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山国家森林公园设计说明书

潜山国家森林公园设计说明书
潜山国家森林公园设计说明书

潜山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设计说明书

目录C O N T E N T S

第一章前言 (1)

第一节背景分析 (1)

第二节区位分析 (1)

第二章基本情况 (2)

第一节自然地理概况 (2)

第二节咸宁市社会经济概况 (3)

第三节森林公园社会经济概况 (4)

第四节历史沿革 (4)

第五节公园建设与旅游现状 (4)

第三章森林旅游资源与开发建设条件评价 (5)

第一节森林旅游资源评价 (5)

第二节开发建设条件评价 (5)

第四章总体布局 (6)

第一节森林公园的性质与目标 (6)

第二节总体布局 (7)

第五章环境容量与游客规模 (8)

第一节环境容量 (8)

第二节游客规模预测 (11)

第六章景点与游览线路设计 (12)

第一节景点设计 (12)

第二节游览线路设计 (14)

第七章植物景观设计 (15)

第一节设计原则 (15)

第二节植物景观设计 (16)

第八章保护工程设计 (18)

第一节设计原则 (18)

第二节生物资源保护 (18)

第三节景观资源保护 (19)

第四节生态环境保护 (19)

第五节旅游安全保护措施 (20)

第六节环境卫生保护措施 (20)

第七节保护等级及类型区划分 (21)

第九章旅游服务设施设计 (21)

第一节旅游服务设施布局原则 (22)

第二节餐饮 (22)

第三节住宿 (22)

第四节娱乐、游赏、运动设施 (22)

第五节其它旅游服务设施 (23)

第六节导游标志 (23)

第十章基础设施工程设计 (24)

第一节道路工程设计 (24)

第二节给水工程设计 (24)

第三节排水工程 (25)

第四节供电工程 (26)

第五节电信工程 (27)

第十一章组织管理 (28)

第一节原则 (28)

第二节管理体制 (29)

第十二章投资概算与开发建设顺序 (29)

第一节概算依据 (29)

第二节投资概算 (30)

第三节资金筹措 (30)

第四节开发建设顺序 (32)

第十三章市场营销 (33)

第一节潜山森林公园品牌包装 (34)

第二节潜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品牌传播 (34)

第三节售后服务管理 (36)

第十四章效益评价 (36)

第一节经济效益评价 (36)

第二节生态效益评价 (37)

第三节社会效益评价 (37)

图纸目录:

1地理区位分析图

2旅游区位分析图

3现状分析图

4功能分区图

5总体布局

6潜山种植规划

7潜山植物景观设计8生态维护规划图

9旅游服务设施规划10道路交通规划图11给水规划图

12电力电信规划图13开发时序规划

14功能分区

15总体布局图

16王山寨植物规划图17潜山植物景观设计

18生态维护规划图

19旅游服务设施图

20道路交通规划图

21给水规划图

22电力电信规划图

23开发时序规划图

24入口平面

25桂竹坊平面图

26电视塔平面图

27虎头峰平面图

28桂花山庄平面图

29碧泉湖平面图

30景点示意图1

31景点示意图2

32景点示意图3

33景点示意图4

34景点示意图5

35潜山景区鸟瞰

36潜山景区入口效果图

37文化长廊效果图

38桂竹坊效果图

39潜山寺效果图1

40潜山寺效果图2

41桂竹山庄效果图

42碧泉湖效果图

43导游牌意象图

44灯具意象图

45景区道路意象图

46景区铺装意象图

47小品意象图

1

第一章 前言 第一节 背景分析

1 项目背景

森林旅游作为旅游业重要的组成部分,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发以来,以其生态性的优势,在同行业中异军突起,形成了一项方兴未艾的朝阳产业。开发建设森林公园,发展森林旅游业,是深化林业改革,改善投资环境的重要举措,是优化旅游资源配置、充分发挥游憩功能的有效途径,同时为丰富现代旅游内涵、推动区域经济和旅游业向纵深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今后人们的旅游方式由观光型为主,发展到度假旅游、探险旅游、科学考察旅游、民俗旅游、生态旅游、体育旅游、保健康复旅游、文学旅游、美食家旅游等等百花齐放的局面。人们出游重心开始向自然风光区、环保生态区转移,休闲型生态旅游有望取代人文观光旅游而成为主流。

可见,森林旅游的快速发展,顺应了现代旅游形态由单一观光旅游向观光与休闲、度假等相结合的特色旅游转变的发展方向。 2 区域背景 ● 中部崛起战略

针对中部地区的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六省发展相对缓慢的状况,2006年4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中部崛起成为继东部沿海开放、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之后的又一重要的国家经济发展战略。

● “8+1武汉城市圈”建设

早在2003年,湖北启动“武汉城市圈”,以武汉为核心,加上周边的黄石、孝感、咸宁等8个城市,城市与城市之间在经济发展上将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市场共通、利益共有,努力与周边城市形成“1小时经济圈”,通过打造快速交通网络等手段促进城市圈在中部的崛起。

从上述角度看,我们规划的咸宁潜山国家森林公园应该成为城市发展的一个新起点、新亮点、新王牌。我们应该看到它更大的潜力与价值。因此,我们此次规划从区域发展的角度出发,以最前沿的森林旅游规划观念为导向展开设计。

第二节 区位分析

潜山森林公园地处咸宁市城区,对外交通联系便捷。距京广铁路线咸宁火车站及107国道仅10公里,距京珠高速公路仅12公里,距长江深水码头40公里,距省会武汉市80公里,距岳阳市160公里,距九江市180公里。

从大的旅游区域看,森林公园处于武汉——岳阳——九江三角旅游的中心部位,又是三国旅游线和三峡旅游线上的一个重要“驿站”。

从小的旅游区域看,森林公园是咸宁市旅游风景区的中心。东南部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九宫山国家级风景区;西南部赤壁遗址和山水风光迷人的陆水湖风景区。森林公园周边30

公里范围内也有诸多享有盛名的景点:东有澄水洞地下国防工程;南有桂花公园;

2

西有星星竹海;紧邻的有神秘诱人的太乙洞。同时由于近几年旅游的兴起,已经吸引到投资商在此进行项目投资,碧桂圆,三江集团等也紧靠潜山森林公园进行旅游项目的开发,这些旅游项目的兴起也会给森林公园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机会。

第二章 基本情况 第一节 自然地理概况

1、地理位置

潜山国家森林公园地处咸宁市政府所在地咸宁市城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14°36′、北纬29°48′,总面积632.4公顷。 2、地质地貌

森林公园属于低山丘陵地貌,由潜山和王山寨2个山体组成,相距不到1公里,属幕阜山余脉,山势东高西低。潜山最高海拔246米,王山寨最高海拔291.7米,最低海拔38米,相对高差253.7米。成土母岩主要是硅化灰岩和砂页岩。林地土壤主要是黄红壤,土层深厚肥沃,土壤质地疏松, PH 值5.6-6.5,适宜多种植物生长。 3、气候特征

森林公园处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全年平均气温16.8℃,最热月份(7月)平均气温28℃,最冷月份(1月)平均气温4℃,年降雨量1700毫米,年日照时数1234.6小时,全年无霜期260天。 公园内森林小气候特征明显,夏季林内温度要比林外低2—3℃,干燥季节林内空气湿度明显高于林外,空气清新,负氧离子含量高,是健身、休闲、度假的理想场所。 4、森林植被

森林公园现有森林植被多为人工林,仍然保存着完好的原生植被——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各类森林面积9583亩,森林覆盖率达95.6%。森林植被的分布现状:山顶主要是马尾松林;中下部树种繁多,主要是杉木林、毛竹林和以槠栲为主的阔叶混交林。

森林公园建有中国亚热带树木园、桂花品种园、竹类品种园,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共有各类树木471种,隶属70科164属,其中有桂花品种34个、竹类品种123个。主要树种有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 Hook )、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 mazel)、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 presi)、雷竹(cv. Prenvernalis)、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 Schottky 和马褂木(Liriodendron chinense sary)等。

森林公园有国家一级保护树种3种: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Hu et cheng )、银杏(Ginkgo biloba L )和南方红豆杉(Taxus mairei 〈Lemee et levi 〉 S.Y.Hu ex liu )等,国家二级保护树种19种:金钱松(Pseudolarix (lindl) gord)、秃杉(Taiwania cryptomerioides )、福建柏(Fokienia hodginsii Henry et Thomas)、香果树(Emmenopterys henryi Oliv )、秤锤树(Sinojackia xylocarpa Hu)、伞花木(Eurycorymbus cavaleriei Rehd et H M)、花榈木(Ormosia henryi prain)、喜树

(Camptotheca

3

acuminata Decne)、刺楸(Kalopanax septemlobus Koidyz)、红椿(Toona ciliata )、香榧(Torreya grandis fort ex'Lindl)、云南拟单性木兰(Parakmeria yunnanensis Hu)、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 et wils)、凹叶厚朴(Magnolia of ficinalis rehd et wils ssp bilobaLaw)、浙江楠 (Phoebe chekiangensis C B shang)、润楠(Machilus microcarpa Hcmsl )、紫椴(Tilia amurensis) 、马褂木(Liriodendron chinense sary )和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 ,〈L 〉presi )等,省级保护树种17种:三尖杉(Cephalotaxus fortunei H.F )、天目木兰(Magnolia amoena cheng )、黄山玉兰(Magnolia cylindricawils )、阔瓣含笑(Michlia platypetala Gard-Mzt )、檫木(Sassafras tzumu 〈Hemsl 〉 Hemsl )、猴樟(Cinnamomum bodiniari Levi )、天竺桂(Cinnamomum japonicum sieb )、腊梅(Chimonanthus praecox 〈L 〉 Link )、银鹊树(Tapiscia sinensis Oliv )、牛鼻栓(Fortunearina sinensis rehd et wils )、蓝果树(Nyssa sinensis Oliver )、杨梅(Myrica rubra 〈Lour 〉 sieb et zecc )、湖北枫杨(Pterocarya hupehensis )、糙叶树(Aphananthe aspera(Thunb.) Planch )、黄檀(Dalbergia hupeana Hance )、青檀(Pteroceltis tatarinowii Maxim )、大叶朴(Celtis korainsis Nakai )等。

灌木主要映山红、乌药、冻绿、牡荆、山胡椒、柃木、胡枝子、悬钩子、野蔷薇等。草本主要有蕨类、五节芒、白茅等 5、野生动物

森林公园现有各类野生动物85种,其中兽类9种,爬行类7种,两栖类9种,鸟类60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10种: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 )、小灵猫(Viuerricula indica )、虎纹蛙(Hoplo\batrachus rugulosus )、白鹇(Lophura nycthemera fokiensis )、雕鸮(Bubu bubo )、领角鸮(Otus bakkamoena )、草鸮(Tyco capensis )、鹰鸮(Ninox scutulata )、短耳鸮(Asio flammeus )、蓝翅八色鸫(Pitta nympha )等。省级保护动物有49种:豪猪(Hystrix hodgsoni )、小麂(Muntiacus reeoesi )、华南兔(Lepus sinensis )、猪獾(Arctonykx collaris )、花面狸(Paguma Laroata )、眼镜蛇(Naja naja atra )、乌梢蛇(Zaocys dhumnades )、银环蛇(Bungarus m,multicinctus )、中华大蟾蜍(Bufo bafo gargarizans cantor )、大树蛙(Rhacophorus dennysi blanford )、虎纹蛙(Hoplo\batrachus rugulosus )、贵州环颈雉(Phasianus colchicus decollatus )、华东环颈雉(Phasianus colchicas torguatus )、小杜鹃(Caculus poliocephalus )、四声杜鹃(Caculus microplerus )、大杜鹃(Caculus canorus )、珠颈班鸠(Streptopelia chinensis tigrina )、斑鸠(Streptopelia chinensis )、红胸田鸡(Porzana fusca )、花田鸡(Coturnicops nooeboracensis )、普通夜鹰(Caprmulgus indicus )、白腰雨燕(Apus pacificus )、戴胜( Upupa epops )、星头啄木鸟(Dendrocopos canica plllus )、红嘴相思鸟(Leiothrix lutes )、画眉(Garrulax canorus )、黑枕黄鹂(Oriolus chinensis )、八哥(Acridotheres cristatellus )、喜鹊(Pica pica )等。社会经济概况

第二节 咸宁市社会经济概况

咸宁市位于湖北省东南部长江中游南岸,湘鄂赣三省交界处,素有“湖北南大门”之称。东与黄石市的阳新县交界,南与江西省的修水县、湖南省的平江县接壤,西与湖南省的临湘市相连,北与荆州市的洪湖市隔江相望,与武汉江夏区、鄂州市、大冶市毗邻。现辖四县一市一区:赤壁市“三国故事”享盛名,咸安区向阳湖畔翰墨香,崇阳县戏乡琴韵号天城,嘉鱼县秀水澄湖鱼米乡,通

4

城县三省通衢多客商,通山县九宫巍峨云天外。全市国土面积9861平方公里,是个“七山一水二分田”的低山丘陵地区。总人口277万人,其中城区人口25万人。2005年,全市国民生产总值为230亿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7372元,一、二、三产业占GDP 的比重为26:39:35,农民人均纯收入2911元,职工人均工资10038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04元,年财政收入14.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4.18亿元。

咸宁市区位适中,交通便捷。长江依境东流(126公里),连接着陆水、富水、金水等三条内陆河道;京广铁路贯通南北,武(汉)——广(州)高速专线客运铁路正在施工;以京珠高速公路(74公里)、107国道和106国道(285公里)为龙头,省二级公路(10条,466公里)为主干,县乡公路为分支的四通八达的区域公路网络体系已经构成,所有乡镇、89.6%的行政村已通公路。

咸宁市森林总面积616万亩,活立木蓄积量877万立方米,立竹量2.2亿支,森林覆盖率52.3%。境内建有九宫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17个自然保护小区,保护面积达到46万亩;建立了潜山国家森林公园,以及陆水、九宫山、大幕山、凤池山、牛头山等5个省级森林公园。

第三节 森林公园社会经济概况

森林公园管理处隶属咸宁市林业局,副县级建制,包括潜山试验林场、林木种苗场和林业科学研究所“二场一所”管辖范围。公园范围内的各个单位实行独立核算,其经营范围、经营性质和山林权属不变,但旅游开发建设均由森林公园管理处统一协调。森林公园管理处设有旅游开发科、宣传科、总务科和派出所。 “二场一所”现有干部职工136人,其中行政干部11人,技术人员32人,工人93人;总户数70户;职工年均收入8850元。森林公园管理处干部职工13人,目前工资和管理费已纳入财政预算。 与森林公园毗邻的有马桥镇的潜山、俨洲、金曹、李畈等4个村和浮山办事处的余佐、蒋家洞、金鸡岭、碑坑村等4个村。这些村庄靠近城区,经济比较发达,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200元,当地群众十分支持发展森林旅游业。

第四节 历史沿革

潜山国家森林公园前身为咸宁地区潜山试验林场、林木种苗场、林业科学研究所3个独立核算单位。1992年,湖北省林业厅以鄂林场字(1992)第323号文正式批复成立潜山省级森林公园。1996年经国家林业部正式批复,湖北省林业厅以鄂林场字[1996]第217号文批准成立潜山国家森林公园,“原隶属关系、山林权属和经营范围不变”。1998年,咸宁地区机构编制委员会以咸地编 [1996]44号文批复成立潜山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副县级建制,与林科所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

第五节 公园建设与旅游现状

森林公园自1992年正式成立以来,多方面筹措资金,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林相改造力度,开发建设了一些景点,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2003年,第四届中国竹文化节在咸宁市隆重举办。森林公园抓住机遇,高标准改建了主要公路,建设了一批体现桂竹文化底蕴的景点和设施:桂竹园、百竹园、百年好合、二妃望夫、孟宗求笋、胸有成竹、百尺竿头、松竹亭、桂竹亭、梅竹亭等。2004年,在重要景区修建了服务商亭和厕所等基础设施,铺设了主要景区的供水管网;同年,国家旅游局授予森林公园为AA 级旅游景区。2005年,对园内树木进行了登记挂牌,完善了卫生设施,修整了部分游步道。

第三章森林旅游资源与开发建设条件评价

第一节森林旅游资源评价

1、森林旅游风景资源质量评价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LY/T5132—9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GB/T18005—1999)

1.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评价标准

见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标准表(表3-1)

2.潜山森林公园主要景物质量评价(表3-2)

3.潜山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综合评价结果(表3-3)

第二节开发建设条件评价

1.评价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GB/T18005—1999)

2.评价标准

森林公园区域环境质量评价评分标准(表3-4)

森林公园旅游开发条件评价指标评分标准(表3-5)

3.评价结果

潜山森林公园区域环境质量评价表见(表3-6)

潜山森林公园旅游开发利用条件评价(表3-7)

4.潜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开发利用条件综合评价

1)区位条件优越

潜山森林公园地处咸宁市城区,位于武汉“8+1”城市圈内。距离武汉市仅有80公里,每年都会吸引大批武汉游客来这里游览观光、休闲度假和沐浴温泉。

从大的旅游区域看,森林公园处于武汉——岳阳——九江三角旅游的中心部位,又是三国旅游线和三峡旅游线上的一个重要“驿站”。

从小的旅游区域看,森林公园是咸宁市旅游风景区的中心。东南部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享誉全国的避暑胜地——九宫山国

家级风景区;西南部有三国古战场——赤壁遗址和山水风光迷人的“千岛之湖”——陆水湖风景区。森林公园周边30公里范围内也

5

6

有诸多享有盛名的景点:东有规模宏大的澄水洞地下国防工程;南有闻名全国的桂花公园;西有景色迷人的星星竹海;紧邻的有神秘诱人的太乙洞。同时由于近几年旅游的兴起,已经吸引到投资商在此进行项目投资。大型投资集团将在紧靠着潜山森林公园的用地内进行投资建设,这些旅游项目的兴起也会给森林公园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机会。

2) 交通方便快捷

潜山森林公园紧靠市区,对外交通联系便捷。距京广铁路线咸宁火车站及107国道仅10公里,距京珠高速公路仅12公里,距长江深水码头40公里,距省会武汉市80公里,距岳阳市160公里,距九江市180公里。

3) 气候舒爽适宜

潜山森林公园气候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加之园内林木茂盛,空气清新,富含负氧离子。因园区周围没有厂矿企业,绝少污染,大气质量上佳,均达到国家环境质量一级标准。园内自然环境清幽,不仅是盛夏避暑度假的天然场所,也是四季均宜开展森林生态旅游的理想去处。

4) 基础设施良好

森林公园内现有宽6米的林区公路13.9公里和纵横交错的游步道15公里。主要景区均通公路,公园大门至楠竹窝公路铺设了水泥路面,其它公路均为沙石路面。

公园内部分景点已初具形态,并且水、电等基础设施也初具规模,经适当改造或完善,即可满足旅游需求。

森林公园属于低山丘陵地貌,由潜山和王山寨2个山体组成,相距不到1公里,潜山最高海拔246米,王山寨最高海拔291.7米,最低海拔38米,相对高差253.7米。

森林公园处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全年无霜期260天。

公园内森林小气候特征明显,夏季林内温度要比林外低2—3℃,干燥季节林内空气湿度明显高于林外,空气清新,负氧离子含量高,是健身、休闲、度假的理想场所。

森林公园现有森林植被多为人工林,仍然保存着完好的原生植被——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森林覆盖率达95.6%。

目前在公园潜山景区已有比较好的建设条件,并且部分景点已成形,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王山寨景区相对潜山景区而言建设条件比较薄弱,此次规划根据两个景区不同的发展条件制定出适合其自身的发展方向,使其相互补充,各具特色。

第四章 总体布局

第一节 森林公园的性质与目标

1. 公园性质与发展目标

性质:以自然森林风光为特征,融城市公园、观光游览、探险健身、科普教育、度假旅游为一体的多功能城郊生态森林公园,同时与其紧邻的旅游资源互为补充,打造咸宁地区旅游集群。

7

目标: 潜山森林公园景区生态环境良好,风景优美,景源丰富,物种构成多样,具备了优秀旅游风景区的自然客观条件。针对其良好的旅游资源和规划区现状条件,本次规划从高要求、高起点出发,达到国家AAAA 级景区各项标准。

第二节 总体布局

1. 森林公园范围

潜山国家森林公园根据其地理分布分为潜山与王山寨两块,总面积632.4公顷,其中潜山景区面积为362.6公顷,王山寨景区为269.8公顷。

2. 森林公园功能分区

根据潜山森林公园的地形地貌特点,按其景观特色、景点类型、数量、品位、分布与旅游资源分布状况,分析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旅游市场的需求,以及未来开发游览的可能性与管理的科学性,按照《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分别对潜山和王山寨进行功能分区。

潜山

潜山景区靠近咸宁市区,并且针对目前为止咸宁市内没有一处城市公园的情况,在潜山景区内规划部分城市公园项目,使其兼具城市公园的功能。

潜山按功能分区可以分为7个区,依次为:

游乐区:此处是该景区作为城市公园的主要体现部分。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将其建设成使用方便、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城市公园。 结合入口广场布置老年人活动场,儿童乐园等新增项目,同时保留现状可利用的项目。现状广场将其改造成桂花苑,现状古建改造为市民展览馆,文化长廊将其沿着山体适当延长。

主要景点:入口广场、老年活动场、儿童乐园、桂花苑、文化长廊、市民展览馆

桂竹园景区:目前该地已有桂竹园、百竹园,园内植物品种齐全,长势良好,并且景点已比较成熟,将其充分利用,打造别具一格的桂竹文化。所有的景点设计都围绕“桂”与“竹”展开。景点设计结合美学要求,追求其艺术性,给游人美好的精神享受。

主要景点:梅竹亭、方竹亭、百竹苑、二妃望夫、松竹亭、孟宗求笋、胸有成竹、桂竹亭、桂竹坊、百尺竿头。

虎头蜂景区:该区有全景区最高峰-虎头峰。规划观景台,登山步道等,使游人感受登高望远的乐趣。该区景点主要体现历史遗存,充分挖掘人文历史与民间传说,开展探幽怀古的人文景观游览。以浓荫林木,峰回路转的自然风光为引导,将各景点掩映于山中,更体现其神秘与历史韵味。

主要景点:观景台、虎头蜂、读书台、葛仙台、老虎岩、登山步道

佛教文化体验区:潜山寺始建于唐代开元年间,至明代发展到九重十三殿,但于上世纪40年代被毁。为传承佛教文化并且结合旅游发展与游客的实际需要重建潜山古寺,恢复其磅礴气势,增强佛教氛围,吸引周边游客到此朝山拜佛,重塑潜山作为佛教名山的神韵。

8

休疗养区:该区位于景区深处,人工痕迹较轻,环境清幽,是度假休闲的良好场所。度假休闲定位为以中档消费为主,配以部分高档消费项目,提高游客的进入率。

主要的项目有:桂竹山庄、跑马场,国家羽毛球训练基地。

山林景观区:结合地形与植物景观规划,规划游步道,开展森林植被科普游。 主要景点:亚热带植物园、楮栲林、秋林爱晚、十里樱花

自然生态保育区:重点开展一封山育林为主的自然生态保育工作,为提高潜山整体生态环境质量创造有利条件,为潜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开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生态环境保障。

王山寨

王山寨景区现状多为森林植物所覆盖,生态状况较为原始,结合其现状及森林公园旅游发展的需求,将潜山景区功能定义为以体验式旅游项目为主,集探险健身、生态度假为一体的森林公园。

按其功能分为六个区,依次为:

鄂南野生动物园区:以展现鄂南地方特有的野生动物为主,适量引进部分外地观赏价值较高的动物。

户外运动探险区:“原始、野趣、惊奇”是规划对这一片区的定位。通过原始木栈道、原始藤桥、生态步道、山林小木屋、攀岩等项目的设置,将这一片区打造成户外休闲爱好者的天堂。主要的旅游项目:露营地、拓展训练营、丛林游击营、户外探险之路。

山地运动竞技区:结合目前国内山地休闲发展的趋势,规划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通过一系列山地竞技运动项目的设置,将这一片区打造成华中地区著名的山地运动竞技场。主要的旅游项目:山地自行车营地、汽车越野营地、HASH 运动基地、摩托车越野营地。

“碧泉湖”生态度假区:这一片为以狭长的山谷地带,通过筑坝蓄水,形成多级跌水水库景观,与周围的连绵青山相结合,使得湖光山色交相辉映,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得益彰。顺应国内“生态休闲”、“绿色度假”发展的大趋势,设计规划将“碧泉湖”度假区定位为一个“清新、幽静、惬意”的滨湖休闲度假旅游区。

农田体验观光区:以农田田园风光为主要内容包括水稻田、玉米地、油菜地、花生地、花圃等,以田埂、水渠、花带间隔,形成丰富多彩的乡村农田景观,是游人体验农田耕作、农作物收获的集中场所。

自然生态保育区:重点开展封山育林为主的自然生态保育工作,为提高潜山整体生态环境质量创造有利条件,为潜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开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生态环境保障。

第五章 环境容量与游客规模 第一节 环境容量

1. 关于环境容量及其预测的临界准则

9

环境容量,即生态容纳量,是指在保证旅游资源环境质量不至于下降和生态环境不发生明显退化的条件下,一定时空范围内可容纳旅游者的数量与环境规模之间的适度量比关系。如果预测的森林公园容量与游客数相吻合,这个容量被称为合理环境容量或临界环境容量。

预测森林公园环境容量旨在预警因过度开发森林旅游资源(容纳太多旅游者)而导致的资源质量下降。一方面由于社会需求和经济利益驱使,力图使森林旅游资源的利用率尽可能达到100%,另一方面森林旅游资源的生态忍耐性又不允许太高利用率的过度开发。可见,应从生态效应、社会需求和经济效率等多方面来判定临界准则。

● 生态效应准则,或称生态“忍耐性”准则 它要求以维护森林旅游资源的价值和保护资源环境质量为前提,在预测环境容量时不超资源保存和环境质量保护的“忍耐性”。

● 游客需求准则,或称游客“快适性”准则 即预测的环境容量能充分满足旅游活动所必需的舒适、安全、快乐、卫生、便利等旅游需要。特别是预测指标应留有余地,以适应旅游高峰时节游客量大增的情况。

● 经济效率准则,或称经济“盈利性”准则 它主要体现森林旅游资源利用方式、利用强度和旅游产品产出供给费用变化,森林旅游资源的投入产出率是其表征指标。在一定范围内,森林公园容纳游客量愈大,其盈利性愈强;但当旅游资源利用强度超过一定水平,即游客量太大时,资源环境质量恶化,供给费用突变,以致失去可资利用的经济价值,盈利性反而下降。

上述三个环境容量的预测准则表明:森林公园必须把森林旅游资源的数量和环境质量维持在一定的量能状态(合理容量范围),既能保证游客活动的“快适性”,又低于资源的“忍耐性”,才能保证森林公园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提下真正获得经济的“盈利性”。

2. 环境容量预测方法

环境容量预测有地域面积法、卡口法、游览线路法等。潜山森林公园的游览方式以陆地游览(登山观光)为主。公园大部分地方属地形复杂、山高坡陡的森林景观,目前开发利用的有潜山景区,以及未被开发的王山寨景区均为陆地游览类型,所以环境容量主要采用线路容量法估算。

3. 估算指标

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的估算环境容量的科学的定量指标,本公园参考国内外一些主要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总体设计中采用的估算指标和游客流量数据,结合潜山森林公园风景资源的特点,开发利用程度和风景环境质量保护要求,以达到大致控制的目的。

单位长度指标如下:

① 沿途景观价值较大,游步道较宽或平缓的确定为4.5米/人; ② 沿途景观价值较大,游步道较窄或较陡的确定为6.0米/人; ③ 沿途景观价值一般,游步道较宽或平缓的确定为9.0米/人; ④ 沿途景观价值一般,游步道较窄或较陡的确定为12.0米/人。 4. 合理环境容量估算结果

潜山森林公园地理位置优越,有方便的交通,宜人的气候,故确定年可游天数为240

天。日周转率根据各景区或游览点的具体情

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规范

目次 前言 (3) 1范围 (4) 2规范性引用文件 (4) 3术语与定义 (4) 4总则 (6) 5一般规定 (6) 5.1基础资料调查与现状分析 (6) 5.2范围、性质与发展目标 (9) 5.3功能分区 (9) 5.4容量与人口 (10) 5.5客源市场分析与预测 (10) 5.6发展战略、主题定位和营销策划 (11) 6专项保护 (11) 6.1保护规划 (11) 6.2森林景观规划 (13) 6.3生态文化建设规划 (13) 6.4森林生态旅游与服务设施规划 (14) 6.5基础工程规划 (16) 6.6土地利用规划 (18) 6.7社区发展规划 (19) 7分期建设规划 (19) 8投资估算及效益评估 (20) 8.1投资估算 (20) 8.2效益评估 (20) 9规划成果与深度规定 (20) 9.1一般规定 (20) 9.2规划文本参考提纲及图纸 (20) 9.3附件 (20) 附录A森林公园生态环境资源评价 (21) 附录B规范文本参考提纲及图纸目录 (22)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编写。本标准由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园管理办公室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同济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楚材、刘滨谊、吴章文、刘颂

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与定义、一般规定、专项规划、分期建设规划、投资估算及效益评估、规划成果与深度规定等。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的编制和修编,省级和市(县)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的编制和修编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明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8005 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 GB3838 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6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LYJ127-91 森林防火工程技术标准 GB/T18973 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JGJ62 旅馆建筑设计规范 JGJ64 饮食建筑设计规范 3 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国家级森林公园 national forest park 国家级森林公园是指以森林资源为依托,生态良好,拥有全国性意义或特殊保护价值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具备一定规模和旅游发展条件,由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自然区域。 3.2 森林公园总体规划 master planning of forest park 森林公园总体规划是在一定区域内,根据主体功能要求与建设原则,对森林风景资源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在空间、时间上所做的总体安排与布局,是指导森林公园建设、经营和管理的纲领性文件。 3.3 森林风景资源forest landscape resources

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

第一章自然地理环境及区位条件 一、地理背景 (一)地理位置、范围与面积 仙女山森林公园地处重庆市武隆县境内,属武陵山脉,乌江北岸,位于国营仙女山林场侯家坝工区,地理位置坐标在东经107°43’6’’~107°46’40’’,北纬29°28’24’’~29°31’34”之间,东接白果乡,南接土坎乡,西邻双河、木根乡、涪陵市大木林场,北抵丰都县厢坝乡、丰都县三抚林场。公园规划总面积8190公顷,南北长约17.6公里,东西宽约12.4公里。园区到武隆﹑丰都等地的道路两旁5公里内区域属旅游规划控制区域。 (二)地质、地貌 仙女山平均海拔1750米,最低海拔1560米,最高海拔2033米,相对高度50~200米,平均坡度20度,境内为岩层断裂构成的高台地,上万亩狭长平坝镶嵌其间,形成重庆东部最大的高山草原。 天生桥平均海拔高度780米,最低海拔607米,最高海拔1142米,相对高度200~500米,平均坡度70度,境内为岩层断裂剖面,形成特有的洞峡景观。 (三)气候、水文 仙女山地处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性气候区,受海拔高度的影响,呈亚热带中山气候。雨量大、云雾多﹑湿度大﹑光照不足﹑无霜期短﹑积雪期长﹑冬季严寒积雪﹑夏季凉爽温和﹑春季雨雾绵朦。年均气温低于11.2℃,月平均最高气温7月低于21℃,最低气温出现在1~2月,月均温0.4℃,无霜期仅为200天左右,相对温度78%。年降雨量高于1214.3毫米,年蒸发量为854.9毫米,低于降水量359.4毫米。年平均日照为921.9小时,十月中旬至次年三月上旬为下雪期,下大雪时积雪厚度可达15厘米。

二、交通条件 仙女山有便捷的水陆外部交通条件,经涪陵到重庆主城区约250公里,由重庆机场可直达全国主要城市和海外地区,陆路可直达成都地区,水路经大三峡与宜昌﹑岳阳﹑武汉﹑南京﹑上海联系。目前重庆主城区沿长江水路经涪陵城转乘公路至仙女山约需4小时。随着二,三年后渝涪高速公路的建成,从重庆经陆路至仙女山可缩短至2.5小时;由重庆经南川至武隆的高等级公路已规划修建,建成后重庆至仙女山的路程在2小时以内。涪陵城到仙女山只需要1个多小时,丰都县城到仙女山只有40多公里路程,仙女山上有乡村公路与丰都三扶林场直接相连,现也准备规划修建为等级公路。319国道从仙女山下土坎附近通过,武隆至彭水的沿江二级公路在1998年全程硬化,东去湖南张家界更加便捷。仙女山还位于国家决定新建的渝怀铁路线旁,2005年建成后重庆至武隆铁路里程为198公里,将大大降低旅游交通成本。随着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仙女山具有十分可喜的发展前景。 三、区域经济背景 仙女山森林公园由国营仙女山林场经办,现有正式职工74人,园区内无农户居住,无林权与土地权纠纷。仙女山地区共有草地、荒坡20万亩。目前已有人在外围地带开垦荒地,种植猕猴桃,反季疏菜,三木药材及养殖新疆美利奴细毛羊、南江黄羊、西门塔尔牛等,已初具规模。另外,该地还可开发鹿﹑兔养殖项目以发展观光农牧业。仙女山所属的武隆县,西连涪陵市﹑南川县,南接贵州遵义地区,东与黔江的彭水县相邻,北抵丰都县。武隆是国定贫困县,但近些年经济发展较快,定于明年脱贫。武隆也是三峡库区淹没移民县之一,有3470人移民安置任务,国家移民补偿金额共1.9481亿元。武隆县有39万多人口,主要粮食作物为玉米﹑水稻﹑小麦﹑红苕﹑洋芋等;主要经济作物为苧麻﹑烤烟﹑油菜﹑蚕桑;主要工业门类有采矿﹑电力﹑造纸﹑化工﹑麻纺﹑食品加工﹑烟叶复烤等;武隆羊角醋﹑羊角豆腐干已成为游客喜爱的土特产品。丰富的农林牧产品为满足游客食

潜山国家森林公园设计说明书

潜山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设计说明书 目录C O N T E N T S 第一章前言 (1) 第一节背景分析 (1) 第二节区位分析 (1) 第二章基本情况 (2) 第一节自然地理概况 (2) 第二节咸宁市社会经济概况 (3) 第三节森林公园社会经济概况 (4) 第四节历史沿革 (4) 第五节公园建设与旅游现状 (4) 第三章森林旅游资源与开发建设条件评价 (5) 第一节森林旅游资源评价 (5) 第二节开发建设条件评价 (5) 第四章总体布局 (6) 第一节森林公园的性质与目标 (6) 第二节总体布局 (7) 第五章环境容量与游客规模 (8) 第一节环境容量 (8) 第二节游客规模预测 (11) 第六章景点与游览线路设计 (12) 第一节景点设计 (12) 第二节游览线路设计 (14) 第七章植物景观设计 (15) 第一节设计原则 (15) 第二节植物景观设计 (16) 第八章保护工程设计 (18) 第一节设计原则 (18) 第二节生物资源保护 (18) 第三节景观资源保护 (19) 第四节生态环境保护 (19) 第五节旅游安全保护措施 (20) 第六节环境卫生保护措施 (20) 第七节保护等级及类型区划分 (21) 第九章旅游服务设施设计 (21) 第一节旅游服务设施布局原则 (22) 第二节餐饮 (22) 第三节住宿 (22) 第四节娱乐、游赏、运动设施 (22)

第五节其它旅游服务设施 (23) 第六节导游标志 (23) 第十章基础设施工程设计 (24) 第一节道路工程设计 (24) 第二节给水工程设计 (24) 第三节排水工程 (25) 第四节供电工程 (26) 第五节电信工程 (27) 第十一章组织管理 (28) 第一节原则 (28) 第二节管理体制 (29) 第十二章投资概算与开发建设顺序 (29) 第一节概算依据 (29) 第二节投资概算 (30) 第三节资金筹措 (30) 第四节开发建设顺序 (32) 第十三章市场营销 (33) 第一节潜山森林公园品牌包装 (34) 第二节潜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品牌传播 (34) 第三节售后服务管理 (36) 第十四章效益评价 (36) 第一节经济效益评价 (36) 第二节生态效益评价 (37) 第三节社会效益评价 (37) 图纸目录: 1地理区位分析图 2旅游区位分析图 3现状分析图 4功能分区图 5总体布局 6潜山种植规划 7潜山植物景观设计8生态维护规划图 9旅游服务设施规划10道路交通规划图11给水规划图 12电力电信规划图13开发时序规划 14功能分区 15总体布局图 16王山寨植物规划图17潜山植物景观设计 18生态维护规划图 19旅游服务设施图 20道路交通规划图 21给水规划图 22电力电信规划图 23开发时序规划图 24入口平面 25桂竹坊平面图 26电视塔平面图 27虎头峰平面图 28桂花山庄平面图 29碧泉湖平面图 30景点示意图1 31景点示意图2 32景点示意图3 33景点示意图4 34景点示意图5 35潜山景区鸟瞰 36潜山景区入口效果图 37文化长廊效果图 38桂竹坊效果图 39潜山寺效果图1 40潜山寺效果图2 41桂竹山庄效果图 42碧泉湖效果图 43导游牌意象图 44灯具意象图 45景区道路意象图 46景区铺装意象图 47小品意象图

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规范

前言 1范围 .......................................... ..... ........ ... ............. 第4页 2规范性引用文件 ..................................................... .... ........ 第4页 3术语与定义 ....... .. ......................................... ......... .. ...... .第4页 4总则 ...................................................................... 第6页 5 一般规定 .................................................................. 第6页 5.1基础资料调查与现状分析 ................. .. ............................... 第6页 5.2范围、性质与发展目标 ...................................................... .第9页 5.3功能分区 ............................................................ .……第9页 5.4容量与人口 ............................................................. .第10页 5.5客源市场分析与预测 ....................................................... .第10页 5.6发展战略、主题定位和营销策划 ............................................. .第11页 6专项保护 ................... ...................................................... 第11页 6.1保护规划 ................. ...................................................... 第11页 6.2 森林景观规划 ......... .. .................................................... 第 13 页 6.3生态文化建设规划 ....... .… ..................................................... 第13页 6.4森林生态旅游与服务设施规划 … ................................................... 第14页 6.5基础工程规划 ............ ..................................................... 第16页 6.6 土地利用规划 ............ .… ..................................................... 第18页 6.7社区发展规划 ........... .… .................................................... 第19页 7分期建设规划 ............... ..................................................... 第19页 8投资估算及效益评估 ...................................... .... .................. 第20页 8.1投资估算 ............................................. ..... ................... 第20页 8.2效益评估 .......................................... ...... ..................... 第20页 9规划成果与深度规定 ................................. .... ..................... 第20页 9.1 一般规定 ....................................................... ....... ....... 第20页 9.2规划文本参考提纲及图纸 .......................................... ..... ....... 第20页 第20页 附录A 森林公园生态环境资源评价 附录B 规范文本参考提纲及图纸目录 9.3附件 第21页 第22页

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

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 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 Standard for Overall Design of Forest Parks LY/T5132—95 主编单位:林业部调查规划设计院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 施行日期:1996年1月1日 林业部关于颁发《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行业标准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农林)厅(局),东北、内蒙古国有森工(集团)总公司(总局): 根据林业部林计通字[1993]73号文下达的编制任务,由林业部调查规划设计院编制的《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业经有关单位和专家进行审查通过,现批准为林业行业推荐性标准,代号LY/T5132—95,自1996年1月1日起施行。 本《设计规范》的管理及解释工作由林业部负责。林业部调查规划设计院负责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 一九九六年一月二十一日 目次 1 总则 2 总体布局 2.1 一般规定 2.2 森林公园区划 3 环境容量与游客规模 3.1 环境容量 3.2 游客规模 4 景点与游览线路设计 4.1 景点设计

4.2 游览线路设计 5 植物景观工程 5.1 一般规定 5.2 植物景观设计 6 保护工程 6.1 一般规定 6.2 生物资源保护 6.3 景观资源保护 6.4 生态环境保护 6.5 安全、卫生工程 7 旅游服务设施工程 7.1 一般规定 7.2 餐饮 7.3 住宿 7.4 娱乐 7.5 购物 7.6 医疗 7.7 导游标志 8 基础设施工程 8.1 一般规定 8.2 道路交通 8.3 给、排水 8.4 供电 8.5 供热 8.6 通信 8.7 广播电视 8.8 燃气 9 设计文件组成 9.1 一般规定 9.2 设计说明书 9.3 设计图书 9.4 附件 附录A 术语解释 附录B 森林旅游资源调查 附录C 森林旅游资源与开发建设条件评价附录D 容量测算推荐公式

森林公园建设设计初步方案

森林公园建设设计初步方案 第一章概况 大山冲森林公园位于长沙县东部路口镇境内,地理坐标为北纬28023′58″—28024′58″,东经113017′46″—113019′8″。交通便捷,距省会长沙市约46公里,距路口集镇1公里,紧邻省道S207线,公园土地总面积公顷,其中国有186公顷,绿化覆盖率高达98%,森林覆盖率在80%以上。 公园内山体密集,山冲众多,群峰迭翠,古树参天,动植物种类繁多,溪水潺潺,空气清新,气候宜人,游人春可览莽莽花海,夏可乘林海清凉,秋可眺金果红叶,冬可赏玉琢冰雕,自然风景相当优美。同时张吴二姓人家山林权属之争的传奇故事,中国军队抗击日寇入侵时留下的战壕遗址,以及与公园相隔不到公里的东兴庵旺盛的香火等人文景观,更添公园魅力。 一、自然资源 (一)地形地貌有特色 公园山系为幕阜山余脉的西缘,主题公园最高峰为乔才坨,海拔216米,最低处为秧田坝,海拔55米,主题公园相对高差为161米,园内相对高差不大,便于游人游览。地貌属高丘陵型,总地势为从东南向西北倾斜,形成一个东南—西北向长约公里,东北—西南向宽约1公里的山体密集型狭长主山冲,另有十几条岔山冲与之相连,自然风景空间类型

为井式。 (二)气候宜人 公园地处中亚热带东南季风湿润气候区,由于受小地形影响,加上植被良好的原因,形成了特殊小气候。光照时数要比周边少,空气湿度较周边大,特别是夏季,周边地区热浪炙人,公园内却凉爽宜人。 (三)动植物景观价值高 植物有430种之多,堪称长沙县的植物园,国内一级保护珍稀植物,如曾轰动世界的一枝叶片可换回五吨钢材的“活化石”—水杉林,珍稀植物有红豆杉,誉满全球的中国“鸽子树”珙桐和最新引种的台湾杉、福建柏等;野生动物有野猪、麂子、野兔、野鸡、野鸭、白鹭、斑鸠、喜鹊、穿山甲、蛇类、螃蟹等达50种。公园内胸径在40cm以上的大树比比皆是。植物季相易燃明显,色彩斑斓,极具观赏价值,例如:生长在塘坡中的池杉,由于受季节性水淹的影响,树干基部膨大成纺缍形,形状奇特。 (四)自然环境好 水资源丰富,座落在东南方向方两座小Ⅰ型水库汇水面积平方公里,总库容为267万立方米,可利用水面为公顷。主题公园内溪水清澈见底,常年长流不断。环境幽雅,空气清新,负离子含量多,是天然的氧吧。 二、基础设施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附录

世界文化遗产(2个): 武当山古建筑群、钟祥明显陵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5个): 武汉、荆州、襄樊、随州、钟祥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9个): 武汉、宜昌、十堰、荆州、钟祥、襄樊、荆门、鄂州、赤壁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8处): 第一批(1961年3月4日公布): 1、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1911年) 2、武当山金殿(元、明) 3、楚纪南故城(东周)州 第二批1982年2月23日公布): 4、“八七“会议会址(1927年) 5、玉泉寺及铁塔(宋) 6、武当山紫霄宫(明) 7、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周至汉) 8、李时珍墓(明) 第三批(1988年1月13日公布): 9、咸宁市北伐汀泅桥战役遗址(1926)10、红安七里坪革命旧址(1927—1934)11、洪湖市、监利县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旧址(1930—1932)12、武当山“治世玄岳”牌坊(明)13、襄樊市广德寺多宝塔(明)14、鄂州恰亭铭摩崖石刻(唐)15、京山屈家岭遗址(新石器时代)16、武汉盘龙城遗址(商)17、荆州八岭山古墓群(东周至明代)18、随州擂鼓墩古墓群(战国)19、钟祥显陵(明)20、通山李自成墓(清)第四批(1997年1月公布): 21、荆州鸡公山遗址(旧石器时代)22、天门石家河遗址(新石器时代)23、枣阳雕龙碑遗址(新石器时代)24、荆门纪山楚墓群(春秋至南北朝)25、武汉国民政府旧址(1926—1927)26、大悟新四军五师司令部旧址(1942—1945) 第五批(2001年6月公布): 27、郧县学堂粱子遗址(旧石器时代)28、枝江关庙山遗址(新石器时代)29、应城门板湾遗址(新石器时代)30、石首走马岭遗址(新石器时代)31、荆州阴湘城遗址(新石器时代)32、当阳磨盘山遗址(东周)33、潜江龙湾遗址(东周)34、大悟鄂王城城址(东周)35、宜昌季家湖城址(东周)36、宜城楚皇城城址(东周至秦汉)37、武汉湖泗瓷窑址群(五代至明)38、丹江口玉虚宫遗址(明)39、武汉明楚王墓(明)40、黄梅四祖寺塔(唐、宋、元)41、利川大水井古建筑群(清)42、襄樊襄阳城墙(明)43、襄樊襄阳王府绿影壁(明)44、武汉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1927)45、武汉大智门火车站(1903)46、武汉江汉关大楼(1924)47、武汉大学早期建筑(近代)48武汉詹天佑故居(1912)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6处): 1、武汉东湖 2、、长江三峡 3、武当山 4、襄樊古隆中 5、九宫山 6、大洪山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处):

森林公园规划设计方案

编者按:德清县塔山森林公园规划设计方案、余英溪丰桥港改造工程规划设计方案和德清县人防中心文化中心规划设计方案,这三个项目县建设局已分别邀请杭州园林规划设计院、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进行规划设计,并召开了专家评审会进行论证,在充分完善的基础上,三个项目已上报县城市规划管理委员会会议、县政府常务会议及县委常委会议进行审议,会议原则同意,同时提出了调整完善意见,并要求广泛征求市民意见。为使这三个项目建设成为我县的精品工程和标志性景观与建筑,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和档次,现将三个规划方案进行刊登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并将于9月1日-2日晚6:00-8:30在武康千秋广场对三个规划方案进行公开展示,欢迎广大市民提出宝贵意见。 联系电话:8063441 联系单位:县建设局规划科 城乡规划网:https://www.360docs.net/doc/1f11899006.html, 规划结构功能分区图

烟霞阁效果图 烟霞坞效果图

孟郊故里效果图 山林休息亭效果图 德清县塔山森林公园规划设计方案 一、规划范围 本次塔山森林公园规划的范围位于塔山与城市关系最为密切的西北角区块,东至烟霞坞,南至石溪坞,西侧以规划玉屏路为界,北隔舞阳街与德清县城已建成区域相对,规划总面积约为1.46平方公里。

二、规划结构、功能分区 规划结构可概括为:一心、两带、四片区。 一心:屹立山顶上的视觉中心——烟霞阁。 两带:与城市相接的两条公园边缘地带——自然风光带、公共活动带。 四片区:山坞中不同特征的四个功能区块——烟霞洞天、石溪竹韵、山村农趣、孟郊故里。 三、景点规划 1、烟霞洞天(位于烟霞坞内,是武康古八景之一,据传当时山坞内大树参天、雾气朦朦,进入其中别有洞天) 主要由入口广场、“烟霞洞天”石牌坊、滨水走廊和亲水平台、“梅庄”、“激水亭"、“挂云桥”、“藏春亭”、摩崖石刻、“木鱼岩”、中型度假酒店等组成。 2、石溪竹韵(位于石溪坞的上段,现状竹林茂密) 主干道穿行于竹海之中,途中少有开阔空地。为减少沿路大片竹林景观可能导致的单调感,结合地形设置了三处休憩场所。山坞最深处为林泉小居,一组竹制小屋掩映在竹林之中,竹居四周通过开挖蓄水成塘,形成石溪的源头。中间结合现有山林土屋及房前菜地、茶田规划一处竹海茶苑,尽享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意境。沿路而下,利用一片空地布置服务建筑,形成山林驿站。 3、山村农趣(位于石溪坞下段,现状为一自然村) 村内农居散布在竹林之中,形成了富有趣味的村落空间。规划对农居建筑进行整治,统一村落形象。结合山涧溪流的水系疏通,整理村落空间,强化现有特色,开辟公共活动场地,开展各种民俗活动、乡野游戏。同时利用村落周边的竹园和林中空地,开展参与性的农业劳

《XX省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方案及思路

XX省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2019-2028 年)方案及思路 XX勘察设计研究总院 XX年XX月

目录 一、编制目的 二、规划范围及目标 三、森林公园各功能分区要求 四、时间安排 五、人员安排 六、资料收集清单 七、附表 表1 XX省级森林公园-社区居民分布情况统计表 表2 XX省级森林公园-管理局(处)人员现状统计表 表3 XX省级森林公园-基础设施现状统计表 表4 XX省级森林公园-建设项目统计表 八、附件 附件《LY/T 2005-2012 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规范》

一、编制目的 根据XX等文件精神,要求自公园设立批准之日起十八个月内,须按批复的面积和范围完成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编制,报省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审批。为能继续有效发挥森林公园的主体功能,进一步提高森林公园的保护与管理水平,有效开展森林公园建设和森林风景资源的保护利用,有必要及时对森林公园进行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总规的评审与审批。 二、规划范围、目标 1、规划范围:按XX号文批复的面积和范围进行规划),总面积为XX公顷(约XX万亩)。 2、规划目标:按照“XX”的规划思路,以“全面保护、合理利用”为前提,将XX省级森林公园打造为XX精品乡村旅游线路上的绿色节点,构筑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本规划必须遵循森林公园相关的法律法规及规程规范,并与区(县)级、市级旅游规划及其他上位规划进行充分有效衔接。 三、森林公园各功能分区要求 目前,省级森林公园没有相应的总体规划编制规范,依照《LY/T 2005-2012 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规范》进行编制。根据该规范,森林公园功能分区类型包括核心景观区、一般游憩区、管理服务区和生态保育区,每类功能分区可根据具体情况再划分为几个景区(分区)。 1、核心景观区

上海东郊(三岔港)森林公园设计说明

上海东郊(三岔港)森林公园设计说明 这一项目是以苗圃改造为主的公园规划,设计目标锁定为保护具有地域性、多样性和自我演替能力的生态系统,提供与自然生态过程相和谐的游览、休憩、教育、实践等活动的森林公园。 景观面貌上采用保护性设计,即最大限度地参与自然,营造具有野趣的景观。这种景观空间为生物多样性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从而带来了生趣。当人的活动介入到公园中,就产生了情趣。野趣,生趣,情趣可以和谐共存时,人和自然之间也就达成了某种默契,形成了一个欣欣向荣,生生不息的生命的圈。这种设计理念体现在形态上就是出于对原有基地的尊重而形成的在原有肌理和脉络上进行新一轮的设计叠加。基地的现有特征,作为历史记忆的片段,保留了人类对这块地的开发痕迹。方格网状的道路及块状用地布局是苗圃的一大特征,石油加工厂反映了人们对这块地的破坏,原有防洪堤的保留反映了这块地的形成过程.这些反映基地变迁过程的特征,在这次规划中都予以适当的保留和利用。 新一轮的设计基本保留原有方格网(水网,路网),改良形成新颖的游览车道,并在水陆交汇处形成标识广场,同时采用大胆的圆弧和斜线将原有肌理加以打破,形成现代感极强并个性鲜明的新设计骨架,其中最有代表型的就是直通江边的,在草地和林间穿越的800米钢木栈道(尽端有面江的通透观景塔)和栈道分支伸出的观景平台所行成的空中步行网络,以及限定核心区域(生态艺术展示区)的环形林荫大道生命圈。新与旧景观元素的穿插叠加,形成传统与现代意识在同一场所中的有趣对话,从而实现以改造为主,推陈出新的造园理想。 本方案的定位是从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高度着手,建设上海水上门户景观和集休闲观赏、科普教育、文化健身、生态保护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郊野公园。 运用国际最新的环保、生态理念,对原基地的植被情况进行了详尽的调查,注重对原有良好植被资源和滨江景观资源的保留、开发和利用。 贯彻“自然、生态、野趣、保护、创新、发展”的主题,整体规划设计理念可概括为:景观和历史文化融为一体,体现地方精神和场地记忆,用园林的手法延续历史发展脉络,为上海创造一座独特的,有生态、景观和文化历史内涵的郊野森林公园。 总体规划分成滨江景观区、森林湿地区、原生林地、观赏植物专类园、湿地鸟园、艺术果园、儿童园、农业景观区、木屋渡假区、公共服务区、草坪游憩区、运动休闲区、苗圃区等。 道路交通规划以人为本、人车分流、以流畅的曲线,动线与水系交

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项目招投标书范本

千里马招标网https://www.360docs.net/doc/1f11899006.html, 淮安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盱眙分中心招标文件 采购人: 盱眙县第一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 盱眙第一山古城运行管理有限责任公司项目名称: 盱眙县第一山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项目 招标代理:江苏安厦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二〇一八年九月

前附表

第一章招标文件 第一部分:招标公告 江苏安厦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受盱眙县第一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和盱眙第一山古城运行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的委托,就该单位的盱眙县第一山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项目进行公开招标,现邀请符合条件的投标人参加投标。 、项目名称编号:盱眙县第一山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项目,项目编号:XYGK-安厦-。 、招标项目简要说明: 本次招标通过第一山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确定森林公园的性质、规模、发展目标、功能分区,科学分析与预测客源市场,统筹安排景区景点、植被与森林景观改造、资源与环境保护、生态文化建设,合理配置森林公园各项基础设施,正确处理好资源保护与利用、景观打造与林业经济的关系,指导森林公园的保护、利用与发展;盱眙县第一山国家森林公园总面积约公顷,其中林地面积约公顷,位于盱城境内的林地面积约公顷,芦苇面积约公顷,水面约公顷,预算价为万元。 、投标人资质要求: ()投标人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第十七条和第十八条的规定,并提供下列材料(按顺序装订到投标

说明:本次招标采用资质后审方式,在整个采购过程中,由采购人组织评委会将对投标人的资质进行审查,若发现投标人的资质条件不符合招标文件要求或存在弄虚作假行为,可随时取消其投标或中标资格。

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规范

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规范

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规范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forest park master planning (征求意见稿) My dent ist ha d jus t pu him neys w ere bu ilt ab ove se a-lev el. In 1860, a b etter plan was put f orwar d by an

目录 1 总则 (5) 2 术语 (5) 3 一般规定 (7) 3.1 基础资料与现状分析 (7) 3.2 资源评价 (14) 3.3 范围、性质与发展目标 (15) 3.4 布局、结构与综合分区 (16) 3.5 容量与人口 (17) 4 专项规划 (19) 4.1保护保育规划 (19) 4.1.1 一般规定 (19) 4.1.2 生物资源保护规划 (20) 4.1.3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20) 4.1.4 防灾规划 (22) 4.1.5安全保障规划 (22) 4.2森林景观规划 (22) 4.3 生态文化建设规划 (23) 4.4 游憩规划 (24) 4.5 基础工程规划 (27) 4.5.1 一般规定 (27) 4.5.2 道路交通规划 (28) 4.5.3 供电规划 (28) 4.5.4 给排水工程规划 (29) 4.5.5 供热规划 (29) 4.5.6 通信网络工程规划 (29) 4.5.7 广播电视规划 (30) 4.5.8 燃气规划 (30) 4.5.9 医疗救护规划 (30) 3 , a bette r pla n was put forwa rd by an

凌云山国家森林公园重要景观节点绿化方案设计说明

凌云山国家森林公园重要景观节点绿化方案 设计说明 1、基本概况 1.1项目概况 四川凌云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南充市高坪区境内,跨老君、佛门、青莲、万家四乡镇共有十一村,公园经营面积1116. 4h m2,由凌云山、白山片区和横达山片区两大片区组成,其中凌云山、白山片区面积816. 13 hm2,地理坐标为东经106°10' 44"-106°13'38",北纬3 0°44' -04"3 0°4 6 7 1 4";横达山片区面积3 0 0.27 hm2,地理坐标为东经106°16' 22"-10 6°18' 13",北纬3 0°4 4' 0 9"-3 0°45' 54" 。 四川凌云山国家森林公园属于中丘中谷和低山深谷地貌,海拔高度介于330 -600米之间。公园以凌云山、白山、横达山为主体,属四川盆地中皿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温度低于河谷平坝,一般在1 7℃左右,一年内8月份气温最高,平均为2 8℃左右,1月份气温最低,平均为6.5℃。夏季温度变化小,相对温差。一般在6℃至8℃之间,春秋季变化较大,相对温差在8℃至1 4℃之间。 四川凌云山国家森林公园重要景观节点位于凌云山、白山片区,本次规划主要包括:老君入口沿线及两旁空地(大高嘴—大转角、大转角—双土地、双土地—三清殿道观、大高嘴、大转角处);双土地周边及沿线林中空地(双土地—佛儿门、双土地转角、双土地旁空地);拓展中心、来凤坡、观佛台、欢乐街口、欢乐街—马岩山、凌云水库—景区入口、石书卷—将军林、大转角—海龙居农家乐、药王洞上、佛儿门公路下、神仙磨。 1 .2区位与交通分析 四川凌云山国家森林公园距南充市区10km,距南充新机场4km,南充至重庆、成都、广安三条高速公路、绕城高速公路以及直达市区的机场大道交汇于凌云山下,景区交通便捷,区位优势突出。 2、绿化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困森林法》(2000); (2)《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LY/T5132-95); (3)《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5)《森林防火条例》; (6)《中华人民共和围水土保持法》; (7)《四川省绿化条例(2002年修正)》; (8)《旅游规划通则》: (9)《四川省森林公园管理条例》;

森林公园建设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森林公园建设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第一部分编制依据

1、贵州修文小箐乡崇恩村森林公园建设项目(荷花池)施工图纸; 2、招投标文件; 3、现行法律法规; 4、施工合同; 在编制过程中,我们立足于施工的专业化、机械化、标准化,重点工程重点安排,做到方案切实可行、经济合理,满足于高标准建设的需要。 第二部分工程概述 第一节工程概况 建设单位:修文县文化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重庆华宇园林有限公司设计分公司 监理单位:江西省建科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重庆华宇园林有限公司 本工程为贵州修文县小箐镇田园综合体(荷花池)工程,位于修文县小箐镇崇恩村,占地约90亩。主要内容为土方工程、防水工程、广场工程、绿化工程、建筑及构筑工程、水电工程。 第二节气象水文

修文县属亚热带季风湿润区,春到迟,秋临早,夏季短,冬季长,阴雨多,日照少,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热同期,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3℃到16℃之间,平均降水量1000毫米至1250毫米之间,无霜期269天,冬无严寒,极端低温为-3 ℃,夏无酷暑,极端高温为30 ℃。 第三部分施工部署 (一)队伍设营 组织先遣人员,调配部分机械进入施工现场工作。同时指挥部要密切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关系,作好施工准备;并积极地与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取得联系,征得支持和协助组织。施工管理和技术人员,对整个合同段进一步现场调查,结合工程任务划分,安排队伍设营,认真调查水电及料源情况、协助和施工等。 (二)技术准备 1、全面复测根据现场监理工程师或设计代表提供的工程定线资料和现场测量标志资料,认真搞好交接桩工作,组织测量人员对合同段内线路中线及高程进行贯通和闭合测量,并向相邻合同段延伸复测,资料整理后报

安徽天柱山

天柱山 天柱山安徽天柱山自古即为中华历史文化名山,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刘彻登临天柱山封号“南岳”。道家将其列为第14洞天、57福地;三祖寺是佛教禅宗的发祥地之一,传说中佛家三祖僧璨大师曾在此弘扬佛法,寺院有一座觉寂塔,可惜年久失修,如今已经不为游人所开放。天柱山又名皖山,安徽省简称“皖”由此而来。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是对天柱山雄奇景象的精彩描叙。 天柱山属花岗岩峰丛地貌,地质遗迹丰富,是全球瞩目的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带的重要地段,还拥有国家首批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区、全国文明森林公园、中华十大名山等称号。2005年9月,经专家评审,国土资源部批准天柱山为国家地质公园,面积135.12平方公里。 天柱山为什么又称古南岳呢?据有关史料记载,中国五岳之封始于三皇伏羲之前的无怀氏,距今已五千余年,那时天柱山已被封为南岳,名列五岳第二位。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刘彻南巡登临天柱山,筑坛祭岳。同行的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了汉武帝这次南巡活动:“登礼潜之天柱山,号曰南岳。”到公元589年,隋文帝为开拓南疆,改封湖南衡山为南岳,从此天柱山以“古南岳”之名传之后世。因被皇帝加封,在民间,天柱山又被称为万岁山,简称万山。 大家都知道安徽省简称“皖”,皖有怎样的来历呢?皖又有什么意思呢?“皖”在古书上与“睆”通用,是明亮而美好的意思。我们天柱山地区自古以来山青水秀好风光,这样美丽的地方,周天子封了一个名符其实的名称叫“皖国”。治理皖国的是一位伯爵大夫,他施以仁政,很有政绩,后人为纪念他,尊称他为皖公,在天柱山建了皖公庙。天柱山也随之称为皖公山,又叫皖山,流经天柱山下的大河称为皖水,皖水注入长江的下一段叫做皖江。自周朝至今,“皖”的历史已有近3000年。安徽省以“皖”这样一个既具有悠久历史、又含有美好寓意的字眼作为省份简称。我们登上天柱山后,可以一睹浑然天成、惟妙惟肖的“皖公神像”——他可是安徽的“老祖宗”哟! 我们潜山县名也来源于天柱山。因为天柱山主峰周围有40多座群峰环拱簇拥着,主峰潜伏隐藏着让人不得轻易相见,因此,天柱山又叫作“潜山”。潜山县隶属于安庆市,57万人口,面积1686平方公里,是一个“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山区县。县境西北部是大别山余脉,多高山峻岭,幽壑深涧,自然环境险恶造就了自然风光绮丽。天柱山主峰海拔1488米,雄伟峭拔如“擎天一柱”。天柱风光,雄奇灵秀,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山。自然风光迤逦,人文景观丰富,主景区面积82.46平方公里,保护区面积333平方公里。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1992年列为国家森林公园,2000年被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区和全国文明森林公园。2003年在最受网友推崇的“中华十大名山”评选活动中,天柱山名列“中华十大名山”第六位。县境内还有比天柱峰更高的金紫山,海拔1539米,是大别山第三高峰。山高水长、景美境幽是潜山县生态环境的写照。这里的水质和空气质量都是一流的,游客朋友们,到了潜山,就到了绿色植物库,进了天然大氧吧! 潜山无处不是风景,无处不是文化。这里出土的古生物化石名震世界,已被考证为“古脊椎动物化石的宝地,亚洲哺乳类的发源地”,也是古人类的起源地之一。人类祖先在这里创造了灿烂的文明。有一年高考就有两道试题考到了潜山县历史文化——一是被称为“长诗之圣”的我国汉乐府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大家都熟诵这首千古绝唱,但有着东方“罗米欧与朱丽叶”之誉的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诞生地在潜山县却鲜为人知;另一道题是新石器时代的“薛家岗文化遗址”,这个著名的遗址就在潜山县王河镇,距离县城不足10公里,是国务院批准公布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出土的两千多件珍贵文物,包含着别具一格的文化内涵,代表着独树一帜的文化类型,被中科院命名为“薛家岗文化”。大家试想一下,一张全国高考的试卷就有两道题的内容与潜山相关,这不能不让大家惊叹潜山的历史源远流长,文化积淀深厚,影响之大。历代名人雅士、达官显贵钟情天柱山水,李白、白居易、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杨万里等大家都曾游历天柱,饱览胜境,唱怀咏诵,刻石勒名,留下了许多传世诗文和人文景观。天柱灵气也孕育了一代代的潜山人,自古这里人才辈出。东汉大魔术家、中国炼丹术创始人左慈,三国时著名数学家、天文学家王蕃,晚唐著名诗人曹松,宋代宰相、文学家王珪……在近现代,有“徽班领袖”、“京剧鼻祖”程长庚,有通

山东灵山湾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修编20182027年

《山东灵山湾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修编)(2018-2027年)》规划成果公示 为进一步促进山东灵山湾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资源的优化整合和效益提升,科学指导灵山湾国家森林公园的合理开发建设,创造更好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原青岛西海岸新区林业局委托济南新绿豪设计有限公司完成了《山东灵山湾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修编)(2018-2027年)》(以下简称《规划》)编制工作,按照《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现依法将《规划》向社会公示,公示期为2019年2月26日至3月4日。 请广大市民踊跃提出意见和建议,于公示期内以电话、e-mail等形式向我局林业站反馈意见。 联系人:李贵学88138273 e-mail:jnlinyezhan@https://www.360docs.net/doc/1f11899006.html, 一、规划范围 山东灵山湾森林公园由环海林场和大珠山两个片区组成,总面积761.1hm2。各个片区地理坐标和四界范围如下: 环海林场片区,面积320.8hm2。地理坐标(CGCS2000坐标系,下同):东经120°01′02″-120°02′26″,北纬35°49′25″-35°50′48″。范围包括:融合路与滨海大道交叉口(沿滨海大道东缘向北、东北至)环海林场防火路(沿防火路至)黑松林林缘(沿林缘向东南至)海岸线(沿海岸线向西南至)滨海大道东路东侧(沿海滩植被群落外缘向西至)海军路(沿滨海大道东路南缘向西至)融合路与滨海大道交叉口。 大珠山片区,面积440.3hm2。地理坐标:东经

119°57′00″-119°59′20″,北纬35°46′24″-35°48′27″。范围包括:自大珠山景区小福台顶东南侧山顶(沿山谷向西南至)滨海街道东山张村东侧山顶山脚林缘(沿林缘向北至)黑龙潭西侧山顶(沿山谷向北至)滨海街道大桥村南侧库塘东北角(沿S293东南侧林缘向东北至)大珠山水库西北侧山顶(沿林缘向南至)石门寺塔林西侧游步道(沿游步道至)心经刻石西北侧山谷(沿山谷向东南至)小福台顶北侧游步道(沿游步道向东至)仙人庵西南侧游步道交叉口(沿山谷向南至)大珠山景区小福台顶东南侧山顶。 二、规划分期 本次总体规划期限为2018-2027年,共10年。 规划考虑公园建设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纲要的大背景以及黄岛区中央公园2020年将初具规模的实际情况,将规划期分为近期和远期。 近期:2018-2020年,3年;远期:2021-2027年,7年。 三、主题定位 (一)总体定位 根据资源特色及区位情况,灵山湾森林公园应在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的基础上,立足自身区位优势,凸显森林、海滩、山岳等资源特色,融文化于生态之中,建设城海一体、山林交融、芳香多彩、功能多样的黄岛区城市绿肺、生态地标。 以建设中国一流、青岛特色的森林生态休闲目的地为标杆,努力打造中国知名的城郊休闲型国家森林公园、山东省国家森林公园保护和发展的样板工程、黄岛区重要的森林研学基地。 (二)分区定位 1、环海林场片区 充分发挥片区地处黄岛城区、接城连海的区位优势,突出林场作为滨海地带少见的绿色斑块的独特性,大力提升片区森林景观和环境,完善基础服务设施,强化生态休闲、科普教育、森林研学等功能,建设城市中心滨海休闲型国家森林公园片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