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孔灌注桩单桩竖向承载力的确定方法研究

钻孔灌注桩单桩竖向承载力的确定方法研究
钻孔灌注桩单桩竖向承载力的确定方法研究

河北农业大学

本科毕业论文

题目:钻孔灌注桩单桩竖向承载力的确定方法研究

学院:城乡建设学院

专业班级:土木工程0603班

学号:2006224050323

学生姓名:张吉吉

指导教师姓名:宇云飞

指导教师职称:副教授

二○一○年四月二十日

钻孔灌注桩单桩竖向承载力的确定方法研究

张杰

摘要介绍了常用的钻孔灌注桩单桩竖向承载力确定方法,并对各种方法做出了简单的评价,提出了各种方法的局限性和适用条件,为设计人员在桩基设计时提供参考。

关键词:单桩;竖向承载力;方法

Abstract: V arious methods of determining ultimately vertical bearing capacity of single bored pile are introduced. By brief evaluation, the limitation and application condition of each method are pointed out, which will be valuable for the design of bored pile.

Key words:single pile; vertical bearing capacity

1 引言

单桩竖向承载力是指桩所具有的承受竖向荷载的能力,其最大值称为极限承载力。它通常指受压承载力,抗拔承载力、单桩的荷载传递规律、承载力时间效应及负摩阻力等。单桩竖向承载力包括地基对桩的支撑能力和桩的结构强度所允许的最大轴向荷载两个方面的含义,以其小值控制桩的承载性能。通常情况下,地基土的承载能力一般先达到极限状态,结构强度具有较大的安全度,本文将在此前提下进行分析讨论。单桩竖向承载力分为桩端阻力和桩侧摩阻力,前者主要受到桩的设置方法、土的种类、桩的入土深度、制桩材料、桩土间的相对位移、成桩后的时间等因素影响,后者主要受桩进入持力层的深度、桩的尺寸、加载速率等因素的影响。加之施工工艺的优劣,影响因素众多,因而选用合适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常用方法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直接法,通过试验来确定桩的承载力,包括静载荷试验法、动力测试法、原位测试法等;另一类是间接法,包括静力计算法、规范经验参数法、有限元法、神经网络法等。

2 静载试验法确定单桩竖向受压承载力

垂直静载试验法即在桩顶逐级施压轴向荷载,直至桩顶达到破坏为止,并在试验过程中测量每级荷载下不同时间的桩顶沉降,根据沉降与荷载及时间的关系,分析确定单桩轴向容许承载力。

试桩可在已打好的工程桩中选定,也可专门设置与工程桩相同的试验桩。考虑到试验场地的差异及试验的离散性,试桩数目应不小于基桩总数的2%,且不应小于2根;试桩的施工方法以及试桩的材料和尺寸、入土深度均应与设计相同。

2.1 试验装置

试验装置主要由加载系统与观测系统两部分组成。加载方法有堆载法与锚桩法两种。堆载法是在荷载平台上堆放重物,一般为钢锭或砂包,也有在荷载平台上置放水箱,向水箱中冲水作为荷载。堆载法适用于极限承载力较小的桩。锚桩法是在试桩周围布置4~6根锚桩,常利用工程群桩。锚桩深度不宜小于试桩深度,且与试桩有一定距离,一般应大

于3d 且不小于1.5m (d 为试桩直径或边长),以减小锚桩对试桩承载力的影响。观测系统主要对桩顶位移和加载数值进行观测,位移通过安装在基准梁上的位移计或百分表量测,加载数值通过油压表或压力传感器观测。每根基准梁固定在两个无位移影响的支点或基准点上,支点或基准点与试桩中心距应大于4d 且不小于2m (d 为试桩直径或边长)。锚桩法的优点是适应范围广,当试桩极限承载力较大时,加荷系统相对简单。但锚桩一般须事先确定,因为锚桩一般需要通长配筋,且配筋总抗拉强度要大于其负担的上拔力的1.4倍。

2.2 试验方法

试桩加载应分级进行,每级荷载约为预估破坏荷载的1/10~1/15;有时也采用递变加载方法,开始阶段每级荷载取预估破坏荷载的1/2.5~1/5,终了阶段取1/10~1/15。

测读沉降时间,在每级加载后的第一小时内,在5min 、10min 、15min 、30min 、45min 、60min 时各测读一次,以后每隔30min 测读一次,直至沉降稳定为止。沉降稳定的标准,通常规定为对砂性土为30min 内沉降不超过0.1mm ,对粘性土为1h 内不超过0.1mm 。待沉降稳定后,方可施加下一级荷载。循环加载观测,直到桩达到破坏状态,终止试验。

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可终止加载:

a .某级荷载作用下,桩的沉降量为前一级荷载作用下沉降量的5倍;

b .某级荷载作用下,桩的沉降量大于前一级荷载作用下沉降量的2倍,且经24小时尚未达到稳定;

c .桩顶加载已达到设计规定的最大加载量;

d .异常情况经委托方或设计方同意终止试验。 终止加载后进行卸载,每级基本卸载量按每级加载量的2倍控制,并按15、30、60min 测读回弹量,然后进行下一级的卸载。全部卸载后,隔3~4h 再测回弹量一次。

2.3 极限荷载和轴向容许承载力的确定

破坏荷载求得以后,可将其前一级荷载作为极限荷载,从而确定单桩轴向容许承载力:

[]P = K

P j

式中:[]P ——单桩轴向受压容许承载力(kN );

j P ——试桩的极限荷载(kN )

; K ——安全系数,一般为2。

实际上,在破坏荷载下,处于不同土层中的桩,其沉降量及沉降速率是不同的,人为

地统一规定某沉降值或沉降速率作为破坏标准,难以正确评价基桩的极限承载力。因此,宜根据试桩曲线采用多种方法分析,以综合评定基桩的极限承载力。

(1)P -S 曲线明显转折点法 在P -S 曲线上,以曲线出现明显下弯转折点所对应的荷载作为极限荷载。因为当荷载超过该荷载后,桩底下土体达到破坏阶段发生大量塑性变形,引发桩发生较大或较长时间仍不停滞的沉降,所以在P -S 曲线上呈现出明显的下弯转折点。然而,若P -S 曲线转折点不明显,则极限荷载难以确定,需借助其它方法辅助确定,例如用对数坐标绘制gS gP 11-曲线,可能使转折点显得明显些。

(2)gt S 1-法(沉降速率法)

该方法是根据沉降随时间的变化特征来确定极限荷载,大量试桩资料分析表明,桩在破坏荷载以前的每级下沉量(S )与时间(t )的对数成线性关系,可用公式表示为:

S = gt m 1 直线的斜率m 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桩的沉降速率。m 值不是常数,它随着桩顶荷载的增加而增大,m 越大则桩的沉降速率越大。当桩顶荷载继续增大时,如发现绘得的gt S 1-线不是直线而是折线时,则说明在该级荷载作用下桩沉降骤增,即地基土塑性变形骤增,桩破坏。因此可将相应于gt S 1-线形由直线变为折线的那一级荷载定位该桩的破坏荷载,其前一级荷载即为桩的极限荷载。

2.4 从成桩到开始试验的时间间歇

对灌注桩应满足混凝土养护所需的时间,一般宜为成桩后28天。对预制桩,尽管施工时桩身强度已达到设计要求,但由于单桩承载力时间效应,试桩时间也应该距沉桩时间有尽可能长的休止期,否则试验得到的单桩承载力明显偏小。一般要求,对于砂性土,不应小于10天;对于粉土和粘性土,不应小于15天;对于淤泥或淤泥质土,不应小于25天。

2.5 小结

采用静载试验法确定单桩容许承载力直观可靠,但费时、费力,通常只在大型重要工程或地基较复杂的桩基工程中进行试验。配合其它测试设备,也能直接了解桩的荷载传递特征,提供有关资料,因此静载试验法是桩基础研究分析最常用的方法。

李建强、张季超[1]

对桩基静载试验中存在的一些技术问题进行了阐述,并结合实际工程给出了自己的见解。陆肖春、郭洪涛[2]研究了自平衡试桩法,它是一种新的静载试验方法,避免了传统静载荷试验的很多缺点,应用前景广阔,尤其适合超长桩体检测。

3 规范法确定单桩竖向受压承载力

根据静力试桩结果与桩侧、桩端阻力和物理土性指标间的经验关系,从而预估单桩承载力的规范经验法是一种沿用多年的传统方法,《桩基规范》在《地基规范》的基础上,积累了更为丰富的资料,使这种方法适用于各类型的桩,并用极限设计的形式表示。根据静力平衡条件可得:

uk Q = sk Q + pk Q

式中:uk Q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kN ;

sk Q ——单桩总极限侧阻力标准值,kN ;

pk Q ——单桩总极限端阻力标准值,kN 。

为了便于计算,常常假定同一土层中的单位侧摩阻力s q 是均匀分布的,于是可得到根据土的物理指标与承载力参数之间的经验关系,而确定承载力标准值公式。《桩基规范》针对不同的常用桩型,推荐了不同的估算表达式。 (1)一般预制桩及灌注桩:

uk Q = ∑i sik l q u + p pk A q

式中,sik q 、pk q 分别为桩侧第i 层土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和极限端阻力标准值(kPa ),其余符号意义同前。 (2)大直径桩

对于直径大于0.8m 的大直径桩,其侧阻与端阻要考虑尺寸效应。侧阻的尺寸效应主要发生在砂、碎石类土中,这是因为大直径桩一般为钻、挖、冲空灌注桩,在无粘性土成空过程中将会出现孔壁土的松弛效应,从而导致侧阻力降低。孔径越大,降幅越大。大直径桩的极限端阻力也存在着随桩径增大而呈双曲线关系下降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于大直径桩,特别是扩底桩,其静载试验的Q —s 曲线一般呈缓变型,单桩承载力的取值常以沉降控制。根据计算沉降的弹性力学公式可知,当变形相同时,桩端承载力p 与桩径d 成反比,实际上由于桩端荷载p 不是作用于地基表面而是作用于地基内部,因此p 与d 并不是简单的反比关系。《桩基规范》推荐用下式计算大直径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即:

uk Q = ∑si sik si l q u ? + p pk p A q ?

式中:sik q ——桩侧第i 层土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kPa ;

pk q ——桩径d 为0.8m 时的极限端阻力标准值,kPa ;

si ?、p ?——大直径桩侧阻力、端阻力尺寸效应系数,按表1取值;

p A ——桩底面积,2m 。

表1 大直径桩侧阻力尺寸效应系数si ?、端阻力尺寸效应系数p ?

注 D 为桩端直径

(3)嵌岩桩

随着沿海开发区高层建筑的增多,嵌岩桩被大量应用。过去对这些桩都是按纯端承桩计算承载力的,近十多年的模型与原型试验研究都表明:一般情况下,嵌岩桩只要不是很

短,上覆土层的侧阻力能部分发挥作用。另外,嵌岩深度内也有侧阻力作用,因而传递到桩端的阻力随嵌岩深度的增加而递减,当嵌岩深度达到5倍桩径时,传递到桩端的应力已接近与零。这说明,桩端嵌岩深度一般不必过大,超过某一界限并无助于提高竖向承载力。因此嵌岩桩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uk Q 由桩周土总侧阻力sk Q 、嵌岩段总侧阻力rk Q 和总端阻力pk Q 三部分组成,并可按下式计算:

uk Q = sk Q + rk Q + pk Q sk Q = ∑=n

i i sik si l q u 1ξ

rk Q = r rc r h f u ξ

pk Q = p rc p A f ξ

式中: si ξ——覆盖层第i 层土的侧阻力发挥系数,当桩的长径比不大(l /d <30),桩

端置于新鲜或微风化硬质岩中,且桩底无沉渣时,对于粘性土、粉土取si ξ=0.8,砂类土及碎石类土si ξ=0.7,其它情况si ξ=1.0;

sik q ——第i 层土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kPa ; rc f ——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kPa ;

r h ——桩身嵌岩(中等风化、微风化、新鲜基岩)深度,m ;超过5d 时,取r h =5d ,

当岩层表面倾斜时,以坡下方的嵌岩深度为准;

r ξ、p ξ——嵌岩段侧阻力和端阻力修正系数,与嵌岩深度比r h /d 有关,按表2取

值。

其余符号意义同前。

表2 嵌岩段侧阻和端阻修正系数

注 当嵌岩段为中等风化时,表中数值乘以0.9折减。

规范经验法计算简便,且花费费用较小,因此应用广泛。但由于施工水平差异、地区环境不同,它的可靠性较低,用作地区性规范较为合宜。一般适用于初步设计阶段和非重

要工程,或与其他方法综合使用,比如徐新跃[3]用贝叶斯方法将试桩法和经验法结合,大大提高了计算精度。徐新跃,陈显新[4]基于灰色系统理论,提出了一种定量开发经验知识的方法,并将其成功的用于桩基承载力的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在运用经验知识方面,该法与目前广泛使用的神经网络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妙。此外,该方法还具有简单、方便和实用等优点。

最好加入设计计算实例

4 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的确定

桩基础承受上拔力的结构类型较多,主要有高压输电线路塔架、高耸建筑物、受地下水浮力的地下结构物、水平荷载作用下出现上拔力的结构物以及膨胀土地基上建筑物等。与单桩竖向抗压荷载传递相比,对桩竖向上拔荷载传递机理的认识还很不充分,其设计计算方法也很不成熟,因而需加深对影响单桩抗拔承载力因素的研究。

4.1 影响单桩抗拔承载力的因素

影响单桩抗拔承载力的因素较多,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桩的几何特性,如桩长、桩断面形状及尺寸、桩端扩底情况等;

(2)桩的施工方法,不同的施工方法对地基的影响不同,导致桩侧土体性质的改变不同;

(3)桩的材料特性,如材料类型、桩身强度等;

(4)桩侧土特性,如土的类型、软硬或密实程度以及土层层位关系等;

(5)桩上荷载特性,如桩的加载历史以及桩上拔荷载大小及其他荷载组合情况等。

4.2 确定单桩抗拔承载力的主要方法

一般来讲,桩在承受上拔荷载后,其抗力可来自三个方面,桩侧向的摩擦力、桩重以及有扩大端头的桩端阻力。其中对直桩来讲,桩侧摩阻力是最主要的。由于除桩重以外,对其他两部分阻力的发挥机理和估算方法研究得还不够,故以抗拔静载试验确定单桩抗拔承载力是最主要而可靠的方法,因而重要工程均应进行现场抗拔试验。对次要工程或无条件进行抗拔试验时,实用上可按经验格式估算单桩抗拔承载力。

(1)单桩抗拔静载试验

单桩抗拔静载试验的设备与抗压试验相似,加载分级、读数时间及稳定标准一般可参照抗压试验慢速法进行,但试验应进行到桩的上拔量不小于25mm。

T取上拔荷载T与上拔量s关系曲线上明显转折点对应的荷载。

单桩抗拔极限承载力

u

T。

取安全系数2,可确定出单桩抗拔承载力特征值

a

(2)经验公式法

由于单桩抗拔荷传递机理的研究还不充分,一般经验公式多按承压桩摩阻力值打折扣并适当考虑桩体自重的有利作用来估算单桩抗拔极限承载力值,即:

u T = ∑=n

i i si l q u 1

α + G β

式中: u T ——单桩抗拔极限承载力值,kN ;

u ——单桩桩断面周长,m ;

i l ——单桩穿越第i 层土内的长度,m ; sik q ——第i 层土桩侧抗压极限摩阻力,kPa ; G ——桩体自重,水下取有效重力,kN ; α——抗拔系数,可参考表3;

β——抗折系数,一般可取0.8~1.0。

单桩抗拔承载力的特征值可为:

a T = u T /k

式中: a T ——单桩抗拔承载力特征值,kN ;

k ——抗拔安全系数,一般可取2.0~3.0。

上式只适用于无扩底的独立单桩,对有扩底的桩,其估算方法较复杂,参见文献[5]。

表3 我国有关行业部门α经验值

5 单桩竖向负摩阻力的确定研究意义?与桩基竖向承载力的关系?

5.1 负摩阻力产生的原因

在一般情况下,桩受轴向荷载作用后,桩相对于桩侧土体作向下位移,使土对桩产生向上作用的摩阻力,称为正摩阻力。但是,当桩周土体因某种原因发生下沉,其沉降速率大于桩的下沉时,则桩侧土体就相对于桩作向下位移,而使土对桩产生向下作用的摩阻力,即称为负摩阻力。

桩的负摩阻力的发生将使桩侧土的部分重力传递给桩,因此,负摩阻力不但不能成为桩承载力的一部分,反而变成施加在桩上的外荷载,对入土深度相同的桩来说,若有负摩阻力发生,则桩的外荷载增大,桩的承载力相对降低,桩基沉降加大,这在桩基设计中应予以注意。

桩的负摩阻力能否产生,主要看桩与桩周土的相对位移发展情况。桩的负摩阻力产生的原因有:

(1)在桩基础地面附近有大面积堆载,引起地面沉降,对桩产生负摩阻力,对于桥台

路堤高填土的桥台桩基础、地坪大面积堆放重物的车间、仓库建筑桩基础,均要特别注意负摩阻力问题;

(2)土层中抽取地下水或其他原因使地下水位下降,使土层产生自重固结下沉; (3)桩穿过欠固结土层(如填土)进入硬持力层,土层产生自重固结下沉;

(4)桩数很多的密集群桩打桩时,使桩周土中产生很大的超空隙水压力,打桩停止后桩周土的再固结作用引起下沉;

(5)在黄土、冻土中的桩,因黄土湿陷、冻土融化产生地面沉降。

从上述可见,当桩穿过软弱高压缩性土层而支撑在坚硬的持力层上时,最易发生桩的负摩阻力问题。要确定桩身负摩阻力的大小,就要先确定土层产生负摩阻力的范围和负摩阻力强度的大小。

5.2 中性点及其位置的确定

桩身负摩阻力并不一定发生于整个软弱压缩性土层中,产生负摩阻力的范围就是桩侧土层对桩产生相对下沉的范围。它与桩侧土层的压缩、桩身弹性压缩变形和桩底下沉直接有关。桩侧土层的压缩决定于地表作用的荷载(或土的自重)和土的压缩性质,并随深度逐渐减小;而桩在荷载作用下,桩底的下沉在桩身各截面都是定值;桩身压缩变形随深度逐渐减小。因此,桩侧下沉量有可能在某一深度处与桩身的位移量相等。在此深度以上桩侧土下沉大于桩的位移,桩身受到向下作用的负摩阻力;在此深度以下,桩的位移大于桩侧土的下沉,桩身受到向上作用的正摩阻力。正、负摩阻力变换处的位置,即称中性点。

中性点的位置取决于桩与桩侧土的相对位移,与作用荷载和桩周土的性质有关。当桩侧土层压缩变形大,桩底下土层坚硬,桩的下沉量小时,中性点位置就会下移。此外,由于桩侧土层及桩底下土层的性质和作用的荷载不同,其变形深度会不一样,中性点位置随着时间也会有变化。要精确地计算出中性点的位置是比较麻烦和困难的,目前可按表4的经验值确定。

表4 中性点深度l

注:1. n 、0分别为中性点深度和桩周沉降变形土层下限深度。

2. 桩超越自重湿陷性黄土层时,按表列值增大10%(持力层为基岩除外)。

5.3 负摩阻力的计算

一般认为,桩土间的粘着力和桩的负摩阻力强度取决于土的抗剪强度;桩的负摩阻力虽有时效,但从安全考虑,可取用其最大值以土的强度来计算。单桩负摩阻力标准值的计算公式为:

n

si

q = φσ'tan K vi = βvi σ 式中: vi σ——第i 层桩侧土竖向有效应力(kPa );

K ——土的侧压力系数;

φ'——计算处桩土界面的内摩擦角;

β——桩周土负摩阻力系数,可按表5取值。

求得负摩阻力强度n

si

q后,将其乘以产生负摩阻力深度范围内桩身表面积,则可得到作用于桩身总的负摩阻力。

表5 负摩阻力系数β

注:1. 在同一类土中,对于打入桩或沉管灌注桩,取表中较大值,对于灌注桩,取表中较小值。

2. 填土按其组成取表中同类土的较大值。

3. 当

n

si

q计算值大于正摩阻力时,取正摩阻力值。

6 其他方法简介

6.1 动力测试法

动力测试法是根据桩体被激振以后的动力响应特征来估计单桩承载力的一种间接方法,包括打桩公式和动测法。打桩公式只能近似地估算单桩承载力。动测法具有快速、直接、简便、价廉等突出优点,故获得广泛应用,方法亦多种多样。赵柏冬[6]研究了一种新的动测法,即采用炮筒内放入火药为动力,使之作用在桩顶上产生推力,推桩向下测定桩的承载力。它因简便易行、节省工时物料、试验费用低廉等特点而受到基础工程界的重视与欢迎。任齐、薛晶[7]推导了桩基入射应力波和反射应力的函数关系,并且以此为依据,提出了利用桩尖反射信号判断桩基承载力的方法,实用价值很高。

6.2 原位测试法

原位测试法通过对桩位土的物理力学性能的试验,求得桩位上的阻力,通过公式推算桩的极限承载力。它相对静载荷试验法比较经济,目前在国内外已经获得广泛应用。最常用的有静力触探试验、动力触探试验和旁压试验三种。静力触探试验高效、简便、易行。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正式将其列入《建筑桩基技术规范》。动力触探主要分为标准贯入与圆锥动力两大类,标准贯入试验在国内外应用均很广泛,圆锥动力触探可以连续贯入,操作简便迅速。徐国希[8]对标准贯入试验提出了一些改进方法,比如PDllGRI桩基动力公司提出的一种改进的标准贯入试验,与静力触探的方法结合起来,用静力下压和上拔及扭转试验来测量土阻力以改进测量精度,达到一定的改进目的。旁压试验始创于法国,应用广泛。在国内,由于国产旁压仪的工作压力还不太高,测定深部土层的强度和变形参数还有些困难。

6.3 静力计算法

静力计算法是依据土木参数采用常规的土力学原理以静力分析方法估算单桩的极限承载力的常用方法,计算值比较保守,适用于初步设计和等级较低的建筑物桩基础承载力

的估算。

6.4 有限元法

有限元法是一种具有强大的计算功能的数值分析法,它可以模拟桩土的整个破坏过程,具有精确度高等优点,因而可以相应地减少试桩数量,从而节约资金,但是由于桩土体系的复杂性,其庞大的解题规模是计算机运算能力和软件功能的一种挑战。钱德玲[9]利用有限元软件GTS,以合肥地区灌注桩的静载荷试验为基础进行了数值模拟,为确定单桩的极限承载力开辟了新的思路,同时对深刻理解桩土作用的机理也有重要意义。

6.5 神经网络预测法

20世纪80年代以来,神经网络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得到了长足发展,它的大规模并行处理和分布式的信息存储,良好的适应性和自组织性,强大的学习功能和联想及容错功能,为桩土间作用机理这一复杂问题的解决奠定了良好的研究基础。冯紫良[9]采用BP前馈建立ANN模型,它可以包含桩的全部信息并形成一个广义函数,从而在给定输入(各影响参数值)的情况下能够得到比较准确的输出(承载力)。

7 保沧高速公路子牙新河特大桥桩基静载荷试验

7.1 工程概况

保沧高速公路子牙新河特大桥位于保定至沧州公路沧州段5标段,中心桩号K106+172.5,桥梁全长2671.5m,上部结构为73×30m+25m+15×30m预应力混凝土T梁,下部结构为双柱式桥墩,肋板式桥台,钻孔灌注桩基。共设计钻孔灌注桩368根,桩长40m (桥台桩)、60m(桥墩桩),桩径1.5m,桩身混凝土强度C25。根据技术要求按桥台类型做一根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验证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本次试验试桩桩长40m、桩径1.5m,桩身混凝土强度C25,设计承载力特征值为3900KN,试桩位置位于0#桥台。0#桥台工程桩做锚桩,锚桩桩长55m,桩径1.5m,桩身混凝土强度C25。

地貌单元为冲积平原,地形基本平坦,地下水位埋藏深度在 5.0~5.6m。地层主要为Q4冲积形成的粉砂、亚粘土、粘土、亚砂土等。该场区分布有软弱土,为不良地质体,设计施工时需对该层土进行地基处理,无其它不良现象。

7.2 试验设备

试验设备主要包括:

1、反力装置

JZ1500型锚桩钢梁反力架装置1套(主梁9米、副梁8米)。

2、加荷及观测系统

加荷装置:液压油缸(QW320)四台,并联使用;超高压油泵1套。

荷载及沉降观测系统:RS—JYB全自动静力载荷试验仪1套。

7.3 试验方法

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逐级施加荷载,每级荷载达到相对稳定后加下一级荷载,最大

加载至设计单桩承载力特征值的2倍(即7800KN),然后分级卸载到零。具体作法参照《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及《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有关要求制定。

1、加载与沉降观测

①、加荷分级:按最终加载量的1/10分级加荷载,第一级按2倍分级荷载加荷,加荷采用超高压油泵驱动油压千斤顶,压力值由RS—JYB测试仪自动测试。

②、沉降观测:每级加荷后间隔5、10、15分钟各测读一次,以后每隔15分钟测读一次,累计一小时后,每隔30分钟观测一次,沉降量观测采用对称安装在试验桩周围的四块50mm行程电子位移计测定,每次观测值由RS—JYB测试仪自动存入计算机。

③、沉降相对稳定标准:每小时的沉降量不超过0.1mm且连续出现两次(由1.5小时内连续三次观测值计算),则认为已经达到相对稳定,此时可对试桩桩身应力进行观测记录,完成后可以施加下一级荷载。

④、终止加载条件

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即可终止加载:

a.某级荷载作用下,桩的沉降量为前一级荷载作用下沉降量的5倍;

b.某级荷载作用下,桩的沉降量大于前一级荷载作用下沉降量的2倍,且经24小时尚未达到稳定;

c.最大载荷已达到最大加载量,对该工程为设计荷载值的2倍(7800KN);

d.异常情况经委托方或设计方同意终止试验。

2、卸载与观测

卸载的每级荷载为加载分级的2倍,每级卸载后隔15分钟观测一次残余沉降,读两次后,隔半小时再读一次,即可卸下一级荷载,全部卸载后隔3—4小时再测读一次。

7.4 试验资料整理与分析

1、试验资料整理

经过对试验桩的测试数据进行整理、计算,绘制成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汇总表(表6)和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测试曲线(图1、图2、图3)。

2、试验数据分析

本次加载终止条件满足上述c款,加载至最大加载量7800kN(设计承载力特征值的2倍)时,对应的最终沉降量为33.14mm(小于规范限定的40mm),未出现极限状态。因此,可取最大加载量7800kN作为该桩的极限承载力,该试验桩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Ra 可取极限承载力的一半,为3900kN,且从曲线形态分析,Q—S曲线出现第一拐点对应的加载量为3900kN,综合以上分析,该试验桩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Ra可取3900kN。

7.5 小结

经试验验证,该桩的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满足3900kN的要求。试验检测时间为3天(2005.12.13—2005.12.15),费用为八万余元,抽检数量为1根,抽检率为0.27%,很明显,静载荷试验法具有检测费用大、时间长、抽检数量有限、缺乏代表性等缺点。

8 结论

本文重点介绍了确定灌注桩单桩受压承载力、抗拔承载力、负摩阻力的静载试验法和规范经验法,并以保沧高速公路子牙新河特大桥桩基静载荷试验为例进行了说明,还简要介绍了其它几种常用方法。每一种方法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如果忽略计算的局限性,势必造成安全隐患或经济损失。在进行实际设计和施工时,应根据建筑物的类型、级别、场地环境选择合适的一种或几种方法来使用,并不断的积累、摸索,不断的改善创新,如王华等[11]结合天津的实际状况,通过经验参数法估算钻孔灌注桩单桩竖向承载力与静载荷试桩结果对比分析,提出了对特殊土层及按深度对桩基参数修正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桩基理论的长远发展。通过本文,希望为相关设计人员提供一些有意的建议。

表6及图1、2、3放到相关章节

表6 单桩竖向静载试验汇总表

工程名称:保沧高速公路子牙新河特大桥试桩试桩桩号:1

测试日期:2005—12—13 桩长:40m 桩径:1.5m

图1单桩竖向静载荷Q -s 曲线 图2单桩竖向静载荷s-gt 1曲线

图3单桩竖向静载荷s-gQ 1曲线

参考文献

[1] 李建强,张季超. 浅谈桩基静载试验存在的某些技术问题[J]. 西部探矿工程,2001,

6:10~11.

[2] 陆肖春,郭洪涛. 自平衡试桩法在灌注桩承载力中的应用[J]. 山西建筑,2009,12:

80~81.

[3] 徐新跃. 大直径钻孔灌注桩竖向承载力的确定[J]. 土工基础,2000,9:44~46.

[4] 徐新跃,陈显新. 基于经验的桩基承载力灰色系统分析与评价[J]. 岩石力学与工程

学报,2004,7:4602~4605.

[5] M.J.汤姆林森. 桩的设计与施工[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84.

[6] 赵柏冬. 单桩承载力的测定及研究[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4:171~173.

[7] 任齐,薛晶. 应力波法分析桩基承载力[J]. 噪声与振动控制,2004,12:40~42.

[8] 徐国希.一种新型的动力触探法[J]. 土工基础,2000(2): 40~43.

[9] 钱德玲.基于GTS对单桩静载试验的有限元模拟分析[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9

(02).

[9] 冯紫良. 用人工神经网络预测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J]. 同济大学学报,1999(4):

397~401.

[10] 王华,李连营,孙云文. 估算钻孔灌注桩单桩竖向承载力有关问题探讨[J]. 天津城

市建设学报,1999,6:15~21.

[11]HE Wei, WANG Gui-yao, WANG Hong-hua. Nonlinear calculating method of pile

settlement[J]. J. Cent. South Univ. Technol.(2008)15(s2):063~068.

参考文献中要有“桩基规范”

单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计算

单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计算 一、构件编号: ZH-1 示意图 二、依据规范: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三、计算信息

1.桩类型: 桩身配筋率<0.65%灌注桩 2.桩顶约束情况: 固接 3.截面类型: 圆形截面 4.桩身直径: d=800mm;桩端直径: D=1200mm 5.材料信息: 1)混凝土强度等级: C30 fc=14.3N/mm2 Ec=3.0×104N/mm2 2)钢筋种类: HRB335 fy=300N/mm2fy,=300N/mm2Es=2.0×105N/mm2 3)钢筋面积: As=2155mm2 4)净保护层厚度: c=50mm 6.其他信息: 1)桩入土深度: H>6.000m 7.受力信息: 桩顶竖向力: N=1169kN 四、计算过程: 1)根据桩身的材料强度确定 桩型:人工成孔灌注桩(d≥0.8m) 桩类别:圆形桩 桩身直径D =800mm 桩身截面面积A ps=0.50m 桩身周长u=2.51m R a=ψc f c A +0.9f y,A S,【5.8.2-1】 ps 式中A ps————桩身截面面积 f c———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ψc———基桩成孔工艺系数,预制桩取0.85,灌注桩取0.7~0.8。 f y,———纵向主筋抗压强度设计值 A S,———纵向主筋截面面积 R a =5363+582=5945KN 2)根据经验参数法确定 计算依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和本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 a)应按下式确定: R a=1/k×Q uk 【5.2.2】 式中Q uk————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K———安全系数,取K=2. Q uk=Q +Q pk= u∑ψsi q sik L i +ψp q pk A p 【5.3.6】 sk 桩型: 人工成孔灌注桩(d≥0.8m) 桩类别:圆形桩 桩端直径D =1200mm 桩端面积A p=1.13m 桩端周长u=3.77m 第1土层为:不计阻力土层,极限侧阻力标准值q sik=10Kpa

8.7 群桩的承载力

七、群桩的承载力 1.群桩的共作原理 (1)群桩基础定义: 桩数不只一根的桩基称为群桩基础,群桩中的每根桩称为基桩。 (2)对列情况的桩基竖向抗压承载力为各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之总和。 端承桩一一持力层坚硬上部荷载通过桩身直接传到桩端处土层上,而桩端处承压面积很小,各桩端的压力彼此互不影响,故群桩中各桩的共作和单桩工作一样;同时,由于桩的变形很小,桩间土基本不承载,单桩竖向承载力为各单桩之和;群桩的降量也与单桩基本相同。 ●桩数少于9根(s>6根)的摩擦桩基一桩端平面处各桩传来的压力互不重叠或重叠不多,这时群桩中各桩的工作情况仍和单桩土作一样。 ●条形基础下桩不超过两排者。 2.桩的平面布置 (1)布置的原则 宜使桩基承载力合力点与竖向永久荷载的合力作用点相重合,使各桩受力均匀,在纵横交接处宜布桩,避免布置在墙体洞口下。 (2)要求 独立桩基的桩:对称布置:如三桩承台、四桩承台、六桩承台等。 柱下条基及墙下条基:桩可采用一排或多排布置。 整片基础下的桩:采用行列式或交叉式布置。 预制桩:s>3d(d为桩径) 灌注桩:s>4d 扩底灌注桩:s> 1.5d' (d'为扩底直径)。 (3)桩底进入持力层的深度宜为桩身直径的1~3倍。嵌岩灌注桩周边嵌入完整和较完整的末风化、微风化、中风化硬质岩体的最小深度,不宜小于0.5m (4)混凝土强度等级>C30(预制桩);>C20(灌注桩);>C40(预应力桩)。 (5)桩的主筋应经计算确定。最小配筋率>0.8%(打入式预制桩);>0.6%(静压式预制桩);>0.2%~0.65%(灌注桩); (6)配筋长度:

①受水平荷载和弯矩较大的桩,计算确定。 ②桩径大于600 mm的灌注桩,构造钢筋的长度不小于桩长的2/3 。 (7)桩顶嵌入承台的长度不小于50mm。主筋伸入承台内的锚固长度不小于钢筋直径的30倍(I级钢)和35倍(II级钢III级钢)。 3.群桩中单桩桩顶坚向力 (1)轴心受压 n——桩数 ——桩基承台自重和承台上的土自重标准值(KN) (2)偏心受压 单桩承受的外力为: 一一单桩坚向承载力特征值。 4.桩基软弱卜卧层验算 当桩端平面以下受力层范围内存在软弱下卧层时,应进行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 桩数>9根 (1)对于的群桩基础,用下列公式验算下卧层承载力 一一软弱下卧层经深度修正的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一一地基承载力分项系数。取1.6。 (2)单桩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

桩基础作业(承载力计算)-附答案

1.某灌注桩,桩径0.8d m =,桩长20l m =。从桩顶往下土层分布为: 0~2m 填土,30sik a q kP =;2~12m 淤泥,15sik a q kP =;12~14m 黏土,50sik a q kP =;14m 以下为密实粗砂层,80sik a q kP =,2600pk a q kP =,该层厚度大,桩未穿透。试计算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解】 uk sk pk sik i pk p Q Q Q u q l q A =+=+∑ ()20.8302151050280426000.84 1583.41306.92890.3uk sk pk Q Q Q kN π π=+=???+?+?+?+??=+= 2.某钻孔灌注桩,桩径 1.0d m =,扩底直径 1.4D m =,扩底高度1.0m ,桩长 12.5l m =,桩端入中砂层持力层0.8m 。土层分布: 0~6m 黏土,40sik a q kP =;6~10.7m 粉土,44sik a q kP =; 10.7m 以下为中砂层,55sik a q kP =,1500pk a q kP =。试计算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解】 1.00.8d m m =>,属大直径桩。 大直径桩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的计算公式为: p pk p i sik si pk sk uk A q l q u Q Q Q ψψ+=+=∑ (扩底桩斜面及变截面以上d 2长度范围不计侧阻力) 大直径桩侧阻、端阻尺寸效应系数为: 桩侧黏性土和粉土:() 1/5 1/5(0.8/)0.81.00.956si d ψ=== 桩侧砂土和碎石类土:()1/3 1/3(0.8/)0.81.00.928si d ψ=== 桩底为砂土:() 1/3 1/3(0.8/)0.81.40.830p D ψ=== ()2 1.00.9564060.956440.831500 1.410581505253.3564 uk Q kN ππ =????+??+???=+= 3.某工程采用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桩径1.2m ,桩端进入中等风化岩1.0m ,中等风化岩岩体较完整,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为41.5a MP ,桩顶以下土层参数

钻孔灌注桩单桩竖向承载力的确定方法研究

河北农业大学 本科毕业论文 题目:钻孔灌注桩单桩竖向承载力的确定方法研究 学院:城乡建设学院 专业班级:土木工程0603班 学号:2006224050323 学生姓名:张吉吉 指导教师姓名:宇云飞 指导教师职称:副教授 二○一○年四月二十日

钻孔灌注桩单桩竖向承载力的确定方法研究 张杰 摘要介绍了常用的钻孔灌注桩单桩竖向承载力确定方法,并对各种方法做出了简单的评价,提出了各种方法的局限性和适用条件,为设计人员在桩基设计时提供参考。 关键词:单桩;竖向承载力;方法 Abstract: V arious methods of determining ultimately vertical bearing capacity of single bored pile are introduced. By brief evaluation, the limitation and application condition of each method are pointed out, which will be valuable for the design of bored pile. Key words:single pile; vertical bearing capacity 1 引言 单桩竖向承载力是指桩所具有的承受竖向荷载的能力,其最大值称为极限承载力。它通常指受压承载力,抗拔承载力、单桩的荷载传递规律、承载力时间效应及负摩阻力等。单桩竖向承载力包括地基对桩的支撑能力和桩的结构强度所允许的最大轴向荷载两个方面的含义,以其小值控制桩的承载性能。通常情况下,地基土的承载能力一般先达到极限状态,结构强度具有较大的安全度,本文将在此前提下进行分析讨论。单桩竖向承载力分为桩端阻力和桩侧摩阻力,前者主要受到桩的设置方法、土的种类、桩的入土深度、制桩材料、桩土间的相对位移、成桩后的时间等因素影响,后者主要受桩进入持力层的深度、桩的尺寸、加载速率等因素的影响。加之施工工艺的优劣,影响因素众多,因而选用合适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常用方法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直接法,通过试验来确定桩的承载力,包括静载荷试验法、动力测试法、原位测试法等;另一类是间接法,包括静力计算法、规范经验参数法、有限元法、神经网络法等。 2 静载试验法确定单桩竖向受压承载力 垂直静载试验法即在桩顶逐级施压轴向荷载,直至桩顶达到破坏为止,并在试验过程中测量每级荷载下不同时间的桩顶沉降,根据沉降与荷载及时间的关系,分析确定单桩轴向容许承载力。 试桩可在已打好的工程桩中选定,也可专门设置与工程桩相同的试验桩。考虑到试验场地的差异及试验的离散性,试桩数目应不小于基桩总数的2%,且不应小于2根;试桩的施工方法以及试桩的材料和尺寸、入土深度均应与设计相同。 2.1 试验装置 试验装置主要由加载系统与观测系统两部分组成。加载方法有堆载法与锚桩法两种。堆载法是在荷载平台上堆放重物,一般为钢锭或砂包,也有在荷载平台上置放水箱,向水箱中冲水作为荷载。堆载法适用于极限承载力较小的桩。锚桩法是在试桩周围布置4~6根锚桩,常利用工程群桩。锚桩深度不宜小于试桩深度,且与试桩有一定距离,一般应大

单桩竖向承载力计算书

主楼单桩承载力计算书 1、土层分布情况: 层号 土层名称 土层厚度(m ) 侧阻q sik (Kpa ) 端阻q pk (Kpa ) ○1 杂填土 2.0 0 / ○2 粉质粘土 1.0 50 / ○3 含碎石粉质粘土 7.5 90 / ○4 粉质粘土 4.5 85 / ○5 含碎石粉质粘土 13 100 2700 2、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计算: 长螺旋钻孔灌压桩直径取Ф600,试取ZKZ1桩长为16.0 米,ZKZ2桩长为28.0 米进入○ 5层含碎石粉质粘土层 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规范》(JGJ 94-2008):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特征值计算公式: ∑+=i p p l u A q Q sik k uk q 式中:uk Q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特征值; q pk ,q sik ---桩端端阻力,桩侧阻力标准值; A p ---桩底端横截面面积; u---桩身周边长度; l i ---第i 层岩土层的厚度。 经计算:uk Q =0.2826×2700+1.884×(50×1.0+90×7.5+85×4.5+100× 3.0)=3400KN 。 ZKZ1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 a =1/2uk Q 取R a =1600KN

经计算:uk Q =0.2826×2700+1.884×(50×1.0+90×7.5+85×4.5+100× 15.0)=5675KN 。 ZKZ2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 a =1/2uk Q 取R a =2850KN 3、 桩身混凝土强度(即抗压验算): 本基础桩基砼拟选用混凝土为C30。 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第5.8.2条公式: s P c c A f N ψ≤+0.9f y As 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第5.8.2条公式: s P c c A f N ψ≤ 式中:f c --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按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取值,该工程选用C30砼,f c =14.3N/m 2; N--荷载效应基本组合下的桩顶轴向压力设计值; A ps --桩身横截面积,该式A ps =0.2826m 2; ψc ---基桩成桩工艺系数,本工程为长螺旋钻孔灌注桩,取0.8。 带入相关数据: 对于ZKZ2: A ps f c Ψc =0.2826×106×14.3×0.8=3232KN 3232KN/1.35=2395KN>R a 对于ZKZ1: A ps f c Ψc +0.9f y As =0.2826×106×14.3×0.8+0.9×360×924= 3532KN 3232KN/1.35=2395KN>R a 4、 桩基抗震承载力验算:

钻孔灌注桩技术标准

钻孔灌注桩技术标准 一、检验 本条主要适用于以天然土层为地基持力层的浅基础,基槽检验工作应包括下列内容:1、应做好验槽准备工作,熟悉勘察报告,了解拟建建筑物的类型和特点,研究基础设计图纸及环境监测资料。当遇有下列情况时,应列为验槽的重点: (1)当持力土层的顶板标高有较大的起伏变化时; (2)基础范围内存在两种以上不同成因类型的地层时; (3)基础范围内存在局部异常土质或坑穴、古井、老地基或古迹遗址时; (4)基础范围内遇有断层破碎带、软弱岩脉以及湮废河、湖、沟、坑等不良地质条件时;(5)在雨季或冬季等不良气候条件下施工,基底土质可能受到影响时。 2、验槽应首先核对基槽的施工位置。平面尺寸和槽底标高的允许误差,可视具体的工程情况和基础类型确定。验槽方法宜使用袖珍贯入仪等简便易行的方法为主,必要时可在槽底普遍进行轻便钎探,当持力层下埋藏有下卧砂层而承压水头高于基底时,则不宜进行钎探,以免造成涌砂。当施工揭露的岩土条件与勘察报告有较大差别或者验槽人员认为必要时,可有针对性地进行补充勘察工作。 3、基槽检验报告是岩土工程的重要技术档案,应做到资料齐全,及时归档。 2、在压(或夯)实填土的过程中,取样检验分层土的厚度视施工机械而定,一般情况下宜按20~50cm分层进行检验。 3、本条适用于对淤泥、淤泥质土、冲填土、杂填土或其他高压缩性土层构成的地基进行处理的检验。 复合地基的强度及变形模量应通过原位试验方法检验确定,但由于试验的压板面积有限,考虑到大面积荷载的长期作用结果与小面积短时荷载作用的试验结果有一定的差异,故需要再对竖向增强体及地基土的质量进行检验。对挤密碎石桩应用动力触探法检测桩身和桩间土的密实度。对水泥土搅拌桩、低强度素混凝土桩、石灰粉煤灰桩,应对桩身的连续性和材料进行检验。 4、预制打入桩、静力压桩应提供经确认的桩顶标高、桩底标高、桩端进入持力层的深度等。其中预制桩还应提供打桩的最后三阵锤击贯入度、总锤击数等,静力压桩还应提供最大压力值等。 当预制打入桩、静力压桩的入土深度与勘察资料不符或对桩端下卧层有怀疑时,可采用补勘方法,检查自桩端以上1m起至下卧层5d范围内的标准贯入击数和岩土特征。 5、混凝土灌注桩提供经确认的参数应包括桩端进入持力层的深度,对锤击沉管灌注桩,应提供最后三阵锤击贯入度、总锤击数等。对钻(冲)孔桩,应提供孔底虚土或沉渣情况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计算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计算 根据《简明施工计算手册(第三版)》单桩承载力计算:(p320—p326) 1.一般直径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可按下式计算: p pa i sia p pk sk a A q l q Q Q R +=+=∑μ 其中,sk Q :单桩总侧阻力特征值; pk Q :单桩总端阻力特征值; p μ:桩身周长; sia q :桩第i 层土的侧阻力特征值——(查表5-15) (p321) 修正系数0.8:1q =36K ,2q =20KN ,3q =116kN ; i l ——土层厚度; p A ——桩端面积 pa q ——极限端阻力特征值——查表(5-16) (p322),得8400。 一、圆桩:(R=15) 0.943×(2.5×36×0.8+2.5×0.8×20+1×2×116)+8400×A =808.8kN 二、方桩:(A=0.3×0.3) 4×0.3×(2.5×36×0.8+25×0.8×20+1×2×116)+8400×A =273.6+1029.6=1303.2kN

2.大直径(mm d 800≥)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可按下式计算: p pa P i sia si p pk sk a A q l q Q Q R ’ ψψμ+=+=∑ 其中,sk Q :单桩总侧阻力特征值,这里我们使用端承桩sk Q 为0忽略不计; pk Q :单桩总端阻力特征值; p μ:桩身周长; sia q :桩第i 层土的侧阻力特征值——(查表5-15) (p321); i l ——土层厚度; p A ——桩端面积,p A =N 2 21?? ? ?? pa q ——极限端阻力特征值——查表(5-16) (p322); ‘sia q ——桩侧第i 层土的侧阻力特征值——(查表5-15)(p321); ‘pa q ——桩径为800mm 的端阻力特征值,可采用深层载荷板试验确定,这里我们查表(5-17)取值2500; si ψ、P ψ——大直径桩侧阻、端阻尺寸效应系数,按表(5-18) (p324)取值P ψ端阻尺寸效应系数3 18.0??? ??D 。 对于混凝土护壁的大直径挖孔桩,计算单桩竖向承载力时,其设计桩径取护壁外直径。 挖孔桩:(D=1m ,h=6-7m ) 31 18.0??? ??×2500×∏221??? ??=1822.7kN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计算方法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 -2008第5.2.2条公式5.2.2计算: R a=Q uk/K 式中: R a——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Q uk——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K——安全系数,取K=2。 1. 一般桩的经验参数法 此方法适用于除预制混凝土管桩以外的单桩。 按JGJ94-2008规范中第5.3.5条公式5.3.5计算: 式中: Q sk——总极限侧阻力标准值; Q pk——总极限端阻力标准值; u——桩身周长; l i——桩周第i 层土的厚度; A p——桩端面积; q sik——桩侧第i 层土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参考JGJ94-2008规范表5.3.5-1取值,用户需在地质资料土层参数中设置此值;对于端承桩取q sik=0; q pk——极限端阻力标准值,参考JGJ94-2008规范表5.3.5- 2取值,用户需在地质资料土层参数中设置此值;对于摩擦桩取q pk=0; 2. 大直径人工挖孔桩(d≥800mm)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的计算 此方法适用于大直径(d≥800mm)非预制混凝土管桩的单桩。按JGJ94-2008规范第5.3.6条公式5.3.6 计算: 式中: Q sk——总极限侧阻力标准值; Q pk——总极限端阻力标准值; q sik——桩侧第i层土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可按JGJ94-2008规范中表5.3.5-1取值,用户 需 1取值,用户需在地质资料土层参数中设置此值;对于扩底桩变截面以上2d范围不计侧阻力;对于端承桩取q sik=0; q pk——桩径为800mm极限端阻力标准值,可按JGJ94-2008规范中表5.3.6- 1取值;用户需在地质资料土层参数中设置此值;对于摩擦桩取qpk=0; ψsi,ψp——大直径桩侧阻、端阻尺寸效应系数,按JGJ94-2008表5.3.6-2取值;

群桩基础某单桩承载力计算

1.大桥7#承台6a-0桩基桩顶荷载计算: 大桥桥梁跨径组成为5×40+(65+120+65)+3×40连续刚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连续T梁,桥梁全长579 m。主桥上部采用三向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主墩采用2.2 m×6.5 m×45.459 m双薄壁墩,基础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基础;荷载为纵向控制设计,作用于混凝土承台顶面中心的荷载如下: 图1.大桥桩断面示意图(除标高以m计外,其余以cm计)

承台自重:N =w ·l ·h ·γ N =16.5×22.75×4.5×25 =42229.7 kN 双薄壁墩自重:N =w ·l ·h ·γ N =(2.2×6.5×45.46×4+5.6×1.5×6.5×2+0.3×0.5/2×6.5×8)×25 =67835 kN w —宽度(m ); l —长度(m ); h —高度(m ); γ—钢筋混凝土重度(kN/m 3)。 梁(中跨一半+0#块)自重:14 0/2i i N N N ==+∑0 N=(52.3/2+105+106.1+108.3+111.2+117.3+124.3+130+121.8+ 130.2+136.7+143.6+151.1+159+167.5+1097.9)×10 =29361.5 kN 梁(边跨)自重:15 0i i N N ==∑ N =(166.3+52.3+105+106.1+108.3+111.2+117.3+124.3+130+ 121.8+130.2+135.9+143.6+151.1+159+167.5)×10 =20299 kN N i —第i 块梁自重(kN )。 由于边跨自重对于主墩属非对称传递荷载,固对其取梁高加权自重: N =7.2/(3+7.2)×20299=14328.7 kN 2.计算 (1)桩的计算宽度b 1 b 1=K f ·K 0·K ·d d —与外力H 作用方向相垂直平面上桩的直径; K f —形状换算系数,即在受力方向将各种不同截面形状的桩宽度,乘以K f 换算为相当于矩形截面宽度; K 0—受力换算系数,既考虑到实际上桩侧土在承受水平荷载时为空间受力

管桩桩身的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设计值与特征值的关系

管桩桩身的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设计值与特 征值的关系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管桩桩身的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设计值 与特征值的关系 (一)、计算公式: 管桩桩身的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Qpk、桩身竖向承载力设计值Rp与单桩竖向承载力最大特征值Ra的计算: 1、管桩桩身竖向承载力设计值Rp的确定: 根据03SG409《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国家标准图集中的说明第6.2.5条的计算式可以计算出桩身竖向承载力设计值Rp:Rp=AfcΨc。式中Rp—管桩桩身竖向承载力设计值KN;A—管桩桩身横截面积mm2; fc—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MPa; Ψc—工作条件系数,取Ψc=0.70 。 2、单桩竖向承载力最大特征值Ra的确定: 根据03SG409《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国家标准图集中的说明第6.2.6条的计算式可以计算出单桩竖向承载力最大特征值Ra:Ra= Rp/1.35。 3、管桩桩身的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Qpk的确定: 第一种确定方法:根据GB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附录中单桩竖向桩身极限承载力标准值Qpk=2 Ra。

第二种确定方法:根据以下公式计算Qpk=(0.8fck-0.6σpc)A。式中Qpk—管桩桩身的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KN; A—管桩桩身横截面积mm2; fck—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MPa;σpc—桩身截面混凝土有效预加应力。 管桩桩身的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Qpk相当于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压桩控制力。 4、综合以上计算公式,管桩桩身的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Qpk、桩身竖向承载力设计值Rp与单桩竖向承载力最大特征值Ra的关系如下: Ra= Rp/1.35; Qpk=2 Ra=2 Rp/1.35约等于1.48 Rp。 (二)、举例说明: 一、例如,根据03SG409《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国家标准图集标准,现对PC —A500(100)的管桩分别计算管桩桩身的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设计值与特征值如下,以验证以上公式的正确性: 1、管桩桩身竖向承载力设计值Rp的计算: Rp=AfcΨc=125660 mm2×27.5 MPa×0.7=2419KN;03SG409《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中为2400 KN,基本相符。 2、单桩竖向承载力最大特征值Ra的计算: Ra= Rp/1.35=2419 KN/1.35=1792 KN。 3、管桩桩身的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Qpk的计算: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和抗拔承载力计算书

塔吊基础计算书 一、计算参数如下: 非工作状态工作状态 基础所受的水平力H:66.2KN 22.5KN 基础所受的竖向力P:434KN 513KN 基础所受的倾覆力矩M:1683KN.m 1211KN.m 基础所受的扭矩Mk:0 67KN.m 取塔吊基础的最大荷载进行计算,即 F =513KN M =1683KN.m 二、钻孔灌注桩单桩承受荷载: 根据公式: (注:n为桩根数,a为塔身宽) 带入数据得 单桩最大压力: Qik压=872.04KN 单桩最大拔力:Qik拔=-615.54KN 三、钻孔灌注桩承载力计算 1、土层分布情况: 层号 土层名称 土层厚度(m) 侧阻qsia(Kpa) 端阻qpa(Kpa) 抗拔系数λi 4 粉质粘土 0.95 22 / 0.75 5 粉质粘土 4.6 13 / 0.75 7 粉质粘土 5.6 16 /

0.75 8-1 砾砂 7.3 38 1000 0.6 8-2 粉质粘土 8.9 25 500 0.75 8-3 粗砂 4.68 30 600 0.6 8-4a 粉质粘土 4.05 32 750 0.75 桩顶标高取至基坑底标高,取至场地下10m处,从4号土层开始。 2、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计算: 钻孔灌注桩直径取Ф800,试取桩长为30.0 米,进入8-3层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8.5.5条: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计算公式: 式中:Ra---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qpa,qsia---桩端端阻力,桩侧阻力特征值; Ap---桩底端横截面面积; up---桩身周边长度; li---第i层岩土层的厚度。 经计算:Ra=0.5024×600+2.512×(22×0.95+13×4.6+16×5.6+38×7.3+25×8.9+30×2.65)=2184.69KN>872.04KN满足要求。 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特征值计算公式: 式中:Ra,---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λi---桩周i层土抗拔承载力系数; Gpk ---单桩自重标准值(扣除地下水浮力) 经计算:Ra,=2.512×(22×0.95×0.75+13×4.6×0.75+16×5.6×0.75+38×7.3×0.6+25

横向承载群桩性状及承载力研究

第18卷 第6期岩 土 工 程 学 报 Vol.18 No.6   1996年 11月 Chinese Journal of G eotechnical Engineering Nov., 1996  到稿日期:1995-03-23. 横向承载群桩性状及承载力研究 谢 耀 峰 (南京交通高等专科学校,210018) 文 摘 本文在调查研究和模型试验的基础上,对群桩的工作性状与破坏机理、单桩与群桩的应力应变关系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群桩承载力分配不均匀的效率系数公式和把排桩中“后桩”修正为单桩计算的土反力折减系数公式,并得到工程实例的验证。关键词 多循环,加载方式,承载力效率系数,土反力折减系数。 1 前 言 随着港口建设事业的发展,外海开敞式码头和海上采油平台的不断兴建,水平荷载成为其控制荷载。过去一般通过设置叉桩或半叉桩来承受水平荷载。工程实践表明,打斜桩的施工费用比打直桩的要高出20%~22%,且桩的抗弯性能也得不到充分发挥。目前,国内外对横向承载桩 群的研究资料甚少,而工程建设的需要使得对横向承载桩工作性状的研究日趋迫切。由于群桩的原型试验不仅比单桩困难很多,而且所需费用非常高。为了研究在单向循环荷载作用下,横向承载桩(群)工作性状、破坏机理、群桩效应、水平力在各桩中的分配规律、桩的P -Y 曲线等,结合修订《高桩码头》规范,我们进行了模拟试验,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分析研究。试验条件:模型桩为直径60mm ,壁厚317mm ,长3m (其中入土深度211m )的铝合金管,弹性模量为7MPa ,模型土为中细砂,比重2618kN/m 3,重度18kN/m 3,内摩擦角36°,含水量5%,砂土处于中密偏松状态。加载方式:侧向常规循环加载(每级荷载循环5次),侧向多次循环加载(每级荷载循环50次)。 2 工作性状 211 受荷方式的影响 在实际工程中,桩的受力常常是多种多样的。一般说来,桩在承受横向荷载的同时,也承受垂直荷载。垂直荷载对桩顶横向承载力的影响,主要取决于横向荷载下桩的破坏机理。对于桩身强度较高的钢管桩、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桩而言,由于这类桩在横向荷载作用下的承载能力往往是由桩的水平位移来控制,因而垂直荷载对这类桩的影响一般可以忽略。而对于桩的横向承载力以桩身强度进行控制的低标号桩,如配筋率较低的灌注桩,垂直荷载的影响比较明显。此时桩由纯弯状态变为压弯状态。垂直压载产生的压应力可以抵消很大一部分桩身受弯的拉应力,从而使横向承载力得以提高,对于低桩台,一般可以提高20%~40%左右。212 循环方式的影响 桩受循环荷载后,使桩周土体松动,土抗力降低,承载能力降低,浅层土体降低较多,深层土 9 3

单桩承载力特征值与设计值区别

单桩承载力设计值:=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抗力分项系数(一般左右) 单桩承载力特征值:=静载试验确定的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2 1 、94桩基规范中单桩承载力有两个: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和单桩承载力设计值。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由载荷试验(破坏试验)或按94规范估算(端阻、侧阻均取极限承载力标准值),该值除以抗力分项系数(、,不同桩形系数稍有差别)为单桩承载力设计值,确定桩数时荷载取设计值(荷载效应基本组合),荷载设计值一般为荷载标准值(荷载效应标准组合)的倍,这样荷载放大倍,承载力极限值缩小倍,实际上桩安全度还是2()。94规范时荷载都取设计值,为了荷载与设计值对应,引入了单桩承载力设计值,在确保桩基安全度不低于2的前提下,规定桩抗力分项系数取左右。所以,单桩承载力设计值是在当时特定情况下(所有规范荷载均取设计值),人为设定的指标,并没有实际意义。 2、02规范中地基、桩基承载力均为特征值,该值为承载力极限值的1/2(安全度为2),对应荷载标准值。同一桩基设计,分别执行两本规范,结果应该是一样的。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 -2008第条公式计算: R a=Q uk/K 式中: R a——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Q uk——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K——安全系数,取K=2。 1. 一般桩的经验参数法 此方法适用于除预制混凝土管桩以外的单桩。 按JGJ94-2008规范中第条公式计算: 式中: Q sk——总极限侧阻力标准值; Q pk——总极限端阻力标准值; u——桩身周长; l i——桩周第i 层土的厚度; A p——桩端面积; q sik——桩侧第i 层土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参考JGJ94-2008规范表取值,用户需在地质资料土层参数中设置此值;对于端承桩取q sik=0;

群桩承载力及抗震设计分析

群桩承载力及抗震设计分析 桩基础在工程建设当中得到广泛地应用,从安全性上考虑,对群桩承载力的研究尤为重要。结合工程实践经验对桥梁工程中的群桩承载力及抗震设计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设计、施工及质量控制等参考资料。 标签:桥梁工程;群桩承载力;抗震性能;分析 doi:10.19311/https://www.360docs.net/doc/1f2408097.html,ki.1672 3198.2016.22.098 1 概述 桩基础凭借着其承载力高、受力合理、安全可靠的优点,在基础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鉴于此,对桩基础承载力的研究显得尤为必要。对单桩承载力的确定已经有相对成熟的方法,但是在高层建筑基础设计中经常会用到群桩,由于桩土的相互作用使得群桩对群桩承载力的确定尚需要进一步探讨。尽管群桩由许多单桩组成,然而,群桩特性并不等于所有独立的单桩特性的总和。群桩特性比单桩特性更加复杂,这是由于桩的组合作用、桩群内桩之间相互作用和桩帽效应。例如,桩末端以下的某深度,由单桩加载引起的土压力是没有意义的。然而,在某深度,由于有很大的沉陷,或某支座性能失效,特别是下面是软土层,所有相邻的桩的压应力水平就会提高。通常,由于桩彼此相隔为直径的7至8倍,桩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会减弱。基于此,对群桩的轴向和横向承载力及其对应的沉陷和横向挠度及抗震进行了研究。 2 群桩承载力分析 2.1 群桩沉降 单桩的应力水平相当小,然而邻近桩的安装应力能提高桩尖下面的应力水平。增加应力水平对群桩沉降有两种作用。对应影响范围很大的群桩,沉降的幅度必然也大。在一个单桩上加载,此时下面的强压缩层并非处于受力状态,群桩的沉降将是非常大的。计算群桩的沉降常常用群座方法。如果基础底部不是很深的话,群桩可以简化为一个等效的块状伸展的底座基础。根据群桩周边的桩,可绘出等效底座的平面面积。对于柱桩或摩擦桩,其底座底面的假设是不同的。对于柱桩,底座底面位于桩尖附近;对于摩擦桩,底座底面位于桩尖以上全部埋入长度的1/3处。在群桩设计中,常常把等效沉降作为一个重要的参数。 2.2 群桩横向承载力与挠度分析 在横向荷载作用下,群桩的性能是不明确的。根据上节的介绍,群桩横向弯矩承载力大于群桩的全部单桩横向弯矩承载力之和,因为通过桩帽作用,这些桩的轴向抗力形成耦合作用。然而,由于桩之间的相互作用,群桩抵抗横向荷载的承载力,通常小于单桩独自抵抗横向荷载的承载力之和。在横向荷载作用下分析

浅谈提高钻孔灌注桩单桩竖向承载力的措施

浅谈提高钻孔灌注桩单桩竖向承载力的措施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影响钻孔灌注桩竖向承载力的因素,然后从设计、施工、管理三方面提出如何消除以上影响承载力的措施,从而达到提高承载力、降低造价的目的。 关键词:钻孔灌注桩、单桩竖向承载力、影响因素、提高措施。 1 前言 随着高层建筑向“高、大、重、深”方向的发展,钻孔灌注桩以其承载力大、沉降量小、稳定性好、桩径和桩长可变等特点,在高层建筑基础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由于受施工方法的限制,成桩过程隐蔽,影响单桩竖向承载力的因素较多。另外,钻孔灌注桩造价高,通过提高单位体积桩身混凝土的承载力,可以达到减少布桩数量,能够降低工程造价的目的。还有一种例外情况是,由于特定条件的限制,既不可能增加桩长,又不宜扩大桩径,而必须提高单桩承载力。因此,研究提高钻孔灌注桩单桩竖向承载力的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2 钻孔灌注桩单桩竖向承载力影响因素分析 根据受压钻孔灌注桩的荷载传递机理,其竖向单桩承载力与桩身、桩端岩土层性质、桩长、桩的断面性状、桩径及成桩工艺等密切相关。 2.1桩的几何特征 桩的总侧阻力与其表面积成正比,因此采用较大比表面积(表面积与桩身体积之比A/V)可以提高桩的承载力。桩的长度、直径及其比值(长径比L/D)是影响总侧阻力和总端阻力的比值、桩端阻力发挥程度和单桩承载力的主要因素之一。相同的土层,采用不同长径比,相同的材料用量,采用不同的桩长、桩径,可获得明显不同的单桩承载力。 2.2桩侧土的性质与土层分布 桩侧土的强度与变形性质影响桩侧阻力的发挥性状与大小,从而影响单桩承载力的性状与大小。桩侧土的某些特性,如湿陷性、胀缩性、可液化性、欠固结等,将在一定条件下引起桩侧阻力降低,甚至出现负摩阻力,从而使单桩承载力显著降低。 桩侧土层的分布不仅影响桩侧阻力沿桩身的分布,而且影响单桩的承载力。如湿陷性土、可液化土、欠固结土层分布于桩身下部的,则会因这些土层的沉降而产生的负摩阻力的中性点深度大于这些土层分布于桩身上部的情况,从而使单桩所受下拉荷载增加,承载力降幅增大。软硬土层、粘性土与非粘性土层分布的相对位置,也会影响桩侧阻力的发挥特性。

大直径钻孔灌注桩按桩身混凝土强度设计

按桩身混凝土强度设计嵌岩灌注桩的方法 章履远(浙江世贸联合投资集团公司310053) 概述 当前大直径钻孔灌注桩的应用量大面广。如何提高大直径钻孔灌注桩的竖向承载力,以降低桩基成本是人们追求的目标。本文探讨以端承为主的端承桩或摩擦端承桩如何来提高承载能力的问题。笔者通过近几年的工程实践与分析后认为,这种桩型的桩端必须要有中风化或微风化基岩(硬质岩或软质岩均可)作为持力层,且基岩的埋深在10m?80m以内,在这种 条件下,通过技术手段采取施工措施,使桩的承载能力大幅度提高,最后达到最大值——承载能力按桩身混凝土强度控制。本文着重叙述在桩身混凝土强度满足桩的竖向承载力设计要求时应采用的几个技术措施。 二、考虑问题的思路 1 、无论是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 —2002、或行业标准《建筑桩基 技术规范》JGJ94—94,决定摩擦端承桩时,钻孔灌注桩单桩竖向承载力的计算公式总是分为摩擦部分和端承部分。而嵌岩灌注桩的计算就有区别。行业标准JGJ94—94分得较细,其 计算式为Q uk = Q sk+ Q rk+ Q pk,即嵌岩部分也分为嵌岩段摩擦阻力和端承部分支承力二部分,并且随嵌岩深度分别作出修正(见规范第40 页);国家标准GB50007—2002 比较简单, 只要是明确桩端嵌在较完整的硬质岩时,可按公式R a= q pa A p 来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近年 来,笔者通过几种嵌岩灌注桩,无论是80m长桩,还是v 20m的短桩,持力层那怕是软质 岩或极软岩, 先用规范计算得出承载力再进行静载荷试桩, 结果发现二者差别都比较大, 表 1 给出计算值与试验值对比。 从表 1 中所列, 21 根试验桩及检验桩的试验值与按规范的计算值相比,除少数桩其试桩值达不到 计算值外,其余大部分桩试验值都超过了计算值,有的还大大超过了计算值。如306#检验桩,其试验值与计算值相比,达到 2.31 比值。其实,许多试验桩,从最终桩顶沉 降值来看,有些桩的荷载还能再增加,比值有可能会超过 3.0,只是由于荷载再加上去,已 没有实标意义(因荷载值己超过了按桩身材料抗压强度控制的最大值)或试桩堆载装置已无法再增加荷重而不得不终止加载。 再从表 1 中可以看出, 短桩比值大, 而长桩比值小, 但不管是长桩或短桩, 只要是嵌岩桩, 比值都能提高。 又从表1可看出,1#工程的S i和S2桩,与4#工程的SZ i、SZ2、SZ3试验桩,二者的地层 情况相似,S i、S2桩的桩端持力层岩石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19.4MPa)要比SZ i、SZ2、SZ3桩的桩端持力层岩石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6.46MPa)要高,但试验桩极限承载力前者反而比 后者要小, 且桩顶沉降值前者大于后者很多。这二种桩的唯一不同点, 据分析,前者桩底没有注浆,不排除由于桩底不注浆使桩底沉碴过厚而影响到桩底端阻力的发挥(从桩顶沉降过大可知)。 2、表1 中可知,所有试验桩和检验桩的一个共同点是:所有桩都是嵌岩灌注桩。从试验结果来看, 按规范的计算值和实际的静载荷试验值有巨大差别, 有的差别还很大, 尤其是短桩,无法用规范计算来得到解释。这种事实的存在提出了一个新的实际问题:只要是嵌岩灌注桩,当采用某些技术措施后,都能达到按桩身混凝土强度满足桩的竖向承载力来进行单桩设计,可以忽略规范的计算估算值。 为什么要提出这种说法呢?这是基于对嵌岩灌注桩重新认识的一种新的观点——笔者暂称其为“ 岩体延伸” , 即第三系基岩,通过钢筋混凝土

单桩承载力的确定

确定地基土承载力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共3页第1页单桩承载力的确定 1.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a的确定 新的《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已经出版,主要根据该规范的有关规定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a。 1.1基本定义 Ra=Q UK/K Ra—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Q UK—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K—安全系数,取K=2。 1.2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确定的基本原则 1.2.1设计采用的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1)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建筑桩基,应通过单桩静载试验确定; (2)设计等级为乙级的建筑桩基,当地质条件简单时,可参照地质条件相同的试桩资料, 结合静力触探等原位测试和经验参数综合确定;其余均应通过单桩静载试验确定;(3)设计等级为丙级的建筑桩基,可根据原位测试和经验参数确定。 1.2.2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极限侧阻力标准值和极限端阻力标准值应按下列规定确定: (1)单桩竖向静载试验应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执行;(2)对于大直径端承型桩,也可通过深层平板(平板直径应与孔径一致)载荷试验确定极限端阻力;

(3)对于嵌岩桩,可通过直径为0.3m岩基平板载荷试验确定极限端阻力标准值,也可通过直径为0.3m嵌岩短墩载荷试验确定极限侧阻力标准值和极限端阻力标准值;(4)桩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和极限端阻力标准值宜通过埋设桩身轴力测试元件由静载试验确定。并通过测试结果建立极限侧阻力标准值和极限端阻力标准值与土层物理指标、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以及与静力触探等土的原位测试指标间的经验关系,以经验参数法确定单桩竖向极限承载。 1.3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确定的基本方法 确定地基土承载力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共3页第2页 1.3.1原位测试法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 2008)推荐的原位测试方法是静力触探,包括单桥和双桥两种,采用单桥静力触探的p s值确定极限侧阻力和端阻力标准值时计算过程较为复杂,且与经验参数法对比性较差,因此建议采用双桥静力触探的q s及f s确定极限端阻力及极限侧阻力较为适宜。 当根据双桥探头静力触探资料确定混凝土预制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时,对于黏性土、粉土和砂土,如无当地经验时可按下式计算: Q uk= Q sk+ Q pk=μ∑l i.β i.f si+α.q

确定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方法的研究

确定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方法的研究 摘要:近年来,国家建设飞快发展,建筑业更是发展迅速。于此同时,对建筑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就通过对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确定方法的研究,总结各个方法的优缺点、适应范围。为以后设计和现场施工提供一定的依据。 关键词: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建筑技术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national construc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al industry is developing rapidly. At the same time,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requirements are also getting higher and higher. This article researched determination method of ultimate vertical bearing capacity of a single pile and provided certain basis for the futur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Key words: ultimate vertical bearing capacity of a single pile;building technology 0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得到高速发展,高层建筑及地下工程数量也随着快速增加,使基坑工程朝着更深、更大、结构更加复杂的方向发展。于此同时,高层建筑与深基坑工程的发展也对桩基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对基桩的承载力和沉降的要求更加严格,而在基桩完成之后,都要对完成工程桩进行抽样检验与评价。对单桩承载力的研究方法大概分为四类。 1单桩静载试验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的基本原理: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是一种原位测试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将竖向荷载均匀的传至基桩上,通过实测单桩在不同荷载作用下的桩顶沉降,得到静载试验的Q-S 曲线及S-lgt等辅助曲线,然后根据曲线推求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等参数。在建筑工程现场实际工程地质和实际工作条件下,采用与工程规格尺寸完全相同的试桩,进行竖向抗压静载试验,直至加载破坏,由此确定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作为基桩设计依据。这也是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最可靠地方法。此方法应用广泛,并且准确接近实际,所以在基桩施工完成以后都要进行单桩静载实验来确定桩竖向极限承载力。但是由于实验要占用一定时间和财力,会占用一定工期。 2结合静力触探等原位测试 经过多年的研究验证,现已普遍采用原位测试法来确定基桩承载力。最常用的三种方法有:静力触探试验、动力触探试验、旁压试验。 2.1静力触探试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