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管理基础知识概述

税务管理基础知识概述
税务管理基础知识概述

税务治理概述

本章属于考虑的重点章,在以往的考试中出过单选、多选,也不止一次的出过简答题,本章分值一般在15分左右,考点分散繁琐,考生要注意在本章第二节“税收征收治理程序及要求”中今年新增加了审核评税、纳税信用等级评定治理这两方面的新内容,一般新增内容出题机率比较大,应特不注意。

按考试大纲的要求:

一、了解我国分税制财税治理体制,熟悉我国现行国税、地税税务治理机构的设置和税收征管范围的划分

二、掌握税务治理的差不多规程,熟悉税务机关征收税款的差不多方法,税务检查的差不多形式,掌握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税务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

三、熟悉在征纳关系中税务机关的权利、义务,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权利、义务

第一节税务治理体制

一、税务治理体制概述(了解)

(一)税务治理体制的概念

税务治理体制是指在中央与地点,以及地点各级政府之间划分税收治理权限的一种制度,是税收治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税收治理权限包括税收立法权和税收治理权两个方面。

1.税收立法权

税收立法权是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依据法定程序给予税收法律效力时所具有的权力。税收立法权包括:税法制定权、审议权、表决权和公布权。

2.税收治理权

税收治理权是指贯彻执行税法所拥有的权限,它实质上是一种行政权力,属于政府及其

职能部门的职权范围。税收治理权包括:税种的开征与停征权;税法的解释权;税目的增减

与税率的调整权;减免税的审批权。

(二)分税制下的税务治理体制

1.分税制的概念

分税制是指在划分中央与地点政府事权的基础上,按照税种划分中央与地点财政收入的一种财政治理体制。

2.分税制的内容

(1)合理划分中央和地点政府的事权范围。

(2)合理划分税种,按税种划分中央与地点收入。将国家开征的全部税种划分为中央税、

中央与地点共享税和地点税。属于维护国家权益、实施宏观调控所必需的税种划为中央税;

属于与经济进展紧密相关的要紧税种划为中央与地点共享税;属于适合地点征管,有利于调

动地点积极性的税种划为地点税。

(3)分设国家税务局和地点税务局两套税务机构。国家税务局直属中央政府,负责中央税、中央与地点共享税的征收和治理;地点税务局隶属于地点各级政府,负责地点官税的征收和治理。

二、我国税务治理机构设置及其职能划分(熟悉)

(一)税务治理机构的设置

国家按税种分设了国家税务局和地点税务局,分不负责中央税、中央与地点共享税和地点税的征收治理工作,从而形成了国家税务局和地点税务局相对独立的税收治理组织体系。国家税务总局是我国税务治理工作的最高职能机构,代表国家实施税务治理的职能。国家税务局系统实行国家税务总局垂直领导治理体制。国家税务总局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国家税务局;各省、自治

区、直辖市下属地区、省辖市、自治州(盟)设国家税务局;各地区、省辖市、自治州(盟)在下属(县)市、自治区(旗)设国家税务局(分局)。与国家税务局相对应的是地点税务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地点税务局,归属地点人民政府领导;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下属地区、省辖市、自治州(盟)设地点税务局;各地区、省辖市、自治州(盟)在下属县(市)、自治县(旗)设地点税务局(分局)。从1998年起省以下地点税务局也实行垂直治理。

(二)税收征收范围的划分(了解)

1.国家税务局系统的征收范围

2.地点税务局系统的征收范围

3.以下税种属国家税务局系统征收范围的有()。(02年考题)

A.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

B.集贸市场和个体户缴纳的增值税、消费税

C.保险总公司集中缴纳的营业税

D.中央企业缴纳的房产税

答案为ABC。

第二节税收征收治理程序及要求

一、税务登记治理

(一)税务登记的概念

税务登记是指纳税人为依法履行纳税义务就有关纳税事宜依法向税务机关办理登记的一种法定手续,它是整个税收征收治理的首要环节。纳税人必须按照税法规定的期限办理开业税务登记、变更税务登记或注销税务登记。

(二)税务登记的内容

1.开业税务登记

(1)开业税务登记范围。企业、企业在外地设立的分支机构和从事生产经营的场所,个体工商户和从事生产、经营的事业单位(统称从事生产、经去如纳税人)以及非从事生产经营但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均需办理税务登记或注册税务登记。

(2)开业税务登记的时限要求。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自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30日内,持有关证件,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由税务机关审核后发给税务登记证件。非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除临时取得应税收入或发生应税行为以及只缴纳个人所得税、车船使用税的外,都应当自有关部门批准之日起30

日内或自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成为法定纳税义务人之日起30日内,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税务机关审核后发给税务登记证件。

对纳税人填报的税务登记表、提供的证件和资料,税务机关应当自收到之日起30日内审核完毕,符合规定的予以登记,并发给税务登记证件;对不符合规定的,也应给予答复。

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持税务登记证件,在银行或者其他金

融机构差不多存款和其他存款帐户,自开立帐户之日起I5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书面报告其全部账号;发生变化的应自变化之日起15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书面报告。

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应当在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的帐户中登录税务登记证件号码,并在税务登记证件中登录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的账户账号。

例:现行《税收征收治理法》规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应当在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的账户中登录()号码。(02年考题)

A.营业执照B.外汇登记证

C.税务登记证件D.企业计算机代码

答案为C。

2.变更税务登记

(1)变更税务登记的适用范围。名称、地点、性质类型、经营范围方式、产权关系、注册资金的改变。

(2)变更税务登记的时限要求。税务登记内容发生变化,按规定纳税人须在工商行政治理机关办理注册登记的,应自工商行政治理部门办理变更登记之日起30日内,向原税务登记机关申报办理变更税务登记。

税务登记内容发生变化,按规定纳税人不需在工商行政治理机关注册登记的,应当自有关机关批准或者宣布变更之日起30日内,持有关证件向原税务登记机关申报办理变更税务登记。

3.注销税务登记

(1)注销税务登记的适用范围。①纳税人发生解散、破产、撤销的;②纳税人被工商行政治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的;③纳税人因住宅、经营地点或产权关系变更而涉及改变主管税各机关的;

④纳税人发生的其他应办理注销税务登记情况的。

(2)注销税务登记的时限要求。纳税人应在向工商行政治理机关办理注销登记前,持有

关证件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办理注销税务登记。纳税人按规定不

需要在工商行政治理机关办理注销登记的,应当自有关机关批准或者宣告终止之日起15日内,待有关证件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办理注销税务登记。纳税人被工商行政治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的,应自营业执照被吊销之日起I5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办理注销税务登记。

纳税人在办理注销登记前,应当向税务机关结清应纳税款、滞纳金、罚款、缴销发票、税务登记证件和其他税务证件。

(三)税务登记的治理

1.税务登记证使用范围。

2.税务登记的审验。

(1)税务机关对税务登记证件实行定期验证和换证制度。(2)纳税人应当将税务登记证件正本在其生产、经营场所或者办公场所公开悬挂,同意税务机关检查。

(3)纳税人遗失税务登记证件的,应当在15日内书面报告主管税务机关,并登报声明作废。

(4)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到外县(市)临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应当持税务登记证副本和所在地税务机关填开的外出经营活动税收治理证明,向营业地税务机关报验登记,同意税务治理。

(5)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外出经营,在同一地累计超过180天的,应当在营业地办理税务登记手续。

二、账簿、凭证治理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应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的规定设置账簿,依照合法、有效凭证记帐,进行核算。

(一)设置帐簿的范围

1.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应自其领取工商执照之日起15日内按照国务院财政、税务部门的规定设置帐簿。所称账簿是指总帐、明细账、日记账以及其他辅助性帐簿。总账、日记账应当采纳订本式。

2.扣缴义务人应当自税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扣缴义务发生之日起10日内,按照所代扣、代收的税种,分不设置代,口代数、代收代缴税款帐簿。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会计制度健全,能够通过计算机正确、完整计算其收入和所得或者代扣代缴、代收代教税款情况的,其计算机输出的完整的书面会计记录,可视同会计账簿。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会计制度不健全,不能通过计算机正确、完整计算其收入和所得或者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情况的,应当

建立总帐及与纳税或者代扣代数、代收代数税款有关的其他账簿。

3.生产经营规模小又确无建帐能力的纳税人,能够聘请经批准从事会计代理记账业务的专业机构或者经税务机关认可的财会人员代为建账和办理账务,聘请上述机构或者人员有实际困难的,经县以上税务机关批准,能够按照税务机关的规定,建立收支凭证粘贴簿、进货销货登记簿或税控装置。(03出过考题)(二)对纳税人财务会计制度及其旧理办件的治理

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应当自领取税务登记证件之日起15日内,将其财务、会计制度或者财务、会计处理方法和会计核算软件报送税务机关备案。纳税人使用计算机记帐的,应当在使用前将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会计核算软件、使用讲明书及有关资料报送主管税务机关备案。(领照之日起15内建帐,领证之日起15日报送会计制度)

(三)账簿、凭证的保存和治理

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必须按照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保管

期限保管帐簿、记账凭证、完税凭证及其他有关资料。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外,帐簿、

会计凭证、报表、完税凭证及其他有关资料应当保存10年。(02年出过考题)

三、纳税申报(掌握差不多规程)

(一)纳申报的概念

纳税申报是指纳税人按照税法规定定期就计算缴纳税款的有关事项向税务机关提出的书面报告,是税收治理的一项重要制度。纳税人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税务机关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确定的申报期限、申报内容如实办理纳税申报,报送纳税申报表、财务会计报表以及税务机关依照实际需要要求纳税人报送的其他纳税资料。具体包括:

1.财务会计报表及其他讲明材料;

2.与纳税有关的合同、协议书及凭证;

3.税控装置的电子报税资料;

4.外出经营活动税收治理证明和异地完税凭证;

5.境内或者境外公证机构出具的有纸证明文件;

6.税务关规定应报送的其他有关证件、资料。

扣缴义务人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或者税务机关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确

定的申报期限、申报内容如实报送代扣代缴、代收代征税款报告

表以及税务机关依照实际需要要求扣缴义务人报送的其他有关资料。(出过简答)

(二)纳税申报的方式

经税务机关批准,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能够直接到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或者报送代扣缴、代收代缴报告表,也能够按照规定采取邮寄、数据电文方式输上述申报、报送事项。

1.自行申报。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按照规定的期限自行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

手续。

2.邮寄申报。经税务机关批准,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能够采取邮寄申报的方式,将纳税申报表及有关的纳税资料通过邮局寄送主管税务机关。

3.电文方式。数据电文方式,是指税务机关确定的电话语音、电子数据交换和网络传输等电子方式。纳税人采取电子方式办理纳税申报的,应当按照税务机关规定的期限和要求保管有关资料,并定期书面报送主管税务机关。(03年考过)

4.代理申报。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能够托付注册税务师办理纳税申报。

(三)纳税申报的具体要求

1.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不论当期是否发生纳税义务,除经税务机关批准外,均应按规定办理纳税申报或者报送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报告表。

2.实行定期定额方式缴纳税款的纳税人,能够实行简易申报、简并征期等申报纳税

方式。

3.纳税人享受减税、免税待遇的,在减税、免税期间应当按照规定办理纳税申报。

4.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按照规定的期限办理纳税申报或者报送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报告表确有困难,需要延期的,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向税务机关提出书面延期申请,经税务机关核准,在核准的期限内办理。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因不可抗力,不能按期办理纳税申报或者报送扣代缴、代收代缴

税款报告表的,能够延期办理;然而,应当在不可抗力情形消除后立即向税务机关报告。税务机关应当查明事实,予以批准。经核准延期办理前款规定的申报、报送事项的,应当在纳税期内按照上期实际缴纳的税

额或者税务机关核定的税额预缴税款,并在核准的延期内办理税

款结算。延期申报不等于延期纳税。

例:下列有关纳税义务人依据履行纳税申报手续,表述不正确的有( )。(01年考题)

A.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可采纳邮寄申报的方式申报纳税

B.单位人个人不论当期是否发生纳税义务,都必须办理纳税申报

C.纳税人依法享受免税政策,在免税期间仍应按规定办理纳税申报

D.纳税人因不可抗力不能按期办理纳税申报的,可在不可抗力情形消除后15日内办理。

标准答案:B、D。个人如不发生纳税义务能够不办理纳税申报;纳税人因不可抗力不能按期办理纳税申报的,应在不可抗力情形消除后立即办理。

四、审核评税(新增内容)

(一)审核评税的概念

审核评税是指主管税务机关依照纳税人报送的纳税申报资料和扣缴义务人报送的代扣代各种税收征管资料,运用一定的技术手段那方法,对纳税人一个纳税期内纳税情况和扣缴义务人代扣代缴税款情况的真实性、准确性及合法性进行综合评定。通过对纳

税资料的审核、分析,及时发觉并处理纳税申报中的错误和异常申报现象。

(二)审核评税的范围和内容

审核评税针对的是纳税人申报实际缴纳的和实际代扣代缴的税收,不包括关税和预缴的税款。

进行审核评税依据的资料要紧包括:纳税申报表主表、附表及附属资料,财务会计报表,

会计师查账报告,代扣代缴税款报告表及附属资料,以及税务机关日常掌握的各种资料。

(三)审核评税的步骤

审核评税按评析一核实一认定一处理四个步骤进行。

审核评税的场所应只限于税务机关内部,评税人员一般不得到纳税人所在地进行实地籍稽核和调取纳税人会计核算资料及帐簿凭证。对审核评税中发觉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实地检查的,应转交稽查部门,并填制《审核评税问题移送单》。

五、纳税信用等级评定治理(新增内容)

(一)纳税信用等级评定治理的概念

纳税信用等级评定治理是税务机关对办理税务登记的各类纳税人依照其遵守税收法律、

6安全管理及安全技术基础知识试卷

安全管理及安全技术基础知识试卷 姓名:分数: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40分) 1、()是国家对生产经营单位的基本要求。 A、创造就业机会 B、实现安全生产 C实现税收增长 D、实现利润增长 2、机械伤害人体最多的部位是(A) A、手 B、脚 C、头 D、胸 3、()是政府执法主体运用国家行政权力对违反安全生产法规的单位和个人依法对其实施的制裁,它是安全生产法律责任的基本形式之一。 A、行政处罚 B、刑事处罚 C、经济出发 D、民事处罚 4、()是指电气设备在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部分与电网的保护零线相互连接 A、保护接地 B、保护接零 C、工作接地 D、漏电保护 5、民事责任是指()违反民事义务应承担的责任。其对于维护劳动者在职业安全卫生方面享有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作用。 A、民事主体 B、民事关系主体 C、民事法律关系方 D、民事法律关系主体 6、人体触电而不至于死亡的安全电流为()毫安 A、60 B、50 C、30 D、100 7、安全生产管理,坚持“()”的方针。 A、安全一票否决 B、抓生产必须抓安全 C、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D、以防为主,防治结合 8、《安全生产法》是安全生产方面的()法 A、专门 B、专项 C、综合 D、大 9、在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制方面,世界上很多国家推行的是“()”的管理体制或模式。 A、政府—企业—员工利益平衡 B、政府—社会—社会—公众四方监督 C、国家—雇主—雇员三方利益协调的原则 D、A+B 10、离开特种作业岗位大于()以上的特种作业人员,应当重新进行实际操作考核,经确认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A、3个月 B、半年 C、一年 D、两年 11、()是人类现代安全行为文化最重要、最理性的安全活动方式。 A、坚持事故处理“四不方过”的原则 B、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 C、建立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D、预防型的安全文化 12、在实现“安全第一”的许多工作中,做好()工作是最主要的 A、事故处理 B、宣传教育 C、预防 D、“三同时” 13、《工会法》明确规定,工会有权()。 A、参加伤亡事故和其他严重危害职工健康问题的调查,向有关部门提出处理意见 B、要求追究直接负责的行政领导人和有关人员的责任等内容 C、对事故处理提出结论性的意见 D、A+B 14、()是有效实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重要前提 A、强有力的资源分配 B、健全的监督管理体制 C、完善的组织机构 D、B+C 15、安全生产技术标准按具法律效力一般分为()。 A、一般性标准 B、强制性标准 C、推荐性标准 D、B+C 16、()危险点属典型的工级危险点 A、变电压 B、冲床 C、喷漆工房 D、锅炉房

安全管理公共基础知识考试试题

安全管理人员考试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40分) 1、我国安全生产的十二字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2、我国在进行重大危险源的申报、普查工作中,将重大危险源分为7大类:易燃、易爆、有毒物质的贮罐区(贮罐)、易燃、易爆、有毒物质的库区(库)、具有火灾、爆炸、中毒危险的生产厂所、企业危险建(构)筑物、压力管道、锅炉、压力容器 3、特种作业人员范围:电工作业、金属焊接、切割作业、起重机械(含电梯)作业、企业内机动车辆驾驶登高架设作业、锅炉作业(含水质化验)、压力容器作业、制冷作业、爆破作业;矿山通风作业;矿山排水作业;矿山安全检查作业;矿山提升运输作业;采掘(剥)作业;矿山救护作业;危险物品作业;经国家局批准的其它的作业。 4、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初次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32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2学时。 5、安全检查可分为日常性检查、专业性检查、季节性检查、节假日前后的检查和不定期检查。 6、应急预案体系包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 7、专业性检查是针对特种作业、特种设备、特种场所进行的检查,如电焊、起重设备、运输车辆、爆破品仓库、锅炉等。 8、应急预案封面主要包括应急预案编号、应急预案版本号、经营单位名称、急预案名称、编制单位名称、颁布日期等内容。 9、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负责。 10、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为从业人员无偿提供合格的劳动防护用品,并督促、教育从业人员按照使用规则正确佩戴和使用。不得以货币或者其他物品替代劳动防护用品。 单位___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分数________ -----------------------------装--------------------------------------订-------------------------------------线-------------------------------------

国际贸易基础知识教学说课

国际贸易基础知识教学 说课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教材名称:《国际贸易基础知识》 版本:高教京版、第3版 主编:肖文、应颖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材分析与处理 1.教材分析 《国际贸易基础知识》一书是由肖文、应颖主编的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该课程是商贸类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 2.教材处理 由于本节课内容上有一定的难度,而且教材本身并没有做很多的解释。鉴于这种情况,我在实际教授过程中对教材内容作如下安排:由于采用纯教师讲授,学生死记硬背,效果势必不理想,故利用任务导向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结合,安排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讨论、归纳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学设计理念 教学设计是建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引入任务驱动机制和竞赛机制等机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挖掘学生自主学习潜能,实现教学过程的“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创造性地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 教师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教学促进者的角色转化,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强调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整合。使学生获得广泛的学习体验,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通过让学生动口、动

脑、动手和各种参与活动,让学生在演练、尝试中不知不觉地掌握知识,实现寓教于乐,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快乐的学习。 教学方法 本次课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合作学习法、案例教学法、分层教学法、任务导向教学法等。 教案纸 课题第六章非关税壁垒措施第二节非关税壁垒—进品配额制 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掌握非关税壁垒的概念和特点 掌握非关税壁垒的种类 理解非关税措施的影响 全面理解非关税措施对贸易的意义 教材分析(包括教学重点、教学难 点)重点:1、进口配额制定义及相关概念 2、绝对配额和关税配额的分析难点:进口配额的效应与关税的效应 教学方法 (包括教法、 学法) 案例讨论、多媒体辅助、讨论法、提问法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时间 安排 主要内容 师生双边活动及 教法运用 备注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讲授新课5’ 10’ ’ 非关税措施的含义 非关税措施的特点 2009年4月20日,美国钢铁 工人联合会申请对中国产乘用 车轮胎发起特保调查。9月12 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对 从中国进口的所有小轿车和轻 型卡车轮胎实施为期三年的惩 罚性关税。白宫发言人说,在 现行进口关税(3.4%-4.0%)的基 提问学生 分组讨论,分析 问题,发言表达 观点 1、美国为什么 提出“特保”? 2、“特保”为 什么针对中国? 3、“特保”为 什么选择轮胎行

《税务管理》教学大纲

《税务管理》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税务管理》 适用专业:会计(税务会计方向) 总学时:60学时讲课学时:40学时实验学时:20学时学分:4分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税务管理》是会计(税务会计方向)的主要专业业务课。本课程以经济学理论、管理学理论、法学理论为基础,介绍和阐述了税务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主要内容包括税务管理的基础理论、税务管理的基本方法、税务管理的基本形式、税务管理机构的设置、税务管理人员的配备与职责界定、税收征收管理的主要内容(税务登记管理、会计账簿与凭证管理、发票管理、纳税申报管理、纳税检查管理、税收行政处罚、税务行政纠纷处理——税务行政复议和税务行政诉讼)等。税务管理课程必须是学生在学习了《税法》、《税务会计》等课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本课程注重实务教学。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的发展,税收事业不断发展壮大,同时税务管理也不断地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税收法律制度不断健全完善,税务管理的技术手段越来越现代化,因而税务管理也显得日益复杂,税务管理的技能也日益增强。这就要求税务管理人员以及社会中介机构的税务代理人员、企业的办税人员的税务管理技能相应提高。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将培养学生掌握现代税务管理的基本理论,熟悉税务管理的基本制度和业务规程,能较为熟练地运用税务管理的基本技能方法,能胜任未来涉税管理工作。 二、教学基本要求 1、科学设计安排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既要有必要的税务管理基本理论,更要强化学生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要安排足够的时间进行实务操作练习,并且努力进行实训课程的建设,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实训。因此,要将原本用于讲授的教材增加实训内容,一方面,要准备必要的实训材料;另一方面,对原教材体系进行讲解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 2、准备必要的实训材料,使其既要密切联系实际工作需要,又要体现万变不离其宗的核心技术。由于税务管理实践在飞速发展,税种性法规、税务管理制度、相关法制、税务管理的技术手段在不断地、大量发生变化,所以要求本课程教学中及是根据新的理论、制度法规,调整、充实教学内容,把学生带往学术和改革前沿,掌握最新的税务管理知识技能。 3、对相关课程知识给予足够的关注和补习。本课程对会计知识、诉讼法规知识、计算机网络知识等课程的知识有较强的相关性,所以要教学中,要不断温故这些在前几个学期教学而在本课程教学时已有所忘记的课程知识,以便学生更好地学习掌握本课程知识。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1章税务管理概述 [教学内容] 1.1 税务管理导论 1.2 税务管理体制 1.3 税收征收管理程序及要求 1.4 征纳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教学要求] 本章的内容是本课程的起步与入门环节性的基础知识。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税务管理的概念,

安全管理相关知识点讲义

安全管理相关知识点 典型题型:以安全管理为主线的综合案例 主要知识点包括: (1)需要单独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或组织专家论证的危险性较大的工程 (2)安全检查评分表及现场安全状况的判定 (3)分析事故原因、责任 (4)判断事故的类型、等级 (5)危险性较大工程的安全控制要点 (6)现场管理要点(包括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消防、临时用电、临时用水) 特点:改错题、判断题、措施题 学习方法建议: 安全管理的案例可总结为二个典型模式: 【背景资料】 1.某工程(脚手架、模板、吊装、基坑支护、洞口、临边、高空作业、机具、用电工程等)某事故发生(如高空坠落、物体打击、坍塌、机械伤害、触电、环境污染等)。 2.现场安全大检查,发现现场管理混乱,存在诸多安全隐患。 【问题及解题思路】 (一)判定事故类型、等级(P287~P288) 建筑业伤亡事故最常见为五大事故: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触电、坍塌。 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三条把伤亡事故分为: (1)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中毒,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2)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3)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4)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说明:以上包括本数,以下不包括本数 (二)分析事故原因、责任(参考答题模板) (三)事故处理程序(参考答题模板) (1)抢救伤员; (2)保护现场;

安全管理基础知识精选

安全管理基础知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规模的扩大,生产技术的变革和地质条件的复杂化,生产事故的种类和发生频率增大,企业安全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学习安全管理的基础知识,有助于加深对安全管理的认识,更好地掌握安全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切实做好煤矿安全管理工作。 一、安全管理的定义与分类 (一)管理的概念: 管理是一种现象,一个过程,也是一种约束行为。 管理就是管理者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对管理对象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一系列活动。(二)安全管理的定义: 安全管理既指对劳动生产过程中的事故和防止事故发生的管理,又包括对生活和生活环境中的安全问题的管理。 安全管理是管理者对安全生产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一系列活动,以保护职工的安全与健康,保证企业生产的顺利发展,促进企业提高生产效率。 安全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安全管理的分类: 1、广义安全管理: 泛指一切保护劳动者安全健康,防止国家财产受到损失的管理活动。 从上述可以看出,安全管理不仅要防止生产作业中的人员伤害,也要与危害人员身体健康的一切因素进行斗争;不仅要保护国家和集体财产免遭损失,也要保证作业环境的安全化,实现作业环境和作业过程的本质安全。 2、狭义安全管理: 指针对生产过程和生产环境中具体的危险源而开展的安全管理活动,以防止生产过程或与生产有直接关系的活动中发生意外伤害和财产损失。 二、安全管理的对象与内容 (一)安全管理的对象: 安全管理的对象是煤炭生产系统这个人机环境系统中的各个要素,包括人的系统、物质系统、能量系统、信息系统以及这些系统的协调组合。 1、人的系统: 人员管理是安全管理的核心。因此安全管理必须以人为根本,加强对人的系统的管理和控制。 2、物质系统: 物质系统包括生产作业环境中的机械设备、设施、工具、器件、构筑物、原材料、产品等一切物质实体和能量信息的载体。物质系统是生产的对象,也是发生事故的物质基础。 3、能量系统: 不同形式的能量具有不同的性质,通常能量必须通过运载体才能发生作用。实质上一切危害产生的根本动力在于能量,而不在于运载体。没有能量既不能作有用功,也不能作有害功。能量越大,一旦能量失控所造成的后果也越严重。 4、信息系统: 信息是沟通各有关系统空间的媒介。从安全的观点看,信息也是一种特殊形态的能量,因为它具有引发、触动和诱导作用,可以开发、驱动另一空间超过自身无数倍的能量,实现某一宏伟计划,完成自身所不能完成的任务。 (二)安全管理的主要任务: 安全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在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的前提下,分析、研究、评价企业生产建设过程中各种不安全因素,从组织、技术、管理、培训等方面采取措施,消除或控制危险源,预

安全管理人员基本知识

安全管理人员基本知识 1、如何层层签订安全生产协议书 项目开工之初,项目部应与公司及所有的参建劳务单位(队伍)签订安全生产相关协议书,包括安全协议、安全用电协议、消防治安协议、环境保护协议、文明施工协议等,也可合并为一个安全生产综合协议书,但相关内容必须齐全、明确。 2、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考核工作 项目应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的相关制度,依据制度在项目年末和工程结束时,对部门和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执行和落实情况进行考核,兑现安全奖罚。 3、安全生产管理“五同时”原则 安全生产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工作的时候,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工作。 4、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原则 施工生产必须安全,从事施工生产,没有安全保障措施,一律不得施工。 5、如何建立项目安全生产领导组 项目部要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项目书记、总工程师、副经理、安全总监为副组长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其成员由技术、安质、物资、机械、试验、办公室等负责人及各劳务负责人组成。 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的工作职责:一、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督促各部门、各劳务队正确掌握和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条例及各项规章制度。二、研究本项目安全生产工作,有效配置项目安全管理人员,确保项目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三、每周定期召开安全生产例会,通报本周安全形势,安排安全生产工作。四、组织定期(周、月、季度、年度)安全生产大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存在的各种事故隐患,对存在严重问题的单位进行通报。五、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安全生产活动,解决本项目安全生产中的突出问题,研究对项目违章人员、单位的处理决定。六、按规定及时上报生产安全事故,并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处理。 6、项目安全总监设置要求 施工任务在五千万及以上工程项目应设置安全总监岗位,负责本项目安全生产工作的开展。 7、特种作业人员管理 国家规定的特种作业人员(架子工、起重工、信号工、电工、焊工、爆破工、场内机动车司机等)必须经专业培训和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后方准上岗。对特种作业人员,应建立管理台帐,动态管理。特殊工种作业人员虽然已经掌握专业技能知识,但进场后还要根据现场施工作业情况做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培训。 8、特种作业人员资格 (1)年满18周岁且符合相关工种规定的年龄要求;

国际贸易学知识点

国际贸易学知识点 001 引力模型 一个经济体的规模对贸易的影响距离和其他因素对贸易的影响疆界和贸易协定对贸易的影响 在引力模型的基础形式中,假设只有规模和距离对于贸易来说是重要的,并以如下形式表示Tij = A x Yi x Yj /Dij where Tij is the value of trade between country i and country j A is a constant Yi the GDP of country i Yj is the GDP of country j Dij is the distance between country i and country j 002 机会成本 嘉图模型运用了机会成本和比较优势的概念。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是衡量这样一种成本:资源因被用于生产该产品而放弃生产的其他产品。 当一个国家用其资源生产产品和服务时就面临机会成本。 003 比较优势与嘉图模型 比较优势: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他产品来衡量)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也可以说,当某一个生产者以比另一个生产者以更低的机会成本来生产产品时,我们称这个生产者在这种产品和服务上具有比较优势。 以各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的不同来解释国际贸易现象的贸易理论模型。嘉图国际贸易模型是最简单的贸易理论模型之一,它的两个核心含义是: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在国际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贸易模式取决于比较优势而非绝对优势. 004 绝对优势 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理论是一个旨在阐明一个国家如何在国际贸易中获利的理论。这种贸易通常是出口其在成本上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而进口其在成本上有绝对劣势的产品。 按照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原理,当两个国家生产两种商品,使用一种生产要素——劳动时,如果刚好A国家在一种商品上劳动生产率高,B国家在这种商品上劳动生产率低,则A国该商品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两国按各自的绝对优势进行专业生产分工并参与贸易,则两国都能从贸易中得到利益。这种贸易利益来自专业化分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005 课后习题 1、本国共有1200单位的劳动,能生产两种产品:苹果和香蕉。苹果的单位产品劳动投入是3,香蕉的单位产品劳动投入是2。a.画出本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b.用香蕉衡量的苹果的机会成本是多少?c.贸易前,苹果对橡胶的相对价格是多少?为什么? a.当所有劳动用于生产苹果时,苹果的产量=劳动总供给/苹果的单位产品劳动投入=1200/3=400;当所有劳动用于生产香蕉时,香蕉的产量=劳动总供给/香蕉的单位产品劳动投入

初级会计师《经济法基础》知识点:税务管理概述

初级会计师《经济法基础》知识点:税务 管理概述 一、税务管理概述 税务管理主要包括税务登记管理、账簿和凭证管理、纳税申报等方面的内容。 二、税务登记管理 (一)税务登记的概念与范围 1.税务登记的概念:税务登记是整个税收征收管理的起点。 2.税务登记范围:纳税人、扣缴义务人 ①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企业,企业在外地设立的分支机构和从事生产、经营的场所,个体工商户和从事生产、经营的事业单位; ②非从事生产经营但依照规定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前款规定以外的纳税人;国家机关、个人和无固定生产经营场所的流动性农村小商贩除外; ③扣缴义务人:负有扣缴税款义务的扣缴义务人(国家机关除外),应当办理扣缴税款登记。 提示:享受减免税待遇的纳税人需要办理税务登记。 【例题·判断题】企业在外地设立从事生产、经营的场所不需要办理税务登记。( )(2011年)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企业,企业在外地设立的分支机构和从事生产、经营的场所,个体工商户和从事生产、经营的事业单位,都应当办理税务登记。 【例题·判断题】下岗职工赵某开办了一个商品经销部,按规定享受一定期限内的免税优惠。他认为既然免税就不需要办理税务登记。( )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税务登记的相关规定。凡是从事生产、经营的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均应办理税务登记。

【例题·多选题】下列组织和人员中,应当办理税务登记的有( )。 A.国有企业 B.某企业在外地设立的分支机构 C.出版社 D.在集贸市场流动卖菜的农村菜农 『正确答案』ABC 『答案解析』除国家机关、个人和无固定生产经营场所的流动性农村小商贩外,凡是从事生产经营、负有纳税义务的纳税人,均应当办理税务登记。除国家机关、个人和无固定生产经营场所的流动性农村小商贩外,凡是从事生产经营、负有纳税义务的纳税人,均应办理税务登记。选项D是属于无固定生产经营场所的流动性农村小商贩,因此不需要办理税务登记。 3.税务登记证件及使用 (1)纳税人办理下列事项时,必须提供税务登记证件:①开立银行账户;②领购发票。 提示:两个时间: ①开立基本存款账户或者其他存款账户之日起15日内,将其全部账号向主管税务机关报告; ②发生变化的,应当自变化之日起15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书面报告。 (2)纳税人办理其他税务事项时,应当出示税务登记证件:①申请减税、免税、退税;②申请办理延期申报、延期缴纳税款;③申请开具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④办理停业、歇业。 (3)税务登记证件不得转借、涂改、损毁、买卖或者伪造。税务机关对税务登记证件实行定期验证和换证制度。 【例题·多选题】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的规定,纳税人办理下列事项时,必须提供税务登记证的是( )。 A.开立银行账户 B.申请办理延期申报、延期缴纳税款 C.领购发票

安全管理基础知识

安全管理基础知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规模的扩大,生产技术的变革和地质条件的复杂化,生产事故的种类和发生频率增大,企业安全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学习安全管理的基础知识,有助于加深对安全管理的认识,更好地掌握安全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切实做好煤矿安全管理工作。 一、安全管理的定义与分类 (一)管理的概念: 管理是一种现象,一个过程,也是一种约束行为。 管理就是管理者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对管理对象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一系列活动。 (二)安全管理的定义: 安全管理既指对劳动生产过程中的事故和防止事故发生的管理,又包括对生活和生活环境中的安全问题的管理。 安全管理是管理者对安全生产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一系列活动,以保护职工的安全与健康,保证企业生产的顺利发展,促进企业提高生产效率。 安全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安全管理的分类:

1、广义安全管理: 泛指一切保护劳动者安全健康,防止国家财产受到损失的管理活动。 从上述可以看出,安全管理不仅要防止生产作业中的人员伤害,也要与危害人员身体健康的一切因素进行斗争;不仅要保护国家和集体财产免遭损失,也要保证作业环境的安全化,实现作业环境和作业过程的本质安全。 2、狭义安全管理: 指针对生产过程和生产环境中具体的危险源而开展的安全管理活动,以防止生产过程或与生产有直接关系的活动中发生意外伤害和财产损失。 二、安全管理的对象与内容 (一)安全管理的对象: 安全管理的对象是煤炭生产系统这个人机环境系统中的各个要素,包括人的系统、物质系统、能量系统、信息系统以及这些系统的协调组合。 1、人的系统: 人员管理是安全管理的核心。因此安全管理必须以人为根本,加强对人的系统的管理和控制。 2、物质系统: 物质系统包括生产作业环境中的机械设备、设施、工具、器件、构筑物、原材料、

(安全生产)安全基础知识

安全基础知识 安全管理科学理论与安全管理技术方法(安全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一、安全管理基础 1、什么是安全管理:是指以国家的法律、规定和技术标准为依据,采取各种手段,对企业生产的安全状况, 实施有效制约的一切活动。(内容包括行政管理;技术管理;工业卫生管理; 2、职业安全卫生管理的目的: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调整劳动关系的重要内容,是生产经营的重 要保证,是企业获取经济效益的必要条件。 3、安全生产保障的三大对策:工程技术的对策、安全教育的对策、安全管理的对策。工程技术对策就是要尽 量通过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技术,采取有效的安全技术措施,从硬件上达到技术所要求的安全生产科学标准;教育对策就是对企业职工进行全员教育,提高职工的安全知识和技能,提高职工的安全素质,从而防止人因事故;管理对策就是通过强制管理和科学管理使人员、技术、设备和工具、生产环境等各种安全生产要素得到有机的协调。 4、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原则:①生产与安全统一的原则,即在安全生产管理中要落实“管生产必须管理安全” 的原则;②三同时原则:新建、改建、扩建的项目,其安全卫生设施和措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运营;③五同时原则:企业领导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的同时,还应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④三同步原则,企业在考虑经济发展、进行机制改革、技术改造时,安全生产方面要与之同步规划、同步组织实施、同步运作投产;⑤三(四)不放过原则:发生事故后,要做到事故原因没查清,当事人和群众未受到教育,整改措施未落实三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受到严肃处理不放过 5、安全管理的对象:是安全生产系统(它包括的要素是:生产的人员、生产的设备和环境、生产的动力和能 量,以及管理的信息和资料)“人、机、料、法、环” 6、安全否决权原则:是指安全工作是衡量企业经营管理工作好坏的一项基本内容,该原则要求,在对企业各 项指标考核、评选先进时,必须要首先考虑安全指标的完成情况。安全生产指标具有一票否决的作用。二、安全管理原理(了解) 安全经济学原理:安全的效益可从两方面来评价:安全的“减损效益”(减少人员伤亡、职业病负担、事故经济损失、环境危害等),一般安全的减损价值占GNP(或企业产值)的2.5%(追求目标);第二是安全的增值效益,通过安全对生产的“贡献率”来评价,一般可达到GNP(或企业产值)的2~5%(直接的)。通常安全的投入产出比可达到1∶6。安全经济学原则有:安全生产投入与社会经济状况相统一的原则;发展安全与发展经济比例协调性原则;安全发展的超前性原则;宏观协调与微观协调辩证统一的原则;协调与不协调辩证统一的原则。 有三种基本性质:事故的因果性,事故的偶然性和事故 的再现性。事故展四阶段论:从事故时间特性的角度分 析,事故经历如下四个阶段:事故的孕育阶段——事故 的发展阶段——事故的发生阶段——事故损失阶段。事 故原因体系:如图。 三、安全管理模式与原则(了解) 1、事后型安全管理模式:在事故或灾难发生后进行整 改,以避免同类事故再次发生的一种对策。这种对策模式遵循如下技术步骤:事故或灾难发生——调查原因——分析主要原因——提出整改对策——进行评价——新的对策。 2、预期型安全模式。是一种主动、积极地预防事故或灾难发生的对策。其基本的技术步骤:提出安全或减灾 目标——分析存在的问题——找出主要问题——制定实施方案——落实方案——评价——新的目标。 3、安全管理对策的组织原则:系统整体性原则、计划性原则、效果性原则、单项解决的原则、等同原则、全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讲义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讲义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

【经典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经典考试资料,答案附后,看后必过,WORD文档,可修改】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讲义 内容提要 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理论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 安全生产监管监察 安全评价 职业危险预防和管理 应急管理 生产安全事故调查与分析 安全生产统计分析 第一章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理论 安全生产管理基本概念 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 我国安全生产管理概述 第一节安全生产管理基本概念 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管理 事故、事故隐患 危险、危险源、重大危险源 安全、本质安全 一、安全生产、安全生产管理 (一)安全生产 P1 (不作重点) 《辞海》、《中国大百科全书》 现代系统安全工程观点:安全生产是指在社会生产活动中,通过人、机、物料、环境的和谐运作,使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各种事故风险和伤害因素始终处于有效控制状态,切实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二)安全生产管理 管理者对安全生产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活动,以保护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避免财产损失和设备的损坏,为企业各项事业的顺利发展提供可靠保障。(上述关键词均出于法约尔对“管理”的定义) 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减少和控制危害、事故,尽量避免生产过程中由于事故所造成的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环境污染以及其他损失。 安全生产管理类别:包括安全生产法制管理、行政管理、监督检查、工艺技术管理、设备设施管理、作业环境和条件管理等。 二、事故、事故隐患、危险、危险源和 重大危险源 (一)事故 一般定义:在生产、工作上发生的意外损失或者灾祸。是指人们在实现其目的的行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迫使其目的行动暂时或永远停止的一种意外事件。

安全管理知识

安全管理知识 对工作的认识 1、安全工作者——企业的“白衣天使”。 2、天使职责——保障生命与健康。 3、安全技术——安全是一门特殊专业技术。 4、安全管理——时时刻刻、方方面面。 安全管理公式:责任×思维×能力=成果。 第一部分概述 一、管理: 1)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及控制工作的过程来协调所有资源,以实现预定目标。 2)就是通过对人的工作来达到工作的目标。 3)管人、理事。管人要以人为本;理事,要找出科学规律,要讲效率。 4)指一定的组织者运用一定的职能和手段来协调他人劳动,使别人一起高效率地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第一部分概述 二、安全生产管理: 1)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以安全问题为研究对象,进行计划、组织、指挥、控制等活动。 2)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服从管理的基本原则,既遵循管理的普遍规律,又有其特殊性,具有特殊的原理和原则。

第一部分概述 现代安全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遵循现代企业的管理原理和原则。 重要特征: 1)以人为中心的安全管理。 2)强调系统的安全管理。 第一部分概述 系统安全: 是在系统寿命期间内应用系统安全工程和管理方法,辨识系统中的危险源,并采取控制措施使其危险性最小,从而使系统在规定的性能、时间和成本范围内达到最佳的安全程度。 系统安全的目标不是事故为0,而是最佳的安全程度。 第一部分概述 三、基本原理: 系统原理:人们在从事管理工作时,运用系统理论、观点和方法,对管理活动进行充分的系统分析,以达到管理的优化目标。 人本原理:在管理中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 预防原理: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减少和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强制原理:采取强制管理的手段控制人的意愿和行为,使个人的活动、行为等受到安全生产管理要求的约束,从而实现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

国际贸易基础知识试卷

青岛市中等职业学校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模拟考试 《国际贸易基础知识》试卷 考生注意: 1、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3 1. 运输、保险、金融、国际旅游、技术有偿转让等方面各种服务提供和接受属于 ( ) A 、有形贸易 B 、无形贸易 C 、水平贸易 D 、垂直贸易 2. 指输出国外的本国货物未经加工再输入称之为 ( ) A 、复进口 B 、复出口 C 、净进口 D 、净出口 3. 以关境为标准划分和统计的进出口贸易称为 ( ) A 、 总贸易 B 、专门贸易 C 、复出口贸易 D 、复进口贸易 4. 电子数据交换又称为 ( ) A 、DIE B 、EDI C 、ISO D 、IEC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________ 密 封 线

5.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进行的贸易称为() A、水平贸易 B、垂直贸易 C、直接贸易 D、间接贸易 6.对出口企业直接给予现金的行为属于()。 A.直接出口补贴 B.商品倾销 C.社会倾销 D.间接出口补贴 7.一国对外贸易在该国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叫()。 A.贸易差额 B.国际商品流向 C.国际生产关系 D.外贸依存度 8. 若出口总额超过进口总额,则称之为() A.贸易赤字 B.贸易逆差 C.出超 D.入超 9. 是衡量一个国家对外贸易状况重要指标,也是表示一个国家经济状况和国 际收支状况好坏的重要指标是() A、国际贸易商品结构 B、国际贸易条件 C、贸易差额 D、国际贸易地理方向 10. 日本在汽车贸易方面出口量大于进口量,日本是汽车的() A复出口国 B复进口国 C净出口国 D净进口国 11. 在国际贸易地理方向中一直名列榜首的是() A美洲 B非洲 C亚洲 D欧洲 国进口中以工业制成品为主,出口以初级产品为主,B国正好相反,这可反 映出A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要比B国()。 A.高 B.低 C.相等 D.不等 13.要考察一国宏观上对外贸易的经济效益如何,应从()来考察 A国际贸易地理结构 B贸易差额 C国际贸易条件 D国际贸易地理方向 14. 在一定的时期内,对某些商品的数量或金额规定一个最高额数,超过者便不准进口,这是() A、国别关税配额 B、全球关税配额 C、关税配额 D、绝对配额 15.开征进口附加税的直接效果是() A、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B、增加商品的出口 C、减少政府的财政收入 D、阻碍商品的进口 16.发达国家给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低税待遇是() A、普惠制 B、优惠税 C、特惠税 D、差价税 17.最惠国税通常称为() A、正常关税 B、普通关税 C、高额关税 D、进口附加税

安全管理基础知识

安全管理基础知识 1.新《安全生产法》共有多少章多少条什么时间实施的 答:新《安全生产法》共有7章,114条,2014年12月1日实施。 2.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负有什么职责答:(1)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2)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3)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4)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5)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6)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7)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计划。 3.什么是现场定置管理 答:指通过科学的物流设计,使车间或岗位现场,从平面空间到立体空间,操作人员所使用的工具、设备、材料、工件等的位置规范、醒目,符合安全人机工程要求的一种设备放置方法。 4.安全生产领域“三违”指什么 答:三违是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 5.安全健康环境理念是什么 答:任何风险都可以控制;任何违章都可以预防;任何事故都可以避免。6.安全健康环境方针 答:以人为本、风险控制、系统管理、绿色发展。 7.《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安全健康环境管理体系指南》包含哪十三个要素答:理念与方针、组织保障管理、能力要求与培训、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工作场所管理、生产用具管理、生产管理、职业健康系统、环境保护、行为管理、事故事件管理、应急管理与响应、监测与纠正预防。 8.影响触电伤亡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答:(1)电流通过人体的大小;(2)电流通过人体的时间;(3)电流通过人体的途径;(4)电流通过人体的频率;(5)触电者的身体健康情况。 9.请问如何正确使用安全带 答:(1)安全带应高挂低用,注意防止摆动、碰撞;(2)安全带上的各个部件不要任意拆掉,更换时注意加绳套;(3)不要将挂绳打结使用,挂钩应挂在绳的环上,不要直接挂在绳子上;(4)使用前应避开尖刺物质,不要接触明火及酸碱等腐蚀性物质。 10.制定《安全生产法》的目的 答:为了加强安全生产工作,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制定本法。 11.安全生产工作的方针是什么 答:安全生产工作应当以人为本,坚持安全发展,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12.生产经营单位未采取措施消除事故隐患的将如何处理 答:责令立即消除或者限期消除;生产经营单位拒不执行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并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培训讲义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培训讲义 一、安全生产的基础知识 ㈠安全管理内容 安全生产管理:就是针对人们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运用有效的资源,发挥人们的智慧,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的活动,实现人与机械设备、物料、环境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 安全生产管理的内容包括:管理机构和人员、安全责任制、规章制度、安全生产策划、安全教育培训、安全技术档案六个方面。 ㈡安全生产五要素 安全生产五要素:安全文化、安全法制、安全责任、安全科技、安全投入这五个要素。 安全生产五要素的关系:安全文化是灵魂,安全法制是利器,安全责任是核心,安全科技是动力,安全投入是保障。 ㈢四不伤害四不伤害:不伤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保护他人不受伤害。 ㈣三项岗位人员“三项岗位”人员: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 二、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责任 ㈠企业主体责任 企业的安全责任12 项: 1.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履行“三同时”规定; 2.为从业人员配备劳动防护用品; 3.按规定提取和使用安全生产费用,依法为从业人员缴纳工伤保险费,高危行业企业投保安全生产责任险; 4.依法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安全管理人员; 5.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 6.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 7.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定期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及时消除事故隐

患,依法对重大危险源实施监控; 8.依法取得安全生产行政许可; 9.统一协调管理承包、承租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 10.及时报告生产安全事故,开展事故救援和处理善后工作 11.负责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的预防和职业病防治工作; 12.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安全生产责任。 ㈡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职责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与本单位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安全管理能力。 1.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职责 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负全面职责 ①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②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③保证本单位安全投入有效实施; ④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安全事故隐患; ⑤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⑥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2.安全生产副职职责 ①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本企业各项安全管理制度; ②检查现场安全生产情况,查处安全生产违规违纪行为,监督隐 患整改措施落实; ③负责组织制定安全规章制度、安全计划; ④抓好职工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⑤坚持现场带班值班; ⑥协助抓好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 3.安全员岗位职责 ①认真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本企业各项安全管理制度; ②负责上班前和上班过程检查中的现场安全生产检查,发现不安全隐

物业安全管理基础知识概述

物业安全治理知识概述 第一章物业安全治理概述 第一节物业安全治理的概念 一、物业安全治理的含义 1.安全 安全,指没有危险,不受威胁,不出事故。物业安全一般包含3层含义: 其一,物业区域内的人身和财物不受侵害,物业区域内部的生活秩序、工作秩序和公共场所秩序保持良好的状态。 其二,物业安全不仅指物业区域内的人身和财产不受侵害,而且指不存在其他因素导致这种侵害的发生,即物业的安全状态应该是一种既没有危险,也没有可能发生危险的状态。 其三,物业安全是物业区域内各方面安全因素整体的反映,而不是单指物业的某一个方面的安全。 阻碍物业安全的因素专门多,变化也比较快,归纳起来要紧有两大类:①人为侵害因素,如失火、偷窃、打架等;②自然侵害因素,如大风刮倒广告牌、电梯故障等。安全治理人员应了

解这些阻碍安全的因素,并随时注意处理。 2.安全治理 物业安全治理是指物业治理公司采取各种措施和手段,保证业主和使用人的人身和财产的安全,维持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秩序的一种治理工作。物业安全治理包括“防”与“保”两个方面,“防”是预防灾难性、损害性事故发生;“保”是通过各种措施对万一发生的事故进行妥善处理。“防”是防灾,“保”是减灾。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物业安全治理作为一项职业性的服务工作,是介入公安机关职责和社会自我防范之间的一种专业保安工作,较之于社会治安治理的这两种形式(公安机关和社会自我防范)具有补充的性质,具有补充国家安全警力不足、减轻国家财政负担及工作职责范围针对性的优点。 物业安全治理的目的,是要保证和维持业主和使用者有一个安全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以提高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二、物业安全治理的内容 物业安全治理的要紧内容包括治安治理、消防治理以及车辆

安全管理学重要知识点总结整理

安全管理学总结 第一章概论 本章学习重点是第二节、第三节。重点掌握:1、管理的基本原理2、安全管理的重要作用本章学习的难点内容是第三节;难点是安全管理科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及其在安全科学体系中的任务 (1)安全的定义及概念 1. 安全的定义(任选一个) 安全是指客观事物的危险程度能够为人们普遍接受的状态。 安全是指没有引起死亡、伤害、职业病或财产、设备的损坏或损失或环境危害的条件。 2. 安全对于人类的重要作用(安全体现三个方面):经济损失大;社会影响大;影响周期长 3. 职业安全卫生、安全生产与劳动保护 ①职业安全卫生:职业安全卫生通常是指影响作业场所内员工、临时工、合同工、外来人员和其他人员安全与健康的条件和因素。 ②安全生产:安全生产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消除或控制危险及有害因素,保障人身安全健康、设备完好无损及生产顺利进行。安全生产包括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 ③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二者从概念上看是有所不同的,但在内容上有所交叉:安全生产是从企业的角度出发,强调在发展生产的同时必须保证企业员工的安全、健康和企业的财产不受损失。劳动保护是站在政府的立场上,强调为劳动者提供人身安全与身心健康的保障、属于劳动者权益的范畴。(简述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的异同点) 4. 安全、安全性与系统安全 ①安全:保护,主要指职业安全、意外伤害、家庭安全等安全问题(安全科学工作者所关注的领域);Security:保卫,主要涉及国家安全、刑事犯罪、防抢防盗等安全问题。 ②安全性:安全性是系统在可接受的最小事故损失条件下发挥其功能的一种品质。 ③系统安全:在系统寿命周期的所有阶段,以使用效能、时间和成 本为约束条件,应用工程和管理的原理、准则和技术,使 系统获得最佳的安全性。 5. 系统可靠,是否一定安全?系统的可靠性与安全性之间的辩证关系可靠性是指系统在规定的条件下,在使用期限内实现规定性能的可能程度。可靠性技术的核心是失效分析,安全性技术的核心是危险分析。可靠性与安全性不能等同,系统可靠不一定安全。 (2)管理科学及基本概念 6. 管理的定义:是为实现预定目标而组织和使用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种物质资源的过程。 7. 管理的基本原理:系统原理、人本原理、弹性原理 ①系统原理----系统分析内容包括(选择):①系统界定;②系统要素;③系统结构;④系统功能;⑤系统联系;⑥系统目标;⑦系统变革。 ---系统原理的基本原则:(1)整分合原则(整体把握,科学分解,组织综合这就是整分合原则的主要含义)(2)反馈原则(正反馈、负反馈)(3)封闭原则(4)动态相关性原则 ②人本原理---人本原理的基本原则:1、能级原则2、动力原则3、激励原则 ----动力原则基本动力有三类:物质动力,以适当的物质利益刺激人的行为动机;精神动力,运用理想、信念、鼓励等精神力量刺激人的行为动机;信息动力则通过信息的获取与交流产生奋起直追或领先他人的动机。 激励原则中人发挥其积极性的动力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内在动力,指人本身具有的奋斗精神;外在压力,指外部施加于人的某种力量;吸引力,指那些能够使人产生兴趣和爱好的某种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