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统计师考试-经济学基础知识笔记

中级统计师考试-经济学基础知识笔记

(1)对关键资源或关键原材料的控制或占有

(2)专利制度(3)规模经济(4)准入制度

●既有排他性又有竞争性的物品称为私人物品。

●根据非竞争性与非排他性的程度,公共物品分为纯公共物品与准公共物品。纯公共物品具有完全的非竞争性与非排他性,而准公共物品只具有部分的非竞争性与非排他性。

7、政府消除外部性的微观经济政策有:

(1)使用税收和补贴手段(2)合并相关企业(3)明晰产权

●科斯定理认为,只要产权是明晰的,并且其交易成本为零或很小,则无论在开始时将产权赋予谁,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

●公共物品的有效生产问题不可能通过竞争的市场机制来解决,由政府来生产公共物品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第三章宏观经济运行与生产总量的衡量

1、两部门宏观经济均衡的条件:

S-I=0,即储蓄(S)=投资(I)

2、国民生产总值(GDP)的三种不同核算方法:

(1)从生产角度看:GDP=∑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消耗)

(2)从收入角度看:GDP=∑增加值

=∑(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3)从支出角度看:GDP=∑最终产品=∑(总消费+总投资+净出口)

=∑(私人消费+私人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从生产角度看,GDP度量了一个经济体中所有的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新创造的价值总和。

●在生产法核算GDP中,如果将折旧从GDP中扣除,得到的指标被称为国内生产净值(NDP)。

3、GDP缩减指数的计算公式:

GDP缩减指数=名义GDP÷实际GDP

●GDP缩减指数是一个具有广泛基础的物价指数,可以较准确的用来反映通货膨胀的程度。

●如果实际GDP的水平超过潜在GDP,即GDP缺口为正值,表明经济增长过快,资源已经被过度利用,此时可能会出现资源短缺和通货膨胀,即经济过热。如果实际GDP的水平低于潜在GDP,即GDP缺口为负值,则意味着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存在失业,还可能出现通货紧缩,即经济过冷。

4、国民总收入(GNI)的计算公式:

GNI=GDP+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付给国外的要素收入

5、以GDP为核心的国民收入核算的缺陷:

(1)不能反映经济发展对资源的耗减和对环境的破坏

(2)不能全面反映经济社会福利的变化

(3)不能准确反映国民财富的变化

第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与国民收入的决定

1、宏观经济运行涉及的四个市场:

(1)要素市场(2)产品市场

(3)金融市场(也称货币市场)(4)国际市场

●国民收入决定于总需求,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原理。

●产品市场中的均衡国民收入或均衡产出是指与总需求相等时的国民收入。

2、消费支出与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关系:

(1)在短期中,无论可支配收入多少,是否等于零,消费支出总是大于零。(2)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消费也增加。

(3)消费支出的增加量少于可支配收入的增加量。

●可支配收入等于零时的消费支出与可支配收入无关,称为自发消费。随可支配收入增加而增加的消费叫引致消费。

3、平均消费倾向:是指消费支出与可支配收入的比率。

●平均消费倾向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1,因为消费支出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可支配收入。

4、边际消费倾向:是指每增加一单位可支配收入所增加的消费量。

●边际消费倾向总是大于0而小于1。边际消费倾向具有递减的趋势。

5、储蓄与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关系:

(1)当可支配收入为零时,储蓄小于零,为自发储蓄。

(2)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储蓄也增加。

(3)储蓄的增加量小于可支配收入的增加量。

6、平均储蓄倾向:是指储蓄支出与可支配收入的比率。

7、边际储蓄倾向:是指每增加一单位可支配收入所增加的储蓄量。

●边际储蓄倾向总是大于0而小于1。边际储蓄倾向具有递增的趋势。

●由于国民收入恒等于消费与储蓄之和,所以平均储蓄倾向与平均消费倾向之和等于1,边际储蓄倾向与边际消费倾向之和等于1。

8、乘数:是指一定时期中,一单位总需求的变动所导致的数倍国民收入的变动。

9、乘数的正反两方面效应:

当投资或政府支出扩大、税收减少时,对国民收入有加倍扩大的作用,从而产生宏观经济的扩张效应。反之,当投资或政府开支削减、税收增加时,对国民收入有加倍收缩的作用,从而产生宏观经济的紧缩效应。

10、主要的乘数有:

(1)投资乘数(2)政府购买乘数(3)转移支付乘数

(4)税收乘数(5)平衡预算乘数

●平衡预算乘数一般小于1。

11、货币的四种功能:

(1)交易媒介(2)财富储藏(3)核算单位(4)延期支付

12、人们持有货币的三种动机:

(1)交易动机(2)谨慎动机(3)投机动机

13、货币的三种需求:

(1)交易性需求(2)预防性需求(3)投机性需求

●凯恩斯提出的流动性陷阱认为,当利率降至某种水准时,因利息收入太低,几乎每人都宁愿持有现金,而不愿持有债务票据,此时金融当局对于利率已无力再加以控制。

14、经济陷入流动性陷阱的特点:

(1)整个宏观经济陷入严重的萧条之中

(2)利率已经达到最低水平

(3)货币需求利率弹性趋向无限大

15、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划分货币层次的三个口径:

(1)通货(2)货币(3)准货币

16、我国现行货币划分的层次:

(1)M0=流通中现金

(2)M1=M0+活期存款

(3)M2=M1+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

其中M1为狭义货币,M2为广义货币,M2- M1为准货币。

●基础货币(B)等于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R)与流通银行体系之外的通货(C)之和,即B=R+C。

●货币供应(M)与基础货币(B)之间的关系为:M=m×B。m表示货币乘数。

●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利率水平越低,投资需求越大,总需求就越大,从而导致国民收入增加。

●IS-LM模型中,根据货币需求L和货币供给M作出的LM曲线上的每一点都表示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相一致,并且同既定的利率i和收入水平Y相一致;根据储蓄S和投资I做出的IS曲线上的每一点都表示储蓄等于投资,并且同既定的利率i和收入水平Y相一致。国民收入Y的均衡水平是由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决定的,即消费函数、投资函数、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共同决定国民收入的均衡水平。

●在IS-LM模型中,通过利率把货币市场和产品市场联系起来:货币市场上的均衡利率影响投资和收入,而产品市场上的均衡收入又会影响货币需求和利率,这就是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相互联系和作用。

第五章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1、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1)经济持续均衡增长目标(2)充分就业目标

(3)稳定价格水平目标(4)平衡国际收支目标

2、失业的四种类型:

(1)摩擦性失业(2)季节性失业(3)结构性失业(4)周期性失业

●如果在经济中仅存在摩擦性失业,此时的失业率称为自然失业率。所以,自然失业率是实现充分就业状态下存在的摩擦性失业。

●周期性失业是由于经济衰退和萧条导致需求不足而引致的失业。

●奥肯定律认为,失业率变动与GDP缺口之间存在一种反向变动的关系。

3、主要的财政政策工具有:

(1)税收(2)政府投资支出(3)政府消费支出

(4)转移支付(5)财政信用

4、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指国家通过减税、增加政府支出或转移支付,从而扩大财政赤字的财政收支方式,刺激和增加社会总需求的一种政策行为。

5、紧缩性财政政策:是指国家通过增加税收、减少政府支出,从而压缩赤字或

增加盈余的财政收支方式,减少和抑制社会总需求的一种政策行为。

6、具有内在稳定器功能的财政政策工具有:

(1)累进税收制度(2)转移支付(3)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

7、扩张性货币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增加货币供给,降低利率,进而刺激私人投资和总需求增加的方法来达到刺激经济增长,增加国民收入,实现充分就业的目的而实行的扩张经济的政策。

8、紧缩性货币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减少货币供给,提高利率,进而减少私人投资,抑制总需求的方法来达到抑制经济的过快增长和通货膨胀,稳定价格水平的目的而实行的紧缩经济的政策。

9、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有:

(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2)再贴现率

(3)公开市场业务

●如果政府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就应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若要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就应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如果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机构就会减少向中央银行的借款或贴现,从而导致货币供给的减少,市场利率就会上升,进而抑制总需求的增加,引起国民收入和就业量的减少。反之,如果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就会增加向中央银行的借款或贴现,从而导致贷款规模增加和货币供给增加。所以,如果实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就应提高再贴现率;如果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就应降低再贴现率。

10、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

●当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时,就等于向货币市场注入基础货币,会导致利率下降,从而引起总需求的增加,进而引起国民收入和就业的增加。反之,如果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有价证券,就会有货币回笼,从而减少货币供给并引起利率上升,并进一步导致总需求和国民收入及就业的减少。所以,当政府运用扩张性货币政策时,要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如果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就要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有价证券。

11、具有内在稳定器的货币政策有:

(1)利息率效应(2)货币余额效应

12、挤出效应:是指由扩张性财政政策引起的利率上升,使企业投资减少,总需求减少,从而导致均衡收入下降的情形。

13、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运用上的区别:

(1)政策效应不同。扩张性财政政策会导致利率提高,而扩张性货币政策则导致利率降低;扩张性财政政策会挤出私人投资,而扩张性货币政策则导致投资增加。

(2)作用时滞不同。财政政策的生效时滞较短,而货币政策的认识时滞和反映时滞较短。

(3)在经济运行的不同阶段作用的效果不同。在经济萧条阶段,扩张性财政政策会直接增加总需求,因此具有显著的效果。在经济繁荣时期,紧缩性货币政策作为反通货膨胀的武器,效果比较显著。

14、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四种基本组合方式:

(1)紧缩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的组合

(2)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的组合

(3)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的组合

(4)紧缩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的组合

第六章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运行

●国际收支平衡表采用复式记账法记录。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借方记录实际资源的流入(形成支出)、金融资产的增加和负债的减少(表现为资金流出),贷方记录实际资源的流出(形成收入)、金融资产的减少和负债的增加(表现为资金流入)。

1、国际收支平衡表包括:

(1)经常项目(2)资本和金融项目(3)官方储备项目

(4)误差与遗漏

2、经常项目包括:

(1)货物和服务贸易(2)收益分配(3)经常转移

3、直接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标准来计算对应多少单位的本国货币,相当于计算购买一定单位外币应支付多少本币,因此又叫应付标价法。

4、间接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为标准来计算对应多少单位的外国货币,相当于计算出售一定单位本币应支付多少外币,因此又叫应收标价法。

●购买力平价是经济学中著名的一价定律在国际经济领域的应用。

5、短期内影响汇率波动的最基本因素有:

(1)国际收支状况(2)利率(3)通货膨胀(4)汇率制度

●影响出口的主要因素包括其他国家的收入和实际汇率,影响进口的主要因素包括本国的国民收入和汇率。

6、出口乘数:是指每增加一单位出口所增加的收入量,等于国民收入的变动量与出口的变动量之比。

7、进口乘数:是指每增加一单位进口所减少的收入量,等于国民收入的变动量与进口的变动量之比。

8、官方储备资产的作用:

(1)清算国际收支差额,维持对外支付能力

(2)干预外汇市场,调节本国货币的汇率

(3)信用保证

(4)赢得国际竞争利益

●按照特里芬的比例分析法得出的经验结论:一国的储备量应当与该国贸易进口额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即储备进口比率。一般以40%作为标准。

9、溢出效应和回振效应:一国经济的扩张或收缩通过进出口贸易导致其他国家经济的相应扩张或收缩的效应被称为溢出效应,又反过来对最初引发溢出效应国家的经济运行产生影响的效应被称为回振效应。

第七章通货膨胀

1、通货膨胀:是指在一段时间内,一般物价水平或价格水平持续、显著上涨的经济现象。

2、通货膨胀按照价格水平上涨的幅度分为:

(1)爬行的通货膨胀:年度价格上涨率为1%--3%

(2)温和的通货膨胀:年度价格上涨率为3%--10%

(3)飞奔的通货膨胀:较长时间内大幅上涨超过10%

(4)恶性通货膨胀:短期内大幅上涨,如每月超过50%

3、通货膨胀按照对不同商品价格的影响程度分为:

(1)平衡的通货膨胀(2)非平衡的通货膨胀

4、通货膨胀按人们对物价上涨的预期分为:

(1)可预期的通货膨胀(2)不可预期的通货膨胀

5、通货膨胀的经济影响:

(1)对收入及财富在不同阶层之间再分配具有影响,有利于富裕阶层,不利于贫困阶层;有利于债务人,不利于债权人。

(2)通货膨胀造成价格信号失真,影响资源进行最有效的配置。

(3)通货膨胀短期内与产出水平正相关,长期则不会对产出产生实质性影响。

●菲利普斯曲线是用来表示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短期菲利普斯曲线表明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着反方向变动的关系,长期菲利普斯曲线表明无论价格水平怎样变动,失业率均为自然失业率。

6、新凯恩斯主义认为通货膨胀的三种主要形式:

(1)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2)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3)结构性通货膨胀

●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又被解释为过多的货币追逐过少的商品。

●总需求的增加可能是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支出、净出口四个分量共同作用的结果,也可能是其中某一因素作用的结果。

●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是从总供给的角度出发,假设在不存在过度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价格水平持续、显著上升的一种经济现象。

●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理论把推动通货膨胀的成本因素归结为工资和利润两个方面。

●结构性通货膨胀是由于经济结构因素的变化引发的通货膨胀。

7、反通货膨胀的政策:

(1)用制造经济衰退的办法抑制通货膨胀

(2)用收入政策反通货膨胀

●用经济衰退抑制通货膨胀是一项反需求拉动通货膨胀的经济政策,政府可以通过实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来实现。

●收入政策是针对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而提出的一项反通货膨胀的政策,可以通过工资控制收入和产品价格的上升来抑制由此而引发的通货膨胀。这种政策通常借助于工资与物价管制、道义劝告、改变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等方法来实现。

第八章经济增长与经济波动

●经济发展的内涵比经济增长丰富,不仅意味着经济增长,还包括技术进步、结构优化、制度变迁、福利改善、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进一步和谐等方面的内

容。

1、影响长期经济增长的因素:

(1)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2)生产要素效率的提高

●萨缪尔森把人力资源、自然资源、资本、技术等四个要素视为经济增长的四个轮子。

●库兹涅茨把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归结为三个方面:生产率的提高、经济结构的变化、知识存量的增长。

●哈罗德经济增长模型认为,一国的经济增长率取决于储蓄率,只有投资等于储蓄时,经济才能实现均衡增长。

●在罗默模型中,技术进步是一个内生变量,是知识积累的结果。

2、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

(1)刺激资本形成(2)促进技术进步(3)增加劳动供给

3、经济周期性波动分为的三种类型:

(1)长周期:50—60年,又称康德拉耶夫周期

(2)中周期:8—10年,又称朱格拉周期

(3)短周期:40个月,又称基钦周期

4、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包含的四个阶段:

(1)复苏(2)繁荣(3)衰退(4)萧条

●西方经济理论界具有代表性的解释经济周期的理论是乘数—加速数理论。

11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重要知识点汇总精华版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重要知识点汇总精华版 一、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也称为宏观经济学原理,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主要研究整个经济体系的总体特征和运行规律。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内 容包括国民经济的整体表现、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货币市场、国际贸易等。 1. 国民生产总值(GDP) 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创造的货物和服务 的总价值。它包括个人消费、政府支出、企业投资和净出口等四个方 面的支出。GDP的计算方法有三种: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2.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应量过多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通常会导 致货币的实际购买力下降。通货紧缩则是指货币供应量过少导致物价 普遍下降,通常会导致经济萧条和失业率上升。 3. 失业率 失业率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劳动力市场上没有工作的人口所占劳动力 人口的比例。失业率的高低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活力和就业 水平。 4. 货币市场和利率

货币市场是指金融机构之间短期资金融通和短期借贷的市场。货币市场上的利率反映了市场上资金的供求状况和货币政策的导向。 5. 国际贸易和汇率 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汇率是两种不同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二、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另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个体经济单位的行为和决策,以及市场机制的运行。微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包括供求关系、消费者行为、生产者行为、市场结构和资源配置等。 1. 供求关系 供给是指在不同价格下市场上卖方愿意出售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需求是指在不同价格下市场上买方愿意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供求关系决定了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和数量。 2. 消费者行为和效用最大化 消费者行为研究个体消费者在有限收入下如何进行消费决策。消费者在选择商品或服务时会根据自己的收入、价格、个人偏好等因素做出决策。消费者的目标是追求效用的最大化。 3. 生产者行为和利润最大化

中级统计师考试-经济学基础知识笔记

中级统计师考试-经济学基础知识笔记

(1)对关键资源或关键原材料的控制或占有 (2)专利制度(3)规模经济(4)准入制度 ●既有排他性又有竞争性的物品称为私人物品。 ●根据非竞争性与非排他性的程度,公共物品分为纯公共物品与准公共物品。纯公共物品具有完全的非竞争性与非排他性,而准公共物品只具有部分的非竞争性与非排他性。 7、政府消除外部性的微观经济政策有: (1)使用税收和补贴手段(2)合并相关企业(3)明晰产权 ●科斯定理认为,只要产权是明晰的,并且其交易成本为零或很小,则无论在开始时将产权赋予谁,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 ●公共物品的有效生产问题不可能通过竞争的市场机制来解决,由政府来生产公共物品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第三章宏观经济运行与生产总量的衡量 1、两部门宏观经济均衡的条件: S-I=0,即储蓄(S)=投资(I) 2、国民生产总值(GDP)的三种不同核算方法: (1)从生产角度看:GDP=∑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消耗) (2)从收入角度看:GDP=∑增加值 =∑(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3)从支出角度看:GDP=∑最终产品=∑(总消费+总投资+净出口) =∑(私人消费+私人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从生产角度看,GDP度量了一个经济体中所有的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新创造的价值总和。 ●在生产法核算GDP中,如果将折旧从GDP中扣除,得到的指标被称为国内生产净值(NDP)。 3、GDP缩减指数的计算公式: GDP缩减指数=名义GDP÷实际GDP ●GDP缩减指数是一个具有广泛基础的物价指数,可以较准确的用来反映通货膨胀的程度。 ●如果实际GDP的水平超过潜在GDP,即GDP缺口为正值,表明经济增长过快,资源已经被过度利用,此时可能会出现资源短缺和通货膨胀,即经济过热。如果实际GDP的水平低于潜在GDP,即GDP缺口为负值,则意味着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存在失业,还可能出现通货紧缩,即经济过冷。 4、国民总收入(GNI)的计算公式: GNI=GDP+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付给国外的要素收入 5、以GDP为核心的国民收入核算的缺陷: (1)不能反映经济发展对资源的耗减和对环境的破坏 (2)不能全面反映经济社会福利的变化 (3)不能准确反映国民财富的变化 第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与国民收入的决定

2023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总结

2023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总结 一、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总结 1. 宏观经济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 宏观经济学是研究国民经济总体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对国民经济运行的影响的学科。其研究对象包括国民收入、国民生产总值、通货膨胀率、失业率等宏观经济指标。 2.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国民经济核算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其核心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包括了国民经济的生产、收入和支出三大核算部门,分别是企业部门、家庭部门和政府部门。 3. 宏观经济学基本原理 宏观经济学基本原理主要包括了总量平衡、比例变化和均衡增长。其中总量平衡是指国民收入、总支出和总需求之间的平衡关系;比例变化是指宏观经济体系内各个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的变化;均衡增长是指国民经济总量和结构的合理增长。 二、微观经济学基础知识总结 1. 市场经济与市场 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基础进行资源配置的一种经济体制,市场是指经济活动中供求关系的交汇点。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

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2. 市场均衡和市场失衡 市场均衡是指市场上供求关系达到平衡状态;市场失衡是指市场上供求关系未达到平衡状态。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均衡是资本、劳动力和产品价值的确定因素。 3. 政府与市场 政府在市场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职责包括了资源配置的改善、市场秩序的维护和社会公平的实现。政府通过税收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手段调节市场失衡。 三、国民经济目标和政策知识总结 1. 国民经济目标 国民经济的总体目标包括了国民经济增长目标、实物生活水平提高目标和经济稳定目标。实现这些目标有利于社会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 经济政策 经济政策是国家为了实现宏观经济目标而采取的手段和措施。主要包括了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等。经济政策的目标是通过调控经济运行状态来达到国家的宏观经济目标。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笔记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笔记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 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第二章消费者行为分析 第四章市场结构理论 第五章生产要素市场理论 第六章市场失灵和政府的干预 第七章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 第八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 第九章价格总水平和就业、失业 第十章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 第二部分财政 第十一章公共物品与财政职能 第十二章财政支出及其分类 第十三章财政收入 第十四章税收制度 第十五章政府预算 第十六章财政管理体制 第十七章财政政策 第三部分货币与金融 第十八章货币供给与货币均衡 第十九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第二十章商业银行与金融市场 第二十一章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 第二十二章对外金融关系与政策 第四部分统计 第二十三章统计与数据科学 第二十四章描述统计 第二十五章抽样调查 第二十六章回归分析 第二十七章时间序列分析 第五部分会计 第二十八章会计概论 第二十九章会计循环 第三十章会计报表 第三十一章财务报表分析 第三十二章政府会计 第六部分法律 第三十三章法律对经济关系的调整

第三十四章物权法律制度 第三十五章合同法律制度 第三十六章公司法律制度 第三十七章其他法律制度 其他 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 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我想我能” 需求的要素:购买欲望和支付能力。 “保过” 保护价格(又叫最低限价),超过当前市场价,规定必须高于保护价格进行交易,会导致市场过剩。 “消费收入替代互补” 影响市场需求的因素:产品价格、预期、消费者偏好、消费者个人收入、替代品的价格、互补品的价格。 “相关技术成本” 影响市场供给的因素:产品价格、预期、相关产品的价格、生产技术、生产成本。 “时间替代重要用途” 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时间、替代品的数量和相似程序、商品重要性、商品用途。 “时间投入生产” 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时间、生产周期和自然条件、投入品替代性大小和相似程度。 影响需求和供给的主要因素都有“预期”。影响需求价格弹性和供给价格弹性的都有“时间”。 第二章消费者行为分析 “低收入同方向” 低档品的收入效应与价格呈同方向变化,替代效应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化,替代效应作用大于收入效应,所以需求曲线也是向右下方倾斜(正常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与价格都呈反方向变化)。 “绩效需差异约束” 基数效用论:边际效用理论分析(总效用、边际效用);序数效用论:无差异曲线分析、预算约束线分析。 基数效用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序数效用论:商品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第四章市场结构理论 “很多同质了解自由” 完全竞争市场:市场上经济主体数量众多;产品是同质的;资源是自由流动的;市场信息是完全的和对称的(相互了解)。 一级价格歧视:零售,看人打卦;二级价格歧视:批发,批量作价;三级价格歧视:按需定价,电影票、学生火车票等。

新版中级经济师职称考试经济基础知识个人报班学习笔记呕心沥血整理116页word文档

2019年新版中级经济师职称考试 经济基础知识个人学习笔记呕心沥血整理 注:红色部分必须掌握,历年考试重点内容。 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 一、市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1、需求的含义:需求是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需求的构成要素有两个:一是购买欲望;二是支付能力。 2 购买的数量。市场需求是消费者需求的总和。 3 ①消费者的偏好。消费者偏好支配着他在使用价值相同或接近的替代品之间的消费选择。 ②消费者的个人收入。一般来说,消费者收入增加,将引起需求增加。消费者收入变动将引起需求同方向变动。 ④替代品的价格。替代品是指使用价值相近,可以相互替代来满足人们同一需要的商品,如煤气和电力。一般来说,商品的需求与替代品的价格成同方向变化。 ⑤互补品的价格。互补品是指使用价值上必须互相补充才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商品。如:汽车和汽油、家用电器和电。一般来说,商品的需求与互补品的价格成反方向变化。 ⑦其他因素。如商品的品种、质量、广告宣传、地理位置、季节、国家政策。 影响需求最关键的因素是该商品本身的价格 4、需求函数、需求规律和需求曲线 类别含义 需求函数假定价格之外的其他各因素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函数表明某商品的消费者随价格的变化愿意购买的数量。 需求规律即价格与需求之间呈反方向变化的关系。也有例外,如也有钻石价格与其需求成正方向变化,钻石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小。 求曲线需求和价格关系的曲线(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横轴表示需求量(Q),纵轴表示价格(P),需求数量变动: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只考虑需求和价格的关系,需求量的变化是沿着既定的需求曲线进行的。 需求变动:由于消费者收入和消费者偏好等因素的变化引起需求的相应变化,这种变化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移。 5、供给的含义:供给是指某一时间内和一定的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可能为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6、影响供给的因素主要有: ①产品价格。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产品自身的价格和其供给的变动成正方向变化。

统计师经济学基础知识点汇总

全国统计专业技术中级资格考试复习 经济学基础理论 一、需求、供给和市场机制的作用 (一)需求分析 掌握需求的三个基本要素和需求法则的含义及经济意义 需求的三个基本要素:(1)包括人们购买的欲望或需要,即人们对某种物品感到缺乏而希望得到它的一种心理现象;(2)购买力,即人们购买商品和服务的能力;(3)时间要素。 需求量和价格之间的这种负相关的关系被称为需求法则或需求定律:即商品的价格水平越高,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量越小;反之,商品的价格水平越低,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量就越大。 掌握恩格尔系数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恩格尔系数:是指消费者用于购买食品方面的支出占其可支配收入的比率。其公式为: 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支出 消费者用于购买食品的 恩格尔系数 掌握影响需求的因素 影响需求变动的因素有:(1)消费者可支配收入;(2)消费者偏好;(3)相关商品的价格;(4)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预期。其他因素还有:消费信贷条件的改变、厂商推销费用的变化等等。 熟悉恩格尔曲线的含义 恩格尔曲线所表明的是消费者在每一收入水平上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认为: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量会随着他们收入水平的变化而出现不同的变化趋势,当人们的收入水平较低时,消费者只能更多地购买低档商品和正常商品,而当人们的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时,人们就会减少对低档商品的购买,转而增加对高档商品的消费。 熟悉需求量与需求的区别 需求:是指在某一特定的时期和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需求量:在某一特定的时期内和某一特定的价格水平上,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需求不是指某一特定的需求量,而是指所有的特定的需求量的总和,即是说,它是一个完整的需求表。 了解需求法则的几种例外 (1)吉芬商品(Giffen goods): 吉芬商品的价格越高,消费者对它的需求量就越大;反之,吉芬商品的价格越低,消费者对它的需求量就越小。 (2)炫耀性商品(conspicuous goods)或声望商品(prestige goods)

2-2经济学基础知识笔记

经济学基础知识笔记 第一章需求、供给和市场机制的作用 一、需求与需求法则 需求:是指消费者在各种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需求法则:就一般商品来说,需求和价格呈现反向变动的关系,即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格越高,对商品的需求量越低,反之则反。 需求法则存在的原因:一是收入效应,二是替代效应 ●需求曲线不一定是直线,而可能表现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其斜率为负。 二、需求法则的例外 ●吉芬商品属于需求法则的例外。一种商品只有同时具备“是劣等品”和“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这两个条件时,才可以被称之为吉芬商品。 三、需求量的变动以及需求的变动 需求量:是指在某一特定价格水平上,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它由需求曲线上的某一点来表示。 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假定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商品价格自身的变动所引起的商品购买量的相应变动。 ●与需求量不同,需求并非指某一特定的需求量,而是指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所有的特定需求量的集合。 需求的变动:是指在假定商品自身价格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其他因素的变化所引起的,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需求量变化的全部情况。 四、影响需求变动的主要因素: (1)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2)消费者的偏好 (3)相关商品的价格(4)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预期 ●相关商品包括替代品和互补品。如果某种商品的替代品的价格发生变动,则该种商品的需求与替代品价格成同方向变化,替代品价格的提高(降低)将引起该商品需求的增加(减少)。如果某种商品的互补品的价格发生变动,则该种商品的需求与互补品价格成反方向变化,互补品价格的提高(下降)将引起该商品需求的降低(增加)。 ●需求价格弹性指某一商品的需求量(Q)对它本身价格(P)变化的反应程度,即Ed=(ΔQ÷Q)/(ΔP÷P)。Ed >1表明需求量对价格变化反应强烈,这类商品为高档消费品(奢侈品);Ed<1表明需求量对价格变化反应缓和,这类商品为生活必需品。 五、恩格尔曲线和恩格尔系数 由于食品支出同收入的比率会随收入提高而降低,因此,这一比率常被用来衡量国家和地区的富裕程度。称为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的计算公式: 恩格尔系数=消费者用于购买食品的支出÷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 ●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 六、个人需求与市场需求:市场需求曲线也向右下方倾斜,其斜率为负。 第二节供给分析 供给与价格的关系:一般来说,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市场价格越高,买方愿意为市场提供的产品数量越多,即价格越高,供应量越大,价格越低,供应量越小。这就是供给法则 ●供给曲线表现为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其斜率为正。 ●供给价格弹性指某一商品的供给量对它本身的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即 Es=(ΔQ÷Q)/(ΔP÷P)。Es>1,表明供给量对价格的变化反应强烈,这类商品多为劳动密集型或易保管商品;Es<1,表明供给量对价格的变化反应缓慢,这类商品多为资金或技术密集型或不易保管商品。 二供应法则的例外 有些商品的供应量是固定的(古董、文物),其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于横轴的垂线。 劳动时间的供给线也有可能成为供给法则的例外。 三、供给量的变动以及供给量的变动 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假定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商品价格自身的变动所引起的出售量的相应变动。

经济学基础相关知识点

经济学基础 名词解释 第一章经济学导论 1、资源的稀缺性 相对于人的无穷无尽的欲望而言,生产人类所需物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 2、市场经济 一种主要由个人和私人企业决定生产和消费的经济制度. 3、微观经济学 以单个经济单位(居民户、厂商)为考察对象,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 4、宏观经济学 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社会总体问题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总量如何决定及其相互关系. 5、经济学 研究人们和社会如何做出选择,来使用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的经济资源,在现在或将来生产各种商品,并把商品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或集团以供消费之用的一门社会科学. 第二章供给与需求 1、需求量 买者在给定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某种物品的数量. 2、供给量 卖者在给定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出售的某种物品的数量. 3、均衡价格 当商品达到供求均衡时所对应的价格 4、需求价格弹性 一种物品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衡量,用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的百分比来计算. 5、供给价格弹性 一种物品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衡量,用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的百分比来计算.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1.效用 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欲望的能力 2.无差异曲线 表示能给消费者带来相同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 3.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在维持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消费所必须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 4、预算线

在消费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 5、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货币额和实际支付的货币额之间的差额. 第四章生产与成本分析 1、等产量曲线 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各种不同组合的轨迹. 2、边际技术替代率 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 3、等成本线 在既定的成本和生产要素价格条件下生产者可以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各种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 4、企业生产的隐成本 企业本身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 5、企业生产的边际成本 在短期内增加一单位产品时所增加的成本. 第五章市场理论 1、边际收益 厂商增加一单位产品销售所获得的总收益的增加量. 2、垄断竞争 由许多生产和销售相似而不同的产品的企业所组成的市场结构. 3、寡头市场 少数几家厂商控制整个市场的产品生产和销售的市场组织. 4、不完全竞争市场 泛指垄断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 第八章宏观经济主要变量及其衡量 1、国内生产总值 在某一既定时期一国国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与劳动的市场价值. 2、名义GDP 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3、实际GDP 用以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4、GDP折算数 名义GDP和实际GDP的比率. 5、通货膨胀 一国价格水平持续而普遍的上涨. 6、失业率 失业者在劳动力中所占的百分比.

2023年中级经济师 三色笔记

2023年中级经济师三色笔记 1. 黑色笔记:基础知识与理论 2023年中级经济师考试是我迈向职业发展新阶段的重要里程碑。为 了更好地备考,我决定采用一套高效的学习方法——三色笔记。首先,我将使用黑色笔来记录重点知识和基础理论。这些内容是我们应该牢 记于心的核心概念和原则,涉及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会计学等 重要学科。通过用黑色笔书写,我可以突出强调这些基础知识,使其 更加直观明了。 2. 蓝色笔记:案例分析与实践经验 除了理论知识,中级经济师考试还要求我们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和 能力。因此,我将使用蓝色笔来记录案例分析和实际应用。这些内容 包括经济政策评估、市场分析、财务报表分析等实际操作的经验总结。蓝色笔的使用可以使这些案例和实践更加醒目,方便我在复习时快速 回忆相关的实际应用场景。 3. 红色笔记:易错点与重难点 在备考过程中,我经常会遇到一些易错点和重难点,这些内容对我 来说尤为重要。为了更好地掌握这些关键内容,我将使用红色笔进行 专门标注。红色的鲜艳色彩可以起到强烈提醒的作用,帮助我在复习 时集中注意力,避免犯错的可能性。红色笔记不仅可以帮助我更好地 理解这些易错点和重难点,也可以在考试前进行有针对性的巩固。

通过三色笔记的方式,我将有效地整理和归纳复杂的经济学知识, 使其更具可读性和可理解性。在阅读、记忆和复习过程中,不同颜色 的笔记将成为我理解和掌握知识的重要辅助工具。 此外,我还计划定期复习和更新我的笔记,保持对知识的持续掌握 和理解。每周末,我将花一段时间回顾和补充新学的内容,同时删除 过时或已经不再重要的内容。这样,我的三色笔记将始终保持最新、 最全面和最有效的状态。 为了避免信息的混乱和错乱,我将采用有序的方式进行笔记的编写。对于每个学科或知识点,我将按照特定的结构和逻辑,将基础知识、 案例分析和易错点有机地组织在一起。这样,当我需要复习某一特定 内容时,就能够很快地找到所需的笔记,更加高效地进行复习。 经过多次实践和积累,我相信三色笔记法将成为我备考过程中的得 力工具。通过不同颜色的笔记,我可以更加系统地整理知识,提高记 忆和理解效果。我也相信,凭借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合理的备考方法, 我一定能够顺利通过2023年中级经济师考试,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

中级经济师基础知识汇总

中级经济师基础知识汇总 1. 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 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经济系统的运行和调节机制的学科,包括国 民经济总体规律、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货币政策、财政政策 等内容。 1.1 国民经济总体规律 国民经济总体规律是指经济运行过程中普遍存在的规律,如供求关系、经济增长规律、比例关系等。了解这些规律可以帮助经济师更好 地解读和预测经济发展趋势。 1.2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 经济增长是指国民经济总量的扩大和经济结构的变化,它受到投资、技术进步、劳动力和资源等因素的影响。经济周期则是经济发展中周 期性波动的规律,包括繁荣期、衰退期、滞涨期和复苏期。 1.3 通货膨胀和失业 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普遍上涨并持续一段时间的现象,它会带来货币 贬值和购买力下降。失业是指劳动力供给超过需求,导致一定比例的 劳动力无法找到工作。通货膨胀和失业都是经济发展中需要重点关注 和研究的问题。 2. 微观经济学基础知识

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经济单位(如家庭、企业、市场)的经济行为和决策的学科,包括供求关系、市场结构、成本和收益等内容。 2.1 供求关系 供求关系是市场经济中商品和劳务的买卖关系,供给是指卖方愿意提供的商品或劳务的数量,需求是指买方愿意购买的商品或劳务的数量。供求关系决定了市场价格的形成和变动。 2.2 市场结构 市场结构是指在某一特定行业中,市场上的企业数量和规模、产品差异程度等特征。常见的市场结构包括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和寡头垄断市场。 2.3 成本和收益 成本是企业为生产和经营所支付的各种费用,包括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收益是企业通过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获得的回报。了解成本和收益对企业的经营决策和市场竞争具有重要的影响。 3. 货币银行学基础知识 货币银行学是研究货币和银行体系的运行和调控机制的学科,包括货币供给、货币政策、商业银行的角色等内容。 3.1 货币供给

2023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新版三色笔记

2023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新版三色笔记 摘要: 1.2023 年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概述 2.三色笔记的概念与作用 3.新版三色笔记的主要内容 4.如何有效利用新版三色笔记备考 正文: 【2023 年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概述】 2023 年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是广大考生在备考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涉及的知识点较多,需要考生掌握一定的经济学、财会学、统计学等专业基础知识,以便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三色笔记的概念与作用】 三色笔记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通过将知识点分为三个层次(重要、次重要、不重要),并使用不同颜色的笔进行标注,帮助考生快速掌握重点,提高学习效率。对于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的学习,三色笔记具有很好的适用性。 【新版三色笔记的主要内容】 新版三色笔记根据2023 年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的考试大纲,系统地梳理了各个知识点,并将其分为三个层次。具体内容包括: 1.重要知识点:包括经济学、财会学、统计学等领域的核心概念、原理和方法,以及历年考试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考点。 2.次重要知识点:包括一些具体的应用案例、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解释

等,这些知识点在考试中出现频率较低,但对于理解和掌握重要知识点有一定帮助。 3.不重要知识点:主要是一些具体的数据、数字和细节性描述,这些知识点对于理解和掌握核心知识点没有太大影响,可以在备考过程中适当忽略。 【如何有效利用新版三色笔记备考】 1.系统学习:在开始备考之前,先系统地学习一遍新版三色笔记中的重要知识点,对整个考试内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2.分层掌握:根据三色笔记的分类,对不同层次的知识点采取不同的学习策略。对于重要知识点,要深入理解、熟练掌握;对于次重要知识点,要了解其基本概念和应用;对于不重要知识点,可以适当忽略。 3.练习巩固:在学习过程中,要结合历年真题和模拟题进行练习,以检验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并及时发现并弥补知识盲点。 4.复习策略:在备考后期,要重点复习重要知识点,同时关注次重要知识点的掌握。对于不重要知识点,可以在考前适当浏览,以加深印象。

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学重点知识点

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学重点知识点 1. 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总体运行情况,包括国民生产总值(GDP)、通货膨胀、失业率、 货币供应量等宏观经济指标。其中,宏观经济政策、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等是考试的重点。 2. 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决策行为和市场运行机制,包括供求关系、市场均衡、企业行为、消费者行为等。其中,市场结构、价格理论、效用理论、边际分析等是考试的重点。 3. 生产要素:生产要素是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资源,包括劳动力、资本、土地和创新等。了解生产要素的供给和需求变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考试的重点。 4. 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理论研究不同国家之间的商品和服务交换。包括比较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资本要素比较优势理论等。理解国际贸易的原因和影响是考试的重点。 5. 价格理论:价格理论研究商品和服务的定价机制。包括供求关系、市场均衡、价格弹性等。理解价格的决定因素和价格调节机制是考试的重点。 6. 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经济长期发展的原因和机制。包括新古典增长理论、内生增长理论、技术进步理论等。理解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和推动力是考试的重点。 7. 货币理论:货币理论研究货币的产生、发行和流通对经济的

影响。包括货币供应量、货币政策、货币需求等。理解货币对经济运行的作用和调控措施是考试的重点。 8. 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研究经济长期处于波动的周期性变化。包括景气与衰退、扩张与收缩等。理解经济周期的原因和影响是考试的重点。 9. 经济政策:经济政策是国家对经济运行状态进行调节和干预的措施。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等。理解经济政策的目标和手段是考试的重点。 10. 经济指标:经济指标是衡量经济总体运行情况的量化指标,包括国民生产总值(GDP)、通货膨胀率、失业率、耐用消 费品指数等。理解经济指标的含义和计算方法是考试的重点。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必背知识点(已排版)

第一部分经济学 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1、需求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2、影响需求变动的基本因素:消费者偏好、消费者的个人收、产品价格、替代品的价格、互补品的价格、预期、其他因素 3、影响需求最关键的因素还是:该商品本身的价格 4、市场供给是所有生产者供给的总和 5、影响供给的因素主要有:产品价格、生产成本、生产技术、预期、相关产品的价格、其他因素,包括生产要素的价格以及国家政策等 6、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供给量和市场价格呈正向关系变化 7、需求价格弹性指,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需求量变动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百分比的比率 8、通常可以把需求价格弹性分为三种:1)当需求变量百分数大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大于1时,叫做需求富有弹性或高弹性;2)当需求变量百分数等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等于1时,叫做需求单一弹性;3)当需求变量百分数小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小于1时,叫做需求缺乏弹性; 9、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替代品的数量和相近程度、商品的重要性、商品用途的多少、时间与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至关重要 10、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时间是决定供给弹性的首要因素、资金有机构成不同影响供给弹性的大小、供给弹性还受生产周期和自然条件的影响、投入品替代性大小和相似程度对供给弹性的影响也很大 11、消费者收入变动与需求的变动呈同方向变化.价格与需求之间的这种呈反向变化的关系,就叫需求规律。 12、供给与价格之间呈同方向变化关系。价格与供给之间的这种呈同向变化的关系,就叫供给规律。 1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产品价格降低,供给将减少.供给曲线是一条从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14、市场需求不变,供给的变动将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市场供给不变,需求的变动将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15、在我国,实行最高限价属于政府对市场价格的干预措施。 16、保护价格也称支持价格、最低限价 17、需求富有弹性商品适合采用薄利多销的方式增加销售收入 18、需求交叉弹性是指一种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化与由此引起的另一种商品需求量相对变动之间的比率. 19、当Eij>0,交叉弹性系数为正数时,表明两种商品的关系为两者为替代品 20、由于供给规律的作用,价格的变化和供给的变化总是同方向的,所以,Es的符号始终为正值。 第二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1、效用是指商品或者服务满足人们某种欲望的能力;效用是消费者在消费商品和服务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效用是人们心里的一种主观评价 2、由于人们对效用的认识不同,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效用理论。基数效用理论运用边际效用理论分析。序数效用理论运用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进行分析。序数效用理论认为消费者可以知道自己对不同消费组合的偏好次序。 3、无差异曲线具有以下特征:第一,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消费者的偏好程度就越高。第二,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第三,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4、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都不能相交。在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所有各点的商品的组合带给消费者的满足程度是完全相同的。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消费者的偏好程度越高。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 5、商品边际替代率是指在效用水平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增加一个单位某商品时必须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无差异曲线上的某一点的边际替代率是无差异曲线上该点的切线斜率的绝对值。商品边际替代率沿曲线递减. 6、预算线的斜率取决于商品的价格。预算约束线与坐标轴的交点取决于商品价格和消费者收入 7、决定预算线变动的因素有:消费者的收入、商品的价格。 8、预算线的斜率等于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预算线的斜率等于无差异曲线的切线斜率。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两种商品的价格比。 9、经济利润也称为超额利润,企业的隐成本一般称为正常利润 第三章生产成本和市场结构 1、企业是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组织形势,主要包括个人企业、合法企业和公司企业. 2、个人企业优点是利润动机明确,决策灵活自由,管理简便直接。弱点是资金有限,规模较小,抵御风险的能力弱。 3、交易成本的节约是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即企业是市场交易费用节约的产物。 4、导致市场机制和企业的交易费用不同的主要因素在于信息的不完全性。 5、公司制企业特点是:公司为股东所有;公司股东承担有限责任;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分别由股东、董事会和经理层拥有,即公司为股东所有,公司的控制权在董事会监督下的经理层;可以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的形式

统计师考试《经济学基础知识》

统计师考试《经济学基础知识》 一、需求: 恩格尔定律: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 支出则会下降。(收入与消费支出的关系) 恩格尔系数=消费者用于购买食品的支出/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 恩格尔系数表示生活水平高低的一个指标。59%以上为贫困,30%以下为最富裕, 40%-50%为小康。 二、政府的微观调控消除外部性政策 科斯定理:只要产权是明晰的,(通过市场交易),并且其交易成本为0或者很小,则无论(政府)在开始时将产权赋予谁,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 四、产品市场: 凯恩斯定律:短期内,社会总需求的变动,只会引起产量的同方向变动,而不会 引起价格的变动。 货币市场: 货币需求与利率关系的流动性陷阱:凯恩斯认为,当利率降至某种水准时,因利 息收入太低,几乎每人都宁愿持有现金,而不愿持有债务票据,此时金融当局对于利 率已经无力加以控制。 五、宏观经济目标 1、美,奥肯定率: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的高度相关。实际失业率每高出“自 然”失业率1%,就会出现2-3%的GDP负缺口(即实际GDP低于潜在GDP)

2、英,短期菲利普斯曲线:用来表示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交替关系。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间存在着反方向变动的关系。 六、马歇尔-勒纳条件:如果用n表示他国对贬值国的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m 表示(本国 对)进口需求弹性,则只有当n+m>1 时,贬值才可以改善贸易收支,如果n+m<1,贸易收支反而恶化。 特里芬的比例分析法:一国的储备量应当与该国贸易进口额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即储备进口比例。这个比例一般以40%作为标准,若低于30%的比例就应当进行调整,20%的比例实是最低限度标准。一般,工业国和重要贸易国的储备进口比率应高于其他国家,通常应在30%以上,而严格实行外贸和外汇管制的国家的储备进口比率可以低一点,可维持在25%左右,即一国的储备量应以满足三个月的进口为宜。 七、短期菲利普斯曲线:短期内通货膨胀与产出的关系(正相关) 长期菲利普斯曲线:长期内通货膨胀与产出的关系(无关),潜在产出水平取决于生产要素的质量和数量,例如自然失业率。 通货膨胀成因: 货币主义观点:货币主义根据他们的自然率假说和新货币数量论得出以下的节本观点和政策:(一)货币供应量是名义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货币数量变化时货币收入波动的主要原因;(二)货币数量在短期可以影响就业量和实际国民收入等实际变量,长期则不能影响这些实际变量,能影响的只是名义变量。长期的就业量和国民收入总是趋于自然率水平;(三)市场机制的自动调节可以稳定经济,政府干预会造成经济波动。

中级经济师基础知识汇总

中级经济师基础知识汇总 1.经济学基本概念和理论 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社会科学。了解生产、消费、分配等基 本概念,掌握供求关系、边际效用、成本等经济学理论。 2.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研究全国范围内的经济现象和经济体制。了解国民经济的 基本特征和运行机制,包括经济增长、就业、通货膨胀等宏观经济指标的 计算和解释。 3.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和决策。了解需求和供给理论、市场结构、价格机制等微观经济理论,能够分析市场竞争和垄断的行 为和效果。 4.金融学 金融学是研究货币、利率、证券等金融制度和金融市场的学科。了解 货币政策、金融市场基本理论、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等,掌握风险管理和 投资决策的基本方法。 5.国际经济学 国际经济学研究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了解国际贸易、外汇市场、资本流动等国际经济理论和政策,能够分析全球化对不同国家 经济的影响。 6.经济法和经济伦理

经济法研究经济活动中的法律规范和制度。了解宏观经济法、市场经 济法、金融法等经济法律知识,能够解决经济活动中的法律问题。同时, 还要了解经济伦理的基本理念和道德规范。 7.统计学 统计学是应用数学的一门学科,研究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数据的 方法和技巧。了解概率统计理论、抽样调查、经济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 8.管理学 管理学研究组织和管理的原理和方法。了解组织行为、领导理论、决 策理论、人力资源管理等管理学基本知识,能够在实际经济管理中运用管 理思想和方法。 9.会计学 会计学是研究财务信息的收集、处理和报告的学科。了解会计核算原理、财务报表分析、成本核算等会计学理论和方法,能够进行基本的会计 处理和分析。 10.市场营销 市场营销是研究如何满足顾客需求并实现组织目标的一套理论和方法。了解市场调研、市场定位、市场策划和市场营销通信等市场营销理论和工具,能够进行市场营销的基本活动。 以上是中级经济师基础知识的汇总。掌握这些基础知识,能够为进一 步深入学习和实践经济和管理学提供坚实的基础,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023年中级经济师 经济基础知识 要点

2023年中级经济师考试中经济基础知识要点 一、宏观经济学 1.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体经济运行和宏观经济问题的经济学分支。在宏观经济学中,我们主要研究国民经济总体运行的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对经济运行的影响。 2.国民经济核算 国民经济核算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它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收入、国际收支等指标,用以描述和统计一个国家或地区整体的经济活动和经济状况。 3.宏观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 宏观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包括周期性、增长性、波动性和平衡性等,了解这些规律对于研究经济发展和制定宏观经济政策至关重要。 二、微观经济学 1.市场供求关系 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经济单位的行为和市场的供求关系,了解市场价格形成和调节机制对于理解市场经济运行至关重要。

2.企业生产和成本理论 了解企业如何最大化利润,以及生产要素的选择和成本的控制对于企业管理和市场竞争具有重要意义。 3.市场结构和市场竞争 不同的市场结构对于市场效率和市场公平有着重要影响,了解各种市场结构及其特点对于产业政策和反垄断法规有着重要意义。 三、经济学基本原理与方法 1.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稀缺性、选择性、机会成本、边际效用递减等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它们对于理解经济行为和经济活动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2.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从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观点出发,运用归纳法和演绎法等方法对经济现象进行研究。 四、经济学分支学科 1.劳动经济学 劳动经济学研究劳动力市场、劳动力的供求关系、工资决定等问题,

了解劳动力市场的运行对于解决就业和贫困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2.财政学 财政学研究政府的税收和支出行为,理解财政政策对于宏观经济稳定和社会公平具有重要意义。 3.货币银行学 货币银行学研究货币的发行和流通、金融机构的组织和运行等问题,了解货币政策和金融改革对于经济发展和金融稳定的影响至关重要。 五、国际经济学 1.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理论研究各国之间的贸易关系和比较优势,了解国际贸易对于各国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影响至关重要。 2.国际货币体系 国际货币体系研究各国货币的兑换和国际支付问题,了解国际货币体系对于国际金融稳定和国际贸易的影响至关重要。 3.国际经济合作与全球化 国际经济合作与全球化研究各国之间经济合作和全球化对于世界经济发展和全球资源配置的影响,了解全球化对于国际经济政策和国际关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整理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整理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29分 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均衡价格 一、需求:购买欲望、支付能力供给:愿意、可能 二、影响需求因素:消费者的偏好、个人收入、产品价格、替代品价格、互补品价格、预期 影响需求最关键的因素还是该商品本身的价格。 三、影响供给的因素:生产成本、生产技术、产品价格、相关产品的价格、预期 四、需求曲线及供给曲线 需求数量变动: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只考虑需求和价格的关系(曲线上点的移动) 需求变动:消费者收入和消费者偏好等因素的变化引起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移 供给数量变动:只考虑供给和价格的关系沿着既定的供给曲线进行——点动 供给变动: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如成本变动引起曲线的位移

五、均衡价格模型的应用——供给力量和需求力量相互抵消 最高限价——保护买方利益—市场短缺、黑市高价、生产者变相涨价、配给制 保护价格——保护卖方好处—市场过剩、黑市低价、出产者变相降价、收购和储备系统六:需求价格弹性、需求交叉弹性、需求收入弹性、供给价格弹性 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点弹性合用变动较小的场合;弧弹性合用变动较大的场合。 点弹性:分母是原需求量和原价格弧弹性:分母是平均需求量和平均价格 影响因素:替代品的数量和相近程度、商品的重要性、商品用途的多少、时间 E d >1高弹性、E d <1低弹性、E d =1单一弹性富有弹性的商品适用实行薄利多销

需求交叉弹性系数:>0替代品;<0互补品;=0无关商品需求收入弹性:>1高档品;<1必需品;<0低档品供给价格弹性:时间(决定供给弹性的首要因素)、生产周期和自然条件、替代品 第二章消耗者行动分析 一、经济人假设: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 基数效用论——效用可加减——边际效用分析 序数效用论——偏好次序效用不可加减——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 二、消费者偏好的基本假定:完备性、可传递性、偏好于多而不是少 三、无差异曲线的概念和特征:越远偏好程度越高、不能相交、凸向原点,斜率为负 无差异曲线——消耗者偏好由商品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决定的 四、预算约束线:预算线的斜率两种商品价格的比率负值 5、消耗者效用最大化:消耗者均衡的前提前提:偏好稳定;收入稳定;价格稳定

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学基础重要知识点.doc

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学基础重要知识点 第一部分 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1、需求:是指在一定时间和条件下,对某种产品或服务,消费者愿意购买而且能够买的数量。 2、需求的影响因素:①消费者偏好(缓慢变化)②消费者个人收入(社会人均收入, 正向变化)③产品的价格(反向变化,最重要因素)④替代品的价格(正向变化) ⑤互补品的价格(反向变化)⑥预期(正)⑦其他因素。 3、需求规律:需求与价格的变动成反方向变化的关系,就叫需求规律,将这种关系用曲线D表示出来,这条曲线称为需求曲线。横轴Q表示需求,纵轴P表示价格。 4、市场供给:是指某一段吋间内在一定的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可能为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的数量。市场供给是生产者供给的总和。 5、影响供给的因素主要有:①产品的价格(正)②生产成本(反)③生产技术(正) ④ 预期⑤相关产品的价格⑥其他因素。 6、供给规律:市场上的商品的供给量以市场价格呈正向关系变化。将这种描述供给量和价格之间关系的曲线S被称为供给曲线。以横轴Q表示供给量,纵轴P表示价格。 7、市场价格是在需求和供给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8、均衡价格:是市场供给力量和需求力量相互抵消时达到的价格水平。需求曲线DD和供给曲线SS交叉点E叫均衡点,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其数量为Q0;此刻市场价格P0通常称为均衡价格。 9、最高限价:就是由政府为某种产品规定一个具体的价格,市场价以只能在这一价格之下进行。目的:保护消费者利益,降低某些生产者的生产成本。这样会导致刺激了消费,限制生产导致市场短缺。只宜在短期、局部地区实行。 10、保护价格:也叫支持价格或最低限价。目的是保护生产者利益,支持某一产业的发展。属于市场干预行为。会刺激生产,限制消费,导致市场过剩。 11、Q/Q4-AP/P,O需求价格弹性系数总是负数。、需求价格弹性:需求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需求价格弹性系数二需求量的相对变动/价格的相对变动,Ed= △ 12、需求价格点弹性适用于价格和需求量变化小的场合。弧弹性适用于价格和需求量变动较大的场合。 13、当Ed>l需求富于弹性,降价一一需求增加一一销售收入增加。Ed=l需求单一弹性,降价一一销售不变。Ed0交叉弹性系数为正,i、j两种商品为替代品,越接近于1越说明两者的替代性越强;EijvO交叉弹性系数为负,i、j两种商品为互补品;Eij=O表明两种商品无关。 16、需求收入弹性:需求量变化引起消费者收入变动之比。Ey=l收入变动与需求变动成相同比例;Ey>l收入弹性高,表明需求的增加大于收入的增加(高档品;Eyvl 收入弹性低表明需求的增加小于收入的增加(必需品);Ey二0表明不管收入如何变动, 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