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选材

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选材
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选材

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选拔和基础训练——选材篇

威宁四中罗方

1、早期选好苗子是田径出精品的重要保障

1.1 得田径者得天下。凡称得上世界体育强国的都是田径强国。在国内体育界,“人种论”的观念由来已久。认为亚洲黄种人要在田径短、跨、跳项目上超越黑人运动员是“不可逾越”的。这种偏见长期束缚我国田径教练员的聪明才智,是阻碍我国田径运动发展的桎梏。建国六十年来的事实证明,我国田径运动员在建国以来的不同时期,在男子 100米、110米栏、男女跳高、三级跳远,女子铅球及中长跑、竞走等项目上多次达到并超过世界水平。在上述涵盖田径跑、跳、投的项群中,曾在奥运会上披金摘银,涌现出众多田径明星。特别是近几年刘翔的杰出表现,更有理由让我们不要为黄种人而悲观。

1.2 历史证明,只要我们把握项目特征,深入研究它的技术特点,深入挖掘适应项目特征和技术特点的优秀后备人才,潜心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训练理念,优秀田径人才的涌现是水到渠成的。

1.3 当今世界田径已进入高体能、高智能、高科技的“三高”境地。这“三高”的第一突破点就是选材。田径运动与其它竞技项目不同的是,它是展示个人高体能、高技术能力的项目。技术动作的优劣所产生的成百上千次的重复给田径运动带来多姿多彩的魅力。以运动员几乎耗尽体能的付出,向更快、更高、更强的境地发展。它集中了现代竞技体育所必须的速度、力量、灵敏、协凋、弹跳等素质。而人类的这些运动素质必须符合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的原则。遵照“用进废退”的生物学宗旨,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和改造。所以说,对于田径运动项目特征的认识是无止境的,运动水平的提高也是无止境的。鉴于遗传因子的生物学改造,在当今科学技术条件下还很难实现,但我们已经摸索出项目特征所必须具备的个体生物学强者在少儿时的症状和生理、生化范畴的依据。依照这些科学的依据和经验,我们可以精选出优秀的后备人才进行早期系统训练和培养。

2、青少年选材的特点和方法

2.1 田径运动员的选材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通过多年的身体形态、机能测试和训练时间的积累和考察,获得第一手实践数据,遵照形态结构与功能的统一,生理机能与运动能力统一的运动训练学理念,按照项目的特征,筛选出符合本项目特征的生物学强者,才能获得事半功倍的训练效果。教练员的实践过程,就是不断积累的过程,在实践和积累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从感性走向理性,才能出精品。表一就是谢文俊同学从十二岁起启蒙训练至达到110米栏国际健将水平时选材、训练过程的数据(见5页)。

2.2田径运动员的原始选材阶段起于10岁至11岁。在这档年龄阶段男女儿童都处于第二青春期前。肢体变化、机能能力及内脏器官功能都处于相对稳定阶段,不具备田径运动员所必须的速度、力量和耐力水平。该年龄段的最佳训练方法是

通过运动性、趣味性游戏,球类活动、游泳等以有氧运动为主的肌体灵活性、协凋性、诱导性的活动内容,提高他们的肌体运动能力和心肺功能,不断完善少儿的身体全面健康水平。从而进一步观察这些小孩的柔韧性、协调性、完成动作的灵敏度和反应速度。因为所有田径项目都需要爆发力、位移速度和灵敏度。从中发现天赋,挑选出生物学强者进行田径初级训练。让孩子们去动,为了生活而动,而不是为了某一个项目。

2.3选材第二阶段是11岁至12岁。这一年龄段的儿童正处于第二青春发育的萌芽状态,孩子们的骨骼、神经肌肉系统、内脏心肺系统蠢蠢欲动,是田径各项目建立速度、灵敏、协调、柔韧和提高心肺功能的敏感期。对他们进行跑、跨、跳、投的全面趣味性训练,发现他们的天赋能力,提高他们动作的频率和灵敏协调能力。

2.4 12岁至15岁是选材的第三阶段,第二青春期发育旺盛阶段。中国儿童的女孩要比男孩提早一个年龄段。是骨骼、神经肌肉、内脏心肺功能及运动能力的突发期。每年身高的增长男孩在8至10厘米,女孩在5至7厘米。随着身高见长,神经肌肉、内脏器官、力量、耐力及运动能力迅速增长,每年的身体素质水平和专项成绩也快速递增。是掌握技术技能,建立动力结构定型的敏感期。在这一阶段,掌握正确的技术是第一位的,其次是提高速度、灵敏、力量、柔韧等全面素质水平,提高体能储备。

2.5第四阶段16至17岁,第二青春发育晚期(稳定期)。骨骼处于生长结束阶段,身高增长趋缓,每年仅两公分左右,但内分泌及神经肌肉发育旺盛,雄性激素和力量增长明显加快,动作的分辨能力和机械化程度提高,是速度、力量、耐力增长的敏感期,专项成绩提高较快。

2.6教练员必须把握青少年运动员各生长发育阶段的特点,不失时机地捕捉人体生长发育和机能增长的突破点,融入田径各项目技术技能发展的有效手段和方法,重点提高青少年运动员的技术和生理机能,全面发展运动员的体能,为专项成绩的突破打好坚实的基础。需要提醒教练员注意的是,在考量少年田径运动员众多的体型、体能和生理生化指标中,必须突出项目特征所特定的一至二项指标。如短、跨运动员必须具备强大的肌肉爆发力和持续收缩能力。中长跑运动员要具备强大的心肺功能、轻盈的体型。跳跃运动员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爆发性的一跳。投掷项目运动员要具备强大的快速力量和最大力量。如果我们选拔的少年最关键的一项指标不突出,就很难成为一名优秀的田径运动员。朱建华的最大特点就是快速助跑,快速起跳。刘翔的最大特点是节奏感强,脚踝点击地面的速度快,这是直道栏项目快速过栏及栏间三步快频率的重要素质。女子铅球运动员黄志红的最大特点是最后出手速度快。

2.7田径运动员又是一项“天赋”运动,在生物学意义上说,有多少天赋,就有多少运动成绩。运动员的机体是由亲代遗传得来的,遗传得来的机体具有很大比例的先天因素。如身高、神经肌肉类型,最大吸氧量,最大脉搏频率,血乳酸浓度以及红、白肌纤维比例等的遗传度都很高。就连人体足踝关节型状和功能的遗传度也相当高。足踝关节是短、跨、跳运动员的制胜关节,足弓要高,足背要厚实,脚趾短而排列紧凑跟腱长而强劲,这样的足踝支撑和扒地力量强,足踝的

支撑爆发力对短、跨、跳运动员的最后用力起着制胜作用。它的优劣后天很难改造。在观察少年儿童自然跑的过程中,要选拔那些脚蹬离地面时犹如踏上滚烫的铁板迅速离开的少年,这种快速蹬离的能力是很难培养的。一名优秀田径运动员必须拥有一对强大的足踝。优秀短跑运动员的单脚蹬离时间为0.08秒,一般等级运动员为0.11—0.13秒。普通人为0.14—0.16秒。但任何事物都是相对的,“勤能补拙”,经过科学刻苦的训练,对先天所带来的缺憾,能够得到有效的改善。耳、目是人体最重要的感官,我们在评价一位少儿的聪颖程度时往往用“耳聪目明”来比喻,田径运动员的天赋可以从他们的目光中表现出来,那就是眼球转动灵敏,目光炯炯,坚毅,对外界的反应快,判断能力强,时空感悟好。

3、田径各项群选材要素

3.1综上所述,我们基本了解田径各项目的特征和技术特点。根据这些特征,我们要在数以千万计的少儿中间挑选出符合项目特征的孩子从事早期训练,真可谓大海捞针。有时候往往众多教练同时看中一个孩子,但几年后却没有练出来这就需要教练的慧眼,是科学和经验的结合。

下面就重点阐述田径各项群运动员的选材模式特征和少年时的初选要求。少年初选年龄男为12岁,女为11岁,第二性征发育表象O—Ⅰo。

3.2 优秀短跨运动员的模式特征

表二

具有身高而匀称,下肢较长,膝关节和踝关节围度小,跟腱长而清晰,爆发力出众,步频快,反应敏捷,动作协调弹跳好,关节灵活柔韧好,心肺功能较好,肺活量相对大,有氧代谢能力强,跑的动作自然、合理,步幅开阔,向前性好,神经系统兴奋与抑制均衡,心理稳定抗干扰能力强,在激烈竞争中求胜欲望强烈。

3.3优秀跳跃运动员的模式特征

表三

具有较理想的身高优势,体型高挑,比例匀称。跳高运动员下肢长,重心高,具有弹性的肌肉爆发力,位移速度快,灵敏节奏性强。身体腾空后的自控和平衡能力好。具有坚毅的心态和沉稳的心理应对能力。

撑杆跳高运动员更应具有跳远运动员的能力,体操、杂技运动员的协调、灵敏和空中控制身体平衡感觉的能力。

3.4 优秀投掷运动员的模式特征

表四

具有身材高大,指距大于身高,肩宽体壮,爆发力强,加速能力好。最大力量强,动作放松、协调,神经类型的稳定性和灵活性突出。善于动脑,接受能力好,在比赛中抗干扰能力强,关键时刻出手速度快,具有较强的全身协调能力,技术合理,自控能力强。

3.5 优秀耐力项目运动员的模式特征

表五

耐力跑运动员对身材的总体要求是四肢匀称,关节力量和柔韧性具佳,体型轻盈,心肺功能上乘,耐力素质超群,能承受较大强度的耐力训练。脚踝的支撑能力强,跑的动作协调、放松,实效性高,抗疲劳能力强,意志品质顽强,具有灵活而稳定的神经类型。

4、在田径运动员选材上应避免“按图索骥”,机械地用尺来丈量上、下比例,去追求各项比值的最优水平,关键是按照各项目的技术特点,找准项目特征的突破口,不拘一格地去发现人才,发觉天赋,发展运动员内在的运动潜能。如短跑、跨栏运动员的第一要素是爆发力,其次才是身高腿长。耐力项目运动员应具备较强的心肺功能和轻盈的体型,跳跃运动员的关键技术是快速有力的一跳。同时要掌握以下几个大的方向:按项目的要求,身体比例恰当,健康水平高,内脏功能好,体力恢复快,神经肌肉反应快,智力超群,肌肉爆发力强,动作位移速度快,各关节柔韧性、协调性好。经过系统训练后身体素质指标及专项成绩提高快。

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选拔和基础训练——选材篇

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选拔和基础训练——选材篇 在第十一届全运会期间,胡锦涛总书记向全国体育界发出了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号召,是党和国家赋予全国体育人的艰巨使命。2008 年北京奥运会上我国的金牌和奖牌总数跻身世界前列,但田径项目一金未获,离体育强国还有很大差距。使我们田径人心里愧疚和自责。如何尽快将田径部分强项跻身世界前三甲,是确立我国体育强国地位的重要标志。加速青少年田径后备人才的选拔和培养是田径打翻身仗的第一场战役。笔者从事青少年田径训练和研究三十多年,本文通过收集国内外田径运动的信息,结合我国青少年田径训练现状及本人的训练实践,对如何加快青少年田径后备人才的培养做一探讨,仅提供全国田径同行参考。 1、早期选好苗子是田径出精品的重要保障 1.1得田径者得天下。凡称得上世界体育强国的都是田径强国。在国内体育界,“人种论” 的观念由来已久。认为亚洲黄种人要在田径短、跨、跳项目上超越黑人运动员是“不可逾越”的。这种偏见长期束缚我国田径教练员的聪明才智,是阻碍我国田径运动发展的桎梏。建国六十年来的事实证明,我国田径运动员在建国以来的不同时期,在男子100 米、110 米栏、男女跳高、三级跳远,女子铅球及中长跑、竞走等项目上多次达到并超过世界水平。在上述涵盖田径跑、跳、投的项群中,曾在奥运会上披金摘银,涌现出众多田径明星。特别是近几年刘翔的杰出表现,更有理由让我们不要为黄种人而悲观。 1.2历史证明,只要我们把握项目特征,深入研究它的技术特点,深入挖掘适应项目特征和技术特点的优秀后备人才,潜心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训练

理念,优秀田径人才的涌现是水到渠成的。 1.3当今世界田径已进入高体能、高智能、高科技的“三高”境地。这“三高” 的第一突破点就是选材。田径运动与其它竞技项目不同的是,它是展示个人高体能、高技术能力的项目。技术动作的优劣所产生的成百上千次的重复给田径运动带来多姿多彩的魅力。以运动员几乎耗尽体能的付出,向更快、更高、更强的境地发展。它集中了现付竞技体育所必须的速度、力量、灵敏、协凋、弹跳等素质。而人类的这些运动素质必须符合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的原则。遵照“用进废退”的生物学宗旨,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和改造。所以说,对于田径运动项目特征的认识是无止境的,运动水平的提高也是无止境的。鉴于遗传因子的生物学改造,在当今科学技术条件下还很难实现,但我们已经摸索出项目特征所必须具备的个体生物学强者在少儿时的症状和生理、生化范畴的依据。依照这些科学的依据和经验,我们可以精选出优秀的后备人才进行早期系统训练和培养。 2、少年儿童选材的特点和方法 2.1 田径运动员的选材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通过多年的身体形态、机能测试和训练时间的积累和考察,获得第一手实践数据,遵照形态结构与功能的统一, 生理机能与运动能力统一的运动训练学理念,按照项目的特征,筛选出符合本项目特征的生物学强者,才能获得事半功倍的训练效果。 教练员的实践过程,就是不断积累的过程,在实践和积累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从感性走向理性,才能出精品。表一就是谢文俊同学从十二岁起启蒙训练至达到110米栏国际健将水平时选材、训练过程的数据(见5 页)。

体育学院《田径运动员的选材》

田径运动员的选材 田径运动员选材就是选拔田径运动天才,即把田径运动天赋好、发展潜力大的优秀人才挑选出来。 选材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测评,二是定向。前者是指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将适龄者形态、生理、生化、心理以及遗传等诸方面的特征测量出来;后者是指根据测评结果与专项特点预测未来的竞技能力。 其中心任务是在田径运动各项目中寻找更具运动天赋,能达到更高运动成绩的人才。 当今世界田径强国都认为运动员的科学选材是取得优异运动成绩,攀登世界田径高峰的前提与基础。原苏联教育学博士B·H·普拉托诺夫教授指出:“现代运动迫切需要运动员的发展前景及早地显露出来。”原苏联功勋教练员符·阿拉宾认为:“不经常考虑选材问题,训练工作将是徒劳无益的。” 还有人断言:“选材成功意味着训练成功的一半。” 具体讲,选材的意义和作用在于: 1.体育情报和体育科研的现代化使世界范围的运动训练方法日趋接近,选 材便成为胜败的关键。 2.可以充分挖掘和利用运动天才。 3.可以保证多年系统训练的顺利实施。 4.为运动员训练过程最佳竞技年龄区间的确定提供依据。 田径运动员选材的理论、方法等是整个科学选材的一部分,但由于田径运动主要靠体能,而体能更依赖于天赋和遗传,再加上田径项目多,各具特点等原因,故田径运动员的选材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也更加困难和复杂。第一节国内外田径运动员选材的研究现状 田径运动员选材由来已久,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可分为选优意识、经验选材、科学选材几个阶段。从公元前776年第1届古代奥运会开始,各参赛队就选派最镖悍、最勇猛的斗士去为本部族争光,存在朦胧的选优意识。1896年开始的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使运动竞技逐渐成为各国经济、文化的较量,各个国家或地区都选派竞技水平最高的人作为代表参加奥运会和其他比赛,选优意识较为明显。本世纪40年代以前,各国开始重视运动员的选拔与培养,但由于生物学科的研究尚未渗透到体育领域来,缺乏科学技术和仪器设备,所以运动员的选拔主要靠教练员的观察与直觉,用皮尺、秒表等简单测量,然后凭经验作出判断。从50年代开始,由于各国对竞技体育的重视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运动训练学迅速发展,体育运动场地设施日趋现代化,大量生物学科的测试技术与先进仪器引进体育领域,国际竞技运动水平大幅度上升,所以运动员的选材日趋科学化。在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上,民主德国选手一举夺取田径总分第二名,全世界震惊。专家们认为:“多年来系统进行的有科学基础的选材工作是民主德国运动员取得成就的主要原因之一”。从而带来了七八十年代科学选材大发展,世界各国普遍重视了对运动员选材的研究,民主德国、联邦德国、苏联及美国、日本、印度等国都相继开始了选材工作,并发表了许多

青少年摔跤运动员的科学选材特征分析

青少年摔跤运动员的科学选材特征分析 一、选题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理论意义: 摔跤项目属于重竞技体育项目,要求运动员动作连贯、勇猛顽强,并且要具有较高的心理素质,而个性心理特征又是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指标。因此,对摔跤运动员个性特征问题的研究,近些年从未间断。尤其是对于身心正处于发展阶段的体校学生,在对其进行摔跤训练时,能够加强对他们的个性特征进行研究,能够为该项目的科学选材提供依据。 实践意义: 摔跤运动员的选材时根据运动项目的特点和要求,以科学的方法进行预测和某些指标选出适合这一项目所需要的后备人材。无论什么运动项目,成功的选材意味着运动训练成功的一半,可见选材在运动训练中的重要地位。摔跤项目的科学选材与其它项目的选材一样,是有科学依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青少年摔跤运动员的科学选材特征的分析,为青少年摔跤运动员选材工作提供帮助,也让青少年摔跤教练员能够明确与之有关的运动员选材要点。 二、研究方向的动态及本文创新点: 研究方向的动态: 孙景阳的研究认为近年来,随着体育科学的快速发展,训练方法相对于以往有了科学性和客观性,可以说科学选材是运动员创造优异运动成绩的基础。再加上优秀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由多个方面因素组成,如遗传特征(先天性)和后天训练,科学选材就是选拔最有体育天赋的运动员,使其经过长期系统的训练达到高水平的运动效果,提高运动员质量。该文则以辽宁省摔跤柔道运动员科学选材为研究对象,并给予有关科学选材的建议,以供参考。 盛江的研究表明,摔跤运动员的科学选材与提高摔跤运动水平密切相关。根据摔跤运动员的特点,在选材时应从摔跤运动员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身体素质,神经类型,心理素质,思想品质,遗传因素等几方面加以重视。 王韵博的研究根据长春市青少年摔跤、柔道选材测试的结果,通过分析形态、机能、素质三大类指标,得出相应结论,并根据具体数据提出青少年摔跤、柔道运动员选材的合理化建议,希望可以对青少年摔跤、柔道的选材工作提供借鉴和帮

运动员科学选材学题库(试题)

运动员科学选材学试题题库(试题) 体教选修 一、选择题(共30题) 1、神经系统的强度、灵活性、均衡性即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主要由先天遗传所决定,后天很难改变,其遗传度为。 a.70% b.90% c.80% d.85% 2、最大摄氧量直接关系到运动员有氧耐力水平的高低,其平均遗传度为。 a.61.8% b.71.6% c.81.6% d.78.6% 3、去脂体重有明显的遗传上的性别差异,去脂体重男性和女性的遗传度分别为、。 a.68%、42% b.78%、52% c65%、60% d.87%、78% 4、最大心率是反映运动员心血管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其遗传度为。 a.92% b.89% c.82% d.79% 5、体质调研证实,我国男性青少年儿童生活年龄13岁时,身高的发育已完成成年身高的。 a.88% b.86% c.92% d.95% 6体质调研证实,我国女性青少年儿童生活年龄13岁时,身高的发育已完成成年身高的。 a.88% b.92% c.95% d.98% 7、体质调研证实,我国男性青少年儿童生活年龄11岁时,身高的发育已完成成年身高的。 a.82% b.85% c.75% d.79% 8、体质调研证实,我国女性青少年儿童生活年龄11岁时,身高的发育已完成成年身高的。 a.81% b.88% c.85% d.78% 9、体质调研证实,我国男性青少年儿童生活年龄15岁时,身高的发育已完成成年身高的。 a.96% b.92% c.88% d.79% 10、体质调研证实,我国女性青少年儿童生活年龄15岁时,身高的发育已完成成年身高的。 a.95% b.97% c.92% d.98% 11、体质调研证实,我国女性青少年儿童生活年龄11岁时,肩宽的发育已完成成年肩宽的。 a.76% b.73% c.79% d.76% 12体质调研证实,我国女性青少年儿童生活年龄11岁时,肩宽的发育已完成成年肩宽的。 a.85% b.81% c.88% d.92% 13、体质调研证实,我国男性青少年儿童生活年龄13岁时,肩宽的发育已完成成年肩宽的。 a.85% b.89% c.91% d.87% 14体质调研证实,我国女性青少年儿童生活年龄13岁时,肩宽的发育已完成成年肩宽的。

竞走项目青少年运动员科学选材

竞走项目青少年运动员科学选材 前言 田径运动在现阶段之所以迅速发展,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科学的选材,二是科学的训练。而科学选材的主要对象为那些将来能达到世界水平的青少年运动员,对其进行科学的选拔并作出评价。对运动潜力作出预测,这是走向成功的关键。 主要内容: 1、身体状况 其实竞走说到底是耐力运动,它和其他项目的运动员之间有较大的差异,很有自己的特点。第一,身高要求比较低,所以体重相对会比较轻,运动员可以减少行走时的能量消耗。其实去运动员一定要保持下肢的频率和灵性,身材高对此有不利影响,但身高太低会影响步伐。正常情况下,运动员的身高、腿长实际上在比赛中有明显的优势,但不能作为选择竞走的唯一条件,而要综合分析运动员的状况。竞走是由胯髋运动完成的。对这样关节的健康性要求很高,要求苛刻。为了确保运动员在未来发展过程中的灵活性和抵抗力,较窄的身宽将不会成长为人的体格和力量。第三,要看关节有无生理弯曲,选择自然膝关节屈曲,柔韧性好的运动员,走路上精,与跟腱部相同,脚踝会有一个大振幅,反之不够灵活的关节,拾取和提高,实际上去技术更难以影响技术的发挥。青少年中选择的运动员应该身材苗条,体重也比较轻盈;对于身体通过关节和脚踝具有良好的灵性和抵抗力,保证长时间的快速跑车技术特点应该是身材窄小,大脚踝竞走效果更好。 2、竞走技术要求大步,高步频,对心血管系统要求较高,脉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心血管功能的水平。脉冲和容易测量,在相对平静和在相同的负载下测试,选择脉冲相对较低。血红蛋白和特定的肺容量应作为首要标准,血红蛋白反映氧气容量的大小,血红蛋白含量,结合氧气,它可以增加运动员的能力。重要的能力和人的年龄,性别,体重。训练和运动有特殊

青少年田径运动员训练与比赛关系的初探

青少年田径运动员训练与比赛关系的初探 发表时间:2009-10-15T16:06:00.543Z 来源:《赤子》第16期供稿作者:樊奕爽 [导读] 目前,我国国内的田径竞赛体制逐步向深层次发展,使训练与比赛实行紧密融合 (通河县业余体校,黑龙江通河 150900) 摘要:训练与比赛实践表明,田径运动员的“赛与练”紧密融合已得到田径训练界定普遍重视,研究其训练的重要价值已提到重要位置。在此仅对训练与比赛的关系在理论上加以初探。 关键词:青少年;田径运动员;训练;比赛 目前,我国国内的田径竞赛体制逐步向深层次发展,使训练与比赛实行紧密融合,运动员在相应时期内能保持着良好的竞技状态,创造优异成绩。 1 青少年田径训练与比赛关系的心理学分析 运动生理学研究指出,运动员在高强度比赛中的竞技,利于他们掌握和巩固技术,并确保运动技能在高对抗下的正常发挥。因此,争取参加更多大型比赛是国内外优秀运动员努力的方向,运动技术状态只是通过实战的检验,才能得以完善和提高。参加比赛已成为优秀运动员改进专项运动技术,提高竞技能力、保持经济状态的重要途径。 从运动员训练成长途径和规律上分析,青少年运动员正处于运动技术、技能的形成与完善的关键训练时期,根据运动技能形成的机制,条件反射的选择性出现的生理学特征,参加比赛可以让年轻的选手进一步适应在特定的比赛环境下正确的运用技术、战术,了解和掌握在比赛中技术、战术的特点及操作方法。这对其日常的训练和比赛将起到指导和促进作用。 世界顶级田径运动员,几乎3~4周就要参加一次比赛,这就要求运动员必须在较短的时间内调整好自己的技术水平与竞技状态。因此,运动员在平时训练中应突出对比赛的准备,要以比赛任务为核心安排训练,模拟在比赛条件下进行训练,做到赛练有机融合,即在训练中包含着比赛因素,而在比赛中又包含着训练因素。训练一个突出问题是应将比赛作为提高运动负荷,适应比赛环境,做好心理准备的一个重要的训练途径和内容。 2 青少年田径运动员训练与比赛关系的心理学分析 2.1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的调节 心理学指出,焦虑是运动员赛前存在的普遍心理现象。焦虑是由两种特殊心理因素构成的,即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前者是一种暂时、波动的情绪状态;后者则是倾向于一些相对稳定的个别差异性心理反应,心理学称之是一种人格特质。田径运动员在比赛中最佳焦虑水平应符合有关心理学焦虑水平的测试定律(称倒U字段曲线理论)。该定律规定运动员所测得的分值处在30~50之间时,为中等焦虑水平,适合运动员的正常发挥各类技术水平。如果运动员处于长期训练状态,不能亲身感受竞赛的刺激与承受竞赛的压力,就会出现比赛中的焦虑水平过高,此时运动员对比赛将产生恐惧、退缩的情绪。可见,运动员只有在比赛环境中其焦虑心理才能得到锻炼和提高,使之达到最佳水平并在比赛中最佳发挥个人竞技水平,取得理想的比赛成绩。因此,教练员在制定训练计划、安排训练时应充分考虑早比赛因素,在训练各个阶段都应将比赛安排在训练之中,使许年过程有比赛安排,在比赛过程又体现有目的的训练意图,做到训练与比赛紧密融合,达到在训练与比赛过程使运动员生理、心理、技能、技能、竞技水平等因素得到综合、均衡的提高。 田径运动训练实践证明,训练中存在着训练型和比赛型两种运动员,前者往往因无法正确面对比赛的各种内外刺激,使运动员的竞技状态不能正常发挥,比赛常常以失败告终;后者能够在比赛中面对各种刺激,并将各种刺激转化为自身激励因素,更好地调控自身焦虑水平,并能在比赛中保持适度的兴奋状态,使运动员在比赛中能发挥较高的竞技水平。对于正处于心理成熟期的青少年运动员来说,为其提供更多地参赛机会,这对于他们更好地适应比赛环境,确保在对抗状态下正常地发挥运动水平尤其重要。 2.2比赛环境和培养抗干扰能力的适应 运动心理学研究指出,在有他人在场的比赛,运动员往往能够表现出比独自一人时更好的竞技状态,这种心理现象被称为社会促进效应。反之,有些运动员在无人环境下,尚能正常发挥出运动水平,但在有人场合则容易失常,出现了社会干扰现象。如何充分利用这一社会促进效应,使年轻选手在有观众喝彩、助威的比赛环境中,有效地发挥自己的竞技水平;而又能在观众喝倒彩的情势下,使心理稳定不受干扰,稳健地发挥自己的运动水平,提高抗干扰能力。这是田径运动训练、比赛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 让年轻的运动员更多地参加比赛,使运动员在比赛中调试自己,努力使自己适应比赛,并能利用各种比赛环境,来培养运动员的心理稳定性,不受干扰和抗干扰能,并善于运用比赛场面的热烈气氛,形成运动员在竞技场上的社会助长效应。以达到运动员在比赛中发挥其正常竞技水平和运动能力。 3 青少年田径运动员训练与比赛关系的训练学分析 现代运动训练学指出,运动训练目的是为使运动员将训练中获得的运动水平能够在比赛得到正常发挥甚至是超水平发挥。要得到超常的训练效应,最有效的训练手段就是通过比赛方式的训练。这是检验日常训练薄弱点,进行更有针对性训练的试金石。 随着周期训练理论从“阶段训练分期思想”开始,到《全年训练分期思想》的理论完善,使运动训练理论进一步得到发展。马特维耶夫出版了《运动训练的分期问题》,标志着运动训练的周期理论初步形成。其后由民主德国训练学著名学者哈雷,在他的训练学专著中对训练周期性原则问题也有相应的论述。但从理论系统上,马特维耶夫的周期训练理论的核心是对运动员竞技状态的培养,竞技状态从整体上讲是运动员最佳准备程度的各处方面(身体、心理、技术和战术)的统一。发展竞技状态的过程具有阶段性特点。即竞技状态获得阶段、保持阶段和暂时消退阶段。 传统的训练周期结构模式,将全年分为准备期、竞赛期和过渡期的单周期和双周期。准备期时间过长,训练特点为量大而强度低,训练分期过细且训练内容和采用的训练方法过多,又没有恰当地安排比赛的训练手段,这不利于运动员运动成绩的稳步增长,而且训练与比赛的间隙过长,环节脱节,缺乏训练的实战性和针对性,容易导致训练的盲目性使训练质量得不到保证。 据目前有关调查显示,国外优秀田径运动员每年平均参赛机会为国内的4~6倍。可见国外田径训练非常重视选手们的比赛。即做到训练和比赛的有效融合。由于训练方法和恢复方法的革新,运动员在赛练之间,容易找到特定的训练节奏,使运动员的经济能力达到很高的水平。因此,我国田径选手训练过程,应加大参加比赛的比重,使运动员随着运动训练年龄段增加而逐步加大参赛的次数,将训练与比赛

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科学选材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科学选材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摘要】随着科学训练方法和手段的不断发展和提高,科学选材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充分挖掘和利用运动员天生的才质,可以保证运动员多年的系统训练,为创造优异成绩打下良好基础。结合笔者的实践经验,就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科学选材需注意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青少年;田径运动员;选材 所谓运动员选材,就是根据运动项目特点和要求,采用科学的方法把那些适合某个项目并且有发展前途的少年儿童挑选出来,加以系统训练,并创造优异成绩。选材是竞技体育训练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整个训练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多年的训练实践来看,选材的成功与否基本决定了训练最后所能达到的高度,运动水平越高,这种情况就越明显。同时选材的成功还会使训练过程更加顺利,时间更短。教练员和运动员更加轻松,训练过程由此成为一种愉快和享受成功的过程。因此,为了达到更高的训练目标,并且使付出得到更好的回报,教练员一定要把选材作为训练过程的最重要的工作来抓,这样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田径运动员选材的理论、方法等是整个科学选材的一部分,但由于田径运动主要靠体能,而体能更依赖于天赋和遗传,再加上田径项目多,各具特点等原因,故田径运动员的选材显得更为重要和复杂。 1重视遗传因素 众所周知,没有天赋的运动才能,就不可能取得最佳的运动成绩。这里所指的天赋运动才能,其实质就是个体天然的、优秀的运动遗传素质。人类遗传学的研究表明,构成人体运动能力的绝大多数性状具有很高的遗传性,且一般都是呈常态分布的数量性状,遗传度多在60%以上。德国科学家经过大量的研究发现,在运动能力的遗传中,具有卓越运动才能的亲代,只要不是极端个体,其子代中有50%的人会具有优秀的运动才能,而且还有可能超越亲代个体。说明父母某些遗传性状均能在子女身上再现,并能通过遗传有所发展,因此在选材工作中家系调查是一项必须进行的工作。人类遗传学的研究成果为运动员的遗传选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使得遗传选材法在运动员的早期选材实践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是指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体现出来的速度、力量、耐力等方面的能力。运动员素质的高低,与遗传因素相关,但也与后天的环境、营养、训练有着密切联系。立定跳远、100米、耐力跑三项内容是挑选优秀田径运动员最基本的测试项目,也能体现出运动员本身的身体素质。立定跳远可以检测爆发力,100米可以测出运动员的速度、运动技术与协调能力,也是检测身体素质最重要的一

田径运动员选材的基本内容与方式

田径运动员选材的基本内容与方法 国有体委于1987-1990年组织田径专家、学者及科研人员,编写了中国第一 部《田径教学训练大纲》对各个项目的选材内容、指标、方法及各年龄阶段的 选材要求、身体素质与专项成绩分级标准等有详细的规定和说明,指令在全国 贯彻实施。 一、短跑运动员的选材 短跑是以无氧代谢供能为主的极限强度运动。决定短跑竞技水平的速度能力、反应时、最高动作频率及无氧耐力等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遗传决定的,后 天较难培养与改变,训练仅使这些天赋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因此,短跑运动员 选材更重视先天因素。 (一)身体形态 短跑运动员的形态外观一般是中等或以上身材,肌肉发达且成束形,皮下脂肪较少;下肢较长,大腿比小腿稍短;踝围细,跟踺长且扁平、清晰;脚趾齐 且较短,趾关节较坚固。根据短跑技术对身体形态的要求,提出以下指标。 1.身高:对短跑成绩没有实质性影响,不同身高的运动员在短跑中均能取得好成绩。但从总体看,高水平的运动员大多是身材较高者。根据国内外资料,《大纲》提出以下身高标准:男子100米、200米运动员为175±5厘米,男子400米运动员为180±5厘米;女子100米、200米运动员为165±5厘米,女子400米运动员为170±5厘米,并对各阶段选材应达到的身高提出了相应要求。 对有特殊才能的矮个子运动员也不可忽视。 2.比大小腿长[大腿长/(小腿长十足高)×100]:大腿相对较短,能使跑时支撑阶段重心前移速度较快,大小腿折叠前摆快而省力。小腿较长者,在角速度 相同情况下,“扒地”速度较快,有利于完成支撑缓冲动作及缩短支撑时间。因此大小腿长的比值应力求小些,要求≤100%,最好≤95%。 3.比踝围(踝围/跟腱长×100)与比跟腱长[跟腱长/(小腿+足高)×100]:踝围较细、跟腱较长者,小腿肌力较大,速度力量好。因此,比踝围应力求小些(≤100%,最好≤95%);比跟腱长应力求大些(≥50%,最好≥55%)。 (二)生理机能 短跑项目运动时间短、强度大、单位时间内能量消耗多,要求运动员身体健康而强壮,并有较强的心肺功能和无氧代谢能力。血色素男子12.0-14.0克以上,女子10.5-12.5克以上,比肺活量≥75,台阶指数105-115。 (三)成绩动态及运动素质 1.成绩动态:分析世界优秀短跑运动员的运动经历发现,他们大多在13-18 岁开始专项训练,达到最佳成绩的年龄为男子25-26岁、女子23-25岁,达到 最佳成绩需用8-9年的训练,而且起始成绩都较高。早期短跑成绩与进展速度 反映了先天赋予的快跑能力和短跑潜力,是短跑运动员选材中直觉而客观的一 个重要因素。 2.运动素质:短跑成绩取决于速度、速度力量和专项耐力,这些素质与遗传关系密切,是选材的测试重点。原苏联科研人员通过多年观察研究,认为根据 系统训练一年半后素质增长速度预测短跑潜力准确性较高。那些素质起点水平高、增长速度快的少年,将是天才的短跑选手。 (四)短跑技术

少年田径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

少年运动员身体素质练习 身体素质是一名运动员的根基!常言道运动员的生命犹如盖房,谁的砖头多,谁的楼房高。田径运动是各项运动的基础,它能全面地、有效地发展人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对其他各项运动技术的发展和成绩的提高都有很好的作用。因此,各项体育运动的教练员都把田径运动作为发展身体素质训练的手段。田径运动员要求身体素质是非常全面的,无论速度、力量、耐力、柔韧、灵敏都很重要。 少年运动员的力量练习 各个年龄阶段的力量训练需要把握得当, 12岁之前(儿童时期)心肺和血管的相互发育不是不平衡的,儿童的心脏对于各种性质的工作有相当强的适应能力,而且恢复也很快。但尽管这样,由于调节机制的不完善,就会导致心脏工作某些不稳定的现象发生。因此,超量的身体或心理负荷都可能导致心脏活动机能的失调。 应多游戏练习,多核心素质小肌肉群练习,由于少年儿童时期,人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要注重全面身体素质的发展,不宜采用单一的手段来重点提高某一项身体素质 训练手段:一般采用把发展上肢、下肢和腰腹背肌力量的练习编成组循环进行训练。 例:1引体向上5-10次 2肋木上收腹举腿10-15次 3练习蛙跳10-15次共4-6组(综合型) 4俯卧撑15-20个 5小步幅高频率跑30-60米 例:1台阶跳50-200个 2纵跳50-100个 3交叉步跳50-100个 4提锺50-100个共4-6组(下肢力量型) 5深蹲跳20-50个 6全蹲弓箭步跳30-50个 例:1全方负重位静止负重飞鸟(每个方位静止5秒) 2徒手静蹲1′—2′ 3倒立30″—1′ 4-8组(静止型) 4负重静蹲45″—1′30″ 5仰卧静止抬腿1′-1′30″

浅析足球运动员科学选材

浅析足球运动员科学选材 摘要:众所周知足球是世界第一运动,当今世界足球强国的水平令我们充满激情和渴望,在世界各国足球尤其是欧洲联赛及世界杯的影响下,对我国足球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足球运动是青少年最喜爱、开展最广泛、也是影响力最大的体育运动项目。但是现实足球教学、训练面临很多实际的问题待而未决。为什么我们的国家队,我们的联赛平泛、乏味?不妨冷静的思考一下,要想看一个国家的足球水平如何,最重要的是看这个国家青少年足球发展基础如何,要想提高一个国家的足球水平,重要的是抓好这个国家的青少年足球运动、青少年训练,而抓好训练的选择条件就是青少年运动员早期科学选材。 本文从运动员选材的基础理论起步,根据足球运动员的运动规律,查阅和分析大量文献,着手从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年龄、运动素质、竞技水平、生理、遗传等方面的特征进行。提出了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早期科学选材的主要影响因素,确保选才工作的科学完善。 关键词:足球运动员,选材方法,注意问题 1研究对象 本文从9—15 岁年龄结构的基层选材开始,重点着手从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年龄、运动素质,竞技水平、生理、遗传等方面的特征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青少年足球早期选材的意义 长期以来,世界各足球强国十分重视青少年的科学选材和训练工作,其目的就是尽早发现好苗子,以利于从小多年系统的进行训练。在现代高水平足球强队的成长过程中,高水平的科学训练,优化的训练环境;优越的天赋条件是成功的必须条件。而具有优越天赋条件的运动员就要靠教练员在青少年早期选材中去发现和挖掘的。 近年来,随着我国足球职业化进程深入发展,青少年足球的早期科学选材和训练以倍受重视,其研究工作更加深入细致,更加的具体实际,更加的专项化。在“足球训练”一书中,就影响足球运动员成材率的十个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足球运动员身体形态”,“足球运动员身体机能及生理生化指标”,“足球运动员技术测评标准”等选材参照模型,这些研究成果对我们进行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早期选材,具有很大的帮助和价值。早期科学选材的重要意义体现在这两个方面,一是深入足球选材的科学理论研究,制定出一套具有实用价值的选材方法和模式。二是通过系统的培训,使广大在基层从事青少年足球训练工作的教

浅析中长跑运动员的科学选材

浅析中长跑运动员的科学选材在中长跑运动实践中发现,有多种影响中长跑运动员水平的因素是不易确定的,尤其在对中长跑运动员的选拔评价中,往往遇到的是不易量化或不能完全量化的指标,如动作技术水平的高低、战术意识的强弱、心理素质的好坏和智力水平的高低等,这些指标仅通过下级指标中的部分可量化指标是不能够准确反映的,而且不能量化的那部分指标往往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就给准确客观地选拔优秀中长跑运动员带来了困难。 中长跑运动员的选材问题国内外学者做了不少的研究,他们都有独到之处,并分别从选材阶段及适宜年龄、选材内容和方法、选材评定的标准等方面做了论述。中长跑运动员的选材,必须依据中长跑运动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研究和科学选材。现从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耐力素质、心理素质、技术水平这几个方面详尽描述。 一、身体形态 通过对许多优秀中长跑运动员的成长过程及资料观察表明:优秀中长跑运动员的身高与体重比值偏小。一般中跑运动员男身高1.75一1.82m,女1.65一1.70m;长跑运动员男身高1.68一l.72m,女1.60一1.65m。中跑运动员的身高略高于长跑运动员,体重两者相似,男子基本上在55一65kg,女子在52一60kg。我们从儿童、少年中选拔运动员,一般是:身体比较修长,匀称,肩宽胸厚,骨盆较窄,膝关节和躁关节围度较小,足弓弯曲度较大,小腿比大腿略长,肌肉纤维细长,而且线条清晰并富有弹性。 二、生理机能 中长跑运动员需要较好耐力素质的基本因素就是心肺功能。儿重、少年心肺功能的好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将来的运动水平。因此,在选拔儿童、少年中长跑运动员时,必须高度重视这一方面。心肺功能好,主要表现在心脏的每搏输出量、最大氧气摄和最大负氧债的能力等,也就是有氧代谢和无氧代谢的能力。根据有关资料得知,不同心肺功能的人其差异是从童年就表现出来的。测量心功能简单易行的方法:先测量儿童、少年平静时的脉搏次数,然后让他们以同样的速度跑同样的距离,测量他们负荷后的脉搏和3一smin后的脉搏频率,看恢复情况。凡是基础脉搏较慢,负荷后脉搏增长次数较少,恢复时间较快的儿童、少年,其心肺功能为优等。 耐力素质,尤其在无氧代谢供能状态下的耐力素质是中长跑运动员的主要素质之一。当然,氧供应充分下的耐力素质以及磷酸原代谢下的速度素质也是重要素质之一。在中长跑项目中,无氧耐力的好坏从某种意义上讲,决定着运动的负荷强度;有氧耐力的好环,决定着持续运动的负荷时间,因此,两者都很重要。 三、心理素质 由于中长跑运动要求运动员大脑皮层能承受较长时间的、反复的、单一的均衡刺激,所以选择神经类型以安静型为主,同时还要求运动员具备坚韧不拔、不怕困难、勇于拼搏的意志品质。实践和有关资料表明:这样的人比其他类型的人更易于从事中长跑运动。 四、技术水平 要求跑的动作灵敏、协调、放松、自然,动作频率稍快,向前摆腿积极,后蹬有力,上下肢动作协调,身体重心较平稳。

论优秀篮球运动员科学选材的重要性

论优秀篮球运动员科学选材的重要性 【摘要】随着篮球运动的发展与普及,篮球运动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对篮球运动人才的需求增大,特别是在21世纪人才竞争年代,篮球人才普遍被人们所青睐,从国家举国体制的人才培养方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篮球运动员,推动我国篮球事业的发展,篮球人才培养与篮球事业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他们是“根与叶”一样的密切联系,在培养一名运动之前最主要的前提就是选材,科学的选材可以让训练效果、精力、时间、资金等事半功倍,科学的选材才是决定你是否能够成为人才的重要前提。本文从科学选材的角度,论证科学选材对优秀运动员培养的重要性。 【关键词】篮球运动员;选材 中图分类号:G8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6-0278(2015)12-259-01 随着科技的突飞猛进,在训练方法、技战术都已经达到了很高的高度,人类运动的能力已经达到了“极限”水平,要想有新的突破,就必须科学选材入手。 有专家认为培养当代世界冠军,必须具备三个条件:“高水平的科学训练、优化的训练环境和运动员个

人优越的天赋条件”。人们常说:“优秀的先天条件是朔造高水平运动员开始”、“选材的成功意味着训练的成功”。对篮球运动来说,先天身体条件很容易影响篮球水平的高低,根据篮球运动综合特征将其分为:身体形态、运动素质、心理素质、生理、智力等。从以上几个方面科学选材能够大大提高选材的效率与准确性,再通过高水平的科学训练与高标注的训练环境进一步提高了篮球运动员的成材率。科学选材已越来越多人开始重视。 一、篮球运动员科学选材的含义 篮球运动员的科学选材是指采用现代科技的手段和方法,通过客观的指标测试,全面综合的评价和预测,把先天条件优越、适合从事篮球运动的人才从小选拔出来,进行系统的培养,并不断的检测其成长的过程。① 二、科学选材是培养运动员的起点 科学选材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要对被挑选的运动员不断地训练检测,从普通运动员中删选出最适合的运动项目,通过后天的训练激发出本身应有的运动潜能。这对运动员后期成绩的提高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从遗传学角度研究选材的首要标准就是研究调查篮球运动员的父母,人类遗传的基本规律表明,反映

青少年田径运动员训练特点

青少年田径运动员训练特点 1.青少年运动员的田径训练特点: 1.1训练的业余性 训练的业余性是指运动员在运动训练过程中,在课余时间,在不影响学生学习的情况下进行训练,与成人训练存在很大差别。参加训练的青少年年龄都均在7~16岁之间,他们正处于小学阶段,“以学生为主”兼学别样。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课余训练要求做到:全国关心运动员成长,通过训练使同学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得到发展,坚持课余训练,处理好文化学习和运动训练的关系,防止重视训练,重视运动成绩,而忽视文化课学习,忽视、不完成作业的不良学风。做到学习训练两不误以学习促训练,以训练促学习的良好作风,做到训练时间不宜过长,每次课50~90分钟为好,每周三次训练课为宜。 1.2运动训练的基础性 青少年运动员的课余训练,不是追求专业技术和运动成绩,而是打好身体训练基础,特别是全面的身体训练基础,牢固掌握和运用基本技术和战术是区别与成人训练的基本原理。打好基础,要求既全面又牢固,全面是从思想、心里、身体、技术、战术、智力等方面训练,根据青少年运动员的心理特点,培养他们课余训练的训练,从直接兴趣向间接兴趣过渡,树立较好的训练信心,克服训练过程中任何困难,明确训练目的。打好身体基础,只有好的身体才能完成训练任务,才能承受训练中不断加大的运动负荷,才能完成激烈而紧张的比赛任务,才能提高机体的生理机能。 1.3运动训练内容、方法和手段的多样性 青少年运动员训练是打基础的阶段,要求采用多种多样的训练内容,全面发展运动员的运动素质,提高机体各器官系统的生理机能,打好训练基础,为未来创造优异成绩创造有利条件。然而,青少年运动员正是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各器官系统尚未成熟,过早进行专项训练对未来发展和提高不利,有可能造成

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选拔和基础训练——选材篇

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选拔和基础训练——选材篇在第十一届全运会期间,总书记向全国体育界发出了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号召,是党和国家赋予全国体育人的艰巨使命。2008年奥运会上我国的金牌和奖牌总数跻身世界前列,但田径项目一金未获,离体育强国还有很大差距。使我们田径人心里愧疚和自责。如何尽快将田径部分强项跻身世界前三甲,是确立我国体育强国地位的重要标志。加速青少年田径后备人才的选拔和培养是田径打翻身仗的第一场战役。笔者从事青少年田径训练和研究三十多年,本文通过收集国外田径运动的信息,结合我国青少年田径训练现状及本人的训练实践,对如何加快青少年田径后备人才的培养做一探讨,仅提供全国田径同行参考。 1、早期选好苗子是田径出精品的重要保障 1.1 得田径者得天下。凡称得上世界体育强国的都是田径强国。在国体育界,“人种论”的观念由来已久。认为亚洲黄种人要在田径短、跨、跳项目上超越黑人运动员是“不可逾越”的。这种偏见长期束缚我国田径教练员的聪明才智,是阻碍我国田径运动发展的桎梏。建国六十年来的事实证明,我国田径运动员在建国以来的不同时期,在男子100米、110米栏、男女跳高、三级跳远,女子铅球及中长跑、竞走等项目上多次达到并超过世界水平。在上述涵盖田径跑、跳、投的项群中,曾在奥运会上披金摘银,涌现出众多田径明星。特别是近几年翔的杰出表现,更有理由让我们不要为黄种人而悲观。

1.2 历史证明,只要我们把握项目特征,深入研究它的技术特点,深入挖掘适应项目特征和技术特点的优秀后备人才,潜心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训练理念,优秀田径人才的涌现是水到渠成的。 1.3 当今世界田径已进入高体能、高智能、高科技的“三高”境地。这“三高”的第一突破点就是选材。田径运动与其它竞技项目不同的是,它是展示个人高体能、高技术能力的项目。技术动作的优劣所产生的成百上千次的重复给田径运动带来多姿多彩的魅力。以运动员几乎耗尽体能的付出,向更快、更高、更强的境地发展。它集中了现付竞技体育所必须的速度、力量、灵敏、协凋、弹跳等素质。而人类的这些运动素质必须符合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的原则。遵照“用进废退”的生物学宗旨,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和改造。所以说,对于田径运动项目特征的认识是无止境的,运动水平的提高也是无止境的。鉴于遗传因子的生物学改造,在当今科学技术条件下还很难实现,但我们已经摸索出项目特征所必须具备的个体生物学强者在少儿时的症状和生理、生化畴的依据。依照这些科学的依据和经验,我们可以精选出优秀的后备人才进行早期系统训练和培养。 2、少年儿童选材的特点和方法 2.1 田径运动员的选材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通过多年的身体形态、机能测试和训练时间的积累和考察,获得第一手实践数据,遵照形态结构与功能的统一, 生理机能与运动能力统一的运动训练学理念,按照项目的特征,筛选出符合本项目特征的生物学强者,才能获得事半功倍的训练效果。

少体校田径运动员选材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1912588986.html, 少体校田径运动员选材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作者:阮召武 来源:《当代体育科技》2018年第25期 摘要:目前,我国少体校田径运动员的选材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摆在了相关领 域的专家学者面前。相关专家学者从不同的方面对田径运动员选材展开分析与研究。本文基于相关的研究成果,首先介绍了我国少体校田径运动员选材的情况,分析了少体校田径运动员选材结合理论的意义,然后针对我国少体校田径运动员选材结合理论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影响运动员选材效果的因素,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有助于提升少体校田径运动员选材的有效性。 关键词:少体校田径运动员选材结合理论实证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9(a)-0078-02 1 我国少体校田径运动员选材情况 从前,对田径运动员的选材主要是依据小学体育教师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以及学生的运动成绩,例如,通过比赛的方式选拔出比赛成绩突出者,在这过程中,如果学生被某训练单位相中,则可以直接办理入队手续。 随后,到了20世纪70、80年代,国内涌现出了一大批基层体育学校,并且由行政领导和体育院校协同举办的运动项目数量也较多。基于这些传统运动项目的特点,相关的体育训练部门成立了体育网点学校,并且从资金层面、基础设施层面加大了对这些基层单位训练的扶持力度,并从学校中选拔出了杰出的体育后备人才,专门送至市级体育学校进一步训练。从总体上看,竞技体育社会地位较高,因而具有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业余训练工作的普及以及提高效果明显,业余训练工作层层衔接协调。但是,对青少年运动员的选拔除了教练员依靠长期积累的经验和直觉外,还会对青少年的体能各项指标进行测量,考察青少年的身体形态。到了20 世纪80年代中期,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科学技术水平快速提高,科研人员和教练员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深刻变化。通过引进国外发达国家先进的方法和技术,加快推动了我国青少年运动员人才的管理模式的改革。与之相对应的,青少年运动员选材工作也越来越朝向程序化、系统化、科学化方向发展,从最开始的宏观调控,慢慢向追踪指导转变。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这开拓了青少年运动员选材的新天地,其中,信息工程在青少年运动员选材工作的开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到了20世纪90年代,广大科研人员和教练人员普遍使用的青少年运动员选材标准是《运动员竞技能力模型与选材标准》和《运动员科学选材》。在当时,这两本著作是与国家政策相辅相成的,是基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产物。具体来讲,对青少年运动员的选材也越来越精细化,一般由专门的测试人员以及运动员选材研究员,利用相关的选材仪器,对青少年运动员的生理指标、生化指标以及心理素质指标进行全面监控和测试。另外,这些测试的数

短跑运动员选材

一、短跑运动员的选材 短跑是以无氧代谢供能为主的极限强度运动。决定短跑竞技水平的速度能力、反应时、最高动作频率及无氧耐力等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遗传决定的,后天较难培养与改变,训练仅使这些天赋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因此,短跑运动员选材更重视先天因素。 (一)身体形态 短跑运动员的形态外观一般是中等或以上身材,肌肉发达且成束形,皮下脂肪较少;下肢较长,大腿比小腿稍短;踝围细,跟踺长且扁平、清晰;脚趾齐且较短,趾关节较坚固。根据短跑技术对身体形态的要求,提出以下指标。 1.身高:对短跑成绩没有实质性影响,不同身高的运动员在短跑中均能取得好成绩。但从总体看,高水平的运动员大多是身材较高者。根据国内外资料,《大纲》提出以下身高标准:男子100米、200米运动员为175±5厘米,男子400米运动员为180±5厘米;女子100米、200米运动员为165±5厘米,女子400米运动员为170±5厘米,并对各阶段选材应达到的身高提出了相应要求。对有特殊才能的矮个子运动员也不可忽视。 2.比大小腿长[大腿长/(小腿长十足高)×100]:大腿相对较短,能使跑时支撑阶段重心前移速度较快,大小腿折叠前摆快而省力。小腿较长者,在角速度相同情况下,“扒地”速度较快,有利于完成支撑缓冲动作及缩短支撑时间。因此大小腿长的比值应力求小些,要求≤100%,最好≤95%。 3.比踝围(踝围/跟腱长×100)与比跟腱长[跟腱长/(小腿+足高)×100]:踝围较细、跟腱较长者,小腿肌力较大,速度力量好。因此,比踝围应力求小些(≤100%,最好≤95%);比跟腱长应力求大些(≥50%,最好≥55%)。 (二)生理机能 短跑项目运动时间短、强度大、单位时间内能量消耗多,要求运动员身体健康而强壮,并有较强的心肺功能和无氧代谢能力。血色素男子12.0-14.0克以上,女子10.5-12.5克以上,比肺活量≥75,台阶指数105-115。 (三)成绩动态及运动素质 1.成绩动态:分析世界优秀短跑运动员的运动经历发现,他们大多在13-18岁开始专项训练,达到最佳成绩的年龄为男子25-26岁、女子23-25岁,达到最佳成绩需用8-9年的训练,而且起始成绩都较高。早期短跑成绩与进展速度反映了先天赋予的快跑能力和短跑潜力,是短跑运动员选材中直觉而客观的一个重要因素。 2.运动素质:短跑成绩取决于速度、速度力量和专项耐力,这些素质与遗传关系密切,是选材的测试重点。原苏联科研人员通过多年观察研究,认为根据系统训练一年半后素质增长速度预测短跑潜力准确性较高。那些素质起点水平高、增长速度快的少年,将是天才的短跑选手。计算素质增长速度的公式为: (四)短跑技术 合理的途中跑技术是步幅开阔,蹬伸有力,摆动积极,步频较快,动作轻松,向前效果好,重心稳定,躯干保持适度前倾,摆臂积极有力,跑的直线性好。根据短跑技术特点,提出以下3项指标。 1.支撑时间:优秀短跑选手快跑时蹬离支点特别快(约0.08—0.09秒),腾空阶段较长,这是一个具有预测性的生物力学特征。 2.步频指数(100米跑平均每秒步数×身高):研究表明,步频在生长发育期不因年龄增长而变化,步频指数随身高的增长而变大,优秀短跑选手这一指数较高(≥7.4-8.1)3.步幅指数(100米平均步幅÷身高):生长发育期,步幅是随年龄的增大而增加的。由于速度=步频×步幅,故随着年龄增长,速度提高主要是步幅增长的结果。研究表明,步幅增长一般与身高成等比关系,其指数往往是一个常量。优秀短跑选手这一指数较高(≥1.07-1.2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