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设备缺陷分类标准

变电站设备缺陷分类标准
变电站设备缺陷分类标准

输变电设备缺陷分类参考标准--变电站设备缺陷分类标准根据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的有关输变电设备运行管理标准中设备缺陷的分类原则,设备缺陷按其严重程度分为紧急、重大、一般三类。本参考根据供电系统常用电气设备运行状况中的缺陷进行整理。各公司可以根据所管辖设备的特点引用此附件,发电厂可以结合所管辖设备的特点,参照制定相应的设备缺陷分类实施细则。

目次

1 变电站设备缺陷分类标准 3

1.1 变压器(消弧线圈、接地变、站用变、电抗器参照执行) 3

1.2 断路器 5

1.3 隔离开关7

1.4 母线9

1.5 防雷设备10

1.6 电力电缆11

1.7 控制电缆12

1.8 继电器12

1.9 表计13

1.10 电力电容器15

1.11 电压、电流互感器、耦合电容器、阻波器16

1.12 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17

1.13 直流设备20

1.14 土建部分22

1.15 变电其它设备23

2 通讯、计算机、远动、消防系统分类标准24

2.1 通讯24

2.2 计算机系统25

2.3 远动部分26

2.4 消防系统27

3 电力线路设备缺陷分类标准29

3.1 导线及架空地线29

3.2 绝缘子及金具30

3.3 杆塔32

3.4 横担33

3.5 拉线34

3.6 柱上开关35

3.7 配电变压器及令克35

3.8 避雷器36

3.9 接地装置37

3.10 线路电力电缆37

1 变电站设备缺陷分类标准

1.1 变压器(消弧线圈、接地变、站用变、电抗器参照执行)

1.1.1紧急缺陷

1.1.1.1绝缘油不合格或呈酸性、水份严重超标、气相色谱分析重要指标超标或有明显隐患,油中烃类、氢气产气速率超过10%/月或0.25ml/h(开放式)和0.5ml/h(密封式);

1.1.1.2内部有异常响声,套管严重破损、裂纹、有严重放电声,套管漏油,油位超过下限,密封失效,套管tanδ明显增长且超标,电容量与出厂值差别超出±5%;

1.1.1.3引线或桩头过热发红(超过95℃);

1.1.1.4电气预防性试验主要项目不合格;

1.1.1.5测温装置全部损坏或失灵(220千伏及以上的油温温度计);

1.1.1.6压力释放阀误动;

1.1.1.7主变压器强油循环冷却器全停或失灵一半以上,影响出力或威胁安全运行;1.1.1.8潜油泵及油流继电器失灵;

1.1.1.9本体漏油严重或大量喷油,油面低到—30℃油面线以下、油枕看不见油位;1.1.1.10变压器有载调压开关动作异常,极限位置不能闭锁,操作卡阻或跳档,滑档、指示动作不可靠,接触电阻不符合要求;

1.1.1.11气体继电器内有气、漏油;

1.1.1.12安全口隔膜或玻璃破碎

1.1.1.13铁芯或外壳接地不良,接地电流不合格,串接电阻后仍不能满足运行要求,并有发展的趋势;

1.1.1.14电抗器混凝土支柱有裂纹、支持瓷瓶有损伤;

1.1.1.15电抗器线圈表面有树枝状放电现象。

1.1.2重大缺陷

1.1.

2.1温度计破损或失灵、温度计指示不准确,超温信号失灵(110千伏及以下的变压器);

1.1.

2.2引线桩头螺丝松动连接处发热(70—95℃);

1.1.

2.3变压器调压分接开关指示不对应、有载调压开关不能调档;

1.1.

2.4引线相间或对地距离不够;

1.1.

2.5冷却设备自然循环风冷却器部分失灵而影响出力,强油循环冷却器一半以上故障停用;

1.1.

2.6套管轻微破损、有放电声;

1.1.

2.7本体严重渗、漏油(10滴/分钟以上),油位指示与温度监视线不对应;

1.1.

2.8绝缘油化学、电气性能不良,气相色谱数据指示可能有潜伏故障;

1.1.

2.9变压器达不到铭牌出力,温升(55℃以上)及上层油温(85~95℃)超过容许的数值

1.1.

2.10经线圈变形测试,判断存在变形的情况;

1.1.

2.11铁芯多点接地致使接地电流超标;

1.1.

2.12三卷变压器有一侧开路运行时未采取过电压保护措施;

1.1.

2.13变压器局部放电严重超标;

1.1.

2.14呼吸器内的矽胶变色2/3以上;

1.1.

2.15气体继电器轻轻瓦斯保护动作,并经验证继电器内不是空气;

1.1.

2.16基础轻微下沉。

1.1.3一般缺陷

1.1.3.1.外壳渗油污脏,脱漆锈蚀、轻微渗油;

1.1.3.

2.外壳接地不良;

1.1.3.3.冷却设备不齐全,运行不正常.但尚不影响出力;

1.1.3.4.附件震动太大;

1.1.3.5.呼吸器硅胶失效

1.1.3.6.油面与温度监视线不对应

1.1.3.7.引线或接线桩头有严重电晕;

1.1.3.8.预试数据合格,但与历史数据比较有明显变化;

1.1.3.9.变压器绕组轻微变形。

1.2 断路器

1.2.1紧急缺陷

1.2.1.1断路器本体的关键部件及性能(如套管、均压电容、回路电阻、绝缘提升杆、绝缘油、同期性、动作电压、分合闸速度及时间等),有一项与《电气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或与厂家标准相比悬殊较大,必须立即处理者;

1.2.1.2套管严重漏油、漏胶或有放电痕迹;

1.2.1.3桩头、引线过热发红(温度超过100度);

1.2.1.4开关机构箱(端子箱)封堵不严,又未采取防止小动物及防水的措施,威胁安全运行;

1.2.1.5绝缘拉杆脱落,机构卡涩、失灵拒动,机械指示失灵,液(气)压机构的压力超出闭锁限额;

1.2.1.6油位计无油,漏油严重,外部污脏;

1.2.1.7储能元件损坏,液压机构压力异常升高或降低,液(气)压机构油(气)泵频繁启动,打压间隔时间小于10分钟,连续5次及以上者;

1.2.1.8跳、合闸监视灯不亮;

1.2.1.9看不见油位,内部有异常响声;

1.2.1.10真空开关的真空泡失去光泽、发红、有裂纹或者漏气;

1.2.1.11油(或SF6)泄漏达报警值,SF6开关设备压力低于制造厂规定的下限;

1.2.1.12断路器辅助接点、液(气)压闭锁接点失灵;

1.2.1.13SF6断路器的SF6气体质量不合格,或严重漏气,其压力低于制造厂规定的下限;

1.2.1.14开关动作中发生三相不一致(包括分合闸电气和机械指示)。

1.2.2重大缺陷:

1.2.2.1本体或套管渗、漏油严重(10滴/分钟以上),油位超过上限或低至下限;

1.2.2.2绝缘油发黑;

1.2.2.3引线及接地线段断股;

1.2.2.4油断路器操作次数、故障跳闸超过规定次数;故障电流开断能力不能满足要求,又无保证安全运行的措施;

1.2.2.5液(气)压机构油泵启动间隔时间小于4小时或制造厂规定值,

1.2.2.6开关本体(包括瓷套)、操动机构、开关油等的试验结果超出预试规程或制造厂家技术参数要求;

1.2.2.7设备本体传动机构、操动机构箱密封有缺陷,不能有效地防潮、防尘、防小动物进入;

1.2.2.8达不到“五防”要求或“五防”功能失灵;

1.2.2.9基础下沉或露筋、杆塔外皮剥落或有纵向裂纹;

1.2.2.103年及以上未对运行地点的短路电流进行核算;

1.2.2.11外绝缘爬距不能满足运行环境的要求。

1.2.3一般缺陷

1.2.3.1油断路器渗油、断路器表面脱漆或有锈蚀;

1.2.3.2操作机构不灵活、机构指示失灵、机构箱内加热器失灵、动作记数器失灵;

1.2.3.3引线或接线桩头有严重电晕;

1.2.3.4红绿灯灯丝或附加电阻断线、接触不良;

1.2.3.5预试数据合格,但与历史数据比较有明显变化;

1.2.3.6液压、空气操作机构油泵或空气压缩机启动次数频繁超过制造厂规定值;

1.2.3.7开关柜内母线间无有效的隔离措施。

1.3 隔离开关

1.3.1紧急缺陷

1.3.1.1电动、手动操作机构及闭锁均失灵,插销脱落;

1.3.1.2瓷瓶破损有严重放电痕迹、有严重污闪;

1.3.1.3试验不合格;

1.3.1.4接触不良发热变色;

1.3.1.5设备线夹受力严重变形;

1.3.1.6组合式瓷瓶有一半是零值或支持瓷瓶严重损伤;

1.3.1.7中性点地刀合不到位;

1.3.1.8瓷件有破裂,刀闸触头铸铝件部分有裂纹;

1.3.1.9刀闸严重锈蚀,以致操作卡阻,不能正常停送电;

1.3.1.10三相不同期,触头接触不良,刀口严重不到位或开转角度不符合运行要求,辅助触点不翻转或接触不良。

1.3.2重大缺陷

1.3.

2.1隔离开关合闸后导电杆歪斜、接触不严密、引线螺丝松动

1.3.

2.2设备线夹固定的转动部分锈死;

1.3.

2.3室外隔离开关触头防雨罩损坏、隔离开关操作机构箱密封不好,有漏水情况;

1.3.

2.4电动操作机构失灵(手动能操作);

1.3.

2.5组合式瓷瓶有零值,瓷裙损伤在2cm2以上;

1.3.

2.6刀闸未安装防止误操作闭锁装置;

1.3.

2.7刀闸操作不灵活,有卡阻,操作机构及机械传动部分三相同期、转动角度不符合要求,辅助接点接触不良;

1.3.

2.8接地刀闸分合闸不到位;

1.3.

2.9接地刀闸与接地点间的连线断股或锈蚀严重。

1.3.3一般缺陷

1.3.

2.1瓷瓶、刀口污脏;

1.3.3.1操作机构不灵活;

1.3.3.2缺锁或销子脱落;

1.3.3.3弧棒烧毛、引线螺栓及其它金属部位有严重电晕;

1.3.3.4瓷瓶轻微损伤在2cm2以下;

1.3.3.5刀闸、连杆、底架锈蚀。

1.4 母线

1.4.1紧急缺陷

1.4.1.1 接头发热变色(100℃)、散股;

1.4.1.2 试验不合格;

1.4.1.3 一串绝缘子中的零值或破损绝缘子达到或超过下列数值:110kV 3片、220kV 4片、500kV 4片

1.4.1.4 支持绝缘子裂纹或破损;

1.4.1.5 导线或设备上有悬挂物或杂物,有可能引起短路故障,或危及人身安全;

1.4.1.6 导线断股面积超过20%,或钢芯断股、避雷线钢线断二股及以上。

1.4.2重大缺陷

1.4.

2.1 接头螺丝松动、有发热现象(70~99℃);

1.4.

2.2 绝缘子均压环脱落,绝缘子附件、金具、避雷线等锈蚀严重;

1.4.

2.3 导线或设备上有悬挂物或异物;

1.4.

2.4 一串绝缘子中的零值或破损绝缘子达到或超过下列数值:110kV 2片、220kV 3片、500kV 3片;

1.4.

2.5 支持瓷瓶瓷件破损2cm2以上;绝缘子盐密超标,爬距不满足要求;

1.4.3一般缺陷

1.4.3.1 设备外部污脏,积灰严重;

1.4.3.2 脱漆锈蚀;

1.4.3.3 震动发响;

1.4.3.4 支持瓷瓶瓷件破损2cm2以下。

1.5 防雷设备

1.5.1紧急缺陷

1.5.1.1接地引下线严重断股或未与接地网联接;

1.5.1.2避雷器预防性试验主要项目不合格;

1.5.1.3避雷器瓷套严重破损、裂纹、污闪;

1.5.1.4避雷针严重倾斜.有倾倒危险;

1.5.1.5开口点未装放电间隙;

1.5.1.6避雷器在线监测仪的泄漏电流数值异常;

1.5.1.7运行中避雷器有异常响声、瓷瓶破损或有放电痕迹。

1.5.2重大缺陷

1.5.

2.1接地引下线断股,截面不符合有关规定,接地网有较严重腐蚀,十年以上未开挖检查;

1.5.

2.2接地网、接地装置接地电阻不合格,接地电阻过期未测、避雷器过期未试验

1.5.

2.3避雷针严重锈蚀、结合部开裂或倾斜;

1.5.

2.4被保护设备处在避雷针(带)保护范围以外;

1.5.

2.5避雷器的计数器损坏;

1.5.

2.6避雷器底座的绝缘支柱有裂缝,但不影响泄漏电流数值。

1.5.3一般缺陷

1.5.3.1避雷针轻微锈蚀、脱漆;

1.5.3.2接地引线或扁铁生锈;

1.5.3.3记录器失灵;

1.5.3.4避雷器底座绝缘电阻偏低,但不影响对泄漏电流的正常监视。

1.6.1紧急缺陷

1.6.1.1套管严重破裂、污闪;

1.6.1.2电缆长期过载发热;

1.6.1.3试验不合格;

1.6.1.4充油电缆漏油;

1.6.1.5电缆严重放电。

1.6.2重大缺陷

1.6.

2.1外皮破损或未接地;

1.6.

2.2接地电阻不合格;

1.6.

2.3电缆油、胶外溢;

1.6.

2.4粘性电缆终端盒积水;

1.6.

2.5电缆护层绝缘电阻偏低。

1.6.

2.6有轻微放电;

1.6.

2.7相间和对地绝缘距离不够。

1.6.3一般缺陷

1.6.3.1轻微漏绝缘胶;

1.6.3.2电缆沟积水;

1.6.3.3护罩、护扳损坏;

1.6.3.4充油电缆有渗漏现象。

1.7.1紧急缺陷

1.7.1.1有接地或短路现象;

1.7.1.2电缆破损芯线外露;

1.7.1.3绝缘电阻低于o.5MΩ

1.7.2重大缺陷

1.7.

2.1电缆未挂牌;

1.7.

2.2屏蔽电缆屏蔽层两端未可靠接地;

1.7.

2.3变电站缺失符合实际的电缆清册。

1.7.3一般缺陷

其他缺陷

1.8 机电或电磁型继电器

1.8.1紧急缺陷

1.8.1.1轴承脱落;

1.8.1.2接线错误;

1.8.1.3线圈烧坏、断线、接点烧坏;1.8.1.4游丝断脱;

1.8.1.5动作失灵;

1.8.1.6整定错误。

1.8.2重大缺陷

1.8.

2.1气体继电器漏油;

1.8.

2.2螺丝松动、滑牙;

1.8.

2.3接点不能正确动作或返回不良;

1.8.

2.4接点接触不好;

1.8.

2.5重合闸监视灯不亮;

1.8.

2.6绝缘电阻低(小于1兆欧);

1.8.

2.7耐压不合格;

1.8.3一般缺陷

1.8.3.1 信号牌自动脱落或不掉牌;

1.8.3.2 刻度值与实际值不符,盘面、盘后标号不完整,不正确;

1.8.3.3 接点距离太大或太小;

1.8.3.4 附加电阻发热过甚;

1.8.3.5 外壳破损。

1.9 表计

1.9.1紧急缺陷

1.9.1.1运行中的表计(含ERTU)有异声异味;严重发热、线圈烧坏、断线;

1.9.1.2接线错误;轴承脱落、断游丝;

1.9.1.3非电量保护发讯,热工仪表不能正确动作;

1.9.1.4作为唯一监视手段的10千伏及以上间隔的电流表、功率表不指示或明显失误;

1.9.1.5作为唯一监视手段的10千伏及以上母线电压表、频率表不指示或明显失误;1.9.1.6计费电能表不走字、不显示及其他明显计量错误,外观明显破坏、烧坏、严重发热或变黑等故障

1.9.1.7分散测控单元RTU 与综合自动化系统通信中断、自检报警、电源中断报警

1.9.1.8关口计量电能表外观明显破坏、烧坏、严重发热或变黑等故障;

1.9.1.9计量遥测系统,如关口表出现如下缺陷:

a)ERTU的功能不正常、A/D、时钟、MODEN等部件故障,自检报警;

b)电源失电报警;

c)ERTU与计量表计或主站系统无法通信;

1.9.2重大缺陷

1.9.

2.1指针弯曲、表针倒走、接线松动、误差大于+5%;

1.9.

2.2热工仪表的报警触点接触不良;

1.9.

2.3计量遥测系统电源失电报警、RTU的A/D、时钟、MODEN等部件故障,自检报警;

1.9.

2.4ERTU与计量表计或主站系统无法通信,功能不正常等,表计显示与主站系统显示不一致;

1.9.

2.5母线电量不平衡,不能确定发生故障的计量装置;

1.9.

2.6电能量远方采集系统不能采集某站或某块表的数据;

1.9.

2.7单方向功率表不满足双向潮流的运行方式;

1.9.

2.8站用屏或直流屏上的监视仪表不指示或明显失误;

1.9.

2.9压力表显示值严重失真影响生产运行;

1.9.

2.10110千伏及以上主变压器温度表指示明显失误或与遥测数据明显不符;

1.9.

2.11主要运行表计检定不合格或超期未检定;

1.9.

2.12测量及电能计量装置倍率错误;

1.9.

2.13分散测控单元RTU检定不合格或超期未检定,终端显示严重失真。

1.9.3一般缺陷

1.9.3.1外壳破损;

1.9.3.2刻度值与实际不符;

1.9.3.3电能表按键不灵等轻微故障

1.9.3.4电能表、指示仪表、压力表或温度表合格标记超过有效期;

1.9.3.5电能表没有按进母线为负,出母线为正的方向配置。

1.10 电力电容器

1.10.1紧急缺陷

1.10.1.1电容器外壳严重变形、漏油或大量喷油、严重过热;

1.10.1.2大量渗抽;

1.10.1.3温度异常上升;

1.10.1.4试验不合格;

1.10.1.5套管严重破裂或闪落;

1.10.1.6熔丝经常熔断(两次以上);

1.10.1.7设备严重漏油。

1.10.2重大缺陷

1.10.

2.1防火、防爆设施不齐,接地不良;

1.10.

2.2渗油污脏;

1.10.

2.3电容器熔丝经常熔断;

1.10.

2.4密集型电容器二次差压超过整定值,开关跳闸;

1.10.

2.5电容器单个熔丝熔断,保护动作,开关跳闸;

1.10.

2.6电气预防性试验主要项目不合格。

1.10.3一般缺陷

1.10.3.1通风不良;

1.10.3.2积灰较多;

1.10.3.3电容器外壳锈蚀或轻微渗油。

1.11 电压、电流互感器、耦合电容器、阻波器

1.11.1紧急缺陷

1.11.1.1运行中有异常响声;

1.11.1.2套管破损或有放电痕迹;

1.11.1.3桩头发红(95℃及以上);

1.11.1.4充油互感器绝缘油电气或化学性能不合格,气相色谱分析有明显隐患;

1.11.1.5电气预防性试验主要项目不合格;

1.11.1.6漏油严重(15滴/分钟以上)或油位异常,看不到油面;

1.11.1.7SF6互感器气体压力低至报警值,或压力突然升高;

1.11.1.8电流互感器二次线开路;

1.11.1.9电压互感器二次线短路;

1.11.1.10PT接地线断裂;

1.11.1.11PT保险连续熔断两次;

1.11.1.12电容式电压互感器、耦合电容器本体滴油;

1.11.1.13阻波器拉杆脱落、阻波器内电容器或避雷器击穿、阻塞阻抗严重下降。

1.11.1.1435kV及以下PT高压熔断器熔断。

1.11.2重大缺陷

1.11.

2.1PT二次桩头螺丝松;

1.11.

2.2引线桩头过热、外壳发热;

1.11.

2.3油位不正常,有渗油或漏气现象;

1.11.

2.4瓷套有轻微破损,但不会进水受潮;

1.11.

2.5压力或油位指示与温度监视线不对应;

1.11.

2.6基础下沉或露筋、剥落;

1.11.

2.7端子箱封堵不严,又未采取防止小动物进入和防水措施。

1.11.3一般缺陷

1.11.3.1油面低/外壳渗油污脏、锈蚀;

1.11.3.2设备表面锈蚀严重;

1.11.3.3接地不良。

1.12 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

1.1

2.1紧急缺陷

1.1

2.1.1保护装置拒动、误动;

1.1

2.1.2线路保护装置通讯通道异常

1.1

2.1.3安稳装置通道异常

1.1

2.1.4故障录波装置工控机坏,不能调阅报文

1.1

2.1.5继电保护装置故障

1.1

2.1.6继电保护装置频繁误发信号

1.1

2.1.7断路器跳闸,无保护掉牌

1.1

2.1.8重合闸动作无掉牌信号显示

1.1

2.1.9保护装置发自检、CPU出错等异常报文

1.1

2.1.10保护装置某元件烧毁(例:液晶显示板无显示、端子大面积烧坏、继电器烧坏、继电器插板烧坏)

1.1

2.1.11设备主保护直流消失、装置异常;

1.1

2.1.12一次设备的主保护装置异常、设备处于无主保护状态:如母线的差动保护、主变的差动保护、线路的双重高频保护或双重光纤纵差等失灵或被闭锁;

1.1

2.1.13保护装置发CT断线告警

1.1

2.1.14保护的通道设备异常或故障,如:高频收发讯机、结合滤波器、阻波器、差接网络、分频器、载波机故障,光纤光缆损坏、收信裕度下降3dB及以上、线路纵差导引线电缆短路断线接地等,致使线路处于无主保护状态;

1.1

2.1.15保护的电压回路异常:失去电压或断线;

1.1

2.1.16二次回路异常,不能有效控制断路器的分合,如:跳闸出口中间继电器断线、控制回路断线等;

1.1

2.1.17保护屏指示灯异常,如双母线差动保护运行位置指示等、备自投备用线路有压指示灯;

1.1

2.1.18整定错误及整定值与有效整定通知单不符;

1.1

2.1.19耦合电容器及结合滤波器接地引下线截面过小(小于16mm2)或有断裂现象;

1.1

2.1.20投入跳闸的非电量保护,非电量仪器、仪表(如温度表、油位计等)指示异常或接触不良。

1.1

2.2重大缺陷

1.1

2.2.1重合闸装置拒动、误动;

1.1

2.2.2断路器分、合闸位置指示灯不亮;

1.1

2.2.3保护装置信号、“掉牌未复归”信号不能复归;

1.1

2.2.4中央信号控制屏不发信或不正确发信;

1.1

2.2.5故障录波仪告警或异常,不能录波或不能进行录波波形分析;

1.1

2.2.6线路故障跳闸后未启动录波;

1.1

2.2.7微机保护模块发“闪存错误”告警信号;

1.1

2.2.8盘面、盘后不整洁,锈蚀严重,名称标示不正确或不完整;

1.1

2.2.9保护盘上辅助按钮、小开关失灵;

1.1

2.2.10应装设未装设防潮装置或防潮装置失效,接线端子锈蚀严重;

1.1

2.2.11各元件部件和二次回路等绝缘不满足有关规程规定;

1.1

2.2.12两套主保护中有一套异常不能投运,后备保护不能投入;

1.1

2.2.13必须通过打印才能调整定值的保护装置的打印机故障;

1.1

2.2.14自动装置(低周减载、VQC装置等)故障;

1.1

2.2.15只投入信号的变压器、电抗器非电量保护指示异常或触点接触不良;

1.1

2.2.16保护定期检验不合格;

1.1

2.2.17中央信号灯不亮,蜂鸣器不响;

1.1

2.2.18综合自动化系统测量通道检定不合格或超期未检定;

1.1

2.2.19终端显示严重失真;

1.1

2.2.20静态保护抗干扰措施不符合“反措要点”的要求。

1.1

2.3一般缺陷

1.1

2.

3.1端子箱锈蚀、受潮,箱门脱落、防潮灯、加热装置缺陷

1.1

2.

3.2电缆沟进水导致电缆受潮

1.1

2.

3.3继电器外壳有裂纹,尚不影响继电器安全运行;

1.1

2.

3.4不影响保护运行的指示灯坏;

1.1

2.

3.5气体继电器未按要求加装防雨罩;

1.1

2.

3.6端子标号、二次电缆标牌字迹不清;

1.1

2.

3.7二次电缆使用年代久远(超过20年),电缆龟裂,绝缘性能下降;

1.1

2.

3.8综合自动化系统遥信测量数据不准确

1.1

2.

3.9保护屏上打印机不打印报告

1.13 直流设备

1.13.1紧急缺陷

1.13.1.1蓄电池极板严重弯曲、断裂.短路过热,电池连接条断裂;

1.13.1.2电解液化验不合格;

1.13.1.3容器破损,渗漏;

1.13.1.4液温比重电压超过规定值;

1.13.1.5容量下降到80%额定容量下,或不能、满足断路器分、合闸要求,或长期未进行容量核对性放电试验;

1.13.1.6硅整流装置发故障信号,内部击穿及异常响声;

1.13.1.7电容器损坏、外壳膨胀、分组熔丝熔断或直流开关跳闸;

1.13.1.8直流系统接地、绝缘严重不良、短路、蓄电池组出现开路;

1.13.1.9单只电池主要技术参数不合格,内部有故障;

1.13.1.10充电装置故障达不到N-1要求,220kV及以上枢纽变电站直流系统未按双重化配置;

1.13.1.11直流系统电压异常且无法恢复正常(包括充电装置交流输入电压、输出电压、

电厂设备缺陷管理制度(1)

济宁金威热电有限公司企业制度 Q/JWRD-2.6.72-20 13 设备缺陷管理制度 2006-1发布2013-5修订实施

济宁金威热电有限公司发布 前言 本制度由生产管理领导小组提出。 本制度的起草部门:设备动力部。 本制度的主要起草人:张守山 本制度的主要审定人: 时贞坤、孟广才、赵新本制度的批准人:王允来 本制度由设备动力部归口并负责解释。

济宁金威热电有限公司 设备缺陷管理制度 一、目的意义 为加强发电设备缺陷工作的管理,及时消除设备及系统存在的缺陷,规范缺陷管理流程,提高设备健康水平,力求实现机组安全、经济稳定运行,结合我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使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我公司生产系统设备缺陷管理的各项工作,各级人员应严格执行。本制度中如有与上级颁布的有关规定制度和指标相抵触时,应按上级指标执行 三、设备缺陷管理内容 1.缺陷定义: 设备缺陷是指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备用以及影响文明生产等异常现象。如设备的振动、位移、磨擦、卡涩、松动、断裂、变色、过热、变形、异音、泄漏、缺油、不准、失灵,附件的损坏、以及由于设备异常引起的参数不正常等。 2.缺陷分类:

一类:需停机、停炉、发电机、变压组解列停用才能消除的缺陷。 二类:(1)需停辅机设备降低主机出力才能消除的缺陷。 (2)停用公用系统(水、煤、灰)才能消除的缺陷。 (3)需解除主机主要保护才能消除的缺陷。 三类:(1)需破坏主要辅机设备备用才能消除的缺陷。 (2)需切换设备、隔离设备系统才能消除的缺陷。 (3)正常运行情况下就能消除的缺陷。 (4)生活系统停电、停气、停水才能消除的缺陷。 四类:指发电主、辅设备及公用系统设备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一般性质的缺陷,在机组运行中可以消除,消除时不影响机组出力及负荷,属于可随时消除的缺陷。 重复缺陷:是指同类设备或设施在厂家规定或规程规定的检修周期内发生两次及以上性质相同的缺陷。 3管理内容与要求: 3.1设备缺陷管理的原则 3.1.1当设备存有缺陷时,不论是否影响到安全经济运行,

(完整版)输电设备缺陷管理规定

输电设备缺陷管理规定 1 总则 1.1 为了加强公司输电设备的运行、检修管理,规范设备的缺陷定义与分类,及时跟踪并消除设备存在的缺陷,提高设备的健康运行水平,特制定本规定。 1.2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所属输电设备缺陷管理。 1.3 各部门应严格执行本缺陷管理规度,确保设备缺陷实现闭环管理。 2 缺陷的定义及分类 2.1 缺陷 缺陷是指缺陷是指输电设备及其辅助设备在运行及备用时,出现影响电网安全运行或设备健康水平的一切异常现象。保 2.2 设备缺陷的分类设备缺陷按其对电网安全运行的威胁程度和 设备健康状况 分为四类,即:I类设备缺陷、H类设备缺陷、川类设备缺陷陷、W类设备缺陷。 2.2.1 I类设备缺陷:指严重程度已经危及人身或设备安全,随时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必须立即消除或安排检修,以及采取必要的安全、技术措施的设备缺陷。 222 □类设备缺陷:指缺陷比较严重,在短期内虽不会使设备发生事故或威胁人身和设备安全,但需在近期内安排消除或消除前应加强监视、跟踪的设备缺陷。

223川类设备缺陷:指设备部件伤损或缺少应有的附属装置,近期对设备安全、经济运行影响不大的,需结合计划检修、临时停运或不需停电进行处理的设备缺陷,但该类缺陷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2.2.4 W类设备缺陷:指缺陷比较轻微,不影响设备的安全运行和供电能力,且在较长时间(指一个小修周期内)不会有明显加剧或恶化的需安排停电处理的缺陷,该类缺陷经本单位批准可延期结合停电处理,但必须在设备的一个小修周期内完成。 2.3 对施工或设备制造等遗留的不符合国家和上级机关颁布的有关标准,现运行中无法进行更改和处理的,且不影响设备性能的缺陷,在采取了必要的技术措施或管理措施后,能确保其不影响人身、电网、设备安全的,报经单位分管生产领导或总工程师确认签字,可不统计为缺陷。 3 缺陷管理职责分工 3 缺陷管理职责分工 3.1 设备缺陷由生产技术部归口管理管理,在生技和送电部均应设置专职或兼职的设备缺陷管理人员。 3.2 线路巡视人员职责 3.2.1 凡在巡视、试验、检查中发现的输电设备缺陷,应及时记录到《输变电信息管理系统》中的“缺陷管理”模块,并由班长组织分析,正确判断设备缺陷类型,提供初步处理意见。属I 类缺陷的立即用电话报告有关调度部门的值班人员及所属部门的领导。巡视人员应在当天内

变电所设备缺陷管理制度

编号:SM-ZD-59782 变电所设备缺陷管理制度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变电所设备缺陷管理制度 简介:该制度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程序化、标准化的流程约定,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从而协调行动,增强主动性,减少盲目性,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一、目的:为了保证变电所设备安全运行,及时消除设备缺陷。 二、职责:变电所长对所内设备缺陷的管理负责;当班值长对发现缺陷不及时、不汇报负责;值班员对未巡视出设备缺陷负责;段长、运行主任负责监督检查各所发现缺陷、督促班段处理;工程师负责缺陷的统计分析工作。 三、管理要求: 1. 变电所设备缺陷分为: 1) 危急缺陷:设备或建筑物发生了直接威胁安全运行并须立即处理的缺陷,否则,随时可能造成设备损坏、人身伤亡、大面积停电、火灾等事故。 2) 严重缺陷:对人身或设备有严重威胁,暂时尚能坚持运行但需尽快处理的缺陷。 3) 一般缺陷:危急、严重缺陷以外的设备缺陷,指性质一般,情况较轻,对安全运行影响不大的缺陷。

电厂设备缺陷管理制度汇总知识讲解

某某电厂设备缺陷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某某电厂设备缺陷的管理程序,明确职责权限,及时消除设备及系统存在的缺陷,确保设备长周期、安全、经济和稳定运行,特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某某电厂生产区域所有设备设施消缺管理。 第二章管理与职能 第三条管理责任体系 (一)职能与分工 1. 生产技术部在分管生产副厂长领导下,是全电厂设备缺陷的管理监督部门,负责检查、监督、考核设备缺陷的处理,保证设备完好。 2. 发电运行部、设备维护部是分管设备缺陷管理的责任部门,对设备缺陷要从发现到消除进行全过程管理,保证设备完好。 3. 各管理、物资供应部要为设备缺陷管理做好服务工作 (二)生产副厂长(总工程师) 1. 每周生产调度会听取各部门生产情况汇报,掌握全厂机组

运行情况及一、二类设备缺陷情况,及时协调消缺。 2. 定期召集有关部门研究设备运行状况和存在的重大缺陷,安排各部门消缺,对设备重大缺陷提出指导性处理意见。 3. 组织总结、研究设备缺陷管理工作中的经验和不足,提出完善管理的主导性意见。 4. 负责组织对影响机组安全经济运行缺陷的诊断,对一类或重大缺陷决定是否停机、停炉处理。对消除重大或特殊设备缺陷的安全、技术措施进行审批。 (三)生产技术部 1. 是全厂设备缺陷管理的归口管理监督部门,负责检查、监督、指导设备缺陷的处理等管理工作。 2. 负责本制度的修订与补充,并监督执行。 3. 掌握全电厂生产设备缺陷的处理情况,对频发性和重大缺陷进行原因分析,及时采取安全技术措施予以消除并汇报主管生产副厂长(总工程师)。 4. 会同检修、运行人员,诊断一、二类设备缺陷,审核检修消缺的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并监督执行。 5. 审核和补充设备维护部提出的消缺计划及其安全技术措施。 6. 参与所有设备缺陷转类、开口审核。 (四)设备维护部

架空输电线路缺陷管理办法(最新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架空输电线路缺陷管理办法(最 新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架空输电线路缺陷管理办法(最新版) 输电线路设备,是传送电能的重要通道。运行单位按有关规程对输电线路及设备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巡视和监护,及时发现线路缺陷,并组织人员及时消除,确保我局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为了线路缺陷或隐患不致遗漏,线路巡视责任人在现场将缺陷记录下来,并进行整理分类,提供给相关部门和有关领导查阅处理,确保电网正常运行,特制立架空输电线路缺陷管理办法: 一、缺陷分类 输电线路设备超出设计和运行规范标准,就是输电线路的缺陷。设备缺陷分为线路本体、附属设施缺陷和外部缺陷三类,并按一般缺陷、重大缺陷、紧急缺陷三个级别进行管理。 设备本体缺陷:指组成线路本体的构件、附件、零部件,包括基础、杆塔、导地线、绝缘子、金具、接地装置等本身的缺陷。 附属设施缺陷:附加在线路本体上的各类标志牌、警告牌及各

种技术监测设备出现的缺陷。 外部隐患:指外部环境变化对线路安全运行已构成某种潜在性威胁的情况(如在保护区内新建房屋、植树竹、堆物、取土、线下施工车辆作业等对线路造成的影响)。 一般缺陷:指线路虽有缺陷,但在一定期间对线路的正常运行影响不大,此类缺陷应列入年、季度检修计划中加以消除。 重大缺陷:指缺陷对线路运行有严重威胁,短期内线路尚可维持运行。此类缺陷应在短时间内消除,消除前须加强监视。 紧急缺陷:指缺陷已危及到线路安全运行,随时可能导致线路事故的发生。此类缺陷必须尽快消除,或临时采取可以确保安全的技术措施进行处理,随后彻底消除。 二、缺陷的管理 (一)缺陷处理的一般要求 1、一般缺陷:一经查到,如能立即消除,可不作为缺陷对待,如发现个别螺栓松动,当即已经用拧紧。如不能立即消除,应作为缺陷将其记录下来,并应填入缺陷记录中履行正常缺陷管理程序。

变电站设备缺陷分类标准及处理办法

变电站设备缺陷分类标准及处理办法 第一条变压器和油浸电抗器 1、危急缺陷 (1)在正常负荷情况下,变压器和电抗器油温急剧上升至温度超过105℃,且还有上升趋势。 处理办法:首先比对现场温度表与后台远传温度显示是否一致,与绕温对比是否差距不大,用红外测温对比正常相与故障相温度是否一致,判断是温度表损坏还是油温的确上升。若是温度表损坏,结合停电更换温度表,若是油温上升,则应立即停电,对变压器和电抗器进行试验找出故障原因。 (2)变压器强迫油循环风冷却装置全停. 处理办法:退出冷却器全停跳闸压板,密切监视油温变化,检查风冷电源是否正常,检查各级空开是否正常,若在处理过程中油温不断上升,则应申请停电,防止变压器受损。 2、严重缺陷 (1)变压器任意一组冷却器故障退出。 处理办法:密切监视油温变化,手动投入辅助风冷电源,检查故障组风冷电源是否正常,检查各级空开是否正常,检查风冷电机是否正常。 3、一般缺陷 (1)变压器调压机构箱和冷却器控制箱内照明、加热器故障,各断子接头锈蚀,继电器、接触器、小开关等异常或故障,但能继续运行。 处理办法:更换相应配件。 第二条继电保护、自动装置、测量仪表等二次设备 1、危急缺陷 (1)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误动或拒动。 处理办法:班组管理人员作为工作负责人,对故障装置进行整租试验检查,找出误动或拒动的原因,形成书面材料上交上级管理部门。 (2)各种控制电缆损坏(包括绝缘降低)、断线(包括二次回路断线)导致相应主设备不能运行。 处理办法:若能找出备用芯线,则用之,若无,则更换电缆。 (3)继电保护、自动装置(含故障录波器)定值严重错误,不能运行。 处理办法:立即退出不能运行装置,联系省调方式处,出具新的合格定值后方可启用。 (4)按双重化配置的线路或元件保护(包括自动装置),其两套主保护均故障(故障告警或闭锁出口)。

电厂设备缺陷管理制度

某某电厂 设备缺陷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某某电厂设备缺陷的管理程序,明确职责权限,及时消除设备及系统存在的缺陷,确保设备长周期、安全、经济和稳定运行,特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某某电厂生产区域所有设备设施消缺管理。 第二章管理与职能 第三条管理责任体系 (一)职能与分工 1. 生产技术部在分管生产副厂长领导下,是全电厂设备缺陷的管理监督部门,负责检查、监督、考核设备缺陷的处理,保证设备完好。 2. 发电运行部、设备维护部是分管设备缺陷管理的责任部门,对设备缺陷要从发现到消除进行全过程管理,保证设备完好。 3. 各管理、物资供应部要为设备缺陷管理做好服务工作 (二)生产副厂长(总工程师) 1. 每周生产调度会听取各部门生产情况汇报,掌握全厂机组运行情况及一、二类设备缺陷情况,及时协调消缺。 1

2. 定期召集有关部门研究设备运行状况和存在的重大缺陷,安排各部门消缺,对设备重大缺陷提出指导性处理意见。 3. 组织总结、研究设备缺陷管理工作中的经验和不足,提出完善管理的主导性意见。 4. 负责组织对影响机组安全经济运行缺陷的诊断,对一类或重大缺陷决定是否停机、停炉处理。对消除重大或特殊设备缺陷的安全、技术措施进行审批。 (三)生产技术部 1. 是全厂设备缺陷管理的归口管理监督部门,负责检查、监督、指导设备缺陷的处理等管理工作。 2. 负责本制度的修订与补充,并监督执行。 3. 掌握全电厂生产设备缺陷的处理情况,对频发性和重大缺陷进行原因分析,及时采取安全技术措施予以消除并汇报主管生产副厂长(总工程师)。 4. 会同检修、运行人员,诊断一、二类设备缺陷,审核检修消缺的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并监督执行。 5. 审核和补充设备维护部提出的消缺计划及其安全技术措施。 6. 参与所有设备缺陷转类、开口审核。 (四)设备维护部 1. 设备维护部经理应全面了解机组运行状况,掌握缺陷的发现、消除和发展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根据上级工作安排,协调 2

电力公司设备缺陷管理办法

×××电力公司设备缺陷管理办法 1 总则 1.1 为了加强设备缺陷管理,提高设备健康水平,保证发、供、变、送、配电设备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根据州电力总公司关于检修管理暂行办法、湖北省电力公司《输变电设备缺陷管理规定》,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2 范围 2.1 本办法规定了发电厂、变电站、输配电线路设备缺陷管理的职责、管理内容与要求等。 2.2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所属发、变、送、配电设备、设施及其附属设备的缺陷管理。 3 缺陷分类 电网中使用的电力设备(简称设备)和建(构)筑物(简称设施)发生了异常,虽能继续使用但影响安全运行者称为有缺陷设备。缺陷分为紧急(危急)缺陷、重大缺陷、一般缺陷。 3.1 紧急缺陷:指严重威胁主设备安全运行及人身安全,或已造成出力降低和影响对外输送电力的重大缺陷。 3.2 重大缺陷:指暂不影响设备继续运行,但对设备安全经济运行或人身安全有一定的威胁,继续发展亦将导致停止运行或损坏设备,需停运或降低出力才能消除的重要缺陷。 3.3 一般缺陷:指不需要停用主设备或降低出力就可以消除的设备缺陷及不影响主设备正常运行的一般缺陷。 4 缺陷管理 4.1 设备缺陷台帐的建立 4.1.1 在变电站运行班、发电厂水机班、锅炉班、汽机班、电气班、电力试验所、调度所通信、自动化、继电保护专业,试验所一、二次专业、线路工区线路维护班、供电所线路维护班、营业管理班建立《设备缺陷登记簿》。 4.1.2 在变电站、线路工区、发电厂、调度所、供电所建立所辖设备的《设备台帐》。 4.1.3 在变电站运行班、发电厂水机班、锅炉班、汽机班、电气班、电力试验所、调度所通信、自动化、继电保护专业,试验所一、二次专业、线路工区线路维护班、供电所线路维护班、营业管理班分别建立《设备缺陷统计台帐》。 4.1.4 《设备缺陷

变电站设备缺陷分类标准

输变电设备缺陷分类参考标准--变电站设备缺陷分类标准 ?根据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的有关输变电设备运行管理标准中设备缺陷的分类原则,设备缺陷按其严重程度分为紧急、重大、一般三类。本参考根据供电系统常用电气设备运行状况中的缺陷进行整理。各公司可以根据所管辖设备的特点引用此附件,发电厂可以结合所管辖设备的特点,参照制定相应的设备缺陷分类实施细则。 目次 1 变电站设备缺陷分类标准 3 1.1?变压器(消弧线圈、接地变、站用变、电抗器参照执行)3? 1.2?断路器?4 1.3?隔离开关5? 1.4?母线?6 1.5?防雷设备7? 1.6?电力电缆7 1.7 控制电缆8 1.8 继电器8 1.9 表计9 1.10?电力电容器10? 1.11?电压、电流互感器、耦合电容器、阻波器10? 1.12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11? 1.13 直流设备12 1.14?土建部分13 1.15变电其它设备14

2 通讯、计算机、远动、消防系统分类标准14 2.1?通讯1?4 2.2 计算机系统1?6 2.3远动部分16 2.4?消防系统173 电力线路设备缺陷分类标准18 3.1?导线及架空地线18 3.2?绝缘子及金具19? 3.3 杆塔20? 3.4?横担20 3.5 拉线2?1 3.6 柱上开关21 3.7?配电变压器及令克2?2 3.8 避雷器22 3.9 接地装置2?3 3.10?线路电力电缆23 ?1 变电站设备缺陷分类标准 1.1 变压器(消弧线圈、接地变、站用变、电抗器参照执行) 1.1.1紧急缺陷 1.1.1.1绝缘油不合格或呈酸性、水份严重超标、气相色谱分析重要指标超标或有明显

输电线路缺陷分类

附录E(资料性附录)输电线路缺陷分类 E1架空线路紧急缺陷 E1.1防护区 1.江河泛滥、山洪、泥石流、杆塔被淹。 2.森林起火。 3.威胁线路安全的工程设施(如高大机械及可移动的设施)。 4.导线与弱电线路、电力线路交叉或接近的距离小于重大缺陷表1规定数值的80%。 5.导线对树木的距离小于重大缺陷表2规定数值的80%。 6.导线对建筑物的距离小于重大缺陷表3规定数值的80%。 7.导线对地距离小于重大缺陷表4规定数值的80%。 8.防护区内有严重污染源,绝缘爬距不够,有可能造成线路污闪。 E1.2基础 1.基础受洪水冲刷或淹没,致使基础外露,出现不稳定现象或已经倾斜。 2.杆塔基础或拉线基础已经明显上拔或沉陷,并有发展趋势。 3.杆塔或拉线基础移位。 4.基础受到严重的外力破坏。 E1.3杆塔 1.杆塔上悬挂有可能造成接地短路的铁丝、绳线或其它异物。 2.缺塔材11根及以上。 3.水泥杆焊口断裂。 4.杆塔倾斜严重,倾斜值超过重大缺陷表5规定要求。 E1.4导线与地线 1.导地线断股、损伤到需切断重接的程度,超过重大缺陷表6规定数值。 2.导线上挂有较长的铁丝、绳线或其它异物,并随时有可能危及线路安全运行。 3.导线连接器过热、烧伤。 E1.5绝缘子 1.绝缘子串每串中零值、低值、劣化、破损、裂纹或烧伤的绝缘子数量超过重大缺陷表7规定数值。 2.绝缘子串上挂有异物,极易造成接地。 3.针式绝缘子、瓷横担绑线松动、断脱、烧伤。 E1.6金具

1.交叉跨越处导线线夹未就位、未固定。 2.张力金具严重锈蚀、断裂、变形或缺件,并随时有可能危及线路安全运行。 E1.7拉线 3.拉线或拉线下把被破坏(或被盗)。 4.拉线断股达7股断2股,19股断3股者,损伤截面超过表6规定者。 E2架空线路重大缺陷 E2.1防护区 1.在杆塔、拉线基础周围倾倒酸、碱、盐及其他有害化学物品。 2.利用杆塔拉线作起重牵引地锚。 3.在杆塔内或杆塔与拉线之间修建车道。 4.在杆塔、拉线基础周围5~10m的区域内取土、打桩、钻探、开挖。 5.杆塔上方有危石,滚落时可能伤害基础或铁塔。 6.线路附近有影响线路运行安全的采石场或采矿厂。 7.防护区内未经供电部门批准进行建筑施工。 8.安全距离不符合要求的栅架、招牌、天线等。 9.防护区内进行爆破作业。 10.换算到+40℃时,导线与弱电线路、电力线路交叉或接近的最小垂直距离小于表1的基本要求。 表1 导线与弱电线路、电力线路交叉或接近的最小垂直距离 l) 在最大风偏、最大弧垂时,导线与树木之间的最小安全距离小于表2所列数值。 表2 最大风偏、最大弧垂时,导线与树木的最小安全距离 2) 导线在最大弧垂、最大风偏时与建筑物的最小安全距离小于表3数值。 表3 导线在最大弧垂、最大风偏时与建筑物的最小安全距离

铸件常见缺陷和处理

铸件常见缺陷、修补及检验 一、常见缺陷 1.缺陷的分类 铸件常见缺陷分为孔眼、裂纹、表面缺陷、形状及尺寸和重量不合格、成份及组织和性能不合格五大类。(注:主要介绍铸钢件容易造成裂纹的缺陷) 1.1孔眼类缺陷 孔眼类缺陷包括气孔、缩孔、缩松、渣眼、砂眼、铁豆。 1.1.1气孔:别名气眼,气泡、由气体原因造成的孔洞。 铸件气孔的特征是:一般是园形或不规则的孔眼,孔眼内表面光滑,颜色为白色或带一层旧暗色。(如照片) 气孔 照片1 产生的原因是:来源于气体,炉料潮湿或绣蚀、表面不干净、炉气中水蒸气等气体、炉体及浇包等修后未烘干、型腔内的气体、浇注系统不当,浇铸时卷入气体、铸型或泥芯透气性差等。 1.1.2缩孔 缩孔别名缩眼,由收缩造成的孔洞。

缩孔的特征是:形状不规则,孔内粗糙不平、晶粒粗大。 产生的原因是:金属在液体及凝固期间产生收缩引起的,主要有以下几点:铸件结构设计不合理,浇铸系统不适当,冷铁的大小、数量、位置不符实际、铁水化学成份不符合要求,如含磷过高等。浇注温度过高浇注速度过快等。 1.1.3缩松 缩松别名疏松、针孔蜂窝、由收缩耐造成的小而多的孔洞。 缩松的特征是:微小而不连贯的孔,晶粒粗大、各晶粒间存在明显的网状孔眼,水压试验时渗水。(如照片2) 缩松 照片2 产生的原因同以上缩孔。

1.1.4渣眼 渣眼别名夹渣、包渣、脏眼、铁水温度不高、浇注挡渣不当造成。 渣眼的特征是:孔眼形状不规则,不光滑、里面全部或局部充塞着渣。(如照片3) 渣眼 照片3 产生的原因是:铁水纯净度差、除渣不净、浇注时挡渣不好,浇注系统挡渣作用差、浇注时浇口未充满或断流。 1.1.5砂眼 砂眼是夹着砂子的砂眼。 砂眼的特征是:孔眼不规则,孔眼内充塞着型砂或芯砂。 产生的原因是:合箱时型砂损坏脱落,型腔内的散砂或砂块未清除干净、型砂紧实度差、浇注时冲坏型芯、浇注系统设计不当、型芯表面涂料不好等。 1.1.6铁豆

变电站设备缺陷分类标准

输变电设备缺陷分类参考标准--变电站设备缺陷分类标准根据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的有关输变电设备运行管理标准中设备缺陷的分类原则,设备缺陷按其严重程度分为紧急、重大、一般三类。本参考根据供电系统常用电气设备运行状况中的缺陷进行整理。各公司可以根据所管辖设备的特点引用此附件,发电厂可以结合所管辖设备的特点,参照制定相应的设备缺陷分类实施细则。 目次 1 变电站设备缺陷分类标准 3 1.1 变压器(消弧线圈、接地变、站用变、电抗器参照执行) 3 1.2 断路器 5 1.3 隔离开关7 1.4 母线9 1.5 防雷设备10 1.6 电力电缆11 1.7 控制电缆12 1.8 继电器12 1.9 表计13 1.10 电力电容器15 1.11 电压、电流互感器、耦合电容器、阻波器16 1.12 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17 1.13 直流设备20 1.14 土建部分22 1.15 变电其它设备23

2 通讯、计算机、远动、消防系统分类标准24 2.1 通讯24 2.2 计算机系统25 2.3 远动部分26 2.4 消防系统27 3 电力线路设备缺陷分类标准29 3.1 导线及架空地线29 3.2 绝缘子及金具30 3.3 杆塔32 3.4 横担33 3.5 拉线34 3.6 柱上开关35 3.7 配电变压器及令克35 3.8 避雷器36 3.9 接地装置37 3.10 线路电力电缆37

1 变电站设备缺陷分类标准 1.1 变压器(消弧线圈、接地变、站用变、电抗器参照执行) 1.1.1紧急缺陷 1.1.1.1绝缘油不合格或呈酸性、水份严重超标、气相色谱分析重要指标超标或有明显隐患,油中烃类、氢气产气速率超过10%/月或0.25ml/h(开放式)和0.5ml/h(密封式); 1.1.1.2内部有异常响声,套管严重破损、裂纹、有严重放电声,套管漏油,油位超过下限,密封失效,套管tanδ明显增长且超标,电容量与出厂值差别超出±5%; 1.1.1.3引线或桩头过热发红(超过95℃); 1.1.1.4电气预防性试验主要项目不合格; 1.1.1.5测温装置全部损坏或失灵(220千伏及以上的油温温度计); 1.1.1.6压力释放阀误动; 1.1.1.7主变压器强油循环冷却器全停或失灵一半以上,影响出力或威胁安全运行;1.1.1.8潜油泵及油流继电器失灵; 1.1.1.9本体漏油严重或大量喷油,油面低到—30℃油面线以下、油枕看不见油位;1.1.1.10变压器有载调压开关动作异常,极限位置不能闭锁,操作卡阻或跳档,滑档、指示动作不可靠,接触电阻不符合要求; 1.1.1.11气体继电器内有气、漏油; 1.1.1.12安全口隔膜或玻璃破碎 1.1.1.13铁芯或外壳接地不良,接地电流不合格,串接电阻后仍不能满足运行要求,并有发展的趋势; 1.1.1.14电抗器混凝土支柱有裂纹、支持瓷瓶有损伤;

设备缺陷管理制度

设备缺陷管理制度 1 目的 为了进一步加强设备管理,提高设备健康水平,促进公司的安全文明生产,充分发挥各级人员的管理职能和检修、运行的工作职能,做到职责明确,分工到位,使设备管理规范化,保障机组安全稳定运行,特制定本制度。 2 范围 本管理制度规定了设备缺陷的分类、处理原则、处理程序及考核标准。 本管理制度规定了设备计划消缺工作的要求及考核标准。 本管理制度适用于自备电厂各部门设备缺陷管理及计划消缺工作。 3 职责 3.1安技部 3.1.1负责缺陷的发现、处理及计划消缺工作执行情况等过程的监督检查和考核等管理。 3.1.2负责重大缺陷处理方案和防范措施的审核。 3.1.3负责设备消缺情况统计、消缺率、消缺及时率的认定。 3.1.4负责对缺陷登记的准确性认定。 3.1.5 在月度安全经济分析会上,负责对设备的消缺率、消缺及时率进行通报,并提出考核意见。 3.1.6负责周检修计划、月度检修计划的编制与下发,负责对周检修计划与月度检修计划情况的统计、汇总及考核。 3.1.7 负责对二类及以上的缺陷进行确认。 3.1.8各专工及时组织和开展设备分析,掌握设备运行及检修状态,有针对性进行设备的整治和检查,每月出具设备状态分析报告。 3.1.9各专工每周四负责对本专业的设备消缺率、及时性进行统计检查汇总,周四检修平衡会进行落实,在周一生产例会通报消缺情况和考核意见。

3.1.10对因客观条件不具备无法处理(待修状态)的缺陷,组织协调处理,具备条件后及时安排消缺计划。 3.1.11 对二类及以上待修状态的缺陷制定处理方案和处理计划。 3.2发电部 3.2.1 值长在生产早会对前一天消缺情况进行汇报。 3.2.2 值长对发现的重大缺陷,要及时汇报有关领导和专工,并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以防缺陷扩大。同时,应及时通知检修人员进行处理。3.2.3 对于缺陷的处理情况,值长、主值应及时记录并汇报有关领导。对于检修人员由于配合及到位不及时、联系困难等情况,值长应该及时汇报部门主任和安技部主任。 3.2.4 负责所管辖设备的巡检,发现缺陷及时通知检修并在MIS系统中分类登记。 3.2.5 积极配合检修部缺陷处理安措的执行、缺陷的验收和注销工作。 3.2.6 对于夜间缺陷,可根据生产需要通知检修部相应班组进行处理。对难以界定消缺专业的缺陷,实行检修首问负责制,检修部内部进行协调。 3.2.7 发生二类及以上的缺陷通知安技部相应专工及点检,做好事故预想,防止缺陷扩大,避免事故发生。 3.2.8 负责周检修计划与月度检修计划完成情况的统计汇总,每周四12时前,每月5日12时前向安技部上报周(月)消缺率、消缺及时率(遇节假日时顺延)。 3.3 燃运部 3.3.1 负责所管辖设备的巡检,发现缺陷及时通知检修并在MIS系统中分类登记。 3.3.2 积极配合检修部缺陷处理安措的执行、缺陷的验收和注销工作。 3.3.3 对于夜间缺陷,可根据生产需要通知检修部相应班组进行处理。对难以界定消缺专业的缺陷,实行检修首问负责制,检修部内部进行协调。

铸造(铸铁)缺陷种类

铸造(铸铁)缺陷种类 铸铁件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各种铸造缺陷,其典型种类有:裂纹、缩孔、缩松、气孔及夹渣。 ——裂纹 铸铁件冷裂纹的外形呈连续的直线状或圆滑曲线,而且常常是穿过晶粒而不是沿晶界断裂。冷裂纹断口干净,具有金属光泽或呈轻微的氧化色。冷裂纹是铸铁件已处于较低温度下在弹性状态时,铸造应力超过铸铁的强度极限而产生的。冷裂纹往往出现在铸铁件受拉伸的部位,特别是有应力集中的地方。 ——缩松 球墨铸铁与灰铸铁相比,因它倾向于“糊状凝固方式”,因而在铸件断面上有较宽的凝固区域,形成坚固外壳的时间较长;相当一部分石墨球是在奥氏体外壳包围下成长,石墨成长时的膨胀力很容易通过奥氏体壳的接触而传递到铸件外壳,从而表现出远比灰铸铁要大的共晶石墨化膨胀力;由于球化处理时加入了镁和稀土元素,增加了铸铁的白口化倾向;同时其共晶团的尺寸比灰铸铁细小得多,所以共晶团之间细小的间隙很难得到铁液的充分补缩。上述这些特点,在生产实际中使球墨铸铁件常常表现出有较大的外形尺寸胀大以及产生缩松的倾向。 ——气孔 铸铁件中存在两类气孔:一类是析出性气孔,另一类是反应性气孔。 铸铁件在凝固过程中,由于温度降低,溶解的气体处于饱和状态,气体以气泡形态逐渐向铁液表面扩散,最终脱离吸附状态,但在实际生产条件下,铁液在铸型内降温较快,气泡上浮困难,或铸件表面已凝固,气泡来不及排除而造成气孔。这一类气孔称为析出性气孔。析出性气孔一般在铸件最后凝固处,冒口附近较多。 铁液与铸型之间或铁液内部发生化学反应所产生的气孔称为反应性气孔,它们常分布在铸铁件表面皮下1-3mm处,所以通称皮下气孔。 ——非金属夹杂物 铸铁在熔炼和铸造过程中,各种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各种化合物,以及铁液与外界物质,如金属炉料表面的砂粒、锈蚀、炉衬、浇包衬等接触后发生的相

变电设备缺陷的定义和分类

变电设备缺陷的定义和分类 5.1变电设备缺陷的定义 变电设备缺陷是指设备在运用中发生异常,虽能继续使用,但影响安全、经济运行。 5.2变电设备缺陷的分类 变电设备缺陷按其严重程度分为紧急、重大、一般三个等级。 5.2.1紧急缺陷(Ⅰ类缺陷) 指对人身或设备有严重威胁,不及时处理可能造成事故的缺陷。主要有; 运行中设备大量漏油,从油位指示器上看不到油位者。 设备在运行中有较大放电声或发出爆破等异音者。 设备闪络放电有可能造成短路、接地者。 设备温度上升很快,坚持运行有危险者。 断路器及刀闸断不开、合不上影响停、送电者。 设备接头或线夹过热,达到90℃及以上者。 断路器掉闸次数已满或掉闸后不修不能送电者。 断路器失压、泄气、不储能或发闭锁信号者。 断路器油泵频繁打压,间隔时间在四分钟以内或打压不停止者。 SF6断路器气体压力超过(0.4Mpa±0.009)(0.6Mpa±0.015)的允许值者。 真空断路器的真空泡雾化、氧化、裂纹、发红或失去光泽者。 强油通风冷却器停役个数达三分之二及以上,且油温达75℃以上者。 主变、互感器、电容器、避雷器、电抗器、消弧器等的套管或电缆溢胶、淌油、冒烟发出臭味或瓷质部分纵向裂纹达总长度20%者。

电压互感器短路、失压断线;电流互感器开路或内部声较大者。 直流消失、直流系统发生金属性接地短路或两套整流器全部不能工作。经运行人员处理不了者。 设备仅有的一套主保护出现异常;或者由于某种原因造成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退出运行,开关将不能正确动作跳、合闸者。 差动保护交流回路断线或不平衡电流超标。 母差保护的位置指示灯不亮或指示错误。 电缆沟积水,影响设备安全运行者。 中央信号装置不发信或不正确发信者。 通讯设备故障、中断者。 操作电源不可靠或能源不足者。 重要的遥测、遥信量不正确;遥控、遥调失灵。 因外力使电气设备或者设备基础、厂房、院墙发生倾斜、下沉、裂纹、倒塌并危及安全者。厂房漏雨,水滴在电气设备上,将引发事故者。 设备的运行状态出现厂家说明书所规定的禁止、不得、不准等现象或状。均按一类缺陷管理。设备的绝缘、温升、强度等技术数据超过极限值。 小动物或者飘浮物附着到电器设备上,将引发事故者。 5.2.2重大缺陷(又称二类缺陷) 指对安全、经济运行影响较大,只能坚持短期运行,不及时处理可能发展为紧急缺陷或导致事故者。 断路器容量不足。 断路器打压超时或者油泵打压次数每天超过两次。

电厂管理制度资料

第一章交接班制度 1 、接班人员上班前四小时不得喝酒。交班人员如发现接班人员有醉酒者应拒绝交班,并向有关领导汇报, 2 、接班人员必须按正点提前20 分钟进入现场,查看运行日志及专用记录;全面了解设备的运行情况和检修情况,系统运行方式;检查试验、信号装置;查看备用设备情况,检查安全措施情况;检查防火情况。 3 、接班人员对发现异常运行的设备应重点检查,详细询问,做到心中有数, 能随时处理可能发生的情况。 4 、处理事故和进行重大操作时不得进行交接班,但接班人可以在当班值长的统一指挥下协助工作,待处理事故或操作告一段落,双方值长同意后方可进行交接班, 5 、接班前l0 分钟班长主持召开班前碰头会,各岗位应向班长汇报班前检查情况,认真听取班长布置当班的工作。 6 、接班人员应认翼听取交班人员的口头变待,务必做到全面清楚地掌握生产情况,交班人员应认真回答接班人员提出的意见,补做好未做完的工作方可离开现场。 7 、交接班时如双方发生意见分歧,应向双方值长汇报,由双方值长协商解决,不得在班中争吵。 8 、正点办理交接班手续,班长在运行日志上签名后正式接班,交班人员在未完交班手续前不得私自离开岗位。如接班人员未到,交班人员应报告有关领导并继续值班,直至有人接替为止,但不可连值两班,延时交班时,交接班手续不得从简。 9 、接班后30 分钟内- 各班班长应主动向值长汇报本班主要运行情况及设备存在缺陷,值长应向班长布置当值工作。 10 、交班后由班长召开班后总结会议,坚持开展批评与表扬,表扬好人好事, 总结经验教训。 第二章巡回检查制度 1 、各级值班人员和管理人员必须有高度责任感,严肃认真对待这项工作,不断提高对隐形设备缺陷的判断能力和巡回检查的质量,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2 、各专业应根据设备系统运行特点,和定各岗位巡回检查路线,重点检查项

铝合金铸造常见缺陷与对策

铝铸件常见缺陷及整改办法 铝铸件常见缺陷及整改办法 1、欠铸(浇不足、轮廓不清、边角残缺): 形成原因: (1)铝液流动性不强,液中含气量高,氧化皮较多。 (2)浇铸系统不良原因。内浇口截面太小。 (3)排气条件不良原因。排气不畅,涂料过多,模温过高导致型腔内气压高使气体不易排出。 防止办法: (1)提高铝液流动性,尤其是精炼和扒渣。适当提高浇温和模温。提高浇铸速度。改进铸件结构,调整厚度余量,设辅助筋通道等。 (2)增大内浇口截面积。 (3)改善排气条件,增设液流槽和排气线,深凹型腔处开设排气塞。使涂料薄而均匀,并待干燥后再合模。 2、裂纹: 特征:毛坯被破坏或断开,形成细长裂缝,呈不规则线状,有穿透和不穿透二种,在外力作用下呈发展趋势。冷、热裂的区别:冷裂缝处金属未被氧化,热裂缝处被氧化。 形成原因: (1)铸件结构欠合理,收缩受阻铸造圆角太小。 (2)顶出装置发生偏斜,受力不匀。 (3)模温过低或过高,严重拉伤而开裂。 (4)合金中有害元素超标,伸长率下降。 防止方法: (1)改进铸件结构,减小壁厚差,增大圆角和圆弧R,设置工艺筋使截面变化平缓。(2)修正模具。 (3)调整模温到工作温度,去除倒斜度和不平整现象,避免拉裂。 (4)控制好铝涂成份,成其是有害元素成份。 3、冷隔: 特征:液流对接或搭接处有痕迹,其交接边缘圆滑,在外力作用下有继续发展趋势。 形成原因: (1)液流流动性差。 (2)液流分股填充融合不良或流程太长。 (3)填充温充太低或排气不良。 (4)充型压力不足。 防止方法:

(1)适当提高铝液温度和模具温度,检查调整合金成份。 (2)使充填充分,合理布置溢流槽。 (3)提高浇铸速度,改善排气。 (4)增大充型压力。 4、凹陷: 特征:在平滑表面上出现的凹陷部分。 形成原因: (1)铸件结构不合理,在局部厚实部位产生热节。 (2)合金收缩率大。 (3)浇口截面积太小。 (4)模温太高。 防止方法: (1)改进铸件结构,壁厚尽量均匀,多用过渡性连接,厚实部位可用镶件消除热节。(2)减小合金收缩率。 (3)适当增大内浇口截面面积。 (4)降低铝液温度和模具温度,采用温控和冷却装置,改善模具热平衡条件,改善模具排气条件,使用发气量少的涂料。 5、气泡 特征:铸件表皮下,聚集气体鼓胀所形成的泡。 形成原因: (1)模具温度太高。 (2)充型速度太快,金属液流卷入气体。 (3)涂料发气量大,用量多,浇铸前未挥发完毕,气体被包在铸件表层。 (4)排气不畅。 (5)开模过早。 (6)铝液温度高。 防止方法: (1)冷却模具至工作温度。 (2)降低充型速度,避免涡流包气。 (3)选用发气量小的涂料,用量薄而均匀,彻底挥发后合模。 (4)清理和增设排气槽。 (5)修正开模时间。 (6)修正熔炼工艺。 6、气孔(气、渣孔) 特征:卷入铸件内部的气体所形成的形状规则,表面较光滑的孔洞。 形成原因:

电力设备缺陷的分类标准

电力设备缺陷的分类标准 1、紧急缺陷 1.1变电部分 设备接头发热烧红、变色。 设备瓷件有明显裂缝。 设备内部有明显的放电声或异音。 设备的绝缘、温升等技术参数超过极限值。 主设备与地网没有可靠连接。 外绝缘有严重放电现象。 高、低压室、开关柜防小动物措施失效。 1.1.1变压器 冷却装置故障严重,影响出力或威胁安全运行。 分接开关操作卡阻或跳档。 铁芯接地电流不合格,串接电阻后仍不能满足运行要求,并有发展的趋势。 本体漏油严重或大量喷油。 套管漏油,套管油位超过下限,密封失效。 主变油箱进水。 潜油泵损坏,金属物可能进入油箱。 电气及油试验结果严重超标。 1.1.2高压断路器 操动机构有卡涩,运行中有拒合、拒分或误合、误分的现象,储能元件损坏,液(气)压机构的压力超出闭锁限额,油开关严重漏油或大量喷油,不能保

证安全运行者; 开关短路开断电流不能满足运行要求,又无保证安全运行的措施,额定电流小于负荷电流者。 SF6开关设备的SF6气体质量不合格,或有严重漏气,其压力低于制造厂规定的下限。 真空开关的真空泡有裂纹或严重漏气者。 真空开关的真空泡失去光泽、发红。 液(气)压机构油(气)泵频繁启动,打压间隔时间小于10分钟,连续5次及以 上者。 断路器辅助接点、液(气)压闭锁接点失灵。 断路器绝缘拉杆脱落。 1.1.3 刀闸、母线 瓷件有破裂,刀闸触头铸铝件部分有裂纹。 刀闸严重锈蚀,以致操作卡阻,不能正常停送电。 母线一串绝缘子串上零值或破损瓷瓶片数110kV 3片、220kV 4片、500kV 4片及以上者。 1.1.4 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电容式电压互感器、耦合电容器、阻波器 漏(气)油严重或大量喷油。 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失压、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开路。 电容式电压互感器、耦合电容器本体滴油。 阻波器拉杆脱落。

铸件缺陷分类

铸件缺陷分类 一、GB5611—1998《铸造名词术语》对铸件缺陷分类的规定: 1、多肉类缺陷; 2、孔洞类缺陷; 3、裂纹、冷隔类缺陷; 4、表面缺陷; 5、残缺类缺陷; 6、形状及重量误差类缺陷; 7、夹杂类缺陷; 8、性能、成分、组织不合格。 二、铸造缺陷术语(72项) 1、多肉类缺陷(8项) 1.1飞翅(飞边) 1.2毛刺 1.3抬型(抬箱) 1.4胀砂 1.5冲砂 1.6掉砂 1.7粘模多肉 1.8外渗物(外渗豆) 2、孔洞类缺陷(9项) 2.1气孔

2.2针孔 2.3表面针孔 2.4皮下气孔 2.5 缩孔 2.6 缩松 2.7 疏松 2.8渗漏 2.9呛火 3、裂纹、冷隔类缺陷(9项)3.1 冷裂 3.2 热裂 3.3 缩裂[收缩裂纹] 3.4 热处理裂纹 3.5网状裂纹[龟裂] 3.6 白点(发裂) 3.7 冷隔 3.8 浇注断流 3.9重皮 4、表面缺陷(14项) 4.1 鼠尾 4.2 沟槽 4.3 夹砂结疤(夹砂)

4.4涂料结疤 4.5 机械粘砂(渗透粘砂) 4.6 化学粘砂(烧结粘砂) 4.7 表面粗糙 4.8粘形 4.9龟裂[网状裂纹]、 4.10流痕[水纹] 4.11印痕 4.12皱皮 4.13 缩陷 4.14拉伤 5、残缺类缺陷(6项) 5.1 浇不到(浇不足) 5.2 未浇满 5.3 炮火 5.4损伤(机械损伤) 5.5型漏(漏箱) 5.6漏空 6、形状及重量误差类缺陷(6项)6.1 拉长 6.2 超重 6.3 变形

6.4 错型(错箱) 6.5 错芯 6.6 偏芯(漂芯) 7、夹杂类缺陷(9项) 7.1 夹杂物 7.2 冷豆 7.3 内渗物(内渗豆) 7.4 渣气孔 7.5 砂眼 8、性能、成分、组织不合格(11项)8.1 亮皮 8.2 菜花头 8.3 石墨漂浮 8.4 石墨集结 8.5 组织粗大 8.6 偏析 8.7 硬点 8.8 反白口 8.9 球化不良 8.10 球化衰退 8.11 脱碳

供电有限公司设备缺陷分类定级参考标准

**供电有限公司设备缺陷分类 定级参考标准 紧急缺陷:设备或设施发生直接威胁安全运行并需立即处理,随时可能造成设备损坏、人身伤亡、大面积停电、火灾等事故者。 重大缺陷:对人身、电网和设备有严重威胁,尚能坚持运行,不及时处理有可能造成事故者。 一般缺陷:短时之内不会劣化为重大缺陷、紧急缺陷,对运行虽有影响但尚能坚持运行者。 一、变电一次设备 (一)变电部分 紧急缺陷: 1. 设备瓷件有明显裂缝。 2. 设备内部有明显的放电声或异常声响。 3. 主设备与地网连接线断裂。 4. 外绝缘有严重放电现象。 5. 设备接头发热严重、变红、变色。 重大缺陷: 1. 35kV及以上电压等级设备试验超周期且无相应的批准手续。

2. 高、低压室、开关柜防小动物措施失效。 3.电气及油预试结果超标。 4.不能按铭牌运行且无批准手续。 5.带电设备之间或对地距离小于规程规定未采取措施。 6.外绝缘爬距不满足污区要求。 7. 基础下沉。 8. 设备接头发热。 一般缺陷: 1. 设备接头温度超过同类运行设备的温度。 (二)主变压器(消弧线圈、接地变、站用变、电抗器参照执行) 紧急缺陷: 1.绝缘油色谱试验重要指标超标。 2. 油中烃类、氢气产气速率超过10%/月。 3. 电气预防性试验主要项目不合格。 4. 套管破损、裂纹,并有严重放电声。 5. 测温装置全部损坏或失灵。 6. 主变压器强油循环冷却器全停。 7. 油浸变压器油位异常。 8. 有载调压开关动作异常,极限位置不能闭锁。 9. 内部有异常响声。 10. 铁芯接地电流超过规定,串接电阻后仍不能满足运行要

求,并有发展趋势。 11. 铁芯或外壳接地不良。 12. 压力释放器动作。 13. 变压器本体大量漏油。 14. 110kV以上套管渗油严重造成油位过低。 15. 主变油箱进水。 16. 潜油泵损坏,金属物可能进入油箱。 重大缺陷: 1. 引线桩头螺丝松动连接处发热。 2. 绝缘油化学、电气性能不良,气相色谱数据指示可能有潜伏故障。 3. 温度指示不准确,超温信号异常(失灵)。 4. 基础下沉。 5. 冷却设备不全,尚不影响出力。 6. 油位指示与温度监视线不对应。 7. 达不到铭牌或上级批准的出力,温升及上层油温超过容许的数值。 8. 本体漏油(五分钟内有油珠垂滴)。 9. 铁芯多点接地致使接地电流超标。 10. 三卷变压器有一侧开路运行时未采取过电压保护措施。 11. 变压器绕组严重变形。 12. 变压器局部放电严重超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