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1

1
【篇名】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在血液肿瘤中的应用
【作者】安娜
【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液病医院,天津,300020
【出处】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lood Transfusion and Hematology2014,37(1)
【ISSN】1673-419X
【页码】65-68
【摘要】肿瘤的细胞免疫治疗是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是一种基因工程改造的非MHC依赖的肿瘤特异性杀伤细胞.笔者将介绍这种细胞治疗在血液肿瘤中的研究进展,尤其是CD19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在淋巴细胞肿瘤中的应用.一些中心的Ⅱ期临床试验显示出不错的疗效,并初步探讨了提高疗效的方法,包括T细胞结构的优化、细胞回输前的预处理以及IL-2的应用等.
【DOI】10.3760/cma.j.issn.1673-419X.2014.01.019
2
【篇名】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肿瘤治疗的前生、今世和将来
【作者】张鸿声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肺科医院转化医学中心, 上海,200433
【出处】转化医学杂志,Translational Medicine Journal2014,(3)
【ISSN】2095-3097
【页码】129-133
【摘要】嵌合抗原受体修饰的 T 细胞在 B 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治疗上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近来,美国的几个临床研究中心报道了在这群患者中取得高达60%~80%临床反应率的良好疗效。这一振奋人心的结果带来了人们对免疫治疗新的热情和随之而来的大型制药公司和投资机构对这一领域的关注。免疫治疗需要在加强有效性的基础上,发展出更多的免疫治疗方法以增加这一治疗的多样性,才会对癌症这一对人类健康具有重大挑战的疾病产生真正的影响。我们相信随着转化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21世纪将是免疫治疗走向癌症治疗中心舞台的时代。
【DOI】10.3969/j.issn.2095-3097.2014.03.001
3
【篇名】表达嵌合性抗原受体的T淋巴细胞介导的肿瘤过继性免疫治疗作用的临床前研究
【作者】宋德刚
【学位类型】博士
【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导师】纪春岩
【年份】2011.
【摘要】第一部分 CD137(4-1BB)在表达靶向叶酸受体α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介导的肿瘤过继性免疫治疗中作用的研究
研究背景:
肿瘤的过继性免疫治疗是指通过体外培养、筛选并扩增肿瘤特异性T细胞进而回输患者体内,以达到放大机体抗肿瘤免疫目的的肿瘤治疗方法。目前主要包括两种获得肿瘤特异性T细胞的方法:一种是存在于患者肿瘤组织内的浸润性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s)的体外培养、扩增及肿瘤特异性的筛选;另一种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修饰外周血T细胞使其获得肿瘤特异性并在体外迅速扩增。其中,利用基因工程修饰外周血T细胞使其表达嵌合性抗原受

体(chimeric angtigen receptor,CAR)来特异性识别肿瘤相关性抗原的方法是一种有前景的肿瘤免疫治疗策略。嵌合性抗原受体主要由细胞膜外抗原结合区和细胞内信号转导区两部分通过多肽接头(Linker)及跨膜区构成。膜外区具有特异性识别并结合肿瘤细胞表面抗原的功能,其构成是将单克隆抗体的重链可变区(VH)和轻链可变区(VL)用一可弯曲的多肽接头将VH和VL连接起来,构建成由单链可变区结构域(single chain variable fragment,scFv)组成的抗原结合区,其形式为VH-Linker-VL或VL-Linker-VH。细胞内信号转导区主要来源于T细胞受体的CD3ζ链。近年来,随着对嵌合性抗原受体结构及功能研究的发展,更多的研究者把CD28或CD137(4-1BB)协同共刺激信号分子与CD3ζ链的细胞内区顺式组成胞内信号转导区,使表达嵌合性抗原受体的T细胞与肿瘤表面抗原结合时更充分激活及免疫应答而杀伤肿瘤细胞。T细胞通过CAR与靶细胞结合后,胞内信号转导区将信号传入T细胞,从而激活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包括穿孔素、颗粒酶、INF-γ、TNF-α等发挥杀伤作用。同时,表达嵌合性抗原受体的T细胞具有MHC非限制性靶细胞识别功能。
嵌合性抗原受体应用的关键是确定一种肿瘤相关抗原,这种抗原具有在肿瘤细胞表面过表达或高表达,而在正常组织无表达或低表达。人α型叶酸受体(alpha folate receptor,FRα)是一种通过聚糖磷脂酰肌醇(GPI)锚着于膜上的糖蛋白,对叶酸具有高度亲和力,在正常组织分布较少,而在多种上皮源性肿瘤包括上皮性卵巢癌、乳腺癌、子宫内膜癌、肾癌、肺癌、结肠癌和鼻咽癌中有过度表达或高表达。研究表明,FRα过度表达于90%上皮性卵巢癌中,可作为卵巢癌免疫治疗的一种有效的靶抗原。因此,构建靶向FRα的嵌合性抗原受体,对于过度表达FRα肿瘤的过继性T细胞免疫治疗具有重要临床前指导意义。
目的:
本研究旨在构建靶向FRα第一代(FR-CD3ζ)及第二代(FR-4-1BB-CD3ζ)嵌合性抗原受体及利用慢病毒载体将嵌合性抗原受体基因转导至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评价表达嵌合性抗原受体的T淋巴细胞体外及体内实验中的抗肿瘤作用以及4-1BB(CD137)在表达第二代嵌合性抗原受体T细胞中的共刺激信号作用的研究。
方法:
1.利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肿瘤细胞表面FRα抗原的表达。
2.构建靶向FRα的嵌合性抗原受体并利用慢病毒载体将嵌合性抗原受体基因转导至T淋巴细胞,并利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T淋巴细胞表面嵌合性抗原受体的表达。
3.检测表达嵌合性抗原受体的T淋巴细胞在体外抗肿瘤功能包括细胞因子释放及细胞杀伤试验。
4.检测表

达嵌合性抗原受体的T淋巴细胞在免疫缺陷小鼠SKOV3移植瘤模型中的体内抗肿瘤作用,包括WINN分析、小鼠皮下移植瘤、腹水及肺转移瘤模型。
5.比较不同途径包括瘤内注射(intratumor injection,IT)、静脉注射(intravenousinjection,IV)及腹腔注射(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IP)等输入表达嵌合性抗原受体的T淋巴细胞的抗肿瘤作用。
6.比较接受表达FR-CD3z,FR-BBz,GFP以及CD19-BBζ CAR T细胞的荷瘤小鼠外周血中人CD4+和CD8+T细胞生存期。
结果:
1.流式细胞技术分析表明多数人卵巢癌细胞及乳腺癌细胞高表达FRα。
2.靶向FRα的嵌合性抗原受体成功构建并高表达于T淋巴细胞表面。
3.表达靶向FRα的嵌合性抗原受体的T细胞在体外能够特异性识别FRα(+)的肿瘤细胞,并主要释放Th1细胞因子,包括IFN-γ、TNF-α及IL-2,低表达Th2细胞因子包括IL-4和IL-10。表达靶向FRα的嵌合性抗原受体的T细胞能够杀伤并裂解FRα(+)的肿瘤细胞,但不能裂解FRα(-)的肿瘤细胞。
4.表达靶向FRα嵌合性抗原受体含有CD137(4-1BB)协同刺激分子的T细胞与不含CD137(4-1BB)协同刺激分子的嵌合性抗原受体T细胞相比,在Winn分析中表现出明显抑制FRα(+)肿瘤细胞生长的活性(p=0.026)。在皮下移植肿瘤模型中,表达第一代FR-CD3z嵌合性抗原受体的T细胞只能延缓肿瘤生长,而表达第二代嵌合性抗原受体FR-BBz的T细胞却能使较大的FRα(+)皮下移植肿瘤缩小至消失(p<0.0001),而且这种肿瘤根除是抗原特异性的,因为靶向CD19-BBz T细胞不能抑制皮下移植肿瘤的生长。在FRα(+)肿瘤转移性腹水模型中,不论是IP或者IV途径注射表达FR-BBz嵌合性抗原受体的T细胞能够明显抑制小鼠腹水的形成,并提高治疗组小鼠的生存期(IP治疗组中位生存期68天,IV治疗组中位生存期52天),而对照组接受靶向CD19的嵌合性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2-3周后小鼠却形成较大量的血型腹水(5-8ml),所有对照组小鼠由于大量腹水、行动迟缓而被处死(IP治疗组中位生存期9天,IV治疗组中位生存期12天)。在肺移植瘤转移模型中,表达FR-BBζ嵌合性抗原受体的T细胞能够快速使肿瘤缩小、甚至消失,80%(4/5)治疗组小鼠无证据显示肿瘤存在,而对照组小鼠肺转移肿瘤生长迅速,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5.不论是IT、IP或者IV途径注射T细胞,与对照组接受gfp、FR-△z T细胞的荷瘤小鼠相比,人CD4+和CD8+T细胞计数在接受FR-BBz嵌合性抗原受体T细胞的荷瘤小鼠外周血中最高。值得注意的是,人CD4+和CD8+T细胞计数在接受注射FR-BBz嵌合性抗原受体T细胞的荷瘤小鼠外周血中高于接受MOv19-ζ T细胞的荷瘤小鼠(p<0.01)。这表明4-1BB(CD137)在小鼠体内可

延长表达嵌合性抗原受体T细胞存活期。
6.人CD4+和CD8+T细胞计数在接受FR-BBz嵌合性抗原受体T细胞的荷瘤小鼠外周血中高于与接受gfp及靶向CD19-BBz嵌合性抗原受体T细胞的荷瘤小鼠(p=0.009),提示抗原识别驱动了输入体内嵌合性抗原受体T细胞的增殖、扩增及存活。重要的是,人CD4+和CD8+T细胞计数在接受靶向CD19-BBζ嵌合性抗原受体T细胞的荷瘤小鼠外周血中高于接受gfp T细胞的荷瘤小鼠(p=0.012),提示嵌合性抗原受体T细胞存活期可以通过引入4-1BB(CD137)协同共刺激分子而延长。
结论:
1.FRα是多种上皮源性肿瘤中一种很有应用价值的靶向抗原,构建靶向FRα的嵌合性抗原受体为表达FRα肿瘤的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
2.表达FRα嵌合性抗原受体的T细胞能够特异性识别FRα阳性的肿瘤细胞并分泌Th1为主的细胞因子,并能够特异性识别并杀伤肿瘤细胞。
3.表达FRα嵌合性抗原受体的T细胞在体内能够有效的抑制肿瘤生长。而且在体内转移移植瘤模型中,表达FRα嵌合性抗原受体的T细胞能够抑制小鼠腹水形成、提高生存期并且能控制肺移植瘤的发展。
4.嵌合性抗原受体含有CD137(4-1BB)协同共刺激分子能够增加体内抗肿瘤能力及延长T细胞生存期。
5.表达FRα-BBz嵌合性抗原受体的T细胞抗肿瘤能力为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基础,但其有效性及安全性需要进一步临床试验确认。
【DOI】10.7666/d.y2045491
4
【篇名】嵌合型抗原受体基因修饰的T细胞研究进展
【作者】钱磊,崔久嵬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肿瘤中心,长春,130021
【出处】中国免疫学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Immunology2014,(6)
【ISSN】1000-484X
【页码】850-853,857
【摘要】肿瘤免疫治疗在肿瘤治疗中发挥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而作为肿瘤免疫治疗重要组成部分的过继性细胞治疗( Adoptive cellular therapy ,ACT),因其可在短时间内扩增和活化具有抗瘤活性的效应细胞,治疗副作用轻微等优点而在临床研究中备受关注。TIL、CIK、NK、NKT和γδT这些用于ACT的细胞在临床应用研究中取得一定的疗效,但是肿瘤抗原特异性强、亲和力好的免疫细胞来源困难、数量较少,以及杀瘤活性、体内持续时间未能达到临床应用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ACT的发展[1]。于是,研究者尝试使用基因修饰T细胞来解决这个问题,用来修饰 T 细胞的基因有 TCR、CAR ( 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嵌合型抗原受体)、促进免疫细胞增殖的细胞因子(如IL-2、IL-15)等[2]。其中,嵌合型抗原受体基因修饰的 T 细胞( 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modified T cells,CART)是以能编码单链抗体-共刺激分子-免疫

受体酪氨酸活化基序的嵌合分子的融合基因修饰T细胞而产生的一种基因修饰T细胞。因其具有肿瘤抗原识别特异性强、亲和力高、非MHC限制性及可在体内外大量扩增的优点而受到较多的关注,本文将对 CART 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DOI】10.3969/j.issn.1000-484X.2014.06.030
5
【篇名】表达嵌合T细胞受体的T淋巴细胞介导的肿瘤过继性免疫治疗作用研究
【作者】张瑞萍,金增强,倪海东等
【作者单位】第二军医大学国际合作肿瘤研究所,上海,200433;郑州一五三医院肿瘤科,郑州,450052;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口腔科,上海,200433;第二军医大学国际合作肿瘤研究所,上海,200433;郑州一五三医院肿瘤科,郑州,450052
【出处】肿瘤,TUMOR2006,26(10)
【ISSN】1000-7431
【页码】877-881
【摘要】目的:构建嵌合T细胞受体(chimeric T cell receptor,chTCR),它包括识别肿瘤相关抗原erbB2的单链抗体、共刺激分子CD28和CD3的信号转导链ζ,将其依次克隆入载体pcDNA3中,电转染入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使嵌合T细胞受体在T细胞表面表达,并验证其在体外和体内的抗肿瘤作用,为肿瘤的过继性免疫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抗erbB2的单链抗体(由本所保存),人CD28分子的部分胞外段、跨膜区和胞内段,CD3ζ链的胞内段(分别由RT-PCR的方法获得)依次克隆入载体pcDNA3中,经酶切鉴定正确后,电转染进入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结合Her2蛋白的功能;细胞杀伤试剂盒检测T细胞的抗原特异性杀伤功能;并在裸鼠体内验证其对人的乳腺癌细胞株BT-474移植瘤的杀伤效应.结果:成功构建了抗erbB2嵌合T细胞受体并表达在人的T淋巴细胞表面,体外证明能结合Her2肿瘤抗原,并有抗原特异性的杀伤功能,在BALB/c裸鼠体内对表达erbB2的肿瘤细胞BT-474有显著的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结论:表达嵌合T细胞受体的T淋巴细胞在体外和体内有抗原特异性的杀伤肿瘤的作用,是一种新的肿瘤过继性的免疫治疗策略.
【DOI】10.3781/j.issn.1000-7431.2006.10.001
6
【篇名】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在B细胞淋巴瘤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应志涛
【作者单位】100142,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淋巴瘤科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白血病&#183;淋巴瘤,Journal of Leukemia &amp; Lymphoma2014,23(10)
【ISSN】1009-9921
【页码】629-631
【摘要】B细胞淋巴瘤的预后在利妥昔单抗出现之后有了明显改善,但仍有一部分患者会复发进展.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 T细胞)是通过基因修饰的方法获得的针对肿瘤细胞表面特定抗原的特异性T细胞,在复发难治B细胞淋巴瘤的治疗中取得了很好疗效,目前研究最多的是针对B细胞淋巴瘤表面的CD19抗原.文章综述了抗CD19 CA

R T细胞在复发难治B细胞淋巴瘤中的疗效、不良反应及目前存在的问题.
【DOI】10.3760/cma.j.issn.1009-9921.2014.10.016
7
【篇名】嵌合抗原受体修饰T细胞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少华,毕经旺
【作者单位】250031 济南军区总医院肿瘤科; 辽宁医学院研究生院;250031,济南军区总医院肿瘤科
【出处】国际肿瘤学杂志,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Oncology2014,(7)
【ISSN】1673-422X
【页码】495-499
【摘要】近年来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嵌合抗原受体(CAR)修饰T细胞在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中取得了巨大进展。CAR由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可变区和CD3ζ结构域组成。CAR修饰T细胞的胞外区直接识别肿瘤相关抗原(TAA)。T细胞和靶抗原结合后可直接介导细胞毒性,并释放一些细胞因子如穿孔素、颗粒酶、干扰素-γ(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最终导致肿瘤细胞的坏死。尽管CAR-T细胞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效应,一些基础研究和临床实验中观察到的安全性问题值得关注。
【DOI】10.3760/cma.j.issn.1673-422X.2014.07.005
8
【篇名】嵌合T细胞受体的构建及其在T淋巴细胞表面的表达和体外抗肿瘤功能的检测
【作者】张瑞萍,云琳,陆斌等
【作者单位】解放军153医院肿瘤科;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200433,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国际合作肿瘤研究所
【出处】中华实验外科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URGERY2006,23(5)
【ISSN】1001-9030
【页码】609-611
【摘要】目的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表达嵌合T细胞受体(ch-TCR)分子的逆转录病毒载体(由抗erbB2的单链抗体和信号传导链CD3ξ组成),感染预先刺激的小鼠T细胞,使得T细胞能以MHC非限制性的方式在体外识别并杀伤肿瘤细胞,为肿瘤的过继性免疫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将抗erbB2的单链抗体、CD8分子绞链区、CD3ξ链的跨膜区和胞内段依次克隆入逆转录病毒载体pCMMP中,与另外两个辅助载体pHDM.G和pMD.MLVgag.pol共同转染293T细胞,包装获得病毒颗粒,感染NIH3T3细胞检测病毒滴度.取适量病毒液感染预先刺激的小鼠CD3+T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嵌合受体在细胞表面的表达,非放射性的细胞杀伤试剂盒和ELISA检测试剂盒分别检测T细胞的抗原特异性杀伤和细胞因子分泌的功能.结果成功构建抗erbB2嵌合T细胞受体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检测病毒滴度为(2.1±1.1)×108 IP/ml.体外感染T淋巴细胞的效率为(45±5)%.体外能杀伤erbB2+的肿瘤细胞SK-BR-3、D2F2/E2,而对erbB2-的肿瘤细胞MCF-7、D2F2无杀伤功能,并能分泌Th1型细胞因子GM-CSF和IFN-γ.结论表达抗erbB2嵌合T细胞受体的T淋巴细胞体外具有MHC非限制性的、erbB2抗原特异性的杀伤肿瘤细胞和分泌Th1型细胞因子的功能,为下一步的体内实验打下基础.
【DOI】10.3760/j.i

ssn:1001-9030.2006.05.034
9
【篇名】嵌合抗原受体基因修饰T淋巴细胞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黄莹,韩双印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医学院,开封,475004;郑州大学人民医院中心实验室
【出处】中华实验外科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urgery2011,28(10)
【ISSN】1001-9030
【页码】1812-1814
【摘要】随着肿瘤免疫学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免疫治疗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目益受到重视.T淋巴细胞在肿瘤免疫应答中起主要作用,基于T细胞的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ACI)在部分恶性肿瘤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在大多数肿瘤中疗效尚不能令人满意[1].近年来,一种新的免疫治疗方法嵌合抗原受体(CAR)基因修饰T细胞显示出的靶向性、杀伤活性和持久性为ACI注入了新的活力.
【DOI】10.3760/cma.j.issn.1001-9030.2011.10.075
10
【篇名】嵌合抗原受体技术免疫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
【作者】徐晓军,赵海招,汤永民等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浙江杭州,310003
【出处】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Journal of Experimental Hematology2013,21(2)
【ISSN】1009-2137
【页码】521-525
【摘要】嵌合抗原受体(CAR)是单链抗体的可变区和T细胞信号分子的融合蛋白,它使T细胞可以通过非MHC限制性的方式识别特异性抗原,发挥杀伤作用.目前,CAR的信号域已从第一代的单一信号分子发展为包含CD28、4-1BB等共刺激分子的多信号结构域(第二、三代),在体内的存在时间及杀伤能力明显增强.利用靶向CD19和CD20的CAR修饰的T细胞进行过继输注,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是目前临床研究的热点.临床试验表明第二代CAR的抗肿瘤能力较第一代CAR明显增强,对于复发及难治性B系肿瘤有一定的疗效.同时,CAR技术也正研究用于骨髓移植后的过继免疫治疗等领域.在治疗安全性方面,目前临床试验中大部分患者对CAR治疗耐受性良好,但学者们对CAR可能引起插入突变、脱靶效应和炎症反应等不良反应也不无忧虑.本文就CAR技术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及安全性评价作一综述.
【DOI】10.7534/j.issn.1009-2137.2013.02.056
11
【篇名】利用嵌合抗原受体的T细胞(CAR-T)治疗复发和难治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的转化医学研究
【作者】袁顺宗,苏航
【作者单位】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淋巴头颈肿瘤内科,北京,100071
【出处】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Journal of Experimental Hematology2014,22(4)
【ISSN】1009-2137
【页码】1137-1141
【摘要】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是恶性淋巴瘤中最常见的亚型,其复发和难治常常是导致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长期以来,手术、放疗、化疗和姑息治疗等作为传统的抗肿瘤治疗模式,挽救了许多患者的生命,但每年仍然有大量

患者因肿瘤不治而死亡.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尤其是表达CD20的成熟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在利妥昔单抗问世之后,其治愈率有了大幅度的上升,然而仍然有近20%-40%患者因复发和难治而去世.近5年来,随着可特异性识别B细胞表面CD19的嵌合抗原受体的T细胞(CAR-T)的发展,尤其是CD19 CAR-T细胞免疫治疗在针对复发和难治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试验中取得了非常显著的疗效,CAR-T细胞免疫治疗便逐渐受到广大研究者和临床学家的重视,包括我国在内的全球多家医疗机构纷纷注册和开展了针对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的临床试验.本文就CD19 CAR-T细胞在治疗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过程中的发展历史,在前进行中的主要的临床试验和已经证实的主要潜在不良反应作一综述.
【DOI】10.7534/j.issn.1009-2137.2014.04.048
12
【篇名】嵌合抗原受体疗法在血液肿瘤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
【作者】赵嫄,胡婉丽,张连生等
【作者单位】730030,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血液科
【出处】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ians (Electronic Edition)2014,(6)
【ISSN】1674-0785
【页码】1158-1161
【摘要】嵌合抗原受体(CAR)为基础的免疫治疗,发展经历了近25年,它已经从一个新兴的复杂的技术转变成为恶性肿瘤治疗的一种新策略。随着重组 DNA 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对信号传导通路的不断研究深入,CAR 技术也在不断革新并开始为临床服务。而CAR疗法以其在血液肿瘤的中独特优势在治疗中不断取得突破,见证了CAR技术成熟的过程。本文主要回顾在血液肿瘤研究中CAR技术的革新、应用现状和前景。
【DOI】10.3877/cma.j.issn.1674-0785.2014.06.036
13
【篇名】基于嵌合抗原受体的肿瘤免疫治疗
【作者】伍玉婷,梁华晟
【作者单位】北海市人民医院吴阶平医学基金会细胞与分子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广西 北海,536000
【出处】转化医学杂志,Translational Medicine Journal2014,(2)
【ISSN】2095-3097
【页码】108-111
【摘要】肿瘤可通过下调激发机体免疫系统必需成分的表达,或通过分泌免疫抑制因子等机制逃避机体的免疫监视和攻击,从而得以在体内生存和恶性增殖。利用基因工程技术修饰T细胞,设计一种可特异性识别肿瘤相关抗原的嵌合抗原受体,使其同时兼具细胞免疫治疗和抗体免疫治疗的优点,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肿瘤过继免疫治疗方法。
【DOI】10.3969/j.issn.2095-3097.2014.02.012
14
【篇名】嵌合抗原受体基因修饰T淋巴细胞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研究
【作者】蔡慧,赵莲君,邹征云等
【作者单位】南京医科大学鼓楼临床医学院,江苏南京,210008;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肿瘤中心南京大学肿瘤学研究所江苏省分子医学技术

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08
【出处】现代肿瘤医学,Journal of Modern Oncology2014,22(11)
【ISSN】1672-4992
【页码】2730-2734
【摘要】近年来运用嵌合抗原受体(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CAR)基因修饰T淋巴细胞治疗白血病、神经胶质瘤、淋巴瘤、神经母细胞瘤等恶性肿瘤,取得令人可喜的成果.CAR基因修饰T淋巴细胞主要将能够识别肿瘤相关抗原的单链抗体和T细胞胞内活化基序借助铰链结构连接为一体,通过基因转导T淋巴细胞,赋予T淋巴细胞对肿瘤抗原的高亲和性及特异性杀伤能力.在针对CAR治疗肿瘤研究中,“脱靶效应”、“细胞因子风暴”、免疫抑制等问题使得CAR技术发展受到阻碍.因此,临床需要采取应对措施使CAR能够安全有效地应用.本篇综述将针对CAR近些年在治疗恶性肿瘤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应用前景进行阐述.
【DOI】10.3969/j.issn.1672-4992.2014.11.67
15
【篇名】基于嵌合抗原受体修饰T细胞的肿瘤免疫治疗新策略
【作者】王艺,赵颖颖,韩双印等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人民医院中心实验室,河南郑州,450003
【出处】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Biotherapy2013,20(4)
【ISSN】1007-385X
【页码】383-390
【摘要】嵌合抗原受体(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CAR)修饰T细胞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肿瘤过继免疫治疗新手段,其独特的作用机制和诱人的应用前景为肿瘤生物治疗开辟了一个崭新的舞台.CAR将识别肿瘤相关抗原的单链抗体和T细胞的活化基序相结合,通过基因转导赋予T细胞肿瘤靶向性、更强的杀伤活性和持久的生命力.自1989年Eshhar等首次提出CAR以来,CAR已从第一代发展至含有共刺激分子的第二、三代,CAR的Ⅰ/Ⅱ期临床试验在白血病、淋巴瘤、黑素瘤等恶性肿瘤中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也面临脱靶效应、细胞因子风暴、移植物抗宿主病等潜在的安全性问题,未来研究将集中于设计更安全的第四代CAR、甄选具备最佳治疗潜质的T细胞亚群、优化临床治疗方案、完善临床前试验模型等方面.相信随着免疫学、基因治疗和细胞工程等领域不断取得新突破,CAR从实验室向临床转化的障碍将会逐一扫除,CAR有望成为主流的肿瘤治疗方法.
【DOI】10.3872/j.issn.1007-385X.2013.04.001
16
【篇名】表达嵌合T细胞受体的T淋巴细胞介导的肿瘤过继性免疫治疗作用机理研究
【作者】张瑞萍
【学位类型】博士
【授予单位】第二军医大学,
【导师】郭亚军
【年份】2005.
【摘要】 本文构建了anti-erbB2-CD28-ζ嵌合受体分子,通过逆转录病毒载体转染到小鼠T淋巴细胞表面,验证其在体外的肿瘤抗原特异性的杀伤、增殖和细胞因子的分泌功能,以及其在同系小鼠体内的过继性免疫治疗效果并做机理探讨。 第一

部分首先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携有scFv-anti-erbB2-CD28-ζ嵌合受体的逆转录病毒载体,为检测方便,在单链抗体的VL的C末端克隆入c-myc尾(EIKLISEEDL)。 第二部分是将嵌合受体表达在小鼠T淋巴细胞的表面,并进行体外功能的检测。 第三部分是观察表达嵌合受体的T细胞在小鼠体内的抗肿瘤作用。 第四部分我们利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表达抗erbB2的CARs的T淋巴细胞受相应的抗原刺激后,是否能诱导免疫突触的形成以及人工的CARs是否参与到免疫突触中。 本实验通过逆转录病毒载体转染CARs到小鼠T淋巴细胞,使之能以MHC非限制性的方式在体内和体外识别并杀伤肿瘤细胞。输入到体内的T-CARs细胞中,CD8+T-CARs细胞的功能主要是直接发挥杀伤肿瘤的作用;CD4+T-CARs细胞则可以通过分泌细胞因子如GM-CSF和IFN-γ来发挥作用。以往研究表明,GM-CSF和IFN-γ有抗肿瘤的作用,IFN-γ还有抗肿瘤血管形成的作用,GM-CSF能促进DC的成熟。最后利用共聚焦显微镜从膜微结构的改变来阐述人工的嵌合受体发挥功能的物质基础,在受到相应抗原刺激后,T细胞形成免疫突触,嵌合受体参与到免疫突触中,现己证明,许多参与T细胞活化的膜表面分子和信号传导分子位于膜筏中,膜筏的重排和聚集被证明是T细胞活化的重要机理。因此,本文认为,表达CARs的T细胞的功能的发挥也是通过形成免疫突触来完成的。
【DOI】10.7666/d.y765923
17
【篇名】嵌合抗原受体修饰T细胞免疫治疗肿瘤的研究进展
【作者】秦方园,陈雅宁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人民医院转化医学中心,河南郑州,450003
【出处】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Biotherapy2012,19(6)
【ISSN】1007-385X
【页码】648-651
【摘要】以嵌合抗原受体(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CAR)修饰T细胞为基础的肿瘤过继细胞免疫治疗近年来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它赋予T细胞靶向杀伤活性,并可克服肿瘤局部免疫抑制微环境和打破宿主免疫耐受状态.CAR以单链抗体-共刺激分子-免疫受体酪氨酸活化基序的嵌合模式修饰T细胞显示出良好的抗肿瘤作用,Ⅰ/Ⅱ期临床试验在白血病、淋巴瘤等恶性肿瘤中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治疗效果;CAR修饰T细胞临床治疗也带来了挑战,比如脱靶效应、细胞因子风暴、移植物抗宿主病样损伤等.研究者正在通过安装人工基因调控系统、优化共刺激分子、筛选最佳治疗潜质的T细胞亚群来提高CAR修饰T细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相信随着研究的不段深入,基于CAR的免疫治疗新策略会给肿瘤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DOI】10.3872/j.issn.1007-385X.2012.06.015
18
【篇名】H96.靶向CD138分子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研究
【作者】黄纲雄,

蒋志虹,游凤涛等
【作者单位】博生吉医药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215000;苏州大学唐仲英血液学研究中心;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血液科
【会议名称】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血液学学术会议
【出处】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血液学学术会议论文集
【年份】2012
【页码】459-460
19
【篇名】肿瘤过继免疫治疗临床级抗原特异性T细胞的研究进展
【作者】胡春晓,冯鹏飞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河南郑州,450003
【出处】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Biotherapy2014,21(1)
【ISSN】1007-385X
【页码】104-108
【摘要】抗原特异性T细胞是肿瘤过继免疫治疗的核心,靶向性强、杀伤活性高、毒性作用小、疗效卓越的临床级细胞的制备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近年来,全封闭自动化T细胞分离系统提高了安全性,新型人工抗原提呈方法和γc家族细胞因子增加了T细胞扩增效率,低分化表型T细胞的选择提高了有效性,而T细胞受体和嵌合抗原受体基因修饰赋予T细胞抗原特异性杀伤性能,病毒基因转导和理化基因转染T细胞方法的不断改进为基因修饰重定向T细胞的抗原特异性提供了保障.越来越多的临床试验展示了令人鼓舞的治疗效果,为肿瘤过继免疫治疗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DOI】10.3872/j.issn.1007-385X.2014.01.0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