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地租理论的主要思想及其现实意义(课程论文)

马克思地租理论的主要思想及其现实意义(课程论文)
马克思地租理论的主要思想及其现实意义(课程论文)

马克思地租理论的主要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内容摘要】马克思地租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租不仅存在资本主义社会,也同样存在于社会主义社会,马克思地租理论在我国也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马克思地租理论的形成背景,论述了马克思地租理论主要思想,最后从我国农业农村及土地实际分析了马克思地租理论对我国的作用。

【关键词】马克思地租理论现实意义

一、马克思地租理论的形成

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资本主义在西欧多个国家蓬勃发展。英国已完成产业革命,法国则正迅猛发展,德国也已经开始。产业革命的发展带来经济的极大繁荣,但是同时又使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阶级斗争日益尖锐化。资本大量积累的背后,是无产阶级日益贫困,贫富分化日渐严重。无产阶级开始站出来反对资产阶级,并从经济斗争逐渐转为政治斗争。但是,无产阶级缺乏科学的革命理论依据来在经济理论上证明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统治的不合理性,并进一步论证无产阶级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马克思在批判性继承人类思想史上的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建立了一整套经济理论。马克思吸收借鉴了威廉〃配第、詹姆斯〃安德森、亚当〃斯密等古典经济学家的地租理论中的合理成分,尤其是批判吸收了大卫〃李嘉图的地租理论。其中,他通过对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地租理论的研究和分析,建立了比较完备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生产价格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同时以这些理论为依托,

建立了马克思主义的地租理论。地租理论也成为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开始,马克思在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初期,就把地租看成是私有制经济中的一个范畴。到五十年代,马克思在批判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中获得了重大进展,创造了劳动价值论和许多其他理论。其中,对地租理论的研究也获得了重大收获。六十年代,马克思完成了对李嘉图地租理论的批判吸收,创立了完整的、科学的地租理论,并完全创造性地提出了绝对地租理论。

二、马克思地租理论的主要思想

(一)马克思地租理论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资本主义的各种地租形式,以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为基础,集中而系统论述了资本主义地租理论。

马克思认为,地租是直接生产者在农业(或其他产业)中所创造的生产物被土地所有者占有的部分。地租虽然呈现有各种独特的形式,但它有一个共同点: 地租的占有是土地借以实现的经济形式。马克思按照地租产生的原因和条件的不同,将地租分为三类:级差地租、绝对地租和垄断地租。前两类地租是资本主义地租的普遍形式,后一类地租(垄断地租)仅是个别条件下产生的资本主义地租的特殊形式。

1.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

1.1级差地租

级差地租是等量资本投资于等面积的不同等级的土地上所产

生的利润不相同,因而所支付地租也就不同,这样的差别地租就是级差地租。马克思指出:“级差地租实质上终究只是投在土地上的等量资本所具有的不同生产率的结果”。①他把级差地租分为两种:因土地肥力和位置不同而产生的级差地租I和因投资的生产率不同而产生的级差地租Ⅱ。

级差地租I的形成条件:

一是不同地块的土地肥力程度的差别。具有不同肥力的土地,首先是自然历史的产物,其面积又是有限的。由于肥力的差异,在同等投资的情况下,其产量和收益也会出现差异,肥力较高的土地因其具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而获得超额利润。

二是不同地块的地理位置的差别。即指距市场远近的差别。即使土地肥力相同、产量相同的地块,由于距市场远近不同,其运费和收益也会出现差异。由于距市场较近的地块运费较少,因而可获得超额利润。

级差地租Ⅱ的形成条件:

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每次投资的劳动生产率必然会有差异,只要高于劣等地的生产率水平,就会产生超额利润。这种由于在同一块土地上,各个连续投资劳动生产率的差异而产生的超额利润化为地租,即为级差地租Ⅱ。

级差地租I与级差地租Ⅱ,虽然各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是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它们由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之间的差额所形成的超额利润转化而成的。在二者的关系上,级差地租Ⅱ要以级差地租Ⅰ为前提和基础,马克思指出:“级差地租Ⅱ的基础和出发点,不仅从历史上来说,而且就级差地租在任何一个一定时

期内的运动来说,都是级差地租Ⅰ。”②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对土地经营的垄断。马克思指出,在农业中,条件优越的土地是有限的。当这有限的优等地与中等地被某些资本家承租经营以后,别人就不能再来经营,所以形成一种经营的垄断权。这种经营垄断权限制了资本的自由竞争。因此,耕种优等地与中等地的资本家就可以经常地、稳定地获得超额利润。

1.2绝对地租

绝对地租是指由于土地私有权的存在,租种任何土地都必须缴纳的地租,其实是农产品价值超过社会生产价格以上的那部分超额利润,即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私有权的垄断所取得的地租。马克思认为,绝对地租是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私有权而取得的地租,是农产品价值超过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绝对地租的形成条件:

第一,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一定历史时期中,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工业,因而农产品的价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而农产品按价值出售,绝对地租就来自农产品价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第二,在近代,农业资本有机构成接近工业,绝对地租就来自于农产品生产价格以上的加价,即来源于社会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2.垄断地租

垄断地租,是指由产品的垄断价格带来的超额利润而转化成的地租。垄断地租不是来自农业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而是来自社会其他部门工人创造的价值。

马克思举例指出:“一个葡萄园在它所产的葡萄酒特别好时(这种葡萄酒一般说来只能进行比较小量的生产),就会提供一个垄断

价格。由于这个垄断价格(它超过产品价值的余额,只决定于高贵的饮酒者的财富和嗜好),葡萄种植者将实现一个相当大的超额利润。这种在这里由垄断价格产生的超额利润,由于土地所有者对这块具有独特性质的土地的所有权而转化为地租,并以这种形式落入土地所有者手中。因此,在这里,是垄断价格产生地租”。③(二)马克思地租理论的意义

马克思认为,地租是土地所有权的特有经济表现,是土地使用者由于使用土地而支付给土地所有者的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那部分剩余价值。土地所有权的前提是,一些人垄断一定量的土地,把它作为排斥其他一切人的、只服从自己个人意志的领域。在这个前提下,问题就在于说明这种垄断在资本主义生产基础上的经济价值,即这种垄断在资本主义生产基础上的实现。用这些人利用或滥用一定量土地的法律权力来说明,是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的。这种权力的利用,完全取决于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条件。

马克思在资本所产生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归土地所有者所有的范围内,研究土地所有权的问题。马克思科学地解释了地租产生的原因,认为使土地所有者能够以土地所有者资格要求地租的,就是土地所有权。无论地租有什么独特的形式,它的一切类型有一个共同点:地租的占有是土地所有权借以实现的经济形式,而地租又是以土地所有权、以某些个人对于地块的所有权为前提。作为土地所有权的单纯结果来说,地租是垄断价格,凡存在土地所有权的地方,地租作为它的“单纯结果”就不可避免地存在。

马克思以劳动价值论、生产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为理论基础,赋予了地租理论以完全崭新的内容。马克思认为,农业的资本主义

生产关系中涉及到三个阶级之间的关系,土地所有者,租地的资本家和农业雇用工人。马克思通过分析资本主义地租的两种形态,即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科学地回答了为什么在农业部门中,农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在农业资本家获取平均利润后,仍然有一部分余额作为地租缴给土地所有者。资本主义地租是农业资本家为了取得土地使用权而缴给土地所有者的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那部分剩余价值,其本质上是农业雇用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从而,地租理论成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最终形成科学的革命理论,用以指导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

三、马克思地租理论对我国的作用

正如马克思指出的那样:“地租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借以实现其增值价值的形式。”在土地所有权,在实际上或法律上不存在的地方,不会有绝对地租的存在。④即使在共产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地租关系,只有到了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和精神财富极大丰富,包括土地在内的所有生产资料全民所有的共产主义社会才不存在地租关系。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并且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宪法》第十条明确指出,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属于集体所有。我国提出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的土地使用制度,在国家拥有城市土地所有权的情况下,通过代理人,即地方政府将一定时期的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给

土地使用者。

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都曾经论述过,社会主义社会制度将土地收归国有后仍应保留地租,以取得必要的国家收入。而无偿划拨土地的办法是违背马克思的地租理论办法,使国家应得的土地收益大量流失。我国实行的土地公有制仍是土地所有权的表现形式,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条件下仍然存在地租。社会主义地租实质也是超过社会平均利润的余额,其形态也表现为货币。但是与资本主义的剥削与被剥削关系不同,社会主义地租是一种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国民收入再分配形式。

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我国就开始依据相关地租理论等基本原理,通过修正、调整影响因素进行城市土地定级和基准地价的评估工作。因此,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仍然存在绝对地租、级差地租和垄断地租等多种地租形式,地租理论对我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依据马克思关于农业地位的科学论述,强化与保护农业的基础地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行与发达的工业体系都必须建立在雄厚坚实的农业基础之上。我们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对我国农业进行适时适度的保护,以便充分发挥农业在国民经济运行中的基础地位。

2.农民是我国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必须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我国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价值规律是其基本经济规律。农民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主体之一,追求利润,增加收入是其内在要求。必须在保障农民物质利益即合理分配级差地租的基础上,进一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促使农民增加对土地的科技、资

金投入,最终实现农业由粗放经营到集约经营的转变。

3.长期稳定土地承包制,确保级差地租Ⅱ归土地承包者所有。根据马克思的级差地租理论,在我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条件下,级差地租Ⅰ主要应归土地所有者即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级差地租Ⅱ,由于是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农户追加投资形成的,主要应由土地经营者所得,即主要应由承包农户所有。我国政府规定,在农村采取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不变的政策,则为农民增加对土地的劳动、科技、资金的投入提高了积极性,保证因投入而产生的级差地租Ⅱ归己所有,从时间上为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增加了可能性,可防止农民对土地经营的短期性。

4.正确认识土地产权关系,建立与健全土地资产的良性运营格局。依据马克思的理论分析,凡是存在土地产权关系的地方,就必然存在地租。要实行土地使用权的商品化,推行土地的有偿使用,根据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原则,在保证土地所有权主体不变的前提下,赋予土地使用权商品化属性,建立与健全土地使用权转让市场,这是我国土地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所在。正确选择与确定土地价格与土地使用费标准,指导现实生活中的土地资源重组。自觉利用价值规律,强化对土地使用与土地配置的宏观管理,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资源的综合效益;借助于法律、经济等手段,对于微观土地资源配置行为实施有效地协调与监督,保障土地产权关系改革的顺畅进行,从而为农民积极性的发挥、为现代企业制度的发育、为土地市场的良性循环创造良好的条件与环境。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5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3]马克思.资本论(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4]曾光荣.马克思地租理论及其现实意义.南华大学,2013.

[5]王权堂.浅析马克思地租理论及其现实意义.经营管理者,2012年09期.

马克思地租理论对指导房地产价格的现实应用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马克思地租理论对指导房地产价格的现实应用 马克思地租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内容,对分析现实经济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针对近几年来不断畸形膨胀的房地产价格,我认为可以采用地租理论加以限制调节,现将其论述如下: 一、理论简介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地租是土地所有权的实现形式,是土地所有者凭借其 对土地的所有权获取的。因而,任何地租都是以土地所有权的存在为前提,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础上的实现,在现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也同样适用。 马克思认为一切形式的地租,都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实现自己、增值自己的形式。不论地租有什么独特的形式,它的一切类型有一个共同点:地租的占有是土地借以实现的经济形式。资本主义地租就是农业资本家为获取土地的使用权而交给土地所有者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那部分价值。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实际的耕作者是雇佣工人,他们受雇于一个只是把农业作为资本的特殊使用场所,作为把自己的资本投在一个特殊生产部门来经营的资本家即农场主或农业资本家。这个农业资本家,为了得到在这个特殊生产厂所使用自己资本的许可,要在一定期限内按契约规定支付给土地所有者一个货币额,这个货币金额便是地租。按照地租形成的方式与条件,可分为级差地租与绝对地租。级差地租是指在面积相同而质量不同的土地条件下,农业资本家向土地所有者交纳数量不同的地租,即等级化的地租。而绝对地租是指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耕种任何土地都必须交纳地租,此地租与土地的等级无关,只是由于土地所有权的垄断而必须交纳的地租。在级差地租中,马克思又进一步将其分为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级差地租Ⅰ是指雇佣工人在肥沃程度较高或地理位置较好的土地上创造的超额利润转化而成的地租。土地肥沃程度不同和土地位置的差别这两个条件是形成级差地租Ⅰ的条件,在同一块土地上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的。通过学习,我了解到一块土地,可以是肥沃程度较高但位置不利,也可以是位置有利但肥沃程度较低。这样,土地加入耕作的顺序就可以有各种不同情况。级差地租Ⅰ既可以在耕作向劣等地扩展时产生;也可以在耕作向更优等地扩展时产生。级差地租Ⅱ却与此不同,它是指在连续追加投资的同一块土地上,由于具有不同的劳动生产率所产生的超额利润而形成的地租。在资本主义社会里,随着社会对农产品需求的增长,在耕地有限的条件下,仅靠开垦新的耕地已经不能完全满足需要,于是农业便越来越多地采取集约化的耕种方法。换句话说,就是把资本连续投在同一块土地上,采取新技术、新设备等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由此带来的超额利润而形成的地租就是级差地租Ⅱ。在现实生活中,建筑地段地租、矿山地租、公交车租金收入等均可以看成是绝对地租,是马克思地租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体现。 二、房地产价格的基本走势 从总体来说,中国房地产业有巨大的长期潜在需求。目前,截止2006年底,世界平均的城市化水平是50%,发达国家为75 %,而中国只有38%。若中国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就将有3000万人进城,按3口之家需要一套住房来计算,便需要近1000万套住宅,这还不算一些中高收入家庭有两套或两套以上的住房。中国人均建筑面积从1978年的8平米增加到06年底的约22平米,将会在2020年达到35平米。现实需求巨大:通过去年底国内某家评估机构的 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 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西蒙的“有限理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西蒙的“有限理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下文为大家整理带来的西蒙的“有限理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西蒙的“有限理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西蒙的“有限理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摘要:文章介绍了西蒙的“有限理性”的理论意义,探 讨了其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处理、市场经济活动等方面的实践价值。? 关键词:西蒙;有限理性;意义;实践价值? “有限理性”理论是由1978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赫伯特·亚·西蒙教授针对理性决策而创立的决策过程分析理论。以“理性有限论”为基础的“满意决策理论”是西蒙对经济学的主要贡献,也是他毕生从多学科角度进行理论和经验探索的主题。西蒙教授对管理决 策理论所作的贡献是管理决策理论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人们往往称西蒙开创发展起来的决策理论为现代决策理论。他的有限理性理论奠定了现代管理理论的基础,他的经典著作《管理行为——管理组织的决策过程的研究》被瑞典皇家科学院誉为“划时代”的作品,有限理性理论因其在现代决策理论中的基础地位,一直是决策科学理论研究的热点。理性决策源于“经济人”理论,与理性决策相比,有限理性决策更

具现实性和动态性,对实际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满意决策论”、“适度利润”等概念的普遍运用,关于信息经济学和企业行为理论的研究,无不表明西蒙“有限理性”的影响和意义。本文试就“有限理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进行探讨。? 1 “有限理性”的理论意义? “有限理性”理论的要点在于:“理性就是用评价后果的某个价值体系去选择令人满意的备选择行为方案”,而理性决策所要求的那种理性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存在的。因为人的决策行动不仅受到外部因素(如时间、信息、技术等)的限制,同时也受到作为信息收集者和问题解决者自身条件的限制,因而他主张用“满意”代替最佳。? 西蒙认为现实生活中人作为管理者或决策者的人是介于完全理性与非理性之间的“有限理性 ”的“管理人”。“管理人”的价值取向和目标往往是多元的,不仅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而且处于变动之中乃至彼此矛盾状态;“管理人”的知识、信息、经验和能力都是有限的 ,他不可能也不企望达到绝对的最优解,而只以找到满意解为满足。西蒙认为,相比“经济人”而言,“管理人”有两点根本转变:①经济人寻求最优方案;而管理人则寻求满意 方案,即符合决策目标的方案。②经济人同真实世界的一切复杂事物打交道,而管理人只同他头脑中所感知到的世界打交道,而把那些与决策无关紧要的因素置之不顾。西蒙指出

论文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模板

论文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模板 选题意义一般作为开题报告里面的第一块内容,是阐述你所研究的这个选题有没有研究价值或者说讨论价值的。 写开题报告的目的,其实就是要请导师来评判我们这个选题有没有研究价值、这个研究方法有没有可能奏效、这个论证逻辑有没有明显缺陷.。 写意义的时候根据你的选题来决定形式,可以分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你也可以不细分,把目的和意义和在一起写,总之突出你观点的新颖和重要性即可。 个人建议你从以下两点来叙述,不过要根据自己的选题来写,切不可生搬硬套: 1. 你的选题是前人没有研究过的,也就是说研究领域中一个新颖有意义的课题,被前人所忽略的。 2. 前人有研究过,或者说阐述过但是没有阐述论证的足够全面,你加以丰满,或者驳斥前人的观点。

总之,论文选题的意义一定要叙述得清晰并且是有一定新意的。 其次,注意自己所使用的理论,你是用什么理论证明你的观点。 也要叙述清楚,否则难以有说服力。 在做文献综述和国内外研究水平的评价等等也要有翔实的根据。这样才能衬托出你的选题的意义所在。 一、论文题目:试论企业管理中的个性化激励 二、选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卷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间的竞争本质上是“人”的竞争。人是企业的灵魂,是一切企业竞争力的原动力,是一切企业利润的源泉。如何激励企业中员工,从而发挥其自身的潜力,是企业管理者必须面对的问题和掌握的技能。现在有不少企业管理者已经开始重视对企业员工的激励工作,建立起一套激励体系,并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不少未解决的问题。如:由于所有制差别、行业差别、员工身份差异,尤其是文化的差距所产生的影响。应该如何针对上述差异,采用个性化的激励手段进行有效激励,是激励工作中的难题,仍待研究解决。因此,研究探讨企业管理中的个性化激励问题是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领域的研究成果及现状

马克思地租理论的主要思想及其现实意义(课程论文)

马克思地租理论的主要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内容摘要】马克思地租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租不仅存在资本主义社会,也同样存在于社会主义社会,马克思地租理论在我国也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马克思地租理论的形成背景,论述了马克思地租理论主要思想,最后从我国农业农村及土地实际分析了马克思地租理论对我国的作用。 【关键词】马克思地租理论现实意义 一、马克思地租理论的形成 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资本主义在西欧多个国家蓬勃发展。英国已完成产业革命,法国则正迅猛发展,德国也已经开始。产业革命的发展带来经济的极大繁荣,但是同时又使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阶级斗争日益尖锐化。资本大量积累的背后,是无产阶级日益贫困,贫富分化日渐严重。无产阶级开始站出来反对资产阶级,并从经济斗争逐渐转为政治斗争。但是,无产阶级缺乏科学的革命理论依据来在经济理论上证明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统治的不合理性,并进一步论证无产阶级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马克思在批判性继承人类思想史上的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建立了一整套经济理论。马克思吸收借鉴了威廉〃配第、詹姆斯〃安德森、亚当〃斯密等古典经济学家的地租理论中的合理成分,尤其是批判吸收了大卫〃李嘉图的地租理论。其中,他通过对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地租理论的研究和分析,建立了比较完备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生产价格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同时以这些理论为依托,

建立了马克思主义的地租理论。地租理论也成为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开始,马克思在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初期,就把地租看成是私有制经济中的一个范畴。到五十年代,马克思在批判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中获得了重大进展,创造了劳动价值论和许多其他理论。其中,对地租理论的研究也获得了重大收获。六十年代,马克思完成了对李嘉图地租理论的批判吸收,创立了完整的、科学的地租理论,并完全创造性地提出了绝对地租理论。 二、马克思地租理论的主要思想 (一)马克思地租理论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资本主义的各种地租形式,以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为基础,集中而系统论述了资本主义地租理论。 马克思认为,地租是直接生产者在农业(或其他产业)中所创造的生产物被土地所有者占有的部分。地租虽然呈现有各种独特的形式,但它有一个共同点: 地租的占有是土地借以实现的经济形式。马克思按照地租产生的原因和条件的不同,将地租分为三类:级差地租、绝对地租和垄断地租。前两类地租是资本主义地租的普遍形式,后一类地租(垄断地租)仅是个别条件下产生的资本主义地租的特殊形式。 1.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 1.1级差地租 级差地租是等量资本投资于等面积的不同等级的土地上所产

读马克思博士论文有感

读《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与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有感 地理科学专业蔡嘉欣 12303003 一、写作背景 《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是马克思就读于普鲁士柏林大学法律系时写的博士论文。马克思在毕业之前,把休学一年做了十余万字笔记凝聚而成的业余爱好的自学成果《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的四万余字的研究论文作为哲学博士论文,提交给距柏林大学直线距离220多公里外的另一大学----耶拿大学。“该博士论文证明该候选人才智高超,见解透彻,学识渊博”,这是耶拿大学法律系主任巴赫曼博士在推荐书上的评语。马克思顺利获得耶拿大学的哲学博士文凭。 二、内容概括 文章论述了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自然哲学的差别,证明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不是德谟克利特原子论的翻版,而是它的创造性发展,强调了伊壁鸠鲁关于原子自动偏斜学说的深刻意义,论证了个别自我意识的独立性和能动性,论证了自由的个人在对周围现实的关系上应采取的积极态度。文章还高度评价伊壁鸠鲁的无神论思想,批判各种对伊壁鸠鲁无神论思想的曲解和攻击,批判力图证明上帝存在的各种错误理论。文章也指出了黑格尔哲学的缺点,并批评了青年黑格尔派对待黑格尔哲学的不正确态度。博士论文的基本观点是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但它不仅表现了马克思“反对一切天上的和地上的神”的革命民主主义和彻底的无神论倾向,而且表现了反对因循旧说,力图超出黑格尔的独创精神。 三、个人感想 在书中,我看到这样一句话:“并非伊壁鸠鲁是没有学识的人,而是那些以为到了老年还得背诵少年人以不知为可耻的东西的人,才是无知的人”。我很同意这一个观点。老年人是一个宝贵的资源,他宝贵在拥有丰富的经验,宝贵在拥有一份看尽人间浮华的淡然。老年人也需要与时俱进,但是他们并不需要赶时髦,不必刻意去学、去背一些青年人流行的话语或其他东西。 对于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的物理学上的差别,则是伊壁鸠鲁认为有一种运动起于原子脱离直线而偏斜。西塞罗对伊壁鸠鲁的观点持强烈反抗意见,还讥笑伊壁鸠鲁说这个观点的提出是他为了掩饰若原子做直线式下坠而不能碰击另一原子而造出的谎言。然而,他却又同意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都共同赞成的原子直线式运动和原子冲击运动,这不是很矛盾吗?如果要在原子都做直线式下坠运动的前提下发生原子冲击运动,必然要有原子发生偏斜运动,

选题目的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选题目的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长期以来,无动力集装箱吊具由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价位低、摘钩互换迅速等特点,被广泛配置在大型货场通用门式起重机上,用于集装箱的装卸作业。但随着近年来集装箱运输量不断增大,此类吊具的缺点逐渐暴露出来。 首先,无动力集装箱吊具占用起升高度较高,而大部分货场受场地的限制要求堆码箱层数增多,普通门吊(加吊具)起升高度不够,难以满足需求。其次,由于该吊具不能实习伸缩功能,在对位及通过门吊支腿时不便,以不适应火场提高装卸效率的要求。随着集装箱运输的发展,现场急需一种作业效率高,能伸缩对位,便于通过门吊支腿的新型集装箱吊具。伸缩式集装箱吊具通过钓具长度的自动改变,可以适应不同规格的集装箱的起吊作业。吊具长度的条街范围一般在20英尺至40英尺之间,便于起吊20英尺和40英尺的国际标准集装箱。伸缩式吊具虽然自重较大,由于它长度调节方便,操作灵活,通用性强,圣餐效率高,因而使用广泛。 二、本课题在国外的研究状况及发展趋势 1.国外研究状况: 吊具方面的研究已开展许久并取得许多卓有成效的改进。 比如在缩短时间方面,双调式集装箱吊具发展前景广阔。其中Bmmma公司已退出了AS-T6型,清醒BS-T4型,BS-T6型和智能型等对系列的双吊式吊具,特别是在吊具框架转角的圆弧花以及装卸作业中货物重心的调整功能方面作出的改进,使得双吊式吊具得以拥有更广泛的应用范围。 在吊具进行准确定位方面现今一个重要方向就是吊具减摇装置,它起初作为司机的辅助装置,是用来协助一般的司机能像一个熟练的司机一样完成工作。据试验,当小车行走速度达180m/min以上,如无减摇装置,在小车制动停止后,吊具及其集装箱的摇摆幅度可达2M,要半分钟左右才能停止。随着岸边集装箱起重机大型化,这样的辅助装置就显的更加重要了,甚至熟练的司机也需要这样的辅助装置,以使岸边集装箱起重机达到应有的高生产率。可逆起重机公司对欧洲三个港口和美国两个港口进行了研究,包括起重机的整个工作循环,重点为起升运行和小车及吊具运行情况。 2.国内研究状况: 国内现在生产的吊具增加吊具减摇功能,同时在制动、转向、液压系统、电气系统等方面也都作了改进。经过20余年的发展,集装箱吊具生产技术逐渐成熟。其总体设计、金属结构设计、部件造型以及液压系统和电气控制系统设计接近了国外产品的技术水平。 存在问题: (1)企业设计水平低: (2)生产集装箱吊具业规模小: (3)产品可靠性差、故障率偏高: (4)技术服务不到位,水平不高。 3.发展趋势: (1)轻型化。 (2)高强度耐磨材料的采用。 (3)开发出更高可靠性的液压与电气元器件。 三、研究重点 随着我国制造业和物流业迅猛发展,门式起重机在港口、码头、货场起着不

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意义 姓名:曹俊艳 专业:英语1402 学号:201407010201

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一个看似很深奥很难懂的话题,可是却是一个离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那么近那么紧的一个理论。它是理论但绝不仅仅是理论,它的一切都基于现实,它的目的是为了服务现实,它的结果是让人们更好地理解、认识现实世界。看似空洞地它又是那么的务实,在当今社会,不仅仅是在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那对于这样一个理论体系,它存在的现实价值和意义在哪里呢?它为什么这么受到欢迎和追捧呢?讨论一个事物的意义时,首先要知道它是什么。那么,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呢?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和后继者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学术思想和科学体系,是工人阶级及其政党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以及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的指导思想和科学体系,是关于人生信仰和核心价值的社会思想和科学体系。列宁在深刻分析19世纪末20 世纪初世界历史条件的前提下,创立了帝国主义论。在同第二国际机会主义作斗争的过程中,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以及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作了进一步的发挥和新的理论概括。在总结俄国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提出了一系列基本原则。 十月革命胜利后,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帮助中国的知识分子重新思考中国的命运和前途,并导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并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在此基础上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理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与时代特征和各国实际相结合,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际及中国哲学的优秀传统相结合,使之具有中国的作风、气派,以中华民族的风格和形式表现出来并获得发展,为中国人民所掌握,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最早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问题的是艾思奇,他在1938年4月写的《哲学的现状和任务》中明确提出,“现在需要一个哲学研究的中国化、现实化的运动。过去的哲学只是做了一个通俗化的运动, 把高深的哲学用通俗的词句加以解释, 这在打破从来哲学的神秘观点、使哲学和人们的日常生活逐步接近, 在使日常生活中的人们也知道注意哲学思想的修养上, 是有极大意义的, 而且这也 就是中国化现实化的基础。然而在事实上, 哲学的通俗化并不等于中国化现实化, 因此它也没有适应这激变的抗战形势的力量, 而另一方面, 因为整个并没有做 到中国化现实化, 所以也不够充分的通俗化。”这表明哲学的中国化和现实化, 既是前一段哲学大众化、通俗化的继续, 也是抗战的需要。此后, 艾思奇还提出了马克思哲学中国化的两个原则:“第一要能控制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 熟悉其表现方式;第二要消化今天的抗战实践的经验与教训。”艾思奇提出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哲学和中国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基本思路是可取的。 1938 年10 月,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政治报告《论新阶段》中是这样说的:“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 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对于中国共产党说来, 就是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环境, 成为伟大的中华民族的一部分, 而和这个民族血肉相联的共产党员, 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 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 即是说, 按照中国 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在毛泽东看来, 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生根开花, 不仅要把它与中国的实践相结合, 而且需要通过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

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 马克思的博士论文提出了自我意识主要关注于客体与自我的关系,实现了对希腊哲学的超越;提出了哲学的世界化和世界的哲学化,完善了自我意识结构;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马克思哲学思想的论文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马克思哲学思想的论文篇一论马克思博士论文对黑格尔哲学的继承和超越 摘要:马克思的博士论文提出了自我意识主要关注于客体与自我的关系,实现了对希腊哲学的超越;提出了哲学的世界化和世界的哲学化,完善了自我意识结构;提出了自我意识必然面对和解决不同的时代问题。马克思博士论文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源头和马克思公开出版的第一部著作。本文立足于文本,具体分析了马克思通过博士论文究竟在哪些方面批判继承了黑格尔哲学,又在哪些层面实现了对黑格尔超越。 关键词:马克思博士论文;黑格尔;自我意识 一、马克思博士论文中自我意识哲学的提出 人们对于马克思的博士论文在其整个思想体系中的地位评价并不高,称其为马克思“不成熟时期”的作品,也不具有独立意义和价值。这种观点的理由在于,虽然马克思在青年黑格尔派的影响下开始用个别自我意识来冲破黑格尔的哲学体系,也闪现了一些零星的实践唯物主义思想的萌芽,比如提出了“世界的哲学化同时也是哲学的世界化”来说明哲学的世界批判意义,但是这种尝试仍然是在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的基础上开展的,所以总的说来这时马克思还是一个彻底的黑格尔主义者。 事实上马克思已经在《博士论文》中,对黑格尔哲学及青年黑格尔派哲学展开了批判的考察。所以,与其说《博士论文》是青年黑格尔派的马克思的不成熟著作,不如把他看成马克思思想发展中的一次尝试性突破,这对于理解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史前史”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博士论文》开始就讨论了关于伊壁鸠鲁主义、斯多亚主义、怀疑主义三大哲学在哲学史上的定位,在马克思眼中,希腊哲学看起来似乎遇到了一出好的悲剧所不应遇到的结局,即平淡的结局。在希腊,哲学的客观历史似乎在亚里士多德这个希腊哲学中的马其顿王亚历山大那里就停止了。 马克思认为,这样一种理解显然割裂了罗马哲学与希腊哲学的内在关联。这正是他要区别德谟克利特原子论和伊壁鸠鲁原子论差别的一个重要动机。德谟克利特的原子是外在的,只是量上的相互组合和凝聚,以这种眼光看待希腊哲学与罗马哲学,势必会得出上述的结论。而伊壁鸠鲁的原子则是原子自身的各种变化,是原子的本质与存在的关系,是内在的关系,以这种眼光看待希腊哲学与罗马哲学,结论很显然,所谓的罗马哲学不过是希腊哲学的新的形式。所以,希腊哲学的死亡就如英雄之死:英雄之死与太阳落山相似,而和青蛙因胀破肚皮而死不同。太阳的落山不过意味着新的旭日东升,希腊哲学死亡之处,正是新哲学重生之地。 《博士论文》中对自我意识哲学的肯定,这一点是和青年黑格尔派一致的。在第一部分中,马克思主要从三个方面来阐述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自然哲学的基本差别,即对人的知识的真理性和确定性上、对待学问的态度和实践上,以及对反思的形式上。 在对知识的真理性和确定性方面 马克思认为,在对人的知识的真理性和确定性上。德谟克利特采取怀疑的、不确定的、模糊不清的态度,伊壁鸠鲁则采取独断的态度,坚持一切感性直觉都具有客观真实性,感性知觉是唯一客观的现象,“一切感官都是真理的报道者”。①因此,在马克思看来,德谟克利特怀疑感性世界,伊壁鸠鲁则肯定感性世界,“哲人比大家高明之处,正在于他对自己的认识深信不疑”②。也就是说,对伊壁鸠鲁来说,唯一真实的东西就是人的感性知觉,这是唯

以德治国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以德治国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郑海洋 江泽民同志今年初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的讲话中,把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作为我们党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加以强调,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首先,强调以德治国,是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和执政党执政理论的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我们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目的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公民的素质,推动社会文明进步。而公民素质的提高,社会文明的进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江泽民同志把属于精神文明的道德建设作为治国方略来论述,无疑在理论上是升华和创新。作为执政党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都是不可或缺的。一方面,执政党必须依法治国,才能避免因“人治”而出现的随意性,才能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另一方面,执政党又必须以德治国,才能避免因“法治”调整不了的社会关系出现无序、混乱,才能保证社会生活有秩序地进行。从某种意义上说,以德治国又是依法治国的前提。因为,以德治国,主要依靠教育的手段、社会的舆论、依靠人的良知来引导和约束人的行为动机,而这种对人的行为动机的引导和约束,正是法治强调人们“守法”,强调人的行为“合法”的前提。因此说,江泽民同志强调以德治国,并把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结合作为治国方略加以论述,是对执政党执政理论的升华和创新。 其次,强调以德治国,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党风、政风、民风的建设,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需要完备的法制来规范和保障。同时,市场经济也是“德治经济”,需要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规范并为公众所认同。在我国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时期,曾经由于思想道德建设不到位,而在经济领域出现了许多不道德的现象。这就充分说明了市场经济不仅需要法律来维护,而且需要社会主义道德来维系。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和利益矛盾日趋尖锐化,又给我们党提出了如何正确解决各种利益矛盾,如何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问题,这不仅需要法治、需要政策来解决,而且更需要德治来引导和解决。至于高尚的道德对于良好的党风、政风、民风的形成更是具有决定的意义,因为,党风问题归根到底是党员的世界观、政治品德问题;政风与政府公务员的职业道德息息相关;而全社会公民的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的养成则是良好民风的基础。可见,把道德建设、以德治国作为我们党治国的基本方略,对于党风、政风、民风的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当代意义

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意义 摘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批判的、革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精神在当代仍是需要的。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精神在理论领域仍是需要的。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精神对资本主义社会仍是需要的。再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精神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也是需要的。又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精神对全球性问题的解决也是不可缺少的。但是,在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精神的时候,必须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精神。概括地讲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精神是一种辩证的否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精神包括革命和保守两个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精神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精神;辩证否定;当代;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批判的、革命的。马克思曾就此指出:“新思潮的优点就恰恰在于我们不想教条式地预料未来,而只是希望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什么也阻碍不了我们把我们的批判和政治的批判结合起来,和这些人的明确的政治立场结合起来,因而也就是把我们的批判和实际斗争结合起来,并把批判和实际斗争看做同一件事情”。“辩证法却引起了资产阶级和他们的夸夸其谈的代言人的烦恼和恐怖,因为它在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有它的否定的理解,它的必然灭亡的理解;它对每一个已经生成的形态,都是在运动的流中,从它的暂时经过的方面去理解;它不会屈服在任何事物面

前,就它的本质说,它就是批判的、革命的”。列宁也指出:“马克思认为他的理论的全部价值在于这个理论‘在本质上是批判的和革命的’。后一品质真正是马克思主义完全地和无条件地所固有的,因为这个理论公开认为自己的任务就是揭露现代社会的一切对抗和剥 削形式,考察它们的演变,证明它们的暂时性和转变为另一种形式的必然性,因而也就帮助无产阶级尽可能迅速地、尽可能容易 地消灭任何剥削”。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精神在当代还需要吗?或者对当代还起作 用吗?回答是肯定的。 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精神在理论领域仍是需要的。这是因为,马克思等在当年批判的错误理论、思潮、倾向仍然存在,有时还呈有上升、泛滥的趋势。例如,唯心主义、特别是历史唯心主义,仍在理论领域流行、在很多国家还占居主导地位。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仍不时地出现,并影响着、甚至左右着人们的头脑。各种迷信,包括旧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精神,对资本主义社会仍是需要的。我们知道,马克思生活在19世纪,在那个时候,资本主义社会已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但它的迷信和新的迷信,不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弊端也充分暴露出来,马克思对这些弊端进行了严厉的批判。他指出:“资本来到世间,就是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在我们这个时代,每一种事物好像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我们看到,机器具有减少人类劳动和使劳动更有成效的神奇力量,然而却引起了饥饿和过度的疲劳。

马克思的地租理论与我国土地国有化

马克思的地租理论与我国土地国有化 马克思指出:不论地租有什么独特的形式,它的一切类型有一个共同点:地租的占有是土地所有权借以实现的经济形式[1]。不同性质的土地所有权,是不同土地所有制在法律上的表现。不同社会的地租,总是与该社会的土地所有制相联系的。无论是封建地租,资本主义地租,还是社会主义地租,都是地租的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1马克思的地租理论 1.1地租是土地所有权借以实现的经济形式 马克思在考察地租时,特别注重对土地所有权的考察。马克思指出:为了科学地分析地租,即土地所有权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础上的独立的特有的经济形式,摆脱一切使地租歪曲和混杂的附属物,纯粹地考察地租,是很重要的[1]。一方面,地租作为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是地租的共性。另一方面,由于土地所有权不同,地租的社会性质也就不同,这是地租的特性。马克思指出:一切地租都是剩余价值,是剩余劳动的产物[1]。可见,地租是剩余劳动的特殊转化形式。地租在自然经济中的本质是剩余产品,表现为实物地租;地租在商品经济中的本质是剩余价值,表现为货币地租。使用土地可以产生超额利润,土地所有权把这种超额利润从商品经营者手中转移到土地所有者手中而成为地租。 1.2土地所有权就是土地所有者对土地的垄断 马克思指出:土地所有权的前提是,一些人垄断一定量的土地,把它作为排斥其他一切人的、只服从自己个人意志的领域[2]。土地所有权及其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属于社会生产关系一般。地租的特殊是由特殊生产关系所决定的,它是反映一定经济关系的历史范畴。地租一般反映一切社会生产方式所共有的一般范畴,土地所有权本身已经产生地租。地租一般表现为土地所有权的垄断;地租特殊表现为不同所有制条件下土地占有的特殊社会性质。因此,资本主义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在于土地经营对象的垄断,它同土地所有权无关。资本主义农业中存在的对土地所有权的垄断,是产生资本主义绝对地租的真正原因。 2社会主义地租存在的必然性 2.1土地公有制在经济上实现的形式仍然是地租 新中国成立之后,结束了旧中国的土地私有制度,将土地收归国有,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土地公有制。但是,长期以来,我国把地租与资本主义的剥削等同起来,否认社会主义经济中存在地租,其结果严重阻碍了我国土地经济的发展。马克思指出:同样,消灭土地私有制并不要求消灭地租,而是要求把地租虽然是用改变过的形式转交给社会。所以,由劳动人民实际上占有一切劳动工具,无论如何都不排除承租和出租的保存[2]。十分明显,社会主义社会虽然废除了土地私有制,但土地公有制仍然存在,因而土地公有制在经济上借以实现的形式仍然是地租。 2.2在经济上体现土地所有权垄断的是绝对地租 马克思当年在预示社会主义社会时认为,社会主义废除了土地私有制,绝对地租也就不复存在,从而也就不会存在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的问题。但是,由于许多主客观条件的限制,社会主义社会不仅存在着土地所有权,而且存在着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限制。也就是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承认级差地租是不够的,还必须承认绝对地租。作为级差地租实体的超额利润,是由使用土地为条件的自然生产力的差别所带来的。缴纳了级差地租只是解决了中、优级土地的有偿使用问题,还没有解决使用劣等地时对土地所有权的支付问题。在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国家拥有土地的最终所有权,而在经济上体现土地所有权垄断的正是绝对地租。 2.3社会主义地租的本质是土地公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 社会主义地租就是社会主义土地所有权参加公共必要价值的分配,即社会通过土地公有权占有公共必要价值的一种经济形式。社会主义地租也是超额利润的转化形式,是市场价格

2021年论文开题报告中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论文开题报告中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本研究拟解决的问题是如何鼓励员表现出抑制性进谏行为,研究结论可以为组织管理实践提供以下三个方面的建议:第一,员工与直接上级的高质量关系能促进员工的抑制性进谏行为,那么组织管理实践中实施措施来培养员工形成与直接上级的高质量关系非常重要。从更为广泛的角度来讲,则说明工作团队的直接上级对员工抑制性进谏行为的表现有重大影响。因此,从直接上级的角度来看,本研究结论对组织管理实践的启示有三点: 首先,直接上级可以培养与员工的高质量关系(例如Burrisetal.,xx),这能减少员工进谏前的顾虑,激发其表现出更多的抑制性进谏行为.其次,直接上级对进谏者的反馈也值得考量,合适的行为反馈反过来会鼓励员工的抑制性进谏行为,例如领导者即使不采纳意见也要对员工表现出进谏行为给予肯定,反之则会挫伤员工进谏的积极性。最后,组织开展面向领导者的培训课程,让领导者明白团队成员的多样性看法和观点对于团队运作的价值,使领导者养成对员工进谏的接纳态度。 第二,建立高水平的团队认同意义重大。建立员工对团队的认同感是一个长期的不能间断的任务,从员工新加入团队开始到长期在团队工作的整个过程,都要不断强调员工的认同感。尤其是当新员工加入团队时,他们经历的组织社会化(organizational

socialization)过程对于团队认同的塑造是至关重要的(Hogg,xx)。成功的组织社会化过程会让员工第一时间把团队身份纳入到自我概 念中,为员工更深入的认同团队起了锅定作用。在随后长期的团队互动过程中,管理者也不要忘记加强个体对团队的认同感。这时,开展团队集体活动、设置共同的团队目标等可以强化个体的团队认同(Mael & Ashforth, 1992)。 第三,自我审查会妨碍员工抑制性进谏行为的产生,现实组织中管理者应采取措施创造积极开放的氛围来提升员工的心理安全感(Kahn, 1990),减少员工的自我审查。只有当个体感知到所处的工作环境中有着积极的进谏氛围时,才可能经历少的自我审查过程,从而利于进谏行为的发生。为了激发团队内的抑制性进谏行为,工作团队要努力建立支持员工“与众不同”行为的团队氛围。 本研究为抑制性进谏研究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实证素材,其理论意义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组织内的员工往往对周边工作环境、工作流程或者是团队内的任务分配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心知肚明,虽然私底下他们总是对这种种的问题议论纷纷,但是不论是在公开场合还是在领导者面前,我们都鲜少看到员工进谏的身影(Milliken et al., xx)。员工内心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代价值与对于当代中国青年大学生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代价值与对于当代中国青年大学生的 现实意义 摘要: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由一系列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其中马克思理论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指导思想。对于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和建设者,马克思主义哲学有着非同寻常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时代价值当代大学生现实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代价值 (一)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首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之所以成为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因为它是完备深刻而无片面性的学所. 其次,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彻底而完备的唯物主义哲学史历史唯物主义的建立,为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提供了根本的理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的基

本原理证实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又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为无产阶级指明了方向道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二)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嘴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首先,马克思主义是在无产阶级革命时间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达。马克思说过,“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其次,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无产阶级不可谋取私利,无产阶级革命和自身的解放同社会发展的规律、人类的彻底解放的必然趋势是完全一致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指导性哲学理论,指明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方向和道路。 最后,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重要体现。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当代青年大学生的现实意义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其素质尤其是思想政治素质如何,能否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关系到党的事业的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关系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一定要认真学习、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发展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传统和学

马克思土地所有权理论和地租理论对我国城市土地使用制度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土地所有权理论和地租理论对我国城市土地使用制度的指导 意义 摘要:土地,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之一。不管社会形态如何,它的作用和地位都是显而易见的。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城市的进步,土地问题日益突出化,亟待解决。本文阐述了马克思土地所有权理论和地租理论,并指出了马克思土地所有权理论和地租理论对我国城市土地使用制度的指导。 关键词:土地;马克思土地所有权理论;地租理论 土地,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之一,不管社会形态如何,它的作用和地位都是显而易见的。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城市的进步,土地问题日益突出化,亟待解决。土地作为一种资产,首先是需要对其的所有权界定清楚。鉴于我国目前的实情及有关法律制度的规定,我国的城市土地的所有权属于国家,这是不容争议的。马克思所研究的地租理论具有普遍意义,它揭示的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地租的一般规律,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适用,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适用。 根据马克思关于土地产权的理论,易知,土地产权包括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其中所有权是核心。鉴于此,我国城市的土地的所有权已经很明确。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妥善处理城市土地的使用权问题,这其中包含土地使用权的如何下放及如何有效使用城市土地的问题。 一、马克思土地所有权理论和地租理论 土地所有权问题,包括土地权属关系的性质、构成及其变更,以及土地所有权的经济实现等方面的内容,马克思在他的经典巨著《资本论》中作过详尽阐述。何谓土地所有权?马克思指出:“土地所有权的前提是,一些人垄断一定量的土地,把它作为排斥其他一切人的、只服从个人意志的领域。”他还认为,土地所有权是人的社会关系在土地问题上的表现,它是一个社会历史范畴。 马克思地租理论建立在一个原理之上,一个前提之下。这一原理是:土地本身没有价值,“因为土地不是劳动的产品,从而没有任何价值”。这一前提是:所有权的存在,“地租又是以土地所有权,以某些个人对地球的某些部分的所有权为前提”。这两条是地租存在的一般规律,即凡是有土地所有权存在的地方就存在地租。尽管社会发展阶段不同,只要具备这两条,地租都存在。不同社会的地租,都有其共性,即地租的占有都以土地所有权为前提,是土地所有权借以实现

马克思博士论文说了什么

马克思博士论文说了什么 马克思博士论文 ----马克思哲学体系大厦的第一块奠基石研究 马克思的博士论文到底说了什么 内容提要: ——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主要差别是机械片面论与对立统一论的差别 谌谋盾

1841年3月,马克思时年23岁,是个在校还没结婚的小青年。就读于普鲁士柏林大学的大四法律系本科。并且即将毕业,领取法律本科毕业证书。在毕业之前,做出了一个惊人之举。把休学一年做了十余万字笔记凝聚而成的业余爱好的自学成果《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的四万余字的研究论文作为哲学博士论文,提交给距柏林大学直线距离220多公里外的另一大学----耶拿大学。35年前的耶拿是拿破仑的幸运之地。1806年10月举世闻名的拿破仑率军在耶拿取得惊人的胜利,导致普鲁士的跨台。35年后的耶拿同样是马克思的幸运之地。“该博士论文证明该候选人才智高超,见解透彻,学识渊博”,这是耶拿大学法律系主任巴赫曼博士在推荐书上的评语。马克思顺利获得耶拿大学的哲学博士文凭。普鲁士的文凭系列与今天中国的文凭系列并无不同。先读学士,再读硕士,然后再读博士。中国现代教育制度本来就是从西方拿来的么。马克思确实有两把刷子。四年时间,学士、博士一起扫走。不服还真不行。如果读者诸君不服,你也去读一个四年本科,拿一块学士、一块博士双料文凭来?当然这只是说说玩玩。 言归正传。那么这篇重要的论文到底说了些什么?历史上那么多哲学家,年轻的马克思为何独对这两个人的思想具有特殊的兴趣?这是我

们非常感兴趣的。 马克思的论文把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约公元前460—370年,此公长寿,高龄90岁,但是比不上我外祖母,我外祖母今年95岁还到处走动)的自然哲学观点与他的传承者另一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公元前341—270年,此公也算高寿71岁)的哲学观点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他们的共同点与不同点。在通常人的眼里,经常把他们两人的哲学观点等同起来。马克思通过研究发现实际上二者的哲学观点是不同的,但是这种不同极为隐蔽,似乎只有用显微镜才能发现。 历史上大家一致认为伊壁鸠鲁的物理学是从德谟克利特那里剽窃来的。伊壁鸠鲁饱受责骂和痛恨。马克思的这篇博士论文为伊壁鸠鲁平了凡,翻了案。因为马克思发现这两个人除了原子和虚空这两个原则是相同的外,一切方面他们都是相反的。从三个方面指出其一般差别。从五个方面指出其细节上的差别。先说一般差别的三个方面。 认识的真理性和可靠性方面相反----一 个认为世界是主观的,一个认为世界是客观的。

2018年论文开题报告学习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怎么写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编辑修改,也可直接使用论文开题报告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怎么写 要能够正确而恰当地选题,首先要明确选题的原则,明确了选题原则,就能比较容易地选定一个既有一定学术价值,又符合自己志趣,适合个人研究能力,因而较有成功把握的题目。那么开题报告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怎么写?下面是风林网络为您带来的解答,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毕业论文的题材十分广泛,社会生活、经济建设、科学文化事业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的问题,都可以成为论文的题目。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理论来源于实践,理论为实践服务。因此科学研究的选题首先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第一,注意选题的实用价值,选择具有现实意义的题目。所谓论文的实用价值,就是指我们选的题目,应是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为干百万人所关心的问题,特别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这类问题反映着一定历史时期和阶段社会生活的重点和热点,是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的。我们运用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对其进行研究,提出自己的见解,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很有意义的。这不仅能使自己所学的书本知识得到一次实际的运用,而且能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现实意义的题目大致有三个来源:一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急需回答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抑制通货膨胀,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加强廉政建设等等。二是本地区、本部门、本行业在工作实践中遇到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如从事农业工作的同志就会遇到诸如农村土地规模经营问题,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问题,农村青少年的教育问题,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问题,乡镇企业的技术改造问题,等等。三是作者本人在工作实践中提出来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如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问题,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问题,职业道德教育问题,等等。 选择具有现实意义的题目,要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与党和国家或与国计民生有关的重大问题。这类问题关系国家发展方向、速度,是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因而有普遍的社会意义。 第二,要注意选题的理论价值。我们强调选题的实用价值,并不等于急功近利的实用主义,也绝非提倡选题必须有直接的效益作用。作为论文,无论是形式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