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数学椭圆的概念教案及反思

高二数学椭圆的概念教案及反思
高二数学椭圆的概念教案及反思

高二数学椭圆的概念教案及反思

教学目标:

1、通过历史的回溯和实例的展示,了解圆锥曲线的背景和应用,感受其中蕴含的数学文化;

2、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椭圆的本质特征以及用数量关系形式重塑椭圆定义的过程,掌握椭圆的概念;

根据椭圆的定义建立焦点在轴上的椭圆标准方程,进一步巩固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方法和步骤,体验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椭圆的概念。

教学难点:从具体情境中抽象椭圆的本质特征。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视频引入

1、播放视频:播放经剪辑的嫦娥一号探月的概述,展现嫦娥一号优美的椭圆轨道,引入课题。

2、提出问题

卫星运行的轨迹是椭圆。在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是椭圆?操场的一条跑道线是平面图形,它是不是椭圆呢?什么是数学意义上的椭圆?椭圆有什么性质?椭圆又有哪些应用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开始今天的新课——圆锥曲线起始课。

通过振奋人心的音乐和视频剪辑了解圆锥曲线的航天应用并同时引入新课。

通过否定学生心中常见的对椭圆的错误理解,引起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并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椭圆的起源和发展

1、介绍椭圆的起源;

2、介绍椭圆的研究成果

介绍解析几何的起

提出问题:能否通过解析几何的方法研究椭圆这些圆锥曲线呢?能否用数量关系表示椭

圆上的点的运动规律呢?

通过介绍圆锥曲线的历史,使学生了解圆锥曲线的最初定义和历史成果,进一步感受几何图形抽象于生活的特征,欣赏古希腊数学家的信念与智慧。

通过对解析几何的简要介绍,使学生了解解析几何诞生的历史必然性、解析几何的核心思想以及它在数学学科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重塑椭圆定义的时代背景和学科发展背景,并创设悬念引出椭圆的性质。

三、椭圆性质的探索

1、考考空间想象力

第一组试题

我们知道,平行直线之间距离处处相等。那么,平行平面之间的距离有什么性质?

我们知道,过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切线长相等。那么,过球外一点,引球的两条切线,切线长有什么数量关系?

第二组试题

在圆柱内放置一个与圆柱底面等半径的小球,小球与圆柱侧面的公共点将形成什么曲线?

同样地,在下方也放置一个相同的小球,它与圆柱侧面的公共点将也形成圆,我们把这两个圆记作圆和圆。请问,圆与圆所在平面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如图,在圆柱的最右侧侧面上取圆与圆之间的线段,它与圆、所在平面有怎样的位置关系?与两小球又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如果将线段保持铅垂方向,沿着圆柱的侧面转动,与圆、所在平面是否依然垂直?与两小球是否依然相切?

旋转过程中,线段的长度变不变?为什么?

第三组试题

这是平面斜截圆柱得到的交线,它是否椭圆。现在,在圆柱内放置一个刚才那样的小球,且与椭圆所在平面相切,请问共有几个切点?

我们记切点为,在椭圆上任取一点,连结,请问与上方小球有什么位置关系?

同理,在椭圆所在平面另一侧,再放置一个刚才那样的小球,且与椭圆所在平面相切,将切点记作,则与下方小球相切。请问,当点在椭圆上运动时,,分别与上下两个小球相切不相切?

2、发现椭圆的性质

椭圆的性质:椭圆上的任意一点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为常数。其中两个定点叫做焦点,

焦点之间的距离称为焦距。

通过圆柱背景下的“旦德林球法”探索椭圆的性质。由于学生未学习立体几何,直接归纳椭圆的性质有一定的困难,因此通过“考考空间想象力”的环节为椭圆性质的发现做好自然的引导和铺垫,并通过自制教具的展示让部分缺乏空间想象力的学生也能较好地理解这一过程,使学生从问题情境中成功归纳出椭圆的性质,为椭圆定义的重塑做好准备。

四、椭圆定义的重塑

1、活动:画椭圆

根据椭圆的性质,利用细绳和笔,同桌两人共同配合画一个椭圆。

思考:若要画出椭圆,细绳长度与两个连结点之间的距离应具有怎样的大小关系?

2、补充问题:

如果细绳长度等于两个连结点之间的距离,即,动点的轨迹是什么图形?

我们还知道,椭圆是平面截圆柱或圆锥得到的交线,是一个平面图形,因此还需要补充什么条件?

通过创设画椭圆的活动,使学生巩固椭圆的本质特征,为学生将性质修改为定义提供更直观的体验,为完善椭圆定义以及推导椭圆标准方程做好准备。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和动手操作能力,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椭圆的标准方程

1、回顾椭圆的定义

2、推导椭圆的标准方程

通过学生亲身经历建立椭圆的标准方程的过程,巩固椭圆的定义、求曲线方程的方法,进一步体验解析几何“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的思想方法,并为后续课程中椭圆的性质研究做必要的基础工作。

六、课堂小结

1、椭圆与圆锥曲线

2、椭圆的定义

焦点在轴上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椭圆的应用

借回顾椭圆的古希腊定义,引出其他圆锥曲线,为本章节的后续学习作简单介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通过填空式小结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进一步巩固本节课的重点;通过介绍椭圆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热情和动力。

七、作业布置

思考:

椭圆的标准方程中,有怎样的几何意义?

对称中心在原点且焦点在轴上的椭圆标准方程是什么?

如果是“平面截圆锥”所得的椭圆,能否通过旦德林球的方法说明椭圆上任意一点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为常数?

通过三个与本节课相关的延伸问题,为学生创设课后自主探究的平台,并为后续课程中椭圆性质的研究做好铺垫。

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选自上海市二期课改数学教材高中二年级第二学期第12章《圆锥曲线》,《圆锥曲线》章节内容包括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对学生数形结合能力要求高。椭圆是学生在高中阶段接触到的第一个新的圆锥曲线图形。《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椭圆的概念,再抽象为动点的轨迹。根据椭圆的定义建立椭圆的标准方程,重点讨论焦点在轴上的标准方程。”《全国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是:“了解圆锥曲线的实际背景;了解圆锥曲线在刻画现实世界和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和应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椭圆模型的过程;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掌握椭圆的定义、标准方程。”因此本人将本节课的教学不仅定位于椭圆的第一课时,而更是圆锥曲线的起始课,为学生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另外,椭圆其实起源于立体几何,而教材中的数量关系角度的定义则是解析几何诞生之后,人们为了用代数方程研究圆锥曲线,根据椭圆的性质对椭圆定义进行的重塑。而立体几何是高三教材内容,高二学生尚未学习。因此,如果设计空间图形为背景的教学过程,需要作较细致的铺垫辅助学生理解,学生思考的过程应以观察、发现为主,而不是严格的证明。

鉴于课标对本章节内容的教学要求以及高二第二学期教科书,本人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设定为:了解圆锥曲线的历史、背景和应用,从生活实例或具体情境出发形成椭圆的概念并建立椭圆的标准方程。

本校高二学生接触解析几何时日不多,手头没有高二第二学期教科书及配套练习,日常教学主要依靠教师设计的学案及课时作业。本班级学生已经学习了直线的方程、曲线方程的概念和求法、圆的方程,可以判断,学生具备推导椭圆标准方程的基础。因此在教学时,一方面可有意在数学史部分渗透一些解析几何的思想方法;另一方面,在建立椭圆标准方程之前应适当回顾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步骤,并给学生搭建一些平台,便于学生推导,以免因推导

过程的漫长乏味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突出教学重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本人考虑将教材第一课时“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教学内容稍作调整,将焦点在轴上的标准方程以及椭圆标准方程的简单应用移至后续课时完成。本节课将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同时借助信息技术、实物模型,通过丰富的实例,使学生了解圆锥曲线的背景和应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椭圆本质特征的过程,建立椭圆的概念、标准方程。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在教学设计时,在圆锥曲线的20XX多年的发展史中选取学生能够理解的且有一定教学价值的部分按历史顺序“去支强干”进行重组,将这些丰富的数学文化以符合学生认知基础和认知规律的教学形态呈现给学生。本人选择以历史发展顺序呈现,学生需要分别经历两个探索过程:

发现椭圆的本质特征;重塑椭圆的定义。

在第一个探索过程中,创设一个适合学生抽象椭圆本质特征的情境作为教学载体。历史上最简洁的证明是比利时数学家旦德林的“旦德林双球构造法”,但考虑学生没有学习过立体几何,决定将“旦德林球法”的圆锥背景简化为圆柱背景作为载体,并且辅以教具展示和细致的铺垫便于学生发现椭圆的这一性质。

在第二个探索过程中,教师创设了学生动手画椭圆的活动情境。教师在简单提示了椭圆规的使用方法后,由学生体验画椭圆的过程。不仅巩固了椭圆的本质特征,还为学生将性质修改为定义提供更直观的体验,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和动手操作能力,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椭圆的几何性质知识点归纳及典型例题及练习(付答案)

(一)椭圆的定义: 1、椭圆的定义:平面内与两个定点1F 、2F 的距离之和等于定长(大于12||F F )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这两个定点 1F 、2F 叫做椭圆的焦点,两焦点的距离12||F F 叫做椭圆的焦距。 对椭圆定义的几点说明: (1)“在平面内”是前提,否则得不到平面图形(去掉这个条件,我们将得到一个椭球面); (2)“两个定点”的设定不同于圆的定义中的“一个定点”,学习时注意区分; (3)作为到这两个定点的距离的和的“常数”,必须满足大于| F 1F 2|这个条件。若不然,当这个“常数”等于| F 1F 2|时,我们得到的是线段F 1F 2;当这个“常数”小于| F 1F 2|时,无轨迹。这两种特殊情况,同学们必须注意。 (4)下面我们对椭圆进行进一步观察,发现它本身具备对称性,有两条对称轴和一个对称中心,我们把它的两条对称轴与椭圆的交点记为A 1, A 2, B 1, B 2,于是我们易得| A 1A 2|的值就是那个“常数”,且|B 2F 2|+|B 2F 1|、|B 1F 2|+|B 1F 1|也等于那个“常数”。同学们想一想其中的道理。 (5)中心在原点、焦点分别在x 轴上,y 轴上的椭圆标准方程分别为: 22 22 2222 x y y x 1(a b 0),1(a b 0),a b a b +=>>+=>> 相同点是:形状相同、大小相同;都有 a > b > 0 ,2 2 2 a c b =+。 不同点是:两种椭圆相对于坐标系的位置不同,它们的焦点坐标也不同(第一个椭圆的焦点坐标为(-c ,0)和(c ,0),第二个椭圆的焦点坐标为(0,-c )和(0,c )。椭圆的 焦点在 x 轴上?标准方程中x 2项的分母较大;椭圆的焦点在 y 轴上?标准方程中y 2 项的分母较大。 (二)椭圆的几何性质: 椭圆的几何性质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与坐标系有关的性质,如顶点、焦点、中心坐标;一类是与坐标系无关的本身固有性质,如长、短轴长、焦距、离心率.对于第一类性质,只 要22 22x y 1(a b 0)a b +=>>的有关性质中横坐标x 和纵坐标y 互换,就可以得出2222 y x 1(a b 0)a b +=>>的有关性质。总结如下:

高二数学椭圆的知识点整理Word版

第1讲 课题:椭圆 课 型:复习巩固 上课时间:2013年10月3日 教学目标: (1)了解圆锥曲线的来历; (2)理解椭圆的定义; (3)理解椭圆的两种标准方程; (4)掌握椭圆离心率的计算方法; (5)掌握有关椭圆的参数取值范围的问题; 教学重点:椭圆方程、离心率; 教学难点:与椭圆有关的参数取值问题; 知识清单 一、椭圆的定义: (1) 椭圆的第一定义:平面内与两定点21F F 、的距离和等于常数 ()a 2(大于21F F )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 说明: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焦点; 两焦点间的距离叫做椭圆的焦距()c 2. (2) 椭圆的第二定义:平面上到定点的距离与到定直线的距离之 比为常数e ,当10<>=+F F a a PF PF ; (){} .02,22121>>=+=F F a a PF PF P M 三、椭圆的标准方程: 焦点在x 轴: ()0122 22>>=+b a b y a x ; 焦点在y 轴: ()0122 22>>=+b a b x a y . 说明:a 是长半轴长,b 是短半轴长,焦点始终在长轴所在的数轴上,且满足 .222c b a += 四、二元二次方程表示椭圆的充要条件 方程()B A C B A C By Ax ≠=+均不为零,且、、22表示椭圆的条件:

上式化为122=+C By C Ax ,12 2=+B C y A C x .所以,只有C B A 、、同号,且B A ≠时,方程表示椭圆;当 B C A C >时,椭圆的焦点在x 轴上;当B C A C <时,椭圆的焦点在y 轴上. 五、椭圆的几何性质(以()0122 22>>=+b a b y a x 为例) 1. 范围: 由标准方程可知,椭圆上点的坐标()y x ,都适合不等式 1,122 22≤≤b y a x ,即b y a x ≤≤,说明椭圆位于直线a x ±=和b y ±=所围成的矩形里(封闭曲线).该性质主要用于求最值、轨迹检验等问题. 2.对称性:关于原点、x 轴、y 轴对称,坐标轴是椭圆的对称轴,原点是椭圆的对称中心。 3.顶点(椭圆和它的对称轴的交点) 有四个: ()()()().,0B ,0B 0,0,2121b b a A a A 、、、-- 4. 长轴、短轴:21A A 叫椭圆的长轴,a a A A ,221=是长半轴长;21B B 叫椭圆的短轴,b b B B ,221=是短半轴长. 5.离心率 (1)椭圆焦距与长轴的比a c e = ,()10,0<<∴>>e c a (2)22F OB Rt ?,2 22 22 22OF OB F B +=,即222c b a +=.这是椭圆的特 征三角形,并且22cos B OF ∠的值是椭圆的离心率.(3)椭圆的圆扁程度由离心率的大小确定,与焦点所在的坐标轴无关.当e 接近于1时,c 越接近于a ,从而22c a b -=越小,椭圆越扁;当e 接近于0时,c 越接近于0,从而22c a b -=越大,椭圆越接近圆;当0=e 时,b a c ==,0,两焦点重合,图形是圆. 6.通径(过椭圆的焦点且垂直于长轴的弦),通径长为a b 2 2.

高中数学《椭圆》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高中数学 《椭圆》 一、椭圆的定义 1、平面内与两定点F1,F2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2a(2a>|F1F2|)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 定点F1, F2叫做椭圆的焦点,|F1F2|叫做椭圆的焦距。 2、点集P=﹛M | |MF1| + |MF2|=2a,2a2a>|F1F2|﹜,其中两定点F1,F2叫做椭圆的焦点,两 焦点的距离叫做椭圆的焦距。 二、椭圆的标准方程 1、焦点在x轴上,焦点坐标(±c,0),焦距为2c。 2、焦点在y轴上,焦点坐标(0,±c),焦距为2c。 三、一般方程式 1、Ax2+By2=C 2、Ax2+By2=1 四、椭圆标准方程的求解方法 1、定义法 2、待定系数法 五、几种题型的讲解 1、共焦点 2、焦点三角形 3、与椭圆有关的的轨迹方程的求解 4、直线与椭圆关系 5、中点弦问题及点差法 例题1:过已知圆内的一个定点作圆C与已知圆相切,则圆心C的轨迹是()。 A.圆 B.椭圆 C.圆或椭圆 D.线段 例题2:如图,Rt△ABC中,|AB|=|AC|=1,以点C为一个焦点的椭圆,使这个椭圆的另一个焦点在AB边上,且这个椭圆过A,B两点,则这个椭圆的焦距长为。

例题3:求适合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1)、两个焦点的坐标分别是(-4,0),(0,-4),椭圆上任意一点p 到两焦点距离之和等于10; (2)、两个焦点的坐标分别为(0,-2),(0,2),并且椭圆经过 (23 -,25) (3)、焦点在y 轴上,且经过两个点(0,2),(1,0); (4)、经过点P(-23,1),Q(3,-2). 共焦点问题: 例题4:过点(-3,2)且与92x +142 =y 有相同焦点的椭圆的方程为 。 焦点三角形问题: 例题5:已知P 为椭圆174252 2=+y x 上的一点,F 1,F 2是椭圆的焦点,∠F 1PF 2=60°,求△F 1PF 2的面积。 与椭圆有关的的轨迹方程的求解问题: 例题6:已知圆922=+y x ,从这个圆上任意一点P 向x 轴作垂线段PP ′,点M 在PP ′上,并且 求点M 的轨迹。 直线与椭圆关系问题 例题7:已知椭圆的中心在原点,焦点在x 轴上,直线y=x+1与该椭圆交于点P 、Q ,且 0·=→ → OQ OP ,|PQ|=210 ,求椭圆的方程。 ' =→→MP PM 2

高中数学精讲教案-椭圆及其性质

高中数学-圆锥曲线与方程 第1讲椭圆及其性质 考点一椭圆的标准方程 知识点 1椭圆的定义 (1)定义:在平面内到两定点F1,F2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大于|F1F2|)的点的轨迹(或集合)叫椭圆.这两定点叫做椭圆的焦点,两焦点间的距离叫做椭圆的焦距. (2)集合语言:P={M||MF1|+|MF2|=2a,且2a>|F1F2|},|F1F2|=2c,其中a>c>0,且a,c为常数. 2椭圆的焦点三角形 椭圆上的点P(x0,y0)与两焦点构成的△PF1F2叫做焦点三角形. 如图所示,设∠F1PF2=θ. (1)当P为短轴端点时,θ最大. (2)S△PF 1F 2 = 1 2|PF1||PF2|·sinθ=b 2· sinθ 1+cosθ =b2tan θ 2=c|y0|,当|y0|=b,即P为短轴端点时,S△PF1F2取最大值,为 bc. (3)焦点三角形的周长为2(a+c). 3椭圆的标准方程 椭圆的标准方程是根据椭圆的定义,通过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得出的.其形式有两种: (1)当椭圆的焦点在x轴上时,椭圆的标准方程为x2 a2+ y2 b2=1(a>b>0). (2)当椭圆的焦点在y轴上时,椭圆的标准方程为y2 a2+ x2 b2=1(a>b>0). 4特殊的椭圆系方程 (1)与椭圆x2 m2+y2 n2=1共焦点的椭圆可设为 x2 m2+k + y2 n2+k =1(k>-m2,k>-n2). (2)与椭圆x2 a2+y2 b2=1(a>b>0)有相同离心率的椭圆可设为 x2 a2+ y2 b2=k1(k1>0,焦点在x轴上)或 y2 a2+ x2 b2=k2(k2>0,焦 点在y轴上).

高二数学选修2 椭圆基础训练

高二数学选修2 椭圆基础训练 一、选择题 1.( )已知椭圆 116 252 2=+y x 上的一点P 到椭圆一个焦点的距离为3,则P 到另一焦点距离为 A .2 B .3 C .5 D .7 D 点P 到椭圆的两个焦点的距离之和为210,1037a =-= 2.( )若椭圆的对称轴为坐标轴,长轴长与短轴长的和为18,焦距为6,则椭圆的方程为 A . 116922=+y x B .1162522=+y x C .1162522=+y x 或125 162 2=+y x D .以上都不对 C 2 2 2 2218,9,26,3,9,1a b a b c c c a b a b +=+====-=-= 得5,4a b ==,2212516x y ∴ +=或125 162 2=+y x 3.( )如果22 2=+ky x 表示焦点在y 轴上的椭圆,那么实数k 的取值范围是 A .()+∞,0 B .()2,0 C .()+∞,1 D .()1,0 D 焦点在y 轴上,则2221,20122y x k k k +=>?<< 4.( )21,F F 是椭圆17 92 2=+y x 的两个焦点,A 为椭圆上一点,且∠02145=F AF ,则 Δ12AF F 的面积为 A .7 B .47 C .2 7 D .257 C 1212216,6F F AF AF AF AF =+==- 22202 2112112112cos 4548AF AF F F AF F F AF AF =+-?=-+ 2211117 (6)48,,2 AF AF AF AF -=-+ =1772222S =??= 5.( )椭圆 124 492 2=+y x 上一点P 与椭圆的两个焦点1F 、2F 的连线互相垂直, 则△21F PF 的面积为A .20 B .22 C .28 D .24 D 2222 12121214,()196,(2)100PF PF PF PF PF PF c +=+=+==,相减得 12121 296,242 PF PF S PF PF ?==?= 二、填空题 6.椭圆 22189x y k +=+的离心率为1 2 ,则k 的值为______________。

完整word版,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教案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教案 一、课型 新授课 二、教学内容 1、椭圆的定义; 2、椭圆的两类标准方程; 3、根据椭圆的定义及标准方程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椭圆的定义;明确焦点、焦距的概念;掌握椭圆标 准方程的两种形式及其推导过程;掌握a、b、c三个量的几何意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能根据条件确定椭圆的标准方程,掌握运用待定系数法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椭圆概念的引入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索能力; 通过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方法,并渗透数形结合和等价转化的思想方法,提高运用坐标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感知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普遍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让学生大胆探索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激发学生学 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进取精神,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的情趣,给学生以成功的体验,形成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态度。通过椭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美感,同时培养团队协作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椭圆的定义及椭圆的标准方程; 难点: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 五、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为主、学生自主探究为辅。 六、教学媒体

幻灯片、黑板。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用多媒体演示神舟飞船绕地球旋转的模型,它运行的轨迹又是什么图形呢?可以看出,它的运行轨迹是椭圆。此时老师指出:在实际生活中,椭圆随处可见,很多学科也涉及到椭圆的应用,所以学习椭圆的相关知识是十分必要的。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二)问题探究 老师提问:我们从直观上认识了椭圆,那么椭圆它是如何形成的呢?椭圆满足什么样的条件呢?它的定义又是如何? 1、椭圆的形成 下面请各小组拿出老师之前让大家准备的工具:一段固定长的细绳、两颗钉子、一块长3分米,宽3分米的硬纸板。然后将钉子系在细绳的两头,将钉子固定在图板上,使得两个钉子之间的距离小于细绳的长度(请同学们考虑一下,为什么两顶子之间的距离要小于细绳的长度?),我们用笔尖将细绳拉紧,让笔尖在图板上慢慢移动,请同学们观察笔尖运动的轨迹是什么图形呢? 如果我们将两个钉子之间的距离变大,使得两个钉子之间的距离恰好等于细绳的长度,同样用笔尖将细绳拉紧,让笔尖在图板上慢慢移动。我们发现笔尖只能在两个钉子之间来回运动,这时笔尖运动的轨迹是两个钉子之间的线段。 将两个钉子之间的距离再增大,此时就可以发现,细绳的长度比两个钉子之间的距离小,笔尖没有轨迹。 再用课件给学生进行演示: 通过演示可以发现,绳长大于图钉间的距离是画出椭圆的关键。 请同学们根据作图的过程和老师刚才的演示,思考:在作图过程中,有哪些物体的位置没变化?有哪些量没有变化?如何来归纳椭圆的定义呢? 2、椭圆的定义 平面内到两定点F 1、F 2 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大于|F 1 F 2 |)的点的轨迹叫做 椭圆。这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焦点,两焦点的距离叫做椭圆的焦距。通常常数

高中数学椭圆的几何性质

一. 教学内容: 椭圆的几何性质 二. 教学目标: 通过椭圆标准方程的讨论,使学生掌握椭圆的几何性质,能正确地画出椭圆的图形,并了解椭圆的一些实际应用. 通过对椭圆的几何性质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掌握利用方程研究曲线性质的基本方法,加深对直角坐标系中曲线与方程的关系概念的理解,这样才能解决随之而来的一些问题,如弦、最值问题等. 三. 重点、难点: 重点:椭圆的几何性质及初步运用. 难点:椭圆离心率的概念的理解. 四. 知识梳理 1、几何性质 (1)范围,即|x|≤a,|y|≤b,这说明椭圆在直线x=±a和直线y=±b所围成的矩形里.注意结合图形讲解,并指出描点画图时,就不能取范围以外的点.(2)对称性 把x换成-x,或把y换成-y,或把x、y同时换成-x、-y时,方程都不变,所以图形关于y轴、x轴或原点对称 (3)顶点 在中,须令x=0,得y=±b,点B1(0,-b)、B2(0,b)是椭圆和y轴的两个交点;令y=0,得x=±a,点A1(-a,0)、A2(a,0)是椭圆和x轴的两个交点.椭圆有四个顶点A1(-a,0)、A2(a,0)、B1(0,-b)、B2(0,b). ①线段A1A2、线段B1B2分别叫椭圆的长轴和短轴,它们的长分别等于2a和2b; ②a、b的几何意义:a是长半轴的长,b是短半轴的长; (4)离心率 教师直接给出椭圆的离心率的定义: 椭圆的焦距与长轴的比 椭圆的离心率e的取值范围:∵a>c>0,∴0<e<1. 当e接近1时,c越接近a,从而b越接近0,因此椭圆越扁; 当e接近0时,c越接近0,从而b越接近a,因此椭圆接近圆;

高中数学椭圆基础练习题

高二数学周周清(2)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12小题) 1.平面内有两定点A 、B 及动点P ,设命题甲是:“|PA|+|PB|是定值”,命题乙是:“点P 的轨迹是以A .B 为焦点的椭圆”,那么 ( ) A .甲是乙成立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B .甲是乙成立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C .甲是乙成立的充要条件 D .甲是乙成立的非充分非必要条件 2.椭圆22 11625 x y +=的焦点坐标为 ( ) (A )(0, ±3) (B )(±3, 0) (C )(0, ±5) (D )(±4, 0) 3.已知焦点坐标为(0, -4), (0, 4),且a =6的椭圆方程是 ( ) (A )2213620x y += (B )2212036x y += (C )2213616x y += (D )22 11636 x y += 4.若椭圆22 110036 x y +=上一点P 到焦点F 1的距离等于6,则点P 到另一个焦点F 2的距离是( ) (A )4 (B )194 (C )94 (D )14 5.椭圆的短轴长是4,长轴长是短轴长的32 倍,则椭圆的焦距是 ( ) A 、4 C 、6 D 、6.离心率为3 2,长轴长为6的椭圆的标准方程是 ( ) (A )22195x y += (B )22195x y +=或22159x y += (C )2213620x y +=(D )2213620x y +=或2212036 x y += 7.椭圆14 22 =+y x 的两个焦点为F 1、F 2,过F 1作垂直于x 轴的直线与椭圆相交,一个交点为P ,则||2PF =( ) A.2 3 B.3 C.27 D. 4 8.椭圆19 2522 =+y x 上一点M 到焦点1F 的距离为2,N 是1MF 的中点,则=ON ( ) A.2 B.4 C.6 D.23 9.椭圆2222 22222222211()x y x y a b k a b a k b k +=+=>>--和的关系是 ( ) A .有相同的长轴 B .有相同的离心率 C .有相同的短轴 D .有相同的焦点 10. 椭圆5x 2+ky 2=5的一个焦点是(0,2),那么k 等于 ( ) A.-1 B.1 C.5 D. -5 11、关于曲线的对称性的论述正确的是( )

高中数学椭圆基础训练题

椭圆基础训练题 一、选择题 1.F 1、F 2是定点,|F 1F 2|=6,动点M 满足|MF 1|+|MF 2|=6,则点M 的轨迹是 ( ) A .椭圆 B .直线 C .线段 D .圆 2.设定点F 1(0,-3)、F 2(0,3),动点P 满足条件)0(921>+=+a a a PF PF ,则点P 的轨迹 是 ( ) A .椭圆 B .线段 C .不存在 D .椭圆或线段 3.椭圆116 252 2=+y x 上的一点P,到椭圆一个焦点的距离为3,则P 到另一焦点距离为 ( ) A .2 B .3 C .5 D .7 4.方程222=+ky x 表示焦点在y 轴上的椭圆,则k 的取值范围是 ( ) A .),0(+∞ B .(0,2) C .(1,+∞) D .(0,1) 5.若方程x 2a 2 —y 2a =1表示焦点在y 轴上的椭圆,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A 、a<0 B 、-1k 具有( ) A .相同的离心率 B .相同的焦点 C .相同的顶点 D .相同的长、短轴 11.椭圆22 1259 x y +=上的点M 到焦点F 1的距离是2,N 是MF 1的中点,则|ON |为 ( ) A. 4 B . 2 C. 8 D . 2 3

高中数学椭圆的教学设计

选修1-1《2.1.1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1. 新课程标准理念——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强调本质,注意适度形式化。高中数学课程应该返璞归真,努力揭示数学概念、法则、结论的发展过程和本质,让学生体会蕴涵在其中的思想方法。”在“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的引入与推导中,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通过动手实践、观察思考、合作交流、应用反思等过程,让学生逐步将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把学生学习知识当作认识事物的过程来进行教学,努力揭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2. 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讲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包括文字教材、音像资料、多媒体课件、软件工具以及从Internet上获取的各种教学信息等等),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创设”、“协作学习”、“会话交流”是学习环境的基本要素。 二、教学背景分析 1. 教材分析 解析几何是数学一个重要的分支,它沟通了数学内数与形、代数与几何等最基本对象之间的联系。平面解析几何问题,就是借助建立适当的坐标系,科学合理地把几何问题代数化,运用代数的方法来研究几何问题。 在必修2中学生已初步掌握了解析几何研究问题的主要方法,并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研究了直线和圆这两个基本的几何图形。在选修1中,教材利用三种圆锥曲线进一步深化如何利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本章所研究的三种圆锥曲线都是重要的曲线,因为对这几种曲线研究的问题基本一致,方法相同,所以教材对这三种圆锥曲线的学习的重点放在了椭圆上,通过求椭圆的标准方程,是学生掌握推导出这一类轨迹方程的一般规律和化简的常用方法。因此,“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2. 学情分析 知识方面 (1)在必修2第二章里学生已经学习了直线和圆的方程,并初步熟悉了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具备主动探究椭圆知识的基础; (2)根据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学生对椭圆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仍没有上升到成为“概念”的水平,将感性认识理性化将会是对他们的一个挑战; (3)在初中阶段没有涉及过含两个字母、两个根式的方程化简问题; 自身特征方面 (1)我所教授的班级是文科班,他们普遍对数学有一定的畏难情绪,但是他们思维比较活跃,对新鲜事物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对老师的讲授敢于质疑,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愿意自己去探索是什么和为什么。并且具备了初步的探索能力;

椭圆及其性质

第十章 圆锥曲线 本章知识结构图 第一节 椭圆及其性质 考纲解读 1. 了解圆锥曲线的实际背景及其在刻画现实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2. 掌握椭圆的定义,标准方程,几何图形及其简单性质 3. 了解椭圆的简单应用 4. 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 命题趋势研究 椭圆是圆锥曲线的重要内容,高考主要考查椭圆的基本性质,椭圆方程的求法,椭圆定义的运用和椭圆中各个量的计算,尤其是对离心率的求解,更是高考的热点问题,在各种题型中均有题型 预测2019年高考对本节考查内容为: (1) 利用标准方程研究几何性质,尤其是离心率的求值及取值范围问题. (2) 利用已知条件求出椭圆的方程,特别是与向量结合求方程更是重点.椭圆的定义,标 准方程和几何性质及直线相交问题的考查以中档题目为主,每年高考分值大多保持在5分. 知识点精讲 曲线与方程 轨迹方程的求法:直接法、定义法、相关点法 圆锥曲线 椭圆 双曲线 抛物线 定义及标准方程 性质 范围、对称性、顶点、焦点、长轴(实轴)、短轴(虚轴)、渐近线(双曲线)、准线(只要求抛物线) 离心率 对称性问题 中心对称 轴对称 点(x 1,y 1) ───────→关于点(a ,b )对称点(2a -x 1,2b -y 1 ) 曲线f (x ,y ) ───────→ 关于点(a ,b )对称曲线f (2a -x ,2b -y ) ? ????A ·x 1+x 22+B ·y 1+y 2 2+C =0y 2-y 1x 2-x 1·(-A B )=-1 特殊对称轴 x ±y +C =0 直接代入法 点(x 1,y 1)与点(x 2,y 2)关于 直线Ax +By +C =0对称

高二数学椭圆基础训练题

2、2椭圆基础训练题 一、选择题(每题5分) 1.已知椭圆22 1102 x y m m +=--,长轴在y 轴上.若焦距为4,则m 等于( ) A.4 B.5 C.7 D.8 2.已知△ABC 得周长为20,且定点B (0,-4),C (0,4),则顶点A 得轨迹方程就是( ) A.1203622=+y x (x ≠0) B.136 202 2=+y x (x ≠0) C.120622=+y x (x ≠0) D.16 202 2=+y x (x ≠0) 3.椭圆116 252 2=+y x 得离心率为( ) A.35 B. 34 C.45 D.925 4.已知两点)0,1(1-F 、)0,1(F ,且21F F 就是1PF 与2PF 得等差中项,则动点P 得轨迹方程就是( )。 A.191622=+y x B.1121622=+y x C.13422=+y x D.14322=+y x 5.曲线221259x y +=与曲线22 1(9)259x y k k k +=<--得( ) (A)长轴长相等 (B)短轴长相等 (C)焦距相等 (D)离心率相等 6.椭圆116 252 2=+y x 得焦距就是( ) A.3 B.6 C.8 D.10 7.若点O 与点F 分别为椭圆2 212 x y +=得中心与右焦点,点P 为椭圆上得任意一点,则OP FP ?得最小值为 A.2-12 C.2+8.已知椭圆得方程为22 194 x y +=,则该椭圆得长半轴长为( ) A.3 B.2 C.6 D.4 9.椭圆13 42 2=+y x 得焦点坐标为( ) A.)0,1(± B.)0,2(± C.)0,2(± D.)1,0(± 10.已知F 1(-1,0),F 2(1,0)就是椭圆C 得两个焦点,过F 2且垂直于x 轴得直线交C 于A 、B 两点,且AB =3,则C 得方程为( ) (A) 2 2x +y 2=1 (B) 23x +22y =1 (C) 24x +23y =1 (D) 25x +24 y =1

(新)高中数学椭圆的经典知识总结

高中数学椭圆的经典知识总结 椭圆知识点总结 1. 椭圆的定义:1,2 (1)椭圆:焦点在x 轴上时122 22=+b y a x (222a b c =+)?{ cos sin x a y b ??==(参数方程,其中?为 参数),焦点在y 轴上时22 22b x a y +=1(0a b >>)。方程22Ax By C +=表示椭圆的充要条件是什么? (ABC ≠0,且A ,B ,C 同号,A ≠B )。 2. 椭圆的几何性质: (1)椭圆(以122 22=+b y a x (0a b >>)为例):①范围:,a x a b y b -≤≤-≤≤;②焦点:两个 焦点(,0)c ±;③对称性:两条对称轴0,0x y ==,一个对称中心(0,0),四个顶点(,0),(0,)a b ±±,其中长轴长为2a ,短轴长为2b ;④准线:两条准线2a x c =±; ⑤离心率:c e a =,椭圆?01e <<, e 越小,椭圆越圆;e 越大,椭圆越扁。⑥通径2 2b a 2.点与椭圆的位置关系:(1)点00(,)P x y 在椭圆外?2200 221x y a b +>; (2)点00(,)P x y 在椭圆上?220 220b y a x +=1; (3)点00(,)P x y 在椭圆内?2200 221x y a b +< 3.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 (1)相交:0?>?直线与椭圆相交;(2)相切:0?=?直线与椭圆相切; (3)相离:0?

高中数学椭圆基础练习题

椭圆的定义与标准方程 一.选择题(共19小题) 1.若F1(3,0),F2(﹣3,0),点P到F1,F2距离之和为10,则P点的轨迹方程是() A.B. C.D. 或 2.一动圆与圆x2+y2+6x+5=0及圆x2+y2﹣6x﹣91=0都内切,则动圆圆心的轨迹是() A.椭圆B.双曲线C.抛物线D.圆 3.椭圆上一点P到一个焦点的距离为5,则P 到另一个焦点的距离为() A.4B.5C.6D.10 4.已知坐标平面上的两点A(﹣1,0)和B(1,0),动点P到A、B两点距离之和为常数2,则动点P的轨迹是() A.椭圆B.双曲线C.抛物线D.线段 5.椭圆上一动点P到两焦点距离之和为() A.10 B.8C.6D.不确定 6.已知两点F1(﹣1,0)、F2(1,0),且|F1F2|是|PF1|与|PF2|的等差中项,则动点P的轨迹方程是()A.B.C.D. 7.已知F1、F2是椭圆=1的两焦点,经点F2的直线交椭圆于点A、B,若|AB|=5,则|AF1|+|BF1|等于()A.16 B.11 C.8D.3 8.设集合A={1,2,3,4,5},a,b∈A,则方程表示焦点位于y轴上的椭圆() A.5个B.10个C.20个D.25个 9.方程=10,化简的结果是() A.B.C.D.

10.平面内有一长度为2的线段AB和一动点P,若满足|PA|+|PB|=8,则|PA|的取值范围是()A.[1,4]B.[2,6]C.[3,5]D.[3,6] 11.设定点F1(0,﹣3),F2(0,3),满足条件|PF1|+|PF2|=6,则动点P的轨迹是() A.椭圆B.线段 C.椭圆或线段或不存在D.不存在 12.已知△ABC的周长为20,且顶点B (0,﹣4),C (0,4),则顶点A的轨迹方程是() A. (x≠0)B. (x≠0) C. (x≠0)D. (x≠0) 13.已知P是椭圆上的一点,则P到一条准线的距离与P到相应焦点的距离之比为()A.B.C.D. 14.平面内有两定点A、B及动点P,设命题甲是:“|PA|+|PB|是定值”,命题乙是:“点P的轨迹是以A.B为焦点的椭圆”,那么() A.甲是乙成立的充分不必要条件B.甲是乙成立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C.甲是乙成立的充要条件D.甲是乙成立的非充分非必要条件 15.如果方程表示焦点在y轴上的椭圆,则m的取值范围是() A.3<m<4 B.C.D. 16.“mn>0”是“mx2+ny2=mn为椭圆”的()条件. A.必要不充分B.充分不必要 C.充要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 17.已知动点P(x、y)满足10=|3x+4y+2|,则动点P的轨迹是() A.椭圆B.双曲线C.抛物线D.无法确定 18.已知A(﹣1,0),B(1,0),若点C(x,y)满足=()A.6B.4C.2D.与x,y取值有关

高二数学椭圆试题(有答案)

高二数学椭圆试题 一:选择题 1.已知方程表示焦点在x轴上的椭圆,则m的取值范围是( ) A.m>2或m<﹣1 B.m>﹣2 C. ﹣1<m<2 D.m>2或﹣2

8.设椭圆的两个焦点分别为F1、、F2,过F2作椭圆长轴的垂线交椭圆于点P,若△F1PF2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则椭圆的离心率是( ) A. B. C. D. 9.从椭圆上一点P向x轴作垂线,垂足恰为左焦点F1,A是椭圆与x 轴正半轴的交点,B是椭圆与y轴正半轴的交点,且AB∥OP(O是坐标原点),则该椭圆的离心率是() A. B.C. D. 10.若点O和点F分别为椭圆的中心和左焦点,点P为椭圆上的任意一点,则 的最大值为() A. 2B. 3 C. 6D. 8 11.如图,点F为椭圆=1(a>b>0)的一个焦点,若椭圆上存在一点P,满足以椭圆短轴为直径的圆与线段PF相切于线段PF的中点,则该椭圆的离心率为() A.B.C.D. 12.椭圆顶点A(a,0),B(0,b),若右焦点F到直线AB的距离等于,则椭圆的离心率e=( ) A. B. C. D.

高二数学椭圆的概念教案及反思

高二数学椭圆的概念教案及反思 教学目标: 1、通过历史的回溯和实例的展示,了解圆锥曲线的背景和应用,感受其中蕴含的数学文化; 2、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椭圆的本质特征以及用数量关系形式重塑椭圆定义的过程,掌握椭圆的概念; 根据椭圆的定义建立焦点在轴上的椭圆标准方程,进一步巩固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方法和步骤,体验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椭圆的概念。 教学难点:从具体情境中抽象椭圆的本质特征。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视频引入 1、播放视频:播放经剪辑的嫦娥一号探月的概述,展现嫦娥一号优美的椭圆轨道,引入课题。 2、提出问题 卫星运行的轨迹是椭圆。在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是椭圆?操场的一条跑道线是平面图形,它是不是椭圆呢?什么是数学意义上的椭圆?椭圆有什么性质?椭圆又有哪些应用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开始今天的新课——圆锥曲线起始课。 通过振奋人心的音乐和视频剪辑了解圆锥曲线的航天应用并同时引入新课。 通过否定学生心中常见的对椭圆的错误理解,引起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并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椭圆的起源和发展 1、介绍椭圆的起源; 2、介绍椭圆的研究成果 介绍解析几何的起 提出问题:能否通过解析几何的方法研究椭圆这些圆锥曲线呢?能否用数量关系表示椭

圆上的点的运动规律呢? 通过介绍圆锥曲线的历史,使学生了解圆锥曲线的最初定义和历史成果,进一步感受几何图形抽象于生活的特征,欣赏古希腊数学家的信念与智慧。 通过对解析几何的简要介绍,使学生了解解析几何诞生的历史必然性、解析几何的核心思想以及它在数学学科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重塑椭圆定义的时代背景和学科发展背景,并创设悬念引出椭圆的性质。 三、椭圆性质的探索 1、考考空间想象力 第一组试题 我们知道,平行直线之间距离处处相等。那么,平行平面之间的距离有什么性质? 我们知道,过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切线长相等。那么,过球外一点,引球的两条切线,切线长有什么数量关系? 第二组试题 在圆柱内放置一个与圆柱底面等半径的小球,小球与圆柱侧面的公共点将形成什么曲线? 同样地,在下方也放置一个相同的小球,它与圆柱侧面的公共点将也形成圆,我们把这两个圆记作圆和圆。请问,圆与圆所在平面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如图,在圆柱的最右侧侧面上取圆与圆之间的线段,它与圆、所在平面有怎样的位置关系?与两小球又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如果将线段保持铅垂方向,沿着圆柱的侧面转动,与圆、所在平面是否依然垂直?与两小球是否依然相切? 旋转过程中,线段的长度变不变?为什么? 第三组试题 这是平面斜截圆柱得到的交线,它是否椭圆。现在,在圆柱内放置一个刚才那样的小球,且与椭圆所在平面相切,请问共有几个切点? 我们记切点为,在椭圆上任取一点,连结,请问与上方小球有什么位置关系? 同理,在椭圆所在平面另一侧,再放置一个刚才那样的小球,且与椭圆所在平面相切,将切点记作,则与下方小球相切。请问,当点在椭圆上运动时,,分别与上下两个小球相切不相切? 2、发现椭圆的性质 椭圆的性质:椭圆上的任意一点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为常数。其中两个定点叫做焦点,

椭圆基础训练题(学生版)

椭圆基础训练题(学生版) 1.已知椭圆长半轴与短半轴之比是5:3,焦距是8,焦点在x 轴上,则此椭圆的标准方程是( ) (A )5x 2+3y 2=1(B )25x 2+9y 2=1 (C )3x 2+5y 2=1 (D )9x 2+25y 2 =1 2.以椭圆短轴为直径的圆经过此椭圆的焦点,则椭圆的离心率是( ) (A )21(B )22 (C )23(D )33 3.已知椭圆x2+2y2=m ,则下列与m 无关的是( ) (A )焦点坐标 (B )准线方程 (C )焦距 (D )离心率 4. 曲线25x 2+9y 2 =1与曲线k 25x 2-+k 9y 2-=1 (k<9),具有的等量关系是( )。 (A )有相等的长、短轴 (B )有相等的焦距 (C )有相等的离心率 (D )一相同的准线 5. P(x, y)是椭圆16x 2+9y 2 =1上的动点,过P 作椭圆长轴的垂线PD ,D 是垂足,M 是PD 的中点,则M 的轨迹方程是( )。 (A )4x 2+9y 2=1 (B )64x 2+9y 2=1 (C )16x 2+9y 42=1 (D )16x 2+36y 2 =1 6.过椭圆x2a2+y2b2 =1(0

高中数学椭圆性质总结

椭 圆 一.考试必“背” 1 椭圆的两种定义: ①平面内与两定点F 1,F 2的距离的和等于定长() 212F F a >的点的轨迹,即点集M={P| |PF 1|+|PF 2|=2a ,2a >|F 1F 2|};(212F F a =时为线段21F F ,212F F a <无轨迹)。其中两定点F 1,F 2叫焦点,定点间的距离叫焦距。 ②平面内一动点到一个定点和一定直线的距离的比是小于1的正常数的点的轨迹,即点集 M={P| e d PF =,0<e <1的常数 }。(1=e 为抛物线;1>e 为双曲线) 2 标准方程: (1)焦点在x 轴上,中心在原点:122 22=+b y a x (a >b >0); 焦点F 1(-c ,0), F 2(c ,0)。其中22b a c -= (一个?Rt ) (2)焦点在y 轴上,中心在原点:122 22=+b x a y (a >b >0); 焦点F 1(0,-c ),F 2(0,c )。其中22b a c -= 注意:①在两种标准方程中,总有a >b >0,22b a c -= 并且椭圆的焦点总在长轴上; ②两种标准方程可用一般形式表示:Ax 2+By 2=1 (A >0,B >0,A ≠B ),当A < B 时,椭圆的焦点在x 轴上,A >B 时焦点在y 轴上。 3.参数方程 :椭圆122 22=+b y a x )0(>>b a 的参数方程 ?? ?==θ θ sin cos b y a x )(为参数θ 4.性质:对于焦点在x 轴上,中心在原点:12 2 22=+b y a x (a >b >0)有以下性质: 坐标系下的性质: ① 范围:|x|≤a ,|y|≤b ; ② 对称性:对称轴方程为x=0,y=0,对称中心为O (0,0); ③ 顶点:A 1(-a ,0),A 2(a ,0),B 1(0,-b ),B 2(0,b ),长轴|A 1A 2|=2a ,短轴|B 1B 2|=2b ; (a 半长轴长,b 半短轴长); ④ 准线方程:c a x 2± =;或c a y 2 ±= ⑤ 焦半径公式:P (x 0,y 0)为椭圆上任一点。|PF 1|=左r =a+ex 0,|PF 2|=右r =a-ex 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