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过程中的问题与治理

全球化过程中的问题与治理
全球化过程中的问题与治理

全球化过程中的问题与治理

一、全球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经济危机。随着全球经济联系日益紧密,能源价格大幅攀升、金融秩序严重失控、大国经济明显衰退诱发全球经济衰退甚至危机的可能性增大。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其传导的速度、影响的深度可能远远超过以往的世界经济危机。此外,气候变化、环境恶化等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理,也会威胁全球与各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2.社会动乱。全球化导致国家间和国家内部贫富差距扩大,国家内部社会矛盾有可能激化。如美、英、法等发达国家传统产业大量外移,失业问题突显。全球化还使各国国内因素与国际因素的联系与互动增强,国际问题诱发国内动荡、国内问题引发国际动荡的几率都在增大。

3.大国对抗。部分大国实行霸权主义,战略扩张,军备竞赛,遏制其他新兴国家。

4.地区动荡。全球化中边缘化的国家、霸权主义、恐怖主义、核扩散等,可能使21世纪头20年内地区热点不是随全球化深入逐步减少而是继续增多,使地区热点对全球安全形势的牵动作用增大,使国际形势在总体和平状态下局部动荡继续加剧。

5.文化冲突。全球化将使得各个民族的文化特质消长不等、凸显不一。这不利于文化的发展,更不符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演进原则。但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快,不同文化、不同价值观、不同生活方式、不同信念,有些在相互冲突和撞击中形成了新质——世界大文化,有些则会改变本民族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文化特性。

二、逆全球化

1.表现

(1)自由贸易理念边缘化,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升级。

(2)全球经济陷入持续的结构性低迷,下行风险和不确定性上升。美国和部分欧盟国家的移民、投资、监管和社会保障政策等去全球化趋势明显。

(3)部分西方国家保守化内顾倾向加重,国家干预和管制极端化。

(4)主要大国回归国家主义立场,参与国际发展合作的意愿减退。

2.原因

(1)部分国家出现治理危机。这是逆全球化的内在根源,突出表现为公共政策减效失灵,国家治理能力、制度活力和创新不足。

(2)个别大国的霸权任性和责任缺失。

(3)国家间发展更不平衡。

(4)自由主义国际秩序陷入危机。

3.危害:

一是引发全球经济衰退和金融贸易风险。

二是影响全球价值资源分配。

三是激化社会矛盾与政治不稳定。

四是冲击和割裂国际政治关系。

五是导致经济全球化减速甚至停滞。

(完整版)你如何看待在维护和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方面的作用和主张。

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是不可阻挡的历史大势,它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顺之则昌盛,逆之则衰亡。 1、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坚定捍卫者 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世贸组织规则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制度保障,符合各国的共同利益。面对新形势新挑战,中方愿同世贸组织成员共同努力,推动经济全球化向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中国愿意帮助有需要的世贸成员落实协定谈判成果,支持最不发达国家融入多边贸易体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货物贸易占世界比重大幅提升。 在贸易方面,中国积极参与与做大全球经济贸易“蛋糕”,与贸易伙伴各得其利。 在关税方面。2018年,中国陆续宣布了一系列新的开放举措,包括创造更具吸引力的投资营商环境,大幅降低商品进口关税。 ·大幅降低1449种日用消费品、1585种工业品等商品进口关税。 ·将汽车 ·实现进口抗癌药全部零关税。 ·中国关税总水平已经降到7.5%。 在规则方面,中国支持完善全球自由贸易体系。面对根本不顾别国的利益,关起门来搞贸享的根本逻辑。对此重大问题,中国交出的答案是协商、共同推进全球自由贸易体系的升级换代,谋性、开放性的新型全球治理机制体系。 2、中国经济是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最强引擎 中国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大的驱动力,中国经济增长对全球意义重大。没有中国的世界经济将黯淡无光。中国的发展是世界的机遇。中国是全球经济治理的积极参与者和贡献者。我们主张本着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经济治理理念,积极推动建设开放包容的世界经济,推动经济全球化朝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我们积极推动全球经济治理机制改革,增加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发言权和代表性。我们积极推动构建更好的国际发展合作格局,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推动国际社会将发展置于全球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的突出位置,努力解决全球发展不平衡问题。 3、中国方案引领全球化发展新方向 (一)支持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支持贸易自由化。 世界各国“要维护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支持开放、透明、包容、非规则性的多边贸易体制,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的战略要求”,让贸易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基本动力。中国不仅要成为现行多边贸易体制的支持者,维护者,还要在国际贸易规则制定,全球制度建设中作出贡献。 (二)提出全球经济治理的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坚持合作共赢,建设开放经济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教学设计

第24 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 1)了解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原因和影响, 提高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2)了解世贸组织的由来与发展, 认识其在全球化中的作用; 3)了解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史实, 认识其作用; 4)通过收集资料、阅读材料,解决问题,提高自主探究和学习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 1)通过学生收集和展示资料, 阅读教师提供材料, 让学生感受经济全球化,进而了解全球化趋势的原因和表现; 2)通过辩论活动, 辅之以相关的历史材料解析, 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3)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学生自主探究和讨论相结合, 理解中国入世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3、情感态度目标: 1)学生通过学习,能正确理解经济全球化趋势及利弊, 更好地理解我国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2)引导学生树立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信念和责任感【重点难点】重点:经济全球化的原因;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与作用(突破方法:从认识福特汽车走向世界的历史通过讨论理解全球化的原因;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福特等国外汽车大举进入中国的原因了解世贸组织的作用) 难点:如何理解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突破方法:学生收集全球化有关资料, 结合福特汽车与长安合作的事例,开展辩论赛, 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参与意识)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多媒体显示:福特汽车图片。设问:在我们身边你还知道哪些国外品牌商品?堂 2、投影显示百事可乐、三星、大众、中国海尔等广告图片,设问:你认为当今世界 经济呈现什么趋势? 【讲授新课】 一、经济向全球化发展 1、含义:教师展示几组图片,你还知道我们身边有哪些国外产品?(学生回答)肯得基、麦当 劳、可口可乐、富士胶卷、铃木摩托、宝马、奔驰轿车、泰国大米,(教师总结)除了贸易全球化外还

全球化进程中中国文化安全的衍进与重构

全球化进程中中国文化安全的衍进与重构 【摘要】:冷战结束后,世界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家安全问题也出现了新的形势和特点,“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强调当代国家安全问题具有综合性,非传统安全因素对国家安全和国际安全的影响力上升,人们开始关注当前除军事以外的诸如文化安全、经济安全、环境安全、能源安全、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领域。其中国家文化安全问题日益成为安全理论关注的焦点。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的安全环境也发生很大变化,世界大战和外国直接军事入侵的威胁基本消除,但文化安全问题变得突出。党的第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始终要把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坚决维护国家安全,确保国家的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和信息安全。把“文化安全”提升到“国家安全”的高度,说明“文化安全”已经成为我国政府关注的重点,也为我们研究和制定国家文化安全理论和政策指明了方向。据此,本论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探讨和阐析。(一)全球化与文化。全球化是文化实践的平台,文化是全球化的一个维度,两者是相互联动的关系。全球化对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全球化导致了文化的商品化、促使了文化的大众化、冲击了民族认同,同时全球化也冲击了文化的封闭性,促使不同区域文化的相互交融与碰撞增强。同样,文化也对全球化至关重要。(二)全球化与文化安全。全球化加速了国家安全由传统安全向非传统安全演变,国家文化安全亦浮出水面。全球化对国家文化安全的影响突出

表现在对文化主权的挑战方面。面对西方强国的文化霸权战略,不仅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即使西方发达国家在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都不得不强调自己的文化主权,把文化主权的维护放到重要的战略位置。(三)全球化与中国文化安全观的变迁。全球化促使了中国文化安全问题的增生和文化安全观的演变。全球化在中国的历史进程分为四个阶段,全球化与每一阶段的中国文化安全问题具有同构性。鸦片战争后,中国全球化进程艰难启动,中国文化安全危机开始凸现,文化民族主义是近代中国文化安全的主题;五四运动揭开了现代中国文化安全的序幕,启蒙与救亡构成国家文化安全的双重构建;冷战时期,文化安全分为两大阵营,中国采用苏联式的社会主义文化安全模式,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文化安全的全部内容;“冷战”结束后,文化安全观开始由传统文化安全观向非传统文化安全观嬗变。(四)全球化与当代中国文化安全问题。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安全总体态势不容乐观,文化安全问题日趋复杂多样。中国文化安全问题面临着内部和外部的双重压力。在内部文化安全问题上存在着意识形态淡化、社会思潮多样化、社会认同危机等问题。在外部文化安全问题上存在着西方“话语霸权”的威胁、消费主义文化的侵蚀、西方文化产业的挑战等问题。(五)全球化条件下中国文化安全战略选择。全球化条件下中国文化安全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威胁,谋划国家文化安全战略、作出科学的战略选择是维护中国文化安全的当务之急。论文提出了和谐文化是维护我国文化安全的根本战略以及文化创新战略、文化崛起战略和“软实力”战略。全球化不仅是国家文化安全问题的一个重要背景,而

复习资料全球化与全球治理

第一讲全球化与全球治理理论 一、全球化与全球化的兴起 (一)什么是全球化 全球化是分散的地域国家社会走向全球社会的趋势与过程,是21世纪世界的基本特征。全球化的本质在于把人类作为一个整体来处理全球事务,解决全球问题,认同人类的共同身份和共同利益。 全球化的六大特征:1、全球化在理论上创造着一个单一的世界;2、全球化是一个多维度过程;3、全球化是一个统一和多样并存的过程与趋势;4、全球化是一个不平衡发展过程;5、全球化是一个合作与冲突并存的过程,但本质上指向多边、协商与合;6、全球化是一个观念更新和范式、体制转换的过程。 (二)全球化的兴起 1、殖民运动与全球化的萌芽 全球化进程是伴随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形成而不断发展的。全球化进程大致发端于15世纪,以欧洲资本主义最早萌芽的先进国家对世界新航路的探索为起点,以第一次工业革命为推力,以大规模殖民运动为手段,战争调整了全球化格局。 美国学者斯塔夫里亚诺斯在《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一书中提供的数据看,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英、法、德、比、葡、荷、意等欧洲国家的海外殖民地有115个,面积达2000多万平方英里,是其领土的20倍,人口达5亿多,是其人口的近3倍。随着海外殖民地的开拓,在这些国家也形成了向海外移居的移民潮,19世纪20年代就有近15万人口离开欧洲移居海外殖民地,到19世纪50年代达到260万人,在1900到1910年的10年间,移民人数达到了900万之多。 2、特殊的全球化:两极对抗 在这一时期,全球化表现为两个超级大国军事对抗中,地区和区域性的集团化趋势日益增强,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之间以及集团内部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和协调加强,在两个超级大国军事对抗和意识形态对立的国际格局下,经济区域化集团之间的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成为主导的力量。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罗斯从“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挣脱,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并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其势力范围进一步拓展到东欧国家,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以苏联为首的东欧集团以及二战后获得民族独立并照搬苏联模式的国家,与以美国为主导的西方之间形成了遏制与反遏制的斗争和军事对抗,世界进入了“冷战”时期。 在20世纪60年代,随着两个阵营的对立和军事对抗演化成美苏两国争夺世界霸权和势力范围的争斗,两大阵营内部的矛盾逐渐上升。社会主义阵营中控制和反控制的矛盾导致一些国家先后脱离社会主义阵营谋求独立自主的外交路线和发展战略,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集团中,尽管北大西洋集团作为对抗苏联的军事集团仍然发挥重要作用,但是一些国家在经济上和国际事务上力图谋求本地区国家之间的协调和合作。 3、经济推动下的全球化 冷战结束后,国际格局出现了新的变化: 首先,国际关系突破了两极格局时期的政治疆界,政治、军事对抗为经济渗透和合作所取代。 其次,各国超越冷战思维谋求建立区域集团化经济合作机制和合作组织框架。 其三,随着冷战结束,各国超越意识形态和制度性质,谋求经济的多边合作,国际性组织尤其是经济组织成员国进一步扩大,并且在协调成员国之间多边关系和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进一步增强。 其四,对全球化的认识在观念上进一步深人人心,成为理论界描述和认识当代世界变迁和国际关系、国际格局的重要坐标。 在欧洲,东欧国家力图谋求与西欧国家的经济技术和军事合作和国际关系的协调,加快融入西欧经济圈以及以西欧国家为主导的欧洲军事合作范围,北约也力图利用这一机会扩展自己的势力范围。 在美洲,美国的政策转为在加强北美国家的经济合作和国际关系协调的同时,鼓励拉美国家发展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并加强美洲地区的经济合作,力图形成以美国为主导的经济合作和国际协调机制; 在亚洲,随着苏美对峙的结束和中国与前苏联关系的和解以及战略性合作关系的确立,东北亚局势趋向缓,日本、朝鲜、韩国、中国开始探讨多边经济合作,中国、俄罗斯先后与韩国的关系正常化; 东南亚各国在原有的东盟框架基础上,也力图进一步加强集团内部各国经济合作和关系协调,并以集团整体谋求与本地区国家的经济合作关系,以集团整体力量谋求在本地区国际事务和亚太地区事务中的影响力; 亚太地区关系的缓和、经济合作的加强,特别是中国和日本与本地区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如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国经济技术合作的进一步加强,亚太经济保持了持续高速发展的态势,美国也成为亚太经济合作中积极的一员。

全球治理与中国方案_共5页

全球治理与中国方案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向纵深发展,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新兴大国的崛起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中国正在起引导作用。然而,什么是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全球经济治理究竟面临着什么挑战?什么原因导致全球经济治理低效率运作?“中国方案”如何回应全球经济治理的核心关切?上述问题的分析对于理解或者促进未来全球宏观经济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全球失衡治理合作共赢 一、全球治理的背景与挑战 虽然全球经济治理越来越受关注,但对什么是全球经济治理的问题仍然缺乏统一的观点,全球经济治理尚没有一致的概念。重要原因在于全球经济治理涉及内容十分广泛,难以简单地进行定义。然而,综合世界经济发展及相关问题的研究来看,全球经济治理大致包含三层要素,即全球经济谁来治理、治理什么及如何治理。尽管世界各国都是全球经济治理的参与者,但大国巨大的体量及较强的实力注定了全球经济运行通常由大国主导。这套国际规则与制度并非总是最优的,它是某一时期世界主要国家通过自身综合实力在国际舞台上博弈形成的,更多体现强国的意志。 全球化能够促进全球经济更快发展,能给人类社会带来更大的财富,为世界带来巨大好处,那为何当前会出现去全球化的问题呢?观察当前反全球化的相关现象,全球失衡是最重要的原因。虽然全球化为人类提供了创造更多财富的机会,但世界各国从中得到的好处却并不相同。 新兴及发展中经济体在全球化过程中受益较大,这也就不难理解金融危机以来为何发达大国更热衷于推动去全球化的进程。金融危机以来发达大国对中国等国商品采取更严厉的反倾销、反补贴等调查,虽然其中有很多原因,但显然与发达大国在全球化中收益下降有关。2016 年英国脱欧等事件的发酵突出了一体化过程中各国的权责分配矛盾问题,欧盟一体化虽然推动了欧盟经济的发展。虽然欧盟与全球化并不一致,但欧盟代表着全球化更深层次的发展,客观上也揭示了开放合作的问题所在。 二、合作共赢的“中国方案” 如何推动全球经济治理创新以遏制去全球化的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及业界关心的重要内容。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通过改革开放融入了全球化,成为全球化的参与者、受益者,中国希望自身的发展能够带动其他经济体的共同发展,希望其他经济体能够搭中国经济发展的顺风车。在此背景下,中国提出了合作共赢的全球经济治理新理念,借此保障世界各国在全球化过程中共同受益,希望从根本上解决全球失衡的问题。国际社会对此充满较高的期待。为了更好地推动中国与外部开展互利共赢的合作,中国近年来正在加速探索构建合作共赢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一是通过自贸园区战略探索国内高标准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构建。自贸园区战略将着力推动制度创新,探索如何构建合作共赢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二是通过自贸区战略深化中国与其他经济体的双向或者多边开放,推动区域经贸规则的转型升级,促进区域合作共赢治理体系的构建。三是通过“一带一路”等战略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朝着合作共赢的方向发展。伴随着相关战略的稳步推进,合作共赢的“中国方案”日益清晰,全球失衡的问题理论上有望从“中国方案”中逐步得到解决。

华为中兴国际化中所遇到的问题

华为和中兴如何解决国际化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 摘要:中国加入WTO以来在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国际化进程 日益加速的同时,以华为,中兴为首的通讯制造企业扩大海外市场的脚步却不断 受阻。本文通过陈述华为、中兴国际化过程中所面临反倾销、反收购、反干预等 问题,分析其中的经济、政治、以及自身原因,认识到良好的自由竞争环境以及 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对于企业的重要性,提出了政府支持、国际援助、品牌战 略、技术创新、拓展业务等解决方案。 Abstract:Since china’s accession to WTO,china’s economic strength increases ceaselessly, as well as the level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process is also accelerated. However, the footstep of some communications manufacturers such as Huawei, ZTE expanding overseas market has been blocked.The passage states that Huawei, ZTE have been facing the problems of anti-dumping,anti-takeover, anti-interventionism in the process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economic, political, and personal reasons, to realize the importances of good competition environment and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products for enterprises, to put forward some solutions such as a government support, international aid, brand strategy,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expanding business and so on. 关键词:反倾销反收购反干预国际化 一.国际化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 从2009年12月8日开始,印度财政部宣布将对原产于中国的同步数字传输 设备征收临时反倾销税,最高为产品进口价格(CIF)的236%。这意味着,中国通 信企业出口印度市场的SDH设备,成本和价格将至少提高近30%,华为的成本增 加了50%,而中兴和烽火通信的成本增加了2.36倍。 2010年,应比利时一家小公司的起诉, 欧盟发起了对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 反倾销调查.华为中兴遭遇外企恶意投诉.我国20亿美元的产品面临欧洲贸易保 护。 2011年2月,华为收购3Leaf的举措被美国外商投资委员会否决。 2011年6月30日,,欧盟委员会宣布对中国数据卡发起反倾销和保障措施 两项调查,涉案金额约41亿美元。若调查认定可采取两项措施,欧盟对每单位 产品征收的反倾销税可达60欧元以上,而目前欧洲市场上无线网卡的均价只有 20欧元至30欧元。 2012年5月28日消息,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欧盟将对华为和中兴提出诉 讼,指控其从非法政府补贴中获益。 欧盟认为中兴和华为因收受非法政府补贴后在欧洲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 产品。报道称,欧盟正就此搜集证据,并已将此事知会各成员国。倘欧盟判定中 国的行为属违法,华为和中兴将可能需支付惩罚性的欧盟关税。 2012年10月8日美国国会发布报告称,华为、中兴为中国情报部门提供了 干预美国通信网络的机会,并建议相关美国公司尽量避免同华为中兴合作,以避

全球经济治理之构思

全球经济治理之构思 一、全球治理和全球经济治理有无区别的边界? 全球治理和全球经济治理是对应于全球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两个概念和术语。毋庸置疑的是,就像经济全球化是全球化重要组成部分一样,全球治理和全球经济治理是不可分割的,全球经济治理是全球治理的主体和核心内容,但又不是全球治理的全部,全球治理除了在经济领域的合作、协调外,还要共同处理、解决诸如环境、能源、恐怖主义、跨国犯罪等各个领域的全球问题。但是,由于经济现象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各领域,要严格而又清晰地划出全球治理和全球经济治理相区别的边界是困难的。正因为如此,一些政治精英和学者在各种场合,比如国际论坛或者学术刊物上,很少对全球治理和全球经济治理的概念作严格区分,甚至在同一场合同一语境交替使用。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全球经济治理本来就是一个缺乏定义的概念。(P16-18)比较全球治理和全球经济治理,基本的区别在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全球经济治理在提法上要晚于全球治理,二战以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成立是全球经济合作机制开始运行的标志,但是直到冷战结束前,超主权经济合作主要局限于发达国家,如典型合作平台G7,其范围并不具有全球性特征。冷战结束后,随着发展中大国群体性崛起,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性经济合作的意愿、能力以及相应的责任明显增加。20世纪90年代后期成立的G20非正式部长级会议机制,意味着真正的全球经济治理开始起步。20XX年下半年,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G20首脑峰会的召开,标志着具有全球意义的全球经济治理的正式启动,也标志着中国正式参与全球经济治理。至此,全球经济治理的理念和术语在多种场合被广泛运用,加强全球经济治理与改革全球经济治理机制被提到空前的高度。第二,从治理目标和主体来看,全球经济治理的子目标服从全球治理以人类安全、和平、发展、福利、平等和人权为宗旨的总目标,维护经济安全稳定、保持经济持续发展和收入公平从而共同塑造全球经济秩序是全球经济治理致力的目标。从一定意义来说,全球经济治理是对全球化市场经济运行的一种管理,是对市场经济失灵的一种调节以及经济运行结果不公平的一种合理纠正,是政府干预、调节和规制国内经济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展。所以在“没有政府的治理”条件下,全球经济治理的执行主体更强调各国政府的共治,特别是带有超越主权意义的正式国际组织(IMF、WTO、WB)以及各种全球性和区域性的合作平台(如G20,金砖国家峰会等)。全球公民社会发挥作用的领域还仅集中在那些主权国家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生能熟悉经济全球化的原因,表现、影响、评价极其问题 学生能熟悉世界贸易组织的历史,宗旨、意义,中国入世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采取学生共同探究问题的学习方法,通过设问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通过学生自己归纳、分析等思维活动,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提高。 应用热点让学生学生讨论、思考和回答问题,引导学生从史出发认识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树立学生面向世界、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信念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美苏的“冷战”对峙的措施及表现 难点:“冷战”状态下的美苏关系及其对国际局势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采访历史课代表 晚上洗头用的是什么牌子的洗发水和香皂?——潘婷、舒肤佳 今天穿什么牌子的衣服和鞋子?——海南的揶苗校服和美国的耐克 用什么什么牌子的手机?——诺基亚 提问:通过采访,同学们从课代表的身上看到什么样的经济现象? 回答:经济全球化 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思考】什么是经济全球化?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首先,现代科技进步和生产力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原因。科学技术促进世界统一的生产体系和技术体系的使用,现代交通运输技术的发展和以国际互联网作为载体的操作方式,大大缩短了世界的距离,加强了经济活动的全球联系。 其次,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的推动。跨国公司作为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载体,日益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

量,成为经济全球化强有力的推动者。建议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学思之窗】,然后思考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 第三,两极格局的结束和全球范围内对市场经济的普遍认可。冷战期间存在的两个所谓的平行的市场,随着冷战的结束不复存在,市场经济成为全球通行的机制,也促使经济全球化在冷战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1992年10月,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在联合国致辞时说“个真正的全球化的时代已经到来”。 总之,世界经济全球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趋势。 【思考探究】 材料一:以波音公司为例,提出问题:波音公司的零部件在美国能否生产?波音公司为什么把某些零部件生产舍近求远放在国外进行? 材料二:博帕尔事件发生于1984年12月3日凌晨,印度中央邦的博帕尔市美国联合碳化物属下的联合碳化物有限公司,设于博帕尔贫民区附近一所农药厂发生氰化物异氰酸甲酯泄漏事件。当时有二千多名博帕尔贫民区居民即时丧命,后来更有两万人死于这次灾难,二十多世博帕尔居民因而永久残废,现时当地居民的患癌率及儿童夭折率,仍然因这些灾难远比其他印度城市为高。该事件被认为史上最严重

全球化与全球治理

全球化与全球治理 第一讲全球化理论 本讲主要容全球化的概念及全球化进程 一.什么是全球化? 技术:人类可以利用先进的通讯技术,克服自然地理因素的限制进行信息的自由传递; 经济:由于生产要素在世界围的自由流动而形成的各国相互依存的状态; 文化:(1)人类文明、文化发展要达到的共同的目标,世界的实现;(2)美国化、西方化; 问题:人类在环境恶化、核威胁等共同问题下达成的共识和利益与共的现实; 全球化是个进程,指的是物质和精神产品的流动冲破区域和国界的束缚,影响到地球上每个角落的生活。全球化还包括人员的跨国界流动。人的流动是物质和精神流动最高程度的综合。 简言之:一个全球在社会、文化、经济和政治各方面变得越来越紧密联系、相互依存的过程。 二.治理理论与全球治理 (一)治理的概念 治理是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个人和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是使冲突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调和并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过程。既包括迫使人们服从的正式制度和规则,也包括人们同意或以为符合其利益的非正式制度安排。 治理与统治在权威、主体、手段与方法、围以及管理向度上存在着本质性的差别,涉及权威、合法性、服从性的质变,也涉及世界政治结构、制度体系与思想观念的质变。 (二)全球治理的涵 全球治理是指通过具有约束力的国际规制和行为规,通过国家、国际组织、跨国公司、私人企业以及公民社会自治组织的共同参与和协商行动,解决全球性的共同问题,以维持正常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

全球治理是治理概念在国际关系和国际事务中的应用,但并非传统国际关系理论的翻版,而是一个全新的观念。全球治理是建立在信任基础上,以共同利益为目标,并在相当程度上保持各个主体相对自主和独立的多主体互动过程,以寻求利益平衡点,形成共同的行动指向,扩展了传统管理模式、层次和决策当局。 第二讲全球问题与全球治理 本讲主要容全球化的概念及全球化进程 治理与全球治理理论 一.全球性问题 (一)全球问题的由来 1.工业文明的异化 ①坚持无限制经济增长的经济主义; ②片面追求物质享受的唯物质主义、消费主义,忽视了人类的精神追求,导致了人的异化; ③坚持征服、主宰自然的人类中心主义,造成人与自然关系的全面紧,并引发资源与环境危机。 2.全球治理危机 围绕着人、社会与自然而形成的全球问题,导致全球治理危机,无法在工业文明的框架求得超越,也无法在民族国家体制的传统治理中求得解决。 (二)全球问题的涵和特点 1.涵 全球公共问题是指当代全球社会所面临的一系列超越国家和地区界限,关系到整个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严峻问题,是全球社会的综合安全问题。 全球公共问题的三大领域:社会与社会之间的问题;社会与自然之间的问题;人与社会之间的问题。 2.特点 全球性挑战性综合性

全球化过程中的问题与治理

全球化过程中的问题与治理 一、全球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经济危机。随着全球经济联系日益紧密,能源价格大幅攀升、金融秩序严重失控、大国经济明显衰退诱发全球经济衰退甚至危机的可能性增大。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其传导的速度、影响的深度可能远远超过以往的世界经济危机。此外,气候变化、环境恶化等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理,也会威胁全球与各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2.社会动乱。全球化导致国家间和国家内部贫富差距扩大,国家内部社会矛盾有可能激化。如美、英、法等发达国家传统产业大量外移,失业问题突显。全球化还使各国国内因素与国际因素的联系与互动增强,国际问题诱发国内动荡、国内问题引发国际动荡的几率都在增大。 3.大国对抗。部分大国实行霸权主义,战略扩张,军备竞赛,遏制其他新兴国家。 4.地区动荡。全球化中边缘化的国家、霸权主义、恐怖主义、核扩散等,可能使21世纪头20年内地区热点不是随全球化深入逐步减少而是继续增多,使地区热点对全球安全形势的牵动作用增大,使国际形势在总体和平状态下局部动荡继续加剧。 5.文化冲突。全球化将使得各个民族的文化特质消长不等、凸显不一。这不利于文化的发展,更不符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演进原则。但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快,不同文化、不同价值观、不同生活方式、不同信念,有些在相互冲突和撞击中形成了新质——世界大文化,有些则会改变本民族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文化特性。 二、逆全球化 1.表现 (1)自由贸易理念边缘化,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升级。 (2)全球经济陷入持续的结构性低迷,下行风险和不确定性上升。美国和部分欧盟国家的移民、投资、监管和社会保障政策等去全球化趋势明显。

提升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话语权试题及答案(下)

提升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话语权 (下)试卷 1、世界银行的目标是使世行集团各个机构的工作以可持续的方式消除极端贫困和推动共同繁荣。 正确 错误 2、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与亚洲开发银行的定位基本相同。 正确 错误 3、关于亚投行的创立,美国、日本等众多国家都表示支持,并承诺愿意为亚洲的基础设施建设贡献一己之力。 正确 错误 4、特别提款权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根据会员国认缴的份额分配的,可用于偿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债务、弥补会员国政府之间国际收支逆差的一种账面资产。 正确 错误 5、丝路基金对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以及满足股权投资需要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正确 错误 6、目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基金份额和投票权的分配渐趋合理,明显改变了美国一家独大的局面。 正确 错误 7、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调节国际收支平衡能力不足,面对全球国际收支严重失衡难以提出解决方案。 正确 错误 8、作为联合国的经济治理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针对发展中国家的贷款往往都是无条件的。 正确 错误 9、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的电文标准格式,已经成为国际银行间数据交换的标准语言。 正确 错误 10、中国应该正视TPP,并采取客观、包容的态度看待TPP。 正确 错误

11、()将于2015年11月就人民币是否进入SDR 作出决定。 世界银行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国际投资争端解决中心 12、亚投行的法定股本()美元,分为实缴股本和代缴股本。 1000亿 1500亿 2000亿 2500亿 13、()的卡洛特水电站是中国丝路基金支持的第一个项目。 印度 缅甸 巴基斯坦 哈萨克斯坦 14、特别提款权,亦称“纸黄金”,最早发行于()。 1968年 1970年 1971年

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方伟 摘要: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历史发展大趋势。经济全球化意味着利益的扩大和社会福利的提高,但与此同时,也隐藏着巨大的风险和挑战。可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机遇和挑战并存。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机遇利弊挑战 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历史发展大趋势。对于经济全球化的含义也有很多不同的说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表述是:“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交易及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经合组织认为:“全球化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市场、技术和通讯形式都越来越具有全球化的特征,民族性或地方性在减少。从这个意义上讲,每天发生的无数有关技术选择、市场结构、通信形式的决定都在推动着全球化发展。”中国“入世”谈判团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指出:“经济全球化是一种新的国际关系体制,包括生产、金融和科技三方面的全球化。三者之间,生产发展决定金融科技发展,同时金融和科技的发展又对生产发展产生巨大的反作用。因此,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点是生产的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似乎这样评论全球化再合适不过了,当然,我也自然也以这样一句话来开始我这篇关于全球化的文章。 双刃剑,自然有其利有其弊,自然经济全球化对我们国家来说,也是机遇和挑战并存,那么我先从利说起,也就是从机遇开始说起。 参与经济全球化,可以实现国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对接,充分利用国际国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并且与此同时,经济全球化带来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当然,机遇和挑战也随之而来。对此,我们国家似乎很得益于全球化。在美国,几乎各大超市卖场都充斥着中国制造的商品,美国人没有了中国商品似乎到了无法生存的地步。那我们中国应该从中得益良多吧!可是事实上,我们并未从中获益多少。

全球化与全球治理1

全球化与全球治理 第一讲 全球化理论 全球化的概念及全球化进程 一、什么是全球化? 技术:人类可以利用先进的通讯技术,克服自然地理因素的限制进行信息的自由传递; 经济:由于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的自由流动而形成的各国相互依存的状态; 文化:人类文明、文化发展要达到的共同的目标,大同世界的实现; 美国化、西方化; 问题:人类在环境恶化、核威胁等共同问题下达成的共识和利益与共的现实 全球化是个进程,指的是物质和精神产品的流动冲破区域和国界的束缚,影响到地球上每个角落的生活。全球化还包括人员的跨国界流动。人的流动是物质和精神流动最高程度的综合。 简言之:一个全球在社会、文化、经济和政治各方面变得越来越紧密联系、相互依存的过程。 二、治理理论与全球治理 (一)治理的概念 治理是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个人和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是使冲突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调和并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过程。既包括迫使人们服从的正式制度和规则,也包括人们同意或以为符合其利益的非正式制度安排。 治理与统治在权威、主体、手段与方法、范围以及管理向度上存在着本质

性的差别,涉及权威、合法性、服从性的质变,也涉及世界政治结构、制度体系与思想观念的质变。 (二)全球治理 1、全球治理的内涵 全球治理是指通过具有约束力的国际规制和行为规范,通过国家、国际组织、跨国公司、私人企业以及公民社会自治组织的共同参与和协商行动,解决全球性的共同问题,以维持正常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 全球治理是治理概念在国际关系和国际事务中的应用,但并非传统国际关系理论的翻版,而是一个全新的观念。全球治理是建立在信任基础上,以共同利益为目标,并在相当程度上保持各个主体相对自主和独立的多主体互动过程,以寻求利益平衡点,形成共同的行动指向,扩展了传统管理模式、层次和决策当局。第二讲全球问题与全球治理 全球化的概念及全球化进程 治理与全球治理理论 一、全球性问题 (一)全球问题的由来 1、工业文明的异化 ①坚持无限制经济增长的经济主义; ②片面追求物质享受的唯物质主义、消费主义,忽视了人类的精神追求,导致了人的异化; ③坚持征服、主宰自然的人类中心主义,造成人与自然关系的全面紧张,并引发资源与环境危机。

经济全球化与反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与反全球化p52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正面影响: 有效地利用世界各地的资源,为各国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也极大地丰富和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经济全球化使一些国家变得更具有竞争力、创造力和创新精神,从而使国家能富裕起来。全球化意味着新的经济增长,虽然在这期间存在着增长的风险,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国民财富在日益增长,都是全球化的受益者。由于世界范围的国际分工,经济全球化使每个民族和民族国家都在经济和技术的进步中得到自己应得的一份机会。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国家间特别是大国间的协调与合作。经济全球化使南北关系长期以来的紧张态势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南北经济交往的规模和密切程度空前增强。一些发展中国家抓住新的发展机遇,缩短了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有所提高。推动了知识经济的兴起和发展。 负面影响: 由于民族国家内部和民族国家之间的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经济全球化可能会扩大南北的贫富差距。 经济全球化会造成全球生态系统的过度开发与破坏,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经济全球化是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他们往往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先进的科技手段和制定国际规则的便利,冲击着发展中国家的主权和转嫁危机,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就是例证。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由于南方国家间经济实力有限,经济结构趋同而缺少互补性,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也在扩大,使南南合作的进一步发展受到限制,面临挑战。 现在全球化是在生产贸易、金融、投资、消费、物流这些领域,全方位的都有表现。全球化大大提升了国际间的相互依存度,它不但表现为国家间相互更加依存,也表现在工业间相互更加依存、市场间相互更加依存、各种生产要素和物流采购相互更加依存、同时金融市场的关联度也越来越高。 全球化所涉及的领域主要就体现在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国际旅游业等领域中。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就是,我们在统计的时候,经常把国际旅游作为国际贸易当中服务贸易的一块,但其实不太准确,它们还是有些不同的。贸易,简单来说,是相当于把产品送到世界各地的消费者手中去;而旅游,是把消费者搬到当地市场来消费。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二者还是有差别的。很有趣的是,从80年代以后,我们都知道,世界经济一直在上下波动,但是唯独国际旅游业始终发展的比较稳健,呈现平稳增长的态势。从85年前后到最近20年时间,全球旅游业的年均增长始终保持在5%到8%这个幅度,而且一直是保持一个比较平稳的增长态势。全球化使各国、各地区之间的经济依存度越来越高,国家间、市场间、各种生产要素和商品、物流采购相互依存着,同时金融、服务市场的关联度也越来越高。在早期,“中国制造”对美国一些当地的产业造成很大的冲击。这里举一个小例子。我在美国工作时的一位同事,一位社会学家。她提出一个命题,“现在市场上到处都是中国制造的产

经济全球化需要解决的问题

经济全球化需要解决的问题 兄弟姐妹们: 经济全球化专题很重要!!!所以在此集中总结一下,其中的题对比自己的课本,没抄的抄 到九下第八单元目录,大部分应该是抄了。 1、含义: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逐渐加强 2、历程: 第一阶段:起源 1)时间: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 2)原因:新航路开辟;欧洲资本主义兴起;早期殖民扩张 3)方式:商贸往来 4)表现:各洲之间的贸易扩大;世界各地的商品在欧洲出现 5)影响:各大洲之间相对孤立状态被打破,世界开始联系成为一个整体 第二阶段:起步 1)时间:19世纪中期 2)原因:工业革命和早期殖民扩张 3)方式: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4)表现:机器生产方式的确立和推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扩大 5)影响: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初步形成 第三阶段:加强 1)时间: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 2)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帝国主义的扩张 3)方式:资本输出 4)表现:资本主义国家完全控制落后国家和地区 5)影响: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资本主义殖民体系最终确立 第四阶段:发展 1)时间:20世纪90年代以来 2)原因:①(根本因素)科技革命的推动;②冷战结束,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趋 势;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各国谋求合作,取长补短;④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扩张;⑤跨国公司的推动;⑥新的交通工具和通信手段的发明;⑦全球性和区域性国际组织的建立;⑧二战后民族国家独立,南南合作,影响: 3)南北合作;⑨市场机制普遍被认可。 4)表现:国际投资国际贸易迅速增长;跨国公司影响增大,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 势加强;世贸成立。 A对世界来说:正: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促进世界和平、合作与发展。反:带来了很多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如环境问题,人口问题,恐怖主义,资源问题,粮食问题,等。 B对发达国来说:利大于弊。全球化是发达国家主导下的资本的新一轮扩张。 C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重点):利弊共存,机遇与挑战共存;拉大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发展中国家常常处于不利地位,一方面,跨国公司常把一些技术水平低、污染程度高的企业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另一方面,国际经济风险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进一步加大; 3、经济全球化中为什么发展中国家常常处于不利地位。 答:发展中国家由于科技和经济实力相对较弱;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秩序。

《世界经济“全球化”》教案

课题:第16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一、本课教材地位分析: 世界格局包括政治格局和经济格局。世界政治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本课主要讲述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冷战结束后,由于各国都致力于加快经济的发展,在国际合作中发挥优势、弥补不足,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世界经济越来越成为一个整体。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的程度进一步加强,同时国际竞争也空前加剧。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类面临着许多共同的问题。只有加强国际合作与协调,才能实现世界的共同发展和进步。 二、课程标准 概述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趋向,理解世界各国相互依存和相互竞争的复杂性。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掌握经济全球化趋势发展的具体表现及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的讨论,培养学生运用材料分析问题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世界全球化趋势的出现是当代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必然结果。使学生增强面向世界,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信念和责任感。 四、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经济全球化的具体表现和影响。 难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五、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歌曲<<我和你>>。歌曲中唱到世界人民同住“地球村”。同学们思考一下:地球那么大,为什么把它称作“村”呢? 学生:积极思考并踊跃回答。 教师:随着科技的发展,各国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世界的经济已经形成一个整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话题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的歌曲,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初步感知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二)教师引领,自学探究 第一篇章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教师:讲故事:“一个英国前王妃和一个阿拉伯王子,坐着苏格兰司机开的德国制造的装有荷兰发动机的汽车,在英吉利隧道出了车祸,抢救她的是美国医生,用的是巴西药。”

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杨方伟摘要: 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历史发展大趋势。经济全球化意味着利益的扩大和社会福利的提高,但与此同时,也隐藏着巨大的风险和挑战。 可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机遇和挑战并存。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机遇利弊挑战 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历史发展大趋势。对于经济全球化的含义也有很多不同的说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表述是: “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交易及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经合组织认为: “全球化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市场、技术和通讯形式都越来越具有全球化的特征,民族性或地方性在减少。从这个意义上讲,每天发生的无数有关技术选择、市场结构、通信形式的决定都在推动着全球化发展。”中国“入世”谈判团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指出: “经济全球化是一种新的国际关系体制,包括生产、金融和科技三方面的全球化。三者之间,生产发展决定金融科技发展,同时金融和科技的发展又对生产发展产生巨大的反作用。因此,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点是生产的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似乎这样评论全球化再合适不过了,当然,我也自然也以这样一句话来开始我这篇关于全球化的文章。 双刃剑,自然有其利有其弊,自然经济全球化对我们国家来说,也是机遇和挑战并存,那么我先从利说起,也就是从机遇开始说起。 参与经济全球化,可以实现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对接,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并且与此同时,经济全球化带来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当然,机遇和挑战也随之而来。对此,我们国家似乎很得益于全球化。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