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空气和废气 甲醇

环境空气和废气 甲醇
环境空气和废气 甲醇

环境空气和废气中甲醇的测定作业指导书版本/修订第1版第0次修订

1.目的和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规定了测定环境空气和废气中甲醇的测定气相色谱法。采样体积为18L 时,最低检出浓度为:0.002mg/L。

2.方法原理

本方法采用直接进样方法,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气相色谱法测定环境空气和废气中甲醇含量。以保留时间定性,峰面积外标法定量。

3.试剂

本方法所用试剂除非另有说明,分析时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或专业标准的分析纯化学试剂;实验用水为新制备的去离子水。

3.1 蒸馏水。

3.2甲醇标准储备液。

4.仪器

4.1气相色谱仪:配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和数据处理系统。

色谱柱:Hp-INNOWax,30×320×0.50mm。

4.2 10mL气泡吸收管。

4.3 5mL容量瓶。

4.4 10 L微量注射器。

5.采样

5.1采样前,所用气泡吸收管用洗涤剂洗净,使用前再用纯水冲洗干净。

5.2串联两只各装5.0mL重蒸水的气泡吸收管,以150mL/min的流量,采样2~3h,气泡吸收管的重蒸水若有挥发,采样后应补充至5.0mL。

5.3甲醇是挥发性有机物,天热时吸收管应浸在冰盐水浴中。如需长时间保存,可调节pH 为4~5,在4℃下可保存14d。

6.测试步骤

6.1色谱条件

进样口温度:150℃;检测器温度:150℃;氢气流量:36mL/min;空气流量320mL/min;氮气流量:45mL/min;柱温:90℃,保持6min;不分流进样。

环境空气和废气中甲醇的测定作业指导书版本/修订第1版第0次修订

6.2校准曲线的绘制

配置浓度为50mg/L的使用液,分别量取0.00、0.20、0.40、0.60、0.80、1.00ml使用液于5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摇匀,标准曲线的浓度分别为0.0、10.00、20.00、30.00、40.00、50.00μg,仪器调节至最佳工作状态,由低浓度到高浓度依次测定标准系列的吸光度,以甲醇的峰面积积分,绘制校准曲线。

6.3水样的测试

取适量样品于2mL进样小瓶中,抽取2μL直接注入色谱仪进行分析。如果超过标准曲线,则稀释进样。

6.4空白试验

在测定样品的同时,测定空白。重蒸水代替样品,按6.1分析。

6.5质量控制

对每批进行分析的样品必须分析试剂空白。进行样品分析前进行一次校准标样的分析以验证标准曲线和保留时间。

每批样品必须分析一个平行样,平行样相对误差控制在20%内。

7.结果表示

样品中甲醇的浓度C(mg/L)按下式计算:

C=(H×A+b)×D

式中:C——样品浓度,mg/L;

A——校正曲线斜率;

H——样品峰面积;

b——校准曲线截距;

D——样品的稀释倍数。

8.注意事项

8.1在运输及储存期间,挥发性有机物通过样品容器衬垫的扩散可以使样品收到污染。用蒸馏水制备现场空白,经过采样及以后的贮存和处理步骤,可以用以检查这种污染。

8.2剩余的污染可能发生在异常浓度样品的分析中,为了减少潜在的剩余物,样品的注射针必须在每个样品之间用合适的溶剂冲洗。无论何时遇到这种异常浓度的样品,都应随之用

环境空气和废气中甲醇的测定作业指导书版本/修订第1版第0次修订

溶剂空白来检查是否有交叉污染。

8.3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是非选择性检测器。样品中许多非目标化合物的存在对分析是一种潜在的干扰。水峰、丙酮、异丙醇、乙醇、乙腈、丙烯腈、丙烯醛等对实验没有干扰。

9.相关文件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 国家环保总局(2007年) 气相色谱法

10.相关表格

环境空气采样规范

环境空气采样作业指导书 1.采样工作流程 1.1监测项目调查 现场监测人员认真了解监测对象的生产设备、工艺流程,清楚主要污染源、主要污染物及其排放规律,查看环保措施落实和环保设施运行情况。监控生产负荷,调查现场环境(气象、水温、污染源)有关参数和周边环境敏感点,检查监测点位符合性及安全性,搜集与编制监测报告有关的各种技术资料并做好相关记录。 1.2实验室采样前准备 现场监测人员领取采样容器、滤膜,准备现场监测和采样所用的仪器设备、器具、样品标签、现场固定剂等,并完成设备的运行检查。 1.2.1采样前准备的仪器设备和辅助材料 包括:采样器、风速风向仪、气温气压计、GPS;吸收瓶(内装配制好的吸收液,装箱,含空白、平行)、滤膜(含空白和备用膜)、镊子、凡士林、剪刀、手套、封口膜、电池、原始记录单、交接单、样品标签和笔等相关仪器物品。 1.2.2仪器设备的运行检查 在领用时,要检查并填写仪器的使用记录,尤其检查采样流量是否需要校准,并对采样器进行气密性检查。 1.3现场采样前准备 1.3.1复核现场工况,是否适宜进行采样。 1.3.2观测现场风速风向,局地流场、大气稳定度等气候条件,确定监测点位。 1.3.3按要求连接采样系统 1.4.气态污染物 1.4.1.将气样捕集装置串联到采样系统中,核对样品编号,并将采样流量调至所需的采样流量,开始采样。记录采样流量、开始采样时间、气样温度、压力等参数。气样温度和压力可分别用温度计和气压表进行同步现场测量。 1.5颗粒物采样 1.5.1打开采样头顶盖,取出滤膜夹,用清洁干布擦掉采样头内滤膜夹及滤膜支持网表面上的灰尘,将采样滤膜毛面向上,平放在滤膜支持网上。同时核查滤膜编号,放上滤膜夹,安好采样头顶盖。启动采样器进行采样。记录采样流量、开始采样时间、温度和压力等参数。 1.5.2采样结束后,取下滤膜夹,用镊子轻轻夹住滤膜边缘,取下样品滤膜,并检查在采样过程中滤膜是否由破损现象,或滤膜上尘的边缘轮廓不清晰的现象。若有,则该样品膜作废,需重新采样。确认无破裂后,将滤膜的采样面向里对折两次放入与样品膜编号相同的滤膜袋(盒)中。记录采样结束时间、采样流量、温度和压力参数。 1.6采样记录相关事项 环境空气采样记录包括:监测项目、样品批号、采样点位、采样日期、采样时间(开始、结束)、样品编号、气温、大气压、采样流量、采样体积、天气状况、风速、风向、采样人、审核人。 填写采样记录注意事项:样品批号和样品种类一定要填写;标况体积一定要计算正确;发生异常情况,备注栏和副架说明处一定要填写清楚;记录单上不能有涂改的痕迹,修改要

环境监测空气和废气监测例题和习题

环境监测空气和废气监测 例题和习题 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

一、填空题 2 大气污染物主要的状态为_气__态、__蒸气__态和_气溶胶__态。大部分二次大气污染物是__气溶胶___态。 __和__颗粒物__,而导致洛杉矶烟雾的大气污染 3 伦敦烟雾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是__SO 2 __和__CO__。 物主要是__烃类___、___NO X 4 大气采样器的流量计在采样前须进行校正,因为流量计的读数受_温度_和_大气压力_影响。 5 气溶胶的大小与扩散速度密切相关。气溶胶颗粒越大,其扩散速度__越小__。 (可吸人颗粒物)_因其粒径小,能进入人体支 6 气溶胶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其中_PM 10 气管肺泡,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大。 7 用颗粒状吸附剂对气态和蒸气物质进行采样时,主要靠_吸附_作用,如活性炭。气态和蒸气物质从活性炭解析的方法一般为__加热__和__有机溶剂洗脱__。 8 大气污染监测常用的布点方法包括_功能区布点法_、_扇形布点法_、_网布点法格_和_同心圆布点法__等。 10 大气环境监测的__采样点位数__是由环境监测范围的大小、污染物的_时空分布规律_、人口分布以及监测精度等因素决定的。 11 冰冻季节,集尘罐内要加入_乙二醇_作为防冻剂;为了防止微生物、藻类在其中生长,可加入少量_CuSO _溶液。 4

12 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0m的颗粒物,称为__总悬浮颗粒物(TSP)_;PM 10 即__可吸入颗粒物__,是指当量直径__≤10m__的颗粒物。 13 采集TSP时,通常使用_超细玻璃纤维_滤膜,滤膜的__粗糙__面应向上。滤膜在使用前应将滤膜放入__去离子水_中浸泡_24_h并洗涤数次后备用。 14 按照流量大小,大气采样器可分为_大流量_、_中流量_和__小流量_采样器。 15 标准气体的配制方法包括_动态配气_法和__静态配气_法。 17 四氯汞钾法测定大气中SO 2时,为消除NO x 的影响,应在吸收液中加入_氨基磺酸钠 __。 19 测定空气中NOx时用含CrO 3氧化管的目的是为了_将低价NO转化为NO 2 _。如氧化 管板结或变为绿色,表示氧化剂_失效__。 22 盐酸萘乙二胺法测定空气中NOx时,影响标准曲线斜率的两大因素分别为_温度_和 _分光光度计灵敏度_。空气中_SO 2 _使测定结果偏低,臭氧使测定结果偏_高_。 23 使用滤料采集颗粒物时,除直接阻挡外,也存在扩散沉降、_静电吸引_和_惯性沉降_作用。 24 大气中含硫化合物和大气中氧化剂反应后,生成酸雾和硫酸盐雾的过程,称为_硫酸盐化_。 25 为避免六价铬对SO 2 测定的影响,测定所使用的玻璃器皿应避免使用_铬酸洗液_洗涤。吸收液四氯汞钾在采样、运输和存放过程应避免_光照_。

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

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 环境保护监测中心站 2012年

目录 1. 地表水采样原始记录表19.离子选择电极原始记录表 2. 大气采样原始记录表20.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表 3. 降水采样原始记录表2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表 4. 降尘采样原始记录表22.气相色谱分析原始记录表 5. 土壤采样原始记录表23.离子色谱分析原始记录表 6. 底质(底泥、沉积物)采样原始记录表24.细菌总数测定原始记录表 7. 污染源废水采样原始记录表25.粪大肠菌群测定原始记录表 8.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气态污染物采样原始记录表26.区域环境噪声监测原始记录表 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采样原始记录表27.城市交通噪声监测原始记录表 10.烟气烟色监测现场记录表28.污染源噪声监测原始记录表 11.pH值分析原始记录表29.机动车排气路检原始记录表 12.电导率分析原始记录表30.一般试剂配制原始记录表 13.色度分析原始记录表(铂钴比色法)31.校准曲线配制原始记录表 14.色度分析原始记录表(稀释倍数法)32.标准溶液配制与标定原始记录表 15.重量分析原始记录表33.样品交接记录表 16.容量法分析原始记录表34.样品分析任务表 17.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原始记录表35.样品前处理原始记录表 18.一氧化碳分析原始记录表36.大气采样器流量校准原始记录表

xx 省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 1 ) 地表水采样原始记录表 采样目的: 方法依据:GB12998-91 采样日期: 年 月 日 枯 丰 平 pH 计型号及编号: DO 仪型号及编号: 电导仪型号及编号: 采样: 送样: 接样: .第 页 共 页

环境空气采样操作规程

一、采样工作流程 1、接受任务现场监测和采样承担部门的负责人在接到任务后提前通知有关科室配合,质量管理室填写任务传递单,将任务传递至现场监测人员。 2、对监测项目基本情况进行调查现场监测人员认真了解监测对象的生产设备、工艺流程,清楚主要污染源、主要污染物及其排放规律,查看环保措施落实和环保设施运行情况,监控生产负荷,调查现场环境(如:气象、水文、污染源)有关参数和周边环境敏感点,检查监测点位符合性及安全性,搜集与编制技术(监测)报告有关的各种技术资料并做好相关的记录。 3、领取并检查采样所需仪器设备和辅助材料,进行采样前准备现场监测人员根据任务传递单领取采样容器、滤膜,准备现场监测和采样所需的仪器设备、器具、样品标签、现场固定剂等,并完成仪器设备的运行检查。 (1)采样前准备的仪器设备和辅助材料 包括:采样器、风速风向仪、气温气压计、GPS吸收瓶(内装配置好的吸收液,装箱,含空白、平行)、滤膜(含空白和备用膜)、镊子、凡士林、剪刀、手套、封口膜、电池、原始记录单、交接单、样品标签和笔等相关仪器物品。 (2)仪器设备的运行检查在领用时,要检查并填写仪器的使用记录,尤其检查采样器流量是否需要校准,并对采样器进行气密性检查。 (3)现场采样前的准备 1)复核现场工况,是否适宜进行采样; 2)观测现场风速风向、局地流场、大气稳定度等气候条件,确定监测点位置; 3)按要求连接采样系统,并检查连接是否正确; 4)气密性检查,检查采样系统是否有漏气现象。 4、现场采样 (1)气态污染物采样 1)将气样捕集装置串联到采样系统中,核对样品编号,并将采样流量调至所需的采样流量,开始采样。记录采样流量、开始采样时间、气样温度、压力等参数。气样温度和压力可分别用温度计和气压表进行同步现场测量。 2)采样结束后,取下样品,将气体捕集装置进、出气口密封,记录采样流量、采样结束时间、气样温度、压力等参数。按相应项目的标准监测分析方法要求运送和保存待测样品。 (2)颗粒物采样 1)打开采样头顶盖,取出滤膜夹,用清洁干布擦掉采样头内滤膜夹及滤膜支持网表面上的灰尘,将采样滤膜毛面向上,平放在滤膜支持网上。同时核查滤膜编号,放上滤膜夹,安好采样头顶盖。启动采样器进行采样。记录采样流量、开始采样时间、温度和压力等参数。 2)采样结束后,取下滤膜夹,用镊子轻轻夹住滤膜边缘,取下样品滤膜,并检查在采样过程中滤膜是否有破裂现象,或滤膜上尘的边缘轮廓不清晰的现象。若有,则该样品膜作废,需重新采样。确认无破裂后,将滤膜的采样面向里对折两次放入与样品膜编号相同的滤膜袋(盒)中。记录采样结束时间、采样流量、温度和压力等参数。 5、采样记录相关事项 环境空气质量采样记录包括:监测项目、样品批号、采样点位、采样日期、采样时间(开始、结束)、样品编号、气温、大气压、采样流量、采样体积、天气状况、风速、风向、采样人、审核人。 填写采样记录注意事项:

环境监测系统原始记录表式(doc 118页)

浙江省环境监测系统原始记录表式 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 二〇〇九年十二月

原始记录表目录 ZHJC/JL001 pH 、电导率、溶解氧、水温测试原始记录 ZHJC/JL002 离子选择性电极法分析原始记录 ZHJC/JL003 色谱分析原始记录(I ) 色谱分析原始记录(II ) 色谱分析原始记录(Ⅲ) ZHJC/JL004 浮游生物现场采样记录表 ZHJC/JL005 (冷)原子荧光 吸收 法分析原始记录 ZHJC/JL006 红外(非分散)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 ZHJC/JL007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 ZHJC/JL008 标准曲线和质控记录 ZHJC/JL009 分光光度法原始记录(I ) ZHJC/JL010 分光光度法原始记录(II ) ZHJC/JL011 容量分析法原始记录(I ) ZHJC/JL012 容量分析法原始记录(II ) ZHJC/JL013 容量分析法原始记录(Ⅲ) ZHJC/JL014 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原始记录(I ) ZHJC/JL015 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原始记录(II ) ZHJC/JL016 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原始记录(Ⅲ) ZHJC/JL017 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Ⅳ) ZHJC/JL018 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Ⅰ) ZHJC/JL019 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Ⅱ) ZHJC/JL020 重量法分析原始记录 ZHJC/JL021 硫酸盐化速率分析原始记录 ZHJC/JL022 标准溶液配制及标定记录 ZHJC/JL023 标准物质配置记录 ZHJC/JL024 一般试剂配制记录 ZHJC/JL025 分析原始记录 ZHJC/JL026 色度分析原始记录 ZHJC/JL027 地表水采样和交接记录

环境空气和废气 甲醇

环境空气和废气中甲醇的测定作业指导书版本/修订第1版第0次修订 1.目的和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规定了测定环境空气和废气中甲醇的测定气相色谱法。采样体积为18L 时,最低检出浓度为:0.002mg/L。 2.方法原理 本方法采用直接进样方法,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气相色谱法测定环境空气和废气中甲醇含量。以保留时间定性,峰面积外标法定量。 3.试剂 本方法所用试剂除非另有说明,分析时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或专业标准的分析纯化学试剂;实验用水为新制备的去离子水。 3.1 蒸馏水。 3.2甲醇标准储备液。 4.仪器 4.1气相色谱仪:配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和数据处理系统。 色谱柱:Hp-INNOWax,30×320×0.50mm。 4.2 10mL气泡吸收管。 4.3 5mL容量瓶。 4.4 10 L微量注射器。 5.采样 5.1采样前,所用气泡吸收管用洗涤剂洗净,使用前再用纯水冲洗干净。 5.2串联两只各装5.0mL重蒸水的气泡吸收管,以150mL/min的流量,采样2~3h,气泡吸收管的重蒸水若有挥发,采样后应补充至5.0mL。 5.3甲醇是挥发性有机物,天热时吸收管应浸在冰盐水浴中。如需长时间保存,可调节pH 为4~5,在4℃下可保存14d。 6.测试步骤 6.1色谱条件 进样口温度:150℃;检测器温度:150℃;氢气流量:36mL/min;空气流量320mL/min;氮气流量:45mL/min;柱温:90℃,保持6min;不分流进样。

环境空气和废气中甲醇的测定作业指导书版本/修订第1版第0次修订 6.2校准曲线的绘制 配置浓度为50mg/L的使用液,分别量取0.00、0.20、0.40、0.60、0.80、1.00ml使用液于5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摇匀,标准曲线的浓度分别为0.0、10.00、20.00、30.00、40.00、50.00μg,仪器调节至最佳工作状态,由低浓度到高浓度依次测定标准系列的吸光度,以甲醇的峰面积积分,绘制校准曲线。 6.3水样的测试 取适量样品于2mL进样小瓶中,抽取2μL直接注入色谱仪进行分析。如果超过标准曲线,则稀释进样。 6.4空白试验 在测定样品的同时,测定空白。重蒸水代替样品,按6.1分析。 6.5质量控制 对每批进行分析的样品必须分析试剂空白。进行样品分析前进行一次校准标样的分析以验证标准曲线和保留时间。 每批样品必须分析一个平行样,平行样相对误差控制在20%内。 7.结果表示 样品中甲醇的浓度C(mg/L)按下式计算: C=(H×A+b)×D 式中:C——样品浓度,mg/L; A——校正曲线斜率; H——样品峰面积; b——校准曲线截距; D——样品的稀释倍数。 8.注意事项 8.1在运输及储存期间,挥发性有机物通过样品容器衬垫的扩散可以使样品收到污染。用蒸馏水制备现场空白,经过采样及以后的贮存和处理步骤,可以用以检查这种污染。 8.2剩余的污染可能发生在异常浓度样品的分析中,为了减少潜在的剩余物,样品的注射针必须在每个样品之间用合适的溶剂冲洗。无论何时遇到这种异常浓度的样品,都应随之用

环境监测 空气和废气监测复习题

第三章空气和废气监测习题一、填空题态。。大 部分二次大气污染物是 1. 大气污染物主要的状态为、、,而导致洛杉矶烟雾的大气污和 2. 伦敦烟雾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是。染物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影响。3. 大气采样器的流量计在采样前须进行校正,因为流量计的读数受_______和______ 。4. 气溶胶的大小与扩散速度密切相关。气溶胶颗粒越大,其扩散速度_________对人因其粒径小,能进入人体支气管肺泡,气溶胶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5. 其中 体健康影响较大。作用,如活性炭。气态 6. 用颗粒状吸附剂对气态和蒸气物质进行采样时,主要靠 。和和蒸气物质从活性炭解析的方法一般为 ___________和大气污染监测常用的布点方法包括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等、、8. 大气环境监测的采样点位数是由 因素决定的。作为防冻剂;为了防止微生物、藻类在其中生长,可加9. 冰冻季节,集尘罐内要加入 溶液。入少量 PM10;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0 ?m的颗粒物,称为 10. 的颗粒物。,是指当量直径即 并洗涤数次后备用。中浸泡滤膜放入 采样器。,,12. 按照流量大小,大气采样器可分为 。13. 四氯汞钾法测定大气中SO2时,为消除NOx的影响,应在吸收液中加入 。如氧化管转化为14. 测定空气中NOx时用含CrO3氧化管的目的是为 了将低价NO 板结或变为绿色,表示氧化剂失效NO时,影响标准曲线斜率的 两大因素分别为温度15.盐酸萘乙二胺法测定空气中 。 使测定结果偏低,臭氧使测定结果偏空气中。16. 大气中含硫化合物和大 气中氧化剂反应后,生成酸雾和硫酸盐雾的过程,称为 吸洗涤。17. 为避免六价铬对SO2测定的影响,测定所使用的玻璃器皿应避免使用

环境项目原始记录表格

目录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Ⅰ) 2 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Ⅱ) 3 氯化物原始记录表 4 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原始记录 5 COD分析原始记录表 6 二氧化氮分析原始记录表 7 氟化物分析原始记录表 8 无机含氮化合物分析原始记录表 9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分析原始记录表 10 总氮分析原始记录表 11 总硬度分析原始记录表 12 pH、电导率、水温分析原始记录 13 高锰酸盐指数原始记录 14 挥发酚分析原始记录表 15 甲醛分析原始记录表 16 全盐量分析原始记录表 17

总磷分析原始记录表 18 二氧化硫原始记录表 19 六价铬、总铬原始记录表 20 溶解氧原始记录表 21 氟化物电极法分析原始记录表 22 氟化物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表 23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测量记录 24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 25 水中苯系物的测定原始记录 26 环境空气苯系物的测定原始记录 27 社会生活环境噪声监测原始记录 29 地表水采样记录 30 污染源废水采样记录 31 大气环境采样记录 32 PM2.5、PM10、烟(粉)尘重量分析原始记录表 33 建筑噪声监测原始记录 34

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Ⅰ) 项目名称项目编 号分析项目样品性质仪器编号 检测依据采样日 期收样日期 培养时间年月日时室温℃ 至年月日时室温℃ 培养箱温度℃稀释水制备日期

分析者校核者审核 者 共页第页 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Ⅱ) 项目名称项目编 号分析项目样品性质仪器编号 检测依据采样日 期收样日期 培养时间年月日时室温℃ 至年月日时室温℃ 培养箱温度℃稀释水制备日期

环境空气与无组织排放废气的异同

环境空气与无组织排放废气的异同 一、定义 1.环境空气 指人群、植物、动物和建筑物所暴露的室外空气。 2.无组织排放 指大气污染物不经过排气筒的无规则排放。低矮排气筒的排放属有组织排放,但在一定条件下也可造成与无组织排放相同的后果。因此,在执行"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指标时,由低矮排气筒造成的监控点污染物浓度增加不予扣除。 3.标准状态 指温度为273K,压力为101 325Pa时的状态。 4.参比状态 reference state 指大气温度为298.15 K,大气压力为1013.25 hPa时的状态。 二、监测目的 环境空气监测主要是了解某一区域的环境空气质量,如城市、农村、企业周边,对环境空气质量进行评价,为政府改善环境质量提供依据。 无组织排放监测主要是了解污染源无组织排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便于企业采取有效措施减轻环境影响。 三、执行标准

环境空气监测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按照环境空气功能区分类执行不同标准限值,一类区适用一级浓度限值,二类区适用二级浓度限值。标准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氮氧化物等气态污染物浓度为参比状态下的浓度。颗粒物(粒径小于等于10 μm)、颗粒物(粒径小于等于2.5 μm)、总悬浮颗粒物及其组分铅、苯并[a]芘等浓度为监测时大气温度和压力下的浓度”。主要用1小时平均值、24小时平均值、年平均值进行评价。 无组织排放执行标准有《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及行业排放标准,不同行业执行标准不同。标准规定的各项标准值,均以标准状态下的干空气为基准。用污染物浓度1小时的平均值最大值进行评价。 四、监测因子 环境空气主要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PM10、PM2.5、TSP、氮氧化物、铅、苯并芘等。 无组织排放监测因子有很多,常规的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氟化物、氯化氢、氨气、铬酸雾、硫酸雾….等,根据污染源的排放情况测定不同的因子。 五、监测布点 环境空气监测布点要按照《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规范(试行)》等规范性文件要求进行优化布点,论证后确定监测定

环境空气采样操作规程..

一、采样工作流程 1、接受任务 现场监测和采样承担部门的负责人在接到任务后提前通知有关科室配合,质量管理室填写任务传递单,将任务传递至现场监测人员。 2、对监测项目基本情况进行调查 现场监测人员认真了解监测对象的生产设备、工艺流程,清楚主要污染源、主要污染物及其排放规律,查看环保措施落实和环保设施运行情况,监控生产负荷,调查现场环境(如:气象、水文、污染源)有关参数和周边环境敏感点,检查监测点位符合性及安全性,搜集与编制技术(监测)报告有关的各种技术资料并做好相关的记录。 3、领取并检查采样所需仪器设备和辅助材料,进行采样前准备 现场监测人员根据任务传递单领取采样容器、滤膜,准备现场监测和采样所需的仪器设备、器具、样品标签、现场固定剂等,并完成仪器设备的运行检查。 (1)采样前准备的仪器设备和辅助材料 包括:采样器、风速风向仪、气温气压计、GPS;吸收瓶(内装配置好的吸收液,装箱,含空白、平行)、滤膜(含空白和备用膜)、镊子、凡士林、剪刀、手套、封口膜、电池、原始记录单、交接单、样品标签和笔等相关仪器物品。 (2)仪器设备的运行检查 在领用时,要检查并填写仪器的使用记录,尤其检查采样器流量是否需要校准,并对采样器进行气密性检查。 (3)现场采样前的准备 1)复核现场工况,是否适宜进行采样; 2)观测现场风速风向、局地流场、大气稳定度等气候条件,确定监测点位置; 3)按要求连接采样系统,并检查连接是否正确; 4)气密性检查,检查采样系统是否有漏气现象。 4、现场采样 (1)气态污染物采样 1)将气样捕集装置串联到采样系统中,核对样品编号,并将采样流量调至

所需的采样流量,开始采样。记录采样流量、开始采样时间、气样温度、压力等参数。气样温度和压力可分别用温度计和气压表进行同步现场测量。 2)采样结束后,取下样品,将气体捕集装置进、出气口密封,记录采样流量、采样结束时间、气样温度、压力等参数。按相应项目的标准监测分析方法要求运送和保存待测样品。 (2)颗粒物采样 1)打开采样头顶盖,取出滤膜夹,用清洁干布擦掉采样头内滤膜夹及滤膜支持网表面上的灰尘,将采样滤膜毛面向上,平放在滤膜支持网上。同时核查滤膜编号,放上滤膜夹,安好采样头顶盖。启动采样器进行采样。记录采样流量、开始采样时间、温度和压力等参数。 2)采样结束后,取下滤膜夹,用镊子轻轻夹住滤膜边缘,取下样品滤膜,并检查在采样过程中滤膜是否有破裂现象,或滤膜上尘的边缘轮廓不清晰的现象。若有,则该样品膜作废,需重新采样。确认无破裂后,将滤膜的采样面向里对折两次放入与样品膜编号相同的滤膜袋(盒)中。记录采样结束时间、采样流量、温度和压力等参数。 5、采样记录相关事项 环境空气质量采样记录包括:监测项目、样品批号、采样点位、采样日期、采样时间(开始、结束)、样品编号、气温、大气压、采样流量、采样体积、天气状况、风速、风向、采样人、审核人。 填写采样记录注意事项: 1)样品批号和样品种类一定要填写; 2)标况体积一定要计算正确; 3)发生异常情况,备注栏和附加说明处一定要填写清楚; 4)记录单上不能有涂改的痕迹,有错划掉,盖监测人印章。 6、样品转移、交接 工作结束后,现场监测人员应妥善保管原始记录,安全、规范运输样品,及时与样品管理员进行交接并填写交接记录。 二、采样工作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1、采样前检查气密性时要接干燥瓶,吸收瓶不能接以防倒吸。

食品检验原始记录模板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只供学习与交流 只供学习与交流检验原始记录 实验环境:a、温度:℃b、干湿度:% 样品名称:样品编号:产品批号: 样品状态:状态完好,符合检验要求取样数量:执行标准:————————————————————————————————————————————————— 感官测定原始记录 检测依据:GB/T 14454.2 色泽:□正常□异常气味:□正常□异常 形态:□正常□异常滋味:□正常□异常 结论————————————————————————————————————————————————— 干燥失重测定原始记录 检测依据:GB/T 5009.3—2010 序号检验 方法 检验用仪器设 备 测试 温度 称量瓶质 量 称量瓶+ 样品质量 称量瓶+样品 干燥后的质量 检测结果 检测结果 平均值 报出值直接 干燥 法 分析天平、称 量瓶、恒温干 燥箱等 (℃)(g)(g)(g)(%)(%)(%) 1 2 ————————————————————————————————————————————————— 氯化物测定原始记录 检测依据:QB/T 1500—1992 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c[ 0.1 ]/(mol/L) 序号检验 方法 检验用仪器设 备 样品 质量 样品定容 总体积 测定用样 品溶液体 积 标准滴定溶液 消耗量 检测结果 检测结果 平均值 报出值 直接 沉淀 滴定 法 分析天平、酸 式滴定管等 (g)(ml)(ml)(ml)(g/100g) (g/100g ) (g/100 g) 1 2 空 白 mL ————————————————————————————————————————————————— 酸价测定原始记录 检测依据:GB/T 5009.37—2003 氢氧化钾标准滴定溶液c[ 0.050 ]/(mol/L) 序号检验 方法 检验用仪器设备样品质量 标准滴定溶液消 耗量 检测结果 检测结果平 均值 报出值 滴定 法 分析天平、碱式滴定管、 恒温水浴锅等 (g)(ml) (mgKOH/ 100g) (mgKOH/ 100g) (mgK OH/100 g) 1 2 —————————————————————————————————————————————————

环境空气与废气检测

环境空气与废气检测 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 卿工---189—3394--6343 中科检测作为中国科学院独立的第三方检测技术服务机构,其中生态环境事业部专业从事“生态环境空气与废气检测、鉴定和评估工作”,充分发挥技术领先与服务专业的优势,可为政府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提供全流程技术服务,多年来,中科检测为生产、科研、贸易、政府管理、诉讼、技术引进、商务仲裁等活动提供了大量优质的分析测试技术和客观公正的评估鉴别服务,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分析测试共性技术支撑。 服务内容: ●土壤环境调查、污染场地风险评估; ●污染场地治理与修复效果监测评估; ●重点企业隐患排查 ●环境空气与废气检测 ●环境风险评估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企业清洁生产审核验收 ●在产企业土壤与地下水监测 ●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 ●环境空气与废气检测 ● VOCs减排及监测一站式解决方案 ●固体废物鉴定、管理与综合利用全过程解决方案 ●危险废物鉴定、管理与综合利用全过程解决方案 ●工业固废综合利用评价与鉴定 ●生态环境损害评估与鉴定 ●企业碳排放测算及评价 ●环境健康安全与评价 ●有机污染物及重金属监测分析

●环境有毒有害物质模型分析与评估 ●地球物理勘探 ●协助责任单位完成其他相关备案程序。 标准、法规: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3095—2012 )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布设技术规范(试行)》( HJ 664—2013 ) 《环境空气手工监测技术规范》(HJ/T 194-2005) 《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范(HJ/T 193-2005)》 《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HJ/T 397-2007)》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GB/T 16157-1996) 《固定污染源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技术规范(试行)》(HJ/T 373-2007 ) 环境监测方案: 内容包括污染源概况,监测目的,评价标准,监测内容,监测项目,采样位置,采样频次及采样时间,采样方法和分析测定技术,监测报告要求,质量保证措施等。 布点原则: 点位的代表性,选择有代表性的采样点; 点位的可接近性,选择易于到达的采样位置; 点位的可操作性,选择能实施采样的地点; 点位的安全性,选择安全可靠的采样位置; 与有关标准布点要求的符合性,在许可的条件下,尽量与标准的要求一致。当不一致以及监测点位又无法更改时,应考虑增加测点数。

建筑行业室内环境检测原始记录及报告标准格式

( 工程名称 ) 室内环境质量检测报告 报告编号: 检测人: ( 上岗证号 ) 报告人: ( 上岗证号 ) 复核人: ( 上岗证号 ) 审核人: ( 上岗证号 ) 批准人: ( 上岗证号 ) ( 单位名称 ) 二○○年月日 注 : 审核人、批准人各单位根据自身情况可合为一人 声明 1.本报告无我单位相关技术资格证书章无效。 2. 本报告无检测、审核、批准人(或技术负责人)签字无效。 3. 检测单位名称与检测报告专用章名称不符无效。 4. 报告中如有改动痕迹或有错页、漏页者即为无效报告。 5. 未经本单位书面同意的检测报告复印件无效。 6. 如对本检测报告有异议或需要说明之处,可在报告发出后 15 天内向本检测单位书面提

出, 本单位将于 5 日内给予答复 检测单位: 地址: 邮政编码: 监督电话: 传真: 联系人: 目录 一、工程概况…………………………………………………… 二、检测依据…………………………………………………… 三、检测设备…………………………………………………… 四、检测概况…………………………………………………… 五、检测结果…………………………………………………… 六、检测结论…………………………………………………… 七、附件:(共页)……………………………………… 附件一检测房间位置示意图 附件二测点分布示意图

注:页码编排从封面起算 首页

(单位名称)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 室内环境检测现场见证单(首页)

1.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物控制规范》 GB 50325-2001 2. GB 11737-89《居住区大气中苯、甲苯和二甲苯卫生检测标准方法 ------ 气相色谱法》 3. GB/T 1820 4.26-2000《公共场所空气甲醛测定方法》 4. GB/T 18204.25-2000《公共场所空气中氨测定方法》 5. GB/T 14669-93《空气质量氨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 注 : 检测单位可根据所采用的检测方法列出相应的规范。 三、检测设备

环境监测空气和废气监测例题和习题

一、填空题 2 大气污染物主要的状态为_气__态、__蒸气__态和_气溶胶__态。大部分二次大气污染物是__气溶胶___态。 __和__颗粒物__,而导致洛杉矶烟雾的大气污染 3 伦敦烟雾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是__SO 2 __和__CO__。 物主要是__烃类___、___NO X 4 大气采样器的流量计在采样前须进行校正,因为流量计的读数受_温度_和_大气压力_影响。 5 气溶胶的大小与扩散速度密切相关。气溶胶颗粒越大,其扩散速度__越小__。 (可吸人颗粒物)_因其粒径小,能进入人体支 6 气溶胶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其中_PM 10 气管肺泡,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大。 7 用颗粒状吸附剂对气态和蒸气物质进行采样时,主要靠_吸附_作用,如活性炭。气态和蒸气物质从活性炭解析的方法一般为__加热__和__有机溶剂洗脱__。 8 大气污染监测常用的布点方法包括_功能区布点法_、_扇形布点法_、_网布点法格_和_同心圆布点法__等。 10 大气环境监测的__采样点位数__是由环境监测范围的大小、污染物的_时空分布规律_、人口分布以及监测精度等因素决定的。 11 冰冻季节,集尘罐内要加入_乙二醇_作为防冻剂;为了防止微生物、藻类在其中生长,可加入少量_CuSO _溶液。 4

12 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0?m的颗粒物,称为__总悬浮颗粒物(TSP)_;PM 10 即__可吸入颗粒物__,是指当量直径__≤10?m__的颗粒物。 13 采集TSP时,通常使用_超细玻璃纤维_滤膜,滤膜的__粗糙__面应向上。滤膜在使用前应将滤膜放入__去离子水_中浸泡_24_h并洗涤数次后备用。 14 按照流量大小,大气采样器可分为_大流量_、_中流量_和__小流量_采样器。 15 标准气体的配制方法包括_动态配气_法和__静态配气_法。 17 四氯汞钾法测定大气中SO 2时,为消除NO x 的影响,应在吸收液中加入_氨基磺酸钠 __。 19 测定空气中NOx时用含CrO 3氧化管的目的是为了_将低价NO转化为NO 2 _。如氧化管 板结或变为绿色,表示氧化剂_失效__。 22 盐酸萘乙二胺法测定空气中NOx时,影响标准曲线斜率的两大因素分别为_温度_和_ 分光光度计灵敏度_。空气中_SO 2 _使测定结果偏低,臭氧使测定结果偏_高_。 23 使用滤料采集颗粒物时,除直接阻挡外,也存在扩散沉降、_静电吸引_和_惯性沉降_作用。 24 大气中含硫化合物和大气中氧化剂反应后,生成酸雾和硫酸盐雾的过程,称为_硫酸盐化_。 25 为避免六价铬对SO 2 测定的影响,测定所使用的玻璃器皿应避免使用_铬酸洗液_洗涤。吸收液四氯汞钾在采样、运输和存放过程应避免_光照_。

水质环境检测公司原始记录表格

样品编号:XL2019— 检测项目:色度 检验依据:GB/T5750.4-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感官性状和物理指标1.1铂—钴标准比色法 (一)检测步骤: (1)本批次均取透明的水样于比色管中,如水样色度过高,可取水样,加纯水稀释后比色,将结果乘以稀释倍数。 (2)另取比色管11支,分别加入铂—钴标准溶液0,0.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及5.00mL ,加纯水至刻度,摇匀,即配制成色度为0,5,10,15,20,25,30,35,40,45及50度的标准色列,可长期使用。 (3)将水样与铂—钴标准色列比较。如水样与标准色列的色调不一致,即为异色。 (4)标准系列: 铂-钴标准液0 0.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5.00 色度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5)本批次检测结果(度):报告结果为中位数 样品编号 比色结果1 比色结果2 比色结果3 报告结果 样品编号 比色结果1 比色结果2 比色结果3 报告结果 检测者:检测日期:年月日 校核者:校核日期:年月日

样品编号:XL2019— 检测项目:浑浊度 检验依据:GB/T5750.4-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感官性状和物理指标2.2目视比浊法—福尔马肼标准 (一)检测步骤: A、浑浊度10度以上的水样 (1)本批次均取浑浊度250度的标准液(吸取含250mg硅藻土的悬浮液,置于1000mL容量瓶中,加纯水至刻度,振摇混匀即得)0,10,20,30,40,50,60,70,80,90及100mL,置于250mL 容量瓶中,加纯水稀释至刻度,振摇混匀后移入成套的250mL具塞玻璃瓶中,即得浑浊度为0,10,20,30,40,50,60,70,80,90及100度的标准液。每瓶中加入1g氯化汞以防菌类生长。将瓶塞塞紧以免水份蒸发。 (2)将振摇均匀的水样盛入成套的250mL具塞玻璃瓶中。 (3)将水样与浑浊度标准液都摇匀,同时从瓶侧观察同一目标(如报纸铅字或划有黑线的白纸等),根据目标清晰程度,选出与水样所产生的视觉效果相近的标准液,读得水样的浑浊度。水样的浑浊度超过100度时,可用纯水稀释后测定。 B、浑浊度10度以下的水样 (1)本批次均取 mL比色管11支,分别加入浑浊度为100度的标准溶液(吸取浑浊度为250度的标准液100mL,置于250mL容量瓶中,加纯水稀释至刻度,振摇混匀,即得浑浊度为100度的标准液)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及10.0mL,各加纯水稀释至100mL,混匀,即得浑浊度0,1,2,3,4,5,6,7,8,9,10度的标准液。 (2)取100mL水样,置于同样规格的比色管中,与浑浊度标准液同时振摇均匀,并进行比较,比较时由上往下垂直观察。 (二)本批次检测结果(度):报告结果为中位数 样品编号 比色结果1 比色结果2 比色结果3 报告结果 样品编号 比色结果1 比色结果2 比色结果3 报告结果 检测者:检测日期:年月日 校核者:校核日期:年月日

环境空气和废气布点与烟尘烟气采样监测技术规范作业指导书

环境空气和废气布点与烟尘烟气采样监测技术规范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环境空气和废气布点与烟尘烟气采样监测技术规范作业指导书 (依据标准: GB/T5468-1991、GB/T16157-1996) 一、点检烟气分析仪 1、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现场监测前烟道气分析仪的点检工作。 2、点检项目与基准: 电源能否接通; 面板按键接触是否良好; 抽气泵是否正常; 水收集器及采样探针中是否有冷凝水; 粉尘过滤器是否清洁; 仪器充电电池的电量是否充足; 整个抽气系统的气密性是否良好。 3、点检记录: 点检的时间、内容与结果应有完整详细的记录。 4、问题与纠正: 点检人员对点检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解决,有不能解决的问题应立即向采样负责人报告。 二、点检烟尘采样仪 1、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现场监测前烟尘采样仪的点检工作。 2、点检项目与基准:

电源能否接通; 面板按键接触是否良好; 抽气泵是否正常; 皮托管及采样嘴是否完好; 干燥器中硅胶是否失效; 洗气瓶中双氧水是否混浊; 打印机是否正常; 整个采样系统的气密性是否良好。 3、点检记录: 点检的时间、内容与结果应有完整详细的记录。 4、问题与纠正: 点检人员对点检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解决,有不能解决的问题应立即向采样负责人报告。 三、样品交接(滤筒、样品瓶) 1、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现场监测结束后采样人员与实验室内分析人员的样品交接。 2、操作步骤: 采样人员在现场监测结束回到实验室后应立即与样品分析人员进行样品交接。 在样品交接后,采样人员与分析人员应共同、完整、正确地填写样品交接单上各栏内容。

环境监测_第三章_空气和废气监测.例题和习题

例题1.对某拟建企业厂址进行监测时,环境温度为15℃,气压为101.1kPa ,以0.50L/min 流量采集空气中SO 2样品30min 。已知测定样品溶液的吸光度为0.263,试剂空白吸光度为0.021,SO 2校准曲线回归方程斜率为0.0623,截距为0.019。计算该拟建地标准状态(0℃,101.325kPa)下SO 2的浓度(mg/m 3)(暂不考虑采样器的阻力)。 解:采样体积V l =0.5×30=15L 根据L P T T V P V T V P T V P 19.1415) 15273(325.101273 1.1012 21 1122 221 11=?+??= ?=?= 标准状态下SO 2的浓度为:320/252.019 .140623.0019 .0)021.0263.0()(m mg aV b A A C =?--=--= 例题2.已知25℃、102.5kPa 大气压时,CO 的浓度为2.3mg/m 3,换算成mL/m 3浓度为多少? 解:解法1 由 )325.1010(/84.13.228 4 .224.223kPa m mL Cm M Cv ℃,=?=?= 将所得浓度转化为题设状态: 3112212/99.184.1273 5.102) 25273(325.101m mL V T P T P V =??+?=?= 解法2 3 3/99.128 105.1022.298314.83.2m mL pM mRT V RT M m pV =????==?= 例题3.使用大流量采样器(1.05m 3/min)采集大气中的总悬浮颗粒物,采样期间现场平均大气压为101.5kPa ,平均温度为13℃,采样器累积采集时间为23h ,在采样前调整采样器使其工作在正确的工作点上,采样结束后,滤膜增重436mg 。 (1) 求大气中的总悬浮颗粒物的浓度。 (2) 判断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浓度是否超过二级标准。 (3) 计算TSP 污染分指数。 (4) 若已知SO 2分指数为90,NO x 分指数为85,则该地的首要污染物是什么?大气污染综合指数又是多少? 解:(1)总采样体积31449602305.1m Q =??= 则标态下的采样体积为:312 11213861449) 13273(325.101273 5.101m V T P T P Q N =?+??=?= TSP 的浓度为:C= 3/315.01386 436 m mg Q W N ==? (2)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TSP 二级标准值为0.30mg/m3(见表),计算结果值大于标准值,因而超标(二级)。 (3) 该计算结果介于0.3-0.5mg/m3之间,TSP 分指数按照下式计算: 5.107100)3.0315.0(3 .05.0100 200=+-?--= TSP I (4) TSP 最大,因而该地首要污染物为TSP ,按照大气污染指数的计算规则,最大污染分指数即为大气污染综合指数,因而该地大气污染指数为107.5。

环境空气采样规范

欢迎阅读 环境空气采样作业指导书 1.采样工作流程 1.1监测项目调查 现场监测人员认真了解监测对象的生产设备、工艺流程,清楚主要污染源、主要污染物及其排放规律,查看环保措施落实和环保设施运行情况。监控生产负荷,调查现场环境(气象、水温、污染源)有关参数和周边环境敏感点,检查监测点位符合性及安全性,搜集与编制监测报告有关的各种技术资料并做好相关记录。 1.2实验室采样前准备 1.3 1.4. 1.5 1.5.1 1.5.2 1.6 结束)、 1.7样品转移、交接。 工作结束,现场监测人员应妥善保管原始记录,安全、规范运输样品,及时与样品管理员进行交接并填写交接记录。 2.采样工作中的注意事项 2.1采样前检查气密性时要接干燥瓶,吸收瓶不能接以防倒吸。 2.2采样结束后,取下样品,将气体吸收装置进、出口密封,按相应项目的标准监测分析方法要求运送和保存待测样品。 2.3用超细玻璃纤维滤膜采样时,应对光线检查滤膜是否有损坏,如有损坏,停止使用。 2.4采集气体样品时,注意吸收瓶溶液的颜色,如果未采样已变色,则该样品作废。

2.5现场空白样的放置:启动采样气路时,同时将空白样的吸收瓶封口膜打开,气路采样结束时,同时将空白样封口;准备空白滤膜装入切割头中放置在空气中,采样后结束后按照滤膜采样同样方法放入滤膜袋中,运回实验室检测,空白滤膜前后两次称量质量之差应远小于采样滤膜上的颗粒物负载量,否则次批次采样监测数据无效。 2.6向采样器中放置和取出滤膜时,应佩戴聚乙烯手套等实验室专用手套(和实验室人员称量滤膜所带的手套相同),使用无锯齿状镊子。 2.7采样进气口必须暴露在空气中(箱体盖子可以不盖,几乎不影响吸收液温度)。 2.8夏天仪器应尽量避免放置在太阳下暴晒,以防止吸收液蒸发,可将仪器放置于树荫处或适当遮盖。 2.9 2.10 2.11 2.12 3. 3.1 3.2 1 ? ?2 ? ?3 ? 3.2.2 除排放污染物的种类和排放速率(估计值)之外,还应重点调查被测无组织排放源的排出口形状、尺寸、高度及其处于建筑物的具体位置等,应有无组织排放口及其所在建筑物的照片。 3.2.3排放源所在区域的气象资料调查一般情况下,可向被测污染源所在地区的气象台(站)了解当地的“常年”气象资料,其内容应包括: 1)按月统计的主导风向和风向频率; 2)按月统计的平均风速和最大、最小风速; 3)按月统计的平均气温和气温变化情况等。? 如有可能,最好直接了解当地的逆温和大气稳定度等污染气象要素的变化规律。了解当地“常年”气象资料的目的,是为了对监测时段的选择作指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