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专业基础知识(中级)

出版专业基础知识(中级)
出版专业基础知识(中级)

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

出版基础(中级)复习笔记

第一章出版概论

§1.1 出版活动(P1)

一、“出版”的概念

【出版】是指编辑、复制作品并向公众发行,以传播科学文化、信息和进行思想交流的一种社会活动。

古代,人们把出版活动称为“梓行”、“雕印”、“版印”。

最早在我国使用“出版”一词:1833年创办于广州的中文月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的编辑序言。

最早在我国法律文件上使用“出版”一词:1906年清朝政府颁布的《大清印刷物专律》,但却把出版物称为“记载物件”。

1930年,国民政府颁布《出版法》,但未对“出版”下明确定义。

在我国,给“出版”做出明确的定义,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

在西方,法语和英语中分别在1330年和1450年有了表示“出版”的词语,他们来源于拉丁语publicare。

二、出版活动的构成要素(P3)

出版活动三要素:编辑、复制、发行

如何看待博客出版、微博出版:①具有很强的个体化特征,不具有作为社会化活动的出版的基本属性和功能;②具有一定的出版功能,要引导和规范;③在数字化时代,出版活动对社会文化生活具有广泛影响性,已经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三、出版活动的前提是作品。出版界所说的“作品”是指可以被编辑、复制和通过某种方式能够发行的作品。一般又称为“稿件”。

四、出版活动的特征:(P4)

1.文化的记载、传播、交流和传承

2.不同劳动的有机结合:精神产品生产阶段的劳动是一种精神劳动(即编辑),物质产品生产阶段的劳动是一种物质生产劳动(即印刷),出版物产品流通阶段的劳动是一种兼有文化传播意义的商业劳动(即发行)。

出版物使用价值的生产过程同时也是出版物价值的产生过程:一方面物质产品生产阶段的劳动形成出版物的新增的价值;另一方面,又把作者=编辑的精神生产劳动的价值,以及

工具设备和原材料等物化劳动价值转移到出版物中。

发行的目的:①将精神文化内容向社会传播;②通过商品交换实现出版物的价值;③依靠商业劳动,能使凝结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实现。

3.意识形态属性

4.经济属性和产业属性:必须在遵循文化发展规律的同时,遵循市场经济规律。

五、出版活动与社会的关系:(P6)

社会发展对出版活动有决定性影响;出版活动对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的发展,有巨大的能动作用。

(一)社会发展对出版活动的决定性影响:

1.社会的政治状况主导着出版活动的方向。主导作用体现在:

⑴通过对出版从业者思想倾向和政治追求的影响来引导出版活动;

⑵运用行政、法律、法规和政策等手段规制和引导出版活动。

2.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出版活动提供物质条件。

3.科学技术是出版活动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4.社会文化的发展为出版活动提供活力。

⑴社会文化的发展程度和国民的文化素质状况是出版物总体质量水平的决定因素。

⑵精神生产所需原料只能来自社会。

(二)出版活动对社会发展的能动作用:

1.对政治发展的影响:

(1)形成舆论导向。(2)深化思想政治教育。(3)促进社会和谐。

2.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1)提高劳动力素质,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

(2)传递各种社会信息,加快经济发展速度。

3.对科技发展的影响:

(1)发现先进科技成果并组织、促进其迅速传播和应用,使它们尽快变成现实的生产力。

(2)通过对科学知识的宣传、普及,提高了全民族的科学素养和技术能力。

(3)许多科技读物在提高人们的科技素养,形成反对迷信、崇尚科学的社会观念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4.对文化发展的影响:(P11)

(1)增进文化积累。

(2)推进文化创新。(不仅是出版单位重要的生存、发展条件,而且关系到我们国家的文化安全。)(3)促进文化交流。

§1.2 我国出版工作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主要任务(P13)

一、出版工作的指导思想: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二、出版工作的方针原则:(P15)

1.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双为):

⑴为人民服务,实质上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保障和实现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利,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的成果。

⑵为社会主义服务,一是在本世纪头20年,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二是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是现阶段我国出版工作的主题。

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就要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双百双用)

3.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

4.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双效)

5.坚持质量第一

(记忆方法:双为双效、双百双用、质量、多样)

【主旋律】:从精神层面上来讲,最根本的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实践层面上来讲,最根本的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共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事业。

三、我国出版工作的主要任务(P21)

我国出版工作的根本任务,是促进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具体任务包括:

1.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传播和积累科学文化知识

3.弘扬中华优秀文化

4.促进国际文化交流

5.满足和提高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分为:一部分是体现人民群众文化权益的基本文化需求,另一部分是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

满足基本的,主要通过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为骨干,以全面为服务对象,以基层特别是农村为重点来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满足多样化需求,主要靠市场来满足。

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是出版工作的根本任务。

【核心价值体系】:宣传马列毛邓、“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宣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民族、时代特色。

§1.3 出版物(P24):已经出版的作品,是出版活动的成果。

一、出版物的要素(必须具备三个要素):

1.具有经过编辑加工的以文字、图形、图像、声音或其他符号形式表现的精神文化内容,可供阅读、欣赏。

2.具有承载这些精神文化内容的物质载体。

3.具有一定量的复本,可以向公众传播。

二、出版物的种类:

(一)根据出版物总体特征的分类

有六大类: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互联网出版物。其中,图书、报纸和期刊合称为“纸介质出版物”或“印刷型出版物”。最早出现的出版物是图书,然后是报纸、期刊。

(二)根据出版物内容所属学科的分类(根据中国图书馆分类法进行分类)(P25)

(三)从其他角度所作的分类:按所载知识的层次结构不同,分为学术研究类、知识普及类、大众生活类、娱乐类;按内容的表现形式划分,分为文字类、图画类、图文类、声音类、图像类、多媒体类等。

三、出版物的特殊性(P27)

1.既是精神产品又是物质产品的两重性,是出版物最重要的特殊性。

2.使用价值与社会效用关系上的特殊性:有正面和负面社会效用。使用价值与社会效用既可能一致,也可能背离。

3.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既可能统一又可能不同甚至对立的关系,是出版物的特殊性之一。正确处理这两个效益之间关系的原则是: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

§1.4 出版资源(P31)

一、出版资源的概念:

出版资源是出版产品形成过程中必须加以开发、利用的各种社会资源,包括人才资源、信息资源和物质资源。

人才资源由出版者队伍、作者队伍等构成。

信息资源由出版物的精神文化内容、全社会的文化积累、出版单位和出版物的品牌信息以及市场的文化需求信息等构成。

物质资源由生产各种出版物所需的各种物质材料以及各种有形资产构成。

二、出版资源的特点(P32)对出版资源的开发、利用,实际是精神文化的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一)人才资源的特点:

1.不但包括本行业的从业人员,还包括行业外的作者和特约编辑等专业人员。

2.既要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文化素养和专业学科素养,又要有相当的经营管理才能。不但要求人才个体具有一专多能和善于开拓创新的业务能力,还特别强调人才的多样性和结构的合理性。

(二)信息资源的特点:已经生产出来的出版物,不仅是它的产品,而且常常也是它进行再生产的生产资料,是可以继续开发、利用的信息资源。【再生型资源】

要防止因无序开发而造成的信息泛滥和污染。

三、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维护(P33)

(一)开发和利用的途径:6种

1.紧跟社会的发展:广泛采集各类信息,紧紧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及时把握社会发展的进步动态,提出新的出版物选题。

2.整合已有出版物中的信息:对已有信息重新进行整理、加工、组合、编排,可使分散的信息变为集中地信息,使单一的变为综合的信息,使只有个体效应的变为有整体效应的信息,从而促进信息资源的扩大和增值。

3.及时更新已有成果:将各种精神文化新成果和已有出版物中的精神文化成果结合起来,形成新的出版物。

4.着力打造品牌并扩大影响

5.开发国外资源:关注国外出版物市场,积极开展著作权贸易,努力把自己的市场扩展到国外,同时又不断从海外引进优秀出版物品种。

6.组合运用多种媒体

(二)要注意的问题:5个

1.着力于深度开发2.重视调查研究3.强化创新意识

4.提高信息把握能力5.注重信息质量并提高其使用价值

(三)信息资源的维护(P37)4项

1.不断实现信息资源的数字化2.不断更新、优化信息资源

3.实现专业化管理4.建立信息资源预警和应急机制

§1.5 我国出版业(P38)

一、我国出版业的特点与构成

(一)我国出版业的特点:5个

1.属于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出版业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是先进生产力的创造者和实现者,要为促进经济增长、加强综合国力、参与国际竞争、培育民族精神、提高人的素质、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充分发挥自己基础性、战略性的作用。它与现代化建设全局、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和社会安定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其从业人员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

2.具有产业经济属性:要按照价值规律和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组织生产和流通,参与市场竞争,还要善于在市场竞争中把产业做大、做强,追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组合。

3.富有文化创意价值:一方面,出版业通过自己的劳动,向社会传播着大量的知识和信息,是推动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另一方面,社会文化发展水平在根本上决定着出版业发展的内容资源,从而决定着出版业的发展水平。

4.与信息技术密切相关:信息技术是推动出版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出版业将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迅速转化为出版生产力。我国出版业实现了以“光与电”取代“铅与火”的技术革命,并在数字化的道路上不断取得光辉成就。

5.事业和产业的有机统一:对少数承担政治性、公益性出版任务的出版单位,继续实行事业体制,由国家重点扶持;其他出版单位逐步转为企业体制。国家将按照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的要求,发展公益性出版事业;按照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壮大实力的要求,发展经营性出版产业。

(二)我国出版业的构成:各承担哪些任务?

1.出版单位:是从事出版活动的机构,包括图书出版社、音像出版社、电子出版物出版社、期刊社和互联网出版单位。

2.制作单位:设立出版物制作单位,必须按照法定程序履行报请审批或备案的手续。

3.印刷复制单位:我国对印刷复制单位的设立实行许可制度。

4.发行单位:我国对发行单位的设立实行许可制度。

5.出版专业教育单位

6.科研单位。

·出版业的现状:①书业和报业规模较大;②期刊业、音像制品与电子出版业规模较小;③数字出版业起步晚,发展迅速,规模日益扩大。

二、我国出版业改革与发展的主要任务(P41)

(一)出版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6个

1.推进公益性出版单位体制改革,构建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体系;

2.推动经营性出版单位转制,重塑市场主体;

3.推进联合重组,加快培育出版传媒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

①鼓励和支持拥有多家出版单位的地方、中央部门和单位整合出版资源,组建出版传媒集团公司;

②鼓励和支持业务相近、资源相通的,按照优势互补、自愿结合原则,跨地区、跨部门组建出版传媒集团公司;

③鼓励和支持中央部门和单位的在财经、教育、科技、卫生、文化等领域组建专业性出版传媒集团公司;

④鼓励和支持中央、地方国有出版企业和中央各部门各单位所属的进行联合重组;

⑤鼓励和支持国有资本特别是国有大型企业参与出版传媒企业的股份制改造。

4.引导非公有制出版工作室健康发展(确保导向正确、国有资本居主导地位,与非公有出版工作室进行资本、项目等多种方式合作);

5.加快推进现代出版市场体系建设:

①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资源优化配置;

②实现以资本扩张带动业务扩张、规模和效益扩张;

③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以产权为基础,以法律为保障的诚信体系。

6.扩大对外交流,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

(二)出版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P44)5个

1.发展图书、报纸、期刊等纸介质传统出版业态;

2.发展数字出版等非纸介质战略性新兴出版业态;

3.发展动漫、游戏出版业态;

4.发展印刷复制业:推动发展快速、按需、高效、个性化数字印刷;推动印刷产业从单纯加工服务型向以提高信息增值的现代服务型转变。

5.发展出版流通业:跨地区连锁经营、信息化管理和现代物流。

三、我国台湾地区、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出版业(P46)

(一)台湾地区出版业:

1. 出版社的设立实行登记注册制度。

2. 状况:有1万多家出版社,每年出版新书4万多种;报社2000多家,期刊社5000多家,有流通的期刊社2000多家,经常销售的期刊600多种。发行量较大的期刊以时事、娱乐、生活时尚、外语、教育、财经类为主。

3.分布:出版机构多数为民营,主要集中在北部。大台北地区。

4.发行:图书批发公司称中盘商。连锁书业发达。

5. 最大书展:1987年,台北国际书展。自1998年起,每年举办一届。1、2月份。

(二)香港出版业:出版社的设立实行登记注册制度。

1.状况:有500多家图书出版社,年出版图书1万多种。香港既是一个中文出版物市场,也是一个英文出版物市场。是报刊出版较多的地区。报纸有50多种,期刊有700多种。

2.发行:不仅经营本地出版物,还从事进口业务。各类书店、书摊近千家,以销售中文且成规模的有50多家书店。“二楼书店”创始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独具文化特色。连锁书店越来越多,“二楼”被挤压。

3.香港书展:每年一次,7月。由香港贸易发展局主办。

4.印刷: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印刷中心之一。

(三)澳门出版业:

1.报业较为突出,图书、期刊发展水平较低。

2.包括政府、民间团体和私人主办的三种性质的出版机构。主要购买者是图书馆。

3.图书出版社约150家,年出版图书数百种。

§1.6 主要发达国家出版业概况(P48)

一、美国出版业

出版企业的设立采用登记制。

两个较大的发展时期:一是南北战争以后,一是二次大战以后。

出版中心是纽约、波士顿和费城。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出版业和出版市场。2009年达到501亿的规模,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1%。

图书出版是它最大的门类。

全美约有6万家出版机构。

图书发行中间环节包括:出版社的发行公司、发行代理商、独立销售代表、批发商和馆配商。批发商为独立书店、连锁书店和图书馆充当一站式购书中心的角色。

图书零售环节包括:连锁书店、独立书店、库存书经销商、专门商店以及附设于药店、超市和购物中心的售书处。

电子阅读器是美国出版市场的新宠,电子书的年复合增长率为71%。

二、英国出版业

始于15世纪70年代,以1476年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开设第一家印刷所为标志。到19世纪,形成一个鲜明特色:图书出口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是出版大国和强国之一。图书为最大门类。

全国有5万多家出版社,90%为中小型出版社。大型出版社主要为跨国传媒公司。小型出版社和行业巨头两极分化严重。

发行体系涵盖:发行代理商、批发商、零售商三个环节;零售终端:连锁店、独立书店、超市、图书俱乐部、网络书店等。1997年废除《净价书协议》

出版企业的设立采用登记制,对外资进入英国出版业没有限制。是少数几个对印刷出版物免征增值税的国家之一,但电子和音像制品需缴纳17.5%的增值税。

三、法国出版业(P51)

全国有3600家出版机构。中心在巴黎和里昂。

1982年起,全国实行统一书价制。图书是最大门类。

发行:分直接和间接销售。直接销售是出版商以公开价销售给经纪人、消费者、团体、政府部门,或以非公开价销售给图书俱乐部和零售商(包括书商、超市、百货商店)。间接销售是以非公开价,通过代理商、发行商、批发商中转后销售给零售商。1971年,明确代理商和发行商的职责。代理商起图书供应代表作用。图书零售主要通过书店、书亭、图书俱乐部、邮购公司和送书商。期刊发行主要依靠报刊代理公司。

对出版活动起一定指导作用。政府设有“图书文化基金”,用于促进图书出口和资助翻译法国图书事业。对图书、期刊和音像制品征收7%、4%和33.33%的增值税。对出口书刊免征增值税,对进口征收7%进口税,进口音像制品征收3—5.4%。

数字出版还很有限。

四、德国出版业(P52)

15世纪四五十年代,约翰·谷登堡发明金属活字印刷技术。

1650年开始,莱比锡成为德国的文化中心,成为最重要的出版基地。1913年,德国出版图书3万种,居世界第一。1990年,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

德国对图书出版实行扶持政策。税率7%。实行统一定价制度,《统一定价法》2002年10月1日生效。法规规定:严格按照定价,擅自打折除以高额罚金;上市10个月后才可打折,且必须公告;俱乐部版不受打折限制,但只针对会员且在新书销售4个月后,且设计必须与出版社版区别。中小型独立书店有生存空间。零售业现代化程度极高。

发行:出版社→中间商→零售商→消费者。中间商类型:订单中心、出版社配送代理和综合性中间商(即图书即时供货商)。

电子书市场发展落后于英美。

五、日本出版业(P53)

17世纪中期,日本民间出版业形成。主要集中在京都、大阪和江户。1890年前后,日本年出书种数仅次于德国。1936年,实行“出版统制”

报纸出版是日本出版业最大的出版门类。期刊(尤其是漫画期刊和周刊)第二,第三为图书出版。中大型出版商同时出版图书和报刊。出版企业80%位于东京。

发行:70余家出版物批发商,出版商和书店都依赖批发商。1.5万家零售书店,分布在火车站到购物中心的各个地区。网络书店正日益扩展。

§1.7 出版学概述(P55)

一、出版学的学科性质

【出版学】:是研究出版活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其目的是为出版活动提供理论指导。是行业之学、领域之学,属于应用科学,不是基础科学。

二、出版学的研究对象:出版活动与社会的关系以及出版活动本身的规律性。

出版物、出版业和出版物市场是出版学研究的三个重要范畴。

出版物、出版业和出版物市场的矛盾运动,构成出版活动的基本规律。决定了出版活动的性质及其特点:

1.决定了出版物既是精神产品又是物质产品、既是文化产品又是文化商品的属性;

2.决定了出版业既是文化事业又是文化产业的属性;

3.决定了编辑、复制和发行活动之间分工合作的相互关系;

4.决定了编辑、作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等等。

三、学科内容:(P57)7项

(一)出版与社会的关系

出版活动与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的关系,即其与社会的关系,是出版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对出版活动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和影响,后者对前者又有巨大的反作用。对两者关系的研究,重点是明确出版活动在经济社会文化和科技发展中的位置和作用,阐述其在整个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中的规律性。

(二)出版物

出版物是出版活动的成果,集中体现了出版活动与社会的关系,是出版学研究的重要对象。

1.出版物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特点及相互关系

2.出版物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及其相互关系

(三)出版业(P58)出版业是出版学研究的主体。

1.出版业与相关行业的关系

2.出版业的体制机制:在社会基本制度和经济体制的影响下,按照一定的体制机制运转,形成既与其他行业具有共性,又有自身特点的体制机制。

3.出版业的结构和发展方式

出版业的结构:内部结构、地区布局结构以及产业集中度等市场结构。其中,内部结构中的的编辑、复制、发行这三大行业结构是出版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出版学重点研究这三方面活动之间的相互

关系及其一般性的发展规律。

(四)出版物市场(P59)对出版物市场的研究是出版学的重要内容。研究重点在于出版物市场体系建设、出版物市场与经济社会文化的关系,等等。

(五)出版人才队伍建设:重点研究出版人才队伍在人才结构和知识、技能更新上的特殊要求,揭示出版专业人才的培养与管理机制的对立统一关系。

(六)出版管理体制、出版法规及宏观管理:出版学仅仅研究出版宏观管理,重点是政府如何运用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手段调控出版业的发展。有关出版单位经营管理的研究是出版企业管理学的任务。

(七)中外出版历史:认真研究中外出版历史,总结历史经验,并进行中外历史经验的比较研究,是

出版学的重要内容。

四、出版学的相关学科:目录学、版本学、校助学、文献学、传播学、新闻学、文化学、社会学、管

理学、市场营销学等

五、中外出版学研究和学科建设概况(P61)

(一)中国的出版研究和学科建设

有关古籍整理、图书管理、版本校勘的古籍:汉代刘向的《别录》、刘歆的《七略》,南宋郑樵的《校雠略》;“艺文志”、“经籍志”,是古代书目与图书出版的历史资料;清代章学诚的《校雠通义》、纪昀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叶德辉的《书林清话》,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出版学研究资料。

最早使用“出版学”这个词的中国人是【杨家骆】。(1931年《图书年鉴》)

正式提出出版活动理论研究作为学科来建设,是改革开放以后。1983年,在广西桂林召开的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研讨会上提出。

(二)外国的出版研究与学科建设

(英)约翰·弥尔顿1644年发表《论出版自由》,对出版业产生深远影响。

(英)斯坦利·昂温《出版实况》(“出版圣经”,被日本改名为《出版概论》,1926年出版)

(美)小赫伯特S·贝利著《图书出版的艺术和科学》,在美国较有影响。

1969年,日、韩出版学会成立。

六、开展出版学研究的重要意义(P64)

1、只有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出版实践,才能树立正确的出版观念,不断适应飞速发展的形势,积极应

对来自各方面的挑战;才能正确发挥出版工作者的智慧和才能,创造性的开展工作,不断为出版业的繁荣发展做出贡献。

2、只有依靠出版学的学科建设,才能从根本上满足各方面对出版专业人才的迫切需要,并使出版专

业人才的素质能够在持续、正规的培养中不断得到提高;

3、只有对出版学有足够的理论兴趣,才能更加热爱出版工作,自觉的在出版业这个大学校里汲取丰

富的营养,才有可能在出版工作岗位上不断成长,最终成为有精湛造诣的学者专家。

第二章数字出版与数字出版产品

§2.1 数字出版概述(P66)

【数字出版这种新兴的出版业态正推动着出版业的转型、创新和发展。是出版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一、与数字出版相关的概念

(一)电子出版

【电子出版物】:是指以数字代码方式,将有知识性、思想性内容的信息编辑加工后存储在固定物理形态的磁、光、电等介质上,通过电子阅读显示、播放设备读取使用的大众传播媒体,包

括只读光盘、一次写入光盘、可擦写光盘、软磁盘、硬磁盘、集成电路卡等,以及新闻

出版总署认定的其他媒体形态。(2008《电子出版物出版管理规定》)

【在我国,电子出版是指将数字化内容与具备一定外在形态的物质载体固定在一起提供给消费者的出版方式,而不论其内容形式是否为数据库,读取设备是否为计算机。】

(二)互联网出版

【互联网出版】: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将自己或他人创作的作品经过选择和编辑加工,登载在互联网上或者通过互联网发送到用户端,供公众浏览、阅读、使用或者下载的在线传播行为。

【互联网出版主体,是获得总署批准的互联网出版单位。】

(三)手机出版(P68):是一种通过无线通信网络传送出版物内容信息的出版方式。

手机出版于互联网出版的异同:

同:都是把构成内容的文字、图片、声音等多媒体信息转换成一连串“纯粹的编码数字流”发送给消费者,而不须随附固定的物质载体。

异:手机出版通过电磁波依靠无线通信网络实现发送,互联网出版是通过电流或光电信号依靠有线网络来实现的。

二、数字出版的概念及其主要特征(P69)

(一)【数字出版】的概念:是指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内容编辑加工,并通过网络传播数字内容产品的一种

新型出版方式。

(二)数字出版的主要特征:

1.内容生产数字化(可扩展标记语言)2.管理过程数字化3.产品形态数字化4.传播渠道网络化(途径包括:有线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和卫星网络等)

三、我国数字出版的发展(P71)

(一)数字出版的兴起:

世界上:1959年美国匹兹堡大学卫生法律中心建立全文检索系统,标志书目数据库建设的开始。1974年,美国《纽约时报》建立了报纸的电子化资料库。20世纪70年代末,世界上最大的联机信息检索服务系统——DIALOG系统诞生。1987年,《圣何塞信使报》以网络出版形式在全球首次发行。但世界范围内的兴起,是在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快速崛起之后。

我国:数字出版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1994年,我国正式接入因特网。1996年,国家教委主办的《神州学人》创刊,并通过中国教育与研究网全球发行,这标志中国第一份网络报刊诞生。1999年,人民出版社《中国经济发展五十年大事记》,通过人民时空网站实现网络销售,这是互联网图书出版的开始。2004年1月,总署批准成立首批50家互联网出版机构,标志着数字出版在我国正式成为一种新的出版业态。

(二)我国数字出版发展的特点:(P72)

1.发展势头强劲2.国家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3.投入和产出矛盾突出

§2.2 数字出版相关技术(P74)

一、信息处理技术:元数据规范较好地解决了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的发现、存储、管理和利用。

【元数据】:又称为“描述数据”,即“关于数据的数据”,用于对信息内容的主题和结构进行描述,现在一般特指基于标记语言的网络信息资源处理方案。标记语言用于解释信息资源在计算机

电子文件中的结构。(作用:标引、索引和匹配)

【XML/RDF标准体系:XML:网页设计、数据交换与管理的标记语言,可用于对页面信息的结构化描述,满足人们对数字资源的管理和利用需求;RDF:支持元数据在交换时能相互兼容的模

型。】

二、互联网技术

互联网包括三方面:①全球性、开放性和共享性的;②每一台主机都需要有“地址”;③这些主机必须按共同的规则连接在一起。

该技术历程:

新闻组、电子邮件、文件下载→超文本浏览器→云计算、无线通信、下一代互联网技术技术始终是推动出版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将使出版产业的发展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2.3 数字出版产品(P76)

一、数字出版产品的特点

1.物理空间利用率高4.方便消费者全面把握知识信息

2.复制成本低廉,有利于环保5.互动性强,收集反馈信息便捷

3.版本更新和发行都能做到快速便捷

二、数字出版产品的种类:

1.数字图书:数字化的图书产品。适合工具书、专业读物、教育读物类。【图文超链接功能】

2.数字报纸:在纸介质报纸的版式中插入音频、视频和动画的数字化连续出版物。【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广告价值和互动价值。】

3.数字期刊:以传统期刊结构为表征的连续型数字出版物。【超链接、即时互动,有很强的体验感。】4.数据库出版物:检索型出版物,主要供公众检索查询,而不是阅读。分为网状、层次和关系型数据库。

【科学、技术和医学等学术出版领域。】

5.手机书:依托移动通信网络传播并在手机上阅读的数字化图书。【格式:TXT、JAR、UMD、DPB 等】

6. 手机报:依托移动通信网络传播并在手机上阅读的数字化报纸。【主要传播方式—短信或彩信形式、按

无线应用协议访问形式和基于3G的推送形式。时效性强、互动性好、表现丰富、随时接受、

易于保存、个性化投放和成本低廉】

7. 手机刊:依托移动通信网络的多媒体数字化期刊。(两种:一种是电信运营商和出版社、期刊社合作经

营的,主要将纸质期刊的内容经过整合后发布到移动通信网络上;一种是专门设立的手机刊出

版单位经营的。)

8. 手机音乐:手机播放的数字化音乐作品。可以下载播放,也可以在线播放(流媒体播放)。

9. 电子书:三部分构成要件:①数字化内容(辞书型、商务型、平板计算机型)②阅读设备(电子纸型:

柔性、廉价和低功耗;液晶型:直角显示、低耗电、体积小和零辐射等优点)③阅读软

件(要具有著作权保护功能,还要能提供很好的阅读体验。)

10. 按需印刷:出版单位将完成编辑制作的内容存放在互联网服务器或移动介质中,按用户需要以数字印

刷技术为其印制相应书刊。(载体介质是纸张,编辑、制作和发布基于数字技术完成,是传

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结合后的新型服务方式。)

11. 动漫和网络游戏产品:

①网络动漫产品和手机动漫产品是目前动漫产品的主流形式。

②网络游戏的技术架构分为两种:一种是基于浏览器形式的网页游戏;一种是客户端形式,由运营商架设服务器来提供游戏,用户通过连接服务器的本地客户端软件进行游戏。现在网游大多是客户端的。

第三章编辑概论

§3.1 编辑与编辑工作(P83)最早出现的编辑活动是书籍编辑活动。

一、“编辑”的概念

①【编辑】,是指以生产出版物的精神文化内容为目的,策划、组织、审读、选择和加工作品的一种专业性的精神生产活动,是出版物复制、发行的前提。②指称从事编辑活动的职业、岗位、人员。③这类人员的中级专业技术职务。

日常生活中的编辑活动不是专业性的编辑活动,是专业性编辑活动的普及和延伸,泛指一切对已有作品的加工整理活动。

二、编辑工作是整个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P84)原因

(l)编辑工作对出版工作的全局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和影晌;这由出版工作特有的性质、特点以及出版活动构成要素的结构功能所决定。出版工作对社会发展的能动作用主要是通过编辑工作来实现的。

(2)编辑工作是出版物复制和发行的前提;

(3)编辑工作对出版单位的经营具有重要作用。出版单位的经营策略取决于出版物产品设计以及产品结构、产品特色的选择和决策。出版单位竞争力的提高取决于编辑工作的持续努力和不断创新。

三、编辑工作的特点:(P85)7个

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创造性、选择性、加工性、中介性

(文化工作的共有特点)(专业特点)

政治性:要反映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状况和要求,具有明显的教育人民、引导社会的意识形态特性;把握双为的方向,坚持中共的基本路线,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并在具体的

编辑业务中认真贯彻执行,把好政治关,是我国编辑工作政治性的体现。

思想性:保证出版物对消费者和社会产生先进的思想文化影响,避免落后的、腐朽的思想文化影响。

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

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科学性:通过出版物向消费者传授科学知识,帮助消费者掌握专业技术,引导消费者树立科学意识,指导消费者形成科学的生活方式。因此,编辑工作必须保证出版物合乎科学。

创造性:既有原创,又有再创,表现为:发现社会的文化需求,设计、策划精神文化产品的选题,开拓和发展精神文化生产的新空间;选择、优化精神文化产品,或把优秀的作品组合起来,创

造精神文化作品的整体效应;设计、组织文化精品的生产或精神文化重点工程的实施;协调

和促进精神文化产品的总体发展,参与精神文化生产的宏观调控。既包含编辑人员独自的创

新,又存在一定的依附性。(依附作品和消费者)

选择性:编辑过程中的稿件审读,就集中体现了编辑对具体作品的选择,而编辑人员设计、组织作品创作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对社会精神文化成果的内容及其表现形式进行选择的过程。出于

价值和市场判断。

加工性:对经过审读后决定选取为向社会传播的作品,编辑人员要进行加工整理或者提出意见请作者修改,使作品符合复制和传播的要求。目的是完善作品,而非创作新作品。

中介性:是联系精神生产过程和物质生产过程的中介、联系作者与消费者的中介。

四、编辑工作的基本功能(P88)三个

1.文化生产中的设计、组织功能:体现在协调大型出版物的出版;策划和催生作者的创作活动,保证

出版物生产具备必要的前提条件;对出版资源的开发进行设计,对出版

物形式的整体设计,对出版物生产、市场营销的策划和组织。

2.文化传播中的选择、引导功能:选择具有把关作用,需要编辑抱着对人民、对社会负责的态度,对

作品扶正祛邪、择优汰劣,从而对于社会的文化传承产生积极的引

导作用;编辑的立场、观点和判断力,在文化传播的引导中会产生

重大作用。

3.文化创造中的优化功能:

①作者创作之前,编辑要收集、分析信息,判断消费者需求和市场走向,并及时与作者交流,帮助作

者寻找最佳的创作角度;编辑的介入有利于缩短作者与消费者的距离,提高创作的针对性和作品的成功率。

②作者创作之后,编辑要继续与之保持联系,了解创作进度,配合作者解决遇到的问题。

③作品完成后,编辑要进行认真的审读。接受出版的,认真加工,弥补疏漏和不足;不够成熟的,提

出退修方案,甚至经作者同意要做脱胎换骨的改动。

④作品转化成出版物时,编辑还要参与出版物的整体设计。

⑤通过选题的设计和规划,对出版物的产品结构发挥重要的优化作用。设计文集等,形成“团队效应”,

产生更大影响。

§3.2 编辑人员(P92)

一、对编辑人员的能力:7个方面

政治认知、策划、语言文字、社会活动、判断、信息感知、审美能力

1.政治认知能力:政治敏感性、头脑清醒、熟悉把握贯彻执行法律法规

2.策划能力:取决于:

①是否充分收集和分析信息;

②能否别出心裁,富有创新意识;

③是否熟悉出版实务,懂得经济核算;

④是否了解消费者,把握出版物市场变化趋势。

3.语言文字能力:

①规范能力:要在语言文字方面建立自己的职业优势,必须比作者更熟悉有关的语言文字规范文件,

更熟练而正确的运用语言文字方面的知识,更具有敏锐识别语言文字应用中常见差错的

能力。

②加工能力:具有通过谋篇布局、字斟句酌、精心润色,提高稿件表达效果的加工能力。

③写作能力:基本功。

4.社会活动能力:要具有善于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合作的能力,要经常以积极的姿态接近和参加学

术文化团体,参加各种类型的聚会和讨论,及时调查、了解文化创造的前沿动态。接近消费者,通过多种途径调查消费者的需求,倾听消费者的声音。还要扩大社交面。

5.判断能力:学识、经验、能力、水平的综合体现。提高该能力的途径:

①认真学习马列、毛、邓、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学习法律法规以及有关的各项政策规定,学习出

版业务知识,开展市场调查,了解市场变化,认真分析阅读稿件。

②掌握正确的思想方法,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③了解消费者,代表消费者的利益和需求,排除判断过程中的干扰。

6.信息感知能力:要求能高度自觉的认识信息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掌握有关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并

具有必要的设备操作本领;努力认识并把握信息生成与发展的规律;对有关信息资源要有高度的敏感性,并善于及时开发和利用。

7.审美能力:认识美、评价美、鉴赏美

二、编辑人员的责任:归根结底一句话:向社会提供优良的精神食粮

政治责任、社会责任、把关责任、宣传引导责任。(P96-97)

政治责任:阵地意识、主流文化价值观。

社会责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把关责任:把好方向关(人民根本利益)、保密关、质量关。

宣传引导责任:营造舆论氛围、唾弃劣质、正确引导读者的阅读热点和欣赏趣味。

三、编辑的作者工作和读者工作(P97)

出版实践中的“读者”一词,泛指各类出版社的消费者。

(一)编辑的作者工作:6个

发现作者、选择作者(根据出版单位的性质、任务、专业分工范围和重点,选择符合需要的作者;

根据作者的水平和条件,选择最合适的作者。)、建立作者队伍数据库、与作者保持经常联系、为作者服务、维护作者权益

编辑与作者的关系:同志式的互助合作关系

(二)编辑的读者工作:3个

进行读者调查、为读者服务、处理读者来信

编辑与读者的关系:读者是编辑的服务对象

§3.3 编辑学研究(P101)

编辑学是关于编辑活动、编辑工作的学问。本节中讲的编辑学,是关于出版工作中有关编辑活动规律的学问,即研究出版工作中编辑活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一、编辑学的学科建设

把编辑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从中国开始的。

1949年,【李次民】所著《编辑学》,是世界上最早以“编辑学”命名的专著。

编辑学主要是在总结和概括出版物的编辑活动规律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

二、编辑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P102)相关学科有:出版学、逻辑学、语言学、文学、社会学、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新闻学、传播学、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文献学、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等。

三、编辑学的研究对象:4个

1.研究编辑活动的性质:精神生产劳动。

2.研究编辑活动的任务及其实现手段:宏观上,出版任务即是编辑活动任务;微观上,编辑活动承担策划选题,组织作者创作,审读作品以作出选择,对选定的作品进行加工整理等任务。研究编辑人员的知识、技能结构、成才规律及其工作特点和规律。

3.研究编辑活动的作用:研究与社会之间、与复制、发行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

4.研究编辑活动的规律:是编辑学的根本任务。需要深入研究编辑活动的历史与现状,并与不同国家、不同时期进行比较,从而揭示规律。

四、编辑学的学科内容(P104)6个

1.编辑活动与其他活动的关系:与社会、与复制、发行的关系。

2.编辑过程:是编辑学主要的实务研究内容。

3.编辑与作者、读者的关系:研究作者和作者队伍的建设;研究读者结构、需求和心理,不同读者群体所具有的不同特点,以及读者对出版物市场走向、变化规律的影响。这种关系贯穿编辑过程的始终,是最重要的关系。是编辑学的重要内容。

4.编辑活动的创造性及其特点:其共性和个性,从理论上指导编辑人员有效的提高创造的自觉性和创造能力,是编辑学的重要内容。

5.编辑队伍的建设和管理

6.编辑历史:深入研究历史,是认识规律的重要途径。

第四章中国近代出版历史知识

§4.1 近代印刷业的发展(P108)

一、西方印刷技术的引进与应用

(一)近代印刷技术的传入

1.近代造字技术:

1815年,《华英字典》,传教士汤姆斯刻制了最早的中文铅合金活字。

1838年,传教士米怜发明用钢冲压制造中文字模。

1858年,美华书馆的威廉·姜别利发明电解法铸“美华字”,在中国通用几十年。此外,他还发明了元宝排字架,大大提高了汉字排版速度。

2.近代印刷技术

*第一部用机械印刷汉字的图书是《华英字典》

*19世纪后的近半个世纪,采用西方印刷技术的主要是传教士和外资机构:

墨海书馆、美华书馆、土山湾印书馆、点石斋书局、申报馆

*1878年,点石斋书局印制《康熙字典》(石印技术),首印4万,次印6万部,创当时发行量之最。

*申报馆引进机制纸印《申报》,首先使用手摇平版机和单色轮转机。

(二)石印技术的兴盛:最早的平版印刷术

1821年,麦都思在巴达维亚(今雅加达)建立印刷所;

第一本石印中文书籍:1828年,英国传教士麦都思出版《中文课本》

第一本石印中文期刊:1833年,广州出版中文月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1874年,该技术到上海,首先出现在土山湾印书馆,点石斋书局(英国人美查办)将其发扬光大。

1881年,国人办同文书局和拜石山房。

三大石印书局:点石斋石印书局、同文书局、拜石山房。

1891年,同文书局印刷《古今图书集成》100部,堪称石印出版物中的精品巨制。

特点:工序少、印刷速度快、存貌不失真。

1867年,德国人J·阿尔伯特发明珂罗版印刷,不过十年传入中国。

1902年,上海文明书局员工赵鸿雪试制珂罗版成功;

1904年,该书局聘用日本人试验石印技术印彩色版获得成功。

(三)铅印技术主导地位的形成(111)

铅印取代石印的条件:①铅印字模多、字体齐整秀丽;②价格下降;③小型印刷机国内已能制造;④纸型取代泥版使重印更加方便;⑤1906年,科举制度的废除,石印应试读本的石印书局遭到致命打击,铅印从此开始占据绝对优势。

二、近代印刷业的发展(P111)

近代是中国印刷业快速发展的时期,但主要用于书刊生产领域,独立专事印刷的机构不多,多数印刷厂直接隶属于出版机构,一些印刷厂兼营出版业务。

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世界书局、大东书局、正中书局等大都有自己的印刷厂。

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是近代中国最大的两家印刷企业。

三、新技术对图书形态的影响(P112)

西方印刷技术的传入,对中国图书的开本、版式、装帧形式产生了巨大影响。

1.开本:已基本采用32开或大32开的规格。

2.版式:最早的横排本:1884年,点石斋书局的《无师自通英语录》;五四运动后,版式真正变化。

3.装帧:卷轴装→经折装→旋风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平装、精装

①石印、铅印技术的应用,使得光绪末年,出现新变化:在线装书的书衣上舍去书名签条,改排铅

字,或用书法题写书名。20世纪初,有些书封面上出现带装饰花边的框线,封面纸也变换不同颜色。

②西方造纸技术和装订机械的引进,使得图书可双面印刷,出现精装、平装样式。由右翻本变成左

翻本,毛边书向切边书转化。装帧完全与世界合拍。新式标点符号也开始使用。

§4.2 近代出版机构(P114)

一、早期传教士创办的出版机构

国内第一个出版印刷机构:1843年,麦都思在上海创办的墨海书馆,出版《几何原本》、《谈天》、《博物新编》、《大英国志》等。此后,上海还有土山湾、申报、点石斋、益智书会、图书集成局、广学会等。

二、晚清政府办的出版机构

1.地方官书局:1864年,曾国藩创办金陵书局;地方官绅创办大量的官书局,大量刊刻传统文化典籍,质量精良,价格低廉而流布广远。(局刻本)

2.洋务派创办的出版机构(也是中国最早的翻译机构)

①京师同文馆(1862年办,1902年并入京师大学堂)、上海同文馆(1863年办):同文馆翻译出版

了以丁韪良的《万国公法》、毕利干的《化学指南》、《化学阐原》影响最大。

②1866年,海关总署造册所设立印刷厂是中国最早具有外文排字能力的印刷机构。

③1896年,盛宣怀奏请创办于次年成立的上海南洋公学。南洋公学所附译书院出版的《蒙学课本》

三编是中国学校第一种新式教科书。

④工厂附设的出版机构:福州船政学堂和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翻译馆(1868年办,是中国晚清译书

最多、影响最大的翻译机构。注明出版物有:《谈天》、《地学浅释》、《佐治刍言》、《西国近事汇

编》。1905年停办)。

三、民营出版机构(P116)

1.民营出版机构的崛起:

康有为将“译印图书、刊布报纸、开大书藏、开博物馆”列为“最要者四事”。

维新派大量出版著作,宣传民主革命的图书大量涌现,科举废止,制定学制,推动了以教科书为主要出版业务的民营出版社的发展与壮大。

维新派宣传维新的书刊:《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西学书目表》《校邠(bīn)庐抗议》、《公车

上书记》;《中外纪闻》、《时务报》、《强学报》;1896-1898,报刊数60种以

上。

革命派宣传民主的书刊:《訄(qiǘ)书》、《革命军》、《猛回头》、《警世钟》130余种。《苏报》、《国民

日日报》、《亚洲日报》、《江汉日报》、《安徽俗话报》、《直隶白话报》等。

2.民营出版机构云集的上海成为中国出版中心

1920-1935年:上海书业同业公会登记的出版机构81家,1936年登录的有66家,未登记的有60多家。

重视邮购业务开发,设立分支机构和特约经销处。

3.有影响的民营出版机构

【商务印书馆】:1897年,夏瑞芳等人合资创办。1902年成立编译所,由张元济主持。四类出版业务:一是大量编印教科书,行销海内外;二是大量翻译介绍西方文化名著,如严复与林纾的译作。

三是出版新式工具书;四是兴办各种期刊,有《绣像小说》、《东方杂志》、《小说月报》等。

1902-1950年,共出版图书1.2万种。

【中华书局】:1912年,陆费逵等人创办。1913年改组。1912-1949年,共出版图书约6000种。出版有八大期刊:《中华教育界》、《中华小说界》、《中华实业界》、《中华童子界》、《中华妇女界》、《大

中华》、《中华学生界》、《中华儿童画报》。(所出期刊,都有“中华”二字)

【世界书局】:1917年,沈知方创办。1921年改组。发行所叫“红屋”。1921-1949年,共出书约5500种。【大东书局】:1916年,吕子泉等创办。

【开明书店】:1926年,章锡琛创办。所办《中学生》杂志有广泛影晌。

【记忆方法:夏商、中陆(中路)、沈世(审视)、大吕、开章(开张)】

4.近代民营出版机构的运营模式(P121)

机构组织:规模、资金差别悬殊,决定了各出版机构设置上的巨大差异。

人员构成:大出版机构人员众多,分工细密,中小出版机构层次界限相对模糊;一为编辑出版,一为营业推广。

资本构成:独资(自当老板自主经营和出钱请他人经营)、合伙(多为数名文人集资开办)、股份制(招股筹措资金、作者稿酬入股)或使用别的融资手段(书刊预订和分立邮购户头等利用

读者钱造货)

选题开发:大型机构出书范围广,选题范围广泛,质量也有保证;中小型机构则在选题上独辟蹊径,构成各自的优势选题领域。

发行方式:①大型机构在总部设发行所和门市部,在外地设分支机构。②中小型机构则设特约经销处(独占经营权和销售硬性指标与规定)。③都高度重视邮购业务,这点生活书店的成绩

最为出色。④开展外版书刊的代购代销,为内地书店开展上海版书刊的配购批发业务。

四、文化团体办的出版机构:(P125)期刊编辑出版的主力军。

语丝社办《晨报副刊》,创造社办《创造季刊》,文学研究会办《小说月报》。

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出版机构

中共成立前出版的刊物有:《共产党》、《劳动者》、《劳动音》,图书有《共产党宣言》。成立后,创办了《向导》、《中国青年》等。

(一)1920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出版《新青年》杂志,是五四时期最有影响力的文化刊物之一。一度成为党的机关刊物。新青年社还出版《新青年丛书》,宣传马克思主义。

(二)1921年9月1日,在上海成立人民出版社,由党中央宣传主任李达主持。制定了出版《马克思主义全书》、《列宁全书》和《康明尼斯特丛书》(《共产主义丛书》)的计划。这是我国第一次有组织有计划地系统出版马列主义著作。

在国统区由共产党领导的出版机构还有:上海书店(毛泽民)、长江书店(瞿秋白)、无产阶级书店、华兴书店、北方人民出版社。

(三)在苏区和解放区的图书出版活动:

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设立中央出版局,出版刊物70余种,图书200种左右。刊物有《少年先锋》、《红色中华》、《青年实话》、《红星报》等;图书有《共产儿童读本》、《中国苏维埃》、《列宁主义概论》等.

1933年,川陕革命根据地成立了12家出版局和工农书店,出版有《共产党》、《斧头》、《红旗》等报刊。

1937年1月,张闻天等负责陕北根据地的中央党报委员会统一领导新闻宣传工作。1937年,中央党报委员会创办《解放》周刊。1938年设立解放社,出版《列宁选集》及一批马列主义经典著作。1939年,发行新书98种。同年成立中央出版发行部。

1939年9月,新华书店正式成立,在敌后根据地建立地区总店和分支店。新华书店总店由中共中央局宣传部领导,承担本解放区的书刊编辑、印刷、发行任务。分支店承担发行任务。

八路军、新四军、各抗日民主根据地以及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各野战军,都有自己的出版机构,如:战时出版社、大众日报社、江淮通讯社等。

共产党领导的民营进步出版机构:最有影响的是生活书店、新知书店、读书生活出版社。生活书店由邹韬奋于1932年创办,读书生活出版社由艾思奇等于1936年创办;新知书店由钱俊瑞于1935年等多人创办。三家出版机构于1948年在香港合并,成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六、国民党办的出版机构

1922年的民智书局,出版孙中山《建国方略》、《三民主义》,廖仲恺《全民政治》,蔡和森《社会进步史》以及《孙大总统广州蒙难记》、《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宣言》等。

1928年后新生命书局、独立出版社、正中书局、中国文化服务社等。正中书局经营规模较大。

§4.3 近代出版物(P128)

一、近代报纸

中国人主办的第一份近代报纸:1858年,伍廷芳的《中外新报》(香港)

首份个人独资的大型日报:1873年,王韬创办的《循环日报》

1902年,英敛之在天津创办《大公报》,1949年后,在香港继续发行。

近代中国历史最长、最有影响力的中文报纸之一:由英商美查创办的《申报》(1872),1912年转让给史量才,1949年停刊。存世77年。

二、期刊:

最早的具有现代含义的中文期刊是《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它由英国传教士马礼逊、米怜于1815年在马六甲创办,木版雕印,主要在南洋华侨中免费散发。

国内最早创办的现代中文期刊,是1833年在广州出版的月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1868年教会创办的《中国教会新报》,1874年改名《万国公报》,广学会成立后,成为广学会的机关刊物,是外国传教士所创办的最有影响力的一种刊物。

中国第一种文艺刊物:1872年申报馆创刊的《瀛寰琐记》。

国人创办的第一种综合性刊物:1896年创刊,梁启超主笔的《时务报》,以时事政治为主的综合性刊物。

国人创办的第一种自然科学杂志:1900年由杜亚泉创办的《亚泉杂志》。

1904年由商务印书馆创办的《东方杂志》,是中国近代出版时间最长,最具影响力的综合性杂志。

1906年上海书业商会创办的《图书月报》,是中国第一种出版专业杂志。

三、近代图书:(P130)5种

1、教科书与教育类图书: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等一些大型出版机构,均因教科书而崛起。抗战前,审定制;1937年后,改为“部编制”。

2、翻译作品: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最早组织翻译西书的人。林则徐《四洲志》;魏源《海国图志》。

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大量翻译作品。翻译家严复和林纾都有大量作品在商务印书馆出版。严译代表名著:《天演论》、《原富》、《群己权界论》、《穆勒名学》、《法意》;林译代表名著:《巴黎茶花女遗事》、《黑奴吁天录》、《鲁滨孙漂流记》。

3、古籍出版:民国时期共3万种。

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百衲本二十四史》、《四库全书珍本初集》等;

中华书局:《四部备要》、《古今图书集成》;

开明书店:《二十五史》、《二十五史补编》;

藏书家刘承幹:《嘉业堂丛书》以上都是工程浩大、质量上乘的古籍精品。

4、工具书:

包括百科全书、字典、词典、年鉴、书目、索引等各种类型。

《辞源》、《辞海》、《辞通》、《中华大字典》等均在民国时期出版。

5、丛书:

民国出版史上最大的一套现代普及性综合丛书:商务印书馆《万有文库》

§4.4 近代著作权意识的萌芽与实践(P134)

一、近代著作权法的颁布与实施

立法前,主要沿用宋代以来的老办法—由地方政府颁布著作权保护告示。

(一)近代著作权意识的萌芽与《大清著作权律》的颁布

最早萌芽的是翻译介绍西方学说的知识分子,如严复。

第一个国际著作权公约:1886年,《伯尔尼公约》诞生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著作权保护法律:1910年《大清著作权律》

(二)《中华民国著作权法》的颁布、修订与实施

1915年,北洋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著作权法》,1916年公布《著作权法注册程序及规费施行细则》。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修订了《中华民国著作权法》。1944年修订,并公布《著作权法施行细则》,规定了注册登记和规费收取的标准。1949年,再次修订,罚金降低。

二、出版行业协会组织的建立(P137)

1905年,北京书业商会和上海书业商会成立。

1906年6月,上海书业商会(夏瑞芳和俞复负责)在《图书月报》第一期上刊登所有加入商会的22家成员名单。

1927年,郑振铎、叶圣陶、丰子恺等建立了上海著作权人公会。

1932年,中国著作权协会成立。

1936年,北平文化界成立了文化救国会,中国文艺家协会也在上海成立。

第五章出版行政管理

§5.1 出版行政管理概述

一、出版行政管理的概念:(P140)

【出版行政管理】是指政府有关部门依法对出版活动进行管理的行为。

根本任务:1、保障公民享有出版自由的权利;2、进行行业监管;3、实施准入和退出管理;4、保障和规范合法的出版活动,培育和规范出版物市场;5、对从业人员进行管理;6、对出版物内容和质量进行监管;7、惩处违法出版行为,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版业的健康发展和繁荣。

出版行政管理涉及两个方面:1.实施管理的出版行政主管部门(中央和地方分级管理);2.出版行政管理的对象:出版单位、制作单位、印刷复制单位、发行单位。

二、依法实施出版行政管理(P140)

(一)出版行政管理的法律依据:《宪法》、《刑法》、《民法通则》、《著作权法》、《保守国家秘密法》、《广告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计量法》等。我国参加的《伯尔尼公约》和《世界版权公约》,世贸组织的有关规则和中国的承诺,也是出版行政管理的依据。

(二)出版行政管理的重要法规: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

《出版管理条例》、《音像制品管理条例》、《印刷业管理条例》、《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著作权法实施条例》、《著作权集体管理条例》、《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广播电台电视台播放录音制品支付报酬暂行办法》(“七条例一办法”)【《出版管理条例》是有关出版工作最基本、最重要的行政法规。】(三)出版行政管理的重要规章、规范性文件(P141):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

规章:《图书出版管理规定》《图书质量管理规定》《期刊出版管理规定》《音像制品出版管理规定》《电子出版物出版管理规定》《互联网出版管理暂行规定》《出版物市场管理规定》《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管理规定》等。

规范性文件:《图书、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重大选题备案办法》、《书号实名申领管理办法》《出版文字作品报酬规定》《关于严格禁止买卖书号、刊号、版号等问题的若干规定》等。

§5.2 国家对出版单位的管理(P142)【5种制度】

【出版单位:报社、期刊社、图书出版社、音像出版社、电子出版物出版社和互联网出版单位、法人出版报纸期刊,不设报社期刊社的,其下的报纸、期刊编辑部视为出版单位。】

一、出版单位设立的审批制度;由新闻出版总署审批。

二、出版单位变更登记事项审批和注销登记制度:

1. 出版单位变更:①名称、主办单位或主管机关、业务范围、资本结构;②合并或分立;③设立分支机

构;④出版新的报、刊或报、刊变更名称,均应按新设立出版单位的规定向总署办理审

批。其余变更事项,经主办单位和主管机关审查同意,向省局申请变更,并报总署备案。

(还要向事业单位、工商、电信部门办理相应手续)

2. 出版单位中止出版活动的,向省局备案并说明理由和期限;中止时间不得超过180天。

3. 出版单位注销,应向省局办理注销登记,并报总署备案。(还要向事业单位、工商、电信部门办理注

销登记)

三、出版单位年度核验制度:(P144)

期刊社每年一次:省局做出通过、暂缓、不予通过决定,暂缓期限由省局定;材料报总署备案。

其他出版社两年一次:

音像、电子:省局做出通过、暂缓决定;暂缓期限3个月。材料总署备案;

图书:省局审核,出具审核意见报总署,由总署做出通过、暂缓、不予通过决定。暂缓期限6个月。

【凡不予通过年度核验的,撤销出版许可证,注销登记。】

四、出版专业职业资格制度:(P145)

【出版专业技术人员】是指在图书、非新闻性期刊、音像、电子、网络出版单位内承担内容加工整理、装帧和版式设计(即技术编辑)等工作的编辑人员和校对人员,以及在报纸、新闻性期刊出版单位从事校对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一)出版专业职业资格制度的要求:通过考试,持证上岗,择优聘用。

①担任社长、总编辑、主编、编辑室主任(以上均含副职)职务的人员,除应具备任职条件外,还须具有中级及以上出版专业职业资格并履行登记、注册手续。

②担任责任编辑(校对、技术编辑)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须具有中级及以上出版专业职业资格,并办理注册手续,领取责任编辑证书;否则不能担任责任编辑。

③出版专业技术人员,须在到岗2年内取得资格证书,并办理登记手续;否则不能继续从事出版专业技术工作。

(二)出版专业职业资格的取得:从2002年起,实行全国统一考试制度。取得初级资格者,可聘任助理编辑(助理技术编辑或二级校对);取得中级资格者,可聘任编辑(技术编辑或一级校对)职务;高级资格的获取,目前实行评审制度。

(三)报考条件:凡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者、违反出版法规受到严厉惩处者和有刑事犯罪记录者,均不得申请参加资格考试。(对学历和工作年限有具体要求,此处略。)

(四)对资格获得者的管理:

①接受继续教育(每年不少于72小时、面授不少于24小时);

②职业资格登记(分首次、续展、变更三种情况,已取得责编证书的无须续展登记,但应续展注册);

③责任编辑注册(分首次、续展〈有效期3年,到期30日前〉、变更、申请续展资格保留期5年)

④违规人员应负法律责任:接受出版行政部门处罚:限制报考、取消职业资格、注销责任编辑证书。

【注销证书的情况:参与买卖书号、刊号等行为,情节严重者;担任责编的出版物出现

内容、编校质量等违法问题,情节严重;连续2年岗位考核不合格;总署认定不予续展

注册者。注销证书者,可保留资格登记并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但不得担任责任编辑,且

3年内不得注册。】

五、领导岗位持证上岗制度:各出版社社长、总编辑、新华书店经理、省管书刊印刷企业厂长、音像复

制单位法定代表人(以上均含副职),须持有《岗位培训合格证书》,有效期

5年。单位领导持证上岗率列为年度核验内容。

§5.3国家对出版业务活动的管理

一、出版单位等级评估制度:(P151)

对图书出版单位的等级评估每3年进行一次,施行动态评估。

(一)评估指标体系:由图书出版能力、基础建设能力、资产运营能力、违规记录、附加项目5方面

组成。选取能反映该单位真实水平的、有代表性的25项要素为评估指标,组成

经营性图书出版单位评估指标体系。

2010~2012年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出版专业基础知识(初级)》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2年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出版专业基础知识(初级)》真题及详解 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已过时]在历史上与书籍复制的关系最为密切并沿用至今的字体是()。 A.隶书 B.行书 C.楷书 D.草书 【答案】C 【考点】汉字的产生与演变 【解析】隶书在八分书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形成了以钟繇所书之字为代表的“真书”,即楷书,又称“正书”。自从楷书出现之后,汉字的字体趋于基本稳定。楷书沿用至今,在历史上与书籍复制的关系最为密切。 【说明】最新版考试教材已删除了该知识点,此部分内容已并到中级基础第三章中考查。 2.[已过时]标志着雕版印刷术从民间走入官府的是五代时期()的刊刻。 A.《大藏经》 B.《十三经》 C.《十三经注疏》 D.《九经》 【答案】D 【考点】雕版印刷术从民间走入官府的标志

【解析】我国发明的雕版印刷技术,最先是在民间使用,直至五代后唐长兴三年(932年),才在宰相冯道主持下由官府刻印《九经》。《九经》是我国最早的官刻本,它的刊刻,开了儒家经典大规模刊刻的先河,也标志着印刷术从民间走入官府。 【说明】最新版考试教材已删除了该知识点,此部分内容已并到中级基础第三章中考查。 3.构成出版活动的基本要素是()。 A.作品编辑发行 B.编辑复制发行 C.作品复制发行 D.作者编辑读者 【答案】B 【考点】出版活动的构成要素 【解析】出版是指编辑、复制作品并向公众发行,以传播科学文化、信息和进行思想交流的一种社会活动。即构成出版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为编辑、复制和发行。 4.中国标准书号ISBN 978-7-5403-2020-1中的“5403”表示的是()。 A.出版序号 B.出版物号 C.出版代码 D.出版者号 【答案】D 【考点】中国标准书号的组成名称

最新全国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出版专业基础知识(中级)试题及参考答案

2004年全国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出版专业基础知识(中级)试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与图书相比,期刊的特点之一是()。 A.顺序编号,连续出版B.便于检索 C.稳定性、系统性强D.信息量大 2.互联网出版物与其他几种出版物的最大区别在于()。 A.需要依赖电子计算机B.具有交互功能 C.不需要事先复制就可以发行D.可以在互联网上销售 3.出版物的制作单位是()。 A.通过物化劳动印刷或复制出可以大量传播的出版物的单位 B.能使作品成为最终出版物产品的单位 C.出版单位与发行单位的桥梁 D.能把精神生产内容制成“母版”供复制单位使用的专门单位 4.我国对发行单位的设立实行()。 A.登记制度B.注册制度C.备案制度D.许可制度 5.开发、利用出版信息资源的途径之一是()。 A.利用计算机网络实现编辑、校对工作自动化 B.对已有出版物中的信息重新进行整理、加工、组合、编排等 C.一种图书的不同版本尽量只使用一个书号 D.充分利用外审力量完成大部分稿件的审稿和加工整理 6.新技术的发展对出版业产生的影响中不包括()。 A.出版物的类型发生重大变化B.出版业的结构和管理方式发生重大变化 C.编辑工作的环节大大简化D.出版业的生产力空前提高 7.唐代的雕版印刷物以()为最多。 A.历书、韵书B.佛经、佛像C.四书五经D.诗词曲选本 8.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铜活字印刷活动是印制()。 A.《大藏经》B.《四库全书》C.《古今图书集成》D.《邸报》 9.我国出版史上存在时间最长的民办出版机构是()。 A.同文书局B.拜石山房C.墨海书馆D.扫叶山房 10.某文学期刊原为季刊,现拟改为月刊,主办单位应该报()审批。 A.所在地省级新闻出版局B.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C.新闻出版总署D.所在地省级文化局和工商管理局 11.一位大学讲师2003年调入某出版社。如果他要担任书稿的责任编辑,就必须()。A.在2003年通过初级或中级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 B.在2003年或2004年通过初级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 C.在2003年或2004年通过中级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 D.在2003年通过初级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 12.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证书实行定期登记制度。凡在一个登记期内(),缓登一年。A.有一次年度考核不合格B.脱离出版专业技术岗位两年 C.因违法而受到刑事处罚 D.伪造学历和出版专业工作资历证明 13.对未办理备案手续而出版的属于重大选题范围的出版物,无论内容有无问题,首先应该责令出版单位()。

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中级)——《数字出版基础》笔记

数字出版基础笔记 第一章数字出版概述 第一节数字出版的概念 2005年举办的“第一届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标志着我国出版业驶入了数字出版的快车道。 一、数字出版的概念及其演变 (一)数字出版的定义 工作定义:指利用数字技术今夕内容编辑加工,并通过网络传播数字内容产品的一种新型出版方式,其主要特征为内容生产数字化、管理过程数字化、产品形态数字化和传播渠道数字化。 主要形态:电子图书、数字期刊、数字报纸、数字音乐、网络动漫、网络游戏、网络原创文学、网络地图、网络教育出版物、数据库出版物、手机出版物等。 数字技术是指借助一定的设备将图、文、声、像等各种信息转化为计算机系统能够识别的二进制数字“0”“1”后进行采集、加工、存储、传送、传播、还原的技术。 注意:数字技术如果只用于出版的某些业务环节,并不能被称为数字出版。 按需印刷,可将其视为数字出版的一个环节。 (二)电子出版的含义 《电子出版物管理规定》的定义:以数字代码方式,将有知识性、思想性内容的信息编辑加工后存储在固定物理形态的磁、光、电等介质删个,通过电子阅读、显示、播放设备读取使用的大众传播媒体,包括只读光盘(CD-ROM、DVD-ROM等)、一次写入光盘(CD-R、DVD-R 等)、可擦写光盘(CD-RW、DVD-RW等)、软磁盘、硬磁盘、集成电路等,以及总署认定的其他媒体形态。 2008年发布的ISO9707标准中,对电子出版物的解释是:以数字形式出版并通过互联网访问或物理形态承载的文献,包括电子书、数字期刊和数据库。 (三)网络出版的含义 《互联网出版管理暂行规定》中的界定:指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将自己创作或他人创作的作品经过选择和编辑加工,登载在互联网上或者通过互联网发送到用户端,供公众浏览、阅读、使用或者下载的在线传播行为。 1.互联网出版 是数字出版活动的形式之一。 与其他出版形式的区别:从根本上说,只是在于A.出版物的载体形式、B.物质生产方式和C.将出版物提供给消费者的方式不同。在出版物的精神生产方面,数字出版与其他出版物的出版时基本相同的。 2.手机出版 从内容上分类:包括手机读物、手机动漫游戏、手机音乐、手机电视等。 从内容获取方式上:分为无线互联网、有线互联网和内置手机芯片三种。 特点:A.传播与更新速度快B.开放性C.隐蔽性D.便携性 手机出版使人际传播工具变成了大众传播媒介。 手机出版的实质:内容提供商对文本、图片、音频和视频等信息经过选题策划和编辑加工,以数字化技术手段制作并通过无线网络传播的数字出版行为。 与通过PC终端发布的数字出版产品相比较,它具有的四个突出的特点: 1)移动性2)碎片化3)娱乐性4)个性化 3.互联网出版产品 经过数字出版单位选择和编辑加工,登载在互联网上或者通过互联网发送到用户端,供公众浏览、阅读、使用或者下载的作品。 从内容来源,分为:从以出版的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等转换而来的作品;经过编辑加工后直接通过数字出版的作品。 从内容本身,设计文学、艺术、教育、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方面。 从产品形态看,有数字图书、数字报纸、数字期刊、数字音像制品、数据库和网络游戏等。 互联网出版产品的基本特征是产品数字化。 关于网络出版概念的定义,争议焦点是“口径”问题,即在多宽的范围内认可网络出版。 二、相关概念的关系 数字出版、电子出版与网络出版的适用范围是不一样的。 电子出版和数字出版都可以用来指印刷出版的印前部分,涵盖利用计算机进行的编辑加工、排版印刷等活动,网络出版没有这一用法。 数字出版和电子出版无论从内涵还是外延来看都逐渐趋同。 电子出版、网络出版、数字出版也在逐渐趋同。 第二节数字出版产品 一、数字出版产品的分类 按照与传统出版物的承继关系,分为:数字图书、数字期刊、数字报纸、数字音乐等。 (它们既可以是传统出版物的数字化形式,也可以完全是原创型数字出版产品,知识承继了某一类传统出版物的某些特点。) 1.数字图书 来源:一是从纸质图书转换而来,并以书的形式通过互联网发布、传输;二是内容直接通过互联网发布的作品,发布形式多为网页或与阅读终端软件相适应的文件格式,发布时往往以篇、节、章为单位。 2.数字报纸 以网页形式居多,特点:即时发布、传播快捷、读者面广、回溯性强、全文搜索、编读互动、集合多种媒体。 3.数字期刊 来源:一是从纸质期刊转换而来,二是在网络上直接发布的内容。 发布形式:一是以单本期刊为单位发布、传播;二是以数据库方式存储,以但篇文章为单位发布。 4.数字音像制品:通过互联网传宝的音乐、影视和动画节目。 5.网络数据库出版物 典型类型:题库、期刊库、文献库等。 特点:根据用户输入的检索要求,即时形成相对独立的内容片段供用户使用。 注意:一些数字图书、数字报纸、数字期刊等也采用数据库技术来存储内容以方便用户检索,但这些出版物在显示时仍以单本书、单期报刊的形式呈现,一般不把这种形式呈现的数字出版物产品称为网络数据库出版物。 二、按照是否具有交互性区分 分为:单向类和交互类。 对于交互类数字出版物,读者不仅可以与出版物互动,也可以与其他读者互动。 1.网络地图 2.网络游戏:由游戏开发运营、网络支撑、销售推广等个多个环节组成。 3.在线知识服务:有内容资源动态更新、即时服务、贴近用户应用场景、用户定制等特征。 包括产品生产、在线服务、运营维护三部分。 1

最新出版专业中级计算公式

出版专业基础: 1 2 一、稿酬计算公式: 3 1.图书稿酬的计算方法: 4 1)版税方式:稿酬=版税=图书定价*发行数*版税率。 5 备注:可以“图书批发价”代替“图书定价”,以“印数”或“实际销售数”6 代替“发行数”;版税率:原创作品为3%-10%,演绎作品为1%-7%。 2)基本稿酬加印数稿酬方式: 7 8 稿酬=基本稿酬+印数稿酬=稿费标准*字数+(稿费标准*字数)*1%*印数/1000。9 备注:稿酬标准(原创及注释,(30-100)/千字;改编,(10-50)/千字;汇编,(3-10)/千字;翻译,(20-80)/千字)。不足一千册的,按一千册计算。 10 11 原创作品和演绎作品重印稿酬每千册按基本稿酬的1%计算。 12 3)一次性付酬方式: 13 付酬标准和计算方式可参照基本稿酬。报纸、期刊稿酬计算方法:只适用一14 次性付酬方式,付酬标准和计算方式可参照基本稿酬。 15 备注:不足五百字的按五百字计算;超过五百字不足一千字的,按一千字计16 算。总字数不可按常规四舍五入,因为按字数计算图书稿酬时,不足“千字”的17 部分应按“千字”计( 期刊的稿酬有“0.5 千字”这一级, 而图书稿酬均按“整18 千字”计) 。 19 二、增值税计算公式: 1.当期不含税销售额=当期含税销售额/(1+增值税额)。 20 21 2.当期增值税销项税额=当期不含税销售额*增值税率

备注:一般适用税率17%,但图书、期刊的销售收入采用13%,考试中会给出。 22 23 3.当期应纳增值税税额=当期增值税销项税额-当期累计进项增值税额。 24 4.推导公式:应纳增值税额=[含税销售总额/(1+增值税率)]*增值税率-进 项增值税额。 25 26 备注:若为正,则需交纳税额;若为负则无须交纳税额,多余进项税额后期27 抵扣。 28 三、营业税:应纳营业税额=有关营业收入额*税率,(税率一般为5%)。 29 四、所得税计算公式: 30 1.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现行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 31 2.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 32 1)稿酬总额小于4000元时,个人所得税额=(稿酬总额-800)*20%*(1-30%)。 33 2)稿酬总额大于或等于4000元时,个人所得税额=稿酬总额*(1-20%)*20%* 34 (1-30%)。 35 五、附加税计算公式: 36 应纳税额=当期应纳增值税税额(或营业税税额)*税率。 备注:若计算城市维护建设税(差别比例税率),则税率为7%;若计算教育 37 38 费附加(比例税率),则税率为3%。 39 出版专业实务: 40 41 一、版面字数计算公式:

初级出版专业基础知识考试试题

初级出版专业基础知识考试试题初级出版专业基础知识考试试题 1.下列各项中,单位名称和中文表述都正确的有(ACD)。 A.速度单位m/s:米每秒 B.质量热容单位J/(kg?K):焦耳每千克每开尔文 C.面积单位m2:平方米 D.摩尔体积单位m3/mol:立方米每摩尔 E.力矩单位N?m:牛顿米 2.编辑检查复印清样的主要目的有(ABE)。 A.确保排版质量 B.确保全书结构组成齐全 C.处理作者修改意见 D.处理编辑加工整理阶段遗留或疏忽的问题 E.检查全书各个组成部分的印订次序 3.书刊外部装帧设计不包括(AE)。 A.版心规格设计 B.书刊开本选择 C.书心用纸选择 D.表面整饰设计 E.页码版式设计

4.排版、改样人员造成文字出错的原因包括(ACE)。 A.草字误判 B.原告错误 C.邻位错改 D.校样错改 E.拆字失误 5.段玉裁说:“照本改字,不讹不漏,谓之校异同;信其是处则从之,信其非处则改之,谓之校是非。”把这句话用于现代校对,正确的理解是(BCE)。 A.“本”是指作者交来的原稿 B.“本”是指经编辑加工过的原稿 C.校异同是指将校样与原稿的相异之处改得与原稿相同 D.校异同是校正编辑与作者之间的差异 E.“非”是指原稿中的错漏,但现代校对对它的处理方式与段玉裁应该不同 6.下列关于折校的表述,错误的有(CE)。 A.折校不利于校是非 B.折校是对校法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C.折校是一种本校法 D.折校时,要把校样放在桌上,将一页原稿夹在两手的手指间压在校样上进行 E.折校时,要把原稿和校样平放在桌上进行 7.下列关于本校法的表述,正确的有(ADE)。 A.通读校样时常采用本校法

2019出版专业资格考试真题-基础知识中级试题及答案word精品文档14页

2019年出版专业基础知识(中级)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4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造纸术发明以前,在我国使用范围最广、通行时间最长的载体是()。 A.甲骨 B.青铜器 C.竹木简牍 D.缣帛 2.我们现在所能够见到的最早的简牍实物产生于()。 A.商代 B.战国时期 C.东汉时期 D.西汉时期 3.在中国造纸术向世界各地传播的历程中,首先传入的国家是()。 A.朝鲜 B.越南 C.印度 D.日本 4.活字发明以后,我国用泥、木、金属对活字印刷进行多方的实验,()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铜活字印书。 A.《宋诸臣奏议》 B.《蔡中郎集》 C.《白氏文集》 D.《元氏长庆集》 5.世界上现存的最早的有确切刻印日期的印刷品是()。 A.《妙法莲华经》 B.《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 C.《陀罗尼经咒》 D.《金刚经》 6.清朝采用木活字印书规模最大的一次活动是印()。 A.《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B.《武英殿聚珍版丛书》 C.《康熙字典》 D.《子史精华》 7.政府刻书,又称官刻,是指中央国家机构及地方各级行政文化机构等出资或主办的出版印刷业,始于()时期。 A.五代 B.宋代 C.元代 D.唐代 8.我国的活字印刷术是在宋朝发明的,比德国谷腾堡的同样技术早()。 A.300年 B.400年 C.500年 D.1 000年

9.我国报纸印刷的开端出现在()。 A.明初 B.明末 C.清中期 D.清末 10.书籍形式的变革由线装到精装、平装是在()。 A.唐代 B.宋代 C.近代 D.现代 11.宋代官刻机构很多,其中刻书规模数量最大的是()。 A.大理寺 B.进奏院 C.国子监 D.兴文署 12.西洋机械化印刷技术传入我国沿海地区的时间是()。 A.17世纪 B.18世纪 C.19世纪 D.20世纪 13.1920年,我国出版了由()翻译的《共产党宣言》。 A.陈独秀 B.李大钊 C.陈望道 D.瞿秋白 14.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出版工作,党的主要创建人在党初创时期都曾进行过出 版活动,毛泽东主编了()。 A.《新青年》 B.《共产党》月刊 C.《中国青年》 D.《湘江评论》 15.1988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和新闻出版署提出深化图书发行体制改革的要求,其中的一项是()。 A.放开经营方式,搞活发行渠道 B.放手发动群众,搞活各类书店 C.放开购销形式和发行折扣,搞活购销机制 D.放开管理方式,搞活出版社 16.2019年12月25日发布的《出版管理条例》是由()制定的出版行政法规。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国务院 C.新闻出版总署 D.新闻出版总署、公安部、文化部、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17.在《出版管理条例》规定的设立出版单位应具备的条件中,对出版单位的业务范围、组织机构和人员队伍的要求是()。

最新中级出版专业基础知识

2004中级出版专业基 础知识

2004年度全国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试题(中级) 2007年01月15日 13:58:00 中国出版网浏览: 出版专业基础知识 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与图书相比,期刊的特点之一是()。 A.顺序编号,连续出版B.便于检索 C.稳定性、系统性强D.信息量大 2.互联网出版物与其他几种出版物的最大区别在于()。 A.需要依赖电子计算机B.具有交互功能 C.不需要事先复制就可以发行D.可以在互联网上销售 3.出版物的制作单位是()。 A.通过物化劳动印刷或复制出可以大量传播的出版物的单位 B.能使作品成为最终出版物产品的单位 C.出版单位与发行单位的桥梁 D.能把精神生产内容制成“母版”供复制单位使用的专门单位 4.我国对发行单位的设立实行()。 A.登记制度B.注册制度C.备案制度D.许可制度 5.开发、利用出版信息资源的途径之一是()。 A.利用计算机网络实现编辑、校对工作自动化 B.对已有出版物中的信息重新进行整理、加工、组合、编排等 C.一种图书的不同版本尽量只使用一个书号

D.充分利用外审力量完成大部分稿件的审稿和加工整理 6.新技术的发展对出版业产生的影响中不包括()。 A.出版物的类型发生重大变化B.出版业的结构和管理方式发生重大变化C.编辑工作的环节大大简化D.出版业的生产力空前提高 7.唐代的雕版印刷物以()为最多。 A.历书、韵书B.佛经、佛像C.四书五经D.诗词曲选本8.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铜活字印刷活动是印制()。 A.《大藏经》B.《四库全书》C.《古今图书集成》D.《邸报》 9.我国出版史上存在时间最长的民办出版机构是()。 A.同文书局B.拜石山房C.墨海书馆D.扫叶山房 10.某文学期刊原为季刊,现拟改为月刊,主办单位应该报()审批。A.所在地省级新闻出版局B.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C.新闻出版总署D.所在地省级文化局和工商管理局 11.一位大学讲师2003年调入某出版社。如果他要担任书稿的责任编辑,就必须()。 A.在2003年通过初级或中级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 B.在2003年或2004年通过初级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 C.在2003年或2004年通过中级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 D.在2003年通过初级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 12.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证书实行定期登记制度。凡在一个登记期内(),缓登一年。

出版基础知识点

出版定义:出版是指编辑、复制作品并向公众发行,以传播科学文化、信息和进行思想交流的一种社会活动。作品是出版的前提,编辑、复制是手段,向公众发行是目的。 出版活动包括:编辑,是指策划、组织、审读、选择和加工作品的活动,它是作品复制和发行的前提。复制,是指以各种方式根据作品内容制成一份或多份与其内容信息相同的物质产品的活动。发行,是指出版单位通过商品交换将出版物传递给消费者的活动。编辑、复制、发行是构成出版活动的三要素。 电子出版定义:电子出版可以定义为,在整个出版过程中,从编辑、制作到发行,所有信息都以统一的二进制代码的数字化形式存储于磁、光、电等介质中,信息的处理与传递借助计算机或类似的设备来进行的一种出版形式。 曾有三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在图书、期刊生产过程中的计算机排版技术,这实际上是指出版物生产过程中手段的计算机化,出版的最终产品仍以纸张为载体;二是指不仅生产技术采用电子技术手段,而且最终产品也是电子形式的出版物;三是指以电子形式传递出版信息,尤其是通过互联网传播信息,即所谓的无纸出版。 发展历程:电子出版是计算机技术与出版活动相结合的产物,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科技期刊编辑出版的计算机化。美国《化学题录》磁带版是世界上最早的电子出版物。1977年英语中首次出现“ ”这个用语,当时主要指把电子计算机技术用于出版物的印前编辑工作,还不是指出版全过程数字化。

0世纪80年代,在西方国家,电子出版曾指印刷前工艺的电子化,表示这种含义的“电子出版系统”在国外通常称为“ ”(桌面出版系统,简称)。20世纪80年代中期,只读光盘()问世。到了20世纪末,随着互联网的的普及,新兴的网络出版()成为电子出版的主流。 中国电子出版:1991年5月我国第一种数字出版物《国共两党关系通史》(磁盘载体)发行。1992年年底第一种多媒体数字出版光盘《邮票上的中国》发行。1993年1月第一种数据库光盘《中国企业、公司及产品数据库》开始发行,到1993年年底共出版了12种只读光盘数字出版物。互联网是美国率先发展的。世界上第一家网络报纸是1987年成立于美国的《圣何塞信使报》。世界上第一份中文网络报刊——《华夏文摘》于1991年4月在美国创刊。我国内地出现的第一份网络报刊——《神州学人》创刊于1995年1月,由原国家教育委员会主办,通过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向全球发行,主要是为出国留学人员服务。 数字出版的特征:传播与更新速度快,信息储存密度高、信息量巨大,所占物理空间却很小,全球性和跨文化性,检索便捷,多媒体,超文本和超媒体,互动性,低成本、高效益,实现无纸化出版、有利于保护森林资源、做到绿色环保 数字出版类型:网络出版、电子书、手机出版。 博客出版的优势:自主化、草根化、感性化。博客存在很大局限性,无法替代传统主流媒体。主要体现在:博客仍然需要传统主流媒体、

出版专业(中级)计算公式归纳与总结

全国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中级) 计算公式归纳与总结 第一部分出版专业基础中涉及的计算公式 一、稿酬计算公式: 1.图书稿酬的计算方法: 1)版税方式: 稿酬=版税=图书定价×发行数×版税率 备注:还可以“图书批发价”代替“图书定价”;以“印数”或“实际销售数”代替“发行数”。 2)基本稿酬加印数稿酬方式: 稿酬=基本稿酬+印数稿酬=稿费标准×字数+(稿费标准×字数)×1%×印数÷1000 备注:①稿酬标准(原创及注释,(30~100)/千字;改编,(10~50)/千字;汇编,(3~10)/千字;翻译,(20~80)/千字));②不足一千册的,按一千册计算;③原创和演绎作品重印稿酬按基本稿酬的1%计算。 3)一次性付酬方式: 付酬标准和计算方式可参照基本稿酬。 2.报纸、期刊稿酬的计算方法: 只适用一次性付酬方式,付酬标准和计算方式可参照基本稿酬。 备注:不足五百字的按五百字计算;超过五百字不足一千字的,按一千字计算。 二、增值税计算公式: 1. 当期不含税销售额: 当期不含税销售额=当期含税销售额/(1+增值税率) 2.当期增值税销项税额: 当期增值税销项税额=当期不含税销售额×增值税率 备注:一般适用税率为17%,但图书、期刊的销售收入采用13%,考试试题中会明确给出。 3.当期应纳增值税税额: 当期应纳增值税税额=当期增值税销项税额-当期累计进项增值税额 4.推导公式: 应纳增值税额=[销售总额÷(1+增值税率)] ×增值税率-进项增值税额 备注:若值为正,则需交纳税额;若为负值则无须交纳税额,多余进项税额后期抵扣。 三、所得税计算公式: 1.企业所得税: 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 备注:现行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 2.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 1)稿酬总额大于或等于4000元时: 个人所得税=稿酬总额×(1-20%)×20%×(1-30%) 2)稿酬总额小于4000元时

2008初级出版专业资格考试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

2008初级出版专业资格考试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编辑工作在出版工作中地位的说法,错误的是( B )。 A.编辑工作是贯彻出版方针的关键 B.编辑工作在宣传发行工作中处于中心地位 C.编辑工作是制订和实现出版计划的核心 D.编辑工作是提高出版物质量的主要保证 2.下列关于编辑和读者之间关系的表述,错误的是( B )。 A.读者是编辑的服务对象 B.编辑要满足读者的一切需求 C.与经济效益相一致 D.编辑富有引导读者的责任 3.下列出版类型中,属于电子出版物的是( A )。 A.只读光盘 B.激光唱盘 C.激光视盘 D.录音带 4.出版物之所以不同于其他商品,在于它具有( B )。 A.物质产品属性 B.精神产品属性 C.商品性 D.艺术性 5.书刊版心的主要组成成分不包括( C )。 A.文字 B.图表 C.天头和地脚 D.空间和线条 6.广义的封面不包括( C )。 A.面封 B.底封 C.内封 D.书脊 7.《出版管理条例》规定,报社、期刊社自登记之日起( B )未出版报纸、期刊的,由原登记的省级新闻出版局注销登记,并报新闻出版总署备案。 A.满60日 B.满90日 C.满120日 D.满180日 8.取得出版专业初级职业资格者,可以聘任( D )职务。 A.见习编辑 B.技术编辑 C.一级校对 D.二级校对 9.图书编校质量“合格”的标准线下限是( B )。

A.差错率未超过0.5/10 000 B.差错率未超过1/10 000 C.差错率未超过5/10 000 D.差错率未超过1/1 000 10.不受我国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是( D )。 A.作者身份不明的作品 B.未公开发表的作品 C.作者死亡已超过50年的作品 D.依法禁止出版、传播的作品 11.我国著作权法规定,公民著作权中的财产权保护期一般为( A )。 A.作者终生及其死亡后50年 B.作者终生及其死亡后40年 C.作者终生及其死亡后30年 D.作者终生及其死亡后20年 12.在合同没有明确约定的情况下,如采用基本稿酬加印数稿酬的付酬方式,图书出版单位应该在作品出版后的( D )内向著作权人付酬。 A.15天 B.1个月 C.3个月 D.6个月 1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是( D )。 A.着想(zhuó) B.炽热(chì) C.嗜好(shì) D.同仇敌忾(qì) 14.下列关于《汉语拼音方案》的说法,错误的是( B )。 A.《汉语拼音方案》规定了汉语拼音的拼写规则和方法 B.《汉语拼音方案》与直音法、反切法和注音字母法等注音方法没有关系 C.《汉语拼音方案》由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声调符号和隔音符号五部分构成 D.《汉语拼音方案》采用国际上通用的拉丁字母 15.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规范的是( C )。 A.心理学研究表明:影响儿童心理发展有三个重要因素:遗传、环境和教育。 B.那优美的琴声啊!令我如痴如醉。 C.你是吃米饭还是馒头? D.《汉语大词典?缩印本》已经出版发行。

出版专业基础知识模拟试题

《出版专业基础知识》模拟试题(初级) 2008年08月19日 10:47 阅读次数:491 1.下列一、单项选择题(共4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关于汉字及其使用规范的表述,错误的是()。 A。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 B。部首是具有字形归类作用的偏旁?C.所谓异形词,是指汉语书面语中音同、义同而用法不同的词 D.汉字的整理包含简化笔画和精简字数两方面的内容?2.下列各字中,笔画数不同 3.“奪”简化为“夺”,采用于其他字的是( )。?A.凄B。逸?C。鸶D.虒? 的简化方法是(). 4。下列词语中,加点A。简化偏旁 B.保留局部?C。草书楷化 D。换用简单符号? 的字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啜泣点缀辍学拾掇 B。癖性荒僻开辟躲避 C.蠕动怯懦孺子嗫嚅 D。惴惴湍急揣摩喘气?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寒喧兴高采烈源远流长 B.睿智成群结党翻来复去 C。暴躁怨天尤人声名狼藉 D.裨益走头无路川流不息?6.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相映成趣截足先登优柔寡断 B.旁征博引铤而走险舍本逐末? C.违疾忌医大显身手变本加利 D。各行其是手屈一指众口铄金? 7.下列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的是()。 A.春风和旭,阳光灿烂,山谷里回荡着鸟儿们缭亮的歌声。?B。突然,蝉声戛然而止,树林里顿时一片寂静。? C.这小生灵虽然是缈小的,但是我们绝不能忽视它.?D.叶欣以身恂职的事迹见报后,人们无不为之感动。?8.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符合规范的是( )。?A.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又说:“看菜吃饭,量体裁衣。”?B。我们有些同志喜欢写长文章,但是没有什么内容,真是“懒婆娘的裹脚布,又臭又长”。? C.墙上贴着一张标语,写着:“你为保护环境做过什么?”? D.他一进门,说了声:“大伙儿都在等着你们呢!"就飞也似的跑开了。 9。下列句子中,计量单位用法不规范的是()。 A。我国城乡居民每天消费食用植物油1。7万吨,蛋1.87万吨,酒3。6万吨,布3.6万千米,煤60万吨以上。 B.白炽灯照明距桌面的最佳高度:15瓦为25公分,25瓦为45公分,40瓦为60公分,60瓦为100公分。? C.厦门海沧投资区距高雄港160海里,距香港287海里,距上海560多海里。 D.海南农业开发综合试验区,占地40多公顷。 10.下列句子中,数字用法不规范的是(). A.2005~:是全面完成“十五”任务、为“十一五”发展打好基础的关键一年。我们的一切努力,包括未来的五年、十年朝什么方向发展等,都要用科学发展观加以指导.?B.这6年多来,中科院共引进海外知名学者50余人,国外杰出人才700余人。 C.《18家诗钞》卷25收录了陆游《元日读易》。

最新出版考试经验分享(一):出版专业中级过关记

2016年出版考试经验分享(一):出版专业中级过关记 说说我的切身感受吧,要过中级,实际上并不难,无论你追求的不是“高分通过”,还是“正好通过”。相信你在做历年真题或者模拟试题的时候会有这样的感受:哎这题目根本就不难嘛,书上就有答案啊,哎以前也考过啊。但是就是这样似曾相识的题目,你却未必能将它拿下。好,下面从我个人的复习经验切入正题。我的复习计划从年后4 月份开始,因为这个时间正好是年后上班之后的一段时间。一个年过完进入工作状态,会有许多工作上的事情要处理,心情又还停留在假期中,不能全身心投入学习。从4月份开始,工作状态渐渐稳定,心情也收了回来,这个时候开始复习,时机恰当。当然有些小伙伴心情稳定不受影响,是可以提前复习的。一般来讲,从3月或4月开始复习,时间是非常充足的了。第一阶段:4月、5月、6月,主攻教材。这3个月时间我基本上用来主攻教材,也就是《出版专业基础》《出版专业实务》,另有一本《数字出版基础》,学有余力的小伙伴也可以看看,但是我没有看,教材方面,我只啃了前两本。3个月的时间专啃这两本书,我的习惯是系统的啃两遍。啃第一遍的时候做笔记,把大纲理出来。第一遍过书非常重要,相信大多数小伙伴都在出版单位工作,有些出版单位的工作有一个季节性特点,就是七、八、九月特

别忙,因为要赶秋季用书。然而这几个月又恰巧是复习考试的重要时间段,所以工作与复习的时间一旦安排不妥,会既影响工作又影响复习。所以在第一遍啃书的过程中,你就不要在心里想着,我还有第二次机会,这一次就大致看一看。这种想法一定要打消,每一遍啃书你都要当做最后一遍来啃。那么,第一遍下来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才算有效学习咧?要在做题的时候知道每一题是出自基础还是实务,是属于哪一章节的内容,并且心里要清楚基础与实务的内容框架,在核对错题的时候能够第一时间反应出来这道题的答案应该在哪本书上的哪个地方去找。那么怎么才能达到这样的学习效果咧?我的经验是,看一章内容做一章的笔记,每一天啃书之前先把前一天所啃的内容再嚼一嚼。如果你工作不是很忙,复习时间充裕的话,我的建议是不定期复习前面的内容,这样记得会牢一些,不容易忘记。啃第二遍的时候在第一遍的基础上,兼顾每章后面的习题,看完一章就做习题,在心里把答案说出来,有时候在本子上写出答案的关键字,因为这些题目认真做起来很费时间,所以基本上都是在心里“默做”,想不出来再从书上找答案。也可以结合一些其他复习资料来啃第二遍。第二遍的宗旨依然是熟记书本内容,通过做题来记知识点。不要觉得用3个月啃两本书很浪费时间,吃透教材是拿分之根本。我在啃第二遍的时候还结合了群导的每周一讲,每周一讲很详细的把

出版专业基础知识最全知识总结

出版专业基础知识最全知识总结

第一章出版概论 第1节出版活动 一、出版的概念 出版是指编辑、复制作品并向公众发行,以传播科学文化、信息和进行思想交流的一种社会活动。 在我国最早使用“出版”,1833年创办于广州的中文月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 我国第一次在法律文件上使用“出版”,1906年清政府《大清印刷物专律》二、出版活动的构成要素 编辑、复制、发行 三、出版活动的前提 作品:文字作品、口述、音乐、戏剧、曲艺、舞蹈、杂技、美术、 建筑作品、摄影、电影、设计图、地图、模型、计算机软件。 四、出版活动的特征 1.文化的记载、传播、交流和传承 2.不同劳动的有机结合 3.意识形态属性 4.经济属性和产业属性 五、出版活动与社会的关系 (一)社会发展对出版活动的决定性影响 1.社会的政治状况主导着出版活动的方

向 2.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出版活动提供物质条件 3.科学技术是出版活动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4.社会文化的发展为出版活动提供活力 (二)出版活动对社会发展的能动作用 1.对政治发展的影响 1)形成舆论导向 2)深化思想政治教育 3)促进社会和谐 2.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1)提高劳动力素质,促进社会生 产力发展 2)传递各种社会信息,加快经济 的发展速度 3.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4.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1)增进文化积累 2)推进文化创新

3)促进文化交流 第2节我国出版工作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主要任务 一、指导思想 国务院颁布的《出版管理条例》规定,出版活动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二、方针原则 1.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 洋为中用 3.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 4.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 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 5.坚持质量第一:选题对路、内容正确充实,有尽 可能高的思想性、科学性或艺术性,对出版物的编校质量、装帧设计 质量、物质生产质量严格要求,精益求精。

2006年出版资格考试《出版专业基础知识》(中级)试题

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第1题:出版物是指精神文化成果中( )、复制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上、通过发行在社会上传播的作品。 A.由个人创作 B.经过录入C.经过加工 D.经过审批 【正确答案】:C 第2题:最早出现的出版物是( )。 A.期刊 B.报纸C.图书 D.邸报 【正确答案】:C 第3题:报纸的特点之一是( )。 A.内容具有系统性和稳定性 B.由众多的作品汇编而成 C.对读者影响最大 D.与期刊的主要区别是一般不再版或修订 【正确答案】:B 第4题:出版物生产过程的特点之一是( )。 A.物质生产过程必须在参与下才能完成 B.精神生产过程由独立完成,其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要 C.物质生产过程由复制单位完成,其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D.精神生产过程生产出版物内容,物质生产过程形成出版物的物质形式 【正确答案】:D 第5题:出版业的产品只有作为( )在市场上流通,才能实现价值。 A.艺术作品 B.学术作品C.文学作品 D.商品 【正确答案】:D 第6题:负责技术或校对方面工作的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归入类,统称( )。 A.高级 B.高级编校C.主任 D.副编审 【正确答案】:D 第7题:西汉末年刘向、刘歆奉命校书时创立的我国最早的书籍分类系统,将书籍分为( )。 A.经、史、子、集四部 B.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术数、方技六类 C.经典、记传、子兵、文集、木伎、佛法、仙道七录 D.礼、乐、射、御、书、数六艺 【正确答案】:B 【参考解析】:

哦 第8题:"杀青"一词于制作竹简的一道工序,是指( )。 A.将竹子截断 B.将竹子加工成薄片 C.将竹子烤干并削去竹青 D.在竹片上刻出契口 【正确答案】:C 第9题:明清时期"私刻"的主要特点之一是( )。 A.开始重视书商的作用 B.利用私人的藏书编印丛书 C.以赢利为目的 D.多受官府指派 【正确答案】:B 第10题: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的机关刊物是( )。 A.《新青年》 B.《少年先锋》C.《红旗》 D.《新生活周刊》【正确答案】:A 第11题:某地理专业期刊为更鲜明地体现办刊宗旨,拟调整栏目的设置,进行这种变更应( )。 A.由期刊主编自行决定 B.按创办新期刊的规定报新闻出版总署审批 C.报请省级新闻出版局批准 D.向原登记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正确答案】:A 第12题: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证书实行定期登记制度。凡被缓登一次的。应推迟( )报考上一级别出版专业职业资格。 A.半年 B.一年C.一年半 D.两年 【正确答案】:B 第13题:获得出版专业职业资格的人员,若因违反有关出版工作的规定而受到严重警告以上行政处分,取消其出版专业职业资格并收回资格证书。该类人员( )不得从事出版工作。 A.两年之内 B.三年之内C.四年之内 D.五年之内 【正确答案】:D 第14题:书号使用总量宏观调控制度属于出版管理宏观调控机制系统中的( )机制。 A.预报 B.约束C.监督 D.引导 【正确答案】:B 第15题: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冠以( )作为标志符。 A.ISBN B.ISSN C.ISRC D.ISRN 【正确答案】:B 第16题:某文化公司策划选题和组稿后,与K出版社签订出版合同,将出版该书所需的生产费用等划入K出版社账户,并负责印制和包销该书。K出版社以自己的书号出版该书。K出版社的行为属于( )。 A.买卖书号 B.合作出版C.侵权出版 D.正常出版 【正确答案】:A 第17题:下列关于出版社管理机制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这种内在运作方式的建立旨在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有效进行 B.由分别与责、权、利相对应的约束机制、运行机制、动力机制共同组成

出版专业基础知识(中级)

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 出版基础(中级)复习笔记 第一章出版概论 §1.1 出版活动(P1) 一、“出版”的概念 【出版】是指编辑、复制作品并向公众发行,以传播科学文化、信息和进行思想交流的一种社会活动。 古代,人们把出版活动称为“梓行”、“雕印”、“版印”。 最早在我国使用“出版”一词:1833年创办于广州的中文月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的编辑序言。 最早在我国法律文件上使用“出版”一词:1906年清朝政府颁布的《大清印刷物专律》,但却把出版物称为“记载物件”。 1930年,国民政府颁布《出版法》,但未对“出版”下明确定义。 在我国,给“出版”做出明确的定义,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 在西方,法语和英语中分别在1330年和1450年有了表示“出版”的词语,他们来源于拉丁语publicare。 二、出版活动的构成要素(P3) 出版活动三要素:编辑、复制、发行 如何看待博客出版、微博出版:①具有很强的个体化特征,不具有作为社会化活动的出版的基本属性和功能;②具有一定的出版功能,要引导和规范;③在数字化时代,出版活动对社会文化生活具有广泛影响性,已经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三、出版活动的前提是作品。出版界所说的“作品”是指可以被编辑、复制和通过某种方式能够发行的作品。一般又称为“稿件”。 四、出版活动的特征:(P4) 1.文化的记载、传播、交流和传承 2.不同劳动的有机结合:精神产品生产阶段的劳动是一种精神劳动(即编辑),物质产品生产阶段的劳动是一种物质生产劳动(即印刷),出版物产品流通阶段的劳动是一种兼有文化传播意义的商业劳动(即发行)。 出版物使用价值的生产过程同时也是出版物价值的产生过程:一方面物质产品生产阶段的劳动形成出版物的新增的价值;另一方面,又把作者=编辑的精神生产劳动的价值,以及 工具设备和原材料等物化劳动价值转移到出版物中。 发行的目的:①将精神文化内容向社会传播;②通过商品交换实现出版物的价值;③依靠商业劳动,能使凝结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实现。 3.意识形态属性 4.经济属性和产业属性:必须在遵循文化发展规律的同时,遵循市场经济规律。 五、出版活动与社会的关系:(P6) 社会发展对出版活动有决定性影响;出版活动对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的发展,有巨大的能动作用。 (一)社会发展对出版活动的决定性影响: 1.社会的政治状况主导着出版活动的方向。主导作用体现在: ⑴通过对出版从业者思想倾向和政治追求的影响来引导出版活动; ⑵运用行政、法律、法规和政策等手段规制和引导出版活动。 2.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出版活动提供物质条件。 3.科学技术是出版活动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4.社会文化的发展为出版活动提供活力。 ⑴社会文化的发展程度和国民的文化素质状况是出版物总体质量水平的决定因素。 ⑵精神生产所需原料只能来自社会。 (二)出版活动对社会发展的能动作用: 1.对政治发展的影响: (1)形成舆论导向。(2)深化思想政治教育。(3)促进社会和谐。 2.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初级出版专业基础知识真题2011年

[真题] 初级出版专业基础知识真题2011年 单项选择题 第1题: 下列少数民族文字中,至今仍在使用的是()。 A.西夏文 B.八思巴字 C.突厥文 D.朝鲜文 参考答案:D 第2题: 关于套版印刷的说法,错误的是()。 A.套版印刷由涂版印刷发展而来 B.套版印刷术的发明使印刷进入彩印时代 C.套版印刷术在明代后期已经广泛应用 D.恒版不属于套版印刷 参考答案:D 第3题: 关于出版活动构成要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A.构成出版活动的基本要素是编辑、复制、发行 B.编辑是通过创作作品对信息进行开发 C.复制是出版物的商品生产过程 D.发行是出版单位通过商晶交换将出版物传送给消费者 参考答案:B 第4题: 加强出版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的措施,不包括()。 A.加强自我修养 B.加强舆论引导和监督 C.加强制度化建设 D.加强经营活动 参考答案:D 第5题: 作者自投的图书稿件,其编辑过程一般不包括()环节。 A.组稿 B.审稿 C.编辑加工 D.校样处理 参考答案:A

第6题: 关于出版社业务部门的说法,错误的是()。 A.编辑部门主要保证出版物精神文化内容的质量 B.校对部门的工作是编辑工作的延续和补充 C.出版部门负责全社出版计划的制定 D.发行部门负责促进出版物在市场上顺利流通并实现其价值参考答案:C 第7题: 出版专业助理编辑的主要职责不包括()。 A.在编辑指导下练习组稿 B.练习撰写书评 C.承担校样的文字技术整理 D.在编辑指导下加工稿件 参考答案:C 第8题: 下列选题中,不需要办理重大选题备案手续的是()。 A.《云南自助游地图集》 B.《青少年性教育读本》 C.《日本动画选编》 D.《××市机关名录》 参考答案:B 第9题: 关于著作权的说法,错误的是()。 A.作者有权在自己的作品上署笔名 B.著作权包括人身权和财产权 C.著作权中的“财产权”不包括发行权 D.著作权中的“财产权”也称“经济权利” 参考答案:C 第10题: 原始著作权主体可以分为两类,一为自然人作者,一为()。 A.合作作者 B.演绎作者 C.视为作者的组织 D.作品创作的组织者 参考答案:C 第11题: 标点符号的作用,不包括()。 A.表示停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