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手册读后感

朗读手册读后感
朗读手册读后感

《朗读手册》读后感

“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这是《朗读手册》中的一段经典的话,它深深地吸引了我,使我陷入了沉思:朗读究竟能为孩子或者为人类带来什么,不朗读真的会让一个民族落后吗纵观古今,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就说清朝吧,为什么被人打败,因为落后。什么叫“落后”,是指我们经济不够强大是指我们没有金子、银子,没有钱在鸦片战争,中国经济总量占全世界1/3,比当今的美国牛得多,今天美国才占全世界多少。那时候全国上下没有天灾人祸,人民的日子过得好,好到什么程度大部分人民都吸毒。他们为什么吸毒这是问题的实质:没有精神追求的情况下他就吸毒,如果不解决人民的精神需求,单纯的用我们无数的武警去拦堵,那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因为人民没事干,他们只好吸毒。鸦片战争之前中国人民幸福到这个程度,大部分男子都吸毒。可见,当时中国的问题不在于物质文明,这些都是小菜,关键在于要改变人的灵魂,到19世纪末,中国有识之士终于认识到中国的问题在于灵魂,在于精神空间,必须扩展这个精神空间,使人人活得像个人样,才能救中国。说到清朝的精神文明,在一百年历史中没有几本好书,直到清朝末期出现了一本名着《红楼梦》,清朝的统治也正像书中所写的那样在风雨中飘摇,最后烟消云散了。

由此可知,人类精神文明的落后就是这个民族的落后,一个国家未来的花朵的落后就是这个国家的落后!一个国家的人民不爱朗读,那么这个国家就缺乏精神文明,人民的精神空间是空虚的,那么这个国家就会落后!《朗读手册》中也说到:“你读得越多,理解力越好;理解力越好,就越喜欢读,就读得越多。你读得越多,你知道得越多;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聪明。”历史为证,谁还不明白朗读与孩子、与民族、与国家息息相关。

是啊,朗读对我们如此重要,那怎样才能让孩子(祖国的未来)喜欢朗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阅读的内驱动力,有了这个动力,学生就会挤时间读,有滋有味地读,从中吸取知识,吸取有益于人生的养料。众所周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青春年少,对某件事物感兴趣就会孜孜不倦的去追求,乃至形成爱好养成习惯。因此,我觉得要根据孩子年龄特征选择他们感兴趣的书籍,别读自己不喜欢的书,因为你的厌恶情绪会表现在朗读上,造成负面效应。吉姆·崔利斯的《朗读手册——大声为孩子读书吧》被

誉为改变了美国历史的书籍,它之所以受到推崇,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它掀起了一股为孩子大声读书的热潮,进而推动了整个国家的阅读进程。吉姆·崔利斯强调说,这本书并非要教孩子“如何”去阅读,而是教孩子“渴望”去阅读。该书指出:唯有书的内容非常有趣,孩子们才会舍弃电视,把时间用来阅读。孩子和大人一样,都喜欢那些可以吸引他们一页一页看下去的小说。本书向我们推荐了一些好书,《床边的小豆豆》、《爱心树》、《阁楼上的光》、《海鸥乔纳森》等等。我班的学生也为班集体捐了不少书,一下课他们就围在图书角看书,看得津津有味,连上课铃声响了也不知道。这些学生为什么看得如此入神呢因为他们看的是自己感兴趣的书,所以才会把时间用来阅读。《朗读手册》中也提到,给孩子朗读的书,不用是经典,经典往往让人昏昏欲睡,可以是流行的书,只要孩子听得下去。书中向我们讲述了珍妮弗从出生时患有唐氏综合症到智力测验高达111分的经过。这个生动的例子让我体会到“每日必读、读则必进、进则必思、思则必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成章入口,才能出口成章,”也就是朗读的神奇效果。

从而得知,选择孩子爱看的书,是培养孩子朗读习惯的捷径。作为一名教师,我觉得要永远做一个真正的读者,做一个学生阅读的引领者,通过自己的阅读实践来引领学生的阅读,这也是《朗读手册》里的观点:每天为孩子读书。此书的作者美国着名的阅读研究专家吉姆。崔利斯认为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要从小开始,要依靠老师和父母的诱导。老师或父母每天为孩子大声朗读文章,并持之以恒,孩子对阅读的兴趣便会在抑扬顿挫的朗读声中逐渐产生。书中说:研究儿童听力的专家表示,孩子的阅读能力和听力在初二时才会达到相同的程度,在此之前,通常听力比阅读能力强。所以为孩子读书是有必要的,尤其是年龄小的孩子,识字量不多。而我是教二年级的小学生,每天面对着天真可爱的孩子们,应该从现在开始,与孩子们一起分享朗读的乐趣。所以,大声地给学生们朗读,要成为我经常做的事,让学生在书的浸润下,爱学习,爱读书。

此外,《朗读手册》还说到:如果欧普拉本身并不热爱阅读,她的读书俱乐部是不会成功的。就像如果你没有患感冒,你就无法将感冒传染给别人;如果你自己不喜欢阅读,也就无法影响孩子爱上阅读。

是啊,阅读氛围是以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方式,影响着生理和心理都正处于迅速发展中的幼儿。孩子的阅读习惯的养成与家庭、学校氛围分不开。很难想象家长和老师自身不爱看书,能培养出具有强烈阅读兴趣的孩子。古训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希望孩子爱读书,学习勤奋,家长和老师自己首先要爱读书,爱学习。身教重于言教,家长和老师应身体力行地带头看书读报,让孩子生活在弥漫书香气的环境中,激发儿童的朗读兴趣,帮助孩子埋下一颗爱书的种子。

另外,书中还指出:“读书俱乐部”比“阅读课程”的效果好得多。因此,我认为学校可以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以拓展学生阅读。比如成立“朗读俱乐部”、“故事会俱乐部”、“手抄报俱乐部”、“读书汇报会”、“知识竞赛”、“诗歌朗诵比赛”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不但能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而且能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总而言之,《朗读手册》让我收益非浅,我认识到朗读对孩子的学习兴趣是多么重要,对孩子学习和为人处世有多么重大的影响,对整个民族乃至整个人类有多么重大的影响,我想呼吁全世界:为了孩子,开始朗读吧。

《朗读手册》读书心得体会

《朗读手册》读书心得体会 本文是《朗读手册》读书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这本书是美国的吉姆.崔利斯写的,他是美国著名的阅读研究专家。《朗读手册》是他数十年儿童阅读指导研究与实践之总结,书中通过众多具体、可信的案例,指出孩子在阅读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阐明了朗读的作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等。它帮无数的家长、老师解决了棘手的教育难题,让无数孩子成为终身的爱书人。 诚然,身为人师的我知道阅读的重要性,也能够体会到通过阅读所获得的那种天地清朗的美好。然而,如何在起步阶段为孩子播下阅读的种子,让他们去习得和拥有阅读这一人生终身学习的习惯呢?它,需要我身体力行的去实践。或许一个人的力量有些渺小,但你、我、大家,我们每个人都参与到为孩子朗读、引导阅读的过程中,这力量就大了。记得有一句教育格言所说:我们教孩子去热爱与渴望,远比我们教孩子去做重要得多。阅读是教育的核心,学校中几乎每一科的知识都是通过阅读来学习的。在视听发达影像时代的今天,阅读仍然重要。那么阅读能带来什么好处? 你读得越多,理解力越好;理解力越好,就越喜欢读,就读得越多; 你读得越多,你知道得越多;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聪明。 给孩子朗读则能建立孩子必备的知识体系,引导他们最终踏上成功的阅读之路。当然在亲子共读的阅读过程中,让孩子参与得越多,他就理解得越多。有句话怎么说来着:告诉我,我会忘记;给我看,我会记得;让我参与其中我会了解。 朗读不只在家庭有效,在课堂里也成果非凡。朗读应当在各年级中都进行。我们学校诵读的《日有所诵》恰恰说明了这点。朗读,当我们将默读转而为有声的朗读时它既是一种积累语言的阅读,也是一种培养语感的阅读方式。朗读能在字音的高低错落间想像文字背后潜藏的画面,表情神态乃至动作心理,于字里行间感受文字之美。我想这就是诸如电视影像等媒体所无法替代的。 我儿子爱看漫画,这样好还是不好? 当读到我儿子爱看漫画,这样好还是不好?时,让我知道原来许多孩子都和我的学生一样特别爱看漫画书。估计这是很多男生都喜欢的事。但在这之前,我

幼儿教育书籍读后感

篇一: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 作为妈妈和老师,我对儿童教育方面的书籍一直是更为关注一些。一次在新华书店里,发现的这本书。《卡尔·威特的教育》真的是一本好书,这是一本关于幼儿教育方面的书籍,是一部有有着很长的历史的经典教育书籍。因为是教师,所以我带着疑问的眼光读完老卡尔写的育儿经验,卡尔威特在三个世纪前的教育经验在现世仍然具有很大的参考意义。对现代的小学教育,仍有很多地方可以借鉴。 素质教育很早就开始有了,至少在卡尔威特的教育方式上就是这样应用的。以素质教育的非智力因素打下基础,在上面建筑一个神童般的宫殿,这就是卡尔威特的成功秘诀。 教育孩子要有正确的方法,要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要开发孩子的智力,引导孩子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培养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鼓励孩子敢于向成人提问,作为老师和父母,我们可能什么都知道,只要把问题的思考和解决的方法和步骤展现在孩子面前。明确告诉孩子你不懂或不清楚,但可以一起查书,上网或者请专家。在引导孩子查书找资料、向别人请教的过程中,孩子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同时培养了孩子对读书的好奇心、发现问题的恒心、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要养成孩子的好习惯。专心致志的习惯——学习必须专心致志才能有好的结果。学语文时就只考虑语文,学数学时就专心于数学,如果在学习时想着玩,玩时又担心学习跟不上,不能用心一处,即使学生整天坐在书桌旁,那也只不过是装装样子而已,只是一种对自己和别人的一种欺骗。学习任何学科也是一样,只有专心致志才能学好。 敏捷灵巧的习惯——一部分学不拖到最后就不想做,久而久之,这些学生作业一直迟交,甚至不交,其实这些学生不明白,迅速完成作业之后,多余的时间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发展自己的爱好。如果不养成敏捷,灵巧的习惯,能做的事就更少了!坚持不懈的习惯——在学习上会有很多难以预料的困难,但是只要有恒心,只要能够坚持,那么一切困难都会迎刃而解。好习惯是从小养成的,小学阶段是养成好习惯的关键时期,所以我觉得无论是老师还是父母,都应该重视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从玩中学是孩子更易接受的,父母要常深入研究。辅导孩子的过程和孩子学习的过程都应是快乐的,并且成效显着的话,我想智慧的大门就打开了。 早期教育是非常的重要,不都是说“三岁决定人的一生”吗?但又是什么在三岁之前决定了孩子的一生呢?是早期的识字教育?早期的数学教育?还是早期的才艺教育?这些并非不重要,但却不是最重要的。这本书的副标题为:为孩子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这让我想起了圣经里的一句话:“凡听见我的话就去行的,好比聪明人,把房子盖在磐石上。雨淋,水冲,风吹,撞着那房子,房子总不倒塌,因为根基立在磐石上。凡听见我的话不去行的,好比一个无知的人,把房子盖在沙土上。雨淋,水冲,风吹,撞着那房子,房子就倒塌,并却倒塌得很大。” 你愿意你的孩子是那磐石上的房子,还是沙土上的呢?我想没有人选择后者,那么这本书会教给你,如何站在孩子的角度,读懂孩子的行为,并将孩子的行为引导到一个有效的目标上去。就像圣经里说的:“教养孩童,走他当行的路,就是到老他也不偏离。”

家长读本读后感范文

家长读本读后感范文 篇一:家长手册读后感 按照老师的要求,我通读了《小学生家长手册》,感觉受益匪浅。以前对孩子的教育也掌握一些片面的知识,但不系统,只是想到哪做到哪,通过阅读本书使我体会到作为新时期家长应当紧跟时代步伐,更新和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作真正履行职责的父母。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不能只扮演教育者的角色,而应当是孩子的教育者、关心者、期望者、鼓励者、指导者、奖励者、合作者、评价者、约束者、惩罚者等,作为家长我们要充分的扮演好这些角色。 通过家长自测,我感觉自己作为家长,大多数是做到了,但个别问题还需要在今后的生活中多注意。比如第(10)条让孩子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我做的就不太好。总感觉有时间应该让孩子多学习、看书,再就是想给孩子留点自由空间,所以就没有强调让其做家务,其实这样是很不好的,做家务本身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俗话说“心灵手巧”,做家务是一种手脑并用的工作,在做家务的过程中可以很好的锻炼孩子的协调能力。第(27)条要求家长与学校和老师保持经常联系,以前对孩子的了解只能从孩子的描述中得知,这样的了解是很片面的,不能对孩子其他方面有针对性的教育,以后要加强与学校和老师之间的联系。 在学习方面,不能一味地追求孩子的高分,而应该从小培养其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达尔文曾说“最有

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在辅导孩子时,要重视指导,应告诉孩子方法而不是结果。 在孩子日常生活方面,通过第三章的学习,使我懂得了如何去培 养一个好孩子,如何塑造孩子的良好行为,如何指导孩子去花钱,以及如何有效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其实家长的作用是很大的,“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培养好孩子的日常行为习惯,会使孩子受益一生。 篇二: 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一点不错,泰戈尔曾指出,预测一个人的 未来成就,智商至多能解释其成功因素的百分之二十,其余百分之八十则归因于、其他因素。因此,情商是孩子未来成功的关键所在。情商是指自我激励、百折不挠;控制冲动、延迟享受;调试情绪;不宜烦恼;善解人意、充满希望等。一个情商高的人,常常能清醒地了解自 己并把握自己的情感,能敏感的感受他人情绪并有效地反馈他人情绪,往往能在生活的各个层面,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等方面的优势。这些人的生活往往更有效率,更易满足,更能运用自己的智能来获取丰硕的成果。所以,我要按照手册上的方法好好培养孩子的情商,使其适应将来的社会。 在成功公式中,最重要的一项是与人相处。其实我小时侯就是一 个不爱与人交往的孩子,所以有时候孩子遇到一些交往中的麻烦我也会不知所措。通过学习,使我学会了如何教育孩子去正确的与人交往,会处理一些与各类人在各种情况下所发生的问题。

经典教育类书籍读后感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读后感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不论是父母和孩子围坐在餐桌上共进晚餐,还是老师和学生相聚在窗明几净的办公室内促膝谈心,这将是一幅多么温馨的画卷。然而,我们并不常这样表达,我们几乎没有这样的机会,我们许久没有感受过这样的温馨了。掩卷深思,作为一名未来的教师,我要学习的改变的还有很多很多。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分为十个章节,通过一个个生动的例子阐述了如何实现与孩子真正有效沟通的方法和技巧。不论是教师还是父母,都希望每天会是平静的一天,没有叫嚷、争辩、战争。可是尽管如此,生活中还是充满了无休止的小麻烦、阶段性的冲突,以及突如其来的危机。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教师亦或是父母都没有意识到语言的破坏力量。因为语言像刀能够带来痛苦,即使不是身体上的痛苦,在感情上也会留下很多痛苦的伤痕。在沟通中发生的不幸,常常不是因为缺乏爱,而是缺乏对孩子的理解;不是因为缺乏智慧,而是缺乏知识。与孩子沟通应该学会把孩子像客人一样对待。 第一章分多个方面解释了和孩子对话的这门有规则的独特艺术。首先,孩子在交谈时很少是无知的,他们的信息里经常有需要解读的密码。孩子们看似没有完结的十万个为什么并不是单纯的想获得大量的知识,他们想要得到的是这个问题会不会影响到他们的生活,所以同孩子沟通应该理解到孩子提出的简单问题背后的真正用意。其次,与孩子沟通应做到换位思考,因为只有当孩子感到被理解时,他们的孤独和伤痛就会减少。 由此,我想到我的中学时代老师通常对有情绪怒气的学生的做法是:冷处理或者是立刻严厉的批评他。如果我作为老师不妨换一种方式,说一些理解他的话。我想这样立即能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心和他在一起,你是理解他的。这样学生心情得到理解,情绪也会缓和,师生的情感关系自然会提升很多。给孩子一定地理解,他们的孤独和伤痛就会减少,诚恳地承认孩子的困境,承认他们的情绪和抱怨,说出他们的失望。说教和批评是毫无效果的,不能起到一点好作用,并且会产生距离和怨恨。 除此之外让我记忆深刻的是的是父母如何正确有效地与孩子沟通。这本书提出了这样的命题:爱是需要技巧的。只拥有爱是不够的,掌握大量的育儿常识也是不够的,自以为有了爱和知识就可以教育孩子的父母其实并不一定能使孩子

做一名快乐的朗读者

做一名快乐的朗读者 —品读《朗读手册》有感 阳小:李丛手捧《朗读手册》,心中思绪万千。这本书是由美国的吉姆〃崔利斯著作的,由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第一次拿到这本书的时间是今年的2月份,模糊的记得那时只是粗略的翻了一下,除了封面上“大声为孩子读书吧”这几个字深深的刻在了我的脑海里之外,还真的没有记住别的什么。今年的暑假,我再次的将此书拾起,这次的细读,字字句句、段段篇篇,都深深地植入了我的内心。 吉姆〃崔利斯,美国著名的阅读研究专家。他毕业于马萨诸塞州大学,曾在《春田日报》任职20年,担任撰稿作家及画家。从1983年起,崔利斯在北美各地致力于教育研究活动,常就儿童、文学及电视传媒等主题,面向家长、老师及专业团体演讲,30年内演讲次数超过2500次,备受社会各界赞誉。1989年,吉姆〃崔利斯被国际阅读组织评为20世纪80年代对阅读推广最有贡献的8人之一。其代表作《朗读手册》是崔利斯数十年儿童阅读指导研究与实践之总结。该书于1979年出版,5次修订,被美国数十所教育院校选为指定教材,并迅速被引进日本、韩国、西班牙、英国、澳大利亚等国。 翻开“绪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这样一段话:“你或许拥

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看到这句话,我觉得只要你是位母亲,你就不会无动于衷。你听到了吗?这是一个多么自豪的声音!你看到了吗?这是一个多么幸福的孩子!多么爱读书的孩子!多么快乐的孩子!这本书无疑为我们明确了今后的一个努力方向——为孩子大声读书吧! 书里一开始就给我们介绍这样几个例子:艾林出生第一天起,她妈妈就开始给她读书。15个月时,艾林阅读量达到30本书左右,21个月时,艾林就可以说出完整的句子,24个月时,艾林已经知道1000个词.罗伯特艾伦6岁时就成为孤儿。7岁时,他的姑婆开始读书给他听。后来,他读一切他能获得的书。他从未上过一天学。直到32岁进入一所小型学院就读。3年后,他以最优异的成绩毕业。接着,他获得了凡德比大学的英文硕士与博士学位,如今在田那西马丁大学任教。朗读有着神奇的效果,卡索拉出生时由于染色体受到破坏,导致脾脏、肾脏和口腔都有缺陷,直到3岁,才能用手握住东西,医生们都诊断她是“心智及身体生长迟缓”,建议把她送到特殊的收容机构去。然而她的父母的做法是,每天朗读14本书给她听。在她5岁大时,心理学家发现她的智能发展超出了一般孩子的平均水平,而且社交适应能力良好。 这本书浅显易懂,文中有大量的事例,还有很多确切的

大声为孩子读书吧 ——《朗读手册》读后感

《朗读手册》读后感 郭小梅 说实在的,出于一个语文老师的直觉,看到《朗读手册》这个书名,我就喜欢上了这本书。这本畅销百万的书,不是教孩子“如何”阅读,而是教孩子“渴望”阅读。诚如一句教育格言所说:“我们教孩子去热爱和渴望,远比我们教孩子去做重要得多。”它更多强调的是阅读的动机,即我们所说的阅读兴趣。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朗读手册》就是这样一本培养孩子对读书的渴望,使他们热爱读书,乐于读书,迷恋读书的指导宝典。 这本书和其他的书有一个最大的不同之处:以生动的事例引人入胜,用最通俗的语言知道我们怎样带领孩子阅读;以确切的数据佐证事实,让我们知道这些做法为什么对孩子的阅读有帮助。看完整本书,受益匪浅: 首先,让我知道阅读能带给孩子很多好处。汉代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高尔基也说:“一个人想聪明,得多念书。”书中是这样概括阅读的好处:一切都可归纳为一则简单的两个层次的公式: ⑴你读得越多,理解力越好;理解力越好,就越喜欢读,就读得越多。⑵你读得越多,你知道得越多;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聪明。

其次,教师应让孩子看各种各样的书。书中说,童年时期爱看漫画的人,长大以后往往会变成阅读能力较强的读者。其实提到漫画,我们无论教师或者家长,总感觉很困惑,总认为多看这些书会害了孩子,因为孩子们是那么的着迷。但一项研究表明,各年级里几乎所有的优等生看的漫画书比成绩差的学生多。在我班里,我也发现,很多爱读漫画的学生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都相对较强,思维十分活跃,语言也很风趣。书中还说,年龄小的孩子应多读漫画书,因为只有他理解了,才会感兴趣,感兴趣才会去更多地阅读,才能提高阅读能力,进而慢慢地提高阅读的兴趣。试想,当你对一本书读来读去,一头雾水的时候,你还有兴趣读下去吗?所以,放心地让孩子们看吧,让他们看各种各样的书。高尔基说:“正派的书固然好,坏的魔道书也好,念的越多越好,要把所有的书都念过,才能找到好书……”一些孩子们爱看的动漫故事,我们也要拿来读一读,找到他们入迷的原因,才能帮孩子们找到真正的好书。 最后,让我了解到看电视与阅读的效果不同。电视本身没有问题,因为从来没有哪一台电视机发生过损害人类大脑或造成犯罪的事。但长看电视的孩子会影响学习、影响情感的发展、影响孩子的注意力……而长期的阅读不但能开阔孩子们的视野,还能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观看电视和读书之间是有着许多差异的,其中包括: 1、看电视和阅读完全相反。由于广告的关系电视打断了人们的注意力。相反,孩子阅读书籍时,则需要长时间集中注意力。

《凭什么让学生爱上你》读后感

《凭什么让学生爱上你》读后感 第一次听说这本书及苏静老师是在2008年学校的暑假读书会上,只记得当时曹校长刚刚学习回来,给我们介绍了这位年轻、诗意的苏老师。早就想细品一下,但直到前段时间才从图书室借道这本书。《凭什么让学生爱上你》注重作者教学方法的分享,它涵盖了课堂、管理与沟通三个方面的典型案例和方法,既有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有效策略,又有塑造学生完美人格的有效训练。这些教育案例和方法的呈现没有孰轻孰重,书中涉及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案例,都是作者从师八年的亲身经历。作者试图把《凭什么让学生爱上你》做成一线老师的实用手册,随意翻开每一页,都能直入主题,寻找到自己值得借鉴的教学方法,而不是单纯在分享一个人的心情故事。“诗意”是贯穿全书的灵魂,因为怀着一颗诗心,所以面对相同的教育细节,作者所呈现的是匠心独运的理解和独树一帜的方法。 一、课堂——让学生爱上你的才 打开这本书,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深邃”两个字。她说“深邃会成为一种习惯”,她说“不要害怕学生听不动,她会从听懂百分之一起,慢慢听懂百分之二百”,她说“让课堂深而不涩,遂而不古,老师应该首先提升和丰富自己,这样才能驾驭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深邃课堂”。我们有时也会小心翼翼或理直气壮的谈论着一个设计“超纲、超线”,会很认真的推敲学生的接受能力,也许总将磨得很细精粮送给学生,忽略了她牙齿和消化系统的成长,以至于她器官功能退化而且营养不良。前段时间刚读过得《朗读手册》中也告诉我们:学生的听的理解

力远远超出读的理解力。仔细想来,我们的课堂不能“深邃”,首先是没有链接的意识,不相信学生,也从没有想过去做这些。其次,自己没有养成深邃的习惯,,用苏静老师的话来说,就是没有习惯于多元思维触类旁通。第三,就是各种知识的储备量欠缺。苏静老师不但是个“读万卷书”的书生,更是个喜欢“行万里路”的侠客。她的知识的广博和鲜活,是我们不能比拟的,在她的“定期旅行适时分 享”一文中可见一斑。也许,我们现在很难有驾驭深邃课堂的能力,但是我们在储备力量的同时也可以从深邃的意识开始,慢慢培养学生这样一种能力,我们责无旁贷。 二、管理——让学生爱上你的智 教书育人,育人在先,我认为老师都应学会管理学生。爱学生,是要讲究科学和方法的,要爱动其心,并不是越严厉越好,尤其是现在的学生。俗话说:“难得糊涂”。有时候,面对学生的失误,只要不是原则问题,老师不必耿耿于怀,不妨适当“装傻”,给孩子一个自我修复的广阔空间。“对付”软硬不吃的顽劣孩子,必要时,不妨来点冷幽默——寥寥数语,直中要害。让他置身于不伤自尊但脸红尴尬的境地,为自己的行为反省,毛病自然不治而愈。了解学生,尊重学生,也要活,要用上你的智,学生也会爱上你的! 三、沟通——让学生爱上你的真 作为一名教师,在工作中要真诚地善待每个学生,使他们在学习上有无穷的源泉。这就需要沟通,只有沟通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真诚坦率才能赢得学

朗读手册读后感

《朗读手册》读后感 “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这是《朗读手册》中的一段经典的话,它深深地吸引了我,使我陷入了沉思:朗读究竟能为孩子或者为人类带来什么,不朗读真的会让一个民族落后吗纵观古今,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就说清朝吧,为什么被人打败,因为落后。什么叫“落后”,是指我们经济不够强大是指我们没有金子、银子,没有钱在鸦片战争,中国经济总量占全世界1/3,比当今的美国牛得多,今天美国才占全世界多少。那时候全国上下没有天灾人祸,人民的日子过得好,好到什么程度大部分人民都吸毒。他们为什么吸毒这是问题的实质:没有精神追求的情况下他就吸毒,如果不解决人民的精神需求,单纯的用我们无数的武警去拦堵,那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因为人民没事干,他们只好吸毒。鸦片战争之前中国人民幸福到这个程度,大部分男子都吸毒。可见,当时中国的问题不在于物质文明,这些都是小菜,关键在于要改变人的灵魂,到19世纪末,中国有识之士终于认识到中国的问题在于灵魂,在于精神空间,必须扩展这个精神空间,使人人活得像个人样,才能救中国。说到清朝的精神文明,在一百年历史中没有几本好书,直到清朝末期出现了一本名着《红楼梦》,清朝的统治也正像书中所写的那样在风雨中飘摇,最后烟消云散了。 由此可知,人类精神文明的落后就是这个民族的落后,一个国家未来的花朵的落后就是这个国家的落后!一个国家的人民不爱朗读,那么这个国家就缺乏精神文明,人民的精神空间是空虚的,那么这个国家就会落后!《朗读手册》中也说到:“你读得越多,理解力越好;理解力越好,就越喜欢读,就读得越多。你读得越多,你知道得越多;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聪明。”历史为证,谁还不明白朗读与孩子、与民族、与国家息息相关。 是啊,朗读对我们如此重要,那怎样才能让孩子(祖国的未来)喜欢朗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阅读的内驱动力,有了这个动力,学生就会挤时间读,有滋有味地读,从中吸取知识,吸取有益于人生的养料。众所周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青春年少,对某件事物感兴趣就会孜孜不倦的去追求,乃至形成爱好养成习惯。因此,我觉得要根据孩子年龄特征选择他们感兴趣的书籍,别读自己不喜欢的书,因为你的厌恶情绪会表现在朗读上,造成负面效应。吉姆·崔利斯的《朗读手册——大声为孩子读书吧》被

教育书籍读后感

玫瑰,教育的理想之园 ——读《玫瑰与教育》有感 不管何时何地,谁收到玫瑰花都会怦然心动。你看,一朵有一朵的吉义。比如,“1朵”代表“我的心中只有你”;“18朵”是“真诚与坦白”;“99朵”是“天长地久”。现在,我已用玫瑰的含义要求自己——像“6朵”玫瑰那样,对待同行,努力做到“互敬、互爱、互谅”;“8朵”玫瑰那样怀着感恩之心对待“关怀及鼓励”我的人;像“19朵”玫瑰那样学会在现实生活中“忍耐与期待”;像“20朵”玫瑰那样,“一颗赤诚的心”对待自己的人生;像红玫瑰代表的那样,对教学付出热情和真爱;像黄玫瑰代表的那样珍重自己,祝福别人;像紫玫瑰代表的浪漫那样感受心灵的真实和独特;像白玫瑰代表的纯洁一样,一辈子拥有童年天真;以至努力做到黑玫瑰的温柔,橘色玫瑰的友情,蓝玫瑰的善良……爱事业如同热爱我的生命一样。 ——摘自《玫瑰与教育》 作为一名小学老师,我常常为自己的课堂缺乏生动、灵性、激情、思想……而苦恼、烦忧、惭愧、自责。或许这就是我不断买书读书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吧,是的,我自知自幼农村长大,没有书香的熏染,师范里自己倾心于玩耍,而对图书馆比较陌生,工作以后,才知道什么叫浅薄,“唯有读书”才能让自己长“高”啊! 教师的一生或许就是一个不断翻阅书籍,行走于学生中间以及文字之间的生命过程吧! 羡慕过李吉林童话般优美的文字,倾心过于永正幽默而活泼的课堂,感叹过支玉恒的四两拨千斤,震撼于李镇西的民主教育……现在,面前放的是一本《玫瑰与教育》。 吸引我的,首先是书名。这就好比一个人的眼睛,通过眼睛,我们有了想了解她内心的愿望,更多的是疑惑:被说三道四、世人表面热心其实漠然的教育怎么和这么美的字眼、这么美的形象“玫瑰”联系在了一起? 于是,在她高雅的“清谈”中感受其深深的“忧患”,随她走进“听说读写的背后”,聆听关于语文教学的真知灼见,伴着她的行踪,“管窥”一下“日本”的教育状况,“在白纸黑字的沃野上”领略一道道文化风景…… 窈然回首,“玫瑰”与“教育”的含义及关系已渐清晰。原来是因为有了激情的阳光和思想的空气,玫瑰才长久地灿烂在教育的四季里——芬芳四溢。 一个女性,能做到除工作之外,全部时间几乎都在看书和写作上,这是怎样的一个女性? 《玫瑰与教育》记录的是“玫瑰”的教育生命一次次花开的轨迹,抒写的是“玫瑰”对教育的一片真情,对生活的热爱,对事业、家庭、爱情的体悟,因为真,所以爱。 按我的阅读心习惯,看完一个人的一本书,我是要尽量找他的全部著作的。一朵玫瑰将我引向整个玫瑰园。于是,又得以欣赏一簇“玫瑰”:《听窦桂梅老师讲课》、《激情与思想》、《创造生命的课堂》,接着又在线观看了她的一些课堂录像和演讲实录,这是怎样的一片让人怦然心动、心潮澎湃的园子啊!这是我们理想教育的园子呀! 玫瑰堪称大家,因为她有大心境,大气魄。 “玫瑰”是窦桂梅的网名,其实是窦桂梅的化身——外表美丽而内在芬芳。或者,在她的眼里,教育本身就是开不败的玫瑰花。 《玫瑰与教育》一书最后一页,窦桂梅引用狄金森的一句诗:“跳着舞过黯淡的日子,让我飞翔的是一本书。”因为她的《玫瑰与教育》,我想把这句诗改写一下: 跳着舞过平凡的日子,让我走进玫瑰的理想教育之园。 《教师的20项修炼》读后感 《教师的20项修炼》为三篇“修炼教师形象”“精炼教师生活”“锤炼教师专业”。本书没有用枯燥的理论,没有艰涩的专业名词,而是用和风细雨般的的细节,润物细无声式的魅力,令人感动,触动我们久已死水一滩的心灵,引领我们去追逐、去领会、去反思、去品悟。 一、和煦的笑容。 教师的微笑如春风化雨,能让学生感到亲切,增加师生间的凝聚力,增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于是,我努力地微笑着走进教室,努力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微笑着鼓励学生探究知识,大胆提问,学生遇到难题,我微笑地对他说:“别着急,再想想,我相信你一定能行的。”在耐心的等待中,学生终于解决了难题。教师应心平气和,循循善诱,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不足,微笑着等待孩子的成长。可见,微笑有着无穷的教育魅力,作为教师,我们每天都应带着微笑走进教室,给自己一份好心情,给学生一份好印象。 二、积极的反思 “经验+反思=成长”是教师的成长规律。教师的成长过程,其实就是在平时工作中,养成发现问题,捕捉问题,并及时总结经验,反思后再指导实践。读了郭教授的文章,我感到自己的反思,只停留在教学层面,今后我还应将教学反思深入到教育领域的价值观和教师的思维方式等方面,在反思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人格魅力。因为教师的反思是新型教师的必备能力。 三、无声的宽容 宽容是无声的教育,但决不是纵容,教师的是一种教育智慧,是一种教育修养;宽容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教育态度,它要求教师真心地关爱自己的教育对象。多一点理解和包容,多一点微笑效果会好一些。小学生的观念习惯理解能力不同于成年人,他们在学习生活中出现一些失误也不足为奇,孩子犯了错,愿意改正,我们就应该宽容他们,给他改正的机会。 我们面对的学生不是装知识的口袋,不是机器人,学生是活的,是有思想有情感的人。怎样靠近学生的内心世界,怎样把知识传递给他们,这需要教育的艺术,需要老师的教育技巧,深入钻研和思考,使他们在自己的知识阶梯上,自信地向上前进。 《教师的20项修炼》的一篇篇精妙论述,让我的内心一次次受到触动,引导我不断地修炼自己。今后每天问自己一句:“今天修炼了吗? 《教师的20项修炼》读后感 本学期学校为了提高教师们思想理论水平的提高又发了两本书给大家学习,就我个人而言感觉很好,这样通过教学之余时间学习学习,理论武装头脑,对增强自己教育教学能力有很大的裨益。 在学习《教师的20项修炼》时看到教师的反思一章节时,感触很多。“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某种教学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活动。”教学反思旨在引领老师们“关注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总结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分析问题与困惑、成功与失败,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的智慧,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我觉得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反思促发展,只有通过反思,教师才能成为教师。事实上,教学反思是教师的自发行为,是自然而然发生的,毋需刻意追逐。 一、运用现代课程观,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现代课程观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因此,我们要重新审视教育的原则,重新审视教师的作用。现在的教师,已经不仅仅是知识的重要载体,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教学不是为了教师的表演和个人魅力的展示,而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应从传统单一的知识传播者转变为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者等多重角色。这一转变对于习惯了传统教学方式的教师而言,并非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因此需要经常反思自己的角色。 为了适应这种多重角色,教师备课不应把大量的时间放在组织教案和讲授上,不应以自己所理解的重点难点去把握教材,也不能拘泥于教材;教学设计要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潜能为教学目标,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重在指导学生应该怎么学习,选择正确的学习路线和学习策略;告诉他们学习的方法,教会他们处理信息的手段,而不是把现成的结论传授出去。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一切活动应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教师的主要精力应放在策划、组织、启发、引导、点拨、答疑、做好总结工作上来,摆正教师的主导位置和学生的主体位置,力求获得最佳教学效果。教学效果的评价应以学生的“收获与发展”为标准,而非教师“教给了什么”。本学期我教的《电子技术项目课程》就是以此为标准要求自己的教学。 二、运用教育民主思想,反思自己的学生观 现代教育强调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和谐发展。其核心是实行教育民主化。教育民主化观念是教师人格特征的重要内容。实行教学民主,首先,要求教师把学生放到一个平等的人的位置来对待,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立人格,关注学生的尊严与情感,真诚地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建立伙伴型的师生关系,因此,教师要反思自己是否把学生当人看。其次,始终记住学生是思想意义上的未成年人、不完美的人和需要教化之人,学校是他们走向成年、走向完美、接受教化的主要场所,教师是他们的引路人,来自教师的鼓励、宽容或讽刺、批评会产生两种截然相反的作用。教师要多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对待有缺点、犯错误的学生要多宽容,少责备;多激励,少批评,绝不能讽刺挖苦,要

《朗读手册》读后感

《朗读手册》读后感 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 ----题记《朗读手册》是美国著名的阅读研究专家吉姆·崔利斯所写的书,书中集中了具体、生动、可信的事例,从阅读指导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出发,详尽地论述了朗读的作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家庭、学校图书馆的建设,如何处理上网和看电视的问题…… 寒假里,我空闲时就会坐下来,静静地读着这本书,一页两页,一章两章……刚开始似乎是为了应付老师布置的任务去阅读的,慢慢的却不知不觉地喜欢上了这本书,思考着它里面的问题,结合着自己面临的问题,很多遇到的难题都可以得到解释。书的内容不想再过多提及,阅读的好处大家也是众所周知,这里想说的是读了这本书后,对我产生了哪些影响,下面来说几点自己的想法。 儿子今年7周岁,上一年级,很庆幸遇到一个重视阅读的好老师,并能时时督促我们家长,紧随她的步伐,一起带领孩子走上阅读之路。儿子从小很喜欢阅读,我们买了较多的图书,让他随意翻阅,但是阅读是条很长很远的路,需要坚持,我们断断续续地让孩子阅读,没事也会给他讲讲故事,但是从来没有把阅读作一个系统的计划,有点像三天打渔两天晒网一样,心血来潮时重视一下,忙起来时任务就搁浅了,有时夫妻之间还会在孩子教育问题上相互埋怨,都觉得对方做得不够,现在想来,之前浪费的时间真的是太可惜了,7年了,如果这

7年我早早坚持大声给孩子朗读,我得到的肯定是很多很多的惊喜吧。幸好,现在还来得及,从这本《朗读手册》开始,至少我坚持朗读了一个寒假,我相信我会一直坚持下去。 寒假开始后,我在老师推荐下买了《朗读手册》,在《朗读手册》的启发下,又选购了很多书籍,一点一点慢慢填满孩子的书柜,说实在的,作为家长,如何在浩瀚的书海中选择适合孩子阅读的书是很大的难题,庆幸的是,这次买的书,儿子都很喜欢,每一本都阅读得津津有味,特别是《笨狼的故事》系列、《詹姆斯与大仙桃》,有时是我给他朗读(以前总是会因为各种理由拒绝给儿子朗读的机会,读了《朗读手册》后,这个想法大大改观),大多时候是他自己阅读,晚上读到很晚都舍不得睡觉,早上早早起来就去拿书,看到好玩处还咯咯笑出声,每次看到这种情形,我和他爸爸总会相视而笑,也许这就是快乐阅读的魅力。 “和孩子一起相处的人,会用以下各种方式去刺激孩子对阅读和写作的兴趣:回答孩子无止境的问题,当孩子阅读或写东西时给予赞美,经常带孩子去图片馆、购买书籍,将孩子说的故事写下来,以及将孩子的作品陈列在家中明显的地方。”“让孩子拥有自己的书,在书里写上自己的名字,将它们放在可以常被使用的地方,再放个书篮在餐桌附近……”这些做法简单易行,都是《朗读手册》教会我的,相信只要大家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都会想到各种培养阅读习惯的好点子。“亲子共读促进亲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对孩子心理、情绪、社会交往等的健康发展意义更远,甚至可以影响孩子的人生。”看,有

温暖教师的70篇教育随笔读书心得体会

《温暖教师的70篇教育随笔》读书心得体会 这个暑假虽然自己忙忙碌碌,但作为一个老师,要时刻不断提升自己。于是在闲暇之余,自己阅读了《温暖教师的70篇教育随笔》一书,感触颇深,在此写下自己的一点心得体会。 这本书分为五个专辑:专辑一,师恩难忘;专辑二,教育,从这里开始;专辑三,温暖心窝的话语;专辑四,嵌在心灵深处的一课;专辑五,幸福比优秀更重要。每一专辑下都有许多感人至深的、沁人心脾的小故事,小哲理,都对我的内心和灵魂产生了极大的触动,让我获得了很多心灵的营养和人生的启发。下面我说一说自己读完每一专辑后的心得体会。 专辑一讲述了师恩难忘。教育是心与心的碰撞,是园丁之于花草的热爱。这正如陶行知所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过程!”教师一句暖心的话语,如甘露滋润学生可盼的心田,又如一夜春雨,划过美好的明天,洗剂岁月的尘埃,湿润了一份心境,给人留下一抹清凉。每一个学生都是上帝赐予人世间的宝贝,每一个老师都要须知:守护他们,就是守护我们自己;善待他们,就如同善待另一个自己;栽培她们,就如同在栽培另一个自己。读完了专辑一的小故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自己之前对于学生与老师感情的认识是多么的肤浅,总是把学生当成自己教学的对象,改造他们,一味地按照自己的要求,一厢情愿,而没有真正的把学生当做一个重生的自己,当成自己的宝贝和希望。因此,从今以后,我要真正转变我对于学生的认识,真正做到珍惜与学生相处的点滴时光,以一颗真诚的心,守护着这些希望和宝贝,用心地倾听他们的心声,等待花开的瞬间。时刻谨记:教育的真正目的应该是培养一个大写的人,一个自信而自尊的人。我要守护我的学生,不但要助他们成长,还要时时用我的守护提醒他们,岁月悠长,人生之路要走稳,更要走好, 专辑二讲述了教育从这里开始。未来像一张洁白的纸,全凭我们自己去描绘。教育是在土地上的一场耕耘和播种,播撒怎样的种子,要看耕种者的一颗慧心。故教育者当心存慧心,以桥梁的心态,青藤的精神和火把的品格,为学生点燃希望之光,使学生相信未来的美好。作为教育者要奉献,黎明的奉献是太阳,夜的奉献是群星,大地的奉献是群众,教师的奉献是对学生的爱。读完了专辑二的小

《朗读手册》读书笔记

《朗读手册》读书笔记(第2至43页) 9月26日(第四周)星期六晴 《朗读手册》美国吉姆·崔利斯编著。本书为百万畅销书之一,是一部教育经典。该书于1979年初版,5次修订,被美国数十所教育院校选为教材。书中集中了丰富、具体,可信的案例,从阅读指导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出发,详尽地论述了朗读的作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家庭、学校图书馆的建设,如何处理迷恋上网和看电视的问题等。 名句收集、心得体会 绪论 1、每天阅读15分钟是美国教育的秘诀。 2、我们教育孩子去热爱与渴望,远比我们教孩子去做重要得多。 3、阅读是消灭无知、贫穷与绝望的终极武器,我们要在它们毁灭我们之前先歼灭它们。我们所面临的任务是,让下一代孩子深信,随身带书比带枪收获的多。 第一章为什么要朗读 1、美国知名专家组成的“阅读委员会”在1985年发布了一项名为《成为阅读大国》的报告,其中两项研究结果简述为: ·给孩子朗读,能给孩子建立必须的知识体系,引导他们最终踏上成功的阅读之路。朗读是唯一且重要的活动。 ·证据显示,朗读不仅在家庭中有效,在课堂里也成果非凡。“朗读应该在各个年级进行。” 2、全世界阅读能力强的儿童有什么共同之处?阅读热情 影响学生阅读成绩的两个主要因素:老师对学生朗读的频率。在校持续默

读的频率。每天持续默读的学生,其阅读水平要比每周默读一次的学生高得多。 3、发音教学法必须依靠一个人对字词与事物的背景知识,否则便没有意义。 4、积累背景知识的重要一环:陌生字句的积累。阅读与背景知识相互滋养。词汇量越大,读起书来越容易理解,理解得越多,读得越多,词汇量越大。 5、交谈是孩子早期词汇能力发展的花园。孩子听到的字词越多,词汇量越大。 孩子听到的句子类型不同,会对他们的成长造成差异。专业家庭成员的孩子听到的赞美、鼓励的话语最多,词汇量最大。 6、丰富的词汇主要是来自阅读。 7、不识字或词汇量不够的家长,可以利用有声书,借助录音带进行亲子阅读。 8、托马斯·p小欧尼尔成功将“疯人院”学校变成成绩优异的学校:坚持每天早上师生朗读10分钟,坚持放学前10分钟默读。

教师教育类书籍读书心得体会5篇

教师教育类书籍读书心得体会5篇 看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老师的建议》,我从中受益匪浅,要想做一个好老师,不但但是知识上的给予,更是要付出更多的热情,来感化每一个学生,挖掘他们的巨大潜能。 首先,我要树立一个信念——天下没有笨的学生,学生的心灵都是美好的、善良的。我要毫不犹豫地爱我的学生,不管这个学生是谁,不管这个学生成绩如何,不管这个学生长相如何、性格如何,我都要公平地,全心全意地爱他们。为什么呢?当我自己是一个学生的时候,我深知这种爱的力量对一个学生来说是多么的重要。我总是不愿意自己被老师忽视、遗忘,希望自己在班上、在老师面前表现一下自己,证明给大家看,我是多么的优秀。其实这种需要是每个学生的正常的心理需要,作为老师,是不能忽视这一点的。 我要毫不犹豫地爱我的工作,爱我的教学,如何去爱,这还是一个很值得我去思索探究学习的一个问题。当我是学生的时候,我常常会有讨厌上课的经历,这往往是因为我讨厌这个老师。为什么会讨厌呢?——上课枯燥呆板,布置大量作业、知识含量低、知识范围窄、知识老化、不懂装懂、架子大、单纯的知识灌输、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积极性低等,往往是这一类老师的共同特征。现代的老师,显然不能这样下去,作为受过现代教育的新一代老师,我要有现代的教学。 “我的教学设计是否合理、完善,还有没有更好的设计方案呢?其他老师又是怎样设计的呢?哪一点是值得借鉴的呢?别人的为什

么好呢?好在哪里?”“在课堂上如何有效地渗透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有一个美味的精神享受?”“如果发生突发事件,我有什么应变措施呢?”……我都应该认有效地真对待,作好充分的思考与准备,显然这一步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努力,但是这一步做的如何也直接关系到我的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作好这一步,是至关重要的,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课堂的时间,是我开始展示自己才识的时候了。所以我首先要在精神面貌上作好文章。当一个良好的精神面貌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仅给自己带来信心,也可以鼓舞士气。当我开始进入角色时,依据教学设计进行讲学,那是必须的,但我不能死抱设计而不知灵活应变。我还要仔细的观察我的学生,从他们的眼神、表情、声音和动作,来判断自己的课情况和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快速评价这是否与预期效 果吻合。经过大脑的快速运转之后,及时适当地调整我的教学设计。学生是否专心上课,精神状态是否良好,直接影响到我的教学效果,所以,当学生士气低迷时,我应怎样鼓励他们;当课堂气氛沉闷时,我又应怎样调动气氛,让大家活跃起来;当学生情绪高涨时,我又应怎样正确引导他们;当学生提出了奇怪的问题,我又难以解答时,我又应该怎样做;当我的教学设计与学生实际不吻合时,我又该如何改进;当个别同学故意捣乱时,我又应该怎样做呢;当学生犯错时,我又能否轻松有效地教育好这一学生;我应该怎样提升我的人格魅力呢?……总之,我的课堂应该有一种协调、融洽、轻松、互动的气氛,

朗读手册 《朗读手册》读后感

朗读手册《朗读手册》读后感 【--个人简历封面】 寒假读书,我选了一本《朗读手册》。封面左下角上有一段不起眼的话却牢牢地吸引住我,“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我以为是指导阅读技巧的,我们这两年正在搞阅读教研,认为他是一本有关阅读技巧的书。看了几页才明白:这是一本指导家长、老师们如何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好书。我是家长,又是教师,我的责任重大。我期望孩子们能健康快乐的生活,我也希望他们拥有丰富的精神生活。让他们爱上阅读,是我的希望。 工作中经常发现,很多父母总以为给孩子吃好的、穿好的那就是爱孩子。可对于孩子学习上,却不舍的做出牺牲,这就是我们孩子的悲哀。而《朗读手册》却恰恰交给我们方法,教我们如何激起孩子兴趣?如何引导孩子?如何大声为孩子阅读。下学期,我想在家长会上建议:爱孩子的父母都看看这本书。 这本书和其他的书有一个最大的不同之处:每一张解释有关阅读中的一方面的各种问题,则是对这些问题的回答。这本书没有高深的理论,他用最通俗的语言知道我们怎样带领孩子阅读。他有很多的

研究数据,让我们知道这些做法为什么对孩子的阅读有帮助。看完整本书,收获很多: 1、电视打断了人们的注意力。 2、电视没法让孩子与成人互动。没法提问、与家长对话。 3、没有困难,造成孩子观念上的误解。 使用简单句或不完整句式,使用的词语很少。 孩子们都喜爱看电视。看电视占去孩子太多的时间,才是引起问题的主要原因。当他们看电视时,就不能和父母一同说话、自己的玩具、也没有时间游戏或画画。而这些活动能够帮助孩子转变成具有判断和思考能力的成人。父母应该对看电视定下规矩。最好是抽出时间和孩子一起看书。怎样让孩子们离开电视呢?只有书的內容非常有趣,孩子们才会舍弃电视,把时间用来阅读。孩子和大人一样,都喜欢那些可以吸引他们一页一页看下去的小说。所以要选择一些孩子爱看的书。在书中有很多好熟的介绍,及各年龄段适合的书。 书中说:研究儿童听力的专家表示,孩子的阅读能力和听力在初二时才会达到相同的程度,在此之前,通常听力比阅读能力强。所

教师读书笔记《我的教育理想》

教师读书笔记《我的教育理想》 总感觉工作比较繁忙,对一些教育类的书籍置若罔闻,根本没有列入自己的阅读计划 之内,总觉得那是些生硬的道理与说教,没什么实在的意义,也激不起多少阅读的兴趣, 久而久之,更是无从读起,至今,也未读过几本名篇佳作,想来真是惭愧。近日,似乎是 为了更好的完成作业,迫使自己认真阅读了朱永新教授的《我的教育理想》一书。 作为一名教师,我想能从这本书学习点经验,所以比较关心书中对于理想教师的描述。朱教授在书中描述: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是一个 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 实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读完之后,我不由得按着书中理想教师的“标准”去叩问自已:我 是不是一个理想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追求 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要想做一名理想的教师,首位要做的便是要有丰富的学识吧,这是古往今来不变的真理。以前崇尚教师有一桶水,现在随着各种新的课程标准的推行, 恐怕一缸水、一池水都是不行的了,而应该是一条河流而且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惟其 如此,才能让孩子更有所学、有所获!否则,拿什么来教给孩子呢?这就要求:一要勤于读书,充实自我,使自己的知识海洋不断得到充盈,不会枯竭,才能源源不断地使自己充满 活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获得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感 觉自己还相差甚远,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从最基础的做起,勤于学习,扎扎实实地多读 一些书,不断向书本学习,积累丰富的文化底蕴,向身边老师学习,尤其要多向名师们学习,把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课堂教育的机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去思索,不断去总结 自己教育的得与失,勤于动笔、善于反思,记录教育过程中的体会和感悟,使自己不断向 理想的教师靠近。朱教授在论及“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的时候,他就说到了我们现在的很多老师充当的是“教育警察”和“刽子手”的角色,无 限地放大学生的问题,在我们手上,失去了很多诺贝尔获奖者。教师只有对学生充满爱心,才会去赏识他们,激励他们,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快乐。读了他的这些论述,想想自己对 学生的态度,看看周围的大多数同事对学生的态度,尤其在考试到来的时候,我和我的许 多同事真的扮演着朱老师所说的那些可怕角色。读了他的论述以后,我决心改变自己的形象,只有真心爱学生、赏识学生,学生才会真正得到发展,这也是我读后最深刻的一个体会。总之,我相信,只要我付出努力,并注意在教学实践中的不断摸索与总结,一定会离 理想教师的形象越来越近. 总之,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才能培养出明礼、诚信、自尊、自爱、自信和 有创新精神的学生。从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切实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影 响人,用崇高的师德师风塑造人,用扎实的知识储备教育人。在今后的教学工作及日常 生活中?我会时时以《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要求自己,努力做一名优秀的中学教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