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学对郁达夫的影响

日本文学对郁达夫的影响
日本文学对郁达夫的影响

日本文学对郁达夫创作的影响摘要: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具魅力并产生巨大影响的作家。他的早期创作比较明显地受到了日本自然主义的影响,这充分体现在其作品中的自叙传色彩自我告白的行文方式以及富有日本传统物之哀韵味的感伤情绪上。同时郁达夫又超越了日本自然主义非社会的狭隘的自我世界发出了对社会、时代的呐喊。关键词:郁达夫在日本多年受日本文尤其是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日本的自然主义文学大致兴起于明治末期,其作品主要取材于家个人的私生活注重表现日常活的消极、阴暗面反对概括集中和典型化强调按照生活本来的样子平板地摹写抛弃一切人工的修饰,赤裸裸地展露人的野性和丑恶。郁达夫对日本自然主义的代表作家田山花袋、葛西善藏等屡有论及,对他们那种描写上事无巨细、坦露自我的文风可谓深得要领无论在他的小说取材和具体的描写方法上我们都能够很容易地看出受其影响的痕迹。郁达夫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之一他生前命途多外身后毁誉不一,至今在文学史上似乎仍未能给他一个恰当的地位。但郁达夫的作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可谓独具风格,独树一帜,曾经产生过很大影响。最近几年,不断有研究和评介郁达夫作品的论文问世,使人耳目一新。郁达夫那种鲜明的创作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很多论文都探讨了这一重要问题,有人将之归为作家的个人气质;有人说他受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影响。笔者认为除了上述原因以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郁达夫受日本自然主义文学运动,特别是“自我小说”这一日本所特有的文学形式的影响,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文学风格。本文试就这一问题谈一些浅见,以供研究时参考.达夫正在日本留学。关于《沉沦》的写作过程,郁达夫曾说: 写《沉沦》各篇的时候,我已在东京的帝大经济学部里了。那时候生活程度很低,学校的功课很宽,每天读小说之暇,大半就在咖啡馆找女孩喝酒,谁也不愿意用功,谁也想不到将来会以小说吃饭.所以《沉沦》里的三篇小说,完全是笔墨游戏,既无真生命在内,也不曾加以推敲,经过琢磨的.记得《沉沦》那一篇东西写好之后,曾给几位当时...... 文学的交流总是双向的。中日双方的学者都承认,中国文学对日本文学的影响很大,但同时,我们也不应该否认这一事实,即日本文学也对中国文学产生过影响,尤其是在“五四”时期,这种影响更为明显。郭沫若就指出过:“中国文坛大半是日本留学生建筑成的。创造社的主要作家都是日本留学生,语丝派的也是一样……就因为这样,中国的新文艺是接受了日本的洗礼的。”①可以说,中国现代文学正是在中外文学猛烈撞击的情况下建立起它的大厦的,中国现代文学中的许多作家都曾留学国外,不同程度地接受了各国文学的影响,郁达夫也不例外。综观他的小说创作,不难发现,他所受的外国文学的影响是广而杂的,俄、德、英、法等国的文学都曾对他的创作产生过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还有来自日本文学的影响。日本作家葛西善藏、谷崎润一郎、佐藤春夫等人都曾是郁达夫喜爱的作家,备受其推崇。从1911年到1922年,郁达夫在日本度过了十余年的青春岁月。在日本的这段生活和体验,给他的小说创作带来了深刻而久远的影响。时值日本大正时代(1912—1926),从时间上来说,日本大正时代大致相当于中国“五四”前后;从思想方面来看,这也正是要求“两性解放”的呼声日益高涨,同时世纪末的各种文艺思潮此消彼长、竞相争妍之际。耳濡目染,郁达夫的小说创作明显地受到日本大正文艺思潮的影响,从而带有日本大正都市文化的品格。他的小说不是从中国农村土壤里生长出来的,而是从大学生课堂的周围生出来的。这一事实规定了他小说创作的特性。从这个意义上说,郁达夫的文学创作实践是日本东京帝大出身者的文学,是日本大正时期都市文化的产物。日本大正时期,自然主义文学思潮风行。但是,日本自然主义不同于欧美的自然主义。在输入的过程中,日本学者与作家误解了自然主义一词的本来含义,发展成了貌似写实主义实质却是浪漫主义的一种文学思潮。“私小说”是日本自然主义文学思潮影响下出现的最典型的日本式的文学样式。“私”是日语中“我”的中文字,由此引出了“自我小说”的概念。简单的说,所谓“自我小说”就是作者把自己......(郁达夫自小孤独,十八岁独身一人在日本求学,过着一种思乡受歧视的生活。郁达夫曾说:“因别离而生的那一种无可奈何之情,因贫困而来的那一种优郁哀伤之感,更因孤独而起的那一种离合幻妙之思,竟

把屠格涅夫,炼成了一个深切哀伤、幽婉美妙的大诗人。”①这里的“别离”“贫困”“孤独”用在郁达夫自己身上实在是恰当不过了。1923年,郁达夫在《海上通信》中记述了这样一件事。一次,一位友人对他说:…你在中国的地位,同佐藤春夫在日本的地位一样。”他听了叫道:“惭愧,惭愧!我何敢望佐藤春夫的肩背”。诚然,在谈到日本“私小说”对郁达夫初期小说(1925年以前创作)的影响时,我们不应忘记田山花袋,永井荷风和葛西善藏的名字。而佐藏春夫对郁达夫初期小说创作的影响无异远远超出了以上几位作家。用郁达夫本人的话说就是:“在日本现代小说家中:.我所最崇拜的是佐藤春夫。…,我每想学到他的地步,但是终于画虎不成。”①这一点,我们从郁达夫初期小说中可以明显地看到。在其处女作《沉沦》中我们发现与佐藤春夫《田园的忧郁》有“令人惊讶的相似之点。”②对此,日本研究郁达夫的作家小田岳夫曾有过精辟的论述,在此,我们不妨举出两点: “,、整体看来,可以说《沉沦》与《田园的忧郁》一样是叙述心境的小说。二、《沉沦》的主人公和《田园的忧郁》的主人公一样,是有忧郁症。”③接着他又说:“《沉沦》虽然从《田园的忧郁》那里受到很多影响,但这两部作品在根本并不相同。后者的…忧郁?产生于天下安泰的环境里,根源是人生固有的…寂......( 日本唯美主义日本的唯美主义在20世纪初日本自然主义文学运动的全盛时期作为反自然主义的一翼出现,又称耽美主义,新浪漫主义,其直接渊源是日本的浪漫主义。唯美主义是反道德反社会的,日本的唯美主义虽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但是在代表作家谷崎润一郎、永井荷风等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他们的“美”和道德完全无关,在作品中的描写对象常常是一些令人作呕的行为,把那些在常人看来十分变态的行为进行穷形尽相的大篇幅的描写,以丑为美,有赤裸裸的肉欲和享乐。他们的作品是对当时道德观价值观的一个反叛。他们用自己的方法,在作品中将自己对当时的黑暗社会的抨击、对政府禁锢思想的不满,还有对于“为艺术而艺术”的追求表达出来。日本的唯美主义是纯粹肉体上的官能享乐,甚至是令人作呕的变态的恶魔主义,他们的“美”通常蕴涵在常人无法理解的事情中。在谷崎的世界中,美是与善无关的,是反道德,反理性的。二、中国的唯美主义思潮大约从1918年开始,日本的唯美主义作品通过留学日本的学生的译介,陆续被介绍到中国,不过是断断续续的。1928年开始,日本的唯美主义在中国悄然兴起。此时唯美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进入了高峰。谷崎初学创作,正是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独霸文坛时期。他写过一些自然主义的作品,但屡遭挫折,不得赏识。当时,永井荷风的小说《美国故事》等,给谷崎以极大的震动。谷崎是受西方文化影响很深的作家。他“对当时流行的自然主义文学满怀反感,寄野心于高举叛旗”。[1](P131)荷风的《美国故事》使他受到了启迪,他知道了除自然主义文学以外,还可采取其他的表现方法。以后,在荷风的提携下,谷崎登上文坛,并成为日本唯美主义文学的两大代表之一。在现代文学史上,郁达夫是“五四”以来的重要小说家之一,他大约写了近五十篇小说,但令人触目的居然有二十八篇涉及到“性“的描写。在这些作品里,不少人物是变态心理者,便是受到日本唯美主义的影响。如《茫茫夜》中的于质夫,他为了排解性苦闷,假借买香烟,向女店主要了一根用熟了的针和她用的一方手帕。他拿了这两样东西回到房间后,立即门上了房门,把那两件宝物掩在自家的口鼻上,深深地闻了一回香气。他觉得这用旧的针子,还没用得适当,就狠命的把针子向颊上刺了一针,面上忽然滚出了一滴同玛瑙珠似的血来。他用手帕揩了之后,看见镜子里的面上的血珠,看看手帕上的腥红的血迹,闻闻那旧手帕和针子的香味,想想那手帕的主人公的态度,他觉得一种快感,把他的全身都浸遍了。《她是一个弱女子》中的李文卿,虽身为女子,却千方百计地追求同样是女子的郑秀岳,并在她身上发泄自己的变态性欲。对这些人物的性行为,郁达夫也毫无遮掩地作赤裸裸地描写。《迷羊》中的王介成,由于纵欲无度,身体日渐虚弱。为此,和他同居的女伶谢月英只好出走.作者不厌其烦地描写他的纵欲过程和当时的心理状态。在《秋河》中,他描写吕督军之妾和前妻之子的通奸更是绘形绘声。郁达夫是现代文学史上最富争议的作家之一。直到今天,文学史家对他的评论仍不能为定评。对于这样一个毁誉参半的人物,各种教科书和传记曾倾注过不少笔墨,但大多停留在通过“于质夫、郁先生,等小说人物窥视郁达夫本人的水平上。如何深入作家丰富复杂的内

心世界,眼随他思想、生活、情感的微妙旅程,不仅写出他的感奋.激越;更写出他的感伤、伦郁,使读者透过作家的外在轨迹,把握他全部生活与命运的必然性,是摆在传记作家面前的新课题. 郁达夫的生命旅程并不长,但他所处的历史空间正是中国现代史上最重要的一段。郁达夫的个人生活经历充满矛盾的变化,他所处的时代也在急剧变化着。

谈谈郁达夫早期小说艺术风格——自我暴露(精)

谈谈郁达夫早期小说艺术风格——自我暴露 [关键词]郁达夫艺术风格自我暴露 郁达夫早期小说常常以自己的遭迹、经历作为小说的素材,充实的勾勒了自己纯真的生活。正如他所主张的那样:“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作家的个性,是无论如何,总须在他的作品里头保留的。郁达夫早年作品如《银灰色的死》。 郁达夫对于生活,尤其是自己的亲身体验,心理活动都毫无保留地予以大胆的自我暴露,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充分保留了弱国子民在异国他乡遭受的种族歧视及忧闷和孤独 郁达夫早期作品,主要写了中国留学生在日本所受的歧视和侮辱,并对主人公的无限忧郁予以彻底的暴露。《沉沦》就描写了一个患“忧郁症”的留日中国学生。对其忧郁性格和变态心理惊醒细致的刻画。抒写了“弱国子民”在异邦所受到屈辱冷遇,以及渴望纯真的友谊和爱情而终不可得的失望与苦闷,同时也表达了盼望祖国早日富强起来的热切心愿。这是一个染有当时“时代病”的青年典型,他酷爱自由,多愁善感,关于生活在无限的幻想之中,他热爱生活却又不被人理解,才华横溢却又无所作为,希望麻醉自己而有良心永不死亡,他是一个苦闷的失去任何大小依托的人。 二、暴露的生活的贫困和失业的悲哀,愤怒的诅咒罪恶的社会制度 “一踏上上海的岸,生计的问题就逼近到我的眼前来。缚在我周围的命运的铁锁圈,就一天一天扎紧起来了。”(郁达夫《茑萝行》)。郁达夫1922年回国,他开始体验到贫困和失业的痛苦。在《血泪》中,主人公“我”是个东洋留学生,遇到了一个卖文赚钱的差事,然而却遇到了问题,当外套的二角钱和六七个铜板,若买了纸币,就不得不饿肚写小说,若吃了饭,又没有买纸笔的钱。可见主人公生活的极端贫困和凄惨。民以食为天。吃饭问题是最大问题,郁达夫就是将吃饭问题的艰辛,社会制度的罪恶,失业的悲痛,饥寒交迫的滋味,一一如实地暴露在读者的面前。钱杏邨在《<达夫代表作>后序》中写道:“从他的创作里头,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的社会经济,是不容青年存在的。” 三、以惊人的坦率来暴露爱情的苦闷和个性解放的要求 郁达夫在其《日记九种》中写道:“名誉、金钱、女人都同时地三角联盟来向我进攻!悲哀啊!真是说不出来的悲哀!” 五四时期是一个要求个性解放和个性自由的时代。然而,封建军阀的和黑暗统治和帝国主义铁蹄的蹂躏,使这种思想失去了现实的土壤,变成一种无望的痛苦。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郁达夫以自己的大胆和直率,对爱情的追求,性苦闷以及妓院生活等,做了惊人的自我暴露和毫不掩饰的刻画。 郁达夫小说关于爱情的追求性苦闷的暴露作为一个社会问题提出来的。钱杏邨先生把这个社会其归结为人生理问题。(《<达夫代表作>后序》)是有些简单化的。郁达夫小说的主人公失去了一切人间温暖时才进入妓院大门的,而他们都不是把女性作为泄欲工具,而是把它们当做一个“人”,在欣赏,关心和爱怜的。这些妓女形象如海棠,碧桃,翠云等,全无一点淫污之感,他是借碧桃,此宣泄

日本文学对郁达夫的影响

日本文学对郁达夫创作的影响摘要: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具魅力并产生巨大影响的作家。他的早期创作比较明显地受到了日本自然主义的影响,这充分体现在其作品中的自叙传色彩自我告白的行文方式以及富有日本传统物之哀韵味的感伤情绪上。同时郁达夫又超越了日本自然主义非社会的狭隘的自我世界发出了对社会、时代的呐喊。关键词:郁达夫在日本多年受日本文尤其是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日本的自然主义文学大致兴起于明治末期,其作品主要取材于家个人的私生活注重表现日常活的消极、阴暗面反对概括集中和典型化强调按照生活本来的样子平板地摹写抛弃一切人工的修饰,赤裸裸地展露人的野性和丑恶。郁达夫对日本自然主义的代表作家田山花袋、葛西善藏等屡有论及,对他们那种描写上事无巨细、坦露自我的文风可谓深得要领无论在他的小说取材和具体的描写方法上我们都能够很容易地看出受其影响的痕迹。郁达夫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之一他生前命途多外身后毁誉不一,至今在文学史上似乎仍未能给他一个恰当的地位。但郁达夫的作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可谓独具风格,独树一帜,曾经产生过很大影响。最近几年,不断有研究和评介郁达夫作品的论文问世,使人耳目一新。郁达夫那种鲜明的创作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很多论文都探讨了这一重要问题,有人将之归为作家的个人气质;有人说他受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影响。笔者认为除了上述原因以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郁达夫受日本自然主义文学运动,特别是“自我小说”这一日本所特有的文学形式的影响,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文学风格。本文试就这一问题谈一些浅见,以供研究时参考.达夫正在日本留学。关于《沉沦》的写作过程,郁达夫曾说: 写《沉沦》各篇的时候,我已在东京的帝大经济学部里了。那时候生活程度很低,学校的功课很宽,每天读小说之暇,大半就在咖啡馆找女孩喝酒,谁也不愿意用功,谁也想不到将来会以小说吃饭.所以《沉沦》里的三篇小说,完全是笔墨游戏,既无真生命在内,也不曾加以推敲,经过琢磨的.记得《沉沦》那一篇东西写好之后,曾给几位当时...... 文学的交流总是双向的。中日双方的学者都承认,中国文学对日本文学的影响很大,但同时,我们也不应该否认这一事实,即日本文学也对中国文学产生过影响,尤其是在“五四”时期,这种影响更为明显。郭沫若就指出过:“中国文坛大半是日本留学生建筑成的。创造社的主要作家都是日本留学生,语丝派的也是一样……就因为这样,中国的新文艺是接受了日本的洗礼的。”①可以说,中国现代文学正是在中外文学猛烈撞击的情况下建立起它的大厦的,中国现代文学中的许多作家都曾留学国外,不同程度地接受了各国文学的影响,郁达夫也不例外。综观他的小说创作,不难发现,他所受的外国文学的影响是广而杂的,俄、德、英、法等国的文学都曾对他的创作产生过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还有来自日本文学的影响。日本作家葛西善藏、谷崎润一郎、佐藤春夫等人都曾是郁达夫喜爱的作家,备受其推崇。从1911年到1922年,郁达夫在日本度过了十余年的青春岁月。在日本的这段生活和体验,给他的小说创作带来了深刻而久远的影响。时值日本大正时代(1912—1926),从时间上来说,日本大正时代大致相当于中国“五四”前后;从思想方面来看,这也正是要求“两性解放”的呼声日益高涨,同时世纪末的各种文艺思潮此消彼长、竞相争妍之际。耳濡目染,郁达夫的小说创作明显地受到日本大正文艺思潮的影响,从而带有日本大正都市文化的品格。他的小说不是从中国农村土壤里生长出来的,而是从大学生课堂的周围生出来的。这一事实规定了他小说创作的特性。从这个意义上说,郁达夫的文学创作实践是日本东京帝大出身者的文学,是日本大正时期都市文化的产物。日本大正时期,自然主义文学思潮风行。但是,日本自然主义不同于欧美的自然主义。在输入的过程中,日本学者与作家误解了自然主义一词的本来含义,发展成了貌似写实主义实质却是浪漫主义的一种文学思潮。“私小说”是日本自然主义文学思潮影响下出现的最典型的日本式的文学样式。“私”是日语中“我”的中文字,由此引出了“自我小说”的概念。简单的说,所谓“自我小说”就是作者把自己......(郁达夫自小孤独,十八岁独身一人在日本求学,过着一种思乡受歧视的生活。郁达夫曾说:“因别离而生的那一种无可奈何之情,因贫困而来的那一种优郁哀伤之感,更因孤独而起的那一种离合幻妙之思,竟

郁达夫文学作品特点

郁达夫先生的作品特点创作风格 文学创作阶段特色,分为三个阶段:早期(1920—1933);中期(1933—1938);晚期(1938—1945)。 早期:1920—1933年。在这十几年的时间里,郁达夫一共写了《沉沦》《银灰色的死》等二十六篇抒情性散文和六十——七十篇议论杂文,表现了他从日本回国时满怀希望的心情和见到满目疮咦的祖国后无限失望的感叹,既有他对革命的前途感伤悲观的思想,又有对革命慷慨激昂,疾声呐喊的激进的理论。 中期:1933—1938年。这个时期,是郁达夫思想的一个低潮期,由于国民党的白色恐怖,使他走上了消极避世的道路,追求一种落后的“名士”风度,留连往返于山林江湖。这就充分暴露出他作为从封建旧营垒中出来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弱点——软弱性和妥协性。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他憎恶现实,不愿同流合污,才逃遁的这一面。 晚期:1938—1945年。1938年春,郁达夫参加了政治部第三厅的抗日宣传工作,他用笔参加战斗,写下了许多政论文章,用自己热情的声音来鼓舞人们战斗。 文学创作中的“自叙传”色彩 郁达夫的散文无一例外是“自我的表现”,而且是“自叙传”式的自我表现,是最为坦诚、露骨的自我表现。 在郁达夫看来,小说带有作家的自叙传,“现代的散文,却更是带有自叙传的色彩。”其作品《还乡记》《还乡后记》和小说《迟桂花》,都运用大量内心独白式的抒情、描写、记叙,错落有致,感情真挚,打上有很深的个人印记。他自己的散文就是循着这一原则构造的。他不加掩饰的表露他的身世、思想、感情、癖好,将自己的信仰、习惯、性格甚至病态也大白于天下,以一己的身世、感受,集中表现了在旧社会的压迫、窒息下青年一代的精神苦闷,从而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文学特色。这种特色就是感伤的弱者的情调,浪漫的青年觉醒者的理想,反压迫的民主主义者的倾向。 首先,郁达夫强烈地表现出作家个性,这是郁达夫散文创作的理论认识,也是他“散文的心”。他在文中无所顾忌地对自己的思想、生活细节进行详细的描写,非常强效地表现了他“自叙传”的独特风格。 第二,忧郁感伤的情凋。郁达夫的散文,与小说一样与众不伺,忧郁感伤的情调深深地烙印在他的创作中。 第三,恣肆坦诚、热情呼号的自剖式的文字。 第四,回肠荡气的诗的调子。 另外,郁达夫散文中那种不拘形式纵情宜泄的抒情方式,郁达夫的散文发出的是带有强烈个性的自己的声音,篇篇洋溢着回肠荡气的诗的情调,热情坦白,毫无遮掩地表现了一个富有才情的知识分子在动乱社会里的苦闷心情,展现出一幅幅感伤,忧郁而又秀丽、隽永的情景交融的画面。 文学创作中的伤感情绪的表现形式及其意义 在郁达夫作品中,其强烈的伤感情绪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颓废,一是憎恨。既然生活是无味的,自然是死板的,自我也是废物——既不能事业有成,又不能摆脱苦闷,郁达夫就干脆自我放纵。其作品中的《感伤的行旅》《归航》可以看

日本文学史感想

日本文学史感想

日本文学史感想 学习了一学期的日本文学史,虽然不能说有太深入的了解,但加深了我对日本文学的兴趣。以前一直觉得,日本的好多东西都是向中国学过去的,所以,日本文学应该跟中国文学没什么太大的区别。可是,学习过之后才发现,这种想法太天真了。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一面,不论她曾经想谁学习过,向谁借鉴过,当她把所有的东西集中在自己的土壤里,慢慢浇灌,培育之后,最终会形成自己独一无二的东西。所以,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模仿,借鉴,更重要的是学以致用,让它融入自己的思想,把它变成自己独一无二的东西。 就像说起中国古代文学就会想起唐诗一样,说起日本文学,就不得不会想起俳句。刚学日语时,接触的第一首俳句是松尾芭蕉的“古池や、蛙飛び込む、水の音”。当时印象很清楚,觉得这首俳句写得太简单了,“一只青蛙跳进古池,扑通一声”,虽然很形象,但正是因为太形象,好像没有什么美感,而据说,这首俳句在日本非常有名,真是让我大跌眼镜。因为我觉得这跟唐诗宋词根本没有可比性。没有李白诗的豪迈,也没有柳永词的凄婉,简直就是毫无意境。而且居然只有一句话,就能称得上是文学作品,实在是让我觉得吃惊。但跟老师一起学习文学史后,让我逐渐对它有所了解。特别是在老师向我们介绍日本文学的理念「明き、浄き、直き、誠の心」之后,我再次品读芭蕉的这首俳句,轻轻闭上眼睛,靠在椅子上,脑袋中一片空明,然后想象眼前是一个寂静的黄昏,夕阳打在一汪清幽的池水上,水底的青苔和水草给池水涂上了一层淡淡的,绿色的水晕,在周围都一片静谧之时,一只青蛙扑通一声打破了这寂静,池水发出发出一声声响,水波一圈圈散开,让人心神荡漾,空气中还回荡着水波的回声...只是,到底怎样的一种声音呢,我发现自己居然无法用语言来将这种声音表达出来。也许,这也就是俳句的魅力所在吧。想用语言把它表述出来,但最后还是因为词穷而止于嘴边,最后只能感叹一句:一切尽在不言中啊!因为任何恰当或是符合意境的语言最终都只是破坏了这种美而已。 另外,日本人对樱花的喜爱,甚至将樱花奉为国花,其实也和日本人的这种审美观有很大联系。以前只知道日本人喜欢赏樱花,日语中的「花見」就是特指的赏樱花。但从来没有想过日本人为什么如此喜欢樱花,只是把它当做一件理所应当的很自然的事情。但经老师介绍之后,我才了解到,日本人对樱花的喜爱虽

郁达夫与《沉沦》

郁达夫与《沉沦》 郁达夫与创造社 代表性作家,代表性作品 通过郁达夫了解创造社,通过《沉沦》来了解郁达夫;精读作品-作家——社团 多产,游记、旧体诗,小说 两种方式:当时影响;经典作品 《沉沦》从当时影响看,与狂人日记对比,沉沦出来后,对整个青年一代,都有影响,故事(买沉沦的故事) 经典地位:自叙传的文学,自我抒发,自我分析的感伤色彩的代表作,首推沉沦,从影响从内含价值看,沉沦都是那个时期最有影响的作品,司马长风,鲁迅、郁达夫,鲁迅……流派色彩;而郁达夫则是创造社。 一个作品最基本的阅读方法,分两个方面:思想内容,风格艺术特点;五四的总体的思潮:个性解放,反封建,当然,沉沦会打上那个时代的烙印,与五四思潮一致,体现了个性,写的是个人,反对封建主义,那么这个个人是谁呢?那么大家看看这个主人公是谁?小说一个是第三人称,一个是第一人称,沉沦必然的属于第一人称,是不是所有的以第一人称叙事的小说都是一样,沉沦中的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文言小说中的余,通俗小说中以我叙述也不少,那么我们先看看小说,他分几节,他的性格特点…… 鲁迅《苦闷的象征》——写我的苦闷:生的苦闷,青春期的我,性的苦闷。生和性的苦闷,结合就是一个人青春苦闷。 对我的生活的自我暴露,这种暴露有他的某种自然状态,如自慰等,然后又极端的自责。没钱,最大安慰的是浪漫派诗歌,纵酒、嫖娼,特殊的表达的方式,精神的狂飙突进向上,社会的现实压着人向下,现在看来做作,实际上在当时时一种自然。 各种苦闷,对一个意志力不强的青年人来说,是一种压力。这个人不是一个英雄,“我”是一个个人化私人的东西,理解五四,并不是了解每一像战士一样的人物,这种我,如果写成日语,就成“私”,我个人的私人的小说写成,而私小说又恰恰是那个时期,佐藤春夫,谷启润一郎,而郁达夫又是中国那时期的人的中国私小说。 《沉沦》还有一个文本,那就是《沉沦》集,沉沦既是一部小说,《沉沦》在《沉沦》集中最有代表性,《沉沦》在郁达夫的作品中代表,郁达夫又在创造社中最有代表性。 读文学要由点——线——面,五四的面,又上下运动,从古代到现当代。 不仅要讲单个作品的意义,小说集的意义,作家、流派、时期、文学发展的长河的东西。方法论:由作品-作家-流派-时代-整个史,看他如何承前启后,讲沉沦,是要讲一部活的文学史。 总结八节的内容,小说没有故事,思想,情绪,漫游的行踪,小说的时间(让学生去弄)八节,八个人,穿起来。简洁。十个字概括。文字不是越多越好。历史的本领,俗称史笔,有力量。无名的,符号的。整个小说,都是“我”,“我”的小说。形象和主题产生的方法。 艺术上讲,私小说,个人的小说,个人发展到青春期,必然会有苦闷,如何慰藉,一个自然,一个是哭,泪的文学。郁达夫的感伤,是自然,找爱情,找了文字,文学,找了应该浪漫主义的诗人,我们找浪漫主义,总要找积极浪漫主义,如鲁迅的拜伦,反抗,恶魔的;还有消极浪漫主义,代表人物就是华兹华斯,他们都有浪漫,浪漫主义就是反抗,狂人的反抗,狂

日本著名作家及主要作品介绍(读书笔记)

日本著名作家及主要作品介绍(读书笔记) 源氏物语 紫式部(约978-1016),日本平安时期女作家,和歌(一种要吟唱的诗)作家。她自幼被称为才女,熟读汉语诗文,通音律。著有《紫式部日记》和《紫式部集》,前者是她在皇宫做女官时的日记,后者收录了她的和歌作品。 《源氏物语》直到作者去世前才完成,是日本古典文学的高峰,也是世界上第一部长篇写实小说。源氏是这部作品的中心人物,他的父亲是桐壶帝,虽然母亲的身世不好,但他因清秀无比的长相和聪慧得到了父皇的宠爱。他很快成长为一个风流倜傥的公子,在他周围,出现了形形色色的男女,让他应接不暇。最终,他终于明白自己喜欢的女性是谁了。 怪谈 小泉八云(1850-1904),日本著名作家,现代怪谈文学的鼻祖。他生于希腊,长于英法,后来加入日本国籍,从妻姓小泉,取名八云。

《怪谈》是日本鬼怪灵异小说代表作,日本近现代怪谈文学的鼻祖,被誉为“日本的《聊斋志异》”。其中《百合的 故事》《第六感生死恋》《雪女》三个故事最具有代表性,都曾被搬上荧屏。这些故事均讲述了人与鬼怪之间的离奇恋情,悬疑重重,令人叹为观止。 舞姬 森鸥外(1862-1922),本名森林太郎,号鸥外,日本近代著名的小说家、评论家、翻译家,日本浪漫主义文学的先驱。作者年轻时曾经赴德国留学,创作上深受叔本华、哈特曼的影响。代表作有《舞姬》《泡沫记》《信使》等。《舞姬》被 称作日本浪漫主义文学的先驱之作。太田丰太郎是一名年轻的日本官员,被派往德国工作。在德国,太田丰太郎思想上得到解脱,不甘心再做一个被上司操纵的机械木偶,与上司的关系不断恶化。后来,他又爱上了一个家境贫寒的德国舞女爱丽丝。上司抓住把柄,将他开除公职。后来,他的老同学相泽为他争取了一个重返公职的机会,但须割断与爱丽丝之间的感情,而就在此时爱丽丝却怀孕了。在爱人和前程之间,太田丰太郎必须做出选择…… 我是猫

论郁达夫小说的艺术风格

湖北大学广播电视大学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题目论郁达夫小说的艺术风格 姓名何志美学号 1342001259984 专业年级汉语言文学 指导老师文少雄职称老师 2015年 5月 27日

浅谈郁达夫小说的艺术风格 何志美 内容摘要:郁达夫小说以其坦率的自我暴露、感伤的浪漫抒情格调、结构的散文化和流丽、清新的文笔 著称,开创了20世纪20年代主观抒情小说的先河。这种风格形成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传统的古典文学教育造就了他的诗人气质;二是留日经历让他开始冲破道德的禁区探询人性的真实;三是郁达夫生活的时代造就了他作品忧郁感伤的基调。本文就郁达夫小说的艺术风格及其形成原因、影响来进行探讨与分析。 关键词:郁达夫小说;艺术风格;影响 郁达夫他以惊世骇俗的“自我暴露”的小说而闻名遐迩,人们对他的作品也是众说纷纭,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得他的作品几十年来遭受冷落,也是这种风格,使他的作品对于读者有一种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现在就让我们从不同角度来探讨一下郁达夫小说的艺术风格。 郁达夫小说的主要艺术风格 郁达夫(1896年12月7日—1945年9月17日),原名郁文,字达夫,是以专情而放任的矛盾形象留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重要影响的作家。他以代表作《沉沦》而闻名于世,也引起了诸多争议。褒之者认为他真正的抒写了青年的时代病,开创了自我写真的小说新体式,称其作为较成功的“私小说”。贬之者攻击他为色情、下流。说郁达夫是“颓废文人”。无论争议结果如何,郁达夫作品所体现出的强烈的抒情色彩、坦率大胆的自我暴露、“感伤主义”的格调、病态的人物描写、“零余者”典型形象的选择、“自叙传”的形式构成了郁达夫小说区别于他人的独特魅力。任何一个作家的创作风格都不是单一的,尤其像郁达夫这样复杂的作家更是如此。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探讨郁达夫小说创作的艺术风格: (一)坦率的自我暴露 郁达夫小说的作品,有着卢梭的风范。他的作品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把自己的喜怒哀乐、爱憎态度,甚至内心深处一刹那的猥亵念头,全彻底地暴露在读者面前。这种赤裸裸的自我暴露式的内心描写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罕见的。郁达夫早期小说《沉沦》、《血泪》、《茑萝行》等常常以自己的遭迹、经历作为小说的素材,充实的勾勒了自己纯真的生活。正如他所主张的那样:“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作家的个性,是无论如何,总须在他的作品里头保留的。郁达夫对于生活,尤其是自己的亲身体验,心理活动都毫无保留地予以大胆的自我暴露,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充分保留了弱国子民在异国他乡遭受的种族歧视及忧闷和孤独。郁达夫早期作品《沉沦》就描写了一个患“忧郁症”的留日中国学生。对其忧郁性格和变态心理惊醒细致的刻画。抒写了“弱国子民”在异邦所受到屈辱冷遇,以及渴望纯真的友谊和爱情而终不可得的失望与苦闷,同时也表达了盼望祖国早日富强起来的热切心愿。这是一个染有当时“时代病”的青年典型,他酷爱自由,多愁善感,关于生活在无限的幻想之中,他热爱生活却又不被人理解,才华横溢却又无所作为,希望麻醉自己而有良心永不死亡,他是一个苦闷的失去任何大小依托的人。 暴露的生活的贫困和失业的悲哀,愤怒的诅咒罪恶的社会制度。郁达夫1922年回国,他开始体验到贫困和失业的痛苦。在《血泪》中,主人公“我”是个东洋留学生,遇到了一个卖文赚钱的差事,然而却遇到了问题,当外套的二角钱和六七个铜板,若买了纸币,就不得不饿肚写小说,若吃了饭,又没有买纸笔的钱。可见主人公生活的极端贫困和凄惨。民以食为天。吃饭问题是最大问题。“一踏上上海的岸,生计的问题就逼近到我的眼前来。缚在我周围的命运的铁锁圈,就一天一天扎紧起来了。”(郁达夫《茑萝行》)。郁达夫就是将

郁达夫抒情小说的影响及其意义

郁达夫抒情小说的影响及其意义 李海龙 20102410314 10级汉语言文学3班我们都知道,郁达夫是中国现代白话小说的代表人物,他的小说以自我抒情小说为主,代表了自我抒情小说的最高成就,其在1921年10月于创作社成立后出版的小说《沉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小说集,也是其著名的代表作之一,在本书中,作者大胆的抒发了“性的苦闷”,抒写出人的本能欲望得不到正当满足的苦痛,借此抨击了封建的陈腐的道德对人性合理发展的压抑。本篇小说采用自叙传的形式,作者在此着重抒发自己的情感,整篇小说充满着感伤的抒情格调,开掘了人的灵魂深层的感情。那么郁达夫的抒情小说究竟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它的影响和意义又何在呢?我们且先来看看他的抒情小说的特点,总结如下: 一、采用自叙传的写法,大胆的进行自我暴露,思想真诚,言语坦承,内容透明。 如在《沉沦》中,作者毫不掩饰的书写着人的性欲,情欲,用酣畅的笔调表现出人的本能,用这样的方式追求人的性欲的解放,用感伤的语言抨击封建道德的伪善性,将人的自然本能和心理透明的展现在世人面前。 二、文章结构不以情节变化为线索,而以情感变化为依托。 郁达夫大部分小说为抒情小说,这就决定了其小说的结构依据人的情感变化来安排,通过情感的变化反映社会的凄凉和人的悲哀。郁达夫在《沉沦》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并不具体,但却通过抒情的手法成功的塑造了一个个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将内心的所悟所感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宣泄。 三、语言的感情色彩浓烈。 郁达夫在小说的写作中使用大量的感叹词放纵感情的流淌,在语言上不讲究含蓄,不讲究节制,不注意分寸,只要能抒发情感,任何语言都是其小说创作所必需的,如《沉沦》最后主人公自杀前的话语“祖国呀祖国,我的死是你害我的!你快富起来吧!强起来吧!你还有许多儿女在哪里受苦呢!”集中体现了郁

郁达夫小说主题思想及风格转变与个人经历

郁达夫小说主题思想及风格转变与个人经历 车丽丽汉(一)中文与传媒系 摘要:郁达夫小说创造经历了由自传体小说向现实主义转变的复杂过程.从处女作《沉沦》,到《薄奠》、《春分沉醉的晚上》,再到最后一篇小说《出奔》基本可以反映郁达夫小说主题思想及风格的转变。其小说思想渐显深刻化以及反映现实的客观性日益加强,与他个人经历不无关系。社会现实的变化、人生阅历的积淀成为其思想转变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人生经历主题思想艺术风格 正文:一、留学日本。1913年9月,郁达夫随长兄东渡日本,开始了长达近10年的留学生活。早起接触西洋的文学和 日本的私小说,他的文学创造深受其影响。他曾回忆说:“在高等学校住了的四年,共计所读的俄德英日的小说,总有一千部内外。”【1】也曾记得:“葛西善藏小说二短篇,仍然是好作品,感佩得了不得。”【2】另一方面,他受到日本社会对弱国子民的歧视。由于历史的原因,留学日本的中国学生“读的是西洋的书,收的是东阳的气”【3】加上郁达夫个人在当时对于纯洁爱情的极高期望和现实中受到的屈辱的矛盾,、民族尊严、个人屈辱唤起的的内心复杂情愫。这就产生了浪漫主义小说的风格和小说主题。 《沉沦》无疑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主人公“他”是一个“病态”的留学生。一方面,他渴望拥有真挚的友谊和纯洁的爱情,对爱情和别人的尊重有很高的期望;另一方面,因“弱国子民”身份而受到歧视,让本来性格胆怯懦弱的“他”在异国他乡倍感孤独、空虚,导致性情更为内敛、自闭。“他”在现实生活中处处受到心理上的打击,而这种打击在“他”过于敏感的内心影射后更加的浓重,从而形成严重的心理“忧郁症”。但是,“他”却只认识到自己的不幸是弱小祖国造成的悲剧,苦闷的时候往往把希望寄托在外在因素。当因胆怯得不敢与日本女学生讲话而懊恼,妓女问“他”来自哪里的时候,“他惭愧不已,全身发起热来,他的眼泪又快滚下来了。”【4】心里呐喊“中国啊中国,你怎么不强大起来!”。“他”完全忽视了自身的性格悲剧,在“他”发出呐喊时,实际上反映出在现实的打击和内心受挫的双重作用下,寻找到的出路和生活的光明就是依靠祖国的强大和命运的垂青。对于外部因素的过分期望,对于自身性格缺陷不作任何的反思和剖析,这是“他”这个人物性格最本质的特征,也是“他”走向“沉沦”的根本原因。小说暴露了“五四”一代青年的通病,他们孤独、敏感、自闭,虽然有愤世嫉俗的豪情,对现实的不满,但又缺乏坚强的意志和行动的力量,只能沉迷酒色、自怨自艾、忧郁感伤,最终“恨恨而死”。 二、回国。1922年,郁达夫回国,1923年在北京任教,1925年入武昌示范大学当文科教授,接触到城市里劳苦大众,看到了社会的乌烟瘴气,阴谋与残酷,倍感心情沉重,对现实有一定的认识和思考。此时的作品要沉重和凝练的多,视角也转向被压迫的劳动人民。这一时期,郁达夫在小说里塑造的人物形象有较为明显的变化,他的笔伐转向国内劳苦大众。《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是较为典型的两篇,小说描绘出下层女工、车夫的悲惨生活及其坚韧的意志和淳朴的人格,表现出对下层劳动者生活的遭遇的同情,流露出对现实不满的情绪。《春风沉醉的晚上》里的“陈二妹”是孤苦伶仃、处境凄苦的烟厂女工;《薄奠》里主人公是一个生活在社会的底层,为了生计苦苦挣扎的车夫。另有《茑萝行》反映中国贫苦夫妻的凄惨遭遇。《春风沉醉的晚上》中的“陈二妹”虽然在工厂里被资本家残酷压榨,但他不仅请我吃面包和香蕉,还劝我戒掉香烟;这一形象是对资本家残酷剥削的沉重控诉.相较于《沉沦》

浅谈郁达夫的成长经历对其作品的影响

浅谈郁达夫的成长经历对其作品的影响 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班别:AS10011 学号:AS1001140 姓名:邹土娇内容摘要:郁达夫的创作独树一帜,其小说或是散文,都充满着这种令人窒息的忧郁情绪。本文重点探讨郁达夫个人的成长经历对其小说中主人公的忧郁性格的联系,以及对其小说特点形成的原因。分别从他的童年和成年后的经历进行论述。 关键词:郁达夫小说忧郁成因童年经验留学日本 每个作家的经历对其文学创作起到不可磨灭的影响,没有哪位作家的作品是凭空想象的,完全不依赖以生活实际。尤其是小说,一部成功感人的小说必定是由生活真实上升到艺术真实,我们相信小说中的主人公必定以现实生活中的某个真实人物为原型,小说中的事件也是以生活中的某事为原型而进行创作,因此小说才会令读者感动并产生共鸣,那么更何况一直主张小说都带有作家自叙传的郁达夫。 郁达夫“自叙传”小说独树一帜,给予了读者苦闷、伤感、不幸、悲哀、绝望及颓废的另类视角,因为小说中涉及两性关系的小说比例相当高,甚至不少有对性苦闷、性压迫、性变态的心理描写,小说中的主人公大多是多愁善感、愤世嫉俗而又意志薄弱、精神委顿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他们反复地叙说自己的不幸,经济上受压迫,政治上不得志,生活上遭冷遇,失望、苦闷、惆怅、贫困、病痛、死亡,几乎充斥了所有作品。其实郁达夫的这类小说,都是在描写着自己的真实生活,叙说着他自己的内心。为什么这样说呢?我现在从他的童年、成年的经历简单的分析一下。 郁达夫有一个极不幸的童年,他本人也将自己的出生阐释为“悲剧的诞生”,他一出生便面临严峻的生存环境,才长不到一岁,就因营养不良患上肠胃病。在他出生后第三年的春夏之交,父亲郁企就因劳累过度而病逝,抛下了妻子儿女。过早的失去父亲,使童年的郁达夫变得沉默孤苦。另外,郁达夫的童年也是孤独的。用他自己的话讲“儿时的回忆,谁也在说,是最完美的一章,但我的回忆,却尽是些空洞”。由于父亲早丧,从此他的母亲在他的生活中不仅充当了母亲形象,也充当了父亲形象。两兄长都比郁达夫大好几岁,都到离家很远的书塾念书,家中还有一个几十年吃斋念佛不问尘世的老祖母,从他的家庭情况,我们就足可以想象得到郁达夫的童年是何其的孤独。 郁达夫的童年可以说是童年的缺失。童年缺失,其实就是童年经验的缺失。所谓童年经验,是指一个人在童年(包括从幼年到少年)的生活经历中所获得的心理体验的总和,包括童年时的各种感受、印象、记忆、情感、知识、意志等。童年缺失对作家的创作的影响有如下几点:(一)作家的体验生成与他的童年经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二)童年经验对作家的个性铸造有重要意义;(三)痛苦的童年经验常使作家具有敏感的心灵和博大的同情心,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四)童年的痛苦体验对作家的影响是深刻的、内在的,它造就了作家的心理结构和意向结构,作家一生的体验都要经过此结构的过滤和析光。正是童年的缺失,形成了郁达夫后天孤寂、自卑、懦弱、敏感、多愁伤感的忧郁性格。郁达夫小说中的主人公形象也多是敏感懦弱、自尊且自卑、忧郁且旷达、愤世嫉俗的知识分子,也正类似郁达夫本人的性格特点。 郁达夫“悲剧的诞生”后,成年后也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又一出悲剧的上演。如果说童年缺失是一首哀乐的前奏,那么成年后的经历及际遇便是乐曲的高潮。郁达夫所在的社会是腐败的,时代是黑暗的。郁达夫十八岁后,东渡日本留学,其中的经历和给予更是郁达夫一生中最漫长的挫折和苦痛。在日本留学时,作为中国弱国子民,使身处异国他乡的郁达夫受尽了白眼和歧视,精神上受到很大的打击,使他在与日本人的交往中极度自闭,也使得他变得更加的敏感、苦闷、多愁善感甚至产生了厌世情绪。在郁达夫自传中他曾回忆到,因受日本国民的轻视与虐待,以致寻求去妓馆发泄,很显然他将受尽轻视与白眼这种弱国子民的苦

谈外国文学对郁达夫文学创作及思想的影响

MOUNTAIN FLOWERS 118 20世纪初期,我国出现了一大批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文学大 家,郁达夫就是其中一位。他精通于新体小说的创作,造诣极高并 且风格独特。有人说他是用诗在写小说,小说中洋溢着醇郁的诗 韵、诗味、诗香,显然他身上和作品都散发着诗人气质。有文学评 论者认为,“诗人的气质使他倾向于用感情支配行动,对朋友,对 同胞,对敌人,他都是用感情来支配一切的”。细读先生所遗的每 部作品,我们很容易发现他为每一部作品都灌注了他的真情,为 每一部作品都注入了生命;他让读者领略到作品中有真切的生 命,真挚的情感,真实的故事。这种所有的“真”也把读者领入他那 独特的风格——忧郁的情调、淡淡的哀愁、清幽的伤感。郁达夫先 生之所以会形成忧郁感伤的美学风格,与其自身的气质和审美有 关,也与其对外国文学选择性的吸收有关。他深受俄国的屠格涅 夫、法国的卢梭、日本的佐藤春夫等人感伤性文学气质的影响,另 外,18世纪英国感伤主义文学从文艺观念到创作风格都对郁达夫 影响甚深。 一、外国文学对郁达夫主题情感的激发 郁达夫青年时代随兄留学日本,在此期间,先生遍阅各国小 说与文学著作,畅游于广袤的文学乐园之中,其文学视域也随之 渐步宏阔深瞻。郁达夫在回忆录中这样写道:“在高等学校里住了 四年,共计所读的俄、德、英、日、法的小说,总有一千部内外。”这 种经历也深深烙印在郁达夫的作品当中。现今很多学者都认为, 郁达夫的小说中存留着包括日本“私小说”在内的外国文学的影 子。浸染于大量外国文学作品直接影响着郁达夫的创作与翻译, 并且终其一生。郁达夫留学日本之时,近沐欧风美雨,远忧国仇家 恨,还时常遭受国弱家贫之辱。他说:“我的这抒情时代,是在那荒 淫残酷、军阀专权的岛国里过的。眼看到的故国的陆沉,身受的异 乡的屈辱,与夫所感所思,所经历的一切。剔括起来没有一点不是 失望,没有一处不是忧伤。”由是观之,忧郁与愤懑乃是青年郁达 夫的情绪基调,并直接影响激促着他的阅读与创作。 郁达夫于《小说论》之中写道:“世界各国的小说,影响在中国 最大的是俄国小说。”实际上,郁达夫对俄国文学作品的关注仅次 于日本,也是从此开始接触西方的文学作品。从创作时间次序来 说,19世纪俄国作家中的屠格涅夫对郁达夫文学创作有着不可忽 略的启蒙之功。郁达夫在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抒情气氛的营造等方 面从屠格涅夫处吸收了不少的养分,在对描写人类痛苦的偏爱和 对病态人格的刻画等方面从陀思妥耶夫斯基处得益良多。 另外,留日期间,郁达夫受学于“德式”教育,时常能见阅德国 文学作品,其中特别喜爱尼采、施托姆及歌德等德国的思想家和 文学家的作品,对他们称赏有加,并且积极地向国人推荐,在其作 品中也有所反映。再者,郁达夫对法国文学也表现得尤为精通,经 常赞许很多法国作家,特别是卢梭。卢梭开朗直爽展露本我的勇 气和苦苦追求人性中真实的坦诚都对郁达夫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并由此产生了强烈的精神上的共鸣。由此可以看出,他在汲取外 国文学的思想和技法过程中始终保有一个真实的自我,并且这种 真挚的主体性存在于他的作品当中。与众多外国名家一样,郁达 夫如实地抒发着主体的内心情感,因此,其作品往往表现出自述色 彩与气氛。倘若对比一下郁达夫的很多作品,我们易于发现不同作 品的主人公、不同作品的情节却似乎有着终始如一的情绪和情感, 其实,这种持久难纾的情绪情感是作者主体内心实境的反映。很容 易觉察到,郁达夫作品中的主人公形象总有“零余者‘的影子,正如 郁达夫在散文《零余者》中写到:“我的确是一个零余者,所以对于 社会人世是完全没有用的。”他的很多作品总是在传述一种郁结难 纾、深愁缠绕、苦闷无名的情调。其实,这可能源自于他对外国伤感 文学作品大量浸阅和主体性的情感共鸣与证验,因此他才会说: “殉情主义的作品,总带有沉郁的悲哀、咏叹的声调、旧事的留恋与 宿命的磋怨。尤其是国破家亡,陷于绝境的时候,这一种倾向的作 品,产生得最多。”感伤的情调已然是浪漫主义作家共同审美趣味 和作品的底色,似乎能给予他们独特的审美体验。在《致云雀》诗 中,雪莱这样说:“我们最甜美的歌声乃发自最悲哀的情思的倾 诉!”庐隐也说过:“悲哀才是一种美妙的快感。”然而,郁达夫更加 拔高了感伤主义,他说:“把古今的艺术总体积加起来,从中删去了 感伤主义,那么所余的还有一点什么?莎士比亚的剧本,英国18世 纪的小说,浪漫运动中的各诗人的作品,有哪一篇得完全脱离感伤 之域。”“这感伤主义,就是文学的酵素了。”在创作实践中,郁达夫 也是以其独特的主体情感,创作了许多以沉郁伤感为底色的浪漫 主义作品。 二、外国文学对郁达夫文艺观的影响 在文艺观方面,郁达夫也没有摆脱日本和西方的观念与思想, 他曾经通过一些日本文艺学家与西方文艺学派的观点来解决文学 艺术上的某些重要问题。 (一)郁达夫接受了西方美学家们所认同的艺术的本质乃是 真、善、美,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艺术的价值,完全体现在一个真字 上面,不许有一丝一毫的虚伪作假,而在郁达夫的观念里,国家最 忌说真话,并且国家对美完全是麻木的。以那时的时政环境与文艺 气氛来说,他的这些观点确实有进步意义,然客观而论,其对文艺 的理解与解释略显偏颇。 (二)他认同泰纳关于文学是时代环境产物的艺术观点,常举 用古典主义盛行于希腊的例子论述此看法。20世纪20年代,泰纳 的小说以进步文学作品的姿态进驻中国,风行一时,受其影响者甚 多。郁达夫能主动接受泰纳的观点来解释文学理论问题应该是其 思想进步前卫的表现,但是,泰纳的庸俗社会学观点是违背马克思 主义的。 (三)对于文学创作何以产生的问题,郁达夫的观点与厨川白村 的观点更为接近合拍。在厨川白村看来,艺术即两种力的冲突所产 生的苦闷。这里所说的两种力指的是人的内在欲求力和人的外在 的强制力。在郁达夫的观念中,同样认为艺术是由创造欲产生的, 是人生内部深藏的艺术的冲动,但同时也认为由于客观的外界原 因,人的内在欲求会被掩埋,因而不能充分表现出来,即“因为外围 空气的恶浊,或社会制度的不良,以及一切已成道德习惯的阻碍, 我们的内部的要求,不能完全表现出来”。由此可以看出,在郁达夫谈外国文学对郁达夫文学创作及思想的影响 刘岚 118

近现代日本文学总结

中日文学特点比较: 已故的大学者吉川幸次郎(1904—1980,原京都大学教授)解放前曾在北京留学,在日本是研究中国文化的权威。他在1959年写的一篇文章中谈到中日两国文学的不同时指出:○1中国文学中神话的要素很薄弱。孔子、司马迁都不写神话,而日本的《古事记》中的神话可与希腊神话媲美。而在中国,只在《山海经》等作品中收录了一些神话的片段。○2中国的诗歌哀而不伤,日本的诗歌则哀而伤。○3中国的唐人传奇、宋人话本都是短篇小说,长篇小说《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出现得很晚,而日本的《源氏物语》这部长篇小说出现很早,这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是引人瞩目的。 中西进(前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在1988年京都国际研讨会上阐明了日本文学的特点:○1かなり叙情的②上昇型、下降型と分けると下降型である。「平家物語」には滅びの哀韻が響いている③女性的④非論理的、合理性がない○5感性的 我觉得,中国文学本质上与日本文学有所不同,在这里可以归纳为:○1中国文学也抒情,但忧国忧民、抵抗外辱、爱国主义高扬的作品才算是上乘作品。中国文学中也有《红楼梦》这样描写人世枯荣、男女恋情的杰作。○2中国文学的主流是向上的。○3喜欢大团圆的喜剧结尾。○4中国文学与日本文学相比富于理性与哲理。 要研究日本的近现代文学史,首先我们要清楚日本的近现代是如何划分的。一般来说,日本把从1868年明治维新开始到1926年(昭和元年)称为近代,从1927年到现在约80 多年称为现代。 近代日本是亚洲唯一没有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国家。它经过1868年“明治维新”的改革,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日本近代文学随着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也成长发展起来。它受到西方文化的强烈影响,在短短的几十年(从明治维新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之间,就完成了欧洲近代文学从文艺复兴到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所经历的过程。近代日本资产阶级在政治上依附于封建天皇制所表现出来的软弱性以及日本近代社会的急速发展,致使日本近代文学呈现了两个明显的现象:一是派别众多,纷纭万状,文学呈现复杂的局面;一是进步的、民主的文学由于政治力量薄弱,又处在急速发展、变化的社会条件中,不能形成强大的文学力量。而现代日本文学的特点绝大部分都受到战争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日本文学受战争的影响比较大,出现了很多与战争有关的文学作品。 以上是中日文学特点比较以及近现代日本文学的发展背景,下面详细介绍一下各个流派的特点以及代表作家和代表作品。 明治前期主要是写实主义。写实主义的代表当属坪内逍遥了,他的《小说神髓》是日本

郁达夫故都的秋教案

郁达夫故都的秋教案 郁达夫原名郁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1911年起开始创作旧体诗,并向报刊投稿。1912年考入之江大学预科,因参加学潮被校方开除。郁达夫故都的秋教案范文,欢迎阅读。郁达夫故都的秋教案一:《故都的秋》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体会散文形神的辩证关系,掌握阅读散文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鉴赏散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由景入情,品味文章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作者热爱、眷恋故都的美好情感,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1、体会故都的秋的“清”、“静”、“悲凉”的特点; 2、掌握文章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交融的写法。 教学难点:鉴赏物我合一、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教学方法:导学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一年四季中,春天是妩媚的,她常给人以艳丽动人的美;夏天常常是热情的,她常给人以无穷的回味;秋天呢?“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万类霜天竞自由。”秋日里,毛泽东

读到的是壮丽。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秋风中,杜甫读到的是悲凉。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秋雨里,柳永读到的是凄苦。郁达夫呢?我们来看他的散文《故都的秋》。(板书) 二、文本解读 1、作家作品。 郁达夫(1896-1945),现代作家。浙江省富阳县人。1913年留学日本,曾广泛涉猎外国文学,深受近代欧洲、日本各种社会思潮和文艺作品熏陶。1922年回国从事文艺创作活动,与郭沫若、成仿吾等组织了“创造社”。曾在北大,中山大学等任教。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抗战爆发积极宣传抗日。1945年9月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 短篇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她是一个弱女子》等。散文以游记著称,情景交融,文笔优美。《达夫全集》《达夫游记》《郁达夫选集》等。 2、写作背景。郁达夫是个热忱的爱国主义者,他积极投身抗日救亡活动。1933年4月,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白色恐怖的原因,作者从上海移居杭州。1934年7月,郁达夫“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写下了本文。当时的中国,连年内战,民不聊生,郁达夫也是居无定所,颠沛留离,饱受人生愁苦和哀痛。因此,作

日本文学史复习提纲(一)

日语专八文学史复习提纲(一) 記紀文学:古事記、日本書紀を併せた略称。記紀歌謡:古事記、日本書紀に記されてある古代歌謡。 ①古事記(712):日本現存最古の書籍である。太安万侶 ②日本書紀(720):漢文の編年体で書かれた正式の歴史(国史)。舎人親王 風土記(713):日本の最初の地誌である。 懐風藻(751):日本最古の漢詩集。 万葉集(759):日本最古の歌集である。成立年代は定かでない。約4500首、二十巻。表記:万葉仮名。柿本人麻呂(かきのもとのひとまろ)は万葉中最高の歌人と見られ、歌聖だと言われている。 歌経標式(772):日本最初の歌学書。作者:藤原浜成 唐風文化から国風文化へ 古今和歌集(905):略して「古今集」。日本の最初の勅撰和歌集であり、平安時代の代表的な歌集である。 撰者:紀貫之(きのつらゆき)、紀友則(きのとものり)、壬生忠岑(みぶのただみね)、凡河内躬恒(おおしこうちのみつね)の四人。 内容?構成:約1100首、二十巻。 凌雲集(814):最初の勅撰漢詩集。作者:小野岑守。 文華秀麗集(818):勅撰漢詩集。作者:藤原冬嗣ら。 経国集(827):勅撰漢詩集。作者:良岑安世。 竹取物語:現存する日本最古の物語であり、「物語の祖」と言われている。 成立:9世紀末――10世紀初め頃、定説が無い。 伊勢物語:日本最初の歌物語である。 作者未詳。10世紀初め頃に成立したと言われているが、定説が無い。 堤中納言物語(つつみちゅうなごんものがたり):日本文学史における最初の短編小説集である。 源氏物語(1008):世界最古の長編小説、写実小説。54巻。日本文学の最高峰。 作者:女流作家の紫式部 史的評価:写実的な「まこと」とロマン的な「もののあはれ(物哀)」を十分に書き上げた。日本古典の最高峰。成熟した王朝貴族文化の頂点を極める最高の美意識と言える。

浅析郁达夫小说中的“疾病”文学主题

浅析郁达夫小说中的“疾病”文学主题 摘要:在中国现代作家中,郁达夫可谓是最频繁的触及“疾病”主题的一位作家。他的小说中,疾病一直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要素,从早期的《沉沦》,到后来的《空虚》、《茫茫夜》、《迷羊》、《南迁》......疾病描写始终贯穿于其中,小说的主人公大多人体柔弱,经常患上一种乃至多种疾病,常年都在吃药、求医,造成心理上亦苦闷异常。在郁达夫的小说的疾病描写中,出现次数最多的疾病主要有四种,分别是:神经衰弱、肺结核、忧郁症、性行为障碍。这四种疾病,散布于郁达夫数十部小说作品中,构成了其小说中极具特色的“疾病”文学主题。 关键词:郁达夫;小说;疾病 一、郁达夫小说中“疾病”主题产生的原因 (一)自我生活经历 为何郁达夫先生在小说的创作过程中如此偏爱“疾病”主题呢?文学反映论认为,文学是一种用语言符号塑造形象反映现实的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文学作品则是作者对世界的产生的看法与观点。文学反映论肯定了文学来源于社会生活, 同时强调了创作主体即作家的主观能动性在反映生活过程的能动作用。郁达夫小说中,出现如此之多关于疾病的描写,也是来源于其对现实生活的体验,并不是杜撰出来的。郁达夫自幼身体便十分孱弱,早年留学日本期间,他便患上了神经衰弱。1916年3月,郁达夫因为严重的神经衰弱,以至于春假考试,7门仅考了3门便中途放弃。从此,神经衰弱就伴其左右,乃至1936年郁达夫到厦门任职,在他的日记中,仍然表露了对其神经衰弱症的忧虑。同样是在日本留学期间,他还患上了肺结核,他在他的自传《海上》中写道:“这半年中的苦学,我在身体上,虽则种下了致命的呼吸器的病根,但在智识上,却比在中国所受的十余年的教育,还有一程的进境。”这半年,即指1913年9月到日本后的半年,“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