砀山酥梨生产技术规程

附件1砀山酥梨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砀山酥梨苗木繁育、建园、整形修剪、花果管理、土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包装、标志、贮藏和运输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砀山酥梨的育苗、生产、采收、贮存。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8321.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一)

GB/T 7718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NY/T 658 绿色食品包装通用准则

NY/T 391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

NY/T 393 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NY/T 394 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

NY/T 442 梨生产技术规程

NY/T 1198 梨贮运技术规范

NY/T 2157 梨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

NY 475 梨苗木

NY/T 2681 梨苗木繁育技术规程

3 苗木繁育

3.1 砧木苗培育

按NY/T 2681中执行。

3.2 嫁接

3.2.1 接穗选择

按NY/T 2681规定执行。

3.2.2 嫁接时期和方法

3.2.2 .1 夏秋带木质芽接法

播种当年的7月~9月份,当砧木苗长到直径约0.5 ㎝时就可进行带木质部芽接。先在砧木上离地面10 cm处长削一刀,深达木质部,长度2.5cm左右,下面斜削一刀,去掉削片。用同样方法削取接芽,长宽深度相仿,并插入砧木切口。用塑料条全封闭包扎,包扎时要露芽眼,接后10天左右可以解绑。

3.2.2 .2 春季萌芽前硬枝斜切腹接法

对芽接未成活和当时粗度不够未芽接的砧木,可于第二年的春季萌芽前进行硬枝斜切腹接。方法是从砧木地上部分5~8㎝处剪断,在上端平茬出的一侧,用果枝剪斜切一个长约2.5~3cm的切口。在接穗枝条上选择1~2个饱满芽,用剪枝剪大刃将其两面削成长约2~3cm 的斜面,有芽的一侧稍厚,无牙的一侧稍薄,剪下枝芽。将接穗插入砧木切口,接穗稍厚的一侧向外,稍薄的一侧向内,使砧木与接穗的形成层对齐,然后用塑料薄膜密合绑扎。

3.2.3 嫁接后管理

按NY/T 2681执行。

3.4 苗木出圃与包装

按NY/T 2681执行。

3.5 苗木贮存

3.5.1 假植

苗木被挖出后,若不能及时定植,需选择不易积水的地块进行假植。假植时,先挖深、宽各40 cm的条沟,将成捆苗木在沟中散开,沟内苗木堆放不能超过5层,然后用开挖另一条沟的土填埋放好的苗木根部,并浇水使根与土充分接触。

3.5.2 低温冷库贮存

运用低温冷库贮藏苗木时温度应控制在0~1℃,相对湿度要求95%以上。苗木入库时用70%甲基硫菌灵1000倍液沾根处理,苗木码垛后用塑料薄膜覆盖保湿。贮藏期间应定期检查冷库温湿度和苗木保鲜度。

3.6 苗木运输

按NY/T 2681执行。

4. 建园

4.1 园地环境

按NY/T 391执行。

4.2 园地选择

建园宜选择土壤层厚度≥60cm、透气良好、有机质含量≥1%沙壤土或沙土地。园地周围无柏树种植。

4.3苗木选择

砧木选择杜梨、秋子梨。苗木质量应符合NY/T475 标准要求。最好选择2-3年生大苗壮苗定植。

4.4栽植时期

秋末落叶后到土壤封冻前和土壤解冻到春季萌芽前。原则上落叶后和土壤解冻后定植愈早愈好。

4.5 栽植密度

依据立地条件和所要采用的目标树形:基部多主枝中干两层形树形适宜的栽植密度为每666.7 m2 栽18~30棵;基部多主枝小冠疏层形树形适宜的栽植密度为每666.7 m2 栽28~44棵;纺锤形适宜栽植的密度为67~83棵。

4.6 授粉树的配置

以鸭梨、马蹄黄、园黄、翠冠梨作为授粉品种,栽植时至少选择2个或2个以上授粉品种,配置比例为1:8—1:10,隔行或梅花状栽植均可,最好采用梅花状栽植。

4.7 栽植方法

按DB34/T 2248规定执行。定植前用水浸根8—12小时,修剪根系,栽植时以杀菌剂沾根处理,定干后及时用蜂蜡封口。

5 整形修剪

5.1 定干高度

基部多主枝中干两层形树形定干高度为90~100cm;基部多主枝小冠疏层形树形定干高度为95~110 cm;纺锤形树形定干高度为100—120cm.

5.2 整形

5..2.1 基部多主枝中干两层形

干高65 cm左右,第一层主枝3~5个,层内距40~50 cm;第二层主枝1~3个,层内距30~40 cm;层间距150~180 cm,全树高350~400 cm。

第一层主枝开张角度为60°~70°,第二层主枝开张角度为50°~60°。

第一层每主枝上留1~3个侧枝,第一侧枝在各主枝的同侧,第二侧枝在另一侧,第三侧枝和第一侧枝处同侧。第一侧枝距主枝基部40~60 cm,同主枝上侧枝间的距离60 cm左右。

第二层主枝上留0~1个侧枝,侧枝距主枝基部40 cm。

5.2..2 基部多主枝小冠疏层形

干高60 cm左右,第一层主枝3~5个,层内距40 cm左右;第二层主枝2个,层内距30 cm,层间距80~100 cm;全树高300 cm左右。

第一层主枝开张角度为65°~75°,第二层开张角度为60°~65°。

第一层主枝留0~1个侧枝,侧枝在各主枝的同侧。侧枝距主枝基部40 cm左右,第二层主枝上不留侧枝。

5.2.3 纺锤形

树高250-300cm,主干高60-80cm.中心干强壮直立,干上螺旋着生10-15个主枝,粗度小于主干1/2,间隔20-30cm,主枝角度70o-90o,均匀伸向各个方向,枝组长度应控制在120cm 以内,成形后整体树冠呈上小下大形状。该树形整形以缓放、拉枝、疏剪为主,少用短截,主枝全部单轴延伸,其上主要培养小型结果枝组。砀山酥梨纺锤形整枝应特别注意控制上强和树冠郁蔽。

5.3 修剪

5.3.1 骨干枝修剪

5.3.1.1 中心干修剪

将定干后最上部的芽发出的发育枝培养成中心干。冬剪时,对延长枝行轻短截,对生长势过旺的行中短截,也可在夏季对新梢行剪梢、摘心或对多年生枝环割,第二层主枝培养后,不再留中心干延长枝,进入盛果期稳定生产后,对于基部多主枝小冠疏层形剪除第二层以上部分。

5.3.1.2 主枝修剪

在整形带内培养均匀分布的主枝3~5个。主枝不够时,春季萌芽前在整形带饱满芽上方行刻芽处理。冬剪时,对幼龄树主枝延长枝行轻短截或不剪,对盛果期主枝延长枝行轻短截或中短截,树冠达到要求时,可行重短截或回缩。

5.3.1.3 侧枝修剪

利用主枝侧芽培养侧枝,不用竞争枝培养侧枝。对幼龄树侧枝延长枝行轻短截或甩放,对与主枝有竞争的侧枝可行中短截或重短截;对盛果期侧枝延长枝行中短截,影响主枝生长或树冠达到要求时可重短截或回缩。

5.3.2 辅养枝修剪

在不影响骨干枝生长的前提下,可在整形带内或以上部位培养辅养枝,辅养枝与中心干之间的夹角为80°~90°。对辅养枝延长枝缓放或轻短截,影响骨干枝生长发育时,可重短截或回缩或疏除。

5.3.3 枝组培养

5.3.3.1 枝组类型

按分枝数量、主轴长短和所占空间大小,分小型枝组、中型枝组和大型枝组。小型枝组具有2~4个分枝,主轴15 cm左右,占有直径30 cm左右的空间;中型枝组具有5~15个分枝,主轴长30 cm左右,占有直径约60cm的空间;大型枝组具有16个以上分枝,主轴长超过30 cm,占有大于60 cm以上的空间。

5.3.3.2 枝组比例全树要求小型枝组占60%,中型枝组占30%,大型枝组占10%。

5.3.3.3 枝组分布

在各骨干枝中部培养大中型枝组,在基部培养中型枝组,外围分布中、小型枝组。同侧大中型枝组之间的距离应在50 cm左右,小型枝组之间的距离在20 cm左右。大、中型枝组之间可间插小型枝组,骨干枝背上不留大、中型枝组。

5.3.3.4 枝组培养

大型枝组用中长发育枝连续重短截,长发育枝连续缓放、结果缓和后回缩,由中型枝组培养和侧枝辅养枝改造等方法培养。

中型枝组用发育枝甩放、结果后回缩,中发育枝甩放、成花后回缩,中长发育枝重短截,大型枝组回缩和由小型枝组培养等方法培养。

小型枝组用中庸发育枝缓放、成花后回缩而成,对叶丛枝、短枝不剪,或者由中长发育枝重短截和中型枝组改造等方法培养。

5.3.3.5 枝组更新

疏除过密枝组、衰弱枝组,对过大、过强的枝组用疏枝、回缩等方法进行改造,保留的较弱枝组用壮枝壮芽带头,使其复壮。通过不断培养、更新、复壮,保持枝组数量的动态平衡。

5.3.4 骨干枝间关系

要求中心干强于主枝,主枝强于侧枝,下层主枝强于上层主枝,上层主枝是下层主枝长度的三分之一左右。

5.4 枝量

盛果期每666.7 m2 留枝量4~5万条。

5.5 花芽留量

盛果期酥梨每666.7 m2花芽留量1.5~1.8万个左右。

5.6 覆盖率

盛果期酥梨群体覆盖率为70~80%。

6 花果管理

6.1 人工辅助授粉

6.1.1 花粉房设置

用铝合金框和纱窗做成80cm×110cm的纱窗平台;用钢筋或角铁焊接平台支架,总高度不超过250cm,分为8-9层最低一层距地面50cm,其余层间距20-25cm,将均匀洒满花药的白纸单层平铺在纱窗平台上,每个平台可处理花药0.25-0.3千克。

6.1.2 采花

在鸭梨、马蹄黄、园黄、翠冠等授粉品种树上,采集大蕾期花朵,5-6千克鲜花可出0.5千克鲜花药。

6.1.3 花粉制取

用剥花机或人工剥取花药,筛去杂质,然后将花药送花粉房烘制花粉。

6.1.4 花粉烘制条件

保持花粉房温度在20~25℃,相对湿度在60~70%,烘制24小时左右,并注意室内外空气交换。

6.1.5 花粉保存

花粉制好后用硫酸纸包好,放在温度为2~8℃的硅胶干燥剂中或相对湿度为50%、阴凉干燥处备用。

6.1.6 授粉

花开50%以上,每日早晨8时露水干后至下午5时前,用授粉器点授花序边花2~3朵,整个花期最好重复授粉2~3次。若授粉期间遇有灾害性天气,应尽量补充授粉。

鼓励推广梨园蜜蜂、壁蜂和液体授粉。

6.2 花果初期管理

6.2.1 预防花期霜冻

初花期喷 0.3%硼砂+0.2%尿素+0.3%白糖。

果园铺设灌溉用微喷带,低温期持续向空中喷水,微喷带铺设间距视果树行距而定,一般为4m-8m.不建议向果树上直接喷水。

气温接近0℃时,点火生烟,每667 m2 果园面积设置6~8个烟堆,保持时间是整个低温期。

花前灌水使地表气温下降缓慢,可提高地表温度3-5℃,同时可改善墒情。

6.2.2 疏花

花序分离后至开花前,疏除病虫花、稠密花、串枝花量,建议疏花时整序疏除,留花量比计划留花量多30~50%。

6.2.3 疏果

谢花后两周进行初次疏果,各花序留单果为主、双果为辅,疏去小、残、病虫、畸形、稠密果、直立果。在树冠中、外部适当多留果,内膛和下部少留;壮树、壮枝上适当多留果,弱树、弱枝上适当少留。定果在5月底前完成,根据树势、树龄和肥水条件,确定留果量,具体指标:果间距20-25cm;叶果比30-50:1;枝果比4-5:1,一般每667 m2留果12000个左右。

6.2.4 果实套袋

选用高质量的黄色单层袋或外黄双层袋等。套袋前喷一次主要防治梨木虱、黄粉蚜、康氏粉蚧、梨炭疽病等的药剂。同时注意添加优质高效钙肥。

7土肥水管理

7.1土壤管理

7.1.1深翻改土

分为扩穴深翻和全园深翻。扩穴深翻结合秋施基肥进行,在定植穴(沟)外侧挖环状沟或平行沟,沟宽80 cm,深80 cm~100 cm。土壤回填时混以有机肥,表土放在底层,底土放在上层,然后充分灌水,使根土密接。

7.1.2中耕

清耕制果园及生草制果园的树盘在生长季降雨或灌水后,及时中耕除草,保持土壤疏松。中耕深5 cm~10 cm,以利调温保墒透气。

7.1.3树盘覆盖

覆盖材料可选用麦秸、麦糠、玉米秸、稻草及田间杂草等,覆盖厚度10 cm~15 cm,上面零星压土。连覆3~4年后结合秋施基肥浅翻一次;也可结合深翻开大沟埋草,提高土壤肥力和蓄水能力。

树盘覆盖材料也可选用园艺除草布、黑色地膜。

7.1.4种植绿肥和行间生草

按NY/T 442规定执行。

7.2施肥

7.2.1施肥原则

按照NY/T 394规定执行。

7,2.2允许使用的肥料种类

按照NY/T 394规定执行。

7.2.3施肥方法和数量

7.2.3.1基肥

秋季施入,以经过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农家肥为主,可混加少量氮素化肥、适量磷肥。施肥量,初果期树按每生产1 kg砀山梨施约1kg优质有机肥计算;盛果期梨园每666.7m2施3000 kg以上。施用方法采用沟施,挖放射状沟或在树冠外围挖环状沟,沟深30cm~40cm。

7.2.3.2追肥

7.2.3.2.1土壤追肥

第一次在萌芽前后,以氮肥为主;第二次在花芽分化及果实膨大期,以磷钾肥为主,氮磷钾混合使用;第三次在果实生长后期,以钾肥为主。其余时间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施肥。施肥方法是树冠下开环状沟、放射状沟、穴施。沟、穴深15 cm~20 cm,追肥后及时灌水。可按每生产1000kg梨果,补充10kg氮,5kg五氧化二磷,10kg氧化钾。

结合梨园灌水,提倡使用冲施肥。

提倡应用测土配方进行平衡施肥。‘

推广使用生物菌肥。

7.2.3.2.2叶面喷肥

全年2~3次,一般生长前期以氮肥、微肥为主;后期以磷、钾肥为主,叶面喷肥宜避开高温时间。

7.3水分管理

灌溉水的质量应符合NY/T 391规定。其余按NY/T 442规定执行。

提倡采用微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措施。

砀山酥梨成熟采收期适当控水。

8病虫害防治

8.1防治原则和要求

按NY/T 2157要求规定执行。农药使用符合符合NY/T 393规定

8.2 病虫害防治(见附录A)

9 采收、包装、标志、贮藏和运输

9.1 采收

9.1.1 采收时间

一般应从9月中旬开始,至10月中旬结束。

9.1.2 采收要求

采收时应轻采、轻放、轻运,防止造成机械伤。套袋果可带袋采收。

9.1.3 分级

采用机械或人工方法按市场销售质量需求对果实进行分级,并用白纸或泡沫塑料网套包裹。

9.1.4 包装

分纸箱包装、塑料框包装、内用泡沫塑料外用纸箱包装,所用包装材料应符合NY/T 658的要求。

9.1.5 标志

9.1.5.1 果实标志

将合格果贴上标签,内容和形式上保持一致,标签使用符合GB 7718的要求。

9.1.5.2 包装箱标志

包装箱上应标明产品名称、商标、级别、重量、产地及安全认证标志、认证号;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印上专用标志;绿色食品外包装标志应符合NY/T 658的要求。

9.2 贮藏

9.2.1 贮藏场所条件应符合NY/T 1198的要求。

9.2.2 自然通风窖贮藏

9.2.2.1 建窖

选择地势高、地下水位较低、荫蔽、空气流通的地方,地下水位低于2.5 m时,可建造全地下式自然通风窖,地下水位低于1.5 m时,宜建造半地下式自然通风窖。窖体建造大小根据贮藏量的多少而定。

9.2.2.2 果窖消毒

梨果入窖前10~15天,按10g/m3果窖容积计算所用硫磺量,封闭熏蒸24小时,然后开门通风备用。

9.2.2.3 预冷

当天采摘的果实,放在荫凉通风处冷凉,次日早晨将果实入窖,上午8时前要完成入窖作业;不能完成的,第三天早晨继续进行。

9.2.2.4 果箱堆放

先在窖内地面铺上两层砖,然后将果箱压缘排列,叠放4~5层,果箱距窖壁20cm,距窖顶不少于80 cm,中间留80~100 cm过道。

9.2.2.5 温湿度调节

酥梨贮藏的最佳窖温为0~1℃,适温为0~3℃。果实刚入窖时,每晚8时打开窖门和排气窗,让夜间冷空气流入窖内,使果实降温,第二天早上8时关闭门窗,保持窖内低温,防止白天高温侵袭。当窖内温度降至0℃时,应关闭门窗,加强保温管理,防止温度忽高忽低。

9.2.2.6 湿度调节

酥梨贮藏最佳相对湿度为90%左右,当窖内湿度过大时,可放生石灰块吸湿或延长通风时间;当窖内湿度过小时,可采用加湿器增加湿度。

9.2.3 冷库贮藏

预冷后的梨果入库后,应持续送冷,库温降至0℃时终止,维护库温0℃~3℃,相对湿度85%~93%。

冷库贮藏需要使用冷库货架,根据库容大小和库高,货架设计2-3层,每层叠放果箱7-8层,果箱水平间距10cm,距库壁20~30cm,距库房顶部80~100cm,库房中间留150cm过道。使用托盘式货架贮藏,每一托盘可叠放果箱4~5层,存放40~50箱。

9.2.4 气调库贮藏

9.2.4.1 砀山酥梨气调库贮藏的适宜温度1~5℃、相对湿度85%~93%、O22%~3%、CO2<1%。

9.2.4.2 果库管理人员要定期观察果实变化,做好温湿度、出入库及其他重要相关工作记录。

9.2.4.3 禁止其他果品与砀山酥梨混装混贮。

9.2.3.4 贮藏期如遇特殊情况,应及时处理。

9.3 运输

9.3.1 以厢式货车为主,有条件或特殊需求的采用冷藏车运输。箱子应排紧,装车高度不超过2.5米。

9.3.2 注意防雨、防晒,轻装、轻卸。

附录 A

(资料性附录)

砀山酥梨病虫害防治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