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人口容量

环境人口容量
环境人口容量

1.3环境人口容量

一、依据教材填充

1.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性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2.我们必须正视我国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现实矛盾, 坚定不移地执行

和这两项基本国策, 只有这样, 才能逐步走上人口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轨道。

二、依据教材选择

1.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A 资源

B 科技水平

C 文化需求量

D 生活消费水平

2.认为地球环境容量在100亿左右,来源于:()

A 乐观者

B 悲观者

C 介于悲观与乐观者之间

D 1972年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报告

3.我国人口承载量最高应控制在:()

A 12亿

B 15亿

C 60亿

D 16亿左右

4.环境人口容量具有:()

A 不确定性特点

B 相对稳定性特点

C 不稳定性特点

D 相对确定性特点

5.我国人口与一些资源之间的矛盾表现在:()

A 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

B 耕地总数和人均可耕地存在继续减少的趋势

C 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已达极值

D 淡水资源严重不足,有些地区已出现地下水枯竭的迹象

三、读图表数据分析:

*(1)按世界人口容量是100亿,根据世界第五个10亿人口的增长速度,将在年达到饱和。

*(2)按我国人口容量是16亿,根据我国1994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1‰进行计算,我国将在年达到饱和。

(3)当人口超过环境容量时,出现的后果有:

(4)我国目前人口与环境某些资源之间的突出矛盾是:

1.3环境人口容量

一、1. 社会文化标准的物质生活水平 2. 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

二、1 A 2 C 3 D 4 AB 5 BD

三、1 2047年

2 2021---2022年

3 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恶化。

4 人均耕地不足世界人均的三分这一,并有继续减少的趋势;淡水严重不足,人均淡水仅为世界人均的四分之一,过度开采地下水出现许多环境问题。

水资源承载力特征及其评价方法

水资源承载力特征及其评价方法 [摘要] 水资源在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合理的评价水资源是引导产业发展的前提,本文介绍了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的基本方法;并阐述了水资源承载力的基本特征,为合理评价利用水资源做了铺垫。 [关键词水资源承载力,水资源评价,水资源承载力特征 [abstract] the water resources in social development and people’s production and life is indispensable. The reasonable evalu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is the premise of the guide industry developmen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basic method of evalu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carrying capacity; And explains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ater resources carrying capacity for reasonable evalu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do twisted. [key words water resources carrying capacity of water resources evaluation, water resources carrying capacity characteristics 1.引言 水资源承载力是指在可预见的技术、经济和社会生产条件下,水资源可供给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和生态环境保护等用水的能力。水资源承载力分析的目的是为了揭示水资源与区域经济和人口之间的关系,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确保区域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区域水资源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的主要手段区域水工程出发,针对目前水工程建设、投产运行对区域社会经济效益产生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带给区域生态环境一定的压力,研究了区域水工程建设对区域水资源人口和“社会经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分析计算了区域不同时期水工程影响下的水资源现状承载力和极限承载力以及各个时期区域人口经济的最大支撑规模。 2.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方法简介 目前,国内外对水资源承载力评价采用的方法主要有三大类:经验估算法、综合指标法和复杂系统分析法,而且后面两种更为常见。 1)经验估算法。经验估算法是指操作主体应用专门知识和丰富的经验,据此提出一个近似的数字,它虽然可以满足决策者概念上的感性认识,但从估算精度来看,显然不能满足要求。经验估算法主要包括背景分析法、经验公式法和趋势预测法。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选择题专题训练

高考一轮复习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 量选择题专题训练 不同地区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环境人口容量。下图为不同因素在不同时期对应的人口规模变化图。读图完成1—2题。 1.甲、乙、丙、丁四个要素对应正确的是 A.甲—自然资源B.乙—生活消费水平C.丙—社会生产力D.丁—人口迁入 2.要提高我国东部地区环境人口容量,可行的措施是 A.扩大耕地面积B.加大住房建设C.人口大规模迁出D.加强科技应用 环境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能持续供养的最大人口数量,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图为某省区环境人口容量“木桶效应”示意图。读图完成3—5题。 3.图示省区环境人口容量主要取决于 A.矿产资源B.水资源C.土地资源D.生物资源 4.推断该省区最可能是 A.新疆B.湖北C.山东D.广东 5.提高该省区环境人口容量的可行性措施是 A.大力开采地下水B.加快矿产资源开发C.提高植被覆盖率D.迅速扩大耕地面积 下图示意某个时期宁夏部分县级行政区的环境人口容量(单位:万人),读图回答6—7题。6.影响图中宁夏各县级行政区环境人口容量的最主要因素是 A.矿产资源B.淡水资源C.地形地势D.科技水平 7.宁夏南部地区今后一段时间人口发展的正确做法是 A.放宽生育政策,鼓励生育 B.增加人口密度,接纳宁夏北部地区的移民 C.垦荒拓耕,向宁夏东部地区迁入部分人口 D.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同时向宁夏北部地区迁入部分人口 兰州市地处黄土高原、蒙新高原、青藏高原三大高原的交界处,位于两山中间,黄河穿城而过。下表为兰州市人口容量总结表(单位:万人)。据此,完成8—9题。 8 A.311;345B.207;344C.227;338D.207;338 9.为增大人口容量,兰州市可采取的最有效措施是 A.挖掘土地潜力,提高容积率B.治理污染,改善环境质量 C.跳出河谷,开发新的城市用地D.发展科技,提高开放程度 10.下图是N、M两国人口年龄金字塔结构图,关于两类国家人口合理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N类国家因环境人口容量潜力大而人口增长快 B.M类国家因人口数已超过环境人口容量而导致人口萎缩 C.N类国家因资源十分丰富所以环境人口容量大 D.M类国家因经济、科技发达所以环境人口容量较大 我国西北地区海拔高,地势高低起伏,降水稀少、气候干燥,植被大部分为荒漠,是目前我

课标解读-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课标解读-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一、教学目标: 1.说出环境承载力与合理环境容量的含义。 2.区别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 3.讨论并说出影响合理人口容量的因素。 二、教学重点、重点:区别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 三、教学方法:启发讲授、案例学习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流程: 课标教师学生设计意图 说出环境承载力和合理人口容量的含义 区别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问题:门头沟能够供养整个北京市的人口吗?为什么?房山能够供养的人口数与门头沟一样吗?为什么?持续供养的人口数是一个固定值吗?为什么? 环境承载力表示的是一个警戒值,体现的是人口生物学意义上的“生存”,人类的生存需要仅仅是满足生存吗? 合理容量强调人口与社会、经济、环境、资源相互协调,合理容量远小于环境承载力 指导读图 讨论分析回答 针对问题,说说你的想法 思考两个数值的关系 归纳影响门头沟这两个数值变化的因素 读图11分析图中反映的是什么问题? 阅读地球到底能承载多少人口?思考对地球承载人口的估计数差异为何惊人 阅读案例研究,并思考中国今后人口应如何发展?人口规模目标该如何定位?通过什么样的手段实现该目标?讨论得出能够供养的人口数是有极限的,主要受自然资源的限制,而自然资源在不同时期也不同,引出环境承载力的概念。 引出合理人口容量 加深理解人均粮食等因素的变化趋势将对人口产生的影响 区别两种数值类型生成的依据 进一步理解控制人口、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的意义,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 门头沟区大峪中学梁有雁 高一新课程教学设计 设计者:(西城区-第四组) 课题:(中图版-必修第2册) 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第三节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 (1学时) 一.学习目标 通过阅读资料,能够分别说出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的概念、体现的含义和考察(估算)的依据。

环境人口容量

1.3环境人口容量 一、依据教材填充 1.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性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2.我们必须正视我国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现实矛盾, 坚定不移地执行 和这两项基本国策, 只有这样, 才能逐步走上人口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轨道。 二、依据教材选择 1.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A 资源 B 科技水平 C 文化需求量 D 生活消费水平 2.认为地球环境容量在100亿左右,来源于:() A 乐观者 B 悲观者 C 介于悲观与乐观者之间 D 1972年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报告 3.我国人口承载量最高应控制在:() A 12亿 B 15亿 C 60亿 D 16亿左右 4.环境人口容量具有:() A 不确定性特点 B 相对稳定性特点 C 不稳定性特点 D 相对确定性特点 5.我国人口与一些资源之间的矛盾表现在:() A 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 B 耕地总数和人均可耕地存在继续减少的趋势 C 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已达极值 D 淡水资源严重不足,有些地区已出现地下水枯竭的迹象 三、读图表数据分析:

*(1)按世界人口容量是100亿,根据世界第五个10亿人口的增长速度,将在年达到饱和。 *(2)按我国人口容量是16亿,根据我国1994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1‰进行计算,我国将在年达到饱和。 (3)当人口超过环境容量时,出现的后果有: (4)我国目前人口与环境某些资源之间的突出矛盾是: 1.3环境人口容量 一、1. 社会文化标准的物质生活水平 2. 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 二、1 A 2 C 3 D 4 AB 5 BD 三、1 2047年 2 2021---2022年 3 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恶化。 4 人均耕地不足世界人均的三分这一,并有继续减少的趋势;淡水严重不足,人均淡水仅为世界人均的四分之一,过度开采地下水出现许多环境问题。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第三节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环境承载力概念及影响因素;能区别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 2、掌握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 3、应用评价一个地区环境承载力大小及人口合理容量大小。 4、理解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及影响环境承载力的因素 5、理解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 6、认识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深刻理解实施计划生育的重大意义,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 7、通过阅读分析各类图表,培养读图,读表能力。 二、教学重点: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人口合理容量 三、教学难点:环境承载力及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四、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复活岛的悲剧 在烟波浩渺的南太平洋上,有一个面积仅117平方千米的小岛——智利复活节岛。丰富的资源使得岛上的居民不劳作便可衣食无忧,人口开始膨胀,全盛时期高达7 000人。 后来岛屿居民开始制作巨大的石像,人口的膨胀使得资源得到很大的破坏,特别是制作石像需要砍伐大量树木,使得森林开始消失。为争夺资源,战争开始发生,文明开始衰落,到了1700年左右,岛屿上居民只有2 000人左右。再加上后来的奴隶贩卖、天花流行,到了1877年,岛屿居民只有111人。 尝试探究:复活节岛的悲剧说明了什么? 提示:随着人口的增加,复活节岛的树木被砍伐殆尽,生态系统完全摧毁,食物逐渐短缺,人口急剧下降。复活节岛的悲剧充分说明了地理环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如果超过地理环境的承截力,就会造成生态破坏,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 一、环境承载力 1.概念:在一定时期内,某一地域环境和资源能够维持抚养的 (又称环境人口容量)。 2.影响因素:主要有 、科技发展水平和 。 3.估算 (1)单个要素考察估算,如 资源、淡水资源、 等。一般方法: (2)多要素综合考察估算,如 、科技、 等要素的综合。 二、人口合理容量 1.概念 (1)条件??????? 的生活方式 舒适的生活环境满足 和 等各方面的需求不妨碍 (2)实质:一个国家或地区 的人口数量。

环境承载力、环境容量和污染物总量控制

14环境承载力、环境容量和污染物总量控制 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系统的自我维持、自我调节能力,资源与环境子系统的供容能力及其可维育的社会经济活动强度和具有一定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环境承载力分为资源承载力与环境容量。 承载力分析就是要科学、准确地确定水环境、空气环境容量和经济、土地、水资源的承载力。在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中,合理分析环境承载力,能够提高规划对环境影响的评估准确性,从而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准确掌握环境与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所具有的支持能力,确保规划的社会经济发展在阈值内有控制的进行,促进规划的社会-经济-环境系统的良性循环,实现可持续发展。 环境为人类活动提供了空间、载体、资源,并容纳废弃物,其能力的大小与环境和人类活动均有关系。不同的环境,对同一种人类活动的承载力不同;同一种环境,对不同的人类活动,所具有的承载力也不同。开发区的建设,社会、经济系统的变化,对环境的影响范围、深度将不断加大,三者逐渐形成一个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复合系统。 14.1环境资源承载力 14.1.1评价指标 环境承载力不仅限于自然环境所固有的自然承载能力,还包括人工环境承载力,人类通过科技手段能够改善和提高环境整体的承载能力,所以本次环评所指的承载力包括环境承载力和人工环境承载力。同时由于社会经济环境系统的复杂性,人类活动的多组合性,衡量承载力的指标体系难以包括人类活动的全部,也不可能对具体指标作硬性的统一规定,只能从各子系统中选择有代表性、易量化的指标作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综合考虑开发区的自然、社会现状和数据获取等多方面因素,制定如下的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体系,详见表。

表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体系

《 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教案(1)

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 一、课标要求: 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二、教学目标 1.理解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和影响环境承载力的因素。 2.理解合理人口容量的含义。 3.认识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深刻理解我国实施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的重大意义,树立 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和环境观。 4.通过阅读和分析各类图表,培养读图、读表能力。 三、教学重点: 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合理人口容量。 四、教学难点: 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的区别。 五、教学方法: 图表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举例法、讨论法 六、课时安排 共2课时 七、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我们地球上最多能容纳多少人?地球上容纳多少人适合?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三节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 〖活动1〗课本P18图1-3-1(计算机模拟的未来趋势)分析 (1)2000年以后世界人口的增长有何特点? (2)在人口增长、粮食增长、自然资源、工业生产和污 染五个因素中,哪个因素的发展变化会导致其他因素 的变化? (3)当资源不断减少、污染不断增加时,人们的生活质 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这些变化反映了什么问题? 〖活动2〗探索河流淡水资源对环境承载力的影响

(1)从河流淡水饼状图中找出河流淡水总量居于前三位的大洲和总量最少的大洲; (2)对照人口比重饼状图,你认为那些大洲会出现水源短缺问题? (3)为何各大洲的水资源总量与人口总量占世界的比重不一样?说明影响环境承载力大小 的因素有哪些? (4)为什么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正面临着淡水资源不足的危机? 小结: 产生水资源危机的原因缓解水资源危机的 措施 自然 原因 ①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均跨流域调水 ②水资源的时间分配不均修建水库 人为 原因 ③人口增多、工农业发展,用水量剧 增 节约用水 ④水污染严重防治水污染 〖活动3〗探索土地资源的生产力对环境承载力的影响 下图是人口增长与土地资源减少的动态关系图,请同学们在它们之间加上因果关系的箭头。 〖活动4〗阅读教材第20页,《地球到底能承载多少人口》 然后展示下图,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对地球环境承载量的看法

环境容量、环境承载力分析及累计影响评价方法

环境容量、环境承载力分析及累计影响评价方法 1、环境容量;指人类和自然环境不致受害的情况下或者具体来说是在保证不超出环境目标值的前提下,区域环境能够容许的污染物最大允许排放量。 2、在提出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的工作内容要求时应考虑的原则(3项):集中供热;污水集中处理排放;固体废物分类处置。 3、大气环境容量与污染物总量控制主要内容(5项):选择总量控制指标;对所涉及的区域进行环境功能区划,确定各功能区环境空气质量目标;根据环境质量现状,分析不同功能区环境质量达标情况;结合当地地形和气象条件,选择适当方法,确定开发区大气环境容量:结合开发区规划分析和污染控制措施,提出区域环境容量利用方案和近期(5年计划)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4、水环境容量与污染物总量控制主要内容(5项):选择总量控制指标;分析基于环境容量约束的允许排放总量和基于技术经济条件约束的允许排放总量;对于拟接纳开发区污水的水体,应根据环境功能区划所规定的水质标准要求,选用适当的水质模型分析确定水环境容量,季节性河流原则上不要求确定水环境容量;对于现状水污染物排放实现达标排放,水体无足够的环境容量可资利用的情形,应在制定基于水环境功能的区域水污染控制计划的基础上确定开发区水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如预测的各项总量值均低于上述给予技术水平约束下的总量控制和基于水环境容量的总量控制指标,可选择最小的指标提出总量控制方案,如

预测总量大于上述两类指标中的某一类指标,则需调整规划,降低污染物总量。 5、河流/湖泊:水环境容量;河口/海湾:水环境容量/最小初始稀释度;(开敞的)近海水域:最小初始稀释度。 6、给定区域内,达到环境空气保护目标而允许排放的大气污染物总量,就是该区域大气污染物的环境容量。特定地区的大气环境容量与以下因素有关(5个):涉及的区域范围与下垫面复杂程度;空气环境功能区划及空气环境质量保护目标;区域内污染源及其污染物排放强度的时空分布;区域大气扩散、稀释能力;特定污染物在大气中的转化、沉积、清除机理。 7、大气容量的计算方法(3种):修正的A-P值法;模拟法;线性优化法。 A-P值法特点:不需要知道污染源的布局、排放量和排放方式,就可粗略估算制定区域的大气环境容量,对决策和提出区域总量控制指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适用于开发区规划阶段的环境条件的分析。该法原则只适用于大气SO2环境容量的计算,在计算PM-10的环境容量时,可作参考方法。 模拟法:利用环境空气质量模型模拟开发活动所排放的污染物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是否会导致环境空气质量超标。适用于规模较大、具有复杂环境功能的信件开发区,或将进行污染治理与技术改造的现有开发区。需要通过调查和类比了解或虚拟开发区大气污染源的布局、排放量和排放方式。其优势在于充分考虑周边发展的影响。 线形优化法:将不同功能区的环境质量保护目标为约束条

区域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研究.

区域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研究* 杨梅,李如忠,钱家忠,洪天求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合肥(230009 E-mail:qjz_mail@https://www.360docs.net/doc/1c18663006.html, 摘要:研究和评价区域水环境承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水环境承载力的内涵和本质,从资源环境、技术管理、社会经济和生态四个角度出发,构建了一个普遍适用的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考虑到水环境承载力本身具有模糊性、多指标性,采用模糊优选原理进行评价,并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指标权重。从而提出了AHP—模糊优选模型。作为案例,将上述理论方法应用于某一城市的水环境承载力评价,取得了较好效果。 关键词:区域,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模糊优选评价模型 水环境承载力(Water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 WECC是承载力概念与水资源和水环境领域的自然结合[1],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活动与水环境条件适配程度的重要指标,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2]。九十年代初 WECC概念在我国得以提出, 随后WECC研究方向在环境科学领域独立发展逐渐完善[2-6],但对水环境承载系统各要素的内涵、特征、变化关系和定量化表征等尚未见有较为系统的理论成果。本文从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所涉及的资源环境、技术管理、社会经济和生态四个角度出发,结合我国的区域状况,提出了区域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水环境承载力评价的AHP—模糊优选模型。实例研究表明,所建模型对包含多指标、多因素的水环境承载力评价具有很好的效果。 1. 评价指标体系 建立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应根据区域水资源特点,考虑到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科技文化水平的差异性、以及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和水环境的状况及其变化趋势等。

环境承载力、环境容量和污染物总量控制讲解学习

环境承载力、环境容量和污染物总量控制

14环境承载力、环境容量和污染物总量控制 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系统的自我维持、自我调节能力,资源与环境子系统的供容能力及其可维育的社会经济活动强度和具有一定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环境承载力分为资源承载力与环境容量。 承载力分析就是要科学、准确地确定水环境、空气环境容量和经济、土地、水资源的承载力。在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中,合理分析环境承载力,能够提高规划对环境影响的评估准确性,从而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准确掌握环境与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所具有的支持能力,确保规划的社会经济发展在阈值内有控制的进行,促进规划的社会-经济-环境系统的良性循环,实现可持续发展。 环境为人类活动提供了空间、载体、资源,并容纳废弃物,其能力的大小与环境和人类活动均有关系。不同的环境,对同一种人类活动的承载力不同;同一种环境,对不同的人类活动,所具有的承载力也不同。开发区的建设,社会、经济系统的变化,对环境的影响范围、深度将不断加大,三者逐渐形成一个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复合系统。 14.1环境资源承载力 14.1.1评价指标 环境承载力不仅限于自然环境所固有的自然承载能力,还包括人工环境承载力,人类通过科技手段能够改善和提高环境整体的承载能力,所以本次环评所指的承载力包括环境承载力和人工环境承载力。同时由于社会经济环境系统的复杂性,人类活动的多组合性,衡量承载力的指标体系难以包括人类活动的

全部,也不可能对具体指标作硬性的统一规定,只能从各子系统中选择有代表性、易量化的指标作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综合考虑开发区的自然、社会现状和数据获取等多方面因素,制定如下的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体系,详见表14.1-1。 表14.1-1 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体系

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与合理人口容量的区别及联系doc

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与合理人口容量的区别及联系“环境承载力”这个概念的提出其思想前提是环境的“资源观和价值观”。环境作为一种资源,环境承载力包含了两层涵义:一是指环境的单个要素(如土地、水、气候、动植物、矿产等资源)以及它们的组合方式(环境状态)的承载水平;二是指环境污染相对应的环境纳污水平即“环境自净水平”。所以“环境承载力”的科学定义可表述为:在某一时期、某种状态或条件下,某地区的环境资源所能承受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即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经济与社会的限度。这里“某种状态或条件”是指现实的或拟定的环境结构不发生明显不利于人类生存方向改变的前提条件;所谓“能承受”是指不影响环境系统正常功能的发挥。地球的面积和空间是有限的,它的资源是有限的,显然它的承载力也是有限的,所以人类的活动必须保持在地球承载力的极限之内。 环境人口容量概念产生的背景是当前只有地球上有适合人类生存的条件,而地球的空间和资源是有限的,面对数量庞大且与日俱增的人口的事实,人们必然注重人口增长与环境承载力的问题,从而提出了“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 按一般理解,环境人口容量又称资源承载力,简单地看作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超过这个人口数,人口就不能正常生存,即偏向于最高人口的涵义。因为对环境人口容量确定因素的理解不同,所以存有着不同的环境人口容量的定义,教材中采取的是应用较为广泛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的定义: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该定义在强调自然资源的同时,也考虑到技术条件。这个概念包含以下几层意思:①分析环境人口容量应针对具体的时期,因为环境人口容量是时间的函数,具有不确定性; ②资源、科技水平、生活(包括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③如果研究某一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要以该国或地区所能利用的资源和技术为依据,而所利用的资源和技术能够是本地的,也能够是定义中所说的“其他”(如国外或地区外)资源和技术,这个点对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结果有较大的影响。 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主要是指它的制约因素不确定。时期不同制约因素必然发生变化,造成环境人口容量的变化。但在具体时期,假定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保持不变或变化很少时能够对环境人口容量实行相定量的分析,即环境人口容量的相对确定性。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假定条件下得出的,假定的条件,估计的方法不同,结论也会不同。人类发展史的每一时期因为受当时科技水平条件的限制都不得有各自的环境人口容量即当时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但人类的人口总数从未达到过最高的人口容量。 环境承载力是指在未来不同的时间尺度上,以预期的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及与此相适合的物质生活水平为依据,一个区域利用其自身的资源所能持续稳定供养的人口数量。环境人口容量则是在一定地区或国家所容纳的人口数量。环境承载力相对稳定,它受资源生产水平与人的生活水平所制约,受人的行为影响小,比较客观。环境人口容量则受人口政策、人的生育行为和人口迁移等因素的影响较大,主观性强,它能够大于或小于环境的人口承载力。 环境人口容量与环境承载力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概念。环境承载力能够用来表示环境对人口的容量的限度。一般地说,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所以人口数量是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在对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整个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的实际估计中往往用某一种或几种资源的环境承载力作为

高中地理第1章 第3节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教案中图版必修第二册

第三节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 结合实例,解释区域 资源环境承载力、人 口合理容量。 1.结合资料,分析影响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综合思维) 2.结合区域资料,分析影响区域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区域认知) 3.结合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合理的人口规模。(人地协调观) 4.通过调查本地区情况,估算本地区人口合理容量。(地理实践力) 一、资源环境承载力 1.概念: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指在一定时期内,特定区域在资源环境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下,所能承受的某一人口规模下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 2.资源承载力和环境承载力 (1)资源承载力:主要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和矿产资源承载力等。 (2)环境承载力:主要指自然生态环境承载力,包括大气环境、水环境和土壤环境承载力等。 3.影响因素 (1)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大小,常常是由区域中的“短板”即最紧缺要素决定的。 (2)影响因素:区域资源、环境因素、经济水平、科学技术、社会文化和地域开放程度等。 4.提高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途径 (1)发展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开发新资源,改善环境。 (2)提高区域开放程度。 [图表点拨]教材P22图1-3-2,该图展示出: (1)环境承载力的大小由区域中的“短板”即最紧缺要素决定。 (2)干旱地区环境承载力是由水资源决定的。 1.概念: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适宜的人口数量。 2.意义 (1)人口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2)人口数量与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相适应性。 3.大小:人口合理容量要小于资源环境承载力。 4.影响因素:自然环境和资源的状况、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科学技术水平、地域的开放程度等。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技术方案

一、工作背景 (一)基本概念 据《江苏省市级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要点(试行)》,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在可以科学预期的时期内,区域土地资源、水资源、生态环境等要素所能够持续支撑该区域2020年、2030年经济社会发展及远景规划所确定的居民生活水平的最大人口规模,以及可持续增长的最大经济规模,由此可能允许的最低的耕地保有规模、最适的生态用地规模和最大的建设用地规模。具有资源环境承载的基础性、承载容量有限性、承载空间可调控性、动态变化性、区域关联性特点。(二)评价目的与原则 资源环境承载力是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健康水平”的关键表征指标。通过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可以深刻揭示影响各设区市资源环境承载的短板与影响要素,科学反映各设区市资源环境综合承载水平,明确区域国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承载潜力和方向,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标确定、指标规模调整、空间布局和结构优化等提供科学依据和基础支撑。主要原则有客观真实、限制性、可操作性、可应用性、“红线”原则。

二、评价内容 (一)资源环境现状分析 其一,全面查清资源环境现状。对影响承载力的资源环境要素(土地资源、水资源、地质环境、土壤环境、水环境、生态环境等)、社会经济发展作全面调查,查清资源与环境的数量、质量和空间分布,分析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阶段和功能定位。其二,分析资源环境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利用历史数据分析土地利用结构的动态演变过程,分析资源禀赋对土地利用方式、结构和程度的影响。 (二)资源环境承载力影响或约束因素识别 从经济社会发展、主要资源要素或环境容量保障能力、粮食或农业生产、生态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范等方面,识别国土保护与开发和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区域土地利用的资源环境影响或约束因素。重点关注采煤塌陷对土地利用的影响。 (三)资源环境关键因素情景分析 经济社会发展设置“保持现有速度”、“基础情景”、“快速增长”三种情形,资源环境基础条件设置“改善”、“基础情景”、“减弱”三种情形。其中,基础情景依据各个因素相关部门的规定和规划确定,如:市、县、区政府考

规划环评中环境承载力评价和环境容量分析1

规划环评中环境承载力评价和环境容量分析 目录 前言 ----------------------------------------------------------------------------- - 3 - 1. 规划环评--------------------------------------------------------------------- - 4 - 1.1 规划评价适用范围 ---------------------------------------------------------------- - 4 - 1.2 规划评价依据 ---------------------------------------------------------------------- - 4 - 1.3 评价原则 ---------------------------------------------------------------------------- - 6 - 1.4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 - 7 - 2. 环境承载力与环境容量概述 ------------------------------------------------ - 7 - 2.1环境承载力概念的演化----------------------------------------------------------- - 7 - 2.2环境承载力的定义----------------------------------------------------------------- - 8 - 2.3 环境容量的定义 ------------------------------------------------------------------- - 8 - 2.4 环境承载力的研究对象 ---------------------------------------------------------- - 9 - 2.5 环境承载力的主要特征 ---------------------------------------------------------- - 9 - 2.6 环境承载力的本质 -------------------------------------------------------------- - 10 - 2.7 环境承载力的承载对象 -------------------------------------------------------- - 10 - 2.8 环境承载力的研究意义 --------------------------------------------------------- - 11 - 3. 环境承载力与环境容量区别与联系---------------------------------------- - 11 - 4. 环境单要素承载力---------------------------------------------------------- - 13 - 4.1土地资源承载力------------------------------------------------------------------ - 13 - 4.2矿产资源承载力------------------------------------------------------------------ - 14 -

环境影响评价师题-环境容量、环境承载力分析及累积影响评价方法

环境影响评价师题-环境容量、环境承载力分析及累 积影响评价方法 1、在提出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的工作内容要求时,应考虑到()的原则要求。 A.集中供热 B.环境自净能力 C.污水集中处理排放 D.固体废物分类处置 2、特定地区的大气环境容量与()等因素有关。 A.空气环境功能区划及空气环境质量保护目标 B.区域大气扩散、稀释能力 C.特定污染物在大气中的转化、沉积、清除机理 D.区域内污染源以及其污染物排放强度的时空分布 3、交通规划可以引发一系列的资源开发、产业集聚、城镇布局与空间结构改变等影响属于()。 A.复合影响 B.诱发影响 C.间接影响 D.最低限度及饱和限度影响

4、常用的环境承载力分析方法和步骤中,应建立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其一般选取的指标与承载力的大小成()关系。 A.正比 B.反比 C.线性 D.非线性 5、《某新城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适宜环境人口承载力的估算则采用()方法。 A.单目标决策 B.模拟估算 C.多目标动态决策 D.趋势分析 6、水环境容量是水体在环境功能不受损害的前提下所能接纳的污染物的最大允许排放量。按()方面计算水环境容量。 A.对于拟接纳开发区污水的水体,如常年径流的河流、湖泊、近海水域应估算其环境容量 B.污染因子应包括国家和地方规定的重点污染物、开发区可能产生的特征污染物和受纳水体敏感的污染物 C.根据水环境功能区划明确受纳水体不同断(界)面的水质标准要求;

通过现有资料或现场监测弄清受纳水体的环境质量状况;分析受纳水体水质达标程度 D.在对受纳水体动力特性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水质模型建立污染物排放和受纳水体水质之问的输入响应关系 7、环境承载力分析确定的约束条件不包括()。 A.自然资源条件 B.社会条件 C.生态建设要求 D.经济条件 8、常见的环境累积影响评价的方法有()。 A.核查表 B.网络法 C.现场咨询法 D.环境数学模型法 9、环境承载能力的分析对评价一项规划的()类型的影响更为适用。 A.基础设施或公共设施 B.空气和水体质量 C.自然保护区域的休闲使用 D.野生生物数量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第三节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一、 教学目标: 1、 了解环境承载力概念及影响因素;能区别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 2、 掌握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 3、 应用评价一个地区环境承载力大小及人口合理容量大小。 4、 理解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及影响环境承载力的因素 5、 理解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 6、 认识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深刻理解实施计划生育的重大意义,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 7、 通过阅读分析各类图表,培养读图,读表能力。 二、 教学重点: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人口合理容量 三、 教学难点:环境承载力及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四、 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复活岛的悲剧 在烟波浩渺的南太平洋上,有一个面积仅 117平方千米的小岛一一智利复活节岛。丰富的资源使 得岛上的居民不劳作便可衣食无忧,人口开始膨胀,全盛时期高达 7 000人。 后来岛屿居民开始制作巨大的石像,人口的膨胀使得资源得到很大的破坏,特别是制作石像需要砍伐大量 树木,使得森林开始消失。为争夺资源,战争开始发生,文明开始衰落,到了 1700年左右,岛屿上居民 只有2 000人左右。再加上后来的奴隶贩卖、天花流行,到了 1877年,岛屿居民只有111人。 尝试探究:复活节岛的悲剧说明了什么? 提示:随着人口的增加,复活节岛的树木被砍伐殆尽, 生态系统完全摧毁, 食物逐渐短缺,人口急剧下降。 复活节岛的悲剧充分说明了地理环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 如果超过地理环境的承截力,就会造成生态破坏, 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 一、环境承载力 1.概念:在一定时期内,某一地域环境和资源能够维持抚养的 (又称环境人口容量)。 2?影响因素:主要有 、科技发展水平和 3. 估算 (1) 单个要素考察估算,如 (2) 多要素综合考察估算,如 、人口合理容量 1. 概念 __________ 的生活方式 夂 舒适的生活环境 (1) 条件 满足 ______ 和 _________ 等各方面的需求 不妨碍 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实质:一个国家或地区 ______ 的人口数量。 2. 影响因素 (1) 自然环境和资源的优劣:包括自然环境的优劣及自然资源的 _ _____ 和 _______ ,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条件。 资源、淡水资源、 、科技、 等。一般方法: 等要素的综合。

城市生态地质与城市环境容量

城市生态地质与城市环境容量 城市环境容量:环境容量,是指某一环境区域内对人类活动造成影响的最大容纳量。大气、水、土地、动植物等都有承受污染物的最高限值,就环境污染而言,污染物存在的数量超过最大容纳量,这一环境的生态平衡和正常功能就会遭到破坏。 城市环境容量是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文化水平下的一个相对量。当人们在城市空间中的集聚超过一定的极限,将造成人们最基本的环境要求超出了人们的忍受程度,并使社会、文化环境遭到破坏,而再也难以恢复时,也存在着一个绝对量。城市环境容量是相对量和绝对量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一个平衡的稳定值。 影响因素包括:城市自然条件、城市要素条件、经济技术条件。 主要包括:城市人口容量、城市大气容量、城市水环境容量。 在城市环境容量分析中,包括:自然条件、现状条件、经济技术条件、历史文化条件等分析 城市环境承载力。 城市生态学(urban ecology)是以生态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研究城市的结构、功能和动态调控的一门学科,既是一门重要的生态学分支学科,又是城市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 在现代社会,城市建设是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最为密切的人类活动,自然环境条件深刻地影响着城市建设和城市生活,城市建设和城市生活所形成的人工环境或次生环境对人类的发展所起的作用亦最为显著。城市建设和城市生活引起的城市地质变化是多方面的,既有地表结构的变化,又有岩石和其他矿物成分的变化。地表结构的变化显而易见,而物质成分的变化则不易被察觉。 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对环境的影响范围或尺度主要集中在岩石圈的最上层。人类和其他生物依赖地质环境而生存和发展,同时又在不断地改变着地质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结构特征。人类活动所形成的地质结构物约占陆地表面的5%,其中主要分布在城市化地区。人类及其他生物与地质环境的关系主要表现在:①地质环境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栖息场所和活动空间,为人类和其他生物提供丰富营养元素,故人类和生物体的物质组成及其含量同地壳的元素丰度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②地质环境向人类提供矿产和能量。目前人类每年从地层中开采的矿石达4立方公里,从中提取金属和非金属物质。由于矿产资源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属不可更新资源.一经开采很难恢复③人类对地质环境的影响随着现代技术水平的提高而愈来愈大。例如采掘矿产、开凿运河等都直接改变地质、地貌;人类向地质环境排放大量工业废弃物、造成地表有害化学元素如汞、桶、镕等的浓度增高。 与城市建设和生态有关的地质环境问题主要是土质和区域地质条件,基岩特征、水文地质条件、土质性状和厚度、地下开矿情况、建筑材料、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过程以及地震、滑坡、坍塌、地陷等地质现象对城市建筑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一、城市水环境的特点 水环境是构成环境的基本要素之一,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重要场所.也是受人类干扰和破坏最严重的地区。水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水源短缺已成为当今主要的环境问题之一。“滴水贵如油”也并不是农民在“求雨“焚香的祷告中的专用名词。21世纪,世界性的缺水,不仅直接阻碍着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而且将危及整个人类的生活。特别在城市化、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城市区域,这一问题尤其突出。 1、淡水资源的有限性 任何一个城市的淡水资源总量都是有限的,它的总量受地域和气候的制约。中国长江以

1.3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

1.3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 [教学目的]: 使学生能够区分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数量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重点难点]: 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 [讲授过程]: [情境创设]有一片草原,放养着一定数量的牛羊,有一户人家在此幸福地生活。迁来了一户人家,也带来了一批牛羊,当然也可以一起幸福的生活,但迁来的人口越来越多,而土地不能够养活更多的牛羊,所以人们的生活质量开始下降,但仍然可以维持生活,但不能够保证人民的生活水平,由此人越来越多,这片草原所能够维持最低生活质量水平的最大人口数量,即为其环境承载力。 一、环境承载力: 1、定义: 考虑生存,最大的人口数量 [定义]P20:环境承载力:一定时期内,某一地域能够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 2、其影响因素:自然环境要素:太阳、空气、淡水、土地、生物等。 3、以水资源为例,水资源与环境承载力的关系: 水资源的多与少——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域所能够维持的最大人口数量。 4、环境承载力即可以从单一因素考虑,也可从自然环境系统综合考虑。 二、合理人口容量: 1、定义:考虑发展,最大的人口容量。 还是那一片草原,能够使得人们的生活质量水平不下降,即使他们能幸福生活的最大的人口容量。即自然、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时的最大人口容量,即为合理人口容量。 定义:P20,合理人口容量是指一国或一地区在可以预见的时期内,利用该地的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及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合理人口容量小于环境承载力。 2、影响因素: 现实人口:现实人口多的地区一般其合理人口容易也大。因为现实人口数量是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自然、社会、经济共同作用的结果。 地域开放程度:北上天,一千万人以上,应该说这样的空间范围不可能养活这么多人。而为什么又能养活呢?地域开放,输入资源。 例:日本、荷兰、比利时等国资源短缺,其发展是利用了其它国家的资源。 3、合理人口容量的相对性 合理人口容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变化原因: (1)环境的改变,如环境突变,自然灾害等会降低原有合理人口容量 (2)人类科技水平的提高,一方面可以提高合理人口容量,但当消费水平的提高超过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时又会降低合理人口容量。 案例分析: 阅读回答问题: 1、中国的环境承载力是多少? 2、中国的合理人口容量是多少? 3、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