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311)考试大纲

2020年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311)考试大纲
2020年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311)考试大纲

2020年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311)考试大纲

Ⅰ、考试性质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教育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教育学学科大学本科阶段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教育学学科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及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考查目标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涵盖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研究方法等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教育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必答题为270分,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教育学原理约100分

中外教育史约100分

教育心理学约40分

教育研究方法约30分

(二)必选题为30分,考生必须在两道试题中选取一道作答。第I道题考查教育心理学的内容,第Ⅱ道题考查教育研究方法的内容。考生若两题都回答,只按第I道题的成绩计入总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

辨析题

简答题

3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5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

分析论述题3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

Ⅳ、考查内容

教育学原理

【考查目标】

1.准确识记教育学的基础知识。

2.正确理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3.能够运用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分析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

一、教育学概述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二)教育学的研究任务

(三)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学的萌芽

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3.20世纪以来教育学的发展

二、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

1.“教育”定义的类型

2.教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二)教育的结构与功能

1.教育的结构

教育活动的结构;教育系统的结构。

2.教育的功能

个体发展功能与社会发展功能;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

(三)我国关于教育本质问题的主要观点

教育是上层建筑;教育是生产力;教育具有上层建筑和生产力的双重属性;

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过程;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四)关于教育起源的主要观点

1.生物起源说

2.心理起源说

3.劳动起源说

(五)教育的发展

1.古代教育的特征

2.近代教育的特征

3.现代教育的特征

三、教育与社会发展

(一)关于教育与社会关系的主要理论

教育独立论;教育万能论;人力资本论;筛选假设理论;劳动力市场理论(二)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1.生产力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2.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3.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4.科学技术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5.人口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三)教育的社会功能

l.教育的经济功能

2.教育的政治功能

3.教育的文化功能

4.教育的科技功能

5.教育的人口功能

(四)当代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与挑战

现代化与教育变革;全球化与教育变革;知识经济与教育变革;信息社会与教育变革;多元文化与教育变革。

四、教育与人的发展

(—)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其对教育的制约

1.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特点

发展的顺序性;发展的阶段性;发展的差异性;发展的不平衡性。2.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对教育的制约

(二)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l.关于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的主要观点

单因素论与多因素论;内发论与外铄论;内因与外因交互作用论。2.遗传素质及其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3.环境及其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三)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1.个体个性化与个体社会化

2.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及有效发挥的条件

五、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

(一)教育目的

l.教育目的的概念

教育目的的定义;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关系。

2.关于教育目的的主要理论

个人本位论,社会本位论;内在目的论,外在目的论;教育准备生活说,教育适应生活说;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3.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

4.我国的教育目的

1949年以来各个时期的教育目的;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

5.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

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全面发展教育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二)培养目标

1.培养目标的概念

培养目标的定义;培养目标与教育目的的关系。2.我国中小学培养目标

六、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的概念

(二)学校教育制度

1.学制的概念与要素

2.学制确立的依据

3.各级学校系统

4.各类学校系统

5.1949年以来我国的学制

1951年的学制;1958年的学制改革;改革开放以来的学制改革。(三)现代教育制度改革

1.义务教育年限的延长

2.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综合化

3.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4.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

七、课程

(一)课程与课程理论

1.课程的概念

课程的定义;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2.课程理论及主要流派

知识中心课程理论;社会中心课程理论;学习者中心课程理论。

(二)课程类型

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三)课程编制

1.泰勒原理

2.课程计划、课程标准与教材

3.课程日标

课程目标的概念;课程目标的来源;课程目标与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关系: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

4.课程的范围与结构

5.课程实施

课程实施的取向;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

6.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的含义;课程评价的模式与功能;课程评价的主要范围。(四)课程改革

1.影响课程改革的主要因素

政治因素;经济囚素;文化因素;科技革新;学生发展。

2.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外的主要课程改革

3.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八、教学

(一)教学概述

l.教学的概念

教学的定义;教学与教育、智育、上课的区别与联系。

2.教学的主要作用与任务

(二)教学理论及主要流派

1.教学理论概述

学习理论及其与教学理论的关系;教学理论与课程理论的关系;教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2.当代主要教学理论流派

行为主义教学理论;认知主义教学理论;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三)教学过程

1.关于教学过程本质的主要观点

2.教学过程中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掌握知识与培养思想品德的关系;掌握知识与

提高能力的关系;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关系。

3.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概念;教学设计的过程与方法;教学设计的模式。

(四)教学模式

1.教学模式概述

教学模式的概念;教学模式的特点;教学模式的结构。

2.当代国外主要教学模式

程序教学模式;发现教学模式;掌握学习教学模式;暗示教学模式;范例教

学模式;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3.当代我国主要教学模式

(五)教学原则

1.教学原则的概念及确立依据

2.中小学教学的基本原则

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巩固性原则;量力性原则;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六)教学组织形式

1.教学组织形式的历史发展

2.班级授课制

3.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

(七)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演示法;练习法;参观法:自学辅导法

(八)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考评。

(九)教学评价及其改革

1.教学评价的含义及其功能

2.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3.学业成就评价

4.教学评价的改革

九、德育

(一)德育概述

1.德育概念

2.德育任务

(二)我国学校德育的基本内容

1.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

2.《小学德育纲要》与《中学德育大纲》

(三)德育过程

1.德育过程的要素

2.德育过程的规律

(四)德育原则

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知行统一;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发挥

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照顾年龄特点与照顾个别特点相结合;教育影响的一致性;教育影响的连续性。

(五)德育方法

说服教育;情感陶冶;实践锻炼;自我教育;榜样示范;品德评价。

(六)德育途径

直接的道德教学;间接的道德教育。

(七)德育模式

道德认知发展模式;体谅模式;价值澄清模式;社会学习模式;集体教育模式。

十、教师与学生

(一)教师

1.教师的概念与类别

2.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

3.教师的地位与作用

4.教师劳动的特点

5.教师的专业素养

6.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与途径

7.教师的权利与义务

(二)学生

1.学生及学生观

2.学生群体

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学生群体的作用。

2020年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311)考试大纲

2020年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311)考试大纲 Ⅰ、考试性质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教育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教育学学科大学本科阶段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教育学学科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及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考查目标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涵盖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研究方法等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教育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必答题为270分,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教育学原理约100分 中外教育史约100分 教育心理学约40分 教育研究方法约30分 (二)必选题为30分,考生必须在两道试题中选取一道作答。第I道题考查教育心理学的内容,第Ⅱ道题考查教育研究方法的内容。考生若两题都回答,只按第I道题的成绩计入总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 辨析题 简答题 3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5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 分析论述题3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

Ⅳ、考查内容 教育学原理 【考查目标】 1.准确识记教育学的基础知识。 2.正确理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3.能够运用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分析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 一、教育学概述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二)教育学的研究任务 (三)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学的萌芽

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基础章) 第一节 教育的认识 一、教育的概念(从理念上认识) (一) 教育的日常用法 作为一种过程 有三类作为一种方法 作为一种社会制度 (二) 教育的词源 educare “引出”的意思。 在我国,“教”与“学”是词源。 (三) 教育的定义(★★★代表重点) 1、从社会的角度定义。 有三个层次:广义的:教育是凡是能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所有活动。 狭义的:教育主要是学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更狭义的:教育指思想教育活动。 2、从个体的角度定义。 教育等同于个体的学习或发展过程,如“成功地学习知识、技能与正确态度的过程”。 出发点是“学习”和“学习者”。 3、二者的缺陷。 社会角度:外在强制过程;过于宽泛(广义的);循环定义(狭义的)。 个体角度:忽视社会影响;外延过于宽泛。 4、准确的定义: 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的实践活动。 A、实践性 B、耦合过程 C、动力性 D、社会性、历史性、文化性 二、教育的要素(从系统的角度认识)★★★ (一) 教育者是指能够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体化活动的人。 1、必须有明确的教育目的 2、理解其在实践活动中所肩负的促进个体发展及社会发展的使命 3、教育者意味着一种资格,是能够根据自己对于个体身心发展及社会发展状况或趋势的认 识,来引导、促进、规范个体发展的人。 4、教育者这个概念是对其内在态度和外在行为的一种“规定” (二) 学习者 1、使用“学习者”这个概念的原因。 有两个:“受教育者”将教育对象看做是被动的存在,在实践中是有害的; 跟“学生”相比,“学习者”更能概括多种教育对象。 2、学习者的特征。 有四个:不同人有着不同的学习目的; 不同人有不同的学习背景或基础; 不同人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不同;

2017年311教育学考研真题解析

2017年311教育学考研真题解析 本内容凯程崔老师有重要贡献 一、单项选择题:1-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试题要求。 1.关注知识与权力意识形态关系的教育学流派是 A.实用主义教育学 B.批判教育学 C.实验教育学 D.文化教育学 【凯程解析】B 批判教育学喜欢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从阶级分析的离场研究教育,关注意识形态。 2.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A.社会本位论 B.个人本位论 C.国家本位论 D.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凯程解析】D 请注意,A和B是价值取向,不是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3.以下道德教育模式中,将“学会选择”作为核心理论的是 A.价值澄清模式 B.认识发展模式 C.体谅模式

D.社会学习模式 【凯程解析】A 价值澄清模式重在让学生“选择”价值观。 4.某语文老师在古诗单元教学结束时,给学生布置了写七律诗的作业,根据布鲁姆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框架,该作业在认识目标的分类中属于 A.分析 B.理解 C.评价 D.综合 【凯程解析】D 学生去写一首七律诗,是调用了对所有七律诗的知识去完成的,所以是综合。 5.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主要差异在于 A.评价目的不同 B.评价方法不同 C.评价内容不同 D.评价主体不同 【凯程解析】A 形成性评价最终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终结性评价是为了甄别学生。 6.我国1958年确立的教育方针强调 A.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C.坚持立德树人

D.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凯程解析】A 1958年我国曾提出过两个必须的教育方针.两个必须是: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必须与劳动生产相结合。 7.我国中学曾经分别开设《动物学》和《植物学》的两个科目,后来合并为《生物学》一个科目,从课程组织的类型来看,合并后的《生物学》属于 A.融合课程 B.综合课程 C.分科课程 D.核心课程 【凯程解析】A 两个科目合并为新的科目就叫做融合课程。 8.学习者中心课程理论的拥护者,在教学模式上更倾向于选择 A.程序教学模式 B.掌握教学模式 C.探究教育模式 D.范例教学模式 【凯程解析】C ABD均属于知识中心课程理论。 9.2003年教育学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规定,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由学习领域、科目和模块三个层次构成,这属于 A.课程管理的改革 B.课程结构的改革 C.课程内容的改革 D.课程组织的改革

2020年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考研311参考书目

2020年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考研311参考书目 (本文根据19年考研院校专业目录整理,仅供参考) 凯程教育学考研教研组整理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考研专业课参加全国统考的311教育学综合考试,考试内容随同311 大纲,其参考书是: 教育学原理 1.《教育学基础》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凯程推荐必读) 311必考的参考书,内容新颖,介绍了当代的教育学的最前沿的学术动态和知识,大多数的考试题均来自这本书,但这本书不是所有章节都考,只考大纲中介绍到的知识点。 2.《教育学》王道俊,人民教育出版社 311必看的参考书,内容稍有陈旧,但是知识体系最接近311大纲。 3.《当代教育学》袁振国,教育科学出版社 作为补充读物,重在理解教育学原理,是前两本书的重要补充。 教育史 4.《中国教育史》孙培青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凯程推荐必读) 孙培青的中国教育史是中国最权威最详实,也是体系最完善的教材,并且,这本书与311大纲完全吻合,除此之外,如有时间,还可以将王炳照的《简明中国教育史》作为补充读物,如果没有时间,孙培青的一本书就足够了。 5.《外国教育史教程》吴式颖人民教育出版社(凯程推荐必读) 吴式颖的这本书是中国最权威最详实,体系最完整的外国教育史教材,与311大纲的体系完全吻合。这本书内容已经很多了,涉及各地区,各国家,史料详实,建议读这一本即可。 教育心理学

6.《当代教育心理学》刘儒德,陈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凯程推荐必读) 这本书是中国最权威的教心教材,也是教育学、心理学考研的必读教材,专业词汇很多,理论介绍也多,但是由于专业词汇多,所以初次读书有点难理解,往往很多考生读书到第2-3轮才能理解,但是这本书的介绍深层次,全方位,虽然有点小难,但是却是教育学考研最应该读的书,这本书理解好了,教心考试一定可以过关。 7.《教育心理学》冯忠良、姚梅林、伍新春、王健敏等著,人民教育出版社 这本书也是很有名的教心教材,体系与311大纲很有不同,但是和陈琦的教心教材相比较,知识介绍深入浅出,易于理解。可以作为陈琦著作的补充读物。 教育研究方法 8.《教育研究方法》裴娣娜,安徽教育出版社(凯程推荐必读) 裴娣娜老师的教研教材写的很好,与311大纲略有不同,但是是目前我们能使用的最好的教研参考书。缺点,理论介绍深刻,案例有点少,理解不易。优点,知识介绍全面,深刻,几乎覆盖我们考试的所有考点。

2019教育学考研——311科目笔记整理

2019教育学考研——311科目笔记整理 第一章道德的发展 一,品德的界定 1,品德 品德是指一个人在面临一系列道德情景中所表现出来的某些稳固的人格倾向。 2,道德 依靠舆论力量和内心驱使来支持行为规范的总和。 3,两者关系 1)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2)品德是社会道德在个体身上的反映,因而离不开社会;道德的发生发展有赖社会的发展。 3)品德的发展有赖个体的存亡,但它不研究道德的具体内容和评价自身。 二,道德的形成和发展 1,过程 a) 理性化过程(名词解释或填空) 理性化过程,也就是形成道德认识的过程,发展道德判断和推理能力的过程。 儿童道德成熟的要点,首先是他道德认识上的成熟,然后是与道德认识相一致的道德行为上的成熟。儿童道德水平最明显的表露在他的道德判断和推理之中。 b) 社会化过程 形成由“自然我”向“社会我”的转化 三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1,皮亚杰理论的概括:从他律(实际上是一种合作的道德)到自律(选择或填空题) 2,柯尔伯格三种水平六个阶段 前习俗水平 1)惩罚服从定向阶段 2)工具性的相对定向主义习俗水平 3)人际协调定向阶段 4)维护权威和秩序后习俗水平 5)社会契约定向阶段(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遵纪守法) 6)普遍道德原则定向阶段(具有个人独立判断的标准) 重点实验:两难性实验 四,情操 三种分类方式 1)宗教的情操,道德的情操,认识的情操,审美的情操 2)道德情操,审美情操,理智情操 3)麦独孤的分类:爱的情操,恨的情操,敬的情操 五,立身处世态度的类型 1,傲慢莽撞,盛气凌人的立身处世态度。 2,怯懦退缩,与世无争的立身处世态度。 3,胸襟坦荡,开朗坚定的立身处世态度。 六,道德行为的构成因素 雷斯特

2020年教育学311真题及解析

2020年教育学311真题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1~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试题要求。 1.以教育理论自身作为专门研究对象的学科称为 A.教育学B.比较教育学C.元教育学D.教育哲学 2.世界近代教育发展的重要成就之一是实施了 A、补偿教育B.义务教育C.终身教育D.回归教育 3.根据皮亚杰的研究,初中生的思维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向形式运算阶段过渡的时期。针对这一发展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 A.运算能力的培养B.操作能力的培养 C.具体思维能力的培养D.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4.把教育方针规定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文献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B.《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D.《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5.某校将全体学生分成两批,一批上午在教室里上课,另一批上午在学校的图书馆、体育馆、工厂、商店等场所进行有组织的活动,下午对调。这种做法属于 A.二部制B.工读制C.复式教学D.合作教学 6.学制规定了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教育年限以及学 校之间的 A.主导与辅助关系B.领导与从属关系 C.合作与竞争关系D.衔接与分工关系 7.布鲁纳说:“任何学科的任何知识,都可以用智力上诚实的方式,教给任何阶段的任何儿童.”这种观点属于 A.结构主义课程论 B.经验课程论 C.要素主义课程论 D.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 8.把两门或两门以上的学科内容整合在一门课程中,加强学科联系,但不打破学科界限。这种课程属于 A.活动课程B.核心课程C.相关课程D.融合课程 9.将一个班的学生按能力分组,各组以不同的进度完成相同的课业。这种能力分组属于 A.作业分组制 B.活动分组制 C.异质分组制 D.混合能力分组制-- 10.通过对道德两难问题的深入讨论,儿童倾向于拒斥低于自己道德发展阶段的同伴的道德推理,并且能够理解和同化高于自己+阶段的同伴的道德推理,但难以理解和接受高于自己两个或两个以上阶段的同伴的道德推理。这种现象被科尔伯格等人称为 A.皮格马利翁效应 B.俄狄浦斯效应 C.布莱特效应 D.布朗效应

(完整版)第三版《教育学基础》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笔记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基础章) 第一节教育的认识 一、教育的概念(从理念上认识) (一)教育的日常用法 作为一种过程 有三类作为一种方法 作为一种社会制度 (二)教育的词源 educare “引出”的意思。 在我国,“教”与“学”是词源。1906年,学部奏请颁布“教育宗旨”。民国之后,正式改“学部”为“教育部”。此后,“教育”一词就取代传统的“教”与“学”成为我国教育学的一个基本概念,这是我国教育现代化和传统教育学范式现代转换的一个标志。 (三)教育的定义(★★★代表重点) 1、从社会的角度定义 有三个层次:广义的:教育是凡是能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所有活动。 狭义的:教育主要是学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更狭义的:教育指思想教育活动。 2、从个体的角度定义 教育等同于个体的学习或发展过程,如“成功地学习知识、技能与正确态度的过程”。 出发点和基础是“学习”和“学习者”。 该定义侧重于教育过程中个体各种心理需要的满足及心理品质的发展。 3、二者的缺陷 社会角度:把教育看成一种外在强制过程,忽视个体内在需要和身心发展水平在教育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定义过于宽泛,失去了规定性(广义的);循环定义(狭义的)。 个体角度:忽视社会因素和社会要求在教育活动中的巨大影响;外延过于宽泛。

4、准确的定义 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的实践活动。 A、实践性 B、耦合过程 C、动力性 D、社会性、历史性、文化性 二、教育的要素(从系统的角度认识)★★★ (一)教育者 是指能够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体化活动的人。 1、必须有明确的教育目的 2、理解其在实践活动中所肩负的促进个体发展及社会发展的使命 3、教育者意味着一种资格,是能够根据自己对于个体身心发展及社会发展状况或趋势的认识,来引导、促进、规范个体发展的人。 4、教育者这个概念是对其内在态度和外在行为的一种“规定” (二)学习者 1、使用“学习者”这个概念的原因。 有两个:“受教育者”将教育对象看做是被动的存在,在实践中是有害的; 跟“学生”相比,“学习者”更能概括多种教育对象。 2、学习者的特征。 有四个:不同人有着不同的学习目的; 不同人有不同的学习背景或基础; 不同人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不同; 不同人对于自身学习行为反思和管理意识与能力不同。 (三)教育影响 内容: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或教科书 教育影响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形式: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 三个要素之间的关系: 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影响三个要素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规定,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活动系统。缺少任何一个都不可。教育是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系统,是三个基本要素的有机结合。

《教育学基础》 十二所重点师范合编(课件一)

现代教育学基础 NO1: 教育与教育学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教育学院 授课班级:2013级公共选修 课程时间:2013-2014第一学期 主讲教师:张军

现代教育学基础 NO1: 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教育的认识 一、教育的概念(从理念上认识) u◆教育的日常用法:作为一种过程;作为一种方法;作为一种社会制度 u◆教育的词源:educare“引出”的意思。在我国,“教”与“学”是词源。 u◆教育的定义: 从社会的角度定义——-有三个层次: ü?广义的:教育是凡是能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所有活动。 ü?狭义的:教育主要是学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 要的人的活动。 ü?更狭义的:教育指思想教育活动。 从个体的角度定义:教育等同于个体的学习或发展过程,如“成功地学习知识、技 能与正确态度的过程”。出发点是“学习”和“学习者”。 二者的缺陷:社会角度——外在强制过程;过于宽泛(广义的);循环定义(狭义的)。个体角度:忽视社会影响;外延过于宽泛。 准确的定义: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 实践活动。这一定义体现教育的实践性、耦合过程、动力性以及社会性、历史性、文化性。 二、教育的要素(从系统的角度认识) 现代教育学基础1

2?教育者是指能够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体化活动的人。 n?必须有明确的教育目的 n?理解其在实践活动中所肩负的促进个体发展及社会发展的使命 n?教育者意味着一种资格,是能够根据自己对于个体身心发展及社会发展状况或趋势的认识,来引导、促进、规范个体发展的人。 n?教育者这个概念是对其内在态度和外在行为的一种“规定” 2?学习者 n?使用“学习者”这个概念的原因。有两个:“受教育者”将教育对象看做是被动的存在,在实践中是有害的;跟“学生”相比,“学习者”更能概括多种教育对 象。 n?学习者的特征有四个:a)不同人有着不同的学习目的;b)不同人有不同的学习背景或基础;c)不同人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不同;d)不同人对于自身学 习行为反思和管理意识与能力不同。 2?教育影响:在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信息的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教育影响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u◆内容: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或教科书 u◆形式: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 这三个要素之间的关系:上述三个要素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规定,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活动系统。缺少任何一个都不可。教育是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系统,是上述三个基本要素的有机结合。 三、教育的形态★ u◆非制度化的教育与制度化的教育(根据教育系统自身形式化的程度) 2?了解二者的概念:非制度化的教育指的是制度化的教育指的是 2 现代教育学基础

2019-年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311考试大纲

2019 年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311) 教育学原理 一、教育学概述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二)教育学的研究任务 (三)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学的萌芽 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3.20 世纪以来教育学的发展 教育学流派;教育学分支学科;元教育学。 (四)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哲学基础;心理学基础;社会学基础。 (五)教育学的价值 教育学的理论价值;教育学的实践价值 二、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 1.“教育”定义的类型 描述性定义;纲领性定义;规定性定义。 2.教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广义教育与狭义教育;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 (二)教育的结构与功能 1.教育的结构 教育活动的结构;教育系统的结构。 2.教育的功能 个体发展功能与社会发展功能;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 (三)我国关于教育本质问题的主要观点 教育是上层建筑;教育是生产力;教育具有上层建筑和生产力的双重属性;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过程;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四)关于教育起源的主要观点 1.生物起源说 2.心理起源说 3.劳动起源说 (五)教育的发展 1.古代教育的特征 2.近代教育的特征 3.现代教育的特征 三、教育与社会发展 (一)关于教育与社会关系的主要理论 教育独立论;教育万能论;人力资本论;筛选假设理论;劳动力市场理论;再生产理论。 (二)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1.生产力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 2.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 3.文化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 4.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 5.人口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 (三)教育的社会功能l.教育的经济功能 2.教育的政治功能 3.教育的文化功能 4.教育的科技功能 5.教育的人口功能 (四)当代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与挑战 现代化与教育变革;全球化与教育变革;知识经济与教育变革;信息社会与教育变革;多元文化与教育变革;民主化与教育变革;本土化、民族化与教育变革。

2018年教育学考研统考311真题解析重点题目

2018年教育学考研统考311真题解析(重点题目) 来源:文都比邻教育学教研室 二、辨析题 46.核心课程即主要课程。 【参考答案】 (1)此观点是错误的。 (2)核心课程和主要课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①核心课程,又称问题中心课程,它将社会问题就包裹在教学内容中,是综合课程中综合程度的最高的一种课程。它能克服分科课程过细的缺点,消除学科内容不必要的重复,发挥学习者的迁移能力,但较考验教师的教学能力及课程内容的编排能力。 ②主要课程是指国家课程中主要实施的课程,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包含了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科课程,例如中小学常见的语文、数学、外语、历史等。它的目的是为了普及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智力,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提高全民的素质。 (3)综上,该观点是错误的。因此,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一定要注意区分这两种课程的区别,切忌混淆。 【文都比邻独家解析】 (2008-50) 简要比较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三者的异同。 (2009-9) 克服学科课程分科过细缺陷的课程是(综合课程)。 (2011-8) 把两门或两门以上的学科内容整合到一门课程中,加强学科联系,但不打破学科界限。这种课程属于(相关课程)。 (2013-7) 某类课程的组织方式如右图所示,这类课程是(核心课程)。 (2016-7) 典型的综合课程按照综合程度从高到低排列,其顺序为(核心课程、广域课程、相关课程)。 以上为大家罗列了往年涉及到核心课程相关知识点的考题。相信同学们跟着老师参加了真题解析课程,系统地梳理过知识点的边边角角和内在逻辑之后,这道题绝对是高分项。47.美国1958年《国防教育法》是要求学校加强对国防教育。 【参考答案】 (1)此观点是错误的。 (2)从诞生的背景上看,《国防教育法》是继1957年苏联卫星升空而颁布的法案。它是诞生于国防安全之上,改革教育内容,加快人才培养而紧急推出的举措。 (3)从改革的主要内容上看,《国防教育法》包括以下几点。 ①加强普通学校的自然科学、数学和现代外语(即“新三艺”)的教学。为提高这些学科的

十二校联合《教育学基础》(第2版)课后习题详解(下)【圣才出品】

第9章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 1.什么是班级组织?班级组织的结构包括哪些方面? 答:班级组织是随着班级教学的产生而形成的,在中世纪末期便产生了班级组织的最初雏形,后经过夸美纽斯班级授课制的理论和实践积淀,最终开始发展起来。 (1)班级组织的概念 班级组织是一个有一定人数规模的学生集体,是学校行政根据一定的任务、按照一定的规章制度组织起来的有目标、有计划地执行管理、教育职能的正式小群体。既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层组织单位,又是学生生活及开展活动的集体单位,也是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基本单位。教育理论及实际工作者为了开发班级的多种职能,更倾向于把班级看作是教育性的学习集体和生活集体。 (2)班级组织的结构 ①班级的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班级组织是由不同个体组成的群体,它反映正式组织层面与个人属性层面的需求,在结构上存在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正式组织大多是预先决定好时间、场所和活动内容,要求班级每一位成员接受。非正式组织是源于班级组织的个人属性层面的人际关系,是学生在共同的学习与活动中基于成员间的需求、能力、特点的不同,并从个人的好感出发而自然形成的。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往往是同时发生作用、交互影响。 ②班级组织的角色结构。班级组织的角色常常成对出现,成为对偶角色,比如教师与学生、集体与个体等。同时,角色的多重性是班级组织角色结构中的基本特点,如教师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每个学生在班级里都扮演了学习者、受教育者的角色,这是学生主导的角色。班主任或教师是班级的中心角色,由于时空、条件的变换,班主任或教师的中心角色也在变

换,班主任和教师要强化自身的角色意识。 ③班级组织的信息沟通结构。班级信息包括知识信息和人的思想、态度、情感与行为等方面的信息。班级组织信息沟通的主体是单一性的,主要是在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班级组织系统的开放性,又决定了其信息沟通的渠道是复杂的。班级要与学校沟通信息,班级之间要沟通信息,班级要与家庭沟通信息,还要与社会沟通信息。沟通渠道的复杂多样,必然带来信息的纷繁复杂。 ④班级组织的规模。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已使教育的发展从原来的注重数量、规模、速度,转向注重质量和效益。较大的班级组织规模不利于照顾到班级每一个成员的个性和创造性的培养。我国传统的班级规模一般在50人左右。目前,有的城市重点学校和农村学校的班级规模甚至超过70人。发达国家基础教育的班级规模通常是25人左右,我国小学班级人数都超过欧美发达国家班级人数。 2.结合班级组织的特点比较班级组织与社会其他组织的异同。 答:班级组织作为一种教育性组织,是学生在学校中学习、成长和开展各种活动的基本场所。它除了具有社会一般组织的共性之外,还有一些特性。其异同点分析如下:(1)班级组织与社会其他组织的共同点 ①班级组织和其他组织一样具有明确的目标引导。社会组织的目标一般是明确的、具体的,表明某一组织的性质与功能,人们围绕某一特定的目标才形成从事共同活动的社会组织。 ②班级组织和其他组织一样有一定数量的固定成员。社会组织是由至少两个人或两个以上的人组成的系统。组织成员是相对固定的,成员明确地意识到自己属于某一组织;社会组织如无固定的成员就失去了自身存在的实体基础。

2019教育学考试大纲.

2019教育学考试大纲. 附件1 2019年广西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考试 《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考试大纲与说明 一、考试性质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是全区统一的选拔性考试,从教师应有的专 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考试结果将作为我区中小学教 师公开招聘的笔试成绩。 二、考试目标 (一)能够具有中小学教育教师职业应具备的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 基本技能。 (二)能够具有运用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中小 学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能够具有持续发展自身从事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需的专业素养的能力。 三、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通知(教师〔2019〕1号),结合教育心理学和德育 工作基础知识以及广西实际确定考试内容及要求。 (一)教育学。 1. 学校教育的历史与发展。 (1)了解我国学校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2)了解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2. 教育学基本原理。 (1)了解教育的本质。 (2)理解教育目的的内涵与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 (3)了解教育的功能;理解教育的个体功能。 3. 中小学教育相关知识。

(1)了解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并依据此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2)了解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 (3)理解教师职业特点与教师专业发展过程。 (4)了解良好师生关系的特点,运用相关理论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4. 班级管理的原理与组织。 (1)了解中小学班级管理的一般原理。 (2)了解中小学班主任的基本职责。 (3)了解中小学班队、共青团活动的基本类型。 (4)掌握中小学班级管理的基本方法。 (5)掌握组织中小学班队活动、共青团活动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6)能够针对中小学生特点,分析和解决班级日常管理中的 现象和问题。 5. 教育科学研究基础知识。 (1)了解中小学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2)能够运用相关知识对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 (二)教学法。 1.教学目标。 (1)掌握教学目标的含义、特点和价值取向。 (2)了解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3)掌握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陈述的三维表述方式。 (4)能运用相关理论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陈述和评价。 2.教学过程。 (1)了解教学过程的基本功能。 (2)了解教学过程的各种本质观。 3.教学内容。

2018教育学考研311真题答案解析

2016教育学考研311真题答案解析【终极版】 2016年考研刚刚结束,勤思教育在第一时间对考卷进行了解析!走出考场的同学,也不要放松备考的节奏,接下来来我们需要投入复试的备考中。勤思老师和你们一起加油! 一、单项选择题:1~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试题要求。 1?对“谁的知识最有价值”这一问题关注的教育学流派是() A ?实验教育学 B ?文化教育学 C ?实用主义教育学 D ?批判教育学 【勤思真题解析】D “谁的知识最”是由阿普尔提出,是批判教育学的代表人物。 2?下列说法中有悖于终身教育理念的是() A .家庭学习贯穿于人的一生 B.学校教育不再享有教育垄断 C.终身教育从正规学校结束时开始 D .当地社会在终身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 【勤思真题解析】C 就终身教育的特定含义来看,它既包括了教育的各个方面和各项内容,也包括了教育过程中各个阶段之间的联系。因此,终身教育并不是传统学校教育的简单延伸,而是包括一切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以及非正式教育。因此,终身教育并不是从正规学校结束时开始,正规教育也是属于终身教育的一部分。 3.赞可夫主张教学应该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所依据的是() A.最近发展区 B.隐性知识 C.先行组织者策略D .支架式教学 【勤思真题解析】A 赞科夫赞同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教学与发展关系的观点和“最近发展区”理论。赞科夫高度评价了维果茨基关于教学与发展问题的思想,并以此作

为自己实验的理论基础,提出教学、教育和发展之间有着复杂的相互依赖关系。主张教学应该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 4?有人把教育隐喻为“塑造”,称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种观点在人的身心发展影响因素的问题上倾向于() A.遗传决定论 B.成熟论 C.外铄论D .内外因相互作用论 【勤思真题解析】D 这句话是前苏联共产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之一米哈伊尔?伊凡诺维奇?加里宁说的。由于教师在塑造年轻一代的品格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并影响年轻人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因此称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即重视内在的也重视外在的。 5. 20世纪50年代末我国确立的教育方针强调() A .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 .教育必须与生产实践相结合 C.教育为人民服务D .教育必须为现代化建设服务 【勤思真题解析】A 195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中正式确认了这一教育目的,并提出了“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这一教育方针 6.双轨制形成于18、19世纪的西欧。其中一轨是学术性的,另一轨是职业性的。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 .两轨均发端于高等教育,是自上而下的 B.两轨均发端于高等教育,是自下而上的 C.学术性一轨是自上而下,职业性一轨是自下而上 D .学术性一轨是自下而上,职业性一轨是自上而下 【勤思真题解析】C 双轨学制有两个平行的系列:一轨自上而下,其结构是大学一一中学系统;另一轨自下而上,其结构是小学一一初等职业学校系统。这两轨差异很大,而且既不相通,也不相接,具有强

变了!2019年教育学311大纲变动详情与解析!

变了!2019年教育学311大纲变动详情与解析!2019年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311)发布,凯程拿到大纲,第一时间与往年大纲进行了对比和分析,通过对比发现: 2019年教育学311大纲新增(变动)129个知识点。其中,教育学原理新增35个知识点;中国教育史新增24个知识点;外国教育史新增46个知识点;教育心理学增加6个知识点,删减一个知识点;教育研究方法新增18个知识点。 各科详细说明如下: 教育学原理 新大纲变化说明: 教育学原理的变化归纳为:新增知识,细化知识点,接近当前教育改革,每一处修改的地方都值得仔细去看,是我们今年考试的重要考点。 1.新增知识点: (1)教育学概述:

a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哲学基础;心理学基础;社会学基础 b教育学的价值:教育学的理论价值;教育学的实践价值。 (2)教育与社会发展:a再生产理论;b民主化与教育变革;本土化、民族化与教育变革。 (3)教育与人的发展:个体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及其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凯程之前授课完整的讲过】 (4)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我国幼儿园培养目标 (5)教育制度:a我国教育基本制度;b非正规教育的复兴及其对正规教育的影响;c高中的多样性、特色发展及其与大学的衔接; (6)课程:a斯腾豪斯的过程模式;b施瓦布的实践模式;c1949年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7)教学: a社会互动教学理论; b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这里新增的全部是教育学最新热点】

个体辅导与个别化教学;分组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分层教学与走班制;泛在学习;慕课(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翻转课堂。 (8)德育:a心理健康教育;b社会行动德育模式 (9)教师与学生: a教师的专业素养与专业发展——教师专业素养的构成与结构;教师专业标准;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取向与途径。【相当于细化知识点,其中相当一部分之前授课全部讲过。】 b教师的权利与义务:专业自主与教师的专业权利;教师职业道德与法律义务。c学生群体与学生组织的概念; d少年儿童组织;学生群体与组织的作用。 2.细化知识点: (1)教育学概述:20世纪以来教育学的发展:教育学流派;教育学分支学科;元教育学。(之前旧大纲仅仅写的是“20世纪以来教育学的发展”,具体知识不明确,如今明确了学习的三个小知识点,这些知识之前的凯程强化班、真题班均有讲授。难度不大。)

2019年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考研参考书

2019年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考研参考书 (本文根据18年考研院校专业目录整理,仅供参考) 凯程教育学考研教研组整理 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考研专业课参加全国统考的311教育学综合考试,考试内容随同311 大纲,其参考书是: 教育学原理 1.《教育学基础》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凯程推荐必读) 311必考的参考书,内容新颖,介绍了当代的教育学的最前沿的学术动态和知识,大多数的考试题均来自这本书,但这本书不是所有章节都考,只考大纲中介绍到的知识点。 2.《教育学》王道俊,人民教育出版社 311必看的参考书,内容稍有陈旧,但是知识体系最接近311大纲。 3.《当代教育学》袁振国,教育科学出版社 作为补充读物,重在理解教育学原理,是前两本书的重要补充。 教育史 4.《中国教育史》孙培青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凯程推荐必读) 孙培青的中国教育史是中国最权威最详实,也是体系最完善的教材,并且,这本书与311大纲完全吻合,除此之外,如有时间,还可以将王炳照的《简明中国教育史》作为补充读物,如果没有时间,孙培青的一本书就足够了。 5.《外国教育史教程》吴式颖人民教育出版社(凯程推荐必读) 吴式颖的这本书是中国最权威最详实,体系最完整的外国教育史教材,与311大纲的体系完全吻合。这本书内容已经很多了,涉及各地区,各国家,史料详实,建议读这一本即可。 教育心理学 6.《当代教育心理学》刘儒德,陈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凯程推荐必读)

这本书是中国最权威的教心教材,也是教育学、心理学考研的必读教材,专业词汇很多,理论介绍也多,但是由于专业词汇多,所以初次读书有点难理解,往往很多考生读书到第2-3轮才能理解,但是这本书的介绍深层次,全方位,虽然有点小难,但是却是教育学考研最应该读的书,这本书理解好了,教心考试一定可以过关。 7.《教育心理学》冯忠良、姚梅林、伍新春、王健敏等著,人民教育出版社 这本书也是很有名的教心教材,体系与311大纲很有不同,但是和陈琦的教心教材相比较,知识介绍深入浅出,易于理解。可以作为陈琦著作的补充读物。 教育研究方法 8.《教育研究方法》裴娣娜,安徽教育出版社(凯程推荐必读) 裴娣娜老师的教研教材写的很好,与311大纲略有不同,但是是目前我们能使用的最好的教研参考书。缺点,理论介绍深刻,案例有点少,理解不易。优点,知识介绍全面,深刻,几乎覆盖我们考试的所有考点。

2015年考研教育学统考311真题及详解

2015教育学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1~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试题要求。 1.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理论论证采用的主要方法是() A.自然类比B.哲学思辨C.经验描述D.科学实验 【真题解析】B 近代科学产生以后,教育研究进入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从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到新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兴起。这一时期的教育研究方法是同认识论糅合在一起的,采用归纳法和演绎法,重思辨轻实践经验。自然类比和经验描述属于直觉观察时期,科学实验属于形成独立学科时期。 9.麦克菲尔的体谅模式中所使用的人际或社会问题情境教材是() A.《学会关心》B.《生命线》 C.《中学道德教育》D.《社会与道德教育》 【真题解析】B 麦克菲尔等人编制了一套独具特色的人际-社会情境问题教材--《生命线丛书》。这套教材是实施体谅模式的支柱,由三部分组成,循序渐进地向学生呈现越来越复杂的人际与社会情境。第一部分:《设身处地》;第二部分:《证明规则》;第三部分:《你会怎么办?》。 10.教师在长期压力的体验下,会出现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消极应对工作。这种问题属于() A.职业倦怠B.职业迷茫 C.职业逃避D.职业道德失范 【真题解析】A 教师的职业倦怠定义为由于教师长期工作在压力的情境下,工作中持续的疲劳及在与他人相处中各种矛盾,冲突而引起的挫折感加剧,最终导致一种在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表现出精疲力竭、麻木不仁的高度精神疲劳和紧张状态,是属于一种非正常的行为和心理。 1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在普通高中深入推出课程改革,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采取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普通高中教育多样化B.普通高中教育特色化 C.全面普及普通高中教育D.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 【真题解析】D 12.结构功能主义者认为,结构良好的教育有助于社会流动,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平衡器,因此学校是社会进步和改革最基本和最有效的工具。这种观点强调的是()A.正向显性功能B.正向隐性功能 C.负向显性功能D.负向隐性功能 【真题解析】A 13.研究表明,人的发展存在个体差异,充分尊重和利用这种发展特点的教育措施有() A.个别辅导,分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 B.个别辅导,分层教学,班级授课 C.分层教学,班级授课,小组合作学习 D.班级授课,小组合作学习,个别辅导 【真题解析】A

311教育学考研心得体会(转载)

311教育学考研心得体会(转载) 关于考研,真的是很艰辛,不过回想那个时候也真的很充实。那个时候的占位大战经常 出现在当地报纸上面,哈哈哈。 首先我说一下自己的情况吧!我是在职考研,考了两年,最终考取目标院校华东师大高 等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考研没考上目标学校,又不想调剂到其他学校,所以边工作边考研。 教育学综合基础考教育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教育研究方法五科,我认为教育 学考研主要就是背书,而且背书一定要有自己整理的笔记,笔记要短小精悍,并要全面。所 以在总结笔记时花费要很多时间,重点关注重难点,但是现在考题很灵活,所以在备考阶段 不管知识点是否重点,都要认真背,只有这样才能放心上考场。同时一定要提前背书,我当 时是从国庆节开始每天都按照笔记内容背书,就这样背了至少4遍笔记,可以说当时背书都 要背吐的感觉,好在笔记整理比较规范,而且还编了一些顺口溜之类的,像是“日本好毒谋求特色教育”来记20世纪60年代以来日本的主要课程改革;“三尊四自一交流”来记良好师生关系;同时是用表格整理的笔记,特别有逻辑性,自我感觉还挺好背的。 311教育学作为一种文科性质的学科,复习重点当然在于理解和背诵,从而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期间重要的是要大量背诵,同时掌握教育学的专业术语,考试时,尽量用专业术语回答 问题,从而凸显自己的专业性。 教育学复习初期可能感觉知识太多,太杂,但是当你理清了其中的脉络时,你会发现,教育 学是一门脉络非常清晰的学科,前面的知识更有助于你理解后面学到的知识;而且具有很强 的实用性,从而用科学的方法指导自己的学习实践,很多人也是在教育学的复习中,找到最 适合自己、最高效的复习方法,从而将学习变成一种习惯,学习成绩也会取得突飞猛进提高。针对背诵,我认为刚开始可以用一些口诀记忆术的精细加工策略,同时还可以用列提纲的组 织策略进行复习,刚开始可以先背诵大标题和小标题,将其中的关系搞清楚,以后慢慢往里 面添加内容,不断丰富知识,当你全都记熟后,你又会发现知识越来越少,这就是将书先读 厚后读薄的过程。 记得当时上考场时,就一直感觉教育学肯定没问题,是我最有把握的,最后结果的确是这样,教育学考试的分数很高。只要你内容都记住了,考试答题时感觉写的特别顺畅,行云流水的 感觉,有话说。 上传几张笔记,我的笔记是用电脑打的,因为感觉打字要比写字快,为我节省了很多时间; 简单说下答题思路,311作为一门选拔性考研科目,为后期进行科学研究任务选拔科研人员,所以题目注定不会简单,简单也不会突显出你的水平,对吧。通过对历年教育学考研真题答 案进行分析,然后看课本或者大纲解析,你会发现,能够在课本或大纲解析上找到一模一样

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

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 Ⅰ.考查目标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涵盖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研究方法等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教育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Ⅱ.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必答题为270分,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教育学原理约100分中外教育史 约100分教育心理学约40分教育研究方法约30分(二)必选题为30分,考生必须在两道试题中选取一道作答。第I道题考查教育心理学的内容,第Ⅱ道题考查教育研究方法的内容。考生若两题都回答,只按第I道题的成绩计入总分。四、试卷题型结构单项选择题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辨析题3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简答题5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分析论述题3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Ⅲ.考查范围教育学原理【考查目标】1.准确识记教育学的基础知识。2.正确理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3.能够运用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分析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

一、教育学概述(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二)教育学的研究任务(三)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学的萌芽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3.20世纪以来教育学的发展二、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概念见《教育学》“第一章教育的概念”部分1.“教育”定义的类型2.教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二)教育的结构与功能见《教育概论》“第一章第三节”1.教育的结构教育活动的结构;教育系统的结构。2.教育的功能见《教育学基础》“第二章教育功能”个体发展功能与社会发展功能;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显性功能与隐形功能。(三)我国关于教育本质问题的主要观点见《教育学》“第一章第一节”教育是上层建筑;教育是生产力;教育具有上层建筑和生产力的双重属性;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过程;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四)关于教育起源的主要观点见《教育学基础》“第一章第二节”1.生物起源说2.心理起源说3.劳动起源说(五)教育的发展见《教育学》“第一章第三节”1.古代教育的特征2.近代教育的特征3.现代教育的特征三、教育与社会发展见《教育学》“第三章”;又见《教育概论》“第二、三章”(一)关于教育与社会关系的主要理论教育独立论;教育万能论;人力资本论;筛选假设理论;劳动力市场理论(二)教育的社会制约性1.生产力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2.政治经济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