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下证(盆腔炎性疾病)中医护理方案

带下证(盆腔炎性疾病)中医护理方案
带下证(盆腔炎性疾病)中医护理方案

带下证(盆腔炎性疾病)中医护理方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带下证(盆腔炎性疾病)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湿热瘀结证:下腹胀痛,带下量多,色黄。舌质红,苔黄腻。

(二)气滞血瘀证:下腹刺痛,带下量多,经行不畅、有块,情志不畅。舌质暗红,或有瘀斑瘀点,苔白或黄。

(三)寒湿瘀滞证:腰腹冷痛,带下色白质稀伴月经量少或后期痛经。舌质黯,苔白腻。

(四)肾虚血瘀证:下腹绵绵作痛,腰骶酸痛,带下色白质清稀,头晕耳鸣。舌质黯淡,苔白。

(五)气虚血瘀证:下腹坠痛,带下量多,色白,经期延长或月经量多。舌淡黯,苔白。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疼痛

1.观察患者疼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做好疼痛评分,可应用疼痛自评工具“数字评分法(NRS)”评分,记录具体分值。

2.卧床休息,可取半卧位,避免久站、久走,禁止重体力劳动。

3.注意腹部或腰骶保暖,湿热瘀结证者慎用热敷。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关元、气海、足三里、三阴交等穴。

5.遵医嘱艾灸,取气海、关元等穴。

6.遵医嘱中药保留灌肠,注意经期不宜操作。

7.遵医嘱中药湿敷,取小腹、腰骶部;注意经期不宜操作。

8.遵医嘱药熨法,取下腹部和腰骶部,注意经期不宜操作。

9.遵医嘱中药离子导入,注意经期不宜操作。

10.遵医嘱中药熏洗,注意经期不宜操作。

(二)带下异常

1.观察带下量、色、味的变化。

2.保持会阴清洁。

3.遵医嘱中药外洗。

(三)月经异常

1.观察月经的量、色、质,月经周期及伴随症状,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师。

2.注意经期卫生,选择宽松透气的衣裤,不使用不洁卫生用品。

3.教会患者通过自查基础体温等简单方式监测月经周期。

4.遵医嘱耳穴贴压,痛经者取神门、交感、内分泌、子宫等穴。

5.遵医嘱中药外敷。

6.遵医嘱药熨法,取下腹部和腰骶部,注意经期不宜操作。

7.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关元、血海、三阴交等穴。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详见附录1)。

2.注射给药(详见附录1)。

3.外用中药(详见附录1)。

(二)特色技术

1.穴位按摩(详见附录2)。

2.中药保留灌肠(详见附录2)。

3.中药外敷(详见附录2)。

4.药熨法(详见附录2)。

5.中药离子导入(详见附录2)。

6.中药湿敷(详见附录2)。

7.中药熏洗(详见附录2)。

8.艾灸(详见附录2)。

9.中药外洗(详见附录2)。

10.耳穴贴压(详见附录2)。

四、健康指导

(一)生活起居

1注意个人卫生,注重经期、孕期、产褥期保健,卫生用品要清洁。

2.治疗期间避免性生活。经期及月经干净3天内禁房事、盆浴、游泳。

3.避免不洁性交,性伴侣有性病者需一同治疗。

4.做好计划生育措施,尽量避免行人流、上环等手术。

5.加强体育锻炼,可练气功、太极拳、八段锦、盆腔康复操(详见附件)等。

(二)饮食指导

饮食以清热利湿的食品为宜,忌食辛辣刺激、生冷的食品。

1.湿热瘀结证:宜食清热利湿的食品,如苦瓜、冬瓜等。食疗方:冬瓜赤小豆汤。

2.气滞血瘀证:宜食疏肝行气、化瘀止痛的食品,如乌梅、柠檬等。食疗方:佛手玫瑰花汤。

3.寒湿瘀滞证:宜食祛寒除湿、化瘀止痛的食品,如桃仁、荔枝等。食疗方:桃仁粥。

4.肾虚血瘀型:宜食补肾化瘀的食品,如黑豆、玫瑰花等。食疗方:黑豆粥。

5.气虚血瘀型:宜食益气健脾化瘀的食品,如桃仁、山药等。食疗方:山药桃仁粥。

(三)情志调理

1.护士主动介绍疾病相关知识,鼓励患者坚持治疗,减少复发的机率。

2.鼓励家属多陪伴患者,给予情感支持。

3.鼓励病友间多沟通交流,消除患者不安紧张情绪。

4.根据患者的辨证,给予音乐疗法。

5.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心、肝、神门、交感、脾等穴.

五、护理效果评价

附:带下证(盆腔炎性疾病)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带下证(盆腔炎性疾病)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医院:科室:入院日期:出院日期:住院天数: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 ID:文化程度:纳入中医临床路径:是□否□

证候诊断:湿热瘀结证□气滞血瘀证□寒湿瘀滞证□肾虚血瘀证□气虚血瘀证□其他:

二、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评价

带下证盆腔炎性疾病中医护理方案

带下证(盆腔炎性疾病)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湿热瘀结证:下腹胀痛,带下量多,色黄。舌质红,苔黄膩。 (二)气滞血瘀证:下腹刺痛,带下量多,经行不畅、有块,情志不畅。舌质暗红,或有瘀斑瘀点,苔白或黄。 (三)寒湿瘀滞证:腰腹冷痛,带下色白质稀伴月经量少或后期痛经。舌质黯,苔白腻。 (四)肾虚血瘀证:下腹绵绵作痛,腰紙酸痛,带下色白质清稀,头晕耳鸣。舌质黯淡,苔白。 (五)气虚血瘀证:下腹坠痛,带下量多,色白,经期延长或月经量多。舌淡黯,苔白。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疼痛 1.观察患者疼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做好疼痛评分,可应用疼痛自评工具“数字评分法(NRS)”评分,记录具体分值。 2.卧床休息,可取半卧位,避免久站、久走,禁止重体力劳动。 3.注意腹部或腰紙保暖,湿热瘀结证者慎用热敷。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关元、气海、足三里、三阴交等穴。 5.遵医嘱艾灸,取气海、关元等穴。 6.遵医嘱中药保留灌肠,注意经期不宜操作。 7.遵医嘱中药湿敷,取小腹、腰紙部;注意经期不宜操作。 8.遵医嘱药熨法,取下腹部和腰紙部,注意经期不宜操作。 9.遵医嘱中药离子导入,注意经期不宜操作。

10.遵医嘱中药熏洗,注意经期不宜操作。 (二)带下异常 1.观察带下量、色、味的变化。 2.保持会阴清洁。 3.遵医嘱中药外洗。 (三)月经异常 1.观察月经的量、色、质,月经周期及伴随症状,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师。 2.注意经期卫生,选择宽松透气的衣裤,不使用不洁卫生用品。 3.教会患者通过自查基础体温等简单方式监测月经周期。 4?遵医嘱耳穴贴压,痛经者取神门、交感、内分泌、子宫等穴。 5.遵医嘱中药外敷。 6.遵医嘱药熨法,取下腹部和腰舐部,注意经期不宜操作。 7.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关元、血海、三阴交等穴。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详见附录1)。 2.注射给药(详见附录1)。 3.外用中药(详见附录Do (二)特色技术 1.穴位按摩(详见附录2)。 2.中药保留灌肠(详见附录2)。 3.中药外敷(详见附录2)。

慢性盆腔炎的中医护理_方案

盆腔炎性疾病的中医护理方案 (汇总)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湿热瘀结证: 主症:①下腹胀痛或刺痛,痛处固定;②腰骶胀痛;③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或气臭。 次症:①经期腹痛加重;②经期延长或月经量多;③口腻或纳呆;④小便黄; ⑤大便溏而不爽或大便干结。 舌脉:舌质红或暗红,或见边尖瘀点或瘀斑,苔黄腻或白腻,脉弦滑或弦数。以上主症具备2项或以上,次症2项或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辩证为本病。(二)气滞血瘀证 主症:①下腹胀痛或刺痛;②情志抑郁或烦躁;③带下量多,色黄或白质稠。 次症:①月经先后不定,量多或少;②经色紫暗有块或排出不畅;③经前乳房胀痛;④情志不畅则腹痛加重;⑤脘腹胀满。 舌脉:舌质暗红,或有瘀斑瘀点,苔白或黄,脉弦。 以上主症具备2项或以上,次症2项或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辩证为本病。(三)寒湿瘀滞证 主症:①下腹冷痛或刺痛;②腰骶冷痛;③带下量多,色白质稀。 次症:①形寒肢冷;②经期腹痛加重,得温则减;③月经量少或月经错后;④经色暗或夹血块;⑤大便溏泄。 舌脉:舌质黯或有瘀点,苔白腻,脉沉迟或沉涩。 以上主症具备2项或以上,次症2项或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辩证为本病。(四)肾虚血瘀证 主症:①下腹绵绵作痛或刺痛;②腰骶酸痛;③带下量多,色白质清稀。 次症:①遇劳累下腹或腰骶酸痛加重;②头晕耳鸣;③经量多或少;④经血黯淡或夹块;⑤夜尿频多。 舌脉:舌质黯淡或有瘀点瘀斑,苔白或腻,脉沉涩。 以上主症具备2项或以上,次症2项或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辩证为本病。(五)气虚血瘀证 主症:①下腹疼痛或坠痛,缠绵日久;②痛连腰骶,经行加重;③带下量多,色白质稀。 次症:①经期延长或月经量多;②经血淡黯或夹块;③精神萎靡;④体倦乏力; ⑤食少纳呆。 舌脉:舌淡黯,或有瘀点瘀斑,苔白,脉弦细或沉涩无力。 以上主症具备2项或以上,次症2项或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辩证为本病。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腹痛及腰骶疼痛 1.观察患者腹痛的程度、性质、部位以及面色、神志的变化。 2.疼痛明显者嘱患者避免久站、久走,禁止重体力活,采取半卧位卧床休息。 3.注意腹部或腰骶保暖,按摩或热敷缓解疼痛。湿热瘀结证者慎用热敷。 4.直肠给药、中药贴敷、中药热熨、中药离子导入、中药熏蒸等遵医嘱用药: 5.穴位按摩或灸法,常用穴位选取神阙、关元、气海、足三里、三阴交、阿是穴。 6.康复操干预: 1~2次/日,经期暂停。 (二)带下量多、色、味异常

盆腔炎性疾病及后遗症试题

盆腔炎性疾病及后 遗症试题 一、单选题 1、盆腔炎性疾病的病理变化不包括哪项 A. 急性子宫内膜炎及子宫肌炎 C. 急性附件炎 E.肝周围炎 2、关于引起盆腔炎性疾病的病原体哪项不正确 A. 可以是单纯厌氧菌 C. 可为需氧菌混合厌氧菌 E.主要为性传播疾病的病原体 3、盆腔炎性疾病中经淋巴系统蔓延错误描述是 A. 少见于链球菌感染 C.产褥感染经此途径传播 E.放置宫内节育器也经此途径感染 4、盆腔炎性疾病的感染途径为 A. 沿生殖道路黏膜上行蔓延 C.经血循环蔓延 () B .经淋巴系统蔓延 D. 直接蔓延 E. 以上都对 5、 盆腔炎性疾病的高危因素正确的有 A. 宫腔内手术操作后感染 C.性活动、性卫生不良 E.以上都对 6、 盆腔炎性疾病需要做的辅助检查是 A. 血尿常规 C.凝血酶原检查 E.以上都不用 7、关于盆腔炎性疾病的传染途径,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 ) A.产褥及流产后感染主要是血行性播散 B. 结核性盆腔炎主要是沿黏膜上行性感染 C. 沙眼衣原体是沿生殖道黏膜上行蔓延 D. 阑尾炎等消化道炎症可通过淋巴系统蔓延到内生殖器 E. 淋病奈瑟菌是通过淋巴系统后再蔓延到生殖器 8、 下列哪项不是盆腔炎性疾病的手术指征 ( ) A .药物治疗 48-72小时体温不降,中毒症状加重或肿块增大者 B. 脓肿破裂引起全身中毒症状 C. 脓肿形成,药物治疗病情缓解,肿块局限化,但不消失 D. 药物治疗,病情缓解,双侧附件虽未触及肿块,但有增厚感和压痛 E. 病情有所控制,但脓肿形成,并向阴道后穹窿突出 9、 下列哪项情况不是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表现 ( ) 姓名 得分 ( B.急性盆腔腹膜炎 D. 败血症及脓毒血症 ( B.可以是单纯需氧菌 D.以厌氧菌为主 () B.流产后感染经此途径传播 D.见于厌氧菌感染 () B.下生殖道性传播疾病感染 D. 邻近器官炎症直接蔓延 () B .宫颈管分泌物检查 D. 血细菌培养加药敏

中医护理方案

中医护理方案 (试行)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风伤肠络证:大便带血,滴血或喷射状出血,血色鲜红,大便秘结或有肛门瘙痒。舌质红,苔薄黄。 (二)湿热下注证:便血色鲜,量较多,肛内肿物外脱,可自行回纳,肛门灼热,重坠不适。舌质红、苔黄腻。 ((三)气滞血瘀证:肛内肿物脱出,甚或嵌顿,肛管紧缩,坠胀疼痛,甚则内有血栓形成,肛缘水肿,触痛明显。舌质暗紫,苔白。 ((四)脾虚气陷证:肛L门松弛,似有便意,内痔脱出不能自行回纳,需用手法回纳。便血色鲜或淡,伴头晕、气短、面色少华、神疲自汗、纳少、便溏等。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 便血 1、观察出血的色、质、量及伴随症状。若出现面色苍白、脉搏加快、血压下降、头晕、心慌等,及时报告医师,协助处理。 2、指导患者卧床休息,改变体位时宜缓慢,避免剧烈活动。 3.保持肛门及会阴部清洁。 4.遵医嘱给予中药熏洗。 (二)疼痛 1.观察疼痛部位、性质、强度、伴随症状和持续时间。 2.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3.指导患者采用放松疗法,如缓慢呼吸、全身肌肉放松、听舒缓的音乐。 4.遵医啊穴位按摩:取足三里,承山等穴。 5.遵医啊耳穴贴压:取门、直肠、神门等穴。 6.遵医嘱中药熏洗。 (三)肿物脱出 1.观察脱出物的大小、颜色,脱出的痔核表面有无糜烂、分泌物、坏死。 2.急性发作期宜采取侧卧位休息。

3.出现痔核轻微脱出时,指导患者手指涂抹润滑油,轻轻将其回纳,回纳后 平卧休息20分钟:如发生嵌顿或突发血栓外痔,及时报告医生,协助处理。 4.遵医嘱中药煎洗。 5.遵医嘱中药外敷。 ((四) 便秘 1.观察排便的频次。 2.遵医属中药保留灌肠。 3.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天枢、胃俞、足三里、中脘、支沟等穴。 4.遵医嘱艾灸:取气海、三阴交、足三里等穴。 5.遵医嘱耳穴贴压:取直肠、大肠、脾、胃、皮质下等穴。 6.遵医嘱刮痧:刮背脊部膀胱经腰骶段,大肠俞刮至出痧:刮督脉腰阳关至长强至潮红或至出痧;刮肚脐两侧天枢、大横穴至出痧。 (五)肛周潮湿瘙痒 1.指导患者穿宽松清洁内衣,如有污染及时更换。 2.指导患者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勿抓挠瘙痒部位。 3.遵医嘱中药熏洗。 4.遵医囑中药外敷。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详见附录1) 2.注射给药(详见附录1) (二)特色技术 1.艾灸(详见附录2) 2.穴位按摩(详见附录2) 3.穴贴压(详见附录2)。 4.中药保留灌肠(详见附录2) 5.中药熏洗(详见附录2)

盆腔炎护理常规

盆腔炎护理常规

————————————————————————————————作者:————————————————————————————————日期: ?

类别护理常规??生效日期2010.3 部门妇科病区修改日期2010.4 题目急性盆腔炎护理常规页 数 1/2 主任签名:赵玲萍护士长签名:赵芸 一、定义 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炎症时称为盆腔炎,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卵巢囊肿、盆腔腹膜炎。盆腔炎有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盆腔炎发展可引起弥慢性腹膜炎、败血症、感染性休克,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二、病因 1、产后或流产后感染:分娩后或流产后产道损伤、组织残留于宫腔内,或手术无菌操作不严格,均可发生急性盆腔炎 2、宫腔内手术操作后感染:如刮宫术、输卵管通液术、子宫镜检查等。长期放置宫内节育器后也有继发感染形成慢性炎症急性发作的可能,以及慢性盆腔急性发作。 3、经期卫生不良:使用不洁的月经垫、经期性交等,均可以引起病原体侵入而导致炎症。 4、感染性传播疾病:不洁性生活史、早年性交、多个性伴侣、性交过频可致性传播疾病的病原体入侵,引起炎症。 5、邻近器官炎症蔓延:阑尾炎、腹膜炎等蔓延至盆腔,导致炎症发作。 三、临床表现 1、因炎症及范围大小二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发病时下腹痛伴发热,重者可有寒战、高热、头痛、食欲不振。病人呈急性面容,体温升高,心率加快,腹胀,下腹部有压痛、反跳痛及腹肌紧张,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2、妇科检查阴道可充血,并有大量脓性分泌物从宫颈口外流,穹窿有明显触痛,宫颈充血、水肿、举痛明显,宫体增大,有压痛,活动受限,子宫两侧压痛明显,若有脓肿形成则可触及包块且压痛明显。 四、主要病情观察 1、主要观察病人下腹疼痛情况,有无寒战、高热。 2、病人全身情况,如面容、体温、心率、腹部及肠鸣音等情况。 3、观察病人心理状况。 五、处理原则 采用支持疗法、药物治疗、中药治疗和手术治疗等措施控制炎症、消除病灶。 六、主要护理问题及相关因素 1、疼痛:与生殖器官及周围结缔组织炎症有关有关。

盆腔炎(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中医临床路径

盆腔炎(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住院患者。 一、盆腔炎(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盆腔炎(TCD编码:BNP09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ICD-10编码:N73.1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参照《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编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年)、“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第3版(罗颂平、刘雁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相关内容。 (2)参照《临床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妇产科学》第8版(谢幸、苟文丽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相关内容。 2.证候诊断 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盆腔炎(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湿热瘀结证 气滞血瘀证 寒湿瘀滞证 肾虚血瘀证 气虚血瘀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盆腔炎(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盆腔炎(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盆腔炎(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患者。 2.盆腔炎慢性期,即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痛、盆腔炎反复发作的患者)。 3.若盆腔炎性包块(盆腔包裹性积液,又称盆腔炎性包裹性囊肿)>10cm,或

盆腔炎性包块(输卵管积液)需手术治疗者,不进入本路径。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妇科检查、妇科超声检查、白带常规、BV检查,宫颈管分泌物检测支原体、衣原体、淋球菌,血常规、血沉、尿常规、大便常规、凝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免疫十项、心电图。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可选择宫颈管分泌物培养及药 、免疫学检测等。 敏、C-反应蛋白、CA 125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1)湿热瘀结证:清热除湿,化瘀止痛。 (2)气滞血瘀证:疏肝行气,化瘀止痛。 (3)寒湿瘀滞证:祛寒除湿,化瘀止痛。 (4)肾虚血瘀证:补肾活血,化瘀止痛。 (5)气虚血瘀证:益气健脾,化瘀止痛。 2.中成药 丹黄祛瘀胶囊 3.中药特色疗法 (1)针刺加TDP神灯: 湿热瘀阻证:子宫、水道、归来、中极、阴陵泉穴; 寒湿瘀阻证:神阙、气海、关元、足三里、三阴交穴; 气滞血瘀证:气海、血海、中极、内关、三阴交穴; 气虚血瘀证:合谷、足三里、八髎、神阙穴。 (2)红藤煎保留灌肠(红藤30g,败酱草30g,鸭跖草30g,桃仁10g,公英 30g,地丁30g,三棱10g,莪术10g)。 (3)推拿法(一指禅法、鱼际揉法、推法、点法、擦法等手法):关元、中极、归来、肾俞、血海、膈俞、三阴交、阴陵泉、八髎等穴位。 (4)刺络拔罐法:关元、气海、血海、膈俞等穴位,先刺络,后拔罐。 4.西医疗法:多用于急性发作期

指南规范 ▎盆腔炎症性疾病诊治规范(修订版)

指南规范▎盆腔炎症性疾病诊治规范(修订版) 盆腔炎症性疾病(PID)的诊断PID诊断的最低标准在性活跃期女性及其他存在性传播感染(STI)风险者,如排除其他病因且满足以下条件之一者,应诊断PID并给予PID经验性治疗:子宫压痛,附件压痛,宫颈举痛。下腹痛同时伴有下生殖道感染征象时,诊断PID的可能性增加。PID诊断的附加标准口腔温度≥38.3℃;子宫颈或阴道脓性分泌物;阴道分泌物显微镜检查有白细胞增多;红细胞沉降率升高;C 反应蛋白水平升高;实验室检查证实有宫颈淋病奈瑟菌或沙眼衣原体感染。大多数PID患者都有子宫颈脓性分泌物或阴道分泌物镜检白细胞增多。如果宫颈分泌物外观正常,并且阴道分泌物镜检无白细胞,则诊断PID的可能性不大,需要考虑其他可能引起下腹痛的病因。如有条件,应积极寻找致病微生物,尤其是与STI相关的病原微生物。PID的特异性诊断标准子宫内膜活检显示有子宫内膜炎的组织病理学证据;经阴道超声检查或MRI检查显示输卵管管壁增厚、管腔积液,可伴有盆腔游离液体或输卵管卵巢包块;腹腔镜检查见输卵管表面明显充血、输卵管水肿、输卵管伞端或浆膜层有脓性渗出物等。PID的治疗治疗原则以抗菌药物治疗为主,必要时行手术治疗。抗菌药物治疗静脉药物治疗●静脉给药A方案:①单药治疗:第二代头孢菌素或第三代头孢菌素类

抗菌药物静滴,根据具体药物的半衰期决定给药间隔时间,如头孢替坦2 g/12 h,静滴;或头孢西丁2 g/6 h,静滴;或头孢曲松1 g/24 h,静滴。②联合用药:如所选药物不覆盖厌氧菌,需加用硝基咪唑类药物,如甲硝唑0.5 g/12 h,静滴。为覆盖非典型病原微生物,可加用多西环素0.1 g/12 h,口服,连用14 d;或米诺环素0.1 g/12 h,口服,连用14 d;或阿奇霉素0.5 g/d,静滴或口服,1~2 d后改为口服0.25 g/d,5~ 7 d。 ●静脉给药B方案:氧氟沙星0.4 g/12 h,静滴;或左氧氟沙星0.5 g/d,静滴。为覆盖厌氧菌感染,可加用硝基咪唑类药物,如甲硝唑0.5 g/12 h,静滴。●静脉给药C方案:氨苄西林钠舒巴坦钠3 g/6 h,静滴;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1.2 g/(6~8)h,静滴。为覆盖厌氧菌,可加用硝基咪唑类药物,如甲硝唑0.5 g/12 h,静滴。为覆盖非典型病原微生物,可加用多西环素0.1 g/12 h,口服,连用14 d;或米诺环素0.1 g/12 h,口服,连用14 d;或阿奇霉素0.5 g/d,静滴或口服,1~2 d后改为口服0.25 g/d,5~7 d。●静脉给药D方案:林可霉素剂量0.9 g/8 h,静滴;加用硫酸庆大霉素,首次负荷剂量为2 mg/(kg·h),静滴或肌内注射,维持剂量1.5 mg/(kg·1.8 h);2种药物均可采用1次/d给药。非静脉药物治疗●非静脉给药A方案:头孢曲松250 mg,肌内注射,单次给药;或头孢西丁2 g,肌内注射,单次给药。单次肌内给药后改

盆腔炎性疾病

盆腔炎性疾病 一、定义 盆腔炎性疾病指女性上生殖道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主要有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盆腔腹膜炎,最常见的是输卵管炎。可局限于一个部位,也可同时累及几个部位。 二、概述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是盆腔炎性疾病的遗留病变,以往称为慢性盆腔炎。主要改变为组织破坏、广泛粘连、增生及瘢痕形成。可造成输卵管阻塞、增粗、积液;输卵管卵巢粘连、子宫固定等。盆腔组织中常常找不到病原体。本病往往由急性盆腔炎延误诊治,或治疗不彻底,或患者体质虚弱,病程迁延演变所致,或无明显急性发作史。病情较顽固,缠绵难愈,当机体抵抗力较差时,可有急性发作,严重影响妇女的身心健康。临床常有慢性输卵管炎、输卵管积水、输卵管卵巢炎、输卵管卵巢囊肿、慢性盆腔结缔组织炎等,可单一或复合发病。 三、临床特征与转归 1、特征:下腹部疼痛,或带下增多,或阴道出血,或伴有发热。 2、转归 治愈:但可遗留疤痕、粘连、功能障碍 迁延:急性――→慢性 扩散:败血症、脓毒血症、感染性休克 四、诊断 1.病史:急性盆腔炎、阴道炎、节育及妇科手术感染史,或不洁性生活史

2.症状:下腹部疼痛或坠胀痛,痛连腰骶,常在劳累、性交后及月经前后加重。可伴有低热起伏,带下增多,月经不调,不孕。 3.体征:子宫常后倾后屈,压痛,活动受限;宫体一侧或两侧附件增厚或触及囊性肿块,压痛;宫骶韧带增粗、变硬、触痛。 4.辅助检查: ①B超检查:可有一侧或两侧附件液性包块;②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输卵管迂曲、阻塞或通而不畅; ③腹腔镜检查:盆腔粘连,输卵管积水、伞端闭锁。 五、鉴别诊断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以慢性盆腔疼痛为临床特征。但部分患者症状不明显,或自觉症状较多,包括一些精神神经症状,缺乏特异性。 应注意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卵巢非赘生性囊肿、卵巢肿瘤等相鉴别。 六、治疗 (一)、西医治疗:尚无特殊有效治疗。 1、一般治疗:加强营养,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 2、药物治疗: 急性或亚急性发作---同急性盆腔炎; 抗生素,加α糜蛋白酶/透明质酸酶,或胎盘组织液。 (二)、物理疗法温热的良性刺激可促进盆腔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组织的营养状态、提高新陈代谢,以利炎症的吸收和消退。 (三)、手术治疗。

慢性盆腔炎的中医护理方案

盆腔炎性疾病的中医护理案 (汇总)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湿热瘀结证: 主症:①下腹胀痛或刺痛,痛处固定;②腰骶胀痛;③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或气臭。 次症:①经期腹痛加重;②经期延长或月经量多;③口腻或纳呆;④小便黄; ⑤大便溏而不爽或大便干结。 舌脉:舌质红或暗红,或见边尖瘀点或瘀斑,苔黄腻或白腻,脉弦滑或弦数。以上主症具备2项或以上,次症2项或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辩证为本病。(二)气滞血瘀证 主症:①下腹胀痛或刺痛;②情志抑郁或烦躁;③带下量多,色黄或白质稠。次症:①月经先后不定,量多或少;②经色紫暗有块或排出不畅;③经前乳房胀痛;④情志不畅则腹痛加重;⑤脘腹胀满。 舌脉:舌质暗红,或有瘀斑瘀点,苔白或黄,脉弦。 以上主症具备2项或以上,次症2项或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辩证为本病。(三)寒湿瘀滞证 主症:①下腹冷痛或刺痛;②腰骶冷痛;③带下量多,色白质稀。 次症:①形寒肢冷;②经期腹痛加重,得温则减;③月经量少或月经错后;④经色暗或夹血块;⑤大便溏泄。 舌脉:舌质黯或有瘀点,苔白腻,脉沉迟或沉涩。 以上主症具备2项或以上,次症2项或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辩证为本病。(四)肾虚血瘀证 主症:①下腹绵绵作痛或刺痛;②腰骶酸痛;③带下量多,色白质清稀。 次症:①遇劳累下腹或腰骶酸痛加重;②头晕耳鸣;③经量多或少;④经血黯淡或夹块;⑤夜尿频多。 舌脉:舌质黯淡或有瘀点瘀斑,苔白或腻,脉沉涩。 以上主症具备2项或以上,次症2项或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辩证为本病。(五)气虚血瘀证 主症:①下腹疼痛或坠痛,缠绵日久;②痛连腰骶,经行加重;③带下量多,色白质稀。 次症:①经期延长或月经量多;②经血淡黯或夹块;③精神萎靡;④体倦乏力; ⑤食少纳呆。

带下证(盆腔炎性疾病)中医护理方案

带下证(盆腔炎性疾病)中医护理方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带下证(盆腔炎性疾病)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湿热瘀结证:下腹胀痛,带下量多,色黄。舌质红,苔黄腻。 (二)气滞血瘀证:下腹刺痛,带下量多,经行不畅、有块,情志不畅。舌质暗红,或有瘀斑瘀点,苔白或黄。 (三)寒湿瘀滞证:腰腹冷痛,带下色白质稀伴月经量少或后期痛经。舌质黯,苔白腻。 (四)肾虚血瘀证:下腹绵绵作痛,腰骶酸痛,带下色白质清稀,头晕耳鸣。舌质黯淡,苔白。 (五)气虚血瘀证:下腹坠痛,带下量多,色白,经期延长或月经量多。舌淡黯,苔白。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疼痛 1.观察患者疼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做好疼痛评分,可应用疼痛自评工具“数字评分法(NRS)”评分,记录具体分值。 2.卧床休息,可取半卧位,避免久站、久走,禁止重体力劳动。 3.注意腹部或腰骶保暖,湿热瘀结证者慎用热敷。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关元、气海、足三里、三阴交等穴。 5.遵医嘱艾灸,取气海、关元等穴。 6.遵医嘱中药保留灌肠,注意经期不宜操作。 7.遵医嘱中药湿敷,取小腹、腰骶部;注意经期不宜操作。 8.遵医嘱药熨法,取下腹部和腰骶部,注意经期不宜操作。 9.遵医嘱中药离子导入,注意经期不宜操作。

10.遵医嘱中药熏洗,注意经期不宜操作。 (二)带下异常 1.观察带下量、色、味的变化。 2.保持会阴清洁。 3.遵医嘱中药外洗。 (三)月经异常 1.观察月经的量、色、质,月经周期及伴随症状,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师。 2.注意经期卫生,选择宽松透气的衣裤,不使用不洁卫生用品。 3.教会患者通过自查基础体温等简单方式监测月经周期。 4.遵医嘱耳穴贴压,痛经者取神门、交感、内分泌、子宫等穴。 5.遵医嘱中药外敷。 6.遵医嘱药熨法,取下腹部和腰骶部,注意经期不宜操作。 7.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关元、血海、三阴交等穴。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详见附录1)。 2.注射给药(详见附录1)。 3.外用中药(详见附录1)。 (二)特色技术 1.穴位按摩(详见附录2)。 2.中药保留灌肠(详见附录2)。 3.中药外敷(详见附录2)。 4.药熨法(详见附录2)。

盆腔炎护理常规

盆腔炎护理常规 病情观察要点 1.观察患者的腹痛,腹胀情况,下腹部有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 2.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情况,发热时的伴随症状。 3.观察患者阴道分泌物的颜色及量。 4.患者的心理状态。 主要护理问题及相关因素 1.疼痛:与生殖器官及周围结缔组织炎症有关。 2.体温升高:与盆腔炎症有关。 3.性生活形态改变:与炎症引起性交痛,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有关。 4.焦虑:与病程长,易反复发作有关。 主要护理问题的护理措施 1.疼痛: ⑴取半坐卧位,使脓液局限于直肠子宫陷凹而使炎症局限。 ⑵治疗期间避免性生活和不必要的妇科检查。 ⑶指导患者运用减轻疼痛的技巧缓解疼痛,如听轻音乐或教患者数数,以转移其对疼痛的注意。疼痛症状明显者,遵医嘱给予止痛药。 ⑷注意询问患者疼痛有无加重,如腹痛突然加重,应通知医生,确定是否脓肿破裂。做好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 ⑸遵医嘱应用抗生素及中草药。 2.体温过高: ⑴每4小时测量一次体温,脉搏,呼吸,体温突然升高或下降时,要随时测量并记录。体温超过38度时给予物理降温,如乙醇擦浴,温水擦浴或头枕冰袋等,物理降温后半小时测体温并记录于体温单上。出汗后要及时更换衣服,注意保暖。 ⑵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通风3次/天,20-30分/次,室温保持在18-22度,湿度50%-70%。 ⑶卧床休息,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注意多饮水。 ⑷遵医嘱应用抗生素和退热药,并观察记录降温效果。 3.性生活形态改变: ⑴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以免相互感染造成久治不愈。 ⑵与患者丈夫交谈,鼓励其丈夫对妻子表达爱和关怀。 ⑶告知患者治愈后可进行正常性生活,取得其丈夫的理解与支持。 ⑷指导性生活卫生,减少传播性疾病。 4.焦虑: ⑴向患者介绍环境,同室室友,主管医生及主管护士,减轻患者的陌生感。 ⑵关心患者的疾病,耐心倾听其的诉说,鼓励其表达焦虑,恐惧,必要时陪伴患者。 ⑶耐心向患者解释病情,消除其紧张和顾虑,增强对治疗的信心,使其能积极配合治疗和得到充分的休息。 ⑷和患者及家属共同探讨适合于个人的治疗,护理方案,取得家人的理解和帮助。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 健康指导 1.向患者介绍女性生殖自然防御系统的相关知识,知道其做好经期,孕期,产前,产后及 流产后的卫生,预防感染发生。

盆腔炎有哪些症状

盆腔炎有哪些症状

盆腔炎有哪些症状 盆腔炎是指女性盆腔生殖器官、子宫周围的结缔组织及盆腔腹膜的炎症。慢性盆腔炎往往是急性期治疗不彻底迁延而来,因其发病时间长,病情较顽固, 外阴部的细菌可以逆行感染,通过子宫、输卵管而到达盆腔。但在现实生活 中,并不是所有的妇女都会患上盆腔炎,发病只是少数。这是因为女性生殖 系统有自然的防御功能,在正常情况下,能抵御细菌的入侵,只有当机体的 抵抗力下降,或由于其他原因使女性的自然防御功能遭到破坏时,才会导致 盆腔炎的发生。盆腔炎患者易感疲劳。慢性炎症形成的瘢痕粘连以及盆腔充 血,可引起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常在劳累、性交、月经前后加 剧。可以使用[清炎妇膳坊贴]调理,对缓解盆腔炎症状很有帮助,淘宝有售。

急性盆腔炎 ?(1)症状特点是:起病急,病情重,可出现下腹疼痛、发烧、寒战、头痛、食欲不振。检查时发现病人呈急性病容,体温高,心率快,下腹部有肌紧张、 压痛及反跳痛。盆腔检查:阴道有大量的脓性分泌物,穹窿有明显触痛,子 宫及双附件有压痛、反跳痛,或一侧附件增厚。慢性盆腔炎的症状特点是: 起病慢,病程长。全身症状多不明显,可有低热,易感疲乏,伴下腹坠腰痛 等。检查时发现,子宫常呈后位,活动受限,或粘连固定。 ?(2)急性慢性盆腔炎根据病史、症状和体征可以作出诊断。但是一定要做 好鉴别诊断。急性盆腔炎的主要鉴别诊断有:急性阑尾炎、异位妊娠、卵巢 囊肿蒂扭转等;慢性盆腔炎的主要鉴别诊断有: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卵巢癌。

慢性盆腔炎 全身症状为有时低热,易感疲劳,部分病人由于病程长而出现神经衰弱症状,如失眠、精神不振、周身不适等。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 痛,常在劳累、性交后、月经前后加剧。由于慢性炎症而导致盆腔淤血、 月经过多,卵巢功能损害时会出现月经失调,输卵管黏连阻塞时会导致 不孕症。

盆腔炎性疾病-课后练习题

盆腔炎性疾病 一、选择题 1.盆腔炎性疾病的高危因素不包括( D ) A.分段诊刮术 B.阑尾炎 C.细菌性阴道病 D.性伴侣使用避孕套 E.性伴侣患性传播疾病 2.盆腔炎性疾病的临床表现正确的是( E ) A.患者均出现腹痛 B.月经通常没有改变 C.均出现阴道分泌物增加 D.均有发热 E.可出现消化系统症状,如呕吐、腹泻 3.盆腔炎性疾病的最低诊断标准正确的是( A ) A.下腹疼痛 B.下腹反跳痛 C.下腹压痛 D.宫颈举痛 E.体温超过38.3℃ 4.盆腔炎性疾病的治疗正确的是( A ) A.经验型选择抗生素 B.根据药敏选择抗生素 C.诊断不确定时,可待明确诊断后应有抗生素 D.用药期间,为观察病情随时行妇科检查 E.病情严重者,需平卧位休息 5.盆腔炎性疾病考虑手术治疗的是( D )

A.呕吐、腹泻 B.体温大于38.3℃ C.病情严重出现电解质紊乱 D.抗生素治疗72小时,病情加重 E.B型超声提示输卵管卵巢脓肿 6.盆腔炎性疾病的后遗症不包括() A.不孕 B.异位妊娠 C.子宫内膜异位症 D.慢性盆腔痛 E.炎症反复发作 A3型题(病例组型最佳选择题) 25岁,女,人工流产后5日出现发热,体温38℃。查体:外阴(—),阴道内少许血性分泌物,宫颈充血,子宫正常大,压痛明显。双侧附件区未触及明显增厚,无压痛。本病应首先考虑为(D ) A.盆腔腹膜炎 B.不全流产 C.输卵管卵巢炎 D.子宫内膜炎及子宫肌炎 E.吸宫不全 2.女,28岁,产后半年,放置宫内节育器后6日出现发热,下腹痛,应首先排除( B ) A.阑尾炎 B.节育器移位 C.肿瘤扭转 D.上呼吸道感染 E.盆腔炎性疾病 三、判断改错题 盆腔脓肿或输卵管脓肿,经抗生素治疗2周无效或病情加重,应行手术治疗。 (错)改为:2周改为48到72小时

(完整版)盆腔炎诊疗方案

盆腔炎诊疗方案、分析、总结、评估及优化方案 (2013年) 一、概述:盆腔炎指女性生殖器官及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等处发生的炎症。可分为急性、慢性两种。急性盆腔炎继续发展可引起弥漫性腹膜炎、败血症、感染性休克,严重者危及生命。若在急性期未能得到彻底治愈,可转为慢性盆腔炎。中医的热入血室、带下症亦属于该病范畴。 二、诊断(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第7版(张玉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 本病临床症状包括下腹疼痛,腰骶部酸胀疼痛,常在劳累、性交、经期加重,可伴月经不调,白带增多,低热,疲乏,或不孕。根据盆腔慢性炎症体征,结合B超检查、血常规、血沉,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即可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断指南》(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1月第一版)、《妇产科学》(第7版,乐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1)症状:下腹疼痛,腰骶部酸胀疼痛,常在劳累、性交、经期加重,可伴月经不调,白带增多,低热,疲乏,或不孕。 (2)体征:子宫常呈后位,活动受限或粘连固定,子宫肌炎时,子宫可有压痛;若为输卵管炎,则在子宫一侧或两侧触及条索状增粗输卵管,并有压痛;若为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囊肿,则在盆腔一侧或两侧触及囊性肿物,活动多受限,可有压痛;若为盆腔结缔组织炎时,子宫一侧或两侧有片状增厚、压痛,或有子宫骶韧带增粗、变硬、触痛。 上述体征至少需同时具备下列2项:子宫活动受限(粘连固定)或压痛;一侧附件区压痛。 (3)实验室检查 ①妇科超声检查:可探及附件炎性包块、输卵管积液或增粗,或子宫直肠凹陷积液。 ②血常规、血沉检查:可有白细胞总数增高,或中性粒细胞增高,或血沉加快。 ③阴道分泌物检查:可有阴道清洁度异常。 ④宫颈管分泌物检测:可发现衣原体、支原体、淋球菌等病原菌。(二)证候诊断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 (1)湿热瘀结证 主症:①下腹胀痛或刺痛,痛处固定:②腰骶胀痛;③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或气臭。 次症:①经期腹痛加重;②经期延长或月经量多;③口腻或纳呆;④小便黄; ⑤大便湄而不爽或大便干结。 舌脉:舌质红或暗红,或见边尖瘀点或瘀斑,苔黄腻或白腻,脉弦滑或弦数。 以上主症具备2项或以上,次症2项或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辨证为本证。 (2)气滞血瘀证

盆腔炎性疾病的诊治新规范

盆腔炎性疾病的诊治新规范 一、盆腔炎概念 盆腔炎性疾病(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PID)指女性上生殖道感染引起的一组疾病〔2006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定义〕,主要包括子宫内膜炎(endometritis)、输卵管炎(salpingitis)、输卵管卵巢脓肿(tubo-ovarian abscess,TOA)和盆腔腹膜炎(peritonitis)。通常,PID可局限于某一个部位,也可同时累及几个部位,其中最常见的是输卵管炎。PID多发生在性活跃期、有月经的妇女,而初潮前、绝经后或未婚者很少发生,如若发生盆腔炎也往往是邻近器官炎症的扩散。 二、PID的后遗病变 盆腔炎的后遗症包括盆腔炎反复发作、慢性盆腔痛、不孕症和异位妊娠。 (一)不孕 盆腔炎后不孕发生率为20%-30%。不孕的发生率与盆腔炎发作次数有关。有研究显示,盆腔炎第一次发作,其最少不孕发生率为8%,最多不孕发生率为13%。,而第三次发作时最少不孕发生率为40%最多不孕发生率为60%。 (二)异位妊娠 盆腔炎后异位妊娠发生率是正常妇女的8-10倍。异位妊娠的发生率也与盆腔炎发作次数有关。有研究显示,盆腔炎第1次发作时异位妊娠的发生率为6%,第2次发作为12%,第3次发作为22%。 (三)慢性盆腔痛 约20%急性盆腔炎发作后遗留慢性盆腔痛。慢性盆腔痛常在PID 急性发作后的4-8周。盆腔炎发作1次时,慢性盆腔痛患者率为12%,而发作3次以上时为67%。 (四)盆腔炎反复发作 由于PID造成的输卵管组织结构的破坏,局部局部防御机能减退。若患者仍处于同样的高危因素,可造成盆腔炎的再次感染导致反复发作。有PID病史者,约25%将再次发作。 三、PID病原学 PID病原体通常分为外源性病原体和内源性病原体,往往是两者同时合并存在。外源性病原体包括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及支原体,支原体有人型支原体、生殖支原体及解脲支原体三种。内源性病原体则为来自原寄居于阴道内的菌群,包括需氧菌及厌氧菌。通常可以仅为需氧菌感染,也可以仅为厌氧菌感染,但以需氧菌及厌氧菌混合感染多见。 美国Landers DV的研究表明,PID中淋球菌和沙眼衣原体分别占53%和31%。我国天津一项纳入200例PID患者的研究显示,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人型支原体和厌氧菌感染率分别占PID病原体的10%,26%,47.5%和3%。青岛一项325例PID患者的研究中病原体分布为解脲尿原体占41.20%、沙眼衣原体占15.60%、淋病奈瑟菌占11.10%,而混合感染为31.10%。广州地区女性下生殖道感染致病微生物状况调查,结果601例有阴道炎症状和体征的患者解脲脲原体为70%,沙眼衣原体感染占25.5%,而306例对照组患者感染率也分别为41.2%和7.2%。以上可见解脲脲原体、沙眼衣原体、淋病耐瑟菌等是女性下生殖道感染的主要致病微生物。 四、PID的特征

盆腔炎护理常规范本

盆腔炎护理常规 因血热余毒残留,与冲任之气血相博结,凝聚不去,日久难愈,耗伤血气,虚实错杂所致。以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疼为主要表现,常在劳累、性交后及月经前后加剧,全身症状多不明显,有时可有低热、易感疲劳或月经失调为主要临床表现。病在胞宫,与脾肾有关。 (一)护理评估: 1.停经史、流产史、手术史及伴随症状。 2.妊娠史、既往史 3.下腹部坠胀及腹痛情况。 4.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生活自理能力。 5.心理社会情况。 6.辩证:湿热郁结证,气滞血瘀证,寒湿凝滞证,气虚血瘀 证。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妇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加强健康教育,指导患者保持良好卫生习惯。 (3)增强营养,参加体育活动,增强体质,避免过度劳累,预防慢性盆腔炎急性发作。 (4)关心倾听患者的主诉,介绍成功病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

心。 (5)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观察体温、脉搏、呼吸的变化。腹痛的部位、性质。月经量的多少,伴腰酸、腹痛阵阵加剧,且有下坠感或尿频,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2.用药护理 (1)中药宜温服,也可用中药离子泵人或保留灌肠。 (2)急性期可给予抗生素或中药消炎药物。 3.饮食护理 (1)饮食宜营养丰富,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食品,鼓励患者多喝水。 (2)忌食油腻,辛辣,生冷,寒凉之品。 4.情志护理 (1)关心体贴患者,耐心解答疑问,尽可能满足患者的要求。 (2)介绍中西医个性化治疗,以增强治病信心,主动配合治疗. 5. (1)湿热郁结者,应适当活动,避免过度劳累加重病情。 (2)气滞血瘀者,观察阴道出血及腹痛等情况,做好心理疏导,必要时给止痛剂。 (3)寒湿凝滞者,中药宜温服,避免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4)气滞血瘀者,应注意保暖,饮食忌寒凉食物。 6.并发症的护理 (1)精神紧张:加强心理疏导,告知成功病例,增强自信心。

盆腔炎中医辨证护理常规

盆腔炎中医辨证护理常规 盆腔炎是指女性生殖器官及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的炎症。是妇产科常见疾病。本病多发生于生育年龄的妇女,也有少数发生于未婚者。中古籍无盆腔炎之名。在“热入血室”“带下病”“产后发热”“症瘕”等论述中,对其临床特征有所描述。 一、护理常规 【临床表现】 有时低热,易感疲乏、下腹坠胀、疼痛、腰骶部疼痛,常在劳累、性交及月经前后加剧,月经多,卵巢功能受损、输卵管受损,输卵管粘引起不孕。 【临证护理】 1、脾虚者勿过多劳累,遵医嘱针刺或艾条针灸足三利,三阴交,脾俞等穴位。 2、局部瘙痒者,遵医嘱每日坐浴熏洗。 【饮食调护】 1、合理饮食,以清谈易消化,富有营养之品为宜。 2、忌辛辣、油腻、煎烤之物。 【给药护理】 1、中药汤剂宜温服,观察服药后的效果。 2、服用温补脾肾,祛湿止带之药者忌食生冷,肥甘之品及饮酒。 3、使用外敷药时,因注意观察局部有无不良反应。 【情志护理】

做好心理疏导,稳定患者情绪。 【并发症护理】 复发性盆腔炎,输卵管积水,输卵管卵巢囊肿,慢性腹痛,不孕,宫外孕,骶髂关节炎。注意会阴卫生,及时治疗,增强体质。 【健康指导】 1、慎起居,避湿寒,防劳累,节房事。 2、宣传计划生育政策及措施,减少人工流产,避免多产。 3、注意经期卫生,保持外阴、卫生垫、内裤等清洁,提倡淋浴。 4、正确对待疾病,保持精神愉快。 二、辩证施护 【湿热蕴结证】 1、主证 少腹部隐痛,或疼痛据按,痛连腰骶,低热起伏,经行、劳累时加重,带下量多色黄,质粘稠,胸闷纳呆,口干不欲饮,大便溏或秘结,小便短赤;舌边红,黄苔腻,脉弦滑或滑数。 2、证候分析 湿热之余邪与气血博结于崇仁胞宫,则小腹疼痛;邪正交争。病势进退,则低热起伏;经行劳累耗气血,正气虚衰,则病势加重;湿热下注则带下量多色黄;湿热瘀结内伤,则胸闷纳呆、口干便溏或秘结,小便赤黄;舌脉所见亦为湿热瘀结之象。 3、施护 (1)卧床休息,取半卧位,以利引流。

81 妇科 盆腔炎(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盆腔炎(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中医诊疗方案 (2017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编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年)、“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第3版(罗颂平、刘雁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相关内容。 本病临床症状包括下腹疼痛,腰骶部酸胀疼痛,常在劳累、性交、经期加重,可伴月经不调,白带增多,低热,疲乏,或不孕。根据盆腔慢性炎症体征,结合B超检查、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即可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临床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妇产科学》第8版(谢幸、苟文丽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相关内容。 (1)症状:下腹疼痛,腰骶部酸胀疼痛,常在劳累、性交、经期加重,可伴月经不调,白带增多,低热,疲乏,或不孕。 (2)体征:子宫常呈后位,活动受限或粘连固定,子宫肌炎时,子宫可有压痛;若为输卵管炎,则在子宫一侧或两侧触及条索状增粗输卵管,并有压痛;若为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囊肿,则在盆腔一侧或两侧触及囊性肿物,活动多受限,可有压痛;若为盆腔结缔组织炎时,子宫一侧或两侧有片状增厚、压痛,或有子宫骶韧带增粗、变硬、触痛。 上述体征至少需同时具备下列2项:子宫活动受限(粘连固定)或压痛;附件区压痛。 (3)实验室检查 ①妇科超声检查:可探及附件炎性包块、输卵管积液或增粗,或子宫直肠凹陷积液。 ②血常规、血沉检查:可有白细胞总数增高,或中性粒细胞增高,或血沉加快。 ③白带常规、BV检查:可有阴道清洁度异常,并排除特异性阴道炎。 ④宫颈管分泌物检测:可发现衣原体、支原体、淋球菌等病原菌。 (二)证候诊断 (1)湿热瘀结证:下腹胀痛或刺痛,痛处固定,腰骶胀痛,带下量多,色

中医护理方案(试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个病种)

19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试行)目录 1、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护理方案 2、暴聋(突发性耳聋)中医护理方案 3、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中医护理方案 4、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护理方案 5、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护理方案 6、乳痈(急性乳腺炎)中医护理方案 7、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护理方案 8、带下证(盆腔炎性疾病)中医护理方案 9、肝胆管结石急性发作期中医护理方案 10、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护理方案 11、肛漏病(肛瘘)中医护理方案 12、肛痈(肛门直肠周围脓肿)中医护理方案 13、结直肠癌中医护理方案 14、痔病(外痔)中医护理方案 15、骨痹(骨关节病)中医护理方案 16、骨蚀(成人股骨头坏死)中医护理方案 17、骨蚀(儿童股骨头坏死)中医护理方案 18、胫腓骨骨折中医护理方案 19、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护理方案 附录:一、中药应用注意事项 二、特色技术应用注意事项 三、“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填表说明

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肝胃不和证:胃脘胀痛,窜及两胁;善叹息,遇情志不遂胃痛加重;嗳气频繁;口苦;性急易怒;嘈杂泛酸。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 (二)脾胃气虚证:胃脘隐痛;腹胀纳少,食后尤甚;大便溏薄;肢体倦怠;少气懒言;面色萎黄;消瘦。舌淡苔白。 (三)脾胃虚寒证:胃脘隐痛,喜暖喜按;空腹痛重,得食痛减;纳呆食少;畏寒肢冷;头晕或肢倦;泛吐清水;便溏腹泻。舌体胖,边有齿痕,苔薄白。 (四)肝胃郁热证:胃脘痛势急迫,有灼热感;口干口苦;吞酸嘈杂;烦躁易怒;便秘;喜冷饮。舌质红,苔黄或苔腐或苔腻。 (五)胃阴不足证:胃脘隐痛或灼痛;似饥而不欲食,口干而不欲饮;口干舌燥;纳呆干呕;失眠多梦;手足心热;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裂纹、少苔、无苔或剥脱苔。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胃脘疼痛 1.观察疼痛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做好疼痛评分,可应用疼痛自评工具“数字评分法(NRS)”评分,记录具体分值。 2.指导患者卧床休息,避免活动及精神紧张。出现呕吐或便血时立即报告医师,协助处理。 3.遵医嘱穴位贴敷,隐痛取中脘、建里、神阙、关元等穴;胀痛取气海、天枢等穴。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中脘、气海、胃俞、合谷、足三里等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