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场模型的三个基本要素

物场模型的三个基本要素

物场模型的三个基本要素包括:场地、设备和人员。

场地指的是物场的地理位置和建筑结构,包括场地的面积、布局和环境条件等。场地的选择要考虑到物场的需求以及所处地区的发展情况。

设备是物场的核心组成部分,包括各种仪器设备和机械设备等。这些设备能够为物场提供必要的功能和支持,使物场能够正常进行各项业务活动。

人员是物场运营的重要因素,包括管理人员、工作人员和相关专业人士。他们负责物场的日常管理、维护和运营工作,确保物场能够高效运转。

这三个要素是物场模型顺利运行的基础,它们之间相互依赖、相互支持,合理配置和协调发展可以提升物场的效益和竞争力。

场模型的名词解释

场模型的名词解释 场模型是一种用来描述物理现象和相互作用的理论框架。它扮演着解释自然界 种种现象的重要角色,并被广泛应用于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学科中。场模型的核心概念是“场”,它是一种在空间中存在的物理量或实体,可以通过场方程描述其演化规律和相互作用。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场模型的基本原理和一些经典应用。 首先,我们来解释一下“场”。场可以理解为空间中的一个函数,它在每个点上 都有一个确定的数值。常见的场有电场、磁场、重力场等。以电场为例,它是由电荷所产生的物理量,用来描述空间中电荷的分布和相互作用。而磁场则与电流相关,用来描述空间中电流的分布和相互作用。通过场的描述,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电荷和电流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从而推导出许多重要的物理定律和方程。 其次,我们将介绍场方程。场方程是场模型的基本规律,用来描述场的演化和 相互作用。对于电场和磁场,我们分别有麦克斯韦方程组和安培法则来描述它们的演化规律。麦克斯韦方程组包括了两个关于电场和磁场的偏微分方程,它们描述了电磁波的传播和电磁场的产生和相互作用。安培法则则指出,磁场的变化率与穿过某个曲面的电流之间存在一种对应关系,从而揭示了电流和磁场的相互作用规律。通过这些方程,我们可以定量地描述场的行为和变化,从而解释和预测各种物理现象。 除了电场和磁场,场模型还有许多其他的应用。例如,在量子力学中,物质粒 子的运动和相互作用可以通过波函数来描述,波函数可以看作是一个复数场。通过求解薛定谔方程,我们可以得到波函数的演化和相互作用规律,从而解释和预测微观粒子的行为。在相对论中,爱因斯坦场方程则描述了时空的弯曲和质量的分布对场的影响,揭示了引力的本质和运动物体的轨迹。通过这些场模型,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各种物理现象和相互作用,从而推导出更加准确的物理定律和方程。 总结起来,场模型是一种用来描述物理现象和相互作用的理论框架,通过引入 场这一概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各种物理现象和相互作用规律。场方程是场模型

商场设计中商场室内空间的三大基本要素

商场设计中商场室内空间的三大基本要素 在商场装修设计中,商场室内空间的三个基本要素是商品、消费者和建筑。天霸设计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认为把握住这三个基本点是设计成败的关键。 一、商品与商店室内设计 衡量商店设计好坏的直接标准就是看商品销售的好坏。因此让顾客最方便、最直观、最清楚地“接触”商品是首要目标。在接到一个商店室内设计任务时首先要对该店所售商品的形态与性质作出分析,目的是利用各种人为的设计元素去突出商品的形态和个性,而不能喧宾夺主。对商品的分析大致可从下面几点入手。 第一,商品类型的大小范围:同类商品的大小变化幅度有多大,比如乐器店既有巨大的钢琴又有精巧的口琴,而书店和眼镜店的商品则规格基本相同。这种不同的变化幅度造成不同的空间感,变化幅度大的商品,陈列起来造型丰富,但也易造成零乱,设计时应强调秩序.减少人为的装修元素。变化幅度小的商品排列起来整齐,但易陷于单调,设计时应注重变化,增加装饰元素。 第二,商品的形:同一类商品的形变化多,空间就感觉活泼,但也易杂乱,如玩具店。若所售商品形象差异不大,构思空间时应注重变化,否则会使人感到呆板。比如鞋,彼此之间造型变化不大,而我们常见的鞋店都是分类排列,这很难引起人们的兴趣。相反,国外的一些鞋店往往充分利用空间和陈列装置的变化,造成生动的气氛。此外,商品的形还具有可变性。比如服装店,利用模特形成多姿多彩的形象。模特往往是时装店的主要构图元素。 第三,商品的色彩和质感:古玩、家电的色彩灰暗,塑料制品和玩具的色彩鲜艳,这就要求室内设计色调起到陪衬作用,尽量突出商品的色彩。此外,商品的质感也往往在特定的光和背景下才显出魅力例如,玻璃器皿的陈列,就必须突出其晶莹剔透的特色,以吸引顾客。 第四,商品的群体与个体:商品是以群体出现还是以个体出现对顾客的购买心里有很大影响。小件商品的群体可以起到引人注意的作用,但过多的聚集也会带来“滞销”的猜测。不对称的群体处理巧妙会给人以“抢手”的印象。至于贵重的商品只有严格限制陈列数量才能充分显示其价值,对以群体出现的商品,室内设计应配以活泼兴旺的气氛;对以个体出现的商品,设计上应追求高雅舒展的格调。 第五,商品的性格:商品的性格决定室内设计的风格。同是时装店.高档女装店的清新优雅与青年便装店的无拘无束应截然不同。室内设计的风格与经营特色的和谐与否直接关系着商品的销售。 二、消费者的行为心理与商店室内设计 第一, 进入商店的消费者行为及心理 商业心理学将顾客分为三类。①有目的的购物者。他们进店之前已有购买目标,因此目光集中,脚步明确,②有选择的购物者他们对商品有一定注意范围,但也留意其它商品。他

TRIZ 76个标准解法

在物-场模型分析的应用过程中,由于所面临的问题复杂又包含广泛,物-场模型的确立、使用有相当的困难,所以TRIZ理论为物-场模型提供了成模式的解法,称为标准解法,共76个,标准解法通常用来解决概念设计的开发问题。76个标准解决方法可分为5类:建立或破坏物质场;开发物质场;从基础系统向高级系统或微观等级转变;度量或检测技术系统内一切事物;描述如何在技术系统引入物质或场。发明者首先要根据物质场模型识别问题的类型,然后选择相应的标准方法解。 第一类标准解:不改变或仅少量改变系统。 (1)假如只有S1,应增加S2及场F,以完善系统3要素,并使其有效。 (2)假如系统不能改变,但可接受永久的或临时的添加物,可以在S1或S2内部添加来实现。 (3)假如系统不能改变,但用永久的或临时的外部添加物来改变S1或S2 是可以接受的,则加之。 (4)假定系统不能改变,但可用环境资源作为内部或外部添加物,是可接受的,则加之。(5)假定系统不能改变,但可以改变系统以外的环境,则改变之。 (6)微小量的精确控制是困难的,可以通过增加一个附加物,并在之后除去来控制微小量(7)一个系统的场强度不够,增加场强度又会损坏系统,可将强度足够大的一个场施加到另一元件上,把该元件再连接到原系统上。同理,一种物质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则可连接到另一物质上发挥作用。 (8)同时需要大的(强的)和小的(弱的)效应时,需小效应的位置可由物质S3 来保护。(9)在一个系统中有用及有害效应同时存在,S1及S2不必互相接触,引入S3 来消除有害效应。 (10)与(9)类似,但不允许增加新物质。通过改变S1或S2来消除有害效应。该类解包括增加“虚无物质”,如:空位、真空或空气、气泡等,或加一种场。 (11)有害效应是一种场引起的,则引入物质S3吸收有害效应。 (12)在一个系统中,有用、有害效应同时存在,但S1及S2必须处于接触状态,则增加场F2使之抵消F1的影响,或者得到一个附加的有用效应。 (13)在一个系统中,由于一个要素存在磁性而产生有害效应。将该要素加热到居里点以上,磁性将不存在,或者引入相反的磁场消除原磁场。第二类标准解:改变系统。 (14)串联的物-场模型:将S2及F1施加到S3;再将S3及F2施加到S1。两串联模型独立可控。

物场模型标准解

物场模型标准解 一、引言 物场模型是系统工程中一种重要的分析方法,用于描述系统中物体、场地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物场模型标准解是指在物场模型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标准化的方法和步骤,解决物场模型中存在的问题,以实现系统的优化和改进。本文将详细介绍物场模型标准解的原理、方法和应用。 二、物场模型原理 物场模型由物体、场地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构成。物体是指系统中的实体,如机械零件、电子设备等;场地是指物体所处的环境,如温度、压力、电磁场等;相互作用关系是指物体和场地之间的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物场模型通过分析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揭示系统的本质特征和运行规律。 三、物场模型标准解方法 1.问题定义:明确物场模型中存在的问题,如性能不足、 效率低下、可靠性差等。 2.物场分析:对物场模型中的物体、场地和相互作用关系 进行详细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源和关键因素。

3.方案制定:基于物场分析结果,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如改进物体结构、调整场地参数、优化相互作用关系等。 4.实施与验证:将解决方案付诸实践,通过实验、模拟等 手段验证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5.标准化:将经过验证的解决方案固化为标准规范,以便 在未来的类似问题中重复使用。 四、物场模型标准解应用 物场模型标准解在多个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如机械制造、电子工程、化学化工、生物医学等。以下是几个具体应用示例:1.机械制造:通过物场模型标准解,优化机械零件的结构 设计,提高零件的强度和耐磨性,降低机械故障率。 2.电子工程:利用物场模型标准解,改进电子设备的散热 设计,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3.化学化工:通过物场模型标准解,优化化学反应条件, 提高反应产率和选择性,降低能耗和环境污染。 4.生物医学:借助物场模型标准解,研究生物体内分子间 的相互作用关系,揭示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机制,为药物研发 和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五、总结

创新方法教程培训第一、二阶段内容测验

创新方法网络分区培训第一阶段内容测验 (满分100分) 一、填空题(每空4分,共24分,答案写在横线上) 1. 工作研究的基本目标是避免包括:时间、人力、物料、资金等多种形式的浪费。 2. 产品设计中的创新思维是一个过程,是人们为解决某个问题,突破思维定势,灵活运用各种思维方法,产生新的思维,并在成功实施中获得新办法、新观念、新概念、新形象的过程。 3. TRIZ 中的金鱼法是将问题分为现实部分和非现实部分两部分,从可利用资源出发,提出可能的构想方案。 4. 三轴分析包括因果轴、系统轴、操作轴。 5. 资源分析的步骤发现及寻找资源、挖掘及探究资源、整理及组合资源、评价及配置资源。 6.对于解决技术矛盾,中间工具是矛盾矩阵,解决方案模型是创新原理。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6分,答案写在括号内,漏选选错不得分) 1. 泰勒是科学管理的创始人,他创立了( A )通过改进操作方法,科学地制定劳动定额;采用标准化,极大地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 A.时间研究 C.甘特图 B.动作研究 D.工序图 2. 工作研究的对象应为( A ) A.作业系统 C.社会系统 B.工程系统 D.环境系统 3.当进行创新活动时,思维主体从要解决的问题出发,多方向、多角度、多侧面扩大思考范围这是(D) A.逻辑思维 C.形象思维 B.辨证思维 D.发散思维 4.尤伯罗斯使23届奥运会扭亏为盈,赢利1.5亿美元,因为他运用了(B ) A.逆向思维 C.纵向思维 B.横向思维 D.类比思维 5.创新思维方法是(A ) A.人们进行创新思维活动的必要工具C.提高人们创造力的手段 B.人们进行创新思维活动的必要手段D.构成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 6. 以下属于TRIZ 范畴的解题工具是( D ) A.九屏幕法 C.创新原理 B.头脑风暴法 D.知识库 7. TRIZ 的理论体系架构包含什么?(ABCDE )

TRIZ理论

基于物质-场分析方法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改进方法研究1. TRIZ理论介绍 “创新”的概念最先是由美籍奥地利的经济学家熊彼特(J.A.Schumpeter)在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并形成了以“创新”为核心概念的经济学理论,即,“创新”理论1。1982年美国一个叫纳尔逊(R.Nelson)的人和其同伴温特(S.Winter)出版了《经济变迁的演化理论》,创立了技术创新进化这一独特新颖的理论分支,成为了经济进化理论诞生的标志2。 TRIZ是俄文“发明问题解决理论”首字母的缩写,其英文名称为Theory of Inventive Problem Solving。TRIZ理论首先由前苏联的阿奇舒勒提出。国际知名的TRIZ专家Savransky给TRIZ下了如下定义:TRIZ法是一种基于知识的、面向人的解决发明问题的系统化方法学。 TRIZ理论的基本思想是:很多发明创造所包含的基本问题和矛盾是相同的,只是技术领域不同,把先前发明所涉及的相关知识进行提炼并重新组织,形成一种系统化的理论,就可以用以指导后来者的发明创新和开发。 1.1TRIZ理论的物-场分析方法 1.1.1物质-场模型 物质-场模型是TRIZ法的一个重要的分析工具,用以分析和现存技术有关的模型类问题(Modeling Problems)。所有技术系统的作用都是为了实现某种功能,而所有系统都能分解成两个物质(S1、S2)和一个场(F)三个基本的元件构成。物质S1是系统动作的接受者,场F可以通过物质S2作用于S1并使其改变。物质S1和S2的定义并不是固定的,而是取决于每一个具体的应用,它们既可以是整个系统、子系统或单个物体,也可以是材料、工具、零件、人或环境等。场为系统提供能量,使其发生反应,进而实现某种效应。这种效应可以作用于S2上,也可 1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商务印书局 2毛荐其.技术创新进化原理、过程与模型,经济管理出版社

建筑的三个基本构成要素

建筑的三个基本构成要素 在建筑设计中,构成要素是非常重要的,它们决定了建筑物的形状、结构和功能。构成要素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空间形体、材料和构造。下面,我们来分步骤阐述这三个基本构成要素。 一、空间形体 空间形体是建筑物最基本的要素之一,它体现了建筑物的形状、大小和布局。空间形体主要包括建筑物的平面形状、立面形状和空间布局,这些要素共同决定了建筑物的外观和内部空间的大小和形状。 在建筑设计中,设计师需要考虑建筑物的功能和使用要求,然后选择适当的空间形体。例如,住宅建筑需要考虑居住舒适度和隐私,商业建筑需要考虑商业功能和客流量,公共建筑需要考虑人流量和场地安全等因素。 二、材料 材料是构成建筑物的基础,它直接决定了建筑物的质量、结构和外观。在建筑设计中,设计师需要根据建筑物的功能、环境和造价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材料,以保证建筑物的质量和寿命。 常见的建筑材料有混凝土、钢筋、石材、砖块、木材、玻璃等。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和耐久性,设计师需要根据建筑物的要求进行选择。例如,高层建筑需要使用高强度的材料和防火材料,家庭建筑需要使用防水、防腐材料和隔热材料等。 三、构造 构造是建筑物的另一个重要构成要素。它决定了建筑物的支撑系统和稳定性。构造主要包括建筑物的结构系统、建筑物的支撑系统、建筑物的隔断系统等。 建筑的结构系统包括框架结构、梁柱结构、拱结构、索结构等,设计师需要根据建筑物的要求和外部环境的要求进行选择。建筑物的支撑系统包括承重墙、抗震支撑等,它们直接决定了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建筑物的隔断系统包括内墙、隔断等,它们决定了内部空

间的分隔和私密性。 综上所述,建筑的三个基本构成要素包括空间形体、材料和构造。设计师在进行建筑设计时需要考虑这些要素,以便设计出符合要求的建筑物。不同的建筑物具有不同的要求,设计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空间场理论

空间场论 一、场理论 场理论最早起源于物理学中的引力场、电磁场。牛顿和法拉第在对万有引力现象和对电磁感应现象的分析中,分别描述了在引力场和电磁场空间中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说明了在自然空间中物质之间可以通过场进行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转换和相互作用〔侧。近年来随着物理场相关理论的发展,场论及其研究方法的不断完善,其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拓宽。场论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物理场和社会场。其不仅广泛应用于有关物理学的多个科技部门,而且应用于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相关研究领域。 (l)物理场。经典物理学认为,在统一的物质世界中包含无限多样的物质形态,场也是物质形态的一种。场与实物同时存在,且密切联系。它们都具有质量、能量和动量,其形式、结构和属性也存在多样性;也都具有微粒性和波动性,其不仅决定着相互的运动形态和属性,而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但它们差异在于,场可以在同一空间叠加而实物不能;场的连续性突出而实物的中断性明显;场不具有静止质量及确定形态和边界,而实物具有静止质量、确定形态和边界网。“场”的基本特征包括:拥有特定的空间区域;在空间区域存在若干元素;元素有特定的分布规律和运动规律,并相互作用。 (2)社会场。1980年宋汉年发表论文,首次把场的概念从物理学上升到哲学高度,并提出了社会场这一概念。他认为,生产力、国家、阶级等,都是实体和场的统一体,这就为用场论方法研究社会经济领域的问题开辟了道路。 ①经济场。1983年唐昌黎发表《试论生产力场》一文,首次把场论方法应用于经济学研究。该文认为,生产力包括劳动力、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等实体因素。科学技术、管理通过信息而起到场的作用,把这些实体因素结合在一起,形成生产过程。信息起到传递作用,相似于场量子。此后,很多学者对经济场的概念、特征、内涵等做过探讨。对“经济场”的研究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各种经济要素在赖以存在和活动的自然、社会、人文环境空间中所表现的空间布局——“区位”关系;二是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等相互作用和“经济场”与经济要素之间的相互转换关系。目前,国内外对经济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基本特征量的研究、经济场坐标系统的建立、经济场运动规律的研究、经济场的存在性证明、经济场特性、经济场域、经济空间理论、经济市场场论等方面。 ②心理场。德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勒温把“场”的概念引入到心理学中,他认为〔15j],在个体行为的表象背后,存在着决定行为的内在动力,而这种决定力量可以界定为心理场或生活空间,乃是“在该时刻内决定个体行为(B)的全部事实的总和。生活空间(L)表示各种可能事件的全体,它包括人(P)和环境(E)两大部分。”根据这种思想,人的行为就成为生活空间的函数,用公式表示就是: B=f(P,E) 在上述公式当中,人这一项包括遗传性、能力、个性和健康状况等,而环境则指人所处的社会状况。根据这种观点,个体在特定时间所体验到的世界,就是他的生活空间,即他当时感知的环境。生活空间总是人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而行为则是这个生活空间的一种功能,所以,上述行为公式也可以表示为: B=f(s) 其中S为心理情境。在勒温看来,生活空间就是制约行为所引起的心理场,心理场制约行为与个体的关系就是场的认知结构。 ③教学场。勒温还将心理场引入了教学中,出现了教学场的概念。任何个人在特定时刻的行为都是在心理场中同时进行运转的力量的净效果。在教学系统中,老师和学生共同组成了一个“教学场”。课堂教学就是通过这个场进行的。学生在“教学场”影响下受到作用。

物场分析

物-场分析 一、物质-场模型 不同学科在解决问题时,首先需要建立一个问题模型,以分析问题,揭开问题实质和发现潜在问题。TRIZ理论中的物-场分析方法(Substance -Field Analysis)是一个针对问题建模分析的工具(Modeling Problems)。 TRIZ的工具体系 物场分析1 物-场模型分析是TRIZ理论中的一种重要的问题描述和分析工具,用以建立与已存在的系统或新技术系统问题相联系的功能模型。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可以根据物-场模型所描述的问题,来查找相对应的一般解法和标准解法。 物场分析2 技术系统功能的物-场模型 物场分析3 物质的种类一般地,S1表示工件,S2表示工具。 值得注意的是物场分析中的“物质”比我们一般理解的含义更广一些:它的内容不仅包括各种材料,还包括技术系统(或其组成部分)、外部环境甚至活的有机体,这样做的目的在于,物场分析为了简化解决问题的进程,需要人们抛开(暂时忘掉)物体所有多余的特性,只区分出那些引起冲突的特性。 场的种类 物场分析中的场的概念同样有别于物理学中的场。物理场有重力场、电磁场、强相互作用场和弱相互作用场。在物场分析中使用了更细的分类法:力场、声场、热能场、电场、磁场、电磁场、光学场、电离辐射场、放射性辐射场、化学场、气味场等。 系统的作用就是实现某种功能,理想的功能是场Field (F) 通过物质Sub-stance2 (S2)作用于Substance1(S1)并改变S1。其中,物质(S1和S2)的定义取决于每个具体的应用。S1是系统动作的接受者,S2通过某种形式作用在S1上。 实例1:实现吸尘器功能 实例2:铣刀切割零件 实例3:人油漆墙壁 二、物场模型的种类 1.有用并且充分的相互作用 2.有用但不充分的相互作用(不充分模型) 3.有用但过度的相互作用(有害模型) 4.有害的相互作用(有害模型) 5.不完整的物场模型(缺失模型) 三、物场分析的一般解法及应用 一般解法六种实例 一般解法流程 1、确定相关元素:根据问题所存在的区域或表现,确定造成问题的相关元素,以缩小问题分析的范围。 2、绘制物场模型。根据问题情形,表述相关元素间的作用,确定作用的程度,模型提出的问题,与实际问题应该是一致的。 3、选择物场分析的一般解法,按照物场模型所表现出的问题,查找此类物场模型的一般解法,如果有多个,则逐个对照,寻找最佳解法。

创新方法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黑龙江科技大学

绪论单元测试 1.“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The Theory of Inventive Problem Solving) 为人们提供了一套全新的创新理论,揭开了人类创新发明史的新篇章。 TRIZ 是苏联发明家根里奇·阿奇舒勒(G. S. Altshuller)带领一批学者从 ()开始,经过50 多年对世界上250 多万件专利文献加以搜集、研究、整理、归纳、提炼,建立的一整套系统化、实用性的解决发明问题的理论、 方法和体系。 A: 2000年 B: 1840 年 C: 1921 年 D: 1946 年 答案:D 2.TRIZ理论提供了一系列的工具,包括解决技术矛盾的40个发明原理和矛 盾矩阵,解决物理矛盾的4个分离原理,()发明问题的标准解法和发 明问题解决算法(ARIZ),以及消除心理惯性的工具和尺寸-时间-成本算子 等。 A: 100个 B: 4 个 C: 76个 D: 86 个 答案:C 3.根里奇·阿奇舒勒(Genrich S.Altshuller),()年10月15日出生于苏 联的乌兹别克斯坦首府塔什干。 A: 2001 B: 1986 C: 1821 D: 1926 答案:D 4.阿奇舒勒在研究了大量的世界范围的专利后,依赖人类发明活动的结果,提 出了不同的发明路径,即发明是从对问题的分析以找出矛盾而产生的。研究 了()项专利后,阿奇舒勒得出结论,至少有 1500 对技术矛盾是可以通 过运用基本原理而相对容易地被解决。 A: 2000000 B: 2000 C: 20000 D: 200000 答案:A 5.()年TRIZ 理论进入成熟阶段,“TRIZ 之父”阿奇舒勒共出版《如何学会 发明创造》《创造发明原理》《创造发明的运算法则》《发明创造——精确 的科学》《寻找创意》《寻找新创意从发端到技术》《发明问题求解的理论 和实践》等14 本著作,这些书籍的印刷总量超过百万册,为科技创新做出

与环境科学相关的技术系统物场模型

与环境科学相关的技术系统物场模型 一、引言 技术系统物场模型是环境科学中一种重要的分析工具,用于描述和解释技术系统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本文将介绍技术系统物场模型的基本概念、应用领域以及发展趋势。 二、基本概念 技术系统物场模型是一种利用物理、化学、生物等科学原理和技术手段来描述技术系统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模型。它考虑了技术系统中各种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流动,以及它们对环境的影响。 技术系统物场模型通常由以下几个要素组成: 1. 物质场:描述技术系统中各种物质的分布和变化情况,包括污染物的浓度、生态系统的组成等。 2. 能量场:描述技术系统中各种能量的流动和转化过程,包括热量、光能等。 3. 信息场:描述技术系统中各种信息的传递和处理过程,包括监测数据、控制信号等。 4. 空间场:描述技术系统和环境在空间上的分布和联系,包括地理

位置、空间结构等。 三、应用领域 技术系统物场模型在环境科学中有广泛的应用。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应用领域: 1. 环境污染模拟:通过建立技术系统物场模型,可以模拟和预测技术系统对环境的污染程度,为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 生态风险评估:通过建立技术系统物场模型,可以评估技术系统对生态系统的潜在风险,帮助制定生态保护和恢复措施。 3. 资源管理与优化:通过建立技术系统物场模型,可以优化资源的利用方式和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4. 气候变化研究:通过建立技术系统物场模型,可以分析和预测技术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为制定应对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四、发展趋势 技术系统物场模型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正不断发展和完善。以下是几个发展趋势: 1. 多尺度模拟:技术系统物场模型将向着多尺度模拟的方向发展,既可以进行全球范围的模拟,也可以进行局部区域的模拟。

(完整)场模型和物体模型的区别

(完整)场模型和物体模型的区别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场模型和物体模型的区别)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场模型和物体模型的区别的全部内容。

场模型和物体模型的区别 姓名:xxx 学号:xxxxxxxxxxxxxx 为了能够利用信息系统工具来描述现实世界,并解决其中的问题,必须对现实世界进行建模。对于地理信息系统而言,其结果就是空间数据模型.而常用的主要是场模型和物体模型,今天我们来探索一下这两者的区别。 一、概念区别 场模型,也称域模型,是把地理空间中的现象作为连续的变量或体来看待,可以表示为如下的数学公式:z:s→z(s)。z为可度量的函数,s 表示空间中的位置,因此该式表示了从空间域(甚至包括时间坐标)到某个值域的映射.根据不同的应用,场可以表现为二维或三维. 物体模型,也称对象模型或要素模型,将研究的整个地理空间看成一个空域,地理现象和空间实体,无论大小,都可以作为独立的对象分布在该空域中.按照其空间特征分为点、线、面、体四种基本对象,对象也可能由其他对象构成复杂对象,并且与其他分离的对象保持特定的关系,如点、线、面、体之间的拓扑关系。每个对象对应着一组相关的属性以区分各个不同的对象。

二、特征表达区别 1、空间结构特征 场模型中的空间经常是指可以进行长度和角度测量的欧几里得空间。空间结构可以是规则的或不规则的。场模型属性域的数值有一下几种类型:名称.序数、间隔和比率.且属性域支持空值。 物体模型的基础就是将空间要素嵌入在一个坐标空间之中,一般是欧式空间,在该空间中可以利用公式进行距离。方位和面积的测量。除此之外,还可以嵌入:度量空间:允许在对象之间采用距离度量(但不一定有方向);拓扑空间:允许在对象之间进行拓扑关系的描述(不一定有距离和方向);面向集合的空间:它只采用一般的基于集合的关系,如包含、合并及相交等。 2、表达方式 场模型空间域连续,即随着空间位置的微小变化,其属性值也将发生微小变化,不会出现像数字高程模型中的悬崖那样的突变值。只有在空间结构和属性域中恰当地定义了“微小变化",“连续”的意义才确切;如地形的起伏,往往不能用一个函数来表达,而是用离散化的方法。而且空间场内部的各种性质是否随方向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是空间场的一个重要特征。如果一个场中的所有性质都与方向无关,则称之为各向同性场,否则为异性场. 物体模型主要将对象表现为三类实体: 点实体:有特定的位置,维数为0的实体。可分为:点:有特定位置,维数为0的物体;实体店:用来代表一个实体;注记点:用于定位注记;内点:用于记录多边形的属性,存在于多边形内;节点:表示线的终点和起点;角点:表示线段和弧度俺的内部点。 线实体:维数为1的实体,由一系列坐标点表示,有以下特征:实体长度:从起点到终点的总长;弯曲度:用于表示道路弯曲时弯曲的程度;方向性:如水流从上游到下游,公路则有单双向之分。线实体包括线段、链、网络、多边形等。 多边形实体:维数为2的实体,由一个封闭的坐

模型设计的构成要素

模型设计的构成要素 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本节课内容能够了解模型设计制作中的构成要素; 2、学生在模型制作的过程中能够把这些构成要素应用到自己 制作的模型中; 3、学生们在制作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并 培养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并掌握模型表现中的构成要素内容和意义。 教学难点:了解和运用模型制作中比例尺的分配,模型制作中的色彩计划 如何实施。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各种模型制作的图片。 2、学生准备:课本及关于模型制作构成要素的基本知识。 教学方法:欣赏、讲授、演示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按常规) 二、复旧导新 三、新授知识: 板书课题:《模型设计的构成要素》 (出示图片)以图片上出现的模型为例,来描述在建筑模型设计与制作中,应该具备的能力及艺术修养。 ·模型设计的构成要素 〈一〉、功能构成要素 1.方案设计 无论是手绘的方案草图,还是电脑制的效果图,都不能全面反应出建筑与环境的真实,它们都是以二维平面来反映三维的立体空间。模型在设计的过程中,提供给设计师的想象、创作的空间,具有立体的形态、真实的色彩及可度量的尺度表现。对于学生,建筑模型有助于其推敲难于想象的空间关系。可以轻松理解书本与图纸间难于认知的空间形象。 2.实施与展示

建筑模型以多维的、立体的形态、详实的尺寸和比例、真实的色彩和材质,对设计构想从视觉、触觉上进行充分表现,准确的反映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建筑与环境模型运用多种现代技术、材料及先进的加工工艺,以特有的微缩形象,逼真地表现出都市、小区、建筑物、环境和室内的立体空间效果。外观形象十分逼真。从而加强了设计方与受众之间对建筑与环境的理解。 〈二〉、技术构成要素 1.比例 一件成功的模型作品离不开准确的尺寸与适当的比例。比例是图纸——实物——模型三者间相对的线性尺寸之比。根据图纸的用途,被描绘的对象的复杂程度和模型大小而定。物体尺寸越大,选用的比值将会越小。 我们可以根据以下几种因素确定合适的比例。 (1)工程规模 模型的大小决定于实际建筑物的大小或是场地的大小,另外,还要考虑可以利用的工作空间的大 (2)研究类型 模型的大小和比例尺决定于正在研究对象的类型与用途,比如:概念、扩展、展示、内部或是细节。 (3)细节处理的程度和水平 模型的比例尺决定于表现对象需要进行细节处理的程度。增加模型比例尺的一个首要原因是要表现更多的细节。 (4)分配的比例尺 区域性的都市模型 1:1000至1:3000 群体性的小区模型 1:250至1:750 单体性的建筑模型 1:100至1:200 别墅性的建筑模型 1:5至1:75 室内性的剖面内构模型 1:20至1:45 2.精度 精度是指模型制作的精工程度或精密程度。容许误差大的精度则低,容许误差小的精度则高。一般来说,比例大的模型精度要求高,比例小的模型精度要求低。 影响模型精度的因素主要有:模型的收口和棱角、模型的边缘。 3.工艺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模型制作加工的设备和工具,是发挥工艺技巧的重要保证。先进的工艺设备是模型制作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的必要条件。 在模型制作过程中,设计者应合理安排制作工序,把握工艺流程,使人力、物力、时间、顺序调配合理,这是提高模型工效和质量的重要因素。

创新方法学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黑龙江科技大学

创新方法学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黑龙江科技大学 绪论单元测试 1.“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The Theory of Inventive Problem Solving) 为人们提供了一套全新的创新理论,揭开了人类创新发明史的新篇章。 TRIZ 是苏联发明家根里奇·阿奇舒勒(G. S. Altshuller)带领一批学者从 ()开始,经过50 多年对世界上250 多万件专利文献加以搜集、研究、整理、归纳、提炼,建立的一整套系统化、实用性的解决发明问题的理论、 方法和体系。 参考答案: 1946 年 2.TRIZ理论提供了一系列的工具,包括解决技术矛盾的40个发明原理和矛 盾矩阵,解决物理矛盾的4个分离原理,()发明问题的标准解法和发 明问题解决算法(ARIZ),以及消除心理惯性的工具和尺寸-时间-成本算子 等。 参考答案: 76个 3.根里奇·阿奇舒勒(Genrich S.Altshuller),()年10月15日出生于苏 联的乌兹别克斯坦首府塔什干。 参考答案: 1926

4.阿奇舒勒在研究了大量的世界范围的专利后,依赖人类发明活动的结果,提 出了不同的发明路径,即发明是从对问题的分析以找出矛盾而产生的。研究了()项专利后,阿奇舒勒得出结论,至少有 1500 对技术矛盾是可以通过运用基本原理而相对容易地被解决。 参考答案: 2000000 5.()年TRIZ 理论进入成熟阶段,“TRIZ 之父”阿奇舒勒共出版《如何学会 发明创造》《创造发明原理》《创造发明的运算法则》《发明创造——精确的科学》《寻找创意》《寻找新创意从发端到技术》《发明问题求解的理论和实践》等14 本著作,这些书籍的印刷总量超过百万册,为科技创新做出了历史性的巨大贡献。 参考答案: 1885 6.创新问题标准解法。针对具体问题的物-场模型的不同特征,分别对应有标 准的模型进行处理的方法,包括模型的修整、转换、物质与场的添加等,这是TRIZ 理论中的()。 参考答案: 创新问题标准解法

第3章 空间数据模型

第3章空间数据模型 为了能够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工具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首先必需将复杂的地理事物和现象简化和抽象到计算机中进行表示、处理和分析。本章从空间认知的角度讲述了对现实世界进行抽象建模的过程,其结果就是空间数据模型;空间数据模型可以归纳为空间概念模型、逻辑数据模型和物理数据模型三个层次。空间概念数据模型包括:场模型:用于描述空间中连续分布的现象;对象模型:用于描述各种空间地物;网络模型:可以模拟现实世界中的各种网络。常用的空间逻辑数据模型有矢量数据模型、栅格数据模型和面向对象模型等。在讲述空间数据模型的同时,又介绍了空间实体和空间关系等相关概念。 3.1地理空间与空间抽象 3.1.1地理空间与空间实体 在地理学上,地理空间(Geographic Space)是指地球表面及近地表空间,是地球上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和土壤圈交互作用的区域,地球上最复杂的物理过程、化学过程、生物过程和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就发生在该区域。在地理空间中存在着复杂的空间事物或地理现象,它们可能是物质的,也可能是非物质的,如山脉、水系、土地类型、城市分布、资源分布、道路网系、环境变迁等。地理空间中的这些空间事物或地理现象就代表了现实世界;而地理信息系统即是人们通过对各种各样的地理现象的观察抽象、综合取舍,编码和简化,以数据形式存入计算机内进行操作处理,从而达到对现实世界规律进行再认识和分析决策的目的。地理空间实体就是对复杂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简化抽象得到的结果,简称空间实体,它们的一个典型特征是与一定的地理空间位置有关,都具有一定的几何形态,分布状况以及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空间实体具有4个基本特征:空间位置特征、属性特征、时间特征和空间关系。 1.空间位置特征 表示空间实体在一定的坐标系中的空间位置或几何定位,通常采用地理坐标的经纬度、空间直角坐标、平面直角坐标和极坐标等来表示。空间位置特征也称为几何特征,包括空间实体的位置、大小、形状和分布状况等。 2.属性特征 属性特征也称为非空间特征或专题特征,是与空间实体相联系的、表征空间实体本身性质的数据或数量,如实体的类型语义定义、量值等。属性通常分为定性和定量两种,定性属性包括名称、类型、特性等;定量属性包括数量、等级等。 3.时间特征 时间特征是指空间实体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的特性。空间实体的空间位置和属性相对于时间来说,可能会存在空间位置和属性同时变化的情况,如旧城区改造中,房屋密集区拆迁新建商业中心;也存在空间位置和属性独立变化的情况,即实体的空间位置不变,但属性发生变化,如土地使用权转让,或者属性不变而空间位置发生变化,如河流的改道。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