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学第二章生长发育与健康评估

儿科护理学第二章生长发育与健康评估
儿科护理学第二章生长发育与健康评估

第二章生长发育与健康评估

从胎儿期到青春期是一个人生长发育最重要的阶段。生长发育是小儿不同于成人重要的特点。

“生长”(growth)指小儿各器官、系统的长大和形态变化,可测出其量的变化。“发育”(development)指细胞、组织、器官的分化完善和功能的演进,为质的改变。生长和发育紧密相连,不可分割。

第一节生长发育规律及影响因素

一、生长发育规律

(一)生长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1、从胎儿期至青春期,小儿生长发育是不断进行的。

2、各年龄阶段生长的速度不同。如体重和身高:1岁内增长最快,为第一个生长发育高峰(出生时约3kg,1岁时是出生的3倍,之后减慢);之后增长速度逐渐减慢,到青春期后又迅速加快增长,为第二个生长发育高峰。

(二)各系统器官发育的不平衡性

各系统发育速度并不相同。

1.神经系统(脑、硬脑膜、脊髓等)发育较早:脑发育最快的时期是在出生后第一年。

2.有些先快后慢,如淋巴系统(胸腺、淋巴结等):咽部淋巴组织及扁桃体也是在幼儿期增长比较明显,到了10岁以后逐渐减小,发病也减少;故小儿切除肥大的扁桃体手术在10岁以后可酌情决定。

3.生殖(睾丸、卵巢、输卵管、前列腺等)系统发育较晚,于青春期开始发育。

4.其它系统的发育先慢后快,如心肝肾肌肉等,与体格生长平行。

(三)生长发育的顺序性

1.由上到下:运动发育的规律是――先抬头、后抬胸、再会坐立行。

2.由近到远:先抬肩、伸臂,再双手握物;先会控制腿,再控制脚的活动。

3.由粗到细:先会用全手掌握持物品,再发展到能以手指捏取。

4.由简单到复杂:先会画直线,进而能画图、画人。

5.由低级到高级:先会看、听感觉事物,再发展到记忆、思维、分析、判断事物。

(四)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

虽然有一定的规律,但是仍具有一定的个体差异性,受内因(遗传因素),外因(环境因素)两个最基本的因素的影响。

二、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遗传特性和环境影响是确定小儿生长发育进程的两个最基本因素。遗传决定机体发育的可能范围,环境则决定发育的速度及最终达到的程度。内在遗传因素和外在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决定了每个儿童如何生长发育。

(一)遗传因素

1、照镜子发现:皮肤、身材、面部特征等与父母相似。

2、性别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青春初期,女孩体格生长剧增,体重、身高可能超过男孩,但是青春期末,其平均体重、身高低于同龄男孩,因为男孩青春期开始较晚,但延续时间长。

女孩的骨化中心出现较早,骨骼较轻,骨盆较宽,肩距较窄,皮下脂肪丰满,而肌肉却不如男孩发达。

(二)环境因素

1.营养:合理的营养是小儿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年龄越小受营养的影响因素越大。

(1)当各种营养素供给比例恰当,生活环境适宜,小儿生长潜力得到最好的发挥。

(2)宫内营养不良的胎儿,体格生长落后,脑的发育迟缓,生后营养不良首先导致体重

不增,甚至下降,最终影响身高、体重的增长,也使机体的免疫力、内分泌等功能低下,影响智力、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3)摄入过多的能量:肥胖对生长发育也造成严重影响。

2.孕母情况:胎儿受孕母生活环境、营养、情绪、健康状态等影响。

(1)健康状况:感染风疹(先心、白内障、耳聋)、带状疱疹、巨细胞病毒等,易导致胎儿先天畸形;

(2)营养:孕母严重营养不良,可引起流产、早产、胎儿体格和脑的发育迟缓;

(3)孕母接受药物(很多药物上标有孕妇禁用)、放射线辐射、环境毒物污染,精神创伤等,可使胎儿发育受阻。

母亲的情绪变化也会影响腹内胎儿的生长发育。孕妇心情愉快时,胎动规则;孕母情绪紧张焦虑时,胎动激烈。孕早期若孕妇受惊恐或过分忧虑,会影响腭骨形成,造成腭裂;孕母在孕中期经常紧张,胎儿的体重大多低于正常。经常焦虑的孕妇,所生的婴儿好动易激惹、好哭闹。

3.生活环境

良好的居住和卫生条件促进小儿生长发育。

如住在化工厂旁边:空气、水等受到污染。

4.疾病

(1)急性感染如急性肺炎、急性肾小球肾炎,体重减轻。

(2)长期慢性疾病可影响身高、体重,如先天性慢性疾病(先心、癫痫)。

(3)内分泌疾病常引起骨骼生长和神经系统发育迟缓,如先天性甲状腺低下(呆小症)。

2岁以内的患儿,疾病痊愈后可出现追赶生长(catch up growth),原因不明。

第二节小儿体格生长发育及评价

一、体格生长常用指标

体格生长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年龄越小,增长越快,了解其发育的正常规律便于识别异常情况,从而可及时予以纠正。

(一)体重的增长

Weight:为各器官、组织及体液的总重量。体重在体格生长指标中最易波动,是反映小儿体格生长、尤其是营养状况的最易获得的敏感指标,也是临床工作中计算药量、输液量的重要依据根据。

体重增长的一律规律:

(1)新生儿体重:出生体重与母亲营养状况、胎次、婴儿性别等有关,我国95年调查结果显示:足月新生儿出生体重男婴平均为3.3±0.4kg,女婴平均为3.2±0.4kg。

生理性体重下降(physiological weight loss):出生后第1周由于摄入不足、水分丧失及排除胎粪,体重可暂时下降3%-9%,约在出生后3~4天达到最低点,以后逐渐回升,常于7~10天恢复到出生时的水平。如体重下降超过10%或者至第10天体重未恢复到出生时水平,则为病理状态。

(2)1岁以内体重增长规律,前半年每月增长约700克,后半年平均每月增长250克,因此,3个月小儿的体重为出生时的2倍6kg。1岁体重为出生的3倍约9kg。

1~6个月体重=出生体重(kg)+月龄×0.7

7~12个月体重=出生体重(kg)+6×0.7+(月龄- 6) ×0.25=6+月龄×0.25

1~2岁体重每月增长0.25kg,故为9+3=12kg

2~10岁体重(每年平均增加2kg)=(年龄- 2)×2+12=年龄×2+8(或7)

10~12岁以后进入青春期,体重增加极快,不能按公式计算。

(二)身高的增长

身高(standing height):头顶到足底的全身长度。

3岁以下小儿立位测量不准确,应仰卧位测量,称身长。3岁以后的小儿立位测量,称身高。卧位与立位测量值相差1~2cm。例如:一朋友说,以前身高180cm,后联系杠铃压缩到1.795cm,后测量仅1.78cm,其说:我早晨刚起床的时候量的是1.795cm。

足月出生儿的身长约为50厘米。身长增长的规律也是年龄越小,增长越快。第一年增长最快,全年约增长25厘米,因此一岁时身长约为75厘米,一岁后增长减慢,全年增长10厘米,因此2岁小儿身长约85厘米,2岁以后增长更慢平均每年增长5~7厘米,故2~10岁小儿身长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年龄-2) ×7+85=年龄×7+70

小儿身长是头、脊柱及下肢的总和,但三者的发育速度是不平衡的,如新生儿头长约占身长的1/4,成人则占1/8,是因为长骨增长较快所致。

对明显的身材异常往往由甲低、生长激素缺乏、营养不良、佝偻病等引起。短期的疾病与营养波动不会明显影响身高。

(三)坐高的增长

Sitting height:头顶至坐骨结节的长度。

测量方法:3岁以下取仰卧位测量,称顶臀长。一般3岁以上小儿测坐高使患儿坐于坐高计的坐盘,先使身躯前倾,骶部紧靠坐高计立柱或墙壁,然后坐直,大腿伸面与身躯成直角,与地面平行,大腿与橙面完全接触。膝关节屈曲成直角,足尖向前,两脚平放在地面上,然后测量。

由于下肢增长速度随年龄增加而加快,坐高占身高的百分数随年龄而下降,由出生时的67%降至6岁时的55%。此百分比显示了身材上下部的比例的改变,反映了身材的匀称性。

任何影响下肢生长的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低下、软骨营养不良,可使坐高与身高的比例停留在幼年状态。

(四)头围的增长

Head circumference:经眉弓及枕骨结节绕头一周的长度。与脑和颅骨的发育密切相关。出生时约32~34cm,1岁时约46cm,以后更慢,2岁时约48cm,2~15岁增长6~7cm。头围在2岁前最有价值。头围过小及过大均为病理情况,较小的头围常提示脑发育不良,头围增长超常可能提示脑积水(例如:无锡一个小孩,开始家人认为小孩头大聪明,到8个月,头围约50cm,头仍不能抬起,后诊断为脑积水。)

(五)胸围的增长:

CC(Chest circumference):胸围的测量法:沿乳头下缘水平绕胸一周的长度。胸围的大小与小儿的肺、胸廓发育密切相关。

出生时,胸围比头围约小1.5(1~2cm)厘米(小儿出生时,只要头娩出,基本可以顺利分娩),1岁时胸围与头围相等,以后胸围超过头围。

1岁至青春前期,胸围超过头围的厘米数约等于小儿岁数减1。

(六)上臂围的增长

UAC(Upper armcircumference)上臂围的测量法,使上肢放松下垂,在肱二头肌最突出处进行测量,测量时软尺只须紧挨皮肤即可,勿压迫皮下组织。

上臂围是骨骼、肌肉和皮肤,皮下组织的发育水平,常用以评估小儿营养状况。营养良好及营养不良二者相比差别很大,主要用于早期发现营养不良。

三、青春期体格生长特点

青春期是小儿到成人的过渡期,受性激素等因素的影响,体格生长出现生后的第二个高峰,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女孩的身高增长高峰约早男孩2年,但每年身高的增长值小于男孩,

因此女孩一般比同龄男孩矮。

在青春期前的1~2年,无论女孩还是男孩,生长速度略有减慢。女孩在乳房发育后(9~11岁)、男孩在睾丸增大后(11~13岁),身高开始加速增长,1~2年达第二生长发育高峰,女孩每年平均增高8~9cm,男孩平均每年增高9~10cm。在第二生长高峰期,身高增长值约为最终身高的15%。青春期开始和持续的时间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个体差异性较大。PHV提前者,身高的停止增长较早。

第三节与体格生长有关的其它系统的发育

一、骨骼的发育

(一)头颅骨的发育

颅骨随脑的发育而增长,故其发育较面部骨骼(鼻骨、下颌骨)为早。可根据头围大小,骨缝及前后囟闭合迟早来评价颅骨的发育。

颅骨缝:出生时尚分离,约3~4个月时闭合。

后囟:为顶骨与枕骨边缘形成的三角间隙,出生时即已很小或闭合,最迟约6~8周闭合。

前囟:为顶骨和额骨边缘形成的菱形间隙,其对边中点连线在出生时约1.5~2cm,后随颅骨发育而增大,约6个月后逐渐骨化而变小,1~1.5岁时闭合。前囟检查在儿科非常重要。前囟早闭或过小见于小头畸形;前囟迟闭或过大见于佝偻病、先天性甲减;前囟饱满常示颅内压增高,见于脑积水、脑炎、脑膜炎、脑肿瘤等疾病;前囟凹陷见于极度消瘦或脱水者。

面骨、鼻骨、下颌骨等的发育稍晚,1~2岁时随牙齿的萌出、频频出现咀嚼动作,面骨开始加速生长发育,鼻骨、面骨变长,下颌骨向前凸出,面部相对变长,整个头颅的垂直直径增加,使婴儿期的颅骨较大、面部较短、圆胖脸型逐渐向儿童期面部增长的脸型发展。

(二)脊柱的发育

出生后第1年脊柱增长快于四肢,1岁以后则落后于四肢增长。

新生儿时脊柱仅仅轻微后凸,3个月左右随抬头动作的发育出现颈椎前凸,此为脊柱的第1个弯曲。6个月会坐时出现胸椎后凸,为脊柱的第2个弯曲。1岁左右开始行走时出现腰椎前凸,此为第3个弯曲。

(三)长骨的发育

骨的发生有两种方式:膜内成骨与软骨内成骨。

人体的顶骨、额骨和锁骨等即以膜内成骨方式发生。胎儿的大多数骨,如四肢骨、躯干骨及颅底骨等,均主要以软骨内成骨的方式发生。最早形成骨组织的部位称为骨化中心。在长骨的干、骺之间留下线性痕迹,称为骺线。

长骨的生长和成熟与体格生长有密切关系。长骨的生长主要依靠其干骺端软骨骨化和骨膜下成骨作用使之增长、增粗。干骺端骨骺与骨干的融合标志着长骨的生长结束(例如,增高仪的作用),故骨龄(骨成熟龄)是生长的较好指标。

骨化的时间较长,从胎儿期开始,直至成年期才告完成。正常小儿的成骨中心、按年龄而出现,按年龄而变易它的形状,也按年龄而结合,所以有规律而循。在呆小病等病例,骨骼的发育特别缓慢,相反,患某些内分泌疾病而出现早熟现象的病儿,骨骼的发育往往过速。评价骨龄最简单的依据是X线片所显示的骨化中心的数目及大小。手腕X线平片最多用于儿童期,婴儿早期也摄膝及髋关节平片。

二、牙齿的发育

人一生有两副牙齿,即乳牙20个,恒牙32个。

出生时颌骨中已有骨化的乳牙牙孢,但未萌出,生后4~10个月乳牙开始萌出,约2.5岁出齐,2岁以内乳牙的数目约为月龄减4~6,若12个月尚未出牙为乳牙萌出延迟。

乳牙的萌出顺序一般下颌先于上颌,自前向后。

恒牙的骨化从新生儿开始,6岁左右萌出第一颗恒牙即第一磨牙,长于第二乳磨牙之后,6~12岁之间,乳牙按萌出先后逐个被恒牙代替,其中第1、2双尖牙代替第1、2乳磨牙;12岁左右出第2磨牙,18岁以后出第3磨牙,但也有人终身不出。

出牙为生理现象,一般不伴随任何症状,有的小儿可有暂时流涎、烦躁不安或低热。

三、脂肪组织与肌肉的发育(自学)

(一)脂肪组织的发育

脂肪组织的发育主要是细胞数目增加和体积增大。

1、细胞数目:胎儿中期开始增加,到生后1岁达到高峰,以后呈递减增长,

2、细胞体积的扩大:胎儿后期为快,到出生时已增加1倍,以后逐渐减慢,学龄期到青春前期细胞体积大小变化不大,秦春期生长家属,体积又扩大。

3、脂肪组织占体重的百分比也有同样的趋势:出生时占16%,第1年突增至22%,以后逐渐下降,到5岁时仅占12~15%,以后保持这个比例,到青春前期体格突然加速时,脂肪组织比例上升,尤以女孩为显著,可达24.6%,故青春期女孩大多显得丰满。皮下脂肪占全身脂肪的50%以上,测量皮下脂肪厚度可反映全身脂肪的多少、肥胖和营养不良的程度。

(二)肌肉组织的发育

肌肉的发育与营养、运动等密切相关。

胎儿期肌肉组织发育较弱,出生后岁躯体和四肢活动增加小儿肌肉组织逐渐发育,当小儿会坐、爬、站、行、跑跳后,肌肉组织发育加速,肌纤维增粗,肌肉活动能力和耐力增强。

学龄前小儿已经有一定负重能力,皮下脂肪变薄而肌肉发育显著加强;学龄期小儿肌肉比婴幼儿粗壮;青春期肌肉发育尤为加速,男孩比女孩更突出。

四、生殖系统发育(自学)

受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调节,升至系统迟至青春期前才开始发育。青春期大约持续6~7年,可划分为3个阶段:1、青春前期:2~3年,女孩9~11岁,男孩11~13岁开始性腺、性器官发育,出现第二性征,体格生长明显加速。2、青春中期:2~3年,女孩13~16岁,男孩14~17岁,体格生长速度达高峰,第二性征全部出现,性器官在解剖和生理功能均已成熟。3、青春后期,3~4年,女孩17~21岁,男孩18~24岁,体格生长停止,升至系统发育完全成熟。

青春期开始和持续时间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个体差异较大。女孩8岁前,男孩10岁以前出现第二性征,为性早熟,即青春期提前出现。女孩14岁以后,男孩16岁以后无第二性征,为性发育延迟。

(一)女性生殖系统发育

(二)男性升至系统发育

第四节小儿神经心理发育及评价

在成长的过程中,小儿神经心理的发育与体格生长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小儿神经心理的发育大量反映为日常的行为(神经心理活动是神经系统对内外刺激反应的表现,包括感知、反射、动作、语言及对周围人的感情反应等),故次期也称之为行为发育。小儿神经心理发育的基础是神经系统的发育,尤其是脑的发育。除先天遗传外,神经心理的发育与环境密切相关。

一、神经系统的发育

在胚胎时期神经系统首先形成,尤其是脑的发育最为迅速。

出生时脑重约370g,占成人脑重的25%,7岁时接近成人脑重1500g。

出生时大脑的外观已与成人相似,有主要的沟回,但较浅,大脑皮层较薄。

出生时神经细胞数与成人相同,但树突和轴突短而少,3岁时神经系统基本分化完成,8岁时接近成人。神经髓鞘化约在4岁左右完成,故婴儿时期由于髓鞘形成不完善,刺激引起的神经冲动传导慢,而且易于泛化,不易形成明显的兴奋灶,反应较迟缓――如疼痛反应迟钝等,小儿易疲劳而进入睡眠状态。

生长时期脑组织耗氧较大,小儿脑耗氧在基础代谢状态在总耗氧量的50%,而成人为20%。长期营养缺乏可引起脑的生长发育滞后。

出生时,脊髓发育已经较成熟,脊髓的成长与运动功能的发育相平行。胎儿时脊髓下端达第二腰椎下缘。4岁时上移至第一腰椎。进行腰穿时注意选择进针部位。

出生时小儿即具有觅食、吸吮、吞咽、拥抱、握持等一些先天性反射和对强光、寒冷、疼痛的反射。

二、感知的发育

感知(sense and perception):是通过各种感觉器官从环境中选择性地获得信息地能力。感知地发育对小儿地运动、语言、社会适应能力地发育起着重要促进作用。

(一)视感知的发育:

新生儿已经有视觉感应功能,但因视网膜视黄斑区发育不全和眼外肌协调较差,视觉不敏锐,可注视和追随15~20cm内缓慢移动的物体。

不少新生儿可出现一时性斜视和眼球震颤,3~4周内自动消失。2个月起头眼协调的注视物体,头可跟随物体水平移动90度。

3~4个月喜欢看自己的手,头眼协调能力较好,头可随物体水平移动180度。

5~7个月,目光可随上下移动的物体垂直方向转动,出现眼手协调动作,开始认识母亲和常见的物品如奶瓶,喜欢红色等鲜艳明亮的牙色。

8~9个月,开始出现视深度的感觉,能看到小物体,可以注视远距离的物体。

1.5岁~2岁,能区别各种形状,喜欢看图画。

2岁时两眼调节号,可区别垂直线和横线。

5岁时能区别颜色。

6岁后视深度已充分发展,视力达1.0。

(二)听感知的发育

出生时因中耳鼓室无空气且有羊水潴留,听力较差,出生3~7天挺立较好。

3~4个月出现定向反应,听到悦耳声会微笑。

6个月可区别父母声音,唤其名有反应。

7~9个月能确定声源,区别语言的意义。

1岁能听懂自己的名字。2岁能听懂简单的吩咐。4岁听觉发育完善。

听感知发育与语言的发育密切相关,挺立障碍如不能在语言发育的关键时期内或之前确诊和干预,则可因聋致哑。注意听力筛查。

(三)味觉和嗅觉的发育

出生时味觉和嗅觉已经发育完善。

新生儿对不同味道如甜酸苦等可产生不同的反应,如闻到乳香会寻找乳头。

3~4月能分辨好闻和难闻的气味。

4~5月婴儿对事务味道的轻微改变已很敏感,故应适时添加各类辅食,使之习惯不同味道的食物。

(四)皮肤感觉的发育

皮肤感觉包括触觉、痛觉、温度觉、深感觉。

触觉是引起某些反射的基础,新生儿触觉已很灵敏,尤以眼、口周、手掌、足底等部位最为敏感,触之即有瞬眼、张口、缩回手足等反应,而前臂、大腿、躯干等触觉则较迟钝。

新生儿已有痛觉,但较迟钝,疼痛刺激后出现泛化的现象,第2月起才逐渐改善。

新生儿温度觉已很灵敏,冷的刺激比热的刺激更能引起明显的反应,如出生时离开母体环境、温度骤降就啼哭。

2~3岁小儿通过接触能区分物体的软、硬、冷、热等属性,5岁能分辨体积相同而重量不同的物体。

(五)知觉发育

知觉为人对事务各种属性的综合反应。知觉的发育与听、视、触等感觉的发育密切相关。生后5~6月时小儿已有手眼协调动作,通过看、摸、闻、咬、敲击等逐步了解物体各方面的属性,其后随着语言的发展,小儿的只觉开始在语言的调节下进行。

1岁末开始有空间和时间知觉的萌芽。

3岁能辨别上下。

4岁能辨别前后。

5岁开始辨别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

4~5岁时已有时间概念、能区别早上、晚上、今天、明天、昨天。

5~6岁能区别前天、后天、大后天。

三、运动的发育

运动发育表现如下的规律:①“头尾”发展,即运动功能自头端向足端发展(唇、眼、颈、腰、上肢到下肢);②从泛化到集中;③自近到远,即协调运动先出现于最近身躯的肌群而后发展到四肢;④“正性”的动作(抓握、站起、往前走)先于相反的动作(放下、坐下、停步)。⑤由粗动作到细动作的规律。

运动的发育可分为大运动(包括平衡)和细动作两大类。

妊娠后期出现的胎动为小儿运动的最初形势。新生儿因大脑皮质发育尚不成熟,传导神

经纤维尚未完全髓鞘化,故运动多数无意识和不协调的。此后,尤其第1年内随着大脑的发育,小儿运动功能日臻完善。

(一)平衡和大运动gross motor: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

运动发育是视、听、感知及情感发育的综合反应,小儿运动发育正常发生时间是:2、3个月会抬头,4、5个月能翻身,6、7个月能独坐,7、8个月会爬,10个月左右扶站,1岁左右扶走,12至15个月会独走。至2岁后会做较精细的动作,协调功能也逐渐完善(图1-3)。

1、抬头:因为颈后肌发育先于颈前肌,所以新生儿俯卧位时能抬头1~2秒,2~3个月

时抬头较稳。

2、翻身:5个月能从仰卧位翻至俯卧位,6个月能从俯卧位翻至仰卧位。

3、坐:新生儿腰肌无力,6个月能双手向前撑住独坐。

4、爬:8~9月可用上肢向前爬。

5、站、走、跳:10月能扶站,12月能扶走,15月能独走,18个月能跑及倒退走。2岁

能双脚跳,3岁能双脚交替下楼梯、能跑,4岁能排梯子,5岁能单腿跳,跳绳。

小儿运动的发育

(二)精细动作fine motor

新生儿两手握拳很紧,2个月时握拳姿势逐渐松开,3~4月时握持反射消失,开始有意识的取物。

6~7月可出现换手与捏、敲等探索动作。

9~10个月可用拇指、食指拾物,喜欢撕纸。

12~15个月学会用勺、乱涂画。

18个月能叠2~3块积木。

2岁时可叠6~7块积木,会翻书。

3岁在别人的帮助下可穿脱衣服。

4岁时基本上能自己穿脱简单衣服。

5岁时学习写字。

(四)语言的发育

语言是表达思想、观念的心理过程,与智能有直接关系。正常小儿天生具备发展语言技能的机制和潜能,但是环境必须提供适当的条件,如与周围人群进行语言交往,其语言能力才能得以发展。

说话能力分理解和表达二方面。小儿学语,先理解而后表达,先会发语音而后会应用词和句。

1、发音阶段:新生儿已会啼哭,并且饥饿、疼痛等不适时会哭闹。2个月能发出和谐的

喉音。6~7个月发“爸、妈”等辅音,7~8个月能发“爸爸”“妈妈”等语音,是无意识的。

2、理解语言阶段:婴儿在发音的过程中逐渐理解语言。9个月小儿通过视觉、触觉、体

位觉等逐渐理解一些日用品:如奶瓶、电灯等的名词。10个月能有意识的叫爸爸、妈妈。

(8~10个月会叫“爸爸”“妈妈”(初语),渐能理解语言的含义)

3、表达语言阶段:在词的理解和应用上,1岁时开始说单词,后可组句子,先名词而后

动词、形容词、介词等。

小儿说话的早晚与父母的教育、关注是分不开的。(!)乱语(2)口吃(3)自言自语以下几个神经心理发育的正常标志,临床上常用作判断婴幼儿智能是否异常的参考指标,应予记住:

抬头2-3个月;会笑2-3个月;独坐6-7个月;初语8-10个月;独走12-15个月;

小儿智能发育有较大的个体差异,为了开发小儿的潜在智能,合理营养、早期教育和训练是十分重要的。

小儿神经心理发育过程

儿科护理学习题-生长发育

第二章生长发育 A1测试题,型题 1.对儿童生长发育规律的描述,错误的是 A.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B. 生长发育遵循一 定的顺序 C. 有一定的个体差异性 D. 各系统器官发 育的速度一致 E. 生长发育是由低级到高级 2.关于儿童生长发育规律的描述,错误的是 A. 生后6个月内生长最快 B. 神经系统发育 先慢后快 C. 生殖系统先慢后快 D. 生长发育有一 定的顺序性 E.生长发育有一定的个体差异性 3.判断儿童体格发育的主要指标是 A.体重、身高 B. 牙齿、囟门 C. 运动发育水平 D. 语言发育水平 E.智力发育水平 4.下列关于头围的说法,正确的是 A.出生时平均32cm B. 3个月时34cm C. 1岁时46cm D. 2岁时50cm E. 5岁时54cm

5. 8个月女婴,提示其发育正常的运动特征是 A.会抬头 B. 会翻身 C. 会爬行 D. 用手握玩具 E. 独自行走 6.儿童生长发育顺序的规律,下列正确的是 A.先下后上 B.先慢后快 C.由远到 近 D. 由简单到复杂 E.由细到粗 7.人体发育成熟最晚的系统是 A.呼吸系统 B.生殖系统 C.神经系 统 D. 循环系统 E.淋巴系统 8.关于儿童各期体重的指标,下列陈述错误的是 A.正常产新生儿出生时体重约为3kg B. 出生前半年平均每月增加0.7kg,后半年平均每月增加 0.4kg C. 1周岁时体重平均约为出生体重的2倍 D. 2周岁时体重平均约为出生体重的4倍 E. 2—12岁期间的体重推算公式是:年龄X2+8 9. 5岁儿童平均体重约为 A. 14kg B. 16kg C. 18kg D. 20kg E. 22kg 10.反映骨骼发育的重要指标是

儿童体格生长及评价

儿童体格生长及评价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儿童体格生长发育体格评价 一、体格生长的常用指标 1、身长(length) 身长为头部、脊柱与下肢骨骼长度的总和。新生儿出生时仅50厘米。0~6个月的婴儿每月平均增长厘米,7~12个月的婴儿每月平均增长厘米,生后第2年身长共增长10厘米左右,以后儿童身高(height)每年增长值波动在5~厘米左右。接近青春期儿童身高每年增长达8厘米左右,女童较男童略早开始2年。身高估算公式: 2~10岁儿童身高(厘米)= 年龄 X 7 + 70 2、体重(weight) 新生儿出生体重平均3公斤, 6个月内婴儿体重每月平均增长600克~700克,6~12个月体重每月平均增长250克~300克,之后儿童体重每年增长约2公斤。接近青春期儿童体重每年增长可达6公斤左右。体重估算公式: 小于6月婴儿体重 = 出生体重(公斤) + 月龄 x 7~12月婴儿体重 = 6(公斤) + 月龄 x 1~10岁儿童体重(公斤)= 年龄 X 2 + 7(或8) 3、头围(head circumference) 新生儿出生时头围34厘米,1岁内增长迅速,上半年8厘米,下半年4厘米,1岁时达46厘米。1岁后增长速度减慢,2岁时48厘米。若有头小畸形,提示脑发育不良;若头围过大,则要怀疑脑积水。 4、胸围(chest circumference) 胸廓与肺的发育可以用胸围测量。胸围在第一年发育最快,1~1岁半超过头围,第二年增长速度明显减慢,平均增长3厘米,以后每年平均增加约1厘米。 5、上臂围(arm circumference) 测量上臂围可以筛选营养不良儿童。1~5岁儿童上臂围多在~厘米间,>厘米示营养良好,<厘米为营养不良。 6、坐高(sitting height) 坐高指由头顶至坐骨结节的长度,坐高可显示躯干的生长。儿童1岁后身高增加主要是下肢增长,坐高占身高的比例随年龄而降低。一般出生时为66%,4岁时60%,10岁时54%。当儿童患克汀病、软骨发育不良时,坐高占身高百分比明显增大。 7、前囟(anterior fontanel) 新生儿出生时头顶部有两个骨性间隙,额骨与顶骨之间的菱形间隙称前囟,顶骨与枕骨之间的三角形间隙称后囟。前囟出生时约~2厘米,数月内随头围的增长而变化,6个月后则逐渐骨化缩小,一般在12~18个月闭合。后囟出生时很小,1~2个月即闭合。囟门闭合情况反映颅骨骨化过程。若囟门闭合早,则要警惕头小畸形;囟门闭合晚,多见于佝偻病、脑积水、克汀病等。同时囟门也是观察婴儿颅内疾病的一个窗口,当小儿患脑炎、脑膜炎而颅压升高时,前囟会变得饱满,而婴儿因腹泻致脱水时,会出现前囟凹陷。 8、牙齿人有两副牙齿,即乳牙(terminent teeth)和恒牙(permanent teeth)。乳牙共20颗。婴儿出生时无牙,一般在4~6个月左右萌出,全副乳牙2岁半出齐。自6岁左右,儿童开始换牙。在全副乳牙之后长出第一颗恒牙(第一磨牙),即出现24颗牙齿。然后基本按从前至后的顺序

健康评估 第二章 练习题

二、护理程序 一. 名词解释 1、主观资料:通过与被评估者会谈获得的资料,包括被评估者的注塑,亲属代诉及经 提问而获得的有关被评估者健康状况的描诉。 2、客观资料:通过视触叩听或器械检查等所获得的有关被评估者健康状况的结果。 3、主诉:为被评估者感觉最主要最明显的症状或体征及其性质和持续时间。 4、系统回顾:通过询问被评估者各系统或与各健康功能形态,有关症状的有无及其特 点,全面系统的评估被评估者以往发生的健康问题及其与本次健康问题的关系。 5、护理诊断:关于个人家庭社区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或生命过程的反应的一种 临床判断,是护士为达到预期结果选择护理措施的基础。 二.填空题 1、收集健康资料最常用的和最基本的方法有:问诊、身体评估、实验室检查、器械检查。 2、在会谈中必须对含糊不清、存有疑问或矛盾的内容进行核实,常用的核实方法有:澄清、复述、反问、质疑、解析。 3、NANDA的每个护理诊断由名称(P)、定义(D)、诊断依据(S)、相关因素(E)四部分组成。 4、护理诊断的陈述具有P、E、S三个部分,其中P(problem)问题、E(etiology)原因(相关因素)、S(Sign and Symptoms)症状和体征。 三.选择题 1、收集资料最重要的是:C A、查阅资料 B、护理体验 C、观察 D、交谈 E、获得门诊资料 2、主观资料是指:A A、患者的主诉 B、医生的判断 C、护士的主观判断 D、陪人诉说 E、家人的诉说 3、最准确、最可靠的健康资料来源:A A、患者 B、医生 C、护士 D、陪人 E、病友 4、会谈时最先向评估者:A A、作自我介绍 B、开放性提问 C、承诺 D、表示同情 E、身体评估 5、在护理工作中应使用医学术语的是:A A、客观资料记录和主观资料记录时 B、观察病人时 C、询问病人家属时 D、与病人交谈时 E、以上均可 6、下列属于现病史的内容是:B A、青霉素过敏史 B、病后检查及治疗情况 C、过去手术、外伤情况 D、婚姻、生育情况 E、家族遗传病情况 7、下列哪项不属于护理诊断的范畴:D A、现存的护理诊断 B、有危险的护理诊断 C、健康的护理诊断 D、潜在的并发症:心输出量减少 E、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8、患者刘某入院后,责任护士对其进行健康评估,其资料收集方法不妥的是:D A、通过与家属交谈获得患者的某些信息 B、通过观察患者的非语言行为了解客观资料 C、通过与患者交谈获得其健康资料 D、通过医生病历获得可靠的体查资料 E、以上都不妥 9、根据主诉含义你认为下列哪项主诉写得最好:D A、疼痛三天 B、腹痛、拉肚子三天 C、心梗三个月

岁儿童生长发育评价标准

)男岁儿童体格心智发育评价标准参考值(世界卫生组织0-6 心智发育)kg)身高(cm年龄体重(伏卧抬头,对声音有反应。48.2-52.8初生2.9-3.8度,能注意父母面部。伏卧抬头1月52.1-57.0453.6-5.0度,笑出声、尖叫声、应答性发声。伏卧抬头2月4.3-6.055.5-60.790度,伏卧抬头,两臂撑起,抱坐时头稳定,视性能跟随18058.5-63.75.0-6.93月能手握手。能翻身,握住摇荡鼓。5.7-7.661.0-66.44月拉坐,头不下垂。63.2-68.65月6.3-8.2坐不需支持,听声转头,自喂饼干,握住玩具不被拿走,65.1-70.56.9-8.86月怕羞,认出陌生人,方木能递交。扶东西站,会爬,无意识叫爸爸、妈妈咿呀学语,躲猫猫,68.3-73.6月7.8-9.88听得懂自己的名字,会摇手表示再见。能自己坐,扶住行走,自己熟练协调的爬,理解一些简单的71.0-76.38.6-10.610月命令,如“到这儿来”,自己哼小调,说一个字。独立行走,有意识叫爸爸、妈妈,用杯喝水,能辨别家人73.4-78.8129.1-11.3月的称谓和家庭环境中的熟悉的物体。走得稳,能说三个字短语,模仿做家务事,能叠两块积木,76.6-82.3月9.8-12.015能体验与成人一起玩的愉快心情。能走梯,理解指出身体部分,能脱外套,能自己吃饭,79.4-85.410.3-12.718月能识一种颜色。能踢球,举手过肩抛物,能叠四块积木,喜欢听故事,81.9-88.410.8-13.3月21. 会用语言表示大小便。两脚并跳,穿不系带的鞋,区别大小,能认识两种颜色,84.3-91.0岁11.2-14.02能识简单形状。独脚立,说出姓名,洗手会擦干,能叠八块积木,88.9-95.812.1-15.32.5岁常提出“为什么”,试与同伴交谈,互相模仿言行。能从高处往下跳,能双脚交替上楼,会扣钮,会折纸,91.1-98.7岁313.0-16.4会涂浆糊粘贴,懂饥、累、冷,会用筷,能一页页翻书。知道颜色,不再缠住妈妈,开始有想象力,自言自语。 95.0-103.113.9-17.63.5岁能独立穿衣,模仿性强。98.7-107.214.8-18.7岁4能说简单反意词,爱做游戏。102.1-111.015.7-19.94.5岁解释简单词义,识别物体原料。岁516.6-21.1105.3-114.5开始抽象逻辑思维,自觉性、坚持性、自制力有明显表现。岁5.517.4-22.3108.4-117.8想象力丰富,情绪开始稳定。岁 618.4-23.6111.2-121.0

儿科护理学 第一章 绪论

儿科护理学第一章绪论一、单选题 A型题 1.1~5岁儿童死因中意外事故占第 A.一或二 B.三或四 C.四或五 D.六或七 E.八或九 2.我国儿科临床工作对象的年龄界限是 A.从妊娠28周至青少年时期 B.从精子细胞结合到青春期 C.从出生到14周岁 D.从出生至青少年时期 E从新生儿期至青春期 3.小儿出生时头长占身长的 A.1/2 B.1/3 C.1/4 D.1/5 E.1/6 4.体内缺乏下列那种物质新生儿易患革兰阴性菌感染 A.SIgA B.IgG C.IgE D.IgM E.IgA 5.小儿生长发育最快的年龄是 A.胎儿期 B.新生儿期 C.婴儿期 D.幼儿期 E.学龄期 6.小儿最易发生急性肾炎的年龄期是

A.新生儿期 B.婴儿期 C.幼儿期 D.学龄前期 E.学龄期 7.围生儿期是指 A.从孕期28周到出生后1周 B.从孕期28周到出生后2周 C.从出生到出生后满2周 D.从出生到出生后满28天 E.从出生到出生后满30天 8.能够从母体获得的免疫抗体是 A.IgE B.IgG C.IgM D.IgD E.SigA A. B型题 A.妊娠28周到生后1周 B.受孕到分娩 C.出生到生后28天 D.出生后到12个月 E.出生后1~3周岁 1.胎儿期 2.新生儿期 3.婴儿期 4.围生期 X型题 1.儿科护理学的内容丰富,儿科护理项目包括 A.基础护理 B.疾病护理 C.皮肤护理 D.儿童教养 E.口腔护理

2.护理护士的素质要求包括 A.思想道德 B.科学文化 C.专业素质 D.心理素质 E.身体素质 3.儿科护理学范围 A.临床护理 B.预防保健 C.开展健康教育 D.儿童心理及儿童教育 E.护理科学研究 4.小儿生理机能方面与成人的不同之处包括 A.解刨 B.病理 C.免疫 D.生理 E.预防 5.小儿尿路感染可延至成人期的疾病是 A.慢性肾炎 B.肾衰竭 C.营养不良 D.腹泻 E.肺炎 6.儿科护理学的特点包括 A.小儿年龄越小生长发育越快 B.小儿易患支气管炎 C.小儿免疫低下 D.小儿的思维到一定程度时与成人等同 E.小儿易患软化症 二、名词解释 1.前囟 2.婴儿期 三、填空题

0-6岁儿童生长发育的测量和评价

学前儿童身体生长发育的测量与评价 评价儿童的生长发育,有形态指标与生理功能指标两类。 形态指标:指身体及其各部分在形态上可测出的各种量度 (如长、宽、围度以及重量等)。 生理功能指标:指身体各系统、各器官在生理功能上可测 出的各种量度。 一、儿童身体生长发育的测量 (一)形态指标 身高儿童青少年时期,每年测量1~2次(最好每季度测 量一次)身高是及时掌握生长发育状况的重要手段之一。身高 增长正常,说明生长发育良好;身高增长缓慢、基本不长、甚 至停止增长就要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针对性补救。 0—3岁的孩子仰卧在量床上,把孩子的头扶正,足板抵住 小孩的足跟。读数值要细到0.1厘米。 3岁以上,要孩子站着量,要求孩子呈立正姿势,挺胸收腹, 手自然下垂,稍稍脚尖分开。 最重要的是应该让脚跟、臀部、肩胛贴立柱,后脑勺不贴立柱。 身高的计算 (1)按身高增长的倍数来计算:出生时身长按50厘米计算, 周岁时身长为出生身长的 1.5倍,4岁时身高为出生身长 的2倍。 (2)按身高增长的速度来计算:1—6个月的小儿,平均 每月身长增长 2.5厘米,7—12个月平均每月增长 1.5厘 米,周岁时达75厘米,2岁时达85厘米。 (3)按公式推算:儿童2岁以后,平均每年身高长5厘 米。1岁以后平均身高=年龄х7+70(厘米)。

体重反映了身体各部分、各种组织重量的总和,其中骨骼、 肌肉、内脏、体脂和水分占主要成分。 我国儿科学工作者对0-72个月龄儿童体格发育进行了追 踪观察,结果显示出生后头3个月每月增加约700-1000g,3-6月每月平均增加约600-800g。由此我们推导出以下 公式: 出生后1-6个月的体重(Kg)=出生时体重+月龄×0.7 7-12个月每月平均体重增加约350g,即 7-12个月体重(Kg)=6+月龄×0.25 满1岁至10岁,每年体重增加约2Kg。即 1-10岁体重(Kg)=8+年龄×2 3.头围 头围稳定,变异系数最小。头围与颅内容物和颅骨发育有 关。头围表示头颅的围长,间接反映颅内容量的大小。 测量者用软尺从头部右侧眉弓上缘经枕骨粗隆、左侧眉弓 上缘回到起点。结果用cm表示,记录到小数点后1位。 测量时,软尺紧贴头皮,左右对称。 出生时头围约34cm,前半年增长约9cm, 后半年增长约3cm,第二年增长2cm,达 48cm,2-14岁仅再增长6-7cm,5岁 时约50cm,10岁时为52cm,15~16岁 达54~58cm。

生长发育 儿科护理学习题

第二章生长发育 一、A1型题 1.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哪项是错误的( ) A.由上到下 B.由远到近 C.由粗到细 D.由简单到复杂 E.由低级到高级 2.关于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哪项提法不正确( ) A.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过程 B.生长发育遵循一定规律 C.各系统器官发育速度不平衡 D.有一定的个体差异 E.神经系统的发育先快而后回缩 3.最能反映小儿体格发育尤其是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是( ) A.身长 B.体重 C.头围 D.胸围 E.牙齿 4.正常2周岁小儿,其体重约为出生体重的( ) A.1倍 B.2倍 C.3倍 D.4倍 E.5倍 5.出生体重为3.5kg,现体重为7KG,按公式计算其月龄为( ) A.3个月 B.5个月 C.6个月 D.8个月 E.10个月 6.最能反映小儿骨骼发育的指标是( ) A.身长 B.体重

C.坐高 D.胸围 E.牙齿 7.1岁男孩来院查体,经检查该小儿体格发育正常,测得头围约为( ) A.38cm B.40cm C.46cm D.48cm E.50cm 8.1岁男孩身高约为( ) A.46cm B.50cm C.55cm D.60cm E.75cm 9.1岁小儿体重约达( ) A.6~kg B.7~8kg C.9~10kg D.11~14kg E.15~16kg 10.头围与胸围大致相等的年龄是( ) A.8个月 B.10个月 C.1岁 D.2岁 E.3岁 11.小儿前囟关闭的大约月龄是( ) A.5~6个月 B.7~8个月 C.9~10个月 D.11~12个月 E.12~18个月 12.前囟迟闭,骨龄落后见于下列那种疾病( ) A.佝偻病

儿科护理学——第二章 生长发育与健康评估试题

儿科护理学——第二章生长发育与健康评估试题一、选择题 (一)A1型题 1.小儿乳牙全部出齐的时间为 A.4个月~6个月 B.6个月~8个月 C.1岁~1.5岁 D.2岁~2.5岁 E.3岁~4岁 2.正常2周岁小儿,其体重约为出生体重的 A.1倍 B.2倍 C.3倍 D.4倍 E.5倍 3.2岁内小儿乳牙数目的推算公式是 A.月龄减1~2 B.月龄减2~4 C.月龄减4~6 D.月龄减6~8 E.月龄减8~10 4.5岁小儿的体重依公式计算应为 A.10kg B.14kg C.18kg D.20kg E.24kg 5.6岁小儿的身高依公式计算应为 A.110cm B.112cm C.114cm D.116cm E.118cm 6.正常4个月婴儿按体重公式计算,标准体重应是 A.5kg B.5.5kg C.5.8kg D.7.5kg E.8.5kg 7.3岁以下儿童测量身长时应采取的体位是 A.坐位 B.立位 C.俯卧位 D.仰卧位

E.侧卧位 8.新生儿出生时平均身长为 A.40cm B.45cm C.50cm D.55cm E.60cm 9.儿童上部量与下部量相等的年龄是A.11岁 B.12岁 C.13岁 D.14岁 E.15岁 10.儿童2岁时头围约为 A.42cm B.44cm C.46cm D.48cm E.50cm 11.新生儿出生时胸围平均为 A.30cm B.31cm C.32cm D.33cm E.34cm 12.儿童胸围与头围相等的年龄为A.1岁 B.2岁 C.3岁 D.4岁 E.5岁 13.小儿前囟闭合的时间为 A.4个月~6个月 B.7个月~9个月 C.10个月~12个月 D.1岁~1.5岁 E.2岁~3岁 14.小儿乳牙萌出的时间最常见为A.1个月~2个月 B.4个月~10个月 C.11个月~15个月 D.2岁~3岁 E.1岁~1.5岁 15.儿童开始出恒牙的年龄为

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评价方法

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评价方法 (一)常用的评价方法 生长发育评价在儿少卫生工作中应用广泛,主要用于:①评价个体、群体儿童少年现时的生长发育水平,处于什么等级。②筛查、诊断生长发育障碍、评价营养和生活环境因素对生长发育的影响,提供保健咨询建议。③列入社区健康水平的指标体系,通过观察指标变化,评价各项学校卫生措施的实效,作为实施学校卫生监督的依据。根据这些需要,生长发育评价的基本内容包括生长发育水乎、生长发育速度、各指标相关关系等三个方面。 选择合理的评价方法,是进行正确评价的关键。迄今没有一种方法能完全满足对个体、群体儿童的发育进行全面评价的要求。因此,应根据评价目的选择适当的方法,力求简单易行,直观而不需要附加计算;可结合体格检查、生活环境条件、健康和疾病状况进行综合分析,以得出较全面、准确的评价结果。 (二)指数法 指数法利用数学公式,根据身体各部分的比例关系,将两项或多项指标相关联,转化成指数进行评价。本方法计算方便,便于普及,所得结果直观,应用广泛。常用指数有: (1)身高体重指数,表示单位身高的体重,体现人体充实度,也反映营养状况。 (2)身高胸围指数,反映胸廓发育状况,借以反映体型。 (3)身高坐高指数,通过坐高和身高比值,反映人体躯于和下肢的比例关系,反映体型特点。可根据该指数大小,将个体的体型分为长躯型、中躯型和短躯型。 (4)BMI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体重kg/身高m2),又称体重指数。近年来受国内外学者高度重视,认为它不仅能较敏感地反映身体的充实度和体型胖瘦,且受身高的影响较小,与皮脂厚度、上臂围等反映体脂累积程度指标的相关性也高。我国已建立的"学龄儿童青少年BMI超重、肥胖性别一年龄别筛查标准",是BMI在儿童生长发育领域的具体应用。l8岁时该指数≥24和≥28,可分别筛查为超重和肥胖。 (5)握力指数和背肌力指数:均利用肌力与体重的密切关系,借助单位体重的握力和背肌力校正体重的影响,分别显示上臂和腰背部的肌肉力量,比原指标更具可比性。 (6)肺活量指数:分别利用肺活量和体重、身高的密切关系,利用单位体重或身高校正肺活量,以更确切反映机体肺通气能力的大小。 由于身体指数存在显着的种族、域乡、性别、年龄和身高等差异,应结合专业知识应用,注意克服指数的机械性弱点。制定和应用评价标准时应注意以下问题:①不能忽视身高因素。同性别、年龄而身高不同的儿童,身材高大而粗壮者和身材矮小而瘦弱者可同样被评价为"体型匀称".克服方法是利用年龄别身高标准,先筛出那些生长发育迟滞者。②充分注意指数(尤其源自体格指标者)鲜明的种族、地区差异。③大多数指数呈非正态分布。因此,最好依据百分位数法先将指数分若干等级,确定其等级含义。 (三)等级评价法 等级评价法是离差法(用于评价个体、群体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现状的常用方法)中最常用的一种。它利用标准差与均值的位置远近,划分等级。评价时将个体该发育指标的实测值与同年龄、同性别相应指标的发育标准比较,以确定发育等级。国内最常用五等级评价标准见表9-1. 一般生长发育评价中,身高和体重是最常用的指标。个体的身高、体重值在判定标准均值±2个标准差范围内(约占儿童总数的95%)均可视为正常。但在均值±2个标准差外的儿童少年,不能据此定为异常;需定期连续观察,结合其他检查,慎重做出结论。个体的体重有升有降,易受内外环境影响。若儿童体重连续数月下降,则应先排除疾病再评价营养状况。 等级评价法亦可用于集体儿童的发育评价,称"等级百分数法".评价时先将两个班或两所学校所有学生的测量资料,分别按不同发育指标,采用统一标准,对照相应的等级评价标准,确定各个体的等级。

儿童体格生长及评价

儿童体格生长发育体格评价 一、体格生长的常用指标 1、身长(length) 身长为头部、脊柱与下肢骨骼长度的总和。新生儿出生时仅50厘米。0~6个月的婴儿每月平均增长2.5厘米,7~12个月的婴儿每月平均增长1.5厘米,生后第2年身长共增长10厘米左右,以后儿童身高(height)每年增长值波动在5~7.5厘米左右。接近青春期儿童身高每年增长达8厘米左右,女童较男童略早开始2年。身高估算公式: 2~10岁儿童身高(厘米)= 年龄 X 7 + 70 2、体重(weight) 新生儿出生体重平均3公斤, 6个月内婴儿体重每月平均增长600克~700克,6~12个月体重每月平均增长250克~300克,之后儿童体重每年增长约2公斤。接近青春期儿童体重每年增长可达6公斤左右。体重估算公式: 小于6月婴儿体重 = 出生体重(公斤) + 月龄 x 0.7 7~12月婴儿体重 = 6(公斤) + 月龄 x 0.25 1~10岁儿童体重(公斤)= 年龄 X 2 + 7(或8) 3、头围(head circumference) 新生儿出生时头围34厘米,1岁内增长迅速,上半年8厘米,下半年4厘米,1岁时达46厘米。1岁后增长速度减慢,2岁时48厘米。若有头小畸形,提示脑发育不良;若头围过大,则要怀疑脑积水。 4、胸围(chest circumference) 胸廓与肺的发育可以用胸围测量。胸围在第一年发育最快,1~1岁半超过头围,第二年增长速度明显减慢,平均增长3厘米,以后每年平均增加约1厘米。 5、上臂围(arm circumference) 测量上臂围可以筛选营养不良儿童。1~5岁儿童上臂围多在12.5~13.5厘米间,>13.5厘米示营养良好,<12.5厘米为营养不良。 6、坐高(sitting height) 坐高指由头顶至坐骨结节的长度,坐高可显示躯干的生长。儿童1岁后身高增加主要是下肢增长,坐高占身高的比例随年龄而降低。一般出生时为66%,4岁时60%,10岁时54%。当儿童患克汀病、软骨发育不良时,坐高占身高百分比明显增大。 7、前囟(anterior fontanel) 新生儿出生时头顶部有两个骨性间隙,额骨与顶骨之间的菱形间隙称前囟,顶骨与枕骨之间的三角形间隙称后囟。前囟出生时约1.5~2厘米,数月内随头围的增长而变化,6个月后则逐渐骨化缩小,一般在12~18个月闭合。后囟出生时很小,1~2个月即闭合。囟门闭合情况反映颅骨骨化过程。若囟门闭合早,则要警惕头小畸形;囟门闭合晚,多见于佝偻病、脑积水、克汀病等。同时囟门也是观察婴儿颅内疾病的一个窗口,当小儿患脑炎、脑膜炎而颅压升高时,前囟会变得饱满,而婴儿因腹泻致脱水时,会出现前囟凹陷。 8、牙齿人有两副牙齿,即乳牙(terminent teeth)和恒牙(permanent teeth)。乳牙共20颗。婴儿出生时无牙,一般在4~6个月左右萌出,全副乳牙2岁半出齐。自6岁左右,儿童开始换牙。在全副乳牙之后长出第一颗恒牙(第一磨牙),即出现24颗牙齿。然后基本按从前至后的顺序逐个替换同位乳牙。12岁长出第二磨牙,18岁以后出现第三磨牙(智齿),但也有人终生不长此牙。

儿科护理学习题第一章绪论.doc

第一章A1测试题 绪论, 型题 1.儿科护理工作的中心是 A. 患儿 B. C. 疾病 D. 患儿父母亲 儿童及其家庭 E .心理健康 2.我国儿科工作者研究的对象是 A. 从妊娠 28 周到青少年时期C.从出生到14周岁 B.从新生儿到青春期D.从出生到青少年时期 E.从精卵细胞结合到青春期 3.儿童患病特点主要是 A .预后较差 B.表现较典型 C. 感染性疾病较多 D.起病较慢 E.预防效果差 4.婴儿对某些传染病有一定的抵抗能力,主要是通过胎盘从母体中获得 A. IgA B. SIgA C. IgM D. IgE E. IgG 5.符合新生儿期特点的是 A.发病率低C.死亡率高B D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强 .不易发生感染 E.体温维持稳定 6.婴儿期的年龄范围是 A .从出生到满 1 周岁以前C .从满月到满 1 周岁以前B D .从出生后7 天到满 1 周岁以前 .从出生到满 1 周岁半以前 E .从出生到满 2 周岁以前 7.儿童生理、心理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是 A.婴儿期 B C. 学龄前期 D. .幼儿期学龄期 E.青春期 8.以下不是青春期发育特点的是 A.生殖系统发育迅速 B.淋巴系统发育迅速 D.心理失调多见 E.体格发育迅速 9.儿科护士应善于与儿童沟通,其沟通方式不妥的是 A .抚摸头部C. 表情自然B D .口头交流 .愤怒不理 E.游戏陪伴 A 2型题 10.某正常儿童,体格生长稳步增长,智能发育较前成熟,理解、分析、综合能力逐步增强,是增长知识、接受文化教育的重要时期。请判断该儿童属于 A. C. 婴儿期B.幼儿期学龄前期 D.学龄期 E.青春期 11.患儿,男,16 个月。护士对其家长进行健康教育时应告知,儿童最易发生意外伤害的

儿科护理学重点

儿科护理重点整理 第二章 1.小儿生长发育规律: ⑴生长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出生后头三个月出现第一个生长高峰,至青春期又出现第二个高峰; ⑵各系统器官发育的不平衡性:神经系统发育的较早,生殖系统最晚,淋巴系统则先快后回缩; ⑶生长发育的顺序性: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高级到低级,由简单到复杂; ⑷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 第三章: 1、简述青春期少年保健的主要内容:(试题里有,但书上没画重点) 1)营养保健:青春期生长发育较快。需要增加热量、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的摄入,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 2)良好的个人卫生,充足的睡眠,以及体格锻炼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十分重要 3)继续防止急性传染病以及沙眼、龋齿、近视眼、寄生虫和脊柱弯曲等疾患 4)预防运动创伤、车祸、溺水,以及打架斗殴造成的意外伤害。家长。学校和保健人员都有责任对青少年进行性教育。 1、简述母乳喂养的优点 :(1)营养丰富,容易消化吸收(2)增加婴儿的免疫力(3)简便、卫生、经济:母乳温度适宜,不易污染,经济方便,随要随哺(4)增进母婴情感交流:婴儿安全感、信任;心理与社会适应性的发展;建立亲密的母子关系(5)哺乳对母亲有利:产生催乳素、抑制排卵。 2、母乳喂养的禁忌症 母亲感染HIV,患有严重疾病如活动下肺结核、糖尿病、严重心脏病等应停止哺乳。乙型肝炎并非哺乳禁忌。半乳糖血症的婴儿禁忌母乳喂养。 3、婴儿辅食的添加原则 1)时间:一般在小儿4-6个月开始添加辅食 2)方式: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由一种到多种,逐渐过渡到固体食物。 3)质量:单独制作,保证质量,不能以成人食品代替 4)要求:患病期间不添加新的辅食。添加辅食后观察小儿大便情况。 4、人工喂养的注意事项: 1)选用适宜的奶嘴2)测试乳液的温度3)避免空气吸入4)加强奶具卫生5)及时调整奶量 第五章 1、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识记内容)

儿科护理学完整版

儿科护理学完整版 一、填空题 1、儿童生长发育的顺序: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 2、营养不良患儿饮食调整的原则:由少到多、由稀到稠、循序渐进,逐渐增加饮食,直至恢复正常。 3、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临床分期: 初期(早期)、活动期(激期)、恢复期、后遗症期。 4、儿童总的能量消耗包括基础代谢率、食物的热力作用、生长发育(小儿特有)、活动、排泄及摄食消耗 6个方面。 5、法洛四联征:肺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右心室肥厚。 6、生理性黄疸:足月儿与早产儿于生后2—3天内出现黄疸,4—5天达高峰,足月儿一般在10—14天内消退,早产儿可延至3—4周。 7、临床上常见的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类型: 消瘦型营养不良(能量缺乏)、水肿型营养不良(蛋白质缺乏)、消瘦—水肿型营养不良。 8、化脓性脑膜炎生命体征的变化:体温升高、血压升高、脉搏变慢、呼吸深慢且不规则。 9、颅内压增高的典型临床表现: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 10、脑膜刺激征:颈强直、Kernig征、Brudzinski征阳性。 二、选择题 1、胎儿期保健以孕母保健为重点,新生儿保健重点放在生后第1周。 2、新生儿或婴儿母乳喂养后取右侧卧位,头位略高,以利于胃排空,避免因溢乳而引起窒息。 3、儿童年龄分期、各期特点及保健 (1)胎儿期:从受精卵形成至胎儿娩出止为胎儿期; (2)新生儿期:从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生后28天称新生儿期; 胎龄满28周至出生后7足天,称围生期。新生儿期的保健措施主要为合理喂养与保暖(温度保持在22—24℃,湿度55%); (3)婴儿期:出生后到1周岁为婴儿期;生长发育最为迅速,出现第一个生长高峰,消化与吸收能力未完善,易腹泻与营养不良, 故应合理喂养;从胎盘获得的免疫球蛋白逐渐消失,后天免疫力尚未产生,易患感染性疾病,故应按时免疫接种; (4)幼儿期:自满1周岁到3周岁为幼儿期;神经系统发育迅速,能独立行走,但对危险的识别能力与自我保护能力不足,容易发生意外;5岁以下儿童主要死亡原因就是意外窒息(初生1—3个月内婴儿易发生窒 息,1—5岁婴幼儿易发生异物进入机体,呼吸道异物多见于学龄期儿童);18个月左右可能出现生理性厌食,应鼓励其自己进食,不要惩罚幼儿。 (5)学龄前期:自满3周岁到6—7岁为学龄前期; (6)学龄期:自6—7岁到进入青春期前为学龄期,此期易出现上学的不适应性; (7)青春期:以性发育为标志进入青春期;此期儿童体格生长再次加速,出现第二个生长高峰,同时生殖系统发育加速并趋于成熟。

儿科护理学习题第二章 生长发育

第二章生长发育 A1测试题,型题 1、对儿童生长发育规律的描述,错误的就是 A.生长发育就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B、生长发育遵循一定的顺序 C、有一定的个体差异性 D、各系统器官发育的速度一致 E、生长发育就是由低级到高级 2.关于儿童生长发育规律的描述,错误的就是 A、生后6个月内生长最快 B、神经系统发育先慢后快 C、生殖系统先慢后快 D、生长发育有一定的顺序性 E.生长发育有一定的个体差异性 3.判断儿童体格发育的主要指标就是 A.体重、身高 B、牙齿、囟门 C、运动发育水平 D、语言发育水平 E. 智力发育水平 4.下列关于头围的说法,正确的就是 A.出生时平均32cm B、 3个月时34cm C、 1岁时46cm D、 2岁时50cm E、 5岁时54cm 5、 8个月女婴,提示其发育正常的运动特征就是 A.会抬头 B、会翻身 C、会爬行 D、用手握玩具 E、独自行走 6.儿童生长发育顺序的规律,下列正确的就是 A.先下后上 B.先慢后快 C.由远到近 D、由简单到复杂 E.由细到粗 7.人体发育成熟最晚的系统就是 A.呼吸系统 B.生殖系统 C、神经系统 D、循环系统 E.淋巴系统 8.关于儿童各期体重的指标,下列陈述错误的就是 A.正常产新生儿出生时体重约为3kg B、出生前半年平均每月增加0、7kg,后半年平均每月增加0、4kg C、 1周岁时体重平均约为出生体重的2倍 D、 2周岁时体重平均约为出生体重的4倍 E、 2—12岁期间的体重推算公式就是:年龄X2+8 9、 5岁儿童平均体重约为 A、 14kg B、 16kg C、 18kg D、 20kg E、 22kg 10.反映骨骼发育的重要指标就是 A.身长 B、体重 C、囟门闭合情况 D、出牙时间 E、头围与胸围比例 11.正常儿童前囟闭合的年龄就是 A、 2—-6个月 B、 6—12个月 C、 12—18个月 D、 18—24个月 E、 24—30个月 12.有关儿童前囟的描述,错误的就是 A.出生时为1、 5—2、 0 cm(两对边中点连线)

儿科护理学题库(1)

儿科护理学题库1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儿科护理学的范围关键字:儿科护理学范围 1.儿科就诊的年龄范围是 A.0~12周岁B.0~13周岁C.0~14周岁D.0~15周岁E.0~16周岁 2.不属于儿科护理学范围的一项是 A.儿科临床护理工作 B.儿童期卫生保健工作 C.儿科护理科学研究 D.儿童早期教育 E.保证儿童安全 儿科护士的角色及素质要求 1.小儿最基本的特点是A.生长发育B.年龄越小能量需要越多C.器官功能不成熟 D.免疫力薄弱E.生活护理内容多 2.儿科护士不应当承担的角色是 A.护理计划者B.护理活动执行者C.医疗诊治者D.健康教育者E.护理研究者 第三节儿科护理的特点和理念 1.小儿与成人根本的区别在于 A.婴儿头长为身长的1/4 B.基础代谢较成人旺盛 C.病理变化常因年龄而异 D.不断地生长发育 E.儿科护理项目内容繁多 2.小儿的特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婴儿头长为身长的1/4 B.基础代谢较成人旺盛 C.病理变化常因年龄而异 D.新生儿易患革兰氏阳性细菌感染 E.儿科护理项目内容繁多 3.小儿易于发生感染性疾病的原因是 A.生长发育迅速B.消化功能差C.肝功能不成熟D肾功能不成熟E.免疫功能不完善 4.小儿易于发生营养性疾病的原因是 A.小儿外观和身体各部分比例都在不断变化 B.年龄越小生长越快,所需营养物质相对较成人多 C.不同年龄小儿有不同的生理生化正常值 D.小儿各脏器功能发育不成熟 E.小儿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不健全 5.婴幼儿易患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的主要原因是 A.生长发育迅速B.消化功能差C肝功能不成熟D.肾功能不成熟E.免疫功能不完善 6.不属于儿科重点防治的疾病是 A.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B.小儿腹泻 C.小儿肺炎 D.营养性缺铁性贫血E.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7.儿科护理学的工作中心是 A.患儿的疾病护理 B.患儿的身心护理 C.所有小儿的生长发育、疾病防治的护理 D.所有小儿的身心护理 E.“以小儿及其家庭为中心”的身心整体护理 8.下列适用于护理婴儿的沟通技巧是 A.因势利导B.多做游戏C.搂抱与抚摸D.适时鼓励E.社会交流 9.儿科护理工作中最重要的一项原则是 A.保证患儿的安全B.缓解分离性焦虑C.适应不同年龄的心理护理 D.适应不同年龄的生活护理E.重视皮肤护理 (10~12题共用备选答案)A.IgAB.IgMC.IgGD.IgEE.IgD 10.胎儿可以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C) 11.乳儿可以通过母乳从母体获得(A)

儿童体格生长及评价

研究生班讲义 儿童体格生长及评价 (王惠珊) 一、体格生长的常用指标 1、身长(length) 身长为头部、脊柱与下肢骨骼长度的总和。新生儿出生时仅50厘米。0~6个月的婴儿每月平均增长2.5厘米,7~12个月的婴儿每月平均增长1.5厘米,生后第2年身长共增长10厘米左右,以后儿童身高(height)每年增长值波动在5~7.5厘米左右。接近青春期儿童身高每年增长达8厘米左右,女童较男童略早开始2年。身高估算公式: 2~10岁儿童身高(厘米)= 年龄 X 7 + 70 2、体重(weight) 新生儿出生体重平均3公斤, 6个月内婴儿体重每月平均增长600克~700克,6~12个月体重每月平均增长250克~300克,之后儿童体重每年增长约2公斤。接近青春期儿童体重每年增长可达6公斤左右。体重估算公式: 小于6月婴儿体重 = 出生体重(公斤) + 月龄 x 0.7 7~12月婴儿体重 = 6(公斤) + 月龄 x 0.25 1~10岁儿童体重(公斤)= 年龄 X 2 + 7(或8) 3、头围(head circumference) 新生儿出生时头围34厘米,1岁内增长迅速,上半年8厘米,下半年4厘米,1岁时达46厘米。1岁后增长速度减慢,2岁时48厘米。若有头小畸形,提示脑发育不良;若头围过大,则要怀疑脑积水。 4、胸围(chest circumference) 胸廓与肺的发育可以用胸围测量。胸围在第一年发育最快,1~1岁半超过头围,第二年增长速度明显减慢,平均增长3厘米,以后每年平均增加约1厘米。 5、上臂围(arm circumference) 测量上臂围可以筛选营养不良儿童。1~5岁儿童上臂围多在12.5~13.5厘米间,>13.5厘米示营养良好,<12.5厘米为营养不良。 6、坐高(sitting height) 坐高指由头顶至坐骨结节的长度,坐高可显示躯干的生长。儿童1岁后身高增加主要是下肢增长,坐高占身高的比例随年龄而降低。一般出生时为66%,4岁时60%,10岁时54%。当儿童患克汀病、软骨发育不良时,坐高占身高百分比明显增大。 7、前囟(anterior fontanel) 新生儿出生时头顶部有两个骨性间隙,额骨与顶骨之间的菱形间隙称前囟,顶骨与枕骨之间的三角形间隙称后囟。前囟出生时约1.5~2厘米,数月内随头围的增长而变化,6个月后则逐渐骨化缩小,一般在12~18个月闭合。后囟出生时很小,1~2个月即闭合。囟门闭合情况反映颅骨骨化过程。若囟门闭合早,则要警惕头小畸形;囟门闭合晚,多见于佝偻病、脑积水、克汀病等。同时囟门也是观察婴儿颅内疾病的一个窗口,当小儿患脑炎、脑膜炎而颅压升高时,前囟会变得饱满,而婴儿因腹泻致脱水时,会出现前囟凹陷。

儿童体格发育检查评价技术规范

儿童体格发育评价技术规范 一、体格检查 1、一般情况:观察儿童精神状态、面容、表情和步态。 2、皮肤:有无黄染、苍白、紫绀(口唇、指趾甲床)、皮疹、出血点、瘀斑、血管瘤,颈部、腋下、腹股沟部、臀 部等皮肤皱褶处有无潮红或糜烂。 3、淋巴结:全身浅表淋巴结的大小、个数、质地、活 动度、有无压痛。 4、头颈部:有无方颅、颅骨软化,前囟大小及张力, 颅缝,有无特殊面容、颈部活动受限或颈部包块。 5、眼:外观有无异常,有无结膜充血和分泌物,眼球 有无震颤。婴儿是否有注视、追视情况。 6、耳:外观有无异常,耳道有无异常分泌物。 7、鼻:外观有无异常,有无异常分泌物。 8、口腔:有无唇腭裂,口腔粘膜有无异常。扁桃体是 否肿大,乳牙数、有无龋齿及龋齿数。 9、胸部:胸廓外形是否对称,有无漏斗胸、鸡胸、肋 骨串珠、肋软骨沟等,心脏听诊有无心律不齐及心脏杂音, 肺部呼吸音有无异常。 10、腹部:有无腹胀、疝、包块、触痛,检查肝脾大小。 11、外生殖器:有无畸形、阴囊水肿、包块,检查睾丸

位置及大小。 12、脊柱四肢:脊柱有无侧弯或后突,四肢是否对称、 有无畸形,有条件者可进行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筛查。 13、神经系统:四肢活动对称性、活动度和肌张力。 二、心理行为发育监测 婴幼儿每次进行健康检查时,需按照儿童生长发育监测 图的运动发育指标进行发育监测,定期了解儿童心理行为发 育情况,及时发现发育偏离儿童。有条件地区可开展儿童心 理行为发育筛查。 三、健康评价 1.体格生长评价 (1)评价指标 体重/年龄、身长(身高)/年龄、头围/年龄、体重/身长(身高)和体质指数(BMI)/年龄。 (2)评价方法 1)数据表法 ①离差法(标准差法) 以中位数(M)为基值加减标准差(SD)来评价体格生长,可采用五等级划分法和三等级划分法(表1)。 表1 等级划分法 等级M+2SD 五等级下中下中中上上三等级下中上

0-6岁儿童生长发育评价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0-6岁儿童体格心智发育评价标准参考值(男) 年龄体重(kg)身高(cm)心智发育初生 2.9-3.848.2-52.8伏卧抬头,对声音有反应。 1月 3.6-5.052.1-57.0伏卧抬头45度,能注意父母面部。 2月 4.3-6.055.5-60.7伏卧抬头90度,笑出声、尖叫声、应答性发声。 伏卧抬头,两臂撑起,抱坐时头稳定,视性能跟随180度,3月 5.0-6.958.5-63.7 能手握手。 4月 5.7-7.661.0-66.4能翻身,握住摇荡鼓。 5月 6.3-8.263.2-68.6拉坐,头不下垂。 坐不需支持,听声转头,自喂饼干,握住玩具不被拿走,6月 6.9-8.865.1-70.5 怕羞,认出陌生人,方木能递交。 扶东西站,会爬,无意识叫爸爸、妈妈咿呀学语,躲猫猫,8月7.8-9.868.3-73.6 听得懂自己的名字,会摇手表示再见。 能自己坐,扶住行走,自己熟练协调的爬,理解一些简单的10月8.6-10.671.0-76.3 命令,如“到这儿来”,自己哼小调,说一个字。 独立行走,有意识叫爸爸、妈妈,用杯喝水,能辨别家人12月9.1-11.373.4-78.8 的称谓和家庭环境中的熟悉的物体。 走得稳,能说三个字短语,模仿做家务事,能叠两块积木,15月9.8-12.076.6-82.3 能体验与成人一起玩的愉快心情。 能走梯,理解指出身体部分,能脱外套,能自己吃饭,18月10.3-12.779.4-85.4 能识一种颜色。 能踢球,举手过肩抛物,能叠四块积木,喜欢听故事,21月10.8-13.381.9-88.4

会用语言表示大小便。 两脚并跳,穿不系带的鞋,区别大小,能认识两种颜色,2岁11.2-14.084.3-91.0 能识简单形状。 独脚立,说出姓名,洗手会擦干,能叠八块积木, 2.5岁12.1-15.388.9-95.8 常提出“为什么”,试与同伴交谈,互相模仿言行。 能从高处往下跳,能双脚交替上楼,会扣钮,会折纸, 3岁13.0-16.491.1-98.7 会涂浆糊粘贴,懂饥、累、冷,会用筷,能一页页翻书。 3.5岁13.9-17.695.0-103.1知道颜色,不再缠住妈妈,开始有想象力,自言自语。 4岁14.8-18.798.7-107.2能独立穿衣,模仿性强。 4.5岁1 5.7-19.9102.1-111.0能说简单反意词,爱做游戏。 5岁16.6-21.1105.3-114.5解释简单词义,识别物体原料。 5.5岁17.4-22.3108.4-117.8开始抽象逻辑思维,自觉性、坚持性、自制力有明显表现。6岁18.4-23.6111.2-121.0想象力丰富,情绪开始稳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