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骨转移规范化治疗

结直肠癌骨转移规范化治疗
结直肠癌骨转移规范化治疗

结直肠癌骨转移规范化治疗

结直肠癌骨转移的发生率约为10%~15%,且预后较差,5年生存率甚至低于5%。有研究表明,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异时性肺转移是骨转移发生的高危因素,同时,初始性骨转移和结肠癌骨转移是影响患者生存的危险因素。结直肠癌骨转移最常见的表现是侵犯部位疼痛,伴或不伴有神经压迫症状。

从原发肿瘤的部位来看,直肠癌较结肠癌骨转移发生率高,转移部位最常见于椎骨,其次是骨盆。左侧结肠癌主要向椎骨转移,而右侧结肠癌往往向四肢长骨转移。结直肠癌骨转移常合并其他脏器转移,最常见的是合并肺转移和肝转移。

骨转移按病变特征可分为以下3种类型,溶骨性、成骨性和混合性。大部分结直肠癌骨转移表现为溶骨性破坏。

诊断方法

病理学诊断是结直肠癌骨转移确诊的金标准,在病理诊断不明确的情况下,骨转移的诊断主要依靠放射性核素显像(ECT)、X线、CT、磁共振成像(MRI)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等影像学检查。

在临床工作中,ECT常作为诊断骨转移的主要手段。它能够早期发现骨骼中成骨、溶骨或混合性骨转移灶,特别是对成骨性转移有独特的优势,具有灵敏度高、不易漏诊的优点。但是,全身各部位骨组织在发生成骨过程或血流增加时,均会伴有双磷酸盐沉积,不仅见于骨的恶性肿瘤,还见于骨转移瘤之外的其他骨病变,因此,ECT诊断骨转移的特异度较低。专家组推荐,对于高度怀疑骨转移或CT等影像学检查提示骨转移的患者,应行ECT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

X线是骨科常规检查方法,可鉴别溶骨性和成骨性破坏,但对早期骨转移瘤的检测灵敏度低,难以发现早期转移灶。并且在骨小梁破坏>50%时,才有可能在X线平片上见到明确的骨破坏征象,且容易被老年性的骨质疏松所掩盖。另外,X线平片对锁骨、肩胛骨、脊柱和颅底等解剖较复杂、组织重叠较多的部位显示颇为困难,因此,X线并不作为骨转移的常规检查手段。鉴于其操作简单、费用低廉,专家组推荐,对有临床症状的部位或其他影像学检查所发现的异常,可使用X线平片进行补充评估。

CT作为原发灶诊断、复查随访的常见检查方式,具有无创、便捷等优势。尤其对于初诊时高度怀疑骨转移的患者,CT可作为首选检查。同时,CT对骨质破坏的情况更加敏感,可以较好地反映骨质破坏情况、周围软组织肿块侵犯程度、诊断病理性骨折和脊髓压迫综合征等并发症。但仍需要在骨皮质破坏达到一定程度时才能观察到,因此,需要结合ECT等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此外,由于CT显示解剖结构清晰,可引导穿刺活检。

MRI能在骨转移早期侵犯骨髓而尚未累及骨皮质时即观察到异常,因此能发现CT和骨扫描不能发现的骨髓转移病灶,更好地显示病变部位、范围及周围软组织侵犯程度。MRI 在判断脊髓压迫和压缩性骨折方面优于CT,尤其适用于怀疑脊柱转移或伴有神经症状患者的检查。但是,由于骨皮质在MRI的T1和T2加权上均显示低信号,对于四肢长骨,MRI 诊断骨皮质破坏的敏感性不及CT。

PET-CT诊断骨转移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优于ECT,并且可以评价全身骨骼受累的情况以及肿瘤的全身分期情况。对于病情复杂、常规检查无法明确诊断、制定治疗方案帮助较大时可以作为有效的辅助检查。其缺点是价格相对昂贵,不推荐作为常规检查项目。

如果结直肠癌诊断明确,但仅出现孤立性骨破坏病灶,专家组推荐在临床治疗之前应当进行活检。对特殊部位骨转移病灶(骨盆、脊柱等)的活检,通常在C-臂透视或CT引导下进

行,采用穿刺针切割或抽取肿瘤组织,尽可能选取溶骨性区域取材,以满足常规病理和分子病理学诊断的要求。

治疗

结直肠癌骨转移综合治疗的目标是:(1)改善生活质量,恢复功能;(2)预防或延缓SREs 的发生;(3)延长生存时间。

应根据患者的机体状况、肿瘤病理学类型、病变累及范围和发展趋势采取以全身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包括骨保护药物(双膦酸盐等)、系统治疗(化疗、分子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放疗、手术以及镇痛对症治疗。诊治流程见图1。

全身治疗

1.双膦酸盐治疗:

双膦酸盐是结直肠癌骨转移的基础用药。专家组推荐,当影像学检查提示有骨破坏或骨转移时,应用骨保护药物治疗,可以与常规抗肿瘤治疗联合使用。双膦酸盐能抑制破骨细胞对骨小梁的溶解和破坏,阻止肿瘤转移引起的溶骨性病变、减轻骨吸收、骨痛及骨转移所致的高钙血症等SREs,在应用双膦酸盐治疗过程中即使发生SREs仍建议继续用药。如果患者只存在骨转移风险但未确诊骨转移,专家组不推荐使用骨保护药物治疗。专家组推荐,用药时间至少持续12个月以上。应特别注意,在用药期间不要进行拔牙等涉及牙槽骨的有创操作。如果用药过程中出现明确与骨保护药物治疗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或者临床医师认为继续用药患者不能获益,应考虑停药。

2.化疗:

结直肠癌发生骨转移时通常在病程晚期。多数患者经过多程化疗,一般情况较差,化疗效果常常不理想。此阶段化疗的作用在于延长生存,缓解疼痛,需要严格掌握化疗的适应证。专家组推荐,化疗方案的选择需要经过多学科讨论,可以建议参加临床试验。

3.分子靶向药物治疗:

结直肠癌的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包括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为靶点的治疗(西妥昔单抗和帕尼单抗)和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VEGFR)为靶点的治疗(贝伐珠单抗)。靶向药物与化疗联合应

用能够提高转移性结直肠癌治疗的疗效并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是目前晚期结直肠癌的标准一线治疗方案。虽然在部分研究中观察到,靶向药物在增强化疗药物抗肿瘤活性的同时还可以更好地发挥抑制骨转移的作用,但是在结直肠癌骨转移中的作用还缺少循证医学证据。

4.免疫治疗:

免疫治疗药物为晚期结直肠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免疫治疗主要通过提高患者自身机体免疫系统的抗肿瘤能力来抑制和杀伤肿瘤细胞,并显示了一定的治疗效果,有效地改善了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但是,目前优势人群(微卫星高度不稳定或错配修复缺陷)仅占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5%,仍需要拓展适应证和开发新药物。

局部治疗

1.外科治疗:

专家组认为,外科治疗的目的在于恢复运动系统功能、缓解疼痛、改善生活质量。在选择外科手术前,应当综合考虑原发肿瘤状态、全身状况、骨转移的部位(脊柱、骨盆或四肢)、数目、病变类型(溶骨性或成骨性)、骨折情况等。专家组推荐,将预计生存时间较短(<3个月)、全身广泛骨破坏、多脏器广泛转移、全身状况不能耐受手术等作为手术禁忌证。

常用的手术方法包括内固定或关节置换、切除骨转移病灶,切除骨转移病灶后可以使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填充缺损,加强稳定性。对于脊柱转移灶,评估脊柱稳定性和脊髓压迫级别后,可选择微创椎体成型、微创内固定或分离手术联合术后放疗。

2.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能够减轻或消除症状、改善生活质量,预防病理性骨折、缓解脊髓压迫症状,包括外照射和放射性核素治疗两类。针对病灶局限、数目较少的骨转移患者,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body radiotherapy, SBRT)可改善骨转移病灶的局部控制情况。

专家组推荐,放疗用于经药物系统治疗后仍无法缓解的顽固性疼痛,以及椎体不稳、即将发生病理性骨折和脊髓压迫症的患者,同时可联合双膦酸盐以减轻骨转移引起的疼痛并改善生活质量。由于放射性核素在部分患者中会出现明显的骨髓抑制,专家组推荐不作为首选治疗方案。

止痛和对症支持治疗

1.止痛治疗:

止痛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充分进行疼痛评估是合理、有效镇痛治疗的前提。评估应当遵循常规、量化、全面、动态的癌痛评估原则,重点评估最近24 h内患者最严重和最轻的疼痛程度以及平常情况的疼痛程度。遵循口服给药、按阶梯给药、按时给药、个体化给药和注意具体细节五大基本原则。根据疼痛的性质、程度、正在接受的治疗和伴随疾病等情况,合理地选择止痛药物和辅助镇痛药物。

非药物治疗中主要以放疗和介入治疗为主,放疗可以显著缓解60%~90%患者的骨转移疼痛,33%的患者在治疗后获得完全缓解,减少了镇痛药物的依赖,介入治疗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安全性高等优点,为无法耐受或不愿接受其他治疗手段的患者提供了另一种选择。

2.对症支持治疗:

对症支持治疗是骨转移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导SREs的高危患者在日常活动中

避免幅度较大的动作和活动,降低发生病理性骨折的风险。对于基本活动能力部分受限的患者,需要专业陪护人员辅助进行活动,必要时配置支具等康复器具,帮助患者完成日常活动。

心理支持治疗

建议对患者进行心理精神症状的评估,根据患者心理精神症状的临床诊断和严重程度进行相应干预。未达到临床诊断标准的患者可由临床医护人员给予相应的心理支持,以降低患者对疾病进展的恐惧和焦虑。

随访

结直肠癌骨转移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当进行定期随访。随访项目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查、患者治疗反应和心理状态等。根据结直肠癌的随访策略,一般在治疗后每3个月进行1次随访。骨转移尤其应当重视体格检查的重要性,结合相应的影像学检查仔细评估治疗效果。

结语

在临床实践中,结直肠癌骨转移诊治的选择是多元化的。在结直肠癌系统治疗过程中,高度怀疑骨转移的结直肠癌晚期患者可首选CT联合ECT检查,对于怀疑脊柱转移或伴有神经系统症状的患者可补充MRI检查明确诊断。同时,应密切随访诊断不明确的患者,必要时可行PET-CT检查和病理活检。制定治疗方案时应多学科团队紧密配合,全面评估患者耐受情况,合理应用多种治疗方法。双膦酸盐作为基础用药,结合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手术、放疗等方法,达到早诊断、早治疗,延缓SREs的出现、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的目的。

到哪治疗直肠癌骨转移

直肠癌是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疾病,发展到了中晚期,常会出现转移扩散的情况,其中骨转移是常见的转移部位,患者疼痛异常,让患者很是困扰。那么出现骨转移到哪里去治疗呢? 转移是恶性肿瘤特有的生物学特性,是肿瘤患者致死的主要要原因,直肠癌亦是如此。出现骨转移疼痛是最常见的症状,多伴有贫血、发热、出血,少数可有局部肿块或并发病理性骨折,也有患者伴有高钙血症的发生。如果不及时治疗,会造成截瘫,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直肠癌患者应该到哪里去治疗呢? 其实专家介绍,到哪里去治疗应该根据具体的情况,一定要选择正规,有实力的医院进行治疗,直肠癌出现骨转移一般多采用放化疗和中医药进行治疗,特别是中医药,可减轻毒副作用,提高放化疗的敏感度,提高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对于直肠癌骨转移的患者来说,中医药也可单独使用,具有很强的整体观念,中药可以通过抑制癌细胞扩散转移,减少骨转移,防止疼痛的发生。在治疗的过程中也要及时及有效的控制原发癌肿外,还应注意及时有效的控制转移癌灶,减少癌细胞转移和侵袭,软化缩小肿瘤能有效的减少疼痛,防止疼痛的加重和反复。 当然选择中医药治疗也要选择一个好的医院,所谓术业有专攻,一个专科中医院治疗疾病更专业,专病专治,可一对一的服务,在中医治疗领域,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以中医治疗为主,以“调理治”为理论指导,以“三联平衡疗法”等抗癌处方为具体治疗方法,通过“医生、专病、专科”,针对具体病种、病情、症状,选择科学治疗方案,给予针对性、系统性的个性化治疗,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帮助了上万例患者减少了痛苦,延长了生命。 该医院独创的中医三联平衡疗法治疗疾病抓住关键病机,统筹兼顾,采取“扶正”“疏通”“祛毒”三大对策,有的放矢,重点用药,扶正补虚,理气活瘀,化痰散结,攻毒排毒,从而达到调节人体阴阳、气血、脏腑生理机能平衡,帮助了数万例患者减少了痛苦,延长了生命,使很多被判死刑的患者获得了康复,甚至实现了长期带瘤生存的机会。 通过一则真实的案例一起来了解一下 贠孟菊,女,直肠癌,许昌市湛涧乡 2010年,贠孟菊一直拉肚子,但是她自认为身体很好,觉得不是什么大病,只吃一些治肠胃的药,长期服用却不见好转,最后大便开始出血,才意识到病情严重,到许昌市中心医院做了检查后确诊为直肠癌。 贠孟菊按照医生的安排做了手术,但是医生告诉贠孟菊的老伴儿,直肠癌这种病,就算做了手术最多也就是三年的生命。贠孟菊开始非常恐惧,这时医院又让做化疗,但贠孟菊的儿子担心化疗的毒副作用大,一直反对。一次他在无意间得到一本《关爱生命》的小册子,从上面了解到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在治疗肿瘤方面的效果不错,跑到医院考察一番后,就带着贠孟菊前来就诊。 当时患者手术后身体虚,大便次数多,一天跑厕所六七次。袁教授依据抗癌“三联平衡疗法”为贠孟菊配制了中药,服药一个疗程后,贠孟菊明显感到病情好转了,第二个疗程之后,她就能在路上来回的小跑了,身体和精神各方面都慢慢恢复,在家除了干些家务活、农活,没事就带着孙子,送孩子上学,也不觉得累,生活恢复如常。 在希福医院的治疗下,贠孟菊身体渐渐恢复,各方面情况也都变得越来越好,一家人对袁院长以及医院的医护人员都心存感激。 以上就是关于直肠癌骨转移到哪里治疗的介绍,希望通过上述介绍对大家有帮助,直肠癌骨转移要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争取在出现疼痛第一时间采取恰当治疗方案,合理用药,取得满意疗效。选择医院最好是选择正规的医院进行治疗,这样既能保障效

早期直肠癌的五大症状

早期直肠癌的五大症状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署发布的数据,直肠癌就是全球第三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全球每年新诊断为结直肠癌的病例超过136万。直肠癌也就是全世界人民的健康杀手。 问题的关键就是这种疾病早期症状非常隐匿,很多直肠癌一被查出就就是晚期。 为做到早感知,早预防直肠癌,以下5个症状绝不能放过 1、大便带血 直肠癌在早期,大便会带血。很多人只就是把大便带血当成普通的便秘或者痔疮出血,但如果经常性出血,而且颜色暗红,最好去医院做个肠镜检查。 2、排便困难,有习惯性便秘症状

直肠癌的早期症状就就是腹痛腹胀,便秘。人们往往以为就是便秘引起的腹痛腹胀,解决问题的重点在便秘,不会想到直肠癌。所以到后期再去检查,很有可能直肠癌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了。 3、食欲减退,迅速消瘦 一部分直肠癌患者在早期的主要症状一般为消化功能紊乱,吃 饭没有胃口。导致体重迅速下降,所以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并不一定就是减肥有效,也要考虑其它健康问题,最好去医院做检查。 4、贫血 有不少直肠癌患者,症状不一定全就是便血,而就是全身困乏无力、贫血与腹痛。所以长期贫血也就是要警惕直肠癌的。 5、排便习惯改变 其实排便习惯的改变就是一个很容易观察到直肠癌的表现。因为正常人的排便就是一天一次或者有其它规律性。但规律突然间改变成了一天三次或者三天一次,较大的习惯改变,都要考虑就是否就是 大肠出了问题。 直肠癌就是胃肠道中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仅次于胃与食道癌,就是大肠癌的最常见部分(占65%左右),目前,它已在癌症排行榜中跃居第二位了。绝大多数病人在40岁以上。30岁以下者约占15%。男性较多见,男女之比为2-3:1。这类疾病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早期结肠癌治愈率可达%

早期结肠癌治愈率可达%

————————————————————————————————作者:————————————————————————————————日期:

早期结肠癌治愈率可达95% 访谈全文 InterView 结肠癌在所有恶性肿瘤中发病率第二 好大夫在线:汤教授您好,在讲解治疗之前请汤教授讲解一下什么是结肠癌。 汤坚强医生:结肠癌老百姓又称大肠癌,是指大肠粘膜在环境或遗传作用下发生大肠黏膜的恶性转化。现在大肠癌的发病率在我国逐渐呈增高的趋势,大概每年新增的大肠癌病例有40万,年增长率5%,尤其在一些大城市生活条件比较好的地方,比如北京、上海,大肠癌已超过了胃癌成为消化道肿瘤发病率第一位,在整个恶性肿瘤里排名第二,仅次于肺癌。

在讲大肠癌之前,大家先了解一下肠道结构。如上图所示,中间的部分是小肠,外头一圈像一个门字形的结构是大肠,小肠末端的回肠通过回盲瓣开始连接大肠,大肠的结构包括阑尾、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最后通过齿状线连接肛门。 好大夫在线:是不是结肠癌在所有的大肠部位都会发生呢? 汤坚强医生:是。如果这个肿瘤长在盲肠的部位,就叫做盲肠癌;如果肿瘤长在升结肠部位就叫升结肠癌;长在横结肠部位就叫横结肠癌;依此类推还有降结肠癌、乙状结肠癌。 结肠癌怎么治:肿瘤分期说了算

好大夫在线:我们知道肿瘤在医学上是有分期的,那么结肠癌是怎么分期的呢? 汤坚强医生:现在的肿瘤分期多参照国际的分期标准,结肠癌的分期主要分为四期。分类的依据是肿瘤的侵润程度,有没有淋巴结转移或者远处转移。 结肠分四层结构,从里到外分别是黏膜、黏膜下层、肌层、浆膜。如果肿瘤长在肠管里,侵犯了黏膜、黏膜下层或者肌层,但没有穿透整个肠壁,就叫一期结肠癌。如果肿瘤侵犯了肠壁的全层或者突破了浆膜,但是没有发生淋巴结转移这就是二期。三期指的是无论肿瘤侵犯到哪个深度,只要发生了淋巴结转移这就是肿瘤的三期。四期就是老百姓了解的晚期,即肿瘤发生了肝转移、肺转移或骨转移等,也就是说肿瘤已经扩散了,发生了远处转移,这就叫四期。 好大夫在线:是不是不同分期的肿瘤治疗方式也不一样?

直肠癌扩散到骨的生存期

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的道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在我国一直呈现上升趋势,由于其早期症状隐匿,不少患者发现病情的时候已经扩散转移,如常见的骨转移,此时治疗起来比较困难,很多患者对于生存期比较关心,那么直肠癌扩散到骨头还能活多久呢? 直肠癌扩散到骨头还能活多久呢?对于这个问题,很难回答,专家指出,病人出现扩散转移后存活期的长短,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病人机体耐受力,病人心态,治疗方法,护理是否周到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当然直肠癌扩散患者一定不能放弃治疗,积极科学治疗,方有康复奇迹。 那么在临床上,直肠癌扩散到骨头应该怎样帮助患者减轻痛苦,延长生命呢?临床上,当直肠癌扩散到骨头的时候,手术存在较大的局限性,不仅对机体损伤较大,而且难以彻底清除病灶,因此,直肠癌扩散患者多采用放化疗和中医药进行治疗。 放化疗是常见的治疗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病情,改善症状,但是会杀伤正常的细胞,带来一系列的毒副作用,长期效果较差,患者不耐受,临床实践证实,放化疗的时候及时配合中医药治疗效果更佳,可减轻毒副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贠孟菊,女,直肠癌,许昌市湛涧乡 2010年,贠孟菊一直拉肚子,但是她自认为身体很好,觉得不是什么大病,只吃一些治肠胃的药,长期服用却不见好转,最后大便开始出血,才意识到病情严重,到许昌市中心医院做了检查后确诊为直肠癌。 贠孟菊按照医生的安排做了手术,但是医生告诉贠孟菊的老伴儿,直肠癌这种病,就算做了手术最多也就是三年的生命。贠孟菊开始非常恐惧,这时医院又让做化疗,但贠孟菊的儿子担心化疗的毒副作用大,一直反对。一次他在无意间得到一本《关爱生命》的小册子,从上面了解到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在治疗肿瘤方面的效果不错,跑到医院考察一番后,就带着贠孟菊前来就诊。 当时患者手术后身体虚,大便次数多,一天跑厕所六七次。袁教授依据抗癌“三联平衡疗法”为贠孟菊配制了中药,服药一个疗程后,贠孟菊明显感到病情好转了,第二个疗程之后,她就能在路上来回的小跑了,身体和精神各方面都慢慢恢复,在家除了干些家务活、农活,没事就带着孙子,送孩子上学,也不觉得累,生活恢复如常。 在希福医院的治疗下,贠孟菊身体渐渐恢复,各方面情况也都变得越来越好,一家人对袁院长以及医院的医护人员都心存感激。 直肠癌扩散中医治疗比较普遍,中医中药从整体扶正气,复元气,可提高机体免疫机能,增强自身抗病能力出发,结合局部辨症论治,可以起到快速杀灭残留癌细胞,减少并发症,提高免疫力,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的目的。 近些年,随着中医药的不断发展,中医药在治疗癌症上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帮助了不少患者减少了痛苦,延长了生命。如临床上,受到患者和家属的好评的中医三联平衡疗法。该疗法治疗注重从患者整体入手,采用天然中草药,从整体出发,辩证施治,在治疗治疗“肿”、“痛”、“水”这些“标”症的同时,更注重辨病因、病机,重点治疗肿瘤“虚”、“瘀”、“毒”三大本质,并且调整全身的免疫和阴阳平衡,疗效持久稳定,不易复发。 此外,直肠癌扩散能活多久也与病人的身体机能密切相关,身体机能好,免疫力强,才能抵抗癌肿的发展,耐受各种药物治疗。因此,提高免疫机能,增强对肿瘤的抵抗力对直肠癌患者,尤其是晚期患者极为重要。做好饮食方面的支持,给予充足的营养支持,帮助患者更好的治疗疾病,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总之,直肠癌扩散到骨的生存期与选择的治疗方案,体质,心态等各方面有关,建议患者最好是结合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保持良好的心态,这样才能有助于患者减少痛苦,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2020版:中国结直肠癌早诊早治专家共识(完整版)

2020版:中国结直肠癌早诊早治专家共识(完整版) 结直肠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呈逐年攀升趋势,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是改善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减轻人群疾病负担的关键所在。但目前我国结直肠癌患者早期诊断及治疗率偏低,积极推动规范的结直肠癌早诊早治是进一步改善我国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关键。 一、结直肠癌的流行病学趋势 结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新发病例数在全世界男性、女性中分别排名第3位及第2位,死亡病例数在全世界男性、女性中分别排名第4位及第3位[1]。发达国家结直肠癌发病率明显高于发展中国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尤其是膳食结构的改变,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日渐增高,已跃居城市恶性肿瘤发病率第2位(33.17/10万),死亡率第4位(15.98/10万),农村地区恶性肿瘤发病率(19.71/10万)和死亡率(9.68/10万)第5位[2]。结直肠癌在我国东部地区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33.88/10万和15.65/10万、中部地区为24.79/10万和12.54/10万、西部地区则为24.78/10万和12.21/10万[3]。 随着诊疗技术的发展,结直肠癌的5年生存率不断提高。美国结直肠癌5年生存率已达到64%左右;欧洲如德国、法国和英国等国家结直肠癌5年生存率也超过60%。近年来中国的结直肠癌总体5年生存率也有了很大提高,结肠癌5年生存率已经达到57.6%,直肠癌5年生存率为56.9%,

但仍低于欧洲和美国,也低于亚洲的日本和韩国[4],原因是我国结直肠癌早期诊断率总体偏低。美国结直肠癌诊断病例中Ⅰ~Ⅱ期占39%,Ⅲ期和Ⅳ期分别占32%和24%[5]。虽然我国37家三甲医院统计数据显示结直肠癌患者Ⅰ期占13.9%,Ⅱ期占26.7%,Ⅲ期和Ⅳ期结直肠癌分别占34.6%和23.7%[6]。我国由于各个地区和医院诊治水平参差不齐,总体早期结直肠癌患者占比约20%~30%,大部分患者诊断时已是中晚期。目前Ⅰ/Ⅱ期患者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90%、Ⅲ期患者71%,而Ⅳ患者则降至14%[5]。我国结直肠癌早期诊断率偏低,已经很大程度影响了我国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和生存。 二、结直肠癌的筛查和早期诊断 1.结直肠癌筛查的可选方法: 结直肠癌的筛查应根据各地区的结直肠癌疾病负担、医疗资源及个人危险因素选择适当的筛查方式[7]。目前的筛查方法列举如下。 基于粪便检测的方法包括粪便免疫化学测试(FIT)和多靶点粪便检测。FIT相比愈创木脂化学法粪隐血试验(gFOBT)具有更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且不受饮食和消化道出血的影响,检测结果也更为准确。FIT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结直肠癌早期筛查技术,推荐筛查周期为1年1次。不再推荐化学法粪隐血试验用于结直肠癌早期筛查。多靶点粪便检测是利用粪便DNA检测技术检测粪便中肠道肿瘤脱落细胞的特异性标志物,并与FIT 相结合的检测方法。该方法提高了结直肠癌进展期腺瘤的筛检敏感性和特异性,但检测费用较高,推荐应用于无症状人群结直肠肿瘤早诊筛查,筛

结直肠癌骨转移规范化治疗

结直肠癌骨转移规范化治疗 结直肠癌骨转移的发生率约为10%~15%,且预后较差,5年生存率甚至低于5%。有研究表明,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异时性肺转移是骨转移发生的高危因素,同时,初始性骨转移和结肠癌骨转移是影响患者生存的危险因素。结直肠癌骨转移最常见的表现是侵犯部位疼痛,伴或不伴有神经压迫症状。 从原发肿瘤的部位来看,直肠癌较结肠癌骨转移发生率高,转移部位最常见于椎骨,其次是骨盆。左侧结肠癌主要向椎骨转移,而右侧结肠癌往往向四肢长骨转移。结直肠癌骨转移常合并其他脏器转移,最常见的是合并肺转移和肝转移。 骨转移按病变特征可分为以下3种类型,溶骨性、成骨性和混合性。大部分结直肠癌骨转移表现为溶骨性破坏。 诊断方法 病理学诊断是结直肠癌骨转移确诊的金标准,在病理诊断不明确的情况下,骨转移的诊断主要依靠放射性核素显像(ECT)、X线、CT、磁共振成像(MRI)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等影像学检查。 在临床工作中,ECT常作为诊断骨转移的主要手段。它能够早期发现骨骼中成骨、溶骨或混合性骨转移灶,特别是对成骨性转移有独特的优势,具有灵敏度高、不易漏诊的优点。但是,全身各部位骨组织在发生成骨过程或血流增加时,均会伴有双磷酸盐沉积,不仅见于骨的恶性肿瘤,还见于骨转移瘤之外的其他骨病变,因此,ECT诊断骨转移的特异度较低。专家组推荐,对于高度怀疑骨转移或CT等影像学检查提示骨转移的患者,应行ECT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 X线是骨科常规检查方法,可鉴别溶骨性和成骨性破坏,但对早期骨转移瘤的检测灵敏度低,难以发现早期转移灶。并且在骨小梁破坏>50%时,才有可能在X线平片上见到明确的骨破坏征象,且容易被老年性的骨质疏松所掩盖。另外,X线平片对锁骨、肩胛骨、脊柱和颅底等解剖较复杂、组织重叠较多的部位显示颇为困难,因此,X线并不作为骨转移的常规检查手段。鉴于其操作简单、费用低廉,专家组推荐,对有临床症状的部位或其他影像学检查所发现的异常,可使用X线平片进行补充评估。 CT作为原发灶诊断、复查随访的常见检查方式,具有无创、便捷等优势。尤其对于初诊时高度怀疑骨转移的患者,CT可作为首选检查。同时,CT对骨质破坏的情况更加敏感,可以较好地反映骨质破坏情况、周围软组织肿块侵犯程度、诊断病理性骨折和脊髓压迫综合征等并发症。但仍需要在骨皮质破坏达到一定程度时才能观察到,因此,需要结合ECT等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此外,由于CT显示解剖结构清晰,可引导穿刺活检。 MRI能在骨转移早期侵犯骨髓而尚未累及骨皮质时即观察到异常,因此能发现CT和骨扫描不能发现的骨髓转移病灶,更好地显示病变部位、范围及周围软组织侵犯程度。MRI 在判断脊髓压迫和压缩性骨折方面优于CT,尤其适用于怀疑脊柱转移或伴有神经症状患者的检查。但是,由于骨皮质在MRI的T1和T2加权上均显示低信号,对于四肢长骨,MRI 诊断骨皮质破坏的敏感性不及CT。 PET-CT诊断骨转移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优于ECT,并且可以评价全身骨骼受累的情况以及肿瘤的全身分期情况。对于病情复杂、常规检查无法明确诊断、制定治疗方案帮助较大时可以作为有效的辅助检查。其缺点是价格相对昂贵,不推荐作为常规检查项目。 如果结直肠癌诊断明确,但仅出现孤立性骨破坏病灶,专家组推荐在临床治疗之前应当进行活检。对特殊部位骨转移病灶(骨盆、脊柱等)的活检,通常在C-臂透视或CT引导下进

大肠癌的早期症状有4表现

大肠癌的早期症状有4表现 当我们不幸患上了大肠癌这种疾病后,肠癌的症状有哪些,肠癌的早期症状有哪些表现,肠癌的治疗方法有哪些,肠癌能治好吗? 大肠癌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1、腹胀、腹痛。原因是由于肠道功能紊乱,或者肠道梗阻而致。部位多集中在中下腹部,多为隐痛或胀痛,还有渐渐加重的趋势。 2、便血,因病变距肛门较近,血色多呈鲜红色或暗红色,且往往是血便分离。只在出血量较多时,才可见大便呈棕红色、果酱样。右半结肠癌病人中有这种,肉眼可见的便血者占36。5%。这也属于大肠癌的早期症状表现。 3、贫血,当长期慢性失血,超过机体造血的代偿功能时,病人即可出现贫血这种,大肠癌的早期症状。肿瘤阻塞,当肿瘤长至相当体积,或浸润肠壁肌层时,可引起肠管狭窄,肠腔变小,肠内容通过受阻。 4、大便习惯和性状改变。直肠癌患者大便次数可增多,但每次排便不多,甚至根本没有粪便,只是排出一些黏液、血液,且有排便不尽的感觉。当大肠肿瘤相对较大且有糜烂、溃疡或感染时,才可能发生大便习惯、次数的改变,以及便秘或不明原因的腹泻。如果癌肿突出向直肠腔内生长,导致肠腔相对狭窄,则排出的大便往往变细、变形,可呈扁形,有时变形的大便上附着一些血丝。 大肠癌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呢? 肠癌的治疗方法1、外科治疗:大肠癌的治疗中的唯一根治方法是早期切除癌肿。探查中如发现已有癌转移,但病变肠曲尚可游离时,原则上即应将大肠癌切除,以免日后发生肠梗阻;另一方面,癌肿常有糜烂、渗血或伴有继发感染,切除后能使全身情况获得改善。对有广泛癌转移者,如病变肠段已不能切除,则应进行造瘘或捷径等姑息手术。 肠癌的治疗方法2、放射治疗:疗效尚不满意。有人认为大肠癌的治疗分为:1。术前放疗可使肿瘤缩小,提高切除率,减少区域性淋巴转移、术中癌细胞的播散及局部复发;2。术后放疗对手术根治病例,如肿瘤已穿透肠壁,侵犯局部淋巴结、淋巴管和血管,或外科手术后有肿瘤残存,但尚无远处转移者,宜作手术后放疗;3。单纯放疗:对晚期直肠癌病例,用小剂量放射治疗,有时能起到暂时止血、止痛的效果。 肠癌的治疗方法3。在大肠癌的治疗方法中还可以选择中西相结合的方式。“五行平衡缓控疗法”此特色疗法坚持中医五行相应、子午流注的整体观、时间观指导诊疗过程,中药与针灸及特色疗法配合,提高预防及治疗的效果。还根据患者体质、病情特点,综合运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以毒攻毒、益气健脾、扶正固本、疏通经络等多种治疗法则。使患者延长生存期限,提高其生存质量,还有缓解患者的症状,减少痛苦,建立自信心等特点。

结肠癌扩散到骨的生存期

结肠癌是我国常见的道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在我国一直呈现上升趋势,由于其早期症状隐匿,不少患者发现病情的时候已经扩散转移,如常见的骨转移,此时治疗起来比较困难,很多患者对于生存期比较关心,那么结肠癌扩散到骨头还能活多久呢? 结肠癌扩散到骨头还能活多久呢?对于这个问题,很难回答,专家指出,病人出现扩散转移后存活期的长短,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病人机体耐受力,病人心态,治疗方法,护理是否周到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当然结肠癌扩散患者一定不能放弃治疗,积极科学治疗,方有康复奇迹。 那么在临床上,结肠癌扩散到骨头应该怎样帮助患者减轻痛苦,延长生命呢?临床上,当结肠癌扩散到骨头的时候,手术存在较大的局限性,不仅对机体损伤较大,而且难以彻底清除病灶,因此,结肠癌扩散患者多采用放化疗和中医药进行治疗。 放化疗是常见的治疗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病情,改善症状,但是会杀伤正常的细胞,带来一系列的毒副作用,长期效果较差,患者不耐受,临床实践证实,放化疗的时候及时配合中医药治疗效果更佳,可减轻毒副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结肠癌扩散中医治疗比较普遍,中医中药从整体扶正气,复元气,可提高机体免疫机能,增强自身抗病能力出发,结合局部辨症论治,可以起到快速杀灭残留癌细胞,减少并发症,提高免疫力,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的目的。 近些年,随着中医药的不断发展,中医药在治疗癌症上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帮助了不少患者减少了痛苦,延长了生命。如临床上,受到患者和家属的好评的中医三联平衡疗法。该疗法治疗注重从患者整体入手,采用天然中草药,从整体出发,辩证施治,在治疗治疗“肿”、“痛”、“水”这些“标”症的同时,更注重辨病因、病机,重点治疗肿瘤“虚”、“瘀”、“毒”三大本质,并且调整全身的免疫和阴阳平衡,疗效持久稳定,不易复发。 李来双,男,77岁,结肠癌,山西太原 李来双起初出现腹痛、腹胀,20天未见缓解,治疗期间一直在发烧,温度最高时达到38.8℃,经检查最终确诊为结肠癌。由于李来双身体异常虚弱,而且伴有低蛋白血症、水电酸碱平衡紊乱,因此在山西省太原市人民医院经过一系列调理后做了手术,术后医生建议李来双继续做化疗,但化疗的毒副作用很大,家人担心老人受不了。这时李来双的儿子想起自己身患胃癌的叔叔在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吃中药,治疗效果一直不错,李来双家人决定也去试试袁希福院长的中医治疗。 2017年3月31日,李来双儿子代父亲到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就诊。由于老人身体比较差,因而袁希福院长开的中药以扶正为主,提高老人的免疫力,辅助祛邪抗癌,达到巩固治疗功效。用药后,老人停止消瘦,精神、气色、体力等均逐渐好转。如今,老人每天可以走个二十分钟,6月份复查结果显示,除了蛋白有点低外,各项指标均正常,家属非常满意。 此外,结肠癌扩散能活多久也与病人的身体机能密切相关,身体机能好,免疫力强,才能抵抗癌肿的发展,耐受各种药物治疗。因此,提高免疫机能,增强对肿瘤的抵抗力对结肠癌患者,尤其是晚期患者极为重要。做好饮食方面的支持,给予充足的营养支持,帮助患者更好的治疗疾病,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总之,结肠癌扩散到骨的生存期与选择的治疗方案,体质,心态等各方面有关,建议患者最好是结合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保持良好的心态,这样才能有助于患者减少痛苦,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结肠癌规范化诊疗指南.doc

结肠癌规范化诊疗指南(试行 )

1范围 本指南规定了结肠癌的规范化诊治流程、诊断依据、诊断和 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及治疗方案。 本指南适用于农村重大疾病医疗保障工作定点医院对结肠癌 的诊断和治疗。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 HNPCC):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综合征,又称lynch综合征。 3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指南。 CEA:(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癌胚抗原

4诊治流程图 拟诊结肠癌病例结肠癌门诊继续随访 气钡双重对比造影纤维结肠镜、组织或及 X 线摄片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 病理学检测 确定诊断排除诊断可根治性切除术前评估不可根治性切除有梗阻、出血、穿孔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再次评估可切除放、化疗姑息性手术 随访 5诊断依据 5.1病因 结肠癌的发病原因尚未完全阐明,导致结肠癌发生的因素可 归纳为: 5.1.1环境因素 饮食习惯、肠道细菌、化学致癌物质、土壤中缺钼和硒。 5.1.2内在因素 基因变异、腺瘤、血吸虫性结肠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5.2高危人群

5.2.1有便血、便频、大便带粘液、腹痛等肠道症状的人。 5.2.2大肠癌高发区的中、老年人。 5.2.3大肠腺瘤患者。 5.2.4有大肠癌病史者。 5.2.5大肠癌患者的家庭成员。 5.2.6家族性大肠腺瘤病患者。 5.2.7溃疡性结肠炎患者。 5.2.8 Crohn病患者。 5.2.9有盆腔放射治疗史者。 5.3临床表现及体征 5.3.1症状 右侧结肠癌患者临床上常表现有原因不明的贫血、乏力、消 瘦、低热等。早期偶有腹部隐痛不适,后期在60%~70%病人中可扪及右侧腹部质硬肿块。 左侧结肠癌患者早期临床上可表现有排便习惯改变,可出现 便频、便秘或便频与便秘交替。肿瘤生长致管腔狭窄甚至完全阻 塞,可引起肠梗阻表现,约10 %的患者可表现为急性肠梗阻或慢 性肠梗阻症状。 右侧结肠癌患者临床表现出现的频度依次以腹部肿块、腹痛 及贫血最为多见。左侧结肠癌患者则依次以便血、腹痛及便频最 为多见。 5.3.2 直肠指诊

直肠癌扩散后是否等于死定了

直肠癌是指从齿状线至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之间的癌,其发病率隐匿,早期无明显症状,大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到中晚期。直肠癌到了晚期病情发展较快,癌细胞很容易出现扩散转移的情况,一旦出现转移令患者担心不已,认为不能治疗了,只能等死了。那么,直肠癌扩散后是否等于死定了呢? 近年来,直肠癌在我国的发病率一直呈上升趋势,直肠癌扩散患者也随之增多,扩散后是否等于死定了也受到高度关注。对于该问题,目前很多直肠癌扩散患者的真实治疗案例给出了答案,直肠癌扩散了并非等于死定了。虽然扩散会使直肠癌患者的治疗变得更加棘手,预后也往往较差,但通过积极、有效的治疗,依然可以减轻患者痛苦,延长患者生命,甚至是实现临床康复或长期带瘤生存。因此,患上直肠癌后,即使已出现扩散,患者也不要轻易放弃。 那么,直肠癌扩散后如何治疗呢?目前治疗直肠癌的方法主要有手术、放疗、化疗、中医治疗等。其中手术、放疗属于局部治疗手段,化疗虽然属于全身性治疗,但毒副作用大,常令患者无法耐受,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甚至生存时间。作为我国传统医学,中医治疗直肠癌历史悠久,其治疗功效也得到大量临床案例的证实,尤其是在扩散、转移患者的治疗上,中医治疗往往可以发挥独特的优势,对于减轻患者痛苦,延长患者生命有积极作用。除了可以单独用药,中医治疗还可以联合其他治疗方法达到增效减毒功效。因此,患上直肠癌,尤其是出现扩散后,应尽早将中医纳入治疗方案中,尤其是年老、体弱患者。

在寻求中医治疗时,由于其以辩证施治为原则,因而无论是患者还是家属都希望能够找到治疗经验丰富的老中医,如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院长、袁氏中医世家第八代传人、抗癌“三联平衡疗法”创始人袁希福。从事中医中药治疗肿瘤30余年,袁希福院长始终如一地像白求恩那样对事业极端负责,对患者极端热忱,对技术精益求精,把毕生精力倾注在肿瘤患者的健康事业。为了能够给患者更好的治疗,袁希福院长在工作中始终坚持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了解专业领域发展的新动态,积累新经验。目前,已有众多癌症患者在袁希福院长的中医治疗下减轻了痛苦,延长了生命,甚至实现了临床康复或长期带瘤生存。 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是袁希福创办的一家以中医治疗肿瘤和疑难病症为主,集预防、医疗、科研、康复为一体的现代化特色中医肿瘤医院。自2004年起,该院先后举办过五届百位抗癌明星康复经验交流大会。参会的患者中,不少都是经袁希福院长之手获得理想治疗效果,一些患者甚至目前已生存5年、10年,乃至更久。确切的治疗效果,让袁希福院长的医术赢得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认可,并先后多次受邀参加国内外权威肿瘤学术会议,其抗癌理念及心得赢得国内外专家的广泛肯定和认可。 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治疗直肠癌康复案例 【病例1】吴明,女,53岁,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双河乡凌楼村朱庄,直肠癌、左肺转移性腺癌 2012年9月,吴明发现自己的大便带血,且一次比一次严重,

结直肠癌规范化诊治指南

结直肠癌规范化诊治指南 一、范围 本指南规定了结直肠癌的规范化诊治流程、诊断依据、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案。 本指南适用于具备相应资质的市、县级常见肿瘤规范化诊疗试点医院及其医务人员对结直肠癌的诊断和治疗。 二、术语和定义 直肠系膜:指的是在中下段直肠的后方和两侧包裹着的直肠的、形成半圆1.5~2.0cm厚的结缔组织,内含有动脉、静脉、淋巴组织及大量脂肪组织,上自第3骶椎前方,下达盆膈。 三、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指南 TME:(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CEA:(cancinoembryonic antigen)癌胚抗原

四、规范化诊断流程

五、结肠癌治疗流程

六、诊断依据 (一)高危人群。 有便血、便频、大便带粘液、腹痛等肠道症状的人群;大肠癌高发区的中老年人;大肠腺瘤患者;有大肠癌病史者;大肠癌患者的家庭成员;家族性大肠腺瘤病;溃疡性结肠炎;Crohn病;有盆腔放射治疗史者。 (二)临床表现及体征。 临床表现出现的频度右侧结肠癌依次以腹部肿块、腹痛及贫血最为多见。左侧结肠癌依次以便血、腹痛及便频最为多见。直肠癌依次以便血、便频及大便变形多见。 1.右侧结肠癌 临床上常表现为原因不明的贫血、乏力、消瘦、低热等。早期偶有腹部隐痛不适,后期在60%~70%病人中右侧腹部可扪及一质硬肿块。 2.左侧结肠癌 早期临床上可表现为排便习惯改变,可出现便频、便秘或便频与便秘交替。肿瘤生长致管腔狭窄甚至完全阻塞,可引起肠梗阻表现,约10%的患者可表现为急性肠梗阻或慢性肠梗阻症状。 3.直肠刺激症状 便频、里急后重、肛门下坠、便不尽感,肛门痛等。大便表面带血和/或粘液,严重时有脓血便。

突然消瘦警惕是结肠癌的恶果

突然消瘦警惕是结肠癌的恶果 *导读:结肠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多发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但近来也有年轻化的趋势。近几年来该病的发病人群有着上升的趋势。…… 导读:结肠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多发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但近来也有年轻化的趋势。近几年来该病的发病人群有着上升的趋势。 结肠癌早期症状 肿瘤专家介绍,结肠癌早期表现比较明显,只要留心就可以及时察觉,并到医院进行诊治,康复不再困难,临床结肠癌主要有以下表现: 便血:肠癌早期病变仅限于黏膜,可无症状,或仅有排便习惯改变。当肿瘤生长到一定程度时,即可出现便血,血色多淡暗,粘附于大便表面。粪便镜检可发现红细胞,大便潜血试验呈阳性。对有血便或持续大便潜血阳性病人,应首先考虑有大肠肿瘤的可能,并应做进一步的相关检查; 黏液便和脓血便:癌肿破裂时,大便中常带有鲜红或暗红的血液和黏液,且粪血相混; 排便习惯改变:大便次数由原来的每天一次变成两三次,每次大便完毕后有大便不尽的感觉; 腹泻或便秘交替:若有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等症状,就可能是因

为癌瘤的生长影响了肠道的正常生理功能,就应该考虑癌变可能; 腹痛和腹胀:肠癌患者因肠道梗阻会腹胀、腹痛,其中腹痛的发生率较腹胀的发生率高。疼痛部位多在中下腹部,程度轻重不一,多为隐痛或胀痛; 贫血与消瘦:随病程进展,病人可出现慢性消耗性症状,如贫血、消瘦、乏力及发热,甚至出现恶液质,并经常伴随着疲劳和无法解释的体重骤降,与便血、摄入不足以及消耗过多有关。 肿瘤治疗专家提醒,当有以上表现时就应该考虑癌变可能,最好去做结肠镜检查,这是目前早期诊断结肠癌的有效手段。尤其是家族中有肿瘤病人,特别是胃肠道的肿瘤病人,应该加倍重视,早期发现可能存在的胃肠道肿瘤。同时,要尽早治疗某些良性疾病,防止发展成恶性肿瘤或尽早发现恶变现象。如家族性的结肠息肉病、胃溃疡、结肠腺瘤等有恶变的可能性,应尽早处理。 不同时期的结肠癌的症状: 一、早期症状:最早期可有腹胀、不适、消化不良样症状,而后出现排便习惯的改变,如便次增多,腹泻或便秘,便前腹痛。稍后即可有粘液便或粘液脓性血便。 二、中毒症状:由于肿瘤溃烂失血和毒素吸收,常可导致病人出现贫血、低热、乏力、消瘦、浮肿等表现,其中尤以贫血、消瘦为著。 三、肠梗阻表现:为不全性或完全性低位肠梗阻症状,如腹胀,腹痛胀痛或绞痛、,便秘或便闭。体检可见腹隆、肠型、局部有

早期大肠癌的内镜诊断

早期大肠癌内镜下诊断 大肠癌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十大肿瘤之一,近年来我国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大肠癌及其癌前病变的早期发现及正确处理对病人的预后,生存率,治愈率的提高至关重要。早期大肠癌常无明显症状,一旦确诊多属中晚期。据文献报道早期大肠癌的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而进展期大肠癌的5年生存率仅50%—60%,有远隔转移者5年生存率仅有10%[1-3]。因此提高大肠癌患者的生存率关键在于提高早期大肠癌的检出率。但目前早期大肠癌的检出率在各国差异较大,日本早期大肠癌的检出率居世界首位,约为17%-53%[4-6],而在欧美国家,早期大肠癌的检出率约为9%[7-9],我国早期大肠癌的资料并不完善,各地文献报告为 1.7%-26.1%[10-16],差异较大,较之日本报道的早期大肠癌检出率明显偏低。因此如何发现早期大肠癌,提高早期大肠癌的检出率,已成为消化系疾病中亟待解决的问题[17]。目前内镜检查在大肠癌的诊断中具有各种影像学检查所无法替代的优势,其原因之一是内镜检查不仅能直观的发现大肠黏膜的早期病变,而且能借助活检对病变进行组织学评价,结肠镜检查及其相关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大肠癌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随着染色内镜和放大内镜的应用,发现了越来越多的平坦型病变,且具有比隆起型肿瘤更高的恶变倾向,尤其是凹陷型病变甚尤。平坦型病变包括:IIa、IIb、IIc、侧向发育型肿瘤(LST)等。据报道LST与大肠癌关系密切,文献报道其癌变率从8.4 %-52.5 %不等[18-19 ] , 已有动态观察表明LST可在3 年内发展为大肠癌,而隆起型腺瘤发展成癌要经过5-10年[20]。平坦型病变镜下表现为下列征象中的一种或多种共存:黏膜发红,黏膜苍白,黏膜灰暗,易出血,血管网消失,肠黏膜无名沟中断,病变周围白斑,中央凹陷,黏膜表面凹凸不平和肠壁轻度变形及吸气变形存在。常规内镜检查若发现上述征象,应先用充气和吸气试验观察是否存在黏膜变形,随后用染色内镜技术观察病变表面形态和病变范围,再应用放大内镜仔细观察大肠腺管开口的形态,基本可以判断是否为肿瘤性病变及病变浸润的程度,从而确定治疗方案。放大内镜观察腺管开口图像清晰,能够减少微小病变的漏诊。 染色放大内镜在结肠癌中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放大内镜及黏膜染色技术的应用[21]检测大肠黏膜微小病变已

核素全身骨显像在直肠癌骨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核素全身骨显像在直肠癌骨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发表时间:2014-12-29T14:06:06.480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23期供稿作者:林小敏唐明灯倪雷春 [导读] 全身骨显像由2名以上核医学医师采用盲法阅片,显像结果采用自身对比法。 林小敏唐明灯倪雷春 (福建省肿瘤医院核医学科福建福州 350000) 【摘要】目的:探讨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在直肠癌骨转移中的显像特点及临床价值。方法:对423例经手术及病理确诊的直肠癌患者行99mTc-亚甲基二磷酸盐(MDP)全身骨显像,对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直肠癌的骨转移率14.42%,好发部位腰骶椎以下部位,多合并其他部位转移,且好发于术后1-2年内。结论:全身骨显像对直肠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有重要指导价值。 【关键词】全身骨显像直肠癌骨转移 【中图分类号】R735.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3-0136-02 近年来直肠癌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而直肠癌在晚期常合并肝脏、肺及骨骼转移。通过对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就诊的直肠癌患者进行全身骨显像检查,探讨核素骨显像在直肠癌骨转移中显像特点,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423例直肠癌,其中男性279例,女性144例,年龄36岁-81岁。所有病例均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为直肠癌。 1.2 显像方法及结果判断 1.2.1 显像方法 仪器及条件:仪器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Infinia VC Hawkeye4双探头SPECT,配置低能高分辨率准直器,能峰140KeV,窗宽20%,矩阵为256×256,扫描速度15-20cm/min。显像剂99mTc–MDP(亚甲基二磷酸盐)由中国原子能广州希埃有限公司提供。方法:所有患者均于无病变上肢静脉注射99mTc–MDP(放化纯度>95%)740-1110MBq,注射后2小时内饮水800ml左右,检查前排空膀胱,大约2-4小时行全身骨显像,必要时加做局部静态采集或断层显像。 1.2.2 结果判断 全身骨显像由2名以上核医学医师采用盲法阅片,显像结果采用自身对比法,与临近或对侧同部位骨骼相比较,有多处散在异常分布(浓聚或缺损),且排除外伤、手术及其他骨骼病变等影响因素后诊断为骨转移,同时记录骨转移的部位、形态、数目。单发或可疑病灶需结合病史、临床症状及相关实验室检查,并经过X线、CT、MRI、PET/CT证实或随访发现病灶增多或范围扩大。 2 结果 2.1直肠癌骨转移特点在423例直肠癌中,检出骨转移的有61例,转移率14.42%。在61例骨转移患者中,共有个344病灶,累及部位顺序为腰骶椎、骨盆、颈胸椎、胸部骨、四肢骨、颅骨。61例骨转移患者中表现为单发病灶15例,基本位于腰骶椎及骨盆。 本组61例直肠癌骨转移分布情况见表 病灶分布部位病例数病灶数 腰骶椎 34 75 骨盆 30 69 肋骨 23 71 颈胸椎 20 67 四肢骨 16 30 胸骨、肩胛骨 13 17 颅骨 9 15 2.2骨转移与临床 61例直肠癌骨转移患者中18例确诊同时发现骨转移,6例为术后1年内发现骨转移,22例为术后1-2年内发现骨转移,9例术后2-4年发现骨转移。骨转移大多发生在肿瘤诊断后两年内发生。61例直肠癌骨转移仅2例单独骨转移,其余均合并肝、肺、淋巴结等部位转移,其中19例合并肝转移,18例合并肺转移。 3 讨论 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生率仅次于胃癌和食管癌。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的变化,生活方式与膳食结构的改变,加之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影响,直肠癌病发率逐渐增加。由于直肠癌手术、化疗等综合治疗的发展,患者生存期延长,因此对直肠癌发生骨转移的报道较以往明显增多。以往的文献报道的结直肠癌骨转移发生率,在临床资料中为6%-10.4%,在尸检结果中为8.6%-23.7%。Sundermeyer等回顾1993-2002年收治的1020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中的临床资料,骨转移发生率为10.4%,且直肠癌骨转移发生率显著高于结肠癌。国内学者分析了285例结直肠癌骨转移,其中直肠癌的转移率为13.6%[1]。 直肠癌骨转移主要通过血行转移为主,可通过Baston椎静脉系统转移到骨骼。直肠癌骨转移部位以含血管丰富的承重骨为主,最常见于椎骨(占>60%,主要见于腰骶椎),其次是骨盆和肋骨,较少见于肩胛骨、四肢长骨和颅骨。直肠癌骨转移大多发生在肿瘤诊断后两年内发生,且大多合并肝、肺、淋巴结转移,单独发生骨转移较少见。鉴于临床上发生骨转移为大肠癌晚期表现,预后较差。有文献报道大肠癌确诊后,3年生存率为49.4%,中位生存期为(32.6±2.8)个月,大肠癌骨转移确诊后,3年生存率为26.8%,中位生存期为(11.3±3.2)个月[2],表明骨转移的发生对大肠癌患者的预后有不良影响。文献报道,从诊断原发肿瘤到诊断骨转移的中位进展时间11-21个月[3]。目前判断直肠癌预后的实验室指标CEA、MiR-141均无法直接判断直肠癌是否发生骨转移,且直肠癌骨转移具体机制尚不清楚。虽然直肠癌骨转移瘤在CT及MRI上表现为溶骨性、成骨性、混合性,但核素骨显像上更多表现为放射性浓聚,少部分表现放射性稀疏减低。核医学在骨转移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核素骨显像显示病变是基于局部骨血流量及骨盐代谢情况,通常较X线或CT发现病变早3个月,目前,骨转移的主要诊断方法包括X线、CT、MRI及99mTc-MDP骨扫描,其中骨扫描是一种敏感度较高的诊断方法。核素骨显像仅需一次全身成像,可以比较早期的发现病变的部位、大小及数量,是目前临床诊断有无骨转移的重要方法。因此,通过对其进行全身骨显像检查,可帮助判断病人诊断、分期及预后提供更准确的信息,从而为患者制定更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争取早诊断早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存。

早期结肠癌治愈率可达95

早期结肠癌治愈率可达95% 访谈全文 InterView 结肠癌在所有恶性肿瘤中发病率第二 好大夫在线:汤教授您好,在讲解治疗之前请汤教授讲解一下什么是结肠癌。 汤坚强医生:结肠癌老百姓又称大肠癌,是指大肠粘膜在环境或遗传作用下发生大肠黏膜的恶性转化。现在大肠癌的发病率在我国逐渐呈增高的趋势,大概每年新增的大肠癌病例有40万,年增长率5%,尤其在一些大城市生活条件比较好的地方,比如北京、上海,大肠癌已超过了胃癌成为消化道肿瘤发病率第一位,在整个恶性肿瘤里排名第二,仅次于肺癌。 在讲大肠癌之前,大家先了解一下肠道结构。如上图所示,中间的部分是小肠,外头一圈像一个门字形的结构是大肠,小肠末端的回肠通过回盲瓣开始连接大肠,大肠的结构包括阑尾、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最后通过齿状线连接肛门。 好大夫在线:是不是结肠癌在所有的大肠部位都会发生呢? 汤坚强医生:是。如果这个肿瘤长在盲肠的部位,就叫做盲肠癌;如果肿瘤长在升结肠部位就叫升结肠癌;长在横结肠部位就叫横结肠癌;依此类推还有降结肠癌、乙状结肠癌。

结肠癌怎么治:肿瘤分期说了算 好大夫在线:我们知道肿瘤在医学上是有分期的,那么结肠癌是怎么分期的呢? 汤坚强医生:现在的肿瘤分期多参照国际的分期标准,结肠癌的分期主要分为四期。分类的依据是肿瘤的侵润程度,有没有淋巴结转移或者远处转移。 结肠分四层结构,从里到外分别是黏膜、黏膜下层、肌层、浆膜。如果肿瘤长在肠管里,侵犯了黏膜、黏膜下层或者肌层,但没有穿透整个肠壁,就叫一期结肠癌。如果肿瘤侵犯了肠壁的全层或者突破了浆膜,但是没有发生淋巴结转移这就是二期。三期指的是无论肿瘤侵犯到哪个深度,只要发生了淋巴结转移这就是肿瘤的三期。四期就是老百姓了解的晚期,即肿瘤发生了肝转移、肺转移或骨转移等,也就是说肿瘤已经扩散了,发生了远处转移,这就叫四期。 好大夫在线:是不是不同分期的肿瘤治疗方式也不一样? 汤坚强医生:没错。确定肿瘤的治疗方式前需要给患者进行术前的分期,“术前分期”就是医生常说的“临床分期”,做完手术以后还有一个“病理学分期”(病理分期是肿瘤分期的“金标准”)。对于肿瘤患者术前分期是至关重要的,不同的术前分期决定了不同的治疗方式。 以一期为例,一期大肠癌侵犯黏膜、黏膜下层还有部分肌层,如果这个肿瘤只长在黏膜层或者侵犯了一部分黏膜下层,但是肿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