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社会学》复习参考答案

《教育社会学》复习参考答案
《教育社会学》复习参考答案

《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是指一个社会成员或社会群众,从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转到另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的位置移动

A.人口流动

B.社会流动

C.人才流动

D.社会迁移

2.下列不属于对失范行为的教育控制方法是(D)

A.提高行为性成本

B.提高物质性成本

C.提高心理惩处成本

D.树立新的德育观念

3.(A)的主要观点是,课程功能在于确保年轻一代接受成人社会的文化,使之适应社会维护社会系统的生存

A.功能主义范式

B.解释论范式

C.新马克思主义范式

D.结构主义范式

4.教育功能的失调一般发生在教育制度生命周期的第四个阶段,即(D)

A.群体化形成阶段

B.成熟阶段

C.形式主义阶段

D.瓦解阶段

5.(A)是指社会所发生的急剧的、具根本性意义的变迁,是社会变迁中的高潮,是一种显着的突变过程,变迁的实现是以新旧阶级之间的政权易手为标志,它对教育的影响常常是突发的、冲击性的。

A.社会剧变

B.文化革命

C.教育革命

D.经济革命

6.(C)强调研究者与被研究者在时空上完全隔离开来,不存在互动的一种研究方法

A.调查法

B.现场法

C.隐蔽法

D.人种学研究

7.(C)教育的目的是树立优生优育的观点,理解人口增长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A.责任感

B.环境

C.人口

D.国际理解

8.(C)是教育制度所具有的文化要素。例如,校徽、校旗、校服等象征着学校的性质、地位和功能

A.教育规范系统

B.教育设备

C.象征的标识

D.教育组织和人事系统

9.(A)流行于19世纪末与20世纪初,主要代表人物有法国的涂尔干、美国的佩恩等,认为教育的功能在于使人社会化

A.社会化过程说

B.相互关系说

C.教育与社会相互关系说

D.特殊社会现象说

10.(B)教育是最具体、也是最持久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内容。其目的是使受教育者理解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使他们获得参与环境问题解决、管理环境质量的知识、态度和技能

A.责任感

B.环境

C.人口

D.国际理解

11.学校主要成员(B)和学生是两大类身份不同、地位不同的群体,在社会学特征上几乎完全相对

A.教辅人员

B.教师

C.校长

D.教育行政人员

12.(C)是科层制理论的代表人物A.贝塔朗菲B.卢斯山C.韦伯D.泰勒

13.1907年苏扎罗在(C)大学率先开设教育社会学,成为大学的一门课程

A.斯坦福

B.耶鲁

C.哥伦比亚

D.普林斯顿

14.(C)主要是因群体压力的影响,导致个体在知觉、判断、信仰和行为上表现出与群体大多数成员相一致的现象

A.反抗行为

B.嫉妒行为

C.从众行为

D.竞争行为

15.(C)强调研究者与被研究者在时空上完全隔离开来,不存在互动的一种研究方法

A.调查法

B.现场法

C.隐蔽法

D.人种学研究

16.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时间占总时间的70%以上,这属于(B)

A.师生互动独占型

B.师生互动主导型

C.混合型

D.教师主导型

17.衡量人口(C)的指标主要有:人口的寿命、人口的死亡率、人口发病率A.质量B.文化素质C.身体素质D.心理素质

18.(A)犯罪学家西塞?朗姆布罗索认为犯罪、越轨是因遗传而在生物学上变态的结果,会在面部特征上有所显露A.意大利B.德国C.英国D.美国

19.(B)可将课堂控制分为硬控制和软控制A.按控制的层次分B.按控制的手段分C.按控制的实现途径分D.按控制方式分

20.(A)学者菲兰把学生从一种社会环境进入并适应另一种社会环境的现象,称为“越界”,即学生的社会位移

A.美国

B.英国

C.澳大利亚

D.法国

二、填空题

1.在西方被公认为教育社会学真正奠基人的是法国的__涂尔干__。世界上第一本正式用“教育社会学”为名的教科书是1917年史密斯出版的_《教育社会学概论》_一书。

2.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在方法论上主要有_规范性研究__和_证验性研究__的区别。

3.学校组织是异质结构是指两类互为异质的成员:_教师群体_和_学生群体_的结合体。

4.在教育社会学中,具有“面对面”交往特点的初级群体指__家庭_,而群体的高级形式是__集体_。

5.我国学校在社区发展中的功能主要有__大教育功能、文明辐射功能_____和辅助经济发展功能。

6.教育对人口自然变动的影响表现在对__人口出生率__和__人口死亡率__的影响。

7.青年文化社会功能的一般性主要包括_价值观的认同_、满足心理需要、协调人际关系和__个体的社会化_。

8.政治文化主要包括政治认识、__政治情感_、__政治价值观_和政治理想四种成分。

9.教育调查研究的程序和步骤包括选题、____计划_、实施和____总结___四个阶段。

100.教师的教育自由权包括__教科书选用权____、课程实施计划制订权、教学形式与方法运用权和____评价手段使用权__。

11.“相互关系说”的研究对象观,其立足点是“_____教育与社会的某种联系_____”。

12.教材认为,教育社会学是研究“_____教育行动和教育事实_____”的学科。

13.教育社会学的学科特点有:______整体性、_____综合性、_____现实性、_____实证性。

14.依据理论或学派划分的研究范式有:_____功能范式、_____冲突范式、_____互动范式。

15.理论的建构方法有:_____演绎方法、_____归纳法、_____类比法______联结方法、_____理论与经验关系。

16.教师的教育者角色主要特点表现为:_____教师行为的道德性、_____教师行为的规范性教师行为的______抽象性和模糊性教师行为的自律性______。

17.教师角色扮演的过程经历阶段为:_____教师角色期待、_____教师角色领悟、_____教师角色实践

18.社会学家韦伯提出教师权威的四个层面法定权威、_____传统权威、感召的权威、_____专业的权威

19.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有_____个体因素、_____环境因素、人口统计因素、_____组织因素。

20.群体规范制约个体的_____合群行为。群体的一致性越高,对个体的影响力相应越大。

三、判断题

1.最早使用“教育社会学”这一概念的是社会学之“父”孔德。(×)

2.在教育的诸多社会职能中它的经济职能最重要。(√)

3.教育的生态系统包括自然的和社会的两个环境圈层。(×)

4.我们通常所说的“解剖麻雀”指的是教育社会学研究方法中的典型法。(√)

5.社区教育的概念在国际上正式确立和广泛运用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社区教育的实践也始于此。(×)

6.文化在时间上的延续被称为文化传播,指文化在世代相接。(×)

7.学校不是强制性组织,不等于学校教育不带强制性。(√)

8.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着的《班级是一种社会体系》是班级社会系统理论的代表作。(√)

9.教育就是文化,文化就是教育。(×)

10.教师社会化过程即教师继续社会化阶段。(×)

四、名词解释

1.科层制理论:科层制(又称官僚制)是建立在马克斯·韦伯的组织社会学的基础上的,它体现了德国式的社会科学与美国式的工业主义的结合。按照通行的解释,官僚制指的是一种权力依职能和

职位进行分工和分层,以规则为管理主体的组织体系和管理方式,也就是说,它既是一种组织结构,又是一种管理方式。

2.权变管理:“没有绝对最好的东西,一切随条件而定",这句格言就是权变管理的核心思想。权变管理认为并不存在一种适用于各种情况的普遍的管理原则和方法,管理只能依据各种具体的情况行事。管理人员的任务就是研究组织外部的经营环境和内部的各种因素,弄清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趋势,从而决定采用哪些适宜的管理模式和方法。

3.教育制度:指一个国家各种教育机构的体系。包括学制和管理学校的教育行政管理机构两部分。教育制度作业一种规范系统,有四个基本要素:教育规范系统、教育设备、象征的标识以及教育组织系统。

4.社会化:主要是指个体学习社会中长期积累起来的知识、技能、观念和规范,并内化为个人的品格与行为,在社会生活中加以再创造的过程,也就是个体作为一个“社会学习者”和社会参与者“全面发展过程

5.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有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6.教育现代化:就是用现代先进教育思想和科学技术武装人们,使教育思想观念,教育内容、方法与手段以及校舍与设备,逐步提高到现代的世界先进水平,培养出适应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竞争的新型劳动者和高素质人才的过程。具体包括教育观念现代化、教育内容现代化、教育装备现代化、师资队伍现代化、教育管理现代化等。

7、孔德的实证主义:实证主义又称实证论,所谓“实证主义”是主张人类知识的唯一有效的形式乃是实证的科学,凡是不能用科学的方法认知的东西,都是不客观的知识。实证主义反对使用抽象的哲学方法、形而上的玄思,而主张采用观察、分类、对事实的测量、可以检验的假设这些自然科学界所用的研究方法。

8、实证的科学:自然科学所发展出来的科学。反对抽象的科学方法,形而上学的学思。

9.教育社会学:主要运用社会学的原理和方法,对作为一种特殊社会现象的教育进行研究的一门科学。

10.文化变迁:文化内容的增量或减量所引起的结构性变化。只有当文化内容的变化引起文化的结构性、全局性、整体性变化时,才形成文化变迁。

11.人口的社会变动:指人口社会构成的变动,即人口在社会机体中的组合状况及类型的变动。

12.文化传统:是一定区域、一定社会生活共同体中人们在历史过程中生成、积累、稳定了的心理、艺术、道德、社会组织形式等方面因素与特征的组合体,具有超稳定性和多层次性。

13.教育的互动论:教育的互动论源于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的互动论。重点研究个人、小群体;在研究方法上强调定性方法,主张以理解和解释的方式探索人们的动机、目的、目标和他们理解学校生活的方式。米德是互动论的创始者

14.教育规范:是学校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标准,是控制和约束学校成员行为合理性的基本机制。包括三层内容:教育习俗、教育规章、教育法律。

15.教育控制:教育控制的概念是从作为社会约束手段的社会控制引申出来的。广义上说,教育本身就是社会控制的一种重要制度和形式,即通过教育的社会化和选择功能进而实现社会控制;侠义上说,教育控制是依据教育规范实现的对学校成员行为的制约,使之符合教育规范所规定的行为模式。因此,教育控制主要表现为形式化的和不完全形式化的两类

16.课堂控制:是指教师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对学生行为进行的有意识引导、约束和调整,其中教师的管理行为可以分为组织环境、确立适当的行为、防止问题发生并处理扰乱行为

五、简答题

1.简述教育的生产性功能。

答:(1)具有劳动力增值的功能

(2)具有科学知识增值的功能

(3)全面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功能

2.简述校园文化的积极功能。

答:(1)社会化功能:学校教育有目的有计划地优化校园的精神环境和青年学生的心理环境,创造出具有凝聚力的区域性文化氛围,形成自己的文化认同意识,形成适应社会文化发展要求的文化形态。

(2)发展青年学生个性的功能:良好的校园文化是青年学生个性自由发展的广阔天地,在校园文化的熏陶和锻造下,青年学生的创造力、组织管理能力、社交能力、自主能力能得到提高和发展。(3)青年学生适度的自我表现和合理的心理宣泄的功能:健康的校园文化是学生畅通思想和心理宣泄的最佳渠道。

3.简述家庭的教育功能。

答:(1)体现家庭群体在受教育者社会化过程中的特殊价值和作用

(2)在教导社会规范、形成道德情操方面的重要作用

(3)在指导生活目标、形成个人理想、志趣方面的重要作用

(4)家庭群体在培养社会角色过程中的独特作用

(5)形成个人性格特征、个人对社会适应的动力特征方面的作用

4.简答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答: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界定为“学校系统中的行为、活动、组织和制度之间的结构关系及其互动过程”。(1)教育行动:所有的学校教育现象,从最简单、最零散的到最复杂、最系统的,实际上都源于师生的行为与活动。一个完整的教育行动至少包括:行动主体(教师和学生)、行动客体(教育和教学目标)、行动中介(教育与教学途径、手段、教育内容)、行动者之间的互动。(2)教育活动:一种教育行动需要以一定的活动形式、一定的活动内容才能发生。学校教育的主要活动形式是课堂教学,活动内容主要是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3)学校组织:学校中任何一种教育行动,都需要经过一定的组织方式才能进行。(4)教育制度:所有的学校组织,都制度化的结果。教育制度从自发形成到自觉制定,表明了教育制度是从对行为的制约发展了对组织的制约。

5.简述教育社会学研究方法论。

答:从教育活动或现象所属的空间范畴进行分类,形成教育社会学研究的四种视角:(1)宏观角度的研究;(2)中观角度的研究;(3)微观角度的研究;(4)综合角度的研究。教育社会学的研究方法论分三个层次,方法论不是方法本身,主要指关于研究过程中的哲学,涉及对研究过程中所使用份额方法体系的整体理解。第一层,认识事物的共同规律、一般特性的哲学方法,其核心是“思维方式”。第二层,认识某类事物的规律与特点的科学方法,其核心是“研究范式”。第三层,获得认识资料的具体方法论规则,其核心是“定量研究或定性研究”,具体包括多种收集和分析资料的方法。

6.为什么说课程是国家控制的产物?

答:课程实质上是国家重要意识形态和主流价值观的“观念载体”是体现国家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课程作为国家社会控制的产物,依赖于两种基本机制:其一是“显性控制机制”,即通过对学科课程的选择以及课程知识的取舍表达主流价值观和重要意识形态;其二是“隐性控制机制”,即通过对课程中各类知识重要程度的取舍来传递价值和意识形态。

六、论述题

1.什么是教育制度功能失调?判断教育制度优劣的标准是什么?请联系实际分析文化分层对教育的影响。

答:教育制度功能失调,一般发生于教育制度生命周期的第四阶段,即当教育制度不能适应社会变迁,不能规范学校成员的行为,不能满足人们的教育需要,最终又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时,教育制度在功能上表现出混乱和失效。这种现象被称为“教育制度功能失调”。

判断教育制度优劣的标准是:这种制度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趋势;人们能否支持和接受某种教育制度,并能在多大程度上自觉遵守制度;教育制度内部各种规范之间耦合力的强弱。

文化分层主要是指以社会成员的受教育程度来衡量社会分层结构。文化分层对教育的影响着重表现为:家长的文化程度与子女的受教育机会存在相关性。从已有的的研究结果来看,文化分层对教育机会的影响远比经济分层为大,而且不容易受家庭其它背景因素的干扰出现大幅度波动,而且还能在相当程度上淡化家庭其它背景因素对教育机会的影响。联系实际对所述观点进行有理有据的分析。

2、联系实际论述班级的社会功能指标及教师在班级建设中的职能。

答:(1)班级的社会功能指标:

a.班级履行基本社会职能的指标

b.班级符合和维护社会规范的指标

c.班级系统的稳定性与适应性水平

d.班级保证和促进每一个成员个性充分自由发展的程度

(2)教师在班级建设中的职能:

a.教师是班级建设的设计师

b.教师是班级组织的领导人

c.教师是班级人际关系的艺术家

3、联系实际论述同辈群体社会化和学校社会化的主要特点。

答:(1)同辈群体社会化的主要特点:

a.同辈群体中的关系是平等关系,是在自愿基础上结合的

b.同辈群体提供了个体间交流社会信息的机会

c.同辈群体有自己的亚文化,这种亚文化提供了新的价值标准和行为方式

(2)学校社会化的主要特点

a.学校按照事先确定的目标计划和社会要求塑造年轻一代

b.学校有专门训练的教师

c.学校有专门的影响媒介

d.学校教育根据文化遗产要素选择教育内容

e.学校教育根据个体年龄特点选择相应的方法

f.学校使来自不同背景的年青一代集合在一起,增加了同龄儿童的交往机会

4、试析教师的教育者角色的行为特点和影响教师角色社会化的主要因素,并联系实际谈谈影响你选择教师这一职业的实际因素是什么?

答:教师行为特点:道德性;规范性;抽象性和模糊性;自律性。

影响教师角色化的主要因素:(1)主观因素,如价值观、人生观、个性等;(2)环境因素,如家庭影响、生活环境中的榜样、所在学校的文化氛围及各方面条件等;(3)国家和社会因素,如国家的教育政策、教师的社会地位、社会尊师重教的气氛等。

说明考生的选择影响因素。

5、请从学校组织性质的角度联系实际谈谈学校为什么要有教育规范?学校应如何实现对预期失范行为的教育控制。

答:学校是一种社会组织,根据其对成员的约束,学校组织的性质可以界定为:规范性组织、权威性组织、强制性组织和功利性组织。其中规范性组织是师生共有的属性,学校教育所依据的主要约束手段不是法律,而是教育规范,即合乎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育人规范;学生的学习规范、行为规范。教育规范是学校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标准,是控制和约束学校成员行为合理性的基本机制,具有标定、导向、约束、协调、维持的作用。

围绕以上观点联系实际阐述。

实现预期失范行为教育控制的途径:更新德育观念,思想上认识到位;重建学校德育工作,行动上落实到位;整合各种德育资源,方法上“善假于物”;构建教育“功能共同体”,编织立体德育网络。

6、简述教育知识的主要内容。有学者认为“学校是一个充满冲突和对立可能的组织。”你是否同意此观点并说明理由。请举例说明学校文化研究中的主要盲点。

答:教育知识的主要内容:显性知识,表现为学科课程类别以及具体课程内容;隐性知识,表现为学校生活经历以及学校文化熏陶下的非正式教育影响;生活经验,即学生通过各种人际关系交往过程而转化的“日常生活经验”。

不同意。学校具有异质结构的特征,师生在社会学特征上几乎完全相对,华勒认为师生之间是一种典型的“支配与从属”的关系,双方之间存在着潜在的对抗与冲突。同时,学校组织目标与国家教育目的的差异、组织目标与成员个人目标的差异、学校理想目标与实际追求目标的差异;教师与行政领导、教师与非教学人员之间因其观念、依据的规范不同,也可能存在一定的对立与冲突。

学校文化研究的盲点:大众文化;反学校文化;职员文化;代文化。

围绕上述观点,联系实际分析。

7、试评述教育社会学的三个主要理论。

答:1、教育的功能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涂尔干、帕森斯等。认为社会是由许多不同的部分构成的一个相对稳定、相对持久的结构;社会结构中的每一个部分都对社会整体生存发挥各自的功能;社会因价值的共识而整合;社会系统始终处于稳定、和谐的平稳运行状态,除非来自外面因素破坏平衡。

2、教育的冲突理论:主要代表人物帕克、米尔斯等。认为冲突是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自然的、不可避免的现象;社会变迁是一种普遍现象;社会关系存在强制性。

3、教育的互动理论:主要源于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中的互动论,有时也被称为解释论或微观社会学,主要代表人物是米德。关注学校生活、教育过程,强调要对学校中的人际互动、个体行为进行研究,重点研究人们在日常学校生活中是如何交往、如何使这种交往产生实质性意义的。因而这一理论更重视研究个人、小群体,强调使用定性方法,主张以理解和解释的方式来探索人们的动机、目的、目标和他们理解学校生活的方式。围绕上述观点展开分析。

8、“教育是现代社会中影响个体社会流动的主要因素。”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为什么?请联系实际谈谈,我国教育应注重哪些方面的改革以满足国家现代化的发展要求?

答:同意。(2分)学历和文凭成为向上升迁的一个最主要的标准;个体的经济收入与其受教育程度呈现正相关;社会声望的高低与受教育程度呈正相关;研究表明教育是影响代际流动的主要因素。(13分)

我国教育应注重形成:改造意识;相对独立的发展意识;开放的意识;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意识;差别发展意识。(10分)

9、请谈谈你对教育社会学这一学科的认识。并列举两项你认为目前我国教育发展中属于教育社会学领域应关注的问题。

答:教育社会学是研究教育行动和教育事实的学科,主要包括教育行动、教育活动、学校组织、教育制度等内容。(6分)

教育社会学具有整体性、综合性、现实性、实证性等特点。(6分)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是社会学的特殊理论学科,也是教育学和社会学的中介学科。(6分)

提出应关注的两个问题。(4分)

围绕上述观点展开分析。(3分)

10、试从教育制度优劣标准的角度判断和分析我国教育制度功能是否存在失调。

答:判断教育制度优劣的标准:这种制度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趋势;社会成员参与的程度,即人们能否支持和接受某种教育制度,在多大程度上自觉遵守制度;教育制度内部各种规范之间藕合力的强弱。(8分)

教育制度功能失调,发生于教育制度生命周期的第四阶段,即教育制度不能适应社会变迁,不能规范学校成员的行为,满足人们的教育需要和社会发展需要,在功能上表现出混乱和失效。(8分)

围绕上述理论对我国教育制度功能进行判断和分析。(9分)

11、请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分析班级组织的特点,并联系实际举例说明教师在处理课堂冲突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班级组织的特点:班级是由成年人指导的未成年人的组织;班级内部存在各种群体,即各种人际关系的组合形态;班级的外部表现是“人格化群体”;班级具有发展性和可塑性。(8分)教师在处理课堂冲突时应注意:给予“注意”;避免滥用权力;“中性力量”处理;沟通重构;不同语言的巧妙运用;建构课堂文化共同体。(12分)围绕上述观点举例并说明。(5分)

12、试析教育问题的含义及其特征。并请联系实际谈谈,在社会的转型期教育问题主要表现为哪些类型?

答:教育问题的含义:广义的教育问题泛指与“教书育人”有关的一切问题。狭义的教育问题特指社会变迁过程中出现的、已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的、不利于人的培养和发展、不利于社会发展和稳定,并需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解决的教育中的不协调现象。(5分)

教育问题的特征:普遍性;变异性;历史性;反复性;多元性;潜伏性。(6分)

社会转型期的教育问题类型:结构性教育问题;跨时空性教育问题;伴生性教育问题;

13、试述教育社会学的学科性质及其主要研究内容,并请列举三个你认为目前我国教育社会学应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答:教育社会学的学科性质: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社会学的特殊理论学科;教育学与社会学的中介学科。(9分)

教育社会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教育行动;教育活动;学校组织;教育制度。(8分)

列出应关注的三个问题。(6分)

围绕上述观点展开分析。(2分)

14、“与同伴交流是学生生活经验获得的唯一来源。因为,同伴之间可以交流思想、表达感情、传播小道消息、交流心得体会以及生活的知识等等。”你是否赞同这一观点并说明理由。

答:不同意。(4分)日常经验性知识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其影响绝不亚于课程知识和学校文化,已经越来越被教育研究者所关注。(2分)同伴交往是学生生活经验的来源之一,但并非是唯一来源。(2分)

学生的生活经验来源于多方面,具体而言主要包括:大众传媒、与同伴的交流、课外书、教师、家长等方面。(12分)

围绕上述观点展开说明。(5分)

15、试析教育制度的基本要素和社会变迁的含义,并说明目前在教育与社会变迁的关系中形成了哪些不同的观点?

答:教育制度基本要素:教育规范系统;教育设备;象征的标识;教育组织系统。(8分)社会变迁是社会的发展、进步、停滞倒退等一切现象和过程的总和。(5分)

教育与社会变迁关系的不同观点:教育是社会变迁的结果;教育是社会变迁的动因;教育是社会变迁的条件。(9分)围绕上述观点展开分析。(3分)

16、简述学校组织有计划变革的含义。并请联系实际举例说明,在学校组织实施的有计划变革中可能会有来自哪些方面的阻力?

答:有计划变革的含义:是指一种有意识的并经过深思熟虑的计划,旨在达成某种预定的目标,重新调整事件的结果。(5分)

可能的阻力:(1)来自教育系统内部的阻力因素:国家教育体制;科层化组织;目标错位;公立学校的计划性特征;代价问题;抵制周期。(10分)(2)组织内部个体层的抵抗:既得利益;升迁的期望;习惯和传统的观念。(5分)围绕上述观点展开分析。(5分)

17、试述教育社会学的发展阶段及其形成的主要理论流派,并选择其中的一个理论予以述评。答:教育社会学的发展阶段:教育社会学的萌芽时期;学科成型时期;社会学化时期。

教育社会学的主要理论:教育的功能理论;教育的冲突理论;教育的互动理论。选择上述的任一理论予以述评:阐述得当,分析有理有据即可。

18、“教师是学生生活经验的惟一来源,学生许多日常生活经验,尤其是做人的道理来自教师的‘言传身教’。”你是否赞同这一观点并说明理由。

答:不同意。(4分)日常经验性知识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其影响绝不亚于课程知识和学校文化,已经越来越被教育研究者所关注。(2分)

教师是学生生活经验的来源之一,但并非是唯一来源。(2分)学生的生活经验来源于多方面,具体而言主要包括:大众传媒、与同伴的交流、课外书、教师、家长等方面。(12分)围绕上述观点展开说明。(5分)

19、影响教师社会地位的因素有哪些?有人认为,“教师是社会道德的维护者,是学生行为规范的楷模,因此,教师行为的道德性是教育者角色的唯一行为特点。”你是否同意这一看法?为什么?(25分)

答:影响教师社会地位的因素有:国家与政府的教育教师政策;教师队伍的规模;教学工作中女性比例较高;从业资格要求相对较低;工作对象的特殊性。(10分)不同意。(2分)教师的教育者角色规定了其行为是多元和复杂的,其行为具有道德性;规范性;抽象性;模糊性;自律性等特点。因此,道德性是其行为特点之一,但不是唯一。(13分)

20、有学者认为,“学校是一个充满冲突和对立可能的组织。”你是否同意此观点并说明理由。请举例说明学校文化研究中的主要盲点。(25分)

答:不同意。(2分)学校具有异质结构的特征,师生在社会学特征上几乎完全相对,华勒认为师生之间是一种典型的“支配与从属”的关系,双方之间存在着潜在的对抗与冲突。同时,学校组织目标与国家教育目的的差异、组织目标与成员个人目标的差异、学校理想目标与实际追求目标的差异;教师与行政领导、教师与非教学人员之间因其观念、依据的规范不同,也可能存在一定的对立与冲突。(10分)学校文化研究的盲点:大众文化;反学校文化;职员文化;代文化。(8分)

围绕上述观点,联系实际分析。(5分)

21、“课程是国家社会控制的产物”,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并阐述你的理由。(25分)

答:同意。(2分)课程实质上是国家重要意识形态和主流价值观的“观念载体”,是体现国家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课程作为国家社会控制的产物,依赖于两种基本机制:其一是“显性控制机制”,即通过对学科课程的选择以及课程知识的取舍来表达主流价值观和重要的意识形态;其二是“隐性控制机制”,即通过对课程中各类知识重要程度的取舍来传递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如课程内容之间的“数量差异”、“形象塑造差异”等来实现隐性控制。(17分)

围绕上述观点展开分析。(6分)

22、请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分析班级和学校组织的结构特征,以及作为教育者角色的教师行为特点。

答:学校组织结构特征:异质结构;多权威结构;多层次结构。(9分)

教师行为特点:道德性;规范性;抽象性和模糊性;自律性。(10分)

围绕上述观点展开分析。(6分)

23、有学者认为“课程是传递统治阶级意识形态,进行阶级关系再生产的工具”,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并阐述你的理由。

答:同意。(2分)课程实质上是国家重要意识形态和主流价值观的“观念载体”,是体现国家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课程作为国家社会控制的产物,依赖于两种基本机制:其一是“显性控制机制”,即通过对学科课程的选择以及课程知识的取舍来表达主流价值观和重要的意识形态;其二是“隐性控制机制”,即通过对课程中各类知识重要程度的取舍来传递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如课程内容之间的“数量差异”、“形象塑造差异”等来实现隐性控制。(17分)围绕上述观点展开分析。(6分)

24、试述目前我国教育机会不均等的主要表现及其形成原因。你认为目前应如何实现我国的教育公平问题?

答:我国教育机会不均等的主要表现:入学机会;学业成功;学校资源配置。(6分)我国教育机会不均等形成的主要原因:教育系统的外部原因,主要有城乡经济差别及城乡二元结构、重男轻女的传统文化;家庭社会经济背景的差别;教育系统内部的原因,主要有制度化教育、应试教育模式、教育指导思想问题、学业成败的标准。(14分)

提出你的解决办法。(5分)

25、试析教育制度的基本要素。影响教师社会地位的因素有哪些?有人认为,“教师是社会道德的维护者,是学生行为规范的楷模,因此,教师行为的道德性是教育者角色的唯一行为特点。”你是否同意这一看法?为什么?

答:教育制度的基本要素:(1)教育规范系统:是教育制度的规则要素,用以规范学校成员的教育行为,协调学校成员的关系以及教育与社会其他层面的关系。(2)教育设备:是教育制度所必须的物质要素,如教室、课桌椅、教具等等,这也是变化最快的要素。(3)象征的标识:是教育制度所具有的文化要素,如校徽、校旗、校服等等,它们象征着学校的性质、地位和功能。(4)教育组织和人事系统:是教育制度的代表机关,是用以检查和推动教育制度的执行的。

影响教师社会地位的因素有:国家与政府的教育教师政策;教师队伍的规模;教学工作中女性比例较高;从业资格要求相对较低;工作对象的特殊性。

不同意。教师的教育者角色规定了其行为是多元和复杂的,其行为具有道德性;规范性;抽象性;模糊性;自律性等特点。因此,道德性是其行为特点之一,但不是唯一。

26、简析班级组织的特点与功能。请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分析学校组织的结构特征,以及作为教育者角色的教师行为特点。

答:班级组织的特点:班级是由成年人指导的未成年人组织;班级内部存在各种群体,即各种人际关系的组合形态;班级的外部表现是“人格化群体”;班级具有发展性和可塑性。班级组织的功能:管理;角色社会化;选择;诊断与矫正。

学校组织结构特征:异质结构;多权威结构;多层次结构。

教师行为特点:道德性;规范性;抽象性和模糊性;自律性。

围绕上述观点展开分析。

27、简述社会化的概念及其基本途径。“教育是现代社会中影响个体社会流动的主要因素。”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并说明理由?请联系实际谈谈,我国教育应注重哪些方面的改革以满足国家现代化的发展要求?

答:社会化概念:社会化是指个体学习社会中长期积累起来的知识、技能、观念和规范,并内化为个人的品格与行为,在社会生活中加以再创造的过程,也就是个体作为一个“社会学习者”和“社会参与者”的全面发展过程。

社会化基本途径:社会教化;个体内化。

同意。学历和文凭成为向上升迁的一个最主要的标准;个体的经济收入与其受教育程度呈现正相关;社会声望的高低与受教育程度呈正相关;研究表明教育是影响代际流动的主要因素。

我国教育应注重形成:改造意识;相对独立的发展意识;开放的意识;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意识;差别发展意识。

围绕上述观点展开分析。

28、请举例分析教师作为教育者角色的行为特点。试析学校文化研究的新进展。你认为目前影响我国学校组织变革的阻抗因素有哪些,并简要说明理由。

答:教师作为教育者角色的行为特点道德性;规范性;抽象性和模糊性;自律性。围绕各点举例分析。

学校文化研究的新进展:大众文化;反学校文化;职员文化;代文化。围绕所述观点有条理地分析。

列举影响我国学校组织变革的阻抗因素,并说明理由。

客运站社会实践

城乡公交客运站暑期实践报告 一.实践目的 不知不觉我已经迈入大学校园二年了,大学是一个教育我、培养我、磨练我的圣地,我为我能在此生活而倍感荣幸。但亲身实践才能够使我们增强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我们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步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学校学习专业知识之外,通过社会实践中的人际交往锻炼自己的沟通、社交能力,只有兼具了知识和处世技巧才能为以后的成功奠定基础。而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更是提醒我,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要为步入社会做好心理和学识上的准备。 二.实践内容 从8月1日到8月16日,我和其他8位同学们到常熟市城乡公交客运有限公 司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社会实践。社会实践的内容包括了:(1)担任售票员(2)酒驾知识宣传(3)协助交警队执勤。 (一)学做售票员 作为一名检票员,我每天工作首先要在班车到达时通知各位旅客准备检票上车,接着在进站口进行检票后,统计核对好每个班次的人数。虽然每天看似只是在重复着一样的事情,但在这半个多月的工作中,我的确学习到很多很多。 回想这次担任售票员的经历,我学到了很多,从我接触的每个人身上学到了很 多社会经验,自己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而这些在学校及书本上是不曾有过的。比如说在人际交往方面,书本上只是很简单的告诉你要如何做,而社会上人际交往非常复杂,在学校是不能有如此深刻的感受的。社会上有各种人群,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自己的个性,要跟他们处理好关系还真得需要许多技巧。而这种技巧通常是来自社会阅历与经验的。在社会上要善于与别人沟通。如何与别人沟通好,这门技术

是需要长期的练习。以前没有工作的机会,使我与别人对话时不会应变,会使谈话时有冷场,这是很尴尬的。交际中要求你在不能改变一件东西的时候,你只能学着去适应它,如果还不行,那就改变一下再去适应时的方法。还记得上班的第一天,第一次和那么多陌生人打交道,要向每位乘客问好,并要在候车大厅面对众人讲话,播报通知。虽然仍显得那么稚嫩,但我想我已渐渐学会自信以及作为一名服务性行业者所必备的礼节。 虽然售票员从事的只是一些很简单的工作。但经过了这次活动我才知道,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具体的问题需要我们去面对,需要我们去处理。这些问题,其实也就是我们生活中常常遇到的问题。只是,以前在家里,在学校,这些问题有父母,有老师去帮我们处理;而通过这次的亲身体验,我知道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做的事情,不仅仅是我们能不能做这份工作,更是我们能不能用自己的一份热忱的心来面对这份工作。 (二)“拒绝酒驾珍爱生命”专题宣传 社会实践期间,我们在8月10日和8月11日这2天里开展了“拒绝酒驾珍爱生命”的一些宣传活动。 8月10日下午1点,我们来到客运站,准备给广大乘客宣传酒驾知识并分发酒驾常识宣传单和乘客对于常熟交通的满意度调查问卷。 刚到候车室,队长就把大家分成三组并安排了各组的任务。第一组负责分发酒驾常识宣传单,第二组负责分发调查问卷,第三组负责收调查问卷并汇总调查问卷的结果。宣传的过 程很顺利,乘客们都主动跟我们要宣传单仔细阅读,并也乐意做调查问卷;有的甚至热情地和我们讨论起了他们对于5月1日实施的酒驾新政的看法和他们身边的酒驾案例,以及他们对于怎样提高市民交通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的建议。

大学《教育社会学》试题库及答案

教育问题特征不包括: 收藏 A. 变异性 B. 普遍性 C. 潜伏性 D. 单一性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D ()年成立中国第一个教育社会学学术团体——全国教育社会学学术委员会。收藏 A. 1990 B. 1989 C. 1992 D. 1991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B 不属于课堂上“中性力量”学生表现的是: 收藏 A. 张开双眼出神地望别处 B. 既不吸引别人也不使其他人分心的乱涂乱画 C. 不在听课,并大声喧哗 D. 在桌上睡觉但无鼾声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C 属于地方分权政治结构的国家是: 收藏 A. 日本 B. 中国 C. 美国

朝鲜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C 意大利犯罪学家西塞?朗姆布罗索是下列哪种失范行为的类型学解释的代表?收藏 A. 生物学解释 B. 控制说解释 C. 心理学解释 D. 社会学解释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A 1892年,( )大学第一个创办了社会学系。 收藏 A. 哈佛 B. 耶鲁 C. 芝加哥 D. 剑桥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C 班级功能说法错误的是: 收藏 A. 班级具有促进发展的功能 B. 班级不具有选择功能 C. 班级具有诊断和矫正的功能 D. 班级具有角色社会化的功能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B 社会体制转型对教育的影响不包括: 收藏 A. 会导致“违规型”的教育失范

会导致“反文化”的教育失范。 C. 能够导致“反教育的”失范行为 D. 不会导致“违法型”的教育失范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D 1922年,()出版了其代表作《社会与教育》,标志着中国教育社会学的形成。 收藏 A. 鲁迅 B. 毛泽东 C. 胡适 D. 陶孟和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D 属于社会规范、规则意义上的制度的是: 收藏 A. 奴隶制度 B. 社会内部的家庭、经济、政治、教育、宗教制度 C. 考试制度、学习制度 D. 原始公社制度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C 不符合我国小学课堂语言互动师生角色的是: 收藏 A. 教师是协调者 B. 教师是真正的启动者 C. 学生是主导者 D. 教师是指挥者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C

教育社会学(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教育社会学 第一章教育社会学的学科性质 1.教育社会学:就是运用系统社会理论对教育社会的特点、 结构、各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某一时期突出的社会问题进行研究,以探究其基本原理和规律,为教育社会的科学发展提供理论指导的一门科学. 2.教育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萌芽时期(十九世纪末 到二十世纪初),学科化时期(二十世纪初到二十世纪中 叶),学科体系化时期(新兴的教育社会学建立时期,二十世纪中叶以后) 3.教育社会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A 20世纪60年代“教育爆炸” b 学校教育的急剧扩充,引发教育危机和学校危机(教育、 教师和学生的质量下降,教育设施和教育经费减少,学 生对学校课程的不满和厌恶) c 教育危机出现的原因:教育过分追随社会 发生抗议教育过分脱离社会的运动 d 20世纪70年代至今,教育社会学研究的两个显著特点: 实证性,解释性 e 教育社会学今后发展趋势:(1)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政策性 (2)国际间的教育社会学研 究方向的比较研究加 强,加强比较教育学科 之间的合作 (3)理论基础不断扩宽 (4)全方位的研究 4我国教育社会学的发展概况: A 自五十年代后教育社会学研究中断三十年:相对落后

状态 B 1979年恢复教育社会学理论研究 C 目前我国教育社会学研究取得初步发展 *d 未来发展方向:我国教育社会学的建设除了引进消化和 吸收国外的经验,更需要联系我国的教 育实际,开展广泛的教育调查和实验研 究,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 际特点的教育社会学理论体系,并赶上 世界研究水平 4.教育社会学的研究范围:宏观方面---1教育制度与社会制度 的关系 2文化与教育的问题 微观方面--1-研究学校体系内部的各种关系 2 研究人与社会的各种关系 5 教育社会学研究方法:p25历史比较法, 实验法, 资料分析法, 社会调查法:普查法,抽样调查法,个案法,典型调查法 6学习教育社会学的意义:a使人们从社会的角度正确认识和研究教育问题 b为正确的教育决策提供有力的教导 c有利于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树立明确的学科意识 7现代西方教育社会学流派:p29 a结构功能主义: (1)强调社会各部门之间协调的关系、内聚力,团结

浅谈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范社会道德建设

浅谈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规范社会道德建设 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要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构建法治国家与和谐社会。我就如何通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范社会道德建设这一课题,谈一点肤浅体会。 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意义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确立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不同层面规范了我们国家、社会和公民的价值追求。习近平总书记还深刻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指导和遵循。“百行以德为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首先解决道德领域的突出问题,使人们形成端正的道德品行、正确的价值取向,使社会形成良性的运转秩序、良好的文明风尚。加强社会道德建设,有利于重塑社会道德、改善社会风气,有利于促进廉政建设、提高政府公信力,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促进生产力发展,有利于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形成良好道德风尚,对全面建设小康,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当今社会中道德失范现象的表现 从当今社会中,可以看出道德失范现象存在于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等各领域中,并且在各领域中均有不同表现。 1、经济生话中的表现。在经济生活中,坑蒙拐骗、恶性竞争、唯利是图、制假售假、背信弃义等信用缺失现象司空见惯。近来,每当人们谈及经济领域内的道德问题,大家往往都叹气连连。如社会中“地沟油事件”、“假农药假化肥假种子事件”、“假冒商标标识”、“虚假广告宣传”等屡见不鲜,这些道德失范现象,无疑给人们的正常生活和整个社会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2、政治生活的表现。在政治生活中,党性观念不强、宗旨意识弱化、组织纪律淡化等行政道德失范现象较为突出。其中主要表现为:有的党政公务人员将社会关系庸俗化,奉行“实用主义”;有的追求物质生活,奉行“享乐主义”;有的利用各种手段请客送礼,大操大办,聚敛钱财,以取谋私;甚至有的领导干部任人唯亲,拉帮结派,行贿受贿等。近年来,从我县查处的一系列典型案件看,这些都是当前在政治领域里官德沦丧和道德败坏最突出的表现。 3、行政执法中的表现。道德是执法的底线,在行政执法中出现的职业道德问题也不容忽视。突出表现为:一是权力本位和利益至上导致以权代法、以言代法、执法谋私。有的部门和地方习惯以“内部文件”、“行政命令”等随意性大、透明度很低的管理方法开展工作,“暗箱操作”、随意裁决;有些行政执法部门受经费不

徐珂社会学导论考试内容整理及名词解释答案

1 名词解释(6选4=16) (黑色:考过1次。红色:2次。紫色:多次。棕色:0次) 理想类型 理想类型分析法是韦伯创立并运用的研究方法。 理想类型是是一种分析概念或逻辑工具,是高度抽象出来的、反映事物本质特征的分类概念。如“资本主义精神”、“新教伦理”、“天职观”、“科层制”等等。 对理想类型的分析,主要包括比较不同理想类型的本质特征,分析不同类型之间的结构关系,并根据机构一致性的原则,来解释事物或现象的原因。 社会事实 涂尔干认为,“社会事实”是存在于人们自身以外的行为方式、思 想方式和感觉方式,同时通过一种强制力,施之于每个个人。 社会唯实论 社会是超越个人的客观存在。社会先在于个人、外在于个人,对个人具有强制性。社会学应该当把社会当作对象来研究。 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社会对个人发挥主导作用。 社会唯名论 只有个人才是真实的存在,社会只是一个名称,用来方便地称呼构成社会的许多个人,社会只是个人行动的产物或互动的形式。 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个人对社会发挥主导作用,人们的行动构建着社会,只有了解每一个行动者才是真正了解社会。

初级群体 就是由面对面的互动所形成的,具有亲密的人际关系的社会群体。(家庭、邻里、儿童游戏群) 次级社会群体 其成员为了某种特定的目标集合在一起,通过明确的规章制度结成正规关系的社会群体。(各类社会组织,如公司、政府机构、学校。) 实证主义 把科学的知识和方法用于对社会的研究;由经验事实验证,认为知识来源于经验。 社会闭合social closure 社会闭合即是社会中占相对优势地位的阶层为保护本阶层的利益而制造的一种与其他阶层的隔离或限制。 文化采借 对外来文化元素和文化集丛的借用,两种文化接触后发生传播,在传播过程中互相采借对方的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普遍现象。 家庭 家庭是具有婚姻、血缘或收养关系的人们组成的长期共同生活的群体,是人类生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群体形式。一般而言,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收养关系时形成家庭的基本关系。 核心家庭 一般由一对夫妻及其未婚子女生活在一起而组成的家庭。 这种家庭规模小、人数少,仅1 个核心,即夫妻关系。

《教育社会学》复习参考答案

《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是指一个社会成员或社会群众,从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转到另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的位置移动 A.人口流动 B.社会流动 C.人才流动 D.社会迁移 2.下列不属于对失范行为的教育控制方法是(D) A.提高行为性成本 B.提高物质性成本 C.提高心理惩处成本 D.树立新的德育观念 3.(A)的主要观点是,课程功能在于确保年轻一代接受成人社会的文化,使之适应社会维护社会系统的生存 A.功能主义范式 B.解释论范式 C.新马克思主义范式 D.结构主义范式 4.教育功能的失调一般发生在教育制度生命周期的第四个阶段,即(D) A.群体化形成阶段 B.成熟阶段 C.形式主义阶段 D.瓦解阶段 5.(A)是指社会所发生的急剧的、具根本性意义的变迁,是社会变迁中的高潮,是一种显着的突变过程,变迁的实现是以新旧阶级之间的政权易手为标志,它对教育的影响常常是突发的、冲击性的。 A.社会剧变 B.文化革命 C.教育革命 D.经济革命 6.(C)强调研究者与被研究者在时空上完全隔离开来,不存在互动的一种研究方法 A.调查法 B.现场法 C.隐蔽法 D.人种学研究 7.(C)教育的目的是树立优生优育的观点,理解人口增长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A.责任感 B.环境 C.人口 D.国际理解 8.(C)是教育制度所具有的文化要素。例如,校徽、校旗、校服等象征着学校的性质、地位和功能 A.教育规范系统 B.教育设备 C.象征的标识 D.教育组织和人事系统 9.(A)流行于19世纪末与20世纪初,主要代表人物有法国的涂尔干、美国的佩恩等,认为教育的功能在于使人社会化 A.社会化过程说 B.相互关系说 C.教育与社会相互关系说 D.特殊社会现象说 10.(B)教育是最具体、也是最持久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内容。其目的是使受教育者理解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使他们获得参与环境问题解决、管理环境质量的知识、态度和技能 A.责任感 B.环境 C.人口 D.国际理解 11.学校主要成员(B)和学生是两大类身份不同、地位不同的群体,在社会学特征上几乎完全相对

西南大学《教育社会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0283)《教育社会学》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教育社会现象 2、教育制度 3、教育制度的文化功能 4、文化模式 5、人口 6、教育结构 7、社会化 8、教育社会学 9、文化制度10、学习化社会11、班级12、教师的社会地位 13、社会变迁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世界上第一个教育社会学家________的教职原来就是“教育学和社会学教授”,他同时讲授教育学和社会学两个学科的课程。 2、关于教育社会学的学科性质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教育公平与非教育公平是一对范畴,是反映教育质的范畴,教育公平从本质上讲是维护公民的______受教育权利, 4、社会流动概念的关键是个人的______的变化,与人口流动、人才流动有联系和区别。人口流动指是人口在空间位置上的变动或居住地的变化,与人口学的人口机械变动概念相同,反映一定地区的人口数量的变动和人口质量的变化。 5、任何一种社会制度都有四个基本要素,即它有概念系统、______、______、设备系统等四方面要素。 6、所谓社区研究,就是应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对特定社区的内部结构、社区因素或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也称______或社区分析。 7、______成为网络教育中新的交往群体,从而形成教育的______,呈现出交往主体的多元化。其次,从交往的关系看,交往的权威趋于模糊,交往关系更趋平等。 8、家庭结构是家庭成员的组合状况和相互关系模式,由夫妻之间姻缘关系、父母和子女之间血缘关系、兄弟姐妹之间亲缘关系等所构成,它是家庭中的______和______的统一组合形式。 9、学校组织的环境是由学校外部可能影响(学校目标)的机构和因素构成的,包括投资者、生源、竞争者、教育行政机构、社会公众群体等,对学校的运作有一定的影响制约作用,而学校在履行社会职能方面也有比较大自主权。 10、自19世纪上半叶______创立社会学以来,社会学家比较关注教育研究,一些社会学家从教育与社会进步的角度关心教育,一些社会学家是从解决社会问题角度关注教育。 11、西方社会学中的社会分层理论,是由德国社会学家_________首先提出,他认为一定社会成员必然按照一定的社会标准被分成不同的社会阶层,不同阶层之间存在着社会地位的差别。 12、社会流动概念的关键是个人的________的变化,与人口流动、人才流动有联系和区别。人口流动指是人口在__________上的变动或居住地的变化,与人口学的人口机械变动概念相同,反映一定地区的人口数量的变动和人口质量的变化。 13、社会流动从流向上有________和)_______。从参照系上有________和________。从规则上有_______和________。 14、________是指教育制度的合理性与公正性的统一,比教育机会均等的概念更加广泛,涉及了教育平等和教育效益两方面的关系。 15、社会变迁有两种基本形式,即发生社会结构性变化的________和社会结构基本不变的_______。 16、社区是社会学的基本概念之一,最早提出社区概念的是德国的社会学家________,按照他的说法,社区是一种礼俗社会,基于血缘和朋友关系的社会有机体,社区的本质就是人的本质意志的体现,而社会的本质是一种契约性的人的选择理性意志的体现。 17、家庭是人类生活的基本单位,社会学中研究的家庭,是作为一种社会生活基本群体,一般的定义为具

河南省城镇化水平的演化趋势及政策分1

河南省城镇化水平的演化趋势及政策分析 发布时间:2014-4-6信息来源:中国农村综合改革研究网 一、引言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E.Stiglitz)曾预言,中国的城镇化将是21世纪影响人类进程的两件大事之一;中国的城镇化将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并产生最重要的经济效益。城镇化水平是一个地区经济实力和现代化水平的核心标志之一,全国各地都把如何提高本地区的城镇化水平当作目前经济发展的主要抓手。虽然近年来河南省出台郑州-洛阳“双核”驱动、中心城市组团式发展、中小城市内涵式发展、强化中心镇、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底层突破等一系列的战略举措,促使城镇化进程提速,但与沿海发达地区或者发达国家相比,城镇化水平仍然偏低;2011年全国平均城镇化率已经突破50%,标志着我国已经由农业社会步入城市社会,而同期的河南省城镇化率仅为40.57%,滞后全国平均水平10百分点左右。中原经济区建设实施的是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的“三化”协调发展战略,城镇化发展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三化”协调发展战略能否顺利实现。通过分析河南省城镇化水平演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并在科学预测城镇化发展未来趋势的基础上,探讨如何拉长发展中的短板,弱化城乡二元分割体系,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融合发展,跃升城镇化水平和质量,已经成为中原经济区建设亟待解决的重大理论和现实课题。 本文运用灰色系统模型,在对河南省进入城镇化加速阶段(城镇化率大于30%)以来河南省城镇化发展水平模拟的基础上,对河南省2012-2020年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了预测。然后对预测结果进行分析,对比全国城镇化发展平均水平,从而确定适合河南省情的合意的城镇化发展路径,并分析河南省城镇化发展的影响因素,为中原经济区顺利实施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的“三化”协调发展战略提供决策支持。 二、河南省城镇化水平演化趋势分析 城镇化是一个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的转变过程。衡量城镇化发展水平的关键指标可以选取城镇化率来表示,城镇化率=城市人口/地区总人口。河南省城镇化经过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在改革开放以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通过运用户口迁移制度、粮油供应制度、劳动用工制度、社会福利制度、教育制度等行政手段,树起了阻隔城乡人口自由迁移的藩篱,制约了河南省城镇化发展的自然进程。在这一期间,河南省城镇化发展缓慢,城镇化水平仅从1957年的9.3%增长到1978年的13.63%,33年只增加了4.3个百分点,城镇化水平远远落后于同期的工业化水平。1978年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发展战略,河南省城镇化迈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为了更好的描述河南省城镇化水平的演化趋势,我们将河南省的城镇化发展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进行比较,1978-2011年河南省的城镇化率与全国平均城镇化率如图1所示。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的城镇化率呈现先缓慢后加速的发展态势。在1995年前,城镇化发展相对缓慢,城镇化

兰大网络教育社会学概论作业及答案

内容: 个人社会化的特点是() A、主动性 B、自觉性 C、互动性 D、强制性 学员答案:D 正确性:正确 题号:2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岗前培训是( )的重要表现 A、预期社会化 B、继续社会化 C、发展社会化 D、再社会化 学员答案:A 正确性:正确 题号:3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年轻一代用新知识新观念影响前辈的过程是( ) A、正向社会化 B、负向社会化 C、非社会化 D、特殊社会化 学员答案:B 正确性:正确 题号:4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美国学者林德布洛姆提出的公共政策模型是()。 A、渐进主义模型 B、理性主义模型 C、规范最佳模型 D、政治系统模型 学员答案:A 正确性:正确

内容: 交际场合一般人们之间的距离应保持( ) A、18英寸以内 B、18英寸到4英尺 C、4英尺到12英尺 D、12英尺以上 学员答案:C 正确性:正确 题号:6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个性的中心内容及形成和发展水平的标志是( ) A、人格的完善程度 B、自我的完善程度 C、道德的完善程度 D、学习的多少 学员答案:B 正确性:正确 题号:7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 )首先修正了理性决策模型中的绝对最优标准,提出了具有相对性的满意化决策准则,从而提出了被人们称为有限理性的决策模型。 A、查尔斯.林德布洛姆 B、戴维.伊斯顿 C、拉斯韦尔 D、西蒙 学员答案:D 正确性:正确 题号:8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是社会教化的起点,是个体遇到的第一个社会化的执行者,也是极其重要的执行者,个体社会化成功与否与家庭的父母教化有直接的关系。 A、家庭 B、学校 C、同辈群体 D、大众传播 学员答案:A

社会学导论——徐珂

《社会学导论》 一、Developing a Sociological Outlook (4) 二、A Brief History of Sociology (社会学简史社会学简史)) (4) 1. 西方社会学的创立(社会学早期人物)...............................................................4 1.1 奥古斯特.孔德(1798 – 1857)【法】 (4) 1.1.1 实证主义 (4) 1.1.2 研究方法 (4) 1.1.3 研究社会的对象 (4) 1.2 赫伯特.斯宾塞(1820 – 1903)【英】 (4) 1.2.1 社会有机体理论 (4) 1.2.2 社会进化论 (4) 2. 西方社会学的形成(社会学经典人物) (4) 2.1 卡尔.马克思(1818 – 1883)【德】 (4) 2.2 埃米尔.涂尔干(1858 – 1917)【法】 (4) 2.1.1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事实 (4) 2.1.2 涂尔干研究“社会事实”的方法 (5) 2.1.3 社会如何整合:社会团结 (5) 2.3 马克斯.韦伯(1864 – 1920)【德】 (5) 2.2.1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个人的社会行动 (5) 2.2.2 理想类型 (6) 2.2.3 理解社会学 (7) 2.4 芝加哥学派 (7) 3. 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 (7) 3.1 结构功能理论 (7) 3.2 冲突理论 (7) 3.3 交换理论 (7) 3.4 符号互动论 (7) 三、Ideas About Society (社会是什么社会是什么)【)【社会观社会观社会观】】...................................................................7 1. 西方经院哲学流派1:社会唯名论 (8) 1.1 社会唯名论的含义(社会唯名论的社会观) (8) 1.2 代表人物:马克斯.韦伯 (8) 2. 西方经院哲学流派2:社会唯实论 (8) 2.1 社会唯实论的含义(社会唯实论的社会观) (8) 2.2 代表人物:涂尔干 (8) 2.3 其他代表人物:孔德、斯宾塞(社会有机体论)、帕森斯 (8) 3. 结构功能主义的社会观 (8) 4. 冲突论的社会观 (9) 5. 交换理论的社会观 (9) 6. 符号互动理论的社会观 (9) 四、Social Change (社会变迁社会变迁)) (9) 1. 社会变迁的含义 (9) 2. 社会变迁的类型 (9) 3. 社会变迁的原因(影响和推动社会变迁的因素) (9)

教育社会学

1:[论述题] 二、联系实际论述班级的社会学意义。 参考答案: 二、参考答案要点: 1、说明班级明显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的重要特征。 2、班级组织的动态层面分析班级的社会学意义。 3、联系实际。 2:[论述题]三、目前我国社会,教师职业与其他行业相比相对比较松散和半专业化,这种状况已影响到教师职业的健康发展,请你谈谈现代社会和现代教育中,应如何走教师专业化道路?也就是说教师专业化应体现在哪些方面? 参考答案: 答案要点:1、具有专门知识 2、提供专业服务 3、具有专业自主 4、接受专业教育 4、接受专业教育 有以上相近方面论述即可给分 3:[论述题]五、列举两种比较常见的西方教育社会学主要理论流派,并比较两者的异同 参考答案: 答案要点: 例如比较功能论和互动论 1、功能论的定义,代表人物,主要理论; 2、互动论的定义,代表人物,主要理论 3、进行比较: 功能论或冲突论都关注宏观的教育现象,互动论则强调对微观教育现象的研究,两者差异体现在: 1、个体与社会关系的假设:宏观研究强调社会结构外要于个体却又控制着个体,个人行为是社会的产生;微观研究强调个体具有社会约束背景中的更多自由,社会未必具有强大控制力; 2、研究内容:宏观研究注重于社会层面的问题,微观研究强调对个体和小群体的研究。 3、研究方法:宏观研究更多地使用定量方法如多变量分析,微观研究强调定性方法,主张研究处于自然状态下的个体。 4:[论述题]四、根据影响人的社会化的理论,分析如何通过"家校合作"的途径,从而使儿童得到良好的社会化? 参考答案: 答案要点: 1、在影响人的社会化的诸因素中,家庭和学校分别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2、学校校阅和其他社会化因素的关系 3、列举一些家校合作的有效途径 5:[论述题] 一、请运用教育社会学课程中的调查研究方法自行设计一个调查问卷,对现代学校教育或者

教育社会学综合练习及答案

《教育社会学》综合练习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孔德 2、哲学方法论、具体方法论 3、评价手段 4、互动性重要他人、偶像性重要他人 5、专制型、民主型、放任型 6、传递功能 二、名词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在社会关系体系中所处的地位相一致、与社会对占据该地位的人的行为期望相符合的一套行为模式。 2、从众行为:因受群体压力的影响,导致个体在知觉、判断、信仰和行为上表现出与群体大多数成员相一致的现象。 3、教育平等:是教育民主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主要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是实现教育民主化的一个基本前提。 4、过分社会化:是一种社会化过程中的偏差现象,是一种只承认共性、抹杀个性的社会现象。 5、可持续发展:是指社会的发展在满足当前需要时,不牺牲后代利益,强调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三、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教育社会学的学科特点 (1)整体性:在研究教育现象时采取整体的、有机联系的观点,注重把教育现象放在社会大系统中进行分析; (2)综合性:广义的教育下的学校教育分析;研究视角的综合性;研究方法的综合性;(3)现实性:面对现实生活中的教育事实; (4)实证性:通过观察、调查、实验研究等方法获取教育事实资料,进行分析研究。2、简述教育制度基本要素; (1)教育规范系统是教育制度的规则要素; (2)教育设备是教育制度的物质要素; (3)象征的标识是教育制度的文化要素。 3、简述人口数量结构对教育的影响 (1)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抵消了教育的总量的投入; (2)人口的脉动式增长,使教育不能保持相对稳定的发展规模; (3)人口构成的不合理使素质教育的实施产生影响; (4)人口分布的不合理,加剧了教育发展的不平衡; (5)人口的城镇化趋势给城镇教育带来诸多困难。 四、论述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 (一)为什么说教育具有人口控制的功能?试加以分析。 1、教育改变了人的生育观念,为控制人口创造了主观条件。 2、受教育程度高的女性容易获得就业机会,在客观上要求他们少生育。 3、教育年限的延长客观上要求他们推迟人们的初婚年龄,从而控制了生育率。 (二)试述我国教育机会不均等的主要表现及原因。 1、主要表现:(7分)

教育社会学人物

教育社会学:人物与思想 谭光鼎、王丽云主编,华东师大出版社,2009年1月版。 教育社会学主要人物 1、冲突理论的先驱大师:K.Marx 卡尔〃马克思[德]。实践哲学,唯物史观,劳动力结构、压榨与普罗化,异化,社会阶级冲突、底层与上层建筑。 2、结构功能理论大师与教育社会学先驱:E.Durkheim 涂尔干[法]。建立社会学的科学地位,社会和个人之间的强制关系。社会分工论。教育目的是社会化。 3、理性化时代的社会诊断者与预言家:M.Weber 韦伯[德]。社会理性化理论:形式合理性、实质合理性、价值合理性、目的合理性。 4、现象社会学的创始者:A.Schutz[奥地利] 《社会实体的意义建构》。现象社会学的内涵:科学社会学、知识库、知识社会学、多重实体。 5、和谐理论的人物代表:T.Parsons[美] 社会学理论:行动理论、志愿主义、模式变项、社会行动体系理论、社会变迁。 6、英国新左派的文化理论领导者:R.Williams 文化内涵,文化理论的重要议题:霸权、感知结构、精选传统、语言与媒体、共同文化理想。

7、跨越差异的对话教育实践者:P.Freire[巴西] 对话理念:人与世界的辩证关系、人与人的沟通关系、人与知识的互动关系、主体与结构的关系再造、社会转化的集体实践。 8、当代戏剧理论的思想巨擘:E.Goffman[美] 戏剧理论思想内涵:舞台表演、互动仪式。(人道主义关怀)9、颂赞差异的后现代教育状况代言人:J.-F.Lyotard[法] 后现代知识论述的内涵:后现代的涵义、后现代知识正当化的问题、“悖理逻辑”(paralogy)的后现代知识正当化。10、符码与教育论述导论:B.Bernstein[英] 语言符码、社会化与阶级再制:文本层次、传递层次、宏观制度层次。中产阶级之教育传递理论:社会控制-个人化与个性化有机连带、教学实践-显性与隐性、教育知识的分类与架构、学校结构:阶层化与分化性。符码理论之评议,教育论述理论:从教学实践到知识。 11、从规训到自我的技艺:M.Foucault[法] 知识、权利与规训:知识与权力、规训与监督、告白的技术。自我的出路:对权力作用的持续抗拒、自我的创造。 12、社会与教育系统的共振效应:N.Luhmann[德] 社会系统理论体系的建构:出发点、自我指涉的社会系统理论、社会系统是以意义形式为基础的沟通系统、语义学与社会结构的变迁。社会系统理论中的教育系统及其共振效应。

教育社会学(题库)2020答案整理

《教育社会学》题库-2018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在a, b两类名词解释中各选2个,c类中选择1个,共5个名词 解释,20分) a) 1.教育社会学;主要运用社会学原理与方法对教育现象或教育问题的社会学层面 进行“事实”研究的一门学科,是社会学与教育学的中介学科。 2.教育;广义的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承生产经 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 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工作对教育着的身心 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3.学校;是一种正式组织,其主要成员是教师和学生。对教师而言,学校是兼具 规范性和功利性的组织;对学生而言,学校是规范性与强制性兼而有之的组织。 4.班级:班级是学校中的下位组织,班级首先并始终是一种社会组织,只是一种 学生组织。班级的目标指向自身,是主体的自我实现;从班级的机构看,班级 的首领是班长,核心领导机构是班委会,下分若干小组,每个学生在班级中都 有自己的相应位置;从班级规范看,任何班级规范所约束都是学生。具有自功 能性和半自制性。 5.学生P222;学生是一种独特的社会存在,既非不承担任何社会义务的婴幼儿, 也非以职业劳动而与社会进行交换的成年人,学生是介于婴幼儿与成人之间的 “半”社会成员,是学校中最游离不定的成员。 6.课程;狭义的课程指学校课程表所列教育科目,最广泛的界定将学生在学校中 所学一切均视为课程。 7.重要他人P244:美国社会学家米尔斯在米德的自我发展理论的基础上首先明 确提出的一个概念,指对个体的社会化过程具有重要影响的具体人物。 8.潜在课程:主要包括物质层面、制度层面、文化层面和互动层面所蕴含的各种 经验。 9.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

教育社会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教育社会学试题及参考 答案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教育社会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填空题 1.在西方被公认为教育社会学真正奠基人的是法国的__涂尔干_。世界上第一本正式用"教育社会学"为名的教科书是1917年史密斯出版的___《教育社会学概论》___一书。 2.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在方法论上依据使用的方法划分可以分为__实证研究范式___和__人文研究范式__两类。 3.学校组织是异质结构是指两类互为异质的成员:_教师群体__和_学生群体__的结合体。 4.同辈集体社会功能的一般性主要包括_价值观的认同__、满足心理需要、协调人际关系和__个体的社会化_。 5、教育制度的一种最基本的整合功能是:教育的社会化功能。 6、教育规范包含三层内容,其中约束力最小的是教育习俗。 7在西方,孔德被认为是社会学之父。 8教育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的三个层次是:哲学方法论、科学方法论和具体方法论。 9一般来说,教师的专业素质、人格魅力、师生关系和评价手段中,评价手段在小学阶段对学生影响最大。 10学生的重要他人可分为两个层次:互动性重要他人和偶像性重要他人。 11三分类说把课堂结构分为三类即:专制型、民主型和放任型。 12根据教育制度具有社会规定性的特点,教育功能可以区分出教育制度的导向功能和传递功能。 13.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在方法论上依据使用的方法划分可以分为实证研究范式和人文研究范式两类。 14.同辈集体社会功能的一般性主要包括价值观的认同、满足心理需要、协调人际关系和个体的社会化。 15、教育制度的一种最基本的整合功能是:教育的社会化功能。 18.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在方法论上主要有规范性研究和证验性研究的区别。

教育社会学

1、政治对教育的影响 ?1、政治对教育目的的影响。 ?统治阶级利用立法权颁布教育法律、制度和政策,合法的强制教育部门执行教育目的。如:教科书编审权规定在中央。?利用组织人事权控制教育人员的教育行为,强制符合教育目的的要求。 ?通过公职录用政策来左右教育方向。 ?利用经济手段控制教育方向。 ?2、对教育制度的影响 ?决定教育行政结构和管理权限。 ?决定教育制度的变革。对教育制度的变革起驱动、支持、定向作用。(教育制度只要变动都有时代背景,带有明显的政治特征。) 结论:有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就有什么样的教育制度。 ?3、政治对教育财政的影响。 ?决定教育经费的增减。 ?决定教育经费的筹措。 ?决定教育经费的有效使用。 ?4、政治决定受教育权。 政治与教育(管理)制度 一、中央集权的政治 中央集权特点: ?法律:立法机关全国统一,制订了单一的宪法;以大革命前后法国为例 二、地方分权的政治 法律:国家有最高立法机关和政府,宪法、法律、法令;地方:有自己的立法机关和政府,宪法、法律、法令。以美国为例 三、”地方自治+中央调控“的政治,以日本(80年代末前的)为例 政治对教育的影响结论 ?有什么样的政治结构,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控制。教育不可能游离、超脱于政治所设定的框架。 教育对政治的影响 1、教育促进了政治延续(包括政治维持与革新) ?1)政治目标 ?培养了政治目标实施的主体; ?教育能促进“对社会的态度”。 2)政治关系 ?教育改变职业结构-导致阶层重组; ?提高某些阶层的文化-提高政治地位。 2、教育推进了社会的政治化 ?1)提高统治阶级的文化—让政治管理趋于科学; ?2)提高国民素质—让政治参与大众化。 3、教育与人的政治化(政治知识、价值取向、情感、能力)

061591510 教育社会学

2015年4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社会学》试题 课程代码:0615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1917年出版美国第一本教育社会学教材的是 A.佩恩 B.哈里斯 C.詹姆斯 D.史密斯 2.法国的涂尔干在1903年发表论文强调研究教育要吸取社会学的观点和方法,该论文是 A.《教育社会学导论》 B.《教育百科全书》 C.《教育社会学文选》 D.《教育与社会学》 3.一般认为,作为系统和专门的教育社会学研究出现在 A.19世纪中期 B.19世纪中晚期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20世纪初中期 4.一门学科独立或制度化的标志是在大学设立专门的讲座、有专业化的学会组织和 A.有专门的研究队伍 B.有特定的研究对象 C.有公开出版专业性的书报期刊 D.有特殊的研究方法 5.帕森斯认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功能是 A.传授知识 B.培养能力 C。培育个性 D.社会化 6.以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帕森斯和墨顿为代表的理论对教育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该理论是 A.“结构一功能主义”理论 B.符合互动理论 C.常人研究理论 D.批判社会学理论 7.冲突理论发端于 A.马克思 B.恩格斯 C.佩恩 D.哈贝马斯 8.经济学家从理论上试图证明教育能促进社会变迁,最先在这个命题上提出支持理论的是 A.“教育投资理论” B.“人力资本理论” C.“社会发展理论” D.“经济发展理论” 9.国外社会学者开展社会分层研究的方法主要有客观方法、主观方法和 A.声望方法 B.能力方法 C.知识方法 D.出身方法 10.向戴维斯—穆尔分层理论首先提出挑战的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A.柯林斯 B.图明 C.哈贝马斯 D.金提斯 11.梅塞尔认为精英是一个与其人数相比特别有权发号施令的社会群体,这一群体包括的核心要素是凝聚力、共谋和 A.群体意识 B.自我意识 C.共同策略 D.共同利益 12.符号互动论的真正创立人是在社会心理学方面最有影响的理论家 A.库利 B.华纳 C.米德 D.墨顿 13.对于全球化的分析与研究的争论涉及三个基本理论,即“趋同化”理论、“多极化”理论和 A.“综合化”理论 B.“混合化”理论 C.“生活化”理论 D.“和谐化”理论 14.在资本主义社会,学校文化的基本功能包括社会化功能和 A.“趋同化”功能 B.“整合”功能 C.“文化再生产”功能 D.“选择”与“分配”功能

《教育社会学》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教育社会学》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社会角色 2.角色扮演 3.同辈集体 4.课堂控制 5.过分社会化 二、判断对错,并对错误的加以改正(每题4分共20分) 1.在教育社会学史上,孔德被认为是教育社会学的真正奠基者。 2.在教育社会学研究中,以社会结构--—社会组织-行为规范—--个体事实作为研究路径,并偏重社会事实的是韦伯。 3.教育习俗是一种非正式规范,其最显著的特点是非制约性。 4.角色期待越强烈,越会产生期待效应。 5.学校文化的实质是一种“显性知识”对学生产生教育影响。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2.简述教育社会学的学科特点。 3.简述差异交往说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你是如何看待学生崇拜明星这一现象的? 2.试析大众媒介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参考答案: 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在社会关系体系中所处的地位相一致、与社会对占据该地位的人的行为期望相符合的一套行为模式。A1 2.角色扮演:当一个人具备了某种角色的条件,并按照这一角色所要求的行为规范去活动时,就称为角色扮演。 3.同辈集体:是指处于同等社会地位的同代人组成的小群体。B5 4.课堂控制:是指教师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对学生行为也包括对自身行为进行的有意识引导、约束和调整 5.过分社会化:是社会化过程中出现的偏差,是一种只承认共性、抹杀个性的社会现象。B4 二、判断对错,并对错误的加以改正(每题4分共20分) 1.在教育社会学史上,孔德被认为是教育社会学的真正奠基者。 错。在教育社会学史上,涂尔干被认为是教育社会学的真正奠基者。 2.在教育社会学研究中,以社会结构--—社会组织-行为规范—--个体事实作为研究路径,并偏重社会事实的是韦伯。 错,孔德、涂尔干等人 3.教育习俗是一种非正式规范,其最显著的特点是非制约性。 错。教育习俗依靠个体对群体的认同与自觉尊重并通过舆论的力量起着控制、协调个体行为的作用,具有制约性。 4.角色期待越强烈,越会产生期待效应。 错。未必。角色期待可以影响教师的角色行为,但必须通过被期待者的内化过程。 5.学校文化的实质是一种“显性知识”对学生产生教育影响。 错。隐性知识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教育社会学导论

第一章教育社会学导论 第一节什么是教育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1903年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出版《教育与社会学》,被视为是教育社会学的奠基之作。教育社会学既不同于教育学,也不同于社会学,又不是教育学与社会学的简单结合。教育社会学主要是运用社会学的原理和方法,对作为一种特殊社会现象的教育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 这是一个相当简略的常识化的界说。实际上,对于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以及研究方法,历来众所纷纭,学术界并没有达成一致。这种状况看起来让人失望,但却是社会科学尤其是人文科学的常态,根本的原因在于社会与人是复杂的变化的生命体,而不是可以还原为简单要素的机械的物质体。这就使得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在“研究对象”的确定上无法像自然科学那样客观,从而出现不同的社会学家因各自眼界的不同而出现“不同内涵的对象”;在“研究方法”上,社会科学也无法象自然科学那样可以完全采用精确的定量分析方法去研究自己对象,从而无法获得像自然知识那样为众人一致认可的、客观可靠的知识。由此也可以推论出,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不可能象自然科学那样“进步”:一个学习物理学的学生完全可以不去理会亚里士多德物理学,但一个学习社会学的学生却必须通晓社会学思想史。就此而论,在这里我们若要研究什么是教育社会学,就离不开思想史以及解释学的视角,换句话说,理解并批判历史上对什么是教育社会学所作的界说就成为必要和必须。这里,我们就依这样的方法,具体分析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性质、研究方法是怎样的。 一、研究对象诸说 在研究对象问题上,存在着诸多观点,不过,归纳起来,似乎以两大类观点为主。 第一观点:“社会化过程说” 早期的一些教育社会学家将“社会化过程”视为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也就说他们将作为一种特殊社会现象的教育视为“社会化过程”。 美国教育社会学之父的佩恩认为:教育社会学是描述与解释个人如何透过社会关系以获得并组织经验的一门科学。 布朗也认为:教育社会学研究整个文化环境对个人影响的进程,个人经由此种过程获得并组织其经验。” 雷通群也有提出:教育社会学旨在“研究个人在团体中如何生活,尤其要研究个人在团体中得到何种经验教训及团体生活上所需何种教育。” “社会化过程说”,究其理论实质,似可追溯到涂尔干的“社会化说”。涂氏本人虽未言及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但他对教育曾做过如下界说:“教育是年长的几代人对社会生活方面尚未成熟的几代人所施加的影响”,并认为由此界定“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教育在于使年轻一代系统地社会化。”这一定义也成为功能主义关于教育概念的经典定义。 第二类观点可统称为“相互关系说”。 这类观点将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规定为教育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简单说,作为一种特殊社会现象的教育,被视为与外在社会有密切联系的教育。但由于不同的学者关注的“教育”的层面不同,因而便存在着几种有所区别的“相互关系说。” 1.“教育制度①与社会相互关系说”。 ①,“制度”一词都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机构或组织的系统;二是机构或组织系统运行的规则。这两个方面是不可分的,一个机构或组织系统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系统,就是因为它具有一套明 确的、具有约束力的运行和协调规则。这套规则为系统的每个要素所理解和遵守。反过来说,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