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一轮复习人教版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作业.doc

2020年高考一轮复习人教版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作业.doc
2020年高考一轮复习人教版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作业.doc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作业

1.(2019·昆明模拟)下列实验中,不符合“将各种物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研究其在遗传中的

作用”这一实验思路的是( )

A.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B.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C.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D.烟草花叶病毒侵染烟草实验

解析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细菌的DNA、蛋白质和多糖等成分没有被分开;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将DNA、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分离并分别加入到培养有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单独观察它们的作用;在噬菌体侵染

细菌实验中,赫尔希和蔡斯用放射性同位素32P和35S分别标记T2噬菌体的DNA 和蛋白质,探究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烟草花叶病毒侵染烟草实验中,科学

家们将烟草花叶病毒的RNA和蛋白质分别提取出来进行实验,单独观察它们的

作用。

答案 A

2.下图是关于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肺炎双球菌转化实质是一种基因重组

B.结果1中全部为S型肺炎双球菌

C.该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D.结果2中全部为R型肺炎双球菌

解析肺炎双球菌转化的实质是基因重组,A正确;结果1中有S型细菌,也有R型细菌,因为只有部分R型细菌会转化为S型细菌,B错误;该实验可证明DNA 是遗传物质,C正确;S型菌的DNA被DNA酶降解后将不会使R型菌发生转化,因此,结果2中全部为R型肺炎双球菌,D正确。

答案 B

3.关于遗传物质的发现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美国科学家艾弗里通过确凿的实验证据向遗传物质是蛋白质的观点提出挑战

B.格里菲思将R型活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体内两种

菌均有

C.赫尔希和蔡斯利用35S和32P同时标记一组T2噬菌体,进行了侵染大肠杆菌的实

D.若要利用同位素标记T2噬菌体,需先利用含有同位素的培养基培养其寄主细菌

解析艾弗里通过确凿的实验证据向遗传物质是蛋白质的观点提出挑战,其实验

是在格里菲思的实验基础上进行的,A正确;格里菲思将R型活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注入小鼠体内,部分R型活菌会发生转化,产生S型细菌,所以小鼠体内两种菌均有,B正确;赫尔希和蔡斯利用35S和32P两种同位素分别标记两组T2噬菌体,并非同时标记一组T2噬菌体,C错误;若要利用同位素标记T2噬菌体,需先利用含有同位素的培养基培养其寄主细菌(大肠杆菌),再用T2噬菌体侵染含有同位素标记的细菌(大肠杆菌),D正确。

答案 C

4.(2019·四川资阳一诊)下列关于人类对遗传物质探究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格里菲思通过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推测出转化因子的存在

B.艾弗里发现S型细菌的DNA能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

C.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35S标记的T2噬菌体能将放射性成分传递给子代

D.科学家发现烟草花叶病毒的RNA能使健康的烟草感染病毒

解析格里菲思通过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推测,已经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转化因子,这种转化因子可将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转化为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A正确;艾弗里通过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发现S型细菌的DNA能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B正确;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35S标记的是T2噬菌体中的蛋白质外壳,侵染过程中其没有进入细菌,所以不能将放射性传递给子代,C错误;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能使健康的烟草感染病毒,D正确。

答案 C

5.(2019·江西联考)用32P或35S标记T2噬菌体并分别与无标记的细菌混合培养,保温一定时间后经

搅拌、离心得到上清液和沉淀物,并测量放射性。对此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实验目的是研究遗传物质是DNA还是蛋白质

B.保温时间过长会使32P标记组上清液的放射性偏低

C.搅拌不充分会使35S标记组沉淀物的放射性偏高

D.实验所获得的子代噬菌体不含35S而部分可含有32P

解析32P、35S分别标记T2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可单独分析DNA或蛋白质在遗传中的作用,A正确;保温时间过长会使32P标记组大肠杆菌裂解,经过离

心后含有放射性的T2噬菌体进入上清液中,从而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偏高,B错误;若搅拌不充分,35S标记组T2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仍附着在大肠杆菌表面,离心

后蛋白质外壳随同大肠杆菌一同出现在沉淀物中,使沉淀物的放射性偏高,C正确;合成子代T2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的原料来自大肠杆菌,故子代T2噬菌体均不含35S,但由于DNA的半保留复制,部分子代T2代噬菌体可含有32P,D正确。答案 B

6.如图表示科研人员探究“烟草花叶病毒(TMV)遗传物质”的实验过程,由此可

以判断( )

A.水和苯酚的作用是分离病毒中的蛋白质和RNA

B.TMV的蛋白质不能进入烟草细胞中

C.侵入烟草细胞的RNA进行了逆转录过程

D.RNA是TMV的主要遗传物质

解析据图示分析,TMV放入水和苯酚中后,RNA和蛋白质分离,A正确;该实验不能判断TMV的蛋白质是否进入烟草细胞中,B错误;此实验不能看出TMV 的RNA在烟草细胞中进行了逆转录过程,C错误;此实验说明TMV的遗传物质是RNA,而不是蛋白质,某种生物的遗传物质只有一种,D错误。

答案 A

7.下面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实验步骤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被标记的噬菌体是直接接种在含有35S的培养基中获得的

B.培养时间过长会影响上清液中放射性物质的含量

C.培养时间过短会影响上清液中放射性物质的含量

D.搅拌不充分会影响上清液中放射性物质的含量

解析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不能用培养基直接培养,A错误;培养时间的长短会影响32P标记的实验结果,不影响35S标记的实验结果,因此B、C错误;搅拌不充分会使部分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仍吸附在大肠杆菌表面,使沉淀物中有

少量放射性,D正确。

答案 D

8.(2019·四川资阳一诊)艾弗里和同事用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

实验组号接种菌型加入S型菌物质培养皿长菌情

①R 蛋白质R型

②R 荚膜多糖R型

③R DNA R型、S型

④R DNA(经DNA酶处理) R型

(1)本实验的因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③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④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NA酶具有高效性、________的特性,DNA酶具有高效性的原因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由表格分析可知加入的S型菌的物质不同,所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加入的不同的S型菌的物质,而观察的因变量是看培养皿上长菌情况,即是否出现S 型菌。

(2)①中加入的是蛋白质,没有S型菌的出现,③中加入的是DNA,有S型菌的出现,它们说明了S型菌的蛋白质不是转化因子,S型菌的DNA才是转化因子。而④中加入了DNA酶处理,会将DNA水解成脱氧核苷酸,结果没有S型菌的出现,这说明了DNA具有结构完整性才能完成转化。

(3)酶都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较温和,所以DNA酶也有该特点,酶具有高效性的原因是能显著降低DNA水解(或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答案(1)培养皿长菌情况(2)S型菌的蛋白质不是转化因子,S型菌的DNA才是转化因子

DNA具有结构完整性才能完成转化(DNA水解产物不能完成转化)

(3)专一性、作用条件温和能显著降低DNA水解(或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9.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S型细菌有Ⅰ、Ⅱ、Ⅲ等多种类型,R型细菌是由Ⅱ

型突变产生的。利用加热后杀死的SⅢ型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出现了S型细菌,有人认为混合培养出现的S型细菌是由R型细菌突变产生的,该实验中出现以下

哪种结果时能否定这种说法( )

A.S型细菌全为Ⅱ型

B.S型细菌部分为Ⅲ型

C.S型细菌中三种均有

D.S型细菌全为Ⅲ型

解析加热后杀死的SⅢ型细菌能让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由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若S型细菌是R型细菌基因突变产生的,则可以转化成多种S型细菌,而结果出现的S型细菌均为SⅢ型,这就否定了基因突变的说法。

答案 D

10.(2019·四川自贡一诊)肺炎双球菌有R型和S型两类。R型菌无荚膜菌落粗糙,S型菌有荚膜菌落光滑

,二者都对青霉素敏感,研究者在S型菌中发现一种抗青霉素突变菌株(PenrS型),并进行了下图所示的系列实验。下列对实验结果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实验部分小鼠患败血症,注射青霉素治疗均恢复健康

B.乙实验后,加青霉素处理仍可能同时出现光滑和粗糙菌落

C.丙培养基中含有青霉素,所以生长的菌落可能是光滑菌落

D.丁实验中因DNA被水解而无转化因子,所以无菌落生长

解析据图分析,甲实验中能转化形成抗青霉素的S型细菌(PenrS型),所以部分小鼠患败血症,注射青霉素治疗不能恢复健康,A错误;乙实验中能转化形成抗青霉素的S型细菌,加青霉素后只有一种菌落继续生长,因而只可观察到一种菌落,B错误;由于R型菌在含有青霉素的培养基中不能生长,因此丙培养基中生

长的菌落可能是光滑菌落(PenrS型),C正确;丁组中因为DNA被水解而无转化因子,所以没有PenrS型细菌的生长,但R型菌的菌落能正常生长,D错误。

答案 C

11.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在格里菲思所做的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中,S型菌有SⅠ、SⅡ、SⅢ等多种类型,R型菌是由S型菌突变产生。利用加热杀死的SⅢ型与R型菌混合培养,

出现了S型菌,如果S型菌的出现是由于R型菌突变产生的,则出现的S型菌为___ _____。作出这一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艾弗里所做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如下:

①S型菌的蛋白质或多糖+R型菌→只有R型菌

②S型菌的DNA+R型菌→R型菌+S型菌

③S型菌的DNA+DNA酶+R型菌→只有R型菌

增设实验③的目的是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时,离心后的沉淀

物中有少量放射性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不充分,少量35S标记的噬菌体蛋白质

外壳________,没有分离;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在子代噬菌体中检

测到被32P标记的DNA,说明DNA分子在亲子代之间具有连续性,证明了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研究表明,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为什么遗传学家无法推测出RN A分子中四种碱基的比例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在格里菲思所做的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中,S型菌有SⅠ、SⅡ、SⅢ等多种类型,R型菌是由S型菌突变产生。利用加热杀死的SⅢ与R型菌混合培养,出现了S型菌,如果S型菌的出现是由于R型菌突变产生,由于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则出现的S型菌为多种类型。(2)实验①②说明S型细菌的DNA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S型细菌的蛋白质或多糖不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实验③中的DNA酶能将DNA水解,因此增设实验③的目的是证明无DNA 则转化一定不能发生。(3)由于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故含放射性的35S 应当存在于上清液中。若搅拌不充分,则会有少量35S标记的吸附在细菌表面的

噬菌体蛋白质外壳进入沉淀物中。32P标记的是DNA,在子代噬菌体中能找到32P,说明DNA分子在亲子代之间具有连续性,从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4)研究

表明,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由于RNA是单链,碱基之间没有统一

的配对关系,因此遗传学家无法推测出RNA分子中四种碱基的比例关系。

答案(1)多种类型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

(2)无DNA则转化一定不能发生(或“DNA是使R型菌发生转化的唯一物质”“DN

A是使R型菌发生转化的不可或缺的物质”)

(3)搅拌吸附在细菌表面DNA是遗传物质

(4)RNA是单链,碱基之间没有统一的配对关系(或“RNA是单链,只有部分碱基

存在一一配对关系”)

12.(科学探究)下面是兴趣小组为探究某种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RNA设计的实验

步骤,请将其补充完整。

(1)实验目的:略。

(2)材料用具:显微注射器,该流感病毒的核酸提取液,猪胚胎干细胞,DNA水

解酶和RNA水解酶等。

(3)实验步骤:

第一步:把该流感病毒核酸提取液分成相同的A、B、C三组,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取等量的猪胚胎干细胞分成三组,用显微注射技术分别把A、B、C三

组处理过的核酸提取物注射到三组猪胚胎干细胞中。

第三步:将三组猪胚胎干细胞放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培养一段时间,然后从培

养好的猪胚胎干细胞中抽取样品,检测是否有该流感病毒产生。

(4)请预测结果及结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A、B、C三组均出现该流感病毒,则该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既不是DNA也不是RNA。

解析病毒是由蛋白质外壳和核酸组成的,核酸是遗传物质,核酸包括DNA和RNA两类,根据题目要求探究的问题及给予的材料、试剂分析可知,实验中分

别利用DNA水解酶、RNA水解酶处理该病毒核酸提取液,然后再注射到猪胚胎

干细胞中培养,由于酶具有专一性,可根据培养后是否检测到该流感病毒来判断

其核酸类型。

答案(3)分别用等量的相同浓度的DNA水解酶、RNA水解酶处理A、B两组核酸提取液,C组不做处理

(4)①若A、C两组出现该流感病毒,B组没有出现,则该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 NA

②若B、C两组出现该流感病毒,A组没有出现,则该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 A

高中人类遗传病经典习题

课时考点训练 1.(2012年高考广东卷)(双选)人类红绿色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秃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结合下表信息可预测,图中Ⅱ 3和Ⅱ 4所生子女是() A.非秃顶色盲儿子的概率为1/4 B.非秃顶色盲女儿的概率为1/8 C.秃顶色盲儿子的概率为1/8 D.秃顶色盲女儿的概率为0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人类遗传病概率计算的方法。用基因a表示人类红绿色盲基因,结合秃顶的基因型、表现型和性别可确定Ⅱ3和Ⅱ4的基因型分别为BbX A X a、BBX a Y,他们所生子女中非秃顶色盲儿子(BBX a Y)的概率为1/2×1/4=1/8,非秃顶色盲女儿(B_X a X a)的概率为1×1/4=1/4,秃顶色盲儿子(BbX a Y)的概率=1/2×1/4=1/8,秃顶色盲女儿(bbX a X a)的概率是0。故C、D两项符合题意。 答案:CD 2.(2013年高考重庆卷)某一单基因遗传病家庭,女儿患病,其父母和弟弟的表现型均正常。 (1)根据家族病史,该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母亲的基因型是________(用A、a表示);若弟弟与人群中表现型正常的女性结婚,其子女患该病的概率是________(假设人群中致病基因频率为1/10。结果用分数表示)。在人群中男女患该病的概率相等,原因是男性在形成生殖细胞时________自由组合。 (2)检测发现,正常人体中的一种多肽链(由146个氨基酸组成)在患者体内为仅含前45个氨基酸的异常多肽链。异常多肽链产生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由此导致正常mRNA第________位密码子变为终止密码子。 (3)分子杂交技术可用于基因诊断,其基本过程是用标记的DNA单链探针与________进行杂交。若一种探针能直接检测一种基因,对上述疾病进行产前基因诊断时,则需要________种探针。若该致病基因转录的mRNA分子为“…ACUUAG…”,则基因探针序列为________;为制备大量探针,可利用________技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遗传病类型的判断、遗传病患病概率的计算、基因突变和分子杂交技术的相关知 识。(1)由双亲正常,女儿患病,可确定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人群中a=1 10,A=9 10,则AA= 81 100, Aa=18 100,aa= 1 100。而在表现型正常的人中Aa的概率为 Aa AA+Aa = 2 11,其弟弟基因型为 1 3AA、 2 3Aa,所以 其弟弟与表现型正常的女性结婚,其子女患病概率为:2 3×2 11× 1 4= 1 33;在减数分裂时,常染色体和性染色 体是可以自由组合的,所以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病情况与性别无关。(2)基因突变会导致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中决定某个氨基酸的密码子改变为终止密码子,使肽链延伸提前终止,肽链变短。(3)对单基因控制的遗传病进行基因诊断时,需要用正常基因和致病基因的单链分别作为探针;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由致病基因转录的mRNA分子中碱基序列可知致病基因的碱基序列;制备大量探针可利用PCR 技术。 答案:(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a 1 33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2)基因突变46(3)目的基因(待测基 因)2ACTTAG(TGAATC)PCR

高中生物必修二:《人类遗传病》优质教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人类遗传病》优质教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人类遗传病》优质教案 人类遗传病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参考资料: 1.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生物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学编著,《生物2必修遗传与进化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2.任志鸿主编,《高中优秀教案·生物·必修:Ⅱ》2005年9月第2版,南方出版社 3.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生物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学编著,《新课标教案生物必修2》,人民教育出版社、延边教育出版社 一、课标解读 新课程标准对本课时的内容要求:简述人类遗传病产生的原因和特点;说出医学遗传学对遗传病的分类原则,列出遗传病的类型;举例说出各类单基因病的遗传方式和患病率;列举染色体病对新生儿的严重危害。调查某种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二、教材分析 《人类遗传病》包括“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和人类基因组计划于人体健康”。课程标准对人类遗传病的要求是了解水平,教材辅以实例,简要介绍了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在这部分,教材还根据课程标准的活动建议,安排了“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旨在培养学生接触社会、从社会中直接获取资料和数据的能力。 三、学生情况分析 该教学设计面向高中二年级综合班学生。学生已经习得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等知识后,不难理解遗传病依据其病理进行的分类。而且学生在第二章第3节已经学习

了伴性遗传,已经学会分析了人类遗传病系谱图,为本课时的学习打下基础。综合班的同学,学习生物的时间有限,而且学习的兴趣不一定很高。所以采取资料搜集和实用性实例分析,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使学生学习以后能用理论知识指导自己的健康生活。对于遗传与进化内容的学习有一定的困难。他们虽对“人类遗传病”的相关知识很感兴趣,却没有形成系统的知识链,教师可启发学生先自学,再尝试用概念图的方法对遗传病加以概括分类。对于实践调查,学生有畏难情绪,因此教师应先加以趣味性引导,鼓励学生深入生活,发现问题,主动探究解决问题。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人类遗传病的主要类型。 (2)进行人类遗传病的调查。 2.能力目标: (1)通过对人类遗传病主要类型的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归纳能力。 (2)通过调查社会人群中的遗传病,培养接触社会,并从社会中直接获取生物学资料或数据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在进行遗传调查和实验活动中,善于从自己亲身经历的事物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大胆作出假设和进行自主性探究,养成实事求是科学态度和培养勇于创新与合作的科学精神。 (2)引导学生确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自觉宣传遗传病的知识,提高学生自身的优生意识,从而提高我国的人口素质。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 2.难点:如何开展及组织好人类遗传病的调查

2020年高考一轮复习人教版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作业.doc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作业 1.(2019·昆明模拟)下列实验中,不符合“将各种物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研究其在遗传中的 作用”这一实验思路的是( ) A.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B.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C.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D.烟草花叶病毒侵染烟草实验 解析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细菌的DNA、蛋白质和多糖等成分没有被分开;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将DNA、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分离并分别加入到培养有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单独观察它们的作用;在噬菌体侵染 细菌实验中,赫尔希和蔡斯用放射性同位素32P和35S分别标记T2噬菌体的DNA 和蛋白质,探究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烟草花叶病毒侵染烟草实验中,科学 家们将烟草花叶病毒的RNA和蛋白质分别提取出来进行实验,单独观察它们的 作用。 答案 A 2.下图是关于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肺炎双球菌转化实质是一种基因重组 B.结果1中全部为S型肺炎双球菌 C.该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D.结果2中全部为R型肺炎双球菌 解析肺炎双球菌转化的实质是基因重组,A正确;结果1中有S型细菌,也有R型细菌,因为只有部分R型细菌会转化为S型细菌,B错误;该实验可证明DNA 是遗传物质,C正确;S型菌的DNA被DNA酶降解后将不会使R型菌发生转化,因此,结果2中全部为R型肺炎双球菌,D正确。 答案 B 3.关于遗传物质的发现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美国科学家艾弗里通过确凿的实验证据向遗传物质是蛋白质的观点提出挑战 B.格里菲思将R型活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体内两种 菌均有 C.赫尔希和蔡斯利用35S和32P同时标记一组T2噬菌体,进行了侵染大肠杆菌的实 验 D.若要利用同位素标记T2噬菌体,需先利用含有同位素的培养基培养其寄主细菌 解析艾弗里通过确凿的实验证据向遗传物质是蛋白质的观点提出挑战,其实验 是在格里菲思的实验基础上进行的,A正确;格里菲思将R型活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注入小鼠体内,部分R型活菌会发生转化,产生S型细菌,所以小鼠体内两种菌均有,B正确;赫尔希和蔡斯利用35S和32P两种同位素分别标记两组T2噬菌体,并非同时标记一组T2噬菌体,C错误;若要利用同位素标记T2噬菌体,需先利用含有同位素的培养基培养其寄主细菌(大肠杆菌),再用T2噬菌体侵染含有同位素标记的细菌(大肠杆菌),D正确。 答案 C 4.(2019·四川资阳一诊)下列关于人类对遗传物质探究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格里菲思通过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推测出转化因子的存在 B.艾弗里发现S型细菌的DNA能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 C.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35S标记的T2噬菌体能将放射性成分传递给子代 D.科学家发现烟草花叶病毒的RNA能使健康的烟草感染病毒

2019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高考真题整理——遗传病与进化

2019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高考真题整理 知识点10 人类遗传病和生物的进化 1. (2017·江苏高考·T6)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遗传病是指基因结构改变而引发的疾病 B.具有先天性和家族性特点的疾病都是遗传病 C.杂合子筛查对预防各类遗传病具有重要意义 D.遗传病再发风险率估算需要确定遗传病类型 【解析】选D。遗传病是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疾病,遗传物质改变不仅包括基因结构改变,还包括染色体变异,A项错误。先天性疾病不一定都是遗传病,如先天性心脏病不属于遗传病;家族性疾病不一定都是遗传病,也可能是传染病,B项错误。杂合子筛查主要是针对隐性遗传病,因为表现型正常的个体若为杂合子,则其携带致病基因,有可能将致病基因遗传给后代,对于其他类型的遗传病进行杂合子筛查没有意义,C 项错误;遗传病包括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及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三大类,不同遗传病的再发风险率有 差异,所以估算遗传病再发风险率需要确定遗传病类型,D项正确。 2. (2017·江苏高考·T7)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某物种仅存一个种群,该种群中每个个体均含有这个物种的全部基因 B.虽然亚洲与澳洲之间存在地理隔离,但两洲人之间并没有生殖隔离 C.无论是自然选择还是人工选择作用,都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D.古老地层中都是简单生物的化石,而新近地层中含有复杂生物的化石 【解析】选A。物种的基因是种内所有个体的基因之和,并非每个个体都含有这个物种的全部基因,A项错误;亚洲与澳洲之间虽存在地理隔离,但两洲人属于同一个物种,可以产生可育后代,没有生殖隔离,B项正确;自然选择使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但是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未必都是自然选择决 定的,还有人工选择等因素,C项正确;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D项正确。 3.(2017·全国卷甲·T32)人血友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现有一对非血友病的夫妇生出了两个非双胞胎女 儿。大女儿与一个非血友病的男子结婚并生出了一个患血友病的男孩。小女儿与一个非血友病的男子结婚,并已怀孕。回答下列问题: (1)用“”表示尚未出生的孩子,请画出该家系的系谱图,以表示该家系成员血友病的患病情况。 (2)小女儿生出患血友病男孩的概率为;假如这两个女儿基因型相同,小女儿生出血友病基因携 带者女孩的概率为。 (3)已知一个群体中,血友病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保持不变,且男性群体和女性群体的该致病基因频率 相等。假设男性群体中血友病患者的比例为1%,则该男性群体中血友病致病基因频率为;在女性群体中携带者的比例为。 【解析】(1)依据题干信息,一对非血友病夫妇生出两个非双胞胎女儿(表现正常),大女儿与一个非血友病 的男子婚配生了一个患血友病的男孩,小女儿与一个非血友病男子婚配并怀孕,绘图时注意用阴影表示血 友病患者,小女儿的孩子表现型未知。 (2)若血友病基因用b表示,大女儿与一个非血友病的男子婚配生了一个患血友病的男孩,由此可判断大女儿的基因型为X B X b,大女儿的致病基因应来自其母亲,则该夫妇的基因型为X B X b、X B Y,由此可判断小女儿的基 因型为1/2X B X B、1/2X B X b,X B X b×X B Y→X B X B∶X B X b∶X B Y∶X b Y=1∶1∶1∶1,故小女儿生出患血友病男孩的概率为 1/2×1/4=1/8。若两女儿基因型相同,即小女儿的基因型为X B X b,X B X b×X B Y→X B X B∶X B X b∶X B Y∶X b Y=1∶1∶1∶1,故小女儿生出血友病基因携带者女孩(X B X b)的概率为1/4。 (3)男性群体中,血友病患者的基因型为X b Y,则男性群体中血友病患者的概率与血友病基因频率相等,均为1%;由于男性群体和女性群体血友病基因频率相等,则女性群体中X b的基因频率为1%、X B的基因频率为99%, - 1 -

第一节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教案

第1节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一、教材内容分析及联系 分析: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人教版普通高中新课程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中第3章第1节的内容。本节首先是以“问题探讨”的形式呈现了曾经在科学界争议了很长的问题:“ DNA 和蛋白质究竟谁是遗传物质?”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接着介绍了20世纪早期人们对于遗传物质的推测,在此基础之上教材详细讲述了DNA是遗传物质的直接证据──“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引导学生重温科学家的探究历程,领悟科学的过程和方法,最终得出科学的结论。本节是从分子层面上认识遗传物质的本质,为学习DNA的复制,基因的表达和基因突变打下了基础。 联系: 1、与核酸相关知识的链接:核酸包括DNA和RNA两种,其基因组成单位为核苷酸。 2、与有丝分裂相关知识的链接:染色体的结构与功能—染色体是主要的载体;染色体复制。 3、与细胞器相关知识的链接:线粒体、叶绿体也可以作为DNA的载体。 4、与病毒、原核生物相关知识的链接:病毒中只能有DNA或者是RNA的一种,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DNA也主要存在于核区中。 二、教学策略 由“问题探讨”所呈现的曾经在科学界争论很长时间的问题──“DNA和蛋白质究竟哪个是遗传物质?”引入新课,让学生思考如何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了解科学家当年的研究过程和方法的兴趣。通过重温科学家的探究历程,领会实验选材的巧妙、思维的严谨和实验方法的科学;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总结“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2)分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实验设计思路; (3)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过程与方法: (1)领悟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2)探讨实验技术在证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体验科学探索的艰辛过程; (2)认同人类对遗传物质的认识是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认同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1)肺炎双球菌转化的实验原理和过程;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原理和过程。 (3)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的关键设计思路。 2、难点: (1)肺炎双球菌转化的实验原理和过程; (2)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的关键设计思路。 五、教学设计流程 设疑导入→问题引导呈现探究→讨论实验结果→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2019届二轮复习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教案(全国通用)

高考考点 考查内容三年高考探源考查频率 探究遗传物质本质的经典实验1.掌握DNA是遗传物质 的实验证据,理解肺炎双 球菌体内转化实验、肺炎 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以及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2.掌握病毒的遗传物质、 生活方式、增殖过程等知 识。 3.理解DNA是主要的遗 传物质意义 2018浙江卷·23 2018全国Ⅲ卷·5 2017?江苏卷?2 2017?新课标Ⅱ卷?2 2016?江苏卷?1 ★★★☆☆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考点1 探究遗传物质本质的经典实验 1.体内转化实验和体外转化实验的比较 项目体内转化实验体外转化实验 培养细菌用小鼠(体内)用培养基(体外) 实验原则R型细菌与S型细菌的毒性对照S型细菌体内各成分的相互对照 实验结果 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能使R型细菌转化 为S型细菌S型细菌的DNA能使R型细菌转化为S 型细菌 实验结论 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体内含有某种“转化 因子”DNA是S型细菌的遗传物质,而蛋白质等其他物质不是遗传物质

两实验的联系 ①所用材料相同,都是R 型和S 型肺炎双球菌; ②体内转化实验是基础,仅说明加热杀死的S 型细菌体内含有某种“转化因子”,而体外转化实验则进一步说明“转化因子”是DNA ; ③两实验都遵循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 2.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宏观比较 实验 项目 体外转化实验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设计思路 设法将DNA 和其他成分(特别是蛋白质)分开,单独研究它 们各自的功能 处理方法 直接分离法:将S 型菌的DNA 与其他成分分离,然后用每种 单一成分分别与R 型菌混合 培养 同位素示踪法:分别用32P 和35S 标记噬菌体的DNA 和蛋白质 结论 ①证明DNA 是遗传物质,而 蛋白质等物质不是遗传物质; ②说明了遗传物质可发生可遗传的变异 ①证明DNA 是遗传物质,但 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②说明DNA 能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③说明DNA 能自我复制 联系 以上两实验都证明了DNA 是遗传物质,但不能证明DNA 是 主要的遗传物质 3.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上清液和沉淀物放射性分析 (1)32P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 (2)35S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

高中生物 《人类遗传病》教案示例

《人类遗传病》教案示例 广州市第一中学孙淑贞 一、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分析 1、教学内容 本节为(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2 遗传与进化》第5章第3节的内容。 本节以遗传病的病理、危害、诊断和预防为线索,主要讲述人类遗传病常识性知识,与第2章第3节“伴性遗传”联系密切。本节活动较多:一个调查,两个资料搜集和分析,一个科学·技术·社会(STS)。本节与人类的生活联系紧密,对于提高个人和家庭生活质量,提高人口素质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教学对象分析 本人所任教的班级是高二级文科班的学生,对于遗传与进化内容的学习有一定的困难。他们虽对“人类遗传病”的相关知识很感兴趣,却没有形成系统的知识链,教师可启发学生先自学,再尝试用概念图的方法对遗传病加以概括分类。 对于实践调查,学生有畏难情绪,因此教师应先加以趣味性引导,鼓励学生深入生活,发现问题,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相关的资料收集看似简单,运用互联网搜索的结果易造成大量资料的积压与浪费;文科班的学生个性鲜明,语言表达能力强,若能利用自已搜索到的资料在辩论会中展示自我个性,将大大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举例说出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 ②概述人类遗传病的产生原因、监测和预防的方法。 ③简述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 2、能力目标 ①调查某种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②搜集和交流人类基因组计划或基因诊断和治疗研究方面的资料。 3.情感目标 ①在进行遗传调查和实验活动中,善于从自已亲身经历的事物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大胆作出假设和进行自主性探究,养成实事求是科学态度和培养勇于创新与合作的科学精神。 ②关注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认同遗传学研究的新成就对解决人类面临的问题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和应用价值,积极思考遗传学与其他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联系,为普及遗传学知识做出贡献。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调查法、辩论法、讨论学习法、赏识性评价 2.教学手段:多媒体、投影、设计调查表 四、教学流程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知识讲解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学习目标】 1、通过总结前人对遗传物质的探索,理解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过程和思路。 2、探讨实验技术在证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中的作用。 3、掌握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重点)。 【要点梳理】 要点一: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1)肺炎双球菌的特点 R型菌——无荚膜,无毒性,菌落粗糙(rough) S型菌——有荚膜,使人或动物患病,菌落光滑(smooth) (2)体内细菌转化实验(1928年·英国·格里菲斯) 要点诠释: ①实验内容: 注射结果

第一组:无毒R 型活菌 小鼠 不死亡 第二组:有毒S 型活菌 小鼠 死亡 第三组:有毒S 型活菌 有毒S 型死菌 小鼠 不死亡 第四组:无毒R 型活菌+加热杀死的S 型菌 小鼠 死亡 S 型活菌 S 型活菌 ②结果分析 第一组实验结果说明R 型细菌没有毒性 第二组实验结果说明S 型细菌有毒性 第三组实验结果说明加热杀死的S 型菌没有毒性 第四组小鼠死亡,证明R 型细菌能转化为S 型细菌,说明S 型细菌含有促使R 型细菌转化的物质。 ③实验结论 S 型死菌中含有一种“转化因子”,能使R 型细菌转化为S 型细菌。 (3)体外转化实验的过程(1944年·美国·艾弗里) 要点诠释: ①艾弗里及其同事对S 型中的物质进行了提纯和鉴定,他们将提纯的DNA 、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分别加入到培养了R 型细菌的培养基中,结果发现只有加入DNA ,R 型细菌才能转化为S 型细菌,并且DNA 的纯度越高,转化就有效;如果用DNA 酶分解从S 型活菌中提取的DNA,就不能使R 型细菌发生转化。 ②分析结论:DNA 能够引起可遗传的变异,DNA 只有保持分子结构稳定才能行使遗传功能。 (4)体内转化实验与体外转化实验的区别和联系 体内转化实验 体外转化实验 实验者 格里菲思 艾弗里及其同事 培养细菌 用小鼠(体内) 用培养基(体外) 注射 加热 结果 注射 结果 注射 结果 分离 培养

近六年高考题考点题型归纳分析--人类遗传病的类型

原创shandongsheng 人类遗传病的类型 (2012天津)2.芥酸会降低菜籽油的品质。油菜有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H 和h,G和g)控制菜籽的芥酸含量。下图是获得低芥酸油菜新品种(HHGG)的技术路线,已知油菜单个花药由花药壁(2n)及大量花粉(n)等组分组成,这些组分的细胞都具有全能性。据图分析,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①、②两过程均需要植物激素来诱导细胞分化 B.与④过程相比,③过程可能会产生二倍体再生植株 C.图中三种途径中,利用花粉培养筛选低芥酸植株(HHGG)的效率最高 D.F1减数分裂时,H基因所在染色体会与G基因所在染色体发生联会 【答案】D 【解析】①、②两过程为植物的组织培养过程,均需要植物激素来诱导细胞分化,A正确。在花药离体培养中,单个花药由花药壁(2n)及大量花粉(n)等组分组成,因此花药离体培养可能产生二倍体再生植株,因此B正确。采用花药进行离体培养,成功率高,并且不会发生性质分离,育种年限短,因此选低芥酸油 菜新品种(HHGG)的效率最高,C正确。减数分裂时,发生联会的染色体是同 源染色体,即H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与h基因所在的染色体、G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与g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可以发生联会,H基因所在染色体会与G基因所在染色体发生未非同源染色体,不会发生联会。D项错误。 【试题点评】本题考查遗传知识在育种中的应用,减数分裂。突出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难度适中。 (2012浙江)32.(18分)玉米的抗病和不抗病(基因为A、a)、高杆和矮杆(基因为B、b)是两对独立遗传的相对性状。现有不抗病矮杆玉米种子(甲),研究人员欲培育抗病高杆玉米,进行以下实验: 取适量的甲,用合适剂量的γ射线照射后种植,在后代中观察到白化苗4株、抗病矮杆1株(乙)和不抗病高杆1株(丙)。将乙与丙杂交,F1中出现抗病高杆、抗病矮杆、不抗病高杆、不抗病矮杆。选F1中的抗病高杆植株上的花药进 行离体培养获得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选出纯合二倍体的抗病高杆植株(丁)。另一实验表明,以甲和丁为亲本进行杂交,子一代均为抗病高杆。 请回答: 原创 shandongsheng 原创shandongsheng (1)对上述1株白化苗的研究发现,控制其叶绿素合成的基因缺失了一段DNA,因此该基因不能正常,功能丧失,无法合成叶绿素,表明该白化苗的变异 具有的特点,该变异类型属于。

第一节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第一节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第一课时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Ⅰ) 【目标导航】 1.结合教材图文,阐明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的过程及结论。2.结合所给材料,阐明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的过程及结论。3.结合教材图文和相关材料,阐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进一步加强对同位素标记技术的理解。 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1.肺炎双球菌的特点 2. (1)格里菲思实验(体内转化) (2)艾弗里实验(体外转化)的发现 ①使R型活菌转化为S型细菌并不需要完整细胞。 ②构成S型活菌的DNA、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中,是DNA使球菌的致病性发生了转化。 ③实验结论:DNA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即 DNA是遗传物质。 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实验材料 (1)T2噬菌体

①结构(如图1):头部和尾部的外壳都是由蛋白质构成的,头部内含有DNA 。 ②特点:营寄生生活,在宿主细胞外没有(有、没有)独立代谢能力。 ③生活史(如图2):T 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会在自身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利用大肠杆菌体内的物质来合成自身的组成成分,进行大量增殖。当噬菌体增殖到一定数量后,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的噬菌体。 (2)大肠杆菌:单细胞原核生物。 2.实验方法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用35 S 标记一部分噬菌体的蛋白质,用32 P 标记另一部分噬菌体的DNA 。 3.实验过程 (1)标记大肠杆菌 ? ???? 大肠杆菌+含35 S 的培养基―→含35 S 的大肠杆菌大肠杆菌+含32P 的培养基―→含32P 的大肠杆菌 (2)标记T 2噬菌体 ????? T 2噬菌体+含35 S 的大肠杆菌―→含35 S 的T 2噬菌体T 2噬菌体+含32P 的大肠杆菌― →含32P 的T 2噬菌体 (3)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

常见遗传病教案

人类遗传病教案 学习目标 1.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染色体遗传病。知道人类遗传病的三种类型。 2.遗传病对人类的危害。了解遗传病对人类的危害。 3.优生的概念。知道优生的含义。 4.优生的措施(禁止近亲结婚、进行遗传咨询、适龄生育、产前诊断)。能说出优生的四种措施。 学习重点、难点 1.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染色体遗传病。 2.优生的措施 教学过程: 教师:既然说到人类遗传病,那同学们知道什么是人类遗传病么? 学生:人类遗传病指的是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家族性遗传疾病。 教师:没错,人类遗传病呢,我们可以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这些内容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涉及了一些 单基因遗传: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目前世界上有6500多种,每年以10~50种的速度递增 1.群体中的发病率比较低。 2.常有显隐性,有明显的家族传递格局。常染色体隐性: 白化病、先天性聋哑、苯丙酮尿症。 常染色体显性: 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指甲髌骨综合征。X染色体隐性血友病、色盲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X染色体显性抗维生素VD佝偻病 多基因遗传病: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目前发现有100多种 1.家族聚集现象 2.易受环境影响 唇裂、无脑儿、青少年型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哮喘、脊柱裂。 染色体异常引起的遗传病目前发现100多种 1.几乎涉及到每一对染色体 2.遗传物质的改变很大 3.往往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胎儿期间自然流产染色体 结构猫叫综合征 (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 2.染色体数目常染色体个别增加21三体综合征 (先天愚型)性染 色体 个别 减少特纳氏综合征 (性腺发育不良) 教师:在这里清同学们注意: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专题7.3 人类的遗传病教学案(含解析)

7.3 人类的遗传病 1.人类遗传病的类型(Ⅰ)。 2.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Ⅰ)。 3.人类基因组计划及意义(Ⅰ)。 一、连线常见的遗传病的类型 【特别提醒】遗传病的类型 常隐白聋苯,软骨指常显,色盲血友伴,基因控制单。 原发高血压,冠心和哮喘,少年型糖尿,都为多因传。 二、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1)手段:主要包括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等。 (2)遗传咨询的内容和步骤: 三、人类基因组计划 (1)目的: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解读其中包含的遗传信息。

(2)意义:认识人类基因的组成、结构、功能及相互关系,有利于诊治和预防人类疾病。 四、人类遗传病及其调查 1.先天性疾病、家族性疾病与遗传病的关系 疾病 项目 先天性疾病家族性疾病遗传病 划分依据疾病发生时间疾病发生的人群发病原因 三者关系 ①先天性疾病不一定是遗传病,如母亲妊娠前三个月内感染风疹病毒而使胎儿患先天性白内障 ②家族性疾病不一定是遗传病,如由于食物中缺少V A,家族中多个成员患夜盲症 ③大多数遗传病是先天性疾病,但有些遗传病可在个体生长发育到一定年龄才表现出来,因此后天性疾病不一定不是遗传病 2.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1)调查原理: ①人类遗传病是由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 ②遗传病可以通过社会调查和家系调查的方式了解发病情况。 (2)调查流程图: (3)发病率与遗传方式的调查: 项目内容调查对象 及范围 注意事项结果计算及分析

遗传病 发病率 广大人群 随机抽样 考虑年龄、性别 等因素,群体足够大 患病人数占所调 查的总人数的百分比遗传方式患者家系 正常情况与患病 情况 分析基因的显隐性及 所在的染色体类型【特别提醒】遗传病的产生原因分析 (1)基因遗传病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其中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可通过基因检测,遗传咨询等方式进行诊断。 (2)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是由于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分离异常导致的,可通过产前诊断等方式进行检测。 高频考点一人类遗传病的判断 例1.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 ①遗传物质改变的一定是遗传病②一个家族几代人中都出现过的疾病是遗传病③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会患遗传病④不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不会患遗传病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D 【变式探究】关于人类“白化病”、“猫叫综合征”和“青少年型糖尿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可通过光学显微镜检测染色体是否异常 B.患者父母不一定患病 C.都是遗传病,患者的后代都会患病 D.都是基因突变引起的 【答案】B 【解析】“白化病”和“青少年型糖尿病”分别属于单基因遗传病和多基因遗传病,都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不能通过检测染色体是否异常进行判断,A项错误;三种病都属于遗传病,但是父母和后代不一定

人类遗传病备课教案

第三节人类遗传病 富源县胜境中学李琪仙一、设计思想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他要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本着这一思想,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习者运用已有的认知结构去认识、辨别,让学生亲自参与发现事物的活动,主动地设计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则对学生知识加以组织,从而使学生记忆达到最好的效果。 在《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四项课程理念,其中有“倡导探究性学习”和“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就要求生物学教学应该着眼于现实的世界,涉及更多对学生有用的、有实际应用的内容和方法。因此在本节教学过程中注重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生命现象、发生的变化,并提出问题、探究其原因,使学生对学习过程变得更有兴趣,学到的知识也更加牢固,理解上也更加深入。 二、课时安排:第一课时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人类遗传病的概念。 2、通过对人类遗传病的主要类型和特点的分析讲解,使学生能举例说 明人类遗传病的种类,并了解这几种遗传病的发病情况。 2、掌握利用系谱图分析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方式。

【能力目标】 1、通过分析家庭系谱图,提高学生识图、解图的能力。 2、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出新知识,培养学生温故知新、注重知识内在联系、 知识迁移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关注人类健康。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 (2)掌握利用系谱图分析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方式。 2、教学难点 掌握利用系谱图分析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方式。 五、教学策略 1、学生课前完成《预习案》,理解人类遗传病的概念和常见遗传病的类型。 2、师生课堂进行知识梳理。 3、学生分活动小组和点评小组,重点完成《探究案》。 4、教师给予适当的点评和强调。 六、学情分析: 1、学生情况: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遗传学知识、基本的探究性学习的探究方法和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使本课探究性学习的开展具备了可行性。 2、指导思想:使学生从“学会”变为“会学”,体现“主体性教学原则”和“以

伴性遗传人类遗传病高考题

生物伴性遗传高考题 1.(2019?江苏卷?T25)下图为某红绿色盲家族系谱图,相关基因用X B、X b表示。人的MN血型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基因型有3种:L M L M(M型)、L N L N(N型)、L M L N(MN型)。已知I-1、I-3为M 型,I-2、I-4为N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双选 A.Ⅱ-3的基因型可能为L M L N X B X B B.Ⅱ-4的血型可能为M型或MN型 C.Ⅱ-2是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的概率为1/2 D.Ⅲ-1携带的Xb可能来自于I-3 2.(2019?浙江4月选考?T17)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半乳糖血症的女儿和一个正常的儿子。若这个儿子与一个半乳糖血症携带者的女性结婚,他们所生子女中,理论上患半乳糖血症女儿的可能性是 A.1/12 B.1/8 C.1/6 D.1/3 3.(2018?江苏卷?T12)通过羊膜穿刺术等对胎儿细胞进行检查,是产前诊断的有效方法。下列情形一般不需要进行细胞检查的是 A.孕妇妊娠初期因细菌感染引起发热 B.夫妇中有核型异常者 C.夫妇中有先天性代谢异常者 D.夫妇中有明显先天性肢体畸形者 4.(2018?江苏卷?T25)下图为一只果蝇两条染色体上部分基因分布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朱红眼基因cn、暗栗色眼基因cl为一对等位基因 B.在有丝分裂中期,X染色体和常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 C.在有丝分裂后期,基因cn、cl、v、w会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 D.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基因cn、cl、v、w可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5.(2018?海南卷?T16)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妻,夫妻双方的父亲都是红绿色盲。这对夫妻如果生育后代,则理论上 A.女儿正常,儿子中患红绿色盲的概率为1 B.儿子和女儿中患红绿色盲的概率都为1/2 C.女儿正常,儿子中患红绿色育的概率为1/2 D.儿子正常,女儿中患红绿色盲的概率为1/2 6.(2017?新课标Ⅰ卷?T6)果蝇的红眼基因(R)对白眼基因(r)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长翅基因(B)对残翅基因(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红眼长翅果蝇与一只白眼长翅果蝇交配,F1雄蝇中有1/8为白眼残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亲本雌蝇的基因型是BbX R X r B.F1中出现长翅雄蝇的概率为3/16 C.雌、雄亲本产生含X r配子的比例相同 D.白眼残翅雌蝇可形成基因型为bX r的极体7.(2017?江苏卷?T6)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遗传病是指基因结构改变而引发的疾病 B.具有先天性和家族性特点的疾病都是遗传病C.杂合子筛查对预防各类遗传病具有重要意义 D.遗传病再发风险率估算需要确定遗传病类型8.(2017?海南卷?T22)甲、乙、丙、丁4个系谱图依次反映了a、b、c、d四种遗传病的发病情况,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那么,根据系谱图判断,可排除由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决定的遗传病是 A.a B.b C.c D.d 9.(2016?江苏卷?T14)右图中甲、乙两个体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中各有一条发生变异(字母表示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个体甲的变异对表型无影响 B.个体乙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的四分体异常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五章第3节人类遗传病优质教案

第五章第3节《人类遗传病》 一、教材分析 《人类遗传病》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5章第3节教学内容,主要学习“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和“人类基因组计划与人体健康”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1).人类遗传病及其病例 (2).什么是遗传病及遗传病对人类的危害 (3).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4).人类基因组计划与人体健康 2.能力目标: 探讨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关注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人类遗传病的主要类型。 难点:(1)多基因遗传病的概念。 (2)近亲结婚的含义及禁止近亲结婚的原因。 四、学情分析 学生初中已经学习了几种遗传病,教材前几章已经出现伴性遗传病和常染色体遗传病,所以学生对本节内容有一定基础。另外“人类遗传病的类型”是了解水平的内容,学生通过自学就可以达到

学习目的。 五、教学方法, 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医药卫生条件的改善,人类传染性疾病已得到控制,而人的生殖细胞或受精卵里的遗传物质在数量,结构或功能上发生改变,使由此发育成的个体患先天性遗传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却有逐年增高的趋势。今天,我们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 学生分组讨论

伴性遗传与人类遗传病-高考生物真题专题分类汇编

母题09 伴性遗传与人类遗传病 【母题来源一】 201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理综生物(全国Ⅰ卷) 【母题原题】某种二倍体高等植物的性别决定类型为XY型。该植物有宽叶和窄叶两种叶形,宽叶对窄叶为显性。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含有基因b的花粉不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窄叶性状只能出现在雄株中,不可能出现在雌株中 B.宽叶雌株与宽叶雄株杂交,子代中可能出现窄叶雄株 C.宽叶雌株与窄叶雄株杂交,子代中既有雌株又有雄株 D.若亲本杂交后子代雄株均为宽叶,则亲本雌株是纯合子 【答案】C 【解析】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中,基因型XX代表雌性个体,基因型XY代表雄性个体,含有基因b的花粉不育即表示雄配子X b不育,而雌配子X b可育。由于父本无法提供正常的X b配子,故雌性后代中无基因型为X b X b的个体,故窄叶性状只能出现在雄性植株中,A正确;宽叶雌株的基因型为X B X-,宽叶雄株的基因型为X B Y,若宽叶雌株与宽叶雄株杂交,当雌株基因型为X B X b时,子代中可能会出现窄叶雄株X b Y,B正确;宽叶雌株与窄叶雄株,宽叶雌株的基因型为X B X-,窄叶雄株的基因型为X b Y,由于雄株提供的配子中X b不可育,只有Y配子可育,故后代中只有雄株,不会出现雌株,C错误;若杂交后代中雄株均为宽叶,且母本的X b 是可育的,说明母本只提供了X B配子,故该母本为宽叶纯合子,D正确。故选C。 【母题来源二】 201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生物(江苏卷) 【母题原题】下图为某红绿色盲家族系谱图,相关基因用X B、X b表示。人的MN血型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基因型有3种:L M L M(M型)、L N L N(N型)、L M L N(MN型)。已知I-1、I-3为M型,I-2、I-4为N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Ⅱ-3的基因型可能为L M L N X B X B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教学设计

第一节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两个实验的过程和原理。 (2)从实验中得出的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3)尝试提取DNA。 2.能力目标: 通过重演科学家发现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过程,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和实验设计的基本步骤。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概述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认同科学认识是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 (2)通过学生自己设计验证性实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科学思维和创新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3)DNA的粗提取。 难点: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DNA的粗提取。 三、教学方法 1.利用多媒体以动画形式表现探索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全过程,化解教学难点,让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2.结合相应挂图及板书,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只有DNA具有转化作用。 3.阐明T2噬菌体的结构特点、寄生方式,以及同位素示踪技术同时,结合课件进行比较分析,进而确认DNA是遗传物质。 4.以讲述法、谈话法为线索,引导学生自学教材,归纳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四、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 (1)通过指导学生通读教材,体会“设疑导入→问题引导呈现探究过程→讨论实验结果→归纳总结→反馈运用”的学习程序,从而达到落实教学目标的目的; (2)通过解题过程的辅导,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师的教学准备: (1)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疑问,引导学生层层递进,让学生“重走探索之路”。 (2)收集新颖素材,设计课件内容,形象直观地介绍实验操作步骤,激起学生对本节内容学习的热情与欲望。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有趣的生物遗传现象:“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亲代???? →减数分裂配子????→受精作用受精卵????→有丝分裂子代 学生:( 2N ) ( 2N ) ( 2N ) ( 2N ) 教师:染色体的数目变化(2N ): 学生:(略) 教师:染色体的成分? 学生:DNA 和蛋白质 教师:这两种物质中哪一种是遗传物质呢?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阅读课本P53-P55相关内容,并结合图4-1和图4-2,思考并小组讨论下列问题: 〖问1〗19世纪末,科学家研究了生物生殖过程中细胞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过程,了解到染色体的活动有一定的规律。据此,有人设想:莫非遗传因子就是染色体,一条染色体就是一个遗传因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