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

低温胁迫对红掌(粉冠军)光合特性与叶绿

素荧光的影响

摘要:温度是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必要条件之一,低温是影响许多植物的产量和地理分布的一个主要环境因素。光合系统对低温胁迫非常敏感,实验采用低温胁迫的方法,利用光合仪测定技术和叶绿素荧光技术,研究在低温胁迫下红掌的光合生理变化。本实验以红掌(粉冠军)为试材,培养条件:光周期12/12h,温度25/18℃,光强62000lx培养。分别转入低温弱光( 3/3℃,光周期12/12h,光强62000lx)和偏低温弱光( 10/10℃,光周期12/12h,光强62000lx)下分别胁迫22h, 然后用光合仪和叶绿素荧光仪对其叶片进行测定,研究其光合速率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变化【1】。结果表明,与对照组CK 相比,4℃的低温胁迫使红掌(粉冠军)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降低,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也均同时下降。研究发现,低温胁迫会直接损伤光合机构,使PSⅡ反应中心失活,引起其光能原初捕捉能力和光能同化率减弱,增加了通过热辐射消耗的光能比例,最终导致粉冠军光合作用能力减弱。

Abstract:the GongZhang (powder champions) as test materials, culture conditions: light cycle 12/12, 25/18 ℃temperature h, light intensity lx 6200/0 training. Temperature and weak light into respectively (3/3 ℃, light cycle 12/12 h, light intensity lx) and partial 62000 temperature and weak light (10/10 ℃, light cycle 12/12 h, light intensity lx 62000), then 22 h respectively stress in photosynthetic instrument and apparatus to its leaf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were determined, and study the photosynthetic rate and the change of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properti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3 ℃CK the low temperature stress make GongZhang (powder champions) the leaves of the net photosynthetic rate (the Pn) reduce, the biggest photochemical efficiency (Fv/Fm), PS Ⅱactual photochemical efficiency (Φ PS Ⅱ), photosynthetic electronic transfer rate (ETR) also are also down. Research found that low temperature stress will direct damage photosynthetic institutions, make PS Ⅱresponse center, cause the deactivation light original catch ability and light energy assimilation rate is abate, increase the proportion of light energy consumption by heat radiation, eventually leading to powder champions photosynthesis decreased ability.

关键词:粉冠军红掌低温胁迫光合作用

植物的生长发育主要是依靠其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命现象,是唯一能把太阳能转化为稳定的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的过程,是农作物产量形成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提高光合作用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具有重要意义。在影响光合作用的各种因素中,温度历来受到很大重视.。随着全球变化的加剧,温度的影响越来越突出.。因此,研究温度对植物的影响在理论和生产实践上均有重要意义。光合作用对温度非常敏感,轻度的温度变

化就会使植物的光合速率变化,甚至有时生长受到明显的抑制【2】。低温对植物光合作用的抑制已经进行了深入探讨,但仍有许多不足。

红掌,天南星科,花烛属。性喜温热多湿而又排水良好的环境,怕干旱和强光暴晒。其适宜生长昼温为26~32℃,夜温为21~32℃。所能忍受的最高温为35℃,可忍受的低温为14℃。光强以16000~20000 lx为宜,空气相对湿度(RH)以70%~80%为佳。四季开花。原产于南美洲热带雨林潮湿、半阴的沟谷地带,通过引种改良和用光、温、水调节系统的大棚栽培,现世界各国均有栽培。

植物光合作用的方法有两种,其一是开放式测定法,该法步骤简单,测定过程对植物的干扰相对较小,但此法需要CO2分析仪有较高的灵敏度【3】。其二是封闭式测定法,要求严格密闭不能漏气,否则无法测定,且要经常更换CaCl2【2】。荧光是研究光能分配的探针,通过调节PSⅡ反应中心的开放程度干涉荧光的发射,根据不同情况下荧光的变化来分析光和机构运行情况。荧光发射与原出光化学活动、热耗散过程是相互竞争的一种关系。因此,荧光产量的变化反映了光化学效率和热耗散能力的变化[3]。

目前有关喜温植物在低温处理对光合速率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变化研究仅在黄瓜、番茄和茄子等少数作物上有相关报道,胁迫后对红掌等观赏植物叶片光合特性的研究较少,在红掌上还未见相关报道. 光合作用是植物最基本的生命活动, 是植物合成有机质和获取能量的来源, 而光合器官又是植物的冷敏感部位, 低温可直接影响光合机构的性能和活性叶绿素a荧与光合作用中各种反应密切相关, 包含了许多光合作用信息, 逆境因子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也可通过它反映出来。为此, 本试验模拟偏低温和低温两种逆境条件, 以我国观赏植物红掌(粉冠军)为试材研究这两种低温胁迫对粉冠军光合作用和叶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探讨低温胁迫对粉冠军光合机构的影响机理, 为寻找缓解观赏植物低温逆境障碍、指导栽培技术体系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红掌(粉冠军)

1.2 所用仪器

TPS—1光合仪,FMS—2荧光仪,培养箱,灯泡(作光源用)或者室外阳光

1.3 方法

1.3.1材料培养

将从农科院园艺所温室中购买的粉冠军培养于17日在人工气候箱(光照培养箱)培养。培养条件为:对照(CK):光周期为12/12小时,温度为25/18℃,光强6200/0Lux,18日上午进行低温处理:光周期为12/12小时,温度为3/3℃,光强6200/0Lux

1.3.2低温胁迫处理

一天后把人工气候箱中的部分正常培养材料(光周期为12/12小时,温度为25/18℃,光强6200/0Lux )放在培养箱中3/3℃处理2-3小时,处理完后进行测定。

1.3.3光合特性参数的测定

选择并标记长势相同的三片叶子,直接测定净光合速率。将TPS—1光合仪与叶室连接,打开主机电源进行设定。夹上叶片,C02下降稳定后记录测定结果。以人工气候箱中培养的粉冠军为对照组,低温处理的粉冠军为实验组,设置两个重复。

测定结束,将数据导出,记录分析结果。

1.3.4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测定

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测定用FMS—2荧光仪测定各项荧光参数, 测定叶片的部位与光合作用相同, 测定前先暗适应20min, 测定时调整叶片使其受光量尽量一致, 以减少误差。测定暗适应下初始荧光产量(F0)、最大荧光产量(F m )、可变荧光产量(F v=F m -F0 ),暗反应下PSⅡ(电子传递速率)反应中心完全开放的最大光化学速率(F v/F m),以及光适应下同一发育阶段的叶片的初始荧光产量(F0’)、最大荧光产量(F m’)、可变荧光产量(F v’=F m’-F 0’)、光反应下PSⅡ反应中心完全开放的最大光化学速率(F v’/F m’)、稳态荧光产量(F t或F s)。公式为: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 F m’- F s’)/ F m’;光化学猝灭系数qP=(F m ’- F s ’) /(F m ’- F 0’);1-qP 表示PSⅡ反应中心的关闭程度;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P=(F m - F m’) /(F m - F 0’);ETR= PSⅡ*absorbedPFD*0.5。

2 结果和分析

2.1低温胁迫对红掌光合作用的影响

表一:低温胁迫下红掌光合作用参数数据记录

C0

2ref C0

2diff

PAR Evap Gs Pn Cint

粉冠军ck 粉冠军4℃408.8

414.7

-2.4

-1.3

224

111

0.24

0.38

18.25

17.25

0.24

0.28

371.62

374.75

(表中数据均为平均值)

由表一得:与CK时比,两种低温弱光胁迫处理均降低了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 n ),即表现出明显的胁迫剂量效应。低温弱光处理的气孔导度(G s )前期与对照差异不显著, 后期迅速下降, 低温处理的G s 则逐步降低. 低温弱光处理的P n、G s 始终低于偏低温处理,且均远低于对照。

粉冠军ck 粉冠4℃245

238

981

916

736

818

0.748

0.775

272.57

238.62

0.5178

0.3990

1.1080

0.9691

(表中数据均为平均值)

由表二得:F o 和F v /F m F v /F m 反映PSⅡ反应中心最大光能转换效率, 其变化程度可用来鉴别植物抵抗逆境胁迫的能力。粉冠军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 n)降低,Fv/Fm降低,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降低,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降低,即低温胁迫导致粉冠军光合作用能力减弱。

从上表的可知光合系统对低温胁迫非常敏感,低温胁迫导致光合作用时的气孔抑制,使气孔导度下降,蒸腾失水减弱造成光合作用减弱外,还会直接损伤光合机构,降低PSⅡ潜在活性及光化学效率,使PSⅡ反应中心失活,引起其光能原初捕捉能力和光能同化率减弱,吸收的光能但不能推动电子传递,增加了通过热辐射消耗的光能比例,最终导致粉冠军光合作用能力减弱。而红掌为景天科作物,白天主要进行呼吸作用,夜间主要进行光合作用。因此白天测量其光合作用参数较为困难所测得数据也均有所偏差。

3结果分析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影响光合作用有两大因素: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外部因素主要为光照,温度,湿度和CO2浓度;内部因素有叶龄和叶的生育期等。温度会影响其光合作用的整个过程。低温对植物造成的伤害,表现为膜脂的相态发生改变,膜的通透性增加,体内的活性氧和自由基含量增加,一些次生代谢物质积累等【4】。这些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低温对植物细胞膜系统的破坏,导致参与生命活动的各种酶的结构被破坏,活性降低,从而使细胞的代谢系统紊乱。光是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所以光强度对光合作用影响极大。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所以CO2浓度对光合作用也有极大的影响。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比较复杂。因为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部分,而光反应与温度无关。暗反应是一系列复杂的酶促反应与温度关系很大【5】。为了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中要控制光照强度与CO2浓度保持一致,低温胁迫红掌,进而使其光合作用与叶绿素荧光发生变化。

由上两表中数据可分析,3℃、10℃的低温胁迫与对照组粉冠军CK相比:

①粉冠军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 n)降低,②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降低,③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降低,④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降低,即3℃的低温胁迫导致粉冠军光合作用能力减弱。

低温胁迫导致粉冠军光合作用能力减弱的原因是:

①气孔和非气孔因素, 判定依据主要是根据C i 和L s 的变化方向, 即C i 降低和L s 升高, C i 升高和L s 降低【6】。低温胁迫导致光合作用时的气孔抑制,使气孔导度下降,蒸腾失水减弱造成光合作用减弱外,还会直接损伤光合机构,降低PSⅡ潜在活性及光化学效率,使PSⅡ反应中心失活,引起其光能原初捕捉能力和光能同化率减弱,吸收的光能但不能推动电子传递,增加了通过热辐射消耗的光能比例,最终导致粉冠军光合作用能力减弱。

②再者,由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是由酶催化的化学反应,低温抑制光合的原因是低温导致膜脂相变,叶绿体超微结构破坏以及酶的活性。温度对光合机构的影响涉及到叶绿体膜的稳定性,而膜的稳定性与膜脂脂肪酸组成有关,膜脂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随生长温度的提高而降低。低温(3 ℃) 胁迫使粉冠军的Pn下降,胁迫时间越长下降幅度越大,影响光合作用的效率。另外,植物遭受环境胁迫,其光合作用必然受到影响,最终影响植物的生长,低温下植物的光合能力有不同程度降低,低温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也较为复杂,其还涉及到植物本身的基因型差异、生长发育状况、土肥条件、生长环境和胁迫处理程度等因素的影响。

低温胁迫导致粉冠军细胞膜受损,膜脂过氧化加剧,根系活力降低,光合作用下降,蛋白质降解加速,活性氧代谢紊乱。粉冠军经低温胁迫后,叶片相对细胞膜透性、根系活力、叶片丙二醛含量、超氧阴离子含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变化均与温度显著相关,可作为阿本森耐热性鉴定的生理生化指标。

红掌对温度较敏感,适宜生长温度14-35℃,最适温度19-25℃,昼夜温差3-6℃,即最好白天21-25℃,夜间19℃左右,在这样的温度下,有利于红掌养分的吸收和积累,对生长开花极为有利。对红掌叶片进行3℃、10℃低温胁迫,其实验结果呈现不同数值,对红掌CO2下降值与标准温度下CO2下降值在10℃低温胁迫下有明显差异,而3℃低温胁迫下有极显著差异【7】。主要原因是光合系统对低温胁迫非常敏感,在低温胁迫条件下活性氧的大量积累,导致光合机构因受到氧化胁迫而受到伤害,捕光能力、光化学效率等都不同程度地降低,同时催化光合暗反应的酶活性也因低温而降低,最终表现为光合速率的降低,且温度越低对光合速率的影响就越大,最终导致植物的生长受到抑制【5】。因此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从而有效人工控制其生长条件,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4参考文献

[1] 低温胁迫对甜椒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的影响.园艺学报,2001/06,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2] 低温胁迫对不同辣椒品种苗期光合作用的影响.江苏农业学报,2006/02,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3] 李吉跃,招礼军,招礼军.干旱胁迫对苗木蒸腾耗水的影响[M].生态学报,2002/22/09 P 1380-1386

[4] Yak ir D, Rudich J, Bravdo B. Photo acoustic and fluorescence Measurements of the chilling response and theirelationship to carbon dioxide uptake in tomato plants.Planta, 1985, 164: 345- 353

[5] Jung SY, Steffen KL. Influence of photosynthetic photon flux densities before and during long term chilling onxanthophll cycle and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quenchingin leaves of tomato ( Lycopersicon hirsutum ) . Plant

Physiology, 1997, 100: 958- 966

[6] BrggemannW, van derKooijThomasAW, vanHasse lt Philip R. Long2term chilling of young tomato p lants under low light and subsequent recovery: Growth, deve lop2ment and photosynthesis. P lanta, 1992, 186: 172- 178

[7] 西北植物学报 2..6年03期干旱和高温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机制研究进展云建英 , 杨甲定 , 赵哈林.植物生理学通讯,1988,5:57-58.

(完整版)光合作用知识点总结

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四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一、主要知识点回顾 1、色素分类 叶绿素a 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叶绿体中色素叶绿素b (类囊体薄膜)胡萝卜素 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叶黄素(保护叶绿体免受强光伤害) 2、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注意事项: ⑴、丙酮的用途是提取(溶解)叶绿体中的色素; ⑵、层析液的的用途是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 ⑶、石英砂的作用是为了研磨充分; ⑷、碳酸钙的作用是防止研磨时叶绿体中的色素受到破坏; ⑸、分离色素时,层析液不能没及滤液细线的原因是滤液细线上的色素会溶解到层析液中; 3、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CO2和H2O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O2的过程。 4、光合作用作用过程(重点) 联系:光反应阶段与暗反应阶段既有区别又紧密联系,是缺一不可的整体,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和ATP,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ADP+Pi,没有光反应,暗反应无法进行,没有暗反应,有机物无法合成。

条件:一定需要光 场所:类囊体薄膜, 产物:[H]、O 2和能量 光反应阶段 过程:(1)水的光解,水在光下分解成[H]和O 2 (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水) (2)形成ATP :ADP+Pi+光能?→?酶ATP 能量变化:光能变为ATP 中活跃的化学能 条件:有没有光都可以进行 场所:叶绿体基质 暗反应阶段 产物:糖类等有机物和五碳化合物 过程:(1)CO 2的固定:1分子C 5和CO 2生成2分子C 3 (2)C 3的还原:C 3在[H]和A TP 作用下,部分还原 成糖类,部分又形成C 5 能量变化:ATP 活跃的化学能转变成化合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5、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光照强度、CO2浓度、温度、光照长短、光的成分等 (1)光照强度:在一定的光照强度范围内,光合作用的速率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加 快。 (2)CO2浓度: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光合作用速率随着CO2浓度的增加而加快。 (3)温度:光合作用只能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在最适温度时,光合作用速率 最快,高于或低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速率下降。 6、农业生产以及温室中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方法 ⑴、控制光照强度的强弱;⑵、控制温度的高低;⑶、适当的增加作物环境中二氧化碳的 浓度;⑷、延长光合作用的时间; ⑸、增加光合作用的面积-----合理密植,间作套种;⑹、 温室大棚用无色透明玻璃;⑺、温室栽培植物时,白天适当提高温度,晚上适当降温;⑻、 温室栽培多施有机肥或放置干冰,提高二氧化碳浓度。 7、化能合成作用:利用体外环境中的某些无机物氧化分解所释放的能量制造有机物。 光 合 作 用 的 过 程

光合作用知识点归纳总结

光合作用相关考点总结 知识点一、捕获光能得色素 1、提取与分离叶绿体中得色素 (1)原理:叶绿体中得色素能溶解于。叶绿体中得色素在中得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得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 (2)方法步骤: ①提取绿叶中色素:称取菠菜叶2g→剪碎置于研钵→放入少许_______与_______→加入 5mL______→迅速研磨→过滤→收集滤液(试管口用______塞严) ②制备滤纸条: ③画滤液细线: ④分离色素:滤纸条轻轻插入盛有层析液得小烧杯中,滤液细线不能触及到 ,用培养皿盖住小烧杯。 (3)结果分析: ●无水乙醇得用途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层析液得得用途就是__________________; ●二氧化硅得作用就是______________; ●碳酸钙得作用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滤纸条上得细线要求画得细而直,目得就是保证层析后分离得色素带;便于观 察分析; ●分离色素时,层析液不能没及滤液细线得原因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层析装置要加盖得原因就是_; ●就是否可以用滤纸代替尼龙布过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叶绿素主要吸收与利用胡萝卜素与叶黄素主要吸收。1.结构与功能得关系 (1)基粒与类囊体增大了受光面积。 (2)类囊体得薄膜上分布着酶与色素,利于光反应得顺利进行。 (3)基质中含有与暗反应有关得酶。 2.色素得分布与作用 (1)分布:叶绿体中得色素都分布于类囊体得薄膜上。 (2)作用:色素可吸收、传递光能 3.影响叶绿素合成得因素 (1)光照:光就是影响叶绿素合成得主要条件,在黑暗中不能合成叶绿素,因而叶片发黄。 (2)温度:温度可影响与叶绿素合成有关得酶得活性,进而影响叶绿素得合成。低温时,叶绿素分子易被破坏,而使叶子变黄。 (3)必需元素:叶绿素中含N、Mg等必需元素,缺乏Mg将导致叶绿素无法合成,叶变黄。 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与能量得变化 光反应阶段 条件光、色素、酶 场所在类囊体得薄膜上 物质变化水得分解:2H2O → 4[H] + O2↑ ATP得生成:ADP + Pi → ATP 能量变化光能→ATP中得活跃化学能 暗反条件酶、ATP、[H](有光、没光都行) 场所叶绿体基质 光酶

(完整版)光合作用知识点归纳总结

光合作用相关考点总结 知识点一、捕获光能的色素 1、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 (1)原理:叶绿体中的色素能溶解于。叶绿体中的色素在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 (2)方法步骤: ①提取绿叶中色素:称取菠菜叶2g→剪碎置于研钵→放入少许_______和_______→加入 5mL______→迅速研磨→过滤→收集滤液(试管口用______塞严) ②制备滤纸条: ③画滤液细线: ④分离色素:滤纸条轻轻插入盛有层析液的小烧杯中,滤液细线不能触及到 ,用培养皿盖住小烧杯。 (3)结果分析: ●无水乙醇的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层析液的的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__; ●二氧化硅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碳酸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滤纸条上的细线要求画得细而直,目的是保证层析后分离的色素带;便于观 察分析; ●分离色素时,层析液不能没及滤液细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层析装置要加盖的原因是_; ●是否可以用滤纸代替尼龙布过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叶绿素主要吸收和利用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1.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1)基粒和类囊体增大了受光面积。 (2)类囊体的薄膜上分布着酶和色素,利于光反应的顺利进行。 (3)基质中含有与暗反应有关的酶。 2.色素的分布与作用 (1)分布:叶绿体中的色素都分布于类囊体的薄膜上。 (2)作用:色素可吸收、传递光能 3.影响叶绿素合成的因素 (1)光照:光是影响叶绿素合成的主要条件,在黑暗中不能合成叶绿素,因而叶片发黄。 (2)温度:温度可影响与叶绿素合成有关的酶的活性,进而影响叶绿素的合成。低温时,叶绿素分子易被破坏,而使叶子变黄。 (3)必需元素:叶绿素中含N、Mg等必需元素,缺乏Mg将导致叶绿素无法合成,叶变黄。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 光 反 应 阶 段 条件光、色素、酶 场所在类囊体的薄膜上 物质变化水的分解:2H2O → 4[H] + O2↑ ATP的生成:ADP + Pi → ATP 能量变化光能→ATP中的活跃化学能 暗 反 条件酶、ATP、[H](有光、没光都行) 场所叶绿体基质 光酶

植物的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植物的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对光合作用发现过程的学习,分析并掌握其原料、条件、产物、场所和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 重点:掌握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产物、场所 难点: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 二、教学过程 导入: 师:出示 1、生态系统中,人们把植物称为什么?为什么? 2、从柳苗生长之谜说起 生: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并回答问题1,阅读资料思考柳苗生长之谜中的问题。 新课推进: 一、探究光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 师;出示 (一)思考题 1、实验前为什么要对实验材料进行黑暗处理? 2、实验选用的叶片,一部分被遮光,一部分不遮光,这两部分在实验中各有什么时候作用? 3、你怎样解释在酒精溶液的绿叶脱色而使酒精溶液变绿的实验现象?

4、用碘液染色后的叶片颜色发生怎样的变化,这种实验结果说明什么? (二)模拟实验动画:“探究光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 生:结合查阅教材内容和观看实验过程的动画,独立思考和解决上述问题。 师:出示问题答案并纠正学生的误区。 (三)分析实验现象和结果 师:结合视屏过程引导生分析实验现象和结果。 生:完成P54表格。 二、植物光合作用及其场所 (一)、探究光合作用的场所 师:绿色植物是有机物的生产者,植物的绿色和光合作用有什么关系的?有机物的“加工厂”主要分布在植物体的哪一器官? 生:阅读教材P55德国科学家恩吉尔曼利用水绵探究植物光合作用场所实验过程,思考光合作用的产物和场所。 师:出示恩吉尔曼实验过程图片并讲解并补充讲解光合作用的原料为二氧化碳和水。 生:理解光合作用的场所在叶绿体并完成对P56胡萝卜、仙人掌、银边春藤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的部位的辨别。 (二)观察叶片和叶绿体的结构 师:出示叶片结构和叶绿体结构图。 生:通过观察图片感受叶片和叶绿体结构。

专题八 光合作用

专题八光合作用 一、叶绿体和叶绿体色素 1、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1)结构: ①一般呈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外表具有双层膜,内有基粒和基质,基粒是由类囊体堆叠而成的。 ②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布于类囊体薄膜上,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在叶绿体基质和类囊体薄膜上。 (2)功能 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2、叶绿体色素的种类及吸收光谱 3、色素的分布、功能及特性 (1)分布:叶绿体类囊体的薄膜上

(2)功能:吸收光能、传递光能(四种色素)、转化光能(只有少量叶绿素a)。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这两种光的光合作用效率最高,而绿光的光合效率最低。 (3)特性:不溶于水,能溶于酒精、丙酮和石油醚等有机溶剂。4、影响叶绿素合成的因素: (1)光照:光是叶绿素合成的必要条件,植物在黑暗中不能合成叶绿素,因此呈现黄色。 (2)温度:温度可影响与叶绿素合成的有关酶的活性,进而影响叶绿素的合成。叶绿素形成的最低温度为2~4℃,最适宜温度为30℃,最高温度为40℃。秋天叶片变黄,是由于低温抑制叶绿素合成,同时原有的叶绿素遭破坏分解。 (3)无机盐:氮、镁是构成叶绿素的成分,缺氮、镁时叶绿素合成受阻;铁、锰、铜、锌等是叶绿素形成过程中某些酶的辅酶成分,因此缺少铁、锰、铜、锌等化学元素时,也不能合成叶绿素。 二、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试验 1、实验原理 (1)叶绿体色素能溶解在有机溶剂(如无水乙醇)中形成色素溶液,使色素从生物组织中脱离出来。 (2)叶绿体色素都能溶解在层析液中,但四种色素分子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大的色素分子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的快,反之则慢,所以不同色素可以在滤纸上因扩散速度不同而分开,四种色素分子在滤纸条上可以形成不同的色素带。

光合作用知识点89330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考点一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1.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关系图解 图中①~⑩依次为 O 2 、 叶绿体 、 [H] 、 C 5 、 C 6 H 12 O 6 、 O 2 、 C 2 H 5 OH 、 乳酸 、 细胞质基质 、 ATP 。 3、光照和CO 2 浓度变化对光合作用物质含量变化的影响

考点二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及其应用 1.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 (1)光照强度 ②应用:阴生植物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都较阳生植物低,如图中虚线所示。间作套种农作物,可合理利用光能;欲使植物正常生长,则必须使光照强度大于B点对应的光照强度;适当提高光照强度可增加大棚作物产量。 (2)CO2浓度

①曲线分析:图1中A点表示CO 2 补偿点,即光合速率等于 呼吸速率时的CO 2浓度,图2中A'点表示进行光合作用所需CO 2 的最 低浓度。B和B'点都表示CO 2 饱和点。 ②应用:在农业生产上可以通过“正其行,通其风”,增施农家肥等增 大CO 2 浓度,提高光合速率。 ①温度主要通过影响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的活性而影响光合速率。 ②曲线分析:低温使酶的活性降低,导致植物的光合速率降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升高,进而导致光合速率增大;温度过高会使酶活性降低,导致植物光合速率减小。 ③应用:冬季,温室栽培可适当提高温度;晚上可适当降低温度,以降低细胞呼吸消耗有机物。 (4)矿质元素 ①曲线分析: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增大必需矿质元素的供应,可提高光合速率,但当超过一定浓度后,会因土壤溶液浓度过高 使植物吸水困难,而导致光合速率下降。 ②应用:在农业生产上,根据植物的需肥规律,合理施肥,可以提高作物的光合作用。 (5)温度、光照强度、CO 2 浓度综合因素对光合速率的影响

光合作用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一、叶绿体中的光合色素的种类、分布、颜色、作用 知识点二、光合色素提取与分离 [提取原理]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故常用无水乙醇提取绿叶中的色素。[分离原理]叶绿体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 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快;反之,则慢。 [过程]1、研磨:CaCO3是为了保护色素;SiO2是为了研磨充分;乙醇提取色素。 2、制备滤纸条,注意一端应减去两角。 3、画滤液线时,要用力均匀,且等滤液线晾干后再画下一次,重复3-4次。 4、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时,滤液线要在层析液的上方,不要触及层析液。 知识点三、光合作用的过程、实质

知识点五: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比较 1)光 a、光强度: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加快。 b、光质:复色光(白光)下,光合速率最快; 单色光中,红光下光合速率较快,蓝紫光次之,绿光最差。 故温室大棚常用无色透明薄膜。 2)温度 温度通过影响酶活性来影响光合速率。在一定范围内随温度升高,光合速率增大;温度过高会使酶活性下降,从而使光合速率减小。 生产中的应用:适时播种;温室栽培农作物时,白天适当升温,晚上适当降温。 3)CO2浓度 植物光合速率在一定范围内随CO2浓度增大而加快,但CO2达一定浓度时,光合速率不再增加。 生产中,常用合理密植、通风、施CO2(干冰)、施有机肥的方法,来增加CO2 (4)必需矿质元素:矿质元素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光合作用。Mg等是合成叶绿素的必需元素(5)水分 水既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又是体内各种化学反应的介质。另外,水还影响气孔的开闭,间接影响CO2进入植物体,所以水对光合作用影响很大, 生产上,应合理灌溉,预防干旱。 知识点七:提高植物光能利用率的途径 1、延长光照时间:如:轮作、补充人工光照 2、增加光合作用面积:合理密植、改善株型 3、提高强光合效率(速率):?适当增加光照强度?控制温度?提高CO2浓度

光合作用专题复习(精)

“光合作用”专题复习 一、要点梳理 (一叶绿体中的色素 1.分布:叶绿体基粒的囊状结构。 2.功能:吸收光能,传递光能,转化光能(只有较少数处于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分子。 3.特性:不溶于水,能溶于酒精、丙酮和石油醚等。 4.分类及层析后位置 (1实验中几种化学物质的作用:丙酮作为提取液,可溶解叶绿体中的色素;层析液用于分离色素;二氧化硅破坏细胞结构,使研磨充分;碳酸钙可防止研磨过程中色素被破坏。 (2实验的关键之处:研磨要迅速、充分,叶绿素不稳定,易被破坏,充分研磨是为了提取较多的色素;滤液收集后,要及时用棉塞将试管口塞紧,以防止滤液挥发;滤液细线不仅要细、直,而且要含有较多的色素,因此要在滤液干后,重复画2~3次;滤纸上的滤液细线不能触到层析液,否则会使滤液中的色素溶解于层析液中,滤纸条上得不到色素带。 (3色素提取液颜色淡的原因分析:研磨不充分,色素未能充分提取出来;未加CaC03,叶绿素分子被破坏;剪取叶片太少或加入丙酮太多,色素提取液浓度过低。

(二光合作用的过程 根据反应过程是否需要光能,将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对于这两个阶段,可以采用“列表”比较的方法,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1.区别 物质:光反应阶段产生的[H],在暗反应阶段用于还原C3。 能量:光反应阶段生成的ATP,在暗反应阶段中将其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帮助C3形成糖类,ATP中的化学能则转化为储存在糖类中的化学能。 (三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及在生产上的应用

影响 当光照强度、CO2浓度突然发生改变时,短时间内会直接影响C3、C5、[H]、ATP及(CH2O生成量,进而影响叶肉细胞中这些物质的含量。具体可参照下表: 34 C3植物和C4植物是按照固定CO2的途径为依据来划分的。C3植物只有C3途径,而C4植物有C3和C4两条途径。C3植物的维管束鞘细胞内无叶绿体,C4植

(完整word版)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知识点

5-4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一、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 1、光合色素(Ⅱ) 2、叶绿体 (1)分布:植物叶肉细胞(主要) (2)结构特点 双层膜 基粒:由类囊体组成,类囊体膜上有光和色素、酶 基质:含与暗反应有关的酶 3、光合色素的提取与分离(Ⅱ) 二、光合作用探究历程(Ⅰ) 见课本P100-102 重点实验:恩格尔曼的水绵实验、鲁宾和卡门实验、卡尔文实验

三、光合作用过程 1、方程式 2、过程(Ⅲ) 常考:光照强度变化或CO2浓度变化,各物质的含量变化(如ATP、 [H]、C3、C5等)。 3、光反应、暗反应比较

四、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Ⅲ) 谨记谨记:总(真)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1、光照 (1)光照强度 A点:只进行光合作用 AB段:呼吸>光合 B点:呼吸=光合 BC段:光合>呼吸 (2)光照时间 (3)光质

2、CO2浓度 3、温度 4、矿质元素 N、P、K、Mg(叶绿素关键元素)五、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Ⅰ) 六、常考曲线图(Ⅲ) 1、夏季晴朗的一天

bc段下降的原因是,正午气温过高,气孔关闭,CO2吸收减少,使暗反应减缓。 de段下降的原因是,光照强度降低。 6点、18点时,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2、密闭容器中 AB段:CO2不断增加,CO2释放较多。呼吸作用>光合作用。BD段:CO2不断减少,CO2吸收较多。呼吸作用<光合作用 DE段:CO2不断增加,CO2释放较多。呼吸作用>光合作用 经过一昼夜,大棚内植物有机物的含量会增加。 E点的CO2含量低于A点,说明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多于细胞呼吸消耗的有机物。

光合作用坐标中点的移动分析

光合作用是生物界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受光照(光照时间、光强度、光质)、CO2浓度、温度、水、必需矿质元素等环境因素的综合影响。。本文就以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强度关系的坐标曲线为例加以分析探讨,解决其关键点的移动趋势问题。 一、光照速率与光合速率的关系曲线图各点涵义 光照强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曲线图如下图所示,要解答各点移动的问题,首先是明白该图中各点的涵义。 a点光照强度为0,则此时植物只进行呼吸作 用,该点表示该植物在该温度下的呼吸作用强 度,而且整条曲线的呼吸作用强度不变,因此, 在温度改变的情况下,a点的位置可能上移或 下移,进一步影响b点和c点的位置。 b点表示在同一时间内,光合作用吸收C O2与呼吸作用放出CO2量相等,该点称为光 补偿点,植物在光补偿点时,有机物形成和消耗相等,不积累有机物,而且夜间也要消耗干物质。因此,从全天来看,植物所需要的最低光照强度必须高于补偿点,才能使植物正常生长,一般情况,阳生植物的光补偿点高于阴生植物。 c点时的光照强度不再是光合作用强度的限制因素,即光合作用不再随着光照强度增大而增大,光合作用速率达到最大时的最低光照强度即为光的饱和点,此电子传递反应、酶活性等成为此点光合作用限制因子。CO2代谢与吸收光能不同步,因此,通常认为此时光合作用强度被CO2的浓度限制,植物的饱和光强与品种、叶片厚度、单位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多少等有关, 二、各种因素变化对各关键点的影响——移动趋势分析 受光照(光照时间、光强度、光质)、CO2浓度、温度、水、必需矿质元素和不同种类的植物等因素的影响,都会导致光合作用坐标曲线上关键点的移动。 (1)若植物体缺镁元素,则对应的a点不动、b点右移、c点左下移。 植物体缺少镁元素时,叶绿素合成减少,光合作用效率降低,达到最大光合速率所需的光照强度减少,但呼吸作用不受影响,需要增加光照强度,才能使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所以a点不动、b点右移、c点左下移。 (2)已知某种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则温度由25℃上升到30℃时,对应的a点下移、b点右移、c点右下移。 根据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可知,温度由25℃上升到30℃时,光合速率减慢,而呼吸速率加快,所以a点下移;因超过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酶活性下降,故达到最大光合速率所需光照增强,所以对应的c点右下移;只有光照强度增强才能使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所以b点右移。 (3)若原曲线代表阳生植物,则阴生植物对应的a点上移、b点左移、c点左下移。 阴生植物的呼吸速率一般比阳生植物低,所以对应的a点上移;阴生植物在光照较弱时,光合速率就能等于呼吸速率,所以对应的b点左移;阴生植物叶绿素含量相对较多,且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比值相对较小,在光照较弱时,光合速率就能达到最大且较低,所以对应的c点左下移。 (4)若实验时将白光改为等强度的蓝光,则对应的a点不动、b点左移、c点左上移。 将白光改为等强度的蓝光,相当于把其他色光都替换为蓝光,能全部被植物吸收,则光合速率提高,但是呼吸速率基本不变,在光照较弱时光合速率就等于呼吸速率,达到最大光合速率时所需的光照强度也较低,但最大光合速率较快,所以对应的a点上移、b点左移、c点左上移。需注意的是:若是将白光中的其他色光滤掉后得到的蓝光,其光照强度减弱,光合速率下降,则对应的a点不动、b点右移、c点右移。 (5)若适当提高CO2浓度时,则对应的a点不动、b点不动、c点右上移。 CO2浓度也是影响光合作用的重要因素之一,因为CO2浓度的适当提升,不会抑止呼吸作用,所以对应的a点不动;因b点限制因子是光照强度,升高CO2浓度不影响该点的光合速率,所以对应的b 点不动。一定范围内提高CO2浓度,可以促进光合作用,c点光饱和点,其限制因子为CO2浓度或温度,适当提高CO2浓度,可促使植物利用更高强度的光照,提高植物的光合速率,所以对应的c点右上移。 总之,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速率的关系曲线图中各点如何移动,这一类的题其解答关键之处,在于理解各点的涵义并能分析各点产生的原因及其主要限制因素,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各点的位置如何变动。 巩固练习 1.若在相同光照和温度条件下,空气中CO2含量与植物光合产量(有机物积累量)的关系如下图所示。理论上某种植物能更有效地利用CO2,使光合产量高于m点的选项是() A.若a点在a,b点b2时 B 若a点在a1,b点在b1时 C.若a点在a2,b点在b1时D.若a点在a1,b点在b2时 2.植物的新陈代谢受外部环境因子(如光、温度)和内部因子(如激素)的影响,研究内、外因子对植物生命活动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右图表示野外松树(阳生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其中的纵坐标表示松树整体表现出的吸收CO2和释放CO2量的状况。请分析回答: ①当光照强度为b时,光合作用强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光照强度为a时,光合作用吸收CO2的量等于呼吸作用放出CO2的量。如果白天光照强度较长时期为a,植物能不能正常生长?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③如将该曲线改绘为人参(阴生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关系的曲线,b点的位置应如何移动,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D 2.(1)①最高,光照强度再增强,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 ②不能。光照强度为a时,光合作用形成的有机物和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相等,但晚上只进行呼吸作用。因此,从全天看,消耗大于积累,植物不能正常生长 ③左移,与松树比较,人参光合作用强度达到最高点时,所需要的光照强度比松树低

植物的光合作用

植物的光合作用 第一节光合作用的意义、特点与度量 一.光合作用的概念与意义 二.光合作用的过程与特点 1.过程:光反应(直接需光阶段) 暗反应(不直接需光阶段). 2.特点:氧化还原反应。H2O被氧化,CO2被还原,还原所需能量来源于阳光。 第二节叶绿体与光合色素 一.叶绿体 1.形态: 2.构造: 外:双层膜; 内:水溶性基质,基粒片层和基质片层: 3.叶绿体的成分 二.光合色素 (一)光合色素种类及其作用、地位 1.种类及含量:2类4种 叶绿素类(75%):叶绿素a:叶绿素b=3:1 类胡萝卜素(25%):叶黄素:胡萝卜素= 2:1 2.不同色素在光合作用中的地位: (1)反应中心色素: 不但能够吸收光能,而且能进行光化学反应(能量转化)的色素。是少量的以特殊状态存在的叶绿素a。 (2)聚光色素(天线色素.辅助色素): 只能够吸收光能,但不能进行光化学反应的色素。吸收的光能要传给中心色素才能完成能量转化。 种类: (二)叶绿素的特点 1. 叶绿素的分子结构特点: 由Mg卟啉头部和叶绿醇尾部构成;头和尾不在一个平面上,呈90度。 卟啉头部亲水,叶醇尾部亲脂,决定了在类囊体膜上的排列。 2.化学特性: (1) 能发生皂化反应 (2)能发生Mg的取代反应:形成H代(去镁)或铜代叶绿素。 (3)溶解性: 3.光学特性: (1)有选择性吸收光谱: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2)有荧光现象:离体叶绿素,透射光呈绿色,反射光呈暗红色; (3)有磷光现象:中断光源后,用光学仪器可观察到微弱的发光现象。 (三)类胡萝卜素 1.结构特点:不饱和碳氢化合物. 2.吸光特性:吸收蓝紫光. 3.生理作用:

光合作用的专题训练

光合作用的专题训练 班级:??????????姓名: 一、非选择题 1.适当的遮光处理可以使有些植物的光合速率比自然光照下高。我省的科研人员为了探究适合某种草莓生长的遮光程度,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草莓的种类属于该实验的_______________变量,该科研人员在选择该种草莓植株时,应考虑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遮光组与遮光Ⅰ或Ⅱ组相比,植株干重较小,试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3)若遮光程度大于Ⅱ时,植株干重会逐渐降低,则可以确定最适宜遮光程度的范围为_____________。据上所述,若要得到最适遮光程度应如何继续实验?________________。 2.为探究某品种水稻幼苗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实际光合速率,某科研小组将水稻幼苗置于多组装置中进行实验(各装置中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条件相同且适宜)。在不同的光照强度下,测定单位时间内CO2的释放量,并计算出O2的产生量,分别绘制成A、B 曲线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m值是在___________条件下测得的。若实验中的每组装置都只能利用一盏瓦数不变的台灯照射,则可以通过调节____________来改变光照强度。 (2)当光照强度为c时,突然改变装置中的某因素,立刻测量光合作用的产物,发现

水的消耗速率和ATP的生成速率均未立刻增加,而叶绿体中C3的含量下降,试分析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3)水稻幼苗的光补偿点(即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时的光照强度)为图中的_______点,此时水稻叶肉细胞的细胞器中[H]的移动方向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水稻幼苗可通过_________作用将储藏在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转化为ATP中的化学能和热能。 3.科研人员研究了不同植物固定CO2的能力。研究者将叶面积相等的A、B两种植物的叶片分别放置在相同的、温度适宜且恒定的密闭小室中,给予充足的光照,利用红外测量仪每隔5 min测定一次小室中的CO2浓度,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当CO2浓度约为0.8 mol/L 时,请你比较A、B两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_________(填“A>B”“A=B””A

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知识点及经典习题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一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一、相关概念: 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化学反应的总称,是生物与非生物最根本的区别,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细胞代谢: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的许多化学反应。 酶:是活细胞(来源)所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功能: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提高化学反应速率)的一类有机物。 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二、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难点) 1、底物浓度 2、酶浓度 3、PH值:过酸、过碱使酶失活 4、温度:高温使酶失活。低温降低酶的活性,在适宜温度下酶活性可以恢复。 三、实验 1、比较过氧化氢酶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过程见课本P79) 实验结论:酶具有催化作用,并且催化效率要比无机催化剂Fe3+高得多 控制变量法: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的定义。 对照实验:除一个因素外,其余因素都保持不变的实验。 2、影响酶活性的条件(要求用控制变量法,自己设计实验) 建议用淀粉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用过氧化氢酶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3、酶的本质: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合成酶的场所主要是核糖体,水解酶的酶是蛋白酶),也有少数是 RNA。 四、酶的特性: ①、高效性: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高许多。 ②、专一性:每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 ③、酶需要较温和的作用条件: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和偏低,酶的活 性都会明显降低。 第二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一、ATP的结构简式:ATP是三磷酸腺苷的英文缩写,结构简式: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 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代表普通化学键。 注意:ATP的分子中的高能磷酸键中储存着大量的能量,所以A TP被称为高能化合物。这种高能化合物化学性质不稳定,在水解时,由于高能磷酸键的断裂,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二、A TP与ADP的转化: 酶 ATP ADP + Pi + 能量 三、ATP和ADP之间的相互转化 ADP + Pi+ 能量 ATP ATP 酶 ADP + Pi+ 能量 ADP转化为ATP所需能量来源:动物和人:呼吸作用绿色植物:呼吸作用、光合作用 第三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一、相关概念:

初中生物光合作用专题汇编

学习-----好资料初中生物光合作用专题训练一、选择题 1、细胞的下列结构中,哪一种可以使能量发生转换、叶绿体 C、液泡 D、细胞壁A、细胞核 B 1、光合作用生成的产物是、有机物和氧、二氧化碳和水 C、二氧化碳和氧 DA、有机物和二氧化碳 B 、做“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正确的实验顺序是2 ⑥观察变化⑤清水漂洗①选叶遮光②酒精脱色③黑暗处理④碘酒显影、①②③④⑤⑥、③①②⑤④⑥ DA、①③②⑤④⑥ B、③①②④⑤⑥ C 、若把许多观赏植物安放在卧室里过夜,卧室里的空气中将3 B、氧气含量增多A、二氧化碳含量增多 C、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不变 D、有毒气体增多 4.下列四位同学的观点中正确的是 A.小王认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时无法进行呼吸作用.小柯认为:绿色植物呼吸作用时一定不能进行光合作用B .小明认为:绿色植物呼吸作用,吸入二氧化碳、放出氧气C .小张认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为人和动物提供了食物和氧气D 下列各实验装置中,能迅速、安全地脱去绿叶中叶绿素的是5. A B C D 二十世纪,科学家希尔曾做过下图这个实验,有关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6.... 研磨过滤遮光 c.叶绿体滤液a.绿叶 b.叶绿体滤液 (叶绿体无气泡产生)(叶绿体有气泡产生) .装置b中气泡内的气体是氧气 B.装置c中无气泡产生是因为缺乏二氧化碳A D.实验表明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C.实验表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处用(C24小时的银边天竺葵(叶片边缘部分的细胞无叶绿体),作如图将放置于黑暗处7.处理后,在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取下实验叶片脱处不作任何处理)、黑纸片上下包裹,AB 色、漂洗、滴加碘液、再漂洗,不会变蓝的是处三D. C处C. 处、B.A处A.A处、C 处B .B、处 .ABC

光合作用知识点总结

5.4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一、 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 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在类囊体的薄膜上分布着具有吸收光能的 ,在类囊体的薄膜上和叶绿体的基质中含有许多光合作用所必需的 。 化能合成作用:某些细菌,能够利用体外环境中的某些无机物氧化时所释放的能量来制造有机物,这种合成作用叫做化能合成作用。如硝化细菌,将NH 3氧化成亚硝酸,进而氧化成硝酸,利用这两个反应释放的化学能,将CO 2和H 2O 合成糖类。 二、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① 普里斯特利发现,植物可以更新空气。能说明消耗CO2和产生O2吗?不能 ②由于空气组成的发现,人们明确了绿叶在光下放出的气体是氧气,吸收的是二氧化碳。 梅耶指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起来。 ③萨克斯把绿叶放在暗处理(饥饿处理,消耗原有淀粉)的绿色叶片,酒精去除色素后,一半曝光, 另一半遮光。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发现遮光的那一半叶片没有发生颜色变化,曝光的那一半叶片则呈深蓝色。证明: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 ④恩格尔曼用水绵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巧妙之处在于:水绵的叶绿体是螺旋带状,便于观察。用好 氧细菌的聚集来确定氧气的产生部位。证明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氧是叶绿体释放出来的。 ⑤鲁宾,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了光合作用。第一组相植物提供H 218O 和CO 2,释放的是18O 2;第二 组提供H 2 O 和C 18O ,释放的是O 2。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来水。 ⑥、卡尔文用14CO 2供给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通过控制供给14CO 2的时间和对中间产物的分析,探明了 CO 2转化成葡萄糖的途径(CO 2→C3→葡萄糖)即卡尔文循环。 三、光合作用过程 ※※叶绿体处于不同条件下,C3、C5、[H]、ATP 以及(CH 2O)合成量的动态变化 C3的变化与其他三种物质相反。 四、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主要有: 1、光照强度:在一定范围内,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加快,超过光饱合点,光合速率反而会下

生物必修一知识点(光合作用答案版)

五 1、酶 本质:活细胞产生的有机物,绝大多数为蛋白质,少数为RNA 高效性:酶在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方面比无机催化剂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专一性:每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作用条件温和:适宜的温度,pH ,最适温度(pH 值)下,酶活性最高,温度和pH 偏高或偏低,酶活性都会明显降低,甚至失活(过高、过酸、过碱)。 功能:催化作用,降低化学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 2、ATP 结构简式:A-P ~P ~P ,中文名称:三磷酸腺苷 A 表示腺苷,P 表示磷酸基团,~表示高能磷酸键 ATP 与ADP 相互转化:A —P~P~P ?→←酶A —P~P+Pi+能量 (Pi 表示磷酸) 远离A 的那个高能磷酸键断裂(1molATP 水解释放30.54KJ 能量) 元素组成:ATP 由C 、H 、O 、N 、P 五种元素组成 功能:细胞内直接能源物质 ADP 中文名称叫二磷酸腺苷,结构简式A-P~P ATP 在细胞内含量很少,但在细胞内的转化速度很快,用掉多少马上形成多少。 ATP 和ADP 相互转化的过程和意义: 方程从左到右代表释放的能量,用于一切生命活动。 方程从右到左代表转移的能量,动物中为呼吸作用转移的能量。植物中来自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意义:能量通过ATP 分子在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之间循环流通,ATP 是细胞里的能量流通的能量"通货"。 3、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 18世纪中期,人们认为只有土壤中水分构建植物,未考虑空气作用 1771年,英国普利斯特利实验证实植物生长可以更新空气,未发现光的作用 1779年,荷兰英格豪斯多次实验验证,只有阳光照射下,只有绿叶更新空气,但未知释放该气体的成分。 1785年,明确放出气体为O2,吸收的是CO2 1845年,德国梅耶发现光能转化成化学能 1864年,萨克斯证实光合作用产物除O2外,还有淀粉 1939年,美国鲁宾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水。 4、 叶绿素a 叶绿素 主要吸收 红光和蓝紫光 叶绿体中色素 叶绿素b (类囊体薄膜) 胡萝卜素 类胡萝卜素 主要吸收 蓝紫光 叶黄素 色素:包括叶绿素3/4 和 类胡萝卜素 1/4 色素分布图: 色素提取实验: ( 无水乙醇 )提取色素; 二氧化硅 使研磨更充分;碳酸钙防止色素受到破坏 5、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CO2和H2O 转 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O2的过程。 方程式: CO2+H 2180 ??→?光能 (CH 2O )+18O 2注意: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水。 6、 条件:一定需要 光 光反应阶段 场所: 类囊体薄膜 产物:[H]、O 2和 ATP 过程:(1)水的光 解,水在光下分解成[H]和O 2; 2H 2O —→4[H] + O 2 (2)形成ATP :ADP+Pi+光能?→?酶ATP 叶绿体 光 合作用 的过程

植物光合作用

植物生理学光合作用12 共40个单选题,答对37个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40题) 1.Rubisco是双功能酶,在CO2/O2比值相对较高时,主要发生( C )反应。正确 A.加氧反应大于羧化反应A B.加氧反应B C.羧化反应C 2.温室效应的主要成因是大气( D )含量增多造成的。正确 A.O3+ CO2 A B.CO2+SO2 B C.HF+CH4 C D.CO2+CH4 D 3.光呼吸的底物是( C )。正确 A.丝氨酸A B.甘氨酸B C.乙醇酸C D.乙醛酸D 4.CAM途径中最先固定CO2的产物是( B )。正确 A.Mal A B.OAA B

C.Asp C D.Glu D 5.夜间,CAM植物的液泡内积量大量的( C )。正确 A.氨基酸A B.糖类B C.有机酸C D.CO2 D 6.CAM植物PEPCAse固定CO2在( B )中。正确 A.叶肉细胞的叶绿体间质A B.叶肉细胞的细胞质B C.维管束鞘细胞的叶绿体间质C D.维管束鞘细胞的细胞质D 7.C4植物光合过程中,OAA还原为Mal在( B )中。错误正确答案:A A.叶肉细胞的叶绿体间质A B.叶肉细胞的细胞质B C.维管束鞘细胞的叶绿体间质C D.维管束鞘细胞的细胞质D 8.玉米的PEPCase固定CO2在( B )中。正确 A.叶肉细胞的叶绿体间质A B.叶肉细胞的细胞质B C.维管束鞘细胞的叶绿体间质C

D.维管束鞘细胞的细胞质D 9.C4植物叶肉细胞中固定CO2的受体是( A )。正确 A.PEP A B.PGA B C.Ru5P C D.RuBP D 10.光合碳循环中最先形成的C6糖是磷酸( D )。正确 A.核酮糖A B.赤藓糖B C.葡萄糖C D.果糖D 11.C3途径固定CO2的酶是( C )。正确 A.PEP羧化酶A B.PEP羧激酶B C.RuBP羧化酶C D.Ru5Pp激酶D 12.光合碳循环(C3途径)中的CO2受体是( D )。正确 A.PEP A B.PGA B C.Ru5P C D.RuBP D

光合作用专题训练

1. 2. 3 . 4. 、选择 题 光合作用专题训练 关于 “光合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可用 95% 乙醇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 B.色素能分离是因为在层析液中不同色素溶解度不同 C.滤液细线要画得细而直,避免色素带间的部分重叠 D.在滤纸条上扩散速度最快的色素呈黄色 2016 江苏)下列用鲜菠菜进行色素提取、分离实验的叙述,正 确的是 A .应该在研磨叶片后立即加入 CaCO 3,防止酸破坏叶绿素 B .即使菜叶剪碎不够充分,也可提取出 4 种光合色素 C .为获得 10mL 提取液,研磨时一次性加入 10mL 乙醇研磨效 果最好 D .层析完毕后应迅速记录结果,否则叶绿素条带会很快随溶剂挥发消失 2016 课标卷 2)关于高等植物叶绿体中色素的 叙述,错误的是 A .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乙醇中 B .构成叶绿素的镁可以由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 C .通常红外光和紫外光可被叶绿体中的色素吸收用于光合作用 D .黑暗中生长的植物幼苗叶片呈黄色是由于叶绿素合成受阻引起的 2016 上海) 从种植于室内普通光照和室外强光光照下的同种植物分 别提取叶片的叶绿体色素,用纸层析法分离,结果如右图。下列判断正 确的是 室内植物叶片偏黄 B .室外植物叶片偏绿 室外植物叶片胡萝卜素含量 >叶黄素含量 室内植物 叶片叶绿素 a 含量>叶绿素 b 含量 5.( 2016 上海)据右图分析,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中 A .电子受体是水 B .电子供体是 NADPH C .反应场所位于叶绿体内膜 D .H +浓度差驱动 ATP 合成 A . C . D . 6.( 2016 天津)在适宜反应条件下,用白光照射离体的新鲜叶绿体一段时 间后,突然改用 光照强度与白光相同的红光或绿光照射。下列光源与瞬间发 生变化的物质,组合正确的是 A .红光, ATP 下降 B .红光,未被还原的 3-磷酸甘油酸上升 C .绿光, NADPH 下降 D .绿光,核酮糖二磷酸上升 7.将一株生长正常的绿色植物置于密闭的玻璃容器内,在适宜条件下光照培养,随培 养时间的延长,玻璃容器内 CO 2浓度可出现的变化趋势是 A.一直降低,直至为零 B.一直保持稳定,不变化 C.降低至一定水平时保持相对稳定 D. 升高至一定水平时保持相对稳定 8.下图表示在适宜光照、 CO 2 等条件下,其植物 在不同温度下的表观光合速率和细胞呼吸速率曲 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温度主要影响光合作用的碳反应阶段 B. 细胞呼吸酶的适宜温度比光合作用酶的适宜 温 度高 C. 温度在 30℃左右时,真正光合速率最大 D. 若保持 25℃,每天交替进行 12h 光照和 12h 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