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语文微课设计

中小学语文微课设计
中小学语文微课设计

《中小学语文微课设计、制作及使用案例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组

《中小学语文微课设计、制作及使用案例研究》是我县教研室课题组2017年6月立项的榆林市教育科研微型课题。课题经过课题组半年时间的研究,达到了预期的研究目标。现将研究工作及其研究成果报告如下:

一、课题提出:

1、现代教学教育应对时代挑战的需要。

文化在一个国家竞争力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教育教学是文化事业得以不断发展的主要途径。因此,从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不断加强了对教育事业的投资力度,从而使得我国教育教学事业得以蓬勃发展。可在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我们在教学资源配置过程中出现了配置不公,利用率低下的现状。针对这一现状,2010年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胡铁生,率先给出“微课”概念,全国掀起了“微课”热,大部分教育爱好者都投入到微课这一研究中。

2、提出“微课”的意义。

随着国内外微课实践的不断丰富和相关研究的逐步深化,人们对微课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全面,其概念内涵也在不断发展、丰富。特别是进入2013年以来,微课概念和实践在全国迅速升温。微课既是目前传统教学模式的有效辅助手段和补充资源,又是将来翻转课堂的主要载体,所以学习制作微课,是每位老师迫切需要学习的技能。

而且,在当今web2.0时代,随着无线网络和智能终端(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的不断普及,移动学习、自主学习和泛在学习将成为学生在学校和步入社会后学习的主要方式。微课则是这些学习方式的主要载体,微课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一定会迅猛发展,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3、我县教师对“微课”的认识。

纵观小学课堂教学现状,大部分教师都专注于课本教学内容的学习,而忽略了对教育理论的研究。对于“微课”这一新名词更是知之甚少,更不要提及对“微课”的运用。下面是大部分教师对“微课”的粗浅认识:

①“微课”不过个时间较短的一堂课,它是以一定的教学软件为依托,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

②“微课”教学最大的有点就在于它有利于教育资源的传播。

③“微课”教学不适合我们的学生学习,仅仅只适用于聪明、自觉的学生学习。

④不同的学生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贫困山区的学生只适合满堂灌的传统教育方式。“微课”研究没有意义。

⑤“微课”教学忽视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面对较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面对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我校教师都迫切希望改变如今的课堂教学现状,提升教育教学能力,从而

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及探究能力的整体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二、概念界定:

随着 Web 技术、新媒体技术的在教育应用方面的进一步发展,促发了人们对教学方式进行变革及创新的反思,与此同时,与学习方式相适用的一些学习资源也开始涌现,如当前备受关注且探讨较多的"微课"、"微课程"、"微视频"、"微型课程"等。然而,它们之间存在哪些区别哪?为了避免人们混淆类似概念的内涵和本质,以及进一步明确本研究中关于微课的定义,笔者对相关概念进行了梳理。

2008 年,美国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首次提出了"微课程"的概念,他把"微课程"界定为一种知识脉冲(Knowledge Burst),时长大约为 60 秒,是以移动学习或在线学习为目的实际教学内容,并非是为微型教学而特地开发的微内容。目前国内关于微课程的概念并没有一个统一而明确的界定,不同的领域的专家学者对微课程的名称设定也不相同。笔者对国内目前较为代表性的定义进行了以下梳理。

通过以上的梳理,可以看出,这些概念都有一些共同点,那就是无论是微课还是微课程,其核心内容都是微视频(课例片段),视频内容是围绕一个知识点进行的教学设计。

可以看出有些学者将微课和微课程的概念等同,而有的学者基于"课程"和"教学资源"的定位将微课和微课程区分开来。基于以上的梳理分析,笔者对本论文中识字类"微课"进行定义,是指教师在教学过

程围绕关于识字的某个主题或知识点、能力点进行精心化的教学设计,应用 ppt 软件或是录屏、摄像软件等多媒体技术开发的时长约10 分钟左右的教学资源,辅助教师课堂学习和学生课下自主学习。

三、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理论。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微课设计,设计过程中应围绕如何促进学习主体进行意义建构,创设建构知识的学习环境、树立以人为本的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者的参与度,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提供全方位的学习支持。微课的核心内是教学内容,是学习的重难点、疑点。对于微课教学内容的选择、组织和编排需要建构主义的指导,依据建构主义的学习的特点,在微课的内容的选择上要具有强烈的目标导向性、呈现方式的多样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为学习者的学习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识字是一种语言的学习,情境的创设对于学生识字能力的培养也是很重要的,因此,在进行识字类微课的设计时,设计者要注意综合利用媒体素材,为学习者搭建一个真实的语言学习的情境,如根据汉字造字的原理,使独体字形象化或模拟生活的情境,帮助学生掌握字词的应用等。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减少知识和解决问题之间的差距,以促进学习者的主动性,提高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能力。

2 、儿童认知发展理论。

儿童认知发展理论最早由着名发展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所提出的。认知发展,是个体自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心理发生变化的过程。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提出了个体的认知发展是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摆脱了遗传和环境的争论。皮亚杰通过对个体的认知结构的分析,将个体的认知发展过程区分成了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对小学语文微课的设计有重要的影响。首先认知发展理论强调适应发展的教育,即教学环境设计、教学内容设计等方面都要与学生的认知相互适用。

其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能只关注儿童思维的结果,同时也有关注其思维的的过程,认识到儿童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承认教学过程中个体发展的差异性。除此之外,还有以下方面的启示:

1.对识字类微课教学内容选择和编排的启示。

2.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选择的启示。

3.对教学策略的启示。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和内容:

研究目标

(一)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理论意义在于:

在我国,自2010年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胡铁生基于现有教育信息资源利用率低的现状,率先给出“微课”概念以来,随着国内外微

课实践的不断丰富和相关研究的逐步深化,人们对微课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全面,其概念内涵也在不断发展、丰富。特别是进入2013年以来,微课概念和实践在全国迅速升温。这给我国教学策略以及教学模式的研究指出了一个新的方向,为教育领域的研究注入了新鲜血液,激发了很多研究者的研究兴趣。

2、实践意义在于:

微课的时长为5~8分钟,一般不超过10分钟。而中小学生的注意力也只能保持10分钟左右,超过10分钟学生的注意力就会分散。微课的这种设计符合了学生的生理特点,学生可以在注意力集中的状态下看完一节微课,既不感到乏味,又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老师还可以建立一个微信群,有看不懂的地方,学生可以向老师或同学请教,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可以自由讨论、互相学习。微课既是目前传统教学模式的有效辅助手段和补充资源,又是将来翻转课堂的主要载体,所以学习制作微课,是每位老师迫切需要学习的技能。它的实践意义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课前自主学习。

微课所掀起的教学改革狂潮更多来自翻转课堂。传统课堂是以课堂内导入新课、讲解新知、布置作业、课堂外练习为主的先教后练的模式,相比之下,翻转课堂则是以课外自主学习、提出困惑、课内展示交流、协作探究为环节的先学后练的模式。由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自制力差,还不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是不适用的。而在小学高年级的英语教学中使用翻转课堂的

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前使用微课资源自主学习,可充分发挥其自主性,找出自己的困惑所在。

(2)课中突破重难点,答疑解惑。

在课堂上,教师要组织学生针对自主学习阶段提出的困惑展开讨论,并适时给予引导。对于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要再次引导学生思考,回顾微课,使学生自己找出问题的答案。同时,教师也要根据学生提出的困惑,播放微课视频引导材料,辅助学生逐步找到问题答案。这样能让学生逐步理解知识点,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质疑能力。

当然,微课资源并非仅用于翻转课堂。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微课资源可以很好地辅助教师突破教学重难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观看微课视频就可以很容易地理解知识点,这对师资较为短缺的地区有很大的帮助。

(3)课后复习巩固,拓展知识,提高学习兴趣。

首先,微课提供了复习巩固的机会。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一旦错过了教师的讲解就很难掌握知识点,而微课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学生可以在课后通过微课再次复习巩固课堂上学习的内容。其次,微课不仅仅能帮助复习,还能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课堂学习结束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安排一些拓宽知识面的视频,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习教师安排的微课,这样就很好地解决了课堂上因为教学时间有限而满足不了学生求知欲的问题。在有条件的家庭中,学生还可以在家长的陪伴下,通过订阅英语学习的微信公众号观看微

视频,并与他人交流。这种利用碎片时间进行非正式在线学习的方式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二)在当今web2.0时代,随着无线网络和智能终端(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的不断普及,移动学习、自主学习和泛在学习将成为学生在学校和步入社会后学习的主要方式。微课则是这些学习方式的主要载体,微课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一定会迅猛发展,应用前景十分广阔。所以,我们对中小学语文微课设计、制作及使用案例作了一个细致的研究,主要目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了解微课的概念以及微课在国内外的发展情况;

2、逐步明确微课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3、学习并掌握微课的选题、设计、拍摄、编辑、上传、下载等技术;

4、在中小学教学实践中尝试运用微课辅助教学,在运用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不断完善,熟练掌握,熟练运用。

研究内容

1、微课的概念、发展和意义。

与“课”的概念相对应的“微课”(微课程),是最近从“翻转课堂”中涌现出来的新概念。去年,当大家注意到可汗学院的课程是一小段一小段讲授知识点的“小”课程,就开始把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师授课的“微视频”称为“微课程”。后来发现,仅仅是一段“微视频”,如果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方式没有改变,这样的“微视频”还在停留在上个世纪的“积件”的思路上,即将课堂录制的课堂实录

视频切片,做成一个个教学片断,目的是用作配合教师上课的教学资源,或者用于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学反思的“微格教学”。但是,在新型的“翻转课堂”教学流程中,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师授课的“微视频”成了学生自主学习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教师培训翻转课堂的项目中,根据教学论的系统观,我们给“微课”(或者称为“微课程”)的定义是:“微课程”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

“微课”或者称为“微课程”,是近年来随着翻转课堂和可汗学院在全球迅速走红而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话题。人们发现,由于信息技术的普及,人人都有手机的时代到来,BYOD(让每一个学生自带信息设备来上课)终将成为现实,前面提到的传统的课的组成结构将会发生变化,那就是,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使用自己的手机(或者其他的设备,如iPad、三星平板电脑、MP4播放器等)学习原来在课堂上由教师讲授传递的学习内容;教师可以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将上课讲授的关键内容(教材的重点\难点\易错点)制作成微视频让学生自主学习,上课则帮助学生解决不懂的问题,师生互动讨论,或者给予学生个性化的辅导,这种近乎理想化的教学模式极大地激发了追求教育改革的人们的浓厚兴趣。从2012年下半年以来,随着翻转课堂和可汗学院的传播,这种录制教师上课的“微视频”和“学生课前自主预习、课中教师辅导疑难”教学组织流程相结合的“微课程”开始在国内流行。

2、微课的选题原则和注意事项。

从课堂教学时间来看,学校教育中的一节课是40至45分钟,而每段微课的时间只有7至8分钟;从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来看,过去是教师面对一个班的学生上课,而录制微课的环境中只有教师自己,面对摄像机,讲授一段内容;从教师的实际授课过程来看,在面对一个班的学生上课时,教师可以综合运用讲授、启发、提问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而在微课中,所有的教学环节都是由教师一人完成,没有学生的实时反馈,也没有师生间的互动;等等。这些新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教师录制微课时所面临的棘手问题.所以,微课设计需要注意以下几个事项

(1)时间观念――7至8分钟。

(2)内容观念――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

(3)结构观念――完整的知识结构和教学结构。

(4)语言观念――既富于讲述性又重视启发性。

3、怎样去设计一节微课。

(1)教师要熟悉教材和学情。对某一课时的教学,教师必须熟悉教材的整体规划,重、难点,课标要求,还要根据平时积累的教学经验,充分研究学情,明确在实际的课堂实践中,学生的困惑点和障碍点在哪里。

(2)基于教材和学情,充分挖掘课时教学中的难点,准确把握教学难点,找到教学的难点,也就明确了微课程的设计思·。

(3)有好的教学策略或创意。如何站在学生的角度,以好的策略或创意解决教学中的难点,就是微课程的内容。可以Χ绕微课程的内容进行

材料的准备,文字的组织----等等。

4、微课的拍摄方式和拍摄技术。

有了微课程的设计内容,接下来的就是借助手机、照相机、手持DV、录像机等进行录拍摄。拍摄时,可以一边操作,一边配音,一边拍摄;也可以只操作,后配音。一定注意要突出的地方镜头要有推拉,这样效果明显。

5、微课的后期编辑技术以及所使用的软件的下载、安装、使用技术。

6、微课的上传和下载方法。

7、在中小学的教学过程中如何使用微课。

微课课例简单,学习内容与目标单一,对于一些微课所讲述的知识点或者教学难重点,教师可以播放微课视频,照搬或者迁移到自己的教育教学中,这样学生就能清晰明白地掌握这些知识点。而同时广大教师在这种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学情境中,实现教学观念、技能、风格的模仿,迁移和提升,从而迅速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推动了教师的教学研究,丰富了教师的教育实践,改变过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方式。

五、研究假设:

我们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一是学生请假误课。学生生病或有急事需要请假,有时不止请一、两天,要请好几

天。时间一久,各门课程都得耽误。对此,学生及其家长心急如焚,叫苦不迭。无奈,有些家长只得让孩子带病上课。二是优差生不能兼顾。在课堂上讲到知识难点时,基础好、反应快的学生讲一遍就可以听懂;基础差、反应慢的学生讲两、三遍也可能听不懂。而一节课只有四十或四十五分钟,教师不可能再多讲,不然,后面的内容就讲不完了。于是,没有听懂的学生便“掉队”了,久而久之,成绩就会逐步下滑。更令人担忧的是,他们会对这门课失去信心,失去兴趣。如果我们把自己所带科目的每一节课的重点、难点、易错点和考点,制作成微课上传到网络上(如建一个微信群),学生和家长就可以在家里、医院里、路上、车站……二十四小时随时随地观看学习,不受任何时空限制,只要有无线网络和一部智能手机就可以自学。观看微课学习就跟玩微信一样,既简单又方便。这样,学生与家长就不用再为生病或有事请假而误课烦恼了。那些基础差、反应慢的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听懂的知识点,可以随时随地观看微课学习,一遍听不懂听两遍,两遍听不懂听三遍……想听几遍就几遍,还可以暂停、回放,直到听懂为止

六、研究过程及步骤:

1、研究思路

首先组织课题组成员搜集资料,观看“中国微课网”上的微课作品,一起讨论研究微课的概念、发展和意义。这是课题研究的前期准备工作。接着搜集有关资料,在网上观看专题讲座,学习微课的选题、设计、拍摄、编辑、上传和下载技术。一边进行理论学习,一边实践

制作,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探索总结理论。然后在课堂中尝试运用,逐步实施,在运用过程中不断总结,不断完善。

3、实施步骤

解课题研究任务。

第二阶段 (2017年3月—2017年5月): 修改完善方案,开展课题研究。对学生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撰写调查报告、教学案例设计及有关的专题论文。

第三阶段 (2017年6月—2017年7月):对课题进行检查验收,对前期研究进行回顾总结,及时调整和改进后期研究思路,对“教学案例设计”点评,进行验证性研究。

总结鉴定阶段(2017年8月—2017年9月):收集研究成果,撰写结题报告,汇编研究论文集和优秀“探究性学习教学案例设计”集。

六、研究的主要方法和对象:

1、、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实验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案例研究法,教学反思法。

A、行动研究法:为了保证本课题实验的科学性、规范性,课题组成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对课题方案进行及时适当地充实或修正,边实践,边探索;边反思,边归纳;边完善,边总结,最终掌握微课的制作技术和应用方法。

B、实验研究法:小组各成员在研究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尽快地掌握微课的制作技术和应用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一边学习一边实验。

C、调查研究法:开展一定规模的校园问卷调查,同时,采取座谈和个别采访,进行个案研究,让调查真实、生动、丰富,提高研究结果的信度和效度。

D、案例研究法:通过对小组成员某一教学案例的观摩和分析,从学生学习情况和成绩的分析中,揭示出具有普遍性的规律。

E、教学反思法:在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和实验完成的验证总结过程中,依据教学实践过程中所获取的事实资料,对微课的制作和应用不断进行反思和总结,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

2、广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微课使用的效果以及微课的设计与制作。

七、研究成果:

经过对《中小学语文微课设计、制作及使用案例》这一课题的研究,我们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认为,教师应开始学习微课程制作的时候,应转变教学理念,掌握信息时代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的过程。在这个转变过程中,教师首先自己要学会微课程设计制作方法。古人云:“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微课的设计相当重要,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微课设计活动,语文教师要做到:(1)教师要熟悉教材和学情。对某一课时的教学,教师必须熟悉教材的整体规划,重、难点,课标要求,还要根据平时积累的教学经验,充分研究学情,明确在实际的课堂实践中,学生的困惑点和障碍点在哪里。(2)基于教材和学情,充分挖掘课时教学中的难点,准确把握教学难点,找到教学的难点,也就明确了微课程的设计思。(3)有好的教学策略或创意。

如何站在学生的角度,以好的策略或创意解决教学中的难点,就是微课程的内容。可以Χ绕微课程的内容进行材料的准备,文字的组织----等等。

关于微课程设计给教师的17条建议是:

1.时刻谨记您的微课程用户是学生。

2、一个微课程只说一个知识点。

3、尽量控制在10分钟以内。

4、不要轻易跳过教学步骤,即使很简单,很容易的内容。

5、要给学生提供提示性信息(例如:用颜色线标识,屏幕侧边列出关键词,用符号图形标注等)。

6、微课程是整个教学组织中的一个环节,要与其它教学活动环境配合,记住:在微课程中适当位置设置暂停,或者后续活动的提示,便于学生浏览微课程时转入相关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学习单统一调度下学习微课程。

7. 微课程应有恰当的提问,问题的设计要恰当安排基本问题、单元问题和核心问题,灵活使用多样化的提问策略促进学生思考。

8. 每一个微课程结束时要有一个简短的总结,概括要点,帮助学习者梳理思路,强调重点和难点。

9. 对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要说清楚是什么,还要说清楚不是什么, 让学生明确基本概念和原理;对于关键技能的教学,要清楚地说明应该如何做,不应该如何做。

10. 用字幕方式补充微课程不容易说清楚的部分,注意:只须呈现关键词语,不必像电视剧一样将所有的台词都打出字幕,这会增加学生的阅读认知负荷。

11. 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例如,要根据学习单的指导来看视频,看完视频以后要回到学习单来讨论、练习),要告诉学生使用微课程的技巧,(例如,遇到没有听懂的地方可以暂停重听)。

12. 在学习单上将微课程和相关的资源与活动超链接起来,方便学生在学习单的统一调度下跳转学习。

13. 一门课程开始的时候,要清楚地介绍这个课程的评价方法和考试方式,引导学生根据教学目标学习。1

14、开始时,要介绍主讲老师本人的情况,让学生了解教师。15. 注意研究借鉴可汗在讲与你的类似课程时所采用的教学方法。16. 留心学习其他领域的设计经验,注意借鉴、模仿与创造,例如,从电影、电视、广告等大众媒体中找到

八、课题研究反思

课题研究半年多,但是在研究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也困扰着我们:如微课的制作并不仅仅一个技术开发过程,更是一个在先进教育

理念支持、精细创意的教学设计方法指导下进行了一项创造性工作,最终的决定因素还是教师。没有教师精心教学设计理念支持下的微课作品,顶多只能算是一个外表华丽、中看不中用的精美“视频式课件”,仍然摆脱不了传统课堂的“翻版”或“束缚”[2]。所以,随着制作的进一步深入,我们慢慢有种危机感和紧张感,强烈地感觉到了充电的重要性。微课固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学生、保持学生的注意力,但最关键的一定是要不断提升微课的质量(设计有创意,讲解够精彩,语言生动,能带动学生同步思考),而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正是基于我们不断的学习、积累和思考。

中小学语文微课设计

《中小学语文微课设计、制作及使用案例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组 《中小学语文微课设计、制作及使用案例研究》是我县教研室课题组2017年6月立项的市教育科研微型课题。课题经过课题组半年时间的研究,达到了预期的研究目标。现将研究工作及其研究成果报告如下: 一、课题提出: 1、现代教学教育应对时代挑战的需要。 文化在一个国家竞争力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教育教学是文化事业得以不断发展的主要途径。因此,从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不断加强了对教育事业的投资力度,从而使得我国教育教学事业得以蓬勃发展。可在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我们在教学资源配置过程中出现了配置不公,利用率低下的现状。针对这一现状,2010年省市教育局胡铁生,率先给出“微课”概念,全国掀起了“微课”热,大部分教育爱好者都投入到微课这一研究中。 2、提出“微课”的意义。 随着国外微课实践的不断丰富和相关研究的逐步深化,人们对微课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全面,其概念涵也在不断发展、丰富。特别是进入2013年以来,微课概念和实践在全国迅速升温。微课既是目前传统教学模式的有效辅助手段和补充资源,又是将来翻转课堂的主

要载体,所以学习制作微课,是每位老师迫切需要学习的技能。而且,在当今web2.0时代,随着无线网络和智能终端(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的不断普及,移动学习、自主学习和泛在学习将成为学生在学校和步入社会后学习的主要方式。微课则是这些学习方式的主要载体,微课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一定会迅猛发展,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3、我县教师对“微课”的认识。 纵观小学课堂教学现状,大部分教师都专注于课本教学容的学习,而忽略了对教育理论的研究。对于“微课”这一新名词更是知之甚少,更不要提及对“微课”的运用。下面是大部分教师对“微课”的粗浅认识: ①“微课”不过个时间较短的一堂课,它是以一定的教学软件为依托,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 ②“微课”教学最大的有点就在于它有利于教育资源的传播。 ③“微课”教学不适合我们的学生学习,仅仅只适用于聪明、自觉的学生学习。 ④不同的学生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贫困山区的学生只适合满堂灌的传统教育方式。“微课”研究没有意义。 ⑤“微课”教学忽视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面对较旧的课堂教学模式,面对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我校教师都迫切希望改变如今的课堂教学现状,提升教育教学能力,从而促

三年级语文微课教案

三年级语文微课教案 微课名称 《海底世界》中说明方法的运用 知识点来源 □学科:语文□年级:三年级□教材版本:苏教版 □所属章节: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 录制工具和方法 录频Camtasia Studio V6.0.2 自己设计、录制 设计思路 在教学中,先出示课文第三自然段内容,引导学生根据文段中描写海参、梭子鱼、乌贼、章鱼、贝类、深水鱼的打比方、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再通过例句分析巩固对说明方法的掌握。 教学设计 内容 教学目的 通过对课文《海底世界》中的语句解析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说明文的说明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四种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据、打比方、作比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讲解的是在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十二课《海底世界》一文中说明方法的运用。(课件出示文段) 二.讲授 1.学习说明方法举例子 文中列举了海参、梭子鱼、乌贼、章鱼、贝类、深水鱼的活动特点,(出示图片) 通过这些例子生动真切地说明样的说明方法叫做举例子。 2.学习说明方法列数据 再看文段中在介绍梭子鱼和海参的活动特点的句子,(师读)在句子中用了“几十千米”“四米”这样的数据的说明方法就是列数据。 3.学习说明方法打比方 作者又是这样介绍深水鱼的活动特点的:“还有些深水鱼,它们自身就有发光器官,游动起来像闪烁的星星。”比喻句。将游动的深水鱼比作闪烁的星星,而在说明文中,修辞手法比喻有个另外的名字,叫做打比方。这是通特征的一种方法。 4.学习说明方法作比较 最后来看这段文字描述梭子鱼的活动特点的句子:“梭子鱼每小时能游几十千米,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地说明梭子鱼的游动速度之快,将我们常见的火车的速度与之进行比较,请看,(出示图片)这样的对比是不是了?这种说明方法就叫做作比较。 三.总结 同学们,在课文《海底世界》中介绍海底动物的活动特点时所运用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

小学语文微课设计案例陈淑琴

小学语文微课设计案例 陈淑琴 随着移动互联网、移动终端等技术的迅速发展,我们迎来了微时代:微博、微小说、微信、微电影等微时代产物迅速在社会普及,而微课也顺应时代而产生了。 微课是近几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非常热门的教学形式。那微课的定义是什么?在国内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国内较早提出微课概念的是广东佛山教育局研究员胡铁生,他将微课定义为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与学活动的各种资源有机组合。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认为微课程是与“课”相对应的概念,是从翻转课堂中涌出的新概念。他将微课定义为“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内容,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主要使用“微视频”作为记录教师教授知识技能的媒体。 从不同学者对微课的界定我们可以看出:微课的核心是一个“微”字,微型。即针对一个小的知识点、以较短的时间、微型视频的形式呈现的一种教学手段。有效的微课能够有效提高课程教学的质量。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的柯清超教授概括了有效微课的四个特点:微型化、优质化、系列化、特色化。在网络日益普及的信息化时代,微课自身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微课成为现代社会尤其是网络社会中普遍欢迎的的教学手段。 微课要求在短时间内完成某个知识点的讲解,这样的教学形式和

传统的教学模式会有许多的不同之处。本文将以一个语文微课的制作案例的设计来分析微课设计思路。 一、巧选题,题小而精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如何选题是制作微课的关键,科学的选题也是微课成功的前提。在微课网观看老师们的获奖微课时,我发现老师们的选题都非常细小,如《标点符号运用-提示语的三种位置》、《作文指导——“介绍自己”的三种方式》、《认识田字格和学习基本笔画“横”》……观看获奖微课的经验告诉我,微课的选题一定要小,要针对在平时教学过程中的细小知识点,学生理解不透彻的,易错的问题进行微课选题。根据选题小而精的特点,结合现在不管是入学之初还是中段或高段的学生,很多学生的握笔姿势都是错误的情况,笔者把微课题目定为《握笔姿势》。与学生的实际结合,把握笔姿势细化,旨在让这个细化的握笔姿势使学生通过微课的形式掌握正确的握笔 姿势。 二、智选材,字简而明 微课的成败除了要选好题外,精心的选材也是很重要的,微课教学手段的采用是以提高教学效率为目的,它的表现形式决定了微课教学不能以大篇幅发挥,详尽说明的手段来实现教学。而语文微课的制作,很大程度上都是以幻灯片的形式录制,由于幻灯片的容量有限,如果把大批量的文字已幻灯片的形式呈现的话,就会给人密密麻麻的感觉,那观看者就连看的兴趣都没有。 此外,幻灯片的张数也不宜多,因此,在选材时,要善于提取、

语文微课教案

语文微课教案《“的、地、得”的区分与运用》一、教学背景 在语言文字规范化大背景下,帮助学生解决应用“的地得”的疑惑与困难。 二、设计思路 针对学生对于“的地得”的误用与忽视展开教学,规范结构助词“的地得”的使用。按照“问题的提出、问题的分析、问题的解决”的思路展开教学,总结归纳优化的方式方法。 三、教学目标 1、知道“怎么样的什么、怎么样地干什么、干得怎么样”三种固定搭配。 2、掌握“的、地、得”的区别与联系。 3、运用小儿歌“动前土、名前白、行动后面双人来”的口诀帮助正确使用“的、地、得” 四、教学重难点 1、知道“的、地、得”的区别。 2、在实际情境中正确运用“的、地、得” 五、教学时间 8分钟微课堂 六、教学适用对象 义务教育九年制内的学生 七、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屏软件 八、教学设计与过程 开场白: 你们好!我是来自文一街小学文一校区的语文老师金颖,以下是我的微课作品《“的、地、得”的区分与使用》 (一)问题与疑惑 1、重要性 同学们,汉字中的“的地得”作为一级字表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常用字,经测算,每100个汉字中就会出现四次。可是,我们在使用的时候却经常出错!你瞧! 2、错误使用案例的纠正 (1)使用错误: 因为我地表现好,老师高兴得奖励我一颗星,相信我会表现地更好! 疑问:这个句子哪里出问题了呢?

(2)纠正错误: 因为我的表现好,老师高兴地奖励我一颗星,相信我会表现得更好! 释疑:原来正确答案应该是这样的! 3、过渡质疑:我们该如何正确使用?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区分“的、地、得”呢?赶紧来找找它们的区别与联系吧! (二)区别与联系 1、相同之处:原来它们都是念轻声“DE”,都是结构助词,起连接作用。 2、不同之处:但是它们的搭配及用法却各不相同。 (1)怎么样的什么 (2)怎样样地干什么 (3)干得怎么样 3、区分的方式与方法:小儿歌小结:动前土,名前白,行动后面双人来 (三)巩固操练 1、练习巩固 (1)形近区分 静静的()河面 静静地()写字 欢乐的()山谷 欢乐地()歌唱 满意地()点头 满意的()作品 (2)类别区分 1)跑得飞快 飞快地跑 2)愉快的旅行 旅行得愉快 3)强烈的渴望 强烈地渴望 (3)综合杂糅 小雏鹰飞到大树的上方,高兴地喊起来: “我真的会飞啦!而且飞得很高呢! 小结:能填对这个句子的你肯定就已经学会它们的用法了! 2、特殊情况 质疑:假如遇到特殊情况怎么办呢?

小学语文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小学语文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中山市聚星学校小学语文组何宝莹) 摘要:老师们根据教学的需要,如知识点、重难点、技能技巧等制作了大量的微课教学视频资料,继而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实践,目的是实现微课对课堂教学的有效“翻转”,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获得了一些微课运用时机与效果上的经验性做法,受到了一些启发,本文将通过几个具体的小学语数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案例,评述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微课堂是如何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的。 关键词:案例;微课;有效应用 一、研究背景 2014年中山市教育局开展教师微课大赛。关于微课,很多人会感到陌生,继而会联想到微博、微信、微电影,从而认为微课是指非常短的教学过程。其实,这个理解还不够准确,通过百度搜索,微课是这样被定义的:“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 从以上的论述中,我们可以把微课看做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的补充形式,它不仅适合于移动学习时代知识的传播、也适合学习者个性化、深度学习的需求。 在中山的微课大赛备赛过程中,我校开展了“小学语数英微课在课堂教学上的有效应用研究”,老师们根据教学需要、学情需要制作了一些微课资料,开展了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从而获得了一些经验性做法,受到了一些启发,下面,我们结合具体课例,认识微课是如何实现与课堂教学的有效对接的。 二、微课的有效运用 (一)语文微课《“啊”的变调》,有效突破了朗读指导上的难点 语文教学中,朗读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大多数的教学设计都把读正确、读标准、读流利作为阅读理解的前提。要想读正确、读标准,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扫清生字词的障碍,有时还需要教给学生一些语音变调方面的知识。 四年级下册的第2课《桂林山水》一文中就蕴藏了“啊”字的变调知识。在课文的重点段是第二、三自然段里有两个排比句式,“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句中一共用了六个“啊”字,强化了作者情感的表达。如何读好句尾的“啊”字,成为了教师在朗读指导时的重点和难点。 为此,四年级语文教师设计了一节以“啊”的变调知识为题的微课。在短短的5分钟视频里,教师从课文中的六个“啊”字入手,讲解了“啊”字与前面音节末尾音素的六种关系,使学生理解到“啊”在不同的字的末尾时,读音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这节微课视频制作出来以后,教师把它放在了课前预习环节,让学生在家里反复观看,达到了解和掌握。那么,学生是否看懂了视频,掌握了变调知识呢?课堂上,教师只需通过听学生朗读、做课外阅读练习等形式就能做出检验。

课程设计:初中语文微课程设计应用

初中语文微课程设计应用 微课教学已经在各门学科中越来越普遍,其教学辅助功效也体现得十分明显。微课程是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课程教学方式,能够提升教学的实效,突出课程教学的重心,化解难点知识,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教学形式。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灵活地以微课教学作为教学辅助,透过微课程的构建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性,有助于教学难点知识的化解,从而推动学生更快速的吸收知识,从综合层面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率。 一、帮助学生迅速获知文意 合理的设计微课程可以起到很多实用的功效,首先能够发挥的效用就是帮助学生迅速进入文本探究的主题中,让学生快速进入教学氛围中,形成对文章的基本认识。很多教师在探寻有效的教学导入形式时,会在教学设计阶段精心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设计各种富有特色和新意的导入方法。这确实是很有必要的教学环节,也是促进后续文本教学功效发挥的一个良好开端。虽然,有了微课程后,教学导入的设计可以很大程度得到简化,但是却收获相同或者类似的效果。教师利用微课导入文本,透过微视频或者其他方式的资料呈现来营造良好的整体教学氛围,形成有效的文本教学开端,并且迅速将学生引到文章探讨的主题中。这不仅是一种简单有效,并且能够起到积极效果的教学设计方法,也是微课设计给具体文章教学带来的一种推动效果。例如,在讲授《苏州园林》一文时,大多学生由于没有去过苏州园林,甚至都未曾对于园林景观形成明确的概念,因此文中所描述的精美典雅的景致也就难以感受得到。而教师若是通过应用微课程视频则可

向学生直观地展示苏州园林的色彩、风格和整体景致,进而结合文章当中描写的如“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可以在教学准备阶段精心设计一个视频短片,教学开始时给学生播放这段短片,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引入教学主题中。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快速产生对学习文本的直观认识,还可以给学生学习整篇文章打下基础,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开端构建形式。 二、化解学生文本理解的障碍 如何有效化解文章学习中的障碍,这个问题一直以来是很多教师探究的主题,也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的教学问题。教师首先可以分析出学生之所以会产生理解或者认知障碍的原因,是因为文章理解难度较大,超出学生的认知范围,学生在对认识文章思维上有偏差,没有真正弄懂文意。找到了具体原因后,教师再来设计难点问题的化解方案时其针对性会更强,起到的效果也会更加明显。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借助微视频的教学来辅助化解难点。比如,可以结合文章理解中的难点部分设计教学片段,以图片视频的方式呈现与表现文字,让学生理解的难度消除。此外,也可以结合文章中的一些核心部分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在思维上给予学生向导,让学生理解文章更加顺畅。例如,在讲授《雪》一文时,学生常常会对一些比喻描写感到困惑,不明白其具体的作用价值何在,对此教师可应用微课找出相应的比喻描写,如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然后通过多媒体设备配上小孩子被冻到通红的手,以及另一幅普通小孩子的手,通过对比学生自然而然地便能深刻地感受文章中所描述的寒意。由此学生也便能更

小学语文微课教案

《“的、得、地”的区分与运用》 一、教学背景 在语言文字规范化大背景下,帮助学生解决应用“的地得”的疑惑与困难。 二、设计思路 针对学生对于“的、地、得”的误用与忽视展开教学,规范结构助词“的、地、得”的使用。按照“问题的提出、问题的分析、问题的解决”的思路展开教学,总结归纳优化的方式方法。 三、教学目标 1、掌握“的、得、地”的区别与联系。 2、知道“的、得、地”的三种固定搭配。 3、引导学生运用口诀来正确使用“的、得、地”。 四、教学重难点 1、“的、得、地”的区分。 2、“的、得、地”在实际情景中的正确运用。 五、教学设计与过程 (一)、导入语: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的、地、得”的正确用法。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它们的区别。 (二)、区别与联系 1、相同之处:“的”、“地”、“得”三个字都可以做助词使用,他们在做助词时,都可以念轻声“de”。 2、不同之处:在书面语中要写成三个不同的字,而且它们的搭配及用法也各不相同。(1)怎么样的什么 (2)怎样地干什么 (3)干得怎么样 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它们的正确用法。 (三)用法 1、“的”的用法 (1)活泼的孩子美丽的花园快乐的玩耍……(形容词+“的”+名词) (2)鸟的世界故宫的景色小鸟的羽毛…… (名词+“的”+名词) (3)他的桌子我的书本她的铅笔…… (代词+“的”+名词)

2、“地”的用法 悲伤地说高兴地写 甜甜地笑认真地听 快速地奔跑消极地回答 (形容词+“地”+动词) 3、“得”的用法 写得快读得好 玩得高兴笑得开心 红得发紫白得发光 (还有一首简单的口诀,可以帮我们更好的区分和使用它们,想学吗?跟我读吧!) (四)“的、地、得”用法简要口诀 名词前面“白勺”“的”,动词前面“土也”“地”, 形容动后“双人”“得”,当作助词都读“de”。 (师:下面我们带着口诀,一起来做几道练习吧!) 六、巩固练习 1、在括号里填上“的、地、得” 跑(得)飞快飞快(地)跑 仔细(的)观察观察(得)仔细 强烈(的)渴望强烈(地)渴望 (师:练习简单吗?我们提高难度试一下,请看题目) 2、给句子填上“的、地、得” 小雏燕飞到大树的上方,高兴地喊起来:“我真的会飞啦!而且飞(得)很高呢!”小结:能填对这个句子的你肯定就已经学会它们的用法了! 七、用法小结(师:让我们再来回顾“的地得”的用法口诀)

最新小学语文微课制作选题“三部曲”

小学语文微课制作选题“三部曲” 自“微博、微信、微店、微电影……”诞生以来,教育领域的“微课”也顺应而生。“微课”是什么?它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 随着对“微课”认识、了解、运用和研究的深入,制作更多优秀的微课成为了当今教师执着的追求。“如何选题?”“如何制作微课?”“制作微课的关键有哪几步?”“制作微课的注意事项有哪些?”等等问题引起了大家的思考。笔者认为“选题”是微课制作过程中非常关键的一环,不好的选题会让微课变得平凡乃至平庸。如何选好小学语文微课制作的“题”?经过实践,笔者认为可分三步走。 第一步:把握“微课”特点 要选好制作微课的“题”,就要把握“微课”的特点。我们不难发现,微课呈现以下特点:教学时间较短(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根据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教学内容较少而精(只是针对课堂教学中某个知识点如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内容进行讲解,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主题

突出、设计精致(一个课程就是一个主题,或者说一个课程一个点,研究的问题是来源于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又称为“微课堂”)。 第二步:盘点知识体系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它的基本特点。选题前,需重温语文课程以上特点,还不要忘记盘点小学语文知识点,为选题做好准备,如:汉语拼音拼写方法与规则、汉字(辨析同音字、形近字;查字典的方法;汉字的音形义等);词语(关联词的运用、词语的理解、词语的归类、词语的运用等);句子(修改病句、理解句子、标点符号的使用、句式的转换等等)、阅读(朗读的情感、技巧;读懂一段话;理解某些文章内容的涵义;体会文章中心思想、体会作者的情感等);积累(方法、技巧)、口语交际(如何说?怎样说?方法和技巧)、习作(怎样开头结尾、怎样运用细节写人叙事、怎样状物绘景、怎样扩写、改写、续写等等)。 第三步:选准知识点 微课是翻转课堂助推的产物,它是为学生自学服务的。因此制作微课选取的知识点尽量选择教学中的典型、重点、难点或疑点,这些知识点,是传统教学中不能很好解决或解决不好的问题。类型可以是教授类、解题类、答疑类、活动类不等。如一年级《如何写好左右结

微课设计方案小学一年级语文的、地、得的用法电子教案

微课设计方案 小学一年级语文 对号入座 ——的、地、得的用法 陈瑶教学内容:助词“的”、“地”、“得”的用法。 教学目标:通过微课的学习,明白助词“的”、“地”、“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会在写话的时候正确运用。 教学难点:在写话中正确使用“的”、“地”、“得”。 教学思路: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在写句子或写日记的时候,常常用错“的”、“地”、“得”,虽然老师多次告知用法,多次纠正,但还是有不少孩子在用时出错,有的孩子为避免出错,干脆用拼音代替。看似简单的语文知识,一年级的孩子掌握起来确实有难度。如何让他们学会呢?微课可以反复观看的特点,的确可以满足不同程度孩子学习需求。但是怎样的微课才能吸引一年级的孩子,还能达到学习目标呢?仅仅是清晰简单的告知知识,这对自主学习能力还比较弱的一年级孩子来说,仍然达不到在写话中正确使用“的”、“地”、“得”的目的。怎么办呢?只有精心设计。 首先,这节微课的设计一定要符合一年级孩子的认知特点。鲜艳的图画,动听的音乐,有趣的动画,亲切而富于变化的教学语言等等因素都能引起孩子的注意,产生兴趣,

从而主动参与学习,收到好的学习效果。 其次,尊重孩子的自主学习,不把孩子当成知识地容器。 这节微课,尊重孩子的年龄特征和自主学习的地位,不是把知识简单地告知学生,而是通过精心设计,运用一些孩子喜欢的方式来引导他们带着问题,自己去观察、去思考、去比较、去发现知识。 第三,注重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孩子知道知识,但是不会用,如何帮助他们达到会用的最终目的呢?微课采用了学练结合的方式。 在开头,根据孩子们平常学习中常出现的困难设计了一道任务题,有利于孩子自我了解学习水平,调动孩子主动认真地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孩子进一步明确所学知识,及时巩固;在结尾,孩子可以完成任务题(自测题)及时检查自己的学习效果,从而决定是否再次学习微课。这些练习虽然占用了较多时间,但是对于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一年级孩子来说很有必要,因为知识化为能力,必要的练习不可少,在有陪伴的练习下,孩子不仅清楚地知道了知识而且会用,最终达到在写话中正确使用的目标。所以把练习设计得与学习知识一样重要,孩子就能做到学以致用,真正把知识化为己有。 教学过程:

小学语文微课教学设计案例25

小学语文微课教学设计案例 随着移动互联网、移动终端等技术的迅速发展,我们迎来了微时代:微博、微小说、微信、微电影等微时代产物迅速在社会普及,而微课也顺应时代而产生了。 微课是近几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非常热门的教学形式。那微课的定义是什么?在国内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国内较早提出微课概念的是广东佛山教育局研究员胡铁生,他将微课定义为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与学活动的各种资源有机组合。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认为微课程是与“课”相对应的概念,是从翻转课堂中涌出的新概念。他将微课定义为“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内容,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主要使用“微视频”作为记录教师教授知识技能的媒体。 从不同学者对微课的界定我们可以看出:微课的核心是一个“微”字,微型。即针对一个小的知识点、以较短的时间、微型视频的形式呈现的一种教学手段。有效的微课能够有效提高课程教学的质量。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的柯清超教授概括了有效微课的四个特点:微型化、优质化、系列化、特色化。在网络日益普及的信息化时代,微课自身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微课成为现代社会尤其是网络社会中普遍欢迎的的教学手段。 微课要求在短时间内完成某个知识点的讲解,这样的教学形式和传统的教学模式会有许多的不同之处。本文将以一个语文微课的制作案例的设计来分析微课设计思路。 一、巧选题,题小而精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如何选题是制作微课的关键,科学的选题也是微课成功的前提。在微课网观看老师们的获奖微课时,我发现老师们的选题都非常细小,如《标点符号运用-提示语的三种位置》、《作文指导——“介绍自己”的三种方式》、《认识田字格和学习基本笔画“横”》……观看获奖微课的经验告诉我,微课的选题一定要小,要针对在平时教学过程中的细小知识点,学生理解不透彻的,易错的问题进行微课选题。根据选题小而精的特点,结合现在不管是入学之初还是中段或高段的学生,很多学生的握笔姿势都是错误的情况,笔者把微课题目定为《握笔姿势》。与学生的实际结合,把握笔姿势细化,旨在让这个细化的握笔姿势使学生通过微课的形式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 二、智选材,字简而明 微课的成败除了要选好题外,精心的选材也是很重要的,微课教学手段的采用是以提高教学效率为目的,它的表现形式决定了微课教学不能以大篇幅发挥,详尽说明的手段来实现教学。而语文微课的制作,很大程度上都是以幻灯片的形式录制,由于幻灯片的容量有限,如果把大批量的文字已幻灯片的形式呈现的话,就会给人密密麻麻的感觉,那观看者就连看的兴趣都没有。 此外,幻灯片的张数也不宜多,因此,在选材时,要善于提取、取舍相关内容,以关键词的形式呈现在幻灯片上,让人一目了然。在制作《握笔姿势》的微课时,笔者主要围绕“握笔”为中心,抓住学生的握笔姿势选择所需的材料:握笔步骤的图片、正确的握笔姿势图片和在实际书写过程中学生易犯的错误握笔姿势图片。然后用十张幻灯片来讲解,让学生跟着视频操作,以实际操作的形式让学生领会和实践握笔姿势要领。幻灯片点到哪里,学生就操作到哪里。这样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有了操作性的实践,学生听课的时候便可集中精神。成功的微课可以使学生领会知识点的要领,进而形成自己的技能。 三、活设计,设计巧妙 好的教学设计是成功的一半。受微课自身短小精悍的的特点限制,一个微课所包含的内容必定是有限的。因而,在设计微课时,切入课题要简洁明了,迅速与主题相关联。重难点的设计也要简单清晰。让学生能够通过5到15分钟的微课学习进而掌握某方面的知识点。

优秀小学语文微课教案 扩句

优秀小学语文微课教案扩句 扩句 教学设想: 扩句是给句子“添枝加叶”,使句子表达得更清楚、具体、生动。是写作中把句子写具体、生动的一种练习,更是一种表达方法。因此在小学语文扩句的时候,一定要掌握扩句中的一些重要方法,从而提高扩句准确率。 教学目标: 1、掌握扩句要求和常用的扩句技巧。 2、通过归纳学习,能正确熟练地扩写句子。 教学重难点:掌握扩句要领,能按要求正确扩充句子。 教学准备:PPT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看到这光秃秃的树干和这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你更喜欢哪一棵呢?相信很多同学都会和老师一样,更喜欢这棵枝繁叶茂的大树。(课件出示)同样,为了让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加完整、具体、生动,我们就在句子的“主干”上“添枝加叶”,这就是扩句。 扩句就是在原来句子的主干词语前后添加适当的修饰词语。(课件出示) 二、扩句原则(课件出示) (一)不能改变原意。 (二)不能改变句型。 (三)修饰词语搭配得当。 (四)符合例句要求。 例举病句: 1、我们热爱家乡。 我们热爱家乡的田野。 2、大地是个宝库。 地大物博的大地真是一个宝库啊! 注:第一组例句是在原句的基础上扩充,原句的意思是“我们热爱家乡。”但是扩充后改为“我们热爱田野。”改变原句的基本意思。所以这样的扩句是不正确的。 第二组例句中,扩充的词语“地大物博”与原句的“大地”搭配不得当,而且原句是陈述句,扩充后却成了感叹句,改变了句型,所以在扩句时任意加词,最后弄巧成拙,产生病句。 同时有的题目要求照例子扩句,所以要扩句前,首先要明确例句的要求,明确需要在什么地方添加词语。 三、扩句步骤 第一步:找一找,在什么地方扩充。

浅谈初中语文微课设计

浅谈初中语文微课设计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移动终端的日益普及,传统的学习方式不能满足当前学习者的需求,用微课作为一种在线的或者移动学习的新的方式产生了,而且,微课在国内的火热程度意见达到了一种势不可挡的趋势。几乎很多大的教育网站都在进行微课制作比赛,那么怎样做出比较理想的初中语文的微课,或者符合微课特征要求的微课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教学一线教师探索的问题,那么,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平时制作微课的心得,来浅谈一下初中语文微课设计。 微课(Mini course)的出现,虽然有着明显的”拿来主义”的借鉴行为。但伴随着微型学习以及我们的“视频公开课”和全球“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也叫做MOOC译为“慕课”)的兴起,它越来越受到我国教育界的普遍关注,也逐渐流行于当下社会。 也许正是这种原因,很多省份学校的教师都在根据自己的学科去尝试着设计制作具有自己学科特征的微课,而就笔者认为,不管是被称为是中国微课的鼻祖专家黎加厚提出的微课概念,还是其他百度百科以及一些很有权威研究微课的专家们对微课的界定,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微课的内容必须有一个核心的载体:包含某一个核心的小知识点;还有就是按照某一个标准在对微课分类的里面,比如:教材解读、题型精讲、考点明白、方法的传授,以及教学经验和技能方面的知识讲解,都必须具有某一个核心的小知识点的特征,否则,知识点繁多,内容庞大了,也就不能称作微课了。那么如何才能顺利地找到初中语文微课制作设计的突破口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以思考。 第一:如果是新授某一篇课文,笔者觉得可以从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角度入手。而笔者一般是这样做的,当我们想让学生提前自主预学某一篇新文章,首当其冲的就是应该去关注一下这篇课文的作者和课文的相关写作背景,也就是为了给学生进一步学习这篇课文的内容打下基础的一步,笔者叫做——知人论世。所以,作为一名初中语文的一线教师,我觉得“知人论世”就是我们初中语文教师制作微课设计的一个突破口,我们可以去收集相关作者的图片或者故事,以讲故事、图文解说、动画等形式来介绍课文的作者和课文的写作背景,使得“知人论世”这类微课变得生动有趣,对孩子们有吸引力,然后以此提供给学生作为课前自主学习的一个依据,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课文的内容做下铺垫。 第二:依旧是从新授某一篇课文的角度来说,就是课文的大致主要内容,也就是课文思路的梳理,其实说到底就是我们初中语文教师在传统课堂中要灌输给学生们的一些课文的基础知识,比如字词、拼音,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和段落的划分,大意的归纳,以及作者最基本的情感体会,这样的一个小知识点,在初中语文微课的制作设计过程中,其实也就是一篇课文表层内容的梳理,而要把这种表层内容的感知和梳理做成微课,一般不难可采用最常见的方式PPT加直白讲解的录屏方式。当然如果教者能够多角度去思考探索,想出更生动有趣的方式去呈现这一知识点的内容形式,使得课文的表层(基础)内容能用微课的方式变得更加有趣味性,那应该可以算得上是一种创新了,而且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会有积极作用的。 第三:还是就某篇新授课文的角度来思考制作初中语文微课的突破口来说,既然课文的表层和基础内容这一块知识点被我们解决了,接下来就是我们教师要多专研教材了,充分结合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和课文的教学目标的重难点,去研读探究了。说的直白点就是我们教师要扎实的去备课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应该是痛苦的,只是一旦你认真的经历了这个过程,你就能收获到意外的惊喜,因为在教师结合学情深入研究教材的时候,我们教师就会想方设法地去思考出如何才能达到教学目标的重难点的要求。比如说,在《月迹》微课中,就探究了一个问题,就是在文章结尾处奶奶说月亮是属于我们每个人的,这句话的含义我们该如何理解?在微课中我不仅分析了“月亮”在文中是到底是指什么,而且还进一步探究了:月亮

小学语文朗读微课教学设计

《朗读好重点词句》微课教学设计 作者信息 微课信息 微课名称:朗读好重点词句 选题意图:学生在朗读课文,基本能做到正确、流畅,可做到有感情朗读还是有困难。针对学生朗读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学习读好重点词句,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提高朗读水平。 知识来源:北师大版语文教科书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天地“金钥匙”。 运用对象:四年级第二学期 教学目标:让四年级学生学习朗读好重点词句,激发朗读兴趣,培养朗读能力,在朗读中增强语感,爱上我们的语文。 教学用途:在讲课中,启发学生划出文章的重点词句,并进行朗读。在理解中朗读,在朗读中加深理解,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学类型:理论讲授、技能训练 制作方式:录屏、演示文稿 预计时间:9分钟 设计思路:其思路是这样的:首先让学生朗读一个句子,指出教学目的(朗读好重点词句),然后讲授朗读好重点词句的方法和技巧(举例说明),最后总结。

微课设计 教学内容: 一、谈话导入:同学们好!谁来读读这句话。“我爱故乡的杨梅。”一学生读。

这句话还可以这样读:我爱故乡的杨梅。(强调“我”)我爱故乡的杨梅。(强调“爱”)我爱故乡的杨梅。(强调“故乡”)我爱故乡的杨梅。(强调“杨梅”) 同一句话,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有不同的重音,表达不同的含义和感情。但是在一篇课文中,一定要根据课文表达的意思朗读。像刚才这句话,根据课文就应该强调“故乡”,因为这篇课文要表达作者对故乡的热爱! 这节课我们就说说如何读好重点词句,用朗读表达文章的思想感情。 二、朗读好重点词句的方法和技巧 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朗读叫做“美读”,“设身处地的、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务必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心灵相通。 (一)划出文章中的重点词句 每篇课文都有一个主题,凡是突出表现主题的词句,就是重点词句。 1、预习时,关注重点词句 自己预习课文时,要一边读书,一边试着勾画自己认为的重点词句,初步理解课文。 2、课堂上,补充修改重点词句 由于自己对文章的理解不是很到位,划出的重点词句就不是那么准确,所以上课时,一定要注意听老师讲解和同学的发言,不断补充修改自己划出的重点词句。 (二)、读好重点词句 划出了重点词句,然而真正能读好重点词句并不容易,可以运用一下方法和技巧。 1、停顿要准确、合理。在朗读中停顿非常重要,一篇课文停顿能够分清楚,这篇课文的感情就能表达出来。 2、轻重、速度的快慢要合适。朗读的轻重指读时声音的加重或放轻。朗读的速度是指在读的过程中音节频率的快慢。一篇课文如果在朗读时轻重、快慢不合理,好的一篇文章听起来都会变得很难听。一篇诗歌在读的过程中更应该注意速度的快慢和停顿,这样才能体会得到作者写诗的含义。

小学语文微型课教学设计模板

《》微型课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 教学重难点: ()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板书课题,(根据老师提示的重点词语)齐读课题。 2. 首先我们来听写几个词语(教师要精心提炼文中的重点词语): 谁愿意在展台上展示一下的?请这位同学送给来,我们一起来看,请这位男生读一下,咱们一起批改。其他同学同桌交换批改,写错的订正两遍。 3.看着屏幕上这两组词语,我们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请你来说。很好,你抓住课文中的主要词句,概括得很准确,相机板书重点词句导入。 二、精读品悟 下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活动一:读读、写写、议议 1.一边读一边标画出(一个贯穿全文的核心问题)的词句,在旁边空白处写上你的感受、体会,可以是一个词语,也可以是一个简短的句子,我们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2.写好的同学可以在小组里讨论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听听别人的体会,你会有更加深刻的领悟。 刚才老师在巡视的时候,发现同学们读得很认真,在小组里交流得也很热烈,下面请看大屏幕 活动二:说说、读读、悟悟 说说自己的收获,读读相关的语句,想想自己领悟到了什么。 1.现在就把你的读书收获和全班同学分享吧。谁有勇气第一个来汇报,你画的句子是?读了这句,你感受到?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好的,老师知道你的心中一定充满了(),如果()读,就会让老师和同学们也感受到了。 2.还有谁也画了这句,请你来读。还有谁想读一读的? 你读得太好了,老师也体会()了。读得这么好,一定有好方法,能

和同学们分享一下吗?只要(),就读出了(),这是个好方法。来,我们按照他的方法一起读一读。 3.你还在哪里读出了(),请同学们继续汇报…… 4.(删词或换词训练)同学们看,如果老师把()这个词去掉,换成()好不好?为什么?是啊,()这个词更准确,更能表现()。同学们要向作者学习,准确使用词语。 5.同学们读得认真,找得准确,理解得也很深刻,我们一起来读(重点段落),体会()。 三、拓展延伸 请看大屏幕 活动三:问问、写写、说说 1.学到这儿,同学们还有什么要问的吗?教师出示补充阅读资料,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材料,来理解课文中的重难点问题。 2.教师叙述文中情景(或是看着谁的雕像),你会对他会说些什么呢?请写一写。引导学生与文中人物对话,加深感悟。 3.请你说。你真是一个()的孩子,想象很贴切,表达也很流畅。你再说说。你说的真好,是啊,此时他一定()。谁还想分享的? 四、师生小结 同学们,我们重点学习了(),讨论了(),明白了()。 五、作业超市 课后请同学们光顾作业超市,请看大屏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作相关的作业。 1.必做题: 请打开补充习题,完成本课作业。 2.选做题: (1)摘录文中优美的词句,试用几个词语写关于()方面的一段话。 (2)推荐阅读(例如《补充阅读》)相关篇目,以()为题,写一篇读书心得。 (3)搜集资料,小组合作出一期与()有关的手抄报。 六、板书设计

初中语文微课教案

初中语文微课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在学习中了解“表”这种文言文体的一般知识;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概括内容要点;多层面解读文章,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迁移性阅读的能力;品读语言情感的深切,体会行文构思的明晰的特点;掌握阅读“表”这一文言文体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反复诵读,在读中感知文章大意及内容要点,在读中品味语言情感的深切,在读中质疑探究、迁移发现;鼓励学生对课文内容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强调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之间的对话、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实现师生的互动;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多角度阅读。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通过对本文的学习,学会怎样对他人“声情并茂”的陈述自己的观点和建议;怎样正确对待他人对自己的恩惠;怎样看待自己的责任等问题。在讨论思辨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这一情感培养绝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应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自己从多角度去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而学生对诸葛亮人品、气节的思考解读过程,实际上就是情感培养过程、价值观的形成过程。 〖教学方式〗 1.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品味。 2.由单向思维转向多向思维,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多元化思考。 3.注意传授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在学习思考,在思考中发现,在发现中走向完善。 4.重视教与学的双边性,重视师生互动,注重学生的自主理解和思考,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与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成功的喜悦。 5.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自然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切忌为了完成目标而强行设计教学环节。

(完整)初中语文微课程设计与运用

初中语文微课程设计与使用 微课教学已经在各门学科中越来越普遍,其教学辅助功效也体现 得十分明显。微课程是随着信息技术飞速进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课程 教学方式,能够提升教学的实效,突出课程教学的重心,化解难点知识,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教学形式。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教师能够灵活 地以微课教学作为教学辅助,透过微课程的构建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性,有助于教学难点知识的化解,从而推动学生更快速的汲取知识, 从综合层面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率。 一、协助学生迅速获知文意 合理的设计微课程能够起到很多有用的功效,首先能够发挥的效 用就是协助学生迅速进入文本探究的主题中,让学生快速进入教学氛 围中,形成对文章的基本理解。很多教师在探寻有效的教学导入形式时,会在教学设计阶段精心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设计各种富有特色 和新意的导入方法。这确实是很有必要的教学环节,也是促动后续文 本教学功效发挥的一个良好开端。虽然,有了微课程后,教学导入的 设计能够很大水准得到简化,但是却收获相同或者类似的效果。教师 利用微课导入文本,透过微视频或者其他方式的资料表现来营造良好 的整体教学氛围,形成有效的文本教学开端,并且迅速将学生引到文 章探讨的主题中。这不但是一种简单有效,并且能够起到积极效果的 教学设计方法,也是微课设计给具体文章教学带来的一种推动效果。 例如,在讲授《苏州园林》一文时,大多学生因为没有去过苏州园林,

甚至都未曾对于园林景观形成明确的概念,所以文中所描述的精美典 雅的景致也就难以感受得到。而教师若是通过应用微课程视频则可向 学生直观地展示苏州园林的色彩、风格和整体景致,进而结合文章当 中描写的如“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 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 课文内容。教师能够在教学准备阶段精心设计一个视频短片,教学开 始时给学生播放这段短片,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引入教学 主题中。这样不但能够让学生快速产生对学习文本的直观理解,还能 够给学生学习整篇文章打下基础,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开端构建形式。 二、化解学生文本理解的障碍 如何有效化解文章学习中的障碍,这个问题一直以来是很多教师 探究的主题,也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的教学问题。教师首先能够分 析出学生之所以会产生理解或者认知障碍的原因,是因为文章理解难 度较大,超出学生的认知范围,学生在对理解文章思维上有偏差,没 有真正弄懂文意。找到了具体原因后,教师再来设计难点问题的化解 方案时其针对性会更强,起到的效果也会更加明显。这个时候,教师 能够借助微视频的教学来辅助化解难点。比如,能够结合文章理解中 的难点部分设计教学片段,以图片视频的方式表现与表现文字,让学 生理解的难度消除。此外,也能够结合文章中的一些核心部分组织学 生实行交流讨论,在思维上给予学生向导,让学生理解文章更加顺畅。例如,在讲授《雪》一文时,学生常常会对一些比喻描写感到困惑, 不明白其具体的作用价值何在,对此教师可应用微课找出相对应的比 喻描写,如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然后通过多

初中语文微课设计技巧例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1614688266.html, 初中语文微课设计技巧例析 作者:张武安 来源:《语文世界(教师版)》2018年第01期 微课不再像传统课堂那样,单纯通过老师讲、学生听的形式来传递知识,而是更多地靠吸引力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启发,不断获得新知。微课的运用就符合这个特点,教师设计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内容,将知识的重点、难点、疑点通过微课来解答,让学生在直观下理解知识、享受知识。而设计者想要自己的微课更有吸引力,就必须讲究设计的技巧和策略。 一、短小精“撼” 微课之“微”在于其“短、小、精、撼”。篇幅“短”是微课作品的外在特征和基本要求之一,一般在10分钟之内。那么多长时间的微课作品最能吸引人呢?据研究统计,6—9分钟长的视频最适合,时间越接近这个数字,吸引力越强。这样的时间要求也是符合初中学生注意力的认知特点的。“小”指的是微课的选题角度要小,一般要求一个微课作品集中解决一个问题,让学生一(微)课一得。这就要求微课作品要针对一个知识点,深入浅出讲明白讲透彻,避免面面俱到,泛泛而谈。“精”指的是微课讲授的内容要聚焦于学生学习的难点和重点,把最精华、最核心的东西筛选出来,讲深讲透。“撼”即震撼。微课要通过视觉和听觉上的冲击力,增强内容的感染力。比如,笔者设计的七年级语文微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段写景技巧赏析》,主要抓住写景技巧这一切入点,用时4分钟,引导学生重点体会这一段按照春夏秋(冬)季节顺序,调动了触觉、视觉、听觉、味觉等感官系统来写景的技巧,引导学生了解这一段写景的方法,增加写作知识储备。而对其中隐含的“空间顺序”与“动静结合”的两方面写法,只是点到为止,并没有过多纠缠。本人觉得,这一处理方式既符合刚进初中的学生的学习实际,又尽显微课之“微”。 二、幽默搞笑 动画、动物木偶等形式饱含幽默成分,充满童趣,很容易吸引学生。微课设计者不妨在不至于让人眼花缭乱的情况下,充分运用动画、动物木偶等形式,给微课图文等多增加一些幽默搞笑元素。微课作品《〈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赏析》在讲述作者韩愈的生平时,就仿照打地鼠游戏形式,通过用榔头打不时将头伸出洞口的地鼠的游戏,比拟韩愈科举考试三次不中、内部选拔三次落选、三次自荐没有回音等仕途不顺却又不甘心等人生遭遇,形象直观又形式新颖,很能吸引学生。在该微课后半段的诗意描述环节中,又使用动画人物滑倒来表现“天街小雨润如酥”的“滋润”特点,还借用动画人物一起跳骑马舞的场面来表现诗人内心对“绝胜烟柳满皇都”的早春美景的喜爱之情,让人觉得故事情节有深意而充满幽默诙谐之感,寓教于乐。也许有些设计者觉得动画难度太大,那不妨试试动物木偶的形式。微课作品《理解词语的语境义》中,借助手偶来进行表演和提问,推动微课教学进程,让人觉得耳目一新,充满童心童趣,可操作性也很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