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目的和意义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目的和意义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目的和意义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目的和意义

浅谈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必要性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推进校企合作是当前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推进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就要明确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目的、意义,分析、找准目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现状,探究其对策,有的放矢,才能构建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使之更好地达到院校和企业“双赢”的目的,只有“双赢”才能实现合作的真正目的,才能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一、高职院校参与校企合作是规律性需求

校企合作不仅是新形势下高职教育发展需要的一种育人模式,更是一个在利益相关者之间进行资源整合、利益再分配的过程,而且是经济发展对高职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还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和自身发展的现实需求。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职院校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力量,使其实现服务社会、发展经济、提高技能、提升服务水平的目标。通过职业教育和专业培养使其成为企业生产、管理和服务的强有力的生命军。高职教育的主要特征是有针对性地培养专业性强、技术

过硬、管理水平高、岗位适应能力强的高素质优秀人才。这就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必须贴近社会需求、生产实际,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学校师生与一线技术人员相结合,学校教育环境和与企业生产环境相结合,教育、科研和生产相结合,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才能发挥高职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才能保证高职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二、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需要

“职业教育面对的是一个变化的外部世界,职业教育的社会功能决定了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所引起的职业演变对高职教育的影响较之其他教育类型要迅速得多、深刻得多,因而也剧烈得多。”这就要求高职教育能及时针对企业的演变、职业资格、职业能力等进行预测和判断,从而对专业开发及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进行改进,使高职教育主动应对职业和人才需求的变化。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通过企业的了解、掌握职业变动和对人才需求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是科学、合理设置专业的基础保障。通过校企合作学校与企业建立紧密型的合作伙伴关系。根据社会经济发展

实际,首先对专业的社会需求进行调查分析,对岗位知识和技能进行分解再确定教育教学内容,最后由专家进行认证。保证人才培养的适应性。校企合作针对教学对象和内容制定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课程内容,确保为专业技能提供实习项目和实习基地。确保师生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能力水平的提高。校企合作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顶岗实习、聘用就业。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具有一定的企业背景,把企业作为所需职业技术人才的生产基地和培养空间,更有利于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和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

三、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需求

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对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提出了更高的理论与实践综合能力的要求。高职院校教师的知识、能力、素质要符合职业岗位对技术型人才的要求;既要有渊博的专业理论,又要有扎实的专业技能;既要有精湛的教学水平,又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既要掌握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与方法,又要了解先进的生产工艺与设备;既要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又要是胜任教学科研和生产实践活动的坚强后盾。

校企合作可以让教师走向企业生产第一线,向科技人员、基层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虚心学习和探讨就是教学的准备过程,可获取生产

现场教学素材,收集高质量教学案例,了解生产技术与工艺,熟练掌握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从而提高专业的实践性和教学的实效性。校企合作既要开展科研和技术研发,又要推广技术和应用服务。在合作过程中,企业一方为广大教师提供科研课题项目,科研场所和技术指导,以及必要的科研经费支持,为教师更好地投入到科研玫技术开发及新技术推广得以记分的支持。使教师更好地通过科研解决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使科研人员更快、更有效地为企业和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高职教育要培养出一批一线应用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高职教师首先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和熟练的专业技能、良好的职业道德及综合素质。还应积累丰富的教学和实践经验。通过合作使高职教师能够深入到一线,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累丰富的社会经验,从而提高专业技能和业务水平。另一方面通过校企合作,高职院校还可以从企业中选聘理论水平高、专业技能强、完全能胜任教学工作的能工巧匠兼职上课,使他们成为高职教师队伍的主力军。

四、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是做好指导学生就业工作的需要

校企合作通过用人单位直接参与专业设置,并根据所需人才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制订培养方案同时参与人才培养,通过理论教学、实

践指导等逐步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学生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不仅对社会有了充分的认识且对用人单位也有了初步的了解,从学校到工厂,在广阔的理论海洋中,在工厂的实践中寻求答案。既得到理论知识的巩固又在实践中使专业技能得到提高,在实践中找不足,在实践中找差距,理论实践相结合,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能力得到了提升。实践出真知,校企歙秒但能使企业发展发现问题也使院校在培养高素质人才中找到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为社会出人才出好才。实践证明,校

企合作开展好的专业,就业率也高,大多数毕业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就自愿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就业协议。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原则,将高职学生的就业工作摆在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就业率已经成为衡量高职院校办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教育,加强同企业的联系,根据企业人才需求来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结构,将行业职业高标准、职业技能鉴定导入教学内容,纳入教学计划,可以使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在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下,学生进入企业参与专业理论和实践教学以及职业体验,获取学校所不能给予的企业文化、企业精神、工作氛围和经验,熟练地掌握生产规律、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和技术,更

好地锻炼毕业生的实践技能,提高毕业生的实践能力、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校企合作办学,开展“订单式”或“半订单式”教育,也为毕业生建立了稳定的就业渠道。除此之外,由于学生有机会获得职业素质的实际训练,教师在指导学生就业时更易于被学生接受。就业工作开展得好,也就有利于学生的择业与就业,从而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

校企合作工作总结及新工作计划完整版

校企合作工作总结及新 工作计划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2014年校企合作工作总结及2015年工作计划 大力推进校企合作是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一项重点工作,也是高职教育的基本要求。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和我院示范性高职建设内涵要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教育方针,开展校企合作,是我院专业建设快速发展,提高办学综合实力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进一步推动该项工作,使校企合作向深层次发展,提高我院办学水平和技术应用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一、基本情况 多年来,我院各专业坚持按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专业定位要求,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加快推进我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性改变,扩展和密切行业、企业的联系,加强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产实践相结合,找准专业与企业的利益共同点,建立与企业之间长期稳定的组织联系制度,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目标,努力为社会经济服务,今年,我院已与长三角、珠三角、海西经济区等地的多家企业建立了新的校企合作关系,新增校企合作企业近20家,并在订单培养、教学见习、工学交替、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师资培训、技术交流、产品制作和加工、顶岗实习、学生就业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合作。 二、合作的具体内容及取得的成绩 我院通过和企业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合作模式灵活多样,促进了双方共同发展,达到学校、企业和学生三赢。 (一)“订单培养、共建专业”合作 我院与江西联微软件技术有限公司、辽宁天业航空服务培训有限公司等公司签订联合培养协议,分别共同建立计算机软件技术、航空服务专业,录取时与学生、家长签订就业协议。校企双方共同制订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训标准,部分企业培训课由企业承担。 (二)参观、教学见习、工学交替等方面的合作 我院与恒天动力有限公司、杭州天香园林有限公司、泉州西沙湾假日大酒店、南昌千禧幼儿园、南昌万幼跟踪幼儿园等公司合作,我院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机械制造专业,园林工程技术专业,酒店管理专业,汉语语言文学专业进行教学见习、工

校企合作的现实意义

校企合作的现实意义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校企合作的现实意义 庄金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企业用工的要求越来越高。我校作为培养中、高级技术人才的教育基地,必须面向市场,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培养企业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必须深化职业学校的教学改革,探索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办学模式。校企合作正是一种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与教育改革相协调的一种新型办学模式。建立校企间良好的合作机制,既是国际上职业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也是我国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校企合作的必要性 1.有职教政策的指导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满足人民群众终身学习需要,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自主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特别是“十一·五”期间,政府出台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和阳光工程培训等优惠政策。作为培养中、高级技术人才的高职院校,更应站在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加强校企合作,推进产教结合,把企业的需要作为学校教学和育人的方向,把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作为办学宗旨。学校只有树立为企业服务的理念,与企业合作,开展多种形式的办学模式,才能促进教学方法的变革,才能带动教学设备的更新,才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才能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才能提升综合办学能力,才能给学校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2.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目前职业院校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是招生困难、生源质量下降;二是经费紧张、制约学校发展;三是毕业生质量不高,就业安置不稳定。要想摆脱这种困难局面,就必须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开展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才能赢得学校的生成和发展。

关于高职院校深入校企合作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东方企业文化·文化视窗 2011年12月 273 关于高职院校深入校企合作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庄 严 (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苏州,215123) 摘 要:校企合作作为高职院校创新办学模式目前已经在国内各类高职院校中广泛开展,政府和学院针对校企合作也制定了一些鼓励政策和管理办法以积极推动合作的开展。但校企合作仍然存在深度广度不够以及毕业生不能完全适应企业需要的问题,文章旨在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些思考及改进建议,探索新思路,挖掘新方法,推动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实现学校发展和企业壮大的双赢互利局面。 关键词:高职院校 校企合作 互利 双赢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55(2011)12—0273—02 从现代社会的发展历史来看,职业教育和企业原本就存在天然的渊源。职业教育最初的产生,是从企业内部进行的,企业内部需要某种技能型的人才,有着明确的目标和需求,通过“老带新”的方式培养出来,满足企业的需求。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人们的教育意识也在逐步提高,职业技术教育才从企业内部分离出来,形成一个独立的,规模的教育体系。然而最初,一些企业只是设置实习工场来培养技术人才,这是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雏形。1991年10月17日,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提出,要“提倡产学结合、工学结合”,明确职业教育要实行产教结合的培养模式,标志着职业教育变革的开始,这也是“校企合作”教育模式步入新台阶的开始。 一、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概念理解及历史变迁 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1],要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明确了“校企合作”的概念。校企合作是指学校和企业两个主体之间的联系,合作过程中校企双方达成共识,明确“校企合作”是一种办学模式,其基本内涵是生产和学习的紧密结合,学习是为了能迅速上手工作;工学结合表明学习者的劳动和学习两种行为之间的合作,是一种教育模式,是校企合作的表现形式,强调的是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重视的是学生学习与劳作的“双交叉”,强化的是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这应是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最佳模式[2]。 我国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从20世纪20年代出现到现在经历了发动、高速发展、完善等三个阶段。就校企合作本身而言,最初出现的目的是帮助企业培养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在当时一切以企业利益为主,主要采取“半工半读”的培养方式。因此这一时期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主要是以工作为主,读书和学习兼顾,是以企业为教育主场所、技能学习与普通文化知识学习并进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3],当然培养出来的技术人才只可能是少量的,非标准化的,技术掌握水平参差不齐的。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半工半读”的培养方式显然已经不能满足企业扩张所需,社会急需大量的标准化、专业化劳动力,这就对高职院校的教育规模、教育内容、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出了挑战,同样也对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挑战。 经过一段时间艰苦的摸索,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出现了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尤其是1991年10月17日,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颁布后,“产学结合、工学结合”成了校企合作的新模式,具体类型也出现了政府主导型、高职院校自我控制型、以及学院自我控制为主,政府扶助为辅的不同类型。这几种类型的校企合作模式经过这些年的检验,虽然当地政府和高职院校在不断的完善,仍然暴露出了许多不足之处。 二、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 1. 校企合作中政府角色定位不清,缺乏法律的根本保 障 我国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环境与西方有着根本的不同,除却历史原因之外,主要是政府角色的定位不同。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有一种主要的类型是政府主导型,这种类型的校企合作最常出现的问题是以行政指令代替学校意愿,也不能适当考虑企业的利益,因此既不能调动企业进行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也就不能保证学校校企合作项目的成功。其次是对于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没有法律的根本保障。1996年9月1日,虽然正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但这仅限于宏观指导层面,并未制定具体的实施条例来规范、指导高职教育的校企合作,甚至没有明确学校、企业在职业教育中应该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也没有明确的法律处罚规定,这就使得从法律层面缺乏有效的校企合作保障机制。 2. 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效率以及教学质量不能满足校企合作的需要 企业为什么愿意进行校企合作?除了能获得短期效益,如免费的场地、低廉的劳动力外,最大的愿望还在于长期效益,即学校能源源不断地培养出适合企业需要的各种技能型人才。这样,既能帮企业省却大额的培训经费,也能按时按质按量地引进劳动力。这种校企合作模式成功的关键点在于明确企业需要,即要知道企业到底需要何种人才。但现在的状况却是,高职院校的许多课程还停留在象牙塔里,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也没有很好的效果,教学质量就难以得到保证了。其结果就是毕业生与企业岗位不能完全适应,导致企业在是否留用毕业生上裹足不前。 除上面两点主要不足外,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还存在合作深度不够,没有实质性突破;资金渠道狭窄,经费不能保证;思想僵化,只停留在培养操作工的层面上这些缺陷。 三、我国高职院校深入校企合作的建议及措施 1. 政府尽快完成角色转换,出台法律细则保障校企合

校企合作协议书(通用模板)

校企合作协议书 甲方:***************学院地址:********** 联系人:联系电话: 乙方:公司地址: 联系人:联系电话: 为充分发挥高职院校为地方经济、企业发展所起的服务作用,做好人才培养工作,广州**职业学院(甲方)与***(乙方)经友好协商,本着“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宗旨和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同意就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及学生就业(实习)基地建设开展深层次校企合作。 一、合作基本目标: 甲方自***年起在3至5年内将***专业办成规模稳定、社会声誉良好、学生技能和素质稳步提升的重点专业;****(企业)将积极参与相关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并大量吸收该专业毕业生成为本企业员工。 二、甲方承诺: 1、自***年起将开展与***企业联合办班形式,方式可以采用“一对一”冠名办班、“***”冠名加强办班、“***”校企联盟办班等一种或多种形式; 2、负责“***班”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生活等有关管理、服务事宜; 3、负责“***班”学生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和部分专业课的教学; 4、利用所拥有的教学场地和乙方提供设施设备、模拟流水线、仿真营业部等资源建成***专业校内实训室以开展教学; 5、与乙方选定技术人员来校讲授部分专业课。对乙方授课技术人员按规定提供服务、进行教学管理并发给课时费; 6、与乙方合编适合行业、企业的特色教材,并纳入教学体系;

7、与乙方共同进行“***班”学生在乙方顶岗实习期间的管理与服务工作; 8、向乙方提供学生在校操行、学习的相关信息和资料,帮助其遴选学生入职、就业;9、允许乙方在相关宣传活动中使用“与广州***职业学院合办***专业(班)”及类似表 三、乙方承诺: 1、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修改和课程内容的选定、增删; 2、参与特色教材的编写; 3、“***班”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与甲方选定的技术人员前往学院讲授部分专业课; 4、提供设施设备、模拟流水线、仿真营业部等资源以建成***专业校内实训室,为“***班”学生校内实训提供必要的材料; 5、与甲方共同进行“***班”学生在乙方顶岗实习期间的管理与服务工作; 6、选派高层管理干部出任“***班”的导师,参与开学及毕业典礼和专业教育等活动; 7、设立“***”班奖学金并与甲方确定方案、予以发放,以鼓励“***班”品学兼优的学生; 8、学生第二学年(或第三学年第一学期)结束后,企业经过面试及考核,可以提前与学生签订就业协议并明确薪酬及福利待遇,学生在毕业实习结束后可直接上岗; 9、允许甲方在相关宣传活动中使用“广州****职业学院与***合办专业(班)”及类似表述; 10、允许甲方在乙方挂牌设立“广州***职业学院***毕业生就业(实习)基地”。 11、为顶岗实习学生提供符合劳动生产安全的基本工作生活条件和环境,按规定为顶岗实习学生发放实习补贴或工资。 四、合作时间: 本协议有效期为三年,自***年**月至***年**月止。根据双方合作意愿和实际情况,首次合作结束后,双方可共同商议续签合作协议。

[校企合作对学生的好处]校企合作的好处

[校企合作对学生的好处]校企合作的好处近日,一场以"合作共双赢携手同发展"为主题的郑州新东方烹饪学校校企定向合作签约仪式活动已经圆满结束。对于"校企定向合作"这一创新模式,有些人并不十分了解,面对校企合作,很多人也有不同的质疑。笔者作为此次郑州新东方烹饪学校校企定向合作签约仪式活动的组织、参与人员,有义务把校企合作的好处跟大家娓娓道来,让大家对校企合作有一种全新的认识。 "校企合作定向培养"的办学模式已经成为国内教学的一种"新时尚"。作为职业教育学校的郑州新东方烹饪学校,当然要与时俱进,赶上"校企合作"的列车,完成"办中国最好的职业教育"使命。 校企合作,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不仅是职业教育办学的显著特征之一,而且有助于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教学与生产的结合。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是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促进生产力发展,使教育与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由此可见,产学结合是促进科技、经济及企业发展的有效手段,校企合作是办好职业教育,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人才的重要途径。 首先,校企合作模式可使职业学校学生获得实际的工作体验,帮助他们顺利就业。在人才市场上,诸多用人单位希望录用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员,这对一直在学校学习的学生来说是不切实际的,但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按照企业实际的生产和服务要求参加工作实践,获取工作经验,学生在校期间就具备了企业等用人单位录用新员

工所需的工作经验。 其次,校企合作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使毕业生能快速实现由学生向社会人的角色转变。在定岗实习期间,学生参与工作实践,有利于培养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精神,增强对岗位、职业的感情,较早地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同时把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融为一体,使学校的教学质量得以真正提高,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和应变能力等这些职业岗位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和锻炼,这是岗位实践活动以外任何形式无法完成的。 再次,校企合作模式能够及时帮助学生掌握就业信息,实现学生就业和企业用工的顺利对接。使他们在实际生产和服务过程中,熟悉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了解企业聘用新员工的意向,直接或间接获得有用的就业信息。同时,通过校企合作,很多学校把握了行业发展趋势,掌握了企业用人需求,实现了校企合作新型的培养模式,大大改善了毕业生的就业状况。 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双赢的一种很好模式。郑州新东方烹饪学校高瞻远瞩,加强"校企合作定向培养",将为更多学生搭建就业直通车,为更多企业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也会更好的实现学校的持续发展!校企合作的好处篇二 合作xx年,一所名不见经传的职业学校,由原来的6个专业24个教学班,发展到现在的28个专业90个教学班,在校生规模达到五千余人。一家不知名的小厂,也由当初员工不过千人、产值不足亿元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目的和意义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目的和意义 浅谈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必要性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推进校企合作是当前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推进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就要明确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目的、意义,分析、找准目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现状,探究其对策,有的放矢,才能构建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使之更好地达到院校和企业“双赢”的目的,只有“双赢”才能实现合作的真正目的,才能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一、高职院校参与校企合作是规律性需求 校企合作不仅是新形势下高职教育发展需要的一种育人模式,更是一个在利益相关者之间进行资源整合、利益再分配的过程,而且是经济发展对高职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还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和自身发展的现实需求。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职院校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力量,使其实现服务社会、发展经济、提高技能、提升服务水平的目标。通过职业教育和专业培养使其成为企业生产、管理和服务的强有力的生命军。高职教育的主要特征是有针对性地培养专业性强、技术 过硬、管理水平高、岗位适应能力强的高素质优秀人才。这就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必须贴近社会需求、生产实际,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学校师生与一线技术人员相结合,学校教育环境和与企业生产环境相结合,教育、科研和生产相结合,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才能发挥高职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才能保证高职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行业协会企业校企合作协议-标准

金家律师修订 本协议或合同的条款设置建立在特定项目的基础上,仅供参考。实践中,需要根据双方实际的合作方式、项目内容、权利义务等,修改或重新拟定条款。本文为Word格式,可直接使用、编辑或修改 行业协会企业校企合作协议 甲方(企业):_________ 乙方(院校):_________ 丙方(行业协会):_______ 为充分发挥高等职业教育为社会、行业和企业服务的功能,按照“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原则,加快打造具有国际水平的现代高职教育体系,培养更多具有良好专业知识、实际操作技能和职业素质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经三方友好协商,现就校企合作事项达成如下协议: 一、合作总则 以“______职教集团”为基础,以“学院校企合作理事会”为抓手,以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立足产业、携手行业、服务企业、成就职业”的校企合作机制,校企双方建立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 二、合作方式及内容 经三方友好协商,合作方式及内容参照以下条款进行。未尽之处,可另做补充。 (一)共建研发平台 科研既能为经济建设服务,也能促进教学质量提高。因此校企双方有着课题研发的共同愿望。在课题研究中,或侧重于企业的战略发展,或侧重于企业的经济运营,或侧重于学校的教育教学模式,或侧重于教师的“双师”型素质等,由此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教益的“多赢”。根据企业发展需求,确定科研项

目,以职业技术院校先进的设备和人力资源为纽带,以科研项目转化和运用为共目努力方自,在高职院校中建立一个研发平台,让企业的工程师、高职院校师生都参与科研项目开发、制作和应用,实现以项目为驱动,共同提高师资专业水平,提高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软件”能力。 (二)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 生产性实训基地是高职教育不可或缺的教学条件,是学生提高技能、培养综合素质的保障。共建,就是彼此分工合作,从各自教育资源的优势出发,在不同的教育教学阶段,或侧重物质条件,或侧重师资队伍,或侧重教学内容,或侧重教学管理,或侧重质量评价等,实现优势互补,为学生提供健全有效的实践教学场所。 (三)订单培养、双向委培 双向委培包括校内定向委培和企业定向委培两种方式,前者以学校学生为生源,根据企业导求,定向培养,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储备。后者以企业招聘员工为生源,根据企业要求,完成企业员工基本技能、基本素质要求等前期培训,为企业员工培训缩短时间,节约成车。校企双方的“定向委培”不仅是“订单预购”性质,“委培“方必须是实施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教学计划的制订,到教育教学质量各环节的考核评估,必须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始终。双方定向委培过程中,双方可以相互成立冠名班级。为了学校能更好的根据企业的要求培养出人才,企业可口提供助学奖学金,激励学生学习。 (四)顶岗实习、工学结合 学校根据企业用工要求,安排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全面了解企业生产运作,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下,体会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上产生一个飞跃。最关键是让学生了解企业文化,感受企业管理制度,明确自己职业生涯的目标。 (五)就业推荐、优先录用 对于学校优秀毕业生,企业要落实学生。落实学生就业是建立在合格标准基础上,按市场“双自选择”的要求而彼此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企业录用具有相应岗位职业技能的合格毕业生,学校要培养学生具有这些就业能力。校方要把好人力资源输出质量关,企业在充分提供就业岗位的前提下也要把质量关,而学生本人在一定的条件下也有在选择的自由。 (六)提供技术支持和社会服务 一般而言,学校的教学实施和教师的实践技术能力往往逊于企业方,企业方优势在于实践经验和技术手段,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企业方必须投入相应的兼职师,或课堂、或工厂,给予学生渐进而全面的企业文化、实践技能的教育

校企合作总结报告

XXXX专业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机制建设总结报告校企合作是改革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的重要环节;是我校提高办学实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服务地方产业经济的重要举措。 两年建设期间,本专业以校企双赢为目标,积极探索多样化、深层次的校企合作模式,取得了良好的建设成效。 一、建设工作的总体情况 为扎实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对接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本着职业教育“依托产业、服务产业、提升产业”的办学思路,充分发挥师资、设备、技术、人力资源等优势,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圆满完成示范校项目建设任务,具体完成情况如下: 1. 完善机制,健全制度,保障项目运行。 2. 引企入校,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校企资源共享,深化产业技术服务,实现校企合一。 3. 根据专业特点,探索并实践订单培养模式。 4.加快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校企文化深度对接,实现人才培养与用工需求的零距离对接。 5. 深化校校合作、校企合作,成立职教集团,发挥专业示范引领作用,对口支援,服务社会。 二、建设内容完成情况及进度安排 (一)完善机制,健全制度,顶层规划 本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紧紧围绕“四个是”的原则推进,

即“组织管理是保障、互惠共赢是驱动、优势互补是手段、学生成才是目标”。 机制建设是加强校企合作,实施工学结合的重要保障。学校层面成立校企合作委员会,校领导挂帅。专业层面设置校企合作管理小组,负责校企合作的具体实施。专业带头人任组长,小组成员由行业企业专家、教育教学专家、社会机构专家和学校专业教师组成。学校建立、健全校企合作的相关制度和工作条例,为校企合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良好保障。 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领导小组的指导下,本专业在与企业进行良好沟通、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制订确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案和计划,为形成实训基地共建、教学过程共管、评价标准共定、教育资源共享、校企文化共融的校企一体运行机制描绘了行动路线。 (二)强化培训,深入调研,扎实推进 邀请XXXX学校专家团队传授先进的校企合作经验,组织教师现场观摩XXXX公司先进工厂,组织教师到XXXX学校交流等,学习借鉴其它学校的成功经验和案例。 专业教师深入调研,走访了XXXX公司、XXXX公司等十多家企业,了解企业对校企合作的看法和意向、需求,找出校企双赢的切入点和合作点,为校企合作提供第一手的建设依据。 (三)量体裁衣,开展订单班培养模式 订单培养使学生学习目的更明确,就业方向更直接,提高对口就业率。根据合作企业不同岗位的不同技术要求,本专业经深入研讨,与企业合作共办“订单班”,即与企业签订订单培养协议,校企共同制定订单班培养方案,校企共同培养学生,加深学生的职业素养,保障校企合作机制的长效运行。 (三)专家认证,校企文化深度对接

校企合作工作总结

校企合作工作总结 校企合作>工作总结 通过与企业合作,我们深深体会到中职学校所培养的人才合格与否,企业最有发言权;中职学校办学水平的高低决定于学生受社会的欢迎程度。中职学校要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必须将教学过程与企业的生产岗位相结合,依托企业的技术、设备、生产和管理优势,把学校的教育功能与企业的生产需求相结合,办出特色,使中>职教育走上健康、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 一、校企合作共建工学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 我校2013年调整专业指导委员会,聘请行业、企业、专家为指导委员会成员;聘请相关企业的总监、经理、部门主任、技术骨干为一体化课程改革专家,外聘校外专家共19人。于2013年9月30日召开了专业建设委员会,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专业课程体系。 二、校企合作共建'订单'培养模式 我系2013年与鑫广安集团、株洲云田公司、三益葡萄园等多家企业签订了'订单培养'协议,企业按照岗位特点提出培养要求,并提供教学内容和相关资料,由教师将这些内容融入到相关课程的教学中,或由企业派技术骨干到学校来开设讲座,将岗位工作要求、员工素质要求、>企业文化、企业理念教授给学生,实现学生与企业、学生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三、校企合作共建'工学交替'合作模式 我系与鑫广安集团、株洲云田公司、三益葡萄园校企合作,是一种典型的'工学交替'合作模式,开展了包括项目教学、现场教学、情境教学、教学观摩、勤工俭学、学生实习、生产——技术指导——销售一条龙服务等多方位合作。对三年制中职开展校企合作'2+1培养'模式,即在校集中学习两年,在对应的企业综合实习1年,前两年有效的保证了学校常规教育教学内容的开展,最后1年学生通过面试进入企业实习。借助企业的实训,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操作技能,参加技能鉴定获得中级技能资格证书,为今后的就业争取更多的竞争筹码。与三益葡萄园合作,将教学实习基地作为该公司的生产基地,他们出资金,我们提供场地,共建校内实训实习基地。部分课程的项目教学、现场教学、情境教学、教学观摩即可在基地上完成。 四、校企合作共建优秀教学团队 我校与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每年安排5-6名教师在企业参与生产实践,提高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为教学服务。同时聘请企业技术骨干担任我系教学任务,形成了专兼结构合理的'双师型'素质的优秀教学团队。

校企合作的现实意义

校企合作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职业院校摆脱困境。在计划经济下,职业学校奉命办学,“招生靠计划、分配靠政府、经费靠拨款”,人才供应链条是计划性的。企业发展也是计划的产物。在人才供求方面,培养出来的人才全部由政府包分配,职业教育也处于卖方市场的地位,职业学校无生存发展这虞。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来越发展,职业教育与企业之间,校企之间出现了真空地带,由于计划经济正逐步退出舞台,而市场还未完全在企业与职业学校之间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机制,导致了人才供应数量、专业类型、人才规格层次无序的状态。目前,不少职业学校生源不足,学生素质较差,毕业生就业层次低,教学设备陈旧,办学经费短缺,真可谓是举步维艰,濒临困境。再下去几年,高职院校也将面临同样的问题。职业学校面临的发展困境,既有自身的原因,也有政府的责任;既有企业的原因,也有社会的责任。在此之下,必须强调政府、企业在发展职业教育中的责任尤为必要。职业院校要积极争取政策,强化校企合作才能摆脱困境,求得发展。 2、有利于激发学生创造力。职业学校加强校企合作,实行顶岗实习,能够为学生提供身临其境的企业环境熏陶和必要的实习条件、难得的实践锻炼机会。生产实践过程也就成了教学过程和管理过程,学生在师傅带领指导下,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之中,并把在实践中体验进行理论的对接,从而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增强应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的实践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热情和创造精神。

3、有益于减轻职业学校学生的家庭经济负担。由于中职学生家庭绝大多数为农民、工人等低收入家庭,在提供学费、生活费等方面,大多存在困难,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帮助与扶持。校企合作,半工半读等方式能够在培养技能的同时,给这部分学生减轻经济负担,顺利完成学业。 4、有利于建设一支过硬的师资队伍。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老师大多是从高校直接分配的,他们专业水平高,理论知识丰富,但缺点是知识应用能力不强,实际操作水平不高,这也极大地影响了职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创设实习基地,兴办专业产业,为广大教师,特别是专业课教师参加实践、提高实际工作的能力提供了条件和机会,而且在实际工作中,教师把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相结合,把教学与科研相结合,这有利于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教学的质量,对职业学校建立一支过硬的师资队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5、有利于地方经济结构的调整。校企合作,企业和院校如同生命共同体,而不仅仅是一个是需方,一个是供方。只有打破这样的观念,加快适应企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才能真正实惠产业升级。目前不少行业产业升级已经到了非常急迫的程度。实现产业升级,走科学发展,以人才为支撑、以科技进步为动力的自主创新发展道路。校企合作有利于改善企业的人才结构,夯实人才对发展的支撑;有利于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提高科技进步对发展的贡献。如果现在职业院校和企业之间还没有达成共识的话,在短期内要进行产业升级是非常困难的。我们知道,职业教育是最直接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的,为企业所用,为社会所用,这有利于带动当地经济结构和调整,促进地方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2017校企合作协议

校企合作协议书 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甲方)与(以下简称乙方),就共同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建立“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实习基地”事宜,经双方友好协商,就以下几个方面达成如下合作协议(或意向): 一、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和实践教学合作 1、为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施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为企业培养既有良好职业素质又有很强的操作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双方同意甲方在乙方挂牌建立“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实习基地”。 2、甲方所属系部根据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在不影响乙方正常生产的前提下,派遣学生到乙方实习,乙方根据学生实习期的内容和项目、课题给予适当安排,并选派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教学指导。 甲乙双方组成实习领导小组,对实习学生进行教学和管理,组长视实际情况由双方协商确定。 3、甲方的责任和义务 (1) 确定基地名称和牌匾的制作,并负责在媒体进行宣传报道,扩大企业知名度。 (2) 根据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初步确定每次实习的时间、内容、人数和要求,提前一个月与乙方联系,与乙方共同制定具体实施计划和安排,并委派专人负责管理实习学生的行政事务。 (3) 教育实习学生严格遵守乙方的各项管理制度和劳动制度。 (4) 在职业培训等方面优先安排乙方。 4、乙方的责任和义务 (1) 按照甲方教学计划,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安排学生实习内容、指导实习过程,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质。

(2) 提供实习设备、场地和原材料。 (3) 对实习学生的实习成绩进行全面的评价和考核。 (4) 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和素质,可优先选择优秀毕业生在乙方就业。 (5) 学生在使用机器设备时,必须在乙方的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才能上机操作;操作过程中必须遵守有关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二、双方人员互派合作 1、为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甲方邀请乙方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一线专业技术人员担任甲方的客座教授或外聘专业教师,承担部分专业课教学任务、专题讲座和校内实训指导课教学工作,并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修订工作。 2、甲方教师亦可根据乙方的需要担任一定生产或工作岗位的相应职务,同时提供专业方面的技术服务和支持。 三、科研合作 1、甲乙双方可依靠各自的专业优势、人才优势、科技优势和资源优势进行深层次的产学研合作,根据双方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产品研发、技术改造和科研项目研究等多方面的合作,共同提高双方的科研水平、人才素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根据乙方的实际情况和要求,甲方有责任向乙方积极提供信息服务和技术援助。 四、工学交替与招生、就业合作 1、根据乙方的需要,甲方可推荐优秀学生在乙方带薪顶岗实习,具体安排由乙方确定。

校企合作工作总结

校企合作工作总结 校企合作工作总结 通过与企业合作,我们深深体会到中职学校所培养的人才合格与否,企业最有发言权;中职学校办学水平的高低决定于学生受社会的欢迎程度。中职学校要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必须将教学过程与企业的生产岗位相结合,依托企业的技术、设备、生产和管理优势,把学校的教育功能与企业的生产需求相结合,办出特色,使中职教育走上健康、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 一、校企合作共建工学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 我校20xx年调整专业指导委员会,聘请行业、企业、专家为指导委员会成员;聘请相关企业的总监、经理、部门主任、技术骨干为一体化课程改革专家,外聘校外专家共19人。于20xx年9月30日召开了专业建设委员会,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专业课程体系。 二、校企合作共建"订单"培养模式 我系20xx年与鑫广安集团、株洲云田公司、三益葡萄园等多家企业签订了"订单培养"协议,企业按照岗位特点提出培养要求,并提供教学内容和相关资料,由教师将这些内容融入到相关课程的教学中,或由企业派技术骨干到学校来开设讲座,将岗位工作要求、员工素质要求、企业文化、企业理念教授给学生,实现学生与企业、学生与就业岗位的"零距

离"对接。 三、校企合作共建"工学交替"合作模式 我系与鑫广安集团、株洲云田公司、三益葡萄园校企合作,是一种典型的"工学交替"合作模式,开展了包括项目教学、现场教学、情境教学、教学观摩、勤工俭学、学生实习、生产——技术指导——销售一条龙服务等多方位合作。对三年制中职开展校企合作"2+1培养"模式,即在校集中学习两年,在对应的企业综合实习1年,前两年有效的保证了学校常规教育教学内容的开展,最后1年学生通过面试进入企业实习。借助企业的实训,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操作技能,参加技能鉴定获得中级技能资格证书,为今后的就业争取更多的竞争筹码。与三益葡萄园合作,将教学实习基地作为该公司的生产基地,()他们出资金,我们提供场地,共建校内实训实习基地。部分课程的项目教学、现场教学、情境教学、教学观摩即可在基地上完成。 四、校企合作共建优秀教学团队 我校与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每年安排5-6名教师在企业参与生产实践,提高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为教学服务。同时聘请企业技术骨干担任我系教学任务,形成了专兼结构合理的"双师型"素质的优秀教学团队。 五、校企合作体会 1、学校受益:校企合作符合中职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有

“校企合作”心得体会

“校企合作”心得体会 “校企合作”是经济发展对高职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高职院校生存、发展的内在需要。然而,许多高职院校仅仅把校企合作当成解决学生实习的一个途径,把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作为合作的全部内容,“校企合作”的形式至今仍停留在浅层次的初级阶段或中层次的起步阶段,其深度和范围离深层次的合作相距甚远;产业部门尚未尝到合作教育带来的甜头,把培训学生视为额外负担;国家出台的政策依据并不缺乏,但缺乏配套的可操作的政策法规和实施细则。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搞好“校企合作”,值得广大职教同行思考和探索。我院开展的“校企合作”实践中,形成了一些做法,也取得了不少体会。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围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实践和开拓创新,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 针对当前国内职业教育普遍存在的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合作不深、企业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学院以合作共赢为出发点,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新机制。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的成功做法,学院主动与世界和国内知名企业加强合作,探索形成了“引企入校”、“进企办学”、“订单培养”等比较成熟且切实可行的校企合作模式和运行机制,开辟了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校企共赢的新途径。一是引企入校,共建生产性实习工厂(校中厂)。二是进企办学,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厂中校)。三是订单培养,共同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订单式)。 只有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适合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体系,才能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此,学院开展了一系列的改革创新实践。 一是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着力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院长赵学通说:“学院各专业根据自身特点,按照企业岗位要求确定培养目标,量体打造人才培养规格,校企共同制订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探索形成了符合本专业发展的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2012年,学院以校企合作为突破口,率先在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等机电类专业中,开展了以多学期、分段式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模式改革,由传统的“2+1”教学模式(前两年学习基础课和专业课,第三年集中顶岗实习),改革为分段式、工学交替模式:一年级学习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二年级第一学期学习专业课程,第二学期进入校企共建的生产性实习工厂进行为期半年的顶岗实习,三年级第一学期根据顶岗实习中遇到的问题和需要加强的技能再进行有针对性专业学习,三年级第二学期再到实习工厂进行半年的顶岗生产,从而将学校的教学过程和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校企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半工半读、工学交替。二是构建“三层次、五环节”实践教学体系。 加大投入,全面改善办学条件实践教学条件是职业院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和前提。学院把改善教学条件,打造一流的实训中心,作为办好职业教育重要突破口。一是建设了国家一级图书馆。二是建设了省内一流的职业技能实训中心。三是建设了高标准的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四是建设了职业教育园区。突出于“效”,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 在办好人民满意高职教育的同时,学院主动融入中原经济区建设,积极服务济源“三化”协调发展先行区建设,以校企合作为平台,抢抓机遇,穿针引线,成功助推世界500强企业富士康投资项目落户济源,包括富士康产业园、校企合作共建生产性校办工厂和培训中心项目。 尽管我院在“校企合作办学”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努力,但距离所期望的目标还相差甚远,其中的重要原因在于目前在学校、企业、社会以及政府之间

校企合作协议书(知名大学与专业人力资源公司合作)-经典示范版

校企合作协议书(知名大学与专业人力资源公司合作)-经典示范版 甲方:XXX 学院 乙方: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校与用人单位的合作,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向企业输入所需应用型人才,优化企业的人力资源,建立长期的人力资源供需协作关系;同时为进一步树立企业的品牌形象,扩大企业的影响,为企业培养大量潜在人才,以达到相互支持、实现双赢的目的。宁波大红鹰学院高职学院(以下简称甲方)与公司(以下简称乙方),就共同建立校企合作关系,经双方友好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一、合作总则 为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实施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在教育、科研、设备、人力资源方面的优势,发挥企业在信息、技术、生产以及市场等方面的优势,甲、乙双方本着互相支持、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为企业培养既有良好职业素质又有较强的操作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双方同意建立校企合作关系。 二、责任和义务: (一)甲方: 1.通过学院网站、新闻媒体等渠道发布合作办学的相关信息,将与乙方联合办学作为学院的优势与特色进行宣传。 2.利用学校的技术优势,为乙方提供有关专业的新信息、技术咨询和技术协作。 3.优先为乙方培训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或为转岗工人提供服务。 4.根据乙方提供的岗位需求和技能要求修改专业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以适应企业需要。 5.在学生实习阶段,根据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初步确定每次实习的时间、内容、人数和要求,提前二个月与乙方联系,与乙方共同制定具体实施计划和安排。委派专人负责管理实习学生的行政

事务,并参与教学和指导工作。负责实习学生的往返交通和其它教学工作。教育实习学生严格遵守乙方的各项管理制度和劳动制度。 6.在乙方有用工需求时,应为乙方优先输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供乙方选拔和录用。 7.甲方每年派遣2-3名教师到乙方下企业锻炼,并聘请乙方2-3名教师承担课程教学任务。 8.双方可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利用甲方的设备、资源联合开展面向第三方的各种培训,双方也可联合进行产品开发。 (二)乙方: 1.乙方作为甲方的就业实习基地,在甲方有实习安排时应尽量满足实习需要,并在乙方加挂甲方校外实习基地牌匾。 2.按照甲方教学计划,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安排学生实习内容,指导实习过程,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质。提供实习设备、场地和原材料。 3.学生实习期间,负责学生的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并与学生签订安全协议书。 4.学生在使用乙方的机器设备时,必须在乙方的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才能进行设备操作;操作过程中必须遵守相关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5.协助学院对实习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价和考核,以保证学生能顺利完成教学实习内容,为毕业后服务于企业奠定基础。 6.负责向甲方提供企业人力资源结构状况、职业岗位要求的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等信息;协助甲方制定各专业培养目标,审订教学计划和各种培训班实施计划。 7.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和素质,可优先选择优秀毕业生就业,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及当地《劳动合同条例》的相关程序,签订就业协议。 8.每年接收1-2名甲方教师参与乙方的生产、管理和研究,同时派遣2-3名技术人员到甲方从事实践类课程的教学。 三、合作时间

校企合作工作总结

校企合作工作总结 各专业与合作企业有关情况总结 随着社会进步和新科技革命已经到来,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职业导向决定了职业学校必需和企业合作,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是学校培养企业需要的技能型实用人才的最佳途径,也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校企合作,可以有效避免学校教学与企业需求脱节的矛盾,避免产生学校培养的人才到企业不适用,而企业又招不到需要的实用人才的尴尬局面。目前校企合作机制在培养技能型实用人才方面的作用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我校在办学过程中始终秉承“立足交通办教育,融入市场求发展”的理念,积极探索和广泛开展校企合作,培养了一大批岗位适应能力强、企业需要的实用人才。现就我校各专业与企业合作总结如下: 一、广泛开展校企合作实践 多年来,我们坚持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与企业合作办学的方式和方法,先后与148家企业开展合作,其中可作为校外实训教学基地的39家。学校充分利用合作办学企业的设备、场所和人才优势,在专业建设、培养计划、课程设置、师资建设、教学改革、课题研发、培训实习方案、订单培养等多方面全面开展校企合作,形成了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

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实现了“工学交融”的目标,使我校的教学进程始终与校外企业发展“同步”。 (一)于148家企业开展合作 截至xx年,我校先后与交通厅所属企事业单位、北京现代汽车制造厂、天津津京汽车维修有限公司、沈阳汽车修理厂、公路勘查设计院等百余家用人单位建立了比较稳定的供需关系,毕业生 __广阔。 (二)建立39个学生实习与就业基地 与丰田、大众、现代、通用、日产等一大批四S店、省内100多家一类维修企业,200多家二类维修企业及数十个职业中学建立了良好的学生实习、就业合作关系,并在其中挑选了综合实力强,接收学生量大的39家企业挂牌建成学生实习就业基地。 (三)创建校办企业 我校拥有多功能驾驶教练场和各型车辆近70余台,进口国产实习车型近 20种,有提供学生生产实习的汽车修理厂和校内生产基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