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报任安书节选练习及答案

高三语文报任安书节选练习及答案
高三语文报任安书节选练习及答案

高三语文报任安书节选练习及答案

高三语文报任安书节选练习及答案

一.写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关木索、被箠楚受辱

2.其次剔毛发

3.见狱吏则头枪地

4.及罪至罔加

5.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6.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7.思垂空文以自见

8.则仆偿前辱之责

二.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古今意义有无不同,请具体解释:

1.意气勤勤恳恳古义:今义:

2.素所自树立使然古义:今义:

3.念父母,顾妻子古义:今义:

4.恨私心有所不尽古义:今义:

5.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古义:今义:

6.下流多谤议古义:今义:

7.仆以口语遭遇此祸古义:今义:

三.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字与例句中加点字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1.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

A.若望仆不相师

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或师焉,或否焉

D.吾从而师之

2.比肩接踵()

A.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

B.夫知效一方,行比一官

C.天涯若比邻

D.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3.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A.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

B.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C.重为乡党所笑

D.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4.思厥先祖父()

A.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B.遭世罔极兮,乃陨厥身

C.率时农夫,播厥百种

D.禹厥之三仞

5.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A.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

B.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家祭无忘告乃翁

D.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6.谈谐终日夕,觞至则倾杯()

C.对此欲倒东南倾

D.权倾五伯

四.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

A.倡优畜之

B.太上不辱先

《报任安书》研学案及答案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四单元 19、《报任安书》研学案 班级姓名 高二语文备课组编一、学习目标 1.了解本文的背景与司马迁的遭遇。 2.理解本文的思路,认识司马迁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其意义。 3.掌握更多的实词、虚词与句式,增强语感,提高对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二、重难点:2、3 三、背景材料及体裁 1.背景资料 《报任安书》是司马迁任中书令时写给他的朋友任安的一封信。任安,字少卿,西汉荥阳人。年轻时比较贫困,后来做了大将军卫青的舍人,由于卫青的荐举,当了郎中,后迁为益州刺史。征和二年(前91)朝中发生巫蛊案,江充乘机诬陷戾太子(刘据),戾太子发兵诛杀江充等,与丞相(刘屈髦)军大战于长安,当时任安担任北军使者护军(监理京城禁卫军北军的官),乱中接受戾太子要他发兵的命令,但按兵未动。戾太子事件平定后,汉武帝认为任安“坐观成败”,“怀诈,有不忠之心”,论罪腰斩。任安入狱后曾写信给司马迁,希望他“尽推贤进士之义”,搭救自己。直到任安临刑前,司马迁才写了这封著名的回信。在这封信中,司马迁以无比愤激的心情,叙述自己蒙受的耻辱,倾吐他内心的痛苦和不满,说明自己“隐忍苟活”的原因,表达“就极刑而无愠色”、坚持完成《史记》的决心,同时也反映了他的文学观和生死观。所以,这封信是一篇研究《史记》和司马迁的生活、思想的重要文章。 2.体裁 “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就是“书信”的意思。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是写给谁的信,信题多为“报……书”、“答……书”、“与……书”、“上……书”、“寄……书”等,例如:《与朱元思书》(吴均)、《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等等。《报任安书》可以说是居书信散文之首,为千古压卷之作。 四、教学过程 (一)知识积累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曩.者()阙.然()怯懦 ..()沉溺.() 缧绁 ..()厄()..()臧.获()倜傥 厥()膑.脚()放失.()稽.()愠.色() 被戮.()垢弥 ..()闺閤.()剌.谬()2.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指出其含义。 (1)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2)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司马迁——《报任安书》节选学案w

《报任安书》学案 主备人:王璐 学习目标 1、了解背景与司马迁的遭遇,了解《史记》的写作过程和成书原因。 2、掌握重点文言基础知识。 3、学习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和生死观。 学习重点: 掌握重点文言基础知识。 学习难点: 1、文字疏通、词类活用现象。 2、学习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和生死观。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 一、走近作家、作品 司马迁(约前145或前135~?),西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人。天汉二年(前99),司马迁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而被捕下狱,受腐刑,著有《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史学价值。鲁迅先生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共三千年的历史。全书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8书、10表,共130篇,50余万字。在作为正史的二十四史中,《史记》是第一部。 二、写作背景 天汉二年(前99),李陵抗击匈奴,力战之后,兵败投降。消息传来,武帝大为震怒,朝臣也纷纷附随斥骂李陵。司马迁愤怒于安享富贵的朝臣对冒死涉险的将领如此毫无同情心,便陈说李陵投降乃出于无奈,以后必将伺机报答汉朝。李陵兵败,实由武帝任用无能的外戚李广利为主帅所致,司马迁的辩护,也就触怒了武帝。他因此受到“腐刑”的惩罚。对于司马迁来说,这是人生的奇耻大辱,远比死刑更为痛苦。 在这一场事件中,他对专制君主无可理喻的权力、对人生在根本上为外力所压迫的处境,有了新的认识。他一度想到自杀,但他不愿宝贵的生命在毫无价值的情况下结束,于是“隐忍苟活”,在著述历史中求得生命的最高实现。终于在太始四年(前写于这一年的《报任安书》中,司马迁对于自己的际遇和心情作了一个完整的交待。 本篇是司马迁写给其友人任安的一封回信。司马迁因李陵之祸处以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表面上是皇帝近臣,实则近于宦官,为士大夫所轻贱。任安此时曾写信给他,希望他能“推贤进士”。司马迁由于自己的遭遇和处境,感到很为难,所以一直未能复信。后任安因罪下狱,被判死刑,司马迁才给他写了这封回信。 三、解题 “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就是“书信”的意思。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是写给谁的信,信题多为“报……书”“答……书”“与……书”“上……书”“寄……书”等,例如《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与朱元思书》(吴均)、《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等等。 四、基础知识(给加点的字注音) 缧绁 ..()说.难()不可胜.计() 放失.旧闻()偿前辱之责.()鄙陋没.世()

报任安书文言知识

语言知识 (一)通假字 1.其次诎体受辱。 2.其次剔毛发。 3.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 4.见狱吏则头枪地。 5.及以至是。 6.及罪至罔加。 7.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8思垂空文以自见。 9.放失旧闻。 10.则仆偿前世之责。 11.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12.权倾五伯。。 (二)词类活用 1.孙子膑脚: 2.太上不辱先: 3.倡优所畜: 4.仆之先人非有剖符丹书之功: 5.故述往事,思来者: 6.请略陈固陋: 7.衣赭衣: 8.流俗之所轻也: 9.且勇者不必死节: (三)被动句 (1) (2) (四)省略句、判断句 (1) (2) (五)状语后置句 (1)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2)权倾五伯,囚于请室。 (3)幽于圜墙之中 (六)宾语前置句 (1)若望仆不相师 (七)重点翻译句. 1.《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2.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3.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4.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异? 5.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 6.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 7.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祗取辱耳。 (八)一词多义 1. 胜 (1)胜任。 (2)不可胜记。 (3)百战百胜。 (4)引人入胜。 2.再 (1)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2)青春不再。 3.厥 (1)思厥先祖父。 (2)大放厥词。 (3)厥有《国语》。 4.焉 (1)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2)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3)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5.非 (1)死日然后是非乃定。 (2)无可厚非。 (八)古今异义词 1.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古义: 今义:牛马走路。 2.意气勤勤恳恳。 古义: 今义:志趣和性格。 3.意气勤勤恳恳。 古义: 今义:勤劳而踏实。 4.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

最新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最新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一、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樊侯①庙灾记 (宋)欧阳修 ①郑之盗,有入樊侯庙刳神像之腹者。既而大风雨雹,近郑之田麦苗皆死。人咸骇曰:“侯怒而为之也。” ②余谓樊侯本以屠狗立军功,佐沛公至成皇帝,位为列侯,邑食舞阳,剖符传封,与汉长久,《礼》所谓“有功德于民则祀之者”□!舞阳距郑既不远,又汉、楚常苦战荥阳、京、索间,亦侯平生提戈斩级所立功处,故庙而食之宜矣。方侯之参乘沛公,事危鸿门,振目一顾,使羽失气,其勇力足有过人者,故后世言雄武称樊将军,宜其聪明正直,有遗灵矣。 ③然当盗之倳②刃腹中,独不能保其心腹肾肠哉?而后贻怒于无罪之民,以骋其恣睢,何哉?岂生能万人敌,而死不能庇一躬耶?岂其灵不神于御盗,而反神于平民而骇其耳目耶?风霆雨雹,天之所以震耀威罚有司者,而侯又得已滥用之耶? ④盖闻阴阳之气,怒则薄而为风霆,其不和之甚者凝结而为雹。方今岁且久旱,伏阴不兴,壮阳刚燥,疑有不和而凝结者,岂其适会民之自灾也耶?不然,则喑呜叱咤,使风驰霆击,则侯之威灵暴矣哉! 【注释】:樊哙,汉代开国功臣之一。②倳:插入,刺入。 (1)入第②段方框处恰当的一项是()。 A. 乎 B. 欤 C. 兮 D. 哉 (2)列对第②段内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叙述樊哙出身以及军功,目的是为了表达赞赏追思之情。 B. 引用《礼》相关语句,阐述郑人为樊哙立庙祭祀的原因。 C. 借助对史实的陈述,直接批驳开头部分人们的错误观点。 D. 回顾樊哙当年的勇武与功德,从而验证其死后具有神灵。 (3)文表面上说樊侯的神灵不会贻怒百姓,却暗含对典型官僚的批判,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 (4)文针对“侯怒而为之也”的观点批驳有力,层层推进,请结合③④两段内容加以分析。 【答案】(1)B (2)B (3)从为樊侯神灵辩护的语言,如“独不能保其心腹肾肠哉?”“贻怒于无罪之民,以骋其恣睢”等中可以看出“樊侯”的神灵是无能又蛮横无理的,不敢对盗贼发威却对老百姓滥施淫威,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实际上作者刻画了一个横暴的官僚典型,文末的一句“则侯之威灵暴矣”更是直接发出批判的声音。可见,文章暗含对典型官僚的批判。 (4)第③段首先从反面入手,从其神灵既然能够贻怒于无罪之民与不能保其心腹肾肠之间的矛盾中批驳樊侯神灵以雨雹伤苗的可能性;接着从正面论述,风雹乃阴阳二气凝结而成,只是碰巧遇到樊侯庙之事,批驳了樊侯怒而为之的迷信观点。论证层层推进,逻辑严

《报任安书》《太史公自序》高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题。(共15分,其中选择题每题2分)甲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身直为闺阁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书不能悉意,故略陈固陋。 (选自xx《报xx书》)乙 xx且卒,执迁手而泣曰: “余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尝显功名于虞夏典天官事后世中衰绝于予乎汝复为太史则续吾祖矣。自获麟以来四百有余岁,而诸侯相兼,史记放绝。余为太史而弗论载,甚惧焉,汝其念哉!”迁俯首流涕曰: “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阙。”①卒三岁而迁为太史令,?史记石室金匮之书,始论次其文。七年而遭李陵之祸,幽于缧绁。 乃喟然而叹曰: “是余之罪也夫!是余之罪也夫!身毁不用矣!”退而深惟曰: “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于是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自黄帝始。 (选自xx《xx自序》) 【注】①?: 缀集。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虽累百世,垢弥甚耳垢: 耻辱 B.以通其狂惑通: 抒发 C.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xxxx: 遗漏 D.于是论次其文次: 次序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仆以口语遇遭此祸曼辞以自饰 B.重为乡党所笑此人皆意有所郁结 C.退而深惟曰孙子膑脚,而论兵法 D.然后是非乃定乃喟然而叹曰 1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甲文融叙事和抒情于一体,当情浓事切之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是以肠一日而九回……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既是叙述又是抒情,使人读之唏嘘。 B.甲文向任安表述沉痛羞辱的心情,并陈说作者对余生的看法。“浮沉”“俯仰”“狂惑”词语,表达了司马迁的悔恨、妥协,是现实压迫之后的情感折射。 C.乙文用周文王、孔子、屈原等古圣先贤愤而著书的典故,表现作者隐忍的苦衷、坚强的意志和奋斗的决心。这些典故能让人深刻的感受到作者伟岸的人格和沉郁的感情。 D.乙文略述司马迁的处境、情感与心志,可与《报任安书》中“草创未就,会遭此祸”“退论书策以舒其愤”等内容映照,文字精微,思想深沉。

《报任安书》原文及翻译

司马迁《报任安书》原文及翻译 原文: 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教以顺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此也。仆虽罢驽,亦尝侧闻长者遗风矣。顾自以为身残处秽,动而见尤,欲益反损,是以独抑郁而与谁语。谚曰:“谁为为之?孰令听之?”盖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何则?士为知己者用,女为悦己者容。若仆大质已亏缺矣,虽才怀随和,行若由夷,终不可以为荣,适足以发笑而自点耳。书辞宜答,会东从上来,又迫贱事,相见日浅,卒卒无须臾之间,得竭至意。今少卿抱不测之罪,涉旬月,迫季冬,仆又薄从上雍,恐卒然不可为讳,是仆终已不得舒愤懑以晓左右,则长逝者魂魄私恨无穷。请略陈固陋。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 仆闻之:修身者,智之符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表也;耻辱者,勇之决也;立名者,行之极也。士有此五者,然后可以托于世,而列于君子之林矣。故祸莫憯于欲利,悲莫痛于伤心,行莫丑于辱先,诟莫大于宫刑。刑余之人,无所比数,非一世也,所从来远矣。昔卫灵公与雍渠同载,孔子适陈;商鞅因景监见,赵良寒心;同子参乘,袁丝变色:自古而耻之。夫以中材之人,事有关于宦竖,莫不伤气,而况于慷慨之士乎?如今朝庭虽乏人,奈何令刀锯之余,荐天下之豪俊哉?仆赖先人绪业,得待罪辇毂下,二十余年矣。所以自惟:上之不能纳忠效信,有奇策才力之誉,自结明主;次之又不能拾遗补阙,招贤进能,显岩穴之士;外之又不能备行伍,攻城野战,有斩将搴旗之功,下之不能累日积劳,取尊官厚禄,以为宗族交游光

宠。四者无一遂,苟合取容,无所短长之效,可见于此矣。乡者仆常厕下大夫之列,陪外廷末议,不以此时引维纲,尽思虑,今已亏形为扫除之隶,在闒茸之中,乃欲仰首伸眉,论列是非,不亦轻朝廷、羞当世之士邪?嗟乎!嗟乎!如仆尚何言哉!尚何言哉! 且事本末未易明也。仆少负不羁之材,长无乡曲之誉。主上幸以先人之故,使得奏薄伎,出入周卫之中。仆以为戴盆何以望天,故绝宾客之知,亡室家之业,日夜思竭其不肖之才力,务一心营职,以求亲媚于主上。而事乃有大谬不然者。夫仆与李陵俱居门下,素非能相善也。趣舍异路,未尝衔盃酒,接殷勤之余欢。然仆观其为人,自守奇士:事亲孝,与士信,临财廉,取予义,分别有让,恭俭下人,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其素所蓄积也,仆以为有国士之风。夫人臣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赴公家之难,斯以奇矣。今举事一不当,而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孽其短,仆诚私心痛之。且李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践戎马之地,足历王庭,垂饵虎口,横挑强胡,仰亿万之师,与单于连战十有余日,所杀过当,虏救死扶伤不给。旃裘之君长咸震怖,乃悉征其左右贤王,举引弓之民,一国共攻而围之。转斗千里,矢尽道穷,救兵不至,士卒死伤如积,然陵一呼劳军,士无不起躬自流涕,沫血饮泣,更张空弮,冒白刃,北向争死敌者。 陵未没时,使有来报,汉公卿王侯皆奉觞上寿。后数日,陵败书闻。主上为之食不甘味,听朝不怡。大臣忧惧,不知所出。仆窃不自料其卑贱,见主上惨怆怛悼,诚欲效其款款之愚,以为李陵素与士大夫绝甘分少,能得人死力,虽古之名将,不能过也。身虽陷败,彼观其意,且欲得其当而报于汉。事已无可奈何,其所摧败,功亦足以暴于天下矣。仆怀欲陈之,而未有路,适会召问,即以此指,推言陵之

《报任安书(节选)》答案

报任安书(节选) 1.【解析】选C。比:并列,这里是“相提并论”的意思。 2.【解析】选A。均为助词,的。B项,副词,于是、就;副词,却、竟然。 C项,介词,在;介词,引出对象。D项,介词,用、凭借;连词,表目的。 3.【解析】选C。A项,“失”同“佚”;B项,“罔”同“网”;D项,“责”同“债”。 4.【解析】选D。A项,名词作动词,受膑刑;B项,名词作状语,像牛马一样;C项,形容词作名词,固执鄙陋的意见。 5.【解析】选B。B项与例句均为被动句。A项,判断句;C项,省略句;D项,定语后置句。 6.【解析】选A。倜傥:古今意义相同,指卓越不凡。B项,意气:

古义指情意;今义指a.意志和气概,b.志趣和性格,c.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C项,下流:古义为身处下流,指地位卑微,名声不佳;今义指a.下游,b.卑下的地位,c.卑鄙龌龊。D项,口语:古义指言语,文中指替李陵辩护;今义指谈话时使用的语言(区别于“书面语”)。 7.答案:(1)人总是要死的,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得比鸿毛还轻,这是因为(他们)在为什么而死上有区别。 (2)《诗经》三百篇,大都是圣人贤者抒发悲愤之情的作品。(3)起草尚未定稿,就正好遭遇这场灾祸,书还没有写成,我十分惋惜,因此受了最重的刑罚却没有恼怒之色。 8.【解析】选B。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辱:谦辞,承蒙。和《报任安书》中的“曩者辱赐书”中的“辱”词义一致。

9.【解析】选A。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项,两个“以”均是介词,表原因,译为“因为”。B项,前一个“而”是连词,表顺承;后一个“而”是连词,表转折,译为“却”。C项,前一个“其”为代词,代自己;后一个“其”是副词,表商量或希望的语气,译为“还是”。D项,前一个“所”表被动,译为“被”;后一个“所”用在动词之前,与后面的动词组成名词性词组。 10.【解析】选C。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作者因写时文而遭毁誉”错误,根据原文内容可知,作者写时文获得荣誉,写有独立见解的文章却遭受灾祸。 11.【解析】本题考查阅读浅显的文言文及正确断句的能力。在整体把握句意的前提下,抓住其中的某些标志词,根据句子意思进行断句。

高中语文:《《报任安书》教案》教学案例

高中语文:《《报任安书》教案》教学案例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哈姆雷特被生活的困境逼到了死角,开始了关于生与死的思考。而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一位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在生死抉择中已经做出了响亮的回答: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趣异也。不仅如此,他也用自己的行动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下面,我们就通过《报任安书》来走近司马迁,走入司马迁的内心世界。 二、 司马迁简介 司马迁(约前145 约前90),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编写史料,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

司马迁早年游踪遍及南北,到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史记太史公自序》有这样的记载: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闚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彭城,过梁、楚以归。 初仕郎中,曾奉使西南。元鼎六年(前111)回家,值父病笃。父亲临终前嘱咐他说:余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尝显功名于虞夏,典天官事。后世中衰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并告诫他不要废天下之史文。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父职,任太史令,得以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档案和文献,为《史记》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天汉二年(前99),在《史记》草创未就之际,司马迁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而被捕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继续发愤著书,于征和二年(前91)写成《史记》。 (投影片2)《史记》简介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记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年表10篇,书8篇,共52万字。本纪、世家、列传用于记述人物事迹,书用于说明各种制度的发展变化,表用于显示史事的脉络,奠定了后世写史的体例。 《史记》有很高史学价值。班固称赞这部书说: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质,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汉书司马迁传》)意思是它高度地反映了历史的真实。不仅如此,其中《陈涉世家》肯定了陈涉起义的作用;《河渠书》《平准书》《货殖列传》反映了社会经济生活;《匈奴列传》《西南夷列传》等记叙了少数民族的活动,这些都是本书的优点。 - 三、解说文题,并指导学生了解原文大意。 1、写作背景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训练(附答案)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训练(附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疯狂的苇荡张西祥 刘木犁怎么就疯了呢?我问邻居,问村长。这个走路斜着一只膀子,在人流中一插一插像犁地的人,居然掂起猎枪去追他亲孙子,疯得分不清前头跑的是兔子还是孙子。村长说:“这事恐怕还要从苇荡说起。”苇荡我知道,就是村北那片大水洼子,方圆上千亩。村长嘱咐说:“苇荡那地方你可别去了,木犁一直都掂着土铳躲在苇棵里,说不定从哪里冒出来给你一枪,集镇上几个打渔打鸟的,都被他撵得像孙子,胆小的跑到家还大病一场。”我似信非信说:“这家伙年轻时以打猎为生我知道,怎么如今疯得连人和野物一起打了?”村长说:“怪就怪在如今他不打野物,只打人,不管是谁走近苇荡,他冷不丁就给你一枪。”“那他藏在苇棵里吃什么,喝什么?成仙了?”村长说:“他儿子每隔三五天背去半蛇皮袋冷馒头,像喂狗,朝滩涂上一撂,调头就跑。”从村长的嘴里我知道,木犁疯的原因很简单,木犁是想做一回真正的爷爷。这辈子拖着一躯残身子,木犁自觉得丈夫没做好,父亲也没做好,女人丢下他和儿子回黄土垄了,孙子要上学了却没钱。乡长那回在镇头上的大鸿宴应酬,说要给苇荡找个专门守护员保护野生动物。没想到这话爬进木犁的耳朵。木犁志在必得,揣上干粮赶到乡政府准备背水一战加上软磨硬磨。乡长说:“此人可以考虑。一,形象不好的人知耻而后勇,优点在于敬业,好使;二,便宜,要是雇个像样的,好赖也得七八百,这样的人给他个二百文就打发了,先试着用两个月再说。” 木犁守苇荡头一个月,果然拿到二百元,孙子也果然有了新书包、文具盒和走进校门的新衣服。那是木犁浑身脱了一层皮换来的——就在做看守的第四个晚上,木犁拼死命抓住几个张网偷水鸟的贼,几个贼也轻而易举抓住了木犁。直到木犁被乱拳轰击得鼻青脸肿,木犁的两只手依然像铁钩,紧紧钩住人家要去见乡长,人家随即提起腿把他的头杵进湖里喂水。村长说木犁就是这样受刺激的,也不知搭错了哪根神经,一头扎进深不可测的苇荡再也不露面。可是你见不到木犁,木犁却能看见你,只要有人走近苇荡,木犁不分良莠“咚”地就是一土铳,霰弹在苇叶上留下“唰”的暴风疾雨声,来人即便侥幸逃得了性命,也自觉被打穿了几根神经。好生生有鱼有野味的苇荡,却藏着火药桶,时不时要人的命,四方那些靠着苇荡找钱,靠野味打牙祭的贼胚子最先嚷嚷起来,众多电话接连打到乡长的办公桌上。乡长拖着不管,集镇派出所的压力就大了,于是端着真家伙的三个警员威武雄壮地呵斥,举着家伙凌厉尽致比划,就是听不见枪响;疯子不仅先声夺人开了第一枪,还抱起土铳没头没脑冲上来,结果可想而知。没想到这一番折腾还带来了负面效应,疯子的骁勇被四方乡邻渲染出传奇色彩,苇荡也就此安宁下来。在苇荡安宁的大半年里,有人看见消失多年的琵鹭和天鹅又来筑巢生养。我再次回乡时,贸然听说木犁死了。村长在说到木犁死时,是吞吞吐吐的,总不肯说原因。我连灌了他几杯,村长就硬着舌头说:“木犁死的事只有俺和木犁的儿子知道,木犁的儿子那天又去撂冷馒头,猛发现前几天撂在滩涂上的馒头原封没动。儿子似有预感,找到用芦苇搭的窝棚子,爹是直挺挺躺在一把干草上,早凉了。儿子觉得事情重大,哭两声猛地转身就跑。”儿子是在村外的田头上遇见村长的,村长说:“如今你爹好赖也算半个吃官饭的人了,走,这事俺得给乡长汇报。” 乡长一听,说:“这下可咋办?以后苇荡谁看守?”木犁儿子说:“这也是俺要向

高三语文报任安书节选练习及答案

高三语文报任安书节选练习及答案 高三语文报任安书节选练习及答案 一.写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关木索、被箠楚受辱 2.其次剔毛发 3.见狱吏则头枪地 4.及罪至罔加 5.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6.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7.思垂空文以自见 8.则仆偿前辱之责 二.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古今意义有无不同,请具体解释: 1.意气勤勤恳恳古义:今义: 2.素所自树立使然古义:今义: 3.念父母,顾妻子古义:今义: 4.恨私心有所不尽古义:今义: 5.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古义:今义: 6.下流多谤议古义:今义: 7.仆以口语遭遇此祸古义:今义:

三.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字与例句中加点字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1.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 A.若望仆不相师 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或师焉,或否焉 D.吾从而师之 2.比肩接踵() A.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 B.夫知效一方,行比一官 C.天涯若比邻 D.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3.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A.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 B.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C.重为乡党所笑 D.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4.思厥先祖父() A.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B.遭世罔极兮,乃陨厥身 C.率时农夫,播厥百种 D.禹厥之三仞 5.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A.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 B.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家祭无忘告乃翁 D.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6.谈谐终日夕,觞至则倾杯() C.对此欲倒东南倾 D.权倾五伯 四.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 A.倡优畜之 B.太上不辱先

《报任安书》复习学案

《报任安书》复习学案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曩()者阙()然宫阙()兽槛()门槛()警惕()挑剔()剃()刀倜()傥()圜()墙衣()赭()衣()稽()首缧()绁() 二、指出下列句中古今异义的词语并解释 1.意气勤勤恳恳 2.素所自树立使然也 3.及以至是,言不辱者,所谓强颜耳 4.灌夫受辱于居室 三、指出下列各组加点词语的意思 1. 曩者 ..辱赐书 2.若望 ..仆不相师 .. 3.幸.勿为过 .. 4.固.主上所戏弄,倡优畜.之 5.特.以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 6.用之所趋.异也 7.婴.金铁受辱 8.积威约.之渐.也 9.定计于鲜.也 10.权倾.五伯11.审.矣,何足怪乎?12.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 ..之外,以稍陵 ...迟 13.古人所以重 ...施刑于大夫者,殆为 ..此也。14.恨私心 ...有所不尽 15.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 ....之人称焉16.仲尼厄.而作《春秋》 17.不得通.其道通.古今之变以通.其狂惑 18.以舒.其愤19. 稽.其成败兴坏之纪.20.亦欲以究.天人之际. 21.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 22.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 ..……重为乡党所笑。 23.虽累 ..百世,垢弥甚 ...耳! 四、积累实词 1、殆: (1)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 (2)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3)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顾: (1)念父母,顾妻子 (2)相如顾召赵御史书 (3)大行不顾细谨 (4)三顾茅庐 (5)顾吾念之 (6)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五.找出下列句中属于词类活用现象的词语并解释: 1.请略陈固陋 2.倡优畜之 3.流俗之所轻 4.而世又不能与死节者比 5.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 6.且勇者不必死节 六.解释下列句中虚词的意义: 1.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 2.及以.至是 3.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 4.推而论书策,以.舒其愤 5.亦欲以.究天人之际 6.是以 ..就极刑而无愠色 7.仆以.口语遇此祸8.曼辞以.自饰 七、翻译下列句子 1.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 2.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3.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 4.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 八、成语 画地为牢:在地上画一个圈儿当做监狱,比喻只许在指定范围之内活动。 九牛一毛:比喻极大的数量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 一家之言:有独特见解、自成体系的学术论述,也泛指一个学派或个人的理论、说法。 夏教授写的这篇论文,不袭旧说,自成,令人耳目一新。 他搜集的这些奇石,与真正的收藏家相比,不过是。 搞学术研究要拓宽视野,不能。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含答案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前景诱人的空气发电技术 人们将风力视为最洁净的发电技术之一,但是就风力发电而言,也有它的不足:在风力微弱的情况下,风车翼片无外力推动,就会静止不动,无法发出电能;另外,如果联网的风车群有部分不工作,只有几台运转就可能出现过载现象。可是,通常电只能是发多少,消耗多少,无法存储。虽然有一些存储方法,但成本昂贵,难以普及。 深夜,居民和企业用电均处于低峰,如果是核电站或热力电站,便可以将水压缩进位于高处的储水站。当需要用电时将水排出,推动涡轮发电机发电。那么,风力发电能否也像别的发电方式那样,将空气存储起来,到需要时再使用呢?目前,德国技术人员找到了一种存储空气的新方法,即在地下建一座大型储气站,用空气压缩机将空气压缩,进行存储。需要时打开阀门,由高压空气推动涡轮机发电。空气排放前,如果再用燃气加热,效率将更高。 早在1978年,德国下萨克森州就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空气发电站,两个位于地下658米和800米的储气站是两个废弃的盐矿矿井。这两个储气站的储气量为31万立方米,最大承受力为70巴,足够供功率290兆的发电机组工作3小时。除此以外,在美国阿拉巴马州也有一个类似的电站,据说美国将要对其进行改造,并将建造一系列新型空气发电站。 目前,能源专家对空气发电前景看好,该技术除了能作为应急电站外,也是一种洁净能源的获取办法。如果将其与风力发电机组合使用,它将开辟了一条全新的提供能源的新途径。一个风力发电机群加上压缩空气电站,无论从技术、还是从经济角度看,均可以与油、燃气、煤或核能一比高下。如我国的内蒙地区,风力资源丰富,建造风力发电机群,加上空气电站,将有取之不尽的能源。 为保证能提供充足的电能,一般在设计风力发电站时需考虑各种因素,如,建造一个50兆瓦的电站,并不是说由50台1兆瓦的风力发电机简单并联,这只是指在最佳风源的情况下能够实现,但如果风速降低,其功率可能只能达到25兆瓦,因此,建造时需要安装100台风力发电机,这样,即使在风速较低时仍能提供足够的电能。风速高时,同时工作会出现电力过剩情况,这时就可以将空气压缩进地下储气站,到需要时再放出。 空气发电技术现在还少有人问津,原因是目前矿物能源的价格太低,以致人们还无需去考虑。一旦矿物能源耗尽,政府对二氧化碳排放标准严加限制,对洁净能源的需求就会骤然而升。当然,空气发电也并非是零排放,但与热力发电相比,仅是它的二十分之一,每度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为10至15克。如果该技术能投入使用,那么它将是生态能源领域的一项新突破。 7.下列各项对“空气发电”的有关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空气发电就是把空气压缩,进行存储,到需要时再使用的一种发电技术。 B.空气在排放前,用燃气加热,效率将更高。 C.空气发电技术虽然已在某些国家得到了开发和利用,但现在仍然少有人问津。 D.空气发电是最洁净的发电技术之一,没有任何污染。 8.下列不属于设计风力发电站时考虑因素的一项是() A.建造一个50兆瓦的电站,在最佳风源的情况下,需要50台1兆瓦的并联的风力发电机。 B.建造一个50兆瓦的电站,需要安装100台1兆瓦的风力发电机。 C.建造地下储气站,是为了防止风速过高时出现电力过剩的现象。 D.建造风力发电站要考虑风速的高低,以保证提供充足的电能。 9.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风力发电和空气发电一样,都是利用空气发电。 B.空气发电前景虽然看好,但它目前只能作为应急电站。 C.一旦矿物能源耗尽,空气发电就会成为人们的首选。 D.空气发电技术已经被人们掌握,但由于其发电成本高,现在难以普及。 10.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核电站或热力电站采用将水压缩进位于高处的储水站,来调节发电量。 B.在德国和美国已经并网发电的空气电站,从经济角度看非常合算。 C.如果空气发电与风力发电组合使用,从经济角度看与热力发电不相上下。 D.空气发电技术的普及使用,对环境保护将会起很好的作用。 (一)科技说明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 ①科技说明文阅读理解近年来题型比较稳定,一般为四道选择题,但不排除类似北京05春招题的主观题形式。 ②选材去年为自然科学类的材料,今年有可能选社科论文。 详解:

报任安书阅读题及标准答案.doc

报任安书阅读题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题想要得高分,不妨多做一些文言文阅读题的练习。以下是我给你推荐的报任安书阅读题及参考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报任安书》阅读原文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已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侮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身直为闺阁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今少卿乃教之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今

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书不能尽意,故略陈固陋。 《报任安书》阅读题目 【小题1】下列各组中,实词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可胜记胜:尽西伯拘而演《周易》演:推演 B.不韦迁蜀,世传《吕览》迁:迁徙草创未就,会遭此祸会:适逢 C.稽其成败兴坏之理稽:考订仆偿前辱之责责:职责 D.仆诚已著此书诚:确实垢弥甚耳弥:满 【小题2】下列各组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以通其狂惑不得通其道 B.思垂空文以自见其翼若垂天之云 C.且负下未易居若属皆且为所虏 D.居则忽忽,若有所亡亡羊补牢 【小题3】选出与"文王拘而演《周易》"句式结构相同的一句( ) A.彼且奚适也 B.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C.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D.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小题4】下列各项中,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列举了文王,仲尼,屈原等人的事迹,意在说明自己受腐刑后隐忍苟活的原因,是为了完成《史记》,实现自己的理想。 B.介绍《史记》的写作宗旨,是为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C.即使受到残酷的刑罚,作者也毫无愠色,继续奋笔疾书,这种在逆境中忍辱图强的精神,实在是难能可贵。 D.作者对余生的看法是无脸见人,痛苦至极,因此想隐退山林,顺从世

新课标高中语文教材《报任安书》学案

新课标高中语文教材《报任安书》学案 教学博苑 2011-08-06 1509 5d56b7b40102dqyl 新课标高中语文教材《报任安书》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司马迁与《史记》的有关背景资料,特别是对他人生观、价值观产生深刻影响的事件。 2、积累文言知识重点掌握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和通假字。 3、认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人一生的重要影响。 【学习重点】 1、借助工具书和课本中的注释读懂文章的内容,结合上下文准确把握文言词语的意义。 2、积累文言知识重点掌握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和通假字。 【学习难点】 体会在文中表达的曲折丰富的情感,理解的生死观、价值观。 【学习过程】 一、关于司马迁的对联 刚直不阿,留将正气冲霄汉; 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一代君权痛蚕室,千秋史笔溯龙门。 思考从这两幅对联中,我们读出了有关司马迁的哪些信息?

二、司马迁的有关资料 1、家世和家庭。司马迁的先代“世典周史”,其父司马谈在任太史令时就曾想到利用做官的便利条件,修著一部记述“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的史书,但未能如愿。临终时,他把这一理想和愿望留给了司马迁,希望司马迁做太史,不要忘记他所欲论著的心愿,并认为一个人事亲、事君的最后目的在于自立,扬名后世,以显父母,这是最大的孝道。父亲的话对司马迁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司马迁流着泪向父亲承诺“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阙。” 2、遭遇李陵之祸,接受宫刑。这对司马迁影响极大,经历此事,他对封建统治者的残酷性和上层社会的世态炎凉有了很痛苦、很深切的感受,直接影响了他的人生观、生死观、价值观,也影响了他对《史记》一书的创作。司马迁之所以在为名节自杀和为事业隐忍苟活之间选择后者,全是因为《史记》未成。他发愤著书,以十分刚毅的精神完成《史记》的写作,并通过《史记》一书来鞭挞黑暗,表彰正义,寄托自己的理想和思想感情。 读《史记》不能不了解司马迁,了解司马迁,不能不读《报任安书》。《报任安书》是司马迁的苦心孤诣之作。在这封写给朋友任安的信中,司马迁以无比愤激的心情,述说了因李陵事件而蒙受的奇耻大辱,倾诉了内心郁积已久的痛苦和愤懑,披露了封建最高统治者的专断不公,委婉地述说了他受刑后忍辱苟活的苦衷。从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宁愿受辱也要死得“重于泰山”的坚忍和伟大,同时此文也反映了他的文学观和生死观,所以这封信是一篇研究《史记》和司马迁的生活、思想的重要文章。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梳理每段内容,概括段意 明确第1段说明来信内容,就未能及时回信表示歉意。 第2段申述自己遭受腐刑而未能死节的原因。 第3段说明受刑后隐忍苟活的原因。

高中语文课本第六册文言文单元课文报任安书(节选)...

高中语文课本第六册文言文单元课文《报任安书(节选)》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原因何在?把全文拿来对照着读一下,不难发现,“节选”是一个重要原因。下面不妨把课文未选入的四段文字抄录如下,从篇幅上看,这些文字约占课文的一半稍多。 [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此也。仆虽罢驽,亦尝侧闻长者遗风矣。顾自以为身残处秽,动而见尤,欲益反损,是以独郁挹而与谁语。谚曰:“谁为为之?孰令听之?”盖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何则?士为知己者用,女为悦己者容。若仆大质已亏缺,虽才怀随、和,行若由、夷,终不可以为荣,适足以见笑而自点耳。书辞宜答,会东从上来,又迫贱事,相见日浅,卒卒无须臾之间,得竭指意。今少卿抱不测之罪,涉旬月,迫季冬,仆又薄从上雍,恐卒然不可为讳。是仆终已不得舒愤懑以晓左右,则长逝者魂魄私恨无穷。请略陈固陋。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 仆闻之:修身者,智之符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表也;耻辱者,勇之决也;立名者,行之极也。士有此五者,然后可以托于世,列于君子之林矣。故祸莫憯于欲利,悲莫痛于伤心,行莫丑于辱先,诟莫大于宫刑。刑余之人,无所比数,非一世也,所从来远矣。昔卫灵公与雍渠载,孔子适陈;商鞅因景监见,赵良寒心;同子参乘,袁丝变色:自古而耻之。夫中才之人,事关于宦竖,莫不伤气,况于慷慨之士乎!如今朝庭虽乏人,奈何令刀锯之余荐天下豪俊哉!仆赖先人绪业,得待罪辇毂下,二十余年矣。所以自惟:上之不能纳忠效信,有奇策才力之誉,自结明主;次之又不能拾遗补阙,招贤进能,显岩穴之士;外之又不能备行伍,攻城野战,有斩将搴旗之功;下之不能积日累劳,取尊官厚禄,以为宗族交游光宠。四者无一遂,苟合取容,无所短长之效,可见于此矣。乡者,仆亦尝厕下大夫之列,陪外廷末议。不以此时引维纲,尽思虑,今已亏形为扫除之隶,在闒茸之中,乃欲仰首伸眉,论列是非,不亦轻朝廷、羞当世之士邪!嗟乎!嗟乎!如仆尚何言哉,尚何言哉! 且事本末未易明也。仆少负不羁之才,长无乡曲之誉,主上幸以先人之故,使得奏薄伎,出入周卫之中。仆以为戴盆何以望天,故绝宾客之知,忘室家之业,日夜思竭其不肖之才力,务一心营职,以求亲媚于主上。而事乃有大谬不然者。 夫仆与李陵俱居门下,素非能相善也,趣舍异路,未尝衔杯酒,接殷勤之余欢。然仆观其为人,自守奇士。事亲孝,与士信,临财廉,取予义,分别有让,恭俭下人,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其素所畜积也,仆以为有国士之风。夫人臣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赴公家之难,斯已奇矣。今举事一不当,而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孽其短,仆诚私心痛之!且李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践戎马之地,足历王庭,垂饵虎口,横挑强胡,仰亿万之师,与单于连战十有余日,所杀过当。虏救死扶伤不给,旃裘之君长咸震怖,乃悉征其左、右贤王,举引弓之民,一国共攻而围之。转斗千里,矢尽道穷,救兵不至,士卒死伤如积。然李陵一呼劳军,士无不起,躬自流涕,沫血饮泣,张空弮,冒白刃,北向争死敌者。陵未没时,使有来报,汉公卿王侯,皆奉觞上寿。后数日,陵败书闻,主上为之食不甘味,听朝不怡。大臣忧惧,不知所出。仆窃不自料其卑贱,见主上惨凄怛悼,诚欲效其款款之愚,以为李陵素与士大夫绝甘分少,能得人之死力,虽古之名将不能过也。身虽陷败,彼观其意,且欲得其当而报于汉。事已无可奈何,其所摧败,功亦足以暴于天下矣。仆怀欲陈之而未有路。适会召问,即以此指推言陵之功,欲以广主上之意,塞睚眦之辞。未能尽明,明主不晓,以为仆沮贰师,而为李陵游说,遂下于理。拳拳之忠,终不能自列。因为诬上,卒从吏议。家贫,货赂不足以自赎,交游莫救,左右亲近,不为一言。身非木石,独与法吏为伍,深幽囹圄之中,谁可

《报任安书》答案

《报任安书》知识点归纳 【文学常识】 【字音】 曩者阙然臧获倜傥 膑脚愠色剌谬 【通假字】 (1)古者富贵而名摩灭(“摩”通“磨”,消磨,磨掉) (2)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底”通“抵”,大都) (3)思垂空文以自见(“见”通“现”,现露) (4)网罗天下放失旧闻(“失”通“佚”,丢失的) (5)则仆偿前辱之责(“责”通“债”,此处指下狱受宫刑) 【古今异义】 (1)意气勤勤恳恳 (意气:古,情义。今指:意志和气概;志趣和性格;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勤勤恳恳:古,诚恳,恳切。今指勤劳而踏实) (2)念父母,顾妻子 (妻子:古,妻子和儿女,今指男子的配偶) (3)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 (沉溺:古,陷身。今指陷入不良的境地,难以自拔) (4)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非常:古,不同寻常。今用作程度副词,相当于“很”、“十分”) (5)下流多谤议 (下流:古,身处下流,指地位卑微。今指卑鄙龌龊,不文明) (6)仆以口语遭遇此祸 (口语:古,说话。今指谈话时使用的言语,与“书面语”相对) 【词类活用】 (1)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牛马:名词作状语,像牛马一样,这里是作者的谦称) (2)且勇者不必死节(死:动词的为动用法,为……而死) (3)韩非囚秦(囚:动词的被动用法,被……囚禁) (4)若望仆不相师(师,效法) (5)孙子膑脚(名作动,受膑刑) (6)请略陈固陋(形作名,因塞鄙陋的想法) (7)流俗之所轻也(形作动,轻,轻视) (8)思垂空文以自见(使……流传) (9)且勇者不必死节(为动,为……死) 【一词多义】 1、以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介词,用 以通其狂惑表目的,用来 及以至是已经 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连词表结果 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是以,因此 仆以口语遇此祸因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