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桃病虫害防治方案

核桃病虫害防治方案
核桃病虫害防治方案

2020年**街道核桃病虫害防治方案

为预防核桃病虫害的发生,进一步遏制核桃病虫害的发展,**街道拟采取以下举措开展核桃综合管护及病虫害防治工作。

一、明确管理责任。成立以街道主任担任组长的综合管理领导小组,组建由农业综合服务办公室专职人员、护林员10人组成的机防大队(后附名单),负责指导各村做好核桃举肢蛾、黑斑病、炭疽病等病虫害防治工作。

二、营造浓厚氛围。开展核桃管理及病虫害防治工作动员会2-3次,发放《关于做好核桃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通知》到各村,相关部门迅速行动,通力配合,全面展开核桃综合管护及病虫害防治工作。及时组织人员深入村组农户发放《经济林综合管护要点》明白纸,每户一份,面对面讲解指导,形成人人皆知、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三、强化技术指导。召开核桃综合管理及病虫害防治工作培训会,邀请市核桃专家、林业专家2名详细讲解核桃病虫害防治措施,现场实地指导修剪、施肥、防治技术。组织人员入村入户指导群众进行病虫害防治,不留死角。

四、加强人物两防。抓住病虫害防治最佳时机,组织技术人员和核桃种植户科学合理选用药物,购买毒死蜱、噻森铜、戊唑醇、吡唑醚菌酯、炭疽灵等农药(后附详表),购置喷雾器等喷药工具,及时进行拉网式防治。

五、集中防治。1、由村成立专业病虫害防治工作队进行统一防治,在苇沟、泥东、泥西、闫家、蔡家五个村建立核桃病虫害防治示范点,其他管区根据各村意愿各选一个村建立示范点,示范带动周边群众加强核桃病虫害防治。2、农业综合服务办公室组织专业技术队伍,对公路沿线、镇驻地、管委会驻地进行集中连片防治,配备农用车辆和工具集中防治,提高防治效率。

六、农户自主防治。发放农药到村,由村将农药发放到示范点以外农户,农户积极参与防治,派遣技术人员指导农户自主防治,保证防治工作全覆盖。

拟使用农药清单

主要核桃病虫害防治明白纸

一、核桃举肢蛾

危害果实。一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于树下3厘米左右深处土中、石块下或杂草中结茧越冬,少数在树干基部树皮缝中越冬。越冬代幼虫于5月上旬至5 月下旬出土化蛹,蛹期7天左右,5月中旬至5月底为越冬代成虫发生期,成虫白天潜伏在叶片的背面和杂草中,傍晚飞翔雌雄交配产卵,卵期4-5天,孵化幼虫2个小时即可蛀入果实内部。防治目的杀死虫卵,亦可结合树下防治防治出土成虫。

药剂:16%辛硫?高氯氟800-1200倍液树上喷雾。

二、黑斑病

细菌性病害,为害果实、叶片、新梢,病菌在被害的枝条上越冬,雄花开花时开始为害,薄壳核桃谢花后开始为害果实,鸡爪绵核桃6月中旬果实发病。防治上选择杀细菌的农药。可与杀虫剂混用防虫防菌。

药剂:铜制剂、叶枯唑、链霉素等。

20%噻森铜500倍或20%叶枯唑500倍树上喷雾。

三、炭疽病

真菌性病害,为害果实、叶片、新梢,病菌在被害的枝条、落叶病僵果上越冬,病菌侵染果实后潜伏,6月中旬开始发病危害。

药剂:30%戊唑醇悬浮剂3000倍液;20%吡唑醚菌酯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炭疽灵(80%福美双?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核桃病虫害防治方案

2020年**街道核桃病虫害防治方案 为预防核桃病虫害的发生,进一步遏制核桃病虫害的发展,**街道拟采取以下举措开展核桃综合管护及病虫害防治工作。 一、明确管理责任。成立以街道主任担任组长的综合管理领导小组,组建由农业综合服务办公室专职人员、护林员10人组成的机防大队(后附名单),负责指导各村做好核桃举肢蛾、黑斑病、炭疽病等病虫害防治工作。 二、营造浓厚氛围。开展核桃管理及病虫害防治工作动员会2-3次,发放《关于做好核桃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通知》到各村,相关部门迅速行动,通力配合,全面展开核桃综合管护及病虫害防治工作。及时组织人员深入村组农户发放《经济林综合管护要点》明白纸,每户一份,面对面讲解指导,形成人人皆知、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三、强化技术指导。召开核桃综合管理及病虫害防治工作培训会,邀请市核桃专家、林业专家2名详细讲解核桃病虫害防治措施,现场实地指导修剪、施肥、防治技术。组织人员入村入户指导群众进行病虫害防治,不留死角。 四、加强人物两防。抓住病虫害防治最佳时机,组织技术人员和核桃种植户科学合理选用药物,购买毒死蜱、噻森铜、戊唑醇、吡唑醚菌酯、炭疽灵等农药(后附详表),购置喷雾器等喷药工具,及时进行拉网式防治。 五、集中防治。1、由村成立专业病虫害防治工作队进行统一防治,在苇沟、泥东、泥西、闫家、蔡家五个村建立核桃病虫害防治示范点,其他管区根据各村意愿各选一个村建立示范点,示范带动周边群众加强核桃病虫害防治。2、农业综合服务办公室组织专业技术队伍,对公路沿线、镇驻地、管委会驻地进行集中连片防治,配备农用车辆和工具集中防治,提高防治效率。 六、农户自主防治。发放农药到村,由村将农药发放到示范点以外农户,农户积极参与防治,派遣技术人员指导农户自主防治,保证防治工作全覆盖。

核桃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核桃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杨留新

核桃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山阳是核桃老产区,也是病虫危害的多发区。危害全县核桃的害虫多达100余种,病害20余种,其中八虫三病是危害的主要种类由于它们长期危害,造成核桃果实变黑,枝条枯死,根、干腐烂,树势衰弱,有些树颗粒无收,甚至致树死亡,每年因此造成的减产20%以上。因此,大力防治核桃病虫害,对于减轻危害,恢复权势,提高产量和品质,增加果农收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将核桃主要病虫的危害和防治技术作以介绍,供在实际防治工作中参考。

一、核桃主要害虫的危害及防治 ?1、核桃举肢蛾 ?分布及危害 ?核桃举肢蛾,又名核桃黑,属鳞翅目举肢蛾科。在我县每年发生1-2代,以老熟幼虫在核桃树冠下1-2cm的表土层中以及草皮下、枯果内、树缝中结茧越冬。该虫在我县发生普遍,危害严重,每年直接经济损失达2000万元以上。此虫是专性食核桃果实的害虫。它以幼虫大量食核桃青果皮,乃至果仁。 每年6-8月份,幼虫蛀入核桃青果内纵横穿食为害,致使大量青果变黑而早落,存留的黑果也失去经济价值。一般果实受害率达60%以上,重发区可达100%,导致颗粒无收。因此,该虫已成为全县核桃生产的危险性害虫,也是目前急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综合防治措施 ?根据核桃举肢蛾的发生规律和防治试验、示范结果,提出以树下垦复、耕种,清除枯枝落叶、杂草,树下药剂封闭为基础,以树冠喷药为应急手段;摘拾虫果,强化树体管理为主要措施的综合防治技术,把历年的严重发生区作为防治重点,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

?(1)树下防治。树冠下垦复、耕种,清除枯枝落叶、杂草,地面药剂封闭处理,将举肢蛾控制在出土之前。依据核桃举肢蛾以老熟幼虫在树冠下土表层、草皮下结茧越冬的习性,其脱果盛期和来年举肢蛾后蛹期(7月下旬至8月上旬、翌年5月下旬)进行药剂封锁地面,以触杀脱果幼虫和出土成虫。前者药剂选用500倍的磷胺或辛硫磷(地面喷雾),后者可选用甲敌粉或20%的杀螟松粉剂,施药量 5g/m2左右,均匀撒在稍大于树冠正投影面积范围内。

【CN109897908A】用于定量监测山核桃干腐病侵染和传播的qLAMP方法及所用引物【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201728.3 (22)申请日 2019.03.18 (71)申请人 浙江农林大学 地址 311300 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武肃街 666号 (72)发明人 张传清 王琼伟 刘亚慧 徐炳潮  (74)专利代理机构 杭州中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 司 33212 代理人 金祺 (51)Int.Cl. C12Q 1/6895(2018.01) C12Q 1/6851(2018.01) C12Q 1/06(2006.01) C12N 15/11(2006.01) C12R 1/645(2006.01) (54)发明名称 用于定量监测山核桃干腐病侵染和传播的 qLAMP方法及所用引物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监测山核桃干腐病 病菌孢子数量动态的定量环介导等温扩增引物, q -LAMP引物组合物由以下4条引物组成:上游外 引物(F3)、下游外引物(B3)、上游内引物(FIP)、 下游内引物(FIB)。本发明还同时提供了包含上 述q -LAMP引物组合物的定量环介导等温扩增试 剂盒,以及提供了利用该试剂盒进行的山核桃干 腐病病菌孢子数量动态的定量环介导等温扩增 方法,从而获得孢子数量、DNA浓度。采用本发明 的方法能定量监测雨水、树体和土壤等处的山核 桃干腐病菌孢子数量。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11页序列表1页 附图2页CN 109897908 A 2019.06.18 C N 109897908 A

权 利 要 求 书1/1页CN 109897908 A 1.用于监测山核桃干腐病病菌孢子数量动态的定量环介导等温扩增引物,其特征在于: q-LAMP引物组合物由以下4条引物组成: 上游外引物(F3):5’—TGTCCATAGGTTCACCTCCA—3’; 下游外引物(B3):5’—AGATGGTCTGCCTGTGGT—3’; 上游内引物(FIP):5’—CAAAGTCAGCGCGATGCAGCGACCGGCCAATGCGTAAG—3’; 下游内引物(FIB):5’—AGGGTAACCAAATCGGTGCTGCGTCGATTCGCGTTAGCGG—3’。 2.用于监测山核桃干腐病病菌孢子数量动态的定量环介导等温扩增试剂盒,其特征在于:包含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q-LAMP引物组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试剂盒,其特征在于:正/反内向引物FIP/BIP的浓度为1.6μM,正/反向外引物F3/B3的浓度为0.125μM。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试剂盒,其特征在于:试剂盒还包含定量环介导等温扩增反应预混液,所述反应预混液包含10×ThermoPol Buffer、dNTPs、MgCl2、甜菜碱、10×SYBR Green I、Bst DNA聚合酶、ddH2O。 5.利用权利要求2~4任一所述的试剂盒进行的山核桃干腐病病菌孢子数量动态的定量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其特征在于: 1)、q-LAMP反应 q-LAMP反应体系: 10×ThermoPol Buffer 2.0μL、10mM的dNTPs 2.0μL、25mM的MgCl2 5.0μL、5M的甜菜碱2.4μL、10×SYBR Green I 1.2μL、8U/μL的Bst DNA聚合酶1μL,20μM的FIP引物1.6μL、20μM 的BIP引物1.6μL、10μM的F3引物0.25μL、10μM的B3引物0.25μL、DNA模板1μL,ddH2O补足至20μL; 扩增条件为恒温65.9℃,1min,进行80个循环;80℃反应10min,终止反应; 2)、获得孢子数量、DNA浓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定量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其特征在于: 孢子数量(个)计算公式为 DNA浓度计算公式为 y为C T值。 2

核桃树病虫害的防治

在6-7月注意防治病虫害。生长期应进行修枝,干高保持在3m以上。落叶后不可剪枝,否则易造成伤流,影响树木长势。 主要病虫害病害有炭疽病;虫害有蚜虫、天蛾类食叶害虫。 适生范围原产欧洲与中亚。我国新疆以及华北各省都有栽培,鄢陵有少量栽植。 核桃枝枯病 该病属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枝干,造成枝干枯死。一般植株受害率20%左右,重者可达90%,该病主要影响树势生长和产量。 病害症状是1-2年生枝梢或侧枝受害后,从顶端向主干逐渐干枯,叶片黄化脱落。枯枝上产生密集小黑点,湿度大时,流出粘液,并形成黑色瘤状突起。病菌在病枝上越冬,通过伤口侵入,该病只危害弱树。 防治方法是清除病枝,集中烧毁;防治时间和使用的药剂同核桃炭疽病的防治。 一、山核桃主要病虫害防治: 山核桃病虫害是影响山核桃产量的重要因子,防治病虫害可以起到保护树林,促进生长,增加产量等作用。

山核桃常见病害有山核桃枝枯病、果树腐烂病。常见虫害有山核桃蝗虫、天社蛾、山核桃蚜虫、胡桃豹夜蛾、天牛类(桑天牛、皱绿天牛等),近年还出现一些新的虫害,如眼班钩蛾、山核桃花蕾蛆等。 (一)、山核桃病害防治: 1、山核桃枝枯病: 山核桃枝枯病是山核桃的重要病害之一,它为害1年生枝梢和2年生侧枝,并向下蔓延,引起大枝枯死削弱树势,降低产量。该病始发于8月中下旬,盛发于10—11月,3月上旬到8月上旬不见有新的病害发生,所见枯枝都是上年遗留下来的老病枯枝。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有病枯枝上过冬。分生孢子在4—5月和9—10月间在发病林内传播,风雨是传播媒介。 防治方法: (1)、5月间往树枝上喷洒70%甲基托布津500—700倍液,或1%波尔多液,15天一次,连喷3次。 (2)、春夏季节剪除枯枝,防止病害秋季向下蔓延和减少病菌来源。 2、山核桃果树腐烂病: 该病多发生在主杆、主枝、侧枝上,有时主根基部也

美国山核桃可行性报告

引种美国山核桃可行性分析报告 薄壳山核桃优良品种薄壳山核桃,又名长山核桃、美国山核桃,原产北美,是世界著名的干果之一。种仁营养丰富,每100g种仁中平均含蛋白质11.4g,脂肪74.4 g,碳水化合物10.7 g,适于生食、炒食或制作糕点,美味可口,食用后容易消化吸收。种仁是炸油的好原料,油中的脂肪酸主要为不饱和脂肪酸,其中油酸占75.1~76.1%,亚油酸17.4~20.0%,是一种高级食用油。薄壳山核桃树干通直,木材坚固强韧,纹理致密,富有弹性,不易翘裂,容重大,适于制作运动器械、家具、地板等。薄壳山核桃生长迅速,树体高大,枝叶茂密,树姿优美,又是很好的城乡绿化树种。因此,该树种既可作果用,又可作材用,还可用于绿化,是一种难得的优良树种。 薄壳山核桃于1900年左右引入我国,先后在江苏的江阴、南京,浙江的杭州,福建的莆田等地栽植。目前引种范围较广,北至北京,南至海南岛都有引种,但以江苏、浙江、福建和安徽等地较多。此外,长沙、南昌、上海、成都等地也有少量栽种。现在种植的薄壳山核桃,以种子播种的实生苗为多,大多零星种植,或作为行道树,很少有成片种植的果园。随着人们对薄壳山核桃的了解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开始了果用薄壳山核桃的引种栽培。浙江省植物研究所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开始了薄壳山核桃实生选种和国外优良品种的引进工作,通过二十多年的观察调查,筛选出了适合江浙地区栽培的优良新品系3个,国外优良品种4个,现开始扩繁推广。 1、形态特征 为落叶乔木,在原产地树高可达55m,胸径2.5m。幼枝有淡灰色毛。奇数羽状复叶,小叶11~17,椭圆状披针型或微弯近镰型。雌雄同株异花,雄为柔荑花序三出,下垂,雌花序生于新枝顶端。核果,长椭圆形,外果皮近木质,4裂,果核平滑,壳较薄。 2、生物学特性 为风媒花,雄花序夏季分化,次春发育完全,雌花直到冬末或早春才分化。雌雄花开放的时间有三种类型:雄蕊先熟型、雌蕊先熟型和雌雄同熟型。雌花的可授粉期大约持续5~7天,当柱头颜色由绿色转为黄绿色,并略呈透明状态时,或转为紫色时,为授粉适期。 喜温暖湿润的环境,最适宜生长的年平均温度为15~20℃,年降水量为1000~2000mm。它需要一个较长的生长季节和较高的夏季气温。此外,冬季还需要有一短暂的低温时期,以利于雌花的形成和芽的发育。深根性树种。特别在1~2年生时根系生长很快,一年生实生苗主根长度超过地上部分1倍以上。成年植株根深可达3~4m,分布幅度为树冠的2倍。此外根部有菌根共生,根系吸收能力很强。较速生树种。种子播种第一年,生长较慢,一般苗高只有15~30cm,2~3年后,生长量迅速增加,在较好的条件下,平均每年粗增长超过1cm,高增长超过1m。主干明显,顶端优势强。在一般情况下,实生树进入结果年龄需13~14年,20~30年后进入盛果期,嫁接苗在定植2~4年后即可开花结果,8~10年后进入盛果期,在地理条件好的地方,结果期可保持50年以上。 美国薄壳山核桃果园规模化种植项目可行性报告 一、总论

核桃树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

核桃树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

————————————————————————————————作者:————————————————————————————————日期:

核桃树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 一、核桃主要病害及防治技术 (一)核桃腐烂病核桃腐烂病又称烂皮病或黑水病,是一种真菌危害的病害,主要危害枝干的树皮,严重时造成枝枯,结果能力下降,也会造成整株树死亡。防治办法:加强树体管理,增强树势,这是防治该病的基本措施。改良土壤,促进根系发育;增施有机肥,提高树体的营养平衡,增加抗病力。结合冬季修剪进行树干涂白,减少病菌侵入通道。春季彻底刮除病斑,以微露皮为准,然后涂上1%的硫酸铜或50%的甲基托布津。 (二)核桃溃疡病该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核桃树的主干、嫩枝和果实,严重时,可引起植株生长衰弱、枯枝或死亡。防治方法:结合冬季修剪,清除园内病叶病枝,集中销毁。树干涂白,防止日灼和冻害,涂白剂为生石灰5份,食盐2份,食用油份,面0.1份,水20份,调和均匀后涂刷树干和枝。发病严重时,用刀刮除病部达木质部或将病斑纵横划几道口子,然后涂刷1%硫酸铜液或10%的碱水或1:3:15的波尔多液,均可达到理想的效果。 (三)核桃白粉病该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危害核桃的叶、幼芽及新梢,干旱年份或季节,核桃树感病可达100%,造成早期落叶,树势衰弱,影响产量。表现为受害叶片的正反面出现明显的片状薄层白粉,即病菌的菌丝,秋后在白粉层中出现褐色至黑色小颗粒,发病初期,核桃叶面有褪绿的黄色斑块,严重时嫩梢停止生长,叶片变形扭曲,皱缩,嫩芽不能展开,顶端枯死。防治办法:在发病初期的7-8月份,喷施50%的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2%农抗120水剂200倍液、25%粉锈宁500-800倍液,防治效果甚佳。及时清除病叶、病枝并销毁;加强管理,增强树势和抗病力: (四)核桃褐斑病主要危害叶片、果实和嫩梢,可造成落叶、枯梢。叶片感病后,先出现近圆形和中间呈灰色的小褐斑,病斑上略呈同心轮纹排列的小黑点,病斑增多后呈枯花斑,果实表面病斑小而凹陷,嫩苗上呈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一年多次侵染,5月~6月发病,7月~8月为盛期。防治方法:清除病叶,结合修剪除病梢,深埋或烧掉。开花前后和6月中旬各喷一次1:2:200倍波尔多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五)核桃炭疽病该病由真菌侵染引起。主要危害核桃的果实,也危害核桃的叶、芽和嫩梢。防治办法:在发芽前喷施3-5波美度石硫合剂,发病前的6月下旬至7月中旬喷施1:1:200(硫酸铜:石灰:水)的波尔多液或50%的退菌特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2-3次。在发病期喷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倍液或2%农抗120水剂200倍液或75%百菌清600倍液或50%托布津800-1000倍液,每半月喷一次,连喷2-3次。 (六)核桃黑斑病该病是由细菌侵染引起的,发病范围较广。主要危害核桃果实,也危害核桃的枝叶,核桃感病后引起果实变黑或早落、核仁腐烂或干瘪。防治办法:加强树体管理,深翻改土,中耕除草,采用科学配方施肥,使树体保持营养平衡,减轻发病率。及时清理果园的残留病果、病枝和病叶,集中销毁,减少病菌感染传播。发病期的防治从5月中旬开始,每20天-30天喷一次1:1:200(硫酸铜:石灰:水)的波尔多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治疗效果明显,连续2-3次,于雌花开花前、开花后和

美国薄壳山核桃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 营林试验工技师论文 (国这职业资格二级) 论文题目:美国薄壳山核桃栽培技术 姓名: 身份证号: 准考证号: 所在省市: 所在单位:

美国薄壳山核桃栽培技术 摘要: 美国薄壳山核桃(Carya illinoinensis Koch.),简称薄壳山核桃,又名美国长山核桃,为胡桃科山核桃属落叶乔木。薄壳山核桃不仅能生产美味营养的坚果,还能生产上等木材,同时又可用作绿化美化的行道树,是一种综合价值很高的优良树种。本文介绍了薄壳山核桃的形态特征与生物学特性,从种子的采收和贮藏、育苗、植树造林、抚育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山核桃的栽培技术,以为其优质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山核桃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 一、美国薄壳山核桃概述 薄壳山核桃(Carya illoinensis K.Koch),又称美国薄壳山核桃、长山核桃,是国外引进的果材兼用的优良树种[1],原产美国南部及墨西哥的北部,是印第安人经营的一种经济林木树种。坚果壳薄易剥,核仁肥厚,富含脂肪,味香甜,为干果食用及榨油的原料。薄壳山核桃于1900年引入我国,先后在江苏江阴、南京、浙江杭州、福建莆田等地栽植。目前引种范围较广,北至北京,南达海南岛都有引种,但以江

苏、浙江、福建等地较多。此外,长沙、南昌、上海、成都等地也有少量栽种[2-3]。近年来引种地区逐渐增多,目前云南省林业科学院漾濞研究站对美国薄壳山核桃进行了引种,生长良好, 已经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1形态特征与生物学特性 山核桃树属落叶乔木,在原产地树高达50 m,胸径250cm。树皮灰褐色,纵裂呈片状脱落。冬芽黄褐色,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11至17片,椭圆状披针形或微弯成镰形,锯齿粗钝。花期5月,雄葇荑花序三出,下垂,雌花序生于新枝顶端。10月上旬至11月上旬果熟,核果光滑,长椭圆形,外果皮近木质,裂成4瓣,果核长卵形或长圆形。山核桃树种寿命长达百年以上,树干通直,生长迅速,材质坚固强韧,纹理致密,富有弹性,不易翘裂,是优良的用材树种。树体高大,枝叶茂密,树姿优美,是很好的城乡绿化树种。 薄壳山核桃为雌雄同株植物。花单性,主要为风媒,雄花序夏季分化,次春发育完全,雌花直到冬末或早春才分化。雌雄花开放的时间有3种类型,即雄蕊先熟型、雌蕊先熟型和雌雄同熟型。一般实生林中有自然开花类型的植株,可以相互授粉,只是在嫁接繁殖作为果用时,应注意不同开花类型的搭配,以利授粉。 薄壳山核桃适于亚热带和暖温带的气候条件,喜温暖湿润,最适宜生长的年平均温度为15~20 ℃,年降雨量为1 000~2 000 mm。其生长需要一个较长的生长季节和较高的夏季气温。此外,冬季还需要有一段短暂的低温时期,以利于雌花的形成和芽的发育。

核桃主要害虫的防治

核桃主要害虫的防治 (一)核桃主要害虫的防治 1.核桃举肢蛾 (1)危害情况:以幼虫蛀入核桃种仁,果皮被害处变黑下陷,受害果变黑干缩,不能食用。 (2)形态特征:成虫体长5~7毫米,全体黑褐色,有光泽,触角丝状,翅披针形,缘毛长于翅羽宽度,后足长于体,环生3束长毛丛,个节黑白分明。休止时,后足向侧后方举起,故称举肢蛾。幼虫体长10毫米左右,头部黄褐色或暗褐色,初孵幼虫乳白色,老熟幼虫淡黄色,背部中央有紫红色斑点,腹足趾钩为单序状,臀足趾钩为单序横带。卵椭圆形,长0.3~0.4毫米,初产时乳白色,后变黄白色,孵化前呈黄红色;蛹纺锤形,黄白色、黄褐色、黑褐色并可见红色复眼,气门生于蛹体两侧。茧深红色或淡褐色,长椭圆形,略扁,常黏附草末及细土粒。

(3)习性及发生规律:一年发生1~2代,以老熟幼虫在土壤内、石块与土壤间、根茎部的老皮缝内结茧越冬,一般树冠下1~2厘米深的土壤最多。次年5月上旬开始上羽化,5月底到6月初为羽化盛期;卵多产在两果相间的逢内、雌蕊脱落的残痕内、果面伤痕处,一般1果上产卵1~2粒。5月下旬至7月中旬是第一代幼虫危害期。5月中旬第一代幼虫开始穿透内果皮取食种仁,蛀孔很小,流出胶液,造成大量落果,但外果皮无明显被害状。7月中旬至7月下旬,第二代幼虫在中果皮内蛀食,使果实外面变黑凹陷,形成“核桃黑”,受害果不脱落。 (4)防治方法:晚秋至冬天,翻耕树盘,杀死越冬幼虫或茧蛹;从落果开始每天及时拾落果和秋天收树上的黑核桃烧毁,消灭幼虫。 (二)核桃主要病害防治

l、核桃黑斑病 (1)病状:主要危害核桃幼叶、嫩枝、花及果实。叶片受害时,出现近圆形或多角形的小黑斑,后扩大蔓延整个叶片,严重时可互相连成大斑。使树叶早落。嫩枝和叶柄受害,病斑长圆形或狭长,褐色,微凹陷,当病斑绕枝一圈时,造成枯技。花序受害,先产生黑色水渍状病斑,不展开,以后花轴变黑,变弯曲,以至旱落。果实受害,初期发生黑色斑点,呈水渍状,以后病斑迅速扩大,致使果皮全部变黑;幼果受害能侵入核仁,可使核仁、核壳都变黑,引起早期落果,老果受害病斑只 (2)发病规律:病菌主要在病枝、病果、病芽和昆虫体上越冬,借风雨、昆虫、带病花粉和人为活动传播,由自然孔口和伤口侵入。发病与雨水有密切关系,雨后常迅速蔓延。雨水多的年份发病重,弱树重于健康树,苗木,老树重于中、幼树。 (3)防治方法:冬季结合修剪,清除病果、病枝、病叶集中烧毁,发芽前喷一次3~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除冬防以外,在雌花开花前、开花后、幼果期各喷一次l:0.5:200的波尔多液,或0.4%硫酸铜,或500~800倍液退菌特,或0.003%农用链霉素+0.2%硫酸铜。 2、核桃枝枯病 (1)病状:l~2年生的枝梢或侧枝受害后,先从顶端开始,逐渐蔓延至主干。受害枝上的叶变黄脱落。发病初期,枝条病部失绿呈灰绿色,后变成褐色或灰色,大枝病部梢下陷。当病

核桃常见病虫害的防治

核桃常见病虫害的防治 云南省核桃分布广,栽培历史悠久,加之云南各地生态环境的差异,形成了核桃病虫害多样性和区域性。核桃在其生长、发育和种子贮藏过程中,经常遭受各种病虫害的危害,造成生长不良,树体衰弱,果实减产,品质下降等,因此,要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才能保障核桃的正常生长,才能保证核桃高产、稳产和优质、高效。 1、主要病害 (1)核桃白粉病 危害叶片幼芽和新梢,造成早期落叶,甚至苗木死亡,7-8月发病,发病初期叶片退绿或造成黄斑,严重时叶片扭曲皱缩,幼芽萌发而不能展叶,在叶片的正面或反面出现圆片状白粉层,后期在白粉中产生褐色或黑色粒点。 防治方法:(1)连续清除病叶,病枝并烧掉,加强管理增强树势和抗病力。(2)7月份发病初期用波美0.2-0.3度石硫合剂喷施。 (2)核桃褐斑病 主要危害叶片,果实和嫩梢,可造成落叶枯梢。叶片感病后,先出现近圆形和中间呈灰色的小褐斑,病斑上略呈同心轮纹排列的小黑点。病斑增多后呈枯花斑,果实表面病斑小而凹陷。嫩苗上呈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一年多次侵染。5-6月发病,7-8月为盛期。 防治方法:(1)清除病叶和结合修剪除病梢,深埋或烧掉。(2)开花前后和6月中旬各喷一次1:2:200倍波尔多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

(3)核桃黑斑病 该病是一种病原细菌引起,别名核桃细菌性黑斑病。产要危害果实,4-8月发病。果实受害初期表面出现褐色油浸状微隆起小黑斑,以后病斑逐渐扩大下陷,变黑,外缘有小浸状晕圈。 防治方法:(1)培育和栽培抗病品种。(2)保持树体健壮生长,增强病力,及时清除病果、病叶等病源物。(3)发芽前喷波美3-5度石硫合剂。5-6月喷洒1:2:200倍波尔多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于雌花开花前、开花后和幼果期各喷1次。 2主要虫害 (1)核桃举肢蛾 其幼虫危害核桃果实和种仁,受害果变黑皱缩,引起早期落果。一年发生1-2代,以老熟幼虫在树冠下1-3厘米深土中或杂草、石块、枯叶中结茧越冬,6、7月化蛹,产卵于两果相接处或警洼梗洼叶柄上,初孵幼虫在果面爬行1-3时后蛀入果实危害,8月为脱果盛期。 防治方法:宜采用树上防治与树下防治相结合的方法。(1)冬春细致耕翻树盘,消灭越冬虫蛹。8月上旬摘除树上被害虫果并集中处理。(2)成虫羽化出土前可用50%辛硫磷乳剂200-300倍液树下土壤喷洒,然后浅锄或盖上一层薄土。(3)成虫产卵期每10-15天向树上喷洒一次速灭杀丁2000倍液。 (2)核桃小吉丁虫(又名串皮虫) 是危害核桃的重要害虫。以幼虫在枝干的皮层内镙旋状取食,被害处枝肿大,表皮变为黑褐色,直接破坏输导组织,导致大枝脱水干

黔西北山核桃丰产栽培把四关

黔西北山核桃丰产栽培把四关 作者:暂无 来源:《农村-农业-农民·下半月》 2014年第4期 黔西北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水热条件好,山区多,闲置的耕地、坡地多,适合农作物生产,更适合发展经济林果。核桃营养丰富,市场前景广阔,素有“摇钱树” 的美称,是山区林农主要经济来源之一。要种好山核桃,保证丰产优质,应严把以下四关。 一、苗木选择关 核桃实生苗子一般需要6~8 年才能结果,但由于品种退化、质量产量下降较快,制约了核 桃产业的发展。近几年,核桃嫁接苗迅速发展起来,嫁接苗栽植后,不但能提早结果,而且质量、产量等有所保证。因此,核桃嫁接苗越来越成为广大农户发展核桃产业的首选。但是,纯 正的核桃嫁接育苗技术含量高、难度大、成本高,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着核桃的发展。近年来 科研工作者经过努力,攻克了一道又一道育苗难题,但还是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优质核桃 嫁接育苗技术很难普及。农户或各地农业部门在选择种苗时,应选择那些有实力的专业育苗基 地购买苗子。纯正的嫁接苗必须有正规的采穗圃、合适的实生苗圃、良好的嫁接苗圃、技术娴 熟的嫁接队伍、详细的园圃档案等。当地农业部门要积极发挥职能作用,为种植户把好关,选 好品种。 虽然选择嫁接苗能够提早结果时间,但是要确保核桃高产稳产,还需要在培养树冠、树形 上下功夫,没有发育健壮茂盛的树体,是不可能实现丰产的。如果盲目追求早结果,会造成缩 短核桃树的利用寿命。因此,建议各地在发展核桃生产时,要根据当地的自然、经济、社会条 件有目的地选择优质正宗品种。 二、整修剪形关 整形修剪也是核桃丰产的关键。根据核桃树生长和结果的需要,通过短截、回缩、疏枝、 摘心、抹芽等方法,保证骨架牢固,枝组合理,果多质佳,稳产长寿。核桃是喜光性树种,尤 其是进入结果期后,更需要充足的光照。树形一般采用疏散分层形或自然开心形两种。干性强 的品种和立地条件好的采用疏散分层形。在立地条件较差的情况下,可采用自然开心形树形, 每株选留主枝2~3 个,从每个主枝上再选留3~4 个副主枝填补空间。修枝有利于调整好树冠的光照。核桃树产量一靠地力,二靠阳光。无光不成花,无花不结果。只有冠内光照达到自然 光照的30%以上,才能成花结果;光照低于30%的冠区是不结果的无效冠区。 三、病虫防治关 受土壤、气候、技术条件的影响,山核桃容易染上病虫害。如果不注意防治,会影响丰产。核桃病虫害主要有核桃黑斑病、炭疽病、蛀干性害虫天牛、食叶性害虫金龟子、刺蛾等。 1.黑斑病。核桃黑斑病危害果实,也危害叶片和新梢,引起果实腐烂和早期落果,降低出 仁率,是一种细菌性病害。防治方法:培育和栽培抗病品种;保持树体健壮生长,增强抗病力,及时清除病果、病叶等病源物;发芽前喷波美3~5 度石硫合剂。5~6 月喷洒1∶2∶200 倍波尔多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800 倍液,于雌花开花前、开花后和幼果期各喷1 次。 2.炭疽病。主要危害果实,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并与苹果炭疽病病菌能互为传染。防治方法:在发病前喷1∶1∶200(硫酸铜∶石灰∶水)的波尔多液;发病期间喷4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 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 倍液,75%百菌清600 倍液,70%或50%托布津 800~1000 倍液,每隔半月1 次,喷2~3次,如能加粘着剂(0.03%皮胶等)效果则更好。

美国山核桃种植技术规范

美国山核桃种植技术规范 美国山核桃又名薄壳山核桃,为胡桃科山核桃属落叶乔木,原产美国和墨西哥,是世界上重要的干果树种之一。薄壳山核桃坚果壳薄,营养丰富,保健价值高,品质优于本地核桃。仁除直接食用外还是榨取高级食用油和制作冰淇淋等的原料。种壳粉末是高级的抛光材料。木材材质优良,可作家具贴面板等。薄壳山核桃定植后3—5年挂果,10—15年左右进入盛果期,盛果期长达50—70年。 一、物候期 在云南省,3月下旬至4月上旬为萌芽期,4月上中旬为展叶期,4月上旬至8月下旬为新梢迅速生长期,11月中旬为落叶期。 二、环境要求 适宜海拔800~1700米,喜温暖湿润气候,年平均温度15.2℃为宜,能耐最高温度为41.7℃,较耐寒,-15℃也不受冻害。但花期遇低温会影响开花授粉和花的发育。薄壳山核桃需要较多水分,一年中不同物侯期对水分要求不同。一般在开花前春梢生长期要求适量雨水,4月下旬至5月中旬开花期,忌连续阴雨,6~9月为果实和裸芽发育时期,要求雨量充足而均匀。对光照不太苛求。幼年期要求阴凉环境,因此,山核桃育苗须人工遮荫。成年树在向阳干瘠的阳坡,生长不良。土壤以疏松而富含腐殖质的石灰岩风化而成的砾质壤土为宜,以石灰岩上发育的油黑土、黄泥土及沙岩、板岩、页岩上发育的黄泥土为最好。 三、栽培技术

1、育苗 目前以播种为主,播种用的种子要求坚果充分成熟。将种籽清水浸种5—7天,再用300—500ppm浓度赤霉素处理10小时,用清水冲洗后即可进行播种。播种距离一般为行距50—60cm,株距10—15cm。两年后即可嫁接。嫁接后必须注意进行除萌、解绑条、帮扶等工作,还可适当进行疏叶。 2、苗木栽种时间 裸根苗每年的1~2月休眠期间进行栽植,容器苗全年可栽植。 3、定植 一般种植株行距为5m×6m,每亩种植22株左右,种植塘规格为80cm×80cm×80cm。每塘施腐酵农家肥25㎏,配以普钙1㎏,与表土充分拌均后垫于塘底。 起苗:起苗方法主要有人工和机械起苗两种。机械起苗过程中,根未切断时不能用手硬拉,以防劈裂根系。人工起苗要从苗旁开沟、深挖,以防断根多、伤口大,力求多带侧根和细根。 苗木根系保温:美国山核桃主根长,侧须根系少面易失水死亡,造成苗木成活困难。要求起苗到定植的时间内,根系要用遮阳网或稻草等包裹遮阴保湿。 深栽:栽浅是美国山核桃成活差的主要原因。回土时要到苗木原入土位置以上10~15cm以上左右,嫁接口入土不会造成接口腐烂。栽苗时,可在根系周围撒地下害虫防治药剂(如辛硫磷、毒死蜱等)。 覆盖及浇水:旱季栽培,在栽苗时浇透水后,要在塘面用塑料薄

山核桃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山核桃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发表时间:2019-08-13T16:18:28.683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19年第06期作者:童佳明[导读] 针对这一地区进行实践调查分析,根据分析的结果,制定出符合当地情况的山核桃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淳安县王阜乡人民政府摘要:新常态的背景下,在山核桃病虫害防治中,应该从生态学的角度作为出发点进行展开分析。因此,本文以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为 例,针对这一地区进行实践调查分析,根据分析的结果,制定出符合当地情况的山核桃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从植物检疫、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及化学防治等综合措施当中,允许阈值之内,将病虫害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最终,达到山核桃高产、稳产、优质、无公害的目的。关键词:山核桃;病虫害;综合防治一、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的主要概述 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是薄壳山核桃发展的适宜区带。并且有千岛湖生态公益林林业,贯穿淳安县境内闻名遐迩的天下第一秀水,蓄水178 亿 m 3 [1]。近几年来,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主要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坚持生物防治为主导思想,在无公害药物防治的综合防治下,构建成各种有效的技术性叠加,借助社会的力量,构建一个复杂性的系统工程[2]。薄壳山核桃 Carya illinoinensis 为胡桃科山核桃属落叶大乔木,学名也被称之为山核桃,喜欢阳光,喜欢温暖的地方,湿润的地方。相比之下适应能力比较强,主要成长在丘陵山区或者是沿海滩涂、低洼湿地等位置。果材兼用,可以适合绿化,也可以适合大面积的种植。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隶属于浙江省杭州市,位于浙江省西部,面积4417.48平方千米,是浙江省面积最大的县,也是浙江省政府批准的革命老根据地县。由中低山、丘陵、小型盆地、谷地和水库组成[3]。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5.00%,其中千岛湖内森林覆盖率达82.50%。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正是由于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特殊的位置与气候条件,为山核桃的成长与种植,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基础,二、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山核桃主要病虫害的调查(一)方法 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山核桃展现了较高的经济价值。但是,近几年来,随着病虫害的不断增加,干果产量和产业发展出现了较强的制约性。这里就使用踏查和扫网相结合的方式,对该地区的山核桃病虫害进行探究。每个样地选择 30 m ×30 m 的调查面积,然后选择三块。调查的过程当中,需要对昆虫和病害的种类和危害的大小进行有效的记录。在扫网的过程当中,需要在随机的基础上,使用对角线的方式,扫网 50 次[4]。然后对网捕昆虫的种类和数量进行有效的记录。接着,针对于采集到的山核桃病虫害的个体,使用投入毒瓶的方式进行杀死。将杀死的个体带回到实验室,最后进行鉴定并分析种或属,对于样本进行保存。然后,使用柯赫的方式,对病原菌培养和形态特征等进行鉴定,探究薄壳山核桃黑斑病病原。(二)结果与分析第一,从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山核桃病虫害种类上看,其中,可以发现山核桃病虫害的种类为62种,然后虫害为59种,病害为三种。从前十名的角度看,(1)黑翅土白蚁,危害部位根部、树干。(2)绿腿腹露蝗,危害部位叶片。(3)绿片头叶蝉,危害部位叶片。(4)赤杨钝沫蝉,危害部位梢。(5)蚱蝉,危害部位梢。(6)山核桃刻蚜,危害部位嫩芽/梢、叶片。(7)黑蚜,危害部位嫩芽/梢。(8)黄蚜,危害部位嫩芽/梢。(9)警根瘤蚜,危害部位嫩芽/梢。(10)长斑蚜,危害部位嫩芽/梢。以下的52种类不再一一介绍。可以发现最为严重的是山核桃黑斑病、星天牛、警根瘤蚜等病害。山核桃黑斑病可能会造成落果、僵果等问题出现,探究病原菌的培养和形态特征、ITS 序列,鉴定病原菌当中的小孢拟盘多毛孢。第二,从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山核桃病虫害上看,(1)黑斑病。不仅侵染叶片和果实,还会造成山核桃落果和僵果的问题出现,损失可达 40%。不仅严重影响了安县山核桃的产量,也影响了安县山核桃的品质。然后选择十个菌株对幼果接种进行分离,7 d后出现症状,果面上呈现了黑斑,还是不规则的。对照果实保持健康,没有出现此种问题。病原菌在PDA 培养上,可以发现白色轮纹状菌落,然后孢子顶生 2 ~ 3个分生,多为 3 根,此为小孢拟盘多毛孢。(2)警根瘤蚜。属于专食性食叶害虫。主要出现在,春、夏、秋三个季节。植株受害率可以达到100%的程度,属于大面积的虫害。布满虫瘿,大像黄豆一样,小的像芝麻一样。会出现叶片早落的状况,影响树木的成长。(3)星天牛。属于蛀干害虫,可以在山核桃胸径 10 cm 以上的大树上进行损害,受害率达 10%,在出现大风的时候,很容易夭折,主要发生在夏、秋两个季节。 三、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山核桃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一)植物检疫 此种方式,主要是根据国家颁发的条例与质量部,对植物或者是产品,进行有效的管理与控制,以此来防止危害性病虫杂草的进一步延伸。其中,包含了苗木、接穗、插条、种子等主要内容[5]。植物检疫的主要目的就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因此,这个时候,就需要外地在引进核桃苗木、种子、接穗的时候,要严格的按照程序进行检疫检验,从源头上进行防治。(二)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需要在病虫、果树和环境条件的基础上,构建相互的关系。第一,需要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针对不同的病虫害,制定不同的抗病品种。例如:品种“清香”的抗病能力就较强。第二,需要培育无病虫苗木。需要在培育的过程中,就开始制定良好的措施,嫁接无病害的苗木。第三,需要科学修剪,合理负载。这个时候,就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对山核桃树苗进行调配营养,保持通风效果,增强树体的抗病虫能力。把病枝、病梢、病干、病芽等全部去掉[6]。第四,需要改善耕作制度,加强肥水管理。这个时候,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提升果树的抗病能力,增施有机肥,改善果园土壤、水分和营养。(三)物理防治 可以利用害虫有群集和假死的习性,使用版光、热、电、温度、湿度和放射能等措施,对病虫害进行捕杀与清除[7]。例如:核桃云斑天牛等就属于此种类型。另外,也可以在核桃树果园当中便道上进行堆火,以此来引诱蚱蝉,让它们自取灭亡。(四)生物防治 自然界中有着极其丰富的天敌资源,这个时候,就可以利用大自然的规律性与声讨性。主要使用自然界捕食性或寄生性天敌的方式,联合对植食性害虫行捕杀。优化农业生产环境,降低成本。(五)化学防治

核桃常见虫害

核桃常见虫害 刺吸性 山楂叶螨 蜱螨目,叶螨科。在中国分布广,以北方梨、苹果产区受害较重。主要危害梨、苹果、桃、樱桃、山楂、李等多种果树。吸食叶片及幼嫩芽的汁液。叶片严重受害后,先是出现很多失绿小斑点,随后扩大连成片,严重时全叶变为焦黄而脱落,严重抑制了果树生长,甚 至造成二次开花,影响当年花芽的形成和次年的产 量。 防治方法 (1)保护和引放天敌。 (2)尽量减少杀虫剂的使用次数或使用不杀伤天 敌的药剂以保护天敌,特别花后大量天敌相继上树,如不喷药杀伤,往往可把害螨控制在经济阈值允许水平以下,个别树严重,平均每叶达5头时应进行"挑治",避免普治大量杀伤天敌。 (3)树木休眠期刮除老皮,重点是刮除主枝分杈以上老皮,主干可不刮皮以保护主干上越冬的天敌。 (4)山楂叶螨主要在树干基部土缝里越冬,可在树干基部培土拍实,防止越冬螨出蛰上树。 (5)发芽前结合防治其他害虫可喷洒波美石硫合剂或45%晶体石硫合剂20倍液、含油量3-5%的柴油乳剂,特别是刮皮后施药效果更好。 (6)花前是进行药剂防治叶螨和多种害虫的最佳施药时期,在做好虫情测报的基础上,及时全面进行药剂防治,可控制在为害繁殖之前。45%晶体石硫合剂300倍液混35%氧乐氰乳油2000倍液或40%水胺硫磷乳油1500- 2000倍液、10%天王星乳油6000-8000倍液、20%灭扫利乳油3000倍液、50%硫磺悬浮剂200倍液、50%乐果乳油1500倍液、50%抗蚜威超微可湿性粉剂3000-4000倍液、25%倍乐霸可湿性粉剂或5%霸螨灵悬浮剂 1000-2000倍液、20%托尔克乳油2000倍液、15%扫螨净乳油3000倍液,21%灭杀毙乳油2500-3000倍液,50%三硫磷或乙硫磷1500-2500倍液、20%螨卵酯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50%溴螨酯乳油1000倍液、5%尼索朗乳油1000-2000倍液、73%克螨特乳油3000-4000倍液、25%除螨酯(酚螨酯)乳油1000-2000倍液、40%乐杀螨乳油2000倍液等多种杀螨剂。注意药剂的轮换使用,可延缓叶螨抗药性产生。对产生抗性的叶螨可选用甲氨碱、速灭畏、百碱1号、功夫乳油等杀虫剂加入等量的消抗液效果会明显增加。 草履蚧壳虫 为同翅目(Homoptera),绵蚧科(Monophlebidae)。分布于 河北、山西、山东,陕西、河南、青海、内蒙古、浙江、江苏、上海、 福建、湖北、贵州、云南、重庆、四川、西藏等地。危害海棠、樱花、

核桃树病虫害

(3)核桃缀叶螟 寄主与为害状:核桃。初孵幼虫群集吐丝结网舔食叶肉,大幼虫卷缠3~4片小叶,很易发现。一年发生一代,老熟幼虫在树根附近结茧越冬,入土深度1~10厘米。次年6月下旬出现成虫。卵产于叶面,7月中旬出.现幼虫,8月中旬开始老熟幼入土做茧越冬。防治方法:幼虫分散前(7月中下旬)摘除虫苞并及时烧毁。7月中、下旬树上喷布杀虫剂、DDV800倍液。用钩镰将结网卷叶虫枝砍下,消灭幼虫。土壤冻结前和解冻后挖虫茧。 (4)木撩尺蠖(木撩步曲、小大头虫、吊死鬼等) 寄主与为害状:杂食性,除为害核桃、木撩、柿、苹果、栗外尚为害豆类、玉米等100余种种植物。食叶,严重时3~5夫可将树叶吃光。一年发生一代,以蛹在树干周围3~8厘米深土中、梯壁缝内及石缝越冬。次年5月开始羽化,7月中下旬为盛期,8月底为末期,发生极不整齐。8月中旬开始出现越冬蛹。防治方法:成虫羽化期,晚间堆火或灯光诱杀。7月下旬~8月上旬喷来福灵或速灭杀丁2000倍液,防治幼虫。冻结前或解冻后挖蛹。 (5)核桃瘤蛾(核桃小毛虫) 寄主与为害状:核桃。食叶害虫,3龄前将叶片食成箩底状,3龄后叶片食成网状或缺刻状,有时吐薄丝卷叶。一年发生二代,以蛹在树下的石块下、堰根土壤、杂草堆中做茧越冬。越冬代次年5月下旬开始羽化,6月上旬为盛期。6月中、下旬第一代幼虫开始孵化,7月中、下旬化蛹。8月上、中旬出现第二代幼虫。直到9月,幼虫老熟,化蛹越冬。成虫产卵于果实上,以两果相挨处较多。幼虫喜夜间取食;白天则选择两果之间、树干、树杈的阴暗处、枝条疤痕、老树皮缝、旧虫洞等处集体栖息。幼虫老熟后,顺树下爬,寻找化蛹场所,多在树下的石块下,堰根土壤、杂草堆中等较潮湿地点做茧化蛹。防治方法:诱杀,利用老熟幼虫下树化蛹和越冬的习性,在树根围堆集石块诱杀,一年开展2~3次,第一次在7月中旬,第三次在8月下旬和9月上旬,第三次在晚秋进行。在幼虫为害时期,喷药防治,来福灵或溴氰菊酯2000倍液混DDV800倍液。幼虫发生期人工除虫。 (6)黄须球小囊(核桃小囊虫) 寄主与为害状:核桃。成虫为害新梢芽子,造成枝条千枯。一年一代。以成虫在顶芽或叶芽基部蛀孔越冬,蛀入深度达5毫米,次年4月出蛰,转移到另一健芽基部蛀食为害,并在坑道两侧产卵,6月上旬老熟幼虫开始在2~3年生枝条蛀蛹室化蛹。7月中旬羽化,继续害芽,并在芽基部越冬。防治方法:剪除全部枯枝,及时烧毁。成虫产卵期,树上绑挂剪下的核桃枝,诱集产卵,集中消灭。(8)大蓑蛾(避债蛾、袋蛾) 寄主与为害状:苹果、桃、核桃、板栗等果树及洋槐、杨、椿等林木。幼虫啃食叶肉并吐丝缀D1…织囊,小幼虫背负囊袋,大幼虫悬于叶背。一年发生一代,以老熟幼虫在丝囊中越冬。雌成虫无翅,羽化后留在囊中等待雄虫。卵产于囊中,6月中旬幼虫出现,初孵幼虫从囊中爬出,吐丝下垂,借风力传播。10~11月幼虫老熟,爬到小枝上以丝缠绕枝条连接虫囊悬挂越冬。防治方法:剪下虫囊烧掉,消灭越冬幼虫。幼虫为害期,当虫囊不超过1厘米时,喷DDV800倍液。 (7)绿尾大蚕蛾(燕尾水青蛾) 寄主与为害状:核桃、枣、苹果、梨、沙果、海棠、葡萄等。幼虫食叶,被害叶仅剩部分叶柄,地下可见虫粪。一年二代,以幼虫在树枝及地上枯草内结褐色丝质茧,在茧内化蛹越冬。次年5月羽化,第一代幼虫6月初~8月中旬,老熟后在枝上作茧。第二代幼虫8月中~l0月上旬,做茧越冬。防治方法:7月上旬及8月中旬防治小幼虫,喷溴氰菊酯2000倍液。 (8)核桃小吉丁 寄主与为害状:核桃。蛀食韧皮部,被害枝出现黄叶和落叶,被害部位有月牙形通气孔。一年一代,多数以老熟幼虫在被害枝干中越冬。成虫于次年5~6月出现,卵多产在2~3年生枝的叶痕上或其附近。幼虫孵化后即钻入表皮蛀食皮层和木质部,表面留有月牙形通气孔。

美国薄壳山核桃生产概况

美国薄壳山核桃生产概况 来源:北京农业信息网-科技要闻-国内网页发布日期:2009-08-26 05:28:13 点击次数: 162 薄壳山核桃[Carya illinoinensis (Wangenh.)K. Koch]又名长山核桃、美国山核桃,为胡桃科山核桃属落叶乔木,树形高大,树姿优美,木材质地优良,用途广泛。坚果果仁香甜,含油量高,营养丰富,是很好的营养保健品。与国内市场上常见的、同科的核桃(Juglans regia L.)和山核桃(C.cathayensis Sarg.) 相比,薄壳山核桃具有出仁率高、种壳薄而取仁容易的明显优点。因而,在美国也有称其为Papershell(意为脱壳后的螃蟹)。 我国亚热带和暖温带地区的气候条件,与薄壳山核桃原产地的气候条件相似。薄壳山核桃被引种进入我国,迄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但在很长时间内只是作为景观树或行道树在部分地区有少量种植。直到20世纪末期,薄壳山核桃在我国才逐渐受到重视,开始进入商业化的生产栽培。为了更好地发掘和利用薄壳山核桃这一优良果材兼用经济树种,概述了美国薄壳山核桃的生产状况,以期对我国薄壳山核桃的生产发展提供借鉴与帮助。 1自然分布与栽培历史 薄壳山核桃自然分布于密西西比河流域及其支流,主要分布于德克萨斯州、俄克拉何马州、路易斯安那州、阿肯色州、密西西比州、阿拉巴马州、堪萨斯州和密苏里州,北缘延伸至内布拉斯加州、爱荷华州、伊利诺斯州和印地安那州南部,南缘延伸至墨西哥中部,东至肯塔基州和田纳西州西部,西至德克萨斯州西部。分布范围在北纬25°~40°、西经87°~102°之间。 薄壳山核桃的栽培历史可以追溯到16世纪。在美国和墨西哥的原产地有大量的野生薄壳山核桃,其营养丰富而美味的坚果是当地居民秋季的主要食品。因产地靠近密西西比河,便利的水路使这个倍受人们喜爱的树种迅速流传开来。1772年在纽约长岛种植的薄壳山核桃是美国最早栽培的品种。17~18世纪薄壳山核桃的实用利益和潜在的经济价值逐渐被人们认识,成为美国殖民者的商业项目。同时,薄壳山核桃产业也诞生。从1846年簿壳山核桃被嫁接成功,到1880年开始商业化繁殖,薄壳山核桃的生产利用出现了1个新局面。新奥尔良市位于密西西比河入海口附近,该市拥有天然便利的交通条件和果品交易市场,逐渐成为十分重要的薄壳山核桃商品集散地。新奥尔良市场的繁荣兴旺刺激了人们对高品质果实的需求。为了得到能产出高品质果实的植株,无性繁殖技术得以推广和运用,从而使薄壳山核桃果园的面积不断扩大。 2生产栽培状况 2.1栽培类型 2.1.1野生山核桃林野生山核桃林(native pecan groves)是指自然分布的实生树林。其主要特点是没有整齐的株行距,树龄老幼不一致,果实的外观、大小及成熟期有很大差异,幼年期长且产量较低。现在这类实生树林尚存在较大面积。俄克拉荷马州和德克萨斯州拥有较多的自然实生山核桃林,面积超过40万hm2,其中投产的不足20%,有田间管理的占20%~40%,大多数林地缺乏应有的田间管理。据估计,德克萨斯州的野生山核桃林面积约有24万hm2计3000万株。将自然林转变为有较高生产价值的薄壳山核桃林,是近年生产栽培的1种趋势。肯萨斯州大学薄壳山核桃专家Bill Reid认为,这个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①清除杂树和实生山核桃中的老、弱、病株,给更有生产力的植株腾出空间。有选择性地进行疏除,使种植密度达到74株/hm2。②林地管理。种植的地被植物应具有易于树下栽培、有益于山核桃树丰产及能防止水土流失的特点。③加强病虫害防治。俄克拉何马州大学的Charles Rohla认为,从野生林生产最佳化的角度来说,疏除是1项连续性的工作,应分期完成。如果最终密度要保留62株/hm2,第1次清理林地时则先保留74~87株/hm2。另外,保留小植株有利于林地年轻化。这些小树可用于嫁接那些管理成本低的品种,如Kanza、Caddo和Peruque等,以增加实生林果实的整体质量。最终密度的参考标准是在7月的中午,林地中的遮蔽面积占50%。在完成疏除,并确定最终密度后,应种植有利于林地整体管理操作的地被植物。薄壳山核桃林最好的地面覆盖是那些在生长季节与其没有水分和养分竞争的冷季型植物。使实生林生产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