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工作感悟 [社工感悟感言]

社工工作感悟 [社工感悟感言]
社工工作感悟 [社工感悟感言]

社工工作感悟 [社工感悟感言]

社工感悟感言时光荏苒,白驹过隙,不知不觉中,我在禁毒社工的道路上已经走到了现在。

细数这几个月的心得体会,既有初入职的兴奋和激动,也有因服务对象的肯定而欣慰,同时也有因不能帮助他人的无助感、对自我的质疑及前行道路的迷茫……然而幸运的是,这一路有领导的指导、鼓励以及家人朋友和同工的支持,使我明白,社工前行的路上有很多同行者。

社工,是服务对象的同行者,与服务对象一起并肩而行;在服务对象有需要的时候陪伴他们; 我们要主动去寻找问题,而不是等问题来找; 凡事多行一步,在能力范围以外,也会尝试找其他人或其他办法去帮助服务对象; 多从服务对象的角度和需要出发,能设身处地理解服务对象的需要,明白了解和认同服务对象的感受; 懂得挖掘和发挥服务对象的厂区和强项,懂得给予服务对象机会去尝试; 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聆听多于说话; 不要急于提供意见,先多积极聆听服务对象的故事; 能够贴近服务对象,与他们同声同气; 能够融入服务对象的文化和兴趣。

以上这些是社工的角色,需具备的知识和技巧。

从新团队同工的见面,建立关系、与街道用人单位的沟通,走访社区,开展社区活动和站岗值班等等,我们就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了。

我相信在社工的道路上,有很多同行者,用生命感动生命,用生命影响生命。

用心做好每一件事,关心服务对象的真正需要,多表达同理心,真心去帮助服务对象,投入工作要用心,跟进工作要有责任心!

社工名词解释

1、理论作用:解释、预测、确定干预的方法和模式、指导服务实践的发展、发展新的理论 2、大卫豪分类:支持社会工作的理论:对社会工作所设计的要素进行解释的理论、社会工 作理论:关于社会工作的性质、目的、过程与方法的理论 3、马尔科姆佩恩分类:实证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理论 4、人类行为:广义上是指有客观刺激通过人的心理活动而引起的内部与外部的反应,狭义 的仅指外显的行为,有多样性动态性、适应性、指向性、可控性以及发展性的特点,受到生物心理以及社会因素的影响 5、社会环境:与人的生存密切相关的社会因素,及其与人的生物遗传、心理状态相互作用 而形成的社会系统,有多样性、复杂性、层次性、稳定性及变动性的特点 6、朋辈群体:是指由年龄、性别、志趣、职业、社会地位以及行为方式大体相近的人所组 成的一种非正式的群体 7、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关系:人们要适应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影响个人行为;社会环境与 生物遗传共同对人的行为产生影响;人类能够改变社会环境;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具有非平衡型。包括微观、中介、外生、宏观系统 8、联结力:一个人所拥有的与他人建立互惠性关系的能力,只有具备良好的联结力,个人 才能借助环境中的资源以满足自身的需要,最终形成的链接里的高低是衡量个人与环境契合程度的主要标准 9、生命周期:人类个体大致经历着相同的生命周期,人生可以划分为若干个阶段,这些生 命阶段是序列的、普遍性的和可预测性的 10、自我规划能力:指在尊重他人权利和需要的同时,能够做出最有利于自己的明智的 决定,并采取有效行动付诸于实施的能力 11、生活事件:对个体和环境造成扰动的某种刺激,来自外部环境的变化或是个体内部 环境的变化,应对方式不同可能构成压力源或是挑战源 12、胜任感:指的是个人相信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影响或控制环境的信心 13、自尊感:是由联结力、自我规划能力和胜任感等多个方面培养起来的关于自我的正 面感觉 14、偏差行为:显著异于常态而妨碍个人正常生活时应的行为 15、社交内驱力:社会关注的需要、掌握环境的需要、寻求个人社交生活的结构和秩序 的需要 16、动态诊断:个人与环境互动状况;原因诊断:人与环境互动状况的原因,包括过去 的和现在的;分类诊断:试图去分案主的不同类型的状态 17、焦虑:是精神分析的重要概念,是一种紧张状态,院子自我本我和超我的冲突,分 为现实焦虑:对外在世界的危险的恐惧;神经焦虑和道德焦虑:个体内部的力量平衡的威胁所致 18、防卫机制;是自我为了消除不愉快的情绪体验所采取的方法,包括阻挠或掩饰不被 允许的或不被赞同的欲望以减少内心冲突,包括:否认、替代、认同、投射、退化、压抑、升华、合理化、反作用 19、自我功能:人们适应和应对世界的手段,自我承载着能量和动机。现实检验、判断、 自我和世界的现实感、规范和控制、客体关系、思维过程、适应性退行、防卫性功能、刺激障碍、自主功能、掌控感-能力、综合-整合 20、自我掌控感:理解适应性行为的重要概念。埃里克森认为最佳的自我发展是对阶段 性特殊发展任务和危机的掌控的结果。出生到死亡的八种危机,危机的处理结果形成不同的自我掌控感:基本信任克服不信任、获得独立自主感减少羞耻和不安、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获得勤奋感而避免自卑感、货的亲密感而避免孤独感、获得创造力避免自

社会工作视角下的精神病患者康复

孩儿们,都该回来了吧,都该收心了吧。再次提醒大家,初期答辩还有10-15天。需要内容: 1、封面 2、目录 3、选题背景(为什么选这个题) 4、课题简介(所做课题是什么解释清楚) 5、基地分析 6、设计理念(设计分析,怎样做这个设计,有什么问题、怎样解决问题) 社会工作视角下的精神病患者康复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和卫生保健事业的发展和进步,精神病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均呈上升趋势。精神病患者逐渐进入我们的视线,成为一个亟待应对的社会问题。本文先从报纸上刊登的一则新闻入手,通过分析案例,得出精神病患者在社会中所处的弱势地位的事实,随后引出精神病患者康复问题。文章主要论述了精神病患者的社区康复,并从精神病社区康复的意义,家属在其中应该扮演的角色,社区康复实际工作中的注意点三方面给予了较为详细的说明。 【关键词】精神病患者康复社区康复服务 一、案例及其分析 4月21日凌晨时分,4名中学生翻墙外出玩耍,在曲靖市陆良县街头发现一名精神病患者后,竟以“打着玩”为由,用竹棍、石块等对其进行近两个小时的殴打,最终导致20岁的女孩钱金芬创伤性休克死亡。记者昨日从陆良县公安局获悉,因涉嫌故意伤害罪,4名中学生已被刑事拘留。(《春城晚报》4月26日) 除了谴责4名肇事青少年的暴行,反思未成年人心智教育的得失,我还想提出一个问题:对于精神病患者这样“行走于社会边缘的人”,我们如何给予他们应得的权利?残暴悖逆的背后,凸显的是道德的沦丧与教育的失范,而在其背后,掩饰不住的却是精神病患者面临的社会困境。精神病患者屡屡伤人以及被伤害的现象,理应受到高度重视,这种重视决不等同于忙不迭地将精神病患者送进精神病医院,精神病患者本身有病症的轻重之分,但其无意识下的行为有可能成为“定时炸弹”,也是一个亟待应对的社会问题。 对于精神病患者,社会虽然并没有彻底取消他们的容留空间,却往往在歧视与漠视中表露出人类根深蒂固的集体潜意识——把精神病患者当做生活不能自理乃至有害的群体,这种偏见很容易造成对其应享权利的抹杀。就社会学而言,个人化是社会制度安排的结果,一部分人权利得不到保障,也就是制度设计失当的结果。如果我们始终把精神病患者当成异类,那么无形中就扩散成一种社会性病理,受害者将是包括精神病患者在内的所有人。换个角度来说,当精神病患者脱离了整个社会制度设计的框架,被视为对社会“零贡献”的群体,很容易引发社会“占有与剥夺他人资源”的排斥感,由此而导致的“精神病患者属社会废物”的极端心理将有可能埋下危险的种子。以殴打精神病患者取乐的少年,是否也是缘于我们的社会对精神病患者合法权益保障的漠视,间接纵容了少年们的歧视心态与暴行而终酿惨祸

社会工作专业实习心得.doc

社会工作专业实习心得 一眨眼,在玖久实习三周的时间就结束了。虽然时间很短,但是感触还是不少,也收获了很多东西。这次实习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也就是第一周,主要是留在玖久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机构那边实习,简单了解了些机构的宗旨、理念、组织运营状况、以及已经开发过的项目。第二阶段:也就是第二、三周,转移到金水区金色港湾社区金夕阳托老服务中心实习,除了做些简单的日常工作外,主要协助托老中心驻岗社工策划了两次活动,学到些老年社会工作实务方面的方法和技巧,体会到了实务和理论知识间的不同。 实习是我们石老师统筹安排的,但实习单位是自己选择的,我在结合学姐学长和老师意见后,就果断选择了在玖久实习,因为玖久在咱们郑州发展早,做实务也比较专业。来玖久实习后发现果真是这样,第一天见到孙主任就被她的人文关怀深深打动了,感谢玖久为我们提供的这次实习机会,感谢玖久给我们实习成长的平台! 下面谈谈自己的实习心得: 首先,在机构运营上,切实感受到在内陆地区社会工作机构发展的不易,虽然政府在社会工作机构运营上给予了支持,但是支持力度有限,重视程度也有待提升。不过我相信随着社会制度的发展和完善,社会工作机构也会在郑州不断地发展强大起来。同时,看到孙主任带领玖久的社工们勇于开拓、扎实进取所做的努力,在这样一群可爱的人的共同努力下,希望玖久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能够越办越专业,越来越强大!

其次,要学会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的灵活变通。转移到金色港湾社区金夕阳托老服务中心后,参与策划并组织了两次活动,收获还是挺多的。先是为社区老人们举办了一场“元旦联欢会”,从筹备工作到最后“元旦联欢会”结束,我体会到,任何一个活动,要想办的成功是需要各个方面都做好准备工作的,并且有备选方案和应急措施。从宣传通知老人们参与活动到最后的总结,这个过程中有许多值得注意和反思的细节,我认识到信息反馈是很必要的,在活动后听听老人的意见和看法,听取下老人的建议对以后开展工作大有裨益。然后,在托老中心驻岗社工张秀娟的带领下,我们的“金夕阳托老站老人建档活动”也如期开始,这次活动通过入户填写调查问卷的方式开展,无疑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虽然我们还没有完成全部调查问卷实习时间就结束了,但还是收获了入户访谈方面的知识和技巧,以及一些注意事项,体会到做实务是件不简单的事儿,里面有很多学问的,要学会将自己所学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去,逐步积累经验,扎实工作。 最后,要学会与人交往,建立起自己的人际关系网络,并学会灵活运用身边的人力资源。在托老中心的实习中发现,社区社会工作真的是要挖掘并整合社区和社会资源,调动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参与进来,共同做好服务工作。这让我切实体会到不论是在社会工作实务中,还是在以后自己的发展中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并学会灵活运用是很重要的。当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有许多要学习的技巧和值得注意的细节,这就要求我们社工要动用自己所学,秉承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个人品质。

坚守信念—给社工学生的30封信

坚守信念——给社工学生的30封信 给社工学生的三十封信——第二封信《助人自助.自助助人》 洁儿: 很高兴收到你的电邮,与我分享在课堂后的反思。我十分欣赏你的学习态度。正如我常对你们说,学习不应只局限于课堂之内,课堂后多反思,多发问并多于老师交谈,会令你学得更多,更深入。 你在电邮中提出以下疑问:一方面你认同社工需要相信社会是有责任去调配资源,提供社会服务,以帮助社会上有需要的人士。但另一方面,你担心社会资源有限,而社会上有很多需要帮助的人,究竟社会能帮助到多少呢?而社会或政府又如何能承担这责任呢?你质疑若我们宣导这信念,可能会耗尽社会资源,有损社会的经济发展。 其实国王也有很多人向我提出类似的疑问,尤其是一些对社工专业未有清晰认识的人。我觉得你的疑问或担心,是源自你对社会工作或社会服务的功能未有全面的掌握。 不少人只认识到社会工作的“补救性”功能(Remedial Function),以为社会福利服务只是帮助有需要的人士解决问题,将破烂的“锅”修修补补。将社工理解为“补锅”工作的观念令很多社会人士误解社工只懂得消耗社会资源(Consumption of Social Resources),因而引起你所担心的经济负担问题。 其实社会福利服务除了为服务对象解决问题之外,更有“预防性”(Preventive)及“发展性”(Developmental)的功能。 我们提供的服务,除了为服务对象解决问题之外,更能预防社会问题的发生,缓和社会矛盾,使社会更趋安稳。近代不少经济学者指出,社会福利服务有助于社会稳定,并制造和谐的社会条件去促进经济的发展。 至于发展性功能,很多人也忽略了这点。社工不是只帮助服务对象解决眼前的问题。很多时候,我们会进一步协助服务对象学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令他们懂得自我解决问题。我们更会帮助他们发掘自己的潜能及肯定自己的能力,以进一步帮助及发展自己。 若你没有忘记,这种信念便是社工经常倡议的口号:“助人自助”的精神。 这句话的意思是社工不只为别人解决问题,更会帮助别人学习自助,让他们日后在没有社工的帮助之下,仍然有能力及信心去面对自己的问题。譬如说,我们不会只为饥民送上鱼儿,我们更会教他们钓鱼的方法;我们会重教懂农民学习种植稻米,而非只局限于送上粮食。 不过,我相信强调助人自助的功能都未能完全释除你提出的疑虑。因为,很多人仍觉得,社会资源还是用了来为社会上很多有需要的认识解决问题及帮助他们培养自主能力。这种想法,始终令人觉得社工只会耗用有限的社会资源。 事实上,社工的发展性功能不应只停留在助人自助。社工应该要将“助人自助”的精神扩展至鼓励、启发及发动服务使用者去帮助别人,为社会作出贡献。 例如:社工协助独居老人解决了搬迁到新社区的适应问题后,会鼓励这些独居老人去探访其他区内感到孤独无援的老人,分享他们自身的经验,去开解其他独居老人,并成为他们的社区支援网络。所以,今年我致力宣导弱势长者成为长者义工。这是因为我们相信“助人治疗”(Helper Therapy)的效用。所谓助人治疗,是当一个人懂得并乐于帮助别人的时候,他/她便会加强动机及能力去解决自己的问题。在助人的历程中,人会学习更多帮助自己的方法。 给你举另外一个例子,香港社工机构在近十多年来,协助伤残人士及长期病患者成立了不少自助组织。这些自助组织背后的理念,就是组织有共同需要的伤残人士及长期病患者互相帮助。既帮助自己之余,他们也要出力帮助自己的组织成员,并运用大家作为“过来人”或“同路人”的经验,互相扶持,共同解决大家面对的问题。 自助组织的成立令不少服务对象成为“施受者”(Prsumers)。 洁儿,可能你对这个概念有点陌生,在日后的课堂中我会详加解释。简单来说,施受者的概念是指接“受”服务的人,同时也是“施”予服务的一群(Consumers or clients sa produncers of services)。自助组织运动的兴起为香港复康服务发掘及提供了不少宝贵的人力资源。 说起自助组织,就想起你们的一位师姐,她去年转职往自助组织工作。几次回校探访都曾与我分享,觉得在自助组织的工作十分有意义,所得到的满足感较过往的工作大得多。因为,过往她只重为服务对象提供服务,而现实她最感兴奋是自助组织的工作让她真正明白社工的意义,让她懂得帮助服务对象之余,也去发挥这些同路人互相帮助的能力,除了让他们有机会为组织贡献之外,更帮助他们重拾自信,建立正面人生观,达致为服务对象“充权”(empowerment)的效果。 你知道吗。在不少社工推行的社区发展计划当中,我们除了帮助居民合力解决共同的社区问题之外,还有很多重要的目标,包括宣导居民互助、动员居民多参与社会事务、推行社区照顾计划及鼓励居民为社区出一分力,以建立一个关怀的社区。 你还记得我曾在课堂与你们分享为何我这么喜欢做社区工作吗?社区工作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能够全面发挥社工的补救、预防及发展性功能。在多年从事社区发展服务的经验中,我看到不少草根居民及弱势群体成长,他们不少

社会工作者心得感想

社会工作者心得感想 本文是关于社会工作者心得感想,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社会工作者心得感想篇1 在复习20xx年中级社工考试之中,我学习了《社会工作》这本书,中央党校李慧英老师、林梅老师将《社会工作》的起源、历史、发展、技术等知识做了介绍,根据自己的所学、所看、所想、所用的观点,将心得体会大致概括为以下两个部分: 一、对社会工作的理解认识 社会工作是“助人自助”,是“专业化技术性的的助人活动”,社会工作同时又是人与人的真诚相遇,是生命对生命的影响,是服务于“多样性之共融”的事业。英国的工业革命催生了社会工作。当初的社会工作只是对穷人的一种同情,不是将其视为一种社会的需要。 现代意义上的社会工作是一种以利他主义为指导,综合运用各种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为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机构和社区提供专业社会服务、解决社会题目的专门职业,是确保现代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制度和科学方法。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才是一个科学有效的治疗模式。”所以,本人认为社会工作应是一个心理帮扶与社会帮扶统一体的科学有效的公益性工作。在中国民众对社会工作的认识有很多误区,其实社会工作不是课本上的社会工作,也不是国外的社会工作,而是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社会工作。 二、从以下几个关键字词谈谈对社会工作与理论学习体会 (一)“利他主义”。这是由于社工师工种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所要求的。社工师主要就职于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慈善、残障康复、优抚安置、卫生服务、青少年服务、司法矫治等社会服务机构中,对有效落实社会保障、社会治理、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工作,真实反映人民群众的需求,完善我国专业化社会服务体系,达到社会治理和维护社会和谐的目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社工工作心得体会

社工工作心得体会 社工工作心得体会篇 1 在第一次正式参加社工时间之前,我得到了一次社工培训的机会。通过社工老师的讲座,我们知道了社区居民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因为经历、年龄、学识等因素而大相径庭,面对不同的人群要用不同的策略,要了解不同行为表现人群背后的心理因素,要善于站在居民的角度换位思考。因此在今后工作中,我们不能因为自己手上有事就草草打发来访居民,要耐心倾听居民诉说,让居民把情绪发泄出来,把不满诉说出来,从细微中洞察信息和居民诉求,了解事件背后的深层原因,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为居民服务。 这次培训,内容十分丰富,包含了在社区工作中所需要的各种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让我们学到了宝贵的工作经验。我深刻的体会到,作为一名社工,不仅要有一颗服务居民的心,还应具备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及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管理学、教育学、法学等多学科综合知识,要熟练掌握与社区工作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知识及个案、小组、社区、社会工作行政等社会工作方法,连兵法36计都可以应用到社区工作中去。 在我更加具体的了解到到底社工是怎么样的一个职位,到底是奉行一个什么样的宗旨,履行的是什么样的义务之后,我终于踏上了第一次社区服务的道路。 正好是6月时节,我们去了天河区石牌桥那边儿童服务

社区。那里的小朋友都很活泼,可能事先知道我们的到来,所以还准备了贴心的小礼物送给我们。我们事先向当地的老师了解到这些儿童的情况,他们有些是父母关系不太和谐的儿童,还有一个是有轻微自闭症的儿童,但我们没有因此而把他们看的不一样。在我们眼里,他们都是健康活泼的小朋友,我们和他们一起玩游戏,吃水果,教他们写作业...... 经过一天的社区服务,虽然很累,但是心里觉得满满的充实。正如我们培训老师所说的,做社工不在于你的专业教育有多扎实,而首先在于你的一颗服务的心和态度。是的,我们社工服务就目前来讲都还不成熟,工作技巧和实务经验都比较缺乏,我们不需要一开始就给自己要做得多好多专业的压力,我们只需要真诚平等地对待服务对象,接纳他们,倾听他们,用一颗炽热的心去为他们服务就好了。当然,随着时间推移,我们还是需要注意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这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在社区服务中,我们要学会赞美人,把自己对别人的欣赏表达出来。于是我们有一套爱的鼓励,也学会从优势视角去看人,也学会了从细节和实处去赞美人。例如,我们看见小朋友很快的完成了作业,我们会奖励小朋友一个小红花以示鼓励。 永远比服务对象热情主动。无论是在小组活动还是还是社区游戏中,我们都要比服务对象更投入,更high,这样他们才会被我们带动,被我们所感染。并且,要主动了解服务对象的基本情况,任何时候都要站在服务对象的角度思考,

社会工作的机遇与挑战精神病人社区康复过程中的社会服务介入

社会工作的机遇与挑战:精神病人社区康复过程中的社会服务 介入 作者:童敏, TONG Min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社会学系,福建,厦门,361005 刊名: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2006,22(3) 被引用次数:2次 参考文献(17条) 1.Chamberlin J;Rogers E S;Ellison M L Selfhelp programs:A description of their characteristics and their members 1996(19) 2.Lyons J;Cook J;Ruth A;Karver M,Slagg N Service delivery using consumer staff in a mobile crisis assessment program 1996(32) 3.Peterson C L;Patrick S L;Rissmeyer D J Social work's contribution to psychosocial rehabilitation 1990(35) 4.Stromwall L K;Hurdle D Psychiatric rehabilitation:An empowerment-based approach to mental health services 2003(03) 5.Barton R Psychosocial rehabilitation services in community support systems:A review of outcomes and policry recommendations 1999(50) 6.Pratt C W;Gill K J;Barrett N M;Roberts M M Psychiatric Rehabilitation 1999 7.Rapp C A The strengths model:Case management with people suffering from severe and persistent mental illness 1998 8.Lee J A B The empowerment approach to social work practice 1994 9.Anthony W A Recovery from mental illness:The guiding vision of the mental health service system in the 1990s 1993(16) 10.Cook J A;Pickett S A;Razzano L;Fitzgivvon.G,Jonikas J.A,Cohler J.J Rehabilitation services for persons with schizophrenia 1996(26) 11.Frese F J;Davis W W The consumer-survivor movement,recovery and consumer professionals 1997(28) 12.Solomon P;Draine J Perspectives concerning consumers as case managers 1996(32) 13.Pearson V;Lam P C W Oh their own:caregivers in Guangzhou,China 2002 14.Xiong W Family-based intervention for schizophrenic patients in China: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1994(165) 15.Pearson V;Phillips M Psychiatric social work and socialism:Problems and potential in China 1994(39-3) 16.Spearman L A developmental approach to social work practice in mental health:Building on strengths 2005 17.Vourlekis B S;Edinburg G;Knee R The rise of social work in public mental health through aftercare of people with serious mental illness 1998(43)

社工工作心得体会

社工工作心得体会 社会工作是一项“助人自助”、“以生命影响生命”的伟大事业。以下小编为你带来社工工作心得体会,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社工工作心得体会篇1 在第一次正式参加社工时间之前,我得到了一次社工培训的机会。通过社工老师的讲座,我们知道了社区居民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因为经历、年龄、学识等因素而大相径庭,面对不同的人群要用不同的策略,要了解不同行为表现人群背后的心理因素,要善于站在居民的角度换位思考。因此在今后工作中,我们不能因为自己手上有事就草草打发来访居民,要耐心倾听居民诉说,让居民把情绪发泄出来,把不满诉说出来,从细微中洞察信息和居民诉求,了解事件背后的深层原因,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为居民服务。 这次培训,内容十分丰富,包含了在社区工作中所需要的各种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让我们学到了宝贵的工作经验。我深刻的体会到,作为一名社工,不仅要有一颗服务居民的心,还应具备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及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管理学、教育学、法学等多学科综合知识,要熟练掌握与社区工作业务相关的

法律、法规、政策知识及个案、小组、社区、社会工作行政等社会工作方法,连兵法36计都可以应用到社区工作中去。 在我更加具体的了解到到底社工是怎么样的一个职位,到底是奉行一个什么样的宗旨,履行的是什么样的义务之后,我终于踏上了第一次社区服务的道路。 正好是6月时节,我们去了天河区石牌桥那边儿童服务社区。那里的小朋友都很活泼,可能事先知道我们的到来,所以还准备了贴心的小礼物送给我们。我们事先向当地的老师了解到这些儿童的情况,他们有些是父母关系不太和谐的儿童,还有一个是有轻微自闭症的儿童,但我们没有因此而把他们看的不一样。在我们眼里,他们都是健康活泼的小朋友,我们和他们一起玩游戏,吃水果,教他们写作业...... 经过一天的社区服务,虽然很累,但是心里觉得满满的充实。正如我们培训老师所说的,做社工不在于你的专业教育有多扎实,而首先在于你的一颗服务的心和态度。是的,我们社工服务就目前来讲都还不成熟,工作技巧和实务经验都比较缺乏,我们不需要一开始就给自己要做得多好多专业的压力,我们只需要真诚平等地对待服务对象,接纳他们,倾听他们,用一颗炽热的心去为他们服务就好了。当然,随着时间推移,我们还是需要注意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这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心理社会工作这论文

点亮心灯温暖生命 摘要:本文将回顾笔者个人成长经历、价值观转变、心路历程等,叙述对于心理健康社会工作的定位、看法、期待。通过学习我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心理社会工作者。心理社会工作就好像一盏明灯,照亮自己,也照亮他人。愿我们能和光同尘,一路相伴。 一、点亮心灯 自2017年底参加山东济南一泓心理健康机构在我县开展的“阳光教师”心里培训活动。通过接触心理学让我的生活有了重大转变。 回首学习成长经历一直都很顺遂,可是我一直都感觉不到快乐,我的父母都是都是单位职工,他们为人善良,积极向上,对我要求严格培养了我吃苦耐劳,诚以待人、执着做事的态度。在成长过程中我一直是个乖乖女,多数情况下是处在适应性儿童的状态,参加工作后我想打破这种状态,当时我还没有接触到心理学,一些盲目的做法导致我和父母的关系出现裂痕,直到我结婚一年之后婚姻出现问题,我开始不断的反思不断地去探索,慢慢地我接触到了心理学,一开始只是看一些心理学方面的书书籍,后来接触到心理学沙龙,我对心理学越来越着迷,慢慢地也参加了一些课程。心理学像是一盏心灵之灯,照亮了我的世界,让我重新审视自己,让我带着觉知去生活。让我的生命更绽放。在离婚的那段时期,对于一直未经重大挫折的我确实是考验。是心理学给我无尽的力量让我从一段痛苦的关系里抽离出来。离婚之后我状态越来越好,在我的心理咨询师的指导下,我开始有觉知的去修复和父母的关系,开始尝试去表达对父母的爱,对父母的感恩。我感到我和家人既能保持良好的界限同时又有爱的氛围。我和我的女儿都能积极健康的生活。 人的心灵好像是一个房间,如果我在一个漆黑的屋子里找东西,肯定要点一盏灯。而心理学就像是这盏灯,把我的心灵空间照亮,温暖了我的生命。这盏心灯不但照亮我的生活,还照亮我的工作,我大学毕业之后便直接进入学校成为一名小学教师。在工作的时候我接触到很多学生,在学习心理学之前,总觉得孩子们行为上的问题只要严格管教就可以纠正,但效果甚微。后来接触了心理学,让我改变了教育理念,我发现那些问题学生他们真正需要的是被接纳被看见被鼓励被欣赏。在和家长沟通的过程中,我能更多的同理到他们,支持的他们。 通过学习心理学我学会了接纳自己,觉察自己,成长自己。我的心灵空间仿佛照进了一束光,让我从幼稚走向成熟、从固执走向灵活,从烦躁走向平和。慢慢的我意识到爱本自具足,心灵之灯被爱点亮,让我看到所有的问题背后都是成长的资源,我所有的人生经历都是我人生的巨大财富。愿每个人都能点亮心灯,温暖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二、温暖生命 通过个人成长经历的分析,我感受到一个良好的健康的阳光的心态是多么重要,健康的人生心态带来了阳光快乐的生命状态,这是美好人生的前提。心理社会工作者职业是一项能让我走向成熟、走向健康、走向阳光的高尚职业,同时心理社会工作也是自助助人的职业。成为一名优秀的心理健康社会工作者是我内心的渴望。 在工作过程中,我发现教育工作离不开心理健康教育。我的人生成长经历和我的性格非常适合做心理健康社会工作者这项工作。在和学生接触中我帮助他们疏导心理问题,帮助他们重树自我,找回自信,让孩子们心灵充满阳光,让他们脸上重现喜悦笑容。同时我看到每个人的心灵都需要呵护,每个生命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每个人都拥有爱的资源,这让我更加坚定的加入到心理健康社会工作者行业中来。 成为一名优秀心理健康社会工作者我还具备以下条件,首先,对心理健康社会工作有极大的兴趣,我觉得兴趣是做好事情的前提,兴趣会激发出热情能带领着我穿越种种困难,不会轻易放弃,让我在成为心理健康社会工作者的道路上做一名逐光少年,甘愿奉献。再次我具有较强的表达能力了,能够采用适合求助者的对策和技巧,通过语言共同来解决问题,清

社工实习心得体会

社工实习心得体会 篇一:社工实习感想 姓名: 学号: 题目:《南都-----参观实习报告》 作业性质:参观实习报告 指导教师: 分数: 南都-----参观实习报告 社会工作是一门务实的学科,它强调的是将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对他们来说,或许简单的帮助就是最大的恩赐,助人自助的精神始终贯穿着社工服务的整个过程,同时这一精髓也为社工的工作蒙上一份天使的外衣,为社会上最底层的人士带去了一丝生活的温暖,让他们有生活下去的勇气和希望,社工因此也变的伟大而卑微。实务是社工必须要经历的一个阶段,而实务之前,进行必要的参观是很有价值的,参观能形成一种自己对社工的看法,理解社工,从而为更好地进行社工实务打下基础,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社工世界,属于自己的社工舞台。 在春和日丽的周三下午,我们一行随着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北京南都基金会,刚进入社工办公室,就感到环境的温馨,让人有一种说不出的小幸福,接着,在工作人员详细的

讲解下,我知道了南都是干什么的,是什么类型的基金会,以及南都的一些最近的活动,虽然自己没有能亲自参与南都的活动,但从照片中就能感受到志愿者和工作人员的快乐与充实,我知道了南都基金会是一家经民政部批准的全国性非公募基金会,成立于XX年。原始基金1亿元人民币,来源于上海南都集团有限公司。 南都基金会在举行的活动是建立“新公民学校”。新公民学校”是南都基金会资助的重点项目。农民工子女进城读书难、融入城市难。新公民学校旨在改善农民工子女的成长环境,帮助农民工子女获得更好的教育,使他们成为高素质的新公民。目前,已在温州、北京、成都等地建立起9所新公民学校。打算用5至10年时间捐建100所公益学校。 南都一个正在成长中的基金会,正在以他薄弱的力量来帮助农民工子女解决教育问题,教育是一个国家的发展基石,农民工的数量在中国这个转型时期正在不断的增长,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和入学就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但因为种种原因,他们的教育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南都基金会的新公民计划是为这样的一群特殊的群体提供了这样的环境,并为他们提供必需的物质帮助和精神帮助,孩子们的教育问题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孩子们的成长有了南都以后,他们的发展就有了保障。 在听完南都工作人员的讲解之后,我明白了一个基金会

社会工作常用的18种理论

社会工作常用的18种理论 一、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亦称“基本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将需求分为五种,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分别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另外两种需要:求知需要和审美需要。这两种需要未被列入到他的需求层次排列中,他认为这二者应居于尊重需求与自我实现需求之间。还讨论了需要层次理论的价值与应用等。 二、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认为是探讨个人的认知、行为与环境因素三者及其交互作用对人类行为的影响。按照班杜拉的观点,以往的学习理论家一般都忽视了社会变量对人类行为的制约作用。他们通常是用物理的方法对动物进行实验,并以此来建构他们的理论体系,这对于研究生活于社会之中的人的行为来说,似乎不具有科学的说服力。由于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的,所以班杜拉主张要在自然的社会情境中而不是在实验室里研究人的行为。 三、舒茨的人际需要理论 社会心理学家舒茨提出人际需要的三维理论,舒茨认为,每一个个体在人际互动过程中,都有三种基本的需要,即包容需要、的支配需要和情感需要。这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决定了个体在人际交往中所采用的行为,以及如何描述、解释和预测他人行为。三种基本需要的形成与个体的早期成长经验密切相关。包容需要指个体想要与人接触、交往、隶属于某个群体。与他人建立并维持一种满意的相互关系的需要。 四、镜中我理论 由美国社会学家查尔斯?霍顿?库利在他的1909年出版的《社会组织》一书中提出。他认为,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的,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个人通过这面“镜子”认识和把握自己。因此,人的自我是通过与他人的相互作用形成的,这种联系包括三个方面: 1、关于他人如何“认识”自己的想象; 2、关于别人如何“评价”自己的想象; 3、自己对他人的这些“认识”或“评价”的情感。 五、贝塔朗菲的一般系统论 贝塔朗菲(1901~1972),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一般系统论和理论生物学创始人,50年代提出抗体系统论以及生物学和物理学中的系统论,并倡导系统、整体和计算机数学建模方法和把生物看作开放系统研究的概念,奠基了生态系统、器官系统等层次的系统生物学研究。 六、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E.H.Erikson,1902)是美国著名精神病医师,新精神分析派的代表人物。他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他把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这八个阶段的顺序是由遗传决定的,但是每一阶段能否顺利度过却是由环境决定的,所以这个理论可称为"心理社会"阶段理论。每一个阶段都是不可忽视的。

精神慰藉的社工介入

城市居家养老精神慰藉的社会工作介入探析内容摘要: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的养老问题重要性突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养老出现了很多模式。目前,居家养老是一种最主要的、新兴的养老模式。当前,居家养老服务的种种缺陷,需要社会工作做服务的指导以及社工的介入。依托社区,专业社工通过个案或者小组等社会工作模式对居家养老的老年人进行精神慰藉是一种有意义的尝试。 关键词:居家养老模式,精神慰藉问题分析,社会工作介入 一、城市居家养老模式的实践经验 居家养老是解决城市养老问题的主要途径。居家养老,实际上是一种把老年人在家庭的居住与社会化的上门包护服务结合起来的新型养老模式。我国过去传统的养老模式是家庭养老,主要依靠家庭成员相互扶持。现在改称为居家养老,老年人仍然生活在自己家中,但享受社区向老年人家庭提供必要的﹑专业化服务。这种服务的主要内容包括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精神慰藉、法律援助等方面。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养老模式创新 家庭养老、社会机构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是我国城市目前存在的三种基本养老模式。家庭养老是传统的养老模式,养老院等机构社会养老是社会化的养老模式,社区居家养老是一种新兴的、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有机结合的社会化养老模式。目前,家庭养老仍然是我国城市的主要养老模式;社会养老成为我国城市养老模式的必要补充;社区居家养老成为我国城市新兴的养老重要模式。另外又出现了诸如,老年公寓、社区“日托班”、“管家”养老、异地互助养老、以房养老、用租房金养老等模式。 (二)城市居家养老模式的实践探索 随着改革实践的不断深入,借鉴其他发达国家养老模式的已有经验并结合我国自身的实际情况,我国各地在不同程度上开展了积极的探索。 大连﹑青岛市各级政府对开展居家养老这项工作高度重视,并给予了大力支持。大连市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的意见》1,多次召开全市性工作会议,整体规划,从财力﹑物力给予资助和支持。大连市中山区推出“货币化养老”,对孤寡﹑“三无”﹑重病或重残的老人,由街道服务中心发给他们每个月有价服务券,最高的300元,最低的100元,资金由区财政和街道按4:1的比例共同承担。老年人持服务券可以到街道养老服务中 1https://www.360docs.net/doc/1e4166047.html,/catalogdetail.jse;jsessionid=afdVvWNdf1gb

精神健康社会工作案例

精神健康社会工作案例 一、病人一般资料: 蒋XX,女,初一学生,因情绪低落近半年,成绩显著下降,迷恋上网,由母亲带来咨询。 蒋XX在小学时是老师夸奖的好学生。性格乖巧、听话,服从教导,做事认真负责,因而常常受到表扬,很少受到批评,成绩优秀,爱好绘画,性格较内向,团体活动参加较少,但有几个知心好友。小学毕业后,考入一所重点中学。原来的伙伴都不在一起,同时,重点中学里面都是学习尖子,竞争气氛比较浓,好强的蒋XX发现自己学习不像小学那么出类拔萃吃力,也没有一个好朋友,觉得十分很不习惯,也不愿参加集体活动,心情一直十分沮丧,父母工作较忙,晚上回家一般已近半夜,早上很早就出门,生活起居由保姆照顾,感觉家中缺少交流,没有人理解自己,周末偶然有时间全家人一起吃饭,饭桌上父母又会没完没了地告诫“只有像我们那样考上名牌大学才会成功”,搅得他心烦意乱、食而无味,感到压力很大,上课时常常走神,注意力不集中,不知道老师在讲什么,学习成绩下降,初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成绩不理想,忙碌而粗心的父母没有追问成绩下降的原因,也没有到学校去了解情况,母亲还因此大发雷霆,动手打她,还警告她要好好用功,不然要取消其寒假出国旅游的计划,患儿此后情绪越来越差,整天心神不定,睡眠不好,老做噩梦,上课注意力无法集中,接连几次的单元测验一次比一次差,从班上的前10名,逐次退步到20名、30名、甚至40名以下。老师找他谈过一次,感觉很想改变,并努力改变自己,但不能坚持,情绪经常反复,心情抑郁,学习没有积极性,早上不愿起床,要叫上好几遍才慢慢腾腾起床,母亲性情急躁,往往大喊大叫,患儿也逐渐学会顶撞对抗。期末考试排46名,父母非常生气,果然取消其出国旅游的计划。 寒假在家里上网,被各类“精彩纷呈”的网络游戏所吸引住,还以匿名的方式交上了几个网友,觉得心情好一些了,可以在网上找到认同、安慰、发泄,可以无所顾忌地表达内心的感受,开始每天呆在网上的时间超过十个小时,有时长达十多个小时,不到一个月又觉得上网也没什么意思,便不再上网,只是老有一种难以言状的苦闷,感到前途渺茫,一切都不顺心,经常想哭,但又哭不出来,即使妈妈愿意带其出外旅游,也高兴不起来,最终玩得也不开心。新学期开学后几天后,不愿上学,早上起床后就立即进行电脑操作,妈妈只好强行送其到学校,上课时,有关游戏的情况反复出现在脑海中,注意力极度不集中,情绪不稳定,

全科社工培训心得体会

全科社工培训心得体会 一、崇高的社会责任 一般而言,责任意味着依照身份、地位或职业,由命令或习俗责成的工作、行为、服 务或职务。社会责任就是人们所扮演的社会角色所应该发挥的功能。社会责任的赋予者可 能是政府、组织和团体,也可能是社会公众、家庭和个人。通过政府、组织和团体赋予的 责任通常具有强制性,受法律、行政和经济约束;而由社会公众、家庭和个人所赋予的责 任则往往具有自然和自觉的特征,受社会舆论和个人良心约束。 社会工作者的责任分为社会责任和专业责任。前者是指在一般社会关系中力所能及的 助人行为,后者则是在专业岗位上应尽的工作义务。与普通公民相比,社会工作者在履行 社会责任方面具有更强的敏感度;同时,公众对社会工作者这一职业群体也会在道德上寄 予更高的希望。我们很难想象缺乏社会责任感的人能够在社会工作实践中尽到专业责任。 此外,社会工作者也往往能够通过不断进行专业实践而强化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二、丰富的人文情怀 人文情怀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对本身的亲近情感,是人类对自身生命、健康、尊严的自 然关爱,它是人们的社会责任和伦理规范的情感基础。不过,由于宗教信仰、政治派别和 社会分工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的群体和民族表达人文情怀的程度不同,方式各异。 如果说专业价值体系是社会工作实践的哲学基础,那么人文情怀则是其中最重要的感 性动力。一般公众内心具有的诸如慈善、怜悯等自发、直觉的助人意识,往往基于道德因素;而社会工作者的人文情怀则是一种更为丰富、成熟、稳定的社会情感,与其专业价值 一脉相承,并能通过专业实践不断得到强化。许多事例表明,即使由于种种原因脱离了社 会工作领域,人们在实践中已经固化的那种对人类的深切关爱依然时刻影响着他们的生活。 三、稳定的心理状态 稳定的心理状态是指社会工作者在遇到困难、挫折、紧急事件或处于危机状态时,能 够克制和调适负面情绪,从而保持理性的思考、判断和行为选择。 社会工作者在处理纷繁复杂的家庭和个人案例时,有时不仅会遇到社会资源的不足、 社会政策和专业价值的冲突、个人价值和专业伦理的冲突等问题,还会遇到专业方法与案 主文化系统之间的矛盾。因此,在实践中产生的紧张、慌乱、激动、犹豫、悲伤、压抑、 失望、孤独、烦躁甚至恐惧等负面的情绪和感受,是我们必须面对和调适的。 一般地说,个人的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和专业职责是保持心理稳定的前提。积累的知 识越丰富,掌握的技术越熟练,文化敏感度越高,专业价值越稳固,就越能避免心理失衡。其中,丰富的实践经验是有效调适心理失衡的宝贵资源。但是,对许多新手而言,则需要

社工工作心得

社区工作——积微成著 2018年伊始,我经过梅陇镇社区办组织的新进社工培训后,正式踏上了社区的工作岗位。转眼间,作为一名新进的普通社工也已工作了三个多月的时间,从一开始的一知半解,到现在也对社区工作有了初步的认知和体会。现在,我想就这几个月的工作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我是属地化分配的一名居委干部,所以,来到了属地居委后,首先是倍感亲切的。熟悉的环境,熟悉的居民,让我更快的适应这个新的岗位。 我们的社区有着接近三千户的居民,居委干部也是九个人组成的大居委。在几个月的工作和相处中,我感受到了我们居委干部、小区物业、业委会包括楼组长的团结一致,共同一心。这也能让我们更好的为社区和居民服务。 走上社区工作的这几个月,我在工作中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和各式各样的事,这些人和事和我以前想象的社区工作有些不同,但也让我对社区工作有了新的感触: 一、面对社区工作要有热情和喜爱。我已经选择了这份工作,那么 我就要喜爱他,用我的笑脸去面对他。居民来找我们,一定是遇到了事情需要我们的帮助,如果我们不能以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去接待他们,那只会更加恶化他们的情绪。所以不论工作中遇到什么事情,我们都需要以一个好的精神面貌去面对和处理。

二、面对居民要有耐心细心。社区工作其实大部分是对社区居民的 工作。解决居民的困难,满足居民的合理需求,为居民建设更好的社区生活。不论是我负责的计生、妇联条线工作也好,还是条线工作以外的其他事情也好,宗旨都只有一个:为居民服务。所以,更好的为居民做事就是我应该要努力的方向。面对不同种类的社区居民——不论是态度好的、还是见到我们就大吼抱怨的;不论是理解我们工作的居民、还是不理解我们的居民;不论是本社区业主、还是外来流动人口。我们都要以相同的态度,耐心倾听居民的诉求,真诚的与之沟通,切实为居民提供帮助。 三、要保持终生学习的状态。社区工作是一个方方面面的工作,我 自身不足的还有很多很多,我要始终保持学习的状态,不论是条线上、政策上的工作,还是与居民相处、沟通上的技巧等等,都还需要不断的学习和完善。所以在工作中我要不断向其他居委干部请教,在业余时间也要不断的拓展自己,为自己工作打下更扎实的基础。 经过这几个月的工作,我认识到做任何事都是积微成著的,社区工作无小事,居民之事无小事,要认真对待每一个居民。我也会在自己的岗位上脚踏实地,求真务实,为基层建设做出贡献! 2018.4.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