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兰坪盆地金顶铅锌矿盐构造发育特征及其与成矿关系

滇西兰坪盆地金顶铅锌矿盐构造发育特征及其与成矿关系
滇西兰坪盆地金顶铅锌矿盐构造发育特征及其与成矿关系

收稿日期: 2015-03-22; 改回日期: 2015-06-16

项目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62008、U0933605)、江西省教育厅科技项目(GJJ14475)和核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

(NRE1506)联合资助。

第一作者简介: 朱志军(1976–), 男, 博士, 副教授, 从事沉积学教学和研究工作。Email: zhuzj013@https://www.360docs.net/doc/1e11788178.html, doi: 10.16539/j.ddgzyckx.2016.02.012

卷(Volume)40, 期(Number)2, 总(SUM)151 页(Pages)344~353, 2016, 4(April, 2016)

大 地 构 造 与 成 矿 学

Geotectonica et Metallogenia

滇西兰坪盆地金顶铅锌矿盐构造发育特征

及其与成矿关系

朱志军1, 2, 郭福生1, 2

(1.东华理工大学 省部共建核资源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江西 南昌330013; 2.东华理工大学 地球科学学院, 江西 南昌 330013)

摘 要: 滇西兰坪中新生代盆地广泛发育盐岩层系。通过对金顶超大型铅锌矿区的露天采厂和地下采坑的最新野外调查及大量钻孔资料的综合分析, 研究区盐岩层系具有多期、多阶段运动的特点, 厚度分布极不均一, 它们作为区域推覆构造作用的滑脱层, 对盐上层构造变形起着重要控制作用, 形成一系列储矿构造。研究表明, 矿区盐构造主要包括盐枕、盐背斜、盐焊接、盐穿刺、盐推覆、盐岩滑脱?断层相关褶皱组合等多种盐构造变形样式。这些盐构造的形成演化及变形机制主要受到推覆挤压缩短作用、基底断层作用和塑性流动汇聚作用、盐下和盐上层断裂滑脱作用等控制, 主要沿推覆断裂构造带呈串珠状分布。金项矿区盐构造分为两个阶段: 古新世–始新世挤压–拗陷层内变形阶段, 形成盐枕、隆升较低的盐背斜等整合型盐构造; 渐新世的逆冲推覆–盐岩滑脱阶段, 受强烈的挤压推覆作用而形成盐墙、盐株等盐穿刺型构造。盐构造不同阶段的变形演化对金属元素富集成矿起到关键作用, 其流动变形而形成的盐构造圈闭促使了金属聚集成矿。 关键词: 金顶铅锌矿; 盐构造; 成矿特征; 兰坪盆地

中图分类号: P61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1552(2016)02-0344-010

0 引 言

盐构造不仅与油气关系密切, 它还能聚集许多金属与非金属工业矿床, 如钾盐、(硬)石膏、重晶石、自然硫、铅、锌、银、硫酸锶等矿床(Kyle and Posey, 1991)。位于我国三江多金属成矿带中的兰坪金顶超大型铅锌矿是目前中国最大的铅锌矿床, 也是世界上形成时代最新且唯一产于陆相沉积岩容矿的超大型Pb-Zn 矿床, 并且不同于世界上公认的沉积岩容矿SST 、MVT 、Sedex 等基本类型(薛春纪等, 2007)。金顶超大型铅锌矿拥有2亿吨矿石, 在不到10 km 2范围内堆积了如此巨量金属实属罕见, 但是关于矿

床成因一直存在众多分歧。在金顶矿区及其邻区可见到大量的金属矿体与膏盐在空间上密切伴生, 前人研究发现金顶矿区硬石膏产于铅锌矿体的边缘或深部, 在平面上, 围绕铅锌矿体, 形成明显的分带特征, 由中心向外, 依次为铅锌矿体、天青石矿体、硬石膏矿体(潘忠华, 1989)。高广立(1989)认为兰坪?金顶铅锌矿容矿岩石之一的灰岩角砾岩就是膏溶构造角砾岩; 王安建等(2007)将容矿角砾岩进一步分为不含矿的构造–膏溶角砾岩和含铅锌矿、黄铁矿、天青石和硬石膏矿化的底辟–侵位角砾岩两类; 高怀忠(1989)认为矿体分布于盐溶洞穴中, 并在溶洞中能够产生次生硫化物的富集。通过砂岩型矿体

第2期朱志军等: 滇西兰坪盆地金顶铅锌矿盐构造发育特征及其与成矿关系 345

和灰岩角砾岩型矿体的叠置关系研究, 认为(硬)石膏、天青石矿体空间上展现了残余盐丘的特点。进而认为金顶超大型铅锌矿床的形成与盐丘破坏、油气逃逸作用使成矿物质大量聚集等有一定的联系(修群业等, 2005)。随着研究的深入, 王安建等(2009)提出金顶矿床为构造推覆–盐丘穹窿–区域伸展–油气聚集–流砂底辟–流体排泄–金属沉淀的成矿模式。也有学者认为金顶矿床矿化与逆冲推覆引起的盐底辟构造密切相关, 金顶穹窿是逆冲推覆引起盐底辟的结果, 底辟角砾或底辟后盐溶角砾是矿化的重要部位(吴淦国和吴习东, 1989; 宋玉财等, 2011)。董帅(2012)论证了兰坪盆地金顶矿区发育大量的盐丘构造。李彬等(2012)通过研究盐丘周缘的矿化情况发现盐丘底辟也影响着矿体的矿化蚀变分带。总之, 盐构造与金顶成矿的关系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

在金顶矿区膏盐体多呈蘑菇状、透镜状、囊状、枕状等, 显示出不同变形样式和不同变形期次的盐构造特征, 虽然许多学者在兰坪盆地已经重视膏盐与铅锌多金属成矿的联系, 但是对盐构造的发育规律、变形期次及其与金属成矿的关系尚未见有报道。本文拟对金顶矿区盐构造进行解析, 查明盐构造与金属成矿的关系, 为该区金属矿产勘查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对丰富“金顶”式成矿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为在含盐盆地及盐构造发育的盆地中进行金属矿产勘探提供新思路。

1 地质背景

滇西兰坪盆地处于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的结合部位, 位于金沙江断裂带与澜沧江断裂带之间, 是三江褶皱带的一部分(罗君烈等, 1994; 王义昭等, 2000)。东以金沙江断裂为界与扬子陆块西南缘的金沙江–哀牢山造山带相邻, 西以澜沧江断裂为界与藏滇板块北东缘的碧罗雪山–崇山造山带相邻。北起维西, 南至景东, 与思茅盆地相连, 南北长约270 km, 宽约25~70 km, 面积近2000 km2。兰坪盆地除东西两侧发育巨型断裂以外, 中部还有兰坪–思茅中轴断裂。

在兰坪充填序列中已经证实主要有三套盐岩层系(帅开业, 1987; 高建华, 1989; 肖荣阁等, 1990)(图1), 中、上三叠统三合洞组普遍发育以硫酸盐为主蒸发岩建造, 局部达到石盐沉积阶段, 如云龙县的宝丰乡和兰坪县的马登乡、河西乡及洱源乔后盐矿等地; 中、上侏罗统膏盐沉积主要沿澜沧江东侧展布, 如兰坪县阿尼戛、大华, 永平四角田等地; 上白垩统–古新统盐系分布较广, 石盐矿床、矿点及盐泉、卤井随处可见, 且岩盐储量丰富, 已经开采的有兰坪的拉井镇、乔后等地。

2 金顶矿区盐构造类型及特征

2.1盐构造平面展布特征

金顶矿区已圈定天青石矿体100个, (硬)石膏矿体48个(李永强, 2006), 其规模都达到大型矿床。其中天青石矿体主要集中在北厂矿段66个, 跑马坪矿段21个及架崖山矿段13个。(硬)石膏矿体在架崖山矿段4个, 北厂矿段13个, 蜂子山矿段4个, 跑马坪矿段27个, 仅跑马坪矿段的石膏储量为16622万吨, 达到大型规模。随着金顶铅锌矿架崖山–北厂矿段大面积、更深层地露天开采, 揭露出的地质现象为研究矿区盐构造提供了更为直观的证据(图2)。

本文选取了架崖山–北厂矿段–跑马坪矿段Ⅲ线进行盐构造剖析, 该勘探剖面具体位置见图2中的AA 线段。金顶矿区的膏盐体主要分布在矿区东北部及东部, 至跑马坪矿段膏盐层更大、更厚(图3), 再往北东和东的方向膏盐层一直延伸到矿区外。(硬)石膏矿体在矿区有两种, 一种产于棕红色和紫红色粉砂岩及粉砂质泥岩中, 硬石膏矿体表现为青灰色的膏泥和纯白色的块状石膏, 晶体呈粗大粒状, 石膏层中夹紫红色的泥岩层, 未见灰岩夹层, 此膏盐矿体与铅锌矿体相差甚远。另一种主要产于Pb、Zn 矿体上、下及边部, 在平面上围绕铅锌矿体形成由中心向外, 依次为铅锌矿体、天青石矿体、硬石膏矿体。垂向上, 天青石矿体分布于(硬)石膏矿体上、下或石膏矿体与铅锌矿体的过渡带, 其矿体长几十米至二百米, 厚几十米至三四百米, 形态呈透镜状、囊状和蘑菇状, 表现出不同的后期变形特征。(硬)石膏矿体往往呈块状, 夹薄层沥青质灰岩, 含有大量黑色灰岩角砾, 角砾多为白云质灰岩、沥青质灰岩, 角砾为尖棱角状, 大小混杂, 偶见灰岩条带。

矿区见石膏矿钻孔近50多个, 各个矿体呈断续分布, 在石膏矿体内部变形强烈, 常见揉皱构造, 有时不仅膏盐中所夹灰岩薄层被揉碎成角砾, 而且膏盐本身也呈角砾, 之后又被石膏胶结, 偶见这些角砾长轴呈定向排列, 显示出一定的流动特征, 尤其以跑马坪矿段最为发育。据钻孔揭露, 跑马坪矿段上三叠统三合洞组灰岩层上、下皆有膏盐体, 上部膏盐保存较好, 呈大凸透镜状, 长度>1500 m, 最大垂直厚度约300 m。下部膏盐体分布不规则, 如图

3 ZK383孔, 在孔深47

4 m处突然出现厚层膏盐体,

346 第40卷

图1 兰坪中新生代盆地充填序列(据牟传龙等, 1999修改)

Fig.1 Mesozoic-Cenozoic sedimentary sequences of the Lanping Basin

直至600.65 m 终孔, 而相距仅不到100 m 的ZK390孔的膏盐层很薄。该矿段膏盐层呈现出角砾状、碎裂状及沉积韵律不明显等特征, 仅在含季纹层白云岩角砾的(硬)石膏中见有纹层, 灰岩角砾中有膏晶化现象, (硬)石膏矿体在相邻钻孔中突然尖灭, 显然, 这些膏盐体已经不是原始沉积的产物了, 而是受到区域构造推覆–滑覆作用而形成的不同样式的盐构造。盐构造的样式和展布与矿区的穹隆构造具有一定的耦合关系, 说明矿区的盐构造与穹隆构造在成

因上有联系, 推测围绕穹隆构造边部发育的系列放射状断裂为膏盐底辟构造所造成。

众观全矿区可以看出: 盐构造走向大致有两种, 一种近SN 向, 另一种为NW 向, 可划分三个盐构造发育带, 东部平缓厚盐层带; 中部盐底辟发育带和北西部成熟盐底辟发育带。由钻孔资料揭示, 在矿区东侧盐层较厚, 主要发育盐枕、盐背斜等构造; 中部膏盐层在穹隆斜坡背景上发育隆升幅度较低的盐底辟构造, 盐穿刺构造特征并不发育; 在北西侧表

第2期朱志军等: 滇西兰坪盆地金顶铅锌矿盐构造发育特征及其与成矿关系 347

图2云南金顶矿区地质简图(刘俊来等, 2009修改)

Fig.2 Simplified geological map of the Jinding mining area in Yunnan

图3架崖山–北厂–跑马坪矿段Ⅲ线剖面图

Fig.3 Profile of line Ⅲ in the Jiayashan-Beichang-Paomaping ore block

348 第40卷

现为隆起幅度较高、盐穿刺特点明显的盐穿刺型构造, 盐层厚度由中心向两侧迅速减薄。 2.2 盐构造类型及特征

通过钻孔资料、地表及坑道观察可以看出金顶矿区的架崖山–北厂矿段和跑马坪矿段分布着大量不同样式的盐构造(图4), 样式主要有盐丘、盐株、盐焊接、盐推覆体, 外来盐席、盐枕、盐背斜。按照其分布大致分为三类:

一类是远离断层主要分布于矿区东部、东南部云龙组砖红色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地层内部的盐构造, 埋深较浅, 在露天开采的矿区直接就可以观察到, 主要由透镜状、盐背斜、膏盐脉等样式组成。组成这类盐构造的石膏为较纯净的纤维状浅灰白–白色石膏。无论是从矿区平面图还是纵剖面图都可以看出, 此类盐构造主要是远离断层的层内聚集、塑性流动揉皱而形成, 样式呈透镜体状、盐背斜及不规则条带状等。

第二类是位于矿区北部及北西部与矿体密切相连的盐构造, 大量的钻孔及露天开采揭露出此类盐

构造规模大, 由纯白石膏与有机质很高的黑色膏泥互层组成, 间夹黑色灰岩薄层。主要分布在断裂带中, 由于受到构造作用的强烈影响而形成盐穿刺等构造样式, 同时对成矿流体蚀变具有一定分带影响。

第三类盐构造分布在矿段中部及北西部的逆冲断层带内, 属于与成矿关系密切的盐构造。此类盐构造往往伴随许多断裂一起出现, 以褐铁矿化成土黄色的膏泥为核心, 以黄铁矿壳或者膏溶角砾为边缘构成膏盐体。主要分布于中部和北西部的砂岩型矿石及南部的灰岩附近, 外形上表现为独立的丘状、树枝状等样式。

根据盐构造的外部形态, 金顶矿区盐构造可以分为: 盐枕构造、盐背斜、盐焊接、盐推覆构造、盐穿刺构造等。

盐枕构造: 是隆起较低的盐背斜构造, 与上、下地层产状基本一致, 属于整合型盐构造, 多发育在矿区东部、东南部云龙组砖红色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地层中, 层位较浅, 在露天开采的矿区直接就可以观察到(图5)。另外, 由钻孔资料揭露在跑马坪

图4 架崖山–北厂–跑马坪矿段Ⅲ线盐构造剖面图

Fig.4 Profile of line Ⅲ in the salt structure in the Jiayashan-Beichang-Paomaping ore block

图5 架崖山–北厂矿段盐构造特征及分布

Fig.5 Characteristics and distribution of the salt structures in the Jiayashan-Beichang ore block

第2期

朱志军等: 滇西兰坪盆地金顶铅锌矿盐构造发育特征及其与成矿关系

349

矿段深部发育大量盐枕构造, 这些盐枕构造往往呈底平顶凸样式, 其滑脱面为推覆断裂F 5, 盐枕主要由云龙组膏盐组成。膏盐层在挤压应力作用下, 盐体发生横向塑性流动而上涌形成隆起幅度较低的盐拱, 在盐枕中心处盐体厚度较大, 往往大于300 m, 向两边迅速减薄。

盐背斜: 由于受到侧向挤压, 背斜形态一般不对称, 盐核上拱幅度为几十米到上百米不等, 云龙组中下部的膏盐层明显加厚, 而盐下层褶皱幅度很小, 反映出云龙组以上的背斜与盐层上拱隆起有关; 盐层在近NE-SW 向区域性挤压作用下, 导致地层整体缩短, 膏盐体在横向上加速流动, 使早期产生的低隆起的盐枕构造因膏盐体塑性流动而进一步加强, 逐渐汇聚隆升形成盐背斜(图5)。

盐焊接: 是指盐体向某一特定方向发生塑性流动, 使原来被盐体分隔的盐上层和盐下层因为盐体流失殆尽而直接叠置在一起, 主要发育在盐背斜与盐枕之间(图3)。

盐推覆构造: 主要形成于矿区的北部及北西部, 沿NWW 方向延伸, 在北厂矿段的露天采场直接可以看到盐推覆构造前缘由三合洞组膏盐层组成, 逆冲断层面北东倾斜, 倾角较小。滑脱逆冲断层主要有F 1、F 2和F 5, 在F 5滑脱逆冲断层之上的推覆体由云龙组和果郎组构成, F 1和F 2 两条逆冲断层主要发育在三合洞组的两层膏盐层中。盐上层产状与滑脱断层基本平行, 膏盐层沿逆冲断层在矿区的北西部形成薄板状分布的外来盐席(图4)。

盐墙主要发育在架崖山矿段, 露天采厂清晰可见膏盐刺穿上覆的三合洞组灰岩而侵入云龙组, 因为盐穿刺作用使盐墙两侧的岩层顺着滑脱断层呈近似直立状产出(图5)。

溶蚀型盐构造: 指金顶铅锌矿主要赋矿岩石之一的灰岩角砾岩, 主要分布在矿区的东北部及东部, 在西部的峰子山等矿段也见有少量分布, 其角砾成分与角砾状膏盐体的角砾相似, 主要为沥青质灰岩、白云质灰岩及泥质白云岩等。大小不一, 大者为较大的岩块, 排列无规律, 多呈尖棱角状。胶结物主要为较纯的亮晶方解石, 杂基为石英细砂及泥质粉砂等。显微镜下观察, 方解石胶结物重结晶、去膏化、天青石化和石膏化现象较明显。

灰岩角砾岩体在矿区分布较常见, 分布于各个矿段, 常与膏盐体相伴生, 不具层理构造, 厚度变化巨大, 呈透镜状及不规则状。在矿区的东部灰岩角砾岩边缘就有巨厚的膏盐体。在峰子山矿段砖红

色石英砂岩中夹有灰岩角砾岩透镜体, 且含有石膏。在矿区坑道中可见到形状极不规则灰岩角砾岩体, 与围岩呈指状“侵入”接触关系(图6)。

综上所述, 笔者认为金顶矿区的灰岩角砾岩为上三叠统含膏盐层系, 在推覆挤压构造作用下, 由于膏盐体抗压强度弱, 弹性模量小而发生塑性流动, 冲破其上、下灰岩层, 并将其变为角砾或岩块, 包裹于膏盐体中一起发生塑性流动, 并侵入到围岩中。后期由于地表水的淋滤、地下水的潜蚀和其他溶液的渗滤使得膏盐体水化、淋失, 残留下来的灰岩角砾及岩块被后期持续上升的富含Pb 、Zn 等金属元素的热卤水充填胶结, 且不断叠加富集成矿。并不是所有的灰岩角砾岩都有矿, 如果呈盐穿刺穿插到比较封闭的围岩中, 缺少断层活动, 石膏就得以保存下来。矿体边部及深部膏盐保存较好, 靠近架崖山–北厂矿段, 穹隆构造抬升, 断层发育, 盐构造遭受溶蚀作用强烈, 膏盐仅有少量残留, Pb 、Zn 、Sr 矿化较好。除此之外, 还有一些小的形状很不规则灰岩角砾岩体, 其产出无规律可循, 此类为盐穿刺构造。

3 金顶矿区盐构造成因机制和演化

3.1 盐构造成因机制分析

盐构造样式及成因机制与油气的关系密切, 相关研究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McBride et al., 1998;

Volozh et al., 2003; Tari et al., 2003; Hudec and Jackson, 2004, 2007; Fetter, 2009; 汤良杰等, 2007;

图6 架崖山–北厂矿段灰岩角砾岩矿石分布特征 Fig.6 Occurrence of the limestone breccia ores in the

Jiayashan-Beichang ore block

350 第40卷

余一欣等, 2007), 但是在与金属成矿关系方面研究很少涉及。与国外典型被动大陆边缘、拉张环境或构造稳定环境下的盐构造发育区相比, 我国主要发育在构造挤压环境下的盐构造和较薄含盐层系变形特征具有很大的特殊性, 而发育在云南兰坪盆地逆冲推覆背景下的盐构造研究未见公开报道。通过分析金顶矿区架崖山–北厂矿段发育于云龙组地层内的盐构造, 得出膏盐体与盐上、盐下层变形较一致, 盐构造样式主要为早期挤压作用下而形成的盐株、盐枕、盐背斜、盐焊接等样式, 还没有达到盐穿刺的程度。而在此过程中下伏地层三合洞组中的膏盐层也受到了挤压及上覆岩层重力作用而形成盐枕及盐背斜等构造样式。这些发育于三合洞灰岩中的膏盐体是形成逆冲挤压型盐构造和灰岩中的盐构造的雏形, 由于受到后期的推覆挤压, 改造作用强烈, 再次发生盐底辟构造。

在逆冲推覆挤压作用下, 盐岩层充当润滑剂产生盐岩滑脱, 从而形成滑脱断层及相关褶皱组合型盐构造。此类盐构造发育于矿区南侧三合洞组与云龙组接触面处的F 5断层上盘的底部、景星组与三合洞组接触面上F 2断层的下盘, 平面上呈带状、串珠状、盐拱起状分布, 反映了推覆挤压运动的特点, 通过对盐构造赋存层位的区域应力分析, 主压应力为NE-SW 向。三合洞组中的膏盐层在逆冲推覆作用下, 一部分沿逆冲断裂上升, 在上覆岩层中压缩形成岩株及盐焊接, 同时会形成层间断裂, 另一部分则被封闭在原始地层内, 在高压缩短作用下三合洞组膏盐层刺穿上覆地层, 而形成各种盐底辟构造, 如盐蘑菇。膏盐体夹带着冲碎的上覆岩层的角砾及岩块一起构成盐底辟构造的主体, (硬)石膏呈巨大岩块出现, 晶体粗大, 偶见定向排列, 其内灰岩薄层被揉碎成角砾, 在推覆作用下, 膏盐体发生塑性流动, 呈指状侵

入到上覆地层中, 而形成盐株、盐墙等构造样式。含灰岩角砾的膏盐体如果侵入到封闭性较好的地层中, 且断层影响较小, 这样石膏就得以保存下来, 这就是在矿区许多地方看到完好的含灰岩角砾膏盐体, 呈盐株状产出。而那些侵入地层浅处, 断层活动频繁的含灰岩角砾膏盐体, 在地表水淋滤、地下水溶蚀作用下, 石膏流失殆尽, 而被石膏包裹着的灰岩角砾及岩块就残留原地, 从而形成膏溶角砾。 3.2 盐构造演化过程分析

盐构造发育是一个多期、多阶段的地质过程, 通过金顶矿区露天采厂和地下坑道的野外调查及大量钻孔资料综合分析, 将金顶矿区盐构造演化划分为两个阶段:

(1) 早期挤压–拗陷层内变形阶段: 前期研究表明(朱志军等, 2014), 古新世-始新世的云龙组和果郎组沉积阶段, 兰坪盆地处于印度与欧亚大陆软碰撞和调整阶段, 由于受扬子古陆缓慢挤压抬升, 使被挤压一侧地块发生挠曲变形, 从而形成近南北向展布的狭长型兰坪挤压拗陷盆地, 盆地总体以坳陷沉积为主, 盆地充填序列中, 上三叠统三合洞组含盐层系和古近系云龙组含盐层系为盐构造的发育提供了物质基础, 在挤压拗陷阶段它们仅在层内发生塑性流动, 向盆地中心汇聚, 形成盐枕、隆升较低的盐背斜等整合型盐构造, 未达到盐刺穿程度(图7)。

(2) 逆冲推覆–盐岩滑脱阶段: 渐新世宝相寺组沉积阶段, 盆地东、西两侧构造挤压剧烈, 形成对冲挤压格局, 区域抬升运动强烈, 形成大面积逆冲推覆体。强烈的推覆挤压作用产生主推覆断裂及其次级断裂, 早期压缩聚集的膏盐体一部分沿着推覆断裂发育成串珠状盐株、沿着节理发育成盐枝。另一部分则冲破上覆岩层, 携带冲碎的岩层角砾及岩块上侵到上覆岩层中, 形成盐墙和盐枝(图8)。

图7 金顶矿区早期盐聚集及变形样式

Fig.7 The early stage salt aggregation and deformation style in the Jinding deposit

第2期

朱志军等: 滇西兰坪盆地金顶铅锌矿盐构造发育特征及其与成矿关系

351

4 盐构造与金属成矿的关系

盐构造的形成与演化在早期对成矿元素的聚集成矿至关重要, 晚期则主要起到次生改造和破坏作用。早期盐构造快速生长促使构造隆起, 在含盐层系的压缩汇聚, 驱使盆地中的热卤水发生大面积、长距离的运移, 地下热卤水具有很强的溶解和携带金属元素的能力(姚志健等, 1991; 吴南平等, 2003; 胡古月等, 2013), 在构造应力驱使运移过程中萃取各个地层中分散的Pb 、Zn 等金属元素, 富含金属元素的热卤水(成矿流体)运移到盆地中部汇聚, 同时膏盐体也因塑性流动聚集到盆地中部, 因大量膏盐体的上涌隆起从而形成金顶穹隆(图9)。

晚期, 兰坪盆地东、西两侧构造挤压加剧, 形成对冲挤压格局, 强烈的推覆挤压作用使金顶穹隆构

造破裂, 围绕穹隆产生许多放射状断裂, 盐构造及

其相关断层构成了成矿流体运移和金属元素聚集的立体网络通道。由盐构造上部的断裂系统和盐底辟通道、膏盐体和围岩接触断裂等构成垂向输导通道, 使得早期运移到盆地中心的富含金属元素的热卤水(成矿流体)源源不断沿通道持续上升, 在储矿空间成矿元素不断叠加富集成矿, 这些已经在金顶铅锌矿勘探开采中得到佐证, 金顶矿区及其邻区可见到大量的金属矿体与盐构造密切共生, 盐构造产于铅锌矿体的边缘和深部, 在平面上围绕铅锌矿体发育。

5 结 论

(1) 研究区晚三叠世、古近纪盐构造变形复杂, 主要包括盐枕构造、盐背斜构造、盐焊接构造、盐穿刺构造、逆冲推覆–盐岩滑脱–断层相关褶皱组合

图8 金顶矿区晚期盐构造变形样式

Fig.8 The late stage deformation style of salt structures in the Jinding deposit

图9 金顶矿区盐构造与成矿模式示意图

Fig.9 Sketch map of salt structure and metallogenic model in the Jinding deposit

352

第40卷

型盐构造等, 其形成演化和变形机理主要受到挤压缩短作用、塑性流动汇聚作用, 盐层滑脱作用、盐上层断裂推覆作用等因素控制, 可以划分为早期挤压–拗陷层内变形和晚期逆冲推覆–盐岩滑脱两个阶段。早期发育的盐构造样式主要为整合型的盐枕和隆升较低的盐背斜构造, 形成的盐构造主要为层内变形, 晚期发育的盐构造样式主要为盐穿刺和盐推覆, 形成的盐构造主要沿推覆断裂呈带状或串珠状分布。

(2) 金顶矿区及其邻区的上三叠统三合洞组和古新统膏盐层系, 作为区域滑脱层对盐上、盐下层变形起重要控制作用, 对金顶成矿作用起决定性作用。早期盐构造变形为成矿流体的形成和汇聚提供驱动力, 晚期盐构造变形为成矿提供导矿构造和储矿空间。研究金顶矿区盐构造的类型和期次, 明确其构造特征、变形样式和形成机理, 对兰坪盆地盐构造发育特征、区域构造演化、矿产勘探至关重要。

致谢:本文撰写了一年整, 期间得到了很多专家的指点, 和两位匿名评审专家对本文进行了认真审阅, 并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 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参考文献(References):

董帅. 2012. 兰坪盆地铅锌矿区盐丘构造发育特征及形成机制. 昆明: 昆明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72.

高广立. 1989. 论金顶铅锌矿床的地质问题. 地球科学, 14(5): 468–475.

高怀忠. 1989. 关于金顶铅锌矿床地层及沉积相问题的几点见解. 地球科学, 14(5): 457–465.

高建华. 1989. 滇西金顶铅锌矿床和蒸发岩建造成因关系的初步探讨. 地球科学, 14(5): 513–522.

胡古月, 李延河, 曾普胜. 2013. 膏盐在金顶铅锌矿成矿中的作用: 硫和锶同位素证据. 地质学报, 87(11): 1694–1720.

李彬, 薛传东, 董帅. 2012. 兰坪盆地铅锌矿床膏盐与成矿关系初探. 科学技术与工程, 12(20): 4880–4883.

李永强. 2006. 兰坪金顶超大型铅锌矿与硫酸盐矿床共存共生关系研究. 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56.

刘俊来, 王安建, 翟云峰, 夏浩然, 曹殿华, 高兰, 修群业. 2009. 云南金顶超大型铅锌矿区的构造格架与控

矿构造问题讨论. 地质学报, 83(10): 1376–1387.

罗君烈, 杨友华, 赵准. 1994. 滇西特提斯的演化及主要金属矿床的成矿作用. 北京: 地质出版社: 157–215. 牟传龙, 王建, 余谦, 张立生. 1999. 兰坪中新生代沉积

盆地演化. 矿物岩石, 19(3): 30–36.

潘忠华. 1989. 金顶铅锌矿区硬石膏岩的特征. 地球科学, 14(5): 544–552.

帅开业. 1987. 云南中、新生代地质构造演化与蒸发岩建造. 现代地质, 1(2): 207–229.

宋玉财, 侯增谦, 杨天南, 张洪瑞, 杨竹森, 田世洪, 刘英超, 王晓虎, 刘燕学, 薛传东, 王光辉, 李政. 2011.

“三江”喜马拉雅期沉积岩容矿贱金属矿床基本特征

与成因类型. 岩石矿物学杂志, 30(3): 355–380.

汤良杰, 余一欣, 杨文静, 彭更新, 雷刚林, 马玉杰. 2007.

库车坳陷古隆起与盐构造特征及控油气作用. 地质

学报, 81(2): 145–150.

王安建, 曹殿华, 高兰, 王高尚, 管烨, 修群业, 刘俊来.

2009. 论云南兰坪金顶超大型铅锌矿床的成因. 地质

学报, 83(1): 43–54.

王安建, 高兰, 刘俊来, 曹殿华, 修群业, 范世家. 2007.

论兰坪金顶超大型铅锌矿容矿角砾岩的成因. 地质

学报, 81(7): 891–897.

王义昭, 李兴林, 段丽兰. 2000. 三江地区南段大地构造与成矿. 北京: 地质出版社: 107–120.

吴淦国, 吴习东. 1989. 云南金顶铅锌矿床构造演化及矿化富集规律. 地球科学, 14(5): 477–486.

吴南平, 蒋少涌, 廖启林, 潘家永, 戴宝章. 2003. 云南兰坪?思茅盆地脉状铜矿床铅、硫同位素地球化学与成

矿物质来源研究. 岩石学报, 19(4): 799–807.

肖荣阁, 陈卉泉, 帅开业, 杨忠芳. 1990. 云南中西部地洼构造系沉积建造与含矿建造.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14(4): 315–324.

修群业, 王军, 高兰, 曹殿华, 王安建, 刘俊来, 范世家, 王高尚. 2005. 云南金顶矿床矿体三维模型的建立及

其研究意义. 矿床地质, 24(5): 501–507.

薛春纪, Chi Guoxiang, 陈毓川, 曾荣, 高永宝, Qing Hairuo. 2007. 西南三江兰坪盆地大规模成矿的流体

动力学过程——流体包裹体和盆地流体模拟证据. 地

学前缘, 14(5): 147–157.

姚志健, 唐宏, 韩蔚田. 1991. 云南金顶铅锌矿床碎屑岩地层中铅锌活化迁移的实验研究. 地球科学, 16(2): 181–188.

余一欣, 汤良杰, 杨文静, 陈书平, 彭更新, 雷刚林. 2007.

库车坳陷盐相关构造与有利油气勘探领域. 大地构

造与成矿学, 31(4): 404–411.

朱志军, 郭福生, 宋玉财, 安倩. 2014. 滇西兰坪盆地古近系构造–沉积演化与成矿关系. 沉积学报, 32(6): 997–1006.

Fetter M. 2009. The role of basement tectonic reactivation on the structural evolution of Campos Basin, offshore

第2期朱志军等: 滇西兰坪盆地金顶铅锌矿盐构造发育特征及其与成矿关系 353

Brazil: Evidence from 3D seismic analysis and section restoration. Marine and Petroleum Geology, 26(6): 873–886.

Hudec M R and Jackson M P A. 2004. Regional restoration across the Kwanza Basin, Angola: Salt tectonics triggered by repeated uplift of a metastable passive margin. AAPG Bulletin, 88(7): 971–990.

Hudec M R and Jackson M P A. 2007. Terra infirma: Under-standing salt tectonics. Earth-Science Reviews, 82(2): 1–28.

McBride B C, Rowan M G and Weimer P. 1998. The

evolution of allochthonous salt systems, Western Green

Canyon and Ewing Bank (offshore Louisiana), Northern Gulf of Mexico. AAPG Bulletin, 82(5): 1013–1036.

Tari G, Molnar J and Ashton P. 2003. Examples of salt tectonics from West Africa: A comparative approach.

Geological Society, London, Special Publication,

207(1): 85–104.doi:10.1144/GSL.SP.2003.207.5

Volozh V, Talbot C and Zadeh A I. 2003. Salt structures and hydrocarbons in the Pricaspian basin. AAPG Bulletin,

87(2): 313–334. doi: 10.1306/0906*******

Characteristics of Salt Structures and Links to Pb-Zn Mineralization of the Jinding Deposit in Lanping Basin, Western Yunnan

ZHU Zhijun1, 2 and GUO Fusheng1, 2

(1. State Key Laboratory Breeding Base of Nuclear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East Chin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anchang 330013, Jiangxi, China; 2. College of Geosciences, East Chin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anchang 330013, Jiangxi, China)

Abstract: The salt rocks are widespread in the Lanping Mesozoic-Cenozoic basin. The up to date open pit and underground investigations, and comprehensive analyses of the massive borehole data in the Jinding super large Pb-Zn deposit, show that the thickness of salt beds is very heterogeneous, with characteristics of multi-period and multi-stage features. Being the decollement layers of regional nappe structure, the salt rock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controlling the suprasalt tectonic deformation and supplied spaces for ore deposition. Salt structures in the Jinding deposit include salt pillows, salt anticlines, salt welds, salt diapirs, salt nappes, and salt decollement layers-fault. The salt structures were mainly controlled by the short-range pushing and squeezing, basal faulting, plastic flowing and convergence, and decollement fault of subsalt and suprasalt. These salt structures distribute along with the nappe structure belts like a string of beads. The salt structures in the Jinding deposit were divided into two stages, compressional depressing stage deformation inside of the Paleocene-Eocene layers including the salt pillows and salt anticlines. The Oligocene thrust nappe-decollement stage salt diapiric structures including salt walls and salt stocks by strongly compressing and napping. The salt structures played a key role in migration of ore metals and provided spaces for the ore mineralization. Keywords: Jinding Zn-Pb deposit; salt structures; metallogenic characteristic; Lanping Basin

铅锌矿

闪锌矿(sphalerite) 化学成分为ZnS晶体属等轴晶系的硫化物矿物。成分相同而属于六方晶系的则称纤锌矿闪锌矿含锌6 7.1%;通常含铁,铁含量最高可达30%,含铁量大于10%的称为铁闪锌矿;此外常含锰、镉、铟、铊、镓、锗等稀有元素。因此闪锌矿不仅是提炼锌的最重要矿物原料,还是提取上述稀有元素的原料。纯闪锌矿近于无色,但通常因含铁而呈浅黄、黄褐、棕甚至黑色,随含铁量的增加而变深;透明度相应地由透明、半透明至不透明;光泽则由金刚光泽、树脂光泽变至半金属光泽。摩斯硬度3.5~4.0,比重3.9~4.2,随铁含量的增高,硬度增大而比重降低。具完全的菱形十二面体解理。晶体形态呈四面体或菱形十二面体,通常成粒状集合体产出。闪锌矿是分布最广的锌矿物,主要为热液成因,几乎总是与方铅矿共生。闪锌矿在地表易风化成菱锌矿。 中国铅锌矿产地以云南金顶、广东凡口、青海锡铁山等最著名,世界上著名产地有澳大利亚的布罗肯希尔、美国密西西比河谷地区等。

菱锌矿Smithsonite 菱锌矿 ::矿物概述 菱锌矿是一种成分为碳酸锌的矿物,在人们发现闪锌矿之前,它一直被作为锌的主要来源。菱锌矿一般产出在金属矿床中的氧化带里,它是原来某种锌矿物蚀变成的,这叫作次生矿。纯的菱锌矿是白色的,如果含有其他元素,则会带上绿、黄、褐、黑等颜色,它们具有玻璃光泽,像葡萄、肾球、钟乳等形状,有的甚至像土的样子。有些好看的菱锌矿还可做成工艺品。 化学组成:ZnCO3;ZnO64.90%,CO235.10%; 菱锌矿 鉴定特征:以其形态、产状及其粉末加冷盐酸起泡为鉴定特征,与本亚族其他矿物的区别在于比重较大,菱面体解理较不完全; 成因产状:产于铅锌矿床氧化带,是由闪锌矿氧化分解所产生的硫酸锌,交代碳酸盐围岩或原生矿石中的方解石而成,常与孔雀石、蓝铜矿等次生矿物伴生; 著名产地:世界著名的产地有意大利撒丁岛(Masua,Sardinia);墨西哥的北部;希腊的Laurium;波兰;比利时;非洲的Zambia和South-WestAfrica;美国的Colorado和Utah州和中国广西融县等地。 名称来源:以美国华盛顿Smithsonian研究院的奠基人,英国矿物学家James Smithson (1754-1829)的姓名而命名; ::晶体形态 复三方偏三角面体晶类;呈菱面体,e,f及复三方偏三角面体v,和六方柱m的聚形; ::晶体结构 晶系和空间群:三方晶系,D63d—R-3c; 晶胞参数:arh=5.67Å,α=48°26′; 粉晶数据:2.75(1)3.55(0.5)1.703(0.45) ::物理性质

矿床式——金顶

矿床式格式 xx式x矿(不用x式x矿床,因为矿床式不正是特定的矿床) (每个矿床式包含三部分内容描述性模式、成因模式和找矿评价模型)一、描述性模式

二、成因模式

三、评价找矿模型 四、主要参考资料 白嘉芬,王长怀,纳荣仙. 1985. 云南金顶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初探[J]. 矿床地质, 4(1): 1~9.

范承钧, 张翼飞. 1993. 云南西部地质构造格局[J]. 云南地质, 12(2): 101~110. 高广立. 1989. 论金顶铅锌矿床的地质问题[J]. 地球科学, 14(5): 467~475. 葛良胜,杨嘉禾,郭晓东等.1999.滇西北地区(近)东西向隐伏构造带的存在及证据[J].云南地质, 18(2):155~167. 胡明安.1989.试论岩溶型铅锌矿床的成矿作用及其特点—以云南金顶矿床为例[J].地球科学,14(5):531~538. 胡瑞忠, 钟宏, 叶造军等. 金顶超大型铅-锌矿床氦、氩同位素地球化学[J]. 中国科学(D辑), 28(3): 208~213. 闕梅英, 程敦摸, 张立生等. 1998. 兰坪-思茅盆地铜矿床[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1~17, 37~46. 李朝阳,王京彬,肖荣阁. 1993. 滇西地区陆相热水沉积成矿作用[J]. 铀矿地质, (1): 14~21. 罗军烈, 杨荆舟.1994. 滇西特提斯的演化及主要金属矿床成矿作用[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149~239. 吕伯西,钱祥贵. 1999. 滇西新生代碱性火山岩、富碱斑岩深源包体岩石学研究[]]. 云南地质,18(2): 127~143. 覃功炯.1981. 关于金顶构造活动型冲积扇的认识[]. 地学研究, (1):11~26. 覃功炯, 朱上庆. 1991. 金顶铅锌矿床成因模式及找矿预测[J]. 云南地质, 10(2): 145~190. R. W. Hutchinson,1988. 层控矿床研究的新进展[J]. 国外矿床地质, (3):1~12. 施加辛, 易凤煌, 文其錞. 1983. 兰坪金顶铅锌矿床的岩矿特征及成因[J]. 云南地质, 2(3): 179~195. 王江海, 颜文, 常向阳等. 1998. 陆相热水沉积作用—以云南地区为例[M]. 北京:地质出版社. 79~89. 王京彬, 李朝阳. 1991. 金顶超大型铅锌矿床REE地球化学研究[J]. 地球化学, 19(4): 359~365. 温春齐, 蔡建明, 刘文周等. 1995. 金顶潜锌矿床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特征[J]. 矿物岩石, 15(4): 78~84. 吴淦国. 吴习东. 1989. 云南金顶铅锌矿床构造演化及矿化富集规律. 地球科学, 14(5): 477~486. 薛春纪,王登红,杨建民等.1999.兰坪金顶-白秧坪成矿流体中发现地幔He—壳幔流体成矿证据[J].地球学报, 20(sup): 385~389. 薛春纪, 杨建民, 陈毓川等. 2001. 兰坪白秧坪Cu-Ag-Co多金属成矿学特征. 见: 陈毓川主编. 喜马拉雅期内生成矿作用研究[C]. 北京: 地震出版社. 69~83. 叶庆同,胡云中,杨岳清.1992.三江地区区域地球化学背景和金银铅锌成矿作用[M].北京:地质出版社. 217~246. 尹汉辉, 范蔚茗, 林舸. 1990. 云南兰坪-思茅地洼盆地演化的深部因素及幔-壳复合成矿作用[J].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4(2): 113~124. 云南省地质矿产局. 1990. 云南省区域地质志[M]. 北京: 地质出版社.106~278. 张乾. 1991. 云南金顶铅锌矿床成因研究[J]. 地质找矿论丛, 6(2): 47~58. 张乾. 1993. 云南金顶超大型铅锌矿床的铅同位素组成及铅来源探讨[J]. 地质与勘探, 29(5): 21~28. 赵兴元. 1989. 云南金顶铅锌矿床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J]. 地球科学, 14(5): 495~501. 赵兴元. 1989. 云南金顶铅锌矿床成因研究[J]. 地球科学, 14(5): 523~530. 周维全, 周全立. 1992. 兰坪铅锌矿床铅和硫同位素组成研究[J]. 地球化学, 20(2): 141~148.

滇西兰坪盆地金顶铅锌矿盐构造发育特征及其与成矿关系

收稿日期: 2015-03-22; 改回日期: 2015-06-16 项目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62008、U0933605)、江西省教育厅科技项目(GJJ14475)和核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 (NRE1506)联合资助。 第一作者简介: 朱志军(1976–), 男, 博士, 副教授, 从事沉积学教学和研究工作。Email: zhuzj013@https://www.360docs.net/doc/1e11788178.html, doi: 10.16539/j.ddgzyckx.2016.02.012 卷(Volume)40, 期(Number)2, 总(SUM)151 页(Pages)344~353, 2016, 4(April, 2016) 大 地 构 造 与 成 矿 学 Geotectonica et Metallogenia 滇西兰坪盆地金顶铅锌矿盐构造发育特征 及其与成矿关系 朱志军1, 2, 郭福生1, 2 (1.东华理工大学 省部共建核资源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江西 南昌330013; 2.东华理工大学 地球科学学院, 江西 南昌 330013) 摘 要: 滇西兰坪中新生代盆地广泛发育盐岩层系。通过对金顶超大型铅锌矿区的露天采厂和地下采坑的最新野外调查及大量钻孔资料的综合分析, 研究区盐岩层系具有多期、多阶段运动的特点, 厚度分布极不均一, 它们作为区域推覆构造作用的滑脱层, 对盐上层构造变形起着重要控制作用, 形成一系列储矿构造。研究表明, 矿区盐构造主要包括盐枕、盐背斜、盐焊接、盐穿刺、盐推覆、盐岩滑脱?断层相关褶皱组合等多种盐构造变形样式。这些盐构造的形成演化及变形机制主要受到推覆挤压缩短作用、基底断层作用和塑性流动汇聚作用、盐下和盐上层断裂滑脱作用等控制, 主要沿推覆断裂构造带呈串珠状分布。金项矿区盐构造分为两个阶段: 古新世–始新世挤压–拗陷层内变形阶段, 形成盐枕、隆升较低的盐背斜等整合型盐构造; 渐新世的逆冲推覆–盐岩滑脱阶段, 受强烈的挤压推覆作用而形成盐墙、盐株等盐穿刺型构造。盐构造不同阶段的变形演化对金属元素富集成矿起到关键作用, 其流动变形而形成的盐构造圈闭促使了金属聚集成矿。 关键词: 金顶铅锌矿; 盐构造; 成矿特征; 兰坪盆地 中图分类号: P61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1552(2016)02-0344-010 0 引 言 盐构造不仅与油气关系密切, 它还能聚集许多金属与非金属工业矿床, 如钾盐、(硬)石膏、重晶石、自然硫、铅、锌、银、硫酸锶等矿床(Kyle and Posey, 1991)。位于我国三江多金属成矿带中的兰坪金顶超大型铅锌矿是目前中国最大的铅锌矿床, 也是世界上形成时代最新且唯一产于陆相沉积岩容矿的超大型Pb-Zn 矿床, 并且不同于世界上公认的沉积岩容矿SST 、MVT 、Sedex 等基本类型(薛春纪等, 2007)。金顶超大型铅锌矿拥有2亿吨矿石, 在不到10 km 2范围内堆积了如此巨量金属实属罕见, 但是关于矿 床成因一直存在众多分歧。在金顶矿区及其邻区可见到大量的金属矿体与膏盐在空间上密切伴生, 前人研究发现金顶矿区硬石膏产于铅锌矿体的边缘或深部, 在平面上, 围绕铅锌矿体, 形成明显的分带特征, 由中心向外, 依次为铅锌矿体、天青石矿体、硬石膏矿体(潘忠华, 1989)。高广立(1989)认为兰坪?金顶铅锌矿容矿岩石之一的灰岩角砾岩就是膏溶构造角砾岩; 王安建等(2007)将容矿角砾岩进一步分为不含矿的构造–膏溶角砾岩和含铅锌矿、黄铁矿、天青石和硬石膏矿化的底辟–侵位角砾岩两类; 高怀忠(1989)认为矿体分布于盐溶洞穴中, 并在溶洞中能够产生次生硫化物的富集。通过砂岩型矿体

盘点:世界锌资源储量及中国铅锌矿资源分布

盘点:世界锌资源储量及中国铅锌矿资源分布 导读:世界锌资源较为丰富。自然条件下并不存在单一的锌金属矿床,通常情况锌与铅、铜、金等金属以共生矿的形式存在。据美国地质调查局资料显示,2004年世界锌储量22,000万吨,储量基础为46,000万吨(见表一)。锌储量较多的国家有中国、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哈萨克斯坦、秘鲁和墨西哥等。世界锌资源地理分布广泛。澳大利亚、中国、美国、哈萨克斯坦四国的矿石储量占世界锌储量的57%左右,占世界储量基础的64.66%。【欢迎分别回复螺纹| 橡胶| 铝| PTA | 煤炭| 石油| 铜| 铁矿石等关键词查看更多『工业品』干货集锦】 本文来自:百度文库 图一世界锌资源的储量分布中国铅锌矿资源的分布概况:我国已知的锌矿物大约有55种,其中约13种锌矿物有经济价值。闪锌矿(ZnS)是最富含锌的矿物,占锌总产量90%左右。重要的锌矿物还包括纤锌矿、异极矿、菱锌矿、水锌矿、红锌矿、硅锌矿等。 我国的锌资源丰富,地质储量居世界第一位,至2004年底,我国锌的地质保有储量为9,200万吨(其中A+B+C级3,300万吨),资源分布相当广泛,几乎遍及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目前全国已探明的锌矿床778处,保有地质储量较多的

省份有云南、广东、湖南、甘肃、广西、内蒙古、四川和青海等地。我国锌资源的总体特征是:富矿少,低品位矿多;大型矿少,中小型矿多;开采难度较大。 尽管我国锌矿的开采条件较差,但根据2004年全球前十位锌精矿生产国产量的统计资料,我国2005年锌精矿产量达到271万吨,约占全球锌精矿产量的26.5%,是全球最大的锌矿产资源生产国,在全球锌矿产资源的配制中占有极其重要地位。 一、资源状况 中国铅锌矿产资源丰富,截至1995年累计探明储量(金属量,下同):铅4199.2万t,其中A+B+C级1161万t;锌10742.3万t,其中A+B+C级3447万t。现保有储量(截至1996年底):铅3572.81万t,其中工业储量(A+B+C级,下同)占33.17%;锌9384.11万t,其中工业储量占36.93%。 按中国储量级别A+B+C级储量与国外同期的储量基础相比(1995年):中国铅1161万t,低于澳大利亚(3500万t)、美国(2200万t)、加拿大(1300万t)而排居第4位;锌3447万t,低于澳大利亚(6500万t)、加拿大(5600万t)、美国(5000万t)也居于第4位。 二、储量分布 中国铅锌矿产地,截至1996年底统计数据:铅732处,锌772处,有27个省、区、市发现并勘查了储量。其中,铅矿

铅锌矿的矿床类型

铅锌矿的矿床类型 1959年郭文魁等将中国铅锌矿床按成因划分为内生与外生两大类。内生矿床按其生成的温度下降顺序分为8个建造。其中,建造1~3为高温矿床,建造4~7为中温矿床,建造8为低温矿床;外生矿床只有一种建造,即菱锌矿-白铅矿-铅矾建造。 1979年涂光炽对我国铅锌矿床作了成因分类:①与侵入岩浆活动有关的矿床;②与海相、陆相火山活动有关的矿床;③与沉积作用、沉积改造作用及后成作用有关的铅锌矿床; ④与区域变质、混合岩化作用有关的铅锌矿床;⑤砂铅矿床。 1983年王育民将我国铅锌矿床类型分为“四系十二型十九式”。 1989年涂光炽等在《中国矿床》专著中对中国铅锌矿床进行综合因素的分类,这个分类方案是根据中国地质条件,在全面考虑铅锌矿床产出的地质背景、成矿环境、含矿岩系、物质组成、成矿物理化学条件的基础上,以含矿岩系和主导成矿作用命名的方式,划分出了8个类型,即花岗岩型、夕卡岩型、斑岩型、海相火山岩型、陆相火山岩型、碳酸盐岩型、泥岩-细碎屑岩型、砂砾岩型。该分类的优点在于含矿岩系集中地反映了地质背景、成矿环境和形成方式等,是对过去以矿床围岩命名的发展,也有利于找矿,具有特色。 上述8类铅锌矿床的基本特征如下: 花岗岩型、夕卡岩型、斑岩型铅锌矿床这类矿床因成矿物质来自花岗岩类,故通常称之与花岗岩类有关的铅锌矿床。它们可能是花岗岩类结晶分异的气液产物,但也可能是成岩后在另一次地质事件或地壳运动中受到地下热水(大气降水成因为主)的活化淋滤,使花岗岩类

中的分散成矿物质富集起来形成的矿床。 这类矿床可与中性、中酸性、酸性或碱性侵入岩有关。岩体可大可小。一般的情况,如果铅锌矿床是地下热水淋滤成因,它们常赋存于面积较大的岩基中;如果是岩浆气液成因,则常与小岩株、岩瘤有关。矿床多产于岩体内,或内外接触带,或距岩体一定距离。矿床围岩蚀变通常较为强烈。 这类矿床矿石物质成分复杂,除铅锌外,还共伴生钨锡钼铋铜等元素。从赋矿岩石类型来看,与铅锌钨锡矿床有关的花岗岩,属壳源花岗岩类;与铅锌铜矿床有关的花岗岩,属壳幔源花岗岩类。地下热水成因的铅锌矿床常伴生金、银等元素。 这类矿床国内典型实例:花岗岩型铅锌矿床有广西新华铅锌银矿床、广东锯板坑钨锡铅锌多金属矿床、湖南东坡钨锡铅锌多金属矿床等;夕卡岩型铅锌矿床有湖南水口山铅锌矿床、黄沙坪铅锌矿床和辽宁桓仁铜锌矿床等;斑岩型铅锌矿床有江西冷水坑铅锌银矿床、云南姚安铅矿床、山东香夼铅锌矿床。 海相火山岩型铅锌矿床这类矿床的含矿岩系中火山岩及火山沉积岩很发育,特别是下盘岩石常是火山熔岩和凝灰岩。成矿物质来源与海底火山岩系有关。国外称这类矿床为块状硫化物铅锌矿床或黄铁矿型铅锌矿床。矿床物质成分复杂,常与铜矿共生或伴生大量的金、银和稀散元素,综合利用价值巨大。我国产于海相火山岩中的铅锌矿床,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区域变质作用,如甘肃白银厂铜铅锌矿床等,有的还受到混合岩化作用,如辽宁红透山铜锌矿床等。属于海相火山岩型铅锌矿床典型实例有白银厂小铁山矿床、青海锡铁山铅锌矿床等。 陆相火山岩型铅锌矿床这类矿床常分布在火山断陷盆地边缘,受断裂控制。含矿岩系多

云南省兰坪县分江铅锌矿区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云南省兰坪县分江铅锌矿区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本文主要对云南省兰坪县分江铅锌矿床地质的特征、成矿背景、成因、找矿标志进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同时指出了找矿方向,为进一步加强兰坪盆地东缘铅锌矿的勘查与找矿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标签:兰坪盆地东缘分江地区sedex型铅锌矿床找矿标志 云南兰坪中新生代陆内盆地是著名“三江”特提斯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矿产资源丰富,以金顶超大型铅锌多金属矿最为引人注目,此外在金顶北西30千米的白秧坪Cu、Co、Pb、Zn、Ag多金属矿集区,具有大型规模超大型远景。近年来随着云南省三年找矿行动计划的实施,在兰坪金顶—白秧坪矿集区的东部兰坪盆地东缘发现了分江、金山桃等铅锌矿,与以往发现的青甸湾、菜子地等铅锌矿床构成一南北向的铅锌银多金属矿带,该区目前已展示了大型以上规模远景。 1成矿背景 矿区位于唐古拉—昌都—兰坪—思茅褶皱系中段,夹持于金沙江与澜沧江两深断裂间,总体构造线呈北北西向及近南北向展布。地层主要出露中三叠统攀天阁组(T2P)中酸性火山岩;上三叠统三合洞组(T3sh)灰岩。其次出露中三叠统上兰组上段(T2s2)泥质条带灰岩夹粉砂岩、泥岩及下段(T2s1)泥岩与粉砂岩互层;上三叠统歪古村组(T3w)板岩、石英砂岩、含砾砂岩、砾岩;挖鲁八组(T3wl)粉砂质炭质泥板岩夹粉~微粒泥基长石岩屑砂岩。构造以矿区西部北北西向维西-通甸-乔后大断裂及其次级构造控制着区内构造格局,派生出北西向、北东向、近南北向断裂及金山桃向斜。岩浆岩以印支期中酸性喷出岩为主,次为印支期-燕山期花岗斑岩、喜山期粗面岩,局部尚有零星分布的石英斑岩脉、正长斑岩脉、云煌岩脉。 本区位于兰坪-思茅Pb、Zn、Cu地球化学区(Ⅱ)北亚区(Ⅱ1)地球化学异常带内,Pb、Zn、Cu、Sb、As、Hg异常带浓度高、规模大,矿化强度高。异常主要分布于三叠系上统上兰组(T2s)、攀天阁组(T2p)及中统三合洞(T3s)地层分布区,并以三合洞(T3s)地层中分布的异常规模大、浓度高、浓集中心明显,部分异常经解剖评价,已有较大找矿潜力的大、中型矿床存在,异常分布与已知矿床产出吻合性好,如菜子地铅、锌组合异常、分江-金山桃铅、锌组合异常带中有菜子地铅锌矿、分江-金山桃铅锌大、中型矿床产出,化探异常特征展现了区内良好的找矿前景。 2矿床地质 2.1赋矿层位 三合洞组(T3sh)为主要容矿地层,攀天阁组(T2p)中局部亦发现有铅锌

金顶铅锌矿黄铁矿Re_Os定年及其地质意义_唐永永

第 33 卷 第 3 期 2013 年 9 月 文章编号:1000-4734(2013)03-0287-08
矿 物 学 报 ACTA MIERALOGICA SINICA
Vol. 3., No.3 Sept., 2013
金顶铅锌矿黄铁矿 Re-Os 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唐永永 1,2,毕献武 1*,武丽艳 1,王雷 3, 邹志超 1,2,和利平 4
(1. 中国科学院 地球化学研究所 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贵州 贵阳 550002;2.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 3. 中国地质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4;4. 云南金鼎锌业有限公司,云南 兰坪 671401)
摘 要:关于金顶铅锌矿的成矿时代至今未获得精确的同位素测年数据,这严重制约了我们准确厘定该矿的 成矿动力学背景。鉴于此,本文根据黄铁矿的产状特征,将其区分为沉积成岩期和热液期黄铁矿,并开展了 Re-Os 同位素测年的研究 (ICP-MS 方法) 。 虽然黄铁矿的 Re (0.4069×10-9~375.2620×10-9) 和 Os (0.0008×10-9~ 0.4131×10-9)含量变化很大,部分样品含量很低,但它们仍然揭示出两组等时线年龄:分别为 114±13 Ma 和 65±10 Ma。笔者认为 114 Ma 等时线年龄可能代表了沉积成岩过程当中的一期矿化年龄,而 65 Ma 可能记录 了铅锌主矿化之前热液作用开始活动的时间。结合其他方面的地质证据推断金顶铅锌矿主矿化时代可能在 28~37 Ma 之间。 关键词:Re-Os 同位素;黄铁矿;成矿时代;金顶铅锌矿 中图分类号:P618;P597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唐永永,男,1985 年生,博士研究生,矿床地球化学专业. E-mail:tangyong8514@https://www.360docs.net/doc/1e11788178.html,
西南三江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贱金属 Pb-Zn-Ag-Cu 成矿带,成矿作用自北向南广泛发 育于沱沱河、玉树和兰坪地区[1],仅在兰坪盆地 就发现各类矿床、 矿点上百余处 (诸如金顶 Pb-Zn 矿床、白秧坪 Ag-Pb-Zn 多金属矿床、金满 Cu 矿 床等)[2]。金顶铅锌矿床 1960 年被发现,1984 年完成勘探,铅锌控制储量 1500 万吨,成矿总 金属量超过 2200 万吨,是中国目前最大的铅锌 矿床,也是世界上铅锌金属储量超过千万吨的十 金顶矿床的研究始 几个超大型铅锌矿床之一[1-8]。 于上世纪 80 年代,关于其成因机制陆续提出了 “同生沉积-后期改造层控矿床”[3,9]、“中低温非岩 浆热液成矿”[4]、“同生沉积-变形叠加成矿”[10]、 “喷气(热液)沉积成矿”[11]、“岩溶成矿”[12]、“壳 幔流体混合成矿”[13]等众多模式。而导致金顶铅 锌矿近 30 年成因争论的原因之一即成矿的时代 问题一直没有解决。 Pb 模式年龄最早被应用于讨 论金顶铅锌矿床的成矿时代[5,14-15],铅同位素年 ,绝大部分矿石铅集中 龄跨度很大(2~400 Ma) 分布在 130 Ma 以后;李小明等[16]通过含矿砂岩 薛春 磷灰石裂变径迹获得 25.8~35.9 Ma 的年龄;
收稿日期:2012-09-29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编号: 2009CB421005 ) ;中 国 科 学院 重 要方 向 项 目群 项 目( 编 号 : KZCX2-YW-Q04-01)
*
纪等[7]测得黄铁矿 Re-Os 年龄为 67 Ma;高炳宇 等[17]利用沥青 Re-Os 法获得年龄为 68 Ma,认为 它可能代表了金顶穹窿古油气的成藏年龄,这一 时间大致相当于寄主岩石古新统云龙组的沉积 时代,早于主矿化时代。王安建等[18]结合区域地 质和热事件分析,将成矿时代推定在 28 ~ 33 Ma 之间。由于受矿物选择的代表性、测试方法误差 和方法可靠性等因素制约,迄今为止金顶超大型 铅锌矿还没有获得令人信服的测年数据,制约了 我们对该矿床成矿动力学背景的深入认识。 随着 Re-Os 同位素体系的兴起,Re-Os 同位 素已经成为研究金属硫化物矿床成矿时代和成 矿物质来源示踪等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方法[19-20]。 其中辉钼矿 Re-Os 测年技术发展最为成熟,国内 外相关报道屡见不鲜[21-25]。而 Stein 等[26]报道了 剪切带型金矿中黄铁矿 Re-Os 定年成果之后,关 于黄铁矿 Re-Os 同位素体系的研究也取得了丰硕 的成果,我国学者[7,27-29]在该领域做了很好的工 作。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对金顶超大型铅 锌矿床黄铁矿开展 Re-Os 同位素定年研究。
1 地质背景
兰坪盆地处于藏滇板块与扬子板块之间,夹 持于金沙江一哀牢山断裂带和澜沧江断裂带之 间 (图 1) , 向北趋于渐灭, 向南与思茅盆地相接。
通讯作者,E-mail:bixianwu@https://www.360docs.net/doc/1e11788178.html,

云南省主要矿产资源

云南省主要矿产资源 1、锡矿 根据云南省国土资源厅2002年6月的统计资料,截至2001年年底,云南的锡矿产地共有80处,总资源储量为128.64万吨。其中原生锡矿有52处,资源储量为109.42万吨;砂锡矿28处,资源储量19.22万吨。近几年,在6个地、州19个县发现多处锡矿床或矿点,使得云南仍然保持锡矿资源居全国之首的地位。云南的锡矿资源主要分布在滇东南锡矿带的红河州个旧市和文山州马关县,其次分布在滇西的保山市。其中红河州资源储量为64.30万吨,占全省的49.99%,主要分布在个旧锡矿区。个旧锡矿享有“锡都”称誉,驰名世界,产量居全国第1位,是我国两大锡业基地之一;文山州资源储量为41.26万吨,占全省的32.07%,主要分布在文山州马关县的都龙锡矿,属云南的第2大锡矿床;保山市锡的资源储量为12.60万吨,占全省的9.79%。以上3个州(市)锡的资源储量为118.16万吨,占全省的91.85%。其他少量锡矿资源分布在德宏州、大理州和思茅地区等。 2、铅锌矿 铅锌矿是云南的又一优势矿产。在探明矿床中,伴生镉、铊的储量,均居全国第1位。兰坪金顶铅锌矿储量1547.6万吨,是目前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特大型矿床之一,矿体集中,露采条件好,富矿比例大,国家已列入“九五”开发规划。云南的铅锌在全国双双排名第1,而且比随后的第2名有明显的优势。显然,铅锌是云南最有发展前途和竞争力的优势矿产,资源条件在全国最好,保有储量大且矿床品位较高、富矿较多。截至2001年年底,全省发现铅矿区85处,铅资源储量689.39万吨;发现锌矿区76处,锌资源储量2129.94万吨。铅矿资源主要分布在怒江州(资源储量188.75万吨)和红河州(184.35万吨),这两个地区铅资源储量占全省的一半以上。其次是楚雄州(94.50万吨)和曲靖市(69.10万吨)。其他铅矿 资源依次分布在思茅、昭通、保山、大理、文山、迪庆等地[3] 。锌矿资源主要分布在怒江 州(1184.64万吨),占全省锌资源储量的55.6%;其次是文山州,资源储量为380.87万吨。其他部分资源分布在红河(189.57万吨)、曲靖(128.46万吨)、昭通(109.37万吨)等地。其中,怒江州兰坪金顶铅锌矿储量巨大,是目前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特大型矿床之一,矿体集中,露采条件好,富矿比例较大。 3、铜矿 云南铜矿资源丰富,查明铜矿产(点)217处,探明储量的产地156处,矿区分布较广,遍布全省14个地州(市)38个县,探明储量958.88万吨,现保有储量849.48万吨,占全国保有储量6251.88万吨的13.59%,仅次于江西、西藏,居全国第三位。现有大型铜矿4处(东川汤丹、新平大红山、德钦羊拉、景谷民乐),中型铜矿24处,小型128处,预测铜资源量1220.3万吨。77.3%的保有储量集中在滇中、滇南、滇西分别占12.5%和7.6%。最重要的分布区是玉溪市(278.85万吨)和昆明市(271.84万吨),两市铜资源储量占全省的60%左右。现已建成东川、易门、牟定、大姚等4个大中型铜矿生产基地。其次是红河州(131.95

云南金顶铅锌矿床

云南金顶铅锌矿床 一.区域地质简介 矿区大地构造位置属三江褶皱系南段,澜沧江大断裂与金沙江---哀牢山大断裂之间兰坪思茅坳陷北部、中生代内陆断陷盆地边缘,其东西向两侧分布着前寒武纪和古生代地层,并有多期次的岩浆侵入和喷发.盆地基底为前寒武系变质岩系,在盆地中堆积了近2万米厚的中生代海陆交替相和陆相沉积。在古新世以未,兰坪至云龙一带形成了一条狭长的近南北向的 地堑带,沉积了厚达1000多米的第三纪含膏盐地层,区域构造线为南北和北北西向,褶皱强烈逆冲断裂发育,中生代地层“飞来峰”常见。 二.矿区地质 金顶矿床由北厂、架崖山、跑马坪、蜂子山、西坡、南厂、白草坪等7个矿段组成,面积约14平方千米。 图1 金顶铅锌矿区地质图(据云南地质第三大队1989年勘探报告) 1.地层 在金顶矿区内发育了一套中,新生代地层,它们分为外来系统和原地系统,前者以倒转层序覆盖在后者之上,外来系统地层由上三叠统和中侏罗统组成,上三叠统由老而新分为小古村组,三合洞组和麦初箐组,由砂砾岩泥灰岩泥质白云岩,偶夹凝灰岩组成.厚度大于57m 各组端呈断层接触,有的组局部仅保存楔形残片,中侏罗统由紫红色泥岩,粉砂岩夹细砂 组成,属花开佐组,其与麦初箐组和景星组呈断层接触,厚度大于500m 。 原地系统地层由白平系第三系和第四系组成: 白垩系分为下统景星组,上统南新组和虎头寺组,景星组由紫红色泥质粉砂岩细砂岩k 黄绿色石英砂岩互层组成,厚约300m ,与上厦南新组整合接触;南新组由紫红色砂砾岩细砂 岩粉砂岩和泥岩韵律层组成,厚度大于245m ,与上覆虎头寺组整合接触;虎头寺组为浅灰紫 色夹浅灰色含石英砂岩,厚度大于100m ,与上覆云龙组呈角度不整合。 Q 第四系;E2g 始新统果郎 组岩屑石英砂岩;E1y 古新 统云龙组;E1yb 云龙组上 段角砾岩和砂岩;E1ya 云 龙组下段粉砂泥岩;K2h 中 白垩统虎头寺组石英砂岩 及粉砂岩;K1j 下白垩统景 星组粗砂岩和岩屑石英砂 岩;J2h 中侏罗统花开左组 粉砂岩和泥岩;T3m 上三叠 统麦初箐组含膏盐粉砂_细 砂岩;T3w 上三叠统挖鲁扒 组泥岩和粉砂岩;T3s 上三 叠统三合洞组灰岩夹白云 岩;1 逆冲推覆断裂;2 正断 层;3 性质不明断裂;4 地质 界线;5 不整合面;6 正常岩 层产状;7 倒转岩层产状;8 重点调研取样位置;9铅锌 矿体;10 勘探线及编号

铅锌矿矿床分类概况及我国铅锌矿时空分布

国内外铅锌矿矿床分类概况及我国铅锌矿 时空分布与区域大矿简介 国内外铅锌矿矿床类型的划分不尽统一,究其原因,主要是大家选择支撑自己分类方案的依据各有所依,另外铅锌矿时空分布也存在着不同的意见,国内外各大型铅锌矿矿床的成因类型也不明确。为了使这些问题更加明朗化,笔者将收集的资料予以整理、总结出各种分类方案以及各种方案所涉及的不同依据,得出了各种方案具有对应性的结论;同时将我国铅锌矿的时空分布的不同意见进行简单的梳理对比,同样也得出了有对应性关系的结论。在这些基础上,对国内各种具有不同成因的大型铅锌矿进行了成因类型及时空分布的简单描述,给后来地质工作者提供参考。 一、铅锌矿矿床分类历史及分类依据 早些时期铅锌矿矿床分类方案是由林格伦(W.Lindgren 1933)尼格里(P. Paul Niggli)、贝特曼(M.Bateman1950)、德赫姆(K.C.Dunham)、马加基扬()、施奈德曼()等相继提出的,这些方案都是从岩浆分异观点出发,把铅锌矿作为岩浆热液成矿作用的产物,以成矿温度和深度作为分类原则。1959年,我国地质学者郭文魁等将中国铅锌矿床分为内生和外生两大类,共9个建造,其中以铅锌岩浆热液成矿作用为主。由于铅锌成矿作用复杂性给矿床普查勘探应用带来了困难,克列特尔()首先提出铅锌矿床工业类型分类方案。其后,阿米拉斯拉诺夫()、斯米尔诺夫(,1974)等原苏联矿床学家提出了类似的分类方案,他们是以围岩性质、矿体形态和矿石矿物成分为基础进行分类。 后来随着对铅锌矿床成矿作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的认识,同生论、层控和时控观点以及热泉、热卤水和环流地下热水成矿学说这些新的成矿理论得到迅速的发展,从而打破了岩浆热液成矿理论占统治地位的局面,铅锌矿床的分类取得较大进展,这一时期以含矿岩系为依据的成因分类占主导地位。 1973年,布罗布斯特和普拉特(D.A.Brobst and W.P.Pratt)在铅锌矿床成因类型中首次提出层控型矿床。近年来,层控理论、海相火山作用、多成因观点、岩浆成矿和变质成矿等成为划分铅锌矿床类型的主要准则,同时大地构造单元(朱上庆等,1988)、洋底成矿作用、同位素组成、成矿实验、微量元素含量和包裹体特征等也成为铅锌矿床分类的新依据。 二、铅锌矿矿床分类方案 总的来看,随着人们对铅锌矿成矿作用认识程度的不断提高和大量铅锌矿床地质资料测试数据的积累,不同时期的国内外铅锌矿地质工作者在吸收和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云南兰坪铅锌矿及金鼎锌业之历史

云南兰坪铅锌矿及金鼎锌业之历史 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西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滇西北高原澜沧江、怒江和金沙江“三江并流”区腹地,境内矿产资源尤其是铅锌资源丰富,因此享有“中国锌都”的美誉。兰坪铅锌矿则位于兰坪县城东南、金顶镇东的凤凰山矿脉上。兰坪矿铅锌储量1426万吨,潜在经济价值1000亿元,是我国已探明的最大铅锌矿床,也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储量上千万吨级的特大型铅锌矿床之一。 2003年1月,宏达股份以自有资金15300万元投资云南兰坪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参与兰坪铅锌矿开发,持有其51%的股份,公司关联方宏达集团持有9%的股份;公司原第一大股东云南冶金集团持股20.4%,成为第二大股东。此后,公司更名为云南金鼎锌业有限公司,由该公司独家对兰坪矿进行开发。 2005年11月,四川宏达股份公司在金鼎锌业二次增资扩股中再次出资34334万元(增资扩股后仍持股51%),实现了对兰坪铅锌矿采矿权的控制。在取得对兰坪铅锌矿的采矿控制权后,G宏达于2004年3月开始了三年内分两期实施的20万吨电解锌项目建设,并陆续出资2.4亿收购了云南兰坪县矿业开发总公司——跑马坪矿段资产(随后,G宏达又斥资2.26亿元购买了四川凉山甘洛县新915-I、新915-II、埃岱铅锌矿探矿采矿权,甘洛矿的锌金属储量约为30万吨)。 兰坪铅锌矿矿床由架崖山、北厂、蜂子山、南厂、白草坪、西坡和跑马坪七个矿段组成,矿区面积约8平方公里。整个兰坪铅锌矿锌的平均品位为8%,铅的平均品位为1%,目前锌的保有储量为1100万吨。七个矿段的资源已全部整合进入金鼎锌业。在2004年9月完成矿区资源整合、2005年7月10万吨电锌项目投产后,金鼎锌业形成了采、选、冶一体化的生产格局。公司现有两个采矿厂、四个选矿厂和两个冶炼厂。采矿规模为露采70万吨原矿,坑采60万吨原矿;选矿规模已形成日处理原矿2800吨的生产能力,年处理原矿130万吨的规模;冶炼规模为1 2万吨电锌和6万吨硫酸产能。 根据采矿方式的不同,金鼎锌业现有露采及坑采两个采矿厂。露采矿场以架崖山矿段为主要的采矿点,北厂的露天采场建设正在进行中。而坑采矿场以跑马坪矿段为主,北厂矿段的中部和底部也进行临时性坑采以补充不足的原矿。在兰坪铅锌矿目前锌1100万吨保有储量中,架崖山矿段还有100万金属吨可供开采,矿区其余的储量主要集中在北厂矿段。架崖山矿段和北厂矿段主要的开采方式均为露天开采。 据了解,架崖山矿段锌的平均品位在13.5%以上,开采出来的氧化锌品位在15%-25%之间,硫化锌的品位则在6%-12%之间。公开资料显示,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日前对控股股东定向增发收购了云南昭通铅锌矿,该矿锌平均品位为13.42%,是国内少有的富矿之一。相比较而言,架崖山矿段锌13.5%的平均品位也应该是兰坪铅锌矿中的富矿之一了。 在距冶炼二厂仅4公里的架崖山矿场上,记者看到开采出来的原矿根据品位的不同堆积在不同区域。而正在开采的部分则呈梯状结构,从梯状结构的上层

世界矿产资源概论报告-全球铅矿资源及市场状况崔勇辉

世界矿产资源概论 课程报告 班级:020151 姓名:崔勇辉 报告题目:全球铅矿资源及市场状况 2018.1.9

目录 前言 (2) 地质背景 (2) 1.成矿时代 (2) 2.矿床类型 (2) 资源与储量 (3) 1.全球铅资源分布 (3) 2.勘查投资和勘查进展 (4) 生产与消费 (4) 1.全球铅矿年产量(2015、2016年) (4) 2.中国铅生产能力 (5) 3.铅生产工艺现状 (6) 4.铅生产成本 (6) 5.铅消费现状 (6) 6.铅价格 (7) 7.铅资源产业存在的问题 (7) 对中国的可供性分析 (8) 1.中国铅进出口情况 (8) 2.中国铅供应的保证制度 (8) 3.世界主要铅锌生产国精矿供应能力 (8) 对策建议 (8) 1.搞好铅锌行业结构的调整 (8) 2.把握好时机,充分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9) 3.加大铅锌资源勘查力度 (9) 参考资料 (9)

前言 铅(lead)元素在地球上分布广泛,主要以硫化物和硫酸盐类形式存在,以闪锌矿、方铅矿最为重要,是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事业中不可缺少的金属材料之一。它的主要用途是生产铅酸蓄电池,其次是氧化铅,其他还包括铅材和铅合金、铅盐、电缆护套等。在中国,铅的生产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但新中国成立前却没有工业化的炼铅厂。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炼铅业才逐步发展,近些年来,中国的铅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一半左右,稳居世界第一。本文通过搜集国内外铅矿相关的资料和信息,厘清当前国内外铅锌矿的资源概况和分布特征,了解铅矿在全球的生产和消费情况,分析对中国的可供性,并根据目前国内外尤其是国内铅矿生产消费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建议和对策。 地质背景 1.成矿时代 全球各个地质历史时期均有铅锌矿床产出,但以远古代和古生代最为集中,它们占世界上铅锌储量的80%以上。初步统计世界上铅锌储量500万吨以上的44个超大型矿床中,远 古代有14个,占30%,古生代21个占48%。加拿大、澳大利亚和南非的许多大型矿床多在古老的时代形成,前苏联、美国和欧洲的一些矿床形成于海西期,中新生代的铅锌矿床相对较少。 2.矿床类型 就世界矿床类型看,世界上主要的铅锌矿床可划分为:①沉积岩容矿的海底喷气沉积矿床(Sedex);②火山岩容矿的海底喷气沉积矿床(VMS);③碳酸盐容矿的后生沉积矿床(密西西比河谷型,MVT);④砂页岩容矿的同生沉积矿床;⑤沉积变质矿床;⑥矽卡岩、热液交代、脉型矿床等。其中前4类占主要地位,占世界铅锌矿总储量的85%以上(图1)。尤其是沉积岩容矿的海底喷气矿床在国外铅、锌矿床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图1世界超大型铅锌矿各类型储量所占比例图

兰坪盆地铅锌多金属成矿带

兰坪盆地铅锌多金属成矿带 成矿带概况 滇西兰坪中、新生代陆相盆地是我国著名三江构造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盆地内部构造发育完全,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有Pb, Zn, Cu, Ag, Hg, Sb, As, Au以及石膏、石盐等,有金顶超大型铅锌矿床、白秧坪大型铜银矿床及羊拉、金满等一系列大、中型铜矿床,矿点、矿化点星罗棋布,为一成矿时代新、矿床规模大、矿床种类丰富的大型矿集区。整个盆地因金顶Pb、Zn矿床而闻名。 Ⅰ:碧罗雪山一临沧造山带: Ⅱ:金沙江一哀牢山造山带;LP: 兰坪盆地: SM:思茅盆地: CX:楚雄盆地: ①:兰坪地区Pb-Zn矿: ②:下甸地区Pb. Pb-Zn, Cu-P矿; ③:河西地区Ag矿: ④:中排地区Pb矿: ⑤:维西地区Sb矿 图2一1兰坪盆地矿集区矿床/矿点分布示意图 金顶铅锌矿床由北厂、架崖山、峰子山、西坡、白草坪、南及跑马坪7个矿段组成。铅锌矿体环绕弯窿核心边缘呈不规则的环带分布。金顶铅锌矿床是产于兰坪盆地老第三系陆相地层中的层状矿床,规模巨大,是目前中国最大的铅锌矿床之一;同时,与之共生或伴生的Tl, Cd, Ag, S, S:均己分别达到大型矿床规模。 区域构造背景 兰坪盆地构造格局为三条南北向区域性深大断裂贯穿盆地,东西向小断裂密集分布。南北向断裂分别构成了兰坪盆地的东西侧边界及中轴构造带。这三条断裂从西到东分别是澜沧江断裂带、中轴构造带和金沙江断裂带。现将南北及东西向断裂特征分述如下:澜沧江断裂带:是盆地西侧的边界断裂,由沿澜沧江延伸的数条近平行的主断裂和断裂破碎带组成,断裂面向西陡倾,沿断裂带发育100-1000m宽的糜棱岩带,澜沧江断裂带多被东西向和北西向得小断层所切割。断裂东侧沉积了巨厚的中、晚三叠世的火山岩,火山岩由东向西逐渐增多;另外,断裂东部连续沉积了巨厚的侏罗、白垩系地层,而其西部则只零星分布有有少量的侏罗系和下白垩统地层,厚度也较小;同时与断裂带紧邻的中生代地层都

云南省矿产资源

云南省矿产资源 云南省成矿地质条件优越,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是我国矿产种类齐全,资源丰富的省份之一。全省已形成了包括能源、黑色冶金、有色金属、化工、建材非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加工的完整生产体系,矿业已成为云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云南省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依托优势矿产资源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矿业经济发展较快,磷、锡、锌、铅、铜、锑、锗等矿产品种产量产值均居全国前列,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矿产资源基地。2001年,云南省矿业总产值(采矿、选矿、冶炼、加工)占工业总产值的31.06%,矿产品出口占全省出口贸易的47.50%,以有色金属和磷化工为主的矿业是云南省五大支柱产业之一。 1.矿产种类、矿区数及矿床规模 截止2002年底,全省共发现各类矿产142种,占全国171种已发现矿种的83.04%。在已发现的矿产中,有探明资源储量的矿产有85种,其中能源矿产2种,占2.4%,金属矿产38种,占44.7%,非金属矿产48种,占52.9%。矿产资源储量及在全国的排位云南省探明的矿产资源在全国占有较重要的地位,根据全国矿产资源储量统计资料,截止2000年底,云南省固体矿产保有资源储量列居全国前十位的矿产有58种,其中能源矿产1种,金属矿产26种,非金属矿产31种。 2.矿产资源潜在价值 截止2000年底,云南省固体矿产资源的潜在价值为30044亿元。其中,化工非金属矿产资源储量潜在价值最高,为14350亿元;其次为能源矿产12282亿元,黑色金属矿产1011亿元,建材非金属矿产102亿元,有色金属矿产788亿元,稀有、稀土金属及分散元素矿产366亿元,贵金属矿产143亿元,冶金辅助原料矿产63亿元。单矿种资源储量潜在价值居前十位的矿产为:煤矿(12280亿元)、芒硝矿(7039亿元)、盐矿(5336亿元)、磷矿(1356亿元)、铁矿(851亿元)、石膏矿(420亿元)、铜矿(368亿元)、硫铁矿(356亿元)、水泥用灰岩(353亿元)和锌矿(140亿元),其潜在价值总计达28504亿元,占全部矿产资源潜在次于青海、内蒙古、山西、宁夏、新疆、陕西、贵州、西藏,排在全国第9位;人均资源储量潜在价值7.08万元,排在全国第9位;单位国土面积资源储量潜在价值为762.55万元,排在全国第12位。 3.矿产资源分布 云南省矿产资源的地理分区严格受地质构造格局的控制,东部、中部、西部地质构造各异,矿产资源的种类及其分布规律也各不相同。大致以东川-宜良-建水(即小江深断裂)和永胜-宾川-祥云(即程海-祥云大断裂)两条南北界线与哀牢山东侧的礼社江-元江(即红河大断裂)为界,可将全省分为3个矿产区。3个矿产区按其次级地理地质界线又可分为8个矿产地理分布亚区。见表28。 (1)东部矿产区。位于小江深断裂以东、红河大断裂以北地区,面积约10.7万km2,优势矿产有锡、锰、煤矿。全省90%以上煤矿、锰矿保有储量分布在本区。重要矿产有铅、锌、锑、钨、磷、硫等多种。东部矿产区,以会泽矿山厂—雨碌和罗平—师宗—弥勒两条断裂为界,又划分为3个矿产分布亚区。 (2)中部矿产区。中部矿产区东面以小江深断裂为界,西面以程海—祥云大断裂为

云南金顶超大型铅锌矿床沥青Re_Os法测年及地质意义_高炳宇

云南金顶超大型铅锌矿床沥青Re-Os法测年及 地质意义* 高炳宇1薛春纪1**池国祥2李超3屈文俊3杜安道3李足晓1顾浩1 GAO BingYu1,XUE ChunJi1**,CHI GuoXiang2,LI Chao3,QU WenJun3,DU AnDao3,LI ZuXiao1and GU Hao1 1.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 2.Department of Geology,University of Regina,Regina,Saskatchewan S4S0A2,Canada 3.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北京100037 1.State Key Laboratory of Geological Processes and Mineral Processes,Faculty of Earth Sciences and Resources,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100083,China 2.Department of Geology,University of Regina,Regina,Saskatchewan S4S0A2,Canada 3.State Center of Geological Experiment and Analysis,Beijing100037,China 2011-06-20收稿,2011-09-29改回. Gao BY,Xue CJ,Chi GX,Li C,Qu WJ,Du AD,Li ZH and Gu H.2012.Re-Os dating of bitumen in the giant Jinding Zn-Pb deposit,Yunnan and its geological significance.Acta Petrologica Sinica,28(5):1561-1567 Abstract Oil-gas reservoirs and metal deposits often co-exist in many sedimentary basins,and their genetic relations have been paid much attention.The Jinding Zn-Pb deposit,Yunnan,China,is so far the largest Zn-Pb deposit in China,the youngest and only giant Zn-Pb deposit hosted in continental sedimentary rocks in the world.Bitumen and heavy oil were often observed in the Jinding Zn-Pb deposit.It has been a subject of debate whether the bitumen formed before or after the Zn-Pb mineralization,making it difficult to evaluate and the gene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itumen and Zn-Pb mineralization.The bitumen in the Jinding Zn-Pb ores hosted in the breccia-bearing sandstones and sandy breccias of the Paleocene Yunlong Formation has been dated by the Re-Os method in this paper,and an isochron age of68?5Ma(MSWD=9.2,n=6)has been obtained.Therefore,the oil-gas reservoir in the Jinding ore district was formed earlier than the Zn-Pb mineralization.The hydrocarbons in the reservoirs may have provided the condition for the production of reduced sulfur required for Zn-Pb mineralization through thermal chemical reduction of sulfates.The formation of the oil-gas reservoir and the Zn-Pb deposit may have been a continuous geologic process,and the oil-gas reservoir was one of the basic conditions of Zn-Pb mineralization in the Jinding ore district.The oil-gas reservoir was destructed by the mineralization process. Key words Zinc-lead ores hosted in the sandy breccias;Bitumen;Re-Os dating;The Jinding giant Zn-Pb deposit;Lanping,Yunnan 摘要油气藏与金属矿床在世界许多沉积盆地内共存,油气成藏与金属成矿的动力学关系备受关注。云南兰坪金顶产有中国目前最大铅锌矿床,也是世界上唯一陆相沉积岩容矿、且形成于新生代的超大型铅锌矿床。矿床中常见沥青、重油等有机质,它们的形成早于或晚于铅锌硫化物成矿存在明显分歧,限制了对油气成藏与铅锌成矿关系的认识。本文针对金顶超大型矿区以古新统云龙组含砾砂岩和砂砾岩为主岩铅锌矿石中沥青,开展了Re-Os法同位素测年,获得68?5Ma的等时线年龄(MSWD=9.2,n=6),指示金顶古油气成藏形成于古新世,先于铅锌硫化物大规模成矿;烃类物质具有通过热化学还原硫酸盐提供铅锌成矿所需硫化氢的客观条件;油气成藏与铅锌成矿在云南金顶矿区很可能是一个先后发生的连续地质过程,成藏为成矿奠基,成矿伴随着油气藏的破坏。 1000-0569/2012/028(05)-1561-67Acta Petrologica Sinica岩石学报 ***本文受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2009CB42100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930423、41072069、40772061)、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0911007-23)、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IRT0755)和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B07011)联合资助. 第一作者简介:高炳宇,男,1986年生,硕士,岩石学、矿物学、矿床学专业,E-mail:gaobingyu1986@163.com 通讯作者:薛春纪,男,1962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矿床学、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教学和科研工作,E-mail:chunji.xue@cugb.edu.c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