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智慧气象解决方案(初稿)

咸阳智慧气象解决方案(初稿)
咸阳智慧气象解决方案(初稿)

欢迎阅读

咸阳智慧气象

解决方案

(初稿)

在完善“数字大气”探测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搭建精细化、无缝隙的“智慧气象”预报业务平台,建设“智慧气象”信息共享服务平台,以期更准确、更智能地服务于咸阳经济社会发展和百姓生活。

二、项目目标

咸阳智慧气象的总体目标是以气象精细化预报、综合监测和服务以及应急联动为主要内容,以智慧咸阳作为信息共享和发布平台,实现咸阳气象信息的及时监测、及时预报、及时发布,实现直观展示、深入应用,将咸阳智慧气象建设成为在西北领先、在全市有影响力的

报平台。实现精细化到乡镇、社区的气象信息发布。

3.利用智慧咸阳信息发布系统,搭建灾害天气预警及气象信息发

布平台。通过政府相关部门,实现气象信息及灾害天气预警信

息的一键式快速发布。

4.智慧气象网上办公及与气象惠农服务等行业应用服务平台。

5.实现咸阳气象12345便民服务热线与40062121热线的服务转

接。

第二章项目规划

一、规划原则

务工作效率,改善民生服务质量。

4.科技先导、创新发展

信息办、气象局、第三方专业厂商联合开发,确立人才优势,实现科技创新。

5.互联互通、协作互动

打破信息壁垒,消除信息孤岛,推动跨部门、跨系统、跨行业的业务协同和资源共享,促进已有信息化项目和智慧气象项目互联互通、数据开放、协作互动。深化智慧气象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依托信息化服务,提高面对农业、水利、环保等部门的气象应用及分析深度。

建立咸阳气象数据云平台,与市气象数据系统对接,获取全市气象数据,与省气象云平台及国家气象局服务平台对接,获取咸阳市相关数据,实现气象数据的自动、及时获取。同时整合市气象台站、省气象局、国家气象局相关数据,实现数据接口对接,对相关数据进行比对和统一。

咸阳气象云数据包括观测站、卫星、雷达监测的气象观测数据,包括降水、温度、风力风向、地面结冰、太阳辐射、酸雨、空气能见度等30余种要素;短期、中期、长期的精细化气象预报数据;通过国际交换获取的全球气象观测、预报数据。各地气象站将地面常规观测的温、压、湿、风等气象信息,高空探测网也将对流层与平流层的

实现临近预报,并根据地域分布结合实时监控平台(与智慧咸阳对接)和社区自动站实现时间和区域上的精细化预报。

同时,通过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准确地把握气候的特征和变化规律,最终能够预测未来的气候变化趋势。用计算机进行数值天气预报:根据大气的实际情况,通过计算求解描写天气演变的方程组,预报未来天气,这种方法被称为数值天气预报。它已逐渐成为天气预

报的基础。天气预报系统通过分析天气图,运用一些气象学理论和预报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模型,再结合天气、气候特征对天气形势进行分析。首先是作出天气形势预报,如24小时内是否会有降水,然后在此基础上过渡到具体天气预报,如降水的地点及多少。

防灾减灾也是气象部门最重要的职责之一,气象预警显得尤为重

表示。?

预警信息包括突发气象灾害的类别、预警级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机关等。预警信息的发布、调整和解除可通过广播、电视、报刊、通信或信息网络等方式进行,对老、幼、病、残、孕等特殊人群以及学校等特殊场所和警报盲区应当采取有针对性的公告方式。

2.3.3气象现场监测

通过智慧咸阳平台,利用城市监控,实现实时、动态、关联式网格化气象监测,进一步建立社区气象信息自动采集站。以智慧咸阳实时监控为基础,结合气象站及社区自动站时间气象数据的及时、精准监测,从而为气象数据及时、精准发布提供依据。

分系统的建设。紧紧围绕提高气象预报预测准确率和气象服务水平的发展需求来综合考虑监测系统的项目设计,为气象业务、服务、科研提供范围广、种类多、信息量大、精确度高的各种监测信息。

气象综合监测采集要实现以下功能:

1、数据直接或通过智慧咸阳上传到监测系统平台。

? 2、主机实时显示采集数据,可设置数据存储和发送时间间隔。

3、远程设置功能:可通过系统设置数据采集时间间隔、储存时间间隔和IP地址,无需去现场操作。

2.3.4网上办公及服务管理

建立智慧气象网上办公及气象信息发布管理平台,实现一键式发布,减少人工干预,为智慧咸阳平台提供直通式信息。同时实现一键

气象政务办公系统实现公文管理、档案管理、出差管理、个人办公、综合考评、督办管理、要情管理、目标管理和系统管理等多项功能。

2.3.5数据共享交互平台

建立数据服务接口,并与智慧咸阳数据共享平台对接,实现咸阳

气象数据的共享服务。提供气象数据对接、服务对接,利用先进技术手段实现气象数据开放共享。建立对农业、环保、水利等部门的气象信息支持服务。

建设市级气象数据共享平台,建立以气象数据库为基础,整合水利、农业、环保等相关信息资源,明确数据的信息采集、整理、更新、

现在需要建立多方的信息基础环境进行数据融合,对各个行业的数据都需要融合深度分析。用好气象数据,必须打破各行业之间的“数据壁垒”,真正做到数据共享,才能更大地实现气象数据的价值,从而更大程度减轻灾害损失,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

2.3.6气象多媒体平台

采用自助式终端、电子大屏等方式,实现气象服务的多媒体展示和交互,从而更好的实现气象社会化服务。通过自助式多媒体平台,实现社区化、自动化交互和展示,也可以为惠农工程等行业项目提供气象支持服务。

关闭。

2.3.7信息发布平台

建立社会化气象服务体系,通过智慧咸阳公众服务接口,实现多样化信息发布。基于智慧咸阳公共信息发布平台,实现气象信息的多种渠道发布,包括短信、电子政务OA、微信、网站、手机APP、热线

电话等,同时实现12345与400热线的转接。全市的“12345”便民服务热线相关气象服务转接,建立覆盖全市的号码统一、资源共享、反应快捷、运转高效的热线指挥调度系统,统一受理并协调全市除紧急报警外向政府提出的气象相关各类诉求、求助事项,市民对气象管理、气象公共服务的批评建议,公众对气象工作的监督等。结合网站、

预报,以及制定线路的天气实况以及气象回顾服务,对可能影响物流运输的天气给予预警等。可以实现基于位置的天气预警服务,主要应用在包括旅行、交通、自然灾害、城市突发天气的预警等方面。同时,有别于以往简单的气象播报,利用GIS平台将实现多维度的立体导向功能,打造“实时位置+实时天气”的服务模式,实现精准到每平方公里的天气预报。系统可以以树状目录导航方式,在丰富的基础地理

底图之上,提供对多种来源气象实况数据、预报数据的叠加显示和对比分析,包括地面填图、高空填图、自动站、区域站、雷电、污闪雾闪、雷达、云图、数值预报、精细化预报、城市预报等数据类型。

将智慧城市中建立的公共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公共GIS功能等以接口的形式开放出来,避免基础地理数据库、GIS功能的重复建设,

多媒体天气预报图件或图表。利用GIS 技术的绘制、分析、可视化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帮助气象专家解释天气数据与天气形势,得出更加准确的天气预报。

气候区划应用:以第三次全市农业气候区域划分为契机,GIS 技术在农业气候区划领域得到较好应用。农业气候区划的基本流程是首先确定区划对象、确定区划指标、然后建立区划模型,进行气候资源

小网格推算,最后进行分析制图。在整个流程中,GIS 可以管理空间上离散点(气象监测站)的基本气候资料,包括热量条件、水分条件、光照条件、辐射条件等,可以管理基本地理资料,包括各站点的地理位置、地区的区界、以及高程、坡度、坡向等数据;GIS 可以提供多种方式的从离散点到格点的插值方法;GIS还提供了多种方式制图输

灾害数据统计分析,结合易发分区条件构造简明实用的预警指标以及预警标准综合判别方法。以滑坡和泥石流发育的环境背景基础数据库和典型灾害数据库为背景,以滑坡和泥石流形成条件分析为基础,分析建立滑坡和泥石流区域预报模型,以GIS 技术和数值天气预报为手段,研究建立滑坡和泥石流区域短期预报应用系统,并进行业务化运行,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服务效益。

气象灾害评估分析应用:GIS 技术可以管理丰富的空间属性信息(如某一区域内的河流、铁路、商业区等),若该区域有气象灾害发

生时,则可以根据GIS 空间分析功能快速的计算出受灾面积,结合社会、经济信息可以进一步进行区域经济损失分析,最终完成区域气象灾害评估。基于GIS 技术建立气候监测与灾害预警系统,它由信息采

析与可视化能力与RS的结合,作为应用支撑体系,最大限度的发挥卫星气象的功能和潜力,进一步增强了卫星云图、探空、测风和辐射等卫星探测资料的管理与应用水平。基于卫星气象遥感技术的全球自然和人工植被监测、灾害(水灾、旱灾、森林火灾、沙漠化等)监测以及农作物估产等方面的应用,GIS技术都较好的起了到建模分析与系

统支持的作用。除基于提供传统文件方式的卫星数据检索下载服务外,

在GIS 技术的支持下,建立海量的时空一体化的空间数据库,实现卫星遥感数据空间发布与订购,并提供全球观测数据的二维和三维实时发布能力。

综合气象服务系统:多种基于GIS 技术的天气服务系统。决策支持系统,解决了大量涉及气象的复杂商业问题。系统主要包括从气象

算法有效的实现了各类空间分析与操作,从简单的地图量测(距离、方位、面积)到较高层的空间分析,如查询分析、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路径分析、可视性分析、网络分析、空间插值、统计分类等,这些均给气象信息分析提供了较强应用手段。可视性分析表达了空间某一点所能够观察到的位置,随着空间数据挖掘技术的出现,基于粗糙集技术的气象资料分析、基于关联规则的灾害天气预测和气象遥感

数据挖掘也成为了可能。

从气象信息表达功能的角度,GIS 高质量的可视化表达能力,为展现各种天气、气候现象和过程提供了优秀的表现方式。GIS 可视化表达主要依托了类型多样的符号样式、丰富的专题信息表达以及图幅配置甚至制图综合等技术来完美表现空间信息。

及时发布启动或终止相关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的指令;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加强应急预案的动态管理,适时对预案进行修订和更新;发挥气象预警信号的“消息树”和“发令枪”作用,建立健全与水利、民政、农业、交通、地震、电力、航空、部队等部门的气象应急联动机制,建立多部门联络员的信息推送体系和建立面向各部门气象灾害应急管理责任人的手机预警信息发布平台。提高移动应急保障能力,推进

应急移动气象台和灾害性天气处置系统建设。

主动加强与城市交通、给排水、电力、旅游、航空等运行部门的沟通与联系,及时、主动、准确地将城市最新天气实况、天气预报和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提供给城市运行部门,做好城市高影响天气的气象服务,为城市运行部门的调度、指挥、联动提供决策参考依据,确保

应急指挥能力、各部门的协调联动能力和群众的自救互救能力。建立和完善应急值守制度、应急管理奖惩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规范气象应急管理工作流程,完善气象预警信息发布流程,编制简明细致的分灾种、分事件应急操作手册。

应急气象信息主要是当前的灾害性天气实况、未来灾害性天气的预报情况、以及风险预评估信息。?把灾害性天气实况分布、现场监

测信息、预报信息以图表和文字的形式一目了然地展示出来,供指挥员参考;结合历史上灾害性天气对重点行业造成的影响和当前实况信息,提出灾害性天气对重点行业影响的风险预评估分析,为指挥员决策提供信息支持。

建立气象与相关部门联动系统,推进气象灾害和极端天气气候事

电等灾害性天气的气象灾害预报预警服务。这些服务都需要与具体的政府部门、行业需求相结合,具有广阔和深入的应用前景。

如今,简单的晴雨气温预报早已无法满足社会的需要。针对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群体,气象部门要提供相应的气象应用服务,例如提供给政府的决策气象服务,水利、电力、交通、农业等部门对气象也各有需求,各类企业对气象信息的需求也不一样,有的关注降水,有

的关注气温,有的关注灾害,有的关注风速风向,而且在不同时间、不同地域,各行各业对气象的需求也不一样。气象服务越来越庞杂,内容越来越丰富,也构成了气象行业应用中的一部分。

气象部门积累了大量的气象数据,这些数据都是宝贵的资源和财富,要充分挖掘这些资源的价值,利用好这些资源,与政府部门、企业、

将专业数据进行整合分析,逐步深入。先从智慧气象信息服务的门户和渠道入手,再进行精细化预报和推送,最后进行专业化的应用深入。

二、实施保障

1.组织保障

各部门共同配合,邀请信息办、环保、农业、水利等行业专家,

组建咸阳智慧气象专家小组,参与顶层设计,确保建设方案质量,进一步由信息办、气象局及第三方厂商具体实施。

2.资金保障

由咸阳市信息办落实,将智慧咸阳信息化建设纳入到2015年智慧咸阳的整体规划建设中;由咸阳市气象局落实,争取将智慧咸阳纳入

智慧气象项目规划方案

“农业气象农夫知”项目规划方案 ——让气象真正为农业服务1.背景介绍: 由于我国农业发展不够现代化,加之气象状况复杂,所以农业气象灾害带来的损失 巨大。国家在农业气象方面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开展了许多农气科研工作并 得到众多研究成果,中国气象局及各地方气象局官网也开设有农业气象专栏,同时 也出现了许多农业气象app和微信公众号。 与此同时,在田间地头进行农业生产的农民依然饱受干旱,大风倒伏等各类气象灾 害的困扰,因为农民平均收入低,故灾害承受力差,粮食减产数成即可对其生活造 成巨大影响。究其原因,主要是农民未能获取到相关农业气象资料,亦或获取了而 未能有效利用。有农民自身局限性,但更多的是农业气象各方面措施未能真正为农 民服务,没得到农民朋友的满意。 2.现状分析: (我们电话采访了河南省焦作市的几十位农民和河南省焦作市气象局的相关负责人,得到了他们的宝贵意见和帮助。) a)对于农民: i.他们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缺乏电脑操作技术,也几乎都未知道可以上网获取 各个气象网站上的农业气象资料。而且他们也很难分析相关资料。 ii.由于大多数种植面积少,种粮收入不高,所以了解相关农业气象的积极性也偏低。有农民想要承包土地做种粮大户,可又自知不具备现代化农业的科学知识 和利用农业气象的能力,所以不敢承包土地发展为农场。

b)对于气象部门: i.很多农气产品没有深入了解农民需求,没有真正在乡间和农民交流。产品设计 没有面向对象,而是更多的考虑到完成上级领导要求。故而导致一些产品受到 领导嘉奖而未被农民朋友接受的怪象。 ii.一些想法与措施都出自理论课本,而未切实可行,所以实际行不通。一些产品推广不够,没有被广大农民朋友所了解。 iii.但很多也是气象部门所为难的,关于农业气象的各类事务要联合农业部门,很多交叉方面很难处理到位。农民使用app需要进行培训,推广起来极其费力, 而且种粮大户少,一般农民积极性不高。 3.指导方针: a)基于农民实际需求和实际情况去更深度地结合农业和气象,释放出气象大数据背后 的农业意义和红利。 b)将生硬难懂的气象资料转化成农民易懂易行的表达,始终将我们的服务对象——农 民放在第一位。 c)结合智能手机和微信等已被广大农民接受并熟练使用的事物令其无缝对接农业气 象资料。 4.目标要求: a)能够满足农民对农业气象的需求,并尽可能防止和减轻实际的农业气象灾害影响。 b)能够结合当前国家政策,沿着农业的现代化农场化趋势及符合气象朝公共服务转变, 结合网络和大数据的背景,项目具有可延展性。 5.主要任务措施 a)人事:

全国智慧农业气象能力建设实施方案

.. 全国智慧农业气象能力建设2019年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为贯彻中央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部署,落实中国气象局党组关于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和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的总体 安排,依靠科技和机制创新,强化综合统筹和合理布局,通过“三个平台、两个能力”(农业气象大数据平台、业务支 撑平台、服务平台以及农业气象观测试验能力、核心技术应用能力)建设,推进全国农业气象业务服务的联动与融合,推进农业气象服务规模化、集约化、智慧化、品牌化发展。2019年,基于气象大数据云平台,初步建成全国农业气象大数据分析与应用系统,实现国家级、省级农业气象业务数据、产品的快速访问。全国农业天气通APP(基础版)正式发布并试运行,WebCAgMSS客户端实现业务试用,10个特色农业气象业务系统基本建成。完成年度农业气象业务核心技术项目研发与区域联合试验任务。初步实现国家级、省级基础农业气象产品格点化制作。多种渠道的“直通式”服务覆盖全省60%以上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或较2018年增长10%以上。 二、建设任务及分工 (一)农业气象大数据业务能力建设 1.农业气象大数据平台建设

(1)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建立国家级、试点省农业气象大数据云平台,实现各类农word 教育资料 .. 业气象大数据的上传、存储与管理。建立分布式关系型数据库和分布式文件系统等多种技术相结合的分布式存储方案,开发农业气象数据服务MUSIC接口,为农业气象业务系统与服务平台提供高效数据服务。基于气象大数据云平台,通过加工流水线实现智慧农业气象数据加工、数据挖掘、算法运行、产品生成等功能。 (2)国家气象中心 开发基于WEB的国家级农业气象大数据分析应用系统,实 现农业气象基础观测、基础地理与环境信息、基础格点产品、服务主体等各类农业气象数据显示、浏览、分析及下载。(3)各省(区、市)气象局 根据业务实际情况,开发本级农业气象大数据分析应用平台,强化农业气象大数据在业务服务中的应用。 2.农业气象大数据建设任务 (1)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负责全球及全国日值气象数据、全国土壤水分自动观测数据、农业气象观测数据的实时入库,通过气象大数据云平台实现共享;负责存储和管理国家级、省级业务单位上传的农业气

咸阳智慧气象解决方案(初稿)

欢迎阅读 咸阳智慧气象 解决方案 (初稿) 在完善“数字大气”探测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搭建精细化、无缝隙的“智慧气象”预报业务平台,建设“智慧气象”信息共享服务平台,以期更准确、更智能地服务于咸阳经济社会发展和百姓生活。

二、项目目标 咸阳智慧气象的总体目标是以气象精细化预报、综合监测和服务以及应急联动为主要内容,以智慧咸阳作为信息共享和发布平台,实现咸阳气象信息的及时监测、及时预报、及时发布,实现直观展示、深入应用,将咸阳智慧气象建设成为在西北领先、在全市有影响力的 报平台。实现精细化到乡镇、社区的气象信息发布。 3.利用智慧咸阳信息发布系统,搭建灾害天气预警及气象信息发 布平台。通过政府相关部门,实现气象信息及灾害天气预警信 息的一键式快速发布。 4.智慧气象网上办公及与气象惠农服务等行业应用服务平台。

5.实现咸阳气象12345便民服务热线与40062121热线的服务转 接。 第二章项目规划 一、规划原则 务工作效率,改善民生服务质量。 4.科技先导、创新发展 信息办、气象局、第三方专业厂商联合开发,确立人才优势,实现科技创新。

5.互联互通、协作互动 打破信息壁垒,消除信息孤岛,推动跨部门、跨系统、跨行业的业务协同和资源共享,促进已有信息化项目和智慧气象项目互联互通、数据开放、协作互动。深化智慧气象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依托信息化服务,提高面对农业、水利、环保等部门的气象应用及分析深度。 建立咸阳气象数据云平台,与市气象数据系统对接,获取全市气象数据,与省气象云平台及国家气象局服务平台对接,获取咸阳市相关数据,实现气象数据的自动、及时获取。同时整合市气象台站、省气象局、国家气象局相关数据,实现数据接口对接,对相关数据进行比对和统一。

智慧气象指挥中心信息化整体设计方案

智慧气象指挥中心大数据信息化系统集成整体解决方案 气象指挥中心信息化 设 计 方 案 北京XX科技有限公司 2021年X月

目录 目录 (2) 第1章项目总论 (7) 1.1 概述 (7) 1.2 建设内容 (7) 1.3 建设原则 (8) 1.4 建设目标 (9) 1.5 建设依据 (9) 第2章气象指挥中心显示系统 (12) 2.1 液晶拼接屏显示系统 (13) 2.1.1 系统特点 (13) 2.1.2 系统组成 (15) 2.1.3 系统功能 (15) 2.2 DLP大屏幕显示系统 (18) 2.2.1 系统特点 (18) 2.2.2 系统结构 (19) 2.2.3 系统功能 (21) 2.2.4 显示墙应用管理系统软件 (23) 2.3 工程实施准备及环境设计 (24) 2.3.1 供电设计 (24) 2.3.2 空调设计 (25) 2.3.3 温湿度设计 (26) 2.3.4 灯光设计 (27) 2.3.5 装修设计 (27) 2.3.6 设备维修通道与地面设计 (28) 2.3.7 承重设计 (28) 2.3.8 防尘设计 (29) 2.3.9 接地设计 (29) 2.3.10 消防设计 (30) 2.3.11 机械冲击和振动设计 (30) 2.3.12 磁场设计 (30) 2.3.13 综合布线设计 (30) 2.3.14 墙体安装固定设计 (31) 2.3.15 复合视频信号接口设计 (31) 2.3.16 电脑信号接口设计 (31) 2.3.17 设备数据配置 (31) 2.4 气象指挥中心LED显示系统 (32) 2.4.1 系统结构 (32) 第3章气象指挥中心设计方案 (34) 3.1 位置 (34) 3.2 VCP远程视频会议系统功能 (34) 3.3 IBD交互数字平台 (35) 3.3.1 专业大屏幕显示 (35)

咸阳智慧气象解决方案(初稿)

咸阳智慧气象 解决方案 (初稿) 西安曙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2015年4月

第一章项目概况 一、项目背景 随着咸阳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咸阳市气象局需要加强与各部门的信息沟通联系,注重气象与各行业的跨界融合,为此,咸阳市气象局领导决定采取多种举措积极部署2015年智慧气象建设工作。 一是加强与市信息办的工作联系和沟通,将智慧气象纳入全市信息化建设年度计划和目标任务中;二是与水利、环保等相关部门融合对接,实现相关信息在咸阳智慧气象板块的叠加显示;三是与社区网格化气象服务有机衔接,在咸阳智慧气象板块实现各类预报信息和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显示、实现各类气象生活指数的显示、完成便民服务一号通与40062121的对接;四是结合当地实际,在兴平市建设与市局功能相一致的兴平智慧气象板块,为全市各县(市、区)智慧气象建设工作探索成功的经验;五是实现气象监测信息(自动站、区域站、土壤水分、小气候站)搭载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智慧咸阳提供)后的直观显示和形象表达,完成部分实景监测的共享,在咸阳智慧气象板块实现各类为农气象服务产品的存储和显示。 为进一步加快气象工作现代化、气象工作政府化和气象服务社会化,咸阳市气象局将充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

在完善“数字大气”探测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搭建精细化、无缝隙的“智慧气象”预报业务平台,建设“智慧气象”信息共享服务平台,以期更准确、更智能地服务于咸阳经济社会发展和百姓生活。 二、项目目标 咸阳智慧气象的总体目标是以气象精细化预报、综合监测和服务以及应急联动为主要内容,以智慧咸阳作为信息共享和发布平台,实现咸阳气象信息的及时监测、及时预报、及时发布,实现直观展示、深入应用,将咸阳智慧气象建设成为在西北领先、在全市有影响力的气象信息化平台。 在此目标基础上,先进行前期规划和顶层设计,根据咸阳气象初步需求,体现智慧气象的咸阳特色。 三、项目需求 1.建立咸阳气象数据云平台,这是整个咸阳智慧气象的基础,以 智慧咸阳为基础,搭建基于GIS地理信息系统的气象数据信息 共享和分析平台。实现全市12个自动气象站、160多个区域 气象站、15个?站监测信息的实时共享、动态监测和预警。 实现与水文、国土、环保、城建等信息的实时共享。建设城市 天气领先(?)系统,实现重点位置视频资源的实时共享,利 用智慧城市的视频监控资源,实现实时气象状况的观测、预警。

智慧气象大数据平台整体解决方案 气象局大数据平台整体解决方案

气象大数据平台 建 设 方 案

目录 第一章引言 (1) 第二章大数据平台的基本构成 (3) 2.1概述 (3) 2.2数据基础决定平台框架 (4) 2.2.1 从分类大数据到选择大数据解决方案 (4) 2.2.2 依据大数据类型对业务问题进行分类 (7) 2.2.3 使用大数据类型对大数据特征进行分类 (9) 2.3数据分类决定应用方案 (12) 2.4大数据平台的逻辑层次 (13) 2.4.1 大数据集成层 (14) 2.4.2 大数据存储层 (15) 2.4.3 大数据分析层 (15) 2.4.4 大数据应用层 (16) 第三章大数据平台的功能架构 (16) 3.1组件构成 (16) 3.1.1 横向层 (16) 3.1.1.1 大数据集成层 (16) 3.1.1.2 大数据存储层 (19) 3.1.1.3 分析层 (20) 3.1.1.4 使用层 (21) 3.1.2 垂直层 (23) 3.1.2.1 信息集成 (24) 3.1.2.2 大数据治理 (24) 3.1.2.3 服务质量层 (25) 3.1.2.4 系统管理 (27)

3.2功能应用 (28) 3.3原子模式 (28) 3.3.1 数据使用组件 (29) 3.3.1.1 可视化组件 (29) 3.3.1.2 即席发现组件 (30) 3.3.1.3 数据转储组件 (31) 3.3.1.4 信息推送/通知组件 (31) 3.3.1.5 自动响应组件 (32) 3.3.2 数据处理组件 (32) 3.3.2.1 历史数据分析组件 (32) 3.3.2.2 高级分析组件 (33) 3.3.2.3 预处理原始数据组件 (34) 3.3.2.4 即席分析组件 (35) 3.3.3 数据访问组件 (36) 3.3.3.1 web和社交媒体访问组件 (36) 3.3.3.2 物联网设备数据的访问组件 (39) 3.3.3.3 基础数据(观测数据和生产数据)的访问模式 (40) 3.3.4 数据存储组件 (41) 3.3.4.1 分布式非结构化数据存储组件 (41) 3.3.4.2 分布式结构化数据存储组件 (42) 3.3.4.3 传统数据存储组件 (42) 3.3.4.4 云存储组件 (42) 3.4复合模式 (43) 3.4.1 存储和探索复合组件 (43) 3.4.2 专业分析和预测分析组件 (44) 3.4.3 OLAP在线分析 (45) 3.4.4 原子模式和符合模式的映射 (46) 3.4.4.1.1 图 10. 将原子模式映射到架构层 (48) 3.5解决方案模式(模拟应用场景) (48)

智慧出行整体解决方案

智慧出行解决方案 我国出行现状: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迅速,城市规模不继扩大,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并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机动车拥有量迅速增长,出行需求极大增加,原有的出行供需平衡被打破,而相反城市的基础设施、出行管理设施和管理能力的提高跟不上出行需求发展速度,原有基础设施的缺陷和弊端不断暴露出来,出行管理的科技水平越来越显得不足,出行管理的手段、措施尚处于经验型、摸索型的状态,处于成长期。 如何解决城市出行拥挤问题已经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城市道路出行管理工作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从政府管理者角度讲,需要更好地利用现有的出行运输基础设施,提高安全性,改善环境;从企业角度讲,企业需要提高运营效率与服务质量;从旅行角度讲,旅行者需要可靠的出行信息来减少旅行时间与旅行压力、提高安全性与可靠性,需要高质量的运输服务与便捷的支付手段;从行驶角度讲,驾驶员需要最新的出行信息、及时的危险警告、推荐最佳的行车线路、适宜的速度限制、在不利的道路与天气条件下对司机的有效支持、对紧急情况的快速反应。这些越来越高的出行需求是传统出行运输系统所难以满足的,因此,急需要将先进的信息技术融入到出行运输管理的全过程,全面提升整个行业的信息化水平。 方案介绍: 智慧出行是指以出行信息中心为核心,连接城市公共汽车系统、城市出租车系统、城市

高速公路监控系统、城市电子收费系统、城市道路信息管理系统、城市出行信号系统、汽车电子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等的综合性协同运作,让人、车、路和出行系统融为一体,为出行者和出行监管部门提供实时出行信息,有效缓解出行拥堵,快速响应突发状况,为城市大动脉的良性运转提供科学的决策。智慧出行以信息的收集、处理、发布、交换、分析、利用为主线,为出行参与者提供多样性的服务。诸如动态导航,可提供多模式的城市动态出行信息,帮助驾驶员主动避开拥堵路段,合理利用道路资源,从而达到省时、节能、环保的目的。 智慧出行系统通过各类传感器采集各类出行信息、发布各类出行信息、引导出行。各类采集到的出行信息将统一汇聚到城市出行信息系统中心,进行分析处理。通过对汇聚的数据进行处理和挖掘,可对道路出行拥堵状态进行分析,为出行管理部门进行决策提供帮助。 银河之星智慧出行行业应用解决方案依托北斗卫星优势和移动网络资源,强大的ICT 服务能力,丰富的行业应用经验,通过与业内优秀的产品和服务供应商合作,为出行行业客户提供信息化、智能化解决方案,从而有效提升出行行业信息化水平。

智慧环境监测平台解决方案

智慧环境监测平台解决方案

目录 一、需求分析 (1) 1.1 大气监测 (1) 1.1.1 目标客户 (1) 1.1.2 需求分析 (1) 1.2 水质监测 (1) 1.2.1 目标客户 (1) 1.2.2 需求分析 (1) 1.3 气象监测 (2) 1.3.1 目标客户 (2) 1.3.2 需求分析 (2) 1.4 土壤监测 (2) 1.4.1 目标客户 (2) 1.4.2 需求分析 (2) 1.5 噪声监测 (3) 1.5.1 目标客户 (3) 1.5.2 需求分析 (3) 1.6 固定废气污染源监测 (3) 1.6.1 目标客户 (3)

1.6.2 需求分析 (3) 二、系统设计 (3) 2.1 总体架构 (4) 2.2 功能设计 (4) 2.3 方案特点 (5) 三、解决方案 (6) 3.1 前端监测设备 (6) 3.1.1 基本描述 (6) 3.1.2 选择原则 (8) 3.2 传输网络 (9) 3.3 监控中心 (10) 3.4 与铁塔的结合 (10) 3.5 可拓展应用 (11)

一、需求分析 环境监测业务解决方案的总册从环境监测所涉及的监测对象出发,分别对其目标客户及需求进行分析。 1.1大气监测 1.1.1目标客户 大气监测的目标客户为各级环保局、环境监测中心站、各地工业和化工园区管委会等。 1.1.2需求分析 通过建立大气自动监测站,获取区域性大气监测数据,包括:PM2.5、PM10、NO x、SO2、O3、CO等,掌握某区域内大气质量情况,对大气污染进行趋势分析、溯源及预警,并依据监测数据制定大气管理手段。 1.2水质监测 1.2.1目标客户 水质监测的目标客户为各级水利局、各级环保局、环境监测中心、水务集团、河长办、高新管委会等。 1.2.2需求分析

智慧环境解决方案

智慧环境解决方案 环境在线监测与气象监测组成微型气象环境监测仪。环境在线监测系统中需要使用到的主要监测部分有颗粒物在线监测仪、噪声在线监测仪、五要素微气象仪、无线数据采集器、供电系统、防雷系统、固定支架及软件平台部分。其中颗粒物在线监测仪主要是激光法测量PM2.5、PM10、TSP浓度,最主要的特点是成本低且响应迅速,适合大规范网格化站点布置。噪声在线监测仪主要是用来监测道路周边噪声污染情况,毕竟不仅是建筑工地、机动车等能产品大气污染,噪声污染也是需要考虑监测的内容。五要素微气象仪主要是监测站点周边的环境温度、相对湿度、风速、风向、大气压力参数,用来分析周边气象条件,通过4G无线传输方式将数据传输至软件平台。邯郸研盛公司研发的HCD6810系列超声波微型气象环境监测仪目前在环保领域应用广泛,产品不仅可测量标准气象参数,也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扩展PM2.5、PM10、降雨量、日照辐射等参数,功能强大。 微气象传感器与小型气象站区别?微气象传感器HCD6810系列是邯郸研盛公司研发的采用超声波原理及高精度进口芯片及算法研发的设备,可用于户外监测标准气象参数。产品体积小、精度高、免安装,免布线,可广泛应用在多个领域和行业。例如:农业物联网、水文水利、环保监测、智能环保、化工厂监测、光伏电站、风力发电等多个领域。该系列产品主要可分为HCD6812型超声波风速风向仪(可同时测量风速和风向值)、HCD6813型三参数气象站(可同时测量风速、风向、雨量)、HCD6814型多要素气象站(可同时测量温度、相对湿度、风速、风向)、HCD6815型五要素气象传感器(可同时测量温度、相对湿度、风速、风向、大气压力),通过设计的一个RS485通讯端口完成与用户的数据采集子系统的通讯。

智慧气象项目规划方案

农业气象农夫知”项目规划方案 ——让气象真正为农业服务1. 背景介绍: 由于我国农业发展不够现代化,加之气象状况复杂,所以农业气象灾害带来的损失巨大。国家在农业 气象方面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开展了许多农气科研工作并得到众多研究成果,中国气象局及各 地方气象局官网也开设有农业气象专栏,同时也出现了许多农业气象app 和微信公众号。 与此同时,在田间地头进行农业生产的农民依然饱受干旱,大风倒伏等各类气象灾害的困扰,因为农 民平均收入低,故灾害承受力差,粮食减产数成即可对其生活造成巨大影响。究其原因,主要是农 民未能获取到相关农业气象资料,亦或获取了而未能有效利用。有农民自身局限性,但更多的是农业 气象各方面措施未能真正为农民服务,没得到农民朋友的满意。 2. 现状分析: (我们电话采访了河南省焦作市的几十位农民和河南省焦作市气象局的相关负责人,得到了他们的宝贵意见和帮助。) a)对于农民: i. 他们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缺乏电脑操作技术,也几乎都未知道可以上网获取各个气象网站上的 农业气象资料。而且他们也很难分析相关资料。 ii. 由于大多数种植面积少,种粮收入不高,所以了解相关农业气象的积极性也偏低。有农民想要承包土地做种粮大户,可又自知不具备现代化农业的科学知识和利用农业气象的能力,所以不敢承 包土地发展为农场。 b) 对于气象部门:

i. 很多农气产品没有深入了解农民需求,没有真正在乡间和农民交流。产品设计没有面向对象,而是更 多的考虑到完成上级领导要求。故而导致一些产品受到领导嘉奖而未被农民朋友接受的怪象。 ii. 一些想法与措施都出自理论课本,而未切实可行,所以实际行不通。一些产品推广不够,没有被广大农民朋友所了解。 iii. 但很多也是气象部门所为难的,关于农业气象的各类事务要联合农业部门,很多交叉方面很难处理到位。农民使用app 需要进行培训,推广起来极其费力,而且种粮大户少,一般农民积极性 不高。 3. 指导方针: a) 基于农民实际需求和实际情况去更深度地结合农业和气象,释放出气象大数据背后的农业意义和红利。 b) 将生硬难懂的气象资料转化成农民易懂易行的表达,始终将我们的服务对象——农民放在第一位。 c) 结合智能手机和微信等已被广大农民接受并熟练使用的事物令其无缝对接农业气 象资料。 4. 目标要求: a) 能够满足农民对农业气象的需求,并尽可能防止和减轻实际的农业气象灾害影响。 b) 能够结合当前国家政策,沿着农业的现代化农场化趋势及符合气象朝公共服务转变, 结合网络和大数据的背景,项目具有可延展性。 5. 主要任务措施 a) 人事: 由地方气象和农业等部门共同组建工作小组 (或由第三方联合气象和农业部门专业人士),来解决农民关 于种植和气象一系列问题,让农民朋友少麻烦,避免其四处询问不同方面问题。 b) 措施:

新学期新气象演讲稿三篇

新学期新气象演讲稿三篇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 送走欢乐的八月,迎来了丰收的九月,在这桂萌飘香之际,我们又迎来了新的学期,寂静的校园因为同学们的到来热闹而起来。今天又有90名新同学来到我们小学,欢迎一年级的小同学。祝愿所有的同学新的学期学习进步,身体健康,生活快乐! 新的起点,新的开端,在新的学期里,做为小学生的我们也应该有新的表现。 首先,同学们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新学期的第一天开始,我们要养成严格遵守作息时间的习惯,不迟到,不早退。看书时坐姿端正的习惯;爱想、爱问和认真回答问题的习惯;专心听讲的习惯;我想当你拥有了这些习惯之后,你的学习一定会有进步的。 其次要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学习态度端正的具体做法是:能够按时上学,上课、不逃学、不旷课,遵守课堂纪律,不随便说话,上课不做小动作,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按时做作业,认真复习。 第三,我们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教学楼内慢步轻语,不大声喧哗,上下楼梯贴右侧走,不拥挤不推搡。讲究卫生,保护环境。从改变自己不好的生活习惯做起,不乱

扔果皮纸屑,不乱倒垃圾,不在墙壁上乱涂乱画,爱护学校公物,共同营造整洁、舒适、美丽的校园。 第四,在新学期里,同学们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在活动中,增长才干,增强自信。开学后,各种传统性的节日、纪念日纷至沓来,各中队要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希望同学们踊跃参加,人人参与,为班级争光彩。 第五,今年幼儿园在扩建,新建的房屋还没有完工,同学们要注意施工场地的安全,不到施工场地去玩耍,不破坏施工场地的各种设施。同时要保护好幼儿园的各种设施,给小弟弟、小妹妹们做一个好的榜样。 第六,注意安全。校园安全很重要,在新的学期,希望同学们提高安全保护意识,安全度过每一天。 本周五是教师节,在新的学期,让我们一齐努力学习,奋发图强,人人争做合格的小学生。把它做为教师节的礼物献给我们敬爱的老师。在此,让我们祝所有的老师节日快乐! 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隆隆春意驱散了冬季的寒冷,万象更新孕育着新年的期望。季节的轮回带给我们的是年岁的增长、学期的更迭。经过寒假休整,我们迎着朝阳,满怀着新的希望,迎来了春季新学期。 说起春季,必须要提起一句大家耳熟能详的谚语:一年之计在于春。在春天来临的时刻,在新学期的第一天里,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