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中成药——人参养荣丸(OTC)阴阳解析

常用中成药——人参养荣丸(OTC)阴阳解析
常用中成药——人参养荣丸(OTC)阴阳解析

人参养荣丸(OTC)阴阳解析

处方:

人参100克、白术(土炒)100克、茯苓75克、炙甘草100克、当归100克、熟地黄75克、白芍(麸炒)100克、炙黄芪100克、陈皮100克、远志(制)50克、肉桂100克、五味子(酒蒸)75克。

功能主治:

温补气血。用于心脾不足,气血两亏,形瘦神疲,食少便溏,病后虚弱。

用法用量:

口服。水蜜丸一次6克,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1~2次。

阳性药:白术、当归、熟地黄、炙黄芪、陈皮、远志、肉桂、五味子平性药:人参、茯苓、炙甘草

阴性药:白芍

君药:黄芪

解析:

黄芪:甘,微温;归脾、肺经。益卫固表,补气升阳,托毒生肌,利

水消肿。

白术:苦、甘,温;归脾、胃经。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当归:甘、辛,温。归肝、心、脾经。活血止痛,补血调经,润肠通便。

陈皮:辛、苦,温。归脾、胃、肺经。理气和中,燥湿化痰,利水通便。

远志:苦、辛,微温。入心、肺、肾经。安神益智,祛痰开窍,消痈肿。

肉桂:辛、甘,热。归肾、脾、心、肝经。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通经脉。

五味子:酸,温。归肺、肾、心经。敛肺滋肾,生津敛汗,涩精止泻,宁心安神。

人参:甘、微苦,平。归脾、肺、心经。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

茯苓:甘、淡,平。归心、脾、肾经。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甘草:甘,平。归心、脾、肺、胃经。补脾益气,润肺止咳,清热解毒,缓解止痛,缓和药性。

白芍:苦、酸,微寒。归肝、脾经。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

阳性药物多,以阳性药物为主,针对寒证;君药功效以补气升阳为主,针对虚证;少阴太阴合病,内有虚寒。

方剂中,白术、炙黄芪、人参,补气健脾;当归、熟地黄、白芍,补血活血;肉桂,补火助阳;远志、五味子、茯苓,宁心安神;甘草,顾护胃气。

诸药合用以益气健脾为主,活血补血为辅,兼顾补火助阳、宁心安神。适用于脾胃虚寒、血虚乏力者。

骨科常用中成药分析

骨科常用中成药分析 积水潭医院作为一个以骨科为重点的三级甲等医院,骨科的中成药在临床应用较多,通过多年的使用经验,对我院骨科临床常用的中成药进行分析如下: 1、骨折用药: 常用中成药有回生第一丹、伤科接骨片、接骨七厘片、骨折挫伤胶囊等。 这四种药组成中都含有当归、血竭、土鳖虫、自然铜、乳香, 都有活血化瘀,接骨止痛的功效。 回生第一丹、伤科接骨片含朱砂,有开窍醒神,清热解毒的作用,可用于骨折后兼烦躁不眠者;回生第一丹中的麝香辛芳走窜,入十二经,引药力直达病所,接骨效果最好;另外麝香开窍散 回生第一丹 当归、血竭、土鳖虫、自然铜、乳香、麝香、朱砂。 伤科接骨片 三七、 土鳖虫、自然铜、红花、 乳香、没药、甜瓜子、冰片、朱砂、海星、鸡骨、马钱子 接骨七厘片 土鳖虫、 骨碎补、当归、血竭、乳香、没药、煅自然铜、酒大 黄、硼砂。 骨折挫伤胶囊 猪骨胶、土鳖虫、自然铜、血竭、红花、乳香、没药、炒黄瓜子、当归、大黄。 活血 化瘀,接 骨 止痛

瘀强,对外伤等引起的神志昏迷有较好的醒脑回苏效果,对骨折初期和中期都有较好的疗效;伤科接骨片中含三七、马钱子,又有较强的活血止痛效果,止痛力强。 与回生第一丹相比,伤科接骨片多了海星、鸡骨,接骨七厘片多了骨碎补,骨折挫伤胶囊多了猪骨胶,都可用于接骨续筋,所以更适用于骨折中期。而接骨七厘片、骨折挫伤胶囊组成中的大黄兼能通便,对于骨科手术后有便秘者能起到一定作用。 2、急性软组织扭挫伤用药: 常用中成药有七厘散、活血止痛胶囊、三七伤药片、三七胶囊等等。 这四种药都能够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可治疗跌打损伤,外 伤瘀血,青肿疼痛等。 七厘散和三七胶囊还可用于外伤出血的止血。七厘散中有血 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补益脾胃的中成药有哪些

补益脾胃的中成药有哪些 很多老年人在治疗疾病的时候都会选择中医治疗的方法,一来是因为中医治疗效果比较好,二来是因为中药对于我们的身体是没有任何危害的,不过在选择中药的时候要先对这些药物有一个简单的认识,这样在使用的时候才能正确的进行,很多人脾胃不很好,那么补益脾胃的中成药有哪些呢? 中医认为,湿邪是最为常见,也是最难治疗。导致体内湿气的形成可分外因和内因,外因是空气中的湿度大而致,内因则是脾胃不健,运化祛湿能力差而导致湿气内滞。饮食不当,因喜食冷饮,贪吃生冷瓜果等寒凉之物,损伤人体阳气也会导致湿症。湿症还常常与其它因素结合而出现、寒湿、暑湿、风湿等症状。 湿症在天气潮湿时更容易发病,常见的症状有:头痛晕重、身体倦怠腰腿酸痛、关节屈伸不利;或见两眼、腿脚浮肿;胸中郁闷、脘腹胀满、口淡、饮食无味、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大便溏泻、舌苔厚腻等症状。这些都属于所谓的“湿气重”。 脾脏能运化水湿。脾喜燥而恶湿,若脾阳振奋,脾脏健运,

运水化湿功能正常,湿邪则不易致病。反之,湿气太重致人生病后,病人往往出现头昏头重、四肢酸懒、身重而痛、为预防、减轻湿邪伤人,必须重视护脾。只有脾胃阳气振奋,才能有效抵抗湿邪的侵袭,所以温补脾胃是除湿的最好途径。 健脾祛湿的中成药:健脾丸 健脾丸为著名的消食导滞药,因具有健脾消食之功而得名。它是根据明代王肯堂《证治准绳:类方》卷五中的“健脾丸”方加减而成的,为保和丸的姊妹方,小儿消化不良最为常用,此外,还用于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肠炎等。 【成分】党参、白术(炒)、陈皮、枳实(炒)、山楂(炒)、麦芽(炒)。 【方解】方中用党参、白术补益脾胃以资运化;山楂、麦芽消食化滞;陈皮、枳实理气和胃。诸药合用,补脾益胃,理气运

常用中成药

常用中成药 一、解表药 1、辛温解表类通宣理肺丸川芎茶调散参苏丸午时茶冲剂九味羌活丸小青龙合 2、辛凉解表类银翘解毒丸羚翘解毒丸感冒退热冲剂桑菊感冒片清瘟解毒丸 3、解表透疹类小儿回春丸透表回春丸小儿羚羊散苏解散 4、表里双解类防风通圣丸葛根芩连片清眩丸双解香苏丸升降散普济散 5、解表消食类小儿至宝锭妙灵丸小儿百寿丹消食苏风丸甘露茶二、清热药 1、清热泻火类上清丸牛黄上清丸黄连羊肝丸明目上清丸龙胆泻肝丸清胃黄连丸夏枯草丸栀子金花丸拨云退翳丸 2、清热燥湿类连香冲剂香连丸香连化滞丸苦参丸归参丸四妙丸金鸡冲剂五茶花白带丸 3、清热解毒类银黄注射液三黄丸黄连上清丸牛黄解毒丸(片)清热解毒丸抗病毒冲剂清热解毒口服液新癀片牛黄噙化丸六神丸西黄丸紫金锭喉症丸 4、清热凉血类紫草丸复方大青叶合剂清热凉血膏 5、清热祛暑类暑热感冒冲剂暑湿感冒冲剂藿香正气水祛暑丸暑正片清暑益气丸六一散冰霜梅苏丸温六散清凉冲剂清暑解毒冲剂 三、泻下药 1、寒下类大黄清胃丸清宁片四消丸调胃承气丸通便灵冲剂冰膈茶当归龙荟丸 2、温下类半硫丸三物备急丸 3、润下药麻仁丸麻仁润肠丸五仁润肠丸 四、温里药 1、温中散寒类温中健脾丸理中丸附子理中丸黄芪建中丸 2、回阳救逆类回阳救急丸四逆注射液参附注射液 3、温经散寒类温经丸虚寒胃痛冲剂艾附暖宫丸 五、祛风湿药 1、祛风散寒除湿类木瓜丸祛风舒筋丸豹骨木瓜酒蕲蛇药酒追风丸疏风定痛丸豨简丸老鹳草膏风湿骨痛丸活血状筋丹寒湿痹冲剂瘀血痹冲剂冯了性药酒风湿药酒追风透骨丸祛风胜湿酒骨刺消痛液 2、祛风清热除湿类湿热痹冲剂当归拈痛丸 3、祛风除湿强筋壮骨类独活寄生丸大活络丹通络益心丹祛风壮骨丸

妇科常用中成药

妇科常用中成药 龙血竭胶囊 血竭性平,味甘咸,无毒,入血分,归心、肝二经,有活血化瘀、祛腐生肌、养血生血、消肿定痛、止血敛疮等功效,被誉为“活血圣药”。 【成份】龙血竭。辅料为硬脂酸镁、白炭黑。 【作用类别】本品为骨伤科软组织扭挫伤类非处方药药品。 【功能主治】活血散瘀,定痛止血,敛疮生肌。用于跌打损伤,瘀血作痛。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6粒,一日三次;外用,取内容物适量,敷患处或用酒调敷患处。 艾附暖宫丸 【成份】艾叶(炭),香附(醋制),吴茱萸(制),肉桂,当归,川芎,白芍(酒炒),地黄,黄芪(蜜炙),续断。 【性状】为深褐色至黑色的小蜜丸或大蜜丸;气微,味甘而后苦,辛。【功能主治】理气补血,暖宫调经。用于子宫虚寒,月经不调,经来腹痛,腰酸带下。 【适应症状】痛经。 【作用说明】主要有调节子宫平滑肌,抑菌等作用。 【用法用量】口服。蜜丸:一日1丸,一日2次。 【规格】大蜜丸每丸重9克。 八珍益母丸

【处方组成】益母草,党参,白术(炒),茯苓,甘草,当归,白芍(酒炒),川芎,熟地黄。 【性状】为棕黑色的水蜜丸,小蜜丸或大蜜丸;微有香气,味甜而微苦。 【功能主治】补气血,调月经。用于妇女气血两虚,体弱无力,月经不调。 【适应症状】月经不调。 【作用说明】主要有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刺激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兴奋子宫等作用。 【用法用量】口服。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 【规格】大蜜丸每丸重9克。 田七痛经胶囊 通则不痛寒则温调虚则补之 【性状】本品为胶囊剂,内容物为浅灰黄色的粉末;气微香,味微甘。【成份】三七、延胡索、小茴香、五灵脂、川芎、冰片、蒲黄、木香,辅料为二氧化硅。 【作用类别】本品为痛经类非处方药药品 【功能主治】通调气血,止痛调经。用于经期腹痛及因寒所致的月经失调。 【用法用量】口服,经期或经前5天一次3~5粒,一日2~3次。【规格】每粒装0.4克 大黄庶虫丸 Dahuang Zhechong Wan

常用补气血的中成药

常用补气血的中成药 由于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的影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体质。正常的体质是阴阳平衡,人感觉顺畅舒服,但这样的人仅占三分之一,另外三分之二的人体质有所颇偏,平时能感觉到这样或那样的不舒服,如果检查身体没有实则性的病变,那就是体质问题,这种情况中药就大有用武之地,用中医的话来说“以药性质偏纠身体之偏”。现在人都忙,喝中药的汤剂麻烦,那就可选用中成药来解决问题。 调理性的中成药大都平和,一般可以长期服用,何况调理本身就是一个长周期,如果服了感觉症状有所好转,则贵在坚持。 气虚体质和血虚体质 气虚症状主要表现有三个方面特征: 一、少气懒言、全身疲倦乏力、动则气短、易出汗,头晕心悸、面色萎黄、食欲不振,饮食不化大便溏泻。 二、免疫力下降,出现短气自汗、容易感冒等症状。 三、气的固定作用减弱,出现脏腑下垂;气的摄纳作用减弱,出现月经过多出血不止、自汗盗汗等症状。 血虚症状: 有一个很形象的说法叫“一黄五白四不养”。“一黄”指面色萎黄,气色不好肌肤淡黄枯槁无光泽是血虚的信号;“五白”,指面色苍白、嘴唇淡白、爪甲淡白、舌体淡白,这五种白都是血虚导致供血不足引起的;“四不养”,指血不养心、血不养肝、血不养头目、血不养肢体。 造成血虚的原因,除了大出血,久病耗损,思虑过渡引发外还有生成不足如长期营养不良或是消化吸收功能差,导致人体没有足够的精微物质来生长血液。

另外,气虚也会导致血虚的产生,有“气能生血”的说法,气不足自然不能保证血液的正常生成了。因此,对于血虚,补气是关键。气虚常用的中成药有: 补中益气丸、玉屏风散; 用于血虚体质的中成药有: 归芍地黄丸、阿胶补血膏; 气血双补的中成药有: 十全大补丸、八珍丸等。此外被誉为妇科圣药的乌鸡白凤丸也可作为男性气血双补的良药。 补中益气丸 【药方组成】: 黄芪(炙)、党参、白术(炒)、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甘草(蜜炙)。 【方解】: 本方为脾胃气虚,中气下陷所致之证而设。方中黄芪甘温,补中益气,升阳固表,为主药;辅以党参、炙甘草、白术益气健脾,合黄芪以益气补中;陈皮理气和胃,当归养血和营,用少量升麻、柴胡,助主药以升提下陷之阳气。诸药合用,则脾胃强健,中气充足,劳倦得之,寒热自除,气陷自举。 【功能主治】: 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下陷,体倦乏力,食少腹胀,久泻脱肛,子宫脱垂。 浓缩xx 【药方组成】党参、白术(炒)、甘草(蜜炙)、茯苓、当归、白芍、黄芪(蜜炙)、熟地黄、肉桂、陈皮、远志、五味子、生姜、大枣(去核)。

常用中成药说明书

安神补心片 [药品成分]:丹参、五味子(蒸)、石菖蒲、合欢皮、菟丝子、墨旱莲、女贞子(蒸)、首乌藤、地黄、珍珠母。 【性状】本品为薄膜衣片,除去包衣显示棕褐色;味涩、微酸。 【功能主治】养心安神。用于心血不足引起的心悸失眠,头晕耳鸣。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5片,一日3次。 【禁忌】孕妇、哺乳期妇女禁用。 八珍颗粒 【规格】每袋装 (l)8g (2)3.5g(无糖型) 【贮藏】密封,防潮,避热。 党参 60g 白芍(炒) 60g 白术(炒) 60g 熟地黄 908 茯苓 60g 当归 90g 川芎 45g 甘草(炙) 30g 功能与主治补气益血。用于气血两亏,面色萎黄,食欲不振,四肢乏力,月经过多。 【用法与用量】开水冲服,一次1袋,一日2次 八正胶囊 【功效】八正胶囊;清热、利尿、通淋。用于湿热下注,小便短赤,淋沥涩痛,口燥咽干等症. 【主要成分】栀子、车前子(炒)、瞿麦、匾蓄、滑石、大黄、川木通、灯心草、甘草。 【性状】本品为胶囊剂,内容物为棕褐色粉末;气微,味苦。 【适应症】清热、利尿、通淋。用于湿热下注,小便短赤,淋沥涩痛,口燥咽干等症。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粒,一日3次。 【药理毒理】药理作用:抗炎试验显示,本品可一直二甲苯所致小鼠的耳肿胀;抑制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加。利尿试验显示,本品可增加正常大鼠和家兔的

排尿量。 百乐眠胶囊 【成份】百合、刺五加(生)、首乌藤、合欢花、珍珠母、石膏、酸枣仁、茯苓、远志、玄参、地黄(生)、麦冬、五味子、灯心草、丹参、辅料为淀粉【作用类别】本品为内科不寐类非处方药药品。 【适应症】滋阴清热,养心安神。用于肝郁阴虚型失眠症,症见入睡困难、多梦易醒、醒后不眠、头晕乏力、烦躁易怒、心悸不安等。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粒,一日2次,14天为一疗程。 【注意事项】 1、哺乳期妇女慎用。 2、不宜与葱、姜、大蒜、辣椒、海腥发物及寒凉等刺激性食物同服。 柏子养心丸 【用法与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 丸,一日 2次。 【规格】大蜜丸每丸重9g 功能与主治补气,养血,安神。用于心气虚寒,心悸易惊,失眠多梦,健忘。药理作用,主要有镇静、催眠、抗惊厥等作用。 板蓝根颗粒 成份板蓝根。辅料为蔗糖、糊精。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用于肺胃热盛所致的咽喉肿痛、口咽干燥;急性扁桃体炎、腮腺炎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半袋~1袋(含蔗糖),一日3~4次。 【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对症用药:胃肠道疾病常用中成药的选择!

对症用药:胃肠道疾病常用中成药的选择! 一、慢性腹泻腹痛 用药原则:健脾益气,温肾和胃 【常用药物】 1.固本益肠片: 主治:健脾温肾,涩肠止泻。用于脾虚或脾肾阳虚所致慢性泄泻,证见慢性腹痛腹泻、大便清稀、食少腹胀、腰酸乏力、形寒肢冷。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8片,一日3次。 禁忌:泄泻时腹部热胀痛者忌服。 2.健脾理肠片: 主治:健脾益气,温和止泻,行气消胀。主要用于脾虚腹泻。(及慢性结肠炎和溃疡性结肠炎所致的腹痛纳差乏力等症)用法用量:饭后1小时温开水送服,一次4~6片,一日3次,腹泻症状控制后一次服用量减至2~4片。 3.和胃整肠丸: 主治:温中和胃,理气止痛。适用于邪滞中焦所致的恶心、呕吐、纳差、胃痛、腹痛、胃胀、泄泻等症及急性胃炎、急性肠炎见上述症候者。 用法用量:温开水冲服,成人每次4~6丸、小儿减半,每日3次。

禁忌:1.前列腺肥大、青光眼患者禁用。2.哺乳期妇女禁用。 3.孕妇禁用。 4.补脾益肠丸: 主治:补中益气,健脾和胃,涩肠止泻。用于脾虚泄泻症,临床表现为腹泻腹痛、腹胀、肠鸣。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克(参照瓶盖刻度),一日3次。 禁忌:孕妇禁用;泄泻时腹部热胀痛者忌服。 5.肉蔻四神丸: 主治:温中散寒,补脾止泻。用于大便失调,黎明泻泄,肠泻腹痛,不思饮食,面黄体瘦,腰酸腿软。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克,一日2次。 6.肠胃宁胶囊: 主治:健脾益肾,温中止痛,涩肠止泻。用于脾肾阳虚泄泻日久,大便不调,五更泄泻,时带黏液,伴有腹胀腹痛,胃脘疼痛,小腹坠胀,饮食不佳,属上述证候者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腻,脉细微或沉细,慢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肠功能紊乱属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5粒,一日3次。 禁忌:儿童禁用。 注意事项:禁食酸、冷、刺激性的食物。 7.固肠止泻丸: 主治:调和肝脾,涩肠止痛。用于肝脾不和,泻痢腹痛,慢

常用610种中成药

常用610种中成药 常用610种中成药 选用中成药的窍门:选用中成药,也要根据武学文医师发明的“三原医学”理论,把病情分为“毒、郁、虚”的不同,先搞清你是哪类病,是毒、郁,还是虚,对证选药。郁,即不通之意。病情需要解毒类,或是需要解郁滞不通类,或是需要补虚类,合理选用,恰当用药。 对功效相似的药,要上网搜索,比较功用,分清它是解毒、解郁还是补虚,用药就没有失误。 知道武学文医师的“毒、郁、虚”三原学理论,生人用药立即上手,只要会分清是“有毒、不通、虚不足”就会选药了。选药顺序:毒为首,郁次之。 内科类 失眠类 五味子冲剂灵芝胶囊珍珠粉速效枣仁安神胶囊珍合灵片脑力宝丸朱砂安神丸养血安神糖浆安神补心丸滋肾宁神丸 眠安宁糖浆天王补心丸枕中丹人参养荣丸刺五加片安神补脑液磁朱丸 头痛类 川芎茶调冲剂太极通天液正天丸复方羊角冲剂镇脑宁胶囊汉桃叶片(附:野木瓜片)上清白药散(名医一绝网) 虚汗类 玉屏风丸复芪止汗冲剂清身饮冲剂地骨皮露 遗尿类 金樱子膏缩泉丸 虚弱类 气虚:四君子丸六君子丸补中益气丸芪枣冲剂十全大补丸人参大补膏人参滋补膏归脾丸(附:人参归脾丸、黑归脾丸) 血虚:血宝肠溶胶囊四物丸养血饮口服液复方胎盘片黄精丸阿胶补血膏复方阿胶浆 阴虚:生脉饮(附:生脉注射液)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左归丸全龟胶囊健身长春膏洞天长春膏康福补葆春膏双龙补膏 阳虚:参鹿补膏桂附地黄丸右归丸龟龄集全鹿丸 早衰类 青春宝清宫长春胶囊还精煎古汉养生精 须发早白类 二至丸桑麻丸首乌片七宝美髯丸 脱发类 养血生发胶囊斑秃丸 小便不利类 三金片尿感宁冲剂滋肾丸 结石类 石淋通片泌石通胶囊金钱草冲剂排石冲剂 消渴类(糖尿病) 玉泉丸消渴丸渴乐宁胶囊金芪降糖片降糖舒胶囊 足膝痿软类

常用中成药——止咳丸(OTC)阴阳解析

止咳丸(OTC)阴阳解析 处方: 川贝母4g、罂粟壳50g、防风40g、桔梗30g 、葶苈子20g 、紫苏子40g、法半夏(砂炒)20g、麻黄 20g、白前 20g、前胡 30g、紫苏叶 40g 、厚朴(姜炙) 50g、白果 18g 、桑叶 50g、黄芩(酒炙) 10g、硼砂 6g、南沙参 60g 、薄荷 50g、陈皮 70g 、枳壳(麸炒) 40g 、茯苓 70g。 功能主治: 降气化痰,止咳定喘。用于风寒入肺,肺气不宣引起的咳嗽痰多,喘促胸闷,周身酸痛或久咳不止,以及老年急慢性支气管炎。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6丸,一日2次。 阳性药:防风、紫苏子、法半夏、麻黄、白前、紫苏叶、厚朴、陈皮平性药:罂粟壳、桔梗、白果、茯苓 阴性药:川贝母、葶苈子、前胡、桑叶、黄芩、硼砂、南沙参、薄荷、枳壳 君药:紫苏子

解析: 防风: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 紫苏子:辛,温。归肺、胃、大肠经。降气消痰,止咳平喘,温中开胃,宽肠润便。 半夏: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麻黄: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白前:辛、苦,微温。归肺经。降气,消痰,止咳。 紫苏叶:辛,温。归肺、脾经。发汗解表,行气宽中。 厚朴:苦、辛,温。归脾、胃、肺、大肠经。燥湿,行气,消积,平喘。 陈皮:辛、苦,温。归脾、胃、肺经。理气和中,燥湿化痰,利水通便。 罂粟壳:酸、涩,平。有小毒。归肺、大肠、肾经。涩肠止泻,敛肺止咳,止痛。 桔梗:苦、辛,平。归肺经。宣肺,利咽,祛痰,排脓。 白果:甘、苦、涩,平。有小毒。归肺经。敛肺平喘,收涩止带。茯苓:甘、淡,平。归心、脾、肾经。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常用中成药

第1章内科常用中成药 第一节解表剂 一、辛温解表剂 桂枝合剂: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表实感冒颗粒:发汗解表,祛风散寒。 感冒清热颗粒:疏风散寒,解表清热。 正柴胡饮颗粒:发散风寒,解热止痛。 二、辛凉解表剂 银翘解毒丸:疏风解表,清热解毒。 桑菊感冒片: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双黄连口服液:疏风解表,清热解毒。 羚羊感冒胶囊:清热解表。 连花清瘟胶囊:清瘟解毒,宣肺泻热。 三、解表胜湿剂 九味羌活丸:疏风解表,散寒除湿。 荆防颗粒:解表散寒,祛风胜湿。 午时茶颗粒:祛风解表,化湿和中。 四、祛暑解表剂 藿香正气水: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保济丸:解表,祛湿,和中。 五、扶正解表剂 参苏丸:益气解表,疏风散寒,祛痰止咳。 第二节祛暑剂一、祛暑除湿剂 六一散:滑石粉6:甘草1,清暑利湿。 甘露消毒丸:芳香化湿,清热解毒。 二、祛暑避秽剂 紫金锭:避瘟解毒,消肿止痛。 三、祛暑和中剂 六合定中丸:祛暑除湿,和中消食。 十滴水:健胃,祛暑。(驾驶员,高空作业者慎用)四、清暑益气剂 清暑益气丸:祛暑利湿,补气生津。 第三节表里双解剂一、解表清理剂 葛根芩连丸:解肌透表,清热解毒,利湿止泻。 双清口服液:疏透表邪,清热解毒。 二、解表攻里剂 防风通圣丸:解表通里,清热解毒。 第四节泻下剂一、寒下剂 通便宁片:宽中理气,泻下通便。 当归龙荟丸:泻火通便。 九制大黄丸:泻下导滞。

二、润下剂 麻仁胶囊:润肠通便。 增液口服液:养阴生津,增液润燥。 通便灵胶囊:泻热导滞,润肠通便。, 苁蓉通便口服液:滋阴补肾,润肠通便。 三、峻下剂 舟车丸:行气逐水。 四、通腑降浊剂 尿毒清颗粒:通腑降浊,健脾利湿,活血化瘀。 第五节清热剂 一、清热泻火解毒剂 龙胆泻肝丸:清肝胆,利湿热。 黄连上清片:散风清热,泻火之痛。 一清颗粒:清热泻火解毒,化瘀凉血止血。 黛蛤散:清肝利肺,降逆除烦。 牛黄上清胶囊:清热泻火,散风止痛。(“火郁发之”)清胃黄连丸:清胃泻火,解毒消肿。 牛黄解毒胶囊:清热解毒。 牛黄至宝丸:清热解毒,泻火通便。 新血颗粒:清热解毒。 芩连片: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导赤丸:清热泻火,利尿通便。 板蓝根颗粒: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清热解毒口服液:清热解毒。 二、解毒消癥剂 抗癌平丸:清热解毒,散瘀止痛。 西黄丸: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第六节温里剂一、温中散寒剂 理中丸(党参理中丸):温中散寒,健胃。 小建中合剂:温中补虚,缓急止痛。 良附丸:温胃理气。 香砂养胃颗粒:温中和胃。 附子理中丸:温中健脾。 香砂养胃丸:止痛。 二、回阳救逆剂 四逆汤:温中祛寒,回阳救逆。 第七节祛痰剂一、燥湿化痰剂 二陈丸:燥湿化痰,理气和胃。 橘贝半夏颗粒:化痰止咳,宽中下气。 二、清热化痰剂 礞石滚痰丸:逐痰降火。 清气化痰丸:清肺化痰。

脾胃病100个方剂

中医医院脾胃病科常用方剂目录 1.八珍汤(《正体类要》) 组成:人参白术白茯苓当归川芎白芍药熟地黄炙甘草生姜大枣功用:益气补血。 主治:气血两虚证。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目眩,四肢倦怠,气短懒言,心悸怔忡,饮食减少,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或虚大无力。 2.八正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瞿麦木通扁蓄车前子滑石山栀大黄炙甘草灯心 功用:清热泻火,利水通淋 主治:湿热淋证。尿频尿急,溺时涩痛,淋沥不畅,尿色浑赤,甚则癃闭不通,小腹急满,口燥咽干,舌苔黄腻,脉滑数。 3.白头翁汤(《伤寒论》) 组成:白头翁黄柏黄连秦皮 功用:清热燥湿,行气化滞。 主治:热毒痢疾。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下利脓血,赤多白少,渴欲饮水,舌红苔黄,脉弦数。 4.半夏白术天麻汤(《医学心悟》) 组成:半夏天麻茯苓橘红白术甘草生姜大枣 功用:燥湿化痰,平肝熄风。 主治:风痰上扰证。眩晕头痛,胸闷呕恶,舌苔白腻,脉弦滑等。 5.半夏厚朴汤 (《金匮要略》)

组成:半夏厚朴茯苓生姜苏叶 功用: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主治:梅核气。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胸膈满闷,或咳或呕,舌苔白润或白腻,脉弦缓或弦滑。 6.半夏泻心汤(《伤寒论》) 组成:半夏黄芩黄连干姜人参炙甘草大枣 功用:养血健脾,疏肝清热。 主治:寒热互结之痞证。心下痞,但满而不痛,或呕吐,肠鸣下利,舌苔腻而微黄。 7.保和丸(《丹溪心法》) 组成:山楂神曲半夏茯苓陈皮连翘莱菔子 功用:解毒消痈,化痰散结,活血祛瘀。 主治:食积。脘腹痞满胀痛,嗳腐吞酸,恶食呕吐,或大便泄泻,舌苔厚腻,脉滑等。 8.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 组成:黄芪当归尾赤芍地龙川芎红花桃仁 功用:补气,活血,通络。 主治:中风之气虚血瘀证。半身不遂,口眼喎斜,语言骞涩,口角流涎,小便频数或遗尿失禁,舌暗淡,苔白,脉缓无力。 9.补中益气汤(《脾胃论》) 组成:黄芪炙甘草人参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白术 功用:益气健脾,和胃渗湿,消食理气。

常用中成药习题

常用中成药习题讲解 第一章内科常用中成药 第一节解表剂 一、最佳选择题具益气解表,疏风散寒,祛痰止咳功效的常用中成药是 A.感冒清热颗粒 B.参苏丸 C.双黄连口服液 D.正柴胡饮颗粒 E.荆防颗粒 『正确答案』B 风寒感冒患者宜选用的中成药是 A.连花清瘟胶囊 B.双黄连颗粒 C.银翘解毒颗粒 D.桑菊感冒颗粒 E.感冒清热颗粒 『正确答案』E 藿香正气水的功能是 A.清热解暑,祛湿生津 B.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C.解表散寒,宣肺止嗽 D.祛暑除湿,和胃消食 E.清肺止咳,化痰通便 『正确答案』B 可用于晕车晕船,具有解表祛湿和中功能的是 A.参苏丸 B.九味羌活丸 C.午时茶颗粒D.藿香正气水 E.保济丸 『正确答案』E 二、配伍选择题 A.感冒风寒表实证 B.风热感冒 C.外感内热,表里俱实 D.外感风寒挟湿 E.感冒风寒表虚证荆防颗粒适用于银翘解毒丸适用于桂枝合剂适用于『正确答案』DBE A.午时茶颗粒 B.正柴胡饮颗粒 C.桑菊感冒片 D.九味羌活丸 E.银翘解毒颗粒治外感风寒夹湿的中成药是治外感风寒,内伤食积证的中成药是 『正确答案』DA A.疏风散寒,解表清热 B.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C.疏风解表,散寒除湿 D.疏风解表,清热解毒 E.益气解表,疏风散寒,祛痰止咳银翘解毒丸的功能是桑菊感冒片的功能是九味羌活丸的功能是参苏丸的功能是 『正确答案』DBCE A.参苏丸 B.荆防颗粒 C.正柴胡饮颗粒 D.双黄连口服液 E.桑菊感冒片发散风寒,解热止痛的是疏风解表,清热解毒的是益气解表,祛痰止咳的是解表散寒,祛风胜湿的是 『正确答案』CDAB 三、综合分析选择题患者,男,24岁。感冒后出现恶风发热,汗出,头痛,鼻塞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诊断为外感风寒,营卫不和证,处方桂枝合剂。桂枝合剂的功能为 A.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B.助阳解表 C.益气解表,理气化痰 D.解表化湿 E.宣利肺气,疏风止咳『正确答案』A

常用中成药解析——清肺化痰丸(OTC)

清肺化痰丸(OTC)解析 药物成份: 酒黄芩60g、苦杏仁60g、瓜蒌子60g、川贝母30g、胆南星(砂炒)30g、法半夏(砂炒)60g、陈皮60g、茯苓60g、麸炒枳壳60g、蜜麻黄30g、桔梗60g、白苏子30g、炒莱菔子30g、蜜款冬花30g、甘草30g。 功能主治: 降气化痰,止咳平喘。用于肺热咳嗽,痰多气喘,痰涎壅盛,肺气不畅。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1袋(6克),一日2次。 阳性药:杏仁、法半夏、陈皮、蜜麻黄、白苏子、款冬花。 平性药:茯苓、桔梗、莱菔子、甘草。 阴性药:黄芩、瓜蒌子、川贝母、胆南星、枳壳。 君药:麻黄 解析: 杏仁:苦,微温。有小毒。归肺、大肠经。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半夏: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陈皮:味辛、苦,性温。归脾、胃、肺经。理气和中,燥湿化痰,利水通便。 麻黄: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白苏子:辛,温。归肺、脾、大肠经。下气,消痰,润肺,宽肠。 款冬花:辛,温。归肺经。润肺下气,止咳化痰。 茯苓:甘、淡,平。归心、脾、肾经。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桔梗:苦、辛,平。归肺经。宣肺,利咽,祛痰,排脓。 莱菔子:辛、甘,平。归脾、胃、肺经。消食除胀,降气化痰。 甘草:甘,平。归心、脾、肺、胃经。补脾益气,润肺止咳,清热解毒,缓解止痛,缓和药性。 黄芩:苦,寒。归肺、胆、胃、大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瓜蒌子:甘,寒。归肺、胃、大肠经。清肺化痰,滑肠通便。 川贝母:苦、甘,微寒。化痰止咳,清热散结。 胆南星:性凉,味苦、微辛。归肺、肝、脾经。清性热化痰,息风定惊。 枳壳:苦、辛、酸,温。归经、脾、胃经。理气宽中,行滞消胀。

脾胃科常用中成药

脾胃科常用中成药 养血饮口服液1支*10支用法:2支BID , 口服。补气养血,益肾助脾。用于气血两亏,崩漏下血,体虚羸弱,血小板减少及贫血,对放疗和化疗后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胃力康颗粒10g*12袋用法:10g QD ,口服。行气活血、泄热和胃。用于胃脘痛气滞血瘀兼肝胃郁热证,症见:胃脘疼痛、胀闷、灼热、嗳气、泛酸、烦躁易怒、口干口苦等,以及慢性浅表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见上述证候者。(柴胡(醋炙) 赤芍枳壳(麸炒) 木香丹参延胡索莪术黄连吴茱萸大黄(酒炙) 党参甘草) 胃复春片1片*80片用法:4片tid 口服。健脾益气,活血解毒。用于治疗胃癌癌前期病变及胃癌手术后辅助治疗。。治疗胃癌前病变的有效方法,胃复春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现较单用胃复春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佳。红参、香茶菜、枳壳(炒)等 固本益肠片0.32g*36片用法:2.56g tid 口服。健脾温肾,涩肠止泻。主治脾虚或脾肾阳虚所致久泄久痢,适用于慢性腹泻、慢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等。证见:慢性腹痛、腹泻、大便清稀或有粘液及粘液血便,食少腹胀,腰酸乏力,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虚。组方:党参、白术、炮姜、山药、黄芪、补骨脂、当归、白芍、延胡索、木香、地榆、赤石脂、儿茶、甘草。方解:方中以黄芪、党参、白术、山药、炙甘草健脾补气,以固其本,且黄芪可补气升提,防止久泻滑脱,白术健脾燥湿,利水止泻,山药健脾滋肾,兼能固涩,以上均为君药;辅以补骨脂温补肾阳,收涩止泻,炮姜温中散寒,振奋脾阳,善治虚寒便血,以上均为臣药;配当归、白芍补血养血,而白节协同延胡索可缓解肠胃痉挛疼痛,以煨木香辛散温通,疏通脾胃气滞,消胀除满,且能健胃消食,促进食欲,以赤石脂涩肠止泻,与地榆炭、儿条合用,固涩作用更强,并对久泻久痢所致的大便带血有其独特功效。 玉屏风散颗粒5g*15袋用法:5g tid. Po. 补脾实卫,益气固表止汗。玉屏风散,被称为中药免疫调节剂。表虚自汗,易感风邪;风雨寒湿伤形,皮肤枯槁。汗出恶风,面色恍白,舌淡苔薄白,脉浮虚。亦治虚人腠理不固,易感风邪。(本方常用于过敏性鼻炎、上呼吸道感染属表虚不固而外感风邪者,以及肾小球肾炎易于伤风感冒而诱致病情反复者。) 苁蓉益肾颗粒2g/袋×10袋/盒用法:2g bid po . 补肾填精。用于肾气不足,腰膝痠软,记忆减退,头晕耳鸣,四肢无力。肾虚型疾病内科:慢性疲劳性综合症妇科:月经不调不孕等妇科症肾内科: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泌尿科:男性勃起功能障碍骨科内科:肝肾两虚型骨关节病。 康复新液1.口服。1次5-10ML,1日3次,1个月为1疗程 康复新液10ML。 [1] 2.口含用药时,1次5-10ML。1日3次,3天1个疗程 3.灌肠给药时,1次20-50ML,1日1次,10天1个疗程 4.小儿用量酌减规格:50ML/瓶100ML/瓶10ML/瓶

中药药性及常用中成药

第一章中药的药性理论 一、中药的性能:大概有五个方面,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 二、四气 四气,就是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主要反映了药物对人体阴阳的的盛衰,寒热变化的作用倾向。四气是药学理论重要的部分,是说明药物作用的主要理论依据之一。一般来讲寒和凉它是一个性质,温和热又是一个性质。 (一)寒凉药 寒凉药主要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滋阴除蒸、泻热通便,清热利尿、清热化痰,清心开窍、凉肝熄风等这些作用。它主要是针对热的病证治疗的。从寒和凉来说,寒的作用比凉要强,寒比凉的清热作用要强。 (二)温热药 温和热它是一类性质,热的作用比温的作用药的性质要强,温热药的作用主要有温里散寒,暖肝散结,补火助阳,温阳利水,温经通络,引火归元,回阳救逆等作用。温热药主要是针对寒性的病证来治疗。 三、无味 五味是指药物具有酸、苦、甘、辛、咸五种味道。对于药物的五味来说,从中医学角度来讲,它不仅是指口尝的味道,更主要是它能代表它能够治疗某些疾病的作用,代表它的治疗作用这是非常重要的。在五味当中,有酸、苦、甘、辛、咸,但是实际上,还有两种味道,淡味和涩味。涩味中医认为它跟酸的味道它的作用是相似的。 (一)辛 【作用】:能行,能散。 【解释】:能散就是指有发散,发散解表的作用;能行,就是能够行气,能够行血。 【代表药物】:麻黄、陈皮、郁金。 一般来讲,解表药、行气药、活血药、化湿药多具有辛味。 (二)甘 【作用】:能补,能和,能缓。 【解释】:补就是滋补;和就是和中,调和药性;缓,就是缓急止痛。 【代表药物】:甘草。 比如说,补益药多属于甘味药。还有一些制止疼痛的药物也是甘味药。 (三)酸 【作用】:能收,能涩。 【解释】:即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 【代表药物】:五味子、乌梅。 比如说固表止汗、敛肺止咳、涩肠止泻、固精缩尿、固崩止带药,这些药物多具有酸味,或者是涩味。 (四)苦 【作用】:能泻,能燥,能坚。 【解释】:泻包括清热泻火,通泻大便,降气平喘等。燥就是燥湿的作用。坚,就是说泻火存阴,泻火来保津。 【代表药物】:大黄、黄柏、杏仁。 一般来讲像清热泻火、下气平喘、降逆止呕、通利大便、清热燥湿、苦温燥湿、泻火存阴的药物,都具有苦的味道。 (五)咸

妇科常用中成药解析——当归养血丸(OTC)

当归养血丸(OTC)解析 药物成份: 当归150g、白芍(炒)150g、地黄400g、炙黄芪150g、阿胶150g、牡丹皮100g、香附(制)150g、茯苓150g、杜仲(炒)200g、白术(炒)200g。 功能主治: 益气养血调经。用于气血两虚所致的,月经不调,症见月经提前、经血量少或量多、经期延长、肢体乏力。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9克,一日3次。 阳性药:当归、炙黄芪、杜仲、白术。 平性药:香附、阿胶、茯苓。 阴性药:白芍、地黄、牡丹皮。 君药:当归 解析: 当归:甘、辛,温。归肝、心、脾经。活血止痛,补血调经,润肠通

便。 黄芪:甘,微温;归脾、肺经。益卫固表,补气升阳,托毒生肌,利水消肿。 杜仲:甘,温。归肝、肾经。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白术:苦、甘,温;归脾、胃经。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香附:辛、微苦、微甘,平。归肝、三焦经。疏肝理气,调经止痛。阿胶:甘,平。归肺、肝、肾经。补血止血,滋阴润肺。 茯苓:甘、淡,平。归心、脾、肾经。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白芍:苦、酸,微寒。归肝、脾经。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地黄:甘、苦,寒。归心、肝、肾经。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牡丹皮:苦、辛,微寒。归心、肝、胃经。清热凉血,活血散瘀,退蒸。 阳性药效略大于阴性药效,首先确定对治的是寒热夹杂证。其次,药物功效以补益为主,对治主要为虚证。方剂中,当归、黄芪,补气养血;白芍、地黄、阿胶,养血滋阴;香附、牡丹皮,行气活血;白术、茯苓、杜仲,健脾补肾。整个方剂以养血行气为主,兼顾健脾补肾。身体寒热偏盛或实证者慎用。 当归养血丸与乌鸡白凤丸比较: 当归养血丸,养血行气为主,兼顾健脾补肾。症见血虚为主。

消化科常用中成药

胃苏颗粒 组成:紫苏梗、香附、陈皮、香橼、佛手、枳壳、槟榔、鸡内金(制)。辅料为糊精、甜菊苷、羧甲淀粉钠。 功效:理气消胀,和胃止痛 主治:主治气滞型胃脘痛,症见胃脘胀痛,窜及两胁,得嗳气或矢气则舒,情绪郁怒则加重,胸闷食少,排便不畅及慢性胃炎见上述证候者。 方解:紫苏梗芳香疏散、宽胸利膈;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香附疏肝行气、解郁止痛;佛手、香橼疏肝解郁、理气宽中。 蒲元和胃胶囊 组成:延胡索、香附、乳香(制)、蒲公英、白矾(煅)、甘草 功效:疏肝和胃、行气止痛 主治: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反流性食管炎等疾病,有效解除胃痛、胃酸、胃胀、烧心、恶心、嗳气、返酸、食欲不振、功能性消化不良、黑便、腹泻等症状方解:延胡索入肝脾胃经,行气止痛,为君药。香附疏肝解郁,理气宽中,止痛,乳香行气止痛。蒲公英清热解毒,白矾解毒,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快胃片 组成:海螵蛸、枯矾、醋延胡索、白及、甘草 功效:制酸和胃,收敛止痛 主治:于肝胃不和所致的胃脘疼痛、呕吐反酸、纳食减少;浅表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窦炎见上述症候者。 方解:白芨、甘草抑制胃酸分泌、促进病灶愈合、止血、降低胃蛋白酶活性,延胡索提高痛阈镇痛,海螵蛸制酸止痛,枯矾止血。诸药配合达到制酸止痛的作用, 胆宁片 组成:大黄,虎杖,青皮,白茅根,陈皮,郁金,山楂 功效:疏肝利胆,清热通下 主治:肝郁气滞、湿热未清所致的右上腹隐隐作痛、食人作胀、胃纳不香、嗳气、便秘;慢性胆囊炎见上述证候者 方解:方中大黄清热泻下,导滞消胀;虎杖清热解毒祛斑;白茅根清热凉血;陈皮、青皮健脾和胃;郁金疏肝利胆;山楂消积祛瘀。诸药配伍,共奏疏肝利胆,清热通下之功 固肠止泻丸 组成:乌梅、黄连、干姜、罂粟壳、延胡索 功效:调和肝脾,涩肠止痛 主治:用于肝脾不和,泻痢腹痛,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见上述症候者 方解:方中乌梅酸涩,涩肠止泻,为君药。黄连清热燥湿,厚肠止泻;罂粟壳涩肠止泻。二者相伍,清涩并行,以加强君药的止泻之功,共为臣药。干姜温中散寒和胃,防止黄连苦寒伤中;木香行气止痛;延胡索活血止痛。三者相伍,温散并行,气血同调,共为佐药。全方配伍,酸、苦、辛并用,酸可收涩止泻,苦可燥湿止泻,辛可行气止痛,调和气血,共奏调和肝脾,涩肠止痛之功 健胃消食口服液

常用中成药

试述六一散组成、功能与主治,并述其附方有哪些?由什么组成。 答:组成:滑石600克,甘草100克,功能:清暑利湿,主治:暑湿身倦,口渴泄泻,小便【附方】黄少,外治痱子刺痒 1.鸡苏散:即六一散加薄荷6克组成。 2.益元散:即六一散加朱砂3克组成。3.碧玉散:即六一散加青黛3.5克组成。4.清六散:即六一散加红曲10克组成。5.溫六散:即六一散加干姜5克组成。临床常见不寐丸有几个类型?常用中成药有哪些? 答:临床常见实症和虚症两类。(实症:失眠兼有心烦、头昏;虚症失眠兼多梦易醒,心悸)重镇安神:朱砂安神丸、磁朱丸;养心安神:安神补心丸、天王补心丹、柏子养心丸、滋肾宁神丸、脑灵素片、养血安神丸、益脑片、更年安、珍合灵片 中医治疗闭症的中成药有哪些? 答:紫雪、安宫牛黄丸、局方至宝散、苏合香丸、牛黄清心丸 (紫雪:组成:石膏、寒水石、滑石、磁石、玄参、香木、沉香、升麻、芒硝、甘草、硝石、羚羊角、麝香、水牛角浓缩粉、朱砂,功能:清热解毒,止痉开窍,主治:热病,惊风抽搐)(安宫牛黄丸:组成:牛黄、麝香、珍珠、朱砂、雄黄、黄连、黄芩、郁金、栀子、冰片、水牛角浓缩粉,功能:清热解毒,止痉开窍,主治:热邪内陷心包,高热惊厥,神昏谵语)治疗胸痹,心悸常用的中成药是什么? 答:冠心病苏合丸、复方丹参片、麝香保心丸、心灵丸 (冠心病:组成:檀香、青木香、苏合丸、冰片、乳香,功能:理气宽胸、止痛,主治:心绞痛、胸闷憋气。复方丹参片:组成:丹参侵膏、三七、冰片,功能: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主治:同上。) 写出治疗感冒的8种中成药的名称 答:午时茶、感冒清热冲剂、川芎茶调丸(风寒感冒)、银翘解毒片、Vc银翘片、感冒退热冲剂、防风通圣丸、感冒清(风热感冒) 写出治疗咳嗽的15种中成药的名称 答:肺寒咳嗽:宁咳露、半夏露、杏仁止咳糖浆、复方川贝精片、二陈丸、蛇胆陈皮散、川贝枇杷露、消咳喘、枇杷叶膏;肺热咳嗽:清气化痰丸、礞石滚痰丸、蛇胆川贝散 祛痰止咳冲剂、养阴清肺膏、百合固金丸治疗腹泻常用的中成药是什么? 答:1寒湿腹泻:藿香正气丸、纯阳正气丸;2湿热腹泻:四季青片3食积腹泻:保和丸 4脾虚腹泻:人参健脾丸、参苓白术散、附子理中丸、补脾益肠丸5脾肾虚泻:四神丸 治疗胃痛的17种中成药名称? 答:良附丸、保和丸、大山楂丸、开胸顺气丸、沉香化气丸、越鞠丸、左金丸、金佛止痛片、元胡止痛片、香砂六君丸、香砂养胃丸、枳术丸、香砂枳术丸、胃乃安胶囊、三九胃泰、快胃片、木香顺气丸 6.治疗湿热痢疾常用的中成药是什么? 香连丸、马齿苋浸膏片、木香槟榔丸、枳实导滞丸、穿心莲片 8.中医治疗气血两虚常用的中成药是什么? 答:十全大补丸、人参养荣丸、人参归脾丸、健延龄胶囊

常用中成药注射剂说明书

第七节开窍剂 一、清热开窍 xx注射液 【药物组成】胆酸、猪去氧胆酸、黄芩苷、水牛角(粉)、金银花、板蓝根、栀子、珍珠母(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化痰通络,醒神开窍。用于热病,神昏,中风偏瘫,神志不清;急性 【方解】 【临床应用】 【药理毒理】 【不良反应】 【禁忌】 【注意事项】1.肝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脑血栓形成、脑出血见上述证候者。 方中胆酸、猪去氧胆酸清热解毒,化痰开窍,凉肝息风,为君药。黄芩苷、水牛 角、金银花、板蓝根、栀子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共为臣药。珍珠母平肝潜阳,镇惊安神,为佐使药。诸药相配,共奏清热解毒,镇静安神之功。 1.外感高热因外感温热邪毒所致高热烦躁,口渴饮冷,胸闷咳喘,痰多色黄,甚至神昏谵语,四肢抽搐,角弓反张,或斑疹,吐衄,舌绛苔黄,脉数;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见上述证候者。 2.中风因热毒内盛,痰阻清窍所致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喎斜,言语不利,牙关紧闭,面赤气粗,舌苔黄腻,脉弦滑;脑血栓形成、脑出血见上述证候者。

3.急性肝炎因肝胆热盛所致高热烦躁,胁痛,口苦,纳呆,腹胀,尿赤,便结,或见黄疸,舌红苔黄,脉弦数。 本品有解热、抗脑缺血(出血)致脑组织损伤、保护神经细胞、抗内毒素、抗血栓、抗自由基损伤、改善实验性肾衰动物肾功能等作用。 以各种类型过敏反应为主,其中严重过敏反应包括过敏性休克、急性喉头水肿、 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间质性肾炎。一般过敏反应,偶见皮疹、面红、局部疼痛等。 1.孕妇禁用。 2.对本品过敏或严重不良反应病史者禁用。 有表证恶寒发热者慎用。 2.有药物过敏史者慎用。 3.如出现过敏反应应及时停药并做脱敏处理。 4.本品如产生沉淀或浑浊时不得使用。如经10%葡萄糖或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后,出现混浊亦不得使用。 5.药物配伍到目前为止,已确认清开灵注射液不能与硫酸庆大霉素、青霉素G钾、肾上腺素、阿拉明、乳糖酸红霉素、多巴胺、山梗菜碱、硫酸美芬丁胺等药物配伍使用。 6.清开灵注射液稀释以后,必须在4小时以内使用。 7.输液速度注意滴速勿快,儿童以20~40滴/分为宜,成年人以40~60滴/分为宜。 8.除按【用法用量】中说明使用以外,还可用5%葡萄糖注射液、氯化钠注射液按每10ml药液加入100ml溶液稀释后使用。

常见中成药介绍

常用中成药简表 1.解表剂(表证) 药名 处方 功效主治使用注意事项主要组成 银翘解 毒片 金银花、连翘、 薄荷、荆芥、 淡豆豉 辛凉解表, 清热解毒。 风热感冒,发热头痛, 咳嗽口干,咽喉疼痛。 口服,一次4片,一 日2—3次,温开水送 服。服药期间忌粘腻 及生冷食物。风寒感 冒者忌用。 双黄连 颗粒 辛凉解表, 清热解毒。 外感风热引起的发热、 咳嗽、咽痛。 感冒退 热颗粒 清热解毒。 内科感冒类非处方药药 品。用于风热感冒所致 的发热,咽喉肿痛;上 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 体炎,咽炎见上述证候 者。 鼻窦炎 口服液 辛夷、荆芥、 薄荷、桔梗、 柴胡、苍耳子、 白芷 通利鼻窍。 五官科用药。用于鼻塞 不通,流黄稠涕;急、 慢性鼻炎,副鼻窦炎等。 忌烟酒、辛辣、鱼腥 食物。凡属鼻涕清稀 的虚证型患者忌用。 2.泻 下剂麻仁丸 火麻仁、苦杏 仁、大黄、木 香、陈皮 润肠通便。 用于肠胃积热,胸腹胀 满,大便秘结。 孕妇忌服,习惯性流 产、体虚、年老者不 宜常服,血少阴亏的 便秘也应慎用。 3 和解剂逍遥丸 柴胡、当归、 白芍、白术、 茯芩 舒肝清热, 健脾养血。 肝郁血虚,肝脾不和, 两胁胀痛,头晕目眩, 倦怠食少,月经不调, 脐腹胀痛。 忌辛辣、生冷食物, 孕妇忌服。 4 祛暑剂十滴水健胃,驱风。 暑湿类非处方药药品。 治疗因中暑引起的头 晕,恶心,腹痛等。 六合定 中丸 祛暑化湿, 健脾和中 中暑,霍乱转筋,泄泻, 痢疾,伤饮食,心胃痛。 藿香正 气口服 液 苍术、陈皮、 厚朴、白芷、 茯苓、大腹皮、 生半夏、甘草 浸膏、广藿香 油、紫苏叶油 解表祛暑, 化湿和中 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 滞,夏伤暑湿,头痛昏 重,脘腹胀痛,呕吐泄 泻;胃肠型感冒。 阴虚火盛者忌服。忌 食生冷油腻食物。

常用中成药注射剂说明书

第七节开窍剂 一、清热开窍 清开灵注射液 【药物组成】胆酸、猪去氧胆酸、黄芩苷、水牛角(粉)、金银花、板蓝根、栀子、珍珠母(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化痰通络,醒神开窍。用于热病,神昏,中风偏瘫,神志不清;急性肝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脑血栓形成、脑出血见上述证候者。 【方解】方中胆酸、猪去氧胆酸清热解毒,化痰开窍,凉肝息风,为君药。黄芩苷、水牛角、金银花、板蓝根、栀子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共为臣药。珍珠母平肝潜阳, 镇惊安神,为佐使药。诸药相配,共奏清热解毒,镇静安神之功。 【临床应用】 1.外感高热因外感温热邪毒所致高热烦躁,口渴饮冷,胸闷咳喘,痰多色黄,甚至神昏谵语,四肢抽搐,角弓反张,或斑疹,吐衄,舌绛苔黄,脉数;上呼 吸道感染、肺炎见上述证候者。 2.中风因热毒内盛,痰阻清窍所致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喎斜, 言语不利,牙关紧闭,面赤气粗,舌苔黄腻,脉弦滑;脑血栓形成、脑出血见上 述证候者。 3.急性肝炎因肝胆热盛所致高热烦躁,胁痛,口苦,纳呆,腹胀,尿赤,便结, 或见黄疸,舌红苔黄,脉弦数。 【药理毒理】本品有解热、抗脑缺血(出血)致脑组织损伤、保护神经细胞、抗内毒素、抗血栓、抗自由基损伤、改善实验性肾衰动物肾功能等作用。 【不良反应】以各种类型过敏反应为主,其中严重过敏反应包括过敏性休克、急性喉头水肿、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间质性肾炎。一般过敏反应,偶见皮疹、面红、局部疼痛 等。 【禁忌】 1.孕妇禁用。 2.对本品过敏或严重不良反应病史者禁用。 【注意事项】 1.有表证恶寒发热者慎用。 2.有药物过敏史者慎用。 3.如出现过敏反应应及时停药并做脱敏处理。 4.本品如产生沉淀或浑浊时不得使用。如经10%葡萄糖或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后, 出现混浊亦不得使用。 5.药物配伍到目前为止,已确认清开灵注射液不能与硫酸庆大霉素、青霉素G钾、 肾上腺素、阿拉明、乳糖酸红霉素、多巴胺、山梗菜碱、硫酸美芬丁胺等药物 配伍使用。 6.清开灵注射液稀释以后,必须在4小时以内使用。 7.输液速度注意滴速勿快,儿童以20~40滴/分为宜,成年人以40~60滴/分为 宜。 8.除按【用法用量】中说明使用以外,还可用5%葡萄糖注射液、氯化钠注射液按 每10ml药液加入100ml溶液稀释后使用。 9.本品不能与其他注射剂混合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