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产品试产管理办法

新产品试产管理办法
新产品试产管理办法

东莞立亚达电子有限公司

Dongguan Readore Electronics Co., Ltd.

ISO/TS16949 三阶文件

新产品试产管理办法

文件创建修改记录:

. 目的

执行工厂生产的准备工作,确保新产品 新材料(包括新供应商的材料)的试产在有效的控制状态下进行,并通过试产进一步验证产品设计及物料的正确性,使试产中的异常问题得到排除,确保批量生产的顺利进行,以达到新产品的可制造性。 . 范围

适用于东莞立亚达、立敏达、信阳立亚达及各分厂执行所有新产品试产、新材料(包括新供应商的材料)试产、外包商新产品试产。

. 职责

生管:负责将订单信息通知相关部门,试产计划的安排,物料的准备,试产前准备会议的召集及相关工作的跟进等

工程部:负责新产品 、工艺图、 的制定;工装、夹具的设计、制作;负责试产指导,解决及跟进试产中的问题, 材料的核对,试产标准工时的核定,试产会议的召开及试产总结会议的主持等,负责确认新材料是否需要执行试产。

品管部:负责试产所需物料的来料检验、生产过程品质监控、产品可靠性试验。 生产部:负责依据试产计划及试产要求进行生产、试产过程中的品质检验;试产模

QP-31-新产品试产验证控制程序

新产品试产验证控制程序 文件编号:QP-31 ?版本:A 版次:00 制(修)订日期:2010—8-26 生效日期:2010-9—06 文件总页数:5页 编写:郭晨华审核:刘珊红 会签: (部门)研发中心?生产部物控部品质部战略采购部 (负责人)刘宝明马斌金虹王文涛周建军 批准:刘珊红 1. 目的 对新产品设计开发的研发样机确认通过后,生产大批量生产之前,对产品设计、工艺方案、生产过程能力、品质控制方法和能力、物料采购、物流过程等全方面的实际实现过程进行验证,同时进行操作和检验人员的产品培训,为产品正式投入批量生产做好准备。确保后续大批量生产的顺利进行,确保产品品质的可靠性,确保物流的稳定性.满足市场需要和顾客期望,保障公司经济实力和生产实现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2.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新产品研发项目,以及产品生命周期的维护。 3.定义 临时成品物料号:在产品正式发布之前,根据实际需求,在ERP中录入临时的产品成品物料号,该物料号以Y字开头。 临时BOM:临时成品的BOM。 研发物料:由研发人员采购或申请的新物料,在没有样品验证并录入ERP之前,称为研发物料。 4.职责 4。1 研发中心:负责新产品的设计开发和生命周期的维护。 4.2 技术管理组:负责产品研发项目的管理和监控,设计开发输出文档资料的管理和移交归 档,产品认证,研发样机的管理,以及协助组织召开各阶段评审会议. 4。3项目经理:负责研发项目设计开发整个过程的组织、协调、沟通、监督和管理. 4.4测试组:负责产品测试计划和测试方案的编制。 4.5生产中心:负责设计开发的试产工作,生产工艺、工装设备的设计和维护改善,试产材料 的申购等工作。 4.6品质部:负责研发产品的质量检验、检验标准的制定和新材料的确认等工作. 4。7战略采购部:负责研发材料的采购工作。 4.8物控部:负责已认可物料的采购工作。 4。9文控中心:负责技术资料的下发。 5.管理程序 ERP录入BOM时机:在试产验证过程中,可根据试产和物控需要,在ERP中录入临时成品物料号和临时BOM。在产品正式发布之后,在ERP中录入正式产品的标准BOM。 每个试产过程,由生技部发出《试产通知单》,触发试产,启动《订单处理控制程序》,生产样机制作数量为5台,小批量试产数量为10~50台,大批量试产数量为50~200台,制做数量需要增加时另行申请,有出货需求除外. 5。1生产样机制作 5.1.1资料准备:研发样机评审通过后,项目进入到试产验证阶段。验证过程中,项目经理应根据验证阶段提供研发样机和相应的设计资料给生产技术部,包括技术说明书、电气原理图、结构图和PCB丝印图、物料清单、烧录程序、测试计划及使用说明书等。5.1.2物料准备:物控部总体上负责试产物料的计划和采购,对于未经验证的研发物料,

(产品管理)新产品开发控制程序

(产品管理)新产品开发控 制程序

1目的 对新产品开发过程进行控制,确保满足顾客和有关标准、法律、法规的要求。2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儿童鞋自行设计开发的控制。 3术语(无) 4权责 4.1市场部负责根据市场调研提供产品开发建议,且负责组织确认 4.2生产部开发小组负责整个开发活动的组织协调和实施工作 4.3总经理或管理代表负责产品开发立项的批准 5控制程序 5.1开发策划 5.1.1立项的依据、开发的项目来源于以下方面: a)和顾客签订的特殊合同或技术协议; b)根据市场调研或分析,业务提出项目建议; c)综合公司内外反馈信息,生产部开发小组提出新产品开发的建议; 5.1.2生产部开发小组就之上立项依据,编制“产品开任务书”明确开发计划包括: a)开发输入、输出、评审、验证、试产、确认、正稿等各阶段的工作; b)各阶段人员分工、进度要求和配合单位; c)需要增加或调整资源(如新增或调配的仪器、设备、人员等); d)产品开发任务书将随着开发进展及时进行修改。 e)开发过程的组织和技术接口。 5.1.3于开发策划和输入阶段:

a)开发提出部门将关联背景资料提交开发小组,且壹起对开发任务进行评审; b)“产品开发任务书”经总经理批准后分发各关联单位,做好准备工作; c)生产部开发小组负责将“产品开发任务书”及关联背景资料,转交开 发人员作为工作的依据。 5.1.4于开发输出阶段: a)开发人员之间的信息联络能够通过口头、电话或书面的形式进行; b)生产部开发小组适当时召开研讨会,组织解决开发过程遇到的困难, 协调关联资源; c)于开发评审和验证的过程中,开发人员持续完善相应的开发初稿。 5.1.5于开发试产阶段: a)所需的物料或外包活动,由采购组负责寻找供方,且进行采购控制作业; b)生产部开发小组提供工艺文件(初稿)或样品交生产部或外包供方执行试产。 5.1.6生产部开发小组负责开发各阶段中,组织和协调各有关单位的工作; 参和开发的各部门将必要的信息形成文件;业务负责和顾客的联系 及信息传递。 5.2开发输入 5.2.1生产部开发小组于“产品开发任务书”中应确定新产品的要求,明 确以下内容: a)产品名称、型号、规格以及主要产品功能和性能指标;

新产品试产控制程序完整版

新产品试产控制程序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1.目的 对新产品小批量生产,以验证和确认新开发的产品是否适合批量生产;确保问题点能在放产前被发现、处理或提供良好的预防措施。 2.适用范围 适用需在公司进行量产的任何新开发的产品试产作业(对本公司原产品进行局部变更而产生的新产品,作工程更改即可,无需试产)。 3.职责: 开发部:负责新产品的开发、相关技术资料制定、样品鉴定会组织、设计问题的改进、主导推进试产的进行;同时,处理试产中的异常状况,主导产前会议和试产报告会议召开。 项目工程师负责新产品作业指导书制作,标准工时的制订,并与生产部门安排工艺流程;试产过程中问题的总结。 质检部:QC负责记录并监控试产中之品质状况,QA负责收集并分析试产记录及相关资料。 采购部:负责试产产品物料的采购及安排有关的技术支援;外协加工件的收发发外及追踪。 生产部:试产安排及通知各生产车间,试产执行和试产情况的记录,监管产品进度计划。 4.定义 试产:指新产品在正式生产前所进行的小批量生产,其数量为10-50双之间。 5.内容 5.1新产品试产要求: 5.1.1试产时间:按不同产品所订立产品进度计划执行,一般地,在正式向客户提供承认样品后进行。 5.1.2试产数量:10-50双。 5.1.3文件发放:所有相关试产用文件必须加盖试产专用章后发放。 5.1.4样品发放:由开发部提供试产用签样一套和加盖了试产确认书,交质检部作试产检验依据。 5.1.5试产后可转为批量生产的品质要求:合格率达到80%或以上,低于80%的合格率需在评审后进行改善,并在改善完成后安排改善确认和第二次试产。

新产品试产规范

新产品试产规范 1、目的 通过规范新产品试产各部门职责、试产准备和试产过程控制,确保试产效果满足验证新产品最终设计确认要求、生产工艺确认要求、质量控制确认要求和生产能力及加工成本控制确认要求。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有新开发的和有重大结构或工艺、功能改型设计的通过设计输出评审和批准试产的项目。 3、职责 3.1技术开发部: a)明确新产品相目负责人,协调有关部门按新产品试产要求做好试产输入准备、试产过程把关、试产总结及组织评审全过程工作; b)提供试产所需要的受控技术文件,包括产品图纸、材料清单、产品技术标准(或内控标准/规格书)、产品测试标准与方法、新元器件(包括对参 数有特殊要求的普通元器件)的测试标准与方法; c)发出新产品试产通知(包括变更通知);并明确试产跟踪人员,协调有关部门处理试产现场产品技术问题; d)收集、汇总和分析新产品试产数据和发现的问题,形成PAR报告,为试产评审提供第一手整改方案; e)输出试产评审报告,跟踪试产评审输出整改方案直到转入定型产品。 3.2 生产计划部: a)制订新产品试产工艺流程和制定制程潜在失效模式及分析表(PFMEA),提 供新产品设计转换文件和工艺文件; b)提供新产品试产测试夹具及生产样机; c)处理试产现场产品及生产工艺技术问题,协助开发部处理试产现场产品技 术问题; d)提供新产品试产报告; e)跟踪试产评审输出由本部门负责的整改方案直到转入定型产品; f)安排新产品试产排产计划和下达新产品物料采购计划; g)审核、确认新产品试产条件,确保试产准备工作就绪条件下组织新产品试 产;发生异常时应及时与项目经理沟通; h)评估新产品试产单机产品实际加工成本与物料损耗数据。

新产品试产控制程序

1.目的 对新产品小批量生产,以验证和确认新开发的产品是否适合批量生产;确保问题点能在放产前被发现、处理或提供良好的预防措施。 2.适用范围 适用需在公司进行量产的任何新开发的产品试产作业(对本公司原产品进行局部变更而产生的新产品,作工程更改即可,无需试产)。 3.职责: 3.1开发部:负责新产品的开发、相关技术资料制定、样品鉴定会组织、设计问题的改进、主导推进试产的进行;同时,处理试产中的异常状况,主导产前会议和试产报告会议召开。 3.2 项目工程师负责新产品作业指导书制作,标准工时的制订,并与生产部门安排工艺流程;试产过程中问题的总结。 3.3 质检部:QC负责记录并监控试产中之品质状况,QA负责收集并分析试产记录及相关资料。 3.4 采购部:负责试产产品物料的采购及安排有关的技术支援;外协加工件的收发发外及追踪。 3.5生产部:试产安排及通知各生产车间,试产执行和试产情况的记录,监管产品进度计划。 4.定义 试产:指新产品在正式生产前所进行的小批量生产,其数量为10-50双之间。 5.内容 5.1新产品试产要求: 5.1.1试产时间:按不同产品所订立产品进度计划执行,一般地,在正式向客户提供承认样品后进行。 5.1.2试产数量:10-50双。 5.1.3文件发放:所有相关试产用文件必须加盖试产专用章后发放。 5.1.4样品发放:由开发部提供试产用签样一套和加盖了试产确认书,交质检部作试产检验依据。

5.1.5试产后可转为批量生产的品质要求:合格率达到80%或以上,低于80%的合格率需在评审后进行改善,并在改善完成后安排改善确认和第二次试产。 5.2试产准备 5.2.1试产前,由开发部组织质检、生管、采购、货仓等相关人员召开“新产品试产会议”,会议主要包括:产品结构、产品工艺流程、重要作业方法及检测方法等的介绍,并将会议结果列入《会议记录》中,会议所记录各事项由项目工程师跟进. 5.2.2生管综合生产能力、生产进度在新产品试产会中规定试产期限并安排新产品试产,生管将具体试产时间列入《生产计划》中发至各相关部门,并用《试产通知单》通知质检部、生产部、开发部、采购部。 5.2.3试产前二天,开发部必须把相关之作业指导书及技术资料、样板和使用工具发放至相关部门,以便各相关部门做好试产前准备. 5.2.4 生产部按所分发的《试产通知单》及《生产计划》准备试产安排。 5.2.5产前应准备的文件、样品 A.《产品图样》; B.《物料清单》; C.《产品检验标准》(包括检验、试验条件、方法); D. 检验、测量用的设备、工具等; E. 新产品的“样品 F.《包装清单》、包装图纸;G.《作业指导书》 5.3试产: 5.3.1 生产部试产时,生产部根据《BOM物料清单》、《作业指导书》进行试产产品制作,由项目工程师、生产主管在生产现场督导作业,并将所发现问题进行记录。 5.3.2 质检员(QC、IPQC、QA)根据所提供的技术资料(《BOM物料清单》、《检验标准》等)、试产用签样等标准进行检验,检验结果进行记录并汇总质检主管。 5.3.3质检部、生产部、开发部将在试产出现的问题记录于《试产报告书》中部门记录栏中,由开发部汇总,开发部负责原因分析、拟定改善措施。 5.3.4试产中,如有异常问题,由开发部主导解决,相关部门协助处理,能现场解决的问题尽量在现场解决,如因重大品质问题而导致无法作业时,试产必须立即停止。 5.3.5试产完毕后,由开发部以《试产报告书》形式通知质检部、生产部、采购部、仓库等相关人员召开“试产总结会议”。 5.3.6各部门围绕《试产报告书》内容召开试产会议,参加会议各人员确认试产情况并签定意见,试产结果由会议综合《试产报告书》作最终评审。 5.3.7试产鉴定通过后,试产的合格品则由质检部贴“QA PASSESED (绿色)”标签和试产标签, 在《成品验货报告》中注明为试产;由生产部开具《入库单》进行入库。 5.3.8试产鉴定为NG时(即试产合格率低于80%或有重大不良缺陷),由开发部组织问题发生部门进行改进,改进OK后由生管重新安排试产,试产的不合格品,由生产部将不合格品进行分类处理, 需报废的由货库按《物品报废管理程序》处理。 5.3.9 开发部必须保留所有的记录并防止丢失,并采取纠正及预防措施。 6.记录

试产管理制度

1. 目的 规范新产品、新物料或物料变更的小批量试生产,以验证和确认打样产品是否适合批量生产;确保问题点能在量产前被发现、处理或提供良好的预防措施; 2.范围 适用量产前的产品或物料的试产过程。 3.责任 3.1 研发部负责制定新产品和新物料从样品制作、组织样品鉴定评审、主导推进新产品和新物料试产的进行;并在新产品和新物料试产前负责输出设计BOM、产品图纸、产品工艺流程图、产品技术标准、风险评估报告、样品承认书、相关工装模具清单等。 3.2 工程部:参与新产品和新物料的样品鉴定评审;负责召集试产前会议;负责工艺评估;负责工程BOM、工艺规程、作业指导书、测试指导书制作;负责模具/夹具制作或提供,并与生产部门讨论安排工艺流程;跟踪试产过程及其问题的总结;负责召集召开试产总结会议,并出具《小批试制评估报告》;负责主导量产后产品的工程变更的样品承认和试产; 3.3 质量部参与新产品和新物料的样品鉴定评审;试产前负责制定和更新QC控制计划、SIP;负责监控并记录试产过程中品质状况,负责收集并分析试产记录及相关资料,并对试产产品的过程良率、可靠性进行总结评估; 3.4 采购部负责相关物料的采购。 3.5计划部:安排试产计划、提出物料需求、对所需的物料进行确认追踪和发放; 3.6 生产部负责试产执行和试产情况的记录,监控并评估产品效率、品质的可行性; 4.定义 4.1 试产:为批量验证产品的相关性能和制造工艺性而进行的验证性、尝试性生产。 5.内容 5.1试产的时机: 5.1.1 新产品、新物料和新供方导入; 5.1.2设计变更和工程变更; 5.2 试产前准备: 5.2.1样品承认 5.2.1.1 新产品和新物料承认:研发部根据新产品和新物料的开发计划,完成产品样品

NPI试产管理控制程序

文件修订履历 注:每次文件修订,请文件中心将修改位置、主要修改内容予以记录,以便对照使用。 规范新产品、新引进物料或物料变更小批量生产,以验证和确认打样产品是否适合批量生产;确保问题点能在量产前被发现、处理或提供良好的预防措施。 2.适用范围 适用需在公司进行量产前的任何产品或物料的试产过程。

3.职责 市场部:负责接收订单,收集客户资料,下试产需求; 开发部:负责客户样品的分析、相关技术资料制定(如承认书)、组织样品鉴定评审、主导推进试产的进行;处理试产中的异常状况,主导产前会议发出试产通知; 工程部:负责新产品工艺评估及说明、作业指导书制作、测试指导书制作、模具/夹具制作或提供,并与生产部门讨论安排工艺流程;跟踪试产过程及其问题的总结。召集召开试产总结会议,并出具《试产总结报告》,发出量产通知; 品质部:IPQC及工程师负责监控并记录试产过程中品质状况,负责收集并分析试产记录及相关资料,并对试产产品的过程良率、可靠性进行总结评估;计划部:安排试产计划、提出物料需求、对所需的物料进行确认追踪和发放; 采购部:负责试产产品物料的采购; 生产部:试产执行和试产情况的记录,监控并评估产品效率、品质的可行性。 4.定义 试产:为批量验证产品的相关性能,并为生产积累经验技术的验证性、尝试性生产。其数量为 100-200PCS(特殊情况可根据客户的实际需求)。 试产后可转为批量生产的品质要求:直通率达到95%或以上,低于95%的直通率需在评审后进行改善,并在改善完成后安排改善确认和第二次试产。 5.内容 5.1新产品试产前会议: 5.1.1试产时间:按不同产品所订立产品进度计划执行,一般在正式向客户提供承认样品后 进行,试产数量:100-200PCS。 试产前,开发部需完成所有零件承认书(或项目工程师签样)、BOM、检规等相关文 件并受控。所有相关试产用文件受控后发行(新产品没有产品承认书,计划不能安排试产,只能作为样品制作或工程样机制作)。 5.1.3开发部需提供试产用签样,一套交品质部作试产检验依据,两套交工程部作试产作业指导及 夹具依据。 5.1.4开发部需召开试产说明会,进行样品说明,确定试产时间,并发出试产通知。试产通知包括: 产品的基本信息、试产数量、需求上线日期、各部门任务事项以及产线试产时的注意事项(注:试产前会议召开时机:提前1~2周)。 5.1.5品质部根据开发部下发的新产品技术文件和试产说明会要求,编制产品检验标准和品质计划 等文件;IQC依据相关检验规范检验物料。 5.1.6工程部需在试产前确认测试规范,生产作业指导,治具验证等是否到位,如有缺失需要求相 关部门及时补交。 5.1.7PMC根据试产通知单需求排定上线试产日期,并生成该次试产的生产制令单。仓管员根据物 料库存情况确认库存物料是否满足试产,如需要采购则发出《物料需求计划》。如物料与计划有差异应第一时间反馈给各相关部门知晓并确认物料情况是否可按时安排试产。PMC依据试产通知单试产数量对试产物料入库,试产物料需单独放置,以示区分。 5.1.8采购部门依据《物料需求计划》采购所需物料。采购在3个工作日内将物料采购状态和交期 反馈给PMC,采购必须及时回复准确交期,如有异常及时反馈给PMC。所有的试产物料要求在试产前3个工作日到料。如有未到料,采购应当即与供应商确认原因,并每日反馈物料的最新状态。 试产准备及培训 5.2.1各有关部门须按试产前会议的要求及时完成相关工作任务,并将物料、工具、文件提供给生 产、品质等部门。包含但不限以下:PCB拼接图、钢网制作文件、作业指导书、检验文件、物料/成品检验规范、设备操作指导书、设备安全操作规程等;产品的样品、产品承认书、产品检验标准(包括检验、试验条件、方法)、检验、测量用的设备、工具等; 5.2.2试产前2天,工程部必须把相关SOP及技术资料,工程样板,测试治具等生产设备移交至生 产部门和品质部,以便生产部门和品质部做好试产前准备。

新产品研发试产阶段管理规范.doc

新产品研发试产阶段管理规范 1.目的: 本规范规定新产品在投入生产前的试产阶段的工作事项。以确保产品的生产品质,并确认产品生产可行性,以于导入量产。 2.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新产品与衍生产品的试产阶段。 3.职责划分: 以下为新产品试产阶段各责权单位: 阶段通知备料 阶段试产阶段 综合分析 专案会议项目生工生产生企仓储IQCFQC 原设计单位备注 试产协调会★ 备料★ 验料★ 发料★依工单发料备料★ 作业指导★ 作业执行★按 MI 、MN 等FQC 抽验★ 问题分析★ 试产报告★ 制程不良★ 原材不良★ 作业不良★ 设计不良★ 总判定会议上决议 注: 1、标有“★”代表责权单位;标有“”代表试产流程;标有“”代表辅导单位。 2、以上流程中各责权单位如有问题,应向生工部反映。 4.名词定义 : PRE-PILOT RUN:试作,即新产品试产前的试产可行性确认简称; PILOT RUN:试产,即新产品生产前的生产可行性确认简称。

4作业流程图: 开始 YES 试作 生工确认问题 PRE-PILOT RUN 已修改 NG原设计单位拟定改善 试产可行性 对策(生工辅助) 确认 OK 试产协调会议 YES试产 生工确认问题 PILOT RUN 已修改 NO 试产情况综合报告 原设计单位针对设计问题; 其他部门对设计外问题, 再 行修改 试产情况专案会议 YES 是否 需再次试产NG 总判定 OK NO 试产问题与对策 汇总表 结束

5.作业流程说明: 5.1作业流程图见3/6页。 5.2 该试产流程为新产品投入生产前的试产流程,但必须在新产品试作完毕,试产可行性 确 认后方可进行试产。 5.3试作内容应包括以下几项: 1.技术资料及制造需求的确认; 2.确认试产备料是否完毕; 3.确诊夹、治具及应需软件等工具是否齐备与使用性; 4.确认 MI 的可操作性; 5.生工部对生产线名站工时确定 , 布线、排站的确定及合理性。 5.4试作由生工完成试作完毕后把试作情况填写于“PILOT RUN试产通知”上,由生工部 主管核准方可进行试产。 5.5试作参与单位说明: 1支援单位:原设计单位、品保部、生产部、资材部、生企部、厂长室等; 2主导单位:生工部。 5.6试产参与单位说明: 1支援单位:原设计单位、资材部、生企部、厂长室等; 2主导单位:生工部; 3进行单位:生产部、品保部。 5.7 试产不良分析由生工提出,如作业不良,要求生产部改善;如制程不良,要求生工部 改 善;如原材不良,要求IQC 改善;如设计方面不良,应由生工部与原设计单位共同 拟定改 善处理对策,但设计更改对策由原设计单位进行。 6.试产作业过程说明: 6.1试作及试产过程由生工部主导,存在问题与生工反映。 6.2 作业过程应包括:通知阶段、备料阶段、试产进行阶段、综合情况分析阶段、专案会 议 阶段等阶段。 6.2.1通知阶段: 6.2.1.1生工部应在试产前知会相关部门,主导召开试产会议,介绍试产机型整体 情况,并且包括指出在试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注意事项等项目。 6.2.1.2生工确认试产的可行性后把试作总体情况按规定填写于“ PILOT RUN新机型试产通知”,并把作业说明、作业要求等项目一并填上,完毕后分发相关部门。 6.2.2备料阶段: 6.2.2.1 备料 : 由原设计单位或生企部、采购部负责追踪物料状况,掌控备料进厂,若料未如期进厂由上述三责权单位负责追踪,有问题须立即知会生工部。 6.2.2.2 验料 : 物料进厂必须经 IQC 正常抽验作业,若为急件,IQC 务必优先检验(但不影响正常生产中的材料为原则),尽量不影响试产进度 , OK 后立即转入仓储

IATF16949-2016新产品试产管理程序

新产品试产管理程序 (IATF16949-2016) 1.目的 执行工厂生产的准备工作,确保新产品/新材料(包括新供应商的材料)的试产在有效的控制状态下进行,并通过试产进一步验证产品设计及物料的正确性,使试产中的异常问题得到排除,确保批量生产的顺利进行,以达到新产品的可制造性。 2.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有新产品试产、新材料(包括新供应商的材料)试产、外包商新产品试产。 3.职责 3.1 生管:负责将订单信息通知相关部门,试产计划的安排,物料的准备,试产前准备会议的召集及相关工作的跟进等 3.2 工程部:负责新产品BOM、工艺图、SOP的制定;工装、夹具的设计、制作;负责试产指导,解决及跟进试产中的问题,BOM材料的核对,试产标准工时的核定,试产会议的召开及试产总结会议的主持等,负责确认新材料是否需要执行试产。 3.3 品管部:负责试产所需物料的来料检验、生产过程品质监控、产品可靠性试验。 3.4 生产部:负责依据试产计划及试产要求进行生产、试产过程中的品质检验;试产模具、治具验证等。

3.5 工程部最高负责人:负责试产及试产转量产前的批准; 3.6 模具设计师:负责模具和治具的设计和验证; 3.7 采购部:负责材料的购买,包括新供应商的引进,新材料试产申请; 3.8 贸易部:负责外包商新产品试产申请和工作安排; 3.9 其它部门:负责协助试生产的进行。 4.术语和定义 4.1 试产:包括新产品的试产、新材料(包括新供应商的材料)的试产、外包商新产品试产三个部分; 4.2 新产品试产:新产品首次接到订单(外部、内部)后,经工程部评估批量生产前需经过试产流程验证,而安排的小批量生产。 4.3 新材料:首次购买的材料,或新供应商首次交货或送样的原材料; 4.4 外包商新产品试产:外包商首次生产我司产品而安排的试产。 5.操作规程 A 新产品试产: 5.1试产准备 5.1.1业务部收到客户新产品订单后,依据《顾客有关过程控制程序》召集相关部门进行订单评审,业务部务必在开评审会之前提前两天将相关资料给到工程部,评审结果记录于《合同(订单)评审表》(LYD-FM-049 B),各责任部门必须在评审表中注明评审意见; 5.1.2 工程部根据新产品具体情况及以往经验评估新产品是否需要安排试产过程,用于验证产品过程设计的正确性及其相关辅、治具等资源的适用性;①如果不需要安排试产过程验证,则应在《合同(订单)评审表》的评审结论上注

新产品试生产控制程序

1. 目标 1. PURPOSE 1.1对新产品前期的注塑、喷涂、装配等的过程试验,调试及优化缩短新产品引进过程的周期,确保按 时交货,并为新产品进入大批量生产制定优化工艺及程序。 1.1Set up optimize process in Molding, Painting and Assembly to ensure delivery on time and shortest cycle time for new product introduction and ramp up.

2. 范围 2. SCOPE 2.1 适用于本公司所有试生产的通讯塑胶电子类产品 2.1 Applicable to all wireless new plastic products. 3. 职责 3. RESPONSIBILITIES 3.1 注塑负责公司制造或外来注塑模具的注塑过程 3.1 Molding department is in charge of new product molding process. 3.2 喷涂负责新产品喷涂移印过程 3.2 Spray painting department is in charge of new product spray painting and pad printing process. 3.3 装配负责新产品装配过程 3.3 Assembly department is in charge of new product assembling process. 3.4 物流部负责提供试生产所需要的原辅材料 3.4 Logistic department is in charge of supplying all raw materials for trial run. 3.5 物流部计划负责制定、下达试生产计划 3.5 Logistic planning department is in charge of new product planning and issuing trial run plan. 3.6 工艺工程师负责生产工艺的制定、调整 3.6 Process engineer is in charge of setting and improving the process parameter and technology. 3.7注塑、喷涂、装配技术员负责按作业计划,根据工艺文件要求进行控制,并及时的掌握信息,反馈 给制程工程师、质量部,并负责所使用的现场清洁,负责试生产产品的入库 3.7 Molding/spray painting/assembly technician is in charge of operating according to trial run plan, controlling the process according to WI, providing the feedback/information to process engineer and QA in time, keepingthe cleanliness of line and sending trial run productsto storeon time. 3.8 质量部负责现场量具和检测设备的控制,检验并确认产品的质量 3.8 QA department is in charge of all measuring fixture, gages and testers and ensure product quality meet specification. 3.9工业工程设备人员负责提供适宜的设备,并对之进行保养、维护、检修。保障能源的供应,工业工 程设计人员负责工装夹治具,包装材料方式等的设计及导入工作 3.9 IE department industrial engineer is in charge of providing and maintaining suitable equipment for produce and ensuring energy supply, design engineer in charge of jig/fixture/package designing and introducing. 3.10 注塑、喷涂、装配部文员负责接物流部试生产计划,安排领料等试生产准备工作。 3.10Engineering clerk is in charge of receiving producing plan and preparing for trial run. 4. 定义 4. DEFINITION 4.1 PM:Project Management 4.2 ESI:Early Supplier Involvement

新产品试产流程

一、目的: 规范新产品的研发、试产过程,确保新产品在研发、试产阶段可正确、顺利地进行,并顺利地投入量产。 二、适用范围: 本公司所有新产品的研发、试产。 三、权责部门: 统筹计划部:负责制定生产计划,物品控制及成品出货的管制。 生产部:负责产品的插件、补焊、测试、组装及包装等。 研发部一部:主要负责试产的组织、具体包括: 1、负责召开试产新产品发布会。 2、负责产品的研发,解决试产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 3、相关文件的制作、核对、发行。 4、负责试产的整个过程的跟踪。为生产线提供技术上的支持。 5、负责召集相关部门开试产总结会,与质量与卓越运营部共产同决定试产是否成功, 可否进行批量生产 研发部一部(PIE):主要负责SOP制作、具体包括: 1、员工培训等工作 2、制作工装夹具、老化、测试工装 3、试产问题的统计及处理 4、追踪试产问题点各相关部门完成情况。 5、VSM制作 质 运营 :参与产品验证,根据BOM、样品及特殊要求检验来料或外发加工料, 全程跟踪试流过程,及时发现反馈制程问题,并记录做长期追踪处理结果。参加相关会议, 试产过程的中的质量检测等。与研发一部共产同决定试产是否成功,可否进行批量生产 四、内容: 1、公司对新产品进行立项,将新产品研发任务表下达至研发一部。 2、研发一部进行产品开发,开发完成后,应具备以下资料及工装: (1)、BOM清单(开发版)。 (2)、原理图。 (3)、零件位置图。

(4)、爆炸图。 (5)、开发样品。 (6)、产品说明书。 (7)、产品规格书(开发版)。 (8)、元器件承认书 (9)、产品可靠性测试报告 (10)、生产VSM及生产SOP (11)、生产工装及夹具 (12)、测试工装及测试SOP。 3、研发完成后,由研发一部与质 运营 一起对新产品进行验证,由质 运营 填写《设计& 开发验证报告》。然后研发一部召集研发一部(PIE)、质 运营 、生产部开新产品评审会议,并根据会议讨论结果填写《设计&开发评审报告》。验证和评审在两个工作日内完成。 4、研发一部应在评审会议后的二个工作日内将新产品的相关资料编写、审核、签发。 (1)、BOM清单审核、发行。(经由文件中心发行至统筹计划、研发一部(PIE)、质 运营部、供应链、物流部)。 (2)、原理图审核、发行。(经由文件中心发行至研发一部(PIE) (3)、零件位置图审核、发行。(经由文件中心发行至研发一部(PIE)、质 运营部、供应链、生产部)。 (4)、爆炸图审核、发行。(经由文件中心发行至统筹计划、研发一部(PIE)、质 运营部、供应链、生产部)。 (5)、产品说明书审核、发行。(经由文件中心发行至研发一部(PIE)、质 运营部、生产部)。(6)、产品规格书审核、发行。(经由文件中心发行至研发一部(PIE)、质 运营部、生产部)。 (7)、元器件承认书审核、发行。(经由文件中心发行至质 运营部、供应链)。 (8)、样机制作、发行。(经由文件中心发行至研发一部(PIE)、质 运营部、生产部)。 以上资料应齐全、完整。 5、研发一部(PIE)收到研发一部的资料后,应在两个工作日内基本完成对相关资料的编写、核对。 主要包括: (1)、BOM清单核对。 (2)、原理图核对。

新产品试产管理流程20200825

建立试产控制,保证物料的品质和新产品批量生产的顺利进行。 2.适用范围 适用于试产物料和新产品量产前的试产。 3.职责 3.1工程部(项目工程师)负责新产品试产前的试产申请及试产全过程的跟进,负责新物料签样及《试产申请单》的发出、试产问题点的汇总总结与改良,主导试产前、试产后总结会议; 3.2采购部负责新产品试产所需物料的采购,负责老产品的物料更改材质或更换供应商的试产申请及过程跟进; 3.3PMC依据审批后的《试产申请单》发出试产通知安排生产部试产并跟催材料的到位情况; 3.4仓库负责对检验合格的试产物料分开摆放并及时通知生产部领料; 3.5生产部负责执行“试产申请单”所要试产的内容(包括品名、规格、数量、功能等),填写试产总结; 3.6品管部负责试产全过程的检测和试验及材料或产品品质判定和标识的监督检查,负责出《检验测试报告》,物料试产最终结果的判定; 3.7总经理负责新产品试产申请审批,最终试产结果判定的审批及改善建议。 4.流程 4.1物料试产(采购部主导) 4.1.1变更性能/结构后的新物料或新开发供应商之物料,在批量采购前需试产确认其品质是否符合要求。由业务部按照客户的要求,提供物料信息给工程部,工程部收到业务的《内部联络函》制作输出图纸后再经业务部确认,交采购找供应商打样,采购部将送样品承认书及样品实物交工程部确认,采购部接到工程部签样OK承认后才可进行下单采购; 4.1.2品质部根据工程签样进行检验,物料合格后贴PASS标签; 4.1.3PMC根据检验结果合理安排上线时间及订单类别;并将上线时间通知工程、生产、品管、采购、仓库; 4.1.4仓库接到PMC试产通知后,安排备料,备料完成通知生产部物料员领料(注明“试产物料”);4.1.5生产部安排试产,并通知采购部、工程部、品质部派人现场跟进试产结果并对试产中出现的问题点提出纠正对策。试产完后采购、品管、生产填写好《试产总结报告》连同相关样品转工程部分析;4.1.6工程部根据《试产总结报告》分析结果,给出最终试产结论; 4.1.7采购部根据试产结论,如NG则要求供应商改善后组织第二次试产,如OK则可大货采购。 4.2新产品试产(工程部项目负责人主导) 4.2.1新产品试产申请。工程部准备好工程资料:BOM、图纸、作业指导书(含测试作业指导书)等,发放到各相关部门,同时制作好相应工装夹具; 4.2.2新产品试产申请审批。总经理批准试产后由业务部通知PMC,PMC部发出《试产通知单》,并及时计划试产上线时间,追踪采购物料的到料时间,将试产通知单发工程部、采购部、生产部、品质

新产品开发管理办法

一.目的 1.确保新产品开发遵循既定流程,以最正确之方向、最经济之成本、最快之速度、最优 化之设计进行,达成公司经营目标。 2.“质量是设计出来的,质量是制造出来的”,籍由适当之设计规划、设计审查、设计验证、 设计确认,确保新产品符合既定之标准,满足客户需要。 二.范围 1.适用于本公司自行设计与开发之新产品;其中新机种的开发按本办法所规定的流程来 规范运作;改型产品的开发可视情况对某些流程之运作进行删减调整,其具体运作流程以其“新产品开发进度管制表”进行管制。 3.本程序将産品设计开发与工艺设计开发整个过程分爲以下的5个阶段:産品策划阶 段、産品设计阶段、工艺开发阶段、试产阶段、量产阶段。 三.定义 1.新产品:新产品分为新机种和改型两类,新机种是指在外观或功能上相对于原有之常 规产品有重大改进与突破,或本公司从未生产过的全新的产品;改型是指在不改变核心结构的前提下对相关特性做改变,以符合不同客户、市场的需求. 2.SOP:作业标准书 3.SIP:检验规范书 4.SNP:包装规范书 四.权责 1.项目工程师:主导新産品整个项目开发的推进,为具体工作推展的责任人。 2.项目小组:整个新产品设计开发及生产试作等各项具体工作执行的团队。 五.内容 1.新产品开发管制作业流程图

查 造程序图零组件生产加工一览表 开发课

本分析表、产品规格书

2.执行办法 2.1产品企划阶段 营销、研发部门人员均可以适当方 式提出新产品开发建议。 2.1.2依据新产品开发的建议,研发部应执行初步评估与策划,输出之信息应尽可能涵盖产 品之用途、发展方向、性能参数要求、希望成本、开发周期及相关法令/法规要求等各 方面信息,提出“产品开发提案单”并适时提出“新産品开发可行性评估报 告”(FM10000002)。 2.1.3新产品开发提案单经批准后,研发部应指定项目工程师,针对产品开发提案单进行内部 讨论,提出设计开发总进度及规划新产品各阶段的进度,并拟出“新产品开发进度管制表” 2.1.4项目工程师召集并确定各部参加项目小组的成员,小组成员中需包含结构、电子、安规、测试、品工、制造、采购、视需要还可安排供应重要零组件的供方代表等,并将成员名单 及工作职责列表。 2.1.5研发部主管主持召集项目小组成员,进行新产品开发介绍会,针对产品使用领域、功能、性能特点、大约时程规划、成本控制目标等进行介绍。 2.2产品设计阶段 ,初步订出相关较具体的性能参数。 成本目标,提出模块结构与成本。 关键零组件。 2.2.4初步拟定寿命测试方法及要求。 2.2.5功能结构设计 2.2.5.1项目结构工程师根据所要求的性能目标、模块化结构,进行具体的功能结构设 计, 达成预定要求,功能设计包含电气功能、机械功能两大类,由工程师充分发挥才能,结合相 关信息进行设计。 2.2.5.2功能设计应充分考虑设计上、制造上之可行性,根据类似产品之设计经验,由项目 工 程师召集各分项工程师进行分析、研究,集思广益,并呈主管核准设计图面,于设计过程中 涉及材料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制造可行性,必要时应充分运用和借鉴供方材料工程专业 人员的优势。 2.2.5.3结构工程师进行初步产品设计构思并依据“图面规范”绘制2D布置图和3D图。

NPI新产品导入控制流程

NPI新产品导入控制流程 1 目的 1.1 建立NPI新产品在设计阶段至量产阶段,试产过程的标准流程。 1.2 明确新产品导入过程中,各单位的工作职责。 1.3 确保产品在量产过程顺畅,品质得到保证。2 范围 2.1 本程序(新产品导入作业程序,以下简称NPI process)适用于公司所有产品试产的管理控制。 2.2 本程序规范适用于,新产品在设计阶段至量产阶段试产的标准流程。通过标准流程的建立,能确保量产后品质的保证。一般NPI需有二个阶段。 2.2.1 MVT 阶段(工程验证阶段:Manufacturing Verification Test Phase) 2.2.2 PVT 阶段(小批量验证阶段:Pilot-run Validation Test Phase) 2.3 NPI 可以依实际产品开发要求适当调整,并非所有新产品导入都必需执行NPI process的试产流程。 2.4 标准的参考建议: 2.4.1 对于全新ODM产品,应需实行NPI process 的作业流程。 2.4.2 对于已有产品而衍生的产品,可调整NPI所需的试产

流程并确实执行。NPI新产品导入3权责 3.1 (产品中心)PM 3.1.1 负责提供需要试产产品的样机和整套的开发文件。 3.1.2 负责主导试产阶段前所有工作,及试产工作交接。 3.2 (文控中心)DCC 负责开发文件的发放,登记,回收和管制工作,保证文件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3.3 (工程)ENG 3.3.1 负责可制造性评估,工艺文件制作,确认生产layout,确定试产方案。 3.3.2 主导PFMEA制定,及改善跟进。 3.3.3 负责测试治具制作,生产设备调试。 3.3.4 负责Test程式调试及Test设备架设,测试文件,数据提供。 3.3.5 试产成本统计与分析 3.4 (品管)QA 3.4.1 试产所需的物料品质状况的检验。 3.4.2 检验试产过程中的产品质量控制状况。 3.4.3 试产产品的验证、出货检验控制和中试认证安排。 1.1.1 召开并执行试产总结会议。 3.5(生产)MA 1.1.2 产品生产,维修不良品,生产人员管控。

新产品试产管理规范

1.0目的: 1.1 验证当前阶段的产品整机及其零配件的各项性能能否达到设计意图要求; 1.2 尽可能地将新产品尚还存在的问题在批量生产前充分暴露出来,为后续问题点改善创 造更加适宜的条件,为促成新产品顺利量产提前做好各项充分准备工作; 1.3明确新产品试产所涉及到各环节的工作任务和职责,确保试产工作顺畅开展。 2.0适用范围: 2.1 适用于公司产品的各个新项目在投入量产前的每一次试生产。包括全新产品的试产、 关键零配件在功能或装配配合上有较大变动的老产品的例行试产。试产的对象可以是产品的功能、试装配配合或加工工艺等。 2.2 客户提出的其它的需要进行试产的情况; 3.0定义 3.1样品试制:开发阶段中首次样板的试制,在于验证新品设计的完善性。(一般由研发部 内部样板组完成) 3.2小批量试产:开发阶段中样板试制成功后的小批量试产,尽可能地模拟批量生产状态, 验证工艺、产品整机等能力。(小批量试产装配必须在生产车间完成。) 3.0主要职责 3.1研发部:负责新产品的开发、相关技术资料制定和发布受控、样品鉴定和评审会组织、 设计问题的改进、主导推进试产的进行;同时处理试产中的异常状况,主导产前会议和试产后总结报告会议召开。 a项目工程师:负责新产品工程技术图纸的制作、零部件及整机确认样的确认、零部件测试评估记录、组织召开试产前培训会以及完成试产所需的其它准备工作;解决试产过程中的异常问题,主导试产后的总结评审会议和改善工作; b.工艺工程师负责:新产品作业指导书制作,标准工时的制订,并在试产时与生产部门安 排工艺流程;试产过程中问题的总结;负责试产过程中工装夹具的策划及制作、与品 质部沟通策划并制作产品零部件检具量具。协助解决试产过程中的异常问题,配合项 目工程师负责人完成试产报告和后续改善。 c.实验室:完成试产前以及试产后的相关样品测试; d.样板组:协助项目工程师完成试产前样板的组装; 3.2品质部:负责新产品试产全过程的质量跟踪监控。负责记录并监控试产中的品质状况, 负责产品检验测试、收集分析试产零部件、产品装配、整机性能的问题点记录和数据 整理、问题点简要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