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辨析题精选

马哲辨析题精选
马哲辨析题精选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从它的研究内容和对象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学说。

从狭义上讲: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广义上将:马克思主义不仅是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还包括继承者对他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至多以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是根源于它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马克思主义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现实,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四:实现物质极度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没有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就不能取得胜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产生)二: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性质)

三: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党(目标)

四: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党(根本宗旨)

五: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团结统一的党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世界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体系,是对人与世界关系的总体把握,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最一般本质和规律、是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具有阶级性。

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第一:思维和存在、精神和自然界、意识和物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对此问题的不回答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思维第二性,而唯心主义刚好相反。

第二: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即人们能不能认识,反应现实世界的问题,这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

学习马克思主义和实践相联系

作为新一代大学生,一定要认真学习、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传统作风,自觉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因为大学生的素质尤其是思想政治素质如何,能否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关系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论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作用关系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在社会生产中,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二者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二: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赖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的得以确定统治地位并巩固和发展不可缺少的政治思想体系,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而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表现在为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巩固服务,确定或维护其在社会中的统治地位。

产业循环的三阶段:购买、生产、销售。三职能:货币、生产、商品资本。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根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实质:生产相对过剩。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与封建社会相比,

首先:资本主义讲科学技术转变为强大的生产力

其次:资本追求剩余的内在动力和竞争的外在压力推动了和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最后: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作为上层建筑在战胜封建社会的生产方式中起着重要作用,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所以,资本主义在一定时期有其进步意义,就促进历史进步而言,资本主义无疑有其贡献,我们不能否认其作用。但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所造成的经济危机注定资本主义一定会被社会主义取代这也是事实。

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历史必然性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看,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取代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首先: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包含着现代的一切冲突的萌芽”

其次:资本积累推动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激化并最终否定资本主义自身

再次: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社会化的更高形式,将成为社会主义的前奏。

最后: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

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度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虽然资本主义必然将为社会主义所代替,但并不意味着资本追月社会

将在很短的时期内自行消亡,它向社会主义的转变会触及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必然会遭到阻挠和反抗,所以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度必然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历史过程,因为:

首先:任何社会形态的存在都有相对稳性,从产生到衰亡都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跨度。

其次: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性决定了过度的长期性。

最后:当代资本主义发展,还是显示出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容纳的空间,说明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尚需长期的过程。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经济危机

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资本主义生产不断社会化。但是,在资本家私人占有生产资料和剥削雇佣劳动的生产关系中,社会化的生产力变成资本的生产力,变成资本高效能的榨取剩余劳动、剩余价值、实现价值增殖的能力。这就形成了资本主义所特有的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

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产生以生产过剩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危机,但是这种过剩是相对的,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闲的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要相比绝对过剩。经济危机具有周期性,这是由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阶段性决定的,当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达到尖锐化程度时,社会生产结构严重失

调,引发经济危机,使得企业纷纷倒闭,生产大大下降,从而使得矛盾缓解度过危机,但是危机只能缓解不能解除,所以当经济恢复高涨时,又会重复出现危机。

世界统一于存在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源是物质,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是物质的,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第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第二: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做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

第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注重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综上: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世界,其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实践只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之所以能够作为真理的检验标准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真理的本性: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与主观和客观的相符合。所为检验真理就是检验人的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是否符合及符合程度。

实践的特点: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主观事物不能自称自己正确,而客观事物本身无所谓正确和错误,由

此可见,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社会实践

辨析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超额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

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便的情况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

超额剩余价值是指企业由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而是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所以整个社会劳动生产效率的提高依赖于个别企业或生产者的劳动生产效率的提高,因此,超额剩余价值的生产应该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和基础。

经济全球化的利弊

定义: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的深化,开始出现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企业全球化、企业经营全球化的这样一种趋势叫做经济全球化。

积极作用:社会生产力获得巨大发展,出现了资本占有社会化的趋势,资产阶级政治统治趋于完善,缓和了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矛盾。

消极作用:(对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扩大,经济增长和忽视社会进步和环境恶化,发展中国家的上层建筑面临冲击,发展中国家过分依赖与发达国家。

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揭示了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一:物质财富极度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

二: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文明境界极大提高

三: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共产主义一定能够实现,这是由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所决定的。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是一个社会形态发展和交替的过程,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封建社会取代努力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取代封建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取代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经过长期的发展也必定会进入共产主义社会,所以说共产主义社会是能够实现的社会理想,是历史规律的必然要求。

共产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

共产主义一定能够实现,但必须明确,共产主义的实现是一个很长的甚至充满曲折的历史过程,因为:

一:共产主义只有在社会主义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社会物质丰富的充分涌流,人们精神境界变得不断的提高都需要很长的历史时期。

二:共产主义只有在全世界范围内才能实现,也就是说,实现共产主义不仅依赖于社会主义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也有赖于显存资本主义国家向社会主义国家的转变,以及转变后向共产主义的发展,而这些都是需要一个很漫长的过程,所以说共产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如何投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去

我们要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以高尚的思想道德要求鞭策自己,更要脚踏实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要把追求个人理想与追求社会理想结合起来,把追求共同理想与追求远大理想结

合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善于学习和创造,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的内容与理解

两个必然: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同样是不可避免的

两个绝不会:无论哪哪一个社会形态,在他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绝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之前,是绝不会出现的

“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是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必然性以及这种必然性实现的时间和条件的全面论述。前者讲的是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的客观必然性,是根本的方面。后者讲的是这种必然性实现的时间和条件,它告诫我们,“两个必然”的实现需要相应的客观条件,而这个条件具备之前绝不会成为现实。

意识的本质与特征

意识决定于物质,从本质上讲,它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应。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即一是具有能动性,表现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创造性,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对人体生理和心理的影响以及对人体健康产生的作用。

辩证意义:

第一:意识决定与物质,它要求我们坚持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一切从实际出发。

第二:意识的能动性要求我们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坚持求实的科学精神的同时要有高度的革命和工作热情。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量变是实物数量上和场所上的变化,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改变是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

而这的统一表现在,量变是质变的基础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要结果,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量变中有质变,质变中有量变,量变到质变再到新的量变的循环往复,不断推进事物的变化发展。

质量互变规律的原理要求人们要把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精神和树立远大的革命理想结合起来,一点一滴的积累,要防微杜渐,避免坏事情的发生,对事物的发展要有坚定地新年,相信只要方法正确,任何努力都不会白费。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对立统一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第一: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实质和内容,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源泉。

第二: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唯物辩证法的中心线索,是把握和理解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范畴的钥匙。

第三:矛盾分析法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第四:承认不承认对立统一规律和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具有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它们的对立表现在,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链接相互依存与相互渗透、相互贯通。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挤、相互否定、相互对立。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具体表现在

一:唯物辩证法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二:唯物辩证法人为事物是发展变化的,形而上学则认为事物是静止不变的,如果有变化也是数量上的变化。

三:唯物辩证法主张用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分析问题,形而上学则抓住一点不及其余,犯了片面的错误。

四:唯物辩证法承认事物的矛盾,形而上学否认事物的矛盾,这是二者的根本对立

认识的本质和过程

在认识的本质问题上,存在着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一种是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路线,另一只是坚持从思想到物的唯心主义路线。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应,而唯心主义则认为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认识是主观自生的,是心灵的自由创造物。

过程:认识首先是从实践中产生感性认识,然后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认识运动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从认识到实践:实践、认识、再

实践、再认识,认识运动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因为:

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往往不止一次完成的。

二:从人们具体的认识过程来看,当某一思想、理论、计划等经过多次反复,在实践中达到了预期的结果,就算完成了。

认识和实践的统一

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规定。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这一重要原理就必须做到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努力做到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认识的任务不仅在于解释世界,更重要的是改造世界,坚持认识和实践的统一,归根结底是要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结合起来。

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主要表现在:

第一: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第三:意识具有知道时间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总之,无论是物质决定意识还是意识反作用于物质,都离不开社会实践,只能在实践中发生,在实践中实现。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一: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人们对客观规律认识愈深刻、全面,主观能动性愈充分地发挥。如果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它的惩罚。

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掌握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因为客观规律是隐藏在事物内部的。要正确地认识必须通过实践,依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利用客观规律改造世界。

三: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的。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有机统一起来。此外,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必须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坚持实践的基本途径;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现实意义: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各项工作中,我们必须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实践热情与科学的求实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要踏踏实实,按规律办事,才能开创新的局面。坚决反对片面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无视规律,盲目蛮干,我们既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勇于开拓,敢于创新,反对墨守成规,只有这样,才能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不断向前推进

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客观性:首先,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作为一种主观的思想形式,是把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外部客观世界作为认识的对象。

其次: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凡是能够经得起实践检验的、得到实践证实、主客观相符的这种认识就是真理。

绝对性: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首先: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着同客观对象相符合的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都不能被推翻。其次: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也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相对性: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局限性。在一定条件下,人们对事物的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局限的、不完整的。首先:真理所反映的对象是有条件的、有限的。其次:真理反应客观对象的正确程度因为条件的限制等,也是有条件的、局限的。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作者及其意义

人民群众是指推动社会历史进步和社会人口中的大多数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作者,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主要作用表现在:

第一: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第二: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第三:人民群众是变革社会制度、推动社会进步的决定力量。

生产方式对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一:它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社会有机体的物质承担者二: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结构和面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包括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政治生活

三:生产方式的发展变化决定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社会发展的动力

一:社会基本矛盾

二: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三: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力量

四:科学技术革命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五: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六: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马克思一些辨析题+论述题 题目加答案

第四章:论述题 1.怎样理解决定商品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2.知识、信息、科技、管理等在价值形成和价值创造中的作用如何? 3.怎样理解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之间的反比关系? 4.如何正确认识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的生产? 5.如何理解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6.如何理解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7.如何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 辨析题 1.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是马列主义、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说法不准确。作为 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它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经列宁对其继承和发展,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因为只有用发展了的理论才能指导发展了的实践2.马克思主义是为全人类服务的(×)【是为全世界的无产阶级服务的】 马克思主义是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鲜明的阶级性 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 3.唯心主义否定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这是错误的观点。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作为 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不是划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标准。 坚持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即坚持世界的可知性,是唯物主义和某些唯心主义者都承认的观点。 4.世界统一于存在(×)错误。存在是一个摸棱两可的命题,因为不仅物质是存在,精神也同样 是存在。但是,精神是物质世界的反映。所以,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而不是存在。这一观点是不对的。世界的统一性问题,讲的是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没有统一性,即有没有共同的本质或本原。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 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5. 唯物主义都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只有辩证唯 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观点是不对的。唯

辨析题归纳

辨析题归纳 辨析题要求:辨别观点,分析理由. 方法:1、判断正误(可以省略)2、说明理由3、正确的做法 一.某中学为了提高升学率,从七年级开始,就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把学生分别编进了快班和慢班。为此,快班的同学兴高采烈,慢班的同学郁郁寡欢。 A.要想提高升学率,就得分快慢班; B.依考试分数分成快慢班,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1)把学生分成快慢班,对提高升学率有一定的作用,但不是决定作用。只把考试分数作为评价的标准,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2)况且,教育追求的目标不是提高升学率。而是应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 (3)把学生编进快慢班,是教育的不公平,它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同时也违反了《义务教育法》,应该被禁止。 二.A.守时是一种美德,我们要遵守时间; B.守时有时要付出代价,我们不必遵守时间; (1)守时是一种美德。如果你不尊重别人的时间,你就别指望别人会尊重你的时间。如果你不守时,你就失去了诚信,你的信誉就会降低。所以我们要遵守时间。 (2)为了守时,有时甚至要付出一定的努力和代价,而这却体现了一个人的品德修养和人格魅力。所以,即使要付出一定的努力和代价,我们也要努力遵守时间。三.A.宽容带给人快乐,只要学会宽容,就能与人和睦相处; B.微笑是一把神奇的钥匙,只要学会微笑,就能化解一切矛盾; (1) 同学之间性格不同,特点各异,个人都有优点和长处,也有缺点和不足。所以要想和睦相处,首先需要大家学会宽容。宽容是一种心态,一种不苛求、不极端、不任性的健康心理。宽容是打开人与人之间和解之门的钥匙,它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很重要的修养,宽容能使人际关系变得轻松,也会给自己带来快乐。 (2)微笑是一种无声的亲切的语言,像一把神奇的钥匙,可以化解许多矛盾。 (3)幽默是一种机智和友善,可以轻易地使人际关系润滑起来。 (4)交往需要技巧,更需要真心付出。要想与人和睦相处,化解矛盾,必须敞开心扉,真心待人。 (5)生活中,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学会接受不同,也是交往的奥妙之一。 四.A.老师的侮辱、体罚是应该的,都是为了教育; B.老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禁止实施侮辱、体罚的行为; (1)教育是人与人之间心灵的沟通,老师用人格影响我们,用情感唤醒我们。老师是我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辨析题答案

1.有一种观点认为: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就不可能是科学的。因为马克思主义具有阶级性,所以是不科学的。 【答案要点】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首先,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性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它是完备深刻而无片面性的学说。 其次,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彻底而完备的唯物主义哲学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建立,为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提供了根本的理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着重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规律,形成了科学的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又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总结各国工人运动的斗争经验,提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建立无产阶级自己的政党,夺取政权,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等这一历史使命的道路和方向,从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体现在其政治立场上。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目标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首先,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马克思主义是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马克思主义第一次阐明了现代无产阶级是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建设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是革命最彻底最有前途的阶级。它使无产阶级真正地意识到自己的历史地位与作用,从而使无产阶级由自在的阶级发展为自为的阶级,自觉组织起来为本阶级和人类的解放而奋斗。从这样的意义上讲,马克思主义就是无产阶级立场的理论表现,是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理论概括。 其次,这是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马克思对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曾作了具体的阐述,指出无产阶级是一个被锁链彻底缚住的阶级,无产阶级没有任何私利可图,无产阶级革命和自身的解放同社会发展的规律、人类的彻底解放的必然趋势是完全一致的。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彻底解放自己。 最后,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科学地阐明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问题,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意志、愿望体现了社会发展的要求和方向。而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顺应了人民群众的基本愿望和要求,也就是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当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重要体现。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恩格斯将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结合在一起的产物。 【答案要点】 这一说法是错误的。黑格尔在他的哲学体系中,第一次试图把整个自然界、历史和精神的世界描述为是运动和发展的,并努力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这种辩证法思想是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合理内核”。但是,黑格尔是唯心主义者,在他看来,人们头脑中的思想不是现实事物及其发展过程的反映,而是在世界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的“绝对观念”的反映。这样,一切都被头足倒置了,世界的联系完全被颠倒了。因而,他的辩证法是唯心主义

马原论述题整理..

1试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并说明这一原理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答: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它们是辩证统一的。1、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互相联结的。2、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互相区别的。3、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二、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矛盾问题的精髓。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普遍原理的指导下,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通过对具体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补充和丰富普遍原理。这一原理对我们有重要意义。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2、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建设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我们面对的情况,既不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设想的在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也不完全相同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照抄书本不行,照搬外国也不行,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把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开辟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2试述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答:劳动力作为商品同样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但是,劳动力是特殊商品,它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也具有不同于普通商品的特点。一、劳动力商品的价值也和其他商品的价值一样,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以下三部分生活资料的价值:一是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再生产他的劳动力。二是劳动者繁育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延续劳动力的供给。三是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用以培训适合资本主义再生产所需要的劳动力。劳动力的价值决定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它包括历史和道德的因素。二、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也具有重要的特点。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它不仅能创造出价值,而且能够创造出比劳动力自身的价值更大的价值,从而能为它的购买者带来剩余价值,这对于剩余价值的生产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此,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3试述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以及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现实意义。 答:历史唯物主义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的基本原理出发,认为人类历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群众史观。人民群众既有量的规定性,又有质的规定性。它是指一切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社会力量。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容。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2)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3)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但人民群众却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受既定的历史条件的制约。 党的群众路线的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1)一切为了群众,这是群众路线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这是党的根本宗旨。(2)一切依靠群众,这是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3)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方法,也是群众路线的基本工作方法。从群众中来,在认识论上就是从实践到认识;到

马哲杨慧民参考书全部辨析题参考答案(大连理工版)

马哲杨慧民参考书全部辨析题参考答案(大连理工版) 前辈整理,有错误,答案仅供参考。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有一种观点认为阶级性和科学性是不相容的,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的社会理论,就不可能是科学的。因为马克思主义具有阶级性,所以是不科学的。 错误。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1)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均具有科学性。(2)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3)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唯物史观基本原理形成了剩余价值学说,分析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4)最终用于指导实践,创造了科学社会主义。故阶级性与科学性不矛盾,是马克思主义鲜明的政治立场。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恩格斯将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结合在一起的产物。 这一说法是错误的。黑格尔在他的哲学体系中,把整个自然界、历史和精神的世界描述为是运动和发展的,并努力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这种辩证法思想是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合理内核”。但是,黑格尔是唯心主义者,在他看来,人们头脑中的思想不是现实事物及其发展过程的反映,而是在世界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的“绝对观念”的反映。这样,一切都被头足倒置了,世界的现实联系完全被颠倒了。因而,他的辩证法是唯心主义的、不彻底的。费尔巴哈把自然界和人当做哲学的出发点,大胆地批判了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提出了自然界是不依赖于任何人的观念而存在的,它是人类赖以生长的基础。他认为,在自然界和人以外不存在任何东西,宗教幻想创造出来的那些最高存在物只是人的本质的虚幻的反映。但是,由于他不了解实践活动的意义,不能正确理解人的本质,所以只能从抽象的人出发去考察历史,在社会历史领域又陷人了唯心主义的泥潭。费尔巴哈在历史观上留下的唯心主义的印记表明,在有关历史和时代的重大问题上,资产阶级哲学大师们的建树不能不受到历史和时代的局限。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德国古典哲学不是简单地加以拼凑,而是进行了彻底的改造。首先,抛弃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对他的体系和范畴进行了革命的改造。同时,马克思和恩格斯克服了费尔巴哈的形而上学,改造了他的人本主义唯物论,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形成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继承。 这个观点是不准确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既有继承,又有批判性的改造。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他们研究了资产阶级生产关系的内部联系,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进行了探讨,认为经济生活同自然界一样,都是受“自然规律”支配的。他们提出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并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马克思从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那里继承了劳动价值理论、利润理论和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等方面的思想精华。同时又批判地改造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马克思指出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涉及资本主义历史命运问题时暴露了阶级局限性和历史片面性,批判他们把资本看作是一种永恒的自然关系;同时,又极力掩饰工业革命过程中就已初露端倪的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尖锐冲突,断然否定资本主义存在普遍的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的可能性。批判他们在历史和时代发展问题上所持的资产阶级的立场、所运用的非社会的和反历史的方法,得出的也只能是与社会经济发展现实相悖的理论观点。在这个基础上,马克思创立了揭示人类社会生产关系及其经济运行客观规律的科学,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着重研究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

马原辨析题以及答案

辨析题参考答案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 1、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仅在于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参考答案: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凡是主张存在第一性、思维第二性的,就属于唯物主义阵营;与此相反则属于唯心主义阵营。第二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即凡是主张我们的思维能正确反映现实世界的是可知论,与此相反的则是不可知论。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把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仅归结于为人们提供一个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是不全面的。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所以它是“科学之科学”。 参考答案:把哲学当做“科学之科学”,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对哲学性质和哲学与具体科学关系的一种错误看法。 在古代由于生产力低下和人们认识能力不高,各门具体科学都还处于未分化的状态而包含在哲学之中,这时的哲学也就带有一种知识总汇的性质。到了近代,具体科学纷纷从哲学的母体中分化了出来,成为专门的独立学科。一些哲学家由于未能理解哲学和具体科学之间一般与个别、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把哲学当做凌驾于具体科学之上的一种特殊科学,提出了“哲学是科学之科学”的命题,这个命题本身是错误的。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反对把哲学当做“科学之科学”的观点,正确地解决了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问题。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哲学性质的规定。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但不能由此就说它是“科学之科学”。 3、意识是特殊物质的功能和属性,因而意识是一种特殊的物质。 参考答案:这是一种从正确前提导出错误结论的观点。意识依赖于物质,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这种物质的功能,但它又是与物质有本质区别的。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是具有主观特性的精神现象。意识的本质在于,它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把意识等同于物质,是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其错误在于抹杀物质与意识的本质区别,歪曲了意识的本质。 4、世界统一于存在 参考答案: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而物质是最根本性的存在,世界除了物质的存在,其他的什么也不存在。存在的本意是有,世界上存在着两者基本现象即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存在有物质存在与精神存在两种基本形式,但物质存在是基础。把世界的统一性笼统地表述为存在性,没有明确世界到底是统一于物质还是精神,存在着调和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企图,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只有在哲学基本问题的表述中存在才专门指物质存在,在其他哲学语境中存在既指物质存在也指精神存在。 5、“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 参考答案: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意识本质问题特别是对意识能动性特征的科学论述。意识的能动性是指人利用意识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并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和作用,它既表现在意

马原辨析题

1.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具有不确定性。 答:这一命题是对的。 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即相对性,是指实践标准的具体性、历史性和条件性。包括下列方面:第一,实践是具体的历史的。任何实践都会受到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有其局限性;第二,实践具有社会性。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是社会的、历史的、群众的实践;第三,实践和认识都是发展的,实践对认识的检验是一个不断运动发展过程。 2.杰出人物是推动历史前进的主要力量。 答:这一命题不对。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可见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力量是人民群众而不是英雄人物。认为杰出人物是推动历史前进的主要力量,从而夸大了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本质上是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当然,杰出人物作为人民群众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比普遍个人大得多的作用,并使历史事件打上杰出人物的个人印记,但要看到,杰出人物活动的社会制约性,他们不能决定和改变历史发展的总进程和总方向。人民群众才是推动历史进步的决定力量。 3.没有劳动就不可能有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进行生产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 答:前提是对的,推论是错误的。 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劳动是劳动力的使用。人的劳动是任何社会进行生产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没有劳动就不可能有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至于劳动力是否成为商品并不是人类进行生产的必要条件。劳动力成为商品是在封建社会后期发生的资本原始积累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劳动力成为商品标志着简单商品生产发展到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新阶段。 四、材料分析题(根据材料回答问题。1—2小题为12分,第3小题为16分,共40分) 1、根据以上材料试说明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6分),以及怎样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6分) 答: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第一,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认识和改造自然界,要尊重自然界的规律;认识和改造社会,要尊重社会规律。人们对客观规律认识越深刻、越正确,就越能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不顾规律和违背规律,如材料中所述的不尊重自然界的规律,只能把事情办糟。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承认规律的客观性,并不是说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恰好相反,人们必须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实现自己的目的,推动社会进步。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承认思想、理论的巨大力量是不科学的;但像材料中所描述的,夸大人的意识能动性同样是错误的和有害的。(6分) 那么怎样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呢?首先,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其次,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需要通过实践将观念的东西转化为客观的东西,使客观世界发生合乎目的的改变。最后,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这要求人们选择合适的物质手段并创造条件。此外,提高主体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也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要算什么。(6分) 2、根据以上材料试回答为什么说“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12分) 答:“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是因为: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产生的根源。实践首先是人在改造自然界的活动中必然产生人与人的一定的联系和关系。在人与人的生产关系的基础上形成政治的、观念的等各种社会关系。(4分)

马哲辨析题精选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从它的研究内容和对象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学说。 从狭义上讲: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广义上将:马克思主义不仅是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还包括继承者对他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至多以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是根源于它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马克思主义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现实,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四:实现物质极度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没有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就不能取得胜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产生)二: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性质) 三: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党(目标) 四: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党(根本宗旨) 五: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团结统一的党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世界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体系,是对人与世界关系的总体把握,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最一般本质和规律、是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具有阶级性。 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第一:思维和存在、精神和自然界、意识和物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对此问题的不回答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思维第二性,而唯心主义刚好相反。 第二: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即人们能不能认识,反应现实世界的问题,这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

马原辨析题

四、辨析题(先判断对错,再说明理由) 1、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 马克思主义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和扩展的真理,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真理,也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正确地提示了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是经过实践反复证明了的客观真理,这是它的绝对性,因而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同时,马克思主义是历史的产物,无论从认识的广度还是从认识的深度上看,它都不可能穷尽一切真理,随着客观历史的变化和社会实践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也需要得到发展、深化和完善,这是它的相对性,因此我们又必须发展马克思主义。 2、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 一、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二、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三、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因此,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 3、有用就是真理。X 是主观真理论,实用主义者把“有用”和“真理”完全等同起来,从根本上否认了客观真理的存在,否定了真理打客观性。真理客观性的含义是: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 4、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第三,时间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总之,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5、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和英雄共同创造的。X 不能把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相提并论。这种观点是英雄史观是形式上的"二元论"实质上的历史唯心论。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不但创造了社会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而且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主要决定力量,而英雄人物只是对历史发展起加速或延缓作用。 6、在信息社会里,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实现的,应当用知识价值论取代劳动价值论。X

马哲辨析题

辨析题 1、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 2、唯物主义者是可知论者,唯心主义者是不可知论者。 3、哲学上两大基本派别是一元论和二元论。 4、世界统一于存在。 5、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在任何范围内都具有绝对的意义。 6、实践是人所特有的对象性活动。 7、建筑楼房,先有设计图纸,然后才能盖起楼房,所以,先有意识,后有物质,是意识决定物质。 8、“观念的东西不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东西而已。” 9、唯物主义是一元论,唯心主义是二元论。 10、“一切以条件、地点和时间为转移”。 11、割下来的手以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手。 12、量与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 13、新事物就是新产生的事物。 14、差异就是矛盾。 15、辩证矛盾就是思维的前后不一致。 16、并非所有的现象都表现本质,偶然的、零碎的、稍纵即逝的现象就无本质可言。 17、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就是主观和客观的关系。 18、唯物主义认识论都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19、“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 20、“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是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过程。 21、“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22、社会历史是自然历史过程。 23、“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24、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由计算机网络建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将成为社会的基本关系。 25、社会历史的发展离不开人的自觉活动,因此社会规律是按照人的意志发展的。 26、在文化对一个国家存在和发展的作用问题上,有一种说法:“欲灭一国,先灭其文化。” 27、“政府终归是少数人的政府,不管这些少数人使用一个人的名义,还是使用许多人的名义。” 28、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是指它与社会存在相互独立,并行不悖。 29、国家是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机关。 30、社会历史的发展离不开人的自觉活动,因此社会规律是按照人的意志发展的。 31、时势造英雄。 32、任何个人在历史上都起作用。 33、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力量,因而,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直接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34、社会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35、社会进步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因此,社会发展地直线上升的。 36、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 37、人的价值在于人的自我实现。 38、“一个完善的人,必定具备思维力、意志力和心力。思维力是认识之光,意志力是品性之能,心力是爱”,因此人的本质是理性、意志和心。 39、唯心主义哲学是生长在人类认识之树上的一朵不结果实的花。 40、假象是一种错觉。 41、“信则灵,不诚则不灵。”

马克思(辨析题)

《马克思主义原理基本概论》辨析题 绪论:1、有一种观点认为: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就不可能是科学的。因为马克思主义具有阶级性,所以是不科学的。 【答案要点】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首先,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性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它是完备深刻而无片面性的学说。 其次,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彻底而完备的唯物主义哲学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建立,为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提供了根本的理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着重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规律,形成了科学的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又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总结各国工人运动的斗争经验,提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建立无产阶级自己的政党,夺取政权,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等这一历史使命的道路和方向,从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体现在其政治立场上。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目标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首先,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马克思主义是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马克思主义第一次阐明了现代无产阶级是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建设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是革命最彻底最有前途的阶级。它使无产阶级真正地意识到自己的历史地位与作用,从而使无产阶级由自在的阶级发展为自为的阶级,自觉组织起来为本阶级和人类的解放而奋斗。从这样的意义上讲,马克思主义就是无产阶级立场的理论表现,是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理论概括。 其次,这是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马克思对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曾作了具体的阐述,指出无产阶级是一个被锁链彻底缚住的阶级,无产阶级没有任何私利可图,无产阶级革命和自身的解放同社会发展的规律、人类的彻底解放的必然趋势是完全一致的。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彻底解放自己。 最后,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科学地阐明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问题,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意志、愿望体现了社会发展的要求和方向。而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顺应了人民群众的基本愿望和要求,也就是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当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重要体现。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恩格斯将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结合在一起的产物。 【答案要点】 这一说法是错误的。黑格尔在他的哲学体系中,第一次试图把整个自然界、历史和精神的世界描述为是运动和发展的,并努力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这种辩证法思想是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合理内核”。但是,黑格尔是唯心主义者,在他看来,人们头脑中的思想不是现实事物及其发展过程的反映,而是在世界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的“绝对观念”的反映。这样,一切都被头足倒置了,世界的联系完全被颠倒了。因而,他的辩证法是唯心主义的、不彻底的。费尔巴哈把自然界和人当做哲学的出发点,大胆地批判了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提出了自然界是不依赖于任何人的观念而存在的,它是人类赖以生长的基础。他认为,在自然界和人以外不存在任何东西,宗教幻想创造出来的那些最高存在物只是人的本质的虚幻反映。但是,由于他不了解实践活动的意义,不能正确理解人的本质,所以只能从抽象的人出发去考察历史,在社会历史领域又陷入了唯心主义的泥潭。费尔巴哈在历史观上留下的唯心主义的印记表明,在有关历史和时代的重大问题上,资产阶级哲学大师们的建树不能不受到历史和时代的局限。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德国古典哲学不是简单地加以拼凑,而是进行了彻底的改造。首先,抛弃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对他的体系和范畴进行了革命的改造。同时,马克思和恩格斯克服了费尔巴哈的形而上学,改造了他的人本主义唯物论,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形成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 3、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是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继承。 【答案要点】 这个观点是不准确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既有继承,又有批判性的改造。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他们研究了资产阶级生产关系的内部联系,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

1 马哲 期末 辨析题 材料题 150605

一、辨析题 1.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答:这是错误的观点。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思维与存在何者第一性,谁是本原的,谁是派生的;第二,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即人的思维能否认识世界。(2)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问题是两个不同的哲学派别,由于他们对于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回答不同而区分了不同的哲学派别。(3)因此不能把对于问题的不同回答与问题本身混在一起。 2. 矛盾是事物之间的差别发展到极端的产物。 答:这是错误的观点。 (1)矛盾是[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存在或发生的(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关系。(2)矛盾具有普遍性,其一是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事事有矛盾;其二是说,矛盾存在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时时有矛盾。因此,并不是说只有事物的差异发展到极端才产生矛盾、差异就是矛盾。(3)该说法实际是否认了矛盾的普遍性,认为存在没有矛盾的时刻,这就会为唯心主义否认矛盾具有客观性提供了依据。如果矛盾不是一开始就在过程中存在,须待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那么在那一时间以前,过程发展的原因就不是由于内部的原因,而是由于外部的原因了,这就会造成形而上学的外因论。 3. “凡是在理性中所有的,最初无不在感觉之中” 答:这是错误的观点。 (1)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认为: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映,认识经历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辩证过程。 (2) 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中】,(通过各种感官对认识客体)的直接反映,是认识的低级阶级,它以具体性、内容丰富多样性为特点;理性认识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抽象思维加工对认识客体的)间接反映,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它以抽象概括性为特点,超越了感性认识的界限和范围,达到了对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规律的把握。 (3)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辩证关系。割裂二者的关系就会犯“唯理论”和“经验论”的错误。 (4) 这种观点是(唯物主义)经验论的观点。它夸大感性认识的作用,认为理性认识仅仅是对感性材料的整理和分类,理性认识的作用是极不可靠的,否认了理性认识是对于感性认识的发展和飞跃。

马哲判断题(判断并说明理由)

三、判断题:(判断并说明理由)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哲学就是世界观。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问题。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由于具备了阶级基础,自然科学条件和直接理论来源。 4、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5、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化的马列主义。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与人的实践活动) 1、人工智能是一种特殊的意识。 2、“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种主义方面去的神秘的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 (第三章世界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 1、“运动是绝对的”这一观点不属于形而上学。 2、否定之否定规律第三阶段同第一阶段的根本性质是相同的。 3、矛盾同一性和矛盾斗争性的关系是矛盾同一性寓于矛盾斗争性之中。 4、必然性是不一定与偶然性相联系的。 5、唯物辩证法关于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原理告诉我们,解决了主要矛盾,非主要矛盾也就自然得到解决。 6、割裂量变与质变的辩证统一,会导致改良主义。 7、辩证的否定观认为,在一定意义上,肯定就是否定,否定就是肯定。

8、物体的相对静止是正确理解绝对运动的条件。 9、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是促使事物质变。 1 0、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是偶然性通过必然性表现出来。 1 1、把“否定之否定”看作是回到出发点的运动的循环论的观点。 1 2、事物的本质是由它本身所固有的普遍矛盾决定的。 1 3、看问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1 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动者恒动,静者恒静。 1 5、“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这一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第四章认识的本质和过程) 1、认识是人类被动地接受客观世界的刺激而产生的。 2、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而认识对实践则毫无作用 3、“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 4、人类能够正确认识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所以,认识可以一次完成。 5、真理是多数人同意的观点。 6、“真理是有用的,有用的即是真理”。 (第五章社会历史观及其基本问题) 1、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2、宿命论论认为,人的命运和社会变化受某种神秘力量的支配,人的活动没有任何主动性。 3、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在社会历史观上始终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马原论述题整理

第一章绪论 论述题: 1、试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答案要点: (1)马克思主义是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4)马克思主义是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简答题 2、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马克思主义。 答案要点: (1)马克思主义理论最重要的品质就是与时俱进,是实践的理论; (2)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先后产生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3)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理论和科学发展观。 辨析题 3、作为人的解放的条件、道路和策略的马克思主义,最初是作为无产阶级形成阶级意识的 启蒙力量,革命成功后,转变为无产阶级的革命指令和权威话语。 答案要点: (1)不正确 (2)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人类解放的理论,它系统的回答了人的解放条件、道路,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即使在革命成功后, 它依然是革命和建设的指南。 (3)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与时俱进的。 选择题 4、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A.吐故纳新B.科学严谨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 5、马克思主义革命性与科学性统一的基础是() A.战斗性B.理论性C.实践性D.逻辑性 6、对马克思主义主义理论唯物主义基础的奠基起作用的人是() A.斯密 B.黑格尔 C.费尔巴哈 D.恩格斯 不定项选择题 7、下列属于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的有( ) A.德国古典哲学B.文艺复兴时期的人道主义 C.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D.英国古典经济。 第二章物质世界及其规律 论述题 1、下列文摘出自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从前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他们当作感性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 因此和唯物主义相反,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抽象的发展了,当然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方面去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辨析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辨析题及答案 一、辨析题 1、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答:(1)这个观点正确。 (2)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实质内容和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 (3)对立统一规律是贯串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 (4)建立在对立统一规律基础之上的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5)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世界观对立和斗争的焦点。 2、实践在认识中具有决定作用。 答:(1)这个观点正确。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3)总之,人的认识是从实践产生,为实践服务,随实践发展,并受实践检验的。认识依赖于实践,离开实践的认识是根本不可能的。 3、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没有反作用 答:(1)这个观点错误。 (2)辩证唯物主义在肯定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同时,也承认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3)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可能是积极的、进步的,也可能是消极的、衰退的,当它为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力量,反之,就会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消极力量。 4、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毫无关系 答:(1)这个观点错误。 (2)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二者是统一的,它们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并不是两种独立存在的劳动或两次劳动。另一方面,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又是矛盾的,存在着差别。 5、当代资本主义没有新变化 答:(1)这个观点错误。 (2)当代资本主义有以下新变化:第一,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第二,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第三,社会阶层、阶级结构的变化。第四,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的变化。第五,政治制度的变化。 二、简答题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答:(1)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是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 (2)它的基本内容包括四个方面:第一、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第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第三,坚持一切从实践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第四,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2、哲学的基本问题及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1)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主要内容:一是思维与存在谁是第一性的,是思维产生存在还是存在产生思维;二是思维与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