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黄芪的研究进展

最新黄芪的研究进展
最新黄芪的研究进展

山西中医学院药学专业毕业综述

黄芪药材的研究进展

毕业生:孙芮芮

专业:中药学(临床方向)

班级:2013级中药临床2班

指导老师:裴妙荣

二0一七年七月

黄芪药材的研究进展

学生:孙芮芮指导老师:裴妙荣

(山西中医学院中药学院 030619)

摘要:黄芪,首见于《神农本草经》,称黄芪为戴糁,《名医别录》称戴椹,至《纲目》始称黄芪。随着中医药的发展,黄芪的研究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本综述立足于前者的研究成果,从黄芪的历史沿革研究、黄芪的化学成分、黄芪药理作用的研究、黄芪主要成分的含量测定等四个方面进行梳理,以期对今后继续深入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黄芪:历史沿革: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含量测定

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var.mongholicus(Bge.)Hsiao或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根头,晒干。本品味甘,微温。归肺、脾经。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的功效。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半身不遂,痹痛麻木,痈疽难溃,久溃不敛。本文从黄芪的历史沿革研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主要成分含量测定等四个方面进行综述。,以便为以后黄芪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一、黄芪历史沿革的研究

1.黄芪炮制的历史沿革概况

1.1净制

关于黄芪最早的记录见于汉代的《神农本草经》,但仅有性味功效的阐述,未见有炮制方面的介绍。关于净制最早的记载见于汉代的《金匮要略方论》

[1],其要求黄芪“去芦”。其他关于净制的记载还包括南北朝《雷公炮炙论》

[2]中要求“须去头上皱皮”,宋朝时提出“洗净”,明朝又有“刮皮”后入药的记载。

1.2切制

黄芪的切制技术始记载于《雷公炮炙论》[2],其要求“手劈令细,剉用”。宋代又提出“薄切、柞为细末、细切”等切制方法。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中

黄芪“炮制”项下收录的方法为“除去杂质,大小分开,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1.3炮制

宋代时,黄芪的炮制方法得到大力发展,不仅有单纯加热的制法,如蒸制和炒制,还提出了采用不同的辅料炮制黄芪,如蜜、盐、酒、姜汁、乳等。宋代始载有蜜制法,如蜜炙、蜜炒、蜜水拌炒、蜜蒸等;同时还有盐制法,如盐水浸焙、盐水拌炒、盐蜜水涂炙等,以及酒制法、炒制法等[3]。现行的《中国药典》收载的黄芪炮制法包括蜜炙黄芪。

黄芪的炮制作用、目的和理论始记录于明清时期,如“生用治痈疽,蜜炙补虚损”“治痈疽生用,治肺气虚蜜炙用,治下虚盐水或蒸或炒用”“上部酒拌炒,中部米泪拌炒,下部盐水炒”“蜜水涂之,炙过用,补中益气;如是若实腠理以固表,须酒炒”“补气药中蜜炙用,疮疡药中盐水炒用”等[4]。黄芪蜜炙制法可增强其补中益气的作用,从而用于脾肺气虚、中气下陷之证的治疗;黄芪酒制有助于散寒,用于气虚肺寒诸证的治疗;黄芪盐制可引药入肾,增强补肾气、利水退肿的功效,用于肾虚气薄诸证的治疗。现代炮制理论认为黄芪蜜炙制法甘温而偏润,长于益气,兼有润燥作用,故较常使用。

2.黄芪炮制的现代研究

研究表明,蜜炙黄芪中黄芪甲苷的含量较生品有降低[5],其原因可能是蜜炙黄芪黏度较大,难以粉碎、过筛,故对黄芪甲苷的溶出有所影响,及黄芪甲苷受热不稳定所致[6]。刘星堦等[7]分别用蜜炙黄芪和生品黄芪提取其总皂苷,用高效薄层层析分析了蜜炙前后皂苷成分的变化。结果显示,蜜炙( 120℃高温处理)过程中黄芪皂苷成分一部分产生糖苷键的断裂和乙酰基的脱落,从而证实了蜜炙和生品黄芪效用上的差别,很可能是由于皂苷成分的脱乙酰基和糖苷键水解作用所致。黄芪经蜜炙后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亦较生品含量低,田圣志等[8]认为除与其受热不稳定有关外,还与炮制过程中辅料蜂蜜的加入导致样品中黄芪的有效重量降低有关。戴稼禾等[9]研究发现,黄芪在人为损伤因素(戊二醛) 存在情况下,具有保护红细胞变形能力,减轻其损伤程度的作用;对已存在着某

种病理缺陷或损伤的红细胞变形能力,具有一定的修复和激活作用,使红细胞变形能力得到明显的改善;对离体长时间孵化的红细胞具有延缓和保持其变形能力的作用。刘星堦[10]用2% 乙酰苯阱( 1m L /100g 体重,皮下注射) 诱导的动物血虚、气虚的药理模型,考核生品和蜜炙黄芪的作用,实验结果证明,蜜炙黄芪的补气作用高于生品。因而可以认为,由于蜜炙后黄酮及皂苷类成分含量降低,其相应的补气固表、托毒排脓等药理作用也相应减弱了,而多糖类含量有所增加,表现出了蜜炙黄芪补气和中作用的增强,从而为传统“黄芪生品用于生肌固表,蜜炙黄芪用于补中益气”的论述提供了科学证据。

二、黄芪化学成分的研究

近年来,国内外研究人员对黄芪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研究表明,黄芪的化学成分主要为多种黄酮类和三萜皂苷类化合物。另外还有单糖、多糖、氨基酸等。

1.黄芪多糖(APS)

主要有葡聚糖和杂多糖。其中葡聚糖又有水溶性葡聚糖和水不溶性葡聚糖,分别是α-(1→4)(1→6)葡聚糖和α-(1→4)葡聚糖。黄芪中所含的杂多糖多为水溶性酸性杂多糖,主要由葡萄糖、鼠李糖、阿拉伯糖和半乳糖组成,少量含有糖醛酸由半乳糖醛酸和葡萄糖醛酸组成;而有些杂多糖仅由葡萄糖和阿拉伯糖组成。

2.皂苷类

皂苷类是黄芪中重要的有效成分。目前从黄芪及其同属近缘植物中已分离出40多种皂苷,主要有黄芪苷I,II,III,IV,V,VI,VII,异黄芪苷I,II,IV及大豆皂苷I 等。除大豆皂苷I、黄芪皂苷VllI外,其余均以9,19-环羊毛脂烷型的四环三萜皂苷类为苷元,总称为黄芪皂苷或黄芪总皂苷。

3.黄酮类

多达30余种,主要有槲皮素、山奈黄素、异鼠李素、鼠李异柠檬素、羟基异黄酮、异黄烷、芦丁、芒柄花素、毛蕊异黄酮等。

4.氨基酸

共25种,如γ-氨基丁酸、天冬酰胺、天门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谷氨酸、脯氨酸、甘氨酸、丙氨酸、胱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等。

5.其他

黄芪中还含有微量元素、甾醇类物质、叶酸、亚麻酸、亚油酸、甜菜碱、胆碱、咖啡酸、香豆素、尼克酸、核黄素、维生素P、淀粉E等[11]。

三、黄芪药理作用的研究

1.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1.1缓解心肌缺血

黄芪提取物能减少大鼠心肌梗塞,增加血管内皮细胞因子,促进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和血管化。

1.2 改善心肌肥大

黄芪皂甙可以明显降低心肌细胞中醛固酮和血管紧张素Ⅱ的含量,显著改善盐酸异丙肾素腺素所致的心肌细胞肥大,其机制可能与CAMP 增多,Ca2+-ATP 酶的基因和蛋白表达上升有关[12]。

1.3 抗病毒

黄芪皂甙能改善柯萨奇病毒诱导的急慢性心肌炎,调节心肌细胞的凋亡,降低CVB3 病毒感染的心肌炎中凋亡指数,抑制促凋亡基因的表达可能是其机制[13]。

1.4 扩张主动脉

黄芪皂甙可以扩张氯化钾、苯肾上腺素、钙离子等所致主动脉的收缩。首先影响膜的电压门系统和受体钙通道,使膜外钙离子流入受到阻滞,其次促进NO 合成舒张血管。

2.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2.1 改善大脑退行性病变

黄芪皂甙通过抑制脂氧化物及氧自由基的生成,使得Bax 上调,Bcl-2/Bax

下降,抑制Caspase-3 基因表达,增加NOS 及酪氨酸羟化酶的活性,促进DA 能神经元细胞生长,提高记忆力。

2.2 对脑血管保护

黄芪皂甙对全脑再灌注损伤和局部病灶缺血有显著的保护作用[14,15],其机制可能和黄芪皂甙能够抑制诱导NO 合酶合成、清除自由基有关,通过降低海马过氧化对神经系统起到保护性作用,黄芪皂甙可促进脑出血后HO-1表达,使得HO-1上调,从而减轻因代谢产物释放引起的脑组织损伤。

3. 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3.1 对肝脏保护

黄芪皂甙能抑制肝脏纤维化,使得肝脏微粒体内丙二醛减少,黄芪皂甙可以上调糖皮质激素受体,抑制NF-KB的转录及表达,从而抑制TNF-α 的活性,保护受损的肝脏。

3.2 对大、小肠的保护

黄芪皂甙可以预防和治疗肠道溃疡性结肠炎,抑制ICA-Ⅰ和P-选择素的表达,降低氧化氮合酶的合成和谷胱甘肽的损耗,黄芪皂甙还可以抑制TNF-α 和IL-8 的表达,对大、小肠进行保护。

4 .对免疫系统的作用

黄芪皂甙可以促进淋巴增殖和抗体增加,促进体液的细胞免疫应答和抗炎作用,可能与降低APL2 活性,同时减少IL-8、NO 等炎性介质的产生有关[16]。

5 .对糖尿病的作用[17-19]

II 型糖尿病大鼠的血糖、体重、胰岛素抵抗等因素可被黄芪皂甙降低,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胰岛细胞内质网膜,减少酪氨酸酶的表达,控制内质网应激;活化蛋白激酶,促进骨骼肌细胞膜转运蛋白,促进乙酰辅酶 A 磷酸化,加快糖转化为脂肪的进程。黄芪皂甙能够治疗糖尿病性心肌病,主要治疗机制是通过黄芪皂苷抑制胃促胰酶系统而降低AngⅡ的信号通路,抑制心肌细胞的肥厚和心肌细胞纤维化。黄芪皂甙可以促进脂肪细胞分化,降低胰岛素抵抗,控制

浅谈黄芪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浅谈黄芪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发表时间:2013-07-31T14:56:20.40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22期供稿作者:黄伟[导读] 黄芪还有促支气管壁细胞修复,促再障患者血红蛋白升高,促血清蛋白与白蛋白升高,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等作用。黄伟(河南省方城县广阳镇卫生院 473261) 【中图分类号】R28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2-0386-02 【摘要】黄芪是中医临床上较为常用的名贵中药材,具有补脾肺气、升阳举陷、益卫固表、利尿、托毒升肌等功效;又有强心、降压、利尿等药理作用和广泛的临床应用。 【关键词】黄芪药理作用临床应用 1 黄芪的来源及功效 黄芪来源于豆科植物蒙古黄芪及膜荚黄芪的干燥根,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现为国家三级保护植物,主产于山西、黑龙江、内蒙古等地,其性微温、味甘,具有益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生肌等功效,是临床上较为常用的药物之一[1]。 2 黄芪的化学成分及现代药理作用 2.1 化学成分:黄芪主要含有黄酮、皂苷类成分、黄芪多糖、粘液质、多种氨基酸、苦味素、胆碱、甜菜碱、叶酸、黄烷化合物等多种微量元素[2]。 2.2 药理作用:黄芪的药理作用大致可归纳为下列几个方面。⑴强心作用:黄芪对正常心脏有加强其收缩作用,对因中毒或疲劳而陷于衰竭的心脏,作用更加明显,表现为使心脏有收缩振幅增大作用,排出血量增多。⑵降压作用:本品能使冠状血管和肾脏血管扩张,并使全身末稍血管扩张,改善皮肤血液循环,使患者血压下降,其作用能对抗肾上腺素,降低血压直接与扩张血管有关,降压可能为含r-氨基丁酸的作用[3]。⑶利尿作用:口服或注射黄芪制剂,均证明有利尿作用,试验者在自己身上进行利尿试验,证明黄芪有中等利尿作用。⑷降低尿蛋白:黄芪对实验性肾炎,有一定对抗作用,尤其在去蛋白尿方面有一定帮助,大白鼠口服大剂量黄芪粉,对血清性肾炎的发病,有阻抑作用。并能延迟蛋白尿与高胆固醇血症的发生,已有蛋白尿者,口服黄芪粉,恢复比对照组快。⑸保肝作用:黄芪能防止肝糖原减少,对小白鼠四氯化碳肝炎有保护作用,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亚型转阴也有一定作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⑹降糖作用:本品能降低血糖,家兔口服黄芪可使血糖明显下降,有人用以黄芪为主药的降糖药,治疗52例糖尿病病人,其中54例单用,有效率74.1%,余98例长期服用西药降糖不满意。⑺免疫促进作用:黄芪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能使血中白细胞及多核细胞显著增加,巨噬细胞吞噬百分率及吞噬指数显著上升,对体液免疫、细胞免疫都有促进作用,正常人服用其有效部分后,血浆LgMlgE显著增加,以全草效果最好,SlgA(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是呼吸道粘膜的主要保护性抗体,缺乏则易致呼吸道反复感染,用黄芪液喷鼻,能使感冒易感者鼻分泌液中SlgA含量显著增高(P<0.01)。⑻抑菌及抑制病毒致病活性作用:黄芪有很强的抑菌活性,其有效成分为羟甲氧柴檀素。体外试验,黄芪对炭疽杆菌、白喉杆菌、枯草杆菌、肺炎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小白鼠肾细胞培养表明,黄芪对口腔病毒及流感仙台BB1病毒致病作用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无直接灭活作用。⑼抗癌作用:黄芪能削弱或消除TS(抑制性淋巴细胞)的活性,增强T淋巴细胞的活性,恶性肿瘤患者TS活性常增高,若有人的淋巴细胞用黄芪37℃孵育45分钟,TS的抑制作用便完全消失或明显削弱。⑽延长细胞存活时间的作用:金黄色地鼠细胞培养试验证实,黄芪能延长细胞在体外的生长寿命,存活时间较对照组长1倍左右。人胎肾及乳鼠肾细胞培养也示黄芪组细胞较对照组生长旺盛,着色较强,培养时间愈长,活细胞的差别愈大。⑾对干扰素系统的刺激作用:黄芪具有增加病毒诱生干扰素的能力,小白鼠BB1病毒鼻腔医攻击实验示,黄芪组肺悬液干扰素平均滴度高于对照组(P<0.05)。黄芪对人体细胞干扰素系统也有类似的刺激作用,感冒易感者,服用黄芪后,可提高血细胞对病毒诱生干扰素的能力,并与感冒的次数减少相平行。⑿有类生殖激素的作用:动物实验能延长小白鼠情期,对大白鼠离体子宫有兴奋作用。⒀其他作用:黄芪还有促支气管壁细胞修复,促再障患者血红蛋白升高,促血清蛋白与白蛋白升高,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等作用。 3 黄芪的临床应用 ⑴黄芪能健脾益气,具有升阳举陷的作用,故可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不足而出现的体倦懒言,食欲不振,大便久溏或中气下陷,脱肛,子宫脱垂等证,健脾益气与党参、白术等配伍,升阳举陷与党参、升麻、柴胡等配伍,方如补中益气汤,举元煎等。⑵黄芪能健脾益气,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气旺则能生血,故临证对气血不足后致眩晕、贫血者,常用本品与当归、党参等配伍,方如归脾汤等。⑶黄芪固护卫阳,充实表分,用于表虚自汗,常与白术、防风等配伍,方如玉屏风散,阴虚盗汗用本品配熟地、黄柏、五味子等。⑷黄芪为疮家要药,临床配当归、山甲、皂刺治疮疡肿毒,因气血不足,内陷不起,脓成不溃者最验:配党参、肉桂、当归治疮疡久不敛、脓稀不愈。⑸黄芪能运阳利水,常于防已、茯苓、桂枝、白术等配伍,用于利水消肿,临床多用黄芪治疗急慢性肾炎。⑹脾虚不能统血所致的出血证,必须以黄芪为主药:治疗血痹,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风寒湿痹,用黄芪则能增强疗效。⑺治疗脾肺虚热,方如保元汤;治血虚发热,如当归补血汤。 参考文献 [1]康廷国.中药鉴定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5. [2]匡海学.中药化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08. [3]侯家玉,方泰惠.中国药理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03.

黄芪多糖注射液使用指南与应用前景

黄芪是一味历史悠久,临床应用十分广泛,为历代中医最为常用的中药之一.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多糖的研究的深入,发现多糖具有多方面的生物活性与功能.黄芪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驰骋黄芪多糖也因其在增强机体免疫力.降血糖,抗衰老方面有较强的活性而备受关注。HPLC 法是近年来被用于定量测定。因其良好的分离功能而被应用与中药制剂的含量测定。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其主要成分为驰骋黄芪多糖类物质;黄芪皂甙;黄酮类及含总量约为1.23%的25氨基酸,23种微量元素(其中铁、锰、锌、硒含量较高)、叶酸、胆碱、亚麻酸等多种成分。 1、驰骋驰骋黄芪多糖药理作用 1)驰骋黄芪多糖的免疫调节活性 驰骋黄芪多糖可显著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和体液免疫功能,显著增强小鼠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促进血清溶血素形成,提高空斑形成细胞的溶血功能和明显的碳离廓清作用和明显增加脾重量。 2)抗肿瘤作用 驰骋黄芪多糖对多种实验型肿瘤油明显的抑制作用。动物实验表明,驰骋黄芪多糖与IL-2/LAK抗肿瘤作用相似,并对IL-2/LAK有抗肿瘤效应有明显的增强作用。二者配伍应用可明显提高LAK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力。二者合并进行动态细胞免疫功能观察,提示二者均具有抵抗鼠脾NK细胞活性和IL-2产生能力下降的作用。说明驰骋黄芪多糖的抗肿瘤作用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有关。可改善机体肿瘤而致的免疫功能低下,促进免疫细胞活化释放内源因子,防止过氧化作用从而造成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和抑制作用,用于治疗鸡马立克氏病。 3)对创伤感染的影响 驰骋黄芪多糖对实验性小鼠创伤的药理实验表明,能明显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发光强度并抑制PCE2的释放,进一步促进TNF的释放。免疫激活剂驰骋黄芪多糖与环氧化酶抑制剂布洛芬合用,既增强了巨噬细胞吞噬发光强度,又明显抑制PGE2,TNF的IL-1的分泌。由此可见,免疫激活剂和环氧化酶抑制剂的组合可望成为创伤感染药物治疗的新方案。 4)保护作用 张艳等人发现驰骋黄芪多糖对实验性肝损伤又明显的保护作用,可明显对抗四氯化碳和扑热息痛引起的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对二者引起的小鼠病理组织改变又明显的保护作用。 5)对血糖的调节作用 APs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它能是葡萄糖负荷的小鼠血糖明显降低,也能明显对抗肾上腺素引起的小鼠血糖升高反应,而且它还能明显对抗苯乙双胍引起的小鼠实验性低血糖。但是它对胰岛素性低血糖无明显影响。 6)驰骋黄芪多糖抗病毒作用:是一种干扰素诱导剂,其抗病毒原理:刺激巨噬细胞和T细胞的功能,使E环形成细胞数增加,诱生细胞因子,促进白细胞介素诱生,而使动物机体产生内源性干扰素,从而达到抗病毒的目的,用于治疗仔猪圆环病毒病,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流感艾病毒性传染病。黄芪可预防感冒降低发病率50%以上,黄芪与干扰素联合应用可降低发病率70%以上。 7)驰骋黄芪多糖抗细菌作用:抗菌作用机制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药物对细散及其毒性产物的直接抑杀和解毒作用,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通过调动机体免疫防御功能而挥扶正祛邪抑菌,杀菌作用。对志贺氏痢疾杆菌,炭疽杆菌,a 、b型溶链球菌肺炎双球菌,金黄色球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均有抗菌均有抗菌作用。 2 驰骋黄芪多糖在畜禽保健中的应用: 1)黄芪作为饲料添加剂在动物养殖上的应用 近年来,由于人们对化学合成药毒副作用的认识的提高,国内外医药界开始重视开发天然植物药剂。开发毒副作用小、疗效显著、兼药物性和营养性于一体的中草药添加剂的需求越来越迫切,黄芪作为扶本固正类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已开始被用于畜牧业生产。 驰骋黄芪多糖具有提高营养物质的利用,促进动物生长的功能,驰骋黄芪多糖内含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多种营养物质;有含未知生长因子(UGF)。作为饲料添加剂可显著提高畜禽的生长速度,提升机体抵抗力,提高肉蛋奶品质及产量。 据报道黄芪和首乌等中草药组方粉碎后以0.4%~0.6%(w/w)的比例添加于饲料中,发现对感冒和肠炎等普通病有显著的预防作用,发病率实验组比对照组下降50%多。王树华等报道,用含黄芪的八味中草药配方测仔猪的体质重量增加效果,结果发现黄芪对仔猪生长有促进作用。

黄芪研究进展综述

中药黄芪药理作用的研究发展 周春竹 【摘要】黄芪为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的根。黄芪性微温.味甘,具有补中益气、固表敛汗、利水消肿、托疮生肌等功效。现代研兜分析发现其舍有苷类、黄嗣、多糖、氧基酸、亚油酸、生物碱和胆碱等多种有效成分。本文就黄芪的药理作用的研究发展作出综述。【关键词】黄芪;药理作用;综述 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1]。始载于《神农本草经》,黄芪味甘,性温,归肺、脾经,具有益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和托毒生肌的功效[2]。黄芪用途广泛,可用于脾肺气虚或中气下陷之症;卫气虚所致表虚自汗;气血不足所致痈疽不溃或溃久不敛以及浮肿尿少和气虚血滞导致的肢体麻木,关节痹痛,气虚津亏的消渴等症[3]。 多年来人们对黄芪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特别是对黄芪新的药理作用成为研究焦点。本文主要针对黄芪的药理作用进行综述。 1.对心脏器官的作用 1.1改善心功能 1.1.1 增强心肌收缩力黄芪对改善心功能具有肯定的作用。黄芪皂苷是黄芪正性肌力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不但对正常犬和心功能受抑制犬左室表现正性肌力作用,且对收缩和舒张功能均有改善作用,而不增加心肌耗氧[4]。王氏等[5]采用B受体阻滞剂心得安诱发麻醉犬体内急性心衰模型的方法,通过血流动力学测定,观察到黄芪注射液增加心输出量,增强心肌收缩力和改善心脏舒缩功能的作用。 1.1.2 减轻心脏负荷研究表明[6],黄芪扩血管作用和组胺释放或肾上腺素d、B受体无关,而可能通过血管平滑肌细胞诱导一氧化氮合成酶的产生,促进NO产生,继而激活血

管内皮细胞一氧化氮鸟苷酸环化酶途径,导致血管扩张。 1.2保护心肌细胞 1.2.1减少心肌细胞凋亡彭氏等[7]利用培养的心肌细胞造成缺氧模型,发现缺氧30分钟时细胞凋亡率较正常细胞显著增高,109/L黄芪对缺血心肌无保护作用,1009/L、10009/L的黄芪使凋亡率分别降低34.96%、37.02%,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黄芪可能抑制缺氧心肌细胞的凋亡,但作用并非与浓度呈正相关,且缺氧心肌细胞中TNF-otmRNA的水平和凋亡率都增高,提示TNF.a可能参与诱导缺氧心肌细胞凋亡。 1.2.2稳定细胞膜李氏等[8]观察到一定浓度的黄芪可提高SOD活性,使MDA、CK水平降低,但未恢复正常,该作用并非与浓度呈正相关,提示黄芪可能通过抗自由基和稳定细胞膜来防止细胞受损。 1.3 心脏的保护作用采用体外兔心缺血再灌注模型和培养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模型,从器官和细胞2个水平,运用免疫组织细胞化学、流式细胞仪、免疫印记、RT—PCR、生化学检测等多种方法,发现该药物具有调节抗再灌注损伤的MAPK细胞信号通路的作用,而这种作用很可能是其心肌保护效应的机制之一。并且特异性抑制剂并不能减弱黄芪作用,说明黄芪可能是通过多种途径发挥作用[9]。 1.4对血压的影响黄芪具有降低血压的作用。在大鼠体外胸主动脉环灌流模型上[10],表明黄芪注射液对去除内皮的血管具有舒张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阻断血管平滑肌细胞内质网上的三磷酸肌醇敏感的钙离子通道,抑制内钙的释放有关。 2.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2.1 增强细胞免疫功能细胞免疫是由T细胞结合抗原后,活化、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通过直接杀伤靶细胞或产生多种细胞因子来发挥效应。朱培成[11]等观察到斑秃患者给服黄芪多糖后可显著下调Thl型细胞因子(IFN-y,IL-12)及转录因子T-bet基因表达,逆转斑秃患者Thl型反应,提示APS可抑制斑秃患者转录因子T-bet及Thl型细胞因子基因表达,逆转Thl型反应,促进Th2型细胞因子IL-IO基因表达,逆转Thl型反应,使之向Th2型漂移。蔡小燕[12]通过研究黄芪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细胞凋亡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发现黄芪治

黄芪的研究进展讲解学习

黄芪的研究进展

山西中医学院药学专业毕业综述 黄芪药材的研究进展 毕业生:孙芮芮专业:中药学(临床方向)班级: 2013级中药临床2班指导老师:裴妙荣

二0一七年七月

黄芪药材的研究进展 学生:孙芮芮指导老师:裴妙荣 (山西中医学院中药学院 030619) 摘要:黄芪,首见于《神农本草经》,称黄芪为戴糁,《名医别录》称戴椹,至《纲目》始称黄芪。随着中医药的发展,黄芪的研究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本综述立足于前者的研究成果,从黄芪的历史沿革研究、黄芪的化学成分、黄芪药理作用的研究、黄芪主要成分的含量测定等四个方面进行梳理,以期对今后继续深入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黄芪:历史沿革: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含量测定 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 Bge.var.mongholicus(Bge.)Hsiao或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Bge.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根头,晒干。本品味甘,微温。归肺、脾经。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的功效。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半身不遂,痹痛麻木,痈疽难溃,久溃不敛。本文从黄芪的历史沿革研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主要成分含量测定等四个方面进行综述。,以便为以后黄芪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一、黄芪历史沿革的研究 1.黄芪炮制的历史沿革概况 1.1净制 关于黄芪最早的记录见于汉代的《神农本草经》,但仅有性味功效的阐述,未见有炮制方面的介绍。关于净制最早的记载见于汉代的《金匮要略方论》[1],其要求黄芪“去芦”。其他关于净制的记载还包括南北朝《雷公炮炙论》[2]中要求“须去头上皱皮”,宋朝时提出“洗净”,明朝又有“刮皮”后入药的记载。 1.2切制

中兽药研究现状与进展

中兽药研究现状与进展 宁康健 (安徽科技学院,动物科学学院) 受化药的毒副作用及药物残留的影响及入世后对仿制新药的限制,中药成为创新药物的新亮点备受青眯。我国是一个中药材资源大国,具有11 000多种药用植物、动物和矿物资源,常用药物在1000种以上,已出口到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际市场上每年中药的销售额高达160亿美元,但我国仅占市场份额的4%,而日本、韩国分别占到60%和20%,这与我国的中药大国地位极不相称。日本国内流通的生药共有390种,其中植物来源的有361种,占92.6%。日本自己栽培的生药有70种,其余大部分靠进口(约占75%)。日本用我国的“六神丸”加工制成的救心丹年销售额达1亿美元,几乎与我国中成药总出口创汇额相当。为什么人家这么少的资源可创造那么大的效益?我们的问题在那里?现就 中兽药的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及技术现代化、质量标化、管理规范化等提出拙见,意在抛砖引玉。 1中兽药研究现状 1.l 兽药典与中兽药企业 1.1.1 药典 2000年版《中国兽药典》共收载有183个中药成方制剂,其中散剂、配剂、浸膏、流浸膏剂、片剂等10个剂型占总数的94%,全部药典共收录剂型11个,以散剂为主(占80.3%)。而人药有43个剂型,5000余个品种。《日本药局方》已收录生药179种,汉方药方剂469个,剂型共27个。由此可见,中兽药与人用中药、与日本的药局方差距甚大。 1.1.2 中兽药企业 我国约有3000家兽药企业,90%以上属中小型,年产值在2000万元以上的只有20O多家,大部分企业缺乏与国外企业的竞争力。2001 年人用中药工业企业共有1100多家,能生产包括滴丸、气雾剂、注射剂在内的现代中药剂型40余种,品种8000余个。日本95年在册的汉方药生产及销售厂家共82家,制剂生产厂家42家。其中以律村、钟纺药品、大杉制药、帝国汉方、本草等 10家生产厂为主,其销售额占日

最新黄芪的研究进展

山西中医学院药学专业毕业综述 黄芪药材的研究进展 毕业生:孙芮芮 专业:中药学(临床方向) 班级:2013级中药临床2班 指导老师:裴妙荣

二0一七年七月

黄芪药材的研究进展 学生:孙芮芮指导老师:裴妙荣 (山西中医学院中药学院 030619) 摘要:黄芪,首见于《神农本草经》,称黄芪为戴糁,《名医别录》称戴椹,至《纲目》始称黄芪。随着中医药的发展,黄芪的研究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本综述立足于前者的研究成果,从黄芪的历史沿革研究、黄芪的化学成分、黄芪药理作用的研究、黄芪主要成分的含量测定等四个方面进行梳理,以期对今后继续深入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黄芪:历史沿革: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含量测定 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var.mongholicus(Bge.)Hsiao或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根头,晒干。本品味甘,微温。归肺、脾经。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的功效。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半身不遂,痹痛麻木,痈疽难溃,久溃不敛。本文从黄芪的历史沿革研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主要成分含量测定等四个方面进行综述。,以便为以后黄芪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一、黄芪历史沿革的研究 1.黄芪炮制的历史沿革概况 1.1净制 关于黄芪最早的记录见于汉代的《神农本草经》,但仅有性味功效的阐述,未见有炮制方面的介绍。关于净制最早的记载见于汉代的《金匮要略方论》 [1],其要求黄芪“去芦”。其他关于净制的记载还包括南北朝《雷公炮炙论》 [2]中要求“须去头上皱皮”,宋朝时提出“洗净”,明朝又有“刮皮”后入药的记载。 1.2切制 黄芪的切制技术始记载于《雷公炮炙论》[2],其要求“手劈令细,剉用”。宋代又提出“薄切、柞为细末、细切”等切制方法。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中

黄芪多糖抗肿瘤机制研究进展

黄芪多糖抗肿瘤机制研究进展 黄芪在临床治疗肿瘤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近年来对黄芪治疗肿瘤的机制研究持续受到关注,其中黄芪多糖的作用研究较多,现就黄芪多糖治疗肿瘤的机制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Abstract:Astragalus membranaceus is widely used in treating patients with tumor.In recent years,the anti-tumor mechanism of astragalus membranaceu is paid close attention,especialy the effect of astragalus polysacharin.This thesis summarizes the progress of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action mechanism in treating tumor. Key words:Atragalus polysaccharide;Tumor;Mechanism 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根,味甘,性微温,归肝、脾、肺、肾经,有益气固表、敛汗固脱、托疮生肌、利水消肿之功效[1]。黄芪多糖是中药黄芪中提取出的大分子多糖类化合物,进一步水解后得到多种糖类单体[2]。研究证实,多糖是补益类中药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是中药材中发挥调节免疫功能的重要组份[3-4]。在多种中药,如黄芪、当归等均可以提取出多糖,有多项研究表明,多糖在中药的药理活性有相当重要的角色。现代医学业已证明,黄芪可以提高患者的疗效,黄芪多糖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现就黄芪多糖在抗肿瘤的机制方面研究进展进行简要概述。 1 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黄芪为补中益气药物,广泛应用在了恶性肿瘤患者治疗中。从黄芪中提取的黄芪多糖对机体免疫系统具有广泛的作用,可增强机体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增强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干扰素等细胞因子的产生,介导多种体液及细胞免疫,并且具有明显抑制肿瘤细胞作用,有研究认为黄芪在抗肿瘤方面展示了较好的效果,黄芪多糖是黄芪抗肿瘤的有效成分,可调理免疫功能、减轻放化疗毒副反应[5]。国外研究认为其抗肿瘤机制尚不明确,传统研究认为黄芪多糖的抗肿瘤作用可能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有关[6]。还有研究认为黄芪多糖抗肿瘤活性与机体的免疫状态密切相关,它能摄取各类抗原,在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调控中起着重要作用,且在肿瘤免疫治疗中已显示出其独特的临床应用价值[7-8]。 有研究发现在体外诱导培养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时用黄芪多糖进行干预还可以促进DC的成熟及对T细胞的增殖反应。这与临床中黄芪可以通过传统的口服或静脉给药来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的结论相吻合[9]。还有研究发现黄芪多糖通过激活淋巴细胞,增强恢复机体免疫力发挥抗肿瘤的药理作用[10]。黄芪多糖能升高荷瘤小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s,IL-2)和TNF-α的水平。据此有学者推测,黄芪多糖无明显细胞毒活性,其抗肿瘤作用可能与提高荷瘤小鼠血清中IL-2和TNF-α的水平,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有关[11]。一定剂量黄芪多糖能促进黑色素瘤荷瘤小鼠外周T淋巴细胞的增殖,并有效增

黄芪的一些药理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黄芪的一些药理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摘要 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对黄芪的研究进展,黄芪能促进机体代谢、抗疲劳;有明显的利尿作用,能消除实验性肾炎尿蛋白;能升高低血糖,降低高血糖;能兴奋呼吸;能增强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对干扰素系统有促进作用,可提高机体的抗病力;对流感病毒等多种病毒所致细胞病变有轻度抑制作用,对流感病毒感染小鼠有保护作用;有较广泛的抗菌作用;黄芪在细胞培养中,可使细胞数明显增多,细胞生长旺盛,寿命延长;能增强心肌收缩力,保护心血管系统,抗心率失常,扩张冠状动脉和外周血管,降低血压,能降低血小板粘附力,减少血栓形成;还有降血脂、抗衰老、抗缺氧、抗辐射、保肝等方面的药理作用。 关键词:黄芪药理作用研究

黄芪Huangqi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eranaceus (Fisch.)Bge.var.mongholicus (Bge.)Hsiao或膜荚黄芪A.membranaceus(Fisch.)Bge. 的根【1】。主产于内蒙古、山西、黑龙江等地。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根头,晒干,切片,生用或蜜炙用。它是一味常用的中药。黄芪性微温,味甘,有补气固表、止汗脱毒、生肌、利尿、退肿之功效。为补气要药。用于治疗气虚乏力,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萎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等。炙黄芪益气补中,生用固表托疮。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含黄芪苷类、多糖类、黄酮类、氨基酸、微量元素、胆碱、叶酸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多种药理作用,使黄芪的研究走向定量化、标准化,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其作用机制和综合有效地利用黄芪资源,下面就黄芪的药理作用及其有关机理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 对心血管的作用 1.1对心肌的正性肌力作用 实验发现,低剂量的黄芪总皂苷(2mg)可加重心衰,中剂量(4mg)高剂量(8 mg)有抗心力衰竭的作用【2】。XGA(黄芪苷IV)是黄其正性肌力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在50~200ug/ml时,对离体豚鼠乳头肌标本产生正性肌力作用,其作用机理初步认为是由于黄芪抑制力心肌细胞内磷酸二酯酶(PDE)的活化剂钙调蛋白,从而抑制了磷酸二酯酶的活性所致。 1.2对缺血缺氧心肌的保护作用 用langendoff 方法及电子自旋共振波谱仪观察到黄芪总黄酮能减少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自由基的产生。大量研究表明,黄芪对缺血心肌保护作用的机制是多重性的,它能够增加cAMP的含量,从而发挥正性肌力作用。通过稳定心肌细胞膜,减少乳酸脱氢酶的产生、保护线粒体及溶酶体的功能、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肌抗缺氧能力。还可以消除自由基和减轻缺氧组织代谢产物的积累【3】。 1.3对感染病毒心肌的保护作用 研究表明,黄芪在细胞外对大鼠心肌细胞柯萨奇病毒无直接杀灭作用,但要我预先作用于心肌细胞48小时后,均可降低感染病毒的心肌细胞对病毒的敏感性。早

黄芪多糖的抗病作用机理

黄芪多糖的抗病作用机理 1 黄芪多糖可促进免疫器官的发育 与哺乳动物免疫器官组成不同,鱼类没有骨髓和淋巴结,头肾为主要的造血器官。鱼类免疫器官与组织主要指肾脏、脾脏、胸腺以及消化道淋巴组织与小淋巴细胞等;黏膜淋巴组织也是其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黄芪多糖能够促进动物胸腺、骨髓、脾脏的质量增加和发育,而免疫器官的质量和发育会直接影响机体免疫力。林旋等在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黄芪多糖,结果发现,黄芪多糖可促进鱼体免疫器官的发育和成熟,从而提高鱼体免疫力;黄芪多糖作用效果随着添加量的升高而增强。在鲤鱼的研究中也有相似的结果,饲料中添加1%的黄芪多糖,能够明显提高鲤鱼胸腺、头肾和脾脏的质量,增强鲤鱼免疫机能。黄芪多糖能有效增加免疫器官质量,促进部分脏器的发育,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大量研究数据也表明,黄芪多糖可提高水产动物的质量增加率以及饲料的利用率。 2 黄芪多糖可促进细胞因子表达及分泌 细胞因子是一类由免疫细胞产生,能在细胞问传递信息、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蛋白质或小分子多肽。它通过结合细胞表面相应的细胞因子受体而发挥生物学作用。近年来,鱼体内检出和推断存在的细胞因子多达几十种,研究较为深入的两类鱼类细胞因子是IL-18D,313和TNF-a,前者作为一种多效促炎细胞因子,在炎症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以通过诱导淋巴细胞、相关组织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炎症反应效应细胞的生长和发育,促进细胞调控免疫;TNF-a可增强吞噬作用、趋化作用以及溶菌酶合成等多种细胞反应。鲤鱼注射不同剂量黄芪多糖后,检测其细胞因子和免疫相关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发现,黄芪多糖对IL-1J3在鳃和脾脏的表达没有显著提升,但高剂量黄芪多糖可促进TNF-d在

黄芪的研究现状

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高职毕业论文 黄芪的研究现状 专业:生物制药 班级 学生姓名: 指导老师: 论文提交日期: 摘要 黄芪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是黄芪属内蒙黄芪和膜荚黄芪的干燥根。传统中医多配以不同药物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之中。在中药生产中运用超微粉碎技术、先进的逆渗浸提、超滤膜浓缩精制技术及原理,有效解决中药工业化生产中的中药有效成分提取时间长,药效损失大的问题,形成中药标准化提取物工艺技术。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强心降压、降血糖、利尿、抗衰老、抗疲劳、抗肿瘤、抗病毒、镇静、镇痛等作用。这些都与黄芪中所含有的有效成分有关。黄芪所含的有效成分主要是多糖、皂甙和黄酮等。本文就黄芪近期的研究现状作出综述。 关键词:黄芪;黄芪多糖;免疫调节;抗肿瘤 目录 1引言 (1) 1.1药理作用 (2) 1.1.1心血管系统的保护作用 (3) 1.1.2免疫调节作用 (4) 1.1.3抗糖尿病作用 (5) 1.1.4抗肿瘤作用 (6) 2 临床应用 (7) 2.1收缩性心力衰竭(CHF) (8) 2.2病毒性心肌 (9) 2.3脑血管疾病 (3) 2.4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3) 2.5肾脏疾病 (3)

2.6恶性肿瘤 (3) 3黄芪在心血管系统反方面的应用 (3) 4黄芪在消化系统方面的应用 (2) 5黄芪在呼吸系统方面的应用 (2) 6其他应用 (2) 引言 中国药典规定,药用黄芪主要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蒙古黄芪和膜荚黄芪的干燥根。别名绵芪或绵黄芪,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性微温,味甘,具补气固表,气、活血、升阳止汗、利水消肿、脱毒生肌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黄芪含有黄芪皂苷类、多糖类、黄酮类物质及多种氨基酸和硒、硅、钴、钼等微量元素,其分还包括香豆素、叶酸、苦味酸、胆碱、香菜碱、亚油酸、β-谷甾醇等多种化学成分。黄芪的药理研究一般采用黄芪水煎液或是黄芪的单体成分,单体中黄芪多糖、黄芪甲苷等研究较多 1.1药理作用 强心作用:对正常及受损的大鼠:黄芪总皂苷小剂量可加重心力衰竭,而中等剂量和大剂量则有抗心力衰竭作用,对心肌的收缩舒张均有增强作用,且不增加心肌的耗氧量。黄芪苷Ⅳ是黄芪正性肌力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在质量浓度为20~50g/ml 时对可离体豚鼠乳头肌标本产生正性肌力作用,黄芪苷通过调节钙调蛋白活性,从而抑制磷酸二酯酶 (PDE)的活性,另一方面可能抑制Na-K-ATP 酶活性,增加心肌细胞膜的β受体的数目,增强钙调素对Ca2+的敏感性。在体外实验中,黄芪总皂甙能降低过氧化氢处理的小鼠心肌细胞NO、NOS 的水平,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对心肌起到保护作用。黄芪预处理能减轻缺血再灌注的心肌细胞和内皮细胞损伤,可能是通过稳定心肌细胞膜和线粒体 结构和功能来实现的。调节血压,保护血管:黄芪对血压具双向调节作用,黄芪能利尿降压,降低肺动脉压及右心室的前负荷,扩张周围血管,改善微循环,降低动脉压,同时还对冠状动脉有直接扩张作用。可能机制是血管平滑肌细胞诱导一氧化氮合成酶(NOS)的生成,增加NO 的生成,继而激活血管内皮细胞一氧化氮-鸟苷酸环化酶途径,引起血管扩张。黄芪能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减少成纤维细胞的胶原合成,改善受损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APS 还能降低血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的含量,减少血管中粥 样斑块的形成。 免疫调节作用应用小鼠非麻醉状态下Ⅲ度烧伤模型,经腹腔注射APS( 250mg/k 体重,每天1 次,连续5d) ,可明显提高正常小鼠的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烧伤小鼠的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基本恢复正常。APS 增加小鼠脾脏重量,主要是促进浆细胞的大量生成,以成熟浆细胞为主,增加抗体形成细胞的数量。黄芪中提取物红芪多糖(RHPS)也可明显增加小鼠脾重;且急性毒性和亚急性毒性实验表明黄芪制剂无明显毒性,对肝肾功能无影响。在动物实验中,黄芪能增强刺激引起的T 细胞增殖和IL-2 产生,增强T 细胞功能,加强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清除,增加抗体的生成。但对LPS 刺激的B 细胞增殖无明显作用。体外实验中,低剂量黄芪提取物(5%)能增强,中等剂量(10%)和高剂量(20%)黄芪反而抑制刺激引起的T 细胞增殖和IL-2 的产生。APS 能增加T、B细胞的转化能力,克隆形成率,增加抗体水平,增强小鼠的体液免疫水平。 抗糖尿病作用黄芪是中医治疗糖尿病的常用药,在常用的中医治疗糖尿病的处方中黄芪使用频率最高。黄芪复方提取物能降低四氧嘧啶诱导的高血糖小鼠模型的空腹血糖,提高小鼠糖耐量水平。APS 对链脲佐菌素(STZ)加高脂饲喂诱导的糖尿病SD 大鼠的血糖也有明显降低作用,并增加大鼠的IRS-1、IR 的表达水平能降低血中甘油三酯的水平。黄芪对能改善糖尿病并发症,可通过抑制肾脏NO 的合成,改善糖尿病肾病早期的高灌注高滤过状态;提高血浆白蛋白水平,调节脂质代谢,促进水钠排泄,改善血液的高凝状

黄芪多糖的免疫增强作用机理研究综述

黄芪多糖的免疫增强作用机理研究综述 摘要:黄芪多糖作为免疫增强剂及激活剂,有效的治疗能引起免疫系统病的疾病。如免疫抑制综合症(又称贫血因子),法氏囊、禽流感、白血病、同时是一种很好的疫苗保护剂、并能迅速增加机体对疫苗的免疫应答,提高抗体水平。免疫后连用1—2天,效果更好。 关键字:黄芪多糖、佐剂、免疫 引言 中草药研究的拓展过程中,我们已经逐步意识到中草药在机体免疫系统调节方面的广阔前景。一方面,中草药可以增强机体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促进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以及造血干细胞的生理功能;另一方面,中草药也具有免疫抑制功能,能减少炎性因子的释放,抑制或消除抗体的产生,抑制T细胞的增殖等。目前研究发现,大多数中草药具有免疫双向调节功能,使过高或过低的免疫反应恢复正常。这种双向免疫调节作用,实际上正体现了中医所强调的“整体观”与“阴阳平衡”理论。本文依据近年来中草药在免疫系统调节中的医学实验和临床应用状况,对中草药免疫双向调节功能的研究进展作出综述。 如果免疫调节功能异常:当免疫应答过强时,免疫系统对“异己”抗原产生高免疫应答性从而导致超敏反应,甚至免疫系统耐受平衡被打破,对自身成分产生强烈的攻击,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而当免疫应答较弱时,机体对外来入侵物质不能正常反应、清除,便会降低机体的抗感染、抗肿瘤能力,产生免疫抑制。所以免疫调节机制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关键,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黄芪多糖是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经提取、浓缩、纯化而成的水溶性杂多糖。淡黄色,粉末细腻,均匀无杂质,具引湿性。黄芪多糖由己糖醛酸、葡萄糖、果糖、鼠李糖、阿拉伯糖、半乳糖醛酸和葡萄糖醛酸等组成,可作为免疫促进剂或调节剂,同时具有抗病毒、抗肿瘤、抗衰老、抗辐射、抗应激、抗氧化等作用,它的增强免疫作用的机理如下。。 1对免疫系统的作用 黄芪多糖(APS)可显著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和体液免疫功能,使小白鼠吞噬绵羊红细胞百分率及指数明显增强,促进血清溶血素形成,提高空斑形成细胞的 溶血功能和明显的碳离廓作用、明显增加脾重量。进一步分离黄芪多糖得到3种单体多糖:123,分别进行实验,结果是多糖1能增加脾重量及细胞数,但抑制脾细胞对绵羊红细胞的免疫应答反应。2与1相似但较弱,多糖3没有作用。黄芪皂苷能促进淋巴结B细胞增殖分化和浆细胞抗体形成。黄芪能促进小鼠淋巴细胞对羊血球的免疫特异玫瑰花结的形成。黄芪多糖明显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发光强度并抑制PGE2的释放,但进一步促进TNF的释放。环氧化酶抑制布洛芬则明显抑制PGE2和TNF的释放,对吞噬功能无明显影响。因此可以提示免疫激活剂和环氧化酶抑制剂的组合,可望成为创伤感染药物治疗的新方案。

黄芪药理作用研究综述

30 秦海林,等1核磁共振氢谱鉴别植物中药的研究1药学学报,1999,34(1)∶ 58 31 于燕丽,等1RAPD技术在金银花品种鉴定中的应用1中药材,2000,23(11)∶ 678 32 石俊英,等1RAPD和POD分析技术在金银花品种鉴定 中的应用1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25(2)∶ 137 33 李萍,等15S2rRNA基因间区序列变异用于金银花道地性研究初探1中草药,2001,32(9)∶ 834 (2003-11-18收稿) 黄芪药理作用研究综述 吴发宝 陈希元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药品检验所,乌鲁木齐830002) 摘要 本文从器官、细胞、分子水平方面较全面的阐述了黄芪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包括黄芪在心血管、免疫、抗癌、抗衰老以及在血液、肝脏、肾脏等方面的药理作用。 关键词 黄芪 药理作用 黄芪为扶正固本的常用中药,中国药典规定,药用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1)Bge1var1mongholicus(Beg1)Hsiao或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1)Bge1的干燥根。别名绵芪、绵黄芪。现代研究发现:蒙古黄芪的根中含有黄芪甲苷、槲皮素、异鼠李素、鼠李果素、β2谷甾醇、亚油酸及亚麻酸等;膜荚黄芪根中含有黄芪甲苷、2’、4’二羟在25’、6’二甲氧基异黄酮、胆碱、甜菜碱、氨基酸、蔗糖、葡萄糖醛酸及微量的叶酸。而且黄芪还含有硒、锌、铜、铁等14种微量元素。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关黄芪药理作用的相关报道较多,现将其主要药理作用做一综述。 1 对心血管的作用 111 对心肌的正性肌力作用 实验发现,低剂量的黄芪总皂苷(2mg)可加重心衰,中剂量(4mg)和高剂量(8mg)有抗心力衰竭的作用〔1〕。XG A(黄芪甙Ⅳ)是黄芪正性肌力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在50~200μg/ml时,对离体豚鼠乳头肌标本产生正性肌力作用〔2、3〕,其作用机理初步认为是由于黄芪抑制了心肌细胞内磷酸二酯酶(PDE)的活化剂钙调蛋白,从而抑制了磷酸二酯酶的活性所致。 112 对缺血缺氧心肌的保护作用 用langendoff方法及电子自旋共振波谱仪观察到黄芪总黄酮能减少大鼠心肌缺血2再灌注自由基的产生〔4〕。大量研究表明,黄芪对缺血心肌保护作用的机制是多重性的,它能够增加cAMP的含量,从而发挥正性肌力作用。通过稳定心肌细胞膜,减少乳酸脱氢酶的产生、保护线粒体及溶酶体的功能、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肌抗缺氧能力〔5〕。还可以消除自由基和减轻缺氧组织代谢产物的积累〔6〕。 113 对感染病毒心肌的保护作用 研究表明,黄芪在细胞外对大鼠心肌细胞柯萨奇病毒无直接杀灭作用,但药物预先作用于心肌细胞48h后,均可降低感染病毒的心肌细胞对病毒的敏感性〔7〕。郭棋〔8〕等应用放射性同位素45Ca2+示踪技术及光敏生物素标记cDNA探针杂交方法,结果发现黄芪对感染病毒心肌的保护作用与钙拮抗作用有关。早期使用药物可改善感染细胞的Ca2+平衡,从而有可能减轻感染细胞的Ca2+继发性损伤,又可抑制感染细胞中病毒核酸的复制〔9〕。 114 对血压及血管的影响 ①黄芪对血压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实验研究发现它可能是通过N02sG C2 cG MP介导的信号转换通道,调节血管平滑肌细胞(VS MC)的功能,从而调整血压、血流及控制动脉硬化〔10〕。②黄芪具有明显扩张外周血管、冠状血管、脑血管和肠血管的作用,对肾血管亦有扩张作用。 ③此外还可以改善微循环,增加毛细血管的抵抗力,防止理化因素所致的毛细血管脆性和通透性的增加。 115 对心肌电活动的影响 应用细胞内微电极技术记录静息电位、动作电位等参数,发现黄芪注射液能改善病毒性心肌炎小鼠的心肌细胞异常电活动〔11〕,已证实黄芪皂甙能使培养乳鼠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的发放频率增高;使波幅、波宽、超射、阈电位、最大舒张电位及最大除极速度等参数减少;还能使其静息电位减少10mv,洗脱后恢复,这表明黄芪皂甙能抑制Na+2K+2ATP酶的活性〔12〕。 2 增强免疫力和抗病毒 ? 2 3 2 ?中药材第27卷第3期2004年3月

黄芪多糖的作用介绍

黄芪多糖 黄芪多糖是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经提取、浓缩、纯化而成的水溶性杂多糖。淡黄色,粉末细腻,均匀无杂质,具引湿性。黄芪多糖由己糖醛酸、葡萄糖、果糖、鼠李糖、阿拉伯糖、半乳糖醛酸和葡萄糖醛酸等组成,可作为免疫促进剂或调节剂,同时具 有抗病毒、抗肿瘤、抗衰老、抗辐射、抗应激、抗氧化等作用。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黄芪多糖 外文名称 Astragalus Polysacharin 缩写 APS 口服液级 不低于65% 针用 应不低于70% 颜色 棕黄色粉末 目录 1、概述 2、性状鉴别 3、功效 4、生产应用 5、使用说明 1、概述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黄芪中含多糖、皂甙、黄酮、氨基酸等多种有效成分,这些活性成分均有促进抗体生成和免疫反应的作用,其中以对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harin,APS)的研究报道为多。黄芪多糖是黄芪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经过高科技萃取、分离而得到的。 该品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提取物,含黄芪多糖以葡萄糖(C6H12O6)计,口服液级应不低于65%,针用级应不低于70%。

黄芪多糖是黄芪发挥作用的主要成分。黄芪有益气固表、敛汗固脱、托疮生肌、利水消肿之功效。用于治疗气虚乏力,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萎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等。 2、性状鉴别 【性状】该品为棕黄色粉末,味微甜,具引湿性。 【鉴别】(1)取该品50-100mg,加水5ml,使完全溶解后,加2%a-萘酚乙醇溶液3滴,摇匀后,沿试管壁缓缓加硫酸0.5-1ml,在两液面交界处显棕色环。 (2)取该品约10mg,加水2ml使完全溶解,浸没滴入温热的碱性酒右酸铜试液中,水浴15-20分钟后,产生棕红色沉淀。 A、摸。开始光滑细腻,片刻后粘手; B、尝。尝起来不甜 C、溶。溶解速度慢,但是能完全溶解,溶解后产生泡沫。 【干澡失重】不大于8.0%。 【含量测定】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在105℃干澡至恒重的无水葡萄糖0.1g,精密称定,置100ml量瓶中,加水溶液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10ml,置100ml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摇匀,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精密量取0.7g置250ml量瓶中,加水50ml左右,微热,振摇溶液,放置冷却后,再加30%硫酸锌溶液5ml,在水浴中加热5分钟后,在振摇下立即加亚铁氰化钾试液5ml,冷却后加至刻度,摇匀,滤过,弃去初滤液,取续滤液5ml,置100ml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摇匀,即得。 【测定法】精密量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ml,分别置50ml量瓶中,各加2%苯酚溶液2.5ml,硫酸25ml,摇匀,置水浴中加热15分钟,放冷,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照分光光度法(附录),在490nm波长处分别测定吸度,计算,即得。以加蒸馏水10ml 配制成的溶液为空白溶液

黄芪多糖作用和机理

黄芪多糖作用和机理 一、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免疫系统是机体的防御系统,可特异性地或非特异性排除侵入机体的异物。黄芪多糖具有免疫增强作用,对非特异性免疫或特异性免疫均有促进作用。 1.对免疫器官的促进作用 免疫器官的发育状况会直接影响机体免疫力的高低,对动物免疫器官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胸腺、脾脏、法氏囊重量的影响以及对创伤动物免疫器官重量减轻的拮抗作用。龚国华报道黄芪多糖能促进鸡法氏囊、脾的发育并能增加其重量。 2.对特异性免疫促进作用 特异性免疫是指由淋巴细胞参与的针对特定病原体的免疫反应。包括T淋巴细胞参与的细胞免疫(通过致敏淋巴细胞产生各种淋巴因子消灭侵入机体的特定病原微生物)和B淋 巴细胞参与的体液免疫(通过浆细胞产生特异抗体而消灭病原微生物)。黄芪多糖能显著提高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陈洪亮等报道黄芪多糖能显著提高脾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其作用是通过改变细胞内信息传导实现的。郝钰等证实黄芪多糖可通过增强淋巴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而促进淋巴细胞再循环,增加淋巴细胞与抗原的接触机会,从而扩大免疫反应,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3.对非特异性免疫的增强作用 非特异性免疫主要是机体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各种巨噬细胞产生的非针对某特定病原体的防御机能。这些巨噬细胞具有强大的吞噬能力,能吞噬侵入机体的各种病原微生物,并且能产生各种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杀灭病原微生物或调控机体的免疫机能。此外,这些巨噬细胞也是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的基础。试验证明:黄芪多糖能显著提高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 二、抗应激作用 黄芪多糖能明显增加肾上腺重量,对小鼠数种缺氧模型具有显著改善作用,能使正常及虚损小鼠抗寒生存时间明显延长,对正常及阳虚小鼠具有明显抗疲劳作用,还能显著延长氢化可的松耗竭小鼠游泳时间。 三、抗细菌作用 抗菌作用机制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药物对细散及其毒性产物的直接抑杀和解毒作用,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通过调动机体免疫防御功能而挥扶正祛邪抑菌,杀菌作用。对志贺氏痢疾杆菌,炭疽杆菌,a 、b型溶链球菌肺炎双球菌,金黄色球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均有抗菌均有抗菌作用。 四、抗病毒作用 黄芪多糖对干扰素系统有明显的刺激作用,能促进机体对抗病毒诱生干扰素的能力,从而一定程度地抑制病毒的繁殖。胡元亮等研究了黄芪多糖在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上对鸡新城疫病毒细胞感染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芪多糖对新城疫病毒Ⅰ系和新城疫病毒Ⅳ系均有抑制作用,且抑制强度随黄芪多糖浓度升高而增强。谢麟等报道黄芪多糖能使动物体诱生内源性干扰素,作用于细胞后产生抗病毒蛋白而抑制病毒蛋白合成,从而产生抗病毒感染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