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天一中学2020-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统编版高一必修下_1

江苏天一中学2020-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

答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下

江苏省天一中学春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4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主流文学一般而言更加关注现实和历史,而科幻文学关注的是未来。所以在文学手法上,科幻更多的不是去反映、隐喻或批判现实,而是把作家的思考投射到未来。此外,在读者群上,主流文学背靠学院正统,在其身后存在一个庞大而悠久的评价体系。相比之下,科幻文学则更依赖于市场和读者的肯定。

在科幻界还有一种说法,即“科幻是最大的一种现实主义”。因为所谓“未来”,正是必将到来的“现实”,是现实在靠前的时间轴线上的投影。科幻文学同样可以带入问题意识,去探讨主流文学正在涉及或未曾涉及的领城,并通过在时空上拉开距离形成陌生化的效应。

其实科幻文学也和中国梦产生了莫大关联。有人认为,科幻是唯一可以直接描写出中国梦的文学题材——因为其他文学类型都只能聚焦于未完成的当下,科幻小说却可以直接描摹出中国梦成为现实的绚烂图景。在这种意义上讲,科幻文学的确是一种最具现代感和现实性的文学类型。

不仅主流文学,任何文学类型的创作都要求作家足够洞悉世界、生活和人本身,科幻也不例外。但对于科幻文学,只深入生活是不够的,还需要作家了解科技前沿,寄托思考和想象,尤其要发挥创断能力。我认为,科幻文学是创新意识最强的一种文体。科幻文学的兴盛,将会对建设创断型国家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科幻文学是一种让想象力得到驰骋与磨砺的文学体裁,无论创作还是阅读,都是对想象力的锻炼,而它与科技的内在关系,也使我们能够重新审视科技在当代社会的地位。自然,科幻文学并不能直接授人以科学知识,但它通过对想象世界的描写和对科技社会的预言,足

以激活我们的创造力,也激发出指向科技领域的强烈兴趣。事实上,有许多最终走上研究之路的科学家,都曾经受到过科幻文学的影响。

(取材于刘慈欣《让科幻文学推动创新》)

材料二:

吴言:对于科幻文学评论您有什么建议?

刘慈欣:现在文学界对包括科幻在内的类型文学的评论,都是套用主流文学的评论语境和框架。不可否认,所有文学体裁都有共性,但不同的文学类型也有自己的规律,套用主流文学的评论方式来评价类型文学不是恰当的评论方式,如果用这样的标准和语境来评价,包括我的小说在内,相当一部分国内和国外的科幻作品将一无是处。比如说,传统的文学评论认为,文学是人学,由此推论包括科幻文学在内的类型文学中的那些类型元素,如科幻中的科幻创意、侦探中的推理等,都只是提供了一种背景、平台和工具,最终目的是用来表现人性的。事实上不是这样,这些类型元素就是类型文学本身的目的,比如在科幻小说中,环境和作为一个整体的种族,都可能成为与人物一样的独立的文学形象。有许多主流文学作品都有大量的科幻元素,比如品钦的《万有引力之虹》、冯尼古特的《五号屠场》、戈尔丁的《蝇王》、奥威尔的《1984》等,这些都是很经典的作品,但一般不被当成科幻小说。

(取材于《星空的奥妙——刘慈欣访谈》)

材料三:

在人们开始带有某种乐观的倾向去关注中国科幻创作时,我们更应该反思那些制约中国科幻发展的不利因素。这些因素其实是多方面的,此如,一直以来我们对科学技术在社会和人类发展过程中积极作用的认识不够全面,在与科学技术相关的人文关怀方面有所缺失,可能是其中重要的制约因素。

从科幻的社会教育意义来说,《三体》仅是其中的一种类型。近年来国内科幻界为数不多的较高质量的科幻作品中,像更关注科技伦理问题的王晋康等人的一些科幻小说,也是颇为值得重视的。科幻作品对科技伦理问题的深入探讨,也是未来中国科幻创作另一个值得鼓励的发展方向。

(摘编自刘兵《〈三体〉现象与中国科幻》)

材料四:

由于长期以来中国本土科幻原创力量的薄弱,作者无论从质量还是数量都很有限,大部分中青年作者又长期陷于(科幻世界)杂志体系,造成科幻文学一定程度的小众化和边缘化。缺少或没有专职作家,这个问题也普遍存在于中国其他的类型文学。以校园在读学生为主体的青年作家在刊物上成名较早,但到了而立之年又大部分因为生活、工作等压力销声匿迹。中年作家“留守”的寥寥无几,“留守”的作家刘慈欣以一人之力用一个大部头作品将中国科幻提升到了世界水平,但却由于中国科幻力量的体量小和结构性失衡而形成后继无人的窘境。

(摘编自《中国科幻图书出版的初步考察》)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文学手法方面,科幻文学不是去反映、隐喻或批判现实,而是关注并思考未来。

B.既然科幻文学是文学的一种,就应该具备一般文学的基本特征,遵循普遍的创作规律。

C.科幻文学与主流文学相比,其内容在时空上拉开距离使之客观上具有超越现实的特征。

D.科幻元素是科幻文学的标志,因此含有科幻元素的文学样式都可以算作科幻文学。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科幻文学有自己的内在规律,套用主流文学的评论方式来评价科幻文学不是恰当的方式。

B.我国有较高质量的科幻文学作品为数不多,科幻文学在一定程度上是小众化和边缘化的。

C.不少青年作家因生活、工作压力不再“留守”类型文学,致使我国科幻文学发展后继无人。

D.科幻文学具有社会教育意义,如科技伦理小说,深入探讨科技伦理问题,这值得关注与鼓励。

3.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撑材料二所论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刘慈欣称新生代作家、世界华人科幻协会会长陈楸帆的《荒潮》为当代中国科幻界最有影响力的小说。

B.有杂志评论:“科幻文学的语境不是人文的,而是冰冷冷的理智和逻辑的”。

C.作家舒乙认为,奇幻武侠小说作家龙人的创作仍属通俗小说范畴,质量不高。

D.刘慈欣把阿西莫夫的作品给一位小说编辑看,对方认为阿西莫夫的作品是初中生水平。

4.科幻文学有哪些主要特点?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4分)

5.如何使我国科幻文学健康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出警

弋舟

那天在所里做笔录,报案人是个姑娘,说是“心爱的”电动车被盗了。刚写好,又接到社区的电话,说他们晚上有个群众活动,可能参与的人比较多,需要我们帮助维持秩序。

那天晚上社区的活动就是广场舞表演,实际上围观的人并没有那么多,他们高估了自己的风头。过去看了看情况,安排几个保安维持秩序,我独自去人员密集的场所巡逻,而同事小吕去了片区。因为又有人报警说邻居在家里制毒,我没怎么考虑就把这案子交给了小吕。

在小吕心目中,警察就该是神探,破大案,捕顽凶,除暴安良。这情绪我也有过。直到今天,我也不太跟妻子说我每天都忙活些什么。我不做英雄梦了,但希望我妻子还接着做,那样回了家,我才可以心要理得地喊累。所以有时候遇着邻里纠纷之类的事儿,我都不忍心让小吕去处理。

开始小吕挺兴奋的,像是张网以待,翘望已久,终于来了条大鱼。涉案的小区是教师新村,里面住的都是教师。报案人是位退休多年的小学校长,信誓旦旦地说,以他所掌握的丰富的化学知识,完全能够通过阳台上飘来的怪味儿做出判断。他的邻居也是一对教师,两口子带着个十多岁的孩子,女主人倒还真是个教化学的。可查来查去,一

点儿证据都没有。小吕不太甘心,加上老校长半年报了五十多次警,这个案子就成了小吕的心事。他不觉得我们就只能维持秩序、追回一辆“心爱的”电动车。

回来后小吕眉头不展,说他又趴在老校长家的阳台上闻了半天,隔壁飘来的只有红烧肉味儿。我想的却是正值炎夏,这会儿的阳台上怕是得有五十度的高温。

那天算得上是平安无事,我们本来可以在宿舍睡个好觉,假如我没有说起老奎的事。

老奎七十多岁,老伴十几年前过世了,他一直独自过活。膝下只有一个女儿,她早年外出打工后,就一去不返。老奎经济状况还过得去,有两套房子,住一套,租出去一套。如今这一片的房价可不低。

先是他突然失踪,发了协查函,一城里寻不到,以为他可能不在人世了。半个月后的一天夜里,他却突然打来电话报警,说是自己在家摔倒了,现在根本爬不起来。

等我们赶到时,他正坐在屋子中间的矮凳上,根本不曾摔倒,更不会爬不起来。我们哭笑不得。撤警的时候,他突然抓住了我的手,一刹部,我有着突然被什么抓牢了的感觉。

几天后老奎又报假警了。还是说他摔得起不来了。等我赶到的时候,老奎照旧坐在小板凳上,臊眉耷眼,像个坐在黑暗舞台中央的老猿猴。

这回,老奎主动说他之前是去找打工的闺女。

走的时候,老奎送了送我。他颤巍巍地踅到门前替我开门。手伸出去,捞一把,又捞一把,第三把才捞到门把手上。

又过了几天,还是在半夜,老奎的求助电话又来了。我让一个协警过去看看。小伙子回来跟我说,老奎点名要我去。这我的气就不打一处来了。问明白他没什么事儿后,干脆就置之不理了,谁知第二天一大早老奎竟然找上门来。

他一拐到我前面坐下,第一句话就是:“我要自首。”我按接警程序示意他进来说时,他的脸上竟然有一种掩藏不住的幸福感。

果然,这又是他的恶作剧,案情很快排除。

就这样他反反复复地闹了有小半年,我们都被折腾得够呛。

这一年的除夕,为了防止他再“闹事”,我们主动邀请他来所里参加新年聚会。他好像被一种氛围感染了。突然挨近我,嘀咕了一句:“就是孤单么,想跟人说话。”

老奎的事讲完了,半天都没听到声音。我以为小吕已经睡着了。

“孤单。”他突然发出了一声叹息般的回味。

我探出头,看到小吕的头枕在自己胳膊上,一脸若有所思的样子。又过了一会儿,小吕跳了起来。临出门他还没忘记戴上帽子。

天边露出鱼肚白的时候小吕才回来。我迷迷糊糊地被他吵醒,看见他兴奋地坐在我床沿上,腋窝下全是汗渍。

“没错,老校长承认是报假案了。”他说,“本来问清楚我就打算回来,可老头硬是拽着我说了一宿的话。他儿子去美国三年了,平时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小吕的眼睛里布满血丝,着实像一只兔子。

“他那是诬陷,”我说,“涉嫌犯罪了。”

“算了,我教育过他了。”他说,“老头就是见不得邻居家三口其乐融融,说是看了堵心。”我想,我没看错人,这小伙子能当个好警察。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不忍心让小吕去处理芝麻蒜皮的小事,是因为“我”虽然不做英雄梦了,但还是想托举别人的英雄梦,这个细节表现了“我”的善意。

B.小说开头两段既交代了“我”的身份,也表现了当今部分警察的职业现实,在看似平静的叙述中,某实弥漫着“我”壮志难酬的愤懑情感。

C.“老奎的故事”告诉读者,人的幸福不是靠物质充裕就能得来的,情感的交流和心灵的慰藉也特别重要,尤其对于年迈孤独的老人来说。

D.“我”比小吕有工作经验,告诉他“老奎的故事”以及说老校长“涉嫌犯罪”,本身可能都包含一点试探小吕的成分,结果都让“我”很满意。

7.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我”认为小吕能“当个好警察”的主要原因。(6分)

8.小说在叙述“老校长的故事”时,又穿插了“老奎的故事”。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3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张普惠,宇洪赈,常山九门人也。身长八尺,容貌魁伟,精于《三礼》,兼善《春秋》百家之说。任城王澄重其学业,为其声价。澄功衰在身,欲七月七日集文武北园马射。普惠奏记于澄,澄意纳其言,托辞自罢。澄转扬州,启普惠以羽林监领镇南大将军开府主簿,寻加威远将军。普惠既为澄所知历佐二藩甚有声誉旋京之日装束蓝缕澄赉绢二十匹以充行资。还朝,仍羽林监。

时太后父胡国珍薨,赠太上秦公。普惠以前世后父无太上之号,诣阙上疏,陈其不可。左右畏惧,莫敢为通。太后览表,亲至国珍宅,召集五品以上博议其事。普惠以理正之,无所屈。初,普惠被召,传诏驰骅骝马来,甚迅速,伫立催去。普惠诸子忧怖涕泗。普惠谓曰:“人生有死,死得其所,夫复何恨。”及议罢,旨劳,还宅,亲故贺其幸甚。

普惠以天下人调,幅度长广,尚书计奏,复征绵麻,恐人不堪命。上疏又表乞朝直之日,时听奉见。自此之后,月一陛见。及任城王澄薨,普惠荷其恩待,朔望奔赴,至于禫除,虽寒暑风雨,无不必至。初,澄嘉赏普惠,临薨启为尚书右丞。尚书诸郎以普惠地寒,不应便居管辖,相与为约,并欲不放上省,纷纭多日乃息。魏子建为益州刺史,有赃罪。普惠往验之,事遂得释,故子建父子甚德之。

萧衍弟子西丰侯正德诈称降款,朝廷颇事当迎,普惠上疏,请赴扬州,移还萧氏,不从。俄而,正德果逃还。后除光禄大夫、右丞如故。出除东豫州刺史。淮南九戍十三郡,犹因萧衍前弊,别郡异县之人错杂居止。普惠乃依次括比①,省减郡县,上表陈状,诏许之。宰守因此,绾摄有方,奸盗不起,人以为便。

普惠不营财业,好有进举,敦于故旧。冀州人侯坚固少时与其游学,早终。其子长瑜,普惠每于四时请禄,无不减赡,给其衣食。

孝昌元年三月,在州卒,时年五十八。赠平北将军、幽州刺史,谥曰宣恭。

(节选自《魏书.张普惠传》,有删改)

注:①括比:查验登记户籍。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普惠既为澄所知/历佐二藩/甚有声誉/旋京之日/装束蓝缕/澄赉绢二十匹/以充行资

B.普惠既为澄所知/历佐二藩甚/有声誉/旋京之日/装束蓝缕/澄赉绢/二十匹以充行资

C.普惠既为澄/所知历佐二藩/甚有声誉/旋京之日/装束蓝缕/澄赉绢/二十匹以充行资

D.普惠既为澄所知/历佐二藩/甚有声誉/旋京之/日装束蓝缕/澄赉绢二十匹/以充行资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功衰,古代丧服,指斩衰、齐衰之丧在练祭之后所穿的一种丧服,级别同“大功”。

B.调,唐朝开始施行的一种赋税制度,即每户每年要缴纳一定数额的丝、麻等物产。

C.谥,古代皇帝、贵族、大臣、官员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褒扬意义的称号。

D.薨,古代称诸侯之死,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称薨。本文中的任城王即为袭爵。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张普惠学业精深,受到了任城王澄的赞赏和推介,张普惠对任城王澄打算“北园马射”直言敢谏。

B.胡太后打算为去世的父亲追赠太上秦公的称号,张普惠认为这不符合礼制,于是勇敢地上疏反对。

C.张普惠管理淮南时推行的一些措施,有效地去除了原先人口混乱杂居的弊政,受到了朝廷的肯定。

D.任城王澄将要去世的时候,张普惠还在寒冬里满怀希望地前去探视,即使刮风下雨也没有阻隔。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及议罢,旨劳,还宅,亲故贺其幸甚。(4分)

(2)普惠往验之,事遂得释,故子建父子甚德之。(4分)

13.请分点概括张普惠为官方面的特点。(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共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小题。

赠赵伯鱼

韩驹①

荆州早识高与黄②,诵二子句声琅琅。

后生好学果可畏,仆常倦谈殊未详。

学诗当如初学禅,未悟且遍参诸方③。

一朝悟罢正法眼④,信手拈出皆成章。

[注]①韩驹(?~1135),字子苍,两宋之际著名诗人。②高与黄:指前辈诗人高荷与黄庭坚。③参:领悟,琢磨。诸方:各地方,各方面。④正法眼:这里借指事物的诀要或精义。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诗的内容可以得知,赵伯鱼是一位勤奋好学的诗坛后辈。 B.面对后辈的请教,作者谦逊地表示,自己所谈不多,也较为简单粗略。

C.诗中使用了古语“后生可畏”,表现出作者对赵伯鱼的嘉许以及劝诫。

D.诗中以禅理喻诗的内容,既可为赵伯鱼提供指点,也具有普遍的意义。

15.作者主张什么样的学诗途径?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4分)

16.(1)《登岳阳楼》中描写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承载

万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桂枝香.金陵怀古》中,词人关注到江边的酒家这一人文景观的词句“”。

(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对于子路的回答,孔子没有直接表态,而是用神态去暗示,“”,这既是暗示性的批评,又不伤其自尊。

三、语言文字运用(2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8题。

正是因为苏轼始终坚信“人”的因素比“法”的因素更重要,所以当新法推行的时候,他看到了新法的不妥;当旧法复辟的时候,他又看到旧法的不足。他始终站在“人”的立场上,对具体的法度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于是新党、旧党都反感他,一贬再贬,从黄州到儋州,遂使他后半辈子一直_______。从表面上看,他的变化多端害了他。但有趣的是,他不同子那些______的小人,而是始终逆风而动。他的变化多端,本质上是坚定不移;他的立场无常,本质上是初心不改。写于贬谪黄州期间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便体现了苏轼________的意志。一个最擅长创新、反思、变化的人,却对大是大非问题上表现得如此固执保守,不能说不是一个奇迹。苏轼让这样的奇迹不断发生,于是他把人生过成了一段_______的传奇。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穷困潦倒见机行事岿然不动空前绝后

B.颠沛流离顺风使舵坚不可摧空前绝后

C.颠沛流离顺风使舵坚不可摧无与伦比

D.穷困潦倒见机行事岿然不动无与伦比

18.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一个最擅长变化、反思、创新的人,却对大是大非问题上表现得如此固执保守,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B.一个最擅长变化、反思、创新的人,却在大是大非问题上表现得如此固执保守,不能说不是一个奇迹。

C.一个最擅长反思、变化、创新的人,却对大是大非问题表现得

如此固执保守,不能说不是一个奇迹。

D.一个最擅长反思、变化、创新的人,却在大是大非问题上表现得如此固执保守,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课内文言文考查

1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吾与点也与:赞成。

B、王见之,曰:“牛何之?”之:助词,起凑足音节的作用。

C、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其:语气副词,表示婉商的语气。

D、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因:副词,趁机。

2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如会同,端章甫端章甫:端,古代用布制成的礼帽;章甫,古代用整幅布做的礼服。

B.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冠者:成年人,20岁以上的人。古时男子20岁行冠礼,就是成人了。

C.人君当神器之重神器:指帝位,古人认为君权神授,故称帝位为“神器”。

D.项王、项伯东向坐东向:面向东,古代在室内的座次则以坐西向东为最尊。

有关《红楼梦》的阅读考查

21.对《红楼梦》一书评说有误的一项是(3分)()

A.长篇小说《红楼梦》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它不但在国内家喻户晓,在世界文坛上也是举世公认的文学名著。

B.《红楼梦》小说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书中人物众多,事件纷繁。为了展现生活的丰富性、复杂性,曹雪芹构建了一种精致细密包容广大的布局方式,即网状结构方式。

C.《红楼梦》问世以后,人们争相阅读它,谈论它。同时,《红楼梦》也受到封建官僚和封建卫道者的推崇,把它作为教育孩子的教材。除此外,《红楼梦》还引起人们的研究兴趣,后来被称之为“红学”。

D.曹雪芹是塑造人物的高手,在《红楼梦》中,有姓名称谓的人物众多,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色。另外,由于曹雪芹对诗词、金

石、书画、医学、建筑、烹调、印染等各门学问都十分精通,所以在描写贵族家庭的饮食起居、园林建筑、家具器皿、服饰摆设、车轿排场等,都真实而细腻。

22.有关探春改革,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探春无情拒绝了自己亲生母亲赵姨娘多要赏银的无理要求,拿赵姨娘开刀,是她不认生身之母为母女关系,投王夫人所好的最好例证。

B.探春有眼光,有魄力,但庶出的地位,暂摄家政的身份,决定了她不可能有什么大的作为。

C.探春是改革家,她可以为贾府每年省下几百两银子,但这个封建家庭的衰亡是必然的,她无法挽救。

D.理家的这段经历,使探春对贾府的家政痼疾了解得更深,以致“抄检大观园”时,她发展成为“看之重、言之痛、怒之深、虚之远、慷慨陈词、声泪俱下”的“反抄英雄”。

23.以“京剧”开头,概括下面文字的主要信息。不超过34字(含标点)。(5分)

京剧是徽剧在吸收了京腔、昆剧等地方戏曲精华的基础上逐渐发展成熟起来的。京剧的角色,也叫“行当”,分为生、旦、净、丑四类,与现实生活关系密切。生活中有男女之别,京剧就有生行和旦行;男女都有文、武、老、幼之别,京剧的生行就有小生,老生和武生,旦行就有闺门旦、花旦、老旦、武旦等;有的人粗犷豪放,有的人机巧滑稽,京剧中的男性就又划分出了净行和丑行。在京剧舞台上,唱腔和动作都有一定的程式,一出完整的戏,其实就是表演者根据这些程式把剧情巧妙地连缀起来。在艺术表现形式上,京剧那五光十色、形态生动的脸谱,那精致华美、色彩艳丽的服饰,令人目眩神迷。

四、写作(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前不久,有媒体发表了一组题为“一臂之力”的照片:河北某村,江浙医护人员为当地百姓进行核酸采样;小区门口,社区志愿者为居民采购蔬莱等生活物资;学校走廊,提前返校的学生正在协助进行喷

洒消杀……一臂之力只是一部分力量或不大的力量,但在社会各个领域,无数个平凡人用他们的“一臂之力”,撑起了一片片美丽的天空。一臂之力,人人可为,众人合力,能移泰山。

请以“贡献一臂之力”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参考答案2022.4.7

1.C(A项,“科幻文学不是去反映、隐喻或批判现实”表述绝对化,原文是“科幻更多的不是去反映、隐喻或批判现实”,意思是也有少数情况发生。B项,“就应该具备一般文学的特征,遵循普遍的创作规律”错,根据文意,科幻文学有其自身的特征和创作规律。D项,“含有科幻元素的文学样式都可以算作科幻文学”错,根据材料二,许多主流文学作品都有大量的科幻元素,但不被当成科幻小说。)

2.C(C项,“使我国科幻文学发展后继无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青年作家不再“留守”只是其中的一个原因。)

3.A(材料二的观点为:套用主流文学的评论方式来评价类型文学不是恰当的评论方式。B、C、D三项都属于套用主流文学的评论方式来评价类型文学的,A项中,刘慈欣对陈楸帆《荒潮》的评价显然不是套用主流文学的评论方式。)

4.①科幻文学关注的是未来;②科幻文学创新意识最强;③科幻是最大的一种现实主义,科幻文学是最具现代感和现实性的;④科幻文学与科技有内在关系,可以磨砺想象力。(每点1分,酌情给分)

5.①要尊重科幻文学自己的规律,不要套用主流文学的评论方式来评价科幻文学;②反思那些制约中国科幻发展的不利因素,全面认识科学技术的积极作用,加强与科学技术相关的人文关怀,重视想象力培养;③加强科幻文学创作队伍建设,解决青年作家的后顾之忧,鼓励中年作家坚持科幻写作。(每点2分,酌情给分)

6.试题分析:B项“壮志难酬的愤懑情感”曲解文意。

7.参考答案:有远大的职业理想。小吕当警察是为了破大案,捕顽凶,除暴安良。(2分)有较强的职业素养。夜里冒着高温处理警情,并能触类旁通,悟出老校长报警的真实原因。(2分)有情融

于法的善良心地。不顾奔波劳累,同情谎报警情的老校长并替他说情。(2分)

8.参考答案:“老奎的故事”穿插其中,既避免对“老校长的故事”平铺直叙,又为小吕解开悬念提供契机,使情节更曲折有致;(2分)两则故事相互映衬,既表现老奎和老校长的孤寂,也表现“我”和小吕认真工作的态度,使人物形象更鲜明突出;(2分)两则故事悲喜交织,既反映对空巢老人生存状态的思考,更赞颂公安民警热心为民的精神,使主题更丰富深刻。(2分)

9.A句子翻译:张普惠被拓跋澄赏识之后,辅佐过两任藩王,非常有声誉。回到京城的时候,衣服破烂不堪,拓跋澄赐予他二十匹绢充作路上盘缠。

10.(3分)C“……死后所加的褒扬意义的称号”说法错误。谥号有褒谥和恶谥的区别。

11.(3分)DD项“任城王澄将要去世的时候”“张普惠还在寒冬里满怀希望地前去探视”这两句说法错误,原因是:当时任城王澄已经去世,并且错误理解了古代文化常识“朔望”的含义。原文“朔望奔赴”意思是“初一和十五前去祭奠”。

12.(1)(4分)等到(群臣们)议论结束(完毕),朝廷下旨慰劳他,回到家里,亲友故交都庆贺他实在幸运。(2)(4分)张普惠前去调查这件事,事情最终得以解决,因此魏子建父子都十分感激他。

评分建议:第一句得分点:“罢”、“劳”、“亲故”和“幸甚”句式各1分;第二句得分点:“验”、“释”、“德”和句意通顺各1分。“释”翻译为“澄清”也可以。

13.(3分)①清廉;②敢于直谏;③为政有方。

评分建议:每点1分。第③点答“有洞见”“有远见”“有谋略”皆可。本题考查全面把握文章内容准确概括相关信息的

江苏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汇编:名篇名句默写(含解析)

江苏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汇编:名篇名句默写(含解析) 名篇名句默写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是全词的过渡句,既概括了上片的壮美景色,又为下片写英雄人物做铺垫。 (2)《短歌行》中用出自《诗经·郑风·子衿》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写姑娘思念情人来表达渴慕贤才之意。 (3)登高望远容易引发诗人内心的复杂之情。年轻时的杜甫登泰山,抒发的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而晚年漂泊西南时再次登高,抒发的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悲苦和孤独之情。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9. 补写下列句子空缺部分。 (1)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把贤才比作光照宇内、可望不可即的明月,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望。

(2)《劝学》中用三组比喻论述了学习重在积累,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阐述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个道理。 (3)古代诗人常常借助“江”和“月”的组合表达某种人生况味和生命情愫。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中就有多处这样的诗句,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江苏省淮安市高中校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联,俯仰结合,动静相映,声色并茂,上下联都包含句中对,字字精当,堪为典例。 (2)《荀子·劝学》中举例说,笔直的木材如果“____________”,就会弯曲到符合圆规的标准;即使再经暴晒也不会挺直,因为“____________”。 (3)《师说》中,对于为子择师自己却耻于学习这种现象,韩愈最后的评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江苏省无锡市天一中学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卷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每空1分,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短歌行》中诗人借《诗经·小雅》中“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比兴手法表达了如果贤才能来投奔,自己必将极尽礼节招待他

江苏省淮安市、宿迁市七校2022-2023学年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2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意境是我国古典文论独创的一个概念。它是华夏抒情文学审美理想的集中体现。文学意境论早在刘勰《文心雕龙》和钟嵘的《诗品》中已见端倪,盛唐之后开始全面形成。相传王昌龄作的《诗格》中,甚至直接使用了“意境”这个概念。但他当时的意思,只是诗境三境中的一境: 诗有三境。一曰物境: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二曰情境: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共情。三曰意境: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 这段话从诗歌创作的角度,分析了意境创造的三个层次。认为要写好“物境”,必须心身入境,对泉石云峰那种“极丽绝秀”的神韵有了透彻了解之后,才能逼真地表现出来;描写“情境”需要作者设身处地地体验人生的娱乐愁怒,有了这种情怀,才能驰骋想象,把握情感,深刻地把它表现出来;对于“意境”,作家必须发自肺腑,得自心源,这样的意境才能真切感人。他还探讨了意与景的关系,提出“诗一向言意,则不清及无味;一向言景,亦无味;事须景与意相兼始好”。这些都是前无古人的深刻见解。王昌龄之后,诗僧皎然又把意境的研究推进了一步,提出了诸如“缘境不尽曰情”、“文外之旨”“取境”等重要命题,全面发展了意境论。中唐以后,刘禹锡提出了“境生于象外”的观点,晚唐司空图对此加以生发,提出了“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和“韵外之致”“味外之旨”等观点,进一步扩大了意境研究的领域。至此,意境论的基本内容和理论构架已经确立。总的来说,它有两大因素、一个空间,即情与景两大因素和审美想象的空间。这就是所谓“境”。 此后,意境论逐渐成了我国诗学、画论、书论的中心范畴,历代都有学者文人对它作补充、发挥,清末王国维是意境论的集大成者。可是,由于意境概念历经了千余年的沿革变化,更由于南宋以后意境与境界概念的混用,其内容更为丰富复杂。有人统计它几乎有四大类十种以上的涵义和界说。主要是“情景交融”说,“典型形象”说,“想象联想”说和“情感气氛”说。意境成了一个无所不包的综合性概念。理论发展的教训告诉我们,当一个概念被引申得无所不包时,也就失去了理论意义。所以,我们主张以意境创立时的基本意义为准,来界定意境概念的内涵,让意境作为一个表意单纯的概念进入现代文艺学,而把此外的诸多含意,让给更为宽泛的概念“境界”去承担,从而区分“意境”与“境界”的不同。这样,我们才能对意境作出适当的界说:意境是指抒情型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相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摘编自《文学理论教程:意境的形成与界定》 材料二: 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表现特征。王国维说:“文学中有二元质焉:曰景,曰情。”意境创造就是把二者结合起来的艺术。由于它直接关系着意境的生成,所以古人在这方而研究得十分深透。南宋范晞文在《对床夜语》中说:“情景相融而莫分也。”清人王夫之论述得更为精要。他说:“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哀乐之触,荣悴之迎,互藏其宅。”又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 题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方言对于人类文明来说具有长远意义,如同物种意义上的不可再生性。我们今天仅用短视的眼光看待方言,可能看不到它实在的价值,但如果因此忽略它,任其消失,则是不可还原的。 方言的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第一,方言是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比如湖南花鼓戏,以其特色与影响带给人们独有的艺术享受;第二,我们用传统方式做训诂研究,解释古代文献词义、句字,需要借助方言;第三,语言的多样性是丰富人类社会与文化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只有用自己最熟悉的母语,才能精确表达人们心灵最深处、最复杂的情感。没有乡音,无以慰藉乡愁。任何一种方言都是一种知识体系,都是特定的族群在特定的地域生活多年之后文化风貌的呈现。一个多元的社会,应该允许人们用方言来表达情感。 方言能极大增强同一社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这对社区营造和谐宜居的优良环境有很好的助推力。在现有的交通通讯、信息化的背景下,方言差异性减少、普通话影响扩大是一个必然的过程,我们要正确认识这个现实。考虑到方言的价值,我们希望方言不要以这么快的速度退出社会生活,希望方言在更长的时间里能以一定形式得到传承。 据统计,世界上大部分人口,都使用不止一种语言。因此,我国在大力推广普通话的同时,没必要将方言保存保护与普通话推广对立起来,双语双言、多语多言应是社会之常态。社会要逐步养成双语双言、多语多言的状态,并习以为常——我们在完成不同的社会交际功能、适应不同交际场合时,完全可以用不同的语言来进行。 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多言多语应是比较理想的状态,这实际也是世界大部分地区的常态。中国南方地区多言环境情况较多,尤其像广西这样的地方,一个人往往会说几种方言,比如西南官话、粤语、客家话,有的还会说壮语。这是百姓自然而然掌握的,并不存在学得多就学不好的情况。因此,在目前环境之下,城市的家长不用担心孩子以后普通话说不好,要让孩子从小有机会说方言,与普通话同时接触。研究表明,实际从小处在多语状态的人,脑部神经系统的发育能够得到更多的锻炼,双语多语环境下的孩子在智力发展过程中,并不会吃亏,反而还更有优势。 不过,方言毕竟是触动人们敏感认同神经的因素,因此在多语多言的社会里,使用不同方言的人,要有语言使用文明的意识。这种文明意识,其实就是要兼顾对方的心理,并成为一种习惯。在交际的现场,方言的使用要掌握好度,要设身处地为他人考虑。这种文明意识不是短时间能形成的,但我们在进行方言传承和保护时,也要把这种意识传播出去。我们并不鼓吹方言独大,而是主张构建一种和谐的语言生活环境。 (摘自《保护方言与推广普通话并不对立》,人民网)材料二: 苏州历来重视对苏州话的保护和传承。 2008年,苏州市区、昆山市、常熟市成为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首批试点地区,选出了具有代表性的发音人,采录了昆曲、苏州评弹、苏剧等地方口头文化语料。2012年,苏州市语委办启动苏州话保护工程。截至目前,苏州市语委办已连续举办了十届中小学生普通话、苏州话、英语口语比赛;苏州市语委办已举办了五期苏州话辅导师培训班,培育了四百多名苏州话辅导师;苏州

江苏省各地2020-2021学年下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卷精选汇编:古诗阅读专题

古诗阅读专题 江苏省苏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学业质量阳光指标调研卷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西河·金陵怀古 周邦彦 佳丽地,南朝盛事谁记?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鬟对起。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樯遥度天际。 断崖树,犹倒倚,莫愁[注]艇子曾系?空余旧迹郁苍苍,雾沉半垒。夜深月过女墙来,伤心东望淮水。 酒旗戏鼓甚处市?想依稀、王谢邻里。燕子不知何世,向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 [注]莫愁:南朝时一民间女子,善歌舞。 15.下列对这首诗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佳丽地”两句以反问开篇,引出对南朝盛事的追忆,为下文抒发怀古之情作铺垫。 B.“山围故国”四句写金陵城山环水绕,江上秀峰对峙、潮打孤城、船行天际的雄壮之景。 C.“断崖树”七句聚焦断崖树、半垒、女墙等物,写悲凉之雾遍布秦淮,抒物是人非之感。 D.全词借追忆具体的历史事件怀古,突出金陵城的今昔对照,反映人世沧桑,寄寓兴亡之叹。 16.本词多处化用前人诗句,但又有所翻新,请结合“燕子不知何世,向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简要分析。(6分) 15.D(无具体历史事件) 16.本词化用刘禹锡“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借燕子意象,抒发盛衰无常之感。

运用拟人修辞,把夕阳中巢之燕的呢喃自语,视作议论朝代的兴亡更迭。夕阳场景,进一步营造了伤感的氛围。(6分) 江苏省无锡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抽测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 过无锡① 文天祥 金山②冉冉波涛雨,锡水茫茫草木春。 二十年前曾去路,三千里外作行人。 英雄未死心先碎,父老相逢鼻欲辛。 夜读程婴 存赵事③,一回惆怅一沾巾。 [注]①德祐二年,北兵困临安,谢太后使天祥如元军请和,被扣留,押往大都,途径无锡时,无锡百姓不顾元军阻挠为其送行,哭声感天动地,文天祥感动而吟此诗明志。②金山:即京口,今镇江,二十年前文天祥从京口经无锡赴临安(杭州)殿试,高中状元。③程婴赵事:指春秋时晋国大夫赵盾门客程婴、公孙杵臼为救赵氏孤儿而牺牲自己的故事。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交代了无锡的自然风光,山峦起伏,细雨蒙蒙,水波荡漾,草木茂盛,一派春光融融的景色,目的是以乐景衬哀情。 B .颔联今昔对比,将自己二十年前参加殿试的情形与如今作为阶下囚的景况进行对比,突出一种物是人非、恍若隔世之感。 C .颈联写到“英雄未死心先碎”,让人联想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调研考试高一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调研考试高一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共150分钟,分值150分。 2.请在答题卡规定区域作答,其他区域作答一律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中国的建筑体系是在世界各民族数千年文化史中一个独特的建筑体系。它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世代经验的累积所创造的。这个体系分布到很广大的地区:西起葱岭,东至日本、朝鲜,南至越南、缅甸,北至黑龙江,包括蒙古人民共和国的区域在内。这些地区的建筑和中国中心地区的建筑,或是同属于一个体系,或是大同小异,如弟兄之同属于一家的关系。 考古学家所发掘的殷代遗址证明,至迟在公元前15世纪,这个独特的体系已经基本上形成了。它的基本特征一直保留到了近代。3500年来,中国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发展了这个体系的特长,不断地在技术上和艺术上把它提高,使之达到了高度水平,取得了辉煌成就。 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九点,而这一切特点都有一定的风格和手法,为匠师们所遵守,为人民所承认,我们可以叫它做中国建筑的“文法”。建筑和语言文字一样,一个民族总是创造出他们世世代代所喜爱,因而沿用的惯例,成了法式。中国建筑上两三千年沿用并发展下來的惯例法式。无论每种具体的实物怎样地千变万化,它们都遵循着那些法式。构件与构件之间,构件和它们的加工处理装饰,个别建物与个别建筑物之间,都有一定的处理方法和相互关系,所以我们说它是一种建筑上的“文法”。至如梁、柱、枋、檩、门、窗、墙、瓦、槛、阶、栏杆、隔扇、斗拱、正脊、垂脊、正吻、戗兽、正房、廂房、遊廊、庭院、夹道等等,那就是我们建筑上的“词汇”,是构成一座或一组建筑的不可少的构件和因素。

江苏省盐城市盐城中学、南京二十九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江苏省盐城市盐城中学、南京二十九中2022-2023学年高一 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一座园林的面积和空间是有限的,为了扩大景物的深度和广度,丰富游赏的内容,造园者常常运用“借景”的手法,收无限于有限之中。大观园是一所宅园,它一无远山近景可依,二无茅屋寺庙凭借,然而曹雪芹别出心裁地把自然界各种美好的东西组合到园中,创造出一种独特的借景方式,通过“形”(园中人物、建筑、动物)、“声”(琴笛丝竹、小桥流水、吟诗作赋)、“影”(人、树、云、动物、月影)等使园中静态的建筑、山石和园中动态的人物、禽鸟、溪流、植物(四季变化)等相映成辉,这样互相补充的处理就达到了巧妙的借景目的。如七十六回,先写贾母等人在凸碧堂赏月“见月至中天,比先越发精彩可爱”,后写远处笛音“猛不防那壁厢桂花树下,呜呜咽咽,悠悠扬扬吹出笛声来”,再写黛玉、湘云在凹晶馆所见“天上一轮皓月,池中一轮水月,上下争辉,如置身于晶馆鲛室之内,微风一过,粼粼然池面皱碧铺纹,真令人神清气净”,最后写黛、湘二人拾扔小石头“只听打得水响,一个大圆圈将月影激荡……却飞起一个白鹤来,直往藕香榭去了”,于是溶景入诗,逼出了二人“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的绝妙好辞。圆月、绿树、风声、水声、云影、花荫全融合在大观园的美景之中了,使时间、景色、人情互借互生、融为一体。 曹雪芹对中国传统造园理论既有继承又有突破,而突破、创新占有更重要的位置。在以往的园林借景中,大多都是对静态事物的借用,但大观园的借景手法,在曹雪芹的笔下加入了动态的人物、动物,园中对诗、赏月、葬花既为《红楼梦》不可或缺的情节,同时也为大观园提供了美景,幅幅画面为大观园的四季景致增色不少。 (摘编自谭巍《大观园造景手法体现的曹雪芹艺术思维》)材料二: 曹雪芹所设计的大观园,虽只存在于文学作品中,但我们也可从中品味出创作者的匠心,得以从中窥探曹雪芹的艺术辩证思想。 四十二回宝钗在谈到大观园时说:“这园子却是像画儿一般,山石树木,楼阁房屋,远近疏密,也不多也不少,恰恰的是这样。”园林和绘画本来就有相通的艺术规律,用绘画的章法来布置园林,园林也必然体现出绘画中的一些规律,如像绘画那样讲究“分

江苏省各地2020-2021学年下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卷精选汇编:写作专题

写作专题 江苏省苏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学业质量阳光指标调研卷语文试题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一生研究杂交水稻,解决了亿万人的吃饭问题,他认为:“一个人一辈子做好一件事,就足够了。” 你对以上材料有怎样的感受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3.参考高考评分标准 江苏省无锡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抽测语文试题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有过真实学习经历的人,都有这样的体验:面对一道难题,绞尽脑汁,苦思冥想,一拍大腿,终告破解,大呼过瘾……那种劳有所得的快乐,浸润至灵魂深处,最为真实,也最为持久。现在网上的答题软件,正在改变这一切。它们汇集了小学、初中、高中教材的海量题库,只要点击 “拍照搜题”,对准选框拍下一道题并上传,几秒钟就有答案和解析显示出来。 有的人认为这种答题软件正伤害着我们的学习品质,让学生不动脑而能得,无法真正培养学习思维;有的人认为现在学生的课业负担太重,答题软件能在学生冥思苦想而不得的情况下节省大量学习时间,也能给予学生做题的启发。 请结合上述材料,联系你的感受与思考,写一篇文章,在班级发表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立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

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3.(60分)按2021高考作文阅卷标准执行。 江苏省连云港市2020—2021学年度下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题 五、写作(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记录了孔子和四个弟子“言志”的对话,显示了先贤对“志”的重视。少年周恩来慨然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宏伟之志,引领他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成为一代伟人。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清华大学时要求广大青年要“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对学子们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提出了殷切期望。 对于青年人来说,志向非常重要,它可以让人明确一生的方向,可以激励一个人奋勇前行,可以帮助人们克服种种艰难险阻。 某校校刊开展“志向”主题征文活动,请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悟,向校刊投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切合身份,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五、写作(60分) 24. 作文(作文评分细则) (1)审题 ①材料 材料共分三层。第一层是古人对志向的看法,指出人生应该有自己的志向。第二层帮考生打开思路的例子,周恩来总理的例子说明立志要早,要以民族国家利益为重;习总书记的要求

江苏省常州市教育学会2021-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及答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下

江苏省常州市教育学会2021-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及答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下 常州市教育学会学业水平监测 高一语文2023年4月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10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考场号等信息填写在答题卡上。 3.请按照题号将答案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互联网时代,“媒介素养”已不仅仅是对媒体人的一种素养要求,更是网民在互联网世界的必备能力之一。“媒介素养”是指大众能解读媒体、思辨媒体、欣赏媒体,进而利用媒体来发声,重新建立社区的媒体文化品位,并了解公民的传播权利和责任。有学者也曾指出,它更像是一个囊括人们综合能力的“大帐蓬”,更强调人们在接受信息时的信息检索、识别、组织以及利用能力。 媒介素养不高的网民,往往被“刻板印象”和“标签符号”主导思维。影响他们对事实判断的不是信息本身,而是思维定势和头脑中的偏见。只要接受到的信息符合他们的情绪需要,他们便很容易选择“相信”,并且进一步制造“舆论”推动“事实”的发酵。比如国内舆论习惯热议“老人碰瓷”,老人在很多网民心中就有了“坏人”的刻板印象,看到“日本京都祗园中国老人碰瓷”的新闻时,他们会不假思索炮轰“碰瓷”老人。至于信源是否权威,或者事实是否完整,这些要素统统被忽略。 事实和真相是一种客观的存在,而非“因我们需要”的存在。从主观认知上来讲,我们要勇于接受与自己已有认知不匹配的事实,事实就是客观证据,而非与自身道德价值观相吻合的论据。从技术层面

江苏省常州市教育学会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江苏省常州市教育学会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及答案 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7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围棋有赌胜负的意味,又是一件雅事,所以在唐代风靡朝野。 围棋在上层的盛行,特别是皇室对于围棋的热衷,无疑加大了围棋的影响力和普及度。据唐人薛用弱的《集异记》记载,为了躲避安史乱军的烽火,唐玄宗仓皇逃往四川,在逃难队伍里,就有围棋国手王积薪。王积薪是翰林院的棋待诏,专门侍奉皇室贵族下棋,给他们做顾问和指导的,可以说是我国围棋史上最早的国家认可的专业棋手了。如果遇到国际间的重大比赛,那么棋待诏可以代表国家去参加。 下围棋是件费体力、耗智力的高雅运动,同时也是有闲阶层的消闲活动。在古人的想象中,没有生命之忧、没有生活之虑的仙人最适合下棋,下棋是他们日常的消遣。所以就有了任防《述异记》中那个很有名的观棋烂柯的传说。说的是晋人王质到山里打柴,在山中看到两个童子旁若无人地下棋,棋下得非常精彩,把王质深深地吸引住了。他看棋看得很专注,到终局的时候,忽然发现砍柴的斧柄已经烂掉了。等他回到家里一问,才知道已经过去了多年,和他同时代的人都已经死掉了。唐代不少人以之为典进行创作,如孟郊写有《烂柯石》,刘禹锡也曾在他的一首诗里说自己“到乡翻似烂柯人”。从这一传说和唐人的诗作,我们知道下棋在中国是很有传统的,是休闲的、高雅的,同时,也是消磨时间的一个方法,它使人在对棋局的专注中,忘记了光阴的流逝。 除了仙人之外,僧人和道士也大都喜欢下棋。因为他们有大量的空闲时间需要打发,所以下棋就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活动。读《全唐诗》,可以发现不少描写赠送僧人、道士的诗,都与棋有关。如杜甫的《因许八奉寄江宁昱上人》:“棋局动随幽涧竹,袈裟忆上泛湖船。”温庭筠的《寄清源寺僧》:“窗间半偈闻钟后,松下残棋送客回。”刘得仁的《山中寻道人不遇》:“棋于松底留残局,鹤向潭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2-2023 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中国古典戏曲有着独特的美育范式,戏曲舞台上表现出来的声腔和形象,因可愉悦感官心 灵,又能感化人心而彰显出重要的美育价值。勃兴于元明的古典戏曲几经历史演化,逐渐形成并突出了两种美育功能:和心悦性之“陶情”与礼乐教化之“风教”。 “陶情”是古典戏曲美育传统的主题之一。戏曲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表演 形式,经过高度提炼后,在戏曲舞台上呈现出华丽的角色造型、精彩的“唱念做打”和曲折的戏曲冲突,无不激发观众看戏、听戏和品戏的兴趣,促成他们在感官继而在心理层面产生基于审美共识的情感共鸣。在创作与鉴赏的相互依存关系中,戏曲和心悦性的美学价值被强调,并将戏曲的情感力量化作“以美育人”的媒介,完成了古典戏曲美育的审美实践。“风教”也是古典戏曲美育功用的体现。古典戏曲于内容上秉承了“兴观群怨” “文以载道”的文学 传统,从而在基调上确定了“厚人伦,美风化”的美育宗旨。劝善惩恶、辨明是非、弘扬忠孝等,皆是古典戏曲呈现“教化”意义的美育主题。以“美风化”为文化革命,古典戏曲也完成了“劝使为善,诫使勿恶”的德育实践。通过文本呈现、声律传唱以及舞台传播,古典戏曲借“陶情”与“风教”功用,提供了一个理解戏曲审美文化的模本,使得以情动人、以理服人的美育范式在当代文化语境下能够得以延续。 戏曲承载教化意义的天然功利性能够被持续性地激活潜藏能量,主要源于因变则通、因通则久,在通与变并行的演进逻辑中,持续绽放着艺术魅力。通者,指千古不变之精神传统。古典戏曲中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各类剧目中至今仍蕴含的讲仁爱、守诚信、崇正义之时代价值,一直以来都是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生命之源,也是国人生成并坚定文化自信心 的理论基石之一。变者,指依时代语境而适时更新的美育内涵。基于映射不同时代民族精神的问题意识,古典戏曲的美育内涵也相应地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封建王朝时期,戏曲美育的路径选择是高台教化。在抵抗外辱和寻求民族出路的抗争时代,戏曲美育观则立足思想启蒙立场,宣扬“启蒙”与“救亡”精神。20 世纪80 年代以降,戏曲美育的首要目标已经被提升为 追求戏曲的艺术美,尤为注重传承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进入数字化时代,如何利用新媒介的影响力,让古典戏曲走进课堂、走向大众,弘扬并传播其艺术魅力,又成为当前戏曲美育的重要课题。 戏曲美育如何通过弘扬民族文化使命的合法性,在新的时代语境里焕发新的生机?通过“ 回头看” ,我们可以从戏曲文化的积淀和传承中获得文化自信,但最 根本的美育任务,还在于“向前看”,即植根传统而在成就上总结,在总结上批判,在批判上创新,以适应新时代中国文化美育体系建构的需要。简单地说,“回头看”和“向前看”分别指向古典戏曲的自信与创新问 ( 题

江苏省海安市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江苏省海安市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 语文试题 一、实用类文本阅读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的木结构是一绝,珍贵异常。木结构有三个关键词, 分别是斗拱、空间和屋架。 东大殿用的是高等级的七铺作斗拱,为全球现存唐代木建筑中的孤例。所谓铺作,是指构件一层一层往上垒。最底下的一层叫栌斗;上面垒两层,叫杪,杪是树梢的意思;再上面两层叫下昂或者英昂,落英缤纷的“英”。然后耍头在第六层,衬方头在第七层。数铺作有个小窍门,最简单的办法是数突出的部分,出两个头是杪,再出两个尖是昂,这是四层,然后再加三,即隐藏的第一、六、七层,就是七铺作。 宋代《营造法式》记载,出挑的斗拱从四铺作起,最高到八铺作。而八铺作斗 拱在现存外檐铺作里未见。东大殿的“姊妹殿”,日本奈良的唐招提寺金堂建于8 世纪,其斗拱是六铺作,缺少上面那一铺的下昂。 斗拱在古建筑中扮演重要角色,有柱头铺作、补间铺作和转角铺作之分,而柱 头与补间铺作的搭配则颇具时代感。比如清代太和殿斗拱很小,柱头铺作和补间铺作(清代叫作平身科)差别很小,排列密集,好像京剧里的龙套;再比如北宋少林初祖庵,补间铺作开始发达起来,和柱头铺作一起发挥作用,又有所不同,像是京剧《将相和》,两个角儿对唱;而东大殿柱头铺作是《定军山》,一个斗拱“挑大梁”。 木结构的第二个关键词是空间。我们现在看到的东大殿大门,原来唐朝时不在 此处,而是在内槽柱那儿。虽然梁先生当时对门的位置有怀疑,但是没有下定论。唐代进了门之后持灯、持香炉或持法器绕佛就可以算是拜佛,所以不需要跪拜空间,但是后世拜佛方式变为跪拜,需要更多空间,因此门后来就外移了。学者找到了三个证据,证明门曾经被移动过。第一,门外的柱础是完整的一圈,很漂亮,唐代匠人不会舍得用门槛把它压上,由此可证柱础建成时是完全暴露的,原来这个地方没有门,没有门槛。第二,殿内内槽的柱子上,跟阑额交接的交点之下都有曾经开出卯口,后来又用木头填充的痕迹。后来的学者,陈明达、柴泽俊等人都发现了这一点。但是真正通过科研来推测大门移动年代的,是我的师弟、更年轻的学者张荣,他们团队从卯口塞的木头里取了一点木材样本,做了碳14分析,发现这个木材大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海安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海安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及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信息类文本阅读(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中国的建筑体系是在世界各民族数千年文化史中一个独特的建筑体系。 这个体系以木材结构为它的主要结构方法。这就是说,房身部分是以木材做立柱和横梁,成为一副梁架。每一副梁架有两根立柱和两层以上的横梁。每两副梁架之间用枋、檩之类的横木把它们互相牵搭起来,就成了“间”的主要构架,以承托上面的重量。 两柱之间也常用墙壁,但墙壁并不负重,只是像“帷幕”一样,用以隔断内外,或划分内部空间而已。因此,门窗的位置和处理都极自由,由全部用墙壁至全部开门窗,乃至既没有墙壁也没有门窗(如凉亭),都不妨碍负重的问题;房顶或上层楼板的重量总是由柱承担的。这种框架结构的原则直到现代的钢筋混凝土构架或钢骨架的结构才被应用,而我们中国建筑在3000多年前就具备了这个优点,并且恰好为中国将来的新建筑在使用新的材料与技术的问题上准备了极有利的条件。 在木结构建筑中,所有构件交接的部分都大半露出,在它们外表形状上稍稍加工,使成为建筑本身的装饰部分。例如:梁头做成“桃尖梁头”或“蚂蚱头”;额枋出头做成“霸王拳”;昂的下端做成“昂嘴”,上端做成“六分头”或“菊花头”;将几层昂的上段固定在一起的横木做成“三福云”;等等。或如整组的斗拱和门窗上的刻花图案、门环、角叶,乃至如屋脊、脊吻、瓦当等都属于这一类。它们都是结构部分,经过这样的加工而取得了高度的装饰效果。 (摘编自梁思成《中国建筑的特征》) 材料二: 在世界传统建筑体系中,东亚与东南亚地区的建筑是以木结构建筑为主,其中又以中国的木结构建筑发展最早也最为成熟,影响深远。其营造技艺一直传承至今,

江苏省苏州市2022~2023 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中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江苏省苏州市2022~2023 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中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 小题,17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 题。 材料一: 吾国人之精神,世间的也,乐天的也,故代表其精神之戏曲小说,无往而不着此乐天之色彩。始于悲者终于欢,始于离者终于合,始于困者终于亨,非是而欲餍阅者之心难矣。《红楼梦》一书,与一切喜剧相反,彻头彻尾之悲剧也。除主人公不计外,凡此书中之人,有与生活之欲相关系者,无不与苦痛相终始。又吾国之文学,以挟乐天的精神故,故往往说诗歌的正义,善人必令其终,而恶人必离其罚,此亦吾国戏剧小说之特质也。《红楼梦》则不然。赵姨、凤姊之死,非鬼神之罚彼良心,自己之苦痛也。 悲剧之中有三种之别:第一种之悲剧,由极恶之人极其所有之能力以交构之者。第二种由于盲目的运命者。第三种之悲剧,由于剧中之人物之位置及关系而不得不然者,非必有蛇蝎之性质与意外之变故也,但由普通之人物、普通之境遇逼之,不得不如是。彼等明知其害,交施之而交受之,各加以力而各不任其咎。此种悲剧,其感人贤于前二者远甚。何则?彼示人生最大之不幸非例外之事,而人生之所固有故也。不过通常之道德、通常之人情、通常之境遇为之而已。《红楼梦》,正第三种之悲剧也。其美学上之价值即存乎此。 (摘编自王国维《<红楼梦>之美学上之精神》) 材料二: 汤显祖说:“世有有情之天下,有有法之天下。”他认为在礼法禁锢的现实中,情感没有自由实现的天地;可是,梦想是不受礼法束缚的,故有“梦中之情,何必非真”之说,主张“因情成梦,因梦成戏”的戏剧创作观。《牡丹亭》写的就是杜丽娘和柳梦梅超越生死的“梦中之情”,抗衡现实中“有法之天下”。曹雪芹的文学思想直接受到汤显祖影响。《红楼梦》中,以宝玉为中心、众女儿们为群体,大观园

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重点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响水县重点高中2023年春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那一天,一架战机在新疆罗布泊上空投下了一个“大炮仗”,伴随着升腾而起的蘑菇云和一声巨响,耀眼的光芒让大漠上空又升起了第二个“太阳”。中国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从突破原子弹到突破氢弹,我国仅用了两年零八个月,抢在法国前面,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拥有氢弹的国家。 这颗成功爆炸的氢弹,不仅“炸”出了中国科技工作者在极端困难情况下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坚毅品格,更“炸”出了中国人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勇气、信心、智慧和力量,由其凝练而成的“两弹一星”精神,更成为催人上进的精神食粮。 “在戈壁荒漠上,穿军装和不穿军装的人,隐姓埋名,历尽艰辛曲折,为民族的兴盛和老百姓扬眉吐气做着有用的事。这是一份家国情怀,更是一种使命担当。”中国应用核物理专家杜祥琬说。 1960年底,在原子弹研制逐渐走上正轨、重大攻关进展顺利时,氢弹的预研工作被正式提上日程。 氢弹是真正的热核武器。不同于原子弹依靠核裂变产生能量造成杀伤,氢弹凭借核聚变反应,能够产生数十倍乃至百倍于原子弹的威力。 中国开始研制第一颗原子弹时,还有一些资料,在当时有核国家封锁遏制的严酷局势下,中国氢弹研制攻关中没有一点可供参考的信息资料,只能从概念研究、原理探索起步。 1960年12月的一个早晨,在钱三强的组织下,一群年轻的科学工作者秘密地开始了氢弹技术的理论探索。 1961年初加入的于敏是队伍中的灵魂人物。 1951年,从北京大学调到中科院近代物理所时,于敏接受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改学原子核理论。历经10年刻苦研究,于敏发表了专著、论文20余篇。 与上次不同,这次于敏是从基础性很强的科研领域,转到氢弹原理这个应用性很强的领域。这次转身,对一个刚刚崭露头角的青年科学家来说,意味着巨大牺牲——核武器研制集体性强,需要隐姓埋名常年奔波,从此,他的名字从原子核理论研究领域消失了。 除了组长黄祖洽、副组长于敏,理论组最初成立时还有蔡少辉、萨本豪、刘宪辉等人。后来,擅长粒子物理的何祚麻也加入进来,领导具体业务。此后队伍逐渐壮大,最多时有四十多人,绝大多数都是三十岁上下的年轻人。 经过仔细分析,于敏认为在原子弹中加入聚变材料虽然能够提升其威力,但由于聚变材

江苏省丹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江苏省丹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及参考 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悲剧美感与悲剧精神 ①当我们看完一出优秀悲剧的成功演出,或者很投入地读完悲剧剧作,它们在我们情感上引起的反应,就是悲剧美感或曰“悲剧快感”。 ②在悲剧中,有对人的悲痛与苦难的演示,甚至还要叫观众亲眼目睹仇恨、阴谋、杀戮等等可怕的事件发生。然而奇怪的是,人们为什么还要坐到剧院里去欣赏这些剧情在舞台上的呈现,并且还要一掬同情之泪呢?为什么看过善良的窦娥含冤被杀、奥赛罗轻信谣言先杀妻后自杀这样的舞台上的悲惨之事,会得到“悲剧快感”呢?因为悲剧会引发我们的怜悯和恐惧之情,而这些否定性的情感会随着剧情推进被我们以精神的力量加以疏导、宣泄与净化,并在疏导、宣泄、净化的过程中对这些情感重新加以“体验”,把它们转化成一种高尚、纯洁、爱我人类的慈悲情怀与追求自由的奋发精神。我们可以从大量悲剧经典中概括出一种叫做“悲剧精神”的东西。悲剧精神的具体表现有三: ③一曰严肃的情调。严肃是一种人生态度,它正面肯定与护卫人生价值,为此而敢于承担责任,经受苦难,直至牺牲,这就意味着沉重与悲壮。无论是《俄狄浦斯王》、《奥赛罗》,还是《窦娥冤》,虽然观其演出乐趣无穷,但其情调是严肃的。或者说,这些悲剧正是通过审美的快感把一种严肃的情调打入了你的心中。即使是观看《麦克白》这样的悲剧,麦克白在王位诱惑下从弑君篡位到被毁灭的血淋淋的历史,

也叫人深受情感的撞击,或叹其人格本强误入歧途而惋惜之,或惧天网恢恢倍感未知世界深不可测而疑惧之,于是悟到人生不易,切不可懈怠了戒惧之心。当然,这种严肃的情调必须是建立在真情实感的基础上的。如果故作“严肃”之状,实则虚情假意,那就不是悲剧情调而是喜剧讽刺与嘲弄的对象了。 ④二日崇高的境界。一般说来,悲剧所描写的事件和主人公,其真善美的价值含量都是很高的,大都是足以给人以崇高感的。在悲剧中我们看到,英雄受难、好人吃苦,毁灭性灾难降临到主人公的头上,但那很高的真善美的价值含量不但未被否定,反而更加突显在人的情感体验与精神生活之中。 ⑤悲剧所写事件、人物价值含量的标准,因时代而异。在古希腊,悲剧大都取材于神话,写国家社稷的大事件、王宫贵族的大人物。像《俄狄浦斯王》搬演的就是一位被国人视为“救星”的俄狄浦斯王的悲剧一他在命运的捉弄下,铸成“弑父娶母”而不自知的人伦大错,一旦真相大白,他经受了巨大的悲痛,愤而自残双目,自我放逐,归于毁灭。中国元代悲剧《赵氏孤儿》所写也是古代晋国王室里的斗争,其中那些血淋淋的王宫贵族的复仇故事,”与古希腊悲剧相似。西方文艺复兴之后,随着人文精神与民主意识的增长,日常生活事件与普通人也逐渐被纳入悲剧的视野,这时的崇高感更多地在与人性、人类共同价值的联系中加以突显。在这样的悲剧中,尽管已经没有古代悲剧那种事件与人物之“大”,但人物那种反抗压迫、追求自由与幸福并不惜以身殉之的精神,仍然是感人至深的。自然,普通人的悲剧不再像古代英雄悲剧那样使人敬畏,所以,人们对它的崇高感也就更多地被悲悯之情所置换了。

2022-2023学年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重点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达标检测语文试卷(B卷含答案)

2022-2023学年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重点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达标检测语文试卷(B卷)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9小题,共60.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唐以前的古代文学中,以忧患感为基调的作品是很多的。这些作品大致上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所体现的主要是对于自己及亲友的命运而引起的忧患感,如宋玉《九辩》。第二类则是内涵更为深广的忧世之作,例如《诗经》中的《载驰·正月》。这后一种倾向可以说是我国古代文学中最优秀的传统之一,其代表人物是屈原。 屈原的作品,无一例外地蒙着一层浓重的忧患情调。关于《离骚》诚如司马迁所云,屈原“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关于《九章》,从首 章《惜诵》“惜诵以致愍兮,发愤以抒情”,到末章《悲回风》“悲回风之摇蕙兮,心冤结而内伤”,忧患之感与《离骚》完全相同。屈赋对读者的强烈感染力主要 来自它所蕴涵的忧患感,这种忧患感当然包含着诗人“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的痛苦,“美人迟暮”的惆怅,但是更重要的则是诗人对于国家、人民的命运的危机感:“曾不知夏之为丘兮,孰两东门之可芜”,“宁溘死而流亡兮,恐祸殃之有再”。 那么,在屈原的时代,楚国是不是已经岌岌可危了呢?据史书记载,它当时还是一个“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的强国。在屈原生前,楚国虽然在与秦国的战争中几次失利,但并未濒于灭亡的危险。屈原作品中那种仿佛大难已经迫于眉睫的气氛,与其说是反映了当时楚国的实际形势,倒不如说是反映了诗人心中基于对现实的预感而产生的忧患意识,而这种预感和忧患意识正来源于诗人对于国家和人民的强烈的责任感。 屈原曾经被楚怀王委以重任,但是他不久就受到一连串的诬陷、疏远、放逐。在那个辩士四处奔走、朝秦暮楚的时代,屈原却情愿在“乃猿狄之所居”的流放地行吟泽畔,仍然以“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坚毅精神忍受着巨大的痛苦,时时刻刻把国家、人民的命运放在心上,仍然强烈地感到自己对于国家、人民的责任:“岂余 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甚至当他要想以身殉国时,仍念念不忘国家的政治,并以古代的贤臣作为自己的榜样:“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虽然屈原的忧世预言与历史的实际进程相符合的程度不一致,但是,他怀着对国家、人民的命运的巨大关切,具有对于现实生活的深邃的洞察力,因而能够极其敏锐地觉察到当时政治、社会中各种形式的隐患。这种对于历史演变的深刻预感和忧患感是难以为常人所理解的,所以屈原的忠谏始终不被楚王采纳。这样,他在当时就处于一种非常孤独的境地。屈原反复悲叹:“国无人莫我知兮”“举世皆 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这种深沉的孤独感主要是由于拳拳忠忱和侃侃说言不为朝廷所接受。只有对国家、人民的命运怀有强烈的责任感,对自己的事业、理想的正义性怀有强烈的自信心,才能产生足以抗拒这种孤独感的精神力量。 (摘编自程千帆莫砺锋《忧患感和责任感》) 材料二: 《离骚》全诗可分为三段:正文可分为前、后两个部分,“《乱》曰”是全诗的尾声与总结。 从“帝高阳之苗裔兮”至“岂余心之可惩”为前半部分,是写“骚”,写“忧”,写诗人 现实政治生活中的斗争、矛盾、幽愤和痛苦。

江苏省无锡市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卷(附答案)

江苏省无锡市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卷(附答案)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3分) 材料一 钱穆先生曾经说:“孔子所开示者,乃属一种通义,不受时限,通于古今,而义无不然。故为可贵。读《论语》者不可不知。”(《论语新解》)我们今天读《论语》,当然可以把它当作古典来研究,但最主要的是为了思考今天的问题。长期以来,对孔子的学说,有一种流行的说法,即《论语》主要是关于个人修养和行为的论说。但《论语》的主旨,不仅是关于个人的完善,更是关于文明的完善。人的完善为的是文明的完善。孔子要学生“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论语•雍也》)。“君子儒”和“小人儒”的区分在于,“君子儒”关心的不仅是自己的完善,更有对人类的责任。庄子曾提出“内圣外王”四个字,后来被人们用来概括儒家学派的特色。但是我们要注意,“内圣”和“外王”其实并不能分开讲。在儒家那里,“内圣”是“外王”的准备,“外王”是“内圣”的目标。虽然孔子自己当时面临的问题有其特殊性,但是孔子的思考却能超越时代的限制而具有久远的意义。这就是我们今天为什么要读《论语》,也是为什么今天很多人在读《论语》的时候,感受到的并不只是古代的智慧,而更多的是对于今天的指导和启示。 当然了,我们不能太实用主义,不能说读了《论语》以后,做任何事情都无往而不利。《论语》主要给我们指出了堂堂正正的做人做事的方向。《论语》被很多人看作是中国的第一书。有一位江户时代的日本哲学家甚至说,《论语》是“最上至极宇宙第一书”。在前现代的中国,《论语》更是几乎每一个识字的中国人都要读的书。它不仅影响了读书人的思想,更影响了整个中华文明和中国社会。当然,到了近现代,孔子和《论语》的命运并不太好,经常被人当作替罪羊。在最近一百多年时间里,《论语》不是被批判,就是被忽视。但是不管怎么说,孔子的思想已经成为中国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