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圈环流与季风环流

三圈环流与季风环流
三圈环流与季风环流

下图中P地常年受某风带的影响,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P所处风带是( )

A.东北信风带

B.西风带

C.极地东风带

D.东南信风带

2.若此时处在右图”三圈环流”所表示的季节,则N地( )

A.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B.受信风影响

C.受西风影响

D.受东南季风影响下图为低纬度地区大气环流的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3.关于甲风带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风向为东南风

B. 风向为东北风

C. 性质湿热

D. 性质干热

4.关于乙气压带叙述正确的是()

A. 乙是由于热力作用而形成

B. 地中海气候与乙有关

C. 此时气压带、风带向南移

D. 亚洲高压将乙切割在海洋上

读某一时期的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回答题

5.图中①地带中的大气运动方向和性质分别是( )

A.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湿润

B.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干燥

C.上升湿润

D.下沉干燥

6.古代航海家及商人利用帆船在海上航行,当他们航行

到纬度30度附近的海域时,航行经常会遇到困难。根据所学的地理知识判断,该困难最可能是( )

A.该海域风浪太大

B.该海域海盗太多

C.该海域风力太小

D.该海域太过广阔

7.此时,杭州盛行( )

A.东北风

B.西南风

C.东南风

D.西北风

下图为“气压带、风带模式示意图”(图中纵坐标表示纬度),读图回答题。

8.该季节下列各纬度带大洋东岸气流运动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示半球5°~10°主要盛行上升气流B.图示10°~20°地区盛行东北风C.图示30°~40°地区盛行西北风D.图示20°~30°地区盛行上升气流9.与上图中M点气候特点相匹配的气候数据资料是下图中的( )

10.关于各气压带、风带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高气压带均盛行上升气流B.高气压带控制下的地区,气温均比周围地区高

C.信风带沿途不断增温,有利于成云致雨D.中纬西风带均由低纬吹向高纬

图为沿某经线的大气运动示意图,,图为a气压带及其南北两侧风带的风向图。读图回答题。

11.图1中a气压带代表()

A.赤道低气压带B.副极地低气压带C.极地高气压带D.副热带高气压带

12.关于图2示气压带、风带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受c风带移动影响,南亚地区夏季多雨 B.受b风带的影响,欧洲西部全年温和湿润C.热带草原气候受a气压带和b风带交替控制D.b风带影响下的地区总是高温多雨。

13.有关季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南亚地区冬季盛行风向为东北风B.季风环流不属于大气环流

C.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是形成东亚季风的重要原因

D.我国不受西南季风的影响

右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示意图”,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读图回答题。

14.图例所示的气压带名称是( )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

15.下图中能正确表示P风带风向的是( )

下图中甲、乙、丙分别为某月份三个不同大气活动中心,且乙活动中心达到一年中势力最强盛值。读图,回答问题。

16.图中所示月份最可能是()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17.图示月份我国华北地区气候特征是()

A. 高温少雨 B.温和多雨

C. 高温多雨 D.寒冷干燥

18.图示月份图中①、②、③三处的主导风向分别是()

A.①西北风②东北风③东北风 B.①东南风②西南风③东南风

C.①东南风②西南风③东北风 D.①西北风②东北风③东南风

19.形成三圈环流的因素有 ( )

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②地球自转偏向力③太阳辐射对高低纬的加热不均④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20.正确描述气压带和风带气流运动状况的是( )

A.凡高压带均盛行上升气流

B.各风带中,只有中纬西风是由较低纬度吹向较高纬度

C.凡气流上升的气压带均不利于降水的出现

D.从较高纬度吹向较低纬度的风一般比较湿润

21.由副热带高压带流向副极地低压带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形成( ) A.东北信风 B.极地东风 C.中纬西风 D.东南信风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1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图2为图1中①、②、③地的气候统计资料。

材料二下表为图1中甲地的年平均

降水量统计资料。

(1)说出①地1月和7月的风向,并从大气环流角度说明7月风向成因。(4分)

(2)说出影响①②③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主导因素。从气候特征的角度,分析②地自然带的成因。(6分)

(1)1月东北风(1分);7月西南风(1分);(7月,由于太阳直射点北移,)东南信风越过赤道转向为西南风(1分)。

(2)降水(1分)。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1分);降水集中在6-9月(10月-4月降水稀少),年内有明显的干湿季(1分);全年高温,气温在24℃以上,形成热带草原带(1分)。(3)生产主要集中在6-9月降水较丰富月份;降水量年内、年际变化大,生产易受旱涝灾害影响;降水变率大,对灌溉等水利设施依赖性强;年内旱季时间长,土壤易盐渍化,对农业生产影响大。(答出三点,得3分)

(4)沿岸有寒流经过;洋流为上升补偿流,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形成渔场(任意两点,得2分)。过度捕捞(1分);导致资源枯竭(1分),生物多样性减少(1分)。

四 大气环流及其对气候的影响(1)

四大气环流及其对气候的影响(1) 一、选择题 读北半球大气环流示意图,回答1~2题。 1.受①②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 A.地中海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2.当气压带⑤被切断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正值北半球夏季,北京盛行东南风 B.南亚盛行东北风 C.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呈顺时针流动 D.我国东南沿海常受台风影响下图为某月沿0°经线海平面平均气压分布图。读图,回答3~4题。 3.上述“某月”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4.该月份甲地盛行( )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读我国东部某地某月的气温分布情况图,回答5~6题。 5.造成等温线在D处发生弯曲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影响 B.大气环流 C.太阳辐射 D.人为活动 6.从气温分布情况判断,F处(图中阴影部分)可能为( ) ①山峰②高原③湖泊④城市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下图示意某月份海平面平均气压沿两条纬线的变化状况。读图,回答7~8题。 7.该月份可能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8.图示区域50°N纬线的东西气压差大于30°N的,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海陆分布C.大气环流 D.地势起伏 气压系统分两类,一类始终与三圈环流形成的气压带保持一致,终年存在,称为永久性气压系统;另一类由海陆热力差异形成,主要限于低空且具有季节性,称为半永久性气压系统。读北半球某月气压中心分布图,回答9~10题。

9.图中气压中心气压状况出现的时间和P地的风向分别为( ) A.1月东南风 B.7月西北风C.7月东南风 D.1月西北风 10.图中Ⅰ、Ⅱ、Ⅲ、Ⅳ四个气压中心,属于永久性气压系统的是( ) A.Ⅰ、Ⅲ B.Ⅱ、Ⅳ C.Ⅰ、Ⅳ D.Ⅱ、Ⅲ 读某半岛及周边区域示意图,回答11~12题。 11.关于甲、乙两地降水的差异及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多于乙地,甲地距海洋近 B.甲地少于乙地,乙地多地形雨 C.甲地多于乙地,甲地受副高控制 D.甲地少于乙地,乙地受西风控制时间长12.该半岛1月和7月盛行风向有明显的变化,根本原因是( ) A.地形差异 B.海陆位置差异 C.植被差异 D.地球的公转 二、综合题 13.下图为世界部分地区气候类型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的左侧用箭头画出风带的风向。 (2)图中反映的是北半球________(季节)气压带风带位置,其中甲气压带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3)图中①气候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②气候的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该气候在地中海沿岸面积最大,主要原因有____________等。③地发展种植业的优势条件是________;④处为________气候; ⑤地在图示季节盛行风向为______________。 (4)澳大利亚大陆降水从北、东、南三面向中西部减少,其中澳大利亚北部________(1、7)月份多雨,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下图为某季节沿60°N纬线海平面气压变化柱状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大气环流的理论模型

由抽象到具体 ——大气环流像数学公式一样来推论大气环流部分主要内容有两部分,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一直以来。历来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其实学习这部分有几个必备的背景知识必须要牢固掌握: 1.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主要把握在不同的地点对风向的影响); 2.热力环流(主要把握其核心,即地表温度对热力环流的影响); 3.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状况及其对气温的影响。 在掌握以上两个知识点的情况下,整个部分其实可以作为一个整体来学习。首先是一个完全抽象的理论模型。该模型有三个假设条件: ①地球不自转(无地转偏向力)。其目的是保证风向不受除了水平气压梯度力外因素的影响; ②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其目的是保证赤道地球温度最高,形成上升气流; ③地球表面介质均一。其目的是保证气温完全的由赤道向两级递减。 在以上三个条件全部满足的条件下于是有了下面一个理论模型——单圈环流: 当第一个假设条件我们剔除掉,即我们考虑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只剩下后两个假设条件时,就出现了下面的三圈环流:

当假设条件的第二个也被剔除掉,即太阳直射点是在南北移动的,那么赤道地球就不能够保证它的温度一定是最高的了,高温带应该是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相对应的南北移动。于是赤道低压带也会相应的南北移动,进而整个气压带风带也会南北移动。于是有了下面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当三个假设条件都完全不满足的时候,即第三个假设条件也被剔除掉的时候,也就是有了海陆差异的影响,根据海陆差异对气温的影响于是有了海洋和陆地相对气温的变化,先是冬季和夏季的海陆气压差异: 7月全球气压分布: 在海陆差异最大的亚洲东部地球于是形成了最典型的7月海陆热力环流模式:

三圈环流难点突破

三圈环流难点突破 ——————三圈环流中的一二三四五六七八 “三圈环流”从知识体系和学生学习心理分析,它是学习全球气候的最基础的内容之一,在“大气”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教材留给师生的空间很大,如何处理好这个知识点一直是教学的难点。一般采用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而后教师边讲解、边板图,完成“全球大气环流示意图”(见图1)。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解图1,归纳以下几个知识点。 一、抓住一个原理:热力环流原理 近地面受热→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天气阴雨;近地面冷却→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天气晴朗。(上升湿润,下沉干) 根据全球热量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规律,赤道受热多、极地受热少。赤道受热多→气流上升运动→近地面形成低压;极地受热少→气流下沉运动→近地面形成高压。这是三圈环流形成的最原始动力。

二、把握二个作用力 两个作用力指全球七个气压带的形成。其中赤道低压带和两个极地高压带是热力作用形成的;两个副热带高压带和两个副极地低压带是动力作用形成的。副热带高压带是由于赤道上空气流源源不断地过来,在30°纬度附近上空堆积,产生下沉气流而形成;副极地低压带是由于较低纬的暖而轻的气流与较高纬的冷而重的气流在60°纬度附近相遇,暖而轻的气流爬升到冷而重的气流之上,产生上升气流而形成。 三、了解三圈环流的分布 三圈环流指低纬环流:赤道~30°N/S;中纬环流:30°N/S~60°N/S;高纬环流:60°N/S~北(南)极点。 四、看清四个特殊节气的气压带、风带位置 特殊节气是指两分两至日,见图2先观察二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南、北半球气压带、风带的位置以赤道为对称轴呈南、北对称分布,见图2中的B。二分日后,由于太阳直射点

1大气环流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1大气环流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四大气环流及其对气候的影响(1) 一、选择题 读北半球大气环流示意图,回答1~2题。 1.受①②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 A.地中海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 2.当气压带⑤被切断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正值北半球夏季,北京盛行东南风 B.南亚盛行东北风 C.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呈顺时针流动 D.我国东南沿海常受台风影响 下图为某月沿0°经线海平面平均气压分布图。读图,回答3~4题。 3.上述“某月”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4.该月份甲地盛行( )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读我国东部某地某月的气温分布情况图,回答5~6题。 2

3 5.造成等温线在D 处发生弯曲的主要因素是( ) A .地形影响 B .大气环流 C .太阳辐射 D .人为活动 6.从气温分布情况判断,F 处(图中阴影部分)可能为( ) ①山峰 ②高原 ③湖泊 ④城市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下图示意某月份海平面平均气压沿两条纬线的变化状况。读图,回答7~8题。 7.该月份可能是( ) A .1月 B .4月 C .7月 D .10月 8.图示区域50°N 纬线的东西气压差大于30°N 的,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太阳辐射 B .海陆分布 C .大气环流 D .地势起伏 气压系统分两类,一类始终与三圈环流形成的气压带保持一致,终年存在,称为永久性气压系统;另一类由海陆热力差异形成,主要限于低空且具有季节性,称为半永久性气压系统。读北半球某月气压中心分布图,回答9~10题。

大气环流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四大气环流及其对气候的影响(1)一、选择题 读北半球大气环流示意图,回答1~2题。 1.受①②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 A.地中海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C.亚热带季风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2.当气压带⑤被切断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正值北半球夏季,北京盛行东南风B.南亚盛行东北风 C.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呈顺时针流动D.我国东南沿海常受台风影响 下图为某月沿0°经线海平面平均气压分布图。读图,回答3~4题。 3.上述“某月”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4.该月份甲地盛行( )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读我国东部某地某月的气温分布情况图,回答5~6题。 5.造成等温线在D处发生弯曲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影响 B.大气环流C.太阳辐射 D.人为活动 6.从气温分布情况判断,F处(图中阴影部分)可能为( ) ①山峰②高原③湖泊④城市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下图示意某月份海平面平均气压沿两条纬线的变化状况。读图,回答7~8题。 7.该月份可能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8.图示区域50°N纬线的东西气压差大于30°N的,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海陆分布C.大气环流 D.地势起伏 1 / 7

2 / 7 气压系统分两类,一类始终与三圈环流形成的气压带保持一致,终年存在,称为永久性气压系统;另一类由海陆热力差异形成,主要限于低空且具有季节性,称为半永久性气压系统。读北半球某月气压中心分布图,回答9~10题。 9.图中气压中心气压状况出现的时间和P 地的风向分别为( ) A .1月 东南风 B .7月 西北风C .7月 东南风 D .1月 西北风 10.图中Ⅰ、Ⅱ、Ⅲ、Ⅳ四个气压中心,属于永久性气压系统的是( ) A .Ⅰ、Ⅲ B .Ⅱ、ⅣC .Ⅰ、Ⅳ D .Ⅱ、Ⅲ 读某半岛及周边区域示意图,回答11~12题。 11.关于甲、乙两地降水的差异及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地多于乙地,甲地距海洋近 B .甲地少于乙地,乙地多地形雨 C .甲地多于乙地,甲地受副高控制 D .甲地少于乙地,乙地受西风控制时间长 12.该半岛1月和7月盛行风向有明显的变化,根本原因是( ) A .地形差异 B .海陆位置差异 C .植被差异 D .地球的公转 二、综合题 13.下图为世界部分地区气候类型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的左侧用箭头画出风带的风向。 (2)图中反映的是北半球________(季节)气压带风带位置,其中甲气压带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3)图中①气候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②气候的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该气候在地中海沿岸面积最大,主要原因有____________等。③地发展种植业的优势条件是________;④处为________气候;⑤地在图示季节盛行风向为______________。 (4)澳大利亚大陆降水从北、东、南三面向中西部减少,其中澳大利亚北部________(1、7)月份多雨,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下图为某季节沿60°N 纬线海平面气压变化柱状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全球性大气环流(三圈环流、季风环流)练习题

全球性大气环流(三圈环流、季风环流)练习题 读“地球近地面主要风带示意图”,完成1~2题。 1.终年受①风带与③风带之间的气压带控制的地区,其气候特点是( ) A.终年温和湿润 B.终年高温多雨 C.终年炎热干燥 D.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2.在④风带吹拂下形成的洋流,其类型、性质和方向可能是( ) A.风海流暖流自西北向东南 B.密度流暖流自东向西 C.补偿流寒流自西南向东北 D.风海流寒流自西向东 读“某半球大气环流图”,分析完成3~4题。 3.此时,图示半球所处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4.受海陆分布的影响,可能在其周围出现强低气压中心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5.下图所示为三圈环流的一部分,读图回答问题。( ) A.甲是动力型高压,丁是热力型高压 B.乙是干冷气流,丙是暖湿气流 C.乙是西南风,丙是东北风 D.甲是极地高压,丁是副热带高压 6.关于图中三圈环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是动力原因形成的高压,丁是热力原因形成的高压 B.乙是千冷气流,丙是暖湿气流 C.乙是西北风,丙是东南风 D.甲是极地高压,丁是副热带高压读右图,回答7~11题。 7.若该图为海滨地区海陆风模式示意图,且甲表示海洋,乙表示陆地,则此图所示情形( ) A.白天的海风目B.夜晚的海风 C.白天的陆风 D.夜晚的陆风 8.若该图表示南半球三圈环流中的低纬环流,则 ( ) A.甲地多为晴朗天气 B.③表示西风带 C.乙地多锋面气旋活动 D.③表示东南信风带 9.若甲、乙为相距不远的陆地,a、c为水平气流,b、d为垂直气流,则甲、乙、丙、 丁四处气压的关系为( ) A.甲>乙>丙>丁 B.乙>甲>丙>丁 C.乙>甲>丁>丙 D.甲>乙>丁>丙 10.若图为对流层热力环流示意图,则一般情况下 ( ) A.甲处以晴天为主 B.甲处气温比丁地低 C.甲处气温比丙地高 D.甲处的气温较乙地低11.若此图为三圈环流的低纬环流侧视图,甲、乙为近地面,丙、丁为高空,则a处为 ( ) A.副热带高气压带 B.西风带 C.赤道低气压带 D.信风带 12.关于中纬环流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A.30°纬度附近形成上升气流 B.60°纬度附近形成下沉气流 C.近地面形成西风带 D.高空中形成信风带 13.地球上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其规律是() ①夏季北移②冬季南移③夏季向高纬度方向移动④冬季向低纬度方向移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4.由于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夏天亚欧大陆上形成的气压中心和切断的气压带名称是()

大气环流形成的主要因素

大气环流形成的主要因素 (一)太阳辐射作用 大气运动需要能量,而能量几乎都来源于太阳辐射的转化。大气不仅吸收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地球给予大气的其它类型能量,同时大气本身也向外放射辐射。然而这种吸收和放射的差额在大气中的分布是很不均匀的,沿纬圈平均在35°S—35°N之间是辐射差额的正值区,即净得能量区。由35°S向南和由35°N向北是辐射差额的负值区,即净失能量区。这样自赤道向两极形成了辐射梯度,并以中纬度地区净辐射梯度最大。净辐射梯度分布引起了地球上高、低纬度间的大气热量收支不平衡,使大气中出现了有效位能,形成了向极的温度梯度。大气是低粘性、可压缩流体,温度和气压的改变可能引起膨胀或收缩。结果,低纬大气因净得热量不断增温并膨胀上升,极地大气因净失热量不断冷却并收缩下沉。在这种温度梯度下,为保持静力平衡,对流层高层必然出现向极地的气压梯度,低层出现向低纬的气压梯度。假设地球表面性质均一和没有地转偏向力,则气压梯度力的作用将使赤道和极地间构成一个大的理想的直接热力环流圈,见图4·31。环流使高低纬度间不同温度的空气得以交换,并把低纬度的净收入热量向高纬度输送,以补偿高纬热量的净支出,从而维持了纬度间的热量平衡。因此,太阳辐射对大气系统加热不均是大气产生大规模运动的根本原因,而大气在高低纬间的热量收支不平衡是产生和维持大气环流的直接原动力。 (二)地球自转作用 大气是在自转的地球上运动着,地球自转产生的偏转力迫使运动空气的方向偏离气压梯度力方向。在北半球,气流向右偏转,结果使直接热力环流圈中自极地低空流向赤道的气流偏转成东风,而不能迳直到达赤道;同样,自赤道高空流向极地的气流,随纬度增高,偏转程度增大,逐渐变成与纬圈相平行的西风。可见,在偏转力的作用下,理想的单一的经圈环流,既不能生成也难以维持,因而形成了几乎遍及全球(赤道地区除外)的纬向环流。纬向风带的出现,阻挡着经向气流的逾越,引起某些地区空气质量的辐合和一些地区空气质量的辐散,使一些地区的高压带和另一些地区的低压带得以形成和维持。结果,全球气压水平分布在热力和动力因子作用下,呈现出规则的纬向气压带,而且高低气压带交互排列(图4.34)。而气压带的生成和维持又是经圈环流形成的必需条件。因而地球自转是全球大气环流形成和维持的重要因子。 (三)地表性质作用 地球表面有广阔的海洋、大片的陆地,陆地上又有高山峻岭、低地平原、广大沙漠以及极地冷源,因此是一个性质不均匀的复杂的下垫面。从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来说,海陆间热力性质的差异所造成的冷热源分布和山脉的机械阻滞作用,都是重要的热力和动力因素。 海洋与陆地的热力性质有很大差异。夏季,陆地上形成相对热源,海洋上成为相对冷源;冬季,陆地成为相对冷源,海洋却成为相对热源。这种冷热源分布直接影响到海陆间的气压分布,使完整的纬向气压带分裂成一个个闭合的高压和低压。同时,冬夏海、陆间的热力差异引起的气压梯度驱动着海陆间的大气流动,这种随季节而转换的环流是季风形成的重要因素。北半球陆地辽阔,海陆东西相间分布,在冬季,大陆是冷源,纬向西风气流流经大陆时,气流温度逐渐

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教案

第二章第一节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受热过程 【教学目标】 了解空气的流向对地球气候的影响,掌握大气环流对气候影响的规律。 理解单个的气压带或风带控制下地区的气候特征,以及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下的气候特征。通过对不同的气候类型进行分析,让学生掌握单一的各气压带或风带控制下地区的气候特征。【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各气压带或风带控制下形成的气候类型以及特征。 教学难点:单一的气压带或风带控制下的气候特征以及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下的气候特征。【课前准备】 课件制作、收集资料、设置导学案 【教学方法】 讲述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之前所学的三圈环流吗?下面,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三圈环流的形成。 赤道:赤道附近是地球接受太阳辐射量最多的地区,其气温 高,空气上升形成低气压带。 极地:空气受冷下沉,形成高气压带。 30°附近:受重力的影响高空空气下沉,形成高气压带。 60°附近:两只气流相互挤压上升,形成低气压。 下面同学们再来分析一下各风带的空气流向。 (信风带——高纬向低纬,中纬西风带——低纬向高纬,极 地东风带——高纬向低纬) 二、讲授新课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首先,我们先回忆一下气候的要素。 气温 降水 气候风向 风速 今天,我们重点讨论气候的降水与气温。 同学们阅读教材,思考带起环流是怎样影响气候的,完成导学案。 (一)大气运动对气候的影响 学生讨论:大气运动的垂直方向有哪些,分别会形成怎样的气候特征? 大气运动的水平方向有哪些,分别会形成怎样的气候特征?(提示:维度变化方向) 1、气流方向对气候的影响 (1)垂直方向上的气流变化 气流上升:湿润,降水多 气流下沉:干燥,降水少 (2)水平方向上的气流变化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1)无自转,地表均匀--单圈环流(热力环流) (2)自转,地表均匀--三圈环流 (3)三圈环流的组成:0-30低纬环流;30-60中纬环流;60-90高纬环流 地表形成7压6风:纬向分布的理想模式(带状) 各气压带的干湿状况(低压湿;高压干) 各风带的风向及干湿状况(信风一般较干;西风较湿) 极锋:60度附近,由盛行西风和极地东风相遇形成 气压带和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性南北移动而移动 (4)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实际地表状况(块状) 最重要的影响:海陆热力差 表现(大气活动中心):北半球7月(夏季):亚欧大陆-亚洲低压;太平洋上高压 北半球1月(冬季):亚欧大陆-亚洲高压;太平洋上低压 (5)季风环流(重视图示) 概念理解:是全球性大气环流的组成部分;东亚季风最典型 季风的成因:主因--海陆热力差(可解释东亚的冬夏季风;南亚的冬季风) 南亚夏季风的成因--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过赤道右偏成西南风 (或概括说: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季风的影响:季风的共性特点:雨热同期;降水量季节变化大,易有旱涝灾 东亚的两种季风气候及各自分布区(以秦淮一线为界);各自气候特点 --温带季风气候:秦淮以北季风区;冬干冷;夏湿热 --亚热带季风气候:秦淮以南季风区;冬温和少雨;夏湿热 --东亚两种季风气候的冬夏季风风向相同,成因相同 --注意季风区城市工业布局中大气污染企业的分布 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 --全年高温,旱季(东北季风控制)和雨季(西南季风控制)交替 季风区是世界上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地区 --东亚、南亚和东南亚的季风气候区和东南亚的热带雨林气候区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第 1 页共1 页

(完整)年近五年地理高考试题汇编:三圈环流、季风环流专题,推荐文档

2016 届高三地理复习题(十二)三圈环流、季风环流 (2015?重庆卷)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寒露节气在每年公历 10 月 8 日左右。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露气寒冷,将凝结”是寒露时节的天气现象,可引起我国这种天气现象的气压系统 是 A.亚洲高压 B.印度低压 C.阿留申低压 D.夏威夷高压 (2014 福建卷)下图示意 1 月、7 月北半球纬向风的平均风向及风速(单位:m/)随纬 度和高度的变化。读图回答 2~3 题。 2.图中风向和风速季节变化最大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下列地理现象与图中风向、风速纬度分布规律相似的是 A.气温分布 B.降水分布 C.地势起伏 D.洋流分布 (2014 海南卷)甲地(位置见图 2)气温年变化较小,5—8 月降水稀少。据此完成 4—5 题。 4.甲地气温年较差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A.海拔较高 B.纬度较低 C.距海较远 D.植被较好 5.甲地5—8 月降水稀少的主要原因是 A.处于盛行西风的背风坡 B.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C.受干燥的东北信风影响 D.受高纬干冷气流控制

(2014 四川卷)图中 M、N 海域均是世界优良渔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6.从大气环流对天气的影响分析,比较M、N 两渔场捕捞作 业的天气条件。(10 分) 下图为亚欧大陆东部某季节大气运动图,读图回答 7~8 题。 7.图示季节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天气状况可能 是 A.阴雨连绵的梅雨天气 B.炎热干燥的伏旱天气 C.受热带气旋的影响 D.受强冷空气的影响 8.当P 天气系统最强盛时,印度半岛 A.德干高原一年中最为凉爽的时候 B.农田干枯,土地干裂 C.乞拉朋齐降水最多的时候 D.西南季风来得早,造成严重洪涝灾害 下图中的空间高度为对流层厚度,读图后回答9~10 题。 9.设A、B、C、D 四处的气压值分别为PA、PB、PC、PD,则 A.PA>PB>PC>PD B.PD>PC>PA>PB C.PC>PD >PB>PA D.PB>PA>PD>PC 10. 由 C 处吹向 D 处的风属 A.东北信风B.东南信风 C.西风D.极地东风

三圈环流与季风环流

下图中P地常年受某风带的影响,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P所处风带是( ) A.东北信风带 B.西风带 C.极地东风带 D.东南信风带 2.若此时处在右图”三圈环流”所表示的季节,则N地( ) A.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B.受信风影响 C.受西风影响 D.受东南季风影响下图为低纬度地区大气环流的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3.关于甲风带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风向为东南风 B. 风向为东北风 C. 性质湿热 D. 性质干热 4.关于乙气压带叙述正确的是() A. 乙是由于热力作用而形成 B. 地中海气候与乙有关 C. 此时气压带、风带向南移 D. 亚洲高压将乙切割在海洋上 读某一时期的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回答题 5.图中①地带中的大气运动方向和性质分别是( ) A.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湿润 B.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干燥 C.上升湿润 D.下沉干燥 6.古代航海家及商人利用帆船在海上航行,当他们航行 到纬度30度附近的海域时,航行经常会遇到困难。根据所学的地理知识判断,该困难最可能是( ) A.该海域风浪太大 B.该海域海盗太多 C.该海域风力太小 D.该海域太过广阔 7.此时,杭州盛行( ) A.东北风 B.西南风 C.东南风 D.西北风 下图为“气压带、风带模式示意图”(图中纵坐标表示纬度),读图回答题。 8.该季节下列各纬度带大洋东岸气流运动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示半球5°~10°主要盛行上升气流B.图示10°~20°地区盛行东北风C.图示30°~40°地区盛行西北风D.图示20°~30°地区盛行上升气流9.与上图中M点气候特点相匹配的气候数据资料是下图中的( )

2.2 热力环流和大气环流——2021年高考地理复习附真题及解析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2.2 热力环流和大气环流 【基础巩固】 一、单选题 (2020·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其他)当冷空气被山脉或高地阻挡聚集起来,形成了很高的气压,而温暖的海面上空却处于暖空气低气压控制,冷而重的空气就像瀑布一样直泻山麓,犹如从山坡上滚下来的石头越滚越快一样,使到达海岸的风速骤然增大,这种风被称为布拉风。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结合上图信息推测,在亚得里亚海海域中最有可能出现布拉风的地区是 A.西北部B.东北部C.西南部D.东南部 2.一天中,布拉风出现频率最高的时刻可能是 A.上午B.正午C.傍晚D.夜间 (2020·山东省高三一模)洱海位于云南省大理市,是中国七大淡水湖之一。读洱海地区某时刻沿25°42′N 上空的等温面示意图和洱海地区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洱海上空等温面的凹凸现象应该出现在() A.夏季白天B.夏季晚上C.冬季白天D.冬季晚上 4.该时刻甲地吹() A.西南风B.东南风C.西北风D.东北风

利用“温室效应”原理,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可以采用大棚种植蔬菜、花卉等作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下列不属于大棚技术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 A.有利于充分利用太阳光能,提高大棚内的温度 B.有利于保持、调节大棚内空气的湿度 C.有利于提高光照强度,增强农作物光合作用 D.有利于保持、调节大棚内土壤的水分 7.当大棚的门打开时,门口处空气流动情况与如下图中示意的空气流动情况相同的是() A.A B.B C.C D.D (2020·陕西省高三三模)湖陆风包括湖风(出湖风)和陆风(进湖风),是在较大湖泊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风。湖口水文站位居鄱阳湖与长江交汇之地(如图甲示意鄱阳湖水系分布),图乙为某日湖口水文站南北方向风速与该月平均风速逐时距平日变化曲线图(距平是某一系列数值中的某一个数值与平均值的差,分正距平和负距平)。鄱阳湖是吞吐型湖泊,年内各月吞吐的泥沙和水量很不均匀。图丙为湖口水文站多年平均月输沙量和径流量分布图。读图,完成回答下面小题。

《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教学设计

《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教学设计 课标解读: 以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移动为基础,叠加海陆位置和下垫面等因素,形成了世界上复杂多样的气候。这是学生需要形成的基本认识。具体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对气候的影响,可以通过举例,而不要求系统讲述气候类型的原因。 教学目标: 掌握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对气候的影响。应用综合分析法分析不同气候类型气温和降水的特点、气候变化的原因。从“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图”中,了解各种气候类型分布的规律和特殊性。到当地气象台站,了解家乡气温和降水的特点,归纳总结的出气候类型,并分析其气温和降水的特点形成的原因。了解气候变化的规律,采取适当的措施,规范自身的行为,抗御异常气候灾害,合理利用气候资源。 重点、难点: 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对气候的影响 气候类型的成因 教学方法: 图示法、图解法、相关联系法、比较鉴别法、综合归纳法、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演示北京和罗马的景观图片,要求同学们找出二者的不同。然后给出北京和罗马所在的地理纬度。结果同学们会发现,两地的地理纬度均相同,但是自然景观却大不相同,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两地处在相同的纬度却出现了不同的自然景观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讲授新课] [板书]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我们知道北京是什么气候类型啊? [回答]温带季风气候 [提问]温带季风气候有什么特点呢 [回答]夏季:东南风冬季:西北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展示北京和罗马的降水量和气温月份分配图,让同学们观察,罗马有什么样的气候特征? [回答]夏季炎热少雨,冬季温和多雨。 [设问]那为什么这个地区会出现这种气候特征呢? 请同学上黑板画出三圈环流示意图,并标出7个气压带、6个风带。 带领同学们共同回忆各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干湿情况的影响。 用多媒体展示地中海地区和北半球的气压带、风带(同一张图对比展示,并且标出罗马的位置) [提问]全球的气压带、风带是固定不变的吗? [回答]随季节移动,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展示动画,让同学们观察,地中海地区冬、夏季分别由什么气压带、风带控制。学生找出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流下沉,炎热少雨;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 接下来展示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气候区的景观,给出此地区降水量和气温月份分配图。让同学分析归纳其气候特征。然后给出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和亚马孙平原的地理位置进行对比得出,迟到低气压带控制的地区,因太阳辐射强,空气对流运动强烈,形成了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案 大气的运动和全球性大气环流 鲁教版

第4讲大气的运动和全球性大气环流 一、大气的运动 1.热力环流的形成 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形成的直接原因:________________。

误区警示 1.“高压”和“低压”是针对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而言的。在垂直方向上气压永远都随着高度的升高而降低。 2.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如西北风是从西北吹向东南的风,南风是从南向北吹的风。 二、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

1.三圈环流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 ???? ?高低纬受热不均 影响?三圈环流?? ??? ①低纬度环流圈 ②中纬度环流圈 ③高纬度环流圈 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 (1)七个气压带? ? ? A 为 带 ? ??? ? C 为 带E 为 带G 为 带南北半球同纬度各有一个 (2)六个风带????????? ?B 为 带D 为 带F 为 带南北半球同纬度各有一个 (3)季节移动规律 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与两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________,冬季________。 方法指导 气压带、风带分布规律 (1)全球气压带、风带均以赤道为对称轴南北对称分布,而且气压带表现为高压和低压相间分布。 (2)同一半球,信风带与西风带风向相反,与极地东风带风向相同。 3.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1)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

气压中心M是亚洲(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其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 (2)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 气压中心N是,其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4

学以致用(1)结合所学相关知识,试解释说明大陆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过程。 (2)根据南亚夏季风形成原理,说明澳大利亚北部1月份西北季风的成因。 考点一热力环流的形成与等压面图的判读 典例导入 1.图Ⅰ示意某沿海地区海陆风形成的热力环流剖面图,图Ⅱ为该地区近地面与600米高空垂直气压差的分布状况,读图回答(1)~(2)题。 (1)有关气压分布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地气压低于②地 B.③地气压高于④地 C.近地面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①地比②地低 D.高空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④地比③地更高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2020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特训专练:大气环流与气候(含解析)

2020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特训专练 大气环流与气候 一、选择题 下图所示区域中奥里诺科河河口三角洲地势低平,满布岛洲和沼泽,定期出现洪水泛滥,整个流域内降水量的时空差异大。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①②③地区按年降水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②① D.③①② 答案 A 解析③地区夏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冬季湿润的东北信风遇山地抬升,在迎风坡形成大量地形雨,因此③地降水量最大;②地区离赤道较近,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时间长,结合1 000 mm年等降水量线的分布可以判断,②地区年降水量大于1 000 mm,①地区年降水量小于1 000 mm。因此三地区年降水量的大小关系为①<②<③,故A项正确。 2、1月份,①地降水特点及其成因分别是( )

A.降水多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B.降水少受东南信风控制 C.降水多信风从海洋上带来水汽多 D.降水少信风缺少地形抬升 答案 D 解析1月份太阳直射南半球,气压带风带南移,①地受东北信风影响,A、B两项错误;①地地形以平原为主,来自海洋的东北信风缺少地形抬升,降水少,C项错误,D项正确。 下图示意太阳直射点位置与某个气压带位置关系。读图,完成3~5题。 3、图示该气压带( ) A.在南半球纬度范围变幅较小 B.滞留北半球时间小于三个月 C.徘徊的纬度范围小于20° D.与太阳直射点位置完全一致 答案 A

解析读图可知,该气压带在南半球纬度范围变幅较小,A项正确;滞留北半球时间大于6个月,B项错误;图中纬线间隔是4°,徘徊的纬度范围大于20°,C项错误;与太阳直射点位置明显不一致,D项错误。 4、推测该气压带是( ) A.副极地低气压带 B.赤道低气压带 C.极地高气压带 D.副热带高气压带 答案 B 解析读图可知,该气压带位于赤道附近,活动范围跨南北两半球,应是赤道低气压带,B项正确。 5、受该气压带全年控制而形成的气候特征是( ) A.夏季高温少雨 B.冬季寒冷干燥 C.全年高温多雨 D.有明显的干湿季 答案 C 解析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气压带是赤道低气压带,受该气压带全年控制而形成的气候类型是热带雨林气候,气候特征是全年高温多雨,C项正确。 下图为世界某大洲局部地区某月等温线(单位:℃)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6~7题。

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高三复习课)高考分析:历年高考中,大气运动(气候)相关考查分值较高,其中直接或者间接考查气候类型的判断、气候特征及其成因等出现的频率较频繁,比如今年新课标Ⅰ第37题,做该题必须知道其受什么大气环流影响,盛行风是什么,结合地形给当地气候带来什么影响,从而影响整个地理环境。 学情分析:学生对全球气候分布有一定的认知,关于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也有所认知,但所掌握的知识有点散乱,没有形成系统化、规律化的认识。 学习目标:1、全球季风气候的分布、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 2、三圈环流影响的范围,气压带、风带影响下的气候类型分布、特点及原因 一、全球性的大气环流包含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 1、三圈环流: 学生应掌握的知识储备:(前面课堂中需掌握的知识点) (1)气压带、风带的纬度分布以及风带的风向。 (2)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3)气压带、风带的干湿冷暖性质。 2、季风环流

学生应掌握的知识储备:(前面课堂中需掌握的知识点) (1)季风环流形成的原因(2)不同地区季风的风向(为什么?) (3)不同季风的干湿冷暖性质 二、季风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季风环流主要影响大陆的东岸。最典型地区为亚洲东部。 以亚洲为例,自主探讨: 1、季风气候有几种类型?主要分布地区?主要参照什么因素作为划分的依据? 2、季风气候特征有什么共同点?为什么? 查看全球气候分布图(地图册),自主探讨: 1、大陆东岸地区一定受季风影响吗?举例说明? 2、除了亚洲,其他有季风气候的大洲只有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而没有温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为什么? 例题1、读世界两区域略图,完成下题 (1).①、②两地在气候上的共同点是 A.冬季盛行风向相同B.夏季有梅雨和伏旱 C.气温年较差都较大D.冬季降水量都较多 (2).影响①、②两地气候共同点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高低和洋流性质 B.盛行风向和下垫面状况 C.距海远近和纬度高低 D.海陆热力差异和风带移动

大气环流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课题】必修模块一第二章第一节题目: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课标要求及分析】 新课标要求: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目标分析: 1.绘制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从中分析大气运动的规律性。 2.读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 3.读“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图,从中分析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 【教材及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是关于三圈环流和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成因分析和推导。这部分内容既是这节课的核心,也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上一节热力环流和空气水平运动知识的应用和迁移,也是由小空间尺度地理问题扩大到大的空间尺度地理问题的迁移;还是学习和探讨下一部分“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基础。这部分内容注重通过“假设——活动—思考—理解—形成结论—实验制作或实践验证”的形式,引导探究学习。 学情分析: 本节课涉及的内容逻辑性较强,而学生地理逻辑思维和空间思维能力尚未得到发展,学习困难较大。热力环流、风的受力或近地面风的形成原理、太阳直射点的季节性移动这些都可以作为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通过前几节课逻辑推导能力的培养和紧密联系实际的分析过程,学生对学习地理的方法有了新认识和新的心理准备。但仍有部分学生缺乏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习惯于“教师教,学生学”的传统教学模式,并缺乏小组交流意识和协作精神。【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绘制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平面图),并说出移动规律是课标的要求。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过程不是学生重点掌握的内容,所以对这个过程我们可以通过理想地球单圈环流的铺垫,分步附加地球自转(地向偏向力)、公转(季节性移动)得到三圈环流及其季节移动规律;最终把推导得到的结论让学生明确下来。这些结论包括在一定理解的基础上,按发生规律绘制气压带风带分布图,说出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方向。 过程与方法: 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名称、分布、移动规律。通过从理想假设出发不断附加条件,使模型逐步贴近实际,是简化复杂问题,探索其规律的重要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感受推导过程的逻辑的严密性,使学生初步认识到世界是普遍联系和运动的、而联系和运动是有规律的,,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和分析地理问题。从而激发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它不仅是课标明确要求的内容,更是下一节课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影响的前提,而气候因素又是自然环境中活跃而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教学难点: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过程作为教学难点是因为它的推导过程比较严谨,牵扯的相关知识较多。 【教学方式与方法的选择】 教学方式:多媒体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主要方法:

大气环流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大气环流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一、选择题 读北半球大气环流示意图,回答1~2题。 1.受①②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A.地中海气候B.热带草原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D.热带沙漠气候 2.当气压带⑤被切断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正值北半球夏季,北京盛行东南风 B.南亚盛行东北风 C.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呈顺时针流动 D.我国东南沿海常受台风影响 答案:1.B 2.B解析:第1题,根据①②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可知①为赤道低气压带,②为东北信风带,受两者的交替控制,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第2题,气压带⑤为副极地低气压带,当其被切断时说明陆地上为高压,北半球处于冬季,此时南亚盛行东北风,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呈逆时针流动。 下图为某月沿0°经线海平面平均气压分布图。读图,回答3~4

题。 3.上述“某月”是() A.1月B.4月C.7月D.10月 4.该月份甲地盛行() A.东南风B.东北风C.西南风D.西北风 答案:3.C 4.A解析: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此时各气压带明显向北移动了,说明此时正值北半球的夏季。第4题,甲地位于南半球,处于赤道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此时盛行东南风。 读我国东部某地某月的气温分布情况图,回答5~6题。 5.造成等温线在D处发生弯曲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影响B.大气环流 C.太阳辐射D.人为活动 6.从气温分布情况判断,F处(图中阴影部分)可能为()

①山峰②高原③湖泊④城市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答案:5.B 6.D解析:第5题,海拔200米以下的地区气温接近0 ℃,0℃等温线通过海拔1 500米左右的地区,所以,该季节应该是冬季。我国东部冬季盛行偏北风,D处在山谷口处,受冬季风的影响,等温线向低纬度(南)凸出。选B项。第6题,F处(图中阴影部分)位于等温线0℃~1℃之间,F外围等高线的数值是1℃,按照“高高低低”的原则,F处气温应该高于1℃,所以,可能是地势较低,也可能是下垫面为水域(热容量的差异),还有可能是城市热岛效应所致。选D项。 下图示意某月份海平面平均气压沿两条纬线的变化状况。读图,回答7~8题。 7.该月份可能是() A.1月B.4月C.7月D.10月 8.图示区域50°N纬线的东西气压差大于30°N的,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太阳辐射B.海陆分布 C.大气环流D.地势起伏

大气环流及对气候的影响

大气环流及对气候的影响课后练习 热带辐合带是指从南北两半球来的气流在赤道附近辐合而成的多雨带。下图为某月非洲盛行风向和热带辐合带的位置图。据此完成1~2题。 1.该月为() A.1月B.4月 C.7月D.10月 2.图中虚线框范围内热带辐合带位置较东侧明显偏北的可能原因是() A.沿岸寒流降温 B.地势高气压低 C.南北气流辐合 D.阳坡受热增温 解析:第1题,图中的热带辐合带就是赤道低气压带,图示其位置整体偏南,则应是南半球的夏季,即1月。第2题,位置偏北,说明该处较东侧同纬度地区气压低;依据右图显示有地形因素,同时东侧有东非高原分布,所以东侧地势要高于此处的平原和低矮高原,故可能是因为阳坡的缘故。 答案:1.A2.D 读全球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局部示意图,回答3~4题。

3.图中的M气压带是指() A.赤道低气压带 B.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C.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D.副极地低气压带 4.下列关于图中M、N两气压带所反映的时间与季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M表示3月份、春季 B.N表示7月份、夏季 C.M表示12月份、夏季 D.N表示1月份、冬季 解析:第3题,先根据纬度判断该气压带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再根据盛行风的偏转方向判断该气压带位于北半球。第4题,图中M气压带反映了北半球冬季的气压带分布情况,N气压带反映了北半球夏季的气压带分布情况。 答案:3.B4.B 下图为某地理事物或现象的时空分布示意图,据图回答5~6题。 5.根据图中提供的相关信息,思考并判断其表示的地理事物或现象最可能是() A.某一天气系统B.某一板块范围 C.季风区地理分布D.某种自然资源的分布区 6.与图中甲处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形成密切相关的是() A.海陆位置B.洋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