爱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 【重点及解决办法】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的基本特征,可以更好地理解邓小平理论。因此,这个问题成为本课的重点。焉 教材从三个方面来分析这个问题: ⑴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应把握两点: 第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特征。在我国,市场经济的运行是同居于主体地位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结合在一起。 第二,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第一,共同富裕这个根本目标是由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 第二,要实现共同富裕在分配中应坚持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政策。 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能够实行有力的宏观调控。 【难点及解决办法】 1、社会主义国家能够对市场经济的运行实行有力的宏观调控。 这个问题在理论上、实践上理解起来都有一定的难度。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点整理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点整理 一、市场配置资源 、合理配置资源的必要性: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需求的无限性。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 2、市场经济的含义: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3、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主要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来进行。其实质是价值规律在发生作用。 4、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 ①在经济生活中,市场能够及时、灵活的反映市场供求的变化,传递市场供求的信息,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②市场利用利益杠杆、市场竞争,调动商品生产者、经营者的积极性,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因此说市场是调节资源配置的有效形式。 5、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①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不能调节的领域:市场解决不了国防、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市场能够调节,但不让它调节的领域:枪支弹药及危险品、麻醉品等不能让市场来调节。 ②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弊端。 6、单纯市场调节的危害:——因此,需要国家的宏观

调控。 ①严重危害公民的身心健康,败坏社会风气,影响社会安定; ②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 ③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 ④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 7、规范市场秩序: 市场合理配置资源的条件: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 表现形式:法律法规、行业规定、市场道德规范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是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①基本标志——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 ②根本目标——共同富裕 ③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3、宏观调控 ①必要性: 第一、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案(高一)

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二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说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目标;(2)记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3)能够针对宏观经济运行问题,提出合理的对策,从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角度证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二)能力目标:培养观察经济生活的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感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的信念;通过学习国家的宏观调控,感悟社会主义能够实施强有力的宏观调控,认同国家宏观调控的重大举措。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难点:在具体运用中国家宏观调控三种手段的区别。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课前15分钟,依据自学指导,通研课本,搞好勾画,初步掌握重点内容,把 握教材体系。2.课堂上组织积极合作,互相探讨交流,高效展示点评,分层达成目标。 【课前预习】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及优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什么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加强宏观调控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宏观调控的含义: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加强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为什么): (1)加强宏观调控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只有加强宏观调控,才能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从而维护市场秩序,促进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 (2)加强宏观调控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职能。 4、我国实现宏观调控目标的手段一一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匚 (1)经济手段(2)法律手段:(3)行政手段: (4)总之,国家宏观调控,应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总体功能。 【预习自测】 1宏观调控,指的是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调节和控制。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 ①促进经济增长②促进经济结构优化③增加就业④抑制通货膨胀⑤稳定物价⑥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A、①②⑤⑥ B 、①③④⑥ C、②③④⑤ D、①③⑤⑥ 2、加快西部开发,从而缩小全国各地区间的差距,实现全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 的一个重大问题。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主要是为了:

中国为什么要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国为什么要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2年,党的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这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邓小平等老一代革命家支持下,总结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鲜经验,总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的历史教训,把握当今时代的特征和发展潮流,作出的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决策。这一决策打破了传统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和思路,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天地、新境界,也使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走上了一条前无古人的艰辛探索之路。 确定和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方向,是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实践经验而得出的科学结论,是改革开放实践发展的必然结果。 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个较长时期,我国实行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这种体制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起过重要作用。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经济联系的日益复杂,这一体制统得过死的弊端逐渐显露出来,阻碍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从农村到城市的不断深入,我们对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也不断深化。特别是1992年春天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这就从根本上解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因此,党的十四大明确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成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种必然选择 (1)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适应现代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社会主义经济仍然是商品经济,而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充分发展的产物。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市场在配置社会资源方面发挥作用。 (2)实行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要实现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而市场经济是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的必然形式。(3)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客观需要。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脱离世界经济体系之外来谈自己的发展。世界经济运行离不开市场机制的调节。我们要走向世界,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利用国内和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只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已经被实践证明了的具有生机和活力的经济体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经济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引人市场机制,进行市场化的改革不能不说是其中的一个根本性原因。大量的事实证明,凡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比较充分的地方,市场机制发挥作用比较充分的时候,经济的活力就比较强,经济增长就比较快,经济效益就比较高,人民生活改善的幅度就比较大,社会发展态势就比较好。综上所速,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实践,既有效地发挥了市场经济的优势,又充分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社会全面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实践已经证明并将进一步证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通往富裕和繁荣的必由之路。

《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点

《经济生活》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市场配置资源(市场调节) 1.合理配置资源的原因:人的需要的无限性和资源有限性的矛盾。 2.资源配置的手段:计划和市场。 3.市场经济的含义: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 4.市场配置资源的具体运行机制:A.价格机制 B.供求机制 C.竞争机制 5.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 A.市场能通过价格涨落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配置。 B.面对市场竞争,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在利益杠杆的作用下,积极调整生产经营活动,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二)市场秩序 1、维护市场秩序的意义: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 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 2、如何维护市场秩序 (1)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市场规则以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市场道德规范等形式,对市场运行的方方面面作出具体的规定。 (2)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要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健全社会征信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3)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都应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3、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为什么:①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 ②诚信缺失会导致市场秩序混乱、坑蒙拐骗盛行,进而导致投资不足、 交易萎缩、经济衰退。 ③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④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对企业生存竞争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怎样办(措施):国家:建设社会信用制度;要切实加强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建设; 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尽快完善信用监管制度和失信惩戒制度 企业: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承担社会责任,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经济活动参与者: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三)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1、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 2、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弊端。 3、仅由市场调节的后果: A.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B.社会经济不稳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