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流域的综合开发教案

第二节流域的综合开发教案
第二节流域的综合开发教案

第二节流域的综合开发教案

教学目的:

1.观察地图,建立流域和水系的概念,并总结归纳出流域的基本特点:特殊性和整体性

2.结合地图和地理图表,分析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3.通过了解田纳西河流域不同时期的开发措施和后果,分析流域综合开发的意义。

教学重点

1、分析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及开发的现状

2、分析流域综合开发的措施

教学难点:

1、根据流域的自然背景,分析流域综合开发的措施及意义。

2、运用流域治理的一般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河流,对人类可以说是亦敌亦友,,一面是造福人类,成就人类文明(PPT);一面是祸患人类,威胁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PPT)。

一直以来,各国对河流的治理和开发都没有停止过,有成功也有失败,成功的典范当属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今天,我们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来探讨流域的综合开发。

第二节:流域的综合开发

----------以美国田纳西河为例(PPT)

【承接】“流域”对于同学们来说算是一个新名词,但是区域的概念大家都清楚,流域实际就是一种区域,我们具体来看看流域相关的概念。

【讲解】(PPT展示图3.12)

1、水系

水系指河流干流、支流和流域内的湖泊、沼泽或地下暗河,彼此连接组成的庞大系统,又称河系。它汇聚全流域的地表水和地下水,最终注入海洋、湖泊或消失在荒漠中。

河流水系由干流和一系列支流组成,一般将流入干流的支流,叫一级支流,流入一级支流的叫二级支流,依次类推。

2、流域

流域又称供水区,指供给河流地表水源的地面集水区和地下水源的地下集水区总称,一般指地面的集水区。

相邻流域间的山岭或河间高地,称为分水岭。分水岭最高点的连线,称为分水线或分水界。

3流域的特性

①特殊性

每个流域的特征各不相同,有的流域适宜人类生存,先形成了人类文明。

②整体性

流域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区域,它的各组成部分之间联系非常密切,构成一个整体。

【承转】流域作为一种区域,流域的开发就不仅仅是针对河流,应把整个面状的区域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那么对一个流域进行开发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请同学们看图3.13,提醒学生注意图右下角的图例。

(PPT展示图3.13不同区域开发保护的重点)学生阅读P49图3.13回答

山地是河流的发源地,其生态环境直接影响河流的水量和水质,因此应保护好它的植被生态。

河流是流域中开发利用的主要部分。在利用过程中要注意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水质的保护;

河谷平原是人类活动比较集中的地区。因此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

【承接】对流域进行开发利用,要关注的不仅仅是河流的各部分与人类活动和生态环境的关系,还要了解流域的开发和利用与本身的自然环境有关,比如密西西比河下游,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就适宜发展农业;而科罗拉多河,河道狭窄、落差大,就适宜开发水利资源,对于田纳西河来说,为了避免盲目开发,在开发前应该了解清楚流域的自然环境,也就是流域的地形、气候、水系特征及矿产资源的蕴藏状况,再决定流域综合开发利用的方向。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走进田纳西河流域。

学生活动:据图描述田纳西河的位臵和发源地

总结:田纳西河位于美国东南部,是密西西比河支流俄亥俄河的一

条流程最长、水量最大的分支,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的西坡,在肯塔基市附近注入俄亥俄河。(PPT展示)从这张图我们可以看出田纳西河流域处于中低纬度地区,距墨西哥湾不远。

活动二:阅读50页课文,归纳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条件

【教师总结】

地形特征:多山、地形起伏大。利: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弊:陆路交通不便,河流航运显得作用突出。

气候特征: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气候温和湿润,降水丰富,冬末春初多降水,夏秋降水相对较少。

思考1.田纳西河水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根据流域的气候特征,田纳西河水量季节变化有什么特点?

点拨:降水丰富,年平均降水量在1 300毫米左右,冬末春初多降水,夏秋季降水相对较少

2.从农业发展角度看,夏季是作物的主要生长期,需水量较大,而冬季需量较少。田纳西河流域的气候条件对农业发展有什么影响?如何利用田纳西河的资源发展农业?

点拨:第一问从灌溉不足、资源浪费、农业减产等方面思考;第二问从修建水库等方式进行调整季节分配等方面考虑。

水文特征:水系发达,支流众多,水量丰富,大部分可通航,并通过密西西比河及其支流可通往全国大部分地区。利:航运范围广。弊:水量不稳,不利于河运。

思考:田纳西河水量的变化对航运会有什么影响?怎样才能改善田纳

西河的航运条件?

点拨:在径流量小的季节影响航运的顺利进行。第二问从修建水库和大坝等方面进行调整河流的径流量

矿产资源:矿产丰富,主要有煤、铁、铜、磷、锌等。利:发展冶金工业。弊:应用不当,易造成环境问题。

流域的地形、气候、水系特征及矿产资源的蕴藏状况,决定了

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综合开发方向。

探究:结合谈纳西河的自然条件,探讨田纳西河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开发方向?

开发水电;修水库发展养殖、灌溉、旅游、促进航

巩固练习

1.关于流域和水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流域是由干流和支流构成

B.水系是由河流分水岭所包围的范围

C.流域是一种特殊的区域,它的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非常密切

D.水系是一种特殊的区域,它的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非常密切

2.关于河流综合治理的叙述,正确的是()

A.山地是河流的发源地,在利用过程中要注意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水质保护

B.河谷平原是人类集中分布的地区,其生态环境直接直接影响

河流的水质和水量

C.河谷平原是人类集中分布的地区,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

D.山地是河流的发源地,其生态环境对河流的水量和水质影响不大

3.下列关于田纳西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田纳西河是密西西比河上的最大支流

B.田纳西河是密西西比河的支流俄亥俄河的支流

C.田纳西河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的东坡

D.田纳西河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的南坡

4.关于田纳西河流域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A.属于暖温带地区,气候温暖如春

B.属于亚热带地区,气候温暖湿润

C.夏秋季节多降水,冬春季节降水较少

D.春秋季节多降水,冬夏季节降水较少

5.关于田纳西河流域自然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A.流域内多山地和高原,地形崎岖,水流湍急,水陆交通不便B.流域内气候温暖,降水丰富

C.流域内河流主要依靠冰川融水补给,水量季节变化很大

D.流域内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石油、煤炭、金矿等

6.关于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背景的叙述,正确的是()A.田纳西河流域内多山,地形起伏较大,因此河流航运十分不便

B.田纳西河流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雨热同期

C.田纳西河流域水系发达,支流众多,只有小部分可通航

D.田纳西河流域内矿产资源丰富,成为影响流域综合开发的重要因素

7.读“流域与水系图3.14”,回答:

1)一条河流与另一条河流的分界线称为_________。

(2)水系是由_________和一系列_________构成,流域则是_________的集水区域。

(3)在密西西比河水系中,干流是__________,俄亥俄河属于密西西比河的__________支流,田纳西河属于密西西比河的__________支流。

(4)在长江水系中,干流是__________,岷江属于长江的__________支流,大渡河属于长江的__________支流。

【承转】

流域的自然背景决定了流域开发与利用的方向,所有对流域的开发与利用都应该基于这些背景之上,否则,就会导致一系列问题的产生,十九世纪后期美国田纳西河就出现过这样的问题。

阅读课文P55,思考:田纳西河早期是怎样开发以及结果如何?十八世纪下半叶,农业较为发达,盛产棉花、马铃薯和蔬菜。对自然环境影响不大,整个流域环境较好。

十九世纪后期,流域内人口激增,开始对其进行掠夺式开发,带来一系列生态环境与社会问题。主要的问题表现在土地退化、植被破坏、环境污染,这也是导致十九世纪后期田纳西河流域贫穷落后地原因所在。

【学生思考】

通过阅读课本相关资料,思考导致田纳西河流域土地退化、植被破坏、环境污染的原因是什么?

●土地退化:田纳西河流域是美国的老棉花带。棉花是一种对地力消耗较大的作物,长期高强对地种植棉花,造成土地退化,致使老棉花带衰落。

●植被破坏:为了扩大根地面积和获取炼铜用的木炭,大片的森林被砍伐;此外,矿山开采业破坏了地表植被,植被破坏造成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

●环境污染:炼铜企业大量排放高浓度的二氧化碳,形成酸雨。酸雨污染了土壤和水体,使许多生物消失绝迹。

墨累——达令河流域位于澳大利亚东南部,以亚热带大陆性干旱与半

干旱气候为主,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200~500毫米,农业需要灌溉。在20世纪20~70年代,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流域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1.随着农业的发展,灌溉不断增加。根据图3.18,总结灌溉对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点拨:图3.16给我们的信息是:生态系统是个整体,其组成要素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其中某一个因素的变化,必定会引起其他诸多因素的改变。不考虑生态系统的这种关系,任意对自然环境加以改变,最终可能会给生态环境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本图中,农业需要灌溉,这是天经地义的事,但灌溉引起了自然界一系列因素的变化,最终造成了人类生存构成威胁的种种灾难:牲畜质量下降、鱼类减少、土地盐碱化。其实,这幅关系图还远未把许多影响表示出来。比如,湿地的减少,会造成鸟类减少;鸟类减少,会造成虫灾增多;人类如使用杀虫剂则又会加剧环境的污染……

2.图3.17为墨累——达令河流域水库和灌溉区的分布图,从中可以看出,上、中游地区截取了大量河流径流。这样做的结果是使下游水量明显减少,生态环境恶化。在极干旱时,出现海水倒灌的现象,影响河流的利用。我们从墨累一达令河流域开发过程中可吸取哪些教训?

点拨:从图中可以分析出:由于降水量多的东部和东南部水库众多,拦截了大量河水;该区分布的大片灌溉区消耗掉了支流的大部分径流。这样,汇入干流的流量大量减少;加上部分干流流经干旱的热带

草原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区,又消耗掉部分河水;而下游地区属地中海式气候,夏季炎热干燥,上游来水减少,必定导致河水水位下降,生态环境恶化。极度干旱时,就会出现海水倒灌现象。

从墨累—达令河流域开发的情况来看,主要是对水资源的数量掌握不清。导致引用过多的河水灌溉,使下游生态环境恶化,甚至发生海水倒灌现象。

七年级历史说课稿 初中历史说课稿 原始的农耕生活 说课稿

关于《原始的农耕生活》的说课稿各位专家领导:你们好! 今天我要为大家说的课题是《原始的农耕生活》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2课内容。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以半坡、河姆渡和大汶口三处文化遗址为代表,展示了距今7000年到距今四五千年的远古历史。在此期间,一方面,我国远古居民活动足迹不断扩大,中华大地上遍布氏族聚落,另一方面,人们在生活生活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原始农业逐步发展,并成为主要经济形态,人们逐步摆脱了完全依赖自然的采集和渔猎生活,过度到比较稳定的农耕生活,从而奠定了我国农耕文化的基础。我国地域广阔,存在着多处经济文化区域,而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是两个最主要的区域,半坡反映了黄河流域的状况,河姆渡又是长江流域重要的代表,所以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让同学们明白我国南北共同发展,共同构筑远古中华农业文明的基础的历史事实。同时对促进学生民族自豪感有着重要作用。 2.教材的内容要素分析: 本课围绕原始农耕经济时代居民们的生产与生活状况,用三个子目展开叙述。第一目是河姆渡的原始农耕;第二目是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第三目是大汶口原始居民。 3.学情分析: 学生是学习主体,又是学习客体,因而,了解学生是教学的必要前提。七年级学生对学习历史有浓厚兴趣,但没有预习历史的习惯,因而课堂必须留给学生阅读教材时间,加上学生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比较适合根据一定的学习任务分段阅读。同时七年级学生接受能力有限,不需要教师补充太多课外知识,因而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在课堂上完成教学目标。

本课面对的是七年级学生。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乐于表现、求知欲望强烈,对事物充满了好奇,有主动学习的愿望。这样便于老师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及知识结构出发,通过较多图片、小故事、小常识等资料入手,抽丝拨茧,逐层深入,使学生在学习和探究过程中有所收获。本课的教学对象为初一学生,他们天真活泼、好动好奇好问,喜欢直观有趣的历史故事,并且乐于参与教学,善于想象,有一定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精神。因此,教师必须在课堂上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联系现实生活,通过收集资料、观察图片、情景模拟、体验交流等环节,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让他们在体验中感知历史、认识历史。 4.课题的教学目标要求: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 本课教学用具是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方法是启发式的谈话法,设计探究问题与学生质疑相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进而促发或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5.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教学重点是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高中地理 第四单元第1节 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学案 鲁教版必修3

第一节 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 学习目标:1.了解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特征、自然资源的优势。2.了解长江流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3.掌握长江流域不同河段开发重点及综合治理的措施。(重难点)4.以长江流域的开发整治为例,初步掌握研究和规划流域开发整治的一般过程与方法。 [自 主 预 习·探 新 知] 1.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 (1)自然环境 ①地貌:包括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和平原。 ②气候:大多数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差异大,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③水文:长江水量居我国首位,中下游河网稠密,湖泊密布。 ④长江干流横贯我国东西,支流呈南北辐射状,流域面积达180多万平方千米。 (2)自然资源 ①有丰富的水资源和矿产资源。 ②长江流经我国三大阶梯,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③森林资源和旅游资源非常丰富。 [易错警示] 水文特征不同于水系特征,水系特征主要侧重对河流外貌特征的描述,如河流长度、流向、流域面积、支流状况、弯曲状况等;水文特征主要是对河湖内部特征的描述,如径流量、含沙量、结冰期、汛期、水能等。 (1)经济发展快,形 成三大经济区????? 上游:以重庆为中心中游:以武汉为中心 下游:以上海为中心 (2)城市化水平较高:金沙江流域城镇较少,宜宾以下河流两岸的城镇都很密集,中下游地区城镇密度远高于上游地区。 3.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 (1)上游地区 ①开发重点:水能资源的开发是我国实施西电东送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长江三 峡工程????? 位置:湖北宜昌境内西陵峡三斗坪,长江上游河段工程作用:防洪首要任务、发电、 航运及养殖、供水等综合效益 ③存在的问题:自然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破坏。

高中地理必修三《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教案

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教案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流域的相关概念。 2.归纳流域开发和治理的一般方法,并能简单设计出我国长江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方法,运用文字和图表材料,分析田纳西河流域的地理条件,总结其开发优势条件和需要治理的问题。 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结合学生合作探究,引导学生总结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具体措施。 3.学会认识研究和规划流域开发整治的一般方法和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科学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培养学生对社会和自然的责任感,促使学生养成关心和爱护人类环境的行为规范。 二.教学重点 1.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基本内容和综合治理的措施。 2.流域开发建设和综合治理的一般方法。 三.教学难点 根据流域的自然背景,分析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措施及意义。四.教学媒体与教具

多媒体 五.课时安排 两个课时 六.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首先,我们先欣赏一组赏心悦目的图片……这些图片正是田纳西河经过治理之后的一个美好的结果,但是田纳西河流域在治理之前呢,并不是这般的美景如画,大家想知道他以前是什么样子吗?(学生自由发挥) 大家首先看到的这幅图片从颜色上就可以看出不同来,这是一幅黑白照片,我们可以通过这幅图片可以看到什么?(学生自由回答)前后对比,引入本节课。 【板书】2.3 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想了解一个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就要了解这个流域的自然地理概况和人文地理条件,那接下来我们就先来了解一下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地理概况。 1.什么是流域 流域的概念就是由分水线(岭)所包围的河流集水区。我们平常所称的流域一般指地面集水区。分水岭也很好理解,看到这幅图,分水岭是指分隔相邻两个流域的山岭和高地,河水从这里流向两个相反的方向。在自然界中,分水岭较多的是山岭、高原,但也可以是微缓起伏的平原或者湖泊,甚至有的河流称为两个流域的分水岭,分水线是分水岭的脊线。它是相邻流域的界线,一般为分水岭最高点。比如

经济重心的南移说课稿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选自七年级(下册)人教版中国历史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中的第二课,本课主要讲述自唐朝晚期至两宋时期南方经济的发展及其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内含三方面的教学内容:第一,南方农业的发展,包括南方农业发展的条件、农作物品种的增加和农业产量的提高。第二,南方手工业的兴旺,主要叙述了宋代南方手工业的发展,包括丝织业水平的提高、棉织业的兴起、制瓷业的成就和造船业的发展。第三,南方商业的繁荣,主要叙述了商业都市的发展、海外贸易的进步及其重要地位、古代货币制度的发展。在叙述南方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教材最后点出了其对古代经济重心转移的影响: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期完成。 (二)教学目标 确定教学目标是教学关键的一步,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中才能有的放矢,新课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学目标的确立,应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的出发点的观念,本着这一思想,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掌握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及唐朝中晚期至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 2、知道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时间、标志,分析了解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提高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3、认识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领先地位,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 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四)教学手段 为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形象、直观,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二、说教法 1.讲述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具体表现时主要用讲解法,在讲述经济发展的原因时首先展示史料,设置问题,学生阅读、思考后教师根据学生对史料的理解程度,进行更深入的讲解,归纳出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根据经济发展的原因详细讲解农业发展三个表现: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兴旺、商业的繁荣。强调这一时期农业发展水平逐渐超过北方,并讲解农作物和经济作物:讲手工业发展时,教师讲出丝织业水平超过北方,棉织业在南方兴起,江南地区成为制瓷业的重心,造船业发达,居世界首位:讲商业的繁荣时强调中国在商业活动中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2.在讲述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时主要用问题引导法和讨论法,讲解农业发展的具体表现和经济重心的南移时先出示材料并引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然后代表发言,由教师归纳总结。 3.在讲述大都市时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了解大都市临安的繁荣景象。

流域综合治理和开发导学案

一、治理前的田纳西河流域 (一)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1.田纳西河发源于美国山脉的西坡,是密西西比河支流——的支流。 2.田纳西河流域的上游地区为高低起伏的,中游地区为,下游地区为冲积平原。田纳西河落差较大,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和、资源。 3.田纳西河水汽主要来自和,海洋给当地带来了丰沛的降水。和早春常发生大范围的持续降雨。 4.田纳西河河水流量季节变化大,河流主汛期是月到次年月中旬。 5.该流域内还蕴藏着丰富的、、等矿产资源。 (二)流域的早期开发及其后果 18世纪下半叶就有较发达农业,盛产棉花、马铃薯和蔬菜。但人口较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不大。自19世纪后期,流域内人口激增,开始对流域内的资源进行大规模的掠夺式开发,带来一系列的生态环境和社会问题。 问题产生原因造成后果 土地退 化老棉花带,长期高强度种植棉花,对地力 消耗较大。 老棉花带衰落 植被破 坏 扩大耕地面积;炼铜用木炭;矿山开采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 环境污 染炼铜排放高浓度的SO2,形成酸雨。 污染土壤、水体,许多生物 消失绝迹 长期的,加上和经常性的,田纳西河严重,

土地大面积荒芜,农业生产条件相当恶劣。田纳西河的开发利用也仅限 于。到20世纪30年代初,这里已经沦为美国东部最为贫困和落后的 地区之一。 自学检测区 内容自我评价1.下列水系图中,反映地势低平的是 流域的开发以河流的利用与治理为核心,结合流域的具体特征,对资源进 行综合开发和利用。据此完成2~4题。 2.田纳西流域管理局主要负责田纳西河流域的统一开发和管理。它所确定 的流域开发的核心是 A.河流的梯级开发B.流域的综合开发 C.流域生态环境的恢复的治理D.防洪、航运、发电、旅游等 3.田纳西流域管理局在流域过程中,合理利用土地的主要措施是 ①留出土地用于生态恢复和建立自然保护区②调整农、林、牧业结构 ③恢复治理采矿区的土地生态④建立公园、野生动物管理区、风景区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4.下列措施中,不能提高水质的是 A.建设抽水储能电站B.防治水污染 C.保护水源涵养林D.改善库区生态环境 5.田纳西河流域工业走廊的形成,主要是因为 A.修大坝,使通航条件大为改善 B.旅游业带来经济收入 C.大规模的水电开发,促进了高耗能工业的发展 D.防治污染,提高田纳西河的水质 读“田纳西河流域位置示意图”和“诺克斯维尔市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 图”,回答6~7题。 6.下列有关田纳西河自然地理特征的 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美国的中部地区 B.上游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 C.流域内气候类型以温带大陆性气候 I

滚滚长江说课讲稿

《滚滚长江》说课稿 沙城实验中学韩秀兰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是来自沙城实验中学的韩秀兰。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中国的河流》,第二课时内容——滚滚长江。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方面对本课进行分析。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滚滚长江》这部分教材包括长江源流概况,上中下游的分段及自然特征,巨大的水能资源,“黄金水道”四部分内容。本节所学内容是对前一节所学《外流区为主》基本概况的具体分析,同时对后一节将要学的《滔滔黄河》,又是一个学习方法上的借鉴,对八年级下册《长江沿岸》的学习也起到铺垫作用。 2、三维目标的确定。 根据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及八年级学生认知水平确定本课题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长江的源流概况和各段的自然特征; ②运用具体案例,说出长江在水能、航运等方面的巨大作用及其开发利 用的现状; (2)过程与方法: ①学会阅读“长江水系图”和“干流剖面图”,了解长江水利资源最丰 富的河段,理解长江“黄金水道”的航运价值; ②通过学生对长江水利资源开发的探讨,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 决问题等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讲述我国在长江水利建设上取得的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对长江面临问题的讨论,强化忧患意识,加强保护长江、保护资源的责任意识,树立人地协调观念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3、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 (1)教学重点:长江的源流概况、河段特征、水能开发利用与航运; (2)教学难点:长江的开发治理;长江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长江“黄金水道”的理解。 二、学情分析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全长6300千米,世界第三,举世闻名。学生平时对它已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加上已学过《中国地理》的政区、地形等知识,以及前一节对河流的水文特征、学习河流的方法已有所认知。 三、教法学法分析 1、教法分析:(1)情境教学法:为学生创设情景,采用启发诱导,辅以探 究、合作等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2)多媒体教学法:充分利用多媒体,将“图”的作用发挥 的淋漓尽致,突出地理学科的特点。 2、学法分析:(1)绘图法:指导学生将读图得出的重要信息简单明了的表 示出来,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2)探究式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第二节流域的综合开发教案

第二节流域的综合开发教案 教学目的: 1.观察地图,建立流域和水系的概念,并总结归纳出流域的基本特点:特殊性和整体性 2.结合地图和地理图表,分析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3.通过了解田纳西河流域不同时期的开发措施和后果,分析流域综合开发的意义。 教学重点 1、分析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及开发的现状 2、分析流域综合开发的措施 教学难点: 1、根据流域的自然背景,分析流域综合开发的措施及意义。 2、运用流域治理的一般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河流,对人类可以说是亦敌亦友,,一面是造福人类,成就人类文明(PPT);一面是祸患人类,威胁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PPT)。 一直以来,各国对河流的治理和开发都没有停止过,有成功也有失败,成功的典范当属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今天,我们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来探讨流域的综合开发。 第二节:流域的综合开发 ----------以美国田纳西河为例(PPT)

【承接】“流域”对于同学们来说算是一个新名词,但是区域的概念大家都清楚,流域实际就是一种区域,我们具体来看看流域相关的概念。 【讲解】(PPT展示图3.12) 1、水系 水系指河流干流、支流和流域内的湖泊、沼泽或地下暗河,彼此连接组成的庞大系统,又称河系。它汇聚全流域的地表水和地下水,最终注入海洋、湖泊或消失在荒漠中。 河流水系由干流和一系列支流组成,一般将流入干流的支流,叫一级支流,流入一级支流的叫二级支流,依次类推。 2、流域 流域又称供水区,指供给河流地表水源的地面集水区和地下水源的地下集水区总称,一般指地面的集水区。 相邻流域间的山岭或河间高地,称为分水岭。分水岭最高点的连线,称为分水线或分水界。 3流域的特性 ①特殊性 每个流域的特征各不相同,有的流域适宜人类生存,先形成了人类文明。 ②整体性 流域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区域,它的各组成部分之间联系非常密切,构成一个整体。

高中地理优质课:“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教学设计

普通高中地理必修3(鲁教版)第四单元《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教学设 计 一、课标分析 1、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二、教材分析 本节为必修三第四单元第一节,该单元主题是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而要进行区域综合开发首先要了解区域,其次进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由此来看,第一节的学习也必然是这样一个模式,先要了解长江流域地理环境状况,再进行流域的开发与治理,第一课时就是要先了解长江流域的地理环境状况,它是下一步制定流域开发与治理措施的依据,是第二课时的知识铺垫。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主要面向高二学生,这些同学经过了高一一年的学习,学习能力和方法已经基本形成,从知识的角度以分别学完了必修一自然地理和必修二人文地理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但是综合分析能力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还比较欠缺,需要在授课过程中加以培养。 四、设计思想 本节具有丰富的探索性内容,教师应创设情境,充分联系学生已有的旧知识,做好纵向、横向联系,通过引导学生读图、讨论、合作探究等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从而体现新课程理念。 五、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特点、自然资源的优势及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掌握长江流域不同河段开发重点及不同河段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图文资料分析案例,初步认识研究和规划流域开发整治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和科学的发展观,树立因地制宜、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六、教学重、难点 重点:从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分析长江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 难点:分析长江流域的综合开发整治,初步掌握研究和规划流域开发整治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七、教学方法 采用学案导学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问题引导式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归纳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高中地理_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三节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以岷江流域为例教学设计 一、依据与目标 (一)课程标准 2011年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为“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流域开发与综合治理的措施。”2017年新课标中修改为“以某流域为例,说明流域内部协作开发水资源、保护环境的意义。” (二)内容分析 本节课参考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三节“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流域为例”。区域可持续发展是地理学科研究的主线,本章围绕不同类型区域从不同角度研究可持续发展问题,主要包括了六个小节,分别是“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矿产资源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六节内容表面上看相互独立各有主题,但实质上又相互联系、互为渗透。仔细分析会发现,第三节的“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实质上却涵盖了生态保护、资源合理开发与利用、农业、工业及城市化等相关领域,可以说涉及到本章其它五节的相关内容的有关应用。因此,本节在本章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具有有提纲挈领总结提升的重要价值。作为本章统领,本节在渗透人地协调观,提高区域认知水平,培养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学科四大核心素养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 从不同版本的对比来看,相同点是不同版本教材均以田纳西流域为例展开流域综合治理的主题,不同点是拓展延伸的案例有所不同。具体表现为,人教版选取的是墨累达令河流域,中图版选取的是我国的塔里木河流域,还有其它版本教材选取红水河等等。案例的选取的流域或相似或不同,均为了突破教学难点,实现案例的迁移应用。此外,人教版以“河流上该不该建大坝”为主题进行问题探究,对于流域开发治理有关的环境效益有凸出的体现。综合以上版本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依然以田纳西的综合治理与开发为依托,选取典型案例,实现教学主题,借鉴人教版的问题探究“河流上该不该建大坝”,深化对可持续发展中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认识。 (三)学情分析 基于教学上的调整,将本节课后置到最后一节。从地理方面来看,学生在学了前面五节内容的基础上,比较系统的了解了不同区域类型下、不同区域发展阶段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在第一节田纳西流域综合整治教学的基础上,学生对于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及综合整治的方法有了初步的认识。对于岷江流域及都江堰工程,学生在高一通用技术及语文学科余秋雨的《都江堰》从不同角度有所接触。将都江堰纳入岷江流域可持续发展的时间体系,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高二学生在经历了一年的地理学科的系统学习,地理思维、可持续发展理念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学生的辩证逻辑思维与创新思维进入了关键时期。但是流域的治理因涉及的空间尺度较大,与学生生活实践结合较少,缺乏一定的经验支持。 所以,课前,推送微视频和自主学习任务单,并围绕主题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分别是岷江工程组、辩论组和田纳西工程组、辩论组。工程组主要任务是立足于都江堰工程治水原理实现对大坝工程的改造;两个辩论组分别围绕堰坝工程为依托的流域可持续发展问题,古今对比进行哪方更可持续的辩论。课堂上以交流展示与集中研讨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案例分析。 课前让都江堰工程组制作都江堰工程模型,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增强水利工程作用于流域可持续发展的感性认识。辩论组围绕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搜集材料,围绕哪方更可持续进行辩论准备。为了课堂辩论,两辩论组课前不得不将岷江流域与田纳西流域进行对比分析,必

家乡的风景名胜(教案)

2017年全市公开课: 《家乡的风景名胜》 福泉特校叶宝吉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福泉的一些风景名胜区名称,知道它们所处位置,有何代表性观赏价值。 2、能力目标:能够从自身出发,规划旅行参观路线,安全出游,实地体会家乡的美景。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及结合实地参观体验,懂得家乡美景是全体人民共同努力的成果,增强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1、景点名称、地理位置记忆。 2、爱祖国、爱家乡、爱护自然的情感培养。 三、教学方法及准备: 1、讲授法:通过教师生动的描述,让学生心里建立具体风景名胜的形象认识。 2、活动法:组织师生互动,使学生了解一些景点的具体项目细节。 3、制作PPT: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加深学生获得知识的印象。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多彩贵州”是贵州开展的声势浩大的歌唱大赛、旅游形象大使选拔大赛、舞蹈大赛、国际摄影展等不同主题的系列活动。“多彩贵州”挖掘、展示贵州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主要是长征文化,阳明文化,少数民族风情,国酒文化,茶文化等! 在“多彩贵州”推动下,各地纷纷挖掘出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化,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在宣传各地的同时,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也使得旅游成为助推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 福泉市位于贵州省中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北部。有汉、苗、布依、侗、彝、水等20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占76.7%,少数

民族人口占23.3%。福泉是贵州东线、南线旅游第一站。境内山川秀丽,历史悠久,旅游景点众多,是研究古夜郎文化的重要遗址,已被收入《中国名城大词典》。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福泉古城垣历经数百载依旧巍然屹立;葛镜桥、竹王城建筑风格早为建筑学者钦佩;古色古香的张三丰纪念馆和神奇娟秀的福泉山让游人留连忘返;以奇、悠、古、绝名播遐迩的著名省级风景区洒金谷被选入昆明世博园展馆。福泉景点多而相对集中,融文物、神话、自然风光、民族风情及科学考察为一体,令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请 随我一起走入盛景。 (二)福泉市简介:我们生长在这里 (三)福泉市,古称且兰国,为中国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管辖下的一个县级市。位于贵州中部,黔南州的北部,介东邻凯里市和黄平县,南与麻江县接壤,西界贵定、龙里、开阳三县,北与瓮安县相连。 (四)福泉市位于贵州省中部,黔南州北部。属低中山丘陵地貌,西部较高,东部较平缓。东经107°14′24〞-107°45′35〞,北纬26°32′28〞-27°02′23〞。年均气温14.7℃,年降水量1205毫米。东邻凯里市和黄平县,南与麻江县接壤,西界贵定、龙里、开阳三县,北和瓮安县相连。南北最长55.2千米,东西最宽52.1千米。总面积1688平方千米。人口31.39万人(2007年末),有汉、布依、苗等民族,以汉族为多。现辖2个社区、5个镇、1个民族乡:金山社区、马场坪社区、凤山镇、陆坪镇、龙昌镇、牛场镇、道坪镇、仙桥乡。是国务院批准的对外开放城市,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和卫生文明城市。这里区位优越、交通发达、气候温和、资源丰富,是贵州经济发展的黄金地带。自然景观独特,境内峭壁、瀑布、溶洞、天生桥形态各异,其中洒金谷风景区以其奇、幽、险、古等为特色,是贵州东线旅游第一站。 (五)“风景名胜”解释:凡具有观赏、文化和科学价值,自然景物、人文景物比较集中,环境优美,具有一定规模和范围,可供人们游览、休息或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地区为风景名胜区。 (六)(三)介绍福泉市主要的几个景点:总说分说结合,师生互动结合,部分学生到过一些景点,让他们说说有什么体会。

第二节“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必修Ⅲ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第二节“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教学设计 中山一中高二地理备课组金万超 一、课程标准及教学目标的设定 课标要求: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本“课标”有三个要求,一是学生要学会分析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包括流域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口和社会经济基础,并能够归纳其特点;二是会基于该流域地理条件的优势和不足,规划该流域开发和建设的基本内容,即开发和利用的方向;三是针对开发过程中已经出现和可能出现的问题,会提出综合治理的对策。 基于以上理解:对本条标准进行细化,可以设定以下教学目标: 1、学生明确水系、流域、干流、支流等概念。 2、了解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基本内容和综合治理的对策。 3、通过对田纳西河流域治理过程的研究和学习,掌握分析流域开发治理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4、通过认识不同区域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存在不同的问题,应采取不同的对策和措施,更进一步树立人地关系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 二、教学内容解析 各个流域的地理条件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而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和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也必然各不相同,但是,研究或规划流域开发的基本程序大致上是相同的。因此,本节课虽然是以美国的田納西河流域开发整治作为案例学习,但其重点并不是田納西河流域开发建设具体内容和综合治理的具体措施,而是要概括出研究或规划流域的开发建设和综合治理的一般方法。以前的中学教材很少将流域作为一种区域进行讲述,对于这样一种特殊的区域,教师和学生都会觉得较为陌生。因此,本节教材在介绍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前,通过一张图片补充流域和水系的基础知识,形象直观地展示了流域和水系的组成和特点。按照案例分析(区域地理条件分析——开发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分析——综合治理的方法和措施)的一常规思路,本节教材内容分成三个部分:①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②流域早期开发及其后果;③流域的综合开发。其中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和流域的综合开发是重点内容。自然背景从地形、气候、水系和矿产四个方面展开分析,归结出对区域发展的优势及不足,探讨开发利用的方向;流域的综合开发以整体性为原则,把握住“梯级开发”这个核心和在防洪、航运、发电、提高水质、旅游、土地利用等方面的具体措施。教材三个部分的内容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弄清了“流域的自然背景”,“流域的综合开发”的具体措施和方法就不难理解。

《河流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教案

《河流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教案 课标要求: 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观察地图,建立流域和水系的概念,并总结归纳出流域的基本特点:特殊性和整体 性。 2、结合地图和地理图表,分析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3、通过了解田纳西河流域不同时期开发措施和后果,分析流域综合开发的意义。 4、掌握河流开发的分析方法,树立科学发展观念。 (二)过程与方法 1、阅读相关地图,建立流域和水系的概念,并总结归纳出流域的基本特点。 2、阅读相关图表,学会分析河流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掌握河流开发的分析方法,树立科学发展观念。 (四)重点、难点 重点:1、分析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及开发的现状; 2、分析流域综合开发的措施 难点:根据流域的自然背景,分析流域综合开发的措施及意义 课时安排:1课时

一、背景知识 1、河流与人类的关系 ①人类文明大多发源于大河流域:尼罗河文明、两河(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黄河—长江、印度河—恒河; ②大河两岸多是人口、城市稠密地区。 2、流域和水系:图3.14 流域(供水区)——指供给河流地表水源的地面集水区和地下水源的地下集水区的总称;一般指地面集水区。 分水岭——相邻流域间的山岭或河间高地。分水岭最高点的连线,称为分水线或分水界。 水系(河系)——指河流干流、支流和流域内的湖泊、沼泽或地下暗河,彼此连接组成的庞大系统。 支流——注入干流;二级支流——注入一级支流;三级支流——注入二级支流。 3、流域的特性——特殊性、整体性。流域是一个自然区域,又是一个经济区域,区域内各自然要素之间,自然要素和经济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二、河流各部分与人类活动和生态环境的关系:图3.15(学生读图填表)

经济重心的南移说课稿

《经济重心的南移》说课 一、说教材 本课主要讲述自唐朝晚期至两宋时期南方经济的发展及其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内涵三方面的教学内容:第一,南方农业的发展,包括南方农业发展的条件、农作物品种的增加和农业产量的提高。第二,南方手工业的兴旺,主要叙述了宋代南方手工业的发展,包括丝织业水平的提高、棉织业的兴起、制瓷业的成就和造船业的发展。第三,南方商业的繁荣,主要叙述了商业都市的发展、海外贸易的进步及其重要地位、古代货币制度的发展。在叙述南方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教材最后点出了其对古代经济重心转移的影响: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期完成。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自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包括农业生产的发展、手工业水平的提高和商业的繁荣及对外贸易发的主要史实,进而明确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之时。 (2)通过思考和概括唐朝中晚期至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 (3)通过思考、讨论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和认识社会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2)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会自学探究,在解答中掌握知识点,学会理解和分析问题。 (3)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语言表达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南方商业的繁荣。 难点是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五、说教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自主探究”教学法。 六、说学法 1、注重课前预习,自学 2、师友互助,大胆质疑,训练思维 3、小组讨论,展示答案 4、拓展知识,构建结构,提升认知能力和水平 七、教学设计 1、以设置问题的方式导入本课,出示学习目标。 用多媒体手段,司马迁《史记》中关于西汉时期南方经济相当落

新人教版高二地理《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第一课时导学案设计

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A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特点、自然资源的优势及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掌握长江流域不同河段开发重点既不同河段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图文资料分析案例,初步认识研究和规划流域开发整治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是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和科学的发展观,树立因地制宜、促进区域课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 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分析长江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 【教学难点】 通过分析长江流域的综合开发整治,初步掌握研究和规划流域开发整治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自学导引}:阅读完成内容。 一.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 1、自然环境 (1)地形:多种多样,、、、平原、盆地均有分布 (2)气候:长江流域多数地区属气候,温和湿润,但年降水量差异大,自向递减 (3)水量:长江水量居我国首位,年入海水量占我国河川径流量的37%。中下游河网稠密,湖泊密布 (4)流域:长江干流横贯我国东西,支流呈南北辐射状,流域面积180多平方千米,居全国首位 2、自然资源 长江流域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主要有五大资源。 (1)资源:长江径流量全国最大,是南水北调的物质基础 (2)(2)资源:矿种,矿产储量 (3)资源:本区的水能资源占到全国所开发水能总数的40%,其中80%在上游。其水能丰富的原因是①流经我国地势的三大阶梯,落差。②水量。 (4)资源:我国的森林主要分布在、和三大林区,其中西南和东南两大林区有很大面积分布在长江流域,长江流域的木材蓄积量占全国木材蓄积量的1/3。 (5)资源 二、长江流域的社会经济概况 1、经济 长江流域在我国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我国最大的工业基地,三大工业带中的沿长江工业带就分布在长江流域。 2、经济发展 中下游沿江两岸经济发展迅速,形成了以为中心的经济区,以为中心的中游经济区,以为中心的上游经济区,而其他地区经济发展则相对落后。 3、社会经济特征

工业说课稿

第三节《工业》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工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它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多种原材料、能源、生产工具和技术装备。本节是继农业之后又一节密切联系生产实际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教材。所以让学生了解我国工业的基本状况,既是地理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学生应知道的基本常识。本节教材分三部分内容,彼此前后联系,形成一个整体。贯穿的一条主线是发展工业的重要性、我国工业的分布现状、工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第一部分“工业及其重要性”,形象的介绍了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和类型,以及工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学生对工业生产有一个概括的了解。第二部分“我国工业的分布”,采取了由面到点的呈现方法。首先介绍我国分布大势,然后以实例分析工业分布的类型及特点。这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第三部分“蓬勃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通过介绍概念、特点及分布等,让学生认识到高新技术产业代表了我国工业的未来发展方向。渗透了思想教育。 2.课程标准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的地理分布。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发展中的作用 3.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目标:了解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以及工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认识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工业的分布,了解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特点。读图分析我国工业分布的特点,分析工业基地的形成和发展条件。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各类工业产品、工业基地、工业区和景观图片以及文字说明,进行抽象概括,形成工业的地理概念和工业的系统知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通过学习我国工业的发展变化,使学生认识到要实现国富民强,必须大力发展工业生产,充分认识到发展工业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 4.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我国工业的分布;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工业基地和工业地区的形成和发展条件 5.课时安排 本节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讲“工业及其重要性”,第二课时讲“我国工业的分布”,第三课时讲“蓬勃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 二、说教法 成功的教师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据于此,本课采取的教学法是: 情境教学法——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过程探究化。 三、说学生

高中地理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二节流域的综合开发__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讲义

第二节 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一、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1.河流开发的原则:除要考虑河流的特点外,更要考虑流域的整体性特征,进行综合开发。 2.流域的自然背景:决定了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开发方向。 3.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特征 (1)概况 ①位置:位于美国的东南部。 ②发源地:A 阿巴拉契亚山的西坡。 ③地位:是密西西比河支流B 俄亥俄河的一条流程最长、水量最大的分支。 (2)地形:流域内多山,地形起伏较大。 (3)气候:亚热带地区,气候温暖湿润。 (4)水系:水系发达,支流众多,水量丰富,大部分可通航;但河流落差较大;受气候影响,水量很不稳定。 (5)矿产资源:主要有煤、铁、铜、磷、锌、云母等。 判断 1.由于地形起伏大,田纳西河不适合发展航运。( × ) 2.田纳西河流域冬春降水少,夏秋降水多,有利于农业生产。( × )

二、流域的早期开发及其后果 1.18世纪下半叶 (1)开发状况:开发较早,形成较为发达的农业,盛产棉花、马铃薯和蔬菜。 (2)开发后果:人口较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影响不大。 2.19世纪后期 (1)状况:流域内人口激增,对流域内资源进行大规模掠夺式开发。 (2)后果:带来土地退化、植被破坏、环境污染等一系列生态环境与发展问题。 ①土地退化:长期高强度地种植棉花,造成土地退化,老棉花带衰落。 ②植被破坏:为了扩大耕地面积和获取炼铜用的木炭,大片森林被砍伐以及矿山开采破坏地表植被,造成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 ③环境污染:炼铜企业排放的二氧化硫形成酸雨,污染了水体、土壤。 3.20世纪30年代初:该流域成为美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 三、流域的综合开发 1.核心:河流的利用与治理。 2.形式: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简称TVA)以河流的梯级开发为核心,结合资源条件进行综合开发,同时对流域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和治理。 3.措施 (1)防洪:干支流上建成了具有防洪库容的水库35座,形成了统一有效的水库防洪调度系统,防洪标准达百年一遇。 (2)航运:水坝修建后,经俄亥俄河和密西西比河与五大湖相通,通过水运可达美国22个州。 (3)发电:大规模发展水电、火电和核电,形成全国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促进了流域内高耗能工业的发展。 (4)提高水质:污染防治,水源涵养林保护和库区生态环境的改善。 (5)旅游:随着水库的修建和流域环境的不断改善,以及一大批旅游项目的建设,成为全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区。 (6)土地利用:做好土地利用规划。预留土地用于生态恢复,建立自然保护区;调整农业、林业和牧业结构,实行退耕还林,退耕还牧;对采矿区的土地生态进行恢复和治理。 4.开发效果:通过综合开发与整治,田纳西河流域根治了洪灾,农林牧渔业、工业和旅游业得到了迅速发展,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流域的综合开发教案

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一、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 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本“课标”有三个要求,一是学生要学会分析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包括流域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口和社会经济基础,并能够归纳其特点;二是会基于该流域地理条件的优势和不足,规划该流域开发和建设的基本内容,即开发和利用的方向;三是针对开发过程中已经出现和可能出现的问题,会提出综合治理的对策。 教学目标: 1、学生明确水系、流域、干流、支流等概念。 2、了解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基本内容和综合治理的对策。 3、通过对田纳西河流域治理过程的研究和学习,掌握分析流域开发治理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4、通过认识不同区域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存在不同的问题,应采取不同的对策和措施,更进一步树立人地关系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 二、教学内容解析 各个流域的地理条件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而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和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也必然各不相同,但是,研究或规划流域开发的基本思路大致上是相同的。因此,本节课重点是通过田納西河流域开发整治,概括出研究或规划流域的开发建设和综合治理的一般方法。按照案例分析(区域地理条件分析——开发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分析——综合治理的方法和措施)的一常规思路,本节教材内容分成三个部分:①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②流域早期开发及其后果;③流域的综合开发。其中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和流域的综合开发是重点内容。自然背景从地形、气候、水系和矿产四个方面展开分析,归结出对区域发展的优势及不足,探讨开发利用的方向;流域的综合开发以整体性为原则,把握住“梯级开发”这个核心和在防洪、航运、发电、提高水质、旅游、土地利用等方面的具体措施。 三、教学过程实施 引入(2分钟):以美国诗人兰斯顿.休斯的诗歌《黑人谈河流》引出,河流——孕育着生命和文明。展示人类文明发源地——大多发源于大江大河流域,说明河流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设问:河流和流域有何区别? (一)流域和水系(2分钟) 1、展示图“流域和水系”:引导学生观察河流和水系的形态,并补充介绍干流、支流、的相关知识,使学生能够在图上判定河流的流向。 2、过渡:流域是人类繁衍生息的沃土,早期的人类文明发源地很多都由于早期不合理的开发致使环境恶化、文明衰退的示例。如:孕育古巴比伦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繁衍古印度的印度河流域,黄土高原。所以,如何合理开发一个流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世界上一个对流域开发的成功案例——田纳西河流域。 (二)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思考1(1分钟):你们认为分析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需要哪些资料?(以田纳西河 流域为例)。 学生回答。 分组探究1:结合学案分组探究田纳西河的自然特征。(3分钟)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说课稿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特点和作用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是部编版初级中学历史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的第二课内容。《繁荣与开放的时代》这一单元讲述了隋唐时期我国封建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外交等等各方面的情况。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阶段。因此,是我国封建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这时候的中国,是世界文明的中心,中国文化对世界特别是亚洲产生了深远影响。世界学者们公认的“中华文化圈”的总体格局就是这时候形成。所以,学习这一时期的历史,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热情。具体到本课,本课介绍的正是唐太宗和武则天统治时期以及李隆基统治前期唐朝的政治 经济情况。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和武则天“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统治,使唐朝出现了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发达的景象,为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奠定了雄厚的基础,李隆基的开元盛世将唐朝的发展推向顶峰。它上承隋朝文明,下启盛唐新气象,应该说,学好《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是学好这一单元和整个唐朝历史的基础。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掌握“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材料分析和历史故事,加深对唐太宗和武则天的认识,培养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②掌握开元盛世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 采用多媒体展示影视图片,引导学生自主获得历史题材的文学艺术作品与真实历史之间的关系。 通过分组讨论“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通过学习贞观之治唐太宗虚心纳谏。认识虚心接受他人正确意见的好处。 ②从唐朝的强盛中,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为今天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奋发读书的决心。 3、教学重点:贞观之治武则天开元盛世 「依据」唐朝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的封建盛世,唐太宗居安思危,以史为鉴的开明思想,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有利于社会发展,符合历史发展潮流,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贞观之治为唐朝进入鼎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