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朗肯土压力理论计算主动

采用朗肯土压力理论计算主动
采用朗肯土压力理论计算主动

采用朗肯土压力理论计算主动、被动土压力

朗肯土压力理论是依据半空间体的应力状态和土的极限平衡理论推出土压力强度的计算式。它的假设条件1.挡土墙背垂直;2.墙后填土表面水平;3.挡墙背面光滑即不考虑墙与土之间的摩擦力。

应用范围:

1.墙背与填土条件:

(1)墙背垂直,光滑,墙后填土面水平

(2)墙背垂直,填土面为倾斜平面,

(3)坦墙(工程上把出现滑裂面的挡土墙定义为坦墙)。

(4)还适应于“∠”形钢筋混凝土挡土墙计算

2.地质条件

粘性土和无粘性土均可用,均有公式直接求解

影响土压力的因素:

作用在挡土支护结构上的土压力受以下因素制约:

1不同土类中的侧向土压力差异很大。采用同样的计算方法设计的挡土支护结构,对某些土类可能安全度很大,而对另一些土类则可能面临倒塌的危险。因此在没有完全弄清挡土支护结构土压力的性能之前,对不同土类应区别对待。

2 土压力强度的计算及其计算指标的取值与基坑开挖方式和土类有关。当剪应力超过土的抗剪强度时,背侧土体就会失去稳定,发生滑动。由于基坑用机械开挖,一般进度均较快,开挖卸荷后,土压力很快形成,为与其相适应采用直剪快剪或三轴不排水剪是合理的。但剪切前是否要固结,则根据土的渗透性而定。渗透性弱的土,由于加荷快、来不及固结即可能剪损,此时宜采用不固结即进行剪切;反之,渗透性强的土,宜固结后剪切。

3土压力是土与挡土支护结构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与结构的变位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而导致设计土压力值的不确定性。如经典的库仑土压力仅考虑主动与被动状态;在挡土支护结构变形很小时,要采用静止土压力(其值无统一求法);对于作用于多支点挡土支护结构的土压力则按弹塑性理论进行计算。

图1 半空间体的应力状态

(a )单元体的初始应力状态; (b )达到朗肯状态的应力路径;

(c )主动朗肯状态的剪切破坏面; (d )被动朗肯状态的剪切破坏面 如图1a 在半空间土体中取一竖直切面AB ,在AB 面上深度为Z 处取一土单元体,在静止土压力状态下,作用在单元体上的大主应力1σ为竖直向应力z γ,小主应力3σ为水平向应力z k γ0,单元体处于弹性平衡状态,其应力圆1o 位于强度包线下方。假定在某种原因下土体朝侧向松开,在保持大主应力1σ不变的条件下小主应力3σ不断减少,其应力圆直径随之增加,最终当应力圆2o 与强度包线相切时,单元体处于主动极限平衡状态,此时的小主应力3σ仍在水平向,即为主动土压力强度a σ(图1b ),土体中的两组滑移面与水平面成2/45?+ο(图1c )。当在某种原因下土体朝单元体侧向挤压时,水平向应力不断增加,应力圆直径不断减小至一点,当水平向应力继续增大到超过竖直向应力时,水平向应力成为大主应力1σ,而竖直向应力变成了小主应力3σ,此后随着水平向应力的增加应力圆直径又不断增加,最终应力圆3o 与强度包线相切,单元体处于被动极限状态,此时

大主应力1σ在水平向,并被认为是被动土压力强度p σ(图1b ),土体中两组滑移面与水平

面的夹角为2/45?-ο(图1d )。

朗肯认为可以用直立的挡土墙来代替上述竖直面AB 左边的土体,如果满足墙背与填土界面上的剪应力为零的条件,并不改变右边土体中的应力状态。当挡土墙的变位符合上述主动或被动极限平衡条件时,作用在挡土墙墙背上的土压力即为朗肯主动土压力或朗肯被动土压力。墙背直立、光滑,墙后填土面水平的挡土墙满足这种条件。

主动土压力

由图1b 可知任一深度z 处的朗肯主动土压力强度a σ为小主应力1

d '',而大主应力1σ为上覆土压力z γ,根据土的极限平衡条件,则有:

)2/45tan(2)2/45tan(??γσ-?--?=c z a

或 a a a K c zK 2-=γσ (1)

式中 a K —朗肯主动土压力系数,)2/45(tan 2?-=οa K ;

γ—土的重度;

c 、?—土的粘聚力和内摩擦角。

对于无粘性土,c =0,a a zK γσ=,主动土压力仅仅是由土的自重所产生,其强度随深度线性增加,呈三角形分布(图2a )。主动土压力的合力a E 为三角形的面积,其值由(1)式计算;合力作用在三角形的重心处,即在挡土墙墙底以上H /3处。

a a K H E 221γ= (2)

式中 H —挡土墙的高度。

图2 朗肯主动土压力的计算 (a )无粘性填土; (b )粘性填土

当墙后填土为粘性土时,由式(1)可知主动土压力由两部分组成,粘聚力c 的存在减少了作用在墙上的土压力,并且在墙上部形成一个负侧压力区(拉应力区),见图2b 中的三角形acd 。由于墙背与填土在很小的拉应力下就会脱开,该区域的土中会出现拉裂缝,在计算作用在墙背上的主动土压力时应略去这部分负侧压力,而仅仅考虑三角形bce 部分的土压力。此时,由土压力为零的条件可计算受拉区的高度0z :

0200=-==Ka c K z a z z a

γσ 得到 a K c z γ20= (3)

0z 有时也被称为土的“临界高度”,被认为是粘性土中无支挡直立开挖的最大深度。

主动土压力合力a E 则为三角形bce 的面积,其值由式(8-7)计算:

)2)((210a a a K c HK z H E --=γ (4)

或 2

0)(21z H K E a a -=γ

a E 作用在三角形bce 的形心上,即在挡土墙底面以上(H -0z )/3处。

对于粘性土的上述算法,有学者认为低估了主动土压力值。为此采用了一些修正方法。例如在墙背底面处的主动土压力值仍用式(1)计算,但墙顶处的土压力取为零值,而不是按式(1)求得的负值。作用在墙背上的主动土压力合力则为:

)21(212a a a K H c K H E γγ-=。

或者仍按式(4)计算主动土压力值,但应考虑0z 范围内张裂缝中从地面渗入的水压力作用。

被动土压力

由图1b 可知任一深度z 处的朗肯被动土压力强度p σ为大主应力1σ,而小主应力3σ为上覆土压力z γ,根据土的极限平衡条件,则有:

)2/45tan(2)2/45(tan 2??γσ+++=οοc z p

或 p

p p K c zK 2+=γσ (5) 式中 p K —朗肯被动土压力系数,)2/45(tan 2?+=οp K 。

图3 朗肯被动土压力的计算

(a )无粘性填土; (b )粘性填土 无粘性土的朗肯被动土压力沿深度也呈三角形分布(图3a ),合力

p E 值由式6计算,作用在墙底以上H /3处。

p p K H E 221γ= (6) 粘聚力c 的存在增加了被动土压力,作用在墙背上的被动土压力呈梯形分布,如图3b 所示,合力p E 值为梯形面积,可以用矩形abdc 与三角形cde 的面积之和求得:

2

1p p p E E E +=p p K H K cH 2212γ+= (7) p E 作用在梯形的形心上,也可以用分块求矩的方法计算

p E 距墙底的距离h z p p p h E H E H E z 3

221+= (8)

关于朗肯条件

现以无粘性土填土和主动应力状态为例,朗肯条件的更一般情况为地面倾斜时,土体在侧向和深度上都是无限的情况(图4a )。此时如果土体有机会侧向伸展足够的量,则在土体中形成两簇滑移面(图4b ),与竖直面B B '的夹角分别为α和ψ,α和ψ的值为:

)sin sin (sin 21)90(211β?β?α-+-=-ο (9a )

)sin sin (sin 21)90(21

1β?β?ψ---=-ο (9b )

以及 ?ψα-=+ο90 (9c )

如果土体绕B 点转动足够的量,使A 点达到主动平衡条件,在土中也产生同样两簇滑移面,不过仅限制在A AB '的范围内(图4c )。这两种情况在竖直面B B '上都作用着朗肯主动土压力a E ,其值可用式(10)计算,方向与地面平行。而作用在AB 面上的总压力等于a E 与土楔B AB '的重力的矢量和。

图4 土体的伸展—朗肯主动应力状态

(a )倾斜地面的原位静止土压力; (b )侧向和深度是无限的土体的伸展;

(c )土楔绕B 点转动产生的伸展; (d )符合朗肯条件的挡土墙 ]cos cos cos cos cos cos [cos 2122222?ββ?βββγ-+--=h E a

=a K h 221γ (10)

式中h 是B B '的高度,a K 是括弧中的值,即朗肯主动土压力系数。

我们将图中B A '面称为第一破裂面,将AB 面称为第二破裂面。当用挡土墙时,填土中存在朗肯主动应力状态的条件是必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①挡土墙不阻碍第二破裂面的形成,即墙背倾角ε>夹角ψ。②位于第二破裂面与墙背之间的土楔CBA 不沿墙背下滑,而是附在墙背上与墙一起移动,即作用在墙背上的总压力与墙背法线的夹角δ'小于外摩擦角δ(图4d ))。

ψε>的挡土墙称为坦墙,可知符合条件②的坦墙适用朗肯条件,此时朗肯土压力作用在过墙踵的竖直面上。ψε<的挡土墙称为陡墙,陡墙一般不符合朗肯条件,但在墙背倾角

ε、填土坡角β、内摩擦角?和外摩擦角δ满足式(8-14)的关系时,墙后土体仍处于简单极限应力状态,朗肯公式仍能使用。

)sin sin (sin 21)sin sin (sin 2111β?βδ?δε---=-- (11)

式(11)的关系一般不易满足,当墙背直立(ε=0)、光滑(δ=0)、填土面水平(β=0)

时,式(11)的关系得到满足。此时,直立墙背相当于上述竖直面B B ',2/45?ψα-==ο,

)2/45(tan 2?-=οa K ,与前述一致。

土压力计算方法.

第五章土压力计算 本章主要介绍土压力的形成过程,土压力的影响因素;朗肯土压力理论、库仑土压力理论、土压力计算的规范方法及常见情况的土压力计算;简要介绍重力式挡土墙的设计计算方法。 学习本章的目的:能根据实际工程中支挡结构的形式,土层分布特点,土层上的荷载分布情况,地下水情况等计算出作用在支挡结构上的土压力、水压力及总压力。 第一节土压力的类型 土体作用在挡土墙上的压力称为土压力。 一、土压力的分类 作用在挡土结构上的土压力,按挡土结构的位移方向、大小及土体所处的三种平衡状态,可分为静止土压力E o,主动土压力E a和被动土压力E p三种。 1.静止土压力 挡土墙静止不动时,土体由于墙的侧限作用而处于弹性平衡状态,此时墙后土体作用在墙背上的土压力称为静止土压力。 2.主动土压力 挡土墙在墙后土体的推力作用下,向前移动,墙后土体随之向前移动。土体内阻止移动的强度发挥作用,使作用在墙背上的土压力减小。当墙向前位移达主动极限平衡状态时,墙背上作用的土压力减至最小。此时作用在墙背上的最小土压力称为主动土压力。 3.被动土压力 挡土墙在较大的外力作用下,向后移动推向填土,则填土受墙的挤压,使作用在墙背上的土压力增大,当墙向后移动达到被动极限平衡状态时,墙背上作用的土压力增至最大。此时作用在墙背上的最大土压力称为被动土压力。 大部分情况下作用在挡土墙上的土压力值均介于上述三种状态下的土压力值之间。 二、影响土压力的因素 1.挡土墙的位移 挡土墙的位移(或转动)方向和位移 量的大小,是影响土压力大小的最主要的因 素,产生被动土压力的位移量大于产生主动 土压力的位移量。 2.挡土墙的形状 挡土墙剖面形状,包括墙背为竖直或是 倾斜,墙背为光滑或粗糙,不同的情况,土压力的计算公式不同,计算结果也不一样。 3.填土的性质 挡土墙后填土的性质,包括填土的松密程度,即重度、干湿程度等;土的强度指标内摩擦角和粘聚力的大小;以及填土的形状(水平、上斜或下斜)等,都

采用朗肯土压力理论计算主动

采用朗肯土压力理论计算主动、被动土压力 朗肯土压力理论是依据半空间体的应力状态和土的极限平衡理论推出土压力强度的计算式。它的假设条件1.挡土墙背垂直;2.墙后填土表面水平;3.挡墙背面光滑即不考虑墙与土之间的摩擦力。 应用范围: 1.墙背与填土条件: (1)墙背垂直,光滑,墙后填土面水平 (2)墙背垂直,填土面为倾斜平面, (3)坦墙(工程上把出现滑裂面的挡土墙定义为坦墙)。 (4)还适应于“∠”形钢筋混凝土挡土墙计算 2.地质条件 粘性土和无粘性土均可用,均有公式直接求解 影响土压力的因素: 作用在挡土支护结构上的土压力受以下因素制约: 1不同土类中的侧向土压力差异很大。采用同样的计算方法设计的挡土支护结构,对某些土类可能安全度很大,而对另一些土类则可能面临倒塌的危险。因此在没有完全弄清挡土支护结构土压力的性能之前,对不同土类应区别对待。 2 土压力强度的计算及其计算指标的取值与基坑开挖方式和土类有关。当剪应力超过土的抗剪强度时,背侧土体就会失去稳定,发生滑动。由于基坑用机械开挖,一般进度均较快,开挖卸荷后,土压力很快形成,为与其相适应采用直剪快剪或三轴不排水剪是合理的。但剪切前是否要固结,则根据土的渗透性而定。渗透性弱的土,由于加荷快、来不及固结即可能剪损,此时宜采用不固结即进行剪切;反之,渗透性强的土,宜固结后剪切。 3土压力是土与挡土支护结构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与结构的变位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而导致设计土压力值的不确定性。如经典的库仑土压力仅考虑主动与被动状态;在挡土支护结构变形很小时,要采用静止土压力(其值无统一求法);对于作用于多支点挡土支护结构的土压力则按弹塑性理论进行计算。

(整理)土主动、被动土压力概念及计算公式

主动土压力 挡土墙向前移离填土,随着墙的位移量的逐渐增大,土体作用于墙上的土压力逐渐减小,当墙后土体达到主动极限平衡状态并出现滑动面时,这时作用于墙上的土压力减至最小,称为主动土压力P a 。 被动土压力 挡土墙在外力作用下移向填土,随着墙位移量的逐渐增大,土体作用于墙上的土压力逐渐增大,当墙后土体达到被动极限平衡状态并出现滑动面时,这时作用于墙上的土压力增至最大,称为被动土压力P p 。上述三种土压力的移动情况和它们在相同条件下的数值比较,可用图6-2来表示。由图可知P p >P o >P a 。 朗肯基本理论 朗肯土压力理论是英国学者朗肯(Rankin )1857年根据均质的半无限土体的应力状态和土处于极限平衡状态的应力条件提出的。在其理论推导中,首先作出以下基本假定。 (1)挡土墙是刚性的墙背垂直; (2)挡土墙的墙后填土表面水平; (3)挡土墙的墙背光滑,不考虑墙背与填土之间的摩擦力。 把土体当作半无限空间的弹性体,而墙背可假想为半无限土体内部的铅直平面,根据土体处于极限平衡状态的条件,求出挡土墙上的土压力。 如果挡土墙向填土方向移动压缩土体,σz 仍保持不变,但σx 将不断增大并超过σz 值,当土墙挤压土体使σx 增大到使土体达到被动极限平衡状态时,如图6-4的应力园O 3,σz 变为小主应力,σx 变为大主应力,即为朗肯被动土压力(p p )。土体中产生的两组破裂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2 45?- ?。 朗肯主动土压力的计算 根据土的极限平衡条件方程式 σ1=σ3tg 2 (45°+2?)+2c ·tg(45°+2?) σ3=σ1tg 2(45°-?)-2c ·tg(45°-?)

朗肯土压力理论

第二节 朗肯土压力理论 二、几种常见发问下的主动土压力计算 1、成层填土情况:无连续荷载作用: 成层土:自重应力计算:∑= i i z h γσ ∑-=a a i i a k c k h p 2γ (1)C 1=0、C 2=0 (2)C 1、C 2≠0 2、填土表面有连续的均布荷载作用 (1)无粘性土,C=0 1)压强分布为梯形 a a a qk K q z p =+=)(1γ a a a k q H K q z p )()(2+=+=γγ 2)合力: 大小: H k q H qk E a a a ])([2 1 ++= γ 矩形:距墙底H/2 作用点:压力图形 三角形:距墙底H/3 方向:水平 (2)粘性土:C ≠0 强度分布 (3)若填土表面局部有均布荷载作用: 3、墙后填土中有地下水的情况 第四节 土压力计算的影响因素及减小土压力的措施 一、影响土压力的因素 (一)墙背影响:形状 粗糙程度 倾斜程度: (二)填土条件 填土表面 填土性质 二、减小主动土压力的措施 (一)选择合适的填料 (二)改变墙体结构和墙背形状 (三减小地面堆载 (四)挡土墙上设置排水孔,墙后设置排水盲沟来加强排水

第三节朗肯土压力理论 1857年英国学者朗肯(Rankine)从研究弹性半空间体内的应力状态,根据土的极限平衡理论,得出计算土压力的方法,又称极限应力法。 一、基本原理 朗肯理论的基本假设: 1.墙本身是刚性的,不考虑墙身的变形; 2.墙后填土延伸到无限远处,填土表面水平(β=0); 3.墙背垂直光滑(墙与垂向夹角ε=0,墙与土的摩擦角δ=0)。 考察挡土墙后土体表面下深度z处的微小单元体的应力状态变化过程: (1)当用挡土墙代替半空间的土体,且不发生位移时,作用在微分土体上的应力为自重应力,此时,挡土墙土压力即为静止土压力,大小等于水平向自重应力σh。 (2)当挡土墙在土压力的作用下向远离土体的方向位移时,作用在微分土体上的竖向应力σv保持不变,而水平向应力σh逐渐减小,直至达到土体处于极限平衡状态,此时水平向应力(σ3)即为主动土压力强度p a 。观看动画演示 (3)当挡土墙在土压力的作用下向着土体方向位移时,作用在微分土体上

土体主动、主动土压力概念及计算公式教学文稿

土体主动、主动土压力概念及计算公式

[指南]土体主动、主动土压力概念及计算公式主动土压力 挡土墙向前移离填土,随着墙的位移量的逐渐增大,土体作用于墙上的土压力逐渐减小,当墙后土体达到主动极限平衡状态并出现滑动面时,这时作用于墙上的土压力减至最小,称为主动土压力P。 a 被动土压力 挡土墙在外力作用下移向填土,随着墙位移量的逐渐增大,土体作用于墙上的土压力逐渐增大,当墙后土体达到被动极限平衡状态并出现滑动面时,这时作用于墙上的土压力增至最大,称为被动土压力P。上述三种土压力的移动情况和它们在相同条件下的数值比较,p 可用图6-2来表示。由图可知P,P,P。 poa 朗肯基本理论 朗肯土压力理论是英国学者朗肯(Rankin)1857年根据均质的半无限土体的应力状态和土处于极限平衡状态的应力条件提出的。在其理论推导中,首先作出以下基本假定。 (1)挡土墙是刚性的墙背垂直; (2)挡土墙的墙后填土表面水平; (3)挡土墙的墙背光滑,不考虑墙背与填土之间的摩擦力。 把土体当作半无限空间的弹性体,而墙背可假想为半无限土体内部的铅直平面,根据土体处于极限平衡状态的条件,求出挡土墙上的土压力。 如果挡土墙向填土方向移动压缩土体,ζ仍保持不变,但ζ将不断增大并超过ζ值,zxz当土墙挤压土体使ζ增大到使土体达到被动极限平衡状态时,如图6-4的应力园O,ζx3z变为小主应力,ζ变为大主应力,即为朗肯被动土压力(p)。土体中产生的两组破裂面与xp

,45:,水平面的夹角为。 2 朗肯主动土压力的计算 根据土的极限平衡条件方程式 ,,2ζ=ζtg(45?+)+2c?tg(45?+) 1322 ,,2ζ=ζtg(45?-)-2c?tg(45?-) 3122 土体处于主动极限平衡状态时,ζ=ζ=γz,ζ=ζ=p,代入上式得 1z3xa 1)填土为粘性土时 填土为粘性土时的朗肯主动土压力计算公式为 ,,2,ap=γztg(45?-)-2c?tg(45?-)=γzK-2c (6-3) aa22 由公式(6-3),可知,主动土压力p沿深度Z呈直线分布,如图6-5所示。a (一)Z 0 ZH-H30 HZPa-3 H γ2cHKa?Ka 图5,5粘性土主动土压力分布图 当z=H时p=γHK-2cK aaa 在图中,压力为零的深度z,可由p=0的条件代入式(6-3)求得 0a 2cz, (6-4) 0,Ka 在z深度范围内p为负值,但土与墙之间不可能产生拉应力,说明在z深度范围内,0a0 填土对挡土墙不产生土压力。墙背所受总主动土压力为P,其值为土压力分布图中的阴影部分面积,即a 1aaa0,,,,P(HK2cK)(Hz)2 (6-5) 212c2,,,,aaHK2cHK,2 2)填土为无粘性土(砂土)时 根据极限平衡条件关系方程式,主动土压力为

土体主动、主动土压力概念及计算公式

[指南]土体主动、主动土压力概念及计算公式主动土压力 挡土墙向前移离填土,随着墙的位移量的逐渐增大,土体作用于墙上的土压力逐渐减小,当墙后土体达到主动极限平衡状态并出现滑动面时,这时作用于墙上的土压力减至最小,称为主动土压力P。 a 被动土压力 挡土墙在外力作用下移向填土,随着墙位移量的逐渐增大,土体作用于墙上的土压力逐渐增大,当墙后土体达到被动极限平衡状态并出现滑动面时,这时作用于墙上的土压力增至最大,称为被动土压力P。上述三种土压力的移动情况和它们在相同条件下的数值比较,p 可用图6-2来表示。由图可知P,P,P。 poa 朗肯基本理论 朗肯土压力理论是英国学者朗肯(Rankin)1857年根据均质的半无限土体的应力状态和土处于极限平衡状态的应力条件提出的。在其理论推导中,首先作出以下基本假定。 (1)挡土墙是刚性的墙背垂直; (2)挡土墙的墙后填土表面水平; (3)挡土墙的墙背光滑,不考虑墙背与填土之间的摩擦力。 把土体当作半无限空间的弹性体,而墙背可假想为半无限土体内部的铅直平面,根据土体处于极限平衡状态的条件,求出挡土墙上的土压力。 如果挡土墙向填土方向移动压缩土体,ζ仍保持不变,但ζ将不断增大并超过ζ值,zxz当土墙挤压土体使ζ增大到使土体达到被动极限平衡状态时,如图

6-4的应力园O,ζx3z变为小主应力,ζ变为大主应力,即为朗肯被动土压力(p)。土体中产生的两组破裂面与xp

,45:,水平面的夹角为。 2 朗肯主动土压力的计算 根据土的极限平衡条件方程式 ,,2ζ=ζtg(45?+)+2c?tg(45?+) 1322 ,,2ζ=ζtg(45?-)-2c?tg(45?-) 3122 土体处于主动极限平衡状态时,ζ=ζ=γz,ζ=ζ=p,代入上式得 1z3xa 1)填土为粘性土时 填土为粘性土时的朗肯主动土压力计算公式为 ,,2,ap=γztg(45?-)-2c?tg(45?-)=γzK-2c (6-3) aa22 由公式(6-3),可知,主动土压力p沿深度Z呈直线分布,如图6-5所示。a (一)Z 0 ZH-H30 HZPa-3 H γ2cHKa?Ka 图5,5粘性土主动土压力分布图 当z=H时p=γHK-2cK aaa 在图中,压力为零的深度z,可由p=0的条件代入式(6-3)求得 0a 2cz, (6-4) 0,Ka 在z深度范围内p为负值,但土与墙之间不可能产生拉应力,说明在z深度范围内,0a0 填土对挡土墙不产生土压力。墙背所受总主动土压力为P,其值为土压力分布图中的阴影部分面积,即a 1aaa0,,,,P(HK2cK)(Hz)2 (6-5) 212c2,,,,aaHK2cHK,2

朗肯土压力计算

朗肯土压力计算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朗肯土压力理论 朗肯土压力理论是根据半空间的应力状态和土的极限平衡条件而得出的土压力计算方法。 图5-5(a)表示一表面为水平面的半空间,即土体向下和沿水平方向都伸展至无穷,在离地表z 处取一单位微体M ,当整个土体都处于静止状态时,各点都处于弹性平衡状态。设土的重度为γ,显然M 单元水平截面上的法向应力等于该处土的自重应力,即: 而竖直截面上的法向应力为: 由于土体内每一竖直面都是对称面,因此竖直截面和水平截面上的剪应力都等于零,因而相应截面上的法向应力z σ和x σ都是主应力,此时的应力状态用莫尔圆表示为如图5-5(b)所示的圆Ⅰ,由于该点处于弹性平衡状态,故莫尔圆没有和抗剪强度包线相切。 图5-5 半空间的极限平衡状态 设想由于某种原因将使整个土体在水平方向均匀地伸展或压缩,使土体由弹性平衡状态转为塑性平衡状态。如果土体在水平方向伸展,则M 单元在水平截面上的法向应力z σ不变而竖直截面上的法向应力却逐渐减少,直至满足极限平衡条件为止(称为主动朗肯状态),此时z σ达最低限值a σ,因此,a σ是小主应力,而z σ是大主应力,并且莫尔圆与抗剪强度包线相切,如图5-5(b)圆Ⅱ所示。若土体继续伸展,则只能造成塑性流动,而不致改变其应力状态。反之,如果土体在水平方向压缩,那末x σ不断增加而z σ却仍保持不变,直到满足极限平衡条件(称为被动朗肯状态)时x σ达最大限值p σ,这时,p σ是大主应力而z σ是小主应力,莫尔圆为图5-5(b)中的圆Ⅲ。 由于土体处于主动朗肯状态时大主应力所作用的面是水平面,故剪切破坏面与竖直面的夹角为??? ? ?-?245?[图5-5(c)],当土体处于被动朗肯状态时,大主应力所作用的面是竖直面,故剪切破坏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 ??? ??-?245?[图5-5(d )],因此,整个土体由互相平行的两簇剪切面组成。剪切破坏面与大主应力方向的夹角为??? ? ?-?245?。 朗肯将上述原理应用于挡土墙土压力计算中,他设想用墙背直立的挡土墙代替半空间左边的土(书中139页图5-3),如果墙背与土的接触面上满足剪应力为零的边界应力条件以及产生主动或被动朗肯状态的边界变形条件,则墙后土体的应力状态不变。由此可以推导出主动和被动土压力计算公式。 5.3.1 主动土压力 由土的强度理论可知,当土体中某点处于极限平衡状态时,大主应力1σ和小主应力3σ之间应满足以下关系式:

库仑主动土压力计算

1.库仑主动土压力(1)库仑主动土压力计算 如图6-12(a)所示,设挡土墙高为h,墙背俯斜,与垂线的夹角为ε,墙后土体为无粘性土(c=0),土体表面与水平线夹角为β,墙背与土体的摩擦角为δ。挡土墙在土压力作用下将向远离主体的方向位移(平移或转动),最后土体处于极限平衡状态,墙后土体将形成一滑动土楔,其滑裂面为平面BC,滑裂面与水平面成θ角。 沿挡土墙长度方向取1m进行分析,并取滑动土楔ABC为隔离体,作用在滑动土楔上的力有土楔体的自重W,滑裂面BC上的反力R和墙背面对土楔的反力E(土体作用在墙背上的土压力与E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滑动土楔在W,R,E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因此三力必形成一个封闭的力矢三角形,如图6-12(b)所示。根据正弦定理并求出E的最大值即为墙背的库仑主动土压力: 图6-12库仑主动土压力计算 (a)挡土墙与滑动土楔(b)力矢三角形 公式推导(6-12) 库仑主动土压力计算公式推导 在图6-13(b)的力矢三角形中,由正弦定理可得:

(6-12a) 式中ψ=90o-ε-δ,其余符号如图6-13所示。 土楔自重为 在三角形ABC中,利用正弦定律可得: 由于 故 在三角形ADB中,由正弦定理可得: 于是土楔自重可进一步表示为 将其代入表达式(6-12a)即可得土压力E的如下表达式:

E的大小随θ角而变化,其最大值即为主动土压力E a。令 求得最危险滑裂面与水平面夹角θ0=45o+?/2,将θ0代入E的表达式即得主动土压力E a的如下计算公式: 这里 式中K a为库仑主动土压力系数,其值为: (6-13) 2.库仑被动土压力 库仑被动土压力计算公式的推导与库仑主动土压力的方法相似,计算简图如图6-14,计算公式为: (6-14)

土压力理论

王洪新[1](2011)工程实践表明,狭窄基坑有更好的稳定性。因此,其他条件相同时,狭窄基坑围护结构插入深度可以适当减小。目前常用的基坑稳定性分析方法基本不考虑基坑宽度的影响,造成狭窄基坑设计时插入深度过大,引起较大浪费。以宽度与插入深度之比为依据,把基坑宽度分成窄基坑、一般宽度基坑和宽基坑三类。基于经典土压力理论,推导考虑基坑宽度影响的抗倾覆稳定安全系数计算公式, 考虑被动区加固土体的无限侧抗压强度。分析表明,基坑越深,宽度越小,就越要考虑基坑宽度对稳定性的影响。提出的公式完全基于经典土压力理论,没有引入新的假设,较为科学,对狭窄基坑减小插入深度提供了理论依据,适合在基坑设计和施工中推广。 丁翠红、周玲[2](2009)支护结构内力和变形计算结果的合理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用在支护结构上的土压力,寻找更加符合基坑工程特点的土压力计算模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但是现在沿用的朗肯土压力理论存在明显的弱点,随着深基坑支护结构的进一步发展复杂化,土压力理论已经不适用.根据国内外学者采用的不同研究方式,针对两种不同的支护结构分别讨论,对深基坑支护结构土压力分布规律及土压力计算方法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分析其中存在问题及今后研究方向. 应宏伟,郑贝贝,谢新宇[3](2011)对于地铁车站、地下管道沟槽等狭窄基坑,其被动区土体宽度有限,不满足半无限体的假定,采用经典的库仑、朗肯土压力理论计算挡墙被动土压力是不合适的。首先建立了无黏性土中狭窄基坑刚性挡墙的有限元分析模型,研究了挡墙相对平移时不同宽度土体的被动滑裂面的分布规律;借鉴库仑平面土楔假定,建立了狭窄基坑刚性平动挡墙被动土压力的理论计算模型,推导了被动极限状态下滑裂面倾角及被动土压力系数的解析公式;再采用水平薄层单元法,得到了被动土压力分布、土压力合力作用点高度的理论公式。结合算例,深入研究了这种工程背景下挡墙被动滑裂面倾角的影响因素,以及被动土压力合力、土压力分布及合力作用点位置与经典库仑土压力理论的差别,与数值计算结果的对比验证了该理论方法的合理性。研究发现,当被动区土体宽度小于满足半无限体的临界值、且墙土摩擦角大于0时,被动滑裂面倾角大于传统库仑被动滑裂面倾角,被动土压力大于经典库仑解,合力作用点高度则小于库仑解,且基坑越窄,墙土摩擦角越大,其差别越大。 李峰,郭院[4](2008)成在深基坑工程中,拟开挖基坑距已有建筑物地下部分较近时,基坑支护体系承受的是有限土体的土压力,若根据Rankine理论计算,常导致计算土压力偏大,造成浪费。针对基坑工程中有限粘性土体的土压力计算问题,基于滑楔体平衡理论,本文推导了考虑土体变形情况的有限土体土压力计算模式,通过工程实例计算进行对比分析,提出了基坑工程中有限粘性土体土压力的计算方法,结果表明有限土体土压力分布模式及其量值与半无限土体土压力分布模式及其量值间存在显著差异,当有限土体宽度不大于坑深的0.75倍时,宜按有限土体土压力计算模式进行计算。 金亚兵,刘吉波[5](2009)基坑工程实践中,经常遇到相邻基坑土条土压力如何计算的问题,现行基坑规范尚没有计算方法。通过理论探索和工程实践,对前、后期的基坑支护型式进行了归类和组合,提出了相临基坑宽度的确定原则;提出了建立在库仑土压力理论基础之上的简化计算方法——叠加法,推导并给出了非黏性土和黏性土在不同坡率和地面分布有荷载条件下主动土压力系数和土压力的计算公式,并提出了临界宽度的概念和土条土压力折减系数的

朗肯土压力

第六章 侧向土压力 6.1 简介 这一章解决的是土体与相邻的支护结构间,侧向土压力的分布和大小。假定平面应变的条件。 也就是认为在结构的纵向方向的应力为零。对于这类问题的应力与应变要进行充分的考虑,并且在理论上通过静力平衡条件满足极限平衡边界条件建立方程,求解土中各点在极限平衡是的应力和位移。通过有限元法,运用电脑软件得到近似实际值的应变参数。然而在发生塑性破坏时,这种弹性的应变相对于塑性形变来说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土压力的问题可以看作一个塑性问题。 通过土体的应力应变特征,可以假定土为理想的塑性体。如图6.1,其中屈服发生在剪切破坏相同的应力的值;只要达到这个屈服水平后塑性形变将不断怎加。土体中每个点的剪切应力都在代表值点γ’以内,土体就保持塑性平衡。

达到塑性平衡之后土体会出现塑性破坏,相对于滑动土体的静止土体形成一种不稳定的结构,作用于系统的荷载,包括土体的自重。利用塑性理论的极限平衡方程得到屈服荷载是极为复杂的。塑性区满足的屈服准则和变形规律在特殊的变形条件下无法满足平衡条件。然而塑性理论也提供了一些方法避免了复杂的分析,可以通过塑性理论极限平衡来计算上下边界以确定真实的极限荷载。这些理论可以产生精确的极限荷载。极限理论表示如下: 下界理论 如果找到一个没有达到破坏标准的点和一个是系统处于平衡的外荷载(包括土体的自重),就可以找到这个状态的压力。土体不会发生破坏,这个外部荷载的系统是低于极限荷载边界的(因为存在外荷载之上的有效应力分布平衡) 上界理论 如果在结构发生塑像破坏的前提下,由于外荷载的作用产生一个位移增量,且这个增量与内部应力的内能消散是相等的。,这种使破坏发生外荷载系统构成就高出破坏的极限荷载的边界(因为存在一个比外部荷载低的有效应力导致破坏发生) 从低边界靠近,是在没有产生变形的平衡状态下,满足达到屈服的条件。同样适用于摩尔-库伦屈服准则,从高边界接近是塑性破坏的情况是选中滑裂面在外部作用力相平衡后能量释放导致沿滑裂面破坏的情况。这样没有考虑平衡的情况。在真实的情况下这种破坏是

库伦土压力与朗肯土压力计算理论

2.1 土压力理论 土压力是指挡土墙后的填土因自重或外荷载作用对墙背产生的侧向压力。土压力的计算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它随挡土墙可能位移的方向分为主动土压力、被动土压力和静止土压力。土压力的大小还与墙后填土的性质、墙背倾斜方向等因素有关。 2.1.1 库伦土压力[22] 1773年著名的法国学者库伦(C.A.Coulomb)提出了一种计算土压力的理论。这种理论是根据墙后所形成的滑动楔体静力平衡条件建立起来的,这种理论具有计算简单,适用范围广泛,且计算结果接近实际等优点,至今仍然被广泛使用于工程实践之中。其基本假定如下: (l)墙后填土为理想散粒体(无粘聚力); (2)墙后填土产生主动土压力或被动土压力时,填土形成滑动楔体,且滑动面为通过墙踵的平面; (3)滑动楔体为刚体,不考虑滑动楔体内部的应力和变形条件 1、主动土压力公式: 21 2 a a E H K γ= 2a K = 式中:α—为墙背与铅直线夹角,逆时针为正值; K a —库仑主动土压力系数; β—填土表面与水平面所成坡角; δ—墙后填土与墙背的摩擦角,由试验或规范确定。 2、被动土压力公式 21 2 p p E H K γ=

2p K =式中:K p —为库仑被动土压力系数。 2.1.2 朗肯土压力[23] 朗肯土压力是英国学者朗肯在1857 年提出的一种经典的土压力理论,这种土压力理论是根据半空间体的应力状态和土的极限平衡理论得出的土压力计算理论之一。这种土压力理论的计算方法比较简单,计算结果比较接近实际,至今仍然被广泛用于工程实践之中。其基本假定如下: 1).墙本身是刚性的,不考虑墙身的变形; 2).墙后填土面水平且填土延伸到无限远处; 3).墙背直立、光滑。 1、主动土压力公式 无粘性土: 2(45-)2 a Ztg ? σγ=。 粘性土: 2 (45-)2(45-)2 2 a Ztg Ctg ? ? σγ=-。 。 式中:C 一为土的粘聚力, Z —计算点距离填土面的深度(m); φ一内摩擦角 σa 一为主动土压力 γ—填土的重度

土体主动、主动土压力概念及计算公式

[ 指南] 土体主动、主动土压力概念及计算公式主动土压力 挡土墙向前移离填土,随着墙的位移量的逐渐增大,土体作用于墙上的土压力逐渐减小,当墙后土体达到主动极限平衡状态并出现滑动面时,这时作用于墙上的土压力减至最小,称为主动土压力P。a 被动土压力 挡土墙在外力作用下移向填土,随着墙位移量的逐渐增大,土体作用于墙上的土压力逐渐增大,当墙后土体达到被动极限平衡状态并出现滑动面时,这时作用于墙上的土压力增至最大,称为被动土压力P。上述三种土压力的移动情况和它们在相同条件下的数值比较,p 可用图6-2 来表示。由图可知P,P,P。poa 朗肯基本理论 朗肯土压力理论是英国学者朗肯(Rankin)1857 年根据均质的半无限土体的应力 状态和土处于极限平衡状态的应力条件提出的。在其理论推导中, 首先作出以下基本假定。 (1) 挡土墙是刚性的墙背垂直; (2) 挡土墙的墙后填土表面水平; (3) 挡土墙的墙背光滑,不考虑墙背与填土之间的摩擦力。把土体当作半无限空 间的弹性体,而墙背可假想为半无限土体内部的铅直平 面,根据土体处于极限平衡状态的条件,求出挡土墙上的土压力。 如果挡土墙向填土方向移动压缩土体,ζ仍保持不变,但ζ将不断增大并超过Z 值,ZXZ当土墙挤压土体使Z增大到使土体达到被动极限平衡状态时,如图

6-4的应力园O, Z x3z变为小主应力,Z变为大主应力,即为朗肯被动土压力 (p) 。土体中产生的两组破裂面与xp ,45:, 水平面的夹角为。2 朗肯主动土压力的计算 根据土的极限平衡条件方程式 ,,2 Z =Z tg(45?+)+2c?tg(45?+) 1322 ,,2 Z =Z tg(45?-)-2c?tg(45?-) 3122 土体处于主动极限平衡状态时,Z = Z = Y Z, Z = Z =p,代入上式得1z3xa 1) 填土为粘性土时 填土为粘性土时的朗肯主动土压力计算公式为 ,,2,ap= γztg(45?-)-2c?tg(45?-)= γzK-2c (6-3) aa22 由公式(6-3) ,可知,主动土压力p 沿深度Z 呈直线分布,如图6-5 所示。a (一)Z 0 ZH-H30 HZPa-3 H γ2cHKa?Ka 图5,5 粘性土主动土压力分布图 当z=H 时p=γHK-2cK aaa 在图中,压力为零的深度Z,可由p=0的条件代入式(6-3)求得Oa 2cz, (6-4) 0,Ka 在z 深度范围内p 为负值,但土与墙之间不可能产生拉应力,说明在z 深度范围内,OaO 填土对挡土墙不产生土压力。墙背所受总主动土压力为P,其值为土压力分布图中的 ,aaHK2cHK,2

朗肯土压力计算

5.3 朗肯土压力理论 朗肯土压力理论是根据半空间的应力状态和土的极限平衡条件而得出的土压力计算方法。 图5-5(a)表示一表面为水平面的半空间,即土体向下和沿水平方向都伸展至无穷,在离地表z 处取一单位微体M ,当整个土体都处于静止状态时,各点都处于弹性平衡状态。设土的重度为,显然M 单元水平截面上的法向应力等于该处土的自重应力,即: 而竖直截面上的法向应力为: 由于土体内每一竖直面都是对称面,因此竖直截面和水平截面上的剪应力都等于零,因而相应截面上的法向应力和都是主应力,此时的应力状态用莫尔圆表示为如图5-5(b)所示的圆Ⅰ,由于该点处于弹性平衡状态,故莫尔圆没有和抗剪强度包线相切。 图5-5 半空间的极限平衡状态 设想由于某种原因将使整个土体在水平方向均匀地伸展或压缩,使土体由弹性平衡状态转为塑性平衡状态。如果土体在水平方向伸展,则M 单元在水平截面上的法向应力不变而竖直截面上的法向应力却逐渐减少,直至满足极限平衡条件为止(称为主动朗肯状态),此时达最低限值,因此,是小主应力,而是大主应力,并且莫尔圆与抗剪强度包线相切,如图5-5(b)圆Ⅱ所示。若土体继续伸展,则只能造成塑性流动,而不致改变其应力状态。反之,如果土体在水平方向压缩,那末不断增加而却仍保持不变,直到满足极限平衡条件(称为被动朗肯状态)时达最大限值,这时,是大主应力而是小主应力,莫尔圆为图5-5(b)中的圆Ⅲ。 由于土体处于主动朗肯状态时大主应力所作用的面是水平面,故剪切破坏 面与竖直面的夹角为[图5-5(c)],当土体处于被动朗肯状态时,大主应力所作用的面是竖直面,故剪切破坏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图5-γz z γσ=z K z γσ0=z σx σz σz σa σa σz σx σz σx σp σp σz σ??? ? ?-?245???? ? ?-?245?

一般土的侧向压力计算采用朗肯土压力理论或库伦土压力...

一般土的侧向压力计算采用朗肯土压力理论或库伦土压力理论。朗肯土压力理论较为普遍。 首先我想分析一下两种理论的异同点。 相同点:两种土压力理论都是极限平衡状态下作用在挡土墙是的土压力,都属于极限平衡理论。 不同点:朗肯是从一点的应力状态出发,先求出土压力强度,再求总土压力,属于极限应力法;库伦考虑整个滑动楔体静力平衡,直接求出总土压力,需要时在求解土压力强度,属于滑动楔体法。 1857年英国学者朗肯(Rankine)从研究弹性半空间体内的应力状态,根据土的极限平衡理论,得出计算土压力的方法,又称极限应力法。朗肯理论的基本假设: (1)对象为弹性半空间土体; (2)不考虑挡土墙及回填土的施工因素; (3)挡土墙墙背竖直、光滑、填土面水平,无超载。 主动土压力计算: 根据土的极限平衡理论。当土内某点达到主动极限平衡状态时,该点的主动土压力强度p a的表达式如下:

无粘性土: 粘性土: 式中:K a为主动土压力系数,有 对于无粘性土,主动土压力强度与深度z成正比,土压力分布图呈三角形(图6-5b)。据此可以求出墙单位长度总主动土压力为 作用点位置在墙高的H/3处。 粘性土的土压力强度由二部分组成,一部分为由土的自重引起的土压力γzK a,随深度z呈三角形变化;另一部分为由粘聚力c引起的土压力,为一负值,不随深度变化。叠加的结果如图6-5c 所示。图中ade部分为负侧压力。由于墙面光滑,土对墙面产生的拉力会使土脱离墙,出现深度为z0的裂隙。因此,略去这部分土压力后,实际土压力分布为abc部分。

a点至填土表面的高度z0称为临界深度,可由p a=0求得, 则总主动土压为: 作用点位置在墙底往上(H-z0)/3 处。 被动土压力计算: 计算被动土压力时可取σh为最大主应力,σv为最小主应力。根据极限平衡理论,当墙移向土体的位移达到朗肯被动土压力状态时,在深度z处任意一点的被动土压力强度p p的表达式为: 无粘性土:

土压力的概念

第六章 土压力 第一节 土压力的概念 一、名词解释 1.土压力:是指挡土结构物背后的填土因自重或外荷载作用对墙背产生的侧向压力。 2.主动土压力:当挡土墙在墙后填土作用下,离开土体方向移动或转动,至土体达到极限平衡状态 时,作用在墙上的土压力称为主动土压力。 3.静止土压力:当挡土结构物在土压力作用下无任何移动或转动,墙后土体由于墙背的侧限作用而 处于弹性平衡状态时,墙背所受的土压力压力称为静止土压力。 4.被动土压力:挡土墙在外力作用下,墙体向填土方向平移或转动,至土体达到极限平衡状态时, 作用在挡土墙上的土压力称为被动土压力。 二、填空题 1.静止土压力 主动土压力 被动土压力 2.极限平衡 滑裂面 最小 3.增加 极限平衡 最大 三、选择题 1.A 2.C 3.C 4.B 5. B 6. C 7. B 四、判断题 1.√ 2.× 3.× 4.√ 5.√ 6.√ 五、简答题 简述挡土墙位移对土压力的影响? 答:挡土墙是否发生位移以及位移方向和位移量,决定了挡土墙所受的土压力类型,并据此将土压力分为静止土压力、主动土压力和被动土压力。挡土墙不发生任何移动或滑动,这时墙背上的土压力为静止土压力。当挡土墙产生离开填土方向的移动,移动量足够大,墙后填土体处于极限平衡状态时,墙背上的土压力为主动土压力。当挡土墙受外力作用向着填土方向移动,挤压墙后填土使其处于极限平衡状态时,作用在墙背上的土压力为被动土压力。挡土墙所受的土压力随其位移量的变化而变化,只有当挡土墙位移量足够大时才产生主动土压力和被动土压力,若挡土墙的实际位移量并未达到使土体处于极限平衡状态所需的位移量,则挡土墙上的土压力是介于主动土压力和被动土压力之间的某一数值。 六、计算题 答案:166.5KN/m 解:() 0202030sin 165.182121-???== K H P γ=166.5KN/m

土压力答案

答案第8章土压力 一、简答题 1. 静止土压力的墙背填土处于哪一种平衡状态它与主动、被动土压力状态有何不同 2. 挡土墙的位移及变形对土压力有何影响 3. 分别指出下列变化对主动土压力和被动土压力各有什么影响(1)内摩擦角变大;(2)外摩擦角变小;(3)填土面倾角增大;(4)墙背倾斜(俯斜)角减小。 4. 为什么挡土墙墙后要做好排水设施地下水对挡土墙的稳定性有何影响 5. 土压力有哪几种影响土压力的各种因素中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 6. 试阐述主动、静止、被动土压力的定义和产生的条件,并比较三者的数值大小。【湖北工业大学2005年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试题、长安大学2005、200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A卷)】 7. 库仑土压力理论的基本假定是什么【长安大学2005、2006、2007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A卷)】 8. 比较朗肯土压力理论和库仑土压力理论的基本假定及适用条件。 9. 何为重力式挡土墙

10. 在哪些实际工程中,会出现主动、静止或被动土压力的计算试举例说明。【华南理工大学2006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 二、填空题 1. 挡土墙后的填土因自重或外荷载作用对墙背产生的侧向压力称。【同济大学土力学99年试题】 2. 朗肯土压力理论的假定是、。 3. 人们常说朗肯土压力条件是库仑土压力条件的一个特殊情况,这是因为此时、、三者全为零。 4. 库伦土压力理论的基本假定为、、。 5. 当墙后填土达到主动朗肯状态时,填土破裂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 6. 静止土压力属于平衡状态,而主动土压力及被动土压力属于平衡状态,它们三者大小顺序为。 7. 地下室外墙所受到的土压力,通常可视为土压力,拱形桥桥台所受到的一般为土压力,而堤岸挡土墙所受的是土压力。 8. 朗肯土压力理论的基本出发点是根据半无限土体中各点应力处于状态,由平衡条件求解土压力。

土压力计算

第6章土压力计算 6.1概述 6.1.1土压力的产生及计算简述 在水利水电、铁路和公路桥梁及工民建等工程建设中,常采用挡土墙来支撑土坡或挡土以免滑塌。例如:支挡建筑物周围填土的挡土墙(图6-1a),房屋地下室的侧墙, (图6-1b),桥台,图(6-1c),水闸边墙,(图6-1d)等。这些结构物都会受到土压力的作用,土体作用在挡土墙上的压力称为土压力。作用于挡土墙背上的土压力是设计挡土墙要考虑的主要荷载。 挡土墙按结构型式可分为重力式、悬壁式、扶壁式等。可用块石、条石、砖、混凝土与钢筋混凝土等材料建筑。 挡土墙的设计,一般取单位长度按平面问题考虑。作用于挡土墙上的土压力的计算较为复杂,目前计算土压力的理论仍多采用古典的朗肯理论和库伦理论。大型及特殊构筑物土压力的计算常采用有限元数值分析计算。本章主演介绍静止土压力的计算、主动土压力及被动土压力计算的朗肯理论和库伦理论及一些特殊情况下的土压力的计算。对非极限土压力的计算请参阅有关书籍及参考文献。 6.1.2 土压力的类型 试验表明,土压力的大小主要与挡土墙的位移、挡土墙的形状、墙后填土的性质以及填土的刚度等因素有关,但起决定因素的是墙的位移。根据墙身位移的情况,作用在墙背上的土压力可分为静止土压力、主动土压力和被动土压力。 1) 静止土压力 当挡土墙静止不动时,即不能移动也不转动,这时土体作用在挡土墙的压力称为静止土压力p o。 2) 主动土压力 挡土墙向前移离填土,随着墙的位移量的逐渐增大,土体作用于墙上的土压力逐渐减小,当墙后土体达到主动极限平衡状态并出现滑动面时,这时作用于墙上的土压力减至最小,称为主动土压力P a。 3) 被动土压力 挡土墙在外力作用下移向填土,随着墙位移量的逐渐增大,土体作用于墙上的土压力逐渐增大,当墙后土体达到被动极限平衡状态并出现滑动面时,这时作用于墙上的土压力增至最大,称为被动土压力P p。上述三种土压力的移动情况和它们在相同条件下的数值比较,可用图6-2来表示。由图可知P p>P o>P a。 6.2 静止土压力的计算 当墙身不动时,这时墙后埴土处于弹性平衡状态。在填土表面以下任意深度Z处取一微小单元体,如图6-3所示,在微单元体的水平面上作用着竖向的自重应力γZ,该点的侧向应力即为静止土压力强度 pγ? = k z (5 -1)

朗肯土压力理论1857年提出

第三节 朗肯土压力理论(1857年提出) 一、基本原理 朗肯研究自重应力作用下,半无限土体内各点的应力从弹性平衡状态发展为极限平很状态的条件,提出计算挡土墙土压力的理论。 (一)假设条件 1.挡土墙背垂直、光滑; 2.墙后填土表面水平并无限延伸; 3.挡墙背面光滑即不考虑墙与土之间的摩擦力。 (二)分析方法 1.当土体静止不动时,深度z 处土单元体的应力为rz z =σ,rz k x 0=σ; 2.当代表土墙墙背的竖直光滑面mn 面向外平移时,右侧土体的水平应力h σ逐渐减小,而z σ保持不变。当mm 位移至''n m 时,应力园与土体的抗剪强度包线相交——土体达到主动极限平衡状态。此时,作用在墙上的土压力x σ达到最小值,即为主动土压力,a p ; 3.当代表土墙墙背的竖直光滑面mn 面在外力作用下向填土方向移动,挤压土时,x σ将逐渐增大,直至剪应力增加到土的抗剪强度时,应力园又与强度包线相切,达到被动极限平衡状态。此时作用在''''n m 面上的土压力达到最大值,即为被动土压力,p p 。 二、朗肯主动土压力 当墙后填土达主动极限平衡状态时,作用于任意z 处土单元上的1σσ==rz z ,3σσ==a x p ,即x z σσ>。 1、无粘性土 将rz r ==σσ1, a p =3σ代入无粘性土极限平衡条件:a rzK tg =-=)245(213?σσ 式中:)245(2? -= tg K a ——朗肯主动土压力系数。 a p 的作用方向垂直于墙背,沿墙高呈三角形分布,当墙高为h (z=h ),则作用于单位

墙高度上的总土压力Ka rh E a 22=,a E 垂直于墙背,作用点在距墙底3 h 处。 2、粘性土 将a z p rz ===31,σσσ,代入粘性土极限平衡条件: )2 45(2)245(213??σσ-?--= tg c tg 得 说明:粘性土得主动土压力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项:a rzK 为土重产生的,是正值,随深度呈三角形分布;第二项为粘结力c 引起的土压力a K c 2,是负值,起减少土压力的作用,其值是常量。 作用点:(h -z 0)/3,临界深度z 0=a K c γ2。(临界深度z 0——墙与土体之间的开裂深 度。)——由粘聚力引起的对墙的“拉”力是一种脱离墙体的力,由于结构物与土之间的抗拉强度很低,在拉力作用下极容易开裂,因此“拉”力是一种不可靠的力,因此在设计挡土墙时不应计算在内。 总主动土压力a E 应为三角形abc 之面积,即: a E 作用点则位于墙底以上)(3 10z h -处。 【讨论】如果将此“拉”力计算在内,土压力是增加还是减少?计算结果是否偏于安全? 三、朗肯被动土压力 当墙后土体达到被动极限平衡状态时,z x σσ>,则p x P ==σσ1,rz z ==σσ3。 1、无粘性土 将p P =1σ,rz =3σ代入无粘性土极限平衡条件式中)245(231? σσ+= tg 可得:p p rzK rztg P =+ =)245(2? 式中:)245(2? += tg K p ——称为朗肯被动土压力系数

朗肯土压力理论doc

朗肯土压力理论doc 采用朗肯土压力理论计算主动、被动土压力 朗肯土压力理论是依据半空间体的应力状态和土的极限平衡理论推出土压力强度的计算式。它的假设条件1(挡土墙背垂直;2(墙后填土表面水平;3(挡墙背面光滑即不考虑墙与土之间的摩擦力。 应用范围: 1.墙背与填土条件: (1)墙背垂直,光滑,墙后填土面水平 (2)墙背垂直,填土面为倾斜平面, (3)坦墙(工程上把出现滑裂面的挡土墙定义为坦墙)。 (4)还适应于“?”形钢筋混凝土挡土墙计算 2.地质条件 粘性土和无粘性土均可用,均有公式直接求解 影响土压力的因素: 作用在挡土支护结构上的土压力受以下因素制约: 1不同土类中的侧向土压力差异很大。采用同样的计算方法设计的挡土支护结构,对某些土类可能安全度很大,而对另一些土类则可能面临倒塌的危险。因此在没有完全弄清挡土支护结构土压力的性能之前,对不同土类应区别对待。 2 土压力强度的计算及其计算指标的取值与基坑开挖方式和土类有关。当剪应力超过土的抗剪强度时,背侧土体就会失去稳定,发生滑动。由于基坑用机械开挖,一般进度均较快,开挖卸荷后,土压力很快形成,为与其相适应采用直剪快剪或三轴不排水剪是合理的。但剪切前是否要固结,则根据土的渗透性而定。渗透性弱的土,由于加荷快、来不及固结即可能剪损,此时宜采用不固结即进行剪切;反

之,渗透性强的土,宜固结后剪切。 3土压力是土与挡土支护结构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与结构的变位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而导致设计土压力值的不确定性。如经典的库仑土压力仅考虑主动与被动状态;在挡土支护结构变形很小时,要采用静止土压力(其值无统一求法);对于作用于多支点挡土支护结构的土压力则按弹塑性理论进行计算。 图1 半空间体的应力状态 (a)单元体的初始应力状态; (b)达到朗肯状态的应力路径; (c)主动朗肯状态的剪切破坏面; (d)被动朗肯状态的剪切破坏面 如图1a在半空间土体中取一竖直切面AB,在AB面上深度为Z处取一土单元体,在 ,z,,13静止土压力状态下,作用在单元体上的大主应力为竖直向应力,小主应力为水平向 k,zo01应力,单元体处于弹性平衡状态,其应力圆位于强度包线下方。假定在某种原因下 ,,13土体朝侧向松开,在保持大主应力不变的条件下小主应力不断减少,其应力圆直径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