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史练习题(孙培青版)

中国教育史练习题(孙培青版)
中国教育史练习题(孙培青版)

中国教育史练习题

第一章原始时期的教育

一、填空题

1、原始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人类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和人类自身身心发展的需要。2.从教育意义上说,原始宗教活动中的巫师又是原始文化知识的保存者和传播者,是知识分子的前身。

3.传说是黄帝命令他的史官仓颉创造了文字。

4.据文献记载,五帝时期已有叫庠和成均的教育场所,它们被看成是萌芽状态的学校。

二、判断题

(X )1、原始社会的教育已经有了专门的场所和专职人员。

三、简答

1、如何认识教育的起源问题。

2、氏族公社时期教育活动的重要方面有哪些?

3、原始社会的教育有哪些特点?

第二章夏、商、西周与春秋时期的教育

一、填空题

1、夏代在王都设立的最典型的教育场所为“_序__”,堪称是一种武备学校。

2、商代的甲骨文被看成是我国有系统文字的开始,和我们今天使用的汉字一脉相承。

3、西周的学校设置可分为两类:设在天子王城和诸侯国都的称国学,按年龄层次上可分为大学和小学两级;设于郊、野范围内的学校称乡学。

4、西周天子和诸侯国所设大学分别称辟雍和泮宫。

5、西周的学校教育内容主要表现为“六艺”,它们分别是指礼乐、射御、书数。

六方面知识和技能。

6、“天子失官,学在四夷”是春秋时期的历史现实,其结果是打破了“ 学在官府”的局面。

7、“不分贵贱种族,人人都可以受教育”,这个意思在孔丘的教育实践中可以概括为“有教无类”。

8、孔丘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编纂和核定的《_ 诗__》、《__书_》、《_礼_》、《乐》、《_ 易_》、《_春秋_》,成为儒学的基本经典和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

二、单项选择题

(C)1、“学在官府”是哪个历史时期的文化教育特征?

A 商代B夏代C西周D东周

(B )2、中国历史上记载最早的儿童识字课本是什么?

A《千字文》B《史籀篇》C《三字经》D《急就篇》

(C )3、下列哪个选项不是西周学校“六艺”教育的内容?

A、射

B、御

C、诗

D、数

(D )4、孔子所认为的最高道德准则是什么?

A、孝

B、礼

C、忠

D、仁

(B )5、在论述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中,提出“庶→富→教”这一思路的是哪位教育家?

A、孟子

B、孔子

C、荀子

D、老子

三、判断题

(X )1、西周时期所谓的“乡学”就是设在农村中的学校。

(X )2、西周时期还没有出现按年龄大小入不同类型学校的情况。

(J )3、孔丘对弟子们普遍传授的主要教材是《诗》《书》《礼》《乐》。

( X ) 4、孔丘提出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的思想中,“性”是指先天素质,“习”是指行为习惯。

( X ) 5、私学是出孔子首创的,这也是孔子中国传统教育的杰出对贡献之一。

(X )6、孔子所提倡的“爱”是无差别的“爱”,而墨子所提倡的“爱”是有差别的“爱。

(X )7、孔子的“六艺”教育中,“书”是指教学生识字、写字,以具备基本的学习能力。

四、名词解释题

1、学在官府:

2、六艺:

3、"有教无类":

五、简答题

1、为什么说学校的产生是奴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产物?

2、简述西周“六艺”教育的内容和特征。

3、孔子的德育原则有哪些?

六、论述题

1、试述私学产生的原因及其对教育发展的贡献。

2、试述孔子对教育所做的主要贡献。

3、评析孔子"学而优则仕"的教育主张。

第三章战国时期的教育

一、填空题

1、孔丘去世后,儒家内部分为八派,其中最有影响的是思孟学派和荀况学派。

2、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的一所著名学府,制定历史上第一个学生守则《弟子职》。

3、在关于人性的认识中,认为人性如素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的是墨子;认为“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的是孟子;认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的是荀子。

4、墨家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兼士”或“贤士”,

5、孟轲的教育理论基础是“性善论”。

6、孟轲提出的“五伦”分别是“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法家关于教育实施的主张是“ 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7、《大学》提出的“三纲领”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条目”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8、《中庸》将学习的过程具体概括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五个先后相续的步骤。

9、我国最早一篇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是《学记》。

二、单项选择题

(D )1、“学在官府”不是哪个历史时期的文化教育特征?

A商代B夏代C西周D东周

(D )2、真正揭开“百家争鸣”序幕的是哪个学派?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C )3、“明人伦”的教育目的是由谁第一次明确地概括出来的?

A、荀子

B、孔子

C、孟子

D、庄子

(A )4、“化性起伪”是谁提出的?

A、荀子

B、老子

C、庄子

D、孔子

(B )5、最早把自然科学知识纳入教学内容的是哪个学派?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C )6、提出培养“兼士”的教育目的是哪个学派?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A )7、道家的教育主张是什么?

A、“不言之教”

B、“以法为教”

C、“兴利除害”

D、“化性起伪”

三、判断题

( J ) 1、孟子认为,教育的过程就是扩充人固有的“善性”的过程。

(X )2、墨家教育中所谓的“博乎道术”主要是指对学生进行文史知识的教育。

(X )3、稷下学宫是战国初期文化教育中心,各家私学的集散地,百家争鸣的重要园地。(X )4、荀子所讲的人性探讨的是人类区别与动物的类属性,也就是人类的社会性。孟子所讲的人性探讨的是人先天带来的自然性。

四、名词解释题

1、稷下学宫:

2、明人伦:

3、虚壹而静:

4、三纲领八条目:

5、豫时孙摩:

6、教学相长:

四、简答题

1.春秋战国私学的兴起有何意义?

2、简述荀子对教师地位、作用、条件的论述。

3.孟子关于教育的作用有哪些论述?

五、论述题

1.从“人性论”入手比较孟子和荀子教育作用观的异同。

2、试述《学记》中关于教育教学原则的主张

第四章秦汉时期的教育

一、填空题

1.在秦统一文字的过程中,狱吏对小篆进行改进,简化成为,这种字形和我们今天的楷书已经很接近了。

2、“立五经博士”的文教政策是统治的时期确立的。

3、公元前124年,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为博士置弟子员,标志着的正式设立。

4、汉代太学的正式教师称为。

5、汉代太学内部的考试基本上采用的形式。

6、汉灵帝时设立的是一所研究文学艺术的专门学校。

7、汉章帝建初四年召开经学会议,讨论结果经班固编成《》。公元175年在蔡邕的建议镌刻于太学门外的石经称“ ”。

8、在汉代识字教育所采用的字书中,流行最广且一直保存至今的只有《》,它的编者是汉元帝时的黄门令。

9、王充的主要著作是《》,他理想的培养目标是。

二、单项选择题

()1、“立五经博士”是哪一位统治者的决策?

A、汉武帝

B、秦始皇

C、周文王

D、唐太宗

()2、汉代著名文献《对贤良策》的作者是谁?

A、王充

B、董仲舒

C、贾谊

D、郑玄

()3、“太学”这一官办教育机构是在哪个朝代出现的?

A、唐代

B、汉代

C、秦代

D、周代

()4、汉代首先提出“独尊儒术”思想的是谁?

A、王充

B、董仲舒

C、贾谊

D、郑玄

三、判断题

()1、秦朝实施“以吏为师”的教育制度,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加强了民众的法制意识,因此是教育发展史上的一次大进步。

()2、秦始皇“书同文字”的文教政策破坏了文化的多样性,是一种历史的倒退。

()3、汉代董仲舒提出的“独尊儒术”的政治思想为汉高祖采纳,并实施了一系列的文教政策使儒学成为封建教育的主流。

四、名词解释题

1、三大文教政策:

2、三纲五常:

3、次相授受:

4、文翁兴学:

5、“设科射策”:

五、简答题

1、秦代在文教政策方面有哪些重要举措?

2、概述董仲舒道德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

六、论述题

1、论述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的作用及影响:

第五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

一、填空题

1、魏文帝时制定“ ”,太学弟子每两年进行一次考试,按通经的多少授予不同等级的官职,将选官考试与教育考试更紧密地结合起来。

2、西晋咸宁二年(276年)晋武帝下令立,以后发展成为与太学相区别、面向高层官僚子弟的学府,开中央官学教育分别士庶的先例。

3、南朝宋元嘉十五年(438年) 开儒学馆,翌年又设立、、,改变了汉代官学中儒家独尊的格局,也反映了当时思想文化领域的实际变化。

4.《》被认为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指导书,它的作者是南北朝时期的。

二、单项选择题

()1、西晋武帝下令在太学之外再设的一个中央官学机构是什么?

A、国子学

B、宫邸学

C、四门学

D、鸿都门学

()2、《颜氏家训》是由谁写的:

A、颜之推

B、颜渊

C、颜元

D、颜真卿

三、判断题

()1、东晋时期创办国子学的目的是为了“殊其士庶,异其贵贱”。

四、名词解释题

1、九品中正制:

五、简答题

1、颜之推在家庭教育方面有哪些重要见解?

六、论述题

1、什么是“九品中正”选士制度?它对教育有什么影响?

第六章隋唐时期的教育

一、填空题

1.唐太宗诏令、等考定五经文字,并对五经经义进行统一解释,由皇帝钦定,题名为《》,颁行天下,成为儒生学习的正宗课本,也是科举考试的依据。

2.唐玄宗发布《求儒学诏》,亲自注《》,颁布行天下。唐文宗还镌刻石经,以维护儒经的权威性和统一性,史称“ ”。

3.唐代来日本来唐学习的人员可分为三类,分别是、、。

4.唐代中央官学中的“六学一馆”是指:、、、、、和。

5.韩愈在《师说》中提出的教师的基本任务是。

6、科举考试中的殿试、武举、糊名等制度方法都是统治的时期开创的。

7、经过唐朝200多年的发展,科举考试终于形成了、、、和五种考试方法。

二、单项选择题

()1、科举制度创立于哪个历史时期?

A、魏晋南北朝

B、唐朝

C、隋朝

D、宋朝

()2、韩愈的教育思想区别于其他教育家的最显著特点是什么?

A、人才思想

B、教学思想

C、师道思想

D、“性三品”思想

()3、“六学一馆”是哪个朝代的中央官学体系的简称?

A、隋代

B、宋代

C、唐代

D、汉代

三、判断题

()1、唐朝初年科举制度的创立,实现了选士制度由推荐录用向考试录用的大转变。

四、名词解释题

1、六学二馆

五、论述题

1、试述唐代学校教育的主要特点。

2、评述隋唐科举制度的产生及其对学校教育的影响。

3、评析韩愈《师说》关于教师的论述。

第七章宋辽金元时期的教育

一、填空题

1.《四书》包括《》、《》、《》、《》。它是由编定的。

2.北宋先后发起三次兴学运动,第一次是主持发起,史称“ ”;第二次是变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史称“ ”;第三次由主持发动,史称“ ” 。

3.元代京都国子学中的,实际上是一所外语学校。

4.两宋著名的书院有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的等。

5.宋元私塾中最为流行的识字教材有:《》、《》、《》等。

6.朱熹将人性分成“ ”与“ ”两个方面,强调学校教育的目的是“ ”。

7、朱熹把学校教育明确划分为与两个阶段。

二、单项选择题

()1、“升舍”制度是哪个朝代创立的?

A、元代

B、宋代

C、唐代

D、明代

()2、“学田”制度是在哪个朝代作为制度确定下来的?

A、元代

B、宋代

C、唐代

D、明代

()3、“书院”作为一种教育组织正式形成是在哪个朝代?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4、《白鹿洞书院揭示》是谁制定的?

A、王守仁

B、湛若水

C、阮元

D、朱熹

()5、程朱理学控制科举与学校始于哪个朝代?

A、宋代

B、元代

C、明代

D、清代

()6、从“教”、“养”、“取”、“任”四个方面来综合考察人才的系统理论是由谁提出的?

A、韩愈

B、朱熹

C、王安石

D、王守仁

三、判断题

( ) 1、“国子监”既是宋朝最高教育管理机构,又是最高学府。

( ) 2、“积分法”作为一种学生学业考核方法,始于宋代,到元代趋于完善。

()3、设置地方教育行政长官“提举学事司”是元代官学制度有别于宋代的特点之一。()4、殿试制度是在宋代成为制度的。

()5、“书院”这种教育组织萌芽于宋朝末年。

( ) 6 、程朱理学在宋代即已取得了官方哲学的地位,并控制了宋、元、明、清四代的科举和学校。

( ) 7、在儿童教育上,朱熹强调对儿童日常行为规范的训练,王守仁强调要充分考虑儿童的兴趣。

四、名词解释题

1、学田:

2、苏湖教法:

3、三舍法

五、简答题

1.北宋的三次兴学运动有哪些主要内容?

2、宋代书院在教学和管理方面有哪些重要特点:

3、朱子读书法的基本内容:

4、王安石关于造就人才的纲领有哪些内容?

六、论述题

1、宋代对于科举制度进行了哪些重要的调整,调整的内容和意义如何?

2.朱熹关于小学与大学的教学内容有哪些论述?

第八章明朝的教育

一、填空题

1.朱元璋曾下令对《》一书大加删节,以符合其专制主义的文教政策。

2.永乐年间按程朱理学思想编纂《》、《》、《》,颁行天下。

3.明国子监内设立有“ ”,俨然校内公堂和监狱,对学生进行审讯和惩罚。

4.明代府、州、县学中的生员一般分附学生、、三种。

5.明初国子监还实行“ ”,规定国子监生学习到一定年限,分到政府各部门“先习吏事”。6.明洪武八年(1375),朱元璋令在乡社中设立,“延师儒以教民间子弟”。

7、明清普遍设置的蒙学主要是,蒙学教师一般称为。

8、从明代开始,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4个步骤。

二、单项选择题

()1、“八股取士”的考试形式,在哪个朝代确定。

A、宋代

B、元代

C、明代

D、清代

()2、在明代众多书院中,名声最大、影响最广的是:

A、岳麓书院

B、学海堂

C、漳南书院

D、东林书院

三、判断题

( ) 1、“监生历事制度”是明代出现的一种教学实习制度。

()2、明代的国子监学生物质待遇优厚,管束也较宽松。

四、名词解释题

1、监生历事:

2、八股文取试:

五、简答题

1.简述明代八股取士的创立及其对学校教育的影响。

2、东林书院的办学特点是什么?

六、论述题

1、如何理解王守仁“致良知”的教育目的论?

2.试述王守仁关于儿童教育的思想。

第九章清初至鸦片战争前的教育

一、填空题

1.清统治者采取各种措施树立儒学和理学的权威地位,顺治帝封孔子为“_ ”,康熙帝亲书“ ”匾额悬挂于各地孔庙。对于朱熹及程朱理学,康熙帝除下诏朱熹配享孔庙外,还命人编辑《》。2.顺治九年颁布《》八条,命镌碑于各省地方官学明伦堂;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对各省地方官学颁布《》十六条,雍正二年更将该十六条作进一步解释,推衍成约有万言文字,称为《》,作为各级学校纪律和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

3.和是阮元举办的两所著名书院,对清代学术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在书院官学化和科举化的风潮中独树一帜。

4、明清科举常科只有一科。

5、颜元在教育内容上强调“ ” ,在教学方法上强调“ ”

二、单项选择题

()1、“诂经精舍”是谁创办的?

A、王守仁

B、湛若水

C、阮元

D、朱熹

()2、下列学校中,不属于清代官学所独有的是哪一种?

A、国子学

B、觉罗学

C、八旗官学

D、俄罗斯馆

三、判断题

()1、清代实学教育思潮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批判传统宋明理学教育,而颜元则是这一思潮的重要代表。

()2、讲求“真学、实学”,强调“习行”,是阮元教育思想的一个显著特点。

四、简答题

1、清代书院主要可分为哪些类型?

2、明末清初进步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和特点有哪些?

3、颜元重“实学”和“习行”教育思想的意义何在?

五、论述题

1、王夫之有哪些具有重要价值的教育观点?

第十章鸦片战争时期的教育

一、填空题

1、魏源在其著作《海国图志》中提出的“ ”,是鸦片战争时期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思想的代表。

2、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不久,改变了初期对儒家文化的政策,成立了“ ”,对儒家经典进行删改后印行,准民间阅读。

3.西方传教士在华兴办的第一所学校是1839年建立的。

4、在马礼逊学校接受教育的学生中,、黄宽、黄胜三人于1847年在教会资助下随布朗至美国留学,成为中国第一批留美学生。

二、单项选择题

()1、下列人物中,不属于鸦片战争前后地主阶级改革派的是谁?

A、林则徐

B、阮元

C、龚自珍

D、魏源

三、简答题

1、简述早期地主阶级改革派的教育主张。

第十一章洋务运动时期的教育

一、填空题

1、洋务派最早创办的外国语学堂是。

2、作为近代中国第一所海军制造与驾驶学校被誉为近代中国海军人才的摇篮。

3、年,清政府派遣的首批留美幼童出发赴美学习,其中有后来成为中国著名的铁路工程师的。

4、张之洞将洋务派兴办洋务教育的基本经验概“ ” 的教育宗旨,并在其中从理论上系统地阐述了这一思想。

5、1890年,在华基督教传教士在上海举行第二次大会,决定将1977年成立的“ ” 改组为“ ”。

二、判断题

()1、中国最早创办的的新式学堂是福建船政学堂。

()2、“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教育宗旨是维新运动时期提出的。

三、名词解释题

1、京师同文馆:

四、简答题

1、洋务派办的新式学校有什么主要特点?

2、张之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教育思想中,“中学”、“西学”分别指什么?其实质是什么?

五、论述题

1、评述张之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教育思想。

第十二章维新运动到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

一、填空题

1、是康有为在广州的讲学之所,他在此酝酿、研究、宣传维新理论,造就了一大批维新人才。

2、是1897年在长沙创办的维新学校,聘梁启超为中文总教习,对推动维新运动在湖南的开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3、梁启超提出的“ ”,即普遍提高民众素质。

4、严复在其著作《原强》中提出的“ 、、、”的三项主张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最早提出的在德智体三方面同时发展的教育思想。

5、《》是我国近代第一个由政府颁布并在全国施行的学制。

6、清政府规定从年起,所有乡试、会试一律停止,科举制度正式废除。

7、1898年维新变法失败后,在形式上唯一未被顽固派废除的新设学堂是。

8、1905年,清政府成立中央教育行政机关,作为统辖全国教育的管理机构。

9、1906年,清政府颁布的五项教育宗旨是:、、、、。

10、1907年,清政府颁布《》和《》,标志女子教育开始取得在学制上的合法地位。

11、是在美国退款兴学的背景下兴办起来的一所留美预备学校,它于1911年4月正式开学。

12、和都是中国教育会在上海创办的著名革命学校,在清末反清革命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单项选择题

()1、废除八股文的法令是什么时期颁布的?

A、洋务运动时期

B、维新运动时期

C、清末新政时期

D、辛亥革命时期

()2、科举考试是在什么时期终结的?

A、洋务运动时期

B、维新运动时期

C、清末新政时期

D、辛亥革命时期

()3、第一部在全国实施的学制是哪一部?

A、癸卯学制

B、壬寅学制

C、壬子学制

D、癸丑学制

()4、“壬寅—癸卯学制”是在什么时期颁布的?

A、1912—1913年

B、1902—1903年

C、1922—1927年

D、1898—1899年

三、判断题

()1、维新变法失败后,所有新设学堂均被顽固派废除。

()2、近代第一部由国家公布实施的学制是壬寅学制。

四、名词解释题

1、南洋公学:

2、京师大学堂:

3、庚款兴学:

4、学部:

五、简答题

1、早期改良派的基本教育主张包括哪些内容?

2、梁启超关于教育目的有哪些论述?

3、"百日维新"教育改革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4、癸卯学制的特点是什么?

5、简述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改革措施。

六、论述题

1、评述康有为《大同书》中的教育思想。

第十三章民国成立初期的教育

一、填空题

1、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首任教育总长是。

2、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成立后,于1912年1月19日颁布了《》和《》,这是中国资产阶级首次以中央政府名义发布的教育文件,也是民国初年改革封建教育的纲领性文件。

3、1912~1913年公布的中华民国新学制用干支纪年法可称为“ ”。其中规定初等教育分为初等小学校和高等小学校两级共年;中学校年限为年,不分级。

4、蔡元培于1912年发表《》一文,奠定了民国教育方针的理论基础。

5、蔡元培主张五育并举,这五育是:、、、和。

6、1920年,首次招收女大学生。

二、名词解释

1、民国元年教育方针:

三、简答题

1、壬子癸丑学制与癸卯学制相比有哪些进步?

2、简述蔡元培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

四、论述题

1、蔡元培教育思想和实践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有哪些贡献?对当今教育有何启迪?

2、试述蔡元培先生改革北京大学的措施和指导思想。

第十四章新文化运动和大革命时期的教育

一、填空题

1.1919年10月,第五次全国教育会联合会通过了“ 、”的国民教育宗旨。

2、1923年8月,由晏阳初、陶行知、朱其慧等人发起成立了“ ”,将平民教育运动推向高潮。3.1919年5月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哲学的代表人物来华讲学,教育思想颇随之成为全国有影响的教育思潮。

4、受美国实用主义教育思潮的影响,中国引进了和两种影响较大的教学方法。

5、1917年,以黄炎培为首组织了“ ”,将职业教育思潮推向高峰。

6、1922年颁布的壬戌学制,由于采用了美国式的分段方法,所以又称“ ” 。

7.1925年5月在广州召开了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大会在中共领导下通过了《》,总结以往工人教育的经验,系统地提出今后工人教育运动的内容、形式、方法,成为之后工人教育的指导。

8、1926年5月在广东召开了第二次农民代表大会,通过了《》,规定了农民教育的方针、组织、经费等问题,后来事实上成为全国农民运动的行动纲领。

9、、、分别是中国共产党于湖南、上海、广州创办的各具特色的革命干部学校。

二、单项选择题

()1、下列教育思潮中,不属于五四时期资产阶级教育思潮的是:

A、复古主义教育思潮

B、平民主义教育思潮

C、工读主义教育思潮

D、实用主义教育思潮

()2、下列哪所学校不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创办的?

A、湖南自修大学

B、鲁迅艺术学院

C、平民女学

D、农民运动讲习所

三、判断题

()1、1922年学制又称六三三学制,是一部主要参考日本的学制。

四、名词解释题

1、勤工俭学运动:

五、简答题

1、“五四”新文化运动推动下的教育改革包括哪几个方面?

2、《壬戌学制》相对于"壬子癸丑学制"的明显特点是什么?

六、论述题

1、试评1922年学制产生的背景、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第十五章国民政府时期的教育

一、填空题

1 、1929年3月国民党在南京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会上议决通过了教育宗旨和实施原则。

2、抗战期间,国民政府实施以“ ”为核心的抗战教育政策,客观上维持了教育的连续性。

3. 国民政府建立后,根据蔡元培的建议,仿照法国教育行政制度模式,中央设,地方试行。

4、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他撰写的《》和《》被誉为划时代的教育名著。

5、陶行知开展乡村教育实验过程中创办的两所著名的学校是和,1939年,陶行知在重庆创办的实际上是一所难童学校。。

6、晏阳初在乡村教育实验中提出的“四大教育”是指、、、,“三大方式”是指,,。

7、1931年,梁漱溟到山东开办了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研究乡村建设问题,培养乡村建设人员。

8、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政府将部分大学迁往内地,迁往云南的称,迁往陕西的称。

二、单项选择题

()1、《新教育大纲》是哪位教育家纂写的?

A、杨贤江

B、陶行知

C、鲁迅

D、蔡元培

()2、1929年开始的河北“定县实验”是由下列哪位教育家主持的?

A、陈鹤琴

B、梁漱溟

C、晏阳初

D、黄炎培

()3、陶行知最早创办的学校是:

A、晓庄学校

B、育才学校

C、山海工学团

D、自然科学园

()4、20世纪20年代的“活教育”实验,是由哪位教育家主持的?

A、黄炎培

B、晏阳初

C、梁漱溟

D、陈鹤琴

三、判断题

()1、按时间先后,陶行知创办的主要学校有晓庄学校、育才学校、山海工学团等。

四、名词解释题

1、大学院和大学区制:

2、小先生制:

3、山海工学团:

4、大职业教育主义:

5、生活教育理论:

五、简答题

1、简要评述国民政府对学校系统中等教育段的整理。

2、20—30年代进行的教学改革试验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3、简析陶行知“生活即教育”思想的涵义。

4、简述杨贤江“全人生指导”思想的基本内容。

六、论述题

1、试评述1922年学制产生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2、评述乡村教育运动产生的历史背景、主要从事者及其活动特点。

3、阐述陶行知是生活教育理论的基本内容与杜威理论的关系。

第十六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教育

一、填空题

1. 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提出的苏维埃文化教育的总方针是,在于使文化教育为革命战争与阶级斗争服务,,在于使广大中国民众都成为享受文明幸福的人。

2. 在苏区培养高级干部的学校中,比较有影响的有1933年3月创办的,直属苏区中央局,为苏维埃党校;1933年8月成立的,是培养各类干部的综合性大学;1933年11成立的,是苏区最高军事学府。

3.1936年6月创办于陕北瓦窑堡的,简称“ ”,被誉为培养革命干部的熔炉,它的教育方针是,,。

4. 1941年9月成立的延安大学,是由、、等学校合并而成。

二、名词解释题

1、苏维埃文化教育建设总方针:

2、民办公助:

3、两面小学

三、简答题

1、抗日民主根据地的中等教育有什么特点?

2、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在教学改革方面有哪些重要举措?

四、论述题

1、阐述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教育体制的构成特点及作用。

中国教育史练习题(孙培青版)

中国教育史练习题 第一章原始时期的教育 一、填空题 1、原始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人类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和人类自身身心发展的需要。2.从教育意义上说,原始宗教活动中的巫师又是原始文化知识的保存者和传播者,是知识分子的前身。 3.传说是黄帝命令他的史官仓颉创造了文字。 4.据文献记载,五帝时期已有叫庠和成均的教育场所,它们被看成是萌芽状态的学校。 二、判断题 (X )1、原始社会的教育已经有了专门的场所和专职人员。 三、简答 1、如何认识教育的起源问题。 2、氏族公社时期教育活动的重要方面有哪些? 3、原始社会的教育有哪些特点? 第二章夏、商、西周与春秋时期的教育 一、填空题 1、夏代在王都设立的最典型的教育场所为“_序__”,堪称是一种武备学校。 2、商代的甲骨文被看成是我国有系统文字的开始,和我们今天使用的汉字一脉相承。 3、西周的学校设置可分为两类:设在天子王城和诸侯国都的称国学,按年龄层次上可分为大学和小学两级;设于郊、野范围内的学校称乡学。 4、西周天子和诸侯国所设大学分别称辟雍和泮宫。 5、西周的学校教育内容主要表现为“六艺”,它们分别是指礼乐、射御、书数。 六方面知识和技能。 6、“天子失官,学在四夷”是春秋时期的历史现实,其结果是打破了“ 学在官府”的局面。 7、“不分贵贱种族,人人都可以受教育”,这个意思在孔丘的教育实践中可以概括为“有教无类”。 8、孔丘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编纂和核定的《_ 诗__》、《__书_》、《_礼_》、《乐》、《_ 易_》、《_春秋_》,成为儒学的基本经典和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 二、单项选择题 (C)1、“学在官府”是哪个历史时期的文化教育特征? A 商代B夏代C西周D东周 (B )2、中国历史上记载最早的儿童识字课本是什么? A《千字文》B《史籀篇》C《三字经》D《急就篇》 (C )3、下列哪个选项不是西周学校“六艺”教育的内容? A、射 B、御 C、诗 D、数 (D )4、孔子所认为的最高道德准则是什么? A、孝 B、礼 C、忠 D、仁 (B )5、在论述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中,提出“庶→富→教”这一思路的是哪位教育家? A、孟子 B、孔子 C、荀子 D、老子

《中国教育史》孙培青版--配套习题及答案

习题集锦 第一章原始时期的教育 一、填空题 1、原始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人类的需要和人类的需要。 2.从教育意义上说,原始宗教活动中的又是原始文化知识的保存者和传播者,是知识分子的前身。 3.传说是黄帝命令他的史官创造了文字。 4.据文献记载,五帝时期已有叫和的教育场所,它们被看成是萌芽状态的学校。 二、判断题 ()1、原始社会的教育已经有了专门的场所和专职人员。 二、简答 1、如何认识教育的起源问题。 2、氏族公社时期教育活动的重要方面有哪些? 3、原始社会的教育有哪些特点? 第二章夏、商、西周与春秋时期的教育 一、填空题 1、夏代在王都设立的最典型的教育场所为“___”,堪称是一种武备学校。 2、商代的被看成是我国有系统文字的开始,和我们今天使用的汉字一脉相承。 3、西周的学校设臵可分为两类:设在天子王城和诸侯国都的称,按年龄层次上可分为和两级;设于郊、野范围内的学校称。 4、西周天子和诸侯国所设大学分别称和。 5、西周的学校教育内容主要表现为“六艺”,它们分别是指、、、、、六方面知识和技能。 6、“天子失官,学在四夷”是时期的历史现实,其结果是打破了“”的局面。 7、“不分贵贱种族,人人都可以受教育”,这个意思在孔丘的教育实践中可以概括为“”。 8、孔丘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编纂和核定的《___》、《___》、《__》、《》、《__》、《__》,成为儒学的基本经典和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六经) 二、单项选择题 ()1、“学在官府”是哪个历史时期的文化教育特征? A 商代 B夏代 C西周 D东周 ()2、中国历史上记载最早的儿童识字课本是什么? A《千字文》 B《史籀篇》 C《三字经》 D《急就篇》 ()3、下列哪个选项不是西周学校“六艺”教育的内容? A、射 B、御 C、诗 D、数 ()4、孔子所认为的最高道德准则是什么? A、孝 B、礼 C、忠 D、仁 ()5、在论述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中,提出“庶→富→教”这一思路的是哪位教育家? A、孟子 B、孔子 C、荀子 D、老子

孙培青中国教育史重点总结

孙培青《中国教育史》(第3版)重点总结 1原始时期的教育 原始时期的教育经历两个阶段:一是原始人群阶段,人类的教育刚产生,仅是不成熟的雏形;二是氏族公社阶段,教育得到发展,它的特点较为显著,能体现原始社会教育的本质。氏族公社末期,在教育上出现了阶级差别,将向阶级社会的教育过渡。原始社会的教育以氏族公社阶段的教育为代表,其特点如下: 第一,教育目的一致,教育权利平等。氏族公社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公社成员为了适应社会生活和集体生产劳动的需要,为了身心发展的需要,接受教育训练。集体的社会性的教育活动是为了培养合格的氏族成员,人人都具有平等受教育的权利。 第二,以生活经验为教育内容,包容多种方面。原始社会所积累的经验知识虽然有限,但所学习的知识经验是多方面的,不仅要学习制造生产工具的经验,还要学习公共生活的规范,接受原始的艺术教育和原始的宗教教育。这些是参加氏族社会生活所不可少的。 第三,教育活动在生产生活中进行。教育活动与社会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为一体,过什么样的生活,就受什么样的生活教育。教育是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进行的,直接为生产和生活服务。 第四,教育的手段局限于言传身教。有声语言作为氏族成员之间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也成为进行教育的重要手段。凡是生产、生活经验的传授,公共生活规范的培养,都是利用口耳相传,并结合实际动作的示范和模仿。当时还没有比言传身教更为有效的教育手段。 第五,男女教育有区别,根源在于分工。由于男女生理、体质的差异,故有男女分工。男女所从事的社会劳动不同,所接受的教育也有区别。男的劳动侧重于狩猎、农耕、放牧;女的劳动侧重于采集、种植、家务、纺织。男女分别劳动,为适应这种需要,也分别进行教育。 第六,教育还没有专门的场所和专职人员。由于教育还没有从生产和生活中分化出来,多数的教育活动是分散进行的,随时随地开展教育性活动。负责教育的是有生产生活经验的长者,长者为师,对年青人进行知识经验的传授,但他们还不是从事教育的专职人员。 到了氏族公社的末期,由于社会条件的变化,教育发生重要的变化,出现了学校萌芽,旧的特点趋于消失,新的特点正在产生。原始社会的教育;不可避免地向阶级社会的教育方向转变。 2夏、商、西周与春秋时期的教育 中国奴隶制社会开始于夏朝。社会的阶级分化,是造成教育发生分化的直接原因。原始社会那种民主平等的教育发生了质的变化,学校由国家来组织和管理,少数贵族才有享受学校教育的特权,其目的是培养、训练居于奴隶之上的统治者。多数从事体力劳动的民众被排除在学校之外,只能在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中接受生活教育和统治者施行的教化。 奴隶社会的教育经历了一个发生发展的兴衰过程。夏代是奴隶社会教育形成的时期,商代时得到进一步发展,至西周则达到鼎盛阶段,到春秋时代就渐趋没落。商对夏的教育制度有所继承和发展,周对商的教育制度又有所继承和发展,西周教育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且具有特色的典型代表。 奴隶社会的经济、政治条件决定了当时只有官学而没有私学,官学机构与政治机构联系在一起,没有分离独立,历史上称这种现象为“学在官府”。西周按行政管理系统,分设国学与乡学,不同等级学校之间存在一定联系。按贵族子弟不同年龄阶段,分设小学、大学,教育内容有习小艺与习大艺之别,而其要求是先后贯通的。西周贵族教育制度在当时是世界

中国教育史期中考试题目

夏、商、西周与春秋时期的教育 1.六艺教育的内容是什么? 答:礼乐射御书数。总之,六艺教育既重视思想道德及文化知识 2.孔丘在教育史上有哪些贡献? 答:(1)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强调重视教育; (2)他创办大规模私学,开私人讲学之风,改变“学在官府”局面,成为百家争鸣的先驱; (3)实行“有教无类”的方针,扩大受教育的范围,是文化教育下移至平民; (4)培养从政的君子,提倡“学而优则仕”,为封建官僚制改革准备条件; (5)重视古代文化的继承与整理,编《诗》《书》《礼》《易》《乐》《春秋》作为教材,保存了中国古代文化; (6)总结教育实践经验,对教学方式有所创新,强调学思行相结合; (7)首倡启发式教学,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8)实行因材施教,发挥个人专长, (9)重视道德教育,以仁为最高道德准则 (10)提出道德修养应遵循的重要原则,要重视立志,明确人生方向 战国时期的教育 1.分析战国时期私学兴盛的原因? 答:战国时期是社会大转变时期,生产力大发展为更多的人脱离物质生产从事脑力劳动,为思想、科学、文化、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更丰富的物质产品和更宽广的活动舞台。战国时期又是一个大动荡大变革时期,各阶级矛盾尖锐,构成了战国时期思想学术、文化教育发展的社会基础。战国还是一个思想科学文化大繁荣时期,战国时期各政治集团为了加强自己的势力竞相网罗招致士人、由于士需经过一定的学习与训练才能造就,因此人们拜师求学,促进了私学的大发展。百家争鸣,各家各派为了传播自己的思想,进行施教,促进了私学的发展与兴盛(养士之风盛行与百家争鸣) 2.试述稷下学宫的性质、特点与意义。 答:(1)性质:是一所由管家主办而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学校(兼有官学与私学的双重性质);是一所集讲学育才活动为一体并兼有咨议作用的高等学府。 (2)特点:学术自由;待遇优厚。 (3)意义:促进了战国时期思想学术的发展;显示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独立性和创造精神;创造了一个出色的教育典范;留给人以思考。 3.评《学记》对教育理论的贡献及历史地位 答:学记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先秦时期儒家教育和教学活动的理论总结。它主要论述教育的具体实施,偏重于说明教学过程的各种关系,主要包括关于教育作用与教育目的,教育制度与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的原则与方法等。《学记》为中国古代教育理论的发展树立了典范,它的出现意味着中国古代教育思维专门化的形成,是中国教育理论发展的良好开端。 秦汉时期的教育 1.评述秦朝的文教政策与措施? 答:(1)秦朝教育政策遵循一个中心原则,及维护国家统一和君主集权的封建统治制度,法家思想在教育中占据统治地位。 (2)措施及评价①统一文字:利于统一政令的推行和各地间的文化交流;有利于汉字走向统一,规范化,定型化;同时文字的统一,对中国文化和教育的发展有重大意义,对维护中国统一,形成中华民族统一的文化心理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②严禁私学:具体表现—焚书坑儒—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思想的统一,满足加强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政治的需要。它是文化专制和愚民政策的反映,不利于文化的发展,堵截了文化传播的途径。③吏师制度—进一步加强思想统一,使法家思想深入人心,使教育上出现了一种法律之外无学,官吏之外无师的局面。但秦又一次人为地官师合一,取消了专职教育,却是教育发展史的一大倒退。 2.评述董仲舒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和影响 答:(1)基本内容:主张教化与刑罚并用,但施教以道德教育为主教育内容:“六艺”教学方法:强勉努力;专心致志;精思要旨三大文教政策 (2)评价:三大文教政策的提出,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教育起深远影响,此后,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儒家的道德观成为道德教育的依据。有助于

中国教育史—孙培青

中国教育史精简笔记 第一章原始时期的教育 一、原始社会的生活和教育的起源原始教育的特点: 原始社会的教育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①原始社会没有私有财产,没有阶级,共同劳动,共同消费,因此教育也没有阶级性。 ②原始社会教育的目的是为生产斗争和社会生活服务:基本内容是传授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以及社会生活常识。 ③主要途径是通过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实践来进行,没有专门人员和专门机构 ④教育手段是通过语言,口耳相传,观察模仿。 ⑤男女教育有区别,根源在于分工; ⑥教育还没与专门的场所和专职人员。 二、古代学校的萌芽学校产生的历史条件: ①社会生产日益发展,有可能使一部分人脱离生产劳动专门办教育和受教育。 ②社会事务日渐复杂,需要培养专门人员进行管理。 ③文字的产生,文化知识更加丰富,有了更便利的学习条件和更丰富的学习内容,这就有必要和可能建立有组织的计划的专门教育机关。“成均” 第二章:夏商西周与春秋时期的教育 一、夏商的教育 ①夏代的教育 已经进入有文字记载的文明时代; 教育工作是国家的重要事务,由国家机构中的六卿政务官之一的司徒主管教化; 实行教育职能的场所:序、校; 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把本阶级的成员及其后代培养成为能射善战的武士; 教育内容另一重要方面是宗教教育; 人伦道德教育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总之在奴隶社会初期,国家已把教育事务作为行政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司徒负责管理教化,教育机构与政治行政机构结合,有国都的学校也有地方的学校,开始有了等级层次,教育为政治服务,突出表现在教育目的要培养奴隶主贵族的武士,教育内容重视军事训练; ②商代的教育 商代有成熟的文字可作为教育手段; 商代已根据不同年龄,提出不同的教育要求,实际划分了教育阶段; 商代教育的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军事教育、礼乐教育、书数教育; 二、西周的教育 ①西周的社会 学在官府:惟官有书,而民无书;惟官有器,而民无器;惟官有学,而民无学; ②西周的学校制度: 大概可分为“国学”与“乡学”两种:1、国学西周的“国学”是专为奴隶主贵族子弟设立的。西周的“国学”按入学年龄和程度分成小学(强调德行教育,内容是德行艺仪几方面)、大学两级,小学设在宫廷附近,大学设在近郊,天子与诸侯的大学名称各异。2、乡学西周“乡学”是按照当时地方行政区域为一般奴隶主和部分庶民子弟设立的,规模比较简单,只

中国教育史-第10章测试题郑大

《中国教育史》第10章在线测试 《中国教育史》第10章在线测试剩余时间:45:15 答题须知:1、本卷满分20分。 2、答完题后,请一定要单击下面的“交卷”按钮交卷,否则无法记录本试卷的成绩。 3、在交卷之前,不要刷新本网页,否则你的答题结果将会被清空。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太平天国实施的教育方针主要是(b)的教育方针。 A、A.反侵略 B、B.反儒反封建 C、C.反西学 D、D.反洋教 2、明代万历九年(1581)意大利传教士(a)来到中国。 A、A.利玛窦 B、B.米怜 C、C.爱尔德赛 D、D.狄考文 3、1853太平天国年定都天京后,颁布了(c)。 A、A.《新遗诏圣书》 B、B.《旧遗诏圣书》 C、C.《天朝田亩制度》 D、D.《真命诏旨书》 4、成为中国第一个华人传教士的是(b)。 A、A. 袁德辉 B、B. 梁发 C、C. 何进善 D、D.黄宽 5、成为第一个“毕业于美国第一等之大学”的中国人是(a)。 A、A.容闳 B、B. 黄宽 C、C.黄胜 D、D.李鸿章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太平天国的教育内容主要可分为(abc)。 A、A. 宗教 B、B.政治教育 C、C.民主 D、D.平等教育 E、C. 科学技术教育

2、太平天国很重视军队的纪律教育、太平天国颁行的军律有(ab)。 A、A.《行军总要》 B、B.《定营规条十要》 C、C.《天命诏旨书》 D、D.《行军总要》 E、E.《天朝田亩制度》 3、鸦片战争前后,地主阶级改革派的代表物有(abd)。 A、A.林则徐 B、B.魏源 C、C.严复 D、D.龚自珍 E、E.马建忠 4、到鸦片战争前后中国教育已呈现病态发展的景象,具体表现如下(abc)。 A、A.官学教育有名无实 B、B.教育内容不切实用 C、C.科举考试弊病丛生 D、D.中西教育碰撞 E、E.教育称为统治阶级的附庸。 5、鸦片战争前后一批先行觉醒的知识分子吹起了教育改革之风,其观点有(abc)。 A、A.不拘一格降人才 B、B.复兴“经世致用”学风 C、C.师夷长技以制夷 D、D.中体西用 E、E.全盘西化

333教育综合_孙培青《中国教育史》(第三版)课后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 1.历史唯物主义关于教育起源问题提出什么理论? 答:自有人生,便有教育。人类社会特有的教育活动是起源于人类参与社会生活的需要和人类自身身心发展的需要。 2.氏族公社时期教育活动的重要方面有哪些? 答:(1)生产劳动的教育(2)生活习俗的教育(3)原始宗教教育(4)原始艺术教育(5)体格和军事训练。 3.试述原始时期教育的特点? 答:(1)教育目的一致,教育权利平等(2)以生产经验为教育内容,内容包括多个方面(3)教育活动在生产生活中进行(4)教育手段局限于言传身教(5)男女教育有别,根源在于分工(6)教育还没有专职场所和专职人员。 第二章 1.奴隶社会教育制度形成于何时?有哪些历史性变化? 答:形成于夏代。历史性变化: (1)教育目的:原始社会时期是为使社会成员适应群体生活和群体生产活动的需要;在夏代,把本阶级的成员及后代培养成能射善战的武士。 (2)教育内容:原始社会包括生产劳动教育、生活习俗教育、原始宗教教育、原始艺术教育、体格和军事训练;在夏代,变化有重视军事训练、宗教教育和人化道德教育。 (3)教育方式与手段:原始时期在于言传身教,教育在生产活动中进行;在夏代,教育主要为学校教育,夏都设东序为大学,西序为小学,地方上也有学校。 (4)等级性:原始时期教育权利平等;在夏代,教育具有明显的等级性。 2.六艺教育的内容是什么? 答:礼乐射御书数 礼:五礼: “以吉礼事邦国之鬼神祗, 以凶礼哀邦国之忧, 以宾礼亲邦, 以军礼同邦国, 以嘉礼亲万民”。 六仪:祭祀之容,宾客之容,朝廷之容,丧纪之容,军旅之容,车马之容。 乐:诗歌、音乐、舞蹈。乐教包括乐德、乐语和乐舞。 射:射箭的技术训练 御:驾驭马拉战车的技术训练 书:文字 数:数的顺序名称、记数的符号、甲子记日法、朔望的周期、计数的方法、十进位和四则运算。 总之,六艺教育既重视思想道德及文化知识 3.春秋时期历史性的教变革有何表现? 答:表现:私学取代官学。“官学衰废”“私学兴起”。由于世袭制度、王权衰落、战争动乱导致了官学衰废。而阶层的变化与教育的更新需要私学的兴起。与官学相比,私学建立在土地私有的个体经济基础上,私学的社会阶级基础是以新兴地主阶级为首的,包括工、农等自由民反奴隶主贵族统治的阶级联盟。私学在组织上政教分设,教育对象为平民,私学的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职业,是专业化的脑力劳动者;教育思想上,私学思想自由,各派有自己的的教学思想、教育实践;教育内容上,私学教育突破了“六艺”教育,传授各派政治观点;教育场所上,私学无固定场所,以教师为中心,可自由流动;私学目标是培养多规格人才。 4.孔丘在教育史上有哪些贡献? 答:1.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强调重视教育; 2.他创办大规模私学,开私人讲学之风,改变“学在官府”局面,成为百家争鸣的先驱; 3.实行“有教无类”的方针,扩大受教育的范围,是文化教育下移至平民; 4.培养从政的君子,提倡“学而优则仕”,为封建官僚制改革准备条件; 5.重视古代文化的继承与整理,编《诗》《书》《礼》《易》《乐》《春秋》作为教材,保存了中国古代文化; 6.总结教育实践经验,对教学方式有所创新,强调学思行相结合; 7.首倡启发式教学,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8.实行因材施教,发挥个人专长,造就 9.重视道德教育,以仁为最高道德准则 10.提出道德修养应遵循的重要原则,要重视立志,明确人生方向; 11.要求教师有良好职业道德,以身作则,学而不厌; 12.认真总结教育经验,提出不少创见,成为中华民族珍贵的教育遗产。 第三章 1.分析战国时期私学兴盛的原因? 答:战国时期是社会大转变时期,生产力大发展为更多的人脱离物质生产从事脑力劳动,为思想、科学、文化、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更丰富的物质产品和更宽广的活动舞台。战国时期又是一个大动荡大变革时期,各阶级矛盾尖锐,构成了战国时期思想学术、文化教育发展的社会基础。战国还是一个思想科学文化大繁荣时期,战国时期各政治集团为了加强自己的势力竞相网罗招致士人、由于士需经过一定的学习与训练才能造就,因此人们拜师求学,促进了私学的大发展。百家争鸣,各家各派为了传播自己的思想,进行施教,促进了私学的发展与兴盛(养士之风盛行与百家争鸣)

中国教育史-第二章节测试题

《中国教育史》第02章在线测试 《中国教育史》第02章在线测试剩余时间:42:49 答题须知:1、本卷满分20分。 2、答完题后,请一定要单击下面的“交卷”按钮交卷,否则无法记录本试卷的成绩。 3、在交卷之前,不要刷新本网页,否则你的答题结果将会被清空。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私学的教学场所一般是()。 A、A 固定的 B、B 不固定的 C、C在都城 D、D在乡村 2、《论语》“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指的是()。 A、A 荀子 B、B子贡 C、C颜渊 D、D子思 3、奴隶社会的教育特点是()。 A、A私学盛行 B、B教育平等 C、C刚刚萌芽 D、D学在官府 4、奴隶社会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典章制度教育和()。 A、A 武功之学 B、B 生产劳动教育 C、C艺术教育 D、D礼乐教育 5、私学发端于(B)。B\C都不对 A、A.西周 B、B.春秋中叶 C、C.春秋末期 D、D.战国初期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春秋战国时的“显学”是指()。 A、A儒家 B、B墨家 C、C法家 D、D道家

E、E农家 2、西周的教育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A、A.家庭教育 B、B.小学教育 C、C.大学教育 D、D.乡学 E、E.庠学 3、下面哪些符合私学的历史特点() A、A.不一定有固定教育场所 B、B.政教分设 C、C.学校向平民开放 D、D.官师分离 E、E.思想自由 4、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所谓“文”,主要是西周传统的()。 A、A.《诗》 B、B.《书》 C、C.《礼》 D、D.《乐》 E、E.《易》 5、孔丘总结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有()。 A、A.要有好学、乐学的态度 B、B.要有不耻下问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C、C.学、思、行结合 D、D.启发诱导

中国教育史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原始时期的教育1、原始社会的教育有哪些特点? 答:原始社会教育表现出与阶级社会教育迥然不同的一些特点: (1)教育的社会性和无阶级性。原始社会的集体生产与集体生活,决定了其教育也是集体的、公共的、社会性的活动,没有阶级的界限。 (2)教育不是专门的社会活动。原始社会的教育尚未从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分化出来,它的主要途径是通过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实践来进行。 (3)教育以口耳相传和观察模仿为主要手段,因为原始社会文字尚未出现,也没有专门的教学场所和教师,当时教育手段极为简陋,主要是口耳相传、观察模仿。 第二章夏、商、西周与春秋时期的教育 1、西周天子和诸侯国所设大学分别称辟雍和泮宫。 2、西周的学校教育内容主要表现为“六艺”,它们分别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方面知识和技能。 3、孔子的德育原则有哪些? (1)立志:以实现仁道为志向,走仁的道路,时刻以仁为道德行为的准则。 (2)克己:在处理对人对己的关系时应着重在要求自己上,约束和克制自己的言行,使之合乎礼、仁的规范。 (3)力行:言行相顾、言行一致,不要出现脱节,道德认识的真假、深浅,依靠道德实践的检验而证实。 (4)中庸:能明辨各种行为过与不及的是非得失,择其中道而行。 (5)内省:就日常所做的事,进行自我思想检查,看其是否合乎道德规范。 (6)改过:有过错不应该掩盖,而要正视错误公开改正,有过不改才是真正的错误。5、试述孔子对教育所做的主要贡献。 (1)首创私学,实行“有教无类”的教育方针,扩大教育对象的范围,促进文化学术的下移;(2)他提出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强调要重视教育; (3)他提倡“学而优则仕”,为封建官僚的政治体制准备了条件; (4)他重视古代文化的继承和整理,进行了教材建设,奠定了后世儒家经典教育体系的基础; (5)他总结了教育实践经验,提出了许多教育教学原则方法,揭示了许多教育教学规律。总之,孔子的教育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历史影响,为中国古代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教育遗产。 第三章战国时期的教育 一、填空题 1、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的一所著名学府,制定历史上第一个学生守则《弟子职》。 2、孟轲提出的“五伦”分别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3、《大学》提出的“三纲领”是明明德,亲(新)民,止于至善;“八条目”是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4、《中庸》将学习的过程具体概括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五个先后相续的步骤。 5、我国最早一篇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是《学记》。 二、名词解释题 1、稷下学宫:

中央电大专科《中国教育简史》历年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央电大专科《中国教育简史》历年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06年7月至2014年7月试题) 说明:试卷号:2011 课程代码:03124 适用专业及学历层次:教育管理;专科 考试:形考(纸考、比例50%;终考:网考、比例50%) 2014年7月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孔子所用的教材,主要是《诗》《》《》、《易》、《乐》、《春秋》六种,即后世所称的“”。书礼六经 2.“教育”、“学校”的概念最早都是出于一书。《孟子》 3.“”、“”是董仲舒提倡的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三纲五常 4.主持和推进熙宁兴学的代表人物,是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和学者。王安石 5.明清科举考试最大的特点是。八股文取士 6.元代除普通国子学外,还有国子学和国子学。蒙古回回 7.王夫之认为人性不是的,而是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过程之中,即人性是“”的。一成不变日生日成 8.中国第一所官方举办的近代新式学校是。京师同文馆 9.张之洞所著的,其中内篇宗旨是,外篇宗旨是。《劝学篇》正人心(或中学为体)开风气(或西学为用) 10. 1904年1月,清政府正式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史称“________”。癸卯学制 11. 1915年,在文化教育领域兴起了一场反封建的文化革命,即。新文化运动 12.梁漱溟的“”实验,强调农村社会注重亲情和伦理的特点,并根据这一特点开展农村教育。乡村建设 13.抗战时期,国民党政府将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河北省立女师迁往陕西的,成立。固城西北联合大学 14.抗大全称是。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 二、名词解释 15.豫时孙摩:是《学记》中提出的四个教育原则。“豫”是预防,即在不良行为尚未出现时就要加以预防。“时”是及时,即要抓住最适宜的时机进行相应教育。“孙”是循序,即要依照一定次序开展教育。“摩”是观摩,即相互观摩,取长补短。 16.六学二馆:唐在隋的基础上,中央设有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律学六学,前三学似属大学性质,后三学似属于专科性质,归国子监统领。此外,还设有崇文馆弘文馆,这“二馆”为收藏书籍、校理书籍和研究教授儒家经典三位一体的场所。 17.民国元年教育方针:1912年7月10日,在蔡元培的主持下讨论通过,于9月2日由教育部颁布实行。其宗旨为:“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主义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原则和道德观念,较之清末教育宗旨具有本质的进步。 三、简答题 18.九品中正制对教育有何影响? 曹魏初期,多数中正符合“德充才盛”或“贤有识鉴”的标准。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东汉以来州郡名士操纵舆论、左右选举的局面,中央加强了对选举权的控制,国家也能得到一些有用之才。但是自魏末晋初,世家大族的势力日益膨胀,中正官职几乎全部被朝廷的大世族所把持,致使九品中正制偏离了选拔人才的方向,逐渐蜕变成门阀世族的政治工具。九品 1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教育史)模拟试卷28.doc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教育史)模拟试卷28 (总分:56.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9,分数:38.00) 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 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哪个选项不是西周学校“六艺”教育的内容?( )(分数:2.00) A.射 B.御 C.诗 D.数 3.在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中,( )是最高的道德概念。(分数:2.00) A.礼 B.仁 C.孝 D.德 4.被认为是“初学人德之门也”,揭示了“古人为学次第”的著作是( )(分数:2.00) A.《中庸》 B.《学记》 C.《大学》 D.《乐记》 5.《学记》中的“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指的是( )(分数:2.00) A.藏息相辅 B.教学相长 C.及时施教 D.长善救失 6.《论衡》是哪位思想家的代表作?( )(分数:2.00) A.王充 B.王阳明 C.韩愈 D.董仲舒 7.以下哪一项不属于科举制度的合理性?( )(分数:2.00) A.明确了学校教育的目的 B.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C.使选士与育士结合 D.使选拔人才较为公正客观 8.“开成石经”是由哪位皇帝命令篆刻的?( )(分数:2.00) A.唐太宗 B.唐玄宗 C.唐文宗 D.武则天 9.北宋第一次兴学期间,胡瑗用于太学的教学制度称为( )(分数:2.00) A.苏湖教学法 B.三舍法 C.朱子读书法 D.实学教学法 10.以下有关三舍法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分数:2.00) A.三舍法是我国古代首创的以考试成绩选拔人才的制度

中国教育史-第三章节测试题

《中国教育史》第03章在线测试 《中国教育史》第03章在线测试剩余时间:48:35 答题须知:1、本卷满分20分。 2、答完题后,请一定要单击下面的“交卷”按钮交卷,否则无法记录本试卷的成绩。 3、在交卷之前,不要刷新本网页,否则你的答题结果将会被清空。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来到稷下学宫中游学的学派要()。 A、A 经官方同意 B、B 来去自由 C、C名人推荐 D、D考核选拔 2、认为“人性之恶,其善者伪也。”的观点的是()。 A、A 李悝 B、B荀子 C、C商鞅 D、D吴起 3、墨子代表的()阶级的利益。 A、A地主阶级 B、B 奴隶主 C、C农与工肆之人 D、D知识分子 4、墨子的教育态度是()。 A、A 上说下教 B、B “不扣不鸣” C、C有教无类 D、D诲人不倦 5、《学记》来源于()一书。 A、A 《礼记》 B、B 《中庸》 C、C《大学》 D、D《论语》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礼记》中就教育理论阐发的集中与其历史影响而言,当推() A、A.《大学》 B、B.<中庸》 C、C.《学记》 D、D.《乐记》

E、E.《王制》 2、稷下学宫作为一所高等学府,其职能有()。 A、A讲学 B、B著述 C、C育才 D、D咨政 E、E议政 3、稷下学宫的特点有()。 A、A学术自由 B、B待遇优厚 C、C治学严谨 D、D思想统一 E、E生活刻苦 4、稷下学宫的历史意义表现在() A、A培养了众多的知识分子 B、B促进了战国时期思想学术的发展 C、C显示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独立性 D、D创造了一个出色的教育典范 E、E留给人以思考 5、孟轲认为实现“大丈夫”人格理想主要靠人的内心修养,大致有以下几条() A、A持志养气 B、B动心忍性 C、C存心养性 D、D反求诸己

中国教育史复习重点试题及答案.doc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 3、试述孔子对教育所做的主要贡献。 (1)首创私学,实行“有教无类”的教育方针,扩大教育对象的范围,促进文化学术的下移; (2)他提出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强调要重视教育; (3)他提倡“学而优则仕”,为封建官僚的政治体制准备了条件; (4)他重视古代文化的继承和整理,进行了教材建设,奠定了后世儒家经典教育体系的基础; (5)他总结了教育实践经验,提出了许多教育教学原则方法,揭示了许多教育教学规律。 总之,孔子的教育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历史影响,为中国古代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教育遗产。 4.评析孔子"学而优则仕"的教育主张。 "学而优则仕"是孔子的学生子夏提出来的,但它在理论上集中地概括了孔子的教育目的。其基本含义是主张把官职与学习紧密联系起来,有官职的人应该是受过教育并继续学习的人,受过教育的人应该得到一定的官职,教育就是要培养能治国安民的贤能之士。 "学而优则仕"教育目的论的提出,在当时具有很大的进步意义: ①反对不学而仕的世袭制,为平民开拓了从政的道路; ②把学优与仕优联系起来,以学优保证仕优,有利于推行贤人治邦,改良社会政治。 但是,这一教育目的论对中国古代教育也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 ①过于突出教育的政治功能,忽视了教育的经济功能,强化了中国"官本位"的传统观念; ②以名利为诱饵,使中国知识分子从一入学读书始,就产生严重的功名意识,形成"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传统观念。 5.试述孔子的基本教育主张: 答:孔子的基本教育主张主要体现如下一些方面:(1)教育作用:(2)有教无类:(3)教育目标:(4)教育内容:(5)道德教育原则方法:(6)教学原则方法:(就以上几点需要展开论述)。 2、试述孔子对中国教育的贡献? 孔子是全世界公认的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 他首先提出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强调重视教育;他创办规模较大的私学,开私人讲学之风,改变“学在官府”的局面,成为百家争鸣的先驱;实行“有教无类”的方针,扩大受教育的范围,使文化教育下移到平民;培养从政君子,提倡“学而优则仕”,为封建官僚制的政治改革准备条件;重视古代文化的继承和整理,编撰《诗》、《书》、《礼》、《乐》、《易》、《春秋》作为教材,保存了中国古代文化;总结教育实践经验,对教学方法有新的创造,强调学思行结合的教育理论;首倡启发式教育,发展学生 的思维能力;实行因材施教,发挥个人特长,造就各类人才;他重视道德教育,以仁为最高的道德准则,鼓励人们提高道德水平;提出道德修养应遵循的重要原则,要重视立志,明确人生的前进方向,力求走在中庸之道上,要自觉进行思想检查,改过迁善;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身作则;他认真总结教育经验,提出了不少创见,成为中华民族珍贵的教育遗产,产生重大的历史影响。 3、孔子的德育原则有哪些? (1)立志:以实现仁道为志向,走仁的道路,时刻以仁为道德行为的准则。 (2)克己:在处理对人对己的关系时应着重在要求自己上,约束和克制自己的言行,使之合乎礼、仁的规范。 (3)力行:言行相顾、言行一致,不要出现脱节,道德认识的真假、深浅,依靠道德实践的检验而证实。(4)中庸:能明辨各种行为过与不及的是非得失,择其中道而行。(5)内省:就日常所做的事,进行自我思想检查,看其是否合乎道德规范。(6)改过:有过错不应该掩盖,而要正视错误公开改正,有过不改才是真正的错误。 6、试述“中体西用”的历史作用及其局限性? “中体西用”作为中、西文化接触后的初期结合方式,有其历史合理性。但是“中体西用”

孙培青《中国教育史》(第4版)学习辅导(宋辽金元时期的教育)【圣才出品】

第7章宋辽金元时期的教育 7.1 复习笔记 一、宋朝的文教政策和教育制度 1.文教政策 宋初的统治者在统一国家之后,对统治策略做了重大改变,由原来的重视“武功”,改为强调“文治”。与统治策略的这一转变相适应,确立了“兴文教,抑武事”的国策。概括地说,它主要表现为以下三方面: (1)重视科举,重用士人 北宋统治者为了巩固政权,开始重用文人,充任全国各级政权的官吏,军队也受文官节制。正因为政治上迫切需要文人,于是便利用传统的科举考试,大量取士。 (2)“三次兴学”,广设学校 宋初重视科举考试,却忽视了兴建学校培育人才,因此开始广设学校培育人才。“兴文教”的政策在宋初主要表现为重视科举选拔人才,在此之后,将侧重点放在兴学育才。自庆历四年(1044年)后,宋朝历史上先后出现了三次著名的兴学运动。 ①庆历兴学是由范仲淹在宋仁宗庆历四年主持的,兴学的主要措施有以下几点: 第一,普遍设立地方学校,诏州县立学; 第二,改革科举考试,规定科举考试先策,次论,次诗赋,罢贴经、墨义; 第三,创建太学,并在太学中推行胡瑗的“苏湖教法”。

②熙宁兴学是由王安石在宋神宗熙宁年间主持和推进的,教育的改革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改革太学,创立“三舍法”; 第二,恢复和发展州县地方学校; 第三,恢复与创立武学、律学、医学等专科学校; 第四,编撰《三经新义》,作为统一教材; 第五,改革科举制度。 ③崇宁兴学是蔡京在宋徽宗崇宁年间主持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全国普遍设立地方学校; 第二,建立县学、州学、太学三级相联系的学制系统; 第三,新建辟雍,发展太学; 第四,恢复设立医学,创立算学、书学、画学等专科学校; 第五,罢科举,改由学校取士。 上述三次兴学运动,虽然前两次均未能取得预期的效果,但都不同程度地将宋朝教育事业向前推进了一大步。第三次兴学,对宋朝教育事业发展所起的促进作用,更是超过了前两次。因此,这三次兴学运动是宋朝“兴文教”政策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体现。 (3)尊孔崇儒,提倡佛道 宋朝统治者尊孔崇儒,大力提倡佛、道,其主观目的是为了维护统治,但积极提倡的结果,使儒、佛、道三家在长期而激烈的斗争中,逐渐走上了融合的道路。最后终于孕育出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糅合佛、道思想而成的新的思想体系——理学思想,后经元、明、清统治者的不断提倡,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统治思想。 2.教育制度 宋朝的教育制度基本上沿袭唐制。宋初由于重视科举取士,虽设官学,而未被重视,自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教育史)模拟试卷30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教育史)模拟试卷30 (总分:54.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8,分数:36.00) 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 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2.传说中虞舜的原始部落产生的学校萌芽是( ) (分数:2.00) A.序 B.校 C.庠√ D.成均 解析: 3.被封为“亚圣”的是( ) (分数:2.00) A.庄子 B.老子 C.荀子 D.孟子√ 解析: 4.“庶、富、教”是孔子针对( )的关系提出的观点。 (分数:2.00) A.教育与个人发展 B.教育与法律 C.教育与政治、经济√ D.教育与文化传播 解析: 5.《学记》中提出了“预、时、孙、摩”的教学原则,其中,“摩”指的是( ) (分数:2.00) A.学习观摩√ B.启发诱导 C.及时施教 D.模仿揣摩 解析: 6.以下几位,在人性论上的观点与其他几位区别最大的是( ) (分数:2.00) A.韩愈 B.董仲舒 C.王充 D.孟子√ 解析:解析:前三位都属于“性三品”,把人性分为三种层次,而孟子主张性善论。 7.中日文化交流中,肩负着外交和学习双重任务的是( ) (分数:2.00) A.留学生 B.学问僧 C.遣唐使√ D.观光客

8.科举考试中的殿试、武举、糊名都是产生于哪个皇帝统治时期?( ) (分数:2.00) A.唐太宗 B.唐玄宗 C.唐文宗 D.武则天√ 解析: 9.崇宁兴学时期的( )是中国古代唯一举办过的专门美术学校。 (分数:2.00) A.书学 B.美学 C.画学√ D.国学 解析: 10.以下几个书院中,哪一个不是以讲授为主要功能的?( ) (分数:2.00) A.白鹿洞书院 B.东林书院 C.应天府书院 D.丽正书院√ 解析: 11.“心即理”,只有“知行合一”才能“致良知”,提出这一观点的是( ) (分数:2.00) A.朱熹 B.王守仁√ C.颜元 D.黄宗羲 解析: 12.清朝最早提出派遣留学生留美建议的是( ) (分数:2.00) A.容闳√ B.沈葆桢 C.左宗棠 D.李鸿章 解析: 13.中国近代第一次正式颁布的教育宗旨是( ) (分数:2.00) A.自由、平等、博爱 B.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 C.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主义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 D.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解析: 14.中国近代最早提出普及教育的是( ) (分数:2.00) A.康有为 B.梁启超√ C.严复 D.黄宗羲

《中国教育史》孙培青版--配套习题与答案

习题集锦第一章原始时期的教育一、填空题1、原始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人类的需要和人类的需要。

2.从教育意义上说,原始宗教活动中的又是原始文化知识的保存者和传播者,是知识分子的前身。3.传说是黄帝命令他的史官创造了文字。4.据文献记载,五帝时期已有叫和的教育场所,它们被看成是萌芽状态的学校。二、判断题()1、原始社会的教育已经有了专门的场所和专职人员。二、简答1、如何认识教育的起源问题。2、氏族公社时期教育活动的重要方面有哪些?3、原始社会的教育有哪些特点?第二章夏、商、西周与春秋时期的教育一、填空题1、夏代在王都设立的最典型的教育场所为“___”,堪称是一种武备学校。2、商代的被看成是我国有系统文字的开始,和我们今天使用的汉字一脉相承。3、西周的学校设臵可分为两类:设在天子王城和诸侯国都的称,按年龄层次上可分为和两级;设于郊、野范围内的学校称。4、西周天子和诸侯国所设大学分别称和。5、西周的学校教育内容主要表现为“六艺”,它们分别是指、、、、、六方面知识和技能。6、“天子失官,学在四夷”是时期的历史现实,其结果是打破了“”的局面。7、“不分贵贱种族,人人都可以受教育”,这个意思在孔丘的教育实践中可以概括为“”。8、孔丘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编纂和核定的《___》、

《___》、《__》、《》、《__》、《__》,成为儒学的基本经典和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六经)二、单项选择题()1、“学在官府”是哪个历史时期的文化教育特征?A 商代B夏代 C西周D东周()2、中国历史上记载最早的儿童识字课本是什么?A《千字文》B《史籀篇》C《三字经》D《急就篇》()3、下列哪个选项不是西周学校“六艺”教育的内容? A、射 B、御 C、诗 D、数()4、孔子所认为的最高道德准则是什么? A、孝 B、礼 C、忠 D、仁()5、在论述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中,提出“庶→富→教”这一思路的是哪位教育家?、老子D、荀子C、孔子B、孟子 A.

中外教育史练习题四

中外教育史练习题四 一、填空题 1、洋务派最早创办的外国语学堂是。 2、作为近代中国第一所海军制造与驾驶学校被誉为近代中国海军人才的摇篮。 3、1972 年,清政府派遣的首批留美幼童出发赴美学习,其中有后来成为中国著名的铁路工程师的。 4、张之洞将洋务派兴办洋务教育的基本经验概的教育宗旨,并在其《劝学篇》中从理论上系统地阐述了这一思想。 5、是康有为在广州的讲学之所,他在此酝酿、研究、宣传维新理论,造就了一大批维新人才。 6、梁启超提出的,即普遍提高民众素质。 7、严复在其著作《原强》中提出的的三项主张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最早提出的在德智体三方面同时发展的教育思想。 8、是我国近代第一个由政府颁布并在全国施行的学制。 9、清政府规定从年起,所有乡试、会试一律停止,科举制度正式废除。 10、1898年维新变法失败后,在形式上唯一未被顽固派废除的新设学堂 是。 11、1907年,清政府颁布《女子小学堂章程》和《女子师范学堂章程》,标志 开始取得在学制上的合法地位。 12、是在美国退款兴学的背景下兴办起来的一所留美预备学校,它于1911年4月正式开学。 二、选择题 1、《海国图志》明确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该书的作者是()A龚自珍 B林则徐 C魏源 D冯桂芬 2、京师同文馆是清末新式学校,它的创立者是() A太平天国 B洋务派 C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 D资产阶级维新派3、1872年-1875年有120名幼童留学美国,率领他们赴美的是() A曾国藩 B李鸿章 C丁日昌 D容闳 4、1891年,在广州长兴里创办了万木草堂,它的创办人是维新派人士()

A康有为 B梁启超 C严复 D谭嗣同 5、清政府下诏"立停科举"是在() A 1901年 B 1903年 C 1904年 D 1905年 6、壬戌学制规定的小学-初中-高中的学制结构是() A 5-4-3 B 7-3-2 C 6-3-3 D 5-3-4 7、清末推行“洋务”教育,要求“中学为体”,大讲“明纲”,以“三纲为千古不变之道,忠孝为立学宗旨”的人是() A 左宗棠 B 梁启超 C 张之洞 D 康有为 8、我国最早的官办新式学校是() A 湖北自强学堂 B 江南水师学堂 C 京师同文馆 D 北洋水师学堂 9、首开我国近代新型综合性大学先河的是() A 时务学堂 B 万木草堂 C 京师大学堂 D 中西学堂 10、以“激励节气,发扬精神,广求智慧”为教育宗旨的是() A 万木草堂 B 京师大学堂 C 矿业学堂 D 时务学堂 1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提出培养德、智、体三者俱备人才的教育目的的教育家是() A 蔡元培 B 严复 C 康有为 D 梁启超 12、提出“以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一观点的人是() A 龚自珍 B 严复 C 张之洞 D 魏源 13、被称作为“六·三·三”学制的是() A 癸卯学制 B 壬寅学制 C 壬戌学制 D 癸丑学制 14、南京燕子矶幼稚园的创办者是() A 陈鹤琴 B 黄炎培 C 陶行知 D 蔡元培 15、主张职业教育必须做到“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的教育家是() A 黄炎培 B 蔡元培 C 陈鹤琴 D 陶行知 16、指出:“行动是老子,思想是儿子,创造是孙子”的人是() A 蔡元培 B 陶行知 C 马寅初 D 李四光 17、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我国高等教育打破女禁,1920年大学开始招收女生。最早招女生的大学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