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银行发展报告 2009

世界银行发展报告 2009
世界银行发展报告 2009

世界银行发布《2009年世界发展报告》

目前全世界居住在贫民窟的居民多达10亿,且不断涌入城市,这10亿人生活在发展中国家的落后地区,远离全球化带来的诸多好处。世界银行发布的《2009年世界发展报告》认为,地区发展在密度、距离和分隔三方面实现转换就能走向繁荣,这三个方面的转换是发展的必要,应当加以鼓励。为了实现快速和共享增长,政府必须促进经济一体化,这也是城市化、区域发展和区域一体化政策的核心。

1. 遵循三大特性审视发展

报告认为,某些地方发展势头良好是因为他们遵循了经济地理三大特性促进了地理变迁:

(1)提高密度,随着城市发展城市密度增加;

(2)缩短距离,随着工人和企业向密集地区流动而城市间的距离缩短;

(3)减少分割,随着各国降低经济边界、进入世界市场利用规模优势和开展专业化产品贸易获取收益而带来的分隔减少。

过去,美国和日本据此重塑了自己经济活动的地理范围,当前中国正在重塑自己经济活动的地理范围。

2. 不平衡增长与和谐的发展

经济增长是不平衡的,在空间上均衡分配经济活动的意图只会阻碍经济增长。尽管如此,通过经济一体化可以使那些远离经济机会的人们通过财富不断向少数地区集中而受益,享受到不平衡增长与和谐发展带来的好处,和谐发展仍然是可以实现的。

3. 地区、国家和国际层面的经济一体化

报告明确指出了经济一体化的含义。一方面,意味着农村和城市地区、贫民窟和城市其他地区的一体化;另一方面,意味着一国的落后省区与发达省区的一体化;此外,他还表示孤立国家和与外部联系密切国家的一体化。这些经济一体化的概念在城市化、地区发展和国际一体化等关于发展的三方面讨论中至关重要。

(1)地区层面

在农村地区,政府应当尽可能保持中立,并在某些地方为可能发生的城市化建立制度基础。其中,良好的土地政策至关重要,为所有人提供基本服务的政策同样如此,典型的例子是哥斯达黎加。在城市化迅速发展地区,除制度以外,政府还必须保证基础设施建设,以扩大不断加大的经济

密度所带来的利益受惠范围,典型的例子是中国的重庆市。

在城市化发达地区,除制度和基础设施外,有必要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来解决贫民窟问题。但如果土地和基本服务等方面的制度效率不高,交通基础设施缺位,这些干预措施将不会奏效,典型例子是哥伦比亚的波哥大市。

当然,这些原则也可以重新界定关于地区发展的讨论。地理工具可用于识别哪些地区是贫穷地区(即落后地区),哪些地区是贫困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由于贫困人口很可能迁离贫穷地区,所以落后地区常常并不一定是贫苦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

(2)国家层面

在一些国家(如中国)落后地区人烟稀少,在这些地区兴建昂贵的基础设施或者鼓励公司向这些地方搬迁意义不大,而将基本服务推广到各个地方,即使到达偏远地区的成本较高,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另外,鼓励人们移民,在一体化政策中应处于优先地位,同时保证土地市场更好运作和提供安全以及提供学校、街道和卫生设施服务的制度也非常重要。

在另外一些国家(如巴西)落后地区人口稠密,而在中国,数百万贫困人口已经从东北部流向东南部。鼓励东北部人口移民,创造条件使得他们能够进入经济繁荣的东南部地区的市场非常重要,在这样的情况下,制度和连接两个沿海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实现经济一体化是必不可少的。

在第三组国家中(如印度),落后地区人口稠密(将近60%的印度贫困人口居住在这些贫穷地区),向首都和南部等发达地区移民也存在着很多困难。地区间的语言和文化差异非常明显,在这种情况下,鼓励生产者在落后地区落户的措施可以作为制度和基础设施建设的补充。但是这种鼓励措施应当谨慎设计,避免对制度和连接地区间的基础设施建设的统一效果产生抵消作用。较为有效的方案是为农业及其关联产业提供激励措施,这适合以乡村为主的地区。

(3)国际层次

报告提出的原则为如何使全球化在所有国家中发挥作用的讨论提供了信息。地区和国家层次的逻辑同样适用于国际层次,借此可以根据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难度对世界区域进行归类。此外,在发展中国家的不同地区,一体化任务也不尽相同。

那些毗邻世界市场的区域内的国家,如中美洲、北非和东欧,面临着相对直接的一体化任务。普适性制度可以帮助他们成为这些巨大市场的延

伸部分。

那些远离世界市场、但拥有巨大国内市场、对投资者极具吸引力的区域内的国家,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健全的制度和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将有助于他们进入世界市场。东亚即是一个典型例子,南亚也越来越接近这种情况。通过区域制度和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国内市场并增强专业化程度,南部非洲和南美即可以实现与世界的一体化。

那些处于分割、远离世界市场并缺乏经济密度(由地区中大型经济体所提供)的区域中的国家,最难实现一体化。包括那些被揶揄为“最底层十亿”的东非、中非和西非、中亚以及太平洋群岛。对这些国家和地区而言,三种一体化工具必不可少:缩减边界的区域制度、连接不同国家的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世界市场优先准入等激励措施,而这些工具往往要以所有国家加强区域合作为前提。

在有关城市化、地区发展和全球化的政策讨论中,有一种现象很普遍,即过度强调地理针对性:在农村地区和贫民窟怎么做,在落后地区和偏远地区怎么做,在最贫穷国家和内陆国家怎么做。本报告以一种与增长和发展现实更为契合的方式,将这些讨论纳入新的框架中,强调先进地区和落后地区之间的互动是经济发展的关键。地理针对性干预措施仅仅只是政府帮助落后地区的一种手段,除此之外,政府还拥有更有效的政策工具,如可以通过建立针对所有地区的统一制度,并建设连接各地区的基础设施实现一体化。

报告呼吁再次权衡这些政策,将统一制度、基础设施建设和针对性干预措施等所有一体化工具纳入其中。报告还展示了如何使用密度、距离和分割三大特性来组合这些政策工具,以应对从相对直接到最为复杂的一体化挑战。

王 斌 检索 整理自https://www.360docs.net/doc/1d4564702.html,/WBSITE/EXTERNAL/EXTCHINESEHOME/EXTRESINCHI/EXTW DRINCHI/EXTWDR2009INCHI/0,contentMDK:21969257~menuPK:5543116~pagePK:6416844

5~piPK:64168309~theSitePK:5530680,00.html

中国电子商务与物流发展报告

中国电子商务与物流发展报告 第一章:中国电子商务发展分析 一、中国电子商务交易规模分析 2013年,中国电子商务行业将进一步成熟,规模化和精细化将是主要特色。同时,伴随着互联网基础服务的不断成熟、LTE网络以及移动支付等创新型支付方式的出现,中国电子商务正处于成熟化的关键阶段,预计未来3到5年内,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仍将维持稳定的增长态势,平均增速达到35%以上,预计2015年达到27.5万亿元。 表1:2008-2015年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 年份2008 2009 2010 2011 2012e 2013e 2014e 2015e 交易规模(万亿元) 3.15 3.7 4.8 6.5 9.5 14 20 27.5 增长速度(%)- 17.46 29.73 35.42 46.15 47.37 42.86 37.50 来源:华夏物联网研究中心 2012年上半年电子商务市场细分行业结构中,B2B电子商务交易额占比83.5%,较2011年略降3.1个百分点,其中,中小企业B2B电子商务交易规模占比最高,为55%,比2011年上升了15.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企业B2B交易规模占比28.5%,比2011年提高了9.2%个百分点;网络购物交易规模占比由2011年的11%上升至2012年(上)的14.3%,交易规模为5119亿元,同比增长46.6%,如图1所示。 图1: 2012年(上)中国电子商务交易规模细分行业构成 来源:艾瑞咨询

根据艾瑞咨询的调研数据分析可知,2012年第二季度电子商务交易规模市场格局中,B2B占比较2012年第一季度略降1.3个百分点,网购占比上升到14.3%,在线旅行预订较 稳定,为2.2% 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目前国内电子商务服务企业主要分布在长三角、珠三角一带以及北京、上海等经济较为发达的省市。在企业区域的分布上,排在前十 的省份(含直辖市)分别为:浙江省、广东省、北京市、上海市、江苏省、四川省、福建 省、湖北省、山东省、河北省。 图2:2012年中国电子商务企业区域分布 来源: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二、中国电子商务网购的市场规模分析 据相关的调查与统计分析分析,截止2012年6月中国网购人数就超过2.14亿,根据华夏物联网研究中心分析,2012年中国网购人数预计可达到2.8亿。 根据华夏物联网研究中心调研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个人网上购物销售额达到2483.5亿元,约占社会商品零售额的1.98%。2010年全国网购交易规模达到4992亿元,同比增长 75.5%;2011年全国网购市场交易规模达到7735.6亿元,同比增长67.78%左右;2012年上 半年全国网购市场交易规模已经达到5119亿元,统计调查的数据表明,目前中国以B2C和 C2C为主的电子商务发展很快,进入超常规的高速发展阶段。根据华夏物联网研究中心预测, 2012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规模将超过1万亿元。具体如图3所示。 表3:2006-2015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 年份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e 2013e 2014e 2015e 交易规模(亿元)263 560 1280 2635 4610 7735 11500 15000 20000 25000 占社会消费品(%)0.3 0.6 1.1 2.0 2.9 4.3 5.2 6.4 7.5 8.5 增长速度(%)- 112.8 128.6 106.5 75.50 67.78 48.67 30.43 33.33 25.00

中国物流发展报告-蓝皮书 英文版 第七章

191B.-l. Liu et al. (eds.), Contemporary Logistics in China: Transformation and Revitalization , Current Chinese Economic Report Series, DOI 10.1007/978-3-642-33567-9_7, ? Springer-Verlag Berlin Heidelberg 2013 T he year of 2011 had wrought much complexity to China’s economic situation. On the one hand, China accelerated its transformati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 and promoted the strategic adjustment of economic structure, leading to a rapid and steady development of its national economy. On the other hand, by posi-tively implementing the A djustment and Revitalization Plan for Logistics Industry issued in 2009 by the State Council and promulgating a number of policy docu-ments to promote industrial transfer and restructuring as well as construction of the rural circulation system, governments at all levels created a favorable macro envi-ronment for a holistic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its logistics industry. This chapter provides a summary of the discussions in the preceding chapters, and offers some conclusions and an outlook for the logistics development in China. 7.1 D evelopment Environment of China’s Logistics I n term of economic environment in 2010, the growth in international trade rapidly recovered from the aftermath of the global ? n ancial crisis and the domestic logistics demand rose steadily as well. Since China has continued to increase the input in transport infrastructure in recent years, the construction of logistic infrastructure has seen some tangible results and an integrated transport system has taken shape. However, due to in ? a tion the cost of various production factors also hiked percepti-bly, posing a mounting cost pressure on the logistics enterprises. L . W ang (*) L ogistics Research Center ,N ankai University ,N o.94 Weijin Rd. , N ankai District T ianjin 300071 ,P .R. China e -mail: wlnk3006@https://www.360docs.net/doc/1d4564702.html, C hapter 7 C onclusions and Outlook L ing W ang

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0.12.08 09:15:45 自2001年国务院六部委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快我国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2004年8月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会同商务部等9个部门印发了《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以来,特别是2009年3月国务院出台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通知》等一系列与物流相关的政策措施后,我国的物流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新突破,鼓励物流业开放发展的政策措施不断深化,现代物流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为进一步促进现代物流业自身平稳较快发展和产业优化升级、服务和支撑其他产业的协调发展、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从统计角度了解国家现代物流业的整体和区域发展状况以及物流业与其他产业关联状况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依据全国第二次经济普查等资料,对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深入研究。 一、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内涵界定 现代物流区别于传统物流,它是运用系统观念将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和物流信息等功能与环节集成整合,实现一体化运作,从而有效地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流通效率的复合型产业。为行文方便,以下将“现代物流业”简称“物流业”。 根据社会物流统计核算与报表制度,按行业、地区代表性原则,物流业可划分为专业物流活动和自主物流活动。其中,专业物流活动涉及《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铁路货物运输,货运火车站,其他铁路运输辅助活动”等21个行业小类;自主物流活动涉及《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批发和零售业”等4大行业门类,是这些行业门类中一些规模实力较大企业的选择,即这些规模实力较大企业本身承担自己企业生产产品的物流活动。本项目的研究与上述行业界定的口径是一致的。 二、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

中国物流业的发展分析报告

中国物流报告 摩根·斯坦利亚太投资研究组 2001年10月25日 产业概览 ·物流是古老的然而在所有的商业活动中又是关键的 我们可能,中国每年的物流费用超过2000亿美元,其中第三方物流(3PL)仅占物流市场的2%。 ·外包物流是中国进展的趋势 在中国,大多数的物流服务是企业自营的。由于加入WTO和国企的股份制改造,效益与成本操纵的驱动会促使物流转向外包给3PL服务提供商。 ·物流由单一功能向一体化服务进展 中国的物流业从单一环节的服务(诸如仓储或点到点的运输),向一体化服务进展。 ·中国一体化的物流服务业是一个新兴的进展迅速的产业物流治理的实质是采纳系统的方法,降低物流总成本,并满足客户需要。一站式服务(one-stop service)的提供商获得较高的投资回报(ROE),我们预期以后10年内这类服务的收入将有20%的增长幅度。

·先发优势 我们认为,在市场上定位早的企业具有明显的优势,能够确立自己的用户和规模。在中国,时刻是构建一个有竞争力的全国性物流运行网络的重要条件之一。投资者应当关注其中的先行者,利用先发优势。 ·服务的提供商正力求提供更加一体化的服务 本报告所列举的运输和物流公司,大多数正处于向具有更高投资回报的第三方物流(3PL)进展的初级时期。我们将重点介绍新加坡的胜科(Sembcorp)物流在华的第三方物流子公司。 目录 摘要:发觉先行者 什么缘故要关注物流? 物流的演变—从 1PL到5PL 中国物流业的进展 在途运营和在仓储中的物资与信息流 第三方物流市场在中国崭露头角 市场有多大? 以后何在?

现有的参与者 上市公司及其兼并和收购的潜在可能性 公司档案--中国东方航空公司 中国国家航空公司 中国邮政 中国南方航空公司 EAS国际运输有限公司 和记港口公司 胜科物流 中外运 附录--案例研究1:自营或业务外包?--中国公司的矛盾案例研究2:在华的外国第三方物流公司 案例研究3:美国与欧洲物流业的经验 发觉先行者 摘要 供应链治理包含了为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对从产地到消费地的物资、服务及信息的流淌和储存所进行的打算、运行和操

国内物流信息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本科生实验报告 院系:经济与管理学院 试验课程:物流管理 实验项目:国内物流信息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指导老师: 开课时间: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实践时间:实验评分: 实验目的: 研究物流信息技术在中国发展现状,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实验内容: 1.我国物流信息化的现状与发展 2.物流信息技术在国内生产经营中应用现状 3.物流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实验结果:以小论文形式提交 国内物流信息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我国物流信息化的现状和发展 (一)、物流信息化的需求 我国正处于全面推进信息化的进程之中,所以物流领域的信息化既带有一般 信息化的共性,也有其特性。分析近年来现代物流信息化在我国得以迅速发展的 原因,主要来自于三个层面的因素。第一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发展, 特别是互联网技术解决了信息共享、信息传输的标准问题和成本问题,使得信息更广泛地成为控制、决策的依据和基础。因此只要解决信息的采集、传输、加工、共享,就能提高决策水平,从而带来效益。在这个层面上可以不涉及或少涉及流程改造和优化的问题,信息系统的任务就是为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这是所有信息化的共性问题,基础问题。第二是企业在利益机制的驱动下,不断追求降低成本和加快资金周转,将系统论和优化技术用于物流的流程设计和改造,融入新的管理制度之中。此时的信息系统作用有二,其一是固化新的流程或新的管理制度,使其得以规范地贯彻执行;其二是在规定的流程中提供优化的操作方案,例如仓储存取的优化方案,运输路径的优化方案等。此时信息系统作用主要在于固化管理和优化操作。此类信息化建设涉及流程,因此带有明显的行业特点。第三个层面是供应链的形成和供应链管理的作用上升,其中物流管理是其主要组成部分。要解决的问题是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率和竞争力,主要是通过对上下游企业的信息反馈服务来提高供应链的协调性和整体效益,如生产企业与销售企业的协同、供应商与采购商的协同等,物流信息系统不仅是供应链的血液循环系统,也是中枢神经系统。供应链的基础是建立互利的利益机制,但是这种机制需要一定的技术方案来保证,信息系统在这里的主要作用是实现这种互利机制的手段。

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使用方法Uncomtrade

选择Data Query Basic Selection的步骤是这样的: 第一步是选择Commodity: 1.首先要确保HS选项中,选择As reported,这个意思是商品的HS编码按照数 据报告国的选择。比如有些国家用的是07年的,有些是12年的,也许会有不同。 2.在step1. Select Source中,选择Commodities Search;在Step2. Select Items中, 填4410(刨花板的HS码),然后点Search,你会得到下图。然后,点开44前面的加号,就可以看到4410编码。 3.选中4410(这个过程要稍微等一下,需要几秒,等加载完成),点Add,这 个商品就已经选择成功了。如下图:Selected Items里的就是选定的商品。

然后可以按照这个步骤,再添加4411和4412,如果想删除Selected Items里的商品,只需要选中后,点Remove,全删是Remove All就可以了。 第二步是选择Reporter: 这个您的操作是没问题的,只是要确保点了Add, 将World(Aggregate)填入Selected Items 第三步是选择Partners: 选择All和World是不一样的,All返回的是所有国家的数据,World返回的是整体数据。如果您需要世界整体出口数据,那选择World就可以了。

第四步是选择年份,与Partners相同。 最后是Others,可以选择进口或者出口、数据范围和输出的格式。

所有都选好后,应该就没有别的问题了。得到这样的数据: 这里面第一行的数据是所需要的,说实话,我还弄不清后两行的数据是什么意思。Quantity Unit是8,代表kg,Flag是数字6,代表数量和重量都有估计。 选择Data Query Express Selection的步骤是这样的: 1.首先还是要确保HS选项中,选择As reported

中国物流行业研究报告

金地毯中国物流行业研究报告 一、中国物流行业发展现状 物流一词最早来源于美国。2001年8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对物流进行了定义:“物流是指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包装、、、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评价物流体系有五个主要因素,它们是品质、数量、时间、地点和价格。品质是指物流过程中,物料的品质保持不变。数量是指符合经济性的数量要求和运输活动中往返运输载重尽可能满载等。时间是指以合理费用及时送达为原则做到的快速。地点是指选择合理的集运地及仓库,避免两次无效运输及多次转运。价格是指保证质量及满足时间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物流费用。2009年2月25日,物流行业成为国务院常委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的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中的第十个产业。 物流行业是指物流资源的产业化而形成的一种复合型或聚合型 产业,物流资源有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平台等,其中运输又包括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等。这些资源产业化就形成了运输业、仓储业、装卸业、包装业、加工配送业、物流信息业等。这些资源分散在多个领域,包括制造业、农业、流通业等。把产业化的物流资源加以整合,就形成了一种新的物流服务业。这是一种复合型产业,也可以叫聚合型产业,因为所有产业的

物流资源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通过优化整合,可以起到1+1>2的功效。 目前,我国物流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2006-2011年社会物流总费用年复合增速17%。但物流效率不高,物流总费用占GDP比例17.8%,两倍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当下,国内物流行业内企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竞争主体资方背景呈现四足鼎立的格局,这四类企业各有特点和市场定位,其规模、服务内容及关注的行业存在较大差别。 中国物流市场产业集中度低,物流市场具有“多、小、少、弱、散、慢、乱”等特征。截至2011年11月,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评估的A级物流企业共1506家,但代表我国物流业发展最高水平的5A 级物流企业仅98家。物流行业企业数量多,规模都很小,入行门槛低。未来随着物流企业整合步伐加快,市场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高。 目前,我国物流业整体处于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型期,多数企业只能提供传统的基础物流业务,竞争更多地体现为低端物流服务的价格竞争。长远来看,随着国家利好政策的连续出台、制造与商贸企业物流外包程度的不断扩大、物流企业技术水平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中国物流行业将长期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金地毯研究团队认为,在系统工程思想的指导下,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强化资源整合和物流全过程优化是现代物流的最本质特征。预计“十二五”期间物流行业整体增速可以达到20%以上,但基础物流

2016年中国物流行业分析报告(经典版).

2016年物流行业分析报告(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 2016年1月 目 录 一、行业产业链情况 二、行业监管体制和政策支持 1、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 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 三、行业进入壁垒 1、通行权壁垒 2、资质壁垒

3、人才壁垒 4、技术壁垒 四、行业特征 1、牌照、通行证资源的稀缺性 2、安全性 五、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 1、有利因素 (1)我国宏观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转型将带动现代物流业的发展(2)国家政策对现代物流行业的支持 (3)城市化新格局促进物流资源的流动 (4)企业物流外包需求的增长 2、不利因素 (1)专业人才匮乏 (2)行业整体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较低 (3)物流产业化程度较低 六、行业市场规模 七、行业上下游之间的关联性 1、上游行业 2、下游行业 八、行业风险特征 1、安全事故风险 2、互联网模式冲击的风险

根据《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指标》,物流企业分为三类:运输型、仓储型和综合服务型。 一、行业产业链情况 物流产业是物流资源产业化而形成的一种复合型或聚合型产业。物流资源包括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平台等。运输又包括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五种资源。这些资源产业化就形成了运输业、仓储业、装卸业、包装业、加工配送业、物流信息业等等。这些物流资源也分散在多个领域,包括制造业、农业、流通业等等。由此形成了诸如农产品物流产业链,钢铁物流产业链,煤炭物流产业链,港口群物流产业链等诸多不同的产业链模式。 在传统的物流运作中,一般而言企业在能力受限制的情况下,往往只能完成自己的内部物流。随着社会专业化分工的提高,企业为了倾向

北京市现代物流调研报告

北京市现代物流调研报告 近日,在北京市商委调研,听到一件十分感人的事情。4月23日前后,当非典肆虐,市民集中大量购买生活必需品的紧要关头,各地调运的面粉、食盐和食油等商品源源不断运抵北京。为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接卸、换包装、贴标签、配送、上架、售卖等一系列工作,市商委紧急启动连锁超市物流配送系统,确保了紧缺物资及时同市民见面,为平抑市场,稳定社会发挥了重大作用。北京市商业委员会阎立刚委员深有感触地说:现代物流系统和供电、供水、供气系统一样,是保证现代城市正常运转的“生命线”。这几年北京市初步建立起来的社会化物流系统,在关键时刻显示了强大威力。 规划:开始起步 北京作为国际化大都市,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奥运会申办成功,对社会化、现代化的物流网络系统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北京市领导站在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高度,责成市商业委员会和发展计划委员会牵头制定了《北京市商业物流发展规划(2002—2010年)》。 去年2月发布的这个《规划》,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总体发展目标:2005年,初步建立以大型物流基地为核心、以综合性及专业性物流配送区为结点的物流体系框架;2010年,形成结构合理、设施配套、技术先进、运转高效的物流体系,总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

平,使北京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物流枢纽城市。 根据发展目标,《规划》提出了建设3个物流基地和17个综合、专业物流配送区的规划布局。闫村—王佐铁路、公路货运枢纽型物流园区,通州马驹桥公路、海运国际货运枢纽型物流园区,顺义天竺航空、公路货运枢纽型物流园区,以及十八里店物流配送区(北京物流港)建设项目已纳入北京市2003年60项重点工程之一。 为保证规划顺利实施,北京市建立了多级协调机制:有市一级的联席会议制度,办公室设在市商委,各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协调重大事项;部门间协调机制,由部门负责人协调相关政策;跨部门处室间协调机制,可随时协调解决具体问题。目前,北京市正在积极筹备成立全市物流行业协会,增加新的协调渠道。他们提出,规划统领,利益调整,理顺关系,形成政策的协调促进原则,保证了《规划》按进度推进。目前,设在顺义天竺的空港物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按计划开工,已同十几家企业签定了入园协议。通州物流产业园区于6月8日举行了基础设施奠基暨项目签约仪式。为拓宽融资渠道,筹集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对金马驹物流产业园区开发建设公司进行改制,采取政府宏观管理与企业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方式对园区开发建设,已有4家知名企业入园,另有6家达成合作意向。 企业:成长迅速

中国物流行业发展现状、市场需求情况分析报告

行业发展现状与市场需求情况分析 21世纪是物流挂帅的世纪。物流发展的水平已经成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一、我国物流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近年来,我国物流业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成为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热点和亮点。现代物流的发展方兴未艾,预计将在新世纪里得到更快的发展。 (一)发展我国物流业的重要性 当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竞争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企业竞争的焦点开始由生产领域转向流通领域。世界经济贸易一体化趋势的加速发展,导致了现代物流这一货运流通领域全新理论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高新技术的突飞猛进和计算机信息网络的日益普及,促使传统物流在不断向现代意义上的物流转变。许多国家政府以及有关业界纷纷开始意识到:现代物流的发展水平已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物流费用是我国工业企业仅次于原材料采购成本的最大支出。我国的流通费用约占GDP的20%,而发达国家如美国仅占10%左右。我国2001年GDP总量为95933亿元,当年全社会的物流费用支出为19186亿元,如果将这笔物流费用平均每降低1个百分点,全社会就能节约190亿元,而要达到发到国家的10%左右的水平,还有10个百分点的发展空间,粗略的估计也有9000亿元。 由此可见,发展现代化的物流产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举措。 对于我国企业来讲,物流管理不仅在提高运输效率,降低库存水平和对市场变化的快速反应方面卓有成效,更重要的是,物流管理可以帮助企业打破部门本位主义思想,协调各部门的努力,使之方向一致。因此,物流管理问题对于企业来讲,应该放到战略角度来考虑,

发挥企业的整体优势,充分发掘第三利润源。需要更多的分析报告,请到vip.****** (二)我国物流业发展现状 现代物流在中国已经起步,标志主要有以下三点: (1)工商企业已经不满足于传统储运企业的单一、单项、分散的储运服务,正在向社会、向市场寻求现代物流服务。 (2)传统储运(运输、仓储、货代、邮电等)企业纷纷包装,改换门庭,向现代物流企业发展;工商企业内部的储运机构也有独立化的趋势,向物流企业发展。 (3)陆续产生了一批三资、民营或股份制的现代物流企业。 1.物流需求市场现状 物流费用是我国工业企业仅次于原材料采购成本的最大支出。我国的流通费用约占GDP的20%,而发达国家如美国仅占10%左右。 根据中国仓储协会的调查,我国现在的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经营的产品呈多样化格局,这就意味着企业需要投入较高的存置成本(carrying cost),需要对多类型货物在存储上加以区分,物流对象的复杂化也给物流经营带来更大的挑战。目前我国生产企业中,43%的企业销售在全国范围内,57%的企业的销售在全球范围,由此可见,大部分企业的销售需要全国范围的物流网络的支持。 我国目前的物流系统运作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工商企业库存期长、周转慢。 (2)物流作业指标维持往年水平,物流经营成本有所上升。 表1-1的数据来源于中国仓储协会对中国物流市场的第三次调查报告。结果表明,不同的行业物流量和物流费用的差异较大。 表1-1:我国企业物流量以及物流费用情况

中国物流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中国物流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物流活动与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生产共生共长, 源远流长。可以说, 永不停息的物流活动是人类生活的保障, 是经济社会的动脉系统, 是社会生产过程连续进行的前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但物流学是却是一个新兴学科,因为它只有60多年的历史。物流学的产生和发展, 使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 认识到了除资源和人力之外可以到来利润的第三个源泉,称为第三利润源。 一、中国物流的发展历程 近些年, 中国物流行业快速发展, 国务院更是在 2009年出台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 并把物流业列为十大振兴产业之一,由此,物流业也称为了现代服务业的龙头产业。如今,物流这个朝阳的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影响。我们中国物流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呢? 物流一词还未出世之前, 中国的物流活动是一直存在的, 只是没有物流的概念, 更没有系统管理物流活动的思想和机制, 各要素都是以单个活动分别进行的。新中国成立以后, 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计划体制。由国家来组织国民经济的运行和多数产品的生产, 特别关注的是增加产品的数量,以保证人民的基本需求。 20世纪 70年代末,流通企业开始组建储运公司,从商品经营机构分离出来。这个时期我们称为储运时代。 此后,一直到 1979年我国才开始使用物流一词。 1979年 6月,我国物资工作者代表团赴日本参加第三届国际物流会议, 回国后在考察报告中第一次引用和使用物流这一述语, 并介绍了日本物流的发展情况。中国也开始对物流进行理论研究, 而且是以探讨生产资料流通领域活动为主, 对其他领域的物流涉及却很少。这段摸着

石头过河的时期, 对以后的中国物流的崛起打下了基础。到 1989年 4月,第八届国际物流会议在北京召开,物流一词的使用在中国日益普遍。 90年代中期,现代物流才在中国真正的崛起。 1994年广州宝供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本土第一个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诞生, 拉开了现代物流组织的序幕。另外, 香港和记黄埔开始投资建设和经营珠三角地区的港口。与此同时, 一些政府开始制定本地物流规划, 出台发展物流的政策措施,加大物流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并鼓励企业整合物流资源、引进和开发物流技术等。 2001年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成立,可以说是中国物流业历史发展的一次飞跃。它的成立表明中国物流作为一个行业登上了历史舞台, 而物流行业是由物流企业组成的, 是物流企业的联合体, 物流企业的出现使中国企业大家族增加了新的成员, 改变了中国企业格局。并在这年,中国加入 WTO ,为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大量的外资开始进驻中国市场,而外资进入对中国物流业的全面发展起到了一个很大的促进作用。比如麦肯锡、埃森哲、科尔尼、摩根士丹利等等,他们进入中国,对中国的物流市场、物流现状进行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比较客观的、科学的研究数据和分析。联邦快递、联合包裹、美国总统轮船公司等等进入中国。 这些都为中国的物流发展引进的大量先进的物流管理和物流技术, 帮助我们引进了资金和人才。 2006年的“十一五”规划,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把现代物流业写进我们的五年计划,专门有一节叫“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 。这么一段文字明确了中国物流在国民经济中的产业地位。在人大的政府工作报告,温家宝总理把物流作为生产性服务业放到第一位。而 2009年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更是把促进物流业发展纳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 ,进一步提升了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支撑作用, 为物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随着政府各类“扩内需、保增长”政策的

中国物流发展现状分析

物流行业巨大增长潜力; 政策上,我国政府坚决鼓励物流市场的发展; 我国企业将运输和仓储功能外包的比例日益增大。 相对于发达国家的物流产业而言,中国的物流产业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主要特点是:(1)企业物流仍然是全社会物流活动的重点,专业化物流服务需求已初见端倪 近年来,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企业对物流领域中存在的第三利润源开始有了深刻的认识。优化企业内部物流管理,降低物流成本成为目前多数国内企业最为强烈的愿望和要求。这说明,我国物流活动的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加强企业内部物流管理活动仍然是全社会物流活动的重点。 与此同时,专业化的物流服务需求已经出现,且发展势头极为迅速。其一是跨国公司在中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销售活动,分拨活动以及采购活动过程中对高效率、专业化物流服务的巨大需求,这是带动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市场基础;其二是国内优势企业对专业化物流服务的需求。 (2)专业化物流企业开始涌现,多样化物流服务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经济中出现的许多物流企业,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6041 一是国际物流企业。这些国际物流公司一方面为其原有的客户--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提供延伸物流服务;另一方面,针对中国市场正在生成的专业化物流服务需求提供服务。 二是由传统运输、储运及批发贸易企业转变形成的物流企业。它们依托原有的物流业务基础和在客户、设施、经营网络等方面的优势,通过不断拓展和延伸物流服务,逐步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化。 三是新兴的专业化物流企业。这些企业依靠先进的经营理念、多样化的服务手段、科学的管理模式在竞争中赢得了市场地位,成为我国物流产业发展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力量。 2第三方物流市场现状 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潜力大、发展迅速,处于发展初期,而且呈地域性集中分布。 (1)2002年,我国与物流相关的总支出有19,000亿元人民币,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为20%左右,第三方物流市场的潜力很大,2001年的市场规模在400亿元人民币以上,70%的物流服务提供商在过去的三年中,年均业务增幅都高于30%,预计2003年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规模在600-700亿元以上,整个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2000年至2005年的年增长率将达到25%。 推动中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主要因素有方面:跨国企业正在将更多的业务转向中国,并通过外包他们广泛的物流功能来降低供应链成本;其次是中国公司面临着降低成本和关心核心竞争力的压力,增加了物流外包的需求;最后,我国政府的激励措施也是刺激中国的第三方物流市场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2)中国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功能单一,增值服务薄弱。物流服务商的收益85%来自基础性服务,如运输管理和仓储管理,增值服务及物流信息服务与支持物流的财务服务的收益只占15%。增值服务主要是货物拆拼箱,重新贴签/重新包装,包装/分类/并货/零部件配套,产品退货管理,组装/配件组装,测试和修理。原因是:一方面,多于一半的物流服务商认为企业将内物流外包的计划;另一方面,企业认为我国缺少高水平的物流服务商,再加上企业认为自己有条件把企业内物流做好。 在这种状况下,物流服务商所提供的物流服务只能局限在相对低利润的物流服务上,一直到客户愿意外包增值服务为止。就目前的发展状况而言,我国物流企业与真正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仍有相当长的距离。 (3)整个第三方物流市场还相当分散,第三方物流企业规模小,没有一家的物流服务供应商拥有超过2%的市场份额。 (4)物流服务商认为阻碍其发展的一个最大障碍是很难找到合格的物流管理人员来推动业

非洲经济发展数据库AfricaEconomyDevelopmentDatabase

《EPS数据库介绍》 北京福卡斯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2015年1月

1.世界贸易数据库(Worl d Trade Database) (2) 2. 世界能源数据库(Worl d Energy Database) (2) 3. 世界宏观经济数据库(World Macro Economy Database) (2) 4. 世界经济发展数据库(World Economy Development Database) (2) 5. 非洲经济发展数据库(Africa Economy Development Database) (3) 6. 欧亚经济发展数据库(Euro-Asia Economy Development Database) (3) 7. 世界教育数据库(World Education Database) (3) 8. 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库(China Macro Economy Database) (3) 9中国对外经济数据库(China Foreign Economic Database) (4) 10中国劳动经济数据库(China Labour Economic Database) (4) 11. 中国财政税收数据库(China Finance and Taxation Database) (4) 12. 中国金融数据库(China Finance Database) (5) 13. 中国固定资产投资数据库(China Investment in Fixed Assets Database) (5) 14. 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库(China Listed Company Database) (5) 15. 中国商品贸易数据库(China Commodity Trade Database) (6) 16. 中国地区贸易数据库(China Regional Trad e Database) (6) 17. 中国行业贸易数据库(China Industry Trad e Database) (6) 18. 中国贸易指数数据库(China Trad e Index Database) (6) 19. 中国商品交易市场数据库(China Commodity Exchange Market Database) (7) 20. 中国农林数据库(China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Database) (7) 21. 中国三农数据库(China Rural Areas、Agriculture, and Peasantry Database) (7) 22. 中国农产品成本收益数据库(China Agricultural Products Cost-benefit Database) 8 23. 中国工业经济数据库(China Industry Economy Database) (8) 24 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China Industry Business Performance Database) (8) 25 中国工业行业数据库(China Industry Database) (8) 26. 中国工业产品产量数据库(China Industry Product Output Database) (9) 27. 中国第三产业数据库(China Tertiary Industry Database) (9) 28. 中国科技数据库(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 ogy Database) (9) 29. 中国高技术产业数据库(China High Technol ogy Industry Database) (9) 30. 中国卫生数据库(China Health Database ) (10) 31. 中国交通数据库(China Transportation Database) (10) 32. 中国环境数据库(China Environment Database) (10) 33. 中国海洋数据库(China Marine Database) (11) 34. 中国教育数据库(China Education Database) (11) 35. 中国旅游数据库(China Tourism Database) (11) 36. 中国能源数据库(China Energy Database) (11) 37. 中国国土资源数据库(China Land and Resources Database) (12) 38. 中国建筑业数据库(China Construction Industry Database) (12) 39. 中国房地产数据库(China Real Estate Database) (12) 40. 中国城乡建设数据库(China Urban-Rural Construction Database) (13) 41. 中国区域经济数据库(China Regional Economy Database) (13) 42. 中国城市数据库(China City Database) (13) 43. 北京社会发展数据库(Beijing Social Development Database) (14) 44. 重庆社会发展数据库(Chongqing Social Devel opment Database ) (14) 45. 内蒙古社会发展数据库(Inner Mongolia Social Development Database ) (14)

中国物流发展报告

中国物流发展报告 中国物流发展报告(2007-2008)综合报告 第一章: 2007年中国物流发展的环境 2007年,中国物流发展的环境进一步改善,中国物流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发展。 一、政策环境 (一)党中央、国务院重视物流发展 2007年10月,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途径。 2007年,中共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在第五部分提出,“健全农村市场体系,发展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物流产业”。指出,“发达的物流产业和完善的市场体系,是现代农业的重要保障。必须强化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和新型流通业态,培育多元化、多层次的市场流通主体,构建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2007年3月,国发〔2007〕7号《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在谈到“大力发展面向生产的服务业”时提出:要“优先发展运输业,提升物流的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水平,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9月,国务院在安徽召开全国服务业工作会议,把加快发展服务业,特别是拓展生产性服务业,作为我国“十一五”时期的重大战略和基本政策。 (二)物流行业首次开展政府表彰活动 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联合组织开展了全国物流行业先进集体、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评选表彰工作。这是物流行业首次开展

的政府表彰活动。经各地物流工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逐级推荐、评审,联合会和人事部共同审核,共评选出先进集体53个、劳动模范241人、先进工作者45人,受表彰的个人享受省部级劳模待遇。物流行业劳模表彰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增强行业凝聚力,提高物流行业职工的社会地位。 (三)全国现代物流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努力营造政策环境 2005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商务部等13个部委和2个行业协会参加, 1 组成了全国现代物流工作部际联席会议。通过几年来的工作,已先后建立了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工作规则,重点物流企业联系制度和各地物流工作牵头部门联系制度,正在建立专家委员会,基本上形成了纵向联系方便、横向沟通顺畅的工作网络。 2007年,部际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在上年工作的基础上,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制定落实专项规划。由国家发改委编制的《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已经国务院批复颁布。根据《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国家发改委制定了《粮食现代物流管理暂行办法》,下达3亿元资金支持60个粮食物流项目。由交通部编制的《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经国务院批准实施,与《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共同构成水运基础设施发展规划体系。交通部公布了在《全国公路主枢纽布局规划》基础上制定的《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布局规划》,共确定179个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其中12个为组合枢纽。《布局规划》覆盖60%地级以上城市,遍及84%国家开放口岸及所有沿海主要港口。国家邮政局编制发布了《邮政业“十一五”规划》,开展了首次快递服务统计调查,初步建立了统筹邮政业各种所有制经济发展的工作框架。

成都市现代物流业发展概况

成都市现代物流业发展概况 一、物流发展区位优势明显 从国家区域定位来看,成都是国务院确定的西南地区“三中心、两枢纽”(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和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地处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交汇点,为成都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物流业发展带来了难得机遇和良好条件。从国家区域物流发展定位来看,成都是21个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之一、37个国家级流通节点城市之一、3个西南物流区域中心城市之一、29个国家一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之一,是“3纵5横”全国骨干流通大通道中西线呼昆流通大通道的4个支点城市之一,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明确提出“打造成都等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从四川区域物流发展定位来看,根据《四川省物流园区发展规划(2014-2020)》和《四川省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5-2020年)》,成都是四川省唯一一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是全省物流园区规划布局和物流空间布局中的“一核”,是全省物流主枢纽和核心增长极。这为成都更好发挥物流枢纽节点作用、推进物流业转型升级、实施物流区域合作、提升物流业发展层次和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区域物流市场需求旺盛 成都物流业市场直接辐射西南6省市区;近年来通过大力实施互联互通战略,加强与沿海沿边城市开展物流区域合作:通过与上海、宁波合作联通日本、韩国市场,通过与厦门合作联通台湾市场,通过与深圳合作联通香港、澳门市场,通过与昆明、南宁合作联通东南亚市场,通过打造蓉欧快铁等五定班列联通中亚和欧洲市场,成都枢纽中转集散功能不断提升、枢纽地位不断巩固。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物流需求来看,成都正在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产业聚群集聚发展、加快外向型经济发展、加快国际化步伐,这就要求成都物流业加快发展、培育新型物流业态、提升现代物流国际化水平。 三、物流产业发展提速增效 作为四川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之一,成都现代物流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效益不断提升。近年来,成都市现代物流业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社会物流成本占GDP比率进一步下降,服务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2014年物流业增加值达768.93亿元,比2009年增长2.51倍,年均增长25.9%,物流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09 年的6.8%提高到2014年的7.65%。全市社会物流总额达36907亿元,比2009年增长2.33倍,按现价计算,年均增长23.5%。物流集中发展区物流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加大,对全市物流业发展贡献率较大,物流领域投资效益边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