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蜜蜂活框饲养技术规范

中华蜜蜂活框饲养技术规范
中华蜜蜂活框饲养技术规范

中华蜜蜂活框饲养技术规范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中华蜜蜂(简称中蜂)活框饲养管理。

2 名词术语

2.1 蜂群:由一只蜂王,1000只以上工蜂,少数雄蜂组成的能独立生活的群体。

2.2 蜂巢:蜂群繁衍生息,贮存饲料的场所。由一个或多个与地面垂直,并列的巢脾构成。

2.3 群势:衡量蜂群强弱的名称,通常以框蜂和公斤蜂重计算。

2.4 巢脾:两面具六角形巢房的蜡板,是构成蜂巢的基本单位。

2.5 子脾:巢房内以卵、幼虫、封盖蛹为主称子脾。以卵、幼虫为主叫卵虫脾。以封盖蛹为主叫封盖子脾。

2.6 粉、蜜脾:巢房内以花粉、蜂蜜为主的巢脾。

2.7 赘脾:在巢框的上梁、侧梁上营造的小块新巢脾。

2.8 土法饲养:巢脾一端固定在附作物上,全部是工蜂建造的自然巢脾,不能随意检查和管理的饲养方法。

2.9 活框饲养:巢脾固定在活动巢框内,能在箱内随意移动,采用人工巢础造脾,可以随时检查和管理的饲养方法。

2.10 繁殖期:蜂群以繁殖蜂儿为主,群势不断扩大引起自然分蜂的时期。

2.11 流蜜期:外界有一种主要蜜源植物开花,蜂群能生产大量蜂蜜的时期。

2.12 分蜂热:蜂群内部产生自然王台,工蜂出勤减少,蜂王产卵急剧下降时称发生分蜂热。

2.13 交尾群:供处女王交尾使用的小群。

2.14 蜜粉源:能提供蜂群繁殖需要的花粉和花蜜的显花植物开花期总称。提供花粉为主的开花植物称粉源。提供花蜜的开花植物称蜜源。

3 中蜂场基本操作技术

3.1 中蜂蜂箱的排列

应根据地形、地物分散排列,各群的巢门方向尽量错开。

3.1.1 山区利用斜坡置放蜂群,以高、低不同错开各箱巢门。

3.1.2 转地放养的蜂群,应以3~4群为一组排列,组距4m左右。但两箱相靠时,其巢门应错开45°以上。

3.1.3 每个蜂箱,用短木桩支起,使其离地面约30cm。

3.2 蜂群的移动

蜂群安置好后不能随意移动。如需要变动位置时,只能以每日0.5m距离逐渐移动,而且巢门方向不能改变。

3.3 蜂群的检查

为了摸清蜂群情况,及时采取有效管理措施,应通过全面检查、局部检查、箱外观察等方法对蜂群进行了解。

3.3.1 全面检查

一般在越冬前、大流蜜期前后和转地放养后进行。全面检查须选择晴暖无风的天气(气温15~25℃),养蜂人员衣着整洁,无异味。动作要稳、准、轻、快。3.3.2 局部检查

对蜂群不定期,进行针对性抽查,了解蜂王是否健全,蜂内是否产生分蜂热,有无病虫害,贮备蜂蜜和花粉的多少等。以便实行正确的管理措施。

3.3.3 箱外观察

外界无粉蜜或天气恶劣,不能局部检查时,可通过箱外观察工蜂采集情况进行估计;若工蜂采粉正常,外勤蜂活动积极即内部正常。

3.3.4 检查蜂群

检查蜂群时,应进行巢脾的布置。中央是虫卵脾、外周是蛹脾和蜜粉脾。繁殖期加入空脾应置放在子脾之间。

3.3.5 蜂与巢脾的配比关系

早春和晚秋蜂多于脾,春夏繁殖期、流蜜期蜂脾相称或脾略多于蜂。

3.4 蜂群的合并

将失王群或弱群合并成强群,促使其正常发展和采集。

3.4.1 直接合并

外界蜜粉源丰富或流蜜期,把弱小蜂群(除掉蜂王)或无王群连蜂带脾直接提入合并。

3.4.2 间接合并

外界蜜粉源条件差,早春或晚秋应采用间接合并。晚上把无王群提入有王群内中间用铁纱隔板或有小孔的报纸与有王群隔开,24h后,两群气味混同,便撤出铁纱或报纸。调整巢脾组成一群。

3.5 蜂王的诱入

蜂群失王,更换老劣王和人工分蜂,都需要给蜂群诱入蜂王。

3.5.1 间接诱入

把蜂王提入诱入器中,扣在被介绍蜂群的子脾边角(须前一天把原群蜂王除掉),1~2天后工蜂不再紧围诱入器时,可将蜂王放出,取出诱入器。

3.5.2 直接诱入

流蜜期当采集蜂大量外出时,将接受蜂王的蜂群内的王台除净。把蜂王直接放入巢门或巢脾一角,如1h内不围王,则诱入成功。若蜂王被围,应采取解救措施。

3.5.3 被围蜂王的解救措施

把被围蜂王的蜂球投入盛水碗中,将蜂王救出,轻放在巢脾的框梁上,让它慢慢

爬进巢脾。或改用间接诱入。

3.6 人工分蜂

从一群或几群中,抽出部分工蜂、子脾和蜜粉脾,诱入一只新蜂王或成熟王台组成新蜂群为人工分蜂。

3.6.1 单群分蜂

把一群的工蜂、子脾、蜜粉脾分为两群,新蜂群中诱入新王,两群同箱饲养,巢门方向不一。

3.6.2 混合分蜂

从几群发生分蜂热的蜂群,提出封盖子脾和工蜂诱入新王组成新群。

3.7 自然分蜂和飞逃的控制和蜂团的收捕

采用人工分蜂,换新王,互换外勤蜂或子脾等能有效控制蜂群发生的分蜂热。针对引起蜂群飞逃的各种不良因素,及时改善能避免发生飞逃。蜂群飞出结团后,用收蜂笼及时收回。

3.7.1 流蜜期若采集群发生分蜂热,应与繁殖群互换外勤蜂和子脾以清除分蜂热。

3.7.2 及时消除蜂群内的病虫害、防范盗蜂、避免药物刺激和高温曝晒、补充蜜粉饲3.7.3 蜂群飞出结团后,立刻收捕,同时检查飞逃原因;若自然分蜂,应清除群内王台,或另组新群。若飞逃,应清除群内不良因素后,再把蜂团抖入,晚上进行奖励饲喂。

3.8 工蜂卵的识别和处理

失王7天以上,即发生工蜂产卵现象。工蜂产的卵分散。常数粒一房。应立刻诱入成熟王台或产卵王。若诱入蜂王困难,即把原群从原位移开1~2m。原位放一框有王和蜂的子脾。把原群内全部巢脾提出,关闭巢门。次日让工蜂自动飞回原址投巢,再加脾调整。

3.9 盗蜂的识别和处理

当外界蜜粉源缺乏时,在正常蜂群的蜂箱周围出现杂乱飞翔的它群工蜂,巢门发生工蜂互相咬杀,即发生盗蜂。处理方法如下

a. 零星盗蜂:缩小被盗蜂群的巢门,或在巢门置放杂草使盗蜂不易侵入。

b. 大股盗蜂:迅速关闭被盗群巢门,喷烟驱除盗蜂。傍晚开巢门放回盗蜂、把被盗群搬走,原位放空箱。

c. 互相起盗:把全场蜂群的原巢门关闭,另开圆孔巢门。如仍不见效,应立即迁场。

3.10 饲喂

当外界蜜粉源不足或中断时,或者为了加速蜂群的繁殖。需要进行人工饲喂。3.10.1 蜜粉源缺乏期:越冬前或早春繁殖时蜂群缺蜜,应用白糖或蜂蜜混合5%~10%的水,文火化开,冷却后用饲喂器饲喂,1~2天喂足。

3.10.2 春、秋繁殖期,用白糖或蜂蜜加水配成1∶1糖浆,每日饲喂约200mL,连续作奖励饲喂。

3.10.3 外界缺乏花粉,而蜂群内没有贮存花粉时,应饲喂天然花粉或者用黄豆粉、

干酵母粉、奶粉、蜂蜜按3:1:1:1的比例配成的蛋白质饲料。

3.10.4 蜂场上提供0.5%食盐水供蜂群采用。

3.11 蜂群的保温

在早春、秋季和越冬期为使蜂群不受损失,必须人工保温。

3.11.1 蜂群内包装

在巢内隔板外加保温框或塞入碎棉、稻草等物,付盖上加保温垫。

3.11.2 蜂群外包装

蜂群下铺稻草,箱上盖稻草帘和防雪用品。蜂群紧靠,两箱间的缝隙用碎草塞紧。

3.12 造脾和巢脾的保存

繁殖期需要扩大蜂巢时应安装巢础供蜂群造脾。蜂群需要缩小蜂巢时应提出多余巢脾进行保存和处理。

3.12.1 安装巢础

在巢框上穿上三道23~24号铅丝,然后把巢框连同巢础平放在埋线板上,用埋线器把铅丝嵌入巢础。

3.12.2 外界有较丰富的蜜粉源,气温在20℃以上,蜂巢内出现白色蜡鳞和赘脾时,把装好的巢础,在傍晚插在蜜脾与子脾之间,待造成半巢房时,换到卵虫脾之间让工蜂继续修脾并供蜂王产卵。

3.12.3 巢脾的保存

从蜂群内提出的多余巢脾,集中存放在空箱内,然后把箱缝及纱窗糊严,暂时留出巢门以供用瓦片上放硫磺点燃放入箱内,然后关闭巢门进行熏杀。半个月后再熏杀一次,然后封闭巢门,放阴凉干燥处保存待用。

3.12.4 旧脾、坏脾、病脾收集起来进行化蜡,零星蜡屑放入日光晒蜡器内或挤成蜡团留作化蜡时使用。

4 繁殖期管理

4.1 蜂群以繁殖期蜂儿为主要活动时称繁殖期

一般分春夏季和秋季繁殖期。这个时期主要管理措施:注意保温,供应足够饲料。及时扩大蜂巢,人工育王、人工分蜂、双王同箱饲养、防治病虫害等。

4.2 人工育王

利用人工台基在蜂群中培育优质蜂王。

4.2.1 育王框、蜡碗棒、移虫针是人工育王的主要用具。

4.2.1.1 弹力移虫针或用鹅毛管自作的移虫针。

4.2.1.2 蜡碗棒由硬木质制作,下端面为直径7~8mm的半球。

4.2.1.3 育王框

采用内径宽200~250mm,高200~220mm窄式育王框。

4.2.2 选择与育王群没有血缘关系或外地引进的良种,在人工育王前20天培育雄蜂。

4.2.3 育王群与母群的选择:以能维持大群,南方5框以上,北方7框以上。蜂王

产卵力强,抗病能力强、性情温顺为主,育王群与母群应同一血统。

4.2.4 育王群的组织:用隔王板把全群分为育王区和繁殖区。蜂王留在繁殖区内,育王区内放蜜粉脾和幼虫脾,育王区占原巢门的2/3。或者把育王群的蜂王暂时提出,待王台被接受后再放回。

4.2.4.1 育王框上安放直径8mm、深11mm的人工台基,台与台距离9~10mm,每框移入24h内的幼虫15~20条。移虫后立刻提入育王区。

4.2.4.2 次日,再提出育王框,取出台基内的幼虫,再从母群中移入18~24h的幼虫,培育成蜂王。

4.2.5 组织交尾群:复式移虫后10天,从强群中提出1~2框粉蜜多的封盖子脾,带蜂放入一只优质王台(注意不要挤压、倒置)组成交尾群。

4.2.

5.1 王台应粗壮,蜂王出房后王台底有剩余王浆,蜂王体格健壮,颜色鲜明。

4.2.

5.2 蜂王交尾丢失后,再放入一个成熟王台,若两次交尾都丢失,此交尾群应合并。

4.3 双王同箱饲养

以克服群势小、保温差的缺点,一般采用人工分蜂组成,以母女同箱或姊妹同箱饲养为宜。

4.3.1 早春原群发展到4~5框蜂时,在箱中间加隔离板,从原群中提出一框封盖子脾,一框蜜粉脾及一框幼蜂放在隔离板一侧,开侧巢门诱入成熟王台、新蜂王交尾成功后形成新群同老群同箱饲养。两个弱群也应同箱饲养。

4.3.2 若工蜂偏集一群时,应调整群势,改变巢门方向。

4.3.3 夏季:流蜜期或平均气温在25℃以上时,一般不宜双王同箱饲养。

4.3.4 当群势发展到5个巢脾时应改为单群饲养。

4.4 及时加础造脾,扩大蜂巢,并用新脾更换老脾。

4.5 注意预防囊状幼虫病及欧洲腐臭病。秋季特别注意防治巢虫及胡蜂的危害。

5 生产花粉

5.1 外界有丰富的蜜粉源,蜂群内有两框以上卵,幼虫脾,群势在四框以上,便可以生产花粉。早春繁殖期不宜生产花粉。

5.2 采用封闭型巢门脱粉器收集花粉。脱粉板上有2~4排圆孔,其直径4.2~

4.5mm。板长360mm,宽105mm。脱粉板下为封闭式的花粉收集盒。

5.2.1 将脱粉器安置在巢门前,同一排列的蜂群应同时安脱粉器。

5.2.2 天气炎热时,强群应去掉脱粉器,避免闷死蜜蜂。外界施放农药时,停止脱粉,采蜜群不能脱粉。

5.2.3 每隔2~3天必须将收集盒中的花粉收集贮存。

5.3 刚收集的花粉必须干燥至含水8%以下才能贮存,否则会引起发酵或受真菌、细菌污染。

5.3.1 远红外花粉干燥箱干燥法:将新鲜花粉置于多层的花粉盘中,密闭后在45℃条件下干燥6h,花粉中水分可降至8%以下。冷却后,装入密闭的容器或双层塑

料袋中。

5.3.2 硅胶干燥方法:用“变色硅胶”(吸湿率>31%,含水量4%,蓝色吸水后变红色)按15∶1(花粉:硅胶)称出硅胶,用4~5层纱布包好,置于密闭容器的花粉中,盖严,约24~48h,硅胶变为红色取出,在150℃下烘烤,失水变蓝后,可再用。

6 流蜜期的管理

6.1 当大宗蜜源植物开花如:油菜、枣、乌桕、野桂花、八叶五茄、野坝子(香薷)等工蜂大量出外采集花蜜,并大量生产蜂蜜时为流蜜期。

6.2 采蜜群一般在6框以上,以新王为宜,春夏二季应及时控制分蜂热,秋末采蜜注意蜂群保温。

6.2.1 早春油菜,秋末冬初的野桂花、八叶五茄流蜜期宜使用主副群、双王群取蜜。

6.2.2 阴雨天多时,应及时控制分蜂热。

6.2.3 采蜜群中可借用意蜂空脾贮蜜。

6.3 子脾上周贮蜜区大部分封盖或空脾、边脾的蜂蜜大部分已封盖时,才能取蜜。

6.3.1 取蜜具体步骤:抖蜂→割蜜盖→放入摇蜜机摇动1~2min→取出空脾→放回原群。

6.3.2 群势8框以上,可用浅继箱取蜜。

6.3.3 蜜源不集中,但延续时间长的流蜜期,应采用多次抽取。而且在室内摇蜜。

6.4 取蜜工具:摇蜜机、蜜桶、割蜜刀、蜂扫、面网。

6.4.1 使用前必须用清水洗净、晒干后使用。

6.4.2 摇蜜机内必须没有铁锈及机油污染。最好使用木桶或塑料桶制成的摇蜜机。

6.5 摇蜜机流出的蜂蜜必须经24目以上的铜网或绢布过滤,除去杂质,存放在内涂树脂的蜜桶或水缸中。

6.5.1 贮存的蜂蜜必须在当年售出。

6.5.2 含水分大的蜂蜜,已发酵的蜂蜜不得到市场销售,留作饲料使用。

7 短途转地放蜂

7.1 转地前的准备

应详细了解转运目的地的蜜源情况,放蜂密度。然后调整转地的蜂群,固定巢脾,启开纱窗,关闭巢门。

7.1.1 新场地距原场地的距离应在400km范围之内,而且周围没有大量施放农药。

7.1.2 用距离卡从两端固定巢脾,每个巢脾的两面都需留有蜂路。

7.1.3 每群箱内尽可能用巢脾和空框装满。

7.2 转地途中的管理

运蜂应于早晨或晚上,巢脾与运行方向一致。热天转运注意通风、遮荫。途中停留不宜超过1h。注意防止蜂群热闷而死。

7.3 转入新场地后蜂群的管理

立即卸车,3~5群为一组,分散摆开而且巢门方向错开,蜂群安定后,及时松卡、整理蜂群。

7.3.1 置放好蜂群,关闭纱窗,然后间隔和分批打开巢门。

7.3.2 若打开巢门出现飞逃的蜂群,重新关闭巢门,待晚上再启开巢门。

7.3.3 待蜂群安定后,立即松卡,抽出多余的空框、空脾。检查蜂群,如发现坠脾,失王应及时处理。

8 渡夏管理

8.1 7月底至8月底野外蜜粉源缺乏,持续高温,这个时期称渡夏期,渡夏前,合并两框以上的弱群,把各群调整至4~5框群势,清除箱内或巢脾上的巢虫。群内应有1~2框半封盖蜜脾。

8.2 管理:遮荫、供水、少开箱检查,及时控制蜂群产生飞逃“情绪”。

8.2.1 把蜂群移到树荫下或屋檐下,或搭凉棚。中午高温时,在蜂箱四周洒水降温,适当开大巢门。

8.2.2 以箱外观察为主,若发现工蜂出勤少,应在傍晚开箱检查,根据情况改善箱内条件。

8.2.3 把蜂箱垫高以防蟾蜍及蚂蚁为害,并经常捕打胡蜂。

8.3 渡夏后的检查:9月初,野外出现零星蜜粉源,蜂群开始繁殖时,对全场蜂群进行全面检查,调整群势,清除巢虫,合并弱群并进行奖励饲喂。

8.4 具立体气候的山区,可以把蜂群转运到高山进行渡夏。

9 越冬管理

9.1 越冬:蜂群在冬季平均气温长期处于零度以下的时期。群内停止哺育幼虫,蜂群结团,并停止采集活动。

9.2 选择背风、干燥、安静的地方作为越冬场所,并遮蔽阳光,使蜂群安静。

9.3 管理:越冬期非特殊原因不开箱,采用箱外观察来掌握蜂群情况,并采取相当措施。

9.3.1 在巢门侧耳倾听时发出轻微的“嗡嗡”声或轻叩箱壁发出“嗡嗡”声,马上静下来,属正常情况。

9.3.2 发现工蜂在巢门口进出抖翅,箱内声音混乱表明可能失王。应在晴暖的中午开箱检查,若失王应诱入储备王,或并入他群。

9.3.3 蜂群宣闹不安,从巢内掏出断头缺翅的死蜂,并有巢脾碎块,可断定是鼠害。应及时驱杀,查找鼠洞予以堵塞。

9.3.4 如听到箱内骚动声,经久不息,蜂团散开,表明箱内缺蜜,应及时贴蜂团,加入蜂脾。

9.3.5 缺水时,蜂群出现不安,从巢门掏出蜂蜜结晶。可在巢门喂0.2%的食盐水。

附录A

使用说明

(补充件)

A1 本标准可供由土法饲养改为活框饲养和已采取活框饲养的中蜂群参考使用。A2 本标准的各条款内容是基本的饲养管理技术。各地还可根据这些条款,因地制宜提出适合本地区生态条件的补充内容。

附录B

过箱操作技术

(补充件)

B1 过箱条件

B1.1 适用于在木桶、竹篓、土窝、谷仓、墙洞等土法饲养的蜂群改为活框饲养时使用。

B1.2 外界有蜜粉源,气温稳定在15℃以上,以春季为宜。

B1.3 蜂群须有一定群势;长江以北4框,华南3框。

B1.4 备有十框标准中蜂箱或其他箱式、穿好铅丝的巢框、承脾板、硬纸片、棉纱线、割蜜刀、小刀、面网、蜂刷、收蜂笼、图钉、脸盆、抹布、桌子等。

B1.5 将悬挂的木桶蜂群,逐渐转移到地面。

B2 翻巢过箱

B2.1 先把蜂巢搬离原位约5m,并在原位放一空蜂箱收集外勤蜂。然后将蜂巢翻转180°,使巢脾的下端朝上,驱蜜蜂迅速离脾,进入收蜂笼,用割蜜刀从基部取出巢脾,进行割脾、绑脾。操作过程应尽量缩短时间。

B2.2 2~3人同时操作;一人脱蜂割脾,一人装框绑脾、传脾及布置新蜂巢。

B2.3 观察好巢脾的建造方位,使巢脾纵向与地平面保持垂直,然后顺势把蜂巢缓慢转过来,放在原来的位置上。

B2.4 靠近蜂团的上方置放收蜂笼,然后用木棒从下向上轻轻打,待巢内的蜜蜂全部进入收蜂笼后,把蜂蛹打开,暴露出全部巢脾。

B2.5 用右手握割蜜刀沿基部割下巢脾,另左手轻托巢脾,放在承脾板上,进行裁切,去老脾留新脾,去空脾留子脾,去雄蜂脾留粉脾。

B2.6 把巢脾切成略小于巢框内径,基部平直,紧贴上框梁。然后顺着巢框上穿行的铅丝,用小刀划脾,深度以接近房底为准。再用小刀把铅丝埋入房底然后用棉纱线在适当部位穿过铅丝钩绑或用棉纱线连硬纸片在巢脾下缘吊绑。

B2.7 已绑好的巢脾立刻放蜂箱内,大块的子脾放在中间,较小的依次放两边。巢脾间保持6~8cm蜂路。

B2.8 把收蜂笼中的蜂团抖落在箱内,盖上箱盖,打开巢门。1~2h后,打开箱盖观察;若蜂团结在箱内一角,用蜂刷轻赶蜂团移到巢脾,迫蜂上脾。

B3 不翻巢过箱

B3.1 在仓内、地板下、墙洞内结巢的蜂群过箱时,先用木棒轻击蜂巢一侧,或吹烟驱蜂,迫使蜜蜂离开巢脾在空隙地位结团。然后割脾、绑脾。

B3.2 过箱时,待蜂团稳定后,再用收蜂笼收入。若蜜蜂难结团,须尽可能找到蜂王后再收蜂。

B3.3 过箱操作完成后用泥土封闭原蜂巢的出入洞口,并把蜂箱置在入口的前方。B4 借脾进箱

B4.1 从已采取活框饲养的蜂群内提出粉,子脾给过箱群。把刚绑好的巢脾分散到提脾群。这种借脾过箱的蜂群能很快稳定。

B5 过箱后管理

B5.1 过箱操作后,收藏好多余巢脾和蜂桶,清除桌上或地上的残蜜。把蜂箱巢门缩小,观察工蜂采集活动状况。

B5.2 次日观察到工蜂积极进行采集和清巢活动,并携带花粉团回巢,表示蜂群已恢复正常。若工蜂出勤少,没有花粉带回。应开箱检查原因进行纠正。

B5.3 三、四天后,对蜂巢进行整顿,巢脾已粘牢的可以除去绑线。没有粘牢或下坠的应重新绑牢。同时把箱底的蜡屑污物清除干净。

B5.4 若发现失王,即选留1~2个好王台,或诱入一只蜂王。若发生盗蜂应及时处理。

附录C

主要病虫害症状鉴别

(参考件)

C1 中蜂囊状幼虫病

C1.1 症状:5~6日龄幼虫死亡,约30%死于封盖前,60%死于封盖后。死亡幼虫头部上翘,黄白色,无臭味。体表失去光泽,用镊子拉出如同小囊,内含液体,末端积聚有透明的液滴。成蜂表现不安,易离脾,出勤少,易飞逃。多发生在春夏之间。

C1.2 预防:选出抗病群育王,加强保温,密集群势。

C2 欧洲幼虫腐臭病

C2.1 症状:主要传染2~4日龄幼虫。发病早期无明显症状,病虫失去光泽和弹性,虫尸由苍白到浅黄而腐烂、酸臭,最后逐渐干枯于巢房底,易挑出。巢脾成花子脾。严重时蜂王停产,工蜂出勤减少以至弃巢逃亡。春、秋繁殖期易发生此病。C2.2 传染途径:污染的饲料和水是此病的主要传染源,采集工蜂是传染的媒介。C2.3 预防:早春饲养强群,补足饲料,严格蜂具清毒。

C3 巢虫

C3.1 症状:巢虫是蜡螟的幼虫,有大小两种,寄生巢脾为害蛹,被侵害的蛹形成的“白头”,叫“白头蛹”。被侵害的病群群势日衰,重者逃亡。

C3.2 巢虫主要在夏秋二季发生,易在弱群,脾多蜂少,蜂箱破旧的蜂群内发生。C3.3 预防:及时修补箱身缝隙,清除箱底蜡渣,保持蜂脾相称,对提出的旧脾应严格杀死巢虫后保存,把蜂场上蜡渣和碎脾应收拾干净。

C4 胡蜂

C4.1 种类:品种很多,以金环胡蜂、墨胸胡蜂、墨腹胡蜂为主。墨尾胡蜂危害严重。

C4.2 夏秋季为猖獗期,它们盘翔于巢门附近或守在巢门捕捉或咬杀工蜂,甚至攻入巢内迫使蜂群飞逃。

C4.3 防除方法主要是人工捕杀。

中华蜜蜂四季的管理方法

中华蜜蜂四季的管理方法 1、适时排泄正常越冬的蜂群应在当地蜜源出现前20~30天排泄,但越冬下痢群排粪时间应提前。排粪陈列蜂群的场地,要选在西北 向有天然或人为防风屏障,干爽的地方,在气温14℃以上,风力2 级以下时进行。室内越冬群,在上午8点前把蜂群搬到排粪场地, 20分钟后再打开巢门放蜂飞翔排泄;室外越冬群,撤去蜂箱上部和 前部的保温物,让阳光直射到蜂箱上,然后打开巢门放蜂排泄。 2、注意保温春季昼夜温差大,白天放大巢门,晚上缩小。箱内 巢脾的两侧加棉花,上面也用棉垫盖上。保温物受潮要勤换晒。蜂 箱外侧和底下塞上干草,箱上盖草帘,再蒙上塑料薄膜。春末撤去 外包装时,应先撤强群,后撤弱群,先撤上面,后撤四周和箱底。 箱内的保温物应随巢门的扩大逐渐撤去。 5、扩大卵圈,加脾扩巢如果卵圈偏于巢脾的一端,蜂多于脾又 气候良好,可选其中的一脾前后对调,使卵圈迅速扩展满框。若只 有3框子脾,两大一小,可将小的脾调到中间,待子脾扩展全框后 再加脾。加脾应加在子脾外边饲料脾里边第二脾的位置上。 6、强弱群互相抽补早春气温低,弱群因保温及哺育力差,产卵 圈的扩大有限,可将弱群的卵虫抽给强群,换入空脾,让蜂王产卵,既可发挥弱群的产卵力,又能充分利用强群的哺育力。待强群新蜂 陆续出房时,再将强群中带幼蜂的脾和正在出房的老子脾给弱群, 使弱群变为强群。一个大群与一个小群同箱饲养,将小群留一脾作 为繁殖区,余下的全部补给强群,在大流蜜期到来之前,可组成强 大的生产群。 一、解决饲料。饲料是蜜蜂越夏的重要条件。每蜂箱一定要留足5~8千克越夏蜜。如蜂蜜不足,可以人工制作混合饲料喂养。混合 饲料制作方法:将优质西瓜、蕃茄等用干净纱布包2~3层后,用力 挤压,盛接汁水备用;用炒过的黄豆加工成粉备用。配制时用西瓜计

蜜蜂饲养管理技术

蜜蜂饲养管理技术 一、春繁强群技术 养蜂一年四季在于春,春繁管理是关键。早春有强群,全年丰收有希望。天气晴好,浆、蜜、粉高产大丰收;天气多雨,王浆也能丰收。大丰收的蜂场是蜂养人,早春养不起强群全年养弱群的蜂场是人养蜂。人养蜂的蜂场往往养不了几年就被蜜蜂吃光而破产了,蜂养人的蜂场可以世代养蜂兴旺发达。 不管定地或转地饲养,家庭养蜂最宜养160-180个大群。如果采取定地小转地饲养,一年就能稳产王浆1.5吨左右,加上蜜粉收入全年能有十多万元的产出,最少的也有几万元可以寄回家。遇到滴蜜无收的年成,仅王浆收入足可以养活整个蜂场,开支了转地运费、饲养员的工资等成本后还能有所积蓄。而长期养弱群,杀鸡取蛋的蜂场,往往入不敷出,他们对如何饲养强群的把握太少,只好*蜂产品造假、掺假维持生计。这些养蜂者中的无赖,不仅给消费者健康造成严重危害,也影响了我国蜂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倡议广大蜂友都来努力学习和掌握饲养强群得高产的技术,紧紧依*提高蜂产品产量和质量来增加收入壮大养蜂场经济实力,这是中国养蜂全行业良性发展所期待的模式。 1、适时加脾扩巢。从春繁开始养强群,不论南方、北方都采用同样方法繁蜂,紧脾时每只蜂王紧成一框,所谓“单脾开繁”。提早春繁期间因为外界还没有天然花粉可以采食,工蜂分泌的王浆少,饲喂蜂王也少,蜂王产卵就少。故提早春繁必须人为地给蜜蜂补足花粉,工蜂吃了新鲜的人工花粉就会立即变得兴奋起来,积极分泌王浆饲喂蜂王,促使

蜂王产卵多产卵快。开繁第一框都要加入带有人工花粉的角粉脾催产,中间留空供蜂王产卵。在南方春繁的蜂群,气温适宜,有天然花粉采进,蜂量好,蜂王产卵快,在哺育幼虫浆水很足的情况下加脾可以适当快一点。春繁经常会受冷空气影响的地区,加第二框脾要等第一框子脾封盖后再加,第二框封盖以后再加第三框,到第三框封盖时新蜂已陆续出房,工蜂将一天比一天多,这时候随着气温升高,外界有少量杂花粉采进,三框封盖子出完后就可以加到满箱的巢脾了。再往后如果幼虫哺育浆量很足的情况下,三至四天就可以加一框粉脾或空脾。春繁单王,双王群最好50%左右,每箱平均9-10框时,停止加脾7-10天,等工蜂量大拥挤时加上空继箱,提上蜂盖子脾,要大量分群的可以多提,不要增群的蜂场,也可适当控制蜂王产卵。到初流蜜时要多造新脾,让蜂王大量产卵,既提高工蜂采蜜粉积极性,又可避免分蜂热。巢箱在大流蜜期应加到单王7框,双王8框。现在都是开巢门运蜂,群势不怕壮,但要注意转运时继箱上最好不要多于5-6框,多余的脾提出箱外转运比较安全。 2、补饲蛋白质饲料增强蜜蜂体质。春季繁殖不好的蜂场,有大部分是开始1-4框子脾面积没有扩大,第一框没有封盖就急着加第二框了,遇到冷空气影响,西北气流控制,就会出现幼虫干浆大量拖子的现象。春繁遇到几次幼虫干浆拖子,就繁殖不了强群。养蜂员要勤观察,多动脑,多钻研蜂群饲养管理技术。比如春繁西北气流控制温度骤降幼虫干浆拖子,原因是什么?我们认为是泌浆蜂被西北气流控制气温骤降身体生理机能受到影响,引起蛋白质缺乏,无法分泌出蜂王浆。但具体的机理是什么,我们也不甚明白,希望本文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让科学

中华蜜蜂活框饲养技术规范

中华蜜蜂活框饲养技术规范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中华蜜蜂(简称中蜂)活框饲养管理。 2 名词术语 2.1 蜂群:由一只蜂王,1000只以上工蜂,少数雄蜂组成的能独立生活的群体。 2.2 蜂巢:蜂群繁衍生息,贮存饲料的场所。由一个或多个与地面垂直,并列的巢脾构成。 2.3 群势:衡量蜂群强弱的名称,通常以框蜂和公斤蜂重计算。 2.4 巢脾:两面具六角形巢房的蜡板,是构成蜂巢的基本单位。 2.5 子脾:巢房内以卵、幼虫、封盖蛹为主称子脾。以卵、幼虫为主叫卵虫脾。以封盖蛹为主叫封盖子脾。 2.6 粉、蜜脾:巢房内以花粉、蜂蜜为主的巢脾。 2.7 赘脾:在巢框的上梁、侧梁上营造的小块新巢脾。 2.8 土法饲养:巢脾一端固定在附作物上,全部是工蜂建造的自然巢脾,不能随意检查和管理的饲养方法。 2.9 活框饲养:巢脾固定在活动巢框内,能在箱内随意移动,采用人工巢础造脾,可以随时检查和管理的饲养方法。 2.10 繁殖期:蜂群以繁殖蜂儿为主,群势不断扩大引起自然分蜂的时期。 2.11 流蜜期:外界有一种主要蜜源植物开花,蜂群能生产大量蜂蜜的时期。 2.12 分蜂热:蜂群内部产生自然王台,工蜂出勤减少,蜂王产卵急剧下降时称发生分蜂热。 2.13 交尾群:供处女王交尾使用的小群。 2.14 蜜粉源:能提供蜂群繁殖需要的花粉和花蜜的显花植物开花期总称。提供花粉为主的开花植物称粉源。提供花蜜的开花植物称蜜源。 3 中蜂场基本操作技术 3.1 中蜂蜂箱的排列 应根据地形、地物分散排列,各群的巢门方向尽量错开。 3.1.1 山区利用斜坡置放蜂群,以高、低不同错开各箱巢门。 3.1.2 转地放养的蜂群,应以3~4群为一组排列,组距4m左右。但两箱相靠时,其巢门应错开45°以上。 3.1.3 每个蜂箱,用短木桩支起,使其离地面约30cm。 3.2 蜂群的移动

中蜂养殖技术

中蜂养殖的四大定理_中蜂养殖技术 二四定理又可叫温饱律。 “二”指每张脾保持二指宽蜜粉是中华蜜蜂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保证。好比人类生存的温饱线,超越此线则“家庭幸福、人 丁兴旺”。蜜蜂生活状态长期处在低于温饱线时,则会导致巢虫严 重危害、蜂蜜恋巢性降低、蜜蜂繁殖率急剧下降、蜂群严重衰退甚 至蜜蜂飞逃等结果。 “四”指中华蜜蜂蜂群发展的基准群势,即每一个蜂群发展最起码从4框开始,若低于4框则力量不够,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极差,甚至导致全群衰败而亡。在4框蜂及以上群势,工蜂喂养幼虫及蜂 王的能力远高于4框以下,容易达到繁殖的最佳哺喂期。所以4框 是蜂群发展的群势分界线,无论是自然分蜂群还是人工分蜂群,或 是春繁、秋繁群,都应该以4框为底线,才能迅速达到蜂群发展的 最佳状态,养蜂人务必认真对待。 四八定理也可称小康律。“四”指每脾有4指宽的存蜜,此时蜜蜂的生活水平相当于人类的小康,然后可适当取蜜,但是不能逾越 小康线。小康水平的蜜蜂繁殖好,抗病虫能力强,容易适应人类的 干扰,所以养蜂者可以随便搬运和检查蜜蜂,也可以取蜜和分蜂, 此限度又称中蜂的取蜜线。“八”指每个生产蜂群群势达8框,是 高产和稳产的基本群势,因为实验证明,8框及以上群势的蜂群, 能够顺利应对各种自然和人为影响带来的风险和灾难,从而顺利的 完成生产蜂蜜的任务。此限度又称为生产线。在蜜蜂的生产过程中,完全遵循人多力量大和团结就是力量的原则,所以养殖者务必把蜂 养强、养好,才能高产稳产。此限度又称中蜂的生产线。因此长期 保持中蜂的小群取蜜和见蜜就取,而不遵循中蜂养殖四八定理(小康律),就会导致蜂群严重受损,中蜂优良基因逐渐丢失,中蜂生产力 下降,中蜂养殖不能规模化,更不可能使中华蜜蜂产业的优势得以 发挥和发扬光大。

中华蜜蜂养殖技术

中华蜜蜂冬季管理要点 中华蜜蜂,又称中蜂、土蜂,是东方蜜蜂的一个亚种,是中国独有的蜜蜂当家品种,是以杂木树为主的森林群落及传统农业的主要传粉昆虫。其体躯较小,头胸部黑色,腹部黄黑色,全身披黄褐色绒毛。飞行敏捷,嗅觉灵敏,出巢早,归巢迟,每日外出采集的时间比意大利蜂多2—3小时,善于利用零星蜜源,采集力强、利用率较高、采蜜期长及适应性、抗螨抗病能力强,消耗饲料少等意大利蜂无法比拟的优点,非常适合中国山区定点饲养。 蜜蜂冬季管理 1.培育适龄越冬蜂 所谓适龄越冬蜂,是指没有参加过采集活动和进行过排泄飞行的工蜂。蜂群中适龄越冬蜂多,则越冬安全,饲料消耗少,来春群势发展快;反之,则越冬困难,工蜂提前死亡,春季繁殖也缓慢。 培育适龄越冬蜂,要在最后一个主要采蜜期的初期着手进行。可用新王替换产卵差的老王,在大流蜜期要采去子脾上的贮蜜,选用适合产卵的新脾等办法,尽量扩大产卵区。流蜜结束时,抽出多余的蜜脾,适当补给空脾,保持蜂脾相

称,加强巢内保温和奖励饲养,促进蜂王产卵。但气温较低时要控制蜂王产卵,因气温低,后期出的工蜂没能进行排泄飞行,对越冬不利。为了能保证越冬的群势,可以把2~3个弱群同箱饲养,越冬前选留一个蜂王合并蜂群,这样看起来是蜂群数少了,但能使越冬群势增强,来春发展快,人工分蜂早,也能更快地发展蜂群。 2.贮备越冬饲料 选留封盖蜜脾是秋季管理的一个主要工作,因为越冬前临时喂给蜜汁或糖浆会增加蜜蜂工作负担,如蜜脾来不及封盖,冬季容易变质,造成蜜蜂下痢。有经验的养蜂人员是在全年最后一个主要采蜜期第一次取蜜时,选留四五个巢脾平整、无雄蜂房由繁殖过几代蜂的巢脾,放在继箱的边上,并扩大蜂路,到第二次取蜜时这些蜜脾都已封盖,可以提出来存放。一次留不足的可在第二次再留,留蜜脾的数量视蜂群越冬期的长短而定,一般每框越冬蜂留一个蜜脾,严寒地区可多留,冬季转地到南方的蜂场可少留。越冬饲料蜜脾要保存好,放在凉爽通风的地方,为防止巢虫危害,可用硫磺等药物熏杀,方法是每个继箱放8个蜜脾,几个继箱放在空巢箱上,箱内点燃硫磺,关严巢门,最上面继箱上盖好纱盖和大盖,各箱间缝隙糊严。也可将几个存蜜脾的继箱放在一个强群上,让这个群蜂保管,直到越冬时使用。如因故最后一个主要采蜜期未能留到或留足越冬饲料,应在蜂王接近停止产卵前,突击用浓度大的糖浆(2份糖、1 份水)或蜜汁(10

蜜蜂饲养管理技术

蜜蜂饲养管理技术-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蜜蜂饲养管理技术 一、春繁强群技术 养蜂一年四季在于春,春繁管理是关键。早春有强群,全年丰收有希望。天气晴好,浆、蜜、粉高产大丰收;天气多雨,王浆也能丰收。大丰收的蜂场是蜂养人,早春养不起强群全年养弱群的蜂场是人养蜂。人养蜂的蜂场往往养不了几年就被蜜蜂吃光而破产了,蜂养人的蜂场可以世代养蜂兴旺发达。 不管定地或转地饲养,家庭养蜂最宜养160-180个大群。如果采取定地小转地饲养,一年就能稳产王浆1.5吨左右,加上蜜粉收入全年能有十多万元的产出,最少的也有几万元可以寄回家。遇到滴蜜无收的年成,仅王浆收入足可以养活整个蜂场,开支了转地运费、饲养员的工资等成本后还能有所积蓄。而长期养弱群,杀鸡取蛋的蜂场,往往入不敷出,他们对如何饲养强群的把握太少,只好*蜂产品造假、掺假维持生计。这些养蜂者中的无赖,不仅给消费者健康造成严重危害,也影响了我国蜂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倡议广大蜂友都来努力学习和掌握饲养强群得高产的技术,紧紧依*提高蜂产品产量和质量来增加收入壮大养蜂场经济实力,这是中国养蜂全行业良性发展所期待的模式。 1、适时加脾扩巢。从春繁开始养强群,不论南方、北方都采用同样方法繁蜂,紧脾时每只蜂王紧成一框,所谓“单脾开繁”。提早春繁期间因为外界还没有天然花粉可以采食,工蜂分泌的王浆少,饲喂蜂王也少,蜂王产卵就少。故提早春繁必须人为地给蜜蜂补足花粉,工

蜂吃了新鲜的人工花粉就会立即变得兴奋起来,积极分泌王浆饲喂蜂王,促使蜂王产卵多产卵快。开繁第一框都要加入带有人工花粉的角粉脾催产,中间留空供蜂王产卵。在南方春繁的蜂群,气温适宜,有天然花粉采进,蜂量好,蜂王产卵快,在哺育幼虫浆水很足的情况下加脾可以适当快一点。春繁经常会受冷空气影响的地区,加第二框脾要等第一框子脾封盖后再加,第二框封盖以后再加第三框,到第三框封盖时新蜂已陆续出房,工蜂将一天比一天多,这时候随着气温升高,外界有少量杂花粉采进,三框封盖子出完后就可以加到满箱的巢脾了。再往后如果幼虫哺育浆量很足的情况下,三至四天就可以加一框粉脾或空脾。春繁单王,双王群最好50%左右,每箱平均9-10框时,停止加脾7-10天,等工蜂量大拥挤时加上空继箱,提上蜂盖子脾,要大量分群的可以多提,不要增群的蜂场,也可适当控制蜂王产卵。到初流蜜时要多造新脾,让蜂王大量产卵,既提高工蜂采蜜粉积极性,又可避免分蜂热。巢箱在大流蜜期应加到单王7框,双王8框。现在都是开巢门运蜂,群势不怕壮,但要注意转运时继箱上最好不要多于5-6框,多余的脾提出箱外转运比较安全。 2、补饲蛋白质饲料增强蜜蜂体质。春季繁殖不好的蜂场,有大部分是开始1-4框子脾面积没有扩大,第一框没有封盖就急着加第二框了,遇到冷空气影响,西北气流控制,就会出现幼虫干浆大量拖子的现象。春繁遇到几次幼虫干浆拖子,就繁殖不了强群。养蜂员要勤观察,多动脑,多钻研蜂群饲养管理技术。比如春繁西北气流控制温度骤降幼虫干浆拖子,原因是什么?我们认为是泌浆蜂被西北气流控制

中华蜜蜂十框标准蜂箱

中华蜜蜂十框标准蜂箱 (GB 3607-83)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地饲养中华蜜蜂(简称中蜂)使用。 1. 中蜂十框标准蜂箱的结构和规格 中蜂十框标准蜂箱由巢箱、浅继箱、副盖、箱盖组成,各部位的尺寸规格如下: 1.1 巢箱 内围长440mm、宽370mm、高270mm、板厚20mm。两佃(1壁后下方各有3~5个圆孔巢门。前后壁内面中央留有宽12mm、深3mm的浅槽,供隔离板插入。前壁下沿有两个长120mm、宽20mm的缺口,前面插入一块长386mm、高50mm、厚15mm的巢门板,该板一边开10个圆孔巢门,另一边开两个长60mm、高10mm的舌形巢门,后壁上部开有两个80mmXllomm的铁纱窗,并各有一块100mm宽可左右移动的木板供开闭。整个箱体外围上沿加保护条,条宽20mm、高25mm。 1.2 巢框 外围长420mm、高250mm。上梁宽25mm、厚20mm、长456mm、框耳长28mm,边条长240mm、宽25mm、厚10mm。下梁长400mm、宽15mm、厚10mm。上梁底面不留巢础沟,隔板的尺寸与巢框外围一致。 1.3 浅继箱 内围高135mm、宽370mm、长440mm、板厚20mm。浅继箱巢框外围长420mm、高125mm。上梁厚15mm、长456mm、宽25mm(各地可根据群势状况灵活采用)。 1.4 副盖 分板盖和铁纱盖二种,大小与箱体外围尺寸一致。板盖由A、B两块组成。 1.5 箱盖 内围长490mm、宽420mm、高85mm、板厚15mm。箱盖里面的四角附钉上一块长40mm、宽和厚均为20mm的木板。或在前后各钉一条长420mm、宽和厚均为20mm的木条。使箱盖浮搁在副盖上。箱盖上面加钉镀锌铁皮或油毡。两侧各有二个长100mm、高20mm的舌形通风口。 2 .中蜂十框标准蜂箱设计图 2.1 中蜂十框标准蜂箱(总图)

蜜蜂养殖技术手册

蜜蜂养殖技术手册 目录 一、养蜂机具及设备 (2) (一)箱蜂 (2) (二)饲喂工具 (3) (三)其他工具 (4) 二、蜂场的选择及排列 (5) 三、蜂群的基础管理技术 (6) (一)蜂群排列 (6) (二)蜂群饲喂 (7) (三)盗蜂防止 (9) (四)逃群防止 (11) (六)工蜂产卵处理 (15) 四、蜂群的四季管理 (16) (一)、春季管理 (16) (二)夏季管理 (17) (三)秋季管理 (17) (四)冬季管理 (18) 五、蜂场、蜂机具的卫生消毒 (18) (一)消毒剂 (18) (二)蜂场环境的卫生消毒 (18) (三)蜂机具的卫生消毒 (18) (四)巢脾的消毒与保管 (19) 六、蜜蜂致病敌害的防治 (19) (一)蜜蜂病害的分类 (19) (二)常见蜜蜂病害敌害的防治方法 (20)

一、养蜂机具及设备 饲养管理蜂群的工具、机器和设备简称蜂具。蜂具和许多木制蜂具可以就地取材,自己制备。但是,一定要按照标准制造,统一规格。蜂具的种类很多,这里只介绍蜂箱、巢出和一部分饲养管理用具,其他蜂具结合有关生产的内容叙述。 (一)箱蜂 含有活动巢框的蜂箱(活框蜂箱),是科学养蜂的重要生产工具。应用活框蜂箱养蜂,可以随打开蜂箱,拿出巢脾了解蜂群的情况,观察蜜蜂的生活活动,根据需要和可能,生产各种蜂产品,而且便利进行转地饲养。蜂箱长期放臵在露天,经受雨淋、日晒,而且蜜蜂必须在蜂箱里活动,抚育蜂子,贮存饲料,所以蜂箱的结构需要用坚实、质轻、不易变形的木材,而且要充分干燥。北方以红松、白松、椴木、桐木,南方以杉木为宜。目前我国饲养欧洲蜜蜂使用最普遍的蜂箱是10框标准蜂箱和16框卧式蜂箱;饲养中蜂宜使用中蜂标准蜂箱。 1、10框标准蜂箱 10框标准蜂箱是世界上饲养欧洲蜜蜂使用最普遍的蜂箱。它由10个巢框、副盖(或沙盖)、箱盖以及隔板组成。需要时可在箱身(巢箱)上叠加继箱。继箱与活底蜂箱的箱身通用。蜂群发展到8—10框蜂时,叠加继箱,可以及时扩大蜂巢,充分发挥蜂王的产卵力,培养强群。使用隔王板可把巢箱的育虫区和继箱的贮蜜区分隔开,有利于提高蜂

中华蜜蜂活框饲养技术规范

中华蜜蜂活框饲养技术规范 一、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中华蜜蜂(简称中蜂)活框养殖管理。 二、名词术语 (一)蜂群:由一只蜂王、1000只以上工蜂、少数雄蜂组成的能独立生活的群体。 (二)蜂巢:蜂群繁衍生息,贮存饲料的场所。由一个或多个与地面垂直,并列的巢脾构成。 (三)群势:衡量蜂群强弱的名称,通常以框蜂和公斤蜂重计算。 (四)巢脾:两面具六角形巢房的蜡板,是构成蜂巢的基本单位。 (五)子脾:巢房内以卵、幼虫、封盖蛹为主称子脾。以卵、幼虫为主叫卵虫脾。以封盖蛹为主叫封盖子脾。 (六)粉、蜜脾:巢房内以花粉、蜂蜜为主的巢脾。 (七)赘脾:在巢框的上梁、侧梁上营造的小块新巢脾。 (八)土法饲养:巢脾一端固定在附作物上,全部是工蜂建造的自然巢脾,不能随意检查和管理的饲养方法。 (九)活框饲养:巢脾固定在活动巢框内,能在箱内随意移动,采用人工巢础造脾,可以随时检查和管理的饲养方法。 (十)繁殖期:蜂群以繁殖蜂儿为主,群势不断扩大引起自然分蜂的时期。 (十一)流蜜期:外界有一种主要蜜源植物开花,蜂群能生产大量蜂蜜的时期。

(十二)分蜂热:蜂群内部产生自然王台,工蜂出勤减少,蜂王产卵急剧下降时称发生分蜂热。 (十三)交尾群:供处女王交尾使用的小群。 (十四)蜜粉源:能提供蜂群繁殖需要的花粉和花蜜的显花植物开花期总称。提供花粉为主的开花植物称粉源。提供花蜜的开花植物 称蜜源。 三、蜂箱选择技术 中华蜜蜂十框蜂箱,简称“中标箱”,1983年被国家标准局批 准为我国饲养中华蜜蜂的十框标准蜂箱(GB3607-83),并于1984年 开始实施。 中蜂十框标准蜂箱由巢箱、浅继箱、副盖、箱盖组成,各部位的尺寸规格如下: (一)巢箱 内围长440mm、宽370mm、高270mm、板厚20mm。两佃(1壁后下 方各有3~5个圆孔巢门。前后壁内面中央留有宽12mm、深3mm的 浅槽,供隔离板插入。前壁下沿有两个长120mm、宽20mm的缺口, 前面插入一块长386mm、高50mm、厚15mm的巢门板,该板一边开 10个圆孔巢门,另一边开两个长60mm、高10mm的舌形巢门,后壁 上部开有两个80mmxllomm的铁纱窗,并各有一块100mm宽可左右移 动的木板供开闭。整个箱体外围上沿加保护条,条宽20mm、高25mm。 (二)巢框 外围长420mm、高250mm。上梁宽25mm、厚20mm、长456mm、框 耳长28mm,边条长240mm、宽25mm、厚10mm。下梁长400mm、宽 15mm、厚10mm。上梁底面不留巢础沟,隔板的尺寸与巢框外围一致。 (三)浅继箱 内围高135mm、宽370mm、长440mm、板厚20mm。浅继箱巢框外 围长420mm、高125mm。上梁厚15mm、长456mm、宽25mm(各地可根 据群势状况灵活采用)。

中华蜜蜂养殖技术书籍中华蜜蜂养殖技术中华蜜蜂养殖

中华蜜蜂养殖技术书籍中华蜜蜂养殖技术中华 蜜蜂养殖 根据化石资料,蜜蜂在第三纪晚始新世地层中己大量发现,蜜蜂科的许多种类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在中国古代就有对蜜蜂及其用途的记载。不少种类的产物或行为与医学(如蜂蜜、王浆、蜂毒)、农业(如作物传粉)、工业(如蜂蜡、蜂胶)有密切关系,它们被称为资源昆虫。最为人们所熟悉的是人工驯养用来酿蜜的意大利蜜蜂和东方蜜蜂。下面是.01hn.范文网WTT整理的中华蜜蜂养殖技术中华蜜蜂养殖,供大家参考! 中华蜜蜂养殖技术中华蜜蜂养殖 中华蜜蜂养殖技术中华蜜蜂养殖一 【基本资料】 中文名:中华蜜蜂 拉丁学名:Apis cerana cerana 类属:东方蜜蜂的一个亚种 简称:中蜂 分布:原产中国,分布很广,家养历史悠久。 【形态特征】

体躯较小,头胸部黑色,腹部黄黑色,全身被黄褐色绒毛。嗅觉灵敏,善于采集种类多而零星分散的蜜粉源。耐寒性较强。飞行敏捷,善于逃避敌害。 【生活习性】 适宜于山区、半山区生态环境饲养。工蜂吻短,对大宗蜜源植物的利用能力较差。生产蜂王浆的能力弱,且不产蜂胶。分群性强,蜂群易飞逃,易发生盗蜂行为。抵中华蜜蜂抗巢虫及囊状幼虫能力弱。饲养管理上通常将原蜂群迁入活框箱,然后按饲养意大利蜂的方法进行饲养管。 【濒危现状】 中蜂有7000万年进化史,在我国,中蜂抗寒抗敌害能力远远超过西方蜂种,一些冬季开花的植物如无中蜂授粉,必然影响生存,我国许多植物繁衍下来,中蜂功不可没。中蜂为苹果授粉率比西蜂高30%,且耐低温、出勤早、善于搜集零星蜜源,对保护我国生态环境意义重大。而洋蜂的嗅觉与我国很多树种不相配,因此不能给这些植物授粉,这将导致这些植物种类减少甚至灭绝,最终破坏生态环境。因此,拯救、保护中华蜜蜂已刻不容缓。 近年来,由于毁林造田、滥施农药、环境污染等因素,造成中蜂生存危机。除此而外,科研人员指出目前引入的意大利等国的洋蜂,是对中蜂最大的威胁。这些洋蜂对中华蜜蜂有很强的攻击力,且翅膀振动频率与中华雄蜂相似,导致中华蜜蜂误认,从而可以顺利进入蜂巢,还得到相当于同伴的待遇和饲喂。不同种

【CN209931221U】一种上方下圆组合式活框饲养中蜂蜂箱【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920285971.3 (22)申请日 2019.03.07 (73)专利权人 江西农业大学 地址 330045 江西省南昌市昌北经济开发 区志敏大道1101号 (72)发明人 何旭江 曾志将 黄粮粮 汪志平  刘俊峰 江武军 刘一博 马建军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瑞盛铭杰知识产权代理 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17 代理人 郑海松 (51)Int.Cl. A01K 47/02(2006.01) A01K 47/00(2006.01) A01K 47/06(2006.01)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上方下圆组合式活框饲养中蜂蜂箱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上方下圆组合式活 框饲养中蜂蜂箱,由以下结构组成:可调节支架、 锚式巢门、半圆柱形底箱、通风孔、拉环、底箱继 箱固定柱、纱盖、支架接口、半圆巢框与旋臂系 统、隔王栅、方形成熟蜜巢框、方形浅继箱、蜂箱 盖;该蜂箱根据中蜂生物学习性而设计,且保温 保湿,十分有利于其生长繁殖。于此同时,十分有 利于蜂农对蜂群进行操作和管理,并生产大量品 质更优的成熟蜂蜜。是一种全新的中蜂活框饲养 蜂箱。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7页 附图7页CN 209931221 U 2020.01.14 C N 209931221 U

权 利 要 求 书1/2页CN 209931221 U 1.一种上方下圆组合式活框饲养中蜂蜂箱,其特征在于:由以下结构组成:可调节支架(1)、锚式巢门(2)、半圆柱形底箱(3)、通风孔(4)、拉环(5)、底箱继箱固定柱(6)、纱盖(7)、支架接口(8)、半圆巢框与旋臂系统(9)、隔王栅(10)、方形成熟蜜巢框(11)、方形浅继箱(12)、蜂箱盖(13); 所述可调节支架(1)与半圆柱形底箱(3)底部的支架接口(8)相对应;所述锚式巢门(2)位于半圆柱形底箱(3)正面一侧,所述半圆柱形底箱(3)正面和背面各设置1个通风孔(4)和拉环(5);所述半圆巢框与旋臂系统(9)位于半圆柱形底箱(3)内,通过钉子固定在半圆柱形底箱(3)左侧顶部的内壁上;所述半圆柱形底箱(3)右侧顶部呈外高内低的台阶状,所述半圆柱形底箱(3)左侧顶部向内缺口状;所述半圆柱形底箱(3)与方形浅继箱(12)通过底箱继箱固定柱(6)固定,半圆柱形底箱(3)和方形浅继箱(12)相应位置设有孔,与底箱继箱固定柱(6)相适应;半圆柱形底箱(3)与方形浅继箱(12)之间设置了隔王栅(10);所述方形成熟蜜巢框(11)位于方形浅继箱(12)内,方形浅继箱(12)上方设置了纱盖(7),蜂箱盖(13)位于方形浅继箱(12)顶部,与方形浅继箱(12)相适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上方下圆组合式活框饲养中蜂蜂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节支架(1)有4根,分别与半圆柱形底箱(3)下方的4个支架接口(8)对应,所述可调节支架(1)由旋转脚(1-1)、螺柱(1-2)、空心连接柱(1-3)、圆头螺柱(1-4)、橡胶圆盘(1-5)组成,所述旋转脚(1-1)由凸槽端头(1-11)、插销(1-12)、凹槽端头(1-13)组成,所述凸槽端头(1-11)内若干个凸起齿轮和凹槽端头(1-13)内若干个凹槽对应,通过插销(1-12)旋紧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上方下圆组合式活框饲养中蜂蜂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式巢门(2)由固定钉(2-1)、锚形巢门(2-2)、固定金属片(2-3)、螺帽(2-4)、巢口(2-5)组成,所述固定钉(2-1)、巢口(2-5)、固定金属片(2-3)依次由下向上分布在半圆柱形底箱(3)正面一侧,所述锚形巢门(2-2)柄上设有孔,螺帽(2-4)通过锚形巢门(2-2)柄上的孔与半圆柱形底箱(3)正面一侧固定,可通过转动螺帽(2-4)调节锚形巢门(2-2)上下位置,进而调节巢口(2-5)大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上方下圆组合式活框饲养中蜂蜂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孔(4)由通风孔罩(4-1)、内置纱网片(4-2)、外置纱网片(4-3)、固定环(4-4)组成,所述通风孔罩(4-1)通过钉子固定在半圆柱形底箱(3)壁内,内置纱网片(4-2)固定在通风孔罩(4-1)上,外置纱网片(4-3)通过固定环(4-4)压入通风孔罩(4-1)内,外置纱网片(4-3)上设有外缘突起(4-3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上方下圆组合式活框饲养中蜂蜂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圆巢框与旋臂系统(9)由半圆巢框(9-1)和旋臂系统(9-2)组成,所述半圆巢框(9-1)由半圆形巢础(9-11)和巢框一(9-12)组成,所述巢框一(9-12)为倒U型,由铁片(9-13)、挂钩(9-15)、螺柱转轴(9-14)组成,所述铁片(9-13)上有三个孔,所述铁片(9-13)分别装在巢框一(9-12)上方左侧两边,由螺钉通过铁片(9-13)右侧端的两个孔与巢框一(9-12)固定,所述螺柱转轴(9-14)通过螺帽与铁片(9-13)左侧端的孔固定;所述挂钩(9-15)设置在巢框一(9-12)上方正中间,巢框一(9-12)两侧框架内部设有凹槽(9-16),所述凹槽(9-16)与半圆形巢础(9-11)相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上方下圆组合式活框饲养中蜂蜂箱,其特征在于:旋臂系统(9-2)由固定基础装置、巢脾固定盒(9-21)和弹簧卡丁组成;所述固定基础装置由巢框靠背 2

中蜂活框养殖的主要技术

中蜂活框养殖的主要技术 中蜂活框养殖应根据各地区差异及中蜂生物学特性 采取相应的饲养技术,这是养好中蜂达到高产的关键。现根据云南省的环境特点,将中蜂养殖的主要技术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1、选择场地,合理排列蜂群。云南省内各地山区、半山区地理差异大,“-山皆四季,十里不同天”,所以应根据各地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场地。一般应选择在阳光充足,正面开阔,蜂场上有稀疏灌木,夏天能遮荫,周围有杜鹃、油菜、南瓜、野藿香及野坝子等蜜、粉源丰富的地方。特别要做好蜂场周围的有毒蜜、粉源调查,以保证人、蜂安全。不要选择周围有糖厂或蜂产品加工车间等地方,以免蜜蜂盗糖引起大量死亡。蜂群排列对中蜂饲养很重要,箱位要力求散放,巢门朝不同方向,以免引起错投,发生起盗现象。 2、培育适龄采集蜂。山区、半山区由于-年中主要蜜源植物有差异,应根据具体情况培育适龄采集蜂。保证在流蜜时有大量的青壮年蜂参加采集,达到增产目的。在花期之前40天左右就必须用蜂蜜水(1∶1)饲喂,以刺激蜂王产卵培育适龄采集蜂。经过各山区推广及云南省农科院蚕桑蜜蜂研究所蜂场繁殖试验证明,增产效果明显。

3、采蜜繁殖两不误。花期开始,子脾已贮蜜。这时适时加础繁殖很重要。由于中蜂生物学习性,在外界缺蜜、粉季节蜂增殖不快,在蜜源流蜜季节蜂群繁殖快,所以应掌握该习性做好饲养管理工作。如果有蜜压子并已全部封盖,应及时取蜜。摇蜜时,应采用“早、勤、稳、留”四字取蜜法。 4、育王分蜂。中蜂易分蜂,不易维持大群,应掌握育王时间。应在流蜜前50~60天自然分蜂之前育出新王。在大流蜜前把有分蜂情绪的蜂群作培育群,然后选择能维持大群、性情温驯、盗性弱、采集力强、抗病力强的蜂群幼虫用育王框复式移虫,10天后组织交尾群,11天介绍王台,等蜂王交尾后形成新分群就换去老王。这样能使蜂群维持强群,减弱分蜂意念,到流蜜期开始,不论新分群或原群,经过繁殖就有大量采集蜂投入采蜜。 5、巢虫防治。巢虫是中蜂群中蛀食蜡质、花粉和蜂蜜,毁坏蜜蜂的虫、卵和蛹。蛹受损坏后,变成“白头蛹”,严重时蜂群飞逃,造成损失。防治巢虫一定保持蜂脾相称,饲养强群,提出老脾,保持新脾。防治巢虫最好的办法是把冬季抽出的脾用升华硫或升华硫加奈粉熏烟杀灭几次,到来年春繁加入便可。

中华蜜蜂养殖技术

中华蜜蜂养殖技术 笔者曾使用过10框、14框、高窄式、从化式等蜂箱饲养中蜂,感觉到高窄式使用起来不太方便,产蜜量也不高;10框和14框箱适于饲养强群,产蜜量较高;从化式箱也不错,特别适宜于中小群的繁殖。目前推广的中蜂10框蜂箱(国标箱)在心寸上作了一些改进,我认为更趋于合理,既增加了取蜜量又合乎中蜂爱结团的特性;饲养中蜂的蜂友不妨彩这一种蜂箱。 中蜂蜂箱的制作要讲究密封;不要开底窗;转地的蜂箱可用钢丝锯挖前后窗,挖出的木板补回原处,并用活页连接。巢门要开5mm左右,最好做成活动巢门,能随时调节大小,防止老鼠、蟑螂、蜡蛾(蜡螟的成虫)。中蜂抗巢虫(蜡螟的幼虫)能力较弱,箱底和四周缝隙要用牛粪、石灰加桐油补牢,以便清扫和防止巢虫滋生,箱身四周要钉上木条。 要养好中蜂,首先要在选育蜂种上下功夫。中蜂种性复杂,要选择采集力、抗病虫害能力较强的蜂种进行育种,。以最快的速度淘汰差的品种,实行优化。根据我多年的观察,中蜂从蜂王和工蜂的体色上可粗略分成4大类: (1)红色种:蜂王腹节有明显暗红色环或或桔红色环,俗称:马鞭王。工蜂体色黄色,幼蜂浅黄色并显得苍白。红色种王产子率极强,能维持大群;分蜂性弱,性情温和;缺点是抗病、抗螨的能力较差,可择优作为亲本杂交的素材。 (2)褐色种:蜂王和工蜂褐色或褐黄色,蜂王产子玄高,蜂群采集力、抗病虫害力都很强。优良的褐色种王码电脑公司软件中心腹节层次明显、举止安祥,工蜂护脾能力强,受轻微振动能很快安静下来,是中蜂首选的育种素材。 (3)麻色种:蜂王和工蜂体形较大,腹节有明显宽黑色环与浅区映照成麻色,蜂王产子率高,工蜂采集力较强。

(4)黑色种:蜂王和工蜂均较黑,腹部有乌色斑黑色种群大都畏光,爱分群,对外界反应强烈,属野生习性最强的一个品种,我把 它淘汰不用。中蜂选育良种是一项细致、长期的工作,可多项选择、重点培育、不断筛选和优化,发现特别优秀的蜂群,要保留老王。 采用杂交的方式,尽快获得大批优质蜂王,同时,也可采用在非分 蜂季节培育交替王,削弱蜂群的分蜂性,从而培育较大群势的蜂群。 中蜂蜂场要选择安静、背风向阳、干燥的地方,而且要临近清洁的水源;蜂箱下打木桩支撑,高度不低于0.5m,蜂箱上面常年盖杉 树皮等覆盖物防晒,尽量避免外界气温对蜂巢的影响;夏季更要做好 防晒工作,将蜂箱放在有树荫的地方搭棚遮荫。 1、选王。宜选用评分70分以上二级以上种王。选用春季或冬季换王,1年应换王1次或2次,保持蜂群强势。 2、双王群、双箱饲养。提倡双王群和双箱饲养。采用朗氏十框 箱或朗氏十二框箱(比十框箱大80mm),用框式隔王板将箱内空间隔 成2个室,每室养1群,巢门可开设在箱前面,可采用2块框式隔 王板将蜂王分别限制在侧壁向1~2框内产卵,箱中央供贮蜜;或用 囚王笼扣1只蜂王,用1块框式隔王板将另蜂王限制在侧向1~2框 内产卵,箱内其他部份供贮蜜。采用中蜂十框标准箱或FWF型中蜂箱,用框式隔王板将箱内空间隔成2个室,每室养1群,巢门均开 设在箱前向,平时平箱饲养双王箱,流蜜期可叠加继箱取蜜。加继 箱时应从巢箱提取3~4框盖子脾或大幼虫脾1张蜜粉脾放在继箱一侧,外加隔板,在巢脾内补加空巢脾,巢箱或继箱间加隔王板,让 蜂王在巢箱内产卵,或不加隔王板让蜂王在整个箱体内产卵。产蜜 期应在巢箱和继箱间加隔王板。 3、保持群内饲料充足。当外界蜜粉缺乏,群内又无贮存时,应 采用灭菌的花粉灌脾饲喂,或花粉代替品制成花粉饼置于框梁上饲喂;缺蜜时,用饲喂器盛蜂蜜置于蜂箱内蜂箱内饲喂。饲喂宜在夜间 和每次饲喂量应可供蜂群食用2~3d为宜。 1、繁殖期一般分为春夏、秋季繁殖期,繁殖期应注意保温,供 应足够饲料,及时扩大蜂群群势,人工育王、双王同箱饲养、防治 病虫害。

【精选】石柱县中华蜜蜂产业发展规划-精心整理

石柱县中华蜜蜂产业发展规划 根据“西南地区(山区和深山区)逐步建设成为我国的养蜂生产基地、特色蜂蜜生产基地、优质蜂产品生产基地”《全国养蜂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精神,为了打造石柱中华蜜蜂产业,促进农户万元增收工程目标,为早日实现绿色生态经济强县贡献力量,特制定石柱县中华蜜蜂产业发展规划。 一、石柱县中华蜂蜜现状。 简介:中华蜜蜂(以下简称“中蜂”),是东方蜜蜂的一个亚种,是我国独有的蜂种资源,除最西部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外,从东南沿海到青藏高原的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分布,以云南、贵州、四川、湖南、江西、重庆等省市数量最多,家养历史悠久。中蜂躯体较小,头胸部黑色,腹部黄黑色,全身披黄褐色绒毛。嗅觉灵敏,善于采集种类多而零星分散的蜜粉源。耐寒性较强。飞行敏捷,善于逃避敌害。中蜂有7000万年进化史,其抗寒抗敌害能力远远超过西方蜂种。中蜂为许多植物繁衍采花授粉功不可没,为苹果授粉率比西蜂高30%,且耐低温、出勤早、善于搜集零星蜜源,对保护生态环境意义重大。 现状:石柱县有较长的饲养中蜂历史和习惯,部分农户也有一定的养蜂经验。据调查表明,以中益乡养蜂农户为最多,养有中蜂3000多群,其余沙子、冷水、黄水、金铃、金竹、马武、洗新、黄鹤、龙潭、新乐、桥头、三益等12个乡镇均有少数农户养

蜂,养有中蜂2000多群,全县总的中蜂数量约5000多群。 存在的问题:一是饲养规模小、商品化生产程度低、经济效益差,抑制了农户饲养中蜂的积极性;二是饲养技术落后、疫病防治水平低,制约了中蜂产业的规模发展;三是没有蜂蜜专业营销机构进行组织和引导,缺乏产销衔接,使我县的蜂蜜产品没能进入大市场,更没有品牌和知名度;四是蜂蜜产品没有通过标准化加工和相关认证,无法提高产品的档次和质量;五是目前中蜂产业规模不大,效益不明显。 二、石柱县中华蜜蜂产业发展优势。 丰富的森林资源,湿润的季风气候,独特的自然条件,宽松的政策环境,为石柱中蜂产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首先,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对中蜂产品保健功效认识的不断加深,蜂蜜产品消费需求增长越来越大,为石柱中蜂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第二,石柱县山区面积广阔,森林覆盖面积14.2万公顷,已查明的野生植物2216种,山花资源丰富,蜜蜂采蜜范围广泛。加之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雨水充沛等自然条件,为中蜂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三、中蜂具有抗病力强、抗寒力强、繁殖力强、分蜂性强、嗅觉灵敏、飞行敏捷、可采低浓度花蜜等特点,有利于管理,有利于蜂群的发展,有利于发现和利用零星蜜源,非常适宜山区农村各家各户可分散饲养,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中华蜜蜂饲养的方法.doc

中华蜜蜂饲养的方法 中华蜜蜂饲养的方法 利用双王繁殖为蜜源培育适龄采集蜂 9 月份以后,气温逐渐下降,南方中蜂度过了艰难的越夏期,野外陆续有盐肤木、虎刺等零星蜜粉源植物开花泌蜜,工蜂出勤采集。可根据秋冬柃属、野坝子、鸭脚木等主要蜜粉源植物开花泌蜜前有45~65 天时间,选择蜂王产卵力强、群势大、分蜂性弱、蜜粉产量高、抗病性能强(尤其要抗中囊病) 的蜂群培育一批王台。王台成熟,将越夏老蜂王带 脾蜂囚往小区繁殖,堵严隔王栅,使二区蜜蜂不能互通,然后在大区介入成熟王台。当处女王交尾产卵,可打开小区巢门,饲养母女同巢双王群,为柃属、野坝子、鸭脚木等主要蜜粉源培育适龄采集蜂,群势可达12脾以上,力争秋蜜高产。繁殖期应做好下列各项工作: (1) 遮荫降温,蜂箱不能在烈日下暴晒,一定要遮阴,中午往蜂场、蜂箱上洒水降温。 (2) 野外有零星蜜粉源植物吐粉泌蜜时,进行适当地奖励饲喂,可刺激蜂王多产卵,提高工蜂造脾、育虫、采集的积极性,进而提高育虫率。

(3) 防止盗蜂,要多作箱外观察,少开箱检查,防止蜂群起盗。若有盗蜂,要及时设法制止,尤其要防范西蜂盗抢中蜂。 (4) 消灭蜂群敌害。胡蜂猖獗,尤其是大胡蜂,易钻入箱内,为害严重,要设法消灭;巢虫繁殖快,受害蜂群脾上出现白头蛹,会削弱群势,甚至引发蜂群飞逃,要勤扫箱底,清除蜡屑,保持蜂脾相称;夜晚在巢门前捕捉蟾蜍,送出1 km外。 利用单王采集蜜粉 柃属、野坝子、鸭脚木等主要蜜粉源植物开花泌蜜前7~10 天,可将蜂巢进行一次调整,老蜂王囚入王笼挂于大区,利用单王带大群采集蜜粉。新蜂王带 1 张正出房的子脾、1 张老蛹脾囚往小区繁殖。偶尔发生分蜂或飞逃,因蜂王不能飞出,飞出的蜜蜂在蜂场上空飞舞一阵,只好返回原巢。大区有些旧巢脾幼蜂出尽,不再调往小区供蜂王产卵,专供采集蜂贮蜜,有条件的可借用意蜂巢脾。蜜源期,巢内始终保持10~11 张脾,不足加巢础造脾。其中小区2 张子脾,大区3~4 张子脾、5~6 张蜜脾(弱群酌群势减少),子脾与蜜脾相间。8~10 天取蜜1 次,若天气不好,时间还可稍延长。取蜜不寻找蜂王,省时省工。只摇蜜脾,不动子脾,不伤及卵、虫、幼蜂,不污染蜂蜜,一次可取成熟商品蜜10~12 kg。取蜜时,可将大区基本出空的子脾与小区蜂王产满的卵虫脾对调,供蜂王产卵,不可延误。

最新中蜂活框饲养的方法及技巧

最新中蜂活框饲养的方法及技巧 一、要根据季节随时调整蜂脾关系 夏季天气炎热潮湿,蜜粉源比较缺乏,而敌害和盗蜂严重,蜂群遭受的损失往往比越冬损失还要严重。保持群强、蜜足、蜂脾相称 是安全越夏的基本保证。在越夏前一个蜜源期要留足越夏饲料,尤 其是花粉。在夏季不能做奖励饲喂。以免刺激蜂王产卵和工蜂出勤,增加劳动量缩短工蜂寿命,造成秋衰。 要组织强群越冬,越冬蜂群内要保持脾稍多于蜂。越冬蜂群以单王群5框以上蜂量为宜,2~3框的弱群要进行合并或组织双王群越冬。由于初冬季节气温尚不稳定,所以中蜂蜂群越冬包装要比意蜂 晚10天左右,切忌包装过早,不然突遇晴暖天气,气温回升,工蜂 外出飞翔,会遭致损失。 二、控制自然分蜂,淘汰老劣蜂王 中蜂的分蜂性较强,若不加以控制,很容易发生分蜂,不仅影响蜂群的采集力,降低产量,而且还会由于自然分蜂群的飞逃使蜂场 蒙受损失。 在流蜜期到来时,中蜂蜂群的群势发展很快,如果蜂王老劣、工蜂哺育能力过剩、巢内拥挤闷热,而外界气候温暖,蜜粉源丰富, 蜂群即会产生分蜂热。由于分蜂是蜂群的一种本能,因此单纯依靠 驱杀雄蜂,破坏王台或扩大蜂巢等强制手段是不足以消除蜂群分蜂 热的。可以采取下述方法,因势利导,科学地利用中蜂的分蜂本能,发展中蜂生产。 (一)培养强群,利用自然分蜂群,适当处理原群 早春,选择有3框足蜂、2框子脾的蜂群,通过加强保温、奖励 饲养、快速繁殖和补给老子脾的方法,使蜂群迅速壮大,提早发生 分蜂热。当蜂巢内出现自然王台时,不要破坏,可以让它进行自然

分蜂,然后把分蜂群收捕回来。因为第一次分蜂是老王飞出,容易 收捕,而第二次分蜂时,是处女王飞出,飞得远而且结团高,不容 易收捕。根据当地蜜粉源和气候条件,利用自然分蜂群造脾积极、 采集勤奋的优点,有计划地进行分蜂,是解除蜂群分蜂热的一个方法。 如果原群群势很强,用上述方法尚不能抑制其分蜂热时,可以采用人工原地均等分蜂法,在每个分蜂内各选留一个最好的成熟王台。如果场内有备用的老蜂王,可以把它介绍到自然分蜂后的原群内, 待处女王出房交尾后,可以组织成双王群快速繁殖。 (二)将原群和交尾群同箱饲养 春季蜜源流蜜前期,将蜂群在箱内隔成两半:一半由两框带蜂王;另一半介绍一个成熟的王台,当中用铁纱隔开,巢门开在两群之间,并作好标记,待新蜂王交尾产卵后,淘汰老蜂王,抽去隔板,合并 成一群。这样既实现了蜂王的新老交替,又能有效地解除蜂群的分 蜂热。 (三)采用卧式蜂箱 三、避免中蜂咬脾 中蜂的咬脾行为,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是其适应生存环境的一种本能。野生状态下的中蜂,依靠这种本能整顿、更新巢脾、控 制巢虫的危害。中蜂采用活框蜂箱饲养后,更新巢脾的工作由者帮 助完成,这样,咬脾行为就不仅造成巢脾的损失,而且也给管理工 作带来麻烦。中蜂咬脾一年四季都会发生:平时只咬老脾、生有巢 虫的脾、被污染的病脾和多余的空脾,而且//农村致富经网//,往 往只是局部咬成孔、洞,咬掉的地方常常很快补好。但在越冬过后 和夏末秋初,蜂群度过了寒冬和盛夏,随着蜜源、气候的改善,中 蜂要进行两次大规模地咬脾。跟平时咬脾相比,这两次蜂群对巢脾 的选择更严格,不光咬去不好的巢脾部分,有时连好脾也咬,咬掉 后也不及时修复,要等待蜂群群势的恢复而逐渐筑造。 此外,可根据中蜂在不同季节的咬脾特点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预防。例如,夏末季节,中蜂常会大片咬脾,对巢脾的要求苛刻,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