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需水量与灌溉制度

作物需水量与灌溉制度
作物需水量与灌溉制度

作物需水量与灌溉制度

2.1 作物需水量

2.1.1农田水分消耗途径

农田水分消耗的途径主要有植株蒸腾、棵间蒸发和深层渗漏。

(一)植株蒸腾

植株蒸腾是指作物根系从土壤中吸入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扩散到大气中去的现象。试验证明,植株蒸腾要消耗大量水分,作物根系吸入体内的水分有99%以上消耗于

蒸腾,只有不足1%的水量留在植物体内,成为植物体的组成部分。

植株蒸腾过程是由液态水变为气态水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需要消耗作物体内的大量热量,从而降低了作物的体温,以免作物在炎热的夏季被太阳光所灼伤。蒸腾作用还可以增强作物根系从土壤中吸取水分和养分的能力,促进作物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转。所以,作物蒸腾是作物的正常活动,这部分水分消耗是必需的和有益的,对作物生长有重要意义。

(二)棵间蒸发

棵间蒸发是指植株间土壤或水面的水分蒸发。棵间蒸发和植株蒸腾都受气象因素的影响,但蒸腾因植株的繁茂而增加,棵间蒸发因植株造成的地面覆盖率加大而减小,所以蒸腾与棵间蒸发二者互为消长。一般作物生育初期植株小,地面裸露大,以棵间蒸发为主;随着植株增大,叶面覆盖率增大,植株蒸腾逐渐大于棵间蒸发;到作物生育后期,作物生理活动减弱,蒸腾耗水又逐渐减小,棵间蒸发又相对增加。棵间蒸发虽然能增加近地面的空气湿度,对作物的生长环境产生有利影响,但大部分水分消耗与作物的生长发育没有直接关系。因此,应采取措施,减少棵间蒸发,如农田覆盖、中耕松土、改进灌水技术等。

(三)深层渗漏

深层渗漏是指旱田中由于降雨量或灌溉水量太多,使土壤水分超过了田间持水率,向根系活动层以下的土层产生渗漏的现象。深层渗漏对旱作物来说是无益的,且会造成水分和养分的流失,合理的灌溉应尽可能地避免深层渗漏。由于水稻田经常保持一定的水层,所以深层渗漏是不可避免的,适当的渗漏,可以促进土壤通气,改善还原条件,消除有毒物质,有利于作物生长。但是渗漏量过大,会造成水量和肥料的流失,与开展节水灌溉有一定矛盾。

在上述几项水量消耗中,植株蒸腾和棵间蒸发合称为腾发,两者消耗的水量合称为腾

发量(Evapotranspiration ),通常又把腾发量称为作物需水量(Water Requirement of Crops )。腾发量的大小及其变化规律,主要决定于气象条件、作物特性、土壤性质和农业技术措施等。渗漏量的大小主要与土壤性质、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有关,它和腾发量的性质完全不同,一般将蒸发蒸腾量与渗漏量分别进行计算。旱作物在正常灌溉情况下,不允许发生深层渗漏,因此,旱作物需水量即为腾发量。对稻田来说适宜的渗漏是有益的,通常把水稻腾发量与稻田渗漏量之和称为水稻的田间耗水量。

就某一地区而言,具体条件下作物获得一定产量时实际所消耗的水量为作物田间耗水量,简称耗水量。所以需水量是一个理论值,又称为潜在蒸散量(或潜在腾发量),而耗水

量是一个实际值,又称为实际蒸散量。需水量与耗水量的单位一样,常以水层表示。m3? hm-2或mm

2.1.2影响作物需水量的主要因素

(一)作物因素

作物种类不同其需水量不同,表

2-1反映了 C 3作物与C 4作物需水量有很大差异,有研

究表明:C 3作物的需水量显著高于 C 4作物,C 4作物玉米制造1g 干物质约需水349g,而C 3 作物小麦制造1g 干物质需水557g ,水稻为682g 。

表2-1不同作物生育盛期平均日需水量和最大日需水量

作物种类

作物名称 生育阶段 测定年份

平均日需水量( mm ) 最大日需水量( mm ) 需水量

平均值

需水量

平均值

玉米 抽雄期 1982 4.4

8.1

C4作物

谷子 灌浆期 1965 5.7

5.1

8.5

8.3

小麦

灌浆期 1982 10.7

14.9

C 3作物

大豆 开花期 1964 11.2

11.2

14.6

17.4

棉花

结铃期

1983

11.7

22.6

作物需水有如下规律:

(1) 不同作物的需水量有很大的差异,如就小麦、玉米和水稻而言,水稻的需水量最 大,其次是小

麦,玉米的需水量最小。

(2) 每种作物都有需水高峰期,一般处于作物生长旺盛阶段。如冬小麦有两个需水高

峰期,第一个高峰期在分蘖期, 第二个高峰期在开花至乳熟期; 大豆的需水高峰期在开花结

荚期;谷子的需水高峰期为开花 -乳熟期;玉米为抽雄-乳熟期。

(3) 作物任何时期缺水,都会对其生长发育产生影响,作物在不同生育时期对缺水的

敏感程度不同。通常把作物整个生育期中对缺水最敏感、

缺水对产量影响最大的生育期称为

作物需水临界期或需水关键期。各种作物需水临界期不完全相同,但大多数出现在从营养生 长向生殖生长的过渡阶段, 例如小麦在拔节抽穗期, 棉花在开花结铃期, 玉米在抽雄至乳熟 期,水稻为孕穗至扬花期等。 (二)气象因素

气象因素是影响作物需水量的主要因素, 它不仅影响蒸腾速率,也直接影响作物生长发

育。气象因素对作物需水量的影响,

往往是几个因素同时作用,因此各个因素的作用,

很难

一一分开。表2-2说明,当气温高,日照时数多,相对湿度小时,需水量会增加。

(三)土壤因素 影响作物需水量的土壤因素有土壤质地、 颜色、含水量、 有机质含量和养分状况等。砂 土持水力弱,蒸发较快,因此,在砂土、砂壤土上的作物需水量就大。就土壤颜色而言,黑 褐色的吸热较多其蒸发就大, 而颜色较浅的黄白色反射较强, 相对蒸发较少。 当土壤水分多 时,蒸发强烈,作物需水量则大;相反,土壤含水量较低时,作物需水量较少。

(四)农业技术 农业技术农业栽培技术的高低直接影响水量消耗的速度。 粗放的农业栽培技术, 可导致 土壤水分无效消耗。 灌水后适时耕耙保墒中耕松土, 使土壤表面有一个疏松层, 就可以减少 水量消耗。密植,相对来说需水量会低些;两种作物间作,也可相互影响彼此的需水量。

2.1.3作物需水量的计算方法

影响作物需水量的因素有气象条件(温度、日照、湿度、风速) 、土壤水分状况、作物 种类及其生长发育阶段、 土壤肥力、 农业技术措施、灌溉排水措施等。 这些因素对需水量的 影响是相互联系的, 也是错综复杂的, 目前尚不能从理论上精确确定各因素对需水量的影响 程度。 在生产实践中, 一方面是通过田间试验的方法直接测定作物需水量; 另一方面常采用 某些计算方法确定作物需水量。

现有计算作物需水量的方法,大致可归纳为两类,一类是直接计算作物需水量,另一 类是通过计算参照作物需水量来计算实际作物需水量。 (一)直接计算需水量的方法

该法是从影响作物需水量的诸因素中,选择几个主要因素(例如水面蒸发、气温、日 照、辐射等) ,再根据试验观测资料分析这些主要因素与作物需水量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 最后归纳成某种形式的经验公式。目前常见的这类经验公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1、以水面蒸发为参数的需水系数法(简称“

值法”或称蒸发皿法)

大量的灌溉试验资料表明,气象因素是影响作物需水量的主要因素,而当地的水面蒸 发又是各种气象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因腾发量与水面蒸发都是水汽扩散, 因此可以用水面 蒸发这一参数估算作物需水量,其计算公式为:

ET

E 0

或 式中:

ET ——某时段内的作物需水量,以水层深度计,

E

o

――与ET 同时段的水面蒸发量,以水层深度计,

的蒸发值,若用 20cm 口径蒸发皿,则

E 80

0.8E 20

各时段的需水系数,即同时期需水量与水面蒸发量之比值,一般由试验确定,水稻 =0.9~1.3,旱作物 =0.3~0.7 ; b ――经

验常数。

由于“ 值法”只需要水面蒸发量资料,所以该法在我国水稻地区曾被广泛采用。在 水稻地区,气象条件对 ET 及E 。的影响相同,故应用“

值法”较为接近实际,也较为稳

式 2-1 ) 式 2-2 )

mm ; mm ; E 0 一般采用 80cm 口径蒸发皿

ET E 0 b

定。对于水稻及土壤水分充足的旱作物,用此式计算,其误差一般小于 20%~30% ;对土壤

含水率较低的旱作物和实施湿润灌溉的水稻, 因其腾发量还与土壤水分有密切关系, 所以此

法不太适宜。

2、以产量为参数的需水系数法(简称“

K 值法”)

作物产量是太阳能的累积与水、土、肥、热、 气诸因

素的协调及农业技术措施综合作用的结 果。因此,在一定的气

象条件和农业技术措施条 件下,作物田间需水量将随产量的提

高而增加, 如图2-1所示,但是需水量的增加并不与产量成 比例。由图2-1看出,单位产量的需水量随产量 的增加而逐渐减小, 说明当作物产量达到一定水 平后,要进一步提高产量就不能仅靠增加水量,

图2-1作物需水量与产量关系示意 而必

须同时改善作物生长所必需的其他条件。

女口

农业技术措施、增加土壤肥力等。作物总需水量与产量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即:

ET KY

(式 2-3) 或

ET KY n c

(式 2-4)

式中:

ET ——作物全生育期内总需水量, m 3/亩;

Y ――作物单位面积产量, kg/亩;

K ――以产量为指标的需水系数,即单位产量的需水量,

m 3/kg ;

n 、 c ――经验指数和常数。

式2-3中的K 、n 、c 值可通过试验确定。此法简便,只要确定计划产量后,便可算出 需水量;同时,此法把需水量与产量相联系,便于进行灌溉经济分析。对于旱作物,在土壤 水分不足而影响高产的情况下, 需

水量随产量的提高而增大,

用此法推算较可靠, 误差多在

30%以下,宜采用。但对于土壤水分充足的旱田以及水稻田,需水量主要受气象条件控制, 产量与需水量关系不明确,用此法推算的误差较大。

上述公式可估算全生育期作物需水量。在生产实践中,过去常习惯采用需水模系数估

算作物各生育阶段的需水量,即根据已确定的全生育期作物需水量, 然后按照各生育阶段需

水规律,以一定比例进行分配,即

1 ET i

K i ET

100

(式 2-5)

式中:

ET

i

――某一生育阶段作物需水量;

&――需水模系数,即某一生育阶段作物需水量占全生育期作物需水量的百分数,可以从 试验资料中取得或运用类似地区资料分析确定。

按上述方法求得的各阶段作物需水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需水模系数的准确程度。 但由

于影响需水模系数的因素较多,

如作物品种、气象条件以及土、水、肥条件和生育阶段划分

?

軽?

<.

的不严格等,使同一生育阶段在不同年份内同品种作物的需水模系数并不稳定,而不同品种

的作物需水模系数则变幅更大。 因而,大量分析计算结果表明,用此方法求各阶段需水量的

误差常在±( 100%~200% ),但是用该类方法计算全生育期总需水量仍有参考作用。 (二)通过计算参照作物需水量来计算实际作物需水量的方法

近代需水量的理论研究表明,作物腾发耗水是土壤

-植物-大气系统的连续传输过程,大

气、土壤、作物三个组成部分中的任何一部分的有关因素都影响需水量的大小。 根据理论分 析和试验结果,在土壤水分充足的条件下,大气因素是影响需水量的主要因素, 其余因素对

需水量的影响不显著; 在土壤水分不足的条件下,

大气因素和其余因素对需水量都有重要影

响。目前,作物需水量的计算方法是通过计算参照作物的需水量来计算实际需水量。 有了参

照作物需水量,然后再根据作物系数

K c 对ET 。进行修正,得到某种作物的实际需水量。在

水分亏缺时,再用 K w 进行修正,即可求出某种作物在水分亏缺时的实际需水量

ET i 。

所谓参照作物需水量 ET o (Referenee Crop Evapotranspiration )是指高度一致、生长旺 盛、地面完全覆盖、土壤水分充足的绿草地(

8-15em 高)的蒸发蒸腾量,一般是指在这种

条件下的苜蓿草的需水量,因为这种参照作物需水量主要受气象条件的影响, 所以都是根据

当地的气象条件分阶段计算的。 1、参照作物需水量的计算

计算参照作物需水量的方法很多,大致可归纳为经验公式法、水气扩散法、能量平衡 法等。其中以能量平衡原理比较成熟、完整。

其基本思想是:将作物腾发看做能量消耗的过

程,通过平衡计算求出腾发所消耗的能量,然后再将能量折算为水量,即作物需水量。

根据能量平衡原理以及水汽扩散等理论,英国的彭曼(

Pen-ma n )提出了可以利用普通

的气象资料计算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的公式。后经联合国粮农组织修正,正式向各国推荐。 其基本形式如下:

Po_

p

――海拔高度影响温度函数的改正系数, R n ――太阳净辐射,以蒸发的水层深度计, 或用辐射平衡表直接测取;

E

a

——干燥力,mm/d , E a =0.26 (1+0.54u ) ( e a e d ),其中e a 为当地的实际水汽压,U 为离地面2m 高处的风速,

m/s 。

2、实际需水量的计算

已知参照作物需水量 ET O 后,在充分供水条件下,采用作物系数 K c 对ET o 进行修正,

即得作物实际需水量 ET ,即:

ET o

匹一 R n E a P

_P1_ 1

P

(式 2-6)

式中:

ET 。――参考作物需水量,

mm/d ;

标准大气压下的温度函数,其中 (其中e a 为饱和水汽压,t 为平均气温) 为平均气温时饱和水汽压随温度之变率,即 0.66hPa / c ;

为湿度计常数,

de a

dt

mm/d ,可用经验公式计算,从有关表格中查得

其中P o 为海平面的平均气压,P o =1O13.25hPa ;

ET ?ET o (式2-7)式中的ET与ET O应取相同单位。

作物系数是指某一阶段的作物需水量与相应阶段内的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的比值,它

反映了作物本身的生物学特性、产量水平、土壤耕作条件等对作物需水量的影口向。根据各

地的试验,作物系数K c不仅随作物而变化,更主要的是随作物的生育阶段而异,生育初期和末期的K c较小,而中期的较大。表2-3列出大田作物和蔬菜在中期、后期的K c值;表

2-4为主要作物各生育阶段的作物系数K c值。表2-5列出了山西冬小麦作物系数K c值;表

2-6为湖北省中稻作物系数K c值。

表2-3大田作物和蔬菜在中期、后期的K c值

气象条件

作物生育阶段最低相对湿度>70%最低相对湿度<20%

风速0?5m/s风速5~8 m/s风速0?5 m/s风速5~8 m/s 中期 1.05 1.10 1.15 1.20玉米

后期0.550.55

0.600.60

中期 1.05 1.10 1.15 1.20棉花

后期0.650.650.650.70

中期 1.05 1.10 1.15 1.20花生

后期0.550.55

0.600.60

中期 1.05 1.10 1.15 1.20薯类

后期0.70.70.750.75

中期 1.05 1.10 1.15 1.20大豆

后期0.450.450.450.45

中期 1.05 1.10 1.15 1.20小麦

后期0.250.25

0.200.20

十字花科中期0.95 1.10 1.05 1.10

植物后期0.800.850.900.95中期0.900.900.95 1.00黄瓜

后期0.700.700.750.80

表2-4主要作物各生育阶段的作物系数K c值

作物初期阶段前期阶段中期阶段后期阶段收获期全生育期小麦0.3-0.40.7-0.8 1.05-1.200.65-0.750.20-0.250.80-0.90玉米0.3-0.50.7-0.85 1.05-1.200.8-0.950.55-0.60.75-0.90棉花0.4-0.50.7-0.8 1.05-1.250.8-0.90.65-0.700.80-0.90高粱0.3-0.40.7-0.75 1.0-1.150.75-0.80.5-0.550.75-0.85大豆0.3-0.40.7-0.8 1.0-1.150.7-0.80.4-0.50.75-0.9花生0.4-0.50.7-0.80.95-1.100.75-0.850.55-0.600.75-0.80向日葵0.3-0.40.7-0.8 1.05-1.20.7-0.80.35-0.450.75-0.85马铃薯0.3-0.50.7-0.8 1.05-1.20.85-0.950.70-0.750.75-0.90注:表中第一个数字表示在高湿(最小相对湿度>70%和弱风(风速< 5m ? s1)条件下。第二个数字表示

低湿(最低相对湿度<20%和大风(风速>5 m ? s-1)条件下。

K

2-5 山西省冬小麦作物系数c值

近些年来,我国在计算作物需水量和绘制作物需水量等值线图时多采用上述公式。在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中也推荐采用这一公式。由于该公式计算复杂,一般都用计算机完

成。在实际应用时,可从已鉴定过的作物需水量等值线图中确定。

3、作物需水量等值线图

任何物理量,只要它在空间呈连续变化,又不因入为措施导致迅速、大幅度变动,即

可用等值线图来表示其空间分布规律。影响作物需水量的主要因素为气象因素和非气象因

素,气象因素是在空间呈连续变化的物理量;非气象因素主要是指土壤水分条件、产量水平等,若把非气象因素维持在一定水平,这样便可以用等值线图来表示作物需水量空间变化规

律。根据作物需水量的定义,非气象因素实际上已限定在同一水平,这就是作物要生长在适

宜的水分条件下;而实现高产(潜在产量)时的需水量。对土壤水分条件与产量水平全国协

作组已做了统一规定,按照统一的要求进行设计与试验,这样就在全国范围内取得了同一非

气象因素水平下的需水量值。

全国主要作物需水量等值线图,是采用作物系数法计算每一个县的作物需水量值,按

照式2-6用统一的计算机程序进行计算并绘制的。在实际应用时,可直接查用已鉴定的作物

需水量等值线图。对北方干旱缺水地区来说,灌溉水源满足不了作物全生育期实行充分灌溉的要求,作物全生育期内有些阶段的土壤含水率低于适宜水分下限,在此条件下的作物蒸发

蒸腾量低于充分供水下的作物需水量,土壤水分亏缺愈严重,这种降低愈显著。在缺水条件

下常采用土壤水分修正系数法确定作物蒸发蒸腾量。即

ET i K w ET K w K c ET。

(式2-8)式中:

i――缺水条件下作物的实际蒸发蒸腾量;

ET

ET 意义同前;

K w ――土壤水分修正系数,其物理意义是指缺水条件下的作物蒸发蒸腾量与充分供水条件下的蒸发蒸腾量的比值,与土壤含水率有关。可用下式计算

式中:

P ――凋萎系数(占干土重的 %计);

(占干土重的%计); %计);

C 、d ――由实测资料分析确定的经验系数,随作物生育

阶段和土壤条件而变化。

康绍忠把冬小麦生育期划分为出苗 -越冬前、越冬-返青、返青后-抽穗开花、灌浆-成熟 四个阶段,把春小麦分为出苗 -分蘖、分蘖后-拔节孕穗、抽穗开花-灌浆、乳熟-成熟四个阶 段。然后分阶段求出了四个站的

C 、d 值如表2-7所示。

表2-7 土壤水分修正系数 K w

幂函数公式中的经验系数值

作物种类

站名 参数

生育阶段

i

n

m

IV

西北农大

C 1.003 0.951 0.966 0.978

d 0.781 1.513 0.351 0.958 冬小麦

山西临汾

0.957 0.936 0.977 0.990 C

d 0.669 1.161 0.892 0.696

C

1.008

1.082

0.986

0.974 甘肃武威

d 0.695 0.642 0.789 0.682 春小麦

陕西榆林

C 0.992 0.986 1.028 0.964

d

0.741

0.707

0.736

0.663

2.2作物灌溉制度

2.2.1灌溉制度的内涵及确定方法

(一)灌溉制度的内涵

灌溉制度是指某作物在一定的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和一定的农业技术措施下,为了 获得较高而稳定的产量及节约用水,

所制定的一整套农田灌溉的制度,

包括灌水定额、灌溉

定额、灌水时间及灌水次数这四项内容。灌水定额是指一次灌水单位灌溉面积上的灌水量, 灌溉定额是指播种前和全生育期内单位面积上的总灌水量,

即各次灌水定额之和。 灌水定额

和灌溉定额的单位常以 m 3 ? hm -2或mm 表示,它是灌区规划及管理的重要依据。农作物在 整个生育期中实施灌溉的次数即为灌水次数。灌水时间以年、月、日表示。

制订灌溉制度的主要依据之一是降雨量和降雨量在年内、年际的分配,所以同一种作 物在不同水文年有不同的灌溉制度,另一个基本依据是作物需水量。

1.0

j

)

C ——P

j P

j

(式 2-9)

j

――土壤的临界含水率(即毛管断裂含水率) i

――计算时段内平均土壤含水率(占干土重的

灌溉制度随作物种类、品种和自然条件及农业技术措施的不同而变化。而且灌溉制度

是在尚未建成灌区的规划、设计阶段或在已成灌区的管理工作的灌水季节之前加以确定的;因此,总带有些估计特征,在以后的执行过程中很可能要依“看天” (气候条件)、“看地” (农田水分状况)、“看庄稼”(作物生长状况和需水特征)的原则进行适当的修正。因此必须以作物需水规律和气象条件(特别是降水)为主要依据,从当地具体条件、多年气象资料出发,针对不同水文年份,即按作物生育期降雨频率,拟定湿润年(频率为25% )、一般年

(频率为50%)和中等干旱年(频率为75% )及特旱年(频率为95%)四种类型的灌溉制度。一般在灌溉工程规划、设计中多采用干旱年的灌溉制度作为标准,但在灌溉管理工作中则应根据中、长期气象预报选用相应的灌溉制度。

灌溉制度是灌溉工程规划设的基础;是已成灌区编制和执行用水计划、合理用水的重要依据;也关系到灌区内土壤肥力状况和作物产量、品质的提高;以及灌区水土资源的充分利用与灌溉工程设施效益的发挥。

灌溉的目的,就是要使一定水资源产生出最佳的经济效益。就灌溉的经济效益而言,它受两方面的条件约束,即水资源与土地。当土地条件成为主要限制因素时,应考虑怎样进行灌溉才能使单位面积上的产量最佳且品质也好;当水资源为主要约束条件时,应考虑适当减少灌溉定额,使有限的水灌溉更多的农田,使单位灌溉用水量的增产幅度最大。前者为充分供水条件下的灌溉制度,这也是时至今日普遍采用的灌溉制度;后者正是我们目前需要研究的节水型灌溉制度,尤其是水资源状况日愈紧张的今天,研究节水型灌溉制度更有实际意义。无论是充分供水型的还是节水型的灌溉制度,其核心问题是确定灌溉定额及其在作物生长期时程上的分配。一个好的灌溉制度应当是省水和经济效益高的。

(二)制定灌溉制度的方法

常采用以下四种方法来确定灌溉制度:

1、总结群众丰产灌水经验经过多年的实践、摸索,各地群众都积累了不少确定灌溉制度的方法。如我国北方农民把土壤水分状况称为墒情,将土壤墒情分为:汪水、黑墒、黄墒、潮干土和干土等几类,常在耕种前或作物生长期间进行验墒,即根据土壤湿润程度、土色深浅和揉捏成形等来判断土壤的含水量及其有效性,以确定灌水时间和灌溉水量。这些经验与方法应成为制定灌溉制度最宝贵的资料。

2、根据灌溉试验资料制定灌溉制度为了实施科学灌溉,我国许多灌区设置了灌溉试验站,试验项目一般包括作物需水量、灌溉制度、灌水技术和灌溉效益等。试验站积累的试验资料,是制定灌溉制度的主要依据。但是,在选用试验资料时,必须注意原试验的条件(如气象条件、水文年度、产量水平、农业技术措施、土壤条件等)与需要确定灌溉制度地区条件的相似性,在认真分析研究对比的基础上,确定灌溉制度,不能生搬硬套。

3、根据作物的生理指标制定灌溉制度作物对水分的生理反应可从多方面反映出来,利用作物各种水分生理特征和变化规律作为灌溉的指标,能更合理的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和它对水分的需要。目前可用于确定

灌水时间的生理指标:冠层-空气温度差、细胞液浓度、叶组织水势和气孔开张度等。当然,有关作物对土壤水分相应的生理指标特征与变化规律仍处于积极的探索之中,将来这部分研

水利灌溉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水利灌溉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强化我国水利灌溉制度对于我国来说是现如今的一个迫切要进行的工作,也是一个较为紧迫的工作,这项工作会直接地对我国整体经济发展产生影响,并 且会对农业的快速发展产生影响。只有确保农田水利灌溉的设施完整,才能够保 证灌溉管理的能力提升,这样才能维护农业的迅速发展。所以在具体过程当中需 要将科研技术和实际进行有机的结合,保证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落实到实处,以便 于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关键词:水利灌溉;管理制度;问题及对策 1 我国水资源现状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数量居世界第一位,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很少。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并没有意识到水资源的匮乏,仍在大肆浪费。为了有效缓解 当前局势,应节约用水,合理利用水资源,同时采用合理有效的措施提高水资源 利用率。 2 水利灌溉管理的重要性 水利灌溉能够有效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实现节约水资源,促进我国农业的 发展,提高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1有序用水 减少水矛盾采用科学有效的灌溉管理方法,一方面能够优化用水的先后顺序,提高农业灌溉的科学性,有效降低水资源浪费。另一方面,相关部门实现对水资 源的统筹规划,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进而减少灌溉矛盾,促进农业良好发展。 2.2节约用水 提高灌溉效率一是水利灌溉管理体现了收费制度在水利灌溉中的重要性,通 过收费制度督促农民节约用水。二是节水技术的推广能促进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 2.3降低压力 实现农业创收一是有利于公开透明收费体制的建立,有效解决收费不规范现 象的出现以及代收费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农民压力。二是收费制度促使 农民提高节约观念,进而能够达到节支增收的效果。三是能够不断完善及优化水 费记收制度,有效减少记账错误率的发生。 3 我国农田水利灌溉制度存在的问题 3.1缺乏相关的政策支持 现如今在进行水利灌溉的时候,水利灌溉政策是推进水利灌溉管理工作的一 个最为基本的保障。但是我国的很多地区的区域性水利灌溉管理的相关政策还并 没有出台,甚至存在有不完整和不足之处,这就在某种程度上对于水利灌溉管理 工作的顺利开展产生影响和阻碍。举例而言,现在有一些政策并没有赋予灌溉区 具有足够的自主经营权利,而且水费是水利管理部门的职工主要的收入来源,那 么有一些地方为了强化水利管理部门的收入,就盲目的鼓励灌溉区域的农民多用水,这样会导致一些实际的用水量大大超出农业生产正常的需求,导致一些不必 要的水资源浪费情况发生。 3.2因为资金缺乏而导致的问题 在进行水利管理制度建立的过程当中,必不可免的需要资金的支持,这是一 个必备的条件。但是水利灌溉制度的相关管理人员的薪酬和待遇以及水利工程基 础建设等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资金,只有以此作为保障,才能更好地保证水利工程 管理的合理落实。同时因为现如今新农村建设正在不断的开展,这也使水利工程

水利灌溉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水利灌溉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发表时间:2018-09-18T19:23:28.21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6期作者:张飞褚永勤[导读] 摘要:强化我国水利灌溉制度对于我国来说是现如今的一个迫切要进行的工作,也是一个较为紧迫的工作,这项工作会直接地对我国整体经济发展产生影响,并且会对农业的快速发展产生影响。 江苏省淮安市清江浦区农业水利委员会江苏淮安 223000摘要:强化我国水利灌溉制度对于我国来说是现如今的一个迫切要进行的工作,也是一个较为紧迫的工作,这项工作会直接地对我国整体经济发展产生影响,并且会对农业的快速发展产生影响。只有确保农田水利灌溉的设施完整,才能够保证灌溉管理的能力提升,这样才能维护农业的迅速发展。所以在具体过程当中需要将科研技术和实际进行有机的结合,保证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落实到实处,以便于从根 本上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关键词:水利灌溉;管理制度;问题及对策 1 我国水资源现状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数量居世界第一位,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很少。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并没有意识到水资源的匮乏,仍在大肆浪费。为了有效缓解当前局势,应节约用水,合理利用水资源,同时采用合理有效的措施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2 水利灌溉管理的重要性 水利灌溉能够有效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实现节约水资源,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提高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1有序用水 减少水矛盾采用科学有效的灌溉管理方法,一方面能够优化用水的先后顺序,提高农业灌溉的科学性,有效降低水资源浪费。另一方面,相关部门实现对水资源的统筹规划,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进而减少灌溉矛盾,促进农业良好发展。 2.2节约用水 提高灌溉效率一是水利灌溉管理体现了收费制度在水利灌溉中的重要性,通过收费制度督促农民节约用水。二是节水技术的推广能促进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 2.3降低压力 实现农业创收一是有利于公开透明收费体制的建立,有效解决收费不规范现象的出现以及代收费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农民压力。二是收费制度促使农民提高节约观念,进而能够达到节支增收的效果。三是能够不断完善及优化水费记收制度,有效减少记账错误率的发生。 3 我国农田水利灌溉制度存在的问题 3.1缺乏相关的政策支持 现如今在进行水利灌溉的时候,水利灌溉政策是推进水利灌溉管理工作的一个最为基本的保障。但是我国的很多地区的区域性水利灌溉管理的相关政策还并没有出台,甚至存在有不完整和不足之处,这就在某种程度上对于水利灌溉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产生影响和阻碍。举例而言,现在有一些政策并没有赋予灌溉区具有足够的自主经营权利,而且水费是水利管理部门的职工主要的收入来源,那么有一些地方为了强化水利管理部门的收入,就盲目的鼓励灌溉区域的农民多用水,这样会导致一些实际的用水量大大超出农业生产正常的需求,导致一些不必要的水资源浪费情况发生。 3.2因为资金缺乏而导致的问题 在进行水利管理制度建立的过程当中,必不可免的需要资金的支持,这是一个必备的条件。但是水利灌溉制度的相关管理人员的薪酬和待遇以及水利工程基础建设等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资金,只有以此作为保障,才能更好地保证水利工程管理的合理落实。同时因为现如今新农村建设正在不断的开展,这也使水利工程的灌溉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些费用与日俱增,使得多种经营费用和兴修水利费用以及社会公益费用等等增加。我国的水利灌溉资金来源一般是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拨款,而另一个部分就是水费的收入,水费收入大约占居较大的比例。现如今水费的水平相对低下,所以水费收取率有待于提高。对于水费的挪用以及拖欠水费的现象也在明显地日益增加。这些情况并不利于水利灌溉管理工作顺利地开展,它会导致有一部分灌溉区域的管理单位常年处于亏损的状态,那么一些工作人员的薪酬和福利等也无法得到保障,这就会导致基础建设在停滞很久都没有动工或者出现有长期停滞的情况,严重的对于农业生产和农业经济利益的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和方针产生了违背。 3.3农田水利灌溉模式较差 农田水利灌溉的管理体制一般是基于计划经济时代的管理和运行模式来进行的,从水利部门的角度和相关管理单位来看,他们一般会受到传统计划经济模式的制约,导致水利管理部门其主要职责存在有防洪抗旱、灌溉工程的管护和收取水费等各项管理工作,这就会使得水利管理单位对于相关管理体制没有做到更新和创新,也没有将自己的职责,当做是市场的主体,选择采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来对灌溉进行管理,这样就使得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无法适应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 4 水利灌溉管理制度的对策探究 4.1更新水利灌溉管理的机制 现如今我国的水利灌溉管理机制相对滞后,因此要创新管理模式,这样就能够革新管理制度和管理策略,特别是针对当前我国的水利灌溉管理中存在的较为明显的计划经济模式,要对此进行彻底的改善,通过合理的对市场经济的管理策略的应用来促进对于水利灌溉管理制度的革新,才能有效地拉近水利管理和相关农业企业之间的联系,可以借鉴一些企业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机制,这样能保证农田水利灌溉的管理,提高相关的活力和效率。 4.2拓宽资金的来源和渠道 现如今我国的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资金并不少,但是很大一部分资金都应用在水利工程建设上,那么就会导致出现有对管理不够重视的情况。所以拓宽资金来源,需要强化水利工程的兴建和相关的管理与协调工作,这样能够提高资金的应用的比例,也可以向银行等申请贷款,可以解决暂时性的资金不足的问题。

灌区灌溉管理制度

清水河灌区灌溉管理制度(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灌溉用水管理,确保用水单位(用水户)均衡受益,实行科学用水、计划用水、节约用水,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灌溉用水的效益和供水可靠性,为广大用水单位(用水户)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灌区内各用水单位(用水户)、管水单位,在本灌区范围内进行的一切灌溉活动均应遵守本制度。 第三条清水河水管所是本灌区灌溉用水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监督本制度在灌区内的实施,各乡镇水利管理站负责本制度在所在乡镇的实施。 第四条本制度在管理实践中要不断总结经验、查漏补缺,执行中发生新问题以及没有涉及到的方面,应及时上报水管所,以便进行补充修订完善。 第二章权利与义务 第五条用水单位(用水户)享有以下权利: 1、依法用水的权利; 2、参与用水管理的权利; 3、用水管理的知情权与监督权; 4、提出合理化意见、建议的权利。 第六条用水单位(用水户)应履行以下义务: 1、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义务; 2、按用水量按时足额缴纳水费的义务; 3、保护水利工程、维修斗农渠正常运行的义务; 4、及时参加防汛抢险的义务。

第七条水管单位享有以下权利: 1、按要求分配水量的权利; 2、依法收取水费的权利; 3、调解水事纠纷,依法处理水事案件的权利。 第八条水管单位应履行以下义务: 1、贯彻执行国家、省市区有关水利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实行依法治水的义务; 2、按水权面积保证灌溉供水的义务; 3、维护水利工程、干支渠正常运行,保证灌溉正常进行的义务; 4、组织防汛抢险、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义务。 第三章灌溉管理的实施 第九条用水申报 1、每年初由用水协会将全年灌溉计划按组、按轮次汇总报水管站,由水管站按协会、按轮次汇总后报水管所备案。灌溉计划应包括灌溉时间、各类作物灌溉面积、灌水定额、总需水量等内容。 2、每轮水开灌前5天,各用水协会将本轮灌溉用水申请按组、按作物种类汇总报水管站,由水管站按协会、按作物种类汇总,于开灌前3天报水管所审核。用水应包括灌溉时间、各类作物灌溉面积、灌水定额、总需水量等内容。 第十条水量分配 1、水管所收到用水申请后,及时制定配水计划,并在开灌前发至水管站,由水管站下发至各协会,由用水协会严格按照配水计划自行调配各用水小组的用水时间和水量。

作物需水量与灌溉制度

作物需水量与灌溉制度 2.1 作物需水量 2.1.1农田水分消耗途径 农田水分消耗的途径主要有植株蒸腾、棵间蒸发和深层渗漏。 (一)植株蒸腾 植株蒸腾是指作物根系从土壤中吸入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扩散到大气中去的现象。试验证明,植株蒸腾要消耗大量水分,作物根系吸入体内的水分有99%以上消耗于 蒸腾,只有不足1%的水量留在植物体内,成为植物体的组成部分。 植株蒸腾过程是由液态水变为气态水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需要消耗作物体内的大量热量,从而降低了作物的体温,以免作物在炎热的夏季被太阳光所灼伤。蒸腾作用还可以增强作物根系从土壤中吸取水分和养分的能力,促进作物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转。所以,作物蒸腾是作物的正常活动,这部分水分消耗是必需的和有益的,对作物生长有重要意义。 (二)棵间蒸发 棵间蒸发是指植株间土壤或水面的水分蒸发。棵间蒸发和植株蒸腾都受气象因素的影响,但蒸腾因植株的繁茂而增加,棵间蒸发因植株造成的地面覆盖率加大而减小,所以蒸腾与棵间蒸发二者互为消长。一般作物生育初期植株小,地面裸露大,以棵间蒸发为主;随着植株增大,叶面覆盖率增大,植株蒸腾逐渐大于棵间蒸发;到作物生育后期,作物生理活动减弱,蒸腾耗水又逐渐减小,棵间蒸发又相对增加。棵间蒸发虽然能增加近地面的空气湿度,对作物的生长环境产生有利影响,但大部分水分消耗与作物的生长发育没有直接关系。因此,应采取措施,减少棵间蒸发,如农田覆盖、中耕松土、改进灌水技术等。 (三)深层渗漏 深层渗漏是指旱田中由于降雨量或灌溉水量太多,使土壤水分超过了田间持水率,向根系活动层以下的土层产生渗漏的现象。深层渗漏对旱作物来说是无益的,且会造成水分和养分的流失,合理的灌溉应尽可能地避免深层渗漏。由于水稻田经常保持一定的水层,所以深层渗漏是不可避免的,适当的渗漏,可以促进土壤通气,改善还原条件,消除有毒物质,有利于作物生长。但是渗漏量过大,会造成水量和肥料的流失,与开展节水灌溉有一定矛盾。 在上述几项水量消耗中,植株蒸腾和棵间蒸发合称为腾发,两者消耗的水量合称为腾 发量(Evapotranspiration ),通常又把腾发量称为作物需水量(Water Requirement of Crops )。腾发量的大小及其变化规律,主要决定于气象条件、作物特性、土壤性质和农业技术措施等。渗漏量的大小主要与土壤性质、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有关,它和腾发量的性质完全不同,一般将蒸发蒸腾量与渗漏量分别进行计算。旱作物在正常灌溉情况下,不允许发生深层渗漏,因此,旱作物需水量即为腾发量。对稻田来说适宜的渗漏是有益的,通常把水稻腾发量与稻田渗漏量之和称为水稻的田间耗水量。 就某一地区而言,具体条件下作物获得一定产量时实际所消耗的水量为作物田间耗水量,简称耗水量。所以需水量是一个理论值,又称为潜在蒸散量(或潜在腾发量),而耗水 量是一个实际值,又称为实际蒸散量。需水量与耗水量的单位一样,常以水层表示。m3? hm-2或mm

农民用水协会管理制度.doc

农民用水协会管理制度1 农民用水协会规章制度(一)财务管理制度 第一条:财务人员必须遵守国家、法规和财务管理规定,切实履行财务职责,如实反映财务状况,接受业务主观部门的监督。 第二条:按照协会降低灌溉成本。提高用水效率,促进农民增收为原则,认真核算协会的运行成本。增加收入,控制支出,量入为出。 第三条;本协会配备专职或兼职会计和出纳,在财会人员变动时,进行审计,做好财务交接手续。 第四条:本协会的现金支出凭证需经办人签字和协会主席审批同意并签字后方可报帐。 第五条:水费收入和其他收入,以开出的财务收据留存联作为入帐凭证及时入帐。 第六条:本协会按照业务主管部门的要求,每年应对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固定资产的增减或毁损计入协会的固定资产专用帐目,损失计入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内收入。 第七条:经本协会使用的政府专项拨款,必须按照国家或上级有关部门规定的项目预算范围列支,专款专用。 第八条:协会年度财务收支总结,经执委会提交每年召开的会员代表大会进行审查。第九条:年度财务报告及各种会计凭证、帐簿和资料等建立档案,并妥善保存。

(二)灌溉管理制度 根据国家有关方针、政策要求,计划用水、节约用水、高效用水,给用水户提供优质周到的灌溉服务,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按照本协会章程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灌溉管理主要是依据全年和阶段性供水计划,适时供水、安全输水、合理利用水资源,平衡供求关系,科学调配水量,充分发挥灌溉效益。 第二条:灌溉管理实行执委会调度管理责任制,实行用水申报、按计划供水、合理调配、分段计量的原则。 第三条:每个灌溉季节,提前60天由用水组汇总各用水户的用水申请,报协会汇总。协会与供水方协商后确定供水计划,报供水单位,并与其签订供水合同。 第四条:每轮灌溉前,由各用水组根据农作物需水情况向协会报告,并制定本轮灌溉用水计划,包括轮灌次序、入户流量及各户用水量。 第五条:严格灌溉调度,每轮灌溉应提前72小时申报,用水量增减提前48小时申报。 第六条:实行“四到户、一公布”的原则,即送水、计量、收费、开票到农户,水帐定期及时公布。严禁人情水、关系水;严禁隐瞒或转移水方;严禁以权谋私、私减水方。 第七条:供(用)水计量确认,供用水双方必须在场,做好记录,双方签字。

作物需水量与灌溉制度

作物需水量与灌溉制度 2.1作物需水量 2.1.1农田水分消耗途径 农田水分消耗的途径主要有植株蒸腾、棵间蒸发和深层渗漏。 (一)植株蒸腾 植株蒸腾是指作物根系从土壤中吸入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扩散到大气中去的现象。试验证明,植株蒸腾要消耗大量水分,作物根系吸入体内的水分有99%以上消耗于蒸腾,只有不足1%的水量留在植物体内,成为植物体的组成部分。 植株蒸腾过程是由液态水变为气态水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需要消耗作物体内的大量热量,从而降低了作物的体温,以免作物在炎热的夏季被太阳光所灼伤。蒸腾作用还可以增强作物根系从土壤中吸取水分和养分的能力,促进作物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转。所以,作 物蒸腾是作物的正常活动,这部分水分消耗是必需的和有益的,对作物生长有重要意义。(二)棵间蒸发 棵间蒸发是指植株间土壤或水面的水分蒸发。棵间蒸发和植株蒸腾都受气象因素的影响,但蒸腾因植株的繁茂而增加,棵间蒸发因植株造成的地面覆盖率加大而减小,所以蒸腾与棵间蒸发二者互为消长。一般作物生育初期植株小,地面裸露大,以棵间蒸发为主;随着植株增大,叶面覆盖率增大,植株蒸腾逐渐大于棵间蒸发;到作物生育后期,作物生理活动减弱,蒸腾耗水又逐渐减小,棵间蒸发又相对增加。棵间蒸发虽然能增加近地面的空气湿度,对作物的生长环境产生有利影响,但大部分水分消耗与作物的生长发育没有直接关系。因此, 应采取措施,减少棵间蒸发,如农田覆盖、中耕松土、改进灌水技术等。 (三)深层渗漏 深层渗漏是指旱田中由于降雨量或灌溉水量太多,使土壤水分超过了田间持水率,向根系活动层以下的土层产生渗漏的现象。深层渗漏对旱作物来说是无益的,且会造成水分和养分的流失,合理的灌溉应尽可能地避免深层渗漏。由于水稻田经常保持一定的水层,所以深层渗漏是不可避免的,适当的渗漏,可以促进土壤通气,改善还原条件,消除有毒物质,有利于作物生长。但是渗漏量过大,会造成水量和肥料的流失,与开展节水灌溉有一定矛盾。 在上述几项水量消耗中,植株蒸腾和棵间蒸发合称为腾发,两者消耗的水量合称为腾发量(Evapotranspiration),通常又把腾发量称为作物需水量(Water Requirement of Crops)。腾发量的大小及其变化规律,主要决定于气象条件、作物特性、土壤性质和农业技术措施等。渗漏量的大小主要与土壤性质、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有关,它和腾发量的性质完全不同,一般将蒸发蒸腾量与渗漏量分别进行计算。旱作物在正常灌溉情况下,不允许发生深层渗漏,因此,旱作物需水量即为腾发量。对稻田来说适宜的渗漏是有益的,通常把水稻腾发量与稻田渗漏量之和称为水稻的田间耗水量。 就某一地区而言,具体条件下作物获得一定产量时实际所消耗的水量为作物田间耗水量,简称耗水量。所以需水量是一个理论值,又称为潜在蒸散量(或潜在腾发量),而耗水

灌溉制度知识讲解

2.6.2.1作物灌溉定额的确定 参照项目涉及村目前的种植制度和今后种植业结构调整的要求,以中稻典型作物来确定灌溉定额。 2.6.2.1.1中稻灌溉制度的确定 (1)水稻的泡田定额的确定: 根据当地群众的耕作经验,划定中稻的泡田时间为5月11日~5月25日,历时15天。 M1=0.667 (h0+S1+e1t1-P1) 式中M1-水稻的泡田定额,m3/亩 h0-插秧时田面所需的水层深度,mm,取30mm; S1-泡田期的渗漏量,mm; e1-泡田期内水田的田面平均蒸发量,mm/d; t1-泡田期的日数,d; P1-泡田期的降雨量,mm。 根据彭水县国土局提供的资料,项目区土壤为小黄泥和大土黄泥,土壤中含沙,属中粘含沙土,取其渗漏强度为 1.4mm/d(《中国主要作物需水量与灌溉》,P136)。 项目区紧邻武隆县,两地气象条件基本相同,本项目设计所用资料采用武隆县的气象资料。根据武隆县气象局1950年-1980年的实测降水资料,75%设计频率年为1974年,由1974年的逐日降雨资料,可得泡田期的有效降水量为38mm。

泡田期的田面平均了蒸发量由下表选取: 表2- 多年平均蒸发量统计表 月份 1 2 3 4 5 6 全年拆算 系数 年蒸发 量(mm) 蒸发量(mm)42.1 38.0 63.4 98.7 125.0 123.4 月份7 8 9 10 11 12 蒸发量(mm)90.8 160.5 125.0 69.0 47.7 37.2 1120.8 0.8 896.6 资料来源:《四川省涪陵地区水资源调查与水利区划(附表)》,涪陵地区水利电力局编制,1993年4月,附表4、 蒸发资料采用折算后(60cm蒸发皿)的数值计算。 计算得中稻的泡田定额为M1=50.4m3/亩。 (2)中稻生育期灌溉制度的确定 利用水量平衡方程确定中稻的灌溉制度。 h1+P+m-WC-d=h2 式中h1-时段初田面水层深度,mm; h2-时段末田面水层深度,mm; P-时段内降雨量,mm; d-时段内的排水量,mm; m-时段内的灌水量,mm; WC-时段内的田间耗水量,mm。 时段内的降雨量根据武隆县气象局提供的1974年逐日降雨资料计算。 田间耗水量的计算采用参考作物系数法,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

中型灌区管理办法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中型灌区节水配 套改造项目管理实施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农业综合开发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原称农业综合开发水利骨干工程项目,以下简称“中型灌区改造项目”)管理,保证项目建设顺利实施,提高投资效益,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有关政策规定,结合中型灌区改造项目的特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中型灌区改造项目是指对灌溉面积5~30万亩的中型灌区的灌排骨干工程进行配套完善和节水改造的项目,重点为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提供灌排骨干工程条件。通过加强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第三条中型灌区改造项目实行自下而上申报,自上而下审定。坚持统筹规划、因地制宜、注重实效、择优立项的原则。 第四条中型灌区改造项目扶持的重点区域是农业主产区(特别是粮食主产区)、水资源短缺区,兼顾其他地区。项目建设资金以地方投入为主,中央给予补助。实行经济发达地区少补助、经济欠发达地区多补助的原则。按项目管理资金,不留资金缺口。 第五条凡属农业综合开发扶持的中型灌区改造项目,均依照本办法管理。 第二章申报条件和主要建设内容

第六条拟申报的中型灌区改造项目需符合下列条件: (一)与农业综合开发规划紧密衔接,并纳入《全国农业综合开发重点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建设规划》; (二)灌区位于或跨越农业综合开发县(市、区),灌溉面积为5~30万亩; (三)灌区骨干工程设施老化失修严重,效益衰减,对实施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提高当地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形成制约; (四)单个项目的总费用(即总投资,下同)一般不超过2000万元。在此限额内,根据配套政策和实际需要,确定单个项目的中央财政资金扶持额度。 第七条中型灌区改造项目的主要建设内容包括: (一)干支渠(沟)道开挖疏浚; (二)干支渠道衬砌防渗; (三)干支渠(沟)系建筑物(农桥、涵洞、水闸、渡槽、倒虹吸管、隧洞等)配套完善和更新改造; (四)输水管道、暗渠建设及节水设备购置; (五)水源及渠首工程改建、维修及加固; (六)泵站(总装机容量不超过5000kW)及配套输变电工程(电压等级不超过35kV)新建、改造; (七)泵站、闸坝、干支渠管护设施及量水设施、施工临时工程设施等。

作物需水量与灌溉用水量

第三章、作物需水量与灌溉用水量 §3—1 作物需水量 作物需水量——是指作物在适宜的外界环境条件下(包括对土壤水分、养分充分供应)正常生长发育达到或接近达到该作物品种的最高产量水平所消耗的水量。 作物需水量的作用: 1、是农业用水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整个国民经济中消耗水分的最主要部分。 2、是水资源开发利用时的必备资料,也是灌排工程规划、设计、管理的基本依据。 3、作物需水量在农业用水和国民经济用水中的比例 4、作物需水量是农业用水的主要组成部分。 作物需水量以水汽形式散入大气,无法再利用 一、作物田间水分的消耗 (三种途径:叶面蒸腾、棵间蒸发和深层渗漏) 叶面蒸腾:作物植株内水分通过叶面气孔散发到大气中的现象; 棵间蒸发:植株间土壤或水面(水稻田)的水分蒸发; 深层渗漏:土壤水分超过了田间持水率而向根系以下土层产生渗漏的现象。 解释:棵间蒸发能增加地面附近空气的湿度,对作物生长环境有利,但大部分是无益的消耗,因此在缺水地区或干旱季节应尽量采取措施,减少棵间蒸发(如滴灌<局部灌溉>、水田不建立水层)和地面覆盖等措施。 深层渗漏对旱田是无益的,会浪费水源,流失养分,地下水含盐较多的地区,易形成次生盐碱化。但对水稻来说,适当的深层渗漏是有益的,可增加根部氧分,消除有毒物质,促进根系生长,常熟、沙河、涟水等灌溉试验站结果都表明:有渗漏的水稻产量比无渗漏的水稻产量高3.9% ~ 26.5%。 叶面蒸滕量+棵间蒸发量=腾发量=作物田间需水量 水田:田间需水量+渗漏量=田间耗水量 由于水田不同土壤渗漏量大小差别很大,为了使不同土质田块水稻需水具有可比性,因此水稻的田间需水量不包括渗漏量,如计入渗漏量,则称为田间耗水量。 二、作物需水规律 (一)影响作物需水量的因素 1、气象条件主要因素,气温高、日照时间长、空气湿度低、风速大、气压低等使需水量增加; 2、土壤条件含水量大,砂性大,则需水量大(棵间蒸发大) 3、作物条件水稻需水量较大,麦类、棉花需水量中等,高粱、薯类需水量较少; 4、农业技术措施地面覆盖、采用滴灌、水稻控灌等能减少作物需水量。

最新灌溉管理制度(精选)

为了实行计划用水、节约用水、提高农业灌溉效益和供水可靠性,根据供水单位(武义县源口水库管理处)的要求,结合本协会章程,制定本灌溉管理制度。 第一条灌溉管理主要是依据全年和阶段性供水计划,适时供水、安全输水,合力利用水资源,平衡供求关系,科学调配水量,充分发挥灌溉效益。 第二条灌溉管理实行执委会调度管理责任制,实行用水申报、按计划供水、合理调配、分段计量的原则。 第三条每年4月初由用水小组汇总各用水户年度用水申请表,报协会汇总。协会与供水单位协商后,确定年度供水计划,并与其签订供水合同。 第四条每轮灌溉前,由各用水组根据农作物需水情况向协会报告,并办理本轮灌溉用水计划,包括用水时间、流量及总水量。 第五条严格灌溉调度,每轮灌溉应提前72小时申报,用水量增减提前24小时申报。 第六条实行先交款后供水原则,严禁人情水、关系水;严禁隐瞒或转移水量;严禁以权谋私、私减水量。 第七条供(用)水量确定,供(用)双方必须在场,做好记录,双方签字。 第八条科学调度,合理配水,坚持先上游后下游,上游照顾下游,局部服从全局的原则,杜绝漫灌,做好蓄水保水、节约用水工作。 第九条认真做好渠道防汛、保安工作。放水灌溉期间各用水小组必须派人巡守水渠、分段把关,抢险堵口。 第一十条认真做好水费计收工作。水量结算做到协会、用水组、用水户三方相符。严格执行水价,不擅自提高收费标准,水费实行专款专用,不挪用,不截留。 第一十一条严格依法管水。对违章用水户应由协会根据情节按章程及有关规章制度进行处理,情节严重的报政府部门处理,触犯刑律的交司法部门处理。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实行计划用水、节约用水、提高农业灌溉效益和供水可靠性,为广大用水户搞好灌溉服务,依据协会章程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灌溉管理要依据全年和阶段性供水计划,贯彻适时供水、安全输水、合理利用水资源、平衡供求关系,科学调配水量,充分发挥灌溉效益的原则。

灌溉制度

1.该研究的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并列出主要参考文献 1.1研究的目的、意义 1.1.1选题背景 水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所有生物的结构组成和生命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从全球范围讲,水是连接所有生态系统的纽带,自然生态系统既能控制水的流动又能不断促使水的净化和反复循环。因此水在自然环境中,对于生物和人类的生存来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地球上的水资源,从广义来说是指水圈内水量的总体。 海水是咸水,不能直接利用,所以通常所说的水资源主要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如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地下水和冰川等。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只占地球上水体总量2.53%,其中大部分(近70%)是固体冰川,即分布在两极地区和中、低纬度地区的高山冰川,还很难加以利用。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以及浅层地下水,储量约占全球淡水总储量的0.3%,只占全球总储水量的十万分之七。据研究,从水循环的观点来看,全世界真正有效利用的淡水资源每年约有9000千立方米。节约水资源是我们每个人都要做到得!!我国地表水年均径流总量约为2.7万亿立方米,相当于全球陆地径流总量的5.5%,占世界第5位,低于巴西、前苏联、加拿大和美国。我国还有年平均融水量近500亿立方米的冰川,约8000亿立方米的地下水及近500万立方千米的近海海水。目前我国可供利用的水量年约1.1万亿立方米,而1980年我国实际用水总量已达5075亿立方米,占可利用水资源的46%。 建国以来,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江河整治及防治水害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较大的成绩。 在城市供水上,目前全国已有300多个城市建起了供水系统,自来水日供水能力为4000万吨,年供水量100多亿立方米;城市工矿企业、事业单位自备水源的日供水能力总计为6000多万吨,年供水量170亿立方米;在7400多个建制镇中有28%建立了供水设备,日供水能力约800万吨,年供水量29亿立方米。 农田灌溉方面,全国现有农田灌溉面积近7.2亿亩,林地果园和牧草灌溉面积约0.3亿亩有灌溉设施的农田占全国耕地面积的48%,但它生产的粮食却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74%。 防洪方面,现有堤防20万多千米,保护着耕地5亿亩和大、中城市100多个。现有大中小型水库8万多座,总库容4400多亿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积约150万平方千米。 水力发电,我国水电装机近3000万千瓦,在电力总装机中的比重约为29%,在发电量中的比重约为20%。 然而,随着工业和城市的迅速发展,需水不断增加,出现了供水紧张的局面。据1984年196个缺水城市的统计,日缺水量合计达1400万立方米,水资源的保证程度已成为某些地区经济开发的主要制约因素。 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既受水资源数量、质量、分布规律及其开发条件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受各部门对水资源需求的社会经济因素的制约。 我国水资源总量不算少,而人均占有水资源量却很贫乏,只有世界人均值的1/4(我国人均占有地表水资源约2700立方米,居世界第88位)。按人均占有水资源量比较,加拿大为我国的48倍、巴西为16倍、印度尼西亚为9倍、前苏联为7倍、美国为5倍,而且也低于日本、墨西哥、法国、前南斯拉夫、澳大利亚等国家。 我国水资源南多北少,地区分布差异很大。黄河流域的年径流量只占全国年径流总量的约2%,为长江水量的6%左右。在全国年径流总量中,淮、海河、滦河及辽河三流域只分别约占2%、1%及0.6%。黄河、淮河、海滦河、辽河四流域的人均水量分别仅为我国人均值的26%、15%、11.5%、21%。 随着人口的增长,工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造成了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日益加剧。从本世纪初

农田水利学—作物需水量与灌溉用水量

第二章作物需水量与灌溉用水量 §1 作物需水量 一、作物田间水分的消耗 (三种途径:叶面蒸腾、棵间蒸发和深层渗漏) 叶面蒸腾:作物植株内水分通过叶面气孔散发到大气中的现象; 棵间蒸发:植株间土壤或水面(水稻田)的水分蒸发; 深层渗漏:土壤水分超过了田间持水率而向根系以下土层产生渗漏的现象。 解释:棵间蒸发能增加地面附近空气的湿度,对作物生长环境有利,但大部分是无益的消耗,因此在缺水地区或干旱季节应尽量采取措施,减少棵间蒸发(如滴灌<局部灌溉>、水田不建立水层)和地面覆盖等措施。 深层渗漏对旱田是无益的,会浪费水源,流失养分,地下水含盐较多的地区,易形成次生盐碱化。但对水稻来说,适当的深层渗漏是有益的,可增加根部氧分,消除有毒物质,促进根系生长,常熟、沙河、涟水等灌溉试验站结果都表明:有渗漏的水稻产量比无渗漏的水稻产量高3.9% ~26.5%。 叶面蒸滕量+棵间蒸发量=腾发量=作物田间需水量 水田:田间需水量+渗漏量=田间耗水量 由于水田不同土壤渗漏量大小差别很大,为了使不同土质田块水稻需水具有可比性,因此水稻的田间需水量不包括渗漏量,如计入渗漏量,则称为田间耗水量。 二、作物需水规律 (一)影响作物需水量的因素 1、气象条件主要因素,气温高、日照时间长、空气湿度低、风速大、气压低等使需水量增加; 2、土壤条件含水量大,砂性大,则需水量大(棵间蒸发大) 3、作物条件水稻需水量较大,麦类、棉花需水量中等,高粱、薯类需水量较少; 4、农业技术措施地面覆盖、采用滴灌、水稻控灌等能减少作物需水量。 (二)作物需水特性 1、中间多,两头少;开花结实期需水量最大 2、存在需水临界期 需水临界期:在作物全生育期中,对缺水最敏感,影响产量最大的时期。 几种作物的需水临界期: 水稻孕穗至开花期 棉花开花至幼铃形成期

灌溉机电井管理办法

灌溉机电井管理办法 一、运行管理 1、村委会作为村级机电井的产权所有人,经过“一事 一议”方式合理确定本村机电井运行管理模式,即:公开招标确定经营管理机构、村集体管理、用水户联合管理等。在确定工程经营管理模式后,各村应及时成立村级机电井管理小组(水管小组)。 2、水管小组作为本村机电井经营者对工程行使管理权 和使用权,负责制定机电井管理、灌溉管理、水费征收等工程运行管理制度,负责收取灌溉水费以及对机电井的管理和维护,确保工程的正常运行。 3、采用公开拍卖形式对机电井确定经营管理权的,经 营期限一般不超过3年,经营期结束,村委会可以根据经营者的经营管理情况选择延期或重新选择经营者。 二、水费计收 4、机电井农业灌溉水费包括取水电费和灌溉管理费。 灌溉管理费包括经营管理人员工资和工程日常维修养护经费。 5、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机电井灌溉水费按取 水电费计收。取水电费按灌溉实际使用电量由电力部门计收,灌溉管理费由各村水管小组计收。灌溉管理费的收费标准以行政村为单位按照本村机电井实际和运行管理模式合理确定。

6、机电井灌溉水费实行先灌溉后付费的办法,用水单位和个人每次灌溉结束15日内按照实际使用电量支付灌溉水费。 7、用水单位和个人必须按时缴纳水费,逾期不交的,按拖欠额每天加收1‰的滞纳金,滞纳金总额不得超过拖欠额的50%。 三、水费的使用和管理 8、灌溉管理费主要用于机电井的运行管理、维修养护,任何单位和部门不得截留和挪用。 9、水管小组要严格按照确定的灌溉水费收费标准进行征收,建立水费使用账户,使用统一水费收缴票据,专款专用,每年底将管理费使用情况张榜公布,做到公开公正。 10、机电井的维修养护由所属村水管小组负责编制工程维修养护计划,经村委会批准后由水管小组负责实施。 11、村委会作为本村机电井产权所有人负责对本村机电井运行情况进行直接监督,水管小组作为本村机电井的经营使用者负责机电井的运行管理,每年定期向村委会汇报工程运行和管理费使用情况。 12、水利管理站负责对本乡镇机电井的运行管理进行技术指导。

土壤含水量及求农田作物需水量

土壤含水量及农田作物需水量 一、土壤含水量的计算 1.土壤重量含水量(重量百分数) 指一定重量的土壤中水分重量占干土重的百分数。干土指在105℃ 下烘干的土壤(干土≠风干土),通常要求烘干时间达8小时以上,准确则要求烘至衡重。它是普遍应用的一种表示方法,也是经典方法。一般情况下,如果文献中未做任何说明,则均表示“重量含水量”。如烘干法测定的结果,其含水量的重量百分数(水重%)可由下式求得: 例1:测得湿土重为95克,烘干后重79克,求重量含水量。 % 3.20%10079 7995%=?-=水重 2.土壤容积含水量(水容积百分数) 指一定土壤水的容积占土壤容积的百分数。它可以表明土壤水充满土壤孔隙的程度及土壤中水、气的比率。常温下如土壤的密度为1 克/厘米3,因此土壤容积含水量或水容积百分数(水容积%)可由下式求得: 土壤容重 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内干土重,单:g/cm 3。容重是土壤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基本参数,在土壤工作中用途较广,以下举例说明。 (1)判断土壤的松紧程度 容重可用来表示土壤的松紧程度,疏 蓊或有团粒结构的土壤容重小,紧实板结的土壤则容重大,如下表。

容重(g/cm3)松紧程 度 孔隙度 (%) < 1.00 最松> 60 1.00~1.1 4 松60~56 1.14~1.2 6 适合56~52 1.26~1.3 稍紧52~50 > 1.30 紧< 50 (2)计算土壤重量每公顷或每亩耕层土壤有多重,可用土壤的平均容重来计算,同样一定面积土壤(地)上的挖土或盆裁填土量,也要利用容重来计算。 例1:一个直径为40cm,高为50cm的盆,如果按1.15g/cm3容重计算,问需装多少(干)土? 解:(40/2)2? 3.14 ? 50 ? 1.15 = 72220克= 72公斤 如一亩地面积(6.67?106cm2)的耕层厚度为20cm,容重为1.15g/cm3,其总重量为: 6.67 ? 106? 20 ? 1.15 = 1.5 ? 108(g) = 150(t) = 150000kg = 30 万斤土 (3)计算土壤各组分的数量根据土壤容重,可以计算单位面积土壤的水分、有机质含量、养分和盐分含量等,作为灌溉排水、养分和盐分平衡计算和施肥的依据。 如上例中的土壤耕层,现有土壤含水量为5%,要求灌水后达到25%,则每亩的灌水定额为: 6.67 ? 106? 20 ? 1.15 ? (25% - 15%) = 30(m3)

水库灌溉管理制度

水库灌溉管理制度 为了更大发挥双开水库饮用、灌溉功能,促进以水养水,确保水库正常蓄水运行。根据灌区受益区域干部讨论,选举组建水库灌溉管理协会,产生理事会成员,并制定《水库灌溉管理制度》,请灌区干群遵守执行。 灌溉制度 一、灌溉管理主要是依据全年和阶段性供水计划,适时供水、安全输水、合理利用水资源、平衡供求关系、科学调配水量、充分发挥灌溉效益。 二、灌溉管理实行协会调度管理责任制,实行按计划供水、合理调配的原则。 三、水费征收实行开灌前预交,每次灌溉结束后结算的办法。每轮灌溉前由各灌区所在社根据需要放水时间计划,社长向各用水户预收水费并上交协会出纳,放水结束后开具票据。 四、认真做好水费计收工作。水费结算做到协会、用水社、用水户三方相符。严格执行水价,不擅自提高收费标准,水费主要用于管护员工资(每年 1 元)、水库安全运行巡护等,实行专款专用,不挪用、不截留。 五、由于灌区距离水库不一致,因此实行不等价计算水费标准,具体计费标准是: ○11村:2社 6 元/小时、3社 8 元/小时;

○22:1、2社原则上不单独放水,会同3社同期放水用水,社长负责预收水费;按 10元/小时。 ○33:1社 10元/小时。 六、管护员要科学调度,合理配水,严禁人情水、关系水,严禁隐瞒或转移水方,严禁以权谋私,私减水方。坚持局部服从全局的原则,杜绝大水漫灌,做到节约用水。人饮工程要节约取水,开启闸阀要适度,做到不浪费,干旱时节实行定时供水。 七、各灌区要严格遵守灌溉纪律,维护灌溉秩序,服从统一调度。不准偷水抢水,不准破坏出水口放水,不准私自截留放水。 八、严格依法管水。对违章放水者应由协会根据情节按协会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情节严重的报政府部门处理,触犯刑律的交司法部门处理。 奖惩制度 一、本协会辖区内的灌溉工程遭到人为破坏,均应视其情节轻重由协会作出限期修复、赔偿损失、罚款、减少供水、停止供水等处理。 二、放水闸、出水口等设施遭到人为损坏,肇事者应在3日内修复,拒绝修复者处以500——2000元罚款,由协会收取并组织修复。 三、凡在渠道上任意开口、拦水者按偷水行为论处,每次罚款100—500元,并按实际水方追补水费。 四、凡发生争、抢水事件,在用水社范围内的由社长处理,在用水社之间的由协会处理。造成经济损失或人员伤亡的交司法部门处理。

农用灌溉机井管理办法.doc

农用灌溉机井管理办法 为进一步加强对我区农用灌溉机井的管理,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促进我区机井建设的健康发展,确保机井工程长期发挥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田水利法》和相关条例规定,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一条灌溉农用机井(以下简称机井)是我区农业灌溉的重要设施,是发展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是国家和人民的共同财富。各用水户要管好、用好机井,减少损坏,延长使用年限,降低成本,充分发挥效益。 第二条区水利局负责全区机井管理工作,要协同有关部门,加强机井建设管理,做到全面规划,合理开发,有采有补,保护资源。 第三条成立村、组机井管理机构。各行政村要确定专人(1—2人)负责本村的机井管理工作,每眼机井要明确1名管理人员。各级机井管理机构的主要任务是:建立管理组织,制定规章制度,培训技术队伍,建立管理档案,搞好机井设备和田间工程的养护维修,实行科学用水,节约用水。 第四条由国家集体投资兴建的机井工程,由村委会组织,原则上拍卖或租赁给农户,所得资金用于机井建设或维修。未能拍卖租赁的机井,在确定管护人的同时,划定灌溉范围,单井控制面积原则在40—50亩之间,每眼井涉及的农户为管理小组、井所在地农户为组长,负责机井的运行、维护管理工作,灌溉范围内的用水户用井不收费,范围外的用水户使用时可收取一定的费用。费用用于机井的维护,

不准作其它用途。 第五条由用户自筹资金建设的机井工程,按照“谁投资,谁收益,谁管理”的原则,自觉管好用好机井,对其它农户使用机井可收取一定的费用。 第六条建立健全全区农用井档案,区、乡、村分别保存,以备查考。现有机井无技术档案的要补填,新打井竣工资料要一式三份保存,为统一规划、合理设计打好基础。 第七条控制机井总量,合理开采地下水资源。按单井控制面积40—50亩进行设计,确属特殊需要增加机井的,要由农户向所在村提出申请,村委同意方可建井,并报乡(镇)政府备案。 第八条需要报废的机井,由农户向村委管理人员提出,村委管理人员核实后报乡(镇)政府备案,每年年底乡(镇)政府将报废机井情况报水利局,水利局负责核减上报。 第九条擅自拆除、破坏机井及附属设施的单位和个人,应赔偿全部损失,并负责恢复原状;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农用机井管理暂行办法 【章名】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农用机井(以下简称机井)是我国北方地区的一项重要农田 灌溉和人畜饮水设施,是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国家和人民的 宝贵财富。各级水利部门和井灌区社队一定要管好、用好机井,减少损坏 ,延长使用年限,降低成本,充分发挥效益。 第二条地下水是国家的一项重要资源,在地面水源不足的我国北方 地区更为宝贵。各级水利部门要协同有关部门,加强地下水资源的管理,做到全面规划,合理开发,有采有补,保护资源,防止污染。

灌溉制度的计算

一、灌溉制度的计算 根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规范》(GB50288-1999)规范,使用水量平衡图解法确定旱作物的灌溉制度。 a ET M K P W W W T t -+++=-00 式中 t W ——时段末土壤计划湿润层内的储水量(2 3 hm /m mm 或) 0W ——时段初土壤计划湿润层内的储水量(2 3hm /m mm 或) T W ——由于计划湿润层增加而增加的水量()]d hm /(m ([mm 23?或) 0P ——土壤计划湿润层内保存的有效降雨量(2 3hm /m mm 或) K ——时段t 内的地下水补给量(2 3hm /m mm 或) M ——时段t 内的灌溉水量(2 3hm /m mm 或) ET ——时段t 内的作物需水量(2 3hm /m mm 或) 二、旱作物播前的灌水定额1M 计算。 一般可按下式计算: )(1000 0max 1θθ-=H M 式中:H ——计划湿润层深度(m ) m a x θ——允许最大土壤体积含水率(3 3 m /m ) 0θ——灌前计划湿润层深度内土壤平均体积含水率(3 3m /m ) 根据所给资料,可以得到播前灌溉定额为 )mm (5.50%)50%5.50%75%5.50(4.01000)(10000max 1=?-???=-=θθH M

播前灌水的目的在于保证作物种子发芽和出苗所必需的土壤含水量。通过查阅油菜的种植技术知油菜种子发芽时的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60%~70%,因此在这里保证生育初期的土壤含水量为70%。在播前灌水后,土壤的含水率为75%,考虑到蒸发损失及土壤较好的保水性,将播前灌水时间提前在生育初期5天进行,即播前灌水时间定为3月23日。 三、作物需水量ET 的计算: 使用“K 值法”计算,计算公式为: KY ET = 式中:ET ——作物全生育期内的总需水量(2 3 hm /m mm 或) Y ——作物单位面积产量(2 hm /kg ) K ——需水系数(kg /m 3 ) 则作物全生育期内的总需水量)mm (5406006.0=?==KY ET 。 按照需水模系数法进行分配得到作物各生育阶段的需水量,计算公式为 ET K ET i i = 式中:i ET 为某一生育阶段作物需水量;i K 为需水量模系数;ET 的意义同前。 各生育阶段的作物需水量计算结果如下表: 日期 28/3~6/5 7/5~28/5 29/5~6/6 7/6~20/6 21/6~9/7 10/7~25/7 模比系数 20 10 10 15 24 10 各生育阶段作物需 水量(mm ) 108 54 54 81 129.6 54 四、计算渗入土壤内的降雨量 各旬有效降雨量及逐旬有效降雨累积量如下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