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气候区划

青藏高原气候区划
青藏高原气候区划

浅谈青藏高原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浅谈青藏高原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地形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之一。被称为“世界屋脊” 的青藏高原,雄踞在亚洲的中部,位于我国的西南部。它南起27° N ,北止40° N ,纵跨纬度13° ;总面积约230 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4500 米。地域之广阔,地势之高峻,是世界上其它高原所无法比拟的。如此雄姿,不仅使它本身形成了非地带性的高原气候,而且由于它的存在,对北半球西风气流的东进、东亚的季风环流起屏障作用;同时它又对造成我国东部地区大雨或暴雨的西南低涡的产生起着重要的作用。 限于篇幅,本文仅就其对我国气候的影响作一肤浅的阐述。 首先,在冬季,北半球的西风带南移。由于高大的青藏高原的存在,使三四千米以下的西风气流分成南北两支急流。北支在高原西北部形成西南气流,给高原北侧,新疆中部的天山地区带来一定的湿度。当这支气流再绕过新疆北部以后和南下的极地大陆气团汇合,转为强劲的西北气流,使我国冬季风的势力增强,并向南伸展得很远。南支气流在高原的西南部形成西北气流,使本来就很干燥的南亚西北部雪上加霜,更加干燥(在世界气候类型困上,那里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当这股气流绕过高原南侧以后,又转为西南气流,掠过我国的云贵高原以后,继续向东北方向运动,直至长江中下游地区。这股来自低纬度的暖性气流又往往是造成我国江南地区“暖冬”天气的重要因素。这两支气流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汇合东流,形

成北半球最强大的西风带。这支西风对我国东部地区的天气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在卫星云图上所看到的过往我们上空的云,总是自西向东运动,其动力就是这股西风)。与此同时,位于我国青藏高原东侧的四川盆地和汉中一带,恰在这南北两支气流之间,风力微弱,空气稳定,成为“死水区”,多云雾天气。 在夏季,北半球的西风带北移,西风南支气流消失,夏季风迅速向北推进,气旋活动频繁,我国东部季风区自南向北先后进入雨季。到了10 月以后,西风又逐渐南移,南支西风气流又重新出现,夏季风复退,冬季风又控制了我国东部南北。综上所述,如果没有青藏高原的阻挡,我国大部分地区均能受到盛行西风带的影响,如是那样,我国的气候将会是另一番景象。 其次,由于青藏高原本身所产生的明显的热力作用,这种热力作用直接影响着东亚的季风环流。冬季,巨大的高原,因地势高,冰雪面积大,空气稀薄,辐射冷却快,降温迅速,成为一个低温高压中心。此中心一方面使高原南侧的西风南支气流得到加强;另一方面,这个低温高压中心又迭加在蒙古高压之上,更加强了冬季风的势力,使我国东部南北温差增大。夏季,青藏高原上为一热低压。这个热低压又强烈吸引着来自南亚地区的西南暧湿气流,使西南季风的势力加强,给江南北部、江淮地区送去大量的降水。特殊年份也能影响到川西、陇东地区。同时,在高原的高空,又常形成一个暖性高压。这个暖性高压在东移时,常给川、陕、云、贵各省带来干旱天气,使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结束,转为伏旱。这个暖性高压,如果

青藏高原的隆起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青藏高原的隆起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学院:资源与坏境学院 班级:10农业资源与环境 学号:2010084023 姓名:石继龙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地势高峻,平均海拔4000~5000米,有许多耸立于雪线之上高逾6000~8000米的山峰。高原的外缘,高山环抱,壁立千仞,以3000~7000米的高差挺立于周围盆地、平原之上,衬托出高原挺拔的雄伟之势。高原面积250万平方公里,东西长3000 公里,南北宽1500公里,跨15个纬度。而且高原几乎占冬季中纬度对流层厚度的1/3以上,成为中纬度大气环流中的一个庞大的障碍物。对中国气候的形成无疑起着巨大的作用。 青藏高原的平均高度在4公里以上,是全球最高最大且具有复杂地形的巨大台地,其主体呈椭圆形。 青藏高原对我国气候的影响有三个方面: 一、对气温的影响 1.机械阻挡作用 青藏高原海拔高、面积大、矗立在29°-40°N间,南北约跨10个纬度,东西约跨35个经度,有相当大的面积,海拔在5000m以上,有一系列的山峰超过7000-8000m,占据对流层中低部,犹如大气海洋中的一个巨大岛屿,对于冬季层结稳定而厚度又不大的冷空气是一个较难越过的障碍。从西伯利亚西部侵入我国的寒潮一般都是通过准噶尔盆地,经河西走廊、黄土高原而直下东部平原,这就导致我国东部热带、副热带地区的冬季气温远比受西藏高原屏障的印度半岛北部为低。冬季西风气流遇到青藏高原的阻障被迫分支,分别沿高原绕行。从冬季北半球700hPa与500hPa月平均气温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出,在高原北部冬季各月都是西北侧暖于东北侧,高原南半部,则东南侧暖

于西南侧,这显然是受到上述分支冷暖平流的影响所致。因西风在高原西侧发生分支,于是高原西北侧为暖平流,西南侧为冷平流,绕过高原之后,气流辐合,东北侧为冷平流,东南侧为暖平流。 夏季青藏高原对南来暖湿气流的北上,也有一定的阻挡作用,不过暖湿气流一般具有不稳定层结,比冷空气易于爬越山地。从夏季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上可以看出,由巴基斯坦北部和东北部阿萨姆两个地区总是有两个伸向西藏方向的暖舌,其中有一部分暖湿气流越过高原南部的山口或河谷凹地,流入高原南部,这是形成雅鲁藏布江谷地由东向西伸展的暖区的重要原因。 青藏高原阻滞作用对气温的影响,不仅出现在对流层低层,并且波及到对流层中层。根据我国衢县与同纬度德里各高度上月平均气温的比较,可以看出在500hPa及其以下各层的气温皆是衢县低于德里,尤其是冬半年的差异更大。 2.热力作用 将青藏高原地面的气温与同高度的自由大气相比,冬季高原气温偏低,夏季则偏高。根据观测资料分析计算表明,从11月至翌年2月是四周大气向高原地-气系统提供热量,这时青藏高原是个冷源,其强度以12月、1月份为最大,向四周自由大气吸收热量600多J/cm2d。春夏季青藏高原是个强大的热源,其强度以6、7月份为最大,向四周大气提供热量850J/cm2d以上。就全年平均而论,青藏高原地-气系统是一个热源。冬季青藏高原的冷区偏于高原的西部。夏

青藏高原对气候

浅谈青藏高原对我国气候的影响地形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之一。被称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雄踞在亚洲的中部,位于我国的西南部。它南起27°N,北止40°N,纵跨纬度13°;总面积约230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4500米。地域之广阔,地势之高峻,是世界上其它高原所无法比拟的。如此雄姿,不仅使它本身形成了非地带性的高原气候,而且由于它的存在,对北半球西风气流的东进、东亚的季风环流起屏障作用;同时它又对造成我国东部地区大雨或暴雨的西南低涡的产生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在冬季,北半球的西风带南移。由于高大的青藏高原的存在,使三四千米以下的西风气流分成南北两支急流。北支在高原西北部形成西南气流,给高原北侧,新疆中部的天山地区带

来一定的湿度。当这支气流再绕过新疆北部以后和南下的极地大陆气团汇合,转为强劲的西北气流,使我国冬季风的势力增强,并向南伸展得很远。南支气流在高原的西南部形成西北气流,使本来就很干燥的南亚西北部雪上加霜,更加干燥(在世界气候类型困上,那里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当这股气流绕过高原南侧以后,又转为西南气流,掠过我国的云贵高原以后,继续向东北方向运动,直至长江中下游地区。这股来自低纬度的暖性气流又往往是造成我国江南地区“暖冬”天气的重要因素。这两支气流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汇合东流,形成北半球最强大的西风带。这支西风对我国东部地区的天气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在卫星云图上所看到的过往我们上空的云,总是自西向东运动,其动力就是这股西风)。与此同时,位于我国青藏高原东侧的四川盆地和汉中一带,恰在这南北两支气流之间,风力微弱,空气稳定,成为“死水区”,多云雾天气。 在夏季,北半球的西风带北移,西风南支气流消失,夏季风迅速向北推进,气旋活动频繁,我国东部季风区自南向北先后进入雨季。到了10月以后,西风又逐渐南移,南支西风气流又重新出现,夏季风复退,冬季风又控制了我国东部南北。综上所述,如果没有青藏高原的阻挡,我国大部分地区均能受到盛行西风带的影响,如是那样,我国的气候将会是另一番景象。 其次,由于青藏高原本身所产生的明显的热力作用,这种热力作用直接影响着东亚的季风环流。冬季,巨大的高原,因地势

青藏高原对气候的影响

青藏高原对气候的影响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大最高的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它南起27°N,北止40°N,纵跨纬度13°;总面积约290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4500米,几乎占冬季中纬度对流层厚度的1/3以上,成为中纬度大气环流中的一个庞大的障碍物。对我国及世界气候环境的变迁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青藏高原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青藏高原西风带路径的影响 巨大的青藏高原就像河流中央没有露出水面的大石头对河流的影响一样,使冬季500mb (3~4公里)以下的西风带发生分支、绕流,而形成南北两支气流。北支气流一部分沿阿尔金山成东风吹入塔里木盆地,一部分沿祁连山成西或偏西北风吹入河西走廊,二者在高原东部汇合成西北气流,流线呈反气旋弯曲,形成动力高压背,使高原地面冷高压进一步加强,并有利于冬季风南下。高原的约束使冬季风的势力较强。南支气流在高原西南面为西北气流,绕过高原南侧转为西南气流,流线呈气旋性弯曲,产生动力性低压槽,在槽前暖湿气流的影响下,我国南方与北方冬季气候有较大差异。南北两支气流在长江中下游汇合,形成北半球最为强大的西风带。青藏高原的存在使冷空气由于受高原地形的阻挡和挤压,向我国东部地区倾泻到更南的纬度。高原东侧的西南地区,地处高原西风带的背风位置,风速较小,天气、气候别具一格。青藏高原的动力作用还表现在它对于近地面气流的屏障作用。东西方向上,它阻滞了随西风气流东移的天气系统,南北方向上它直接阻挡着我国西部对流层冷暖空气的南北交流。冬季高原阻挡冬季风南下,使南侧的印度与同纬度其它地区相比温度高,气压低,气温年较差小。同时西风带气压系统受高原阻挡在其西侧停留、减弱、消亡,而东侧的四川盆地一带则又相对平静,气流扰动较少,风力较弱。高原北侧又不易受南来暖湿气流影响。有利于冷空气堆积,进一步加强蒙古高压的势力,进而产生对我国东部地区的强寒流影响。而高原阻挡海洋湿润气流进入我国西北盆地,形成少雨的燥热天气,使我国新疆极端干旱,成为少有的少雨区和无流区。 2、青藏高原对亚洲季风形成的影响 亚洲季风区是世界上最显著的季风区。季风区雨热同季,利于植物的生长,养育着 众多的人口(中国和印度为世界上两个人口最多的国家)。分析发现,亚洲季风系统中存在着

试论述青藏高原上气候特点以及它对我国和东亚气候的影响

气候特点; 一、、、、大气干洁大气干洁大气干洁大气干洁、、、、太阳辐射强太阳辐射强太阳辐射强太阳辐射强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干洁,太阳辐射通过的大气路程较短,所以太阳辐射被削弱的少,太阳总辐射量高居全国之冠,年总量在5000-8000MJ/m2。较同纬度东部地区大2000-3000MJ/m2。年总辐射量的分布趋势自东南向西北增多,藏东南地区小于5000MJ /m2,为低值区,藏北高原、阿里地区、柴达木盆地的年总辐射量可达7000-8000MJ/m2,为高值区。太阳总辐射力入射到水平地面的太阳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之和。青藏高原直接辐射年总量在3000一6000MJ/m2之间,与同纬度平原地区相比较高出2000-3000MJ /m2其在高原分布趋势与年总辐射量一致,藏东南为低值区;青海的柴达木盆地、藏北高原和阿里地区为高值区。尤为突出的是,在青藏高原多次观测1249.IW/m2、1259.5W/ m2等非常大的直接辐射强度值,这种现象在东部平原地区是绝对不会出现的,由于海拔高度的影响,高原大气干洁,水滴、气溶胶、火山尘埃等少,因此晴天条件下,散射辐射值较东部平原地区小,其年总散射辐射量1700-2900MJ/m2。散射辐射量的分布形式不同于年总辐射量和直接辐射量,这主要是因为散射辐射量大小除取决于纬度、高度外,与大气干洁状况、云量的多少等有关,所以散射辐射量的高值区出现在戈壁荒漠多风沙的柴达木盆地和阴云天较多的那曲、玉树,而低值区出现在海拔高、干燥少雨的阿里地区和藏北高原。众所周知,太阳辐射对气候以及作物生长和产量都有重要影响。太阳辐射主要包括紫外辐射、可见光和红外辐射三个波段。概括起来说,达到植物表面的红外辐射的能量约占太阳辐射总量的一半,其中仅有约0.5-1.0%用于光合作用。紫外辐射在总辐射中所占比例很小,但对植物的形状、颜色与品质的优劣起着重要作用。尽管目前高原农耕措施和管理水平都很低,但冬小麦和青棵的单产能创全国最高纪录,可能与高原的橙红光、紫蓝光的辐射通量的百分比和辐射强度都高于其它地区有关。另外,通过计算表明,波长较短的波段,海拔越高时,其红外波段的能量越低。高原的紫外和可见波段的相对通量高于东部平原和西部干旱地区,尤以紫外波段更甚,而红外波段的相对通量低于东部平原和西部干旱地区。就各波段的绝对量而言,高原比东部平原要高得多,以紫外、可见、红外三个波段的能量为例,西藏高原分别是苏州的2.9、l.6和1.1倍。从太阳辐射资源来看,红外、可见光和紫外各波段太阳辐射4至9月的总量约占全年辐射总量的67%。也就是说太阳辐射资源主要集中在春末至秋初,与作物生长发育的季节同步,这对作物产量和质量都有很大影响。值得注意的是,紫外到辐射虽然在太阳辐射的总通量中所占比例不大,但在藏北、阿里地区观测到紫外辐射及其与总辐射的比值,与其它地区相比,都是较大的,那曲(海拔4500米)观测到晴天正午紫外辐射瞬时值达70W/m2,神仙湾(海拔5300米)为99W/m2,表明晴天时高原地区大气对紫外辐射的消光能力很弱。从总的趋势来看,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各波段辐射强度均有所增大,但各波段辐射强度占总辐射强度的百分比的变化则不一样,紫外波段将上升,可见光波段略下降,而红外波段将下降较多。二二二二、、、、气温低气温低气温低气温低、、、、日较差大日较差大日较差大日较差大、、、、年变化小年变化小年变化小年变化小青藏高原年平均气温低,构成了青藏高原气候主要特征。位于藏北高原和青南高原的可可西里年平均气温在一4℃以下一等温线与等高线相重叠,自成一闭合的低温中心,为青藏高原温度最低的地区,也是北半球同纬度气温最低的地区,青藏高原有一半地区年平均气温低于O℃,其它地区如雅鲁藏布江、河汉谷地和柴达木盆地相对比较温暖,年平均气温在3一5℃。青藏高原气温日较差比同纬度东部地区大,日较差大表明这里具有大陆性气候的特征。阿里地区、藏北高原、柴达木盆地等地的日较差约17℃左右,即使日较差较小地区如班戈湖、申扎、三江河谷、青海东部等地区其日较差也多为14℃左右。高原地区日较差的大小与地形、植被、于湿程度等有关,如柴达木盆地干燥,多晴少雨,白天日晒增温急剧,夜间地面辐射强,降温快,其日较差就比较大。而在多阴雨的藏东南地区,白天增温不高,夜间云层低,地面

论述青藏高原对我国气候的影响(建文)

作业:论述青藏高原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参考答案: 青藏高原作为我国重要的地貌单元,除了本身形成了独特的高原气候外,还对其他地区的气候有着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气流的机械动力作用和高原本身的热力作用两个方面。 ()动力作用。动力作用又可以分为对气流的分支作用和屏障作用两个方面: ① 分支作用。冬季,西风带南移到青藏高原,青藏高原耸立在对流层的中下部,受高原阻挡,米以下的西风气流分成南北两支。在高原西北部为西南气流,绕过新疆北部转为西北气流。南支在高原西南部为西北气流,高原东南部为西南气流。在高原以东长江中下游地区汇合东流,形成西风带。分支、绕流的结果使西风带在青藏高原南北两侧形成北脊南槽的环流形势。北支西风脊,加强西北部冷空气的势力。南支西风槽,促进副热带锋区的活动。高原东侧的我国西南地区,由于处在背风部位,风速小,出现“死水区”,天气别具一格。 ② 屏障作用。青藏高原对低空季风环流具有阻挡作用,冬季使冷空气南下的路径偏东,东部地区冬季风势力更强。使夏季的西南暖湿气流不能越过青藏高原影响到我国的西北地区,使新疆、甘肃一带夏季出现炎热干燥的天气。 ()热力作用。 夏季,青藏高原起热源作用,近地面形成热低压,周围同高度的自由大气层相对为高压,空气向高原中部辐合,形成由周围吹向高原的风。冬季,青藏高原起冷源作用,近地面形成冷高压,周围同高度自由大气层相对为低压,空气由高原向四周辐散,形成由高原吹向四周的风。因此,由于高原与其周围自由大气之间冬夏冷热源差异所引起的特殊气压场,导致高原季风生成。 另外,夏季,青藏高原热低压的存在,四周空气向高原辐合,加强了我国夏季风的势力。冬季青藏高原冷高压的出现,加强了蒙古高压,也加强了我国冬季风的势力。 总之,由于青藏高原的存在,使我国的气候更加复杂,同时也加大了我国季风气候的强度及其空间范围。

青藏高原的气候特征及高原机场飞行环境

第1章 青藏高原的气候特征及高原机场飞行环境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 000~5 000 m,地域辽阔,面积近240万平方千米,是中国面积最大、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在全球的高原高山区域占有重要的席位。海拔4 500 m以上的高原腹地年平均气温在0 °C以下,有大片面积最暖月平均气温低于10 °C,这样寒冷的气候也只有地球的两极地区可以与之相比。它也被称为地球的“第三极”。特殊的地理环境中保有许多蔚为奇观的地质遗迹和绚丽多彩的自然景观,同时也孕育了其独特的人文景观,使之成为科学探险、考察和生态旅游的胜地。高原机场的建成和空中航线的开通极大地改善了该地区相对落后的交通面貌,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然而,青藏高原复杂的地形地貌、中纬西风带,以及印度季风与亚洲大陆季风在高原东部的交汇,构成了高原机场复杂多变的天气气候背景。高原机场低气压、缺氧、温差大等飞行环境和强烈的风切变、乱流天气则极大地增加了航空安全飞行的难度。本章综合介绍了青藏高原的大气环流及边界层特征以及高原机场的飞行环境及其对飞行的影响。 1.1 青藏高原地理环境和气候概况

1.1.1 地理范围及地形地貌 1. 地理区划 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其主体部分在我国青海和西藏,高原由此得名。我国境内的青藏高原地域辽阔,西起帕米尔高原,东接秦岭,横跨31个经度,东西长约2 945 km;南自东喜马拉雅山脉南麓,北迄祁连山西段北麓,纵贯约13个纬度,南北宽达1 532 km,总面积约250万平方千米,占我国陆地总面积的26.8%。青藏高原范围涉及6个省区、201个县(市),即西藏自治区(错那、墨脱和察隅等3县仅包括少部分地区)和青海省(部分县仅含局部地区),云南省西北部迪庆藏族自治州,四川省西部甘孜和阿坝藏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甘肃省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天祝藏族自治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以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缘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和田地区、喀什地区以及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等的部分地区。 2. 高原山脉 青藏高原周围大山环绕,它们大多数呈西北—东南走向,相对于高原以外的地面陡然而起,南有喜马拉雅山,北有昆仑山和祁连山,西为喀喇昆仑山,东为横断山脉。高原内部除平原外还有许多山峰,主要有唐古拉山、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等。这些山脉海拔大多超过6 000 m,喜马拉雅山等不少山峰超过8 000 m。

青藏高原的气候特征

青藏高原的气候特征及对我国的影响 张庆奎200621059 气象学2班 一、大气干洁、太阳辐射强 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干洁,太阳辐射通过的大气路程较短,所以太阳辐射被削弱的少,太阳总辐射量高居全国之冠,年总量在5000-8000MJ/m2。较同纬度东部地区大2000-3000MJ/m2。年总辐射量的分布趋势自东南向西北增多,藏东南地区小于5000MJ/m2,为低值区,藏北高原、阿里地区、柴达木盆地的年总辐射量可达7000-8000MJ/m2,为高值区。 太阳总辐射力入射到水平地面的太阳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之和。青藏高原直接辐射年总量在3000一6000MJ/m2之间,与同纬度平原地区相比较高出2000-3000MJ/m2其在高原分布趋势与年总辐射量一致,藏东南为低值区;青海的柴达木盆地、藏北高原和阿里地区为高值区。尤为突出的是,在青藏高原多次观测1249.IW/m2、1259.5W/ m2等非常大的直接辐射强度值,这种现象在东部平原地区是绝对不会出现的,由于海拔高度的影响,高原大气干洁,水滴、气溶胶、火山尘埃等少,因此晴天条件下,散射辐射值较东部平原地区小,其年总散射辐射量1700-2900MJ/m2。散射辐射量的分布形式不同于年总辐射量和直接辐射量,这主要是因为散射辐射量大小除取决于纬度、高度外,与大气干洁状况、云量的多少等有关,所以散射辐射量的高值区出现在戈壁荒漠多风沙的柴达木盆地和阴云天较多的那曲、玉树,而低值区出现在海拔高、干燥少雨的阿里地区和藏北高原。 众所周知,太阳辐射对气候以及作物生长和产量都有重要影响。太阳辐射主要包括紫外辐射、可见光和红外辐射三个波段。概括起来说,达到植物表面的红外辐射的能量约占太阳辐射总量的一半,其中仅有约0.5-1.0%用于光合作用。紫外辐射在总辐射中所占比例很小,但对植物的形状、颜色与品质的优劣起着重要作用。 尽管目前高原农耕措施和管理水平都很低,但冬小麦和青棵的单产能创全国最高纪录,可能与高原的橙红光、紫蓝光的辐射通量的百分比和辐射强度都高于其它地区有关。另外,通过计算表明,波长较短的波段,海拔越高时,其红外波段的能量越低。高原的紫外和可见波段的相对通量高于东部平原和西部干旱地区,尤以紫外波段更甚,而红外波段的相对通量低于东部平原和西部干旱地区。就各波段的绝对量而言,高原比东部平原要高得多,以紫外、可见、红外三个波段的能量为例,西藏高原分别是苏州的2.9、l.6和1.1倍。从太阳辐射资源来看,红外、可见光和紫外各波段太阳辐射4至9月的总量约占全年辐射总量的67%。也就是说太阳辐射资源主要集中在春末至秋初,与作物生长发育的季节同步,这对作物产量和质量都有很大影响。值得注意的是,紫外到辐射虽然在太阳辐射的总通量中所占比例不大,但在藏北、阿里地区观测到紫外辐射及其与总辐射的比值,与其它地区相比,都是较大的,那曲(海拔4500米)观测到晴天正午紫外辐射瞬时值达70W/m2,神仙湾(海拔5300米)为99W/m2,表明晴天时高原地区大气对紫外辐射的消光能力很弱。从总的趋势来看,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各波段辐射强度均有所增大,但各波段辐射强度占总辐射强度的百分比的变化则不一样,紫外波段将上升,可见光波段略下降,而红外波段将下降较多。 二、气温低、日较差大、年变化小 青藏高原年平均气温低,构成了青藏高原气候主要特征。位于藏北高原和青南高原的可

青藏高原对于气候的作用

你的问题比较大,我对高三学生一般分析如下要点: 一、对气温的影响 1.机械阻挡作用 青藏高原海拔高、面积大、矗立在29°?D40°N间,南北约跨10个纬度,东西约跨35个经度,有相当大的面积,海拔在5000m以上,有一系列的山峰超过7000?D8000m,占据对流层中低部,犹如大气海洋中的一个巨大岛屿,对于冬季层结稳定而厚度又不大的冷空气是一个较难越过的障碍。从西伯利亚西部侵入我国的寒潮一般都是通过准噶尔盆地,经河西走廊、黄土高原而直下东部平原,这就导致我国东部热带、副热带地区的冬季气温远比受西藏高原屏障的印度半岛北部为低。表6?10中A、C、E三站位于印度半岛北部,其冬季各月平均气温皆分别比同纬度、同高度的B、D、F三站为高,其中尤以C、D两站的差异最大。这是由于D站沅陵正位于高原以东的平原上,寒潮畅通无阻,而C站德里又位于高原以南的正中地位,屏障效应十分显著的缘故。 冬季西风气流遇到青藏高原的阻障被迫分支,分别沿高原绕行。从冬季北半球700hPa与500hPa月平均气温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出,在高原北部冬季各月都是西北侧暖于东北侧,高原南半部,则东南侧暖于西南侧,这显然是受到上述分支冷暖平流的影响所致。因西风在高原西侧发生分支,于是高原西北侧为暖平流,西南侧为冷平流,绕过高原之后,气流辐合,东北侧为冷平流,东南侧为暖平流。 夏季青藏高原对南来暖湿气流的北上,也有一定的阻挡作用,不过暖湿气流一般具有不稳定层结,比冷空气易于爬越山地。从夏季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上可以看出,由巴基斯坦北部和东北部阿萨姆两个地区总是有两个伸向西藏方向的暖舌,其中有一部分暖湿气流越过高原南部的山口或河谷凹地,流入高原南部,这是形成雅鲁藏布江谷地由东向西伸展的暖区的重要原因。 青藏高原阻滞作用对气温的影响,不仅出现在对流层低层,并且波及到对流层中层。根据我国衢县与同纬度德里各高度上月平均气温的比较,可以看出在500hPa及其以下各层的气温皆是衢县低于德里,尤其是冬半年的差异更大。 2.热力作用 将青藏高原地面的气温与同高度的自由大气相比,冬季高原气温偏低,夏季则偏高。根据观测资料分析计算表明,高原地-气系统逐月向四周大气输送的热量如表6?11所示。从11月至翌年2月是四周大气向高原地-气系统提供热量,这时青藏高原是个冷源,其强度以12月、1月份为最大,向四周自由大气吸收热量600多J/cm2d。春夏季青藏高原是个强大的热源,其强度以6、7月份为最大,向四周大气提供热量850J/cm2d以上。就全年平均而论,青藏高原地-气系统是一个热源。冬季青藏高原的冷区偏于高原的西部。夏季的暖区范围很

青藏高原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青藏高原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大致坐落在北纬27度到37度之间,面积广达200多万平方公里以上,平均海拔在4500M以上.大家都知道,大气最低层是对流层.在对流层中集中了约为大气的3/4的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量.主要天气现象如雨,雪.云雾,风等均发生在这一层.对流层的厚度平均为11KM,青藏高原的厚度,约占对流层厚度的一半左右.这样巨大的高原,对高空西风环流,东夏季风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高原的热力作用对大气运行也有影响,这些都对我国的大气和气候有重要作用. ?? ??一增加了气候类型 ???? 青藏高原面积大,海拔高,本身就是一个独特的气候类型区,即青藏高寒区,这里气压低,大风多,日照长,辐射强,形成特有的高原气候,常年无夏,多对流性降水,且夜雨多,降雪多,具有与周边环境截然不同的气候特征. ???? 二青藏高原的机械动力与我国气候 ???? ①青藏高原对对流层低风场(风向,风速在空间上的分布)的动力作用与我国气候???? ⑴冬半年,南,北两支西风急流的出现与我国气候 ??????A.西风南急流的强劲扩张态势 ???? 冬季半年,当西风急流南移,控制我国广大地区上空时,青藏高原使4500M以下的西风环流分成南北两支急流,这就象滔滔的河水碰到了巨大的礁石,被分成两支急流一样.西风急流的位置,在高原地形的控制下,向南可达到北纬28度--30度之间,最南可达到北纬15度--20度.这支急流因受到高原南侧完整高大的喜马拉雅山的限制,特别稳定而强劲,这就导致了我国冬季季风可以向南扩张的更远. ?????? B.西风北支流的柔弱移动特点 ?????? 北支西风急流大致位于北纬40度左右,相当于祁连山北部一带.它的位置变化很大,而且强度较弱,是因为北支流所流过的地区地形较破碎,而可以自由移动之故. ?????? C.西风南北两支急流的汇合 ?????? 两支急流绕过高原后,在我国东面日本南部上空汇合向东流去.在接近青藏高原东侧,存在一块空气稳静的所谓"死水"区域(高原东侧的我国西南地区,由于处在背风位置,风速小,出现"死水区",天气与气候别具一格).这一区域约位于四川盆地上空.这里空气很少扰动,风力微弱. ?????? D.冬季西风南支流的存在,对于我国南半部的冬季天气有很大关系.它来自阿拉伯,伊朗,巴基斯坦北部干旱地区,下层秉性干热,形成云南高原的干季.但在3000M高度上,秉性较为温暖湿润.另外,由北方来的极地大陆气团,势力已弱,变得温润多了.这样,两种气流在昆明一带交锋,成半静止状态,叫昆明准静止锋.锋西处于单一的西南暖流控制下,云系难以发育,温和晴朗,降水极少,日温差大.而在锋东的贵州全省,以及四川南部,云系发育好,阴雨连绵,日温差小,同昆明一带的天气正好相反. ?????? ⑵南支西风急流的消长,又是冬夏季风交替的一个重要因素 ?????? A.5月末6月初,南支西风急流的消失与夏季风的北上 ?????? 5月末6月初,西风带北移.当南支急流消失以后,夏季风才得以迅速北上.例如,印度洋的西南季风才能流向青藏高原南部一带谷地.同时对长江流域梅雨的形成也有密切关系.只有当南支急流消失,太平洋的东南季风才能迅速北进,为梅雨的形成创造出条件. ?????? B.10月份西风带南移,南支西风急流重新出现 ?????? 到了10月份,西藏自治区风带南移,南支西风急流重新出现,夏季风退出大陆,冬季风又成为我国天气的主宰. ?????? ②青藏高原对东亚大气环流的屏障作用 ?????? 青藏高原的动力作用的另一个表现,就是对东亚大气环流起一种屏障作用.它不仅阻

青藏高原隆起对气候的影响

青藏高原隆起对气候的影响 被称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雄踞在亚洲的中部,位于我国的西南部。它南起27°N,北止40°N,纵跨纬度13°;总面积约230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4500米。地域之广阔,地势之高峻,是世界上其它高原所无法比拟的。如此雄姿,不仅使它本身形成了非地带性的高原气候,而且由于它的存在,对我国其他地区的气温、降水、水文等都有着巨大的影响,从而影响了我国的自然地理环境。 首先,在冬季,北半球的西风带南移。由于高大的青藏高原的存在,使三四千米以下的西风气流分成南北两支急流。北支在高原西北部形成西南气流,给高原北侧,新疆中部的天山地区带来一定的湿度。当这支气流再绕过新疆北部以后和南下的极地大陆气团汇合,转为强劲的西北气流,使我国冬季风的势力增强,并向南伸展得很远。南支气流在高原的西南部形成西北气流,使本来就很干燥的南亚西北部雪上加霜,更加干燥(在世界气候类型图上,那里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当这股气流绕过高原南侧以后,又转为西南气流,掠过我国的云贵高原以后,继续向东北方向运动,直至长江中下游地区。这股来自低纬度的暖性气流又往往是造成我国江南地区“暖冬”天气的重要因素。这两支气流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汇合东流,形成北半球最强大的西风带。这支西风对我国东部地区的天气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在卫星云图上所看到的过往我们上空的云,总是自西向东运动,其动力就是这股西风)。与此同时,位于我国青藏高原东侧的四川盆地和汉中一带,恰在这南北两支气流之间,风力微弱,空气稳定,成为“死水 西风南支气流消失,夏季风迅速向北推进,气旋活动频繁,我国东部季风区自南向北先后进入雨季。到了10月以后,西风又逐渐南移,南支西风气流又重新出现,夏季风复退,冬季风又控制了我国东部南北。综上所述,如果没有青藏高原的阻挡,我国大部分地区均能受到盛行西风带的影响,如是那样,我国的气候将会是另一番景象。 其次,由于青藏高原本身所产生的明显的热力作用,这种热力作用直接影响着东亚的季 此中心一方面使高原南侧的西风南支气流得到加强;另一方面,这个低 这个热低压又强烈吸引着来自南亚地区的西南暖湿气流,使西南季风的势力加强,给江南北部、江淮地区送去大量的降水。特殊年份也能影响到川西、陇东地区。同时,在高原的高空,又常形成一个暖性高压。这个暖性高压在东移时,常给川、陕、云、贵各省带来干旱天气,使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结束,转为伏旱。这个暖性高压,如果位置偏西,则长江中下游、川东和贵州多雨;而川西与华北少雨;如果位置偏北,则长江流域少雨干旱;偏南则长江流域多雨偏涝。 由于青藏高原的屏障作用,它直接阻挡了我国西部地区对流层下部南北冷暖气流的交流。冬季,冬季风阻滞于高原以北,使我国西北内陆冷高压势力更强,并使冷空气南下的途径偏东;使位于高原南面的印度比其东西同纬度地区气温高而气压低,气温年较差小。夏季,青藏高原阻挡了西南季风深入北上,使大量的来自印度洋热带洋面上的暖湿气流只能大部分停留在南亚

青藏高原气候变化及其影响

青藏高原气候变暖及其影响 摘要:青藏高原是我国最大的高原,其独特的自然条件以及特殊的热力和动力循环而形成的天气气候系统对我国、亚洲乃至全球气候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对青藏高原气候在时空上的变化的剖析,引出这些气候变化带来的各种影响,并提出如何应对青藏高原气候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的策略。 关键字:青藏高原;气候变暖;草场退化;冻土;冰川 1.概述 1.1研究区概况 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部,是中国最大的高原,世界海拔最高的巨型构造地貌单元,包含冰川、积雪、冻土、森林、草原、荒漠和湖泊等多种自然景观。青藏高原的隆起,深刻地影响了高原及其邻近地区环境的演化,被视为南极和北极之外的世界“第三极”。 青藏高原特殊的地形及其独特的热力和动力循环系统作用,不仅在青藏高原地区形成了独特的天气气候系统,对我国、亚洲地区甚至全球的气候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由此,青藏高原被称为“全球气候变化的驱动机与放大器”和“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统一研究的最佳天然实验室”。 1.2气候特征 青藏高原地区面积辽阔,地势高,气候条件复杂,气候类型多种多样。青藏高原的气候特征可以概括为:气温低,年较差小,日较差大;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气压低;温度、降水量的空间分布不均,干湿季分明,雨热同期;高原西北部风大沙多。 青藏高原温度比同纬度平原地区低,年均气温为 1.37℃,海拔4000m 以上地区,年均温度在0℃以下,从地区差异上来看,高原边缘的气温较高,内部气温较低,相对暖区分布于柴达木盆地、青海东部的黄河、湟水谷地,年均气温3~5℃,雅鲁藏布江以南和横断山区的三江源地区,年均气温分别为18℃和12℃,低温区主要分布在藏北高原、巴颜喀拉山的玛多、清水河和祁连山的托勒地区,年均温度在-5~-3℃间。青藏高原最暖月份因地区不同而不同,一般出现在6-8 月。 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200~500mm 间,降水量分布极不均匀,既有我国降水最少的地区,也有我国的多雨中心。总的分布趋势为自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减,柴达木盆地和藏西北为我国降水最少的地区,多雨区分布在雅鲁藏布江下游到怒江下游流域以西,黄河流域松潘地区和祁连山脉东南部,年降水量在500mm 以上。高原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半年,高原大部分地区的年降水变化不大。 1.3研究意义 对青藏高原气候变化基本事实情况的分析,为进一步研究气候变化对青藏高原自然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的影响,考察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对于气候要素变化的反馈作用等奠定了基础。但是,目前对青藏高原气候要素的研究仅集中在现状的研究,对未来的估计较少,这不利于防范措施的制定和施行。如何在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系统地预测和模拟青藏高原未来气候要素的变化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论述青藏高原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论述青藏高原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一、对气温的影响 1.机械阻挡作用 青藏高原海拔高、面积大、矗立在29°-40°N间,南北约跨10个纬度,东西约跨35个经度,有相当大的面积,海拔在5000m以上,有一系列的山峰超过7000-8000m,占据对流层中低部,犹如大气海洋中的一个巨大岛屿,对于冬季层结稳定而厚度又不大的冷空气是一个较难越过的障碍。从西伯利亚西部侵入我国的寒潮一般都是通过准噶尔盆地,经河西走廊、黄土高原而直下东部平原,这就导致我国东部热带、副热带地区的冬季气温远比受西藏高原屏障的印度半岛北部为低。 冬季西风气流遇到青藏高原的阻障被迫分支,分别沿高原绕行。从冬季北半球700hPa 与500hPa月平均气温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出,在高原北部冬季各月都是西北侧暖于东北侧,高原南半部,则东南侧暖于西南侧,这显然是受到上述分支冷暖平流的影响所致。因西风在高原西侧发生分支,于是高原西北侧为暖平流,西南侧为冷平流,绕过高原之后,气流辐合,东北侧为冷平流,东南侧为暖平流。 夏季青藏高原对南来暖湿气流的北上,也有一定的阻挡作用,不过暖湿气流一般具有不稳定层结,比冷空气易于爬越山地。从夏季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上可以看出,由巴基斯坦北部和东北部阿萨姆两个地区总是有两个伸向西藏方向的暖舌,其中有一部分暖湿气流越过高原南部的山口或河谷凹地,流入高原南部,这是形成雅鲁藏布江谷地由东向西伸展的暖区的重要原因。 青藏高原阻滞作用对气温的影响,不仅出现在对流层低层,并且波及到对流层中层。根据我国衢县与同纬度德里各高度上月平均气温的比较,可以看出在500hPa及其以下各层的气温皆是衢县低于德里,尤其是冬半年的差异更大。 2.热力作用 将青藏高原地面的气温与同高度的自由大气相比,冬季高原气温偏低,夏季则偏高。根据观测资料分析计算表明,高原地-气系统逐月向四周大气输送的热量。从11月至翌年2月是四周大气向高原地-气系统提供热量,这时青藏高原是个冷源,其强度以12月、1月份为最大,向四周自由大气吸收热量600多J/cm2d。春夏季青藏高原是个强大的热源,其强度以6、7月份为最大,向四周大气提供热量850J/cm2d以上。就全年平均而论,青藏高原地-气系统是一个热源。冬季青藏高原的冷区偏于高原的西部。夏季的暖区范围很广,整个对流层的温度都是高原比四周高,再往高层暖区范围扩大,到了100hPa层上,温度分布出现高纬暖、低纬冷的现象。从青藏高原的地面气温看来,具有如下特点: (1)地球的第三极地: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气温特别低,它虽位于副热带、暖温带的纬度上,但在高原主体北部祁连山以及巴颜喀拉山东部1月平均地面气温出现-16 - -18℃的闭合等温线,盛夏7月尚有大片面积平均气温<8℃,冬夏皆比同纬度东部平原平均气温低18-20℃。 (2)气温日、年较差大:青藏高原上地面气温日较差比同纬度东部平原地区和四川盆地都大,比同高度的自由大气更大,气温年较差亦比同高度的自由大气为大,但因海拔高耸,比同纬度东部平原则稍小。 (3)气温季节变化急,春温高于秋温:青藏高原上春季升温强度大,特别是当积雪消融之后,雨季未到之前,高原因受强烈的日射,增温甚快,秋季降温速度亦快,春温高于秋温,例如高原上的班戈4-10月气温差为2.8℃,而汉口同时期温差为-1.4℃。 以上这些情况都说明高原气温具有大陆性气候的特征。 二、高原季风

青藏高原隆起对气候的影响

被称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雄踞在亚洲的中部,位于我国的西南部。它南起27°N,北止40°N,纵跨纬度13°;总面积约230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4500米。地域之广阔,地势之高峻,是世界上其它高原所无法比拟的。如此雄姿,不仅使它本身形成了非地带性的高原气候,而且由于它的存在,对我国其他地区的气温、降水、水文等都有着巨大的影响,从而影响了我国的自然地理环境。 首先,在冬季,北半球的西风带南移。由于高大的青藏高原的存在,使三四千米以下的西风气流分成南北两支急流。北支在高原西北部形成西南气流,给高原北侧,新疆中部的天山地区带来一定的湿度。当这支气流再绕过新疆北部以后和南下的极地大陆气团汇合,转为强劲的西北气流,使我国冬季风的势力增强,并向南伸展得很远。南支气流在高原的西南部形成西北气流,使本来就很干燥的南亚西北部雪上加霜,更加干燥(在世界气候类型困上,那里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当这股气流绕过高原南侧以后,又转为西南气流,掠过我国的云贵高原以后,继续向东北方向运动,直至长江中下游地区。这股来自低纬度的暖性气流又往往是造成我国江南地区“暖冬”天气的重要因素。这两支气流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汇合东流,形成北半球最强大的西风带。这支西风对我国东部地区的天气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在卫星云图上所看到的过往我们上空的云,总是自西向东运动,其动力就是这股西风)。与此同时,位于我国青藏高原东侧的四川盆地和汉中一带,恰在这南北两支气流之间,风力微弱,空气稳定,成为“死水区”,多云雾天气。 在夏季,北半球的西风带北移,西风南支气流消失,夏季风迅速向北推进,气旋活动频繁,我国东部季风区自南向北先后进入雨季。到了10月以后,西风又逐渐南移,南支西风气流又重新出现,夏季风复退,冬季风又控制了我国东部南北。综上所述,如果没有青藏高原的阻挡,我国大部分地区均能受到盛行西风带的影响,如是那样,我国的气候将会是另一番景象。 其次,由于青藏高原本身所产生的明显的热力作用,这种热力作用直接影响着东亚的季风环流。冬季,巨大的高原,因地势高,冰雪面积大,空气稀薄,辐射冷却快,降温迅速,成为一个低温高压中心。此中心一方面使高原南侧的西风南支气流得到加强;另一方面,这个低温高压中心又迭加在蒙古高压之上,更加强了冬季风的势力,使我国东部南北温差增大。夏季,青藏高原上为一热低压。这个热低压又强烈吸引着来自南亚地区的西南暧湿气流,使西南季风的势力加强,给江南北部、江淮地区送去大量的降水。特殊年份也能影响到川西、陇东地区。同时,在高原的高空,又常形成一个暖性高压。这个暖性高压在东移时,常给川、陕、云、贵各省带来干旱天气,使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结束,转为伏旱。这个暖性高压,如果位置偏西,则长江中下游、川东和贵州多雨;而川西与华北少雨;如果位置偏北,则长江流域少雨干旱;偏南则长江流域多雨偏涝。 由于青藏高原的屏障作用,它直接阻挡了我国西部地区对流层下部南北冷暖气流的交流。冬季,冬季风阻滞于高原以北,使我国西北内陆冷高压势力更强,并使冷空气南下的途径偏东;使位于高原南面的印度比其东西同纬度地区气温高而气压低,气温年较差小。夏季,青藏高原阻挡了西南季风深入北上,使大量的来自印度洋热带洋面上的暖湿气流只能大部停留在南亚的东北部和青藏高原的东南一隅;一部分掠过高原东南边缘的西南暖湿气流进入我国的西南。华中和华东地区,加强了这些地区的降水过程,而我国西北地区则由于青藏高原的屏障作用干旱少雨。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青藏高原对气候的影响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青藏高原对气候 的影响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青藏高原对气候的影响 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岷山邛崃山锦屏山以西地区,介于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与喜马拉雅山之间,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高原,其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号称世界的第三极。青藏 高原所在地区本是古地中海海底的一部分,后来到上新 世更新世时,在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的相 互作用下,由不断扩张北移的印度洋推动刚硬的印度板块,沿雅鲁藏布江地缝合线向亚洲大陆的南缘俯冲挤压 大幅度抬升形成。 因为纬度低、地势高、空气密度小、太阳辐射强、 日照时间长、体积偏大,青藏高原形成了冬季不太寒冷,夏季温凉,气温年较差不大、日较差大的高原季风气候。 隆起的青藏高原也深刻影响着我国的气候。 一、青藏高原对西风气流的阻挡作用 青藏高原阻挡了我国低空的西风气流,使之分为南、北两支气流(分支点在60°E),北支气流经我国西北、华北、东北和华东等地区流向太平洋;南支气流则在流过青藏高原南侧后转变成了温度较高、湿度较大的西南气流,影响我国四川、贵州、云南、华南及长江中下游地

区,这两支气流最后在青藏高原东部110°E附近汇合。如图1所示。 冬季,我国近地面的西风急流南移,其北支气流会 因在近地面受到青藏高原的阻挡势力减弱,使我国北方 广大地区气候寒冷干燥;而其南支气流则会增强并在昆明、贵阳与南下的冷空气相遇,形成昆明准静止锋,使四川、贵州、汉水流域乃至山东、辽宁一带出现大量降雪。 夏季,我国近地面的西风急流北移,其南支气流会 因在近地面受到青藏高原的阻挡势力减弱,使喜马拉雅 山南缘一些地区风力最小,天气最稳定;其北支气流则刚好相反。随着西南季风势力的增强,西南暖湿气流会为 我国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等地区带来大量降水。青藏高 原北部气流对我国影响较明显,如春季我国西北气旋活 动多。 四川盆地一带冬季由于受青藏高原阻挡作用影响较大,风速较小,空气湿度较大,加上地形的影响,易出 现云雾天气;夏季由于处于青藏高原背风坡,若西南暖湿气流偏南流,东南季风西进势力减弱,就易出现干旱。 二、青藏高原对冷暖气流的屏蔽作用 冬季,由于来自较高纬度地区的空气很难越过青藏 高原,青藏高原以南的地区受冬季风影响就较小,气温 下降幅度就不大;夏季,由于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极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