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知识结构图

《六国论》知识结构图
《六国论》知识结构图

《六国论》知识结构图

本节课的核心知识:

“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的论点是怎样提出来的?又是运用哪些材料和方法进行论证的?

提示:作者首先提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从两方面加以说明:一是从“赂秦”的国家来说,“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一是从不赂秦的国家来说,“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用韩、魏、楚三国赂秦而力亏的材料和齐、燕、赵不赂秦但各自

策略有误的材料加以论证。

作者用例证、引证,特别是对比论证的方法加以论证。

学习方法:

1、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思路,具体分析时要运用材料,扣准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2、结合作文,让学生掌握论证方法。

六国论段落划分指瑕

《六国论》段落划分指瑕 自贡一中雷国锋 高中第三册课本上,把苏洵的《六国论》分为五个自然段,我认为其段落的划分法值得商榷。 我对第一、四、五段的分法并无异议,认为问题主要出在第十一句上,试浅析如下: 《六国论》第一段便提出了“六国破灭,弊在赂秦”这个中心论点,接着又将这一中心论点化为两个分论点:其一是“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其二是“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接下去第二、三段就依次论述了上述分论点。第二自然段论述的是第一个分论点,即韩、魏、楚三国因赂秦而力亏,导致其灭亡。第三自然段论述的是第二个分论点,即齐、燕、赵灭亡的原因。第三段共十一句话,其前十句的结构关系图如下: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①至③论述了齐国灭亡的原因:“与嬴而不助五国也。”⑤、⑥论述了燕国灭亡的原因:“以荆卿为计。”⑦至⑨句论述了赵国灭亡的原因:“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④句和⑩句总评燕赵灭亡的原因。那么该怎样来理解⑾句呢?我认为⑾句是在论述了六国灭亡的历史史实的基础上,谈自己的感受,是对2、3段的总结:“三国各爱其地”承2段,“齐人勿附于秦”承3段①至③句,“刺客不行”承3段⑤、⑥句,“良将犹在”承3段⑦至⑨句,总之,⑾句乃对2、3段的总结,而非仅仅对齐燕赵灭亡的原因进行分析,因此让⑾句附于第2个分论点后是不恰当的。我认为,《六国论》自然段的划分应作如下调整,才更能体现出作者严密的逻辑思维。 第一种办法是让⑾句独立成为文章的第4段,以强调作者由客观到主观的论证思路,这样全文就成为六段,其结构关系如下: 1 2 3 4 5 6 第二种办法是把课本上的2、3段合为一段,让这个合成后的段成为分总结构,即让“向使三国各爱其的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对上文进行总结。

《过秦论》《阿房宫赋》《六国论》异同

《过秦论》《阿房宫赋》《六国论》异同 《过秦论》《阿房宫赋》《六国论》异同;战国末期,秦国以其强大的军事力量和雄厚的国力,一;一是写作目的相同,都是为了借古喻今,借古讽今;西汉文帝时代,是汉代所谓的“太平盛世”,史称“文;北宋时期,统治者面对契丹、西夏的侵略,一味采取妥;这种借古讽今的写作目的,使文章把历史和现实紧密地;二是引述史料的原则相同,都是在基本准确的前提下带;当然,为了表达的需要,这三 《过秦论》《阿房宫赋》《六国论》异同 战国末期,秦国以其强大的军事力量和雄厚的国力,一举称雄,先后灭掉了其他六国,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真是声震八极,威加宇内。但它仅存在了短短的十五年。这一奇特的历史现象,引起了后人的极大兴趣,以这一历史事件为题材的文章更是层出不穷。选入高中语文课本的《过秦论》、《阿房宫赋》、《六国论》,就是其中比较突出的优秀篇章。这三篇文章尽管写作的时代不同,作者各异,但在写法上却有许多相似之处。 一是写作目的相同,都是为了借古喻今,借古讽今。贾谊、杜牧、苏洵写作这类文章,不是为了发思古之幽情,而是有感于当时所处的社会现实,借古喻今,规劝最高统治者以史为鉴。因此文章在评述史实时都针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提出了明确的观点,具有明显的讽喻意义。 西汉文帝时代,是汉代所谓的“太平盛世”,史称“文景之治”。但贾谊以他敏锐的洞察力,透过表面的繁华,看到西汉王朝潜伏的危机。当时,国内封建割据与中央集权的矛盾、封建统治阶级与劳动人民的矛盾以及汉民族同匈奴等少数民族的矛盾都日益加剧,统治者的宝座有动摇的危险。为了调和各种矛盾,使封建

王朝长治久安,贾谊在他一系列的著名政论文中向汉室提出了不少改革时弊的政治主张。《过秦论》就是以劝诫的口气,从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秦王朝政治的得失,为汉文帝提供借鉴。正如贾谊所说,他之所以要“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以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其目的是求得“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这就是所谓“前世不忘,后事之师也”(贾谊《过秦论》下篇)作者论述秦王朝兴亡及其原因,目的是讽劝汉朝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正确治理国家,巩固封建统治。晚唐时期,唐王朝内忧外患严重,国势衰微,可是最高统治者仍大造宫殿,沉迷声色,这引起了杜牧的忧愤,他在《上知己文章启》中说:“宝历(唐敬宗李湛年号)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由此可见,作者写作此赋是有感而发的,意在借古讽今。 北宋时期,统治者面对契丹、西夏的侵略,一味采取妥协投降的政策,用割地、纳贡等丧权、伤财辱国的方法,换得一时的苟安,使国力衰败,百姓负担沉重,社会矛盾日益激化。苏洵面对北宋王朝的社会现实,在《六国论》中借总结六国因赂秦被秦灭亡的历史教训,来讽谏最高统治者,强调人君不应赂敌以求苟安,不要被敌人的积威所劫。其借古讽今的用意十分明显。 1 这种借古讽今的写作目的,使文章把历史和现实紧密地联系起来,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和要求,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二是引述史料的原则相同,都是在基本准确的前提下带有夸张。无论是《过秦论》中叙述的秦国由兴到亡的经过,《六国论》中引述的六国赂秦的事例,还是《阿房宫赋》中铺叙的阿房宫规模的宏大和秦宫生活的奢华,都是基本符合史实的。即便如想象成分较多的《阿房宫赋》,也是有史料可查的。《三辅黄图》说:“阿房宫亦曰阿城,惠文王造宫未成而亡,始皇广其宫,规恢三百余里。” 这说明阿房宫“覆压三百余里”确有其事。引述史料的基本准确,保证了文章的真实性,增强了文章的可信性和说服力。

略谈《六国论》的结构

《六国论》是权书中地一篇,原题为《六国》,是一篇借古讽今,以史论政地出色政论.文章借评论六国破灭地史实,精辟地提出了“弊在赂秦”地观点,以警告北宋统治者,要他们记取历史教训,以免重蹈覆辙;文章写得尖锐泼辣,机锋雄辩,很有警策作用.尽管苏洵地史论并不正确,但他“文为时作”,针对北宋王朝赂敌求和地现状,主张抗战守土,这在当时是颇有积极意义地. 而且,《六国论》以它结构上地独特个性,奠定了现代论文《三部曲》程式地基础,而与贾长沙地《过秦论》、柳子厚地《封建论》交相辉映,在我国古典史论中各呈异彩,因而受到后人地称道,可为我们师法. 《六国论》全文共五个小节,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节),文章一开篇就单刀直入提出了观点,对六国地破灭进行评述:“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为全文地论述树起了一面鲜明地旗帜,显示了苏文尖锐泼辣地风格.紧接着从两方面给论点下了注脚.一方面用直陈语气说明“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另一方面先设问,然后指出“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而后作结:“故曰弊在赂秦也”.老苏在立论开始即摆出两个论据,正反对照,虚实结合,为下文地论述举纲张目,并使行文曲折起伏,在跌宕中巩固和突出了论点,象一块磁石,吸引着读者地注意力,真是落笔不凡! 接着文章以其内在地联系,省略一切过渡地文字,“跃入”第二部分,显得极其简练而严谨. 第二部分(、两节),分析史实,纵横捭阖反复论证. 首先作者就“赂者”方面进行阐述.文章围绕一个“赂”字,从正面论证自己地论点,说明“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照应开头地第一个论据,组成论证地第一部分. 这一节共有三层意思. 第一层,指出秦之受赂所得百倍于战胜所得,诸侯(韩魏)因行赂地失亦百倍于战败之所失.这层文字,一开头就以“秦以攻取之外”一句,将秦在与六国抗衡中野战夺城地事迹一笔带过,省略了不少文字,把重点放在“攻取之外而得者”,紧扣中心,突出了“赂”.真是惜墨如金,显示了老苏取舍地功夫和组织材料地匠心.这是一层对比文字,拿秦地受赂所得和战胜所得,韩魏地战败所失和因行赂所失作对比;又拿秦和诸侯作对比,在对比中使“秦之大欲,诸侯之大患,固不在战”地观点非常明确.为什么呢?作者有意不讲明这“赂”,故设悬念,以启下文.下文又出人意外地先宕开一笔,从纵处开拓,指出六国土地地来之不易,是其祖先“暴霜露,斩荆棘”,辛勤开垦地结果.而后才转入“赂”,揭露他们地“子孙视之不甚惜”,竟以地“赂秦”,而助长秦之侵略野心,终于造成“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地局面和必然“至于颠覆”地结果.文势跌宕,富有波澜.这层叙述,作者寓情于叙议之中,感情激荡,似痛心疾首,捶胸顿足,谴责之意溢于言表.而文势起伏,步步深入,在对诸侯地“奉之弥繁”地谴责和对暴秦“侵之愈急”地揭露中,自然地进入第三层.第三层引用战国时期主张合纵地苏代地话作结:“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用生动地语言,恰当地譬喻,有力地论据,表达了作者反对忍辱赂秦地主张,从而点明这个“赂”,及其后果.至此,戛然止住,结束了这层论述,显得简洁挺拔,斩钉截铁.确是“止于不可不止”,恰到好处. 三层意思,层层递进,紧扣一“赂”.第一层先摆事实,使人震惊;第二层揭示原因,端出“赂”字;第三层顺理成章,引出结论:“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这样,“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已被充分论述,作者对诸侯地批判之意,也已昭然若揭. 行文至此,作者又以设问过渡:“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再掀一波,开辟出另一层议论,照应第一部分地第二个论据,组成论述地第二部分.并与上面地论证对照,在正反对照中使“弊在赂秦”地论点更为突出. 这一节(第节),是就“不赂者”方面来论证地,也有三层意思.?但内容不同,写法有别,富于变化.上一节是以层层递进从纵地方面深入地,现在却是从横地方面发展,对“不赂者”地三国逐一进行了具体分析.分析紧紧环绕“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而展开,肯定“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地论点,议论中贯穿着一个主张:战.先说齐,它是东方大国,要是一心联合五国,协力战秦,那是完全可以与秦抗衡地.然而它没有识破秦地远交近攻政策,更没有真诚联合其它五国,实际上附和了秦,终于继五国之后在公元前?年而灭亡.这段史实,本可写出不少文字,但因齐虽未赂秦却也不战,所以苏洵只用数语点明要害,“与嬴而不助五国也”,略写一笔,显得明确犀利,又流露了作者对齐不屑多谈地神情,把笔墨化在主张抗秦地燕赵之上,又一次看到了苏洵选材组织地匠心.第二层讲燕赵.这是作者寄寓苦心,进行反复分析地重点层次.全层在“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一句总启后,先分析燕,再讲赵;论述了燕赵失败地内因,又用一“且”,递进到对他所失败地外因地分析.“燕虽小国而后亡”,就因为它能战——“斯用兵之效也”;它地所以“速祸”,就因为未

运用思维导图的课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昨天我们一起学习了琦君的课文《桂花雨》,(板书课题)我们知道作者小时候最喜欢的花是——桂花(板书:爱桂花),作者最爱桂花的原因是?(香) 二、学习第三、四自然段,感受摇花乐。 1.桂花的香,作者喜欢,告诉你,其实呀,小时侯的作者更喜欢的是“摇桂花”。(板书:摇桂花)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场桂花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用一个字概括作者摇桂花时的心情。(板书:乐) 2.“朗读便于记忆,默读便于思考。”现在请同学们再次读第三自然段,这遍默读,边读边思考:从哪里可以感受到作者摇桂花的快乐?(提示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时要边读边圈画) 学生交流。 A.出示课件:“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 (1)这句话中哪些字词特别吸引你?(大事、老是、缠) (2)你什么时候会缠着你爸妈?你是怎么做的? (3)你觉得当时作者是怎么缠着母亲的?可能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4)现在你能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吗?(急切)指名读。 B.出示课件: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 (1)作者要忙着铺竹席,还要使劲摇桂花树,她不累吗?怎么还觉得快乐呢? (作者喜爱摇桂花,做自己喜欢的事只会觉得快乐,不会觉得累,而且能帮到大人忙也很快乐。) (2)指名读,读出摇桂花时的快乐。 C.出示课件:桂花纷纷落下,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1)哪个字最能体现出作者的快乐?(喊) (2)作者看到了什么,或者感受到了什么?竟然禁不住喊出声来? (3)通过这个“喊”字,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兴奋) (4)此时此刻,满头满身桂花的我,心里装着满满的快乐!所以作者禁不住喊出声来。让我们也来感受下作者的兴奋。女生读。 (5)这段话中,作者除了用文字表达自己快乐的情感,细心的你能不能发现作者还用了什么方式来传达自己的快乐?

桂花雨思维导图

桂花雨思维导图 琦君,1917年7月24日生,本是浙江温州市瓯海区人。曾任台湾中国文化学院、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多种,主要著作《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细雨灯花落》、《读书与生活》等。 个人简介 琦君(1917-2006),原名潘希真。当代台湾女作家、散文家。作品多以儿童故事为主。1917年7月24日生于浙江温州市瓯海区瞿溪乡一个旧式家庭,14岁就读于教会中学。2006年6月7日凌晨4时45分病逝于和信医院,享年90岁。另外,成名作为《外婆的澎湖湾》的台湾民谣歌手潘安邦(1961-2013)是琦君的侄子。 代表作品 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包括《烟愁》、《细纱灯》(获中山文艺创作奖)、《三更有梦书当枕》、《髻》、《桂花雨》、《细雨灯花落》、《读书与生活》、《千里怀人月在峰》、《与我同车》、《留予他年说梦痕》、《琦君寄小读者》、《琴心》、《菁姐》、《七月的哀伤》以及《琦君自选集》等等。 琦君(1917-2006),原名潘希真。当代台湾女作家、散文家。作品多以散文、儿童故事为主。1917年7月24日生于浙江温州市瓯海区瞿溪乡一个旧式家庭,14岁就读于教会中学。另外,成名作为《外婆的澎湖湾》的台湾民谣歌手潘安邦(1961-2013)是琦君的

侄子。 著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包括《烟愁》《红纱灯》(获中山文艺创作奖)《三更有梦书当枕》《髻》《细雨灯花落》《读书与生活》《千里怀人月在峰》《与我同车》《留予他年说梦痕》《琦君寄小读者》《琴心》《菁姐》《七月的哀伤》以及《琦君自选集》等等。 小说《橘子红了》曾被台湾的公共电视台改拍为电视剧,散文《春酒》入选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9课。《桂花雨》入选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 看琦君的文章就好像翻阅一本旧相簿,一张张泛了黄的相片都承载着如许沉厚的记忆与怀念,时间是这个世纪的前半段,地点是作者魂牵梦萦的江南。琦君在为逝去的一个时代造像,那一幅幅的影像,都在诉说着基调相同的古老故事:温馨中透着幽幽的怆痛。 1949年的大迁徙、大分裂,使得渡海来台的大陆作家都遭罹(li)了一番“失乐园”的痛楚,思乡怀旧便很自然地成为他们主要的写作题材了。林海音写活了老北京的“城南旧事”,而琦君笔下的杭州,也处处洋溢着“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美好气息。

思维导图的运用心得体会

[思维导图的运用心得体会]在您所教学科中,思维导图可以用在哪些地方? 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惑: 1、在效率和时间上: 2、在协作和研究上: 在主题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现一个小组只有个别学生在参与,而其他学生都是观看的份,无法真正的参与进来,小组缺乏合作性。面对一个主题,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由于没有规划好,经常无法达到教学任务,这样的结果是不仅无法提高教学技能,更加不要说培养其他的能力了。 虽然主题研究性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分组合作、协作学习的能力,可是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难度,比如:遇事一窝蜂,个人为主,缺乏团队意识;活动没有组织和策略,得不到实质的提高等等。如何让主题研究性学习不流于形式,成为真正的研究学习,这时让我想到了思维导图,它能够很好的对我们的信息进行高度的组织,能够让我们的活动在思维导图的引导下进行合理的操作,它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的、逻辑的思维习惯,能够让学生条理清晰的解决问题。 1、通过思维导图,理清思路 面对一个问题,如果只是口头的回答,没有进行及时的整理,那么即使老师总结的很好,那么学生的印象还是模糊的没有一个整体的概念,利用思维导图,可以发散我们的思维,让我们的大脑行动起来,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全体小组成员都参与进来,然后在思维导图中进行增增减减,不断的讨论,不断的进行修改,来进行学习,一张思维导图制作完成了,那么一个学习也算告一个段落了,心得体会《思维导图的运用心得体会》。 2、应用思维导图,进行创作 1)增减随意,快乐的创作 研究性学习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筛选和创作,进而制作出一个作品。而大多数学生在计划安排环节总是无法很明确的知道自己到底要查找哪些资料,制作出怎样的作品?经常对小组作品进行再创作,可是由于种种原因,总是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下面这样几种情况: (1)查找资料与制作不同步,等资料查找好再进行创作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查找的资料不够理想,于是重新再查找一次,浪费了很多的时间。 (2)由于一节课时间的有限性,等资料查找好,再到第二节课进行创作时发现自己查找的资料已经完全陌生,重新浏览自己查找到的资料,浪费了很多的时间。

七年级上册生物思维导图+精华知识

七年级上册生物思维导图+精华知识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认识生物 知识导图 精华识记 一、生物的共同特征: 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②生物能进行呼吸(但不一定需要氧气) 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即排泄) 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⑦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二、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1.观察法: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摄像机、录音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 2.调查法: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并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有时因为调查范围很大,需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并如实记录,对调查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还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 3. 生物学部分发展历程:拉马克首次提出“生物学”这个科学名词;林奈统一生物命名法:双名法;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论:自然选择学说;哈维发现了血液循环;沃森和克里克发现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2010年初,美、德、法、英、日、中等国科学工作者共同宣布,已经初步弄清了人类基因组图谱。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 知识导图

一、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生存空间 等)和生物因素:指影响某种生物生存的其他生物。 (2)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有捕食、竞争、合作(如蚂蚁、 蜜蜂)、共生(如珊瑚虫和藻类植物)、寄生等关系。 2.探究实验过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等 3.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1)设计对照实验的原则:控制单一变量。(实验过程中唯一不 同的条件称为变量)。 (2)实验过程中如何排除偶然因素的影响?设计重复实验 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荒漠中骆驼(适应干旱)、荒漠 中骆驼刺(适应干旱)、旗形树(适应风)、海豹的皮下脂肪(适 应寒冷)、 5.生物对环境是有影响的: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大气的湿度; 蚯蚓使土壤疏松,还可以增加土壤的肥力;植物可以防风固沙、 保持水土;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等。 二、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六国论》学教案

《六国论》学案 【学习目标】 1.积累课文中的字、词、句。 2.了解本文严谨的论证结构和生动形象的语言特色,领悟借古讽今的写作特点。 3.理解作者提出“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的论题的本意,感受古代文人的济世救民的情怀和天下兴亡的观点。 【学习重、难点】 1.从议论文写作的角度分析文章的脉络,把握作者的思路。 2.探究领悟苏洵“借古讽今”的写法。 【学法指导】 朗读法、教授法、归纳总结法 【预习导学】 1.作者介绍 苏洵(1000─1066)字明允,号老泉,宋朝眉山人。与他两个儿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成为文学史上著名人物,“唐宋八大家”中他一门就占了三人。苏洵长于散文,善用比喻。他十分关心政治,论文大多针对时政而发,议论锋利,切中时弊,说服力强,著作有《嘉祐集》。 据说苏洵27岁因应试不中,焚去以前所写文章,刻苦攻读,博览群书,潜心钻研,终于形成自己文章的风格。由于他下笔顷刻数千言,语言晓畅,雄辩有力,深得欧阳修的赏识。嘉祐年间,欧阳修把苏洵的22篇文章推荐给朝廷,一时名动京师,文人竟相模仿。因此,他命名自己的文集为《嘉祐集》。本文选自

《嘉祐集》中的《权书》,原题为《六国》,一般选本改作《六国论》。 2.写作目的 本文是为反对北宋王朝用重赂屈服于外族而写的。作者生于真、仁、英宗三世。其时,宋王朝虽然尚未疲弱不堪,但北有契丹(大辽),西有西夏,它们不断骚扰,国家不得安宁。1004年,大辽举兵攻宋,当时宰相寇准力主抗辽,宋辽在澶州打了一仗,宋军大胜。形势如此有利,真宗却一味求和,订下“澶渊之盟”,规定宋每年向辽进贡银10万两,绢20万匹,自此,抗敌卫国之气锐减,委曲求全之风日上。后辽又连连加码,宋均慨然应答。1044年,西夏元昊上书停战求和,宋却反而给西夏银、绢、茶。一代又一代的“为国者”皆被敌人积威所劫,以物供敌,以钱富敌。苏洵睹之心忧,忧而思救,以为这和战国六国以地赂秦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下场更加不堪设想,于是写下了这篇醒世文章,论六国灭亡之道,讽谏宋王朝以六国为鉴戒,不为外族“积威之所劫”,要“礼天下之奇才”,上下团结一心,抵御外侮,以维护和巩固宋王朝的统治。 3.课文分析 《六国论》的第一段就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第二段是以作为论据,论证。第三段再从的具体事实来论述第一段中提出的“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授,不能独完”这一道理。第四段提出的看法。最后一段借古讽今,。 4.基础训练 1.写出加点字的读音

如何运用思维导图来写作教学提纲

序 中国记忆力训练网(海马教育记忆培训公司)是目前国内最大型、最权威、最受欢迎的记忆力,思维导图,速读,早教及脑潜力研究网站,是国内首屈一指的记忆技术专业研究和学术交流平台,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料免费下载,致力于帮助所有的爱好者提高记忆力、思维方式,速读及激发脑潜能。 中国记忆力训练网(https://www.360docs.net/doc/1616934679.html,)曾培养出多位获得大奖的记忆大师,其中包括: CCTV记忆挑战英雄:张海洋、陈明月、孙盒凇、王仙妮 CCTV状元360记忆大赛冠军:李桂荣,吴天胜 北京电视台记忆挑战冠军:方然、黄伟 拥有多位出色的资深版主:牛头、闲云、大猫、随风、水木清华、马其顿方阵、大奔、太圆、阿峰、纳闷王、李详齐、落叶梧桐等。 另外还有:著名早教专家冯德全,儿童记忆训练专家李振泉,首席速读专家巧克力,思维导图训练专家慧瑶,右脑开发专家曾冠茗等。 中国记忆力训练网培养出无数的学员,包括中小学生、大学生、白领等人群,并曾经为通信行业、美容化妆品行业、教育培训业以及国内众多的企业和团体提供图像记忆,思维导图等培训,服务过的客户包括:广东移动公司、广东电信、广州安植公司、上海莎谷娜公司、大连爱梦公司、香港超妍美容集团、济南天佑公司、南京圣莎拉公司、广东众行顾问公司、郑州诺言、天津中兴美容美发公司、江苏丽源公司、武汉嘉丽公司、杭州宝琳公司、广州成功教育咨询公司……

值中国记忆力训练网站建立5周年之际,为了感谢大家长久以来对我们网站的支持,我把我们网站的思维导图精华资料按一定的格式进行整理归类,并加上必要的介绍和点评,让以后有志于思维导图学习和推广的朋友更容易入门,更方便地学习,请大家多多支持! 1、《思维导图的入门制作与作用》 文章简介:思维导图制作它不需要什幺高深的专业知识,而且它是我们大脑思维的自然的表达方式。思维导图的使用也没有任何年龄、学历或专业的限制,可以这样说上至90多岁的老人下至5岁的孩童都可以学习和使用思维导图作为自己提高学习和思维技巧的工具。看了这篇文章,你将会发现:绘制思维导图并不像你想象的那样复杂,正如成功并不像你想象的那样困难一样……(来源:海马思维导图)。详情请点击: https://www.360docs.net/doc/1616934679.html,/viewthread.php?tid=1034&fromuid=262190 2、《思维导图的三招十八式》 文章简介:如何利用思维导图这个终极思维工具把大脑的潜力充分的发挥?又怎样把思维导图的快速记忆与创新思维功能发挥出来?请看思维导图的三招十八式……(来源:海马思维导图)。详情请点击: https://www.360docs.net/doc/1616934679.html,/viewthread.php?tid=667&fromuid=262190 3、《成为思维导图高手的24个习惯》 文章简介:想要成为思维导图的高手?好习惯是成功之母!请看《成为思维导图学习高手的24个习惯》,每个习惯都价值连城,只要养成其中的几个好习惯,你一定会取得学习的胜利!(来源:海马思维导图)详情请点击:。 https://www.360docs.net/doc/1616934679.html,/viewthread.php?tid=31683&fromuid=262190 4、《如何对一本书做思维导图》 文章简介:一天内分析几本书并牢记重点?2周内阅读速度提高5-10倍?可能么?看了这篇《如何对一本书做思维导图》你将明白这些都不是神话,完全可以变成现实,正所谓君子善借于物也,有了好工具,一切都不难……(来源:海马

思维导图的应用方法

怎样用思维导图做好知识管理?如何用思维导图做好读书笔记 思维导图是一款可以提高我们思考和学习效率的工具,它被广泛应用于策划方案,计划安排,笔记整理,知识管理等等各个方面。 一为什么要用思维导图? 很多人思考问题的时候,思维混乱,没有条理。记笔记的时候,主次凌乱,没有重点,复习起来非常麻烦,也不方便记忆。 思维导图可以有效地辅助我们思考。大脑能够更好地适应发散性的思维方式,而思维导图本身恰恰也是发散型的结构,它可以让我们的思维条理化,清晰化。 1 思维导图对细节的更新迭代方便,只需要在后面添加分支就行了。 2 思维导图有助于我们提炼书籍中,课程中的关键点和框架,理清大纲。 3 通过某个领域的思维导图,我们可以对该领域的知识大体框架有整体性的理解。 4 理清工作,梳理思路,不丢细节。 二普通人使用思维导图的常见误区 1 总想把所有的东西都放在思维导图上,纠结于细节。 思维导图的目的是让我们把握整体的框架,而不是细枝末叶,不要妄想把所有的内容都放在一张导图上,密密麻麻一片,结果就跟笔记一样,没有什么区别,没有重点,这样,也就失去了导图的意义。 2 做思维导图的时候,没有深入理解和思考,只是照抄原文。 有些人读了很多书,整理了很多的思维导图,却发现自己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成长,原因之一就在于,没有自己的思考和总结,仅仅是把书上的知识搬运到了思维导图中,之后也就再也没有花时间去查看整理过的导图了。而所得到的收获感也仅仅是在做完思维导图的那一刻。 做图的时候,我们需要加入自己的一些思考和理解,归纳和总结出重点。并且时常定期地查看整理过的导图。 3 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做成思维导图 有些没有明显的分层,或者说逻辑关系的文章和书籍,就不太适合做成思维导图。比如散文,一些情感类的文章和书籍。

高中生物思维导图必修一部分

你来补充:例如1.不同种类细胞中化合物种类和含量有差别吗?如果有请举例说明?2.如何通过实验来证明某种无机盐是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 专题二 细胞的基本结构 部分酶的化学本质为核酸 1、鉴定蛋白质的方法; 2、蛋白质的组成元素、基本单位; 3、蛋白质的结构的多样性原因; 4、蛋白质的合成过程(转录和翻译); 5、分泌蛋白质的形成过程; 功能蛋白 催化剂----酶 运输-----载体 识别-----糖蛋白 免疫-----球蛋白(抗体) 调节-----部分激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 结构蛋白 1.膜的功能主要与哪种组成成分有关?有什么关系?膜上成分会改变吗? 分泌蛋白中所涉及到的细胞结构和细胞器?每 种细胞器的具体作用?膜面积具体如何变化?

专题三: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营养物质由消化道进入细胞或者氧气由肺泡进入细胞穿过多少层膜?毛细血管壁和淋巴管壁细胞生存的内环境? 无膜(核 糖体、中心体的功能)单层膜(内质 网、高尔基 体、液泡、溶 酶体的功能) 双层膜(线 粒体、叶绿 体的功能) 信息 交流 的例 子? 磷脂制成小 球包裹药物 和血液透析 膜分别利用 膜的什么特 性? 哪些细胞 器(结构) 可产生 ATP? 哪些细胞 器(结构) 可发生碱 基的互补 配对? 两种细胞器组成成分 伞藻实验过程? 3种模型的概念及例子?真核生物中哪些细胞无细胞核? 提高氧气浓度对哺乳动 物红细胞吸收钾离子有 无影响? 穿过半透膜进出某结构的水处于动态 平衡时,膜两侧浓度一定相等吗? 1.成熟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是指? 2.细胞液的组成成分?

专题四: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实验试剂种类及浓度? 细胞壁的特性? 这些例子体现了膜的什么特性? 水稻培养液中钙和镁离子浓度为什么增加? 1. 说出三种跨膜运输的概念、例子、特点? 2. 影响物质跨膜运输的因素有物质浓度、温度、O2浓度等,这些影响因素如何影响运输速率?可以以坐标图形式画出。 3. 钠离子和钾离子在细胞内外的浓度大小?这两种离子什么时候运输方式为主动?什么时候为协助扩散? 4. 囊性纤维病患病与离子运输有关系吗? 酶与激素在来源、化学本质、作用及作用 机理、作用后的活性等方面有什么不同? 什么是酶活性?胃蛋白酶的最适pH 是多少? 酶特性探究性实验? 为什么在低温条件下保存酶? ATP 的结构简式和结构?其中A 的含义分别是什么?ATP 中的糖是什么糖? 所有细胞都可进行吗? 吸能与方能反应 ? 外界因素与光合速率的相关曲线?农业生产中如何提高二氧化碳浓度? 重点关注 1. 外界因素对呼吸速率影响的相关曲线? 2. 呼吸作用在生产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思维导图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思维导图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文/重庆市武隆县职业教育中心李小琴 思维导图是英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东尼·博赞发明的一种先进的思维工具。它运用图文并茂的技巧,把各级主题关系用相互隶属的相关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起记忆链接,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1][2]。 在阅读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不仅可以克服学生记忆方面的问题,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多地激发学生思考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信息,从而拓宽文本的深度和广度。 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运用思维导图呢? 首先,让学生学会画思维导图。(1)找到一张足够大的纸和颜色尽量多的笔。(2)在纸的中央画出(或写出)你所要记忆的内容的核心部分,如思维导图模板一“解读文本”。然后,从中心部分分出很多曲线,再在线上写下你要记忆的内容。(3)认真看图,你会不会联想到以下的事物:大树的枝干,人的神经,或是飞鸟的轮廓……(4)在某些内容的旁边画上可表示其内容的图 画。总之,“写”与“画”双管齐下,使你的画既美观又实用。 其次,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绘制思维导图[3]。 力求用思维导图将阅读思考的过程反映出来,笔者认为应从四个不同层面将思维导图运用于阅读教学中。 第一层面:解读文本 即跨越读者与文本的距离,全面理解文本的思想内容和表达形式。要咬文嚼字,读出字里行间所含的深意。通过重点句段来解读文本,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这一思维过程见思维导图模板一。

在教学中,教师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建构解读文本时的知识结构,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呈现主要知识框架,对学习的课程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4]。学生整体掌握解读文本的知识框架后,让他们选择“思维导图模板一”中的一两个方面来作深入思考,并鼓励他们将思维的过程用思维导图表现出来。通过整理和绘制思维导图,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领悟文本,并将所学内容进一步加以深化。 第二层面:理解作者 即对作者旨意的反思阅读[ 5 ]。对作品的解读要考察作者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才能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接近文本的真谛,了解文中主人公,把握作者的主旨,才能让学生(读者)与作者产生共鸣,生发联想,进而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这一思维过程见思维导图模板二。

《桂花雨》思维导图教学设计

《桂花雨》思维导图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课文赏析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母亲的言语及两地桂花的对比,感受作者的思乡之情。 3 通过文中母亲的形象以及拓展的阅读材料,初步了解琦君的相关作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语言文字感悟作者的思乡之情。 教学难点:体会母亲的形象,感悟作者对母亲的思念。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 1 自制课件 2 搜集琦君资料及有关母亲的散文 3 轻音乐《夜的钢琴曲》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互动,在不同语境中让学生体会“花”的不同含义。 二看树 从预习中,你了解到这是一株怎样的桂花树?(树笨、花形小) 【设计意图】以学生的预习为切入点,整体感知桂花树的树形笨、花形小的特点,欲扬先抑,同时侧面告知学生预习的重要性,凡事预则立,引导学生养成预习的好习惯。 三闻香

1桂花树并不好看,作者为什么那么喜欢呢?(香)默读课文,你从哪里闻到了桂花的香味? 2学生默读、批注 3 全班分享交流 课件出示: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引导学生揣摩“浸”字,感受桂花香。 【设计意图】抓住关键词句,感悟桂花香味的浓郁,为摇花产生的快乐做铺垫,更让学生建构对家乡桂花的亲切感。 四摇花 课件出示: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1创设情境,让学生融入文本,想象自己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琦君? 2转变角色,将自己化身成琦君,会怎么喊这句话: 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设计意图】转变角色,游戏扮演,将自己想象成琦君,体会摇花的快乐,感悟家乡桂花的别样美,情境中将朗读与揣摩提示语融为一体,增强语感,丰富了学生的言语图式。 五悟情 1 家乡的桂花雨美吗?可是,有一个地方,每年的金秋时节也会有桂花雨,但是这里的桂花雨是不需要摇的,每当秋风习习之时,满树的桂花纷纷扬扬,从天而降,美得过分!这个地方就是杭州! 课件出示: “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关于“思维导图”应用的总结

关于“思维导图”应用的总结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可视化的思维工具,在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中起到重要作用。利用可视化思维工具,学生的思维就可以展示出来,从这种公开的展示中,学生既能分享个人思维、学习他人思维方式,也能对思维过程、内容以及思维的演化历程进行自我反省。 本学期,学校在教师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特别强调教师在课堂上自觉运用“思维导图”,并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正确使用,争取教育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一、教研学习,认识“思维导图”的教学工具 在3.20的教研活动会议上,校长就“思维导图”特点和使用作了专题讲座。强调它是**县教体局2019年大力推介和实施的一个重点项目,以引起参训教师的高度重视,并在教学和指导学生学习中积极使用。通过讲解,教师们厘清了“思维教学”、“思维发展型课堂”和“思维训练”三个核心概念,加深教师对概念的认知和理解。初步知道了几类可视化思维工具——八大思维图示,以及每种图示特点和作用。启发教师:八种图示各具特点,可以依据自身学科特点、教学目标和课时内容加以选择和灵活使用。 二、专题培训,为教师提供优质的教学工具 3月21日下午,**九年制学校在物理功能室,举行了“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培训活动。培训内容用PPT展示,直观形象,便于教师理解。

在介绍使用图示时,用语文、历史、政治等学科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案例加以生动注解。培训指导了教师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老师明白了思维导图的定义、绘制步骤和纸张、中心图、关键词、线条以及颜色的使用规则。 培训还列举了思维导图使用的注意事项,希望教师认真领会思维导图的要义。帮助教师从会使用到用的好,最后达到高效使用,让思维导图在教学中起到良好的作用。 思维导图培训结束前,老师当堂练习,绘制一份本学科的思维导图。老师迫不及待开始绘制思维导图,完成的图形各具特色。 三、在教学中,要求教师大胆实践 学校要求3—8年级老师和学生,在教学中大胆使用“思维导图”。教师们从不懂到明白,从不会使用到尝试运用,变化明显,收效显著。从教案、课堂教学中可以发现,老师都已不同程度的运用思维导图,使知识更加层次化、系统化,教学更加形象化,更具吸引力。 四、学生学习主动,创新素养提高 学生对思维导图从好奇到使用,学习从被动变主动。思维导图使学生学习过程变得有趣,思维过程变得形象,学生能够主动完成作业,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作业质量明显提升。有的学生还可以对图示的中心词和图表、图像进行改造和加工,使之更形象,更能准确地反映学生的思维过程和思维表述。 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前预习、课堂总结、课后复习,自主参与了学习,积极的思考,认真的总结,从中发现问题,并探寻解决问

细胞生物学章节提要和思维导图第一章绪论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细胞生物学研究的内容与现状 一、细胞生物学是现代生命科学的重要基础学科 生命体是多层次、非线性、多侧面的复杂结构体系,而细胞是生命体的结构与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有了细胞才有完整的生命活动。 研究的主要任务是以细胞作为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为出发点,探索生命活动基本规律,阐明生物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阐明细胞生命活动的结构基础。 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在不同层次(显微、亚显微与分子水平)上以研究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增殖、分化、代谢、运动、衰老与凋亡、细胞信号传递、真核细胞基因表达与调控、细胞起源与进化等重大生命过程。核心问题是将遗传与发育在细胞水平上结合起来。 细胞生物学研究的课题归纳起来包括3个根本性的问题: 1.基因组是如何在时间与空间上有序表达的? 2.基因表达的产物是如何逐级组装成能行使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体系及各种细胞器的?这种自组装过程的调控顺序与调控机制是什么? 3.基因及其表达的产物,特别是各种信号分子与活性因子,是如何调节诸如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与凋亡等细胞最重要的生命活动过程的? 二、细胞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1、生物膜与细胞器的研究 2、细胞信号转导的研究 3、细胞骨架体系的研究 4、细胞核、染色体以及基因表达的研究 5、细胞增殖及其调控 6、细胞分化及干细胞生物学 7、细胞凋亡 8、细胞衰老 9、细胞工程 10、细胞的起源与进化 第二节细胞学与细胞生物学发展简史 一、生物科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1.形态描述生物学时期,19世纪以前; 2.实验生物学时期,20世纪前半世纪; 3.精细定性与定量的现代生物学时期,20世纪50-60年代至今。 二、细胞生物学发展简史 1. 细胞的发现 英国学者胡克,1665年第一次描述植物细胞的构造。 荷兰学者列文虎克观察了动植物活细胞与原生动物 2. 细胞学说的建立其意义 Matthias Jacob Schleiden(1804~1881),德国植物学教授,1838年发表“植物发生论”(Beitr?ge zur Phytogenesis),认为无论怎样复杂的植物都有形形色色的细胞构成。 Theodor Schwann(1810~1882),德国解剖学教授,一开始就研究Schleiden的细胞形成学说,并于1838年提出了“细胞学说”(Cell Theory)这个术语;1939年发表了

思维导图应用领域

思维导图应用领域汇总 关于MindManager思维导图,小无论是文章写作、读书笔记和课程学习,还是项目管理、分析问题等各方面,思维导图都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它还有更多的应用领域 1、笔记:(阅读、课堂学习、面试、演讲、研讨会、会议记录等,需记录要点时) 接收讯息时,用思维导图作记录,将要点以词语形式记下,把相关的想法用线连上加以组织,方便记忆。使用思维导图的好处是无论信息表达的次序如何,都能放在适当的位置

上,在画思维导图的过程中,还可以帮助了解和总结信息及想法。 2、复习:(预备考试、预备演说……需加深记忆时) 将已知的资料或想法从记忆中以思维导图画出来,或将以往画的思维导图重复再画出,能加深记忆,思维导图也能帮助组织想法,令想法更清楚。 3、小组学习:(头脑风暴、小组讨论、家庭或小组计划……需共同思考时) 小组共同创作思维导图。首先由各人自己画出自己的想法,然后将各人的思维导图合并并讨论,决定哪些较为重要,再加入新想法,最后重组成为一个共同的思维导图。在这个过程中,每个组员的意见都被考虑,提升了团队归属感及合作。共同思考时,也可产生更多创意和有用的想法,最后的思维导图是小组共同的结晶,各组员有共同的方向和结论。

4、创作:(写作、学科研习、水平思维、新计划……需创新时) 首先将所有环绕主题的想法都写下来,包括新的、不可能发生的,不用理会对或错。然后再将想法组织合并,重新画出思维导图,不要将不可能的划去,让大脑放松,这时候创意可能产生,然后将思维导图改写。在这个过程中,思维导图帮助我们将大量的想法联系起来,产生新的想法,而且中心目标十分清楚。

运用思维导图梳理语文知识

运用思维导图梳理语 文知识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运用思维导图梳理语文知识的研究 一、本课题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目的: 思维导图(Mind Mapping)是英国著名脑思维学者Tony Buzan 在上世纪70年代所创造,它能提供一种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的有效工具。 本课题研究旨在将思维导图技术引入语文教学中,望能更快更有效的进行语文知识的梳理,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框架体系,对学习的课程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使得学生掌握新型的思维方法,利用新型的思维工具,达到高质量学习的目的。 2、选题意义: 践行《新课标》的育人理念:在实施建议中,特别强调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通过思维导图的学习及应用,学生对于知识结构之间的密切联系会有更深刻的理解,避免知识的孤立,片面化。 有效地预习能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对于所学内容条理清晰,在学习过程中思维积极活跃,注重知识的梳理与积累。思维导图的使用强化重点脉络,帮助学生清晰了解所学。思维导图提高学生复习高效:学生将零散的知识用结构图示展示,能够更加形象生动地串接所学知识,能够梳理好所有知识点,建立知识空间感,提高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是复杂的课文篇章简单明了化,增强清晰度。 思维导图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导图给学生提供了一幅思维“全景图”,学生能够帮助学生突破思维定势,在不同知识间构建桥梁,系统有条理的思考学习内容,使学生会学、乐学,形成较强的自主学习乃至终身学习的能力。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 1、研究目标: 使学生了解思维导图的起源、思维方法、应用制作方法;掌握绘制思维导图的手段;应用思维导图梳理语文学科知识以改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放射性思维能力,实现与新课程标准的接轨。提高记忆能力和建构生成知识网络,改变过去学生单线思维的状态,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启发学生的联想力和创造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的效率。 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借助思维导图这一思维技术,利用思维导图的有关软件,通过对众多知识点的自由组合或建构多种方案,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树立全局的观念,提高教学效率以及深化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最有力的工具;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运用思维导图技术,从而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效率。 2、研究内容 教学过程中运用思维导图梳理语文学科知识的研究。 三、研究方法与实施步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